电影产业概论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6: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影产业概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传媒学院简介
传媒学院设有教育技术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数字媒体艺术五个本科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学院拥有现代传媒实验教学中心,设有11个实验室,实验设备价值1300余万元,是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山东培训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和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挂靠该院。
学院现有一个博士点,五个硕士点,分别是教育技术学博士点,戏剧与影视学硕士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广播影视语言艺术三个硕士点)、教育技术学硕士点、传播学硕士点;另有现代教育技术、新闻与传播、广播电视、电影四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传媒学院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副高级职称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37人,另有国内外兼职、客座教授10余人。学院现有本、专科生1700人,研究生249人,其中学术型研究生172人,全日制专业硕士75人,此外还有在职研究生85人。
二、招生专业简介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播音学、新闻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音像公司、互联网站、电子传媒及其他事业单位从事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能够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的采访、编辑和制作以及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为三至六年。
主要基础课程: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学、播音创作基础、播音与主持艺术概论、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传播学概论、新闻学理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即兴口语表达、文艺作品演播、形体训练、语言学概论等。
主要选修课程:化妆与造型、公共关系学、影视配音艺术、体育评论解说、活动与会议主持、类型节目主持、音乐鉴赏、现代礼仪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要、中国艺术鉴赏、西方艺术鉴赏、社会热点等。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培养目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以培高素质、高水准的从事广播电视艺术类节目、栏目、频道策划、编导、制作、主持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为目标。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为三至六年。
主要课程:中国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外艺术史、中外电影史、中国电视艺术史、艺术学概论、文艺美学、素描、色彩构成、速写与构图、摄影技术与艺术、电视策划学、影视语言与导演、摄像技术与艺术、电视节目编辑、影视特技、数字动画基础、动画艺术技巧、画面造型与影视用光、数字录音制作、电视节目创作、影视美术、影视化装、戏剧艺术、主持艺术、影视表演艺术、音乐基础等。
招生条件:符合国家招生条件;五官端正,无形体缺陷,有一定艺术素养;非色盲、非色弱。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影与电视剧剧本创作、影视编导与制作、影视产业策划、影视艺术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艺术创造、鉴赏及选题策划和市场推介营销能力,能在电影、电视剧的制作与营销机构、各类媒体、相关院校、文化艺术市场从事电影电视剧的剧本创作、选题策划、影视制片、宣传、营销,以及评论、教学与研究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为三至六年。
主要基础课程:影视学概论、影视文学创作、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艺术学概论、中国文学史精要、创意广告文案策划、影像产品的市场营销、影视编导、视频制作、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经典影片解读、中外戏剧名作解读等。
主要选修课程:艺术传播学、美学原理、艺术哲学、信息与网络技术、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鉴赏、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选讲、西方文化名著选讲、平面设计、广告创意案例解读、文化人类学等。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掌握影视动画创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影视动画编导设计、影视动画制作的基本能力,能够独立策划、设计、制作动画作品,具有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动画创作人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类)基本学制为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为三至六年。
主要课程:动画造型基础-素描、色彩、创意造型,动画艺术概论,动画人物速写,动画角色造型,动画剧本创作,动画美术设计,Photoshop图像处理与数字绘画,美术构成法则,中外艺术史,动画运动规律,动画分镜头设计,动画角色设计,动画场景设计,无纸动画技法,三维动画技法,无纸动画创作,三维动画创作,艺术学概论,摄影技术与艺术,摄像技术与艺术,动画后期制作与特效,数字雕刻艺术,定格动画,漫画创作,动画衍生品设计开发,广告动画创作,网络技术与网页设计,连环画鉴赏与创作,动画策划与项目推广,插画创作,动画导演等。
招生条件:符合国家招生条件;热爱数字艺术事业和动画创作,有一定美术基础;品行端正,身体健康;非色盲、非色弱。
三、考试时间及考试科目
播音与主持艺术
报名时间:实行网上报名3月1日中午12点截止。
考试时间:初试3月2-4日,复试3月5-6日。
初试科目:基本素质测试(指定稿件朗读、模拟节目主持)。
复试科目:综合艺术素质测试(指定稿件播读、即兴评述、现场答问)。
广播电视编导
报名时间:实行网上报名3月6日中午12点截止。
考试时间:3月7日
考试科目:文艺常识、影视创作与评论
1、文艺常识:含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电视、文学、文化热点、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对文艺作品的鉴赏与分析。
2、影视创作与评论:(1) 电视编导基础;(2) 命题故事编写;(3) 电视栏目、节目分析。
戏剧影视文学
报名时间:实行网上报名3月4日中午12点截止。
考试时间:3月5日
考试科目:文艺常识、戏文创作与评论
1、文艺常识:含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电视、文学、文化热点、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对文艺作品的鉴赏与分析。
2、戏文创作与评论:(1) 分镜头脚本写作;(2) 命题故事写作;(3) 电影评论写作。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类)
报名时间:实行网上报名3月1日中午12点截止。
考试时间: 3月2日
考试科目:彩画、连环画
1、彩画
考试要求:根据考场提供的黑白动画截图,绘制一幅彩色动画图像。使用四开横幅素描纸,由考场统一提供;自带画架、画板、三角尺、铅笔、钢笔、毛笔、水粉颜料等。
2、连环画
考试要求:根据提供的动画稿本故事绘出连环画片断,采用写实画法,不得采用变形夸张等手法。包括:(1)设计主人公形象;(2)绘制三幅能代表故事情节的连环画画面;每幅都应画出边框线并注明顺序号;在每幅下面写出对故事画面的文字描述或角色语言对白(每幅不超过50字)。使用四开横幅素描纸,由考场统一提供;自带画架、画板、三角尺、铅笔、钢笔、毛笔等。
篇2
关键词:电影产业 后产品市场
中国电影走过它的百年历程,从最初的探索时代走到今天的产业时代,已经不仅仅是艺术的单一成就,后工业时代文化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已经让电影在产业化的道路上日趋成熟。然而,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越来越高的欣赏水平以及现代科技在电影中的运用使得电影产品的成本造价一路攀升,少则百万元,多则上亿甚至是几十亿的投入。如此高的电影制作成本使得仅仅靠票房的收入来回收成本甚至盈利已经变得不可能。即使是在电影中植入软广告等也远远不能满足电影回收投资的需要,因此,电影的后产品的开发成了电影工业触角的最前端。据有关统计,2008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超过42亿元,占据国内电影产业的绝大部分收入。美国早在2002年有70亿美元的电影院票房收入,如此大的数额却仅占美国电影产业的27%,而“票房外收入”却占到了73%。 由此不难看出,要想使中国的电影产业真正的成熟有能力参与世界电影市场的竞争,仅仅靠电影票房的收入是不足取的。因此,开发并且发展中国电影后产品在发展我国的电影产业之路中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现阶段的中国电影产业,已经没有必要再去重复先进电影产业所走过的道路。但是要进行有益的借鉴和学习。我们要从好莱坞的席卷全球的电影产业风暴中找到自己发展后电影开发的风向标,既不能悲观无力对抗更不能因为个别案例的成功而陷入盲目乐观主义的泥沼。要针对我国后电影产业市场存在的问题找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一、挖掘电影品牌价值,增强后电影产品核心竞争力。后电影产品是电影产品的衍生产品,因此,要做好衍生产品首先要做好电影本身。前文在分析好莱坞后电影产品开发时得出,好莱坞强劲的后产品开发依赖的是其电影本身强大的品牌优势。只有电影本身能引起观众足够的兴趣才能为电影后产品的开发打开足够可以开发的空间。中国电影制片本身要做强,要在电影产品第一环节做到能抵抗好莱坞电影产品才能为以后的衍生品的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纵观好莱坞的电影,几乎每一部成功的电影都会给观众留下非常深的印象,让观众对电影中一切元素深深迷恋:无论是《海底总动员》里面的小丑鱼还是《指环王》里那正义与邪恶殊死较量、神魔共舞的环境都能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所以一旦其他产品贴上他们的标签就会拥有丰厚的附加值,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反观我国电影的品牌营造,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败笔就是电影《无极》的惨败。由于电影《无极》本身故事的凌乱和创意的苍白使其后面的营销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从营销策划的角度来讲《无极》的策划是按照好莱坞的模式来进行的,但是《无极》品牌的惨败使其以后由人气作家郭敬明的同名小说《无极》和网络游戏几近双双夭折。我们仅从普通观众的角度去看这部电影,就会发现“整个电影真是又散又长又教条。好不容易有点想法了,马上借演员的嘴说出来。演员在哭,台下都在笑。一个商业的片子,肤浅一些可以,但连样子都没有,就太不像样子了。” 因此,一定要在电影制片上下足功夫,树立过硬的电影品牌,塑造在观众心中具有号召力的特色形象,从而实现持久的消费驱动力,为后电影产品的开发留有足够的开拓空间。
二、推动电影产业整体的发展,完善健全电影产业链条。“目前,中国的电影产业各个环节和机构,由于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行政级别不同,往往市场待遇和市场地位不同,缺乏自由进出、公平竞争的条件”。 这一情况导致的就是我国电影产业链条非常薄弱,而后电影产品又是这一薄弱链条上最脆弱的一环。因此,要更好的开拓国内的后电影产品市场就需要完善整个电影产业链条,后电影产品只有放在这一链条中才能有意义。在这一链条中,制片方和开发商的合作沟通非常重要。要在电影拍摄之前就要前瞻性的看到足可以进行后产品开发的元素,“影视产品的生产过程应当从筹划开始,到宣传销售为止,这期间一切生产活动都属于影视制片的生产过程” 。在其后的宣传中要尽一切手段拉动消费者的期待和好奇心,使后电影产品的销售有市场需求的拉动,再加上前期宣传的推动,让后电影产品的销售充满动力。开发商电影前期市场调查为其后有目的的影片策划提供依据,从而使制片方在后期的制作中能为开发上提供可以后电影产品的元素,形成链条的完整性。这样开发商在进行开发产品时可以更多的考虑到电影带给产品的附加值,以达到获得最大收益的目的,推动产业的发展和成熟。在这一方面,电影《英雄》、《手机》都做了有益的尝试而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案例深刻说明完善电影产业链条对电影业的推动时巨大的,而且能够形成良性循环。《英雄》成功后,张艺谋能够再次融资完成《十面埋伏》的拍摄并获得成功就是很好的证明。产业链的形成需要每一环节的完善,不能忽略其中每一环节。《无极》的失败恰好是这一论断的有力证明。因此,形成完善健全的电影产业链对于推动我国后电影产品的开发无疑有着莫大的意义。
三、打击盗版,保护电影的知识产权;加大宣传,形成正确消费观念。我国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打击盗版力度的不够使我国的电影产业发展中不断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因此要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在此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对盗版者采取惩罚性处罚,对不法分子形成有力的震慑作用。此外人们对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普遍漠视,使得盗版产品能够形成消费市场。要积极对后电影产品消费者进行舆论引导,树立购买盗版产品可耻的观念,从市场终端遏制盗版的猖獗。此外还要加强对后电影产品的宣传,在国内市场营造消费后电影产品的氛围。有了正确的消费理念和良好的消费氛围,有助于电影产业链终端的形成,从而为后电影产品的开发打消后顾之忧。
后电影产品已经成为我国电影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使我国的后电影工业能真正成为推动电影工业发展成熟的巨大动力就必须采取积极的手段来进行后电影产品的开发。全球化语境下的电影产业和后电影产业不仅是相依存的,也是交互影响的。因此,我们既要看到我们与好莱坞的差距也要看到中国后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同时更要积极的弥补我国在后电影产品开发上的不足,努力缩小差距,是我国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民族文化角度能够双重收益。
参考文献:
1、尹鸿:《跨越百年--全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清华大学出版社。
篇3
韩国电影曾一度低迷,但由于政府提供的宽松环境以及韩国集团的鼎力支持,再次迎来发展高峰。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间接为韩国电影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一些韩国企业家将目光转移到电影投资。1998年,韩国取消电影剪阅制度,实行电影分级制度。共划分为五个等级:全民皆宜、适合12岁以上观众观看、适合15岁以上观众观看、适合18岁以上观众观看、限制放映。同时韩国政府还实行保护本土电影的政策,强制规定韩国电影院每年每个厅都必须上映146天的本土电影。开放电影等级,代表着制度的成熟,也为电影行业的成熟搭建了桥梁,促使韩国电影通往多元的发展道路,同时,制度的开放也为韩国电影市场的良性竞争提供平台,促进电影质量发展,有力的支持了韩国电影振兴。
如今,韩国电影席卷整个亚洲,不仅商业电影大获成功,也在国际各知名电影节中脱颖而出,成功创办了釜山电影节、大钟奖电影节等。韩国导演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对商业片进行创意,让韩国电影实现了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结合,其专业的影视精神也为韩国电影的延续创新开启了未来之旅。与之相比,几乎同时期发展的中国电影却不容乐观。这也是中国电影制度问题被多次搬到热点话题来讨论的原因,中国电影的振兴需要政府的进一步支持。
在国内电影市场上,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国产片占据了票房的排行榜,2012年累计有21部国产影片票房过亿。然而电影票房排行却不能代表质量排行,中国电影还有待创新与突破,如何打造最具本土特点和魅力的国产优质电影,这一点成熟的韩国电影给国内电影人上了很好的一课。
韩国拥有其独有的观赏性。叙事手法轻松,故事情节多唯美浪漫,拍摄手法灵活,制作细腻等。而其商业片的多元化不仅体现在故事情节,更体现在拍摄模式、合作方式上,创造出许多“低成本,高收益”的成功案例。包容性、娱乐性是韩国电影的长处,韩国电影善于吸取他人所长,经过学习模仿,形成自己的气质与魅力,打上了韩国电影独有的标签。2012年韩国电影《建筑学概论》,在上映当天便突破了24万名观众的纪录,其风格与中国今年票房黑马《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异曲同工,同样大受欢迎的电影类型十分值得研究学习。而《笔仙》赢得当年中国恐怖片票房冠军,成为中韩合作成功案例——今年原班人马制作的系列电影《笔仙2》再一次验证了小成本与高回报的微妙关系。
中韩电影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除了中韩电影的分配比例,还有中韩相差悬殊的人口基数,以及中韩两国观众差异化的观影习惯等。这些差异证明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宽广和无限潜力。
2012年中国年人均观看电影次数只有0.66次,而韩国平均每人观影次数为3.83次,已经接近中国的6倍。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兴起,依托中国市场的巨大基数,未来,将不言而喻。
2012年中国电影银幕为13118块,截至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数字银幕飙升至15380块,3D银幕11854块。韩国电影银幕从2011年的1974块增加到2012年的2081块。相对来看,中国银幕扩张速度更加诱人。
篇4
科类
专业代码及名称
招生计划
报名考试地点
报名时间
测试时间
艺术类
130401美术学
20
太原师范学院
1月16-17日
1月19日
1305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太原师范学院
1月16-17日
1月19日
130305广播电视编导
20
山西传媒学院
2月24-25日
2月27日
130304戏剧影视文学
山西传媒学院
2月24-25日
2月27日
注:考试具体时间以考点安排为准。
学院专业简介及考试安排
美术学院
一、美术学院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前身艺体系成立于1950年10月,是山东省最早设立的高等艺术教育单位。学院在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重视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现已发展成为山东省美术学学科教学规模与层次完整、师范美术教育研究人才集中的单位,是教育部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试点单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正教授15人,副教授17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30余人,研究生170余人。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学和摄影3个本科专业,艺术学、美术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等4个硕士学位点。设有中国画、油画、综合艺术、视觉传达、环境艺术、影像艺术、艺术理论等7个教研室。
学院坚持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带教学,取得可喜成绩。近十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社科、教育部艺术研究课题、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教材编写课题,以及多项山东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培养了一批在全国、全省的艺术家、艺术理论家、艺术管理人才,为全省乃至全国美术教育及艺术创作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学院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近五年学生中先后有1000余人次在全国、省级专业比赛中获奖。
二、招生专业简介
美术学专业(师范类)
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美术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的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胜任普通学校、社会文化、艺术、出版等单位中与美术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有:艺术理论、中外美术史、中西艺术比较、素描、速写、色彩、中国画基础、设计及艺术实践、教育实习等课程,以及中国画、油画、综合绘画、版画、平面设计、电脑设计、室内设计、摄影、美术理论等选修课程。
设计学类(含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艺术设计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艺术设计的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了解设计领域的最新发展,掌握现代设计技术手段,胜任普通学校、社会文化、艺术、出版等单位中与设计艺术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有:设计学概论、设计史、中西艺术比较、设计基础、书籍装帧、CI设计、招贴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设计、设计实践等课程,以及平面设计、环境设计、影像传媒设计、彩墨画、壁画、版画等选修课程。
三、考试时间及考试科目:
1、美术学
报名时间:1月16-17日
报名地点:太原师范学院
考试时间:1月19日
考试科目:色彩、素描。
2、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报名时间:1月16-17日
报名地点:太原师范学院
考试时间:1月19日
考试科目:色彩、素描。
注:考试具体时间以考点安排为准。
咨询电话:0531-86182188(美术学院)
网址:msxy.sdnu.edu.cn/
传媒学院
一、传媒学院简介
传媒学院设有教育技术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数字媒体艺术五个本科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学院拥有现代传媒实验教学中心,设有11个实验室,实验设备价值1300余万元,是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山东培训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和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挂靠该院。
学院现有一个博士点,五个硕士点,分别是教育技术学博士点,戏剧与影视学硕士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广播影视语言艺术三个硕士点)、教育技术学硕士点、传播学硕士点;另有现代教育技术、新闻与传播、广播电视、电影四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传媒学院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副高级职称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37人,另有国内外兼职、客座教授10余人。学院现有本、专科生1700人,研究生249人,其中学术型研究生172人,全日制专业硕士75人,此外还有在职研究生85人。
二、招生专业简介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影与电视剧剧本创作、影视编导与制作、影视产业策划、影视艺术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艺术创造、鉴赏及选题策划和市场推介营销能力,能在电影、电视剧的制作与营销机构、各类媒体、相关院校、文化艺术市场从事电影电视剧的剧本创作、选题策划、影视制片、宣传、营销,以及评论、教学与研究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为三至六年。
主要基础课程:影视学概论、影视文学创作、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艺术学概论、中国文学史精要、创意广告文案策划、影像产品的市场营销、影视编导、视频制作、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经典影片解读、中外戏剧名作解读等。
主要选修课程:艺术传播学、美学原理、艺术哲学、信息与网络技术、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鉴赏、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选讲、西方文化名著选讲、平面设计、广告创意案例解读、文化人类学等。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培养目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以培高素质、高水准的从事广播电视艺术类节目、栏目、频道策划、编导、制作、主持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为目标。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为三至六年。
主要课程:中国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外艺术史、中外电影史、中国电视艺术史、艺术学概论、文艺美学、素描、色彩构成、速写与构图、摄影技术与艺术、电视策划学、影视语言与导演、摄像技术与艺术、电视节目编辑、影视特技、数字动画基础、动画艺术技巧、画面造型与影视用光、数字录音制作、电视节目创作、影视美术、影视化装、戏剧艺术、主持艺术、影视表演艺术、音乐基础等。
招生条件:符合国家招生条件;五官端正,无形体缺陷,有一定艺术素养;非色盲、非色弱。
三、考试时间及考试科目
1、戏剧影视文学
报名时间:2月24-25日
报名地点:山西传媒学院
考试时间:2月27日
考试科目:文艺常识、戏文创作与评论
文艺常识:含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电视、文学、文化热点、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对文艺作品的鉴赏与分析。
戏文创作与评论:(1)分镜头脚本写作;(2)命题故事写作;(3)电影评论写作。
2、广播电视编导
报名时间:2月24-25日
报名地点:山西传媒学院
考试时间:2月27日
考试科目:文艺常识、影视创作与评论
文艺常识:含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电视、文学、文化热点、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对文艺作品的鉴赏与分析。
影视创作与评论:(1)命题故事编写;(2)电视栏目、节目分析。
注:考试具体时间以考点安排为准。
咨询电话:0531-86182852、86180283(传媒学院)
网址:cbxy.sdnu.edu.cn/
合格证发放及录取原则
合格证发放
报考美术学、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的考生,须先参加美术省统考并达到省统考本科合格线。
4月30日前,学校通过招生办网站公布成绩。合格考生可在招生办网站自行打印《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艺术类专业考试合格证》。
各专业按照招生计划1:4的比例划定合格线。
录取原则
山西省级招生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给我校投档,我校按专业志愿清原则录取:投档后,美术学、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录取;广播电视编导按高考文化成绩从高到低录取;戏剧影视文学按专业成绩加高考文化成绩所得的总分从高到低录取。
篇5
【关键词】新媒体 动画 传播 互联网 观众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新媒体动画的传播不再局限于电影和电视,网络的普及提供了动画传播新的平台,手机、平板电脑、MP4、IPTV、展示互动等也加速了新媒体的发展。3D、FLASH等动画软件的快速发展使得制作个人动画短片更加方便。正是因为新媒体技术给每个想制作动画的人提供了制作动画短片的可能,所以如今的动画创作也越来越开放和普及。这种大众化的趋势不仅使公众可以创作动画短片,也让更多的动画能迎合大众的口味。近年来,随着Flash网络动画软件的流行,其简单快捷的操作使大众更迅速地掌握动画技术制作。可以说,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是动画艺术大众化的重要基础。
一、新媒体环境下动画的发展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逐步引入,为动画制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从电视、电影媒体的传播扩大到现有的互联网、移动电话网络等,新媒体为动画产业开辟了多种渠道,使其由一个单一的传输模式向全方位立体模式转变。新媒体动画的发展目标是尽可能的被观众认可,使其巩固并发展。这就要求新媒体动画不仅要通过数字技术创建一个新的视觉效果,更要用高质量的信息内容满足观众的不同需求,也需要研究新媒体动画从单一到多点的传统动画模式迅速转化为多点对多点的个性化互动的沟通模式。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人们收集和信息的方式正在改变着。在传统大众媒体传播较差的情况下,动画可以通过构建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开放互动的网络动画短片有着更多的自由性和兼容性,从而超越传统动画短片的固有模式。数字网络终端推广打破了以往时间、空间的限制,其效果是传统媒体远远无法比拟的。
二、新媒体动画制作技术与软件的研究
新媒体动画以制作技术角度分类,可分为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和定格动画。在通信平台有游戏动画、手机动画等详细分类。动画的传播平台并不是研究的主要目的,研究新媒体的分类形式主要集中在制作技术层面。在2D方面,目前世界上有很多软件支持二维动画,主流的二维软件包括Flash、RETAS等。Flash是一款无纸动画软件,也是目前我国国内使用较多的动画软件。其独特的矢量技术可以在不影响图形的质量下使图形任意缩放尺寸。相比其他软件,Flash生成的动画文件更小,几KB的文件就能实现许多完整的动画效果,方便在互联网上传播发展。在3D方面,目前国内主流的三维软件有3DMAX和MAYA,而国外的动画电影和科幻电影使用的三维软件通常是自主研发并不对外开放的,所以国内软件的研究与开发的欠缺也就限制了中国3D动画和电影的发展。
早期传统的动画艺术短片主要表现为数字和传统动画渲染的形式。那时,人们的注意力只在于动画作品存在的艺术形式,经过数字处理可以作为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多媒体文件,并逐渐演化发展,出现在演示文稿、数字视频和音频中。如今,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剪纸、水墨动画由于制作要求高、工艺复杂而难以被推广,但现代科技的加入开始改变这一现状,为动画制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三、新媒体环境下制作动画的内容方向
有人认为“动画短片是个人的”,大多数情况下确实如此。艺术家往往在动画短片的早期创作中进行实验和探索,后期的动画创作则是一种自我的表达。这类动画大多表现为过度的自我欣赏,不追随潮流的姿态。动画刚出现时,多是被艺术家作为实验的过渡手段为动画电影服务的,娱乐的功能居于次要的地位。即使学科定位,也常将动画列于美术学科,而动画艺术的最根本价值和特点与其是背道而驰的。事实上,动画由于简单的叙事、风格的多样、新颖而有趣的特点与电影、电视文化是相同的。日本动画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归因于动画短片中语言的运用和真实再现的叙事方式,极大发挥了动画的娱乐性,这样就能在迎合观众的同时,获得非常高的收益与回报。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的动画也开始逐渐注重娱乐内容。由于网络媒体的多样性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简短有趣的动画短片已逐渐成为网络视频的主流,动画应遵循这一趋势制作一些娱乐性较强的网络作品。在新媒体环境下创作动画首先要有高质量CG动画制作的创意。动画短片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其故事的立意发人深省,所以动画主题立意的深刻是动画电影的创作灵魂。注重现代CG技术与传统艺术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属于当代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短片。动画作品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好的动画作品应注意其内容表现积极乐观的态度,从而更好地拓展市场,得到观众的认可。
结语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媒体形式,还对传媒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更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到了推动作用。动画作为更容易被大众接受的艺术形式,可以使公众获得更加直观的体验。因此,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新媒体选择动画作为主要的交际形式更能反映出新媒体的价值。
新媒体和动画结合是大势所趋,新媒体的使用使动画制作产生多方面的重大变化,如更加快速的传播、清晰的主题内容、更丰富的形式、更广泛的公众群体,这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娱乐、使用方便等需要,也使新媒体的特点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实现新媒体自身的传播价值,并更好地从观众对动画的反馈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促进新媒体动画创作的创新。因此,没有作为载体支持的动画制作是无法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和创新发展的。可以说,动画和新媒体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动画制作的探索还远没有结束,特别是随着现代数字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网络终端,动画短片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但也将带来新的前景和机遇。
(注:本文为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项目名称“新媒体环境下的动画制作方法研究”,项目编号:HSDSSCX2014-62)
参考文献:
[1]闵大洪.数字媒体概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李四达.新媒体动画概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篇6
【关键词】动画艺术短片;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344-01
通过对中国动画艺术短片的创作现状、受众体现状、媒体传播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动画艺术短片的表现形式在不断的创新,故事情节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吸引了不同年龄层次的受众体所关注的话题。如果说追求艺术创新的同时获得商业价值,中国动画艺术短片还需要各方面的合作和长时间的探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探讨和分析。
1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国家大力扶持电视动画和电影动画时,也要关注动画艺术短片的发展。从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先生带着22部英国原创动画艺术短片走进了中国40所大学进行展播。这22部动画片是第8期英国动画大奖精选作品,每次展播都会吸引很多大学生前来观看。这里没有商业只有免费的艺术享受,但恰恰是艺术享受给英国动画带来了潜在受众体。动画艺术短片的文化属性要求我们要做到怎样在全球化得态势下做到本土文化的坚守和发展,同时要向不同背景下的动画艺术短片创作者学习和借鉴。
2 人才培养
中国动画人才培养应该从1952年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动画专业成立开始,北京电影学院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动画艺术家,为中国的动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几年,由于中国动漫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动画教育暴露出一系列问题,(1)动画教师师资力量的薄弱,许多大学在大形势驱动之下纷纷建立动画专业,由于动画制作的断代,学校面对如此巨大的生源不可能有充沛的专业教师教课,只能让从事平面设计、国画或者油画的教师来代课,动画是一门综合艺术,绝非是美术教育所能囊括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再多的动画专业的学生毕业,也无法提高整个动画产业的水平。(2)课程开设的不完整性,动画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涉及到美术、电影、音乐、文学等表现形式,整个影片的创作包含了剧本的写作、美术风格的设定、镜头的剪辑、背景音乐的烘托等方面。在学校的课程开设上,大多学校把动画原理、动画美术风格、电脑技术做为主要部分,电影、音乐、文学的课程开设是少之又少,即使有的学校开设了这些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敷衍了事一带而过。(3)学科建设不完整,动画是一个技术和艺术高度融合的专业,在其下有漫画、插画、动画艺术短片、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游戏、影视片头、影视后期等不同的分类,每一类都有其不同的艺术特点和技术要求,在工作岗位专业化和团队合作的今天,学校如果还按照以往的经验进行学科建设,必定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4)教学和实践脱节,高校中有少许大学和动漫公司合作,给学生提供了在校实习的平台,在实践中理解教学内容。更多的大学只是理论学习和课堂小制作,四年的光阴一部完整的动画片都没有做出来。(5)动画教育在中小学美术教育当中动画艺术的教育是一片空白,打开中小学美术课本我们根本就看不到有关动画教育课程的设置。在中国大学才开设的平面设计课程三大构成,在日本只是出现在中小学的课程之中。
本文认为,中国的动画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审美的敏感,也就是培养欣赏美得能力。审美的美感是一种善于在生活、自热、艺术中发现美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是和审美经验的积累以及艺术素养、文化知识等因素有密切的联系。正像狄德罗所说,艺术的鉴赏力是“由于反复的经验而获得的敏捷性”。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早就说过,“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所谓“操千曲”、“观千剑”,意思就是要多看、多听、多实践、多研究,为什么要看、要听?因为看得多听得多才能有比较,有比较才能鉴别粗细、美丑。动画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种视觉魔术,动画制作的解密对中小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我们不是要把中国的下一代都打造成为专业动画从业人员,这样做我们将会有更多的动画受众体。在大学的动画教育课程中,基础课的设置非常关键,这些课程的开设要使学生掌握动画制作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例如动画原理、剧本的写作、镜头的剪辑、背景音乐、场景制作、基础软件学习等这些应该在第一、二学年完成。第三、四学年,在同学对动画片完全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专业划分,漫画、插画、动画艺术短片、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游戏、影视片头、影视后期,有针对性的让同学们在动画的某个领域深入的研究。
3 结论
中国动画艺术短片的小产业化道路还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构想,它的实现需要一代甚至几代动画人的付出才会实现,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重重,中国动画艺术短片的市场拓展、受众体的培养、媒体传播渠道的建立和动画艺术短片共生的个性店、衍生品,这些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中国动画艺术短片的发展将会把中国的动画产业带入更有潜力的成人动画市场,带领中国动画产业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秦喜杰.中国动画片的产业经济学研究[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2] 薛燕平.艺术动画短片电影[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3] 汪宁,高博.中外动漫史[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篇7
[关键词] 动画片;电影;瓶颈;美术角度
我国的动画片电影行业作为我国的一个后起之秀,正在全球动画电影产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国应该抓紧机会,大力发展中国的动画电影产业。尽管如此,我国的动画片电影面临的瓶颈问题依然是无法改变的。只有找到和探索出新的突破口,我国动画片电影才可能突破瓶颈,才可以创造出真正属于中国的动画电影传奇。在我国,动画片电影发展的历史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从20世纪开始我国的动画片电影迅速发展起来。动画片电影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动画片的种类很多,而且动画片电影中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动画片的艺术性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动画片电影直接影响着世界的动画片发展。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的动画片电影发展得越来越缓慢,甚至出现倒退的情况。近年来,中国动画片电影的创作相对比较滞后,就美术角度而言,我国必须尽快突破瓶颈期。突破瓶颈期的关键就在于必须要发现新的发展方向和突破口,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艺术中的精髓挖掘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我国的优良传统继承下来,从而促进我国动画片电影的发展。
一、我国动画片电影发展的现状
动画电影顾名思义是现代的影视三维动画,即将一些原本不会活动的物体,经过一些特效技术的合成使其活动,然后再根据一段段动画制作成影像。现代影视动画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包括影视特效创意、前期的拍摄、影视3D动画的制作、特效后期合成、影视剧特效动画等。现代影视动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门类,而且也是工业社会中人类为了寻求精神解脱的一种产物,它的艺术表现形式非常丰富。随着计算机的产生并迅速发展,已经逐步渗透到现代影视动画领域,加上一些制作软件的增加,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现代影视动画的制作技术和影视拍摄的局限性。现代影视动画能够将很简单的影视动画特效转换到复杂的影视动画的场景设置,从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影视动画想要表现的效果。
动画片电影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声音、画面、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创造出直观的形象,反映生活、塑造人物以及表达情感的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动画片电影的审美特征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科技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综合性与创新性的有机结合、创作性与制作性的有机结合。动画片电影的创作与制作是密不可分的,也可以说这两者是一体化的。一部好的电影,不仅需要拍摄,而且还要进行细致的制作,而其中涉及的面也非常广。要想完成一部动画片电影,必须要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电影制作流程。只有将动画片电影的创作性和电影的制作性相结合,才能够制作出经典的动画片电影。
现如今,我国不断与世界接轨,经济、文化等与世界联系得越来越紧密,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影响了中国人对于动画片电影的审美要求。现如今,强势文化越来越倾向于向弱势文化逐渐渗透,比如美国动画片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的泛滥以及中国动画片电影行业对美国动画影片的大量模仿。最近20年,我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很多,我国电影行业的发展世界有目共睹。但是,我国的动画片电影却处于十分不利的瓶颈期。其实早在20世纪,我国便创作了大量的国产经典动画片电影,如《宝莲灯》等。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动画片电影的制作水平以及中国动画片电影的一种发展状态,但是整部电影缺乏创意,借鉴和模仿的成分很高。出现这样的现象并不意味着我国的动画创作团队对美术设计没有追求,设计团队也非常想创作出具有新意和能够体现本民族特色的动画片电影。但由于传统的保守思想,我国的动画片电影创作团队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在创作中缺少本民族的创新意识。在很多动画片电影的创作中,忽略了民族的精髓及实质,也没有真正挖掘出本民族的特质及特色。
现如今,中国的动画片电影市场已经被外来的美、日等国的动画电影所充斥。最明显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身边处处可以看到外国卡通形象。其实原因十分简单,就是中国的动画片电影创作没有体现出我们的生活内涵与民族情感,从美术角度来看,没有体现出艺术创作的特色。只有来源于生活的艺术才能真正地打动观众,盲目地跟从,只会停滞不前。从美术创作方面来看,对动画片电影创作所持有的创作理念、精神及态度是动画片电影成败的关键。
二、我国动画片电影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一,我国动画片电影在创作中重画面、轻故事。2008年《功夫熊猫》打入中国市场,其导演奥斯波恩曾说:“中国应该学习好莱坞讲故事的方式。”这可以充分说明中国动画片电影故事性不强,而这一点也已经成为中国动画片电影制作人的共识。动画片电影的脚本,即故事,才是中国动画片电影原创力的根源,即脚本创作是整个动画片电影产业的源头,故事情节直接决定了动画影片的整体质量。
第二,我国动画片电影最大的瓶颈便是文化缺失。在国外的优秀动画电影作品《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汽车总动员》等拍了很多的情况下,中国再拍《快乐奔跑》,这种盲目跟从的现象让观众很是失望。再如《精灵女孩小卓玛》,原本选择的是这一完全本土的题材,但是却处处都有《狮子王》的影子。尽管如此,中国的动画片电影也曾经影响着世界动画电影的发展,创作的一些国产作品也曾广为称道。但是,现如今,在这样的瓶颈期,我国的动画片电影发展速度十分缓慢,让家长孩子记住的动画片电影很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现在的动画片电影缺少创意。所以,可以这样认为,我国的动画片电影难以发展的一个重大制约因素就是创意缺失。其实,我国学动画专业的学生非常多,而且在动画片电影方面的投资也很多,出品的动画片电影也是不计其数。但是,很多动画片电影选用的故事内容和题材均缺乏创意,不能吸引观众。中国的动画片也因为缺少足够的悬念而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
三、我国动画片电影发展难以突破瓶颈的原因
第一,中国的动画片电影不能够体现出我国的民族特色。中国动画片电影发展的历史很久远,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所以在整个动画电影史上,中国动画片电影的发展都不算太晚。我国曾经创作了一些非常经典的动画片电影,大多是通过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改编的,比较能够体现中国的特色。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动画片电影曾经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但是,随着外国动画片电影的迅猛发展,中国的动画片电影仍然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要想在动画片电影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要不断创作出创新的作品;不仅要创新,还要体现出中国的传统特色。绘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故有人曰: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见,画画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成为了一种艺术,而且是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在动画片电影中运用到传统绘画的艺术,更能让人将视、听完美地结合起来。
但是,在中国的动画片电影面临瓶颈的时期,却没能充分运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一味地模仿。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博大精深,主要包括绘画、戏曲等。在动画片电影中运用中国的传统艺术,不仅能够体现出创新,而且非常具有民族特色。传统艺术文化形式可以成为动画片电影中的创作素材,这样创作的电影便具有独特的风格,容易吸引观众的眼球。
第二,中国的动画片电影创作理念不够多元化。中国的动画片电影善于在民间传说中取材,以民间故事或历史故事为背景,延伸出一整部电影。在以前这种方法是非常管用的,但是,随着动画片电影的发展,一味地选择民间故事题材未免显得过于单一,不够多元化。在观众看来,也失去了新意。
中国的动画片电影一直难以走出瓶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没有走出历史的阴影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所以,中国的动画片电影不仅没有取得较大的发展,反而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状况。另外,中国的动画片电影一直以来喜欢“说教”,很容易激起群众的逆反心理。过分强调“教化”意义,动画片电影主题使整部电影的创作受到阻碍,思想僵化,呈模式化发展,严重缺乏新意,丧失动画片应有的娱乐性。在我国的动画片电影史上,动画片电影创作日益单一化。例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动画片电影的观众群很明显是儿童,这便给中国的动画片电影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中国的动画片电影很容易给人“幼稚”的感觉,而且这种情况一直没有好转,所以这也是动画片电影发展遇到瓶颈的关键原因。
在中国,“动画片是给小孩子看的”这种观念普遍存在于我国动画片电影创作者的意识里。这种固定的思维首先就限制了动画片电影的题材范围,将自己的创作思维限制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从而无法创作出适合更多人观看的动画影片。有业内专家曾指出:“不要把现在的孩子看得过于幼稚,他们接受的信息量是我们小时候的数倍。”人们常常把中国动画的不景气归咎于技术和资金,但其实是因为“中国动画片产出和投入的不成比例,根本原因就在于制作题材和理念上的‘低龄化’,并由此造成想象力不足,题材局限”。
第三,动画影片的发展过于产业化。随着各个行业的不断融合,动画片电影创作的各个环节也形成了一条非常明显的产业链。动画片电影行业过于产业化是阻碍动画电影行业进行美术创作、艺术创作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国家将动画创作和商业进行细分,在互不影响的情况下,发挥各自的优势。世界动画大国的成功为我国动画片电影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中国动画片电影要想真正地实现文化发展的丰富与繁荣,必须要在加大改革力度的同时,注重在创新中得到发展。动画影片的发展过于产业化使得国产动画片电影发展的瓶颈越来越大,也导致电影行业过于注重寓教于乐,缺乏幽默和童趣。
四、结 语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的传统艺术更是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中国的特色。很显然,中国的动画片电影要想发展,必须将传统艺术与动画电影相融合,体现出中国的传统民族特色。从文化产业来看,中国是优秀文化的生产基地和优秀文化的产出国,然而由于我们经济实力、创作观念落后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动画片电影发展的瓶颈。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能够开创出一条具有文化理念和文化内涵的发展之路,而且能够让动画电影行业适应经济的全球化和文化的多元化,能够在经济大潮中脱颖而出,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丁海祥,姚桂萍.动画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薛燕平.世界动画电影大师[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
[3] 陈新生.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篇8
关键词: 动漫服饰 漫画 动画
动漫服饰,即动漫作品中用以装扮角色的服饰,是动漫角色、玩偶用于塑造本体、美饰形象所必需的物品。动漫服饰一是指动漫作品中的各类服饰,二是指动漫形象影响下产生的服饰品类。它与动漫场景、音乐、故事在作品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动漫服饰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提出。
动漫产业是以创意为动力,以动漫文化为基础的现代文化产业,动漫文化是现代社会物质、技术、文化高度发展的综合产物。尽管史前的石雕造型和洞窟壁画就已出现了动画的雏形,但真正意义上动漫文化的出现却是20世纪初的事,本文所涉及的范围限定在20世纪以后的动漫作品。玩具、服装等通常被视为动漫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论述动漫服饰之前,对漫画、动画、动漫、服饰的定义要进行界定。
1.漫画、动画
“漫画”一词起源于中国,最早指的是鸟类的别名。北宋时期,“漫画”指的是栖息在黄河边上的琵鹭。直到清初,才与绘画产生一些关联。1925年,丰子恺在《文学周刊》上发表“子恺漫画”,自此,中国开始正式出现“漫画”一词。[1]
现代漫画的完整定义起源于美国连环漫画《黄孩子》,而日本漫画巨匠手治虫先生在其作品《珍宝岛》中首创的电影镜头感的运用,更加区别了中国传统连环画“文配图”的表现方式,凸显了漫画“画面的叙述性”。[2]
动画这一充满神奇色彩、最为时尚和普及的艺术形式,它的源起可上溯到史前的远古洞穴时代,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却不过百年。从历史的角度看,动画发展至今百余年,由早期的卡通形式到20世纪20年代欧洲设计味较重的实验动画、30年代美国卡通动画、60年代崛起的日本动画、90年代的计算机动画,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迥异的风格特点。如今更是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地进入了社会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精神和物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需要,它与人们社会生活、市场关系非常密切。
“动画”顾名思义,是活动的图画,即英文中的“Animation”(意为赋予……以生命),指赋予图画以生命。“动画”一词,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当时日本把用线条描绘的漫画称为“动画”。二战以后,则把线绘、木偶等形式制作的影片统称为“动画”。“动画”一词其实应该是沿袭自日本人在二战结束以前的称谓。日本人当时称呼以线条描绘(linedrawing)的漫画式的作品为“动画”。战后,日本人则使用外来语拼音来读,统称包含用木偶动画、线绘动画等技巧所制作出来的影片。[3]
“卡通”是英文Cartoon的音译,意思就是漫画和夸张,是对于“非真人电影”的最早叫法,起源于美国,流传于全世界,直到今天还在使用。Cartoon的词义有:(1)壁画、油画、地毯等的草图、底图;(2)漫画、讽刺画、幽默画。卡通其实是被包含在动画的范围里面,如迪斯尼出版的米老鼠与唐老鸭系列,早期日本所出的小甜甜、无敌铁金刚,等等,都是属此范围。“卡通片”其实是一种由多格漫画转化成的动画形式。在当今专业动画工作者的词汇中,“卡通片”已被改称为“角色动画”(Character Animation)了。[2]
动画具有功能性、艺术性、技术性等特征。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其功能特征,动画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从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强大的功能,包括娱乐性、商业性和教育性。动画的艺术性有着一种综合的美学特征,它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是一种单一的美学,而是多样的、多变的。它不仅仅具有美术的美学特征,同时兼具着电影的、戏剧歌剧等形态的美学特征。动画的艺术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多元性、假定性、时代性、创造性。动画的视觉要素是以造型要素为基础构成的,它首先是一种造型的审美。从早期简单线条活动漫画,到后来追求逼真的三维立体效果的长片剧情动画,以及其他众多的艺术短篇、实验动画、抽象动画、商业动画、科教动画、动画游戏,等等,造型的审美特征是首位的。[2]
动画影像是被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视觉符号的集合,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都是动画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动画的世界不受现实生活环境的限制,故事能够穿越不同的时空,角色也能够天马行空地创造出来,而这些从现实变化出来的“时空”往往也能为观众产生共鸣。因为观众在欣赏和解读作品的同时,也在充分发挥着自己的理解,延伸着作品的意境与内涵。
2.动漫
“动漫”,就是动画和漫画的一个缩略称谓。专指日本动画和日本漫画或类似风格的作品,在当今业界,日本的动画和漫画已被公认形成了一种独具风格的艺术流派。[4]动画艺术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卡通饰品、生活用品、包装袋、玩具、服装等。
3.服饰
服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在狭义上,服饰是指衣服上的装饰(如装饰图案、纽扣等)及饰物(如腰带、胸针等),或除包裹躯体的上衣下赏之外的冠帽、鞋履、首饰等,如“服装服饰博览会”;在广义上,服饰是指人类穿戴、装扮自身的一种生活行为,如服饰文化、服饰史。[5]动漫服饰则有特定的内涵,是指根据动漫角色造型的需要而绘制的各种服饰。康保成教授经过研究指出,角色扮演并不是戏剧的特权。除了戏剧角色扮演外,生活中还有自然角色、社会角色、游戏角色、仪式角色等不同的角色扮演,即角色转换,但它们都与戏剧角色扮演有明显的区别。服饰的本质就是装扮,即通过人的穿着而使人产生形象的改变,如因穿晚礼服而使形象变得端庄、美丽,穿军装而变成军人形象,穿白大褂而变成医生形象,等等。[6]
4.动漫服饰
动漫服饰,即动漫作品中用以装扮角色的服饰,是动漫角色、玩偶用于塑造本体、美饰形象所必需的物品,通俗地讲,动漫服饰就是要帮助塑造角色及作品艺术形象,经过一系列的服装打扮、发型修饰、面部妆容、饰品装饰等的艺术装扮,打造成功的动漫形象。动漫服饰一指动漫作品中的各类服饰,一指动漫形象影响下产生的服饰品类。
总之,动漫的本质是角色扮演,动漫故事、音乐、服饰和场景都体现并服务于这个本质;服饰的本质是装扮,二者是相互关联的。角色扮演就是角色转换,即由一种角色形象转换成另一种角色形象;服饰的意义是装扮穿着者,并促使穿着者原有形象的改变,其中自然包括了角色形象的改变。动漫与服饰相关联的产物就是动漫服饰,所以,动漫服饰的本质既体现服饰的特征,又反映动漫的要求,就是通过角色服装造型来实现角色转换。动漫服饰的这个本质,是在动漫创作过程中逐步表现出来的,分析动漫作品中服饰的本质、风格特征及影响,对动漫造型设计和后续产业化价值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兰平.动漫的历史[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2007,2,29.
[2]薛峰,赵可恒,郁芳.动画发展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21,93.
[3]刘小林,钱博弘.动画概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31,32.
[4]陈奇佳.日本动漫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2.
篇9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办电视台,宣告了电视媒介的诞生。由于人们对这一新鲜事物大感兴趣,一时间待在家里看电视节目蔚然成风。以美国为例,原来已成为美国人固定消闲方式的“周末举家上电影院”被彻底破坏,这就造成了电影观众人次的急剧下降,尽管当时的电视技术只能提供质量很差的画面,但由于电视的新鲜性、免费观赏、节省外出的额外费用以及体力消耗等,足以弥补早期电视艺术造成的观赏缺陷。从此以后,电视艺术就以其传播的迅速性在大众传播领域迅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的第一传播媒介,并对电影艺术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因此,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两种艺术形式——电影与最强势的传媒——电视,从40年代开始了激烈竞争。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逐渐从恶性竞争走向合作,开始了影视合流的趋势。国外的影视合流最初是以在电视上播放电影的方式为开端的,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节目样式,即电视电影。
电视电影在国际上的发展历史只有短短的40年,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这之前,美国电视上播出的影片大多是1948年以前拍摄的旧片,而且很少有高质量、高票房收入的佳作,通常也不在黄金时段播映。直到1961~1962演季,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电视网首先在黄金时段推出一个栏目《周六晚间电影》,播出一些新片,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此后,美国广播公司(ABC)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也先后在1962年和1965年推出了自己的黄金时段电影节目。之后,在电视屏幕上播出好莱坞新片成为一种标准规范。
在电视屏幕上播出电影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但是在把电影搬上电视屏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成本过高和电影无法很好适应电视播出等一系列问题。所有这些问题加在一起,促成了电视网为自己拍电影的想法。1964年,环球电影公司最先向全国广播公司提出了为电视网制作影片的概念,并在当年10月播出了第一部专门为电视网制作的影片《看他们怎么跑》(see How They Run)。到1966年,全国广播公司又同环球制片公司签约,长年制作在电视中首播的影片。第一部是在美国电视史上很有名的《声誉竞赛》(Fame is the Name of the Game)。此后这种影片成为美国电视中一种固定的节目样式,被称作made for TV movie(为电视制作的电影)或简称TV movie(电视电影),更适合于在电视上播出,制作成本也远远低于一般的好莱坞影院影片。由此,电视电影正式诞生,成为一种完全区别于影院电影的、成熟的节目样式和制作产业。目前,为中国观众所知并较有影响的电视电影有: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英国片《我美丽的洗衣店》、岩井俊二的《捆绑》《烟火:从下面看还是从侧面看》等,以及被我国观众误认为是电视剧的美国电视电影恐怖片《X档案》、电视电影侦破片《神探亨特》和由斯皮尔博格执导、汤姆·汉克斯主演的十集电视电影《兄弟连》等。
二、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现状
和中国电影百年历史相比,中国的电视电影只有10年的历史。虽然只是短暂瞬间,但这毕竟是电视电影开创性的10年,在这10年中,中国的电视电影走过了一段不断突破和创新的道路。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自1996年1月1日开播以来,每年播出上千部影片。一方面,随着事业的发展,电影频道中心面临必须从简单提供节目到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制作节目的转变;另一方面,随着电影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影频道肩负着成为影视合流龙头的重任。同时,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中国电影产量不断下滑,电影频道节目编排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从1998年开始,电影频道开始尝试自己制作一些节目,并拍摄故事片,由此掀开了中国拍摄电视电影的序幕。
在最初的尝试中,“第一次吃螃蟹”的电视电影人把重点放在独立拍摄影片上,主要参照电影的叙事结构、人物的刻画与镜头的运用等,强调电影化的表现手法,并且根据电视播出的特点,为了达到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降低成本的目的,尽量选择场面小、情节比较紧凑、人物相对较少的题材。第一部拍摄完成的电视电影是杨亚洲导演的《别了,冬天》,其主演为喜剧明星牛振华,女主演是陶红。影片故事类似日本的《寅次郎的故事》,对于后来的电视电影的创作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由于缺少理论定位和创作经验,早期的电视电影普遍存在不可避免的艺术质量不高的问题,如剧本的容量不够、内容单薄,剧情简单、雷同,人物概念化、性格不鲜明;创作的科技含量不够,电影作品看上去更像是电视剧等等。
1999年4月,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正式成立了电视电影部,正式铺开了电视电影的创作道路。2000年伊始,电影频道与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及《当代电影》编辑部召开了关于电视电影的研讨会。在认真研讨和总结了电视电影的创作规律、艺术特点和制作经验之后,电影频道决定部分电视电影用16毫米胶片拍摄,目的是提高电视电影的艺术质量,用优秀的作品打造电视电影品牌。2002年,电影频道经过反复论证和大量调查研究,决定从世界高科技的发展趋势和电影技术发展前景以及电影频道的未来考虑,电视电影采用高清数字技术拍摄。从最初采用标准清晰度数字摄像机拍摄到部分采用16毫米胶片摄影机拍摄,到转向高清数字摄像机拍摄,标志着电视电影的创作开始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近10年来,电影频道已经推出了一千多部电视电影作品,不少作品显示出可贵的艺术创新锐气,其结构的张力、形象的丰满以及风格、样式的多元性探求等方面,都堪与电影相媲美。由于其题材涉及非常广泛全面,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一大批丰富多彩的节目,为中国影视艺术宝库增添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同时其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从收视率上看,每部电视电影作品黄金时间首播的观众人数一般都在2 000万至3 000万人次左右。其中,60%以上的电视电影作品首播的收视率都能进入电影频道当周收视率前十名。由此可见电视电影观众层面的广泛及其社会影 响。同时,不断发展的电视电影事业,也激活了电影文学创作,培养了大量的优秀电影创作人才。现在,电影频道每年都能收到1 000多部剧本,一大批成熟的剧作者和年轻导演从电视电影起步,现在也成为电影或电视剧拍摄的新兴力量。不少为我们熟知的着名导演、演员都曾为观众奉献过优秀的电视电影作品,比如导演高希希、杨亚洲、乔梁,演员陶虹、李亚鹏、陆毅、佟大为、潘粤明、何琳等等,不胜枚举。2003年,由电影频道(CCTV-6)出品,歌手艾静主演的电视电影《黑白》代表中国的电视电影首度走出国门,在第16届法国兰斯国际电视节上荣获了评委会特别奖;2004年,纪实性电视电影《一个农民的导演生涯》在第32届易本希国际电影节上荣获银奖;2005年11月,中国女星何琳因在电视电影《为奴隶的母亲》中饰演阿秀一角。获得了第33届国际艾美奖最佳女演员奖,这是亚洲女星第一次获得如此殊荣。这次获奖又一次见证了中国电视电影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辉煌时刻。同时也为中国的电视电影人坚定了无限的信心。
但是,
由于缺乏经验,目前在电视电影的创作和制作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剧本的创作上。由于大多数剧本是自由来稿,许多作者是新手或是非专业作者,剧本的成活率比较低;而且在剧本的内涵上,存在着作品的容量不够、内容单薄,剧情简单、雷同,人物概念化、性格不鲜明等不足。许多有能力有分量的艺术家没有真正参与到电视电影的创作中。二是在影片的制作上。由于电视电影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在电影的制作上缺乏制作经验,在电视电影刚刚开始起步的前两年,基本按照电影的制作方式拍摄而成的作品不多,大多数影片是用磁带而不是用胶片拍摄的,所以,使不少作品看上去更像是电视剧。同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的小制片公司不具备拍片能力,而将项目转包出去,使制作经费在转包过程中被盘剥,严重影响了部分影片的拍摄质量,这也说明在电视电影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操作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三、中国电视电影的未来前景
面对这样一个新的艺术创作和生产领域,中国电影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对于它的未来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1.关于电视电影的创作
在题材上,由于电视播放具有比较快捷地反映人们最关心的现实生活问题的特点,因此,可以加强关于现实题材的创作,那些带有新闻性、时代感的现实生活的题材,或表现真人真事的纪实题材,都可以成为电视电影的主要题材类型。此外,还可以关注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学名着的改编和儿童片。同时,要借鉴美国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创作经验,强化为档期制作,为类型化的片场制作,打造国产类型电影品牌,提高电视栏目整体质量。在人才上,可以吸引更多有创作经验的优秀导演加入电视电影的创作队伍。
2.关于电视电影的投资方式和制片方式
几年来,电视电影的制作队伍已经逐渐成熟,形成了独家投资和多种投资相结合的投资方式,每年有100多家影视制作单位参与电视电影制作,目前的电视电影创作已初步形成规范化的生产运作。因此,电视电影要继续发展,就要继续引进市场机制,用市场方式来进行运作,使电视电影的生产完全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建立制作、发行、播映的完整机制,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电视电影经营机制,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同时,由于制播分离制度的实施,电影的投资可以从原来的先期投资过渡为后期购买,以适应市场经济。
3.关于电视电影的市场开拓
从已经播放的电视电影的收视反应来看,电视电影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如果再加上16毫米影片市场和其他后开发市场,将会形成一个对整个电影产业具有重要影响的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因此,可以根据电视电影的不同类型和观众的观赏需求来划分播出的时间档期,形成不同风格的栏目,以栏目的整体优势吸引观众,赢得市场;也可以扩大播放市场,将播放电视电影的频道由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扩大到全国地方台的影视频道。同时,综合考虑影片的市场价值,可以将一些已经播出的、观众反映较好的、质量上乘的影片制成拷贝或VCD、DVD,在国内或海外市场发行,以整合资源,扩大市场。
4.关于电视电影的生产用材
国产电视电影的用材先后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过程:1999年时是用标准清晰度数字磁带拍摄的;后来又广泛使用16毫米胶片作为电视电影拍摄用材;在2002年伊始,又开始采用高清晰度数字摄像机进行拍摄,标志着电视电影进入了数字化的发展阶段。这种完全按照电影的技术标准拍摄的高清作品,既能满足不久的将来电视转为高清晰数字播出的节目需要,其中的优秀之作,还能从磁带转成胶片,或以光盘的形式,作为影院电影放映。因此,由“磁转胶”到“胶转磁”—转换成高清晰度数字磁带进行拍摄很可能代表本土电视电影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这样,影视合流就得到进一步深化,从电视播放电影,到电视业和电影业联手制作影片,再进入以电视技术为电影院制作电影的新阶段。影视合流更广阔的前景正展现在我们面前。
不管怎样,如今打开电视,几乎每天都会有电视电影的播出,它的出现给电影频道的节目补充了新鲜的血液,也改变了我们关于电影的观念。电视电影探索了将电影与电视的媒介特性相结合的方式,而不是简单地将影院电影移植到电视屏幕上去,在此电影得到了一种新的传播媒体,电视也获得了新的艺术营养。在我国,它更是电影产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充满希望的新途径,也是电影界的一个新的艺术增长点、人才增长点和经济增长点。作为一种新兴的视觉艺术,它的特性、优势和不足不是一成不变的,这需要理论界不断探索,更需要电影人努力去实践。
[参考文献]
[1]王长潇.电视影像传播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篇10
【关键词】特效思维;特效运用
一、论文分析
1.1 背景
近年来数字电影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并且在逐渐取代传统的胶片电影。数字电影不但携带,储以及传输方便,而且门槛要求低。这就使得电影创作走进了千家万户,只要有一台小数码DV,就可以拍摄属于自己的小影片。社会上也兴起了拍摄数字短片的热潮,并且催生了微电影的这个新兴娱乐产业。在校园里拍摄数字短片也成为当下年轻人所追捧的活动,一部部精彩绝伦,感人肺腑的数字短片涌现。而近年来随着电影特效技术迅速的发展,电影特效这层神秘的面纱在慢慢被揭开,人们对电影特效的制作也是越来越了解,伴随着数字短片的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把特效带到了自己的影片中,使自己的影片更加具有美感和震撼力。掌握特效的思维也逐渐成为现在导演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能力。
1.2 定义
所谓的特效思维就是指,在我们创作短片的过程中,对特效概念的把握。简单来说就是指在创作中对于影片中的哪些该用特效,哪些不该用特效的认识,或者说哪些地方用特效会给影片加分,哪些地方用特效会给影片减分的认识。
1.3 意义
如上文所说掌握特效思维是导演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能力,这不仅表现在数字电影的创作中,更加体现在数字短片的制作上。因为数字短片不能像电影一样拥有大量的财政预算,这就决定了数字短片拍摄的规模和周期。这时候特效的优点就被大大的凸显出来,比如说特效可以轻而易举的制作出千军万马,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制作出春夏秋冬。所以一名导演应该去了解特效,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样便大大的增加了影片拍摄的效率。
1.4 目的
本文旨在讨论特效思维在数字短片创作中的运用,让大家明白影片中的特效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产生的特效又对影片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二、实际拍摄
2.1 关于特效电影中的前期准备
在前期准备阶段,导演应当按照常规去进行故事的创作,在有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之后,再去确定了整个故事大致的拍摄方式,以及影像风格。此后再去进行分镜头脚本的创作。可以说,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必须并且必要的,只有在有了这些的基础之后,我们才可以去联合摄像,灯光,导演,监制,以及剪辑师一起讨论故事效镜头制作的可能性,导演只有仔细听取了摄像,灯光,剪辑师的共同意见后,才可以更好的修改特效镜头的不足和不可能实现的地方,此后导演需要为特效镜头绘制草图,为特效镜头找到一个可实现的落地方式。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导演还需要为特效镜头进行测试,看看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在影片正式开拍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并吸取足够的经验。
特效镜头不同于其他简单的摄像机拍摄的镜头。它需要前,中,后期一起协商合作。并且它需要考虑到地方也有很多,就抠像而言,要充分考虑到如何将绿屏打亮这个问题,这就需要在拍摄前后期制作人员与灯光师仔细的探讨,讨论什么样的亮度适合抠像,讨论演员的影子的取舍,讨论如何与摄像配合。只有充分考虑到了这些才不会给后期制作人员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拍摄有特效镜头的数字短片时,一定要做好充足准备,包括与各部门的协调,镜头的测试,还有就是充分考虑到拍摄地点的环境,因地制宜。
2.2 关于特效电影中期拍摄的一些经验
在拍摄过程中导演应该做好与各部门的合作与沟通,尽可能的提高效率,毕竟带有特效的镜头一定是相对复杂,并且要求较高的,如果哪一环接出现问题,整个镜头很有可能就需要重新来过。而最困难的就是整个剧组往往还要跟时间赛跑,因为特效镜头对光线的要求往往是非常苛刻的。所以在一个影片的拍摄周期内,时间就等于金钱,而特效镜头花费的时间尤其的多。即使一个导演在前期做足了准备,仍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突发的情况。有些特效镜头需要一个环境搭建的过程,如果导演忽略了这样的细节,必然会损失大量的时间,导致不能够完成当天的拍摄计划被。所以当我们拍摄此类镜头时,一定要把时间因素考虑周全,在可以拍摄的时段里,尽可能的利用时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一些无谓的地方。
2.3 关于电影后期制作效的运用
特效电影的核心,就是后期制作。毕竟好的特效需要通过后期来实现,而前期、中期做出的巨大努力,也都是为了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能够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在后期制作时,我们必须要绷紧特效思维这条神经,因为,很多时候前期的拍摄并不是很完美,有时甚至是不能让人接受的。不仅仅是特效电影,在很多的学生作品当中,由于不是很重视前期准备工作的作用,没有一个好的拍摄计划和分镜头脚本,往往会在后期制作的时候出现各种各样棘手的。举例来说,如果想法跟拍摄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就很有可能导致在剪辑时出现了讲不明白故事的情况。如果此时你有一个好的特效思维,及时的改变思路,改变剪辑手段,或者尝试使用一些特效,把剪接的内容加以特效的润色,使得故的更加具有条理,很有可能拯救你的整部作品,也让影片更具风格化。
由此看来,特效的思维不单单存在于影片拍摄的初期,而是贯穿于影片拍摄的整个周期之内,所以时刻绷紧这条神经有时候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Ron Brinkmann.数字合成的科学与艺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宋书利,郑周元.浅谈数字特效在电影中的运用[J].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4]姚德义.水晶石技法NUKEX 6.2影视后期合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5] Donald Sheff.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9.
- 上一篇:电子合同的现状
- 下一篇:混凝土路面塌陷修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