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1 12:13: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分析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分析报告

篇1

一,明确分析目的,挖掘有价值的分析需求

网站的商业目的产生分析需求,而需求的价值则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价值。因此在开始撰写一份网站分析报告前,我们先要仔细思考并充分挖掘分析需求的价值。那么,什么样的分析需求是有价值的分析需求呢?我们先来看三类最常见的客户分析需求。

第一类客户有明确的分析需求,第二类客户有一个非常模糊的需求,第三类客户无法清晰的表达自己的分析需求。对于第二类和第三类客户在进行分析前,必须要明确他们的分析目的和需求。以及这些分析需求与最终商业目标间的关系。没有明确的目的就没有分析需求的产生,也没有分析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你也不会知道该如何下手去进行分析,更不要谈分析结果的价值。然而,并不是所有客户提的需求都会有价值。有时候客户向我们表达的信息其实并不是他内心中真正想要的。这时需要我们对客户需求背后的含义进行分析,获得真正有价值的需求。分析需求的价值直接决定了分析结果的价值。而有价值的需求多半都会和如何为客户带来收益相关。

二,确定分析方法和报告逻辑

在明确了有价值的客户需求后,我们进入第二步,选择需要使用的分析方法和报告中的逻辑。首先是选择分析方法。选择哪种分析方法多半是由客户的需求和问题决定的。对于初级客户,多半会以递进的方式提出三个问题:表现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如何修改并提高?这三个问题几乎可以套用到任何场景下,比如广告投放分析,网站结构分析,页面质量分析,转化分析等等等等。对于这三个问题,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分别使用对比分析,细分分析和质量分析三种方法进行解答。

对于报告的逻辑,我们给出一个通用的分析逻辑,用户—影响—行动—转化—收益。这个逻辑可以和大部分广告投放方式和网站业务模式结合。我们将分析逻辑中不同的阶段映射到用户,广告,网站等不同的部分中。并为每一部分中的目的和问题选择准确的衡量指标。

三,使用准确的指标进行度量

前面两部我们明确了分析目的,分析方法和报告的逻辑。下面开始为分析中不同的问题选择准确的指标进行衡量。指标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分析的结果。如果指标选择不当,那么分析结果也可能是错误的。选择指标的规则只有一个,就是能准确衡量所要分析的问题。这个说起来容易,但很多时候我们却经常用错,甚至有些时候为了报告的丰满,避免犯错,将很多无效的指标进行罗列。造成数据堆积。

下面是一个例子:我们使用哪个指标可以准确的衡量一个页面的质量?跳出率,退出率,浏览量,转化率这些指标都可以,但我们需要针对页面不同的功能和使用场景选择最准确的那个指标,而不是将所有相关的指标都放在上面。即使是针对同一个页面也是如此。

如何衡量页面质量?

跳出率:页面作为Landingpage时。

退出率:页面出现在任务过程中时。

浏览量:页面作为内容承载页时。

转化率:互动页面,且无其他下级页面时。

篇2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

近年来,各大企业都加快了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医院来说,也不例外。当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的基础上,便能够使各项医疗工作更加优化及完善,进而促进医院的良性发展[1]。但从现状来看,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信息系统网络尚且潜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风险。鉴于此,本文对“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进行分析与探讨意义重大。

一、医院信息系统网络潜在风险分析

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离不开信息系统网络的构建,而构建信息系统网络最为关键的是确保网络安全的可靠性及网络管理的完善,这样才能够使信息系统网络处于正常、可靠且安全的运行环境。反之,如果信息系统网络缺乏安全性,且存在管理缺失问题,则会大大影响信息系统网络的正常、安全运行。从现状来看,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尚且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风险,风险的存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院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主要风险如下:

(1)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风险通常是难以避免的,比如水灾、地震以及火灾等事故,均会对计算机设备造成损害;严格意义上而言,这属于一种物理性质的风险。

(2)人为因素风险。此类风险主要指的是人为出现的失误及错误,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网络安全风险,例如遭遇黑客的攻击、病毒入侵以及设备受到损坏等[2]。

(3)技术层面风险。基于网络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系统潜在问题,加之技术人员未能及时排查,便会使网络受到安全方面的风险,例如:操作系统发生缺陷、应用系统运行受阻等。

(4)管理层面风险。医院信息系统网络需从技术与管理两个方面加以完善,当管理制度缺乏、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以及管理规范程度不高的情况下,便很有可能诱发信息系统网络风险。

二、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策略探讨

在上述分析过程中,认识到医院信息系统网络潜在一系列的风险,为了使医院信息系统网络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得到有效提升,便有必要做好其安全管理工作。具体安全管理策略如下:

1.设施设备方面的安全管理策略

一方面,由于医院网络中心属于医院信息系统的中心结构,同时负责信息的处理,并关系到医院信息系统网络的稳定、安全运行,所以有必要对其加强管理:其一,对医院中心机房供应质量好的电源;其二,将室内温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取证温度一般为23℃~25℃之间,相对湿度则需控制在40%~70%之间;其三,设置可靠的报警系统,并做好防静电地板的铺设;其四,做好防雷、防火方面的工作。

另一方面,针对医院信息系统网络设备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充分重视核心部位的设备,相关检修人员需对硬件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同时,在软件设备方面,需定期进行升级,加强软件终端状态检测,对医院的网络动态及时掌控,遇到问题及时解决,进而确保医院信息系统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

2.技术方面的安全管理策略

一方面,对防毒软件进行合理安装,及时更新病毒数据库,针对潜在的病毒风险采取有效处理策略,落实“预防为主,解决为辅”的安全管理思想,以此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

另一方面,对医院信息系统内网设置防火墙,同时外网页需要设置防火墙,控制非法用户访问,确保内网的安全性。此外,利用入侵检测技术、数据安全访问控制技术以及认证技术,使医院信息系统网络的安全等级得到全面提升,大大降低病毒入侵、黑客入侵以及非法用户入侵等风险隐患的发生,进一步使医院信息系统网络时刻处于正常且安全的运行状态当中。

3.人员方面的安全管理策略

在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当中,管理工作人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使该项工作的安全性得到有效提高,便有必要做好人员方面的安全管理工作。

一方面,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制度为导向,规范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习惯,使管理工作人员认识到做好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而使管理工作人员在此项工作中提高积极性,明确自身职责,进一步为管理工作的优化及完善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为管理工作人员提供学习与培训的机会,通过管理基础知识以及管理技巧等方面的培训,使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管理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从而能够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技术找出潜在的问题或风险,以此为管理工作的优化奠定基础[3]。此外,还必要加强激励机制建设,将培训结果和晋升相挂钩,提高管理人员参与管理培训的积极性,进一步使管理人员能够从中学习到真正的知识,当管理人员能够认清现状下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风险问题,并及时组织各方人员对潜在管理风险加以排查的条件下,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便能够得到全面强化。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现状下医院信息系统网络潜在风险诸多,因此有必要落实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在避免医院信息系统网络风险发生的基础上,使医院信息系统网络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进一步使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总结起来,需从设施设备、技术以及人员三大方面出来,认真落实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策略,最终为医院的良性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贾鑫.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分析与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10):46-47.

[2]姚征.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构建与实施[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6(3):77-78.

篇3

【关键词】耐碱网格布、断裂强力、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0 前言

耐碱涂塑玻璃纤维网格布作为重要的建筑节能保温材料,其性能的好坏对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根据相关规范JGJ 144―2004、JG 158―2004、JG 149―2003标准要求,对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断裂强力,耐碱断裂强力进行检测,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及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实验方法的影响

本文网格布裁剪成长300mm,宽50mm试样。

1.1依据标准JGJ 144―2004

1.1.1标准法

将试样浸泡于5%NaOH溶液中28d,实验结果如下:

表1.1 JGJ 144 标准法实验数据

1.1.2快速法

将试样置于80℃的混合碱液(NaOH 0.88g,KOH 3.45g, Ca(OH)2)中6h,实验结果:

表1.2 JGJ 144 快速法实验数据

1.2JG 158―2004

根据JG 158―2004标准要求,配置水泥浆液。

1.2.1标准法

将试样浸泡于配置好的溶液中28d,试验结果:

表1.3 JG 158 标准法实验数据

1.2.1快速法

将试样置于80℃的水泥浆液中4h,试验结果:

表1.4 JG 158 快速法实验数据

1.2.3JG 149―2003

根据JG 149―2003标准要求,制作式样350mm,将试样浸泡于5% NaOH溶液中28d,实验结果:

表1.5 JG 149 实验数据

2 过度烘干试样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在大量的检测过程中,发现试样过度烘干后对实验结果有较明显的影响,为了证实该现象,将试样放入60℃的烘箱中48h,观察实验数据。

表2.1 混合碱液快速法干燥实验数据

表2.2水泥浆液快速法干燥实验数据

3 拆边与不拆边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折边的试样 未折边的试样

表3.1未折边实验数据实验数据

表3.2折边实验数据实验数据

4分析与结论

4.1试验方法的影响

4.1.1 JGJ 144标准数据计算结果表明,在5% NaOH溶液中浸泡28d后,样品的耐碱断裂强力明显降低,与快速法相比径向降低24%,纬向54%,由于试样经过28d的浸泡,表面耐碱涂层破坏严重,使耐碱后的断裂强力明显降低。

4.1.2 JG 158标准法数据计算结果表明,与标准JGJ144―2004检测结果相似,在水泥浆液中浸泡28d后,样品的耐碱断裂强力也是明显降低,径向降低34%,纬向降低51%。

4.1.3 JG 149标准数据计算结果表明,该样品经过标准法实验后,耐碱断裂强力径向:762.41N/50mm,纬向:1354.13 N/50mm,符合标准要求(N≥750N/50mm);耐碱断裂强力保留率径向:59.39%,纬向:52.39%,符合标准要求(B≥50%)。

4.2 过度烘干试样的影响

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混合碱液快速法浸泡后,经干燥48h后,试样经向断裂强力比未经干燥的耐碱断裂强力高13%,耐碱断裂强力比未经干燥的耐碱断裂强力高出9%,且耐碱断裂强力保留率为比未经干燥试样的耐碱断裂强力保留率高13%;纬向经干燥后断裂强力比未经干燥的断裂强力高11.64%,耐碱断裂强力高19.40%,耐碱断裂强力保留率为87.31%,高出9%。试样经80℃水泥浆液浸泡4h后,同样置于60℃烘箱中干燥48h,其经向耐碱断裂强力比未经干燥的试样的断裂强力高9%,纬向高出15%。

综合以上两种实验现象可以看出,经充分干燥后的试样,其实验数据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大,对实验结果的真实性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实验过程中宜按照标准要求烘干2h后,放入标准实验条件调节,再进行断裂强力实验,避免将试样进行过度烘干。

4.3 拆边与不拆边对实验数据的影响

从实验数据计算可得:拆边与平均值差异径向8.81、25.69、-40.18、19.81、-14.13;纬向-6.89、-59.74、39.62、52.86、-25.84;耐碱径向-53.53、7.53、82.87、-19.67、-17.19;耐碱纬向-18.67、42.48、30.23、-60.61、6.57。

未拆边与平均值差异径向-173.78、3.17、115.83、130.57、101.29;纬向131.78、62.42、7.49、52.86、-332.25;耐碱径向19.92、-56.79、-115.82、5.89、-28.53;耐碱纬向-106.29、39.44、30.23、139.63、43.04;

未折边的试样其断裂强力单个值离散较大,实验数据的选取较难,折边后的实验数据离散较小,数据可以直接选用为最终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1]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2004

[2] 《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JG 158-2004

篇4

【关键词】电网企业;利益相关者;中国特色;发展

中国电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不能完全按照西方国家的理论体系进行分析和判断。首先,中国电网企业运营管理的是国家资本,业务涉及的是国家民生,是绝对服从于党和国家的领导;其次,中国电网企业承担的是国家资本进入国际市场的运作,更要承担无偿的社会责任,双重标准下是无法使用产权理论进行论证。因此,需要以该类企业的体制本质、组织结构、运营方式等基础作为出发点,本文运用利益相关者的契约关系强弱或有无进行分类讨论。

一、中国电网企业利益相关者分类

随着中国国内法律观念的加强与法律制度的完善,契约作用逐渐地成为制约企业行为的最重要的准绳,因此按照与中国电网企业契约关系和电网标准术语,将这些利益相关者分为“高电压”利益相关者、“低电压”利益相关者和“弱电压”利益相关者。

二、高电压利益相关者

1.股东

中国电网企业基本都是全民所有制。由政府代表全民行驶权益,采用总经理作为法人代表负责制,因此不存在利益最大化与企业伦理矛盾的问题。对于日后会出现的股份制的电网企业,按照不重复建设而浪费社会资源的原则,经营范围基本上只能达到配电网级别。该类小型电网企业股东的盈利攫取度,受到政府机构的控制。

2.员工

中国电网企业的员工基本是有长期的合同保障,因此企业可以让渡一部分利润作为员工的福利或绩效奖金,以此作为刺激机制增加员工的忠诚度,更可以此作为企业品牌的吸引力。

3.供应商

电网企业承担的是电能传输的业务,其供应的产品是由电厂生产。中国电力生产规划是属于统一计划、政府定价的原则。虽然两者之间有强制的契约关系,但是两者盈利空间都在固定周期内,由政府核算的价格杠杆调节。因此两者基本不存在压榨行为,属于共生的利益者关系。

随着电力设备的市场开放,网企业设备采购已经进入招投标的正规化环境,然后招投标的流程存在一定的真空地带。具有资质的、“海市蜃楼”的设备供应商会给电网企业造成后续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设备供应商的选取,更应该完善招投标的标准,增加长期合作的设备供应商的评标权值。

4.政府机关

政府机关虽与电网企业有部分契约关系,但是其制定的政策严重地影响当地电网企业的运作与盈亏,其所属的职能强力地监管当地电网企业的运营和行为。因此做好与政府机关的沟通工作,是决定电网企业在当地的存活质量,只有达到两者相辅相成的融洽关系,才是电网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5.用电客户

由于居民用户、农林渔、教育等行业的销售电价是国家定价,低于电网企业产品的成本价,电网企业为了社会责任而承担损失,完全与市场化无关。针对低电价的用电客户,电网企业应争取政府的合理补贴。

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电网企业不得不按照政府制定的政策,用优质电价用电客户产生的利润去补填低电价用电客户的运营亏损成本,并且为了创造政府机关要求的、宽松的经济环境,该类电价不断受到压力冲击。

三、低电压利益相关者

1.金融机构

现今的电网企业的资金渠道主要是银行类金融机构贷款。电网企业资产优良、资金优质、流水量大、沉淀巨大、还贷稳定,反而成为与金融机构契约行为中的甲方地位。金融机构需要提供顶级的金融服务,才可以完成其盈利的最大值。然而,电网企业也应考虑在政策允许的空间之内,将资金流转起来,利用金融机构的专业服务完成电网企业合理的利润增长点。

2.竞争对手

电网业务是一种大投资、大运营、大责任、大风险、大容灾的行业,行业进入门槛和退出成本都较高。放眼国内,民间资本盲目的进驻容易造成区域性“烂尾”,再将其产生的“烂摊子”转嫁给现有的大型电网企业,这是对供应侧市场的不公正、不公平的差异性管理。极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又容易造成市场管理的混乱;放眼国际,国外的电网企业极难完全服从于中国特有的体制,又不适合与国家安全性要求。因此,电网企业的竞争对手是比较弱势的利益相关者。

四、弱电压利益相关者

1.行业替代者:

中国电网企业在网架输电领域技术已经是处于世界前列,其他能源企业产品不具备替代电能产品的先决条件。在20年之内,很难爆发电力网架替代的技术革命。

2.社会团体

从中国电网企业角度而言,影响最大的社会团体应是各省级及以上的电监会。中国电网企业应该在规定的、周期性的交流会议上,及时的提出具有预见性的、建设性的、保证商业机密的信息公开交互报告。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电网企业在国内市场环境下,已经处于一个很好的企业伦理制高点,在面对改革的大形势下,更应建设好法律相关的内外部工作管理,在保证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下,更多的保证自身的企业利益,更好的发挥社会责任驱动力。在国际市场环境中,发挥自身独有的竞争优势,为国家和中国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光鹏. 电网企业利益相关群与社会责任研究[D]. 南开大学, 2008.

[2] 康跃武.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电网企业社会责任及其评价研究[D]. 合肥工业大学, 2011.

[3] 杨秀琼. 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综述[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4):58-61..

篇5

第一章网络教育定义及其相关要素

1.1网络教育定义及其特征

1.1.1网络教育定义

1.1.2网络教育的定位

1.1.3网络教育的特点

1.1.4网络教育的组织

1.1.5网络教育行业结构

1.2网络教育的模式

1.2.1网络教育的主要模式

1.2.2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

1.2.3远程教育的运营模式

1.2.4网络教育市场的几种主要业务模式

1.3网络远程教育中的师生角色及其交互关系

1.3.1网络远程教育中的教学主体——教师

1.3.2网络远程教育中的学习主体——学生

1.3.3网络远程教育中的师生交互主体性关系

1.3.4网络教育重构师生关系

1.3.5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交互策略

1.4网络教育经济性和教育性

1.4.1网络教育的经济学分析

1.4.2网络教育的经济意义

1.4.3网络教育的教育性

第二章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行业发展状况

2.12008-2009年世界网络教育运行分析

2.1.1世界网络教育体系特点分析

2.1.2欧洲跨国高等教育合作模式及发展

2.1.3美国网上教学发展喜忧并存

2.1.4美国网络教育方式与途径

2.1.5日本网络教育开始走红

2.22008-2009年中国远程教育网络化发展分析

2.2.1网络远程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2.2.2中国远程教育发展概况

2.2.3中国形成世界上最大的远程教育网络

2.2.4中国远程教育市场发展特点分析

2.2.5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研析

2.2.6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分析

2.3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产业发展环境

2.3.1中国网络教育体系的特点

2.3.2网络教育标准化状况

2.3.3中国网络教育市场准入状况

2.3.4中国政府对网络教育的态度

2.3.5中国对网络教育中数字化版权的保护

2.4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发展现状

2.4.1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

2.4.2我国网络教育发展概述

2.4.3中国网络教育发展迅速

2.4.4中国网络教育服务产业步入发展拐点

2.52008-2009年中国网络课程类教育资源开发分析

2.5.1中国网络课程及相关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现状

2.5.2网游与教育的结合是网络教育资源最有生命力的开发方向

2.5.3网络课程类教育资源开发中的认识问题

2.5.4网络课程类教育资源开发的政策建议

2.62008-2009年网络教育与教育业分析

2.6.1网络教育的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实现

2.6.2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的比较

2.6.3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互动及共存

2.6.4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整合性探析

2.6.5现代教育的网络化远程化趋势分析

第三章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市场运行深度剖析

3.1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市场综述

3.1.1中国网民参加网络教育的情况

3.1.2中国网络教育市场规模状况

3.1.3中国网络教育市场开始快速增长

3.1.4中国网络教育迈进服务时代

3.22008-2009年中国网络远程教育市场现状分析

3.2.1网络大学文凭越来越受到青睐

3.2.2中国网络远程教育市场年产值过亿

3.2.3中国网络教育市场特点及优缺点分析

3.3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市场消费者分析

3.3.1中国网络市场及消费者使用状况

3.3.2中国网络教育用户规模持续增长

3.3.3网络教育更受男性用户青睐

3.3.4网络教育参加者对市场不满的主要原因

第四章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产业细分市场运行分析—高等网络4.1高等网络教育发展概述

4.1.1网络高等教育的优势

4.1.2发展高等网络教育的现实意义

4.1.3网络高等教育致力于资源公平化

4.22008-2009年国外高等网络教育发展及启示分析

4.2.1世界远程高等教育概况

4.2.2美国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态势分析

4.2.3美国国家技术大学发展对我国远程教育的借鉴意义分析

4.2.4国外高校网上教学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解析

4.32008-2009年中国高等网络教育发展状况

4.3.1我国网络远程教育学校发展状况

4.3.2中国高等网络教育学生年龄段分布

4.3.3中国网络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差异

4.3.4高等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4.3.5中国远程高等教育尚为成为主流

4.3.6面向网络高等教育的信息素质教育

4.42008-2009年中国中国普通高等院校网络教育分析

4.4.1中国普通高等院校网络教育现状

4.4.2普通高校网络教育管理措施的加强

4.4.3中国普通高等院校网络教育的发展趋势

4.52008-2009年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的网络教育分析

4.5.1网络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4.5.2高等职业院校实施网络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4.5.3高等职业院校网络教育的环境模式分析

4.5.4高等职业院校网络化教育环境建设基本原则

4.5.5高等职业院校网络教育教学组织

第五章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细分市场运行分析—中小学网络教育

5.12008-2009年中国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的现状和运用

5.1.1中小学网络资源现状

5.1.2中小学教育获取网络资源途径

5.1.3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的存储和使用

5.22008-2009年中国中小学网络教育发展状况

5.2.1中国中小学网络教育的定位

5.2.2中国中小学网络教育状况

5.2.3中小学网络教育占网络教育融资比重最大

5.2.4中小学网络教育亟欲解决的问题

5.2.5中小学网络教育开展的建议

5.2.6对中小学生教育网建设的思考

5.32008-2009年中国农村中小学网络教育发展分析

5.3.1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综述

5.3.2中央和地方巨资投入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

5.3.3当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

5.3.4完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建设

5.42008-2009年中国中小学网络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5.4.1网络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5.4.2网络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原因

5.4.3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对学生正确引导

5.4.4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和提高思想素质

第六章2008-2009年中国其他细分领域网络教育运行分析

6.12008-2009年中国企业E-LEARNING网络教育分析

6.1.1E-learning的发展和应用

6.1.2企业E-learning市场现状与趋势分析

6.1.3中国企业E-learning实施策略分析

6.1.4企业E-learning发展趋势分析

6.22008-2009年中国职业与认证培训网络教育分析

6.2.1多媒体远程职业教育的模式分析

6.2.2多媒体远程职业教育系统的特征

6.2.3职业及认证培训网络教育市场发展趋势

6.32008-2009年中国幼儿及学前网络教育分析

6.3.1基本服务模式

6.3.2信息时代幼儿教师角色的转变

6.3.3信息时代对幼儿教师的建议

6.3.4幼儿和学前网络教育发展趋势特征

6.3.5产业发展障碍因素

第七章2008-2009年中国主要开展网络学校的高校分析运行分析

7.1东北财大网络教育学院

7.1.1环境管理标准

7.1.2设备管理标准

7.1.3物料管理标准

7.1.4人员管理标准

7.1.5服务及培训标准

7.1.6业务操作标准

7.1.7质量管理标准

7.2北大在线网络教育

7.2.1教学管理平台的特点及其体系结构

7.2.2北大在线网络教育管理平台使用者角色及其功能

7.2.3网络课件系统的教学设计和开发原则

7.2.4网络课件的制作流程

7.2.5北大在线网络教育的发展

7.2.6北大在线立足服务谋发展

7.3其他学校的网络教育

7.3.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7.3.2西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7.3.3华东师大网院

7.3.4武汉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7.3.5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7.3.6中国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7.3.7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7.3.8上海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第八章2008-2009年中国区域网络教育运行分析

8.12008-2009年中国上海市的网络教育分析

8.1.1上海教育培训市场高度应用网络

8.1.2上海网络教育向社区进军

8.1.3上海运用远程教育网络培训“新农民”

8.1.4上海高考网络补习市场机遇涌现

8.1.5上海网络教育发展的前景

8.22008-2009年中国中国西部的网络教育分析

8.2.1网络教育在西部落根

8.2.2中国西部高等网络教育现状分析

8.2.3中国西部数字化网络教学的发展问题分析

8.2.4中国发展西部现在远程教育的前景和难点

8.32008-2009年中国其他省市的网络教育分析

8.3.1北京市农村远程教育简介

8.3.2广东省农村网络教育的概况

8.3.3沈阳强化中小学网络德育教育

8.3.4江苏省用网络教育培训上万名教师

第九章2008-2009年中国教育产业运行形势分析

9.12008-2009年中国中国教育发展现状

9.1.1中国教育业的跨越式发展

9.1.2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又好又快

9.1.3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状况

9.1.4中国教育业教育经费比例问题解析

9.1.5中国教育市场将趋向细分

9.22008-2009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改革分析

9.2.1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9.2.2中国体制改革推动教育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9.2.3努力构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9.32008-200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分析

9.3.1教育信息化全面解析

9.3.2十七大精神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明方向

9.3.3教育信息化应重视教育设备的完善

9.3.4教育信息化问题对策解析

9.42008-2009年中国民办教育运行分析

9.4.1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环境关系解析

9.4.2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目标

9.4.3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产业特征

9.4.4民办教育发展的问题对策解析

9.4.5民办教育的前景分析

第十章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0.1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0.1.1中国网络教育体系存在的制约因素分析

10.1.2中国网络教育市场政策和资源分配存在挑战

10.1.3中国网络教育发展的瓶颈

10.2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发展的对策

10.2.1发展中国网络教育主要对策

10.2.2中国网络教育发展的建议

10.2.3发展完善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对策

10.2.4网络教育实施需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10.3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从“信息传递”走向“知识建构”探讨

10.3.1对“信息传递”式网络教育的反思

10.3.2实施“知识建构”的网络教育策略

10.3.3构建积极互动的网络学习共同体

10.4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学院的办学定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4.1当前网络教育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0.4.2网络教育学院办学定位的意义

10.4.3网络教育学院办学定位应着重提高教育质量

10.4.4网络教育学院办学定位的终极取向

10.5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的创新教育功能及其对策

10.5.1创新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10.5.2网络教育具有独特有效的创新教育功能

10.5.3强化网络教育的创新教育功能的若干对策

10.6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中的心理卫生问题及对策

10.6.1网络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10.6.2网络带来不良影响的原因

10.6.3必须主动迎接网络教育的新挑战

10.6.4加大青少年的上网引导与教育

第十一章2009-2013年中国网络教育投资潜力及风险防范分析

11.12009-2013年中国网络教育投资机会分析

11.1.1中国网络教育将迎来第二次浪潮

11.1.2金融危机给远程网络教育提供发展机遇

11.1.3网络教育投资的渠道价值浅析

11.22009-2013年中国网络教育投资预测分析

11.2.1教育行业迎来IPO和并购高峰

11.2.2中国教育业两年引资逾七成

11.2.3网络教学投资成行业热点

11.2.42007年中国网络教育融资情况

11.32009-2013年中国远程教育的投资特性分析

11.3.1远程教育的产业价值链分析

11.3.2远程教育产业运营成本和收益

11.3.3产业投资领域的热门

11.42009-2013年中国网络教育投资建议

11.4.1注重市场调研

11.4.2市场细分及差异化战略

11.4.3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有机融合

11.4.4平衡长期利益与短期效益的关系

第十二章2009-2013年中国网络教育的前景和趋势

12.12009-2013年中国网络教育发展前景

12.1.1中国网络教育前景看好

12.1.2网络教育市场发展前景展望

12.1.3我国网络教育的市场潜力巨大

12.1.4网络教育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

12.1.5我国网络教育发展战略目标

12.22009-2013年中国网络教育发展趋势

12.2.1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12.2.2中国网络教育呈现的三个发展趋势

12.2.3中国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12.2.4网络教育应用的发展趋势

12.2.5网络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

12.2.6远程教育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分析

图表:2008年中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图表:2008年中国恩格尔系数

图表:2008年中国城镇人员从业状况

图表:2008年中国就业与人才分析

图表:2008年中国年龄结构分析

图表:2008年中国学历结构分析

图表:网络教育市场结构

图表:网络教育多元化主体分析

图表:网络教育服务市场划分及定义

图表:基于媒体教学模式和远程学习模式的远程教育系统分类

图表:远程教育的运营模式

图表: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差别

图表:2007年中国网民网络教育参加情况

图表:中国网民规模和年增长率

图表:不同上网方式网民规模

图表:各种网络功能的使用率

图表:各类学生的网民普及率

图表:中国网站数量增长情况

图表:中国和韩国家庭计算机拥有情况对比

图表:2004-2012年中国网络教育市场用户规模及增长率

图表:不同性别的用户对网络教育的喜好程度

图表:中国网络教育参加者对市场不满的主要原因

图表:中国高等网络教育参加者的年龄段分布

图表:教学资源素材内容的分类

图表:中国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

图表:美国儿童上网的主要目的

图表:企业希望使用E-learning进行训练的项目

图表:北大在线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的体系结构

图表:北大在线基本型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网络构架

图表:北大在线分布式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网络构架

图表:北大在线课件的制作流程

图表:2002-2008年普九人口覆盖率变化情况

图表:2002-2008年全国小学、初中入学率情况

图表:2002-2008年全国小学、初中巩固率情况

图表:2002-2008年全国小学、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情况

图表:2002-2008年全国农村地区小学、初中建网学校比例情况

图表:2002-2008年全国农村地区小学、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

图表:2002-2008年全国农村地区小学、初中仪器设备值情况

图表:2002-2008年农村地区小学、初中实验仪器达标比例情况

图表:2002-2008年全国农村地区小学、初中图书情况

图表:2002-2008年全国农村地区小学教师学历、职称情况

图表:2002-2008年全国农村地区初中教师学历、职称情况

图表:2000-2010年年均所需建设性投放缺口

图表:现阶段中国民办教育在不同地区可达的最高比例

图表:中国网络教育发展示意图

图表:中国上网的青少年对共青团系统网站的关注

图表:远程教育的成本构成及比例

图表: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成本比较

篇6

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物资。回顾2011年,在国际市场粮油价格剧烈波动,国内外经济形势十分复杂的情况下,我国粮食价格在政策引导下“小步慢跑”合理性上涨,植物油价格在政策调控下有效抵御了输入性上涨压力,对于抑制CPI指数过快上涨、管理好通胀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2011年粮食生产克服了北方冬麦区冬春连旱、长江流域旱涝急转、西南地区严重干旱等灾害影响,在高起点、高基数的情况下“八连增”,实现“十二五”的开门红。

为更好地让读者深层次了解中国粮油市场现状,也为相关从业者研判形势提供参考,本刊将以专题形式连续刊登文章,分别对小麦、玉米、稻米、大豆、菜籽油、花生油市场进行分析和展望,敬请关注。

摘 要

2011年我国小麦夺得“八连增”,总产量达11792万吨,增产的同时,小麦品质也有所改善;国内消费量显著增长,归因于小麦用作饲料替代数量大幅增加;在201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未启动的背景下,我国小麦累计收购5731.6万吨,较上年提高10.4%;国家再次提高2012年小麦托市收购价格水平,三级小麦提高到1.02元/斤;全年市场行情整体涨幅有限,但阶段性明显。展望2012年,由于我国小麦产量基数大,继续增产难度进一步加大,但在政策扶持、气候稳定的条件下,丰收依旧可期;整体行情将在政策规范下,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价格趋势以稳为主,适度提升,年度平均价格将在2150-2250元/吨区间运行。

2011年我国小麦产需形势回顾

(一)产量增长质量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1年我国粮食产量再上台阶,总产量达57121万吨,较2010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11057.2万公顷,较2010年增加69.6万公顷,增长0.6%。

2011年,我国小麦总产量为11792万吨,较2010年增产274万吨,增长2.4%;小麦播种面积2419万公顷,下降0.3%,其中冬小麦面积2260万公顷,增加7.9万公顷。

国家粮食局的《2011年全国夏收小麦收获质量调查报告》中称,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湖北、四川、陕西9省小麦平均容重780克/升,中等以上占比93%;千粒重平均值为42.2克,较上年下降0.7克;硬度指数平均值为63。由于受干旱气候影响,9省小麦不完善粒较少,硬度有所增加,但千粒重略有下降,等级比例基本正常。

(二)整体消费显著增长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10/2011年度我国小麦国内消费量为11049万吨,到2011/2012年度,国内小麦消费总量达11720万吨,增长6.1%。其中,制粉消费为8300万吨,占总消费量的71%;饲用消费、工业消费分别为1800万吨和1150万吨,各占15.4%和9.8%;种用消费469万吨,占3.8%。

回顾2011年,小麦消费量呈明显增加态势,原因有三:一是人口刚性增长,而需求弹性较弱;二是由于2011年我国玉米价格连续走高,造成小麦替代玉米饲料数量急剧增长,部分饲料企业甚至将小麦添加比例由20%提升到80%以上;三是随着对粮食深加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小麦深加工的需求也小幅增加。

(三)供需关系紧平衡

自2004年开始,随着我国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农业科技的发展以及对农民的补贴连年提高,国内小麦产量连续8年提升,种植面积也维持稳定。在经济稳步发展、人均消费可支配收入增加的背景下,居民饮食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肉禽蛋奶的消费增加使得养殖饲料行业迅猛发展,而人口的刚性增加也促使小麦加工行业持续扩张。

根据测算,目前我国年度小麦消费量已经非常接近我国小麦全年的产量,供需状态也逐步由前几年的“相对宽松”转为“紧张平衡”。尽管我国粮食储备相对充裕,足以应付特殊情况发生,但对于未来粮食生产依旧不能掉以轻心。

(四)进口增加出口启动

2011年,我国小麦进口量继续小幅增加,增幅为2.5%;小麦自2011年9月开始,恢复了24个月以来的首次出口;面粉出口量保持基本稳定。

从小麦进口数量上来看,尽管国内小麦增产且质量提升,加上宏观收紧流动性等因素导致国内小麦行情维持平稳,但由于国际小麦价格持续走低,且性价比较高,进口总量再次提升。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累计进口小麦124.9万吨,主要进口国为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占比分别为51%、34.8%和13.8%。

出口则主要是对于非洲受旱地区的粮食援助,如肯尼亚、津巴布韦等贫穷国家。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累计出口小麦4万吨。类似于小麦出口,我国面粉出口也有部分属于援质,2011年我国累计出口面粉28.8万吨,其中出口朝鲜12.5万吨。

2011年我国小麦市场行情回顾

(一)整体平稳涨幅有限

回顾2011年我国小麦的市场行情,虽然涨幅有限,但阶段性明显。整体来看,年内两次行情走高主要集中在一季度中后期和四季度前期,两次上涨幅度基本一致,但涨速前慢后快。

第一阶段,1月下旬至3月下旬。在这一时期,我国小麦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过了农历春节以后,价格涨幅持续扩大。

分析认为,结构性矛盾,如地区间存量不均衡的矛盾、数量与品质之间的矛盾、普通麦与优质麦之间的矛盾等,导致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之间价格差距拉大,是推动这一时期价格快速上涨的深层原因。同时,季节性、假日性需求,以及节后的集团消费增加,也推动行情走高。而冬春连旱使得农民惜售心理提升,进一步助涨了市场的看涨预期。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国内小麦市场均价在3月中旬达到2101元/吨,较1月上旬的2026元/吨上涨3.7%,而国内部分区域,如河北、山东等地普麦出库价格达2280元/吨。

但好景不长,4月中旬之后,国内小麦市场进入了一个长达近半年的波动调整时期,整个行情呈现弱势整理态势,个别地区小麦价格甚至回落至年初水平。究其原因:一是国家针对春节后小麦价格连续上涨的情况,通过定向销售政策、约谈龙头企业及行业协会等方式来调控价格;二是随着气温升高,面粉消费稳定,加上国家临储小麦定期大量投放,小麦需求回归平稳;三是夏收小麦再获增产,品质数量双提高,且小麦托市收购预案未启动,使得多元化主体参与收购时供需关系平缓。

第二阶段,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由于受到“2012年最低收购价提价传闻”的影响,市场行情自9月份开始“蠢蠢欲动”,随着传闻进一步落实,各地收购价格已经有40-80元/吨的涨幅。同时,玉米与小麦价格倒挂并愈演愈烈,引发饲料企业纷纷调整配方和加工工艺,小麦替代玉米用作饲料数量大幅增加也导致市场预期空前高涨。

据市场信息,前期出库价格低于2000元/吨的地区,如河南南部、安徽大部等地区,至10月上旬,价格纷纷涨至2040-2080元/吨。

进入10月中下旬,随着华北新作玉米陆续上市,玉米行情大幅下挫,多数地区玉米开秤价格回落至2040-2100元/吨,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压了市场对小麦后期的预期。同时,市场消息称中储粮公司开始大量抛售前期收购的商品小麦,更使得民营仓储贸易企业开始出库小麦及时套现,市场供给压力持续增大,行情由平稳转为趋弱。

(二)收购增长特征明显

据国家粮食局公布数据,截至9月30日,国内11个小麦主产省累计收购2011年产小麦5731.6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540.5万吨。其中,国有企业收购3588.9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436.9万吨,民营企业收购2142.7,同比增加977.4万吨。相比往年,2011年的小麦收购出现有别于往年的五个主要特点:

一是托市预案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但未启动。2011年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正式的《201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中,在执行范围、适用时间和执行价格上未作变化,但在启动机制、责任主体设定、收储库点审核和监督处罚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由于在收购期间,市场价格始终高于2011年的托市收购价格水平,执行托市收购的6个主产省均未启动托市预案。这是自2006年执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6年以来首次全面暂停托市收购。

二是民营企业收购量同比大增,增幅达84%,但国企收购明显下降。由于受到宏观金融调控影响,各类收购企业贷款都遇到困难,特别是对于国有仓储企业,在缺乏国家托市收购的背景下,国企收购困难重重。而民企经营方式灵活,融资渠道多样,再加上不少民营仓储企业积极跨地区开展新的合作模式,尽管对收购质量把控较严,但收购数量大幅增加。同时,民营企业的大量收购对于后期国内小麦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是2012年小麦托市收购价格提前至9月份公布。在收购期尚未结束就公布次年托市收购价格是自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以来的首次。公告称,2012年三等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为2040元/吨,且白麦、红麦和混麦收购价格相等。适当提高201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不仅有助于维护国内粮食安全、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也是顺应国内整体宏观经济形势之举。

四是小麦收购进度前期平缓,后期加快。从收购进度图上可以看出,去年7月份以前,收购形势呈“胶着”状态,主要原因:缺乏托市收购的大头参与是收购进度缓慢的根本原因;企业在前期参与收购时行为谨慎,农民惜售心理严重,进一步减缓了收购的进度。而到8月份以后,收购进度明显加快。一方面,储备轮换持续收购以及中储粮系统内部的产销衔接收购,在提升收购量上作用明显;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区行情始终保持平稳,农民售粮心理逐渐放宽;同时,仓储设施不完善导致粮食开始出现损耗,加上部分地区由于前期阴雨天气导致小麦水分提升、质量偏差也导致市场供应量增加。

五是收购期间普麦价格相对稳定,优质麦涨幅明显。相比2010年夏收,2011年的新麦收购价格平稳,涨幅微小。原因有四:产量增加导致商品量增加,托市预案及临储收购未启动,宏观经济调控使得收购资金偏紧,往年加价抢收造成的教训。但对于优质麦,在2011年收购期间却表现突出,主要体现在价格涨速快、涨幅大。据市场信息,在6月初河南北部优质小麦开秤价在1.1元/斤,到8月中旬,收购价提升到1.25元/斤,涨幅达13.6%,而部分地区收购更高达1.3元/斤以上。分析导致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各类粮食企业对于优质小麦的预期较高,特别是在禁用面粉添加剂之后,优质麦的使用量将明显提升;另一方面,国际进口优质麦价格始终处于高位,而近几年我国优质麦价格明显被低估。

(三)临储交易功能弱化

自2010年年底临储小麦交易细则调整后,整个2011年临储小麦竞价交易相比之前大幅萎缩。据统计数据,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周均投放量分别为178万吨、437万吨和401万吨,周均成交量分别为72万吨、73.4万吨和29万吨。

从图中可知,在2月至5月期间,由于当时市场行情走高,成交状况尚处良好;进入6月份以后,成交持续低迷,仅在10月中旬受玉米行情带动,交易状况稍有起色,而进入11月份,成交数量随即回落。可以看出,临储交易受关注程度、对价格的导向作用、作为粮食供应主渠道作用等功能正逐步弱化。

归结原因,“交易细则”调整是导致临储交易成交量降低的关键。由于仅允许有资质的面粉加工企业参与购买,加上定向投放政策,导致参与的交易机构减少,交易量下降。同时,现货市场始终平稳也是导致临储小麦交易清淡的主要原因。

2011年3月29日,国家开始通过竞价交易方式投放临时收购的不完善粒超标小麦。截至去年12月27日,累计成交146.32万吨,国有临储芽麦库存基本售罄。两次成交高峰期分别在3、4月份和10、11月份,由于参与企业必须是入统的玉米或饲料加工企业,所以两次高成交阶段均属当时市场行情旺盛期的直接反映。

国际小麦行情回顾及2012年展望

CBOT小麦在大幅跌宕起伏中走完了2011年,和其他大宗农产品一样,全球政治、经济、金融、气候形势共同导演了国际小麦从上半年大踏步地攀升到下半年“三叠泉”般的下跌。

2011年初,突尼斯因食品价格飙升而引发骚乱后,北非及中东地区加快了对国际小麦的进口,旺盛的市场需求吸引了投机资金大举做多,加上美国、加拿大及中国等小麦主产区恶劣的气候条件,掀起了国际麦价的一波小。继而,受资金获利回吐、日本东部沿海地震造成的海啸打击、主产国气候改善以及机构预计“产量创历史最高”的报告影响,国际小麦快速回落,国际原油期价大幅震荡也拖累了当期小麦价格。3月中旬后,国际小麦利空出尽,价格偏低,为国际贸易提供了采购良机,国际小麦震荡攀升。期间多空因素相互交织,但趋势坚挺向上,在国际原油价格连续飙升、美元汇率弱势走低的背景下,CBOT小麦于4月末冲至965美分/蒲式耳,创2008年7月份以来新高。

经历了5月份的箱体震荡后,国际小麦进入下跌通道。第一轮下跌贯穿整个6月份,受季节性收割压力,以及市场担心全球经济疲软将抑制对农产品的需求,加之美元逐步走强影响,当月最大跌幅达32%。深幅下跌使得交易放缓,供应减少,市场价格缓步回升。但好景不长,第二轮下跌从9月份开始。由于欧债危机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持续加剧,美元指数大幅飙升,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大幅下挫,对债务危机的担忧使得避险情绪急剧升温,投资者大举削减风险敞口,CBOT小麦在此轮的跌幅达28%。短暂的平缓期过后,市场发现欧债危机并未明显改善,加上各国增产势头良好,为拼抢出口份额纷纷压低价格,至12月中旬,CBOT小麦最低跌至577.2美分/蒲式耳,达到2010年7月中旬水平。

展望2012年全球小麦市场,在基本面上,如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美国、加拿大和黑海地区及中国的小麦生产将维持良好势头,而在产量增加、经济尚未全面复苏的背景下,全球需求将维持平稳水平。但依旧应该看到,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地区的供需失衡的矛盾依旧存在。在宏观面上,2012年依旧充满多种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欧美债务问题继续影响着全球各个角落,全球经济面临继续衰退的风险,投资者信心或将持续遭受打击;二是金砖四国在经历前两年通胀式发展后,面临的最大威胁依旧是通货膨胀,后期实施的货币政策将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三是2012年美、法、俄、韩等发达经济体及新兴经济体国家将举行大选,而部分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局不稳、社会动荡,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全球经济的平稳运行。综合来看,2012年国际小麦整体将呈震荡回升态势,整体运行区间将在600-750美分/蒲式耳之间。

2012年我国小麦行情展望

尽管在2011年12月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的资源要素已比较紧张,种植面积扩大的空间有限,单产提升速度变缓,农业生产资料、劳动力价格居高不下,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阶段。但在“改造中低产田,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的原则下,加上粮食主产区提升的潜力,预计2012年我国小麦产量依旧有提升空间。

展望2012年国内小麦市场行情,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即“政策搭台,市场唱戏;以稳为主,适度提升”。展开分析:供需关系将进一步加重对行情的影响。曾经在2010年导致行情上涨的小麦市场结构性矛盾,随着2011年我国小麦产量、质量双丰收有了极大的缓解。而在2011年秋冬种时,主产区底墒良好,全国种植面积也有所扩大,如果不出现极端气候灾害,预计2012年小麦的商品供应量将进一步增加。同时,受整个2011年小麦行情的影响,收储贸易企业在进行小麦收购时或将更加谨慎,并且可能会为加快资金周转率而采取“短平快”的收购贸易战略。农民售粮心态将相对往年平稳,市场因农民“捂粮惜售”所导致的供应紧缺发生状况将明显减少。在需求层面,制粉依旧是主要的小麦消费出路,饲料替代数量或因玉米行情稳定而同比下降,消费结构单一依旧是制约小麦行情的关键因素。

尽管2011年我国小麦市场化程度进展显著,但国家政策及宏观调控依旧规范着小麦行情的趋势和范围。这不仅体现在连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有条件启动托市预案、农发行贷款年度“结零”、保障市场供应价格稳定等政令条例上,同时也体现在临储小麦投放、储备小麦轮换等供需层面上。可以预计,2012年,我国小麦价格不会被政策“栓”的很死,但保证会被“看”的很紧。

“以稳为主”的宏观经济取向也将适用于小麦行情。在2011年12月中旬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要求在2012年我国经济要“稳中求进”。主要体现在,一方面,要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即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基本取向暂不做大调整,同时明确,稳定物价总水平依旧是重要任务;另一方面,针对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以及并存中的经济增长的上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要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相邻农产品的比价关系或对小麦行情产生区域性影响。从2011年小麦玉米的比价关系可以看出,尽管流入饲料领域的小麦数量大增,小麦整体行情并未大幅上涨,主要是因为小麦总量庞大,市场供应充裕;同样,2011年早籼稻、中晚籼稻也出现罕有涨幅,小麦并未因此而随之走高,这是因为大米和面粉在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下替代性不强。但在部分区域,如南方小麦销区,当南方饲料厂因为玉米价格高企而采购小麦时,或将拉动周边小麦的行情,同样,当大米价格过高时,集团采购如食堂、饭馆或将增加对面粉的采购而减少对大米的采购,以降低成本。

篇7

一、事故经过

2016年12月14日20时02分左右,位于龙岗区龙岗街道的一家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发生一起机械伤害死亡事故,造成一人死亡。2016年12月21日上午,龙岗区安全生产监督局事故处理科组织专家赴事故现场进行调查。

二、事故调查情况

(一)企业安全管理情况

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配备了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经过培训考核,取得了安全资格证书;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制订了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及注塑机等操作安全规程,提供了注塑等岗位员工教育培训及考核合格记录;编制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按要求组织了应急演练。《注塑机安全操作规程》也明确规定了“在注塑过程中,严禁将手、头、工具等伸进危险区及当手或身体的一部分必须进入到模具内时,必须将马达关闭等内容”;企业提供了注塑岗位员工杨某教育培训及考核合格记录。

(二)事故设备情况

机器设备情况:待调试的24号注塑机是一台立式转盘双工位注塑机,企业编号24号,生产厂家为昆山百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设备型号V3-2R-200T(V代表为立式,R代表转盘,2R代表转盘上为双工位,200T表示注塑机锁模力为200t)。转盘上有两套相同的模具。描述清晰,事故调查组将双模区分为A模、B模,A、B模具与转盘中心点两端,与中心点位于同一直线上,设备操作基本流程为:A、B模具经过调试后开始注塑,A模在注射口完成注塑合模后,操作员站在操作侧启动双手操纵按钮,使转盘旋转180°,将 A模旋转至操作侧,B模旋转到注射口进行注射合模,在B模注射合模过程中,操作员将A模上注射成型的产品取出;B模完成注塑合模后,操作员需要再启动双手操纵按钮,使转盘反方向再旋转180°,B模转到操作侧,A模转到注射口,操作员再将B模上注射成型的产品取出,转盘正逆旋转180°为一个工作周期。

该注塑机有手动和半自动两种工作模式。在手动工作模式下,操作员必须在模具注射合模完成后启动按钮,才能使转盘旋转,其余任何时间按启动按钮均不会使转盘发生旋转。半自动工作模式与手动工作模式的区别为:当操作员在模具注射合模过程中按启动按钮时,注塑机在完成1个模具注塑动作后,不需要再次按启动按钮,转盘便会自动旋转180°,完成双模位置的转换。半自动工作模式下,按下操作按钮到转盘自动旋转会有一个时间差,该时间差即为产品的注射合模时间,在该时间差内,A、B双模处于静止状态,操作员用手穿过安全光栅取出已注塑完成的产品。经测试,事故发生时该产品注射合模时间约为9s。

注塑机上醒目位置设置了“快速移动元件,勿将头、手等身体部位伸入,以免发生压伤危险”安全警示标志,事故发生时注塑机安全防护门及安全光栅处于有效状态。

(三)事故发生时监控视频情况

视频显示,事发当天,即2016年12月24日晚上20时以前,技术员杨某到24号注塑机操作台工作。在做过一系列按钮操作之后,于20:01:41在控制屏上进行了最后一次按钮操作,然后直接从操作台处穿过红外线的光路,跨上回转台,蹲在注塑侧的模具旁做事。20:01:50回转台突然逆时针转动,杨某被挤在模具与注塑机立柱之间。

三、事故原因分析

(一)事故直接原因:

杨某严重违章操作。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制订了注塑机操作规范,并对注塑部员工进行了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工作。杨某于2014年9月19日入职,接受过公司新员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有通过培训考核记录,入职后一直从事注塑技术员岗位,对注塑机的安全技术特性进行了了解、掌握。事故发生时,杨某在注塑机正在注射过程中,严重违反了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注塑机安全操作规范》第4.1.9条“当手或身体的一部分必须进入到模具内时,必须将马达关闭”的规定,也无视注塑机上“快速移动元件,勿将头、手等身体部位伸入,以免发生压伤危险”安全警示标志,穿过安全光栅,跨上静止的转盘进入模具区域,在静止状态下安全光栅被遮挡不会启动任何动作,当杨某穿越安全光栅后,安全光栅的遮挡物消失,半自动工作模式下,注塑机注射完成后转盘自动旋转180°,将杨某挤在模具与注塑机立柱之间而使其死亡。该起事故是由于杨某严重违反注塑机安全操作规程,未按要求关闭设备电源状态下进入模具危险区域,并脱离安全光栅保护所致。

四、事故教训及下一步改进措施

1、加强日常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隐患整改,发现违章立即纠正,并按安全生产奖惩制度进行处理。

2、加强安全培训。严格按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做好三级安全教育和日常安全培训,做到不合格不上岗。

3、由于注塑机比较大,经常要在注塑工位调整模具。这个工位离现有的急停开关比较远,在这里干活的人在紧急情况下够不到急停开关。建议在靠近注塑工位的安全门两侧增加急停开关。

4、目前、注塑机在工作中打开安全门或者遮挡红外线,机器停止运动,同时发出声响报警,但是,人们不能立刻知道是哪一台机器出了问题。建议增加灯光报警器,出现问题,声音、灯光同时报警,可以使人们立刻判断是哪一台机器出了问题。

5、建议企业尽快制订事故应急预案并认真进行演练,以便及时有序地处理事故,防止事故扩大,减少损失。

篇8

【关键词】220KV电网;继电保护;变压器;短路计算

1.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继电保护装置应在系统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时,迅速,准确的切除故障元件或发出信号以便及时处理,因此,继电保护装置是电网及电气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保证。继电保护装置必须具有正确区分被保护元件是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还是发生了故障,是保护区内故障还是区外故障的功能。保护装置要实现这一功能,需要根据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前后电气物理量变化的特征为基础来构成。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工频电气量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1)电流增大。短路时故障点与电源之间的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上的电流将由负荷电流增大至大大超过负荷电流。

(2)电压降低。当发生相间短路和接地短路故障时,系统各点的相间电压或相电压值下降,且越靠近短路点,电压越低。

(3)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改变。正常运行时电流与电压间的相位角是负荷的功率因数角,一般约为20o,三相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是由线路的阻抗角决定的,一般为60o~85o,而在保护反方向三相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则是180o+(60o~85o)。

(4)测量阻抗发生变化。测量阻抗即测量点(保护安装处)电压与电流之比值。正常运行时,测量阻抗为负荷阻抗;金属性短路时,测量阻抗转变为线路阻抗,故障后测量阻抗显著减小,而阻抗角增大。

不对称短路时,出现相序分量,如两相及单相接地短路时,出现负序电流和负序电压分量;单相接地时,出现负序和零序电流和电压分量。这些分量在正常运行时是不出现的。利用短路故障时电气量的变化,便可构成各种原理的继电保护。此外,除了上述反应工频电气量的保护外,还有反应非工频电气量的保护。

2.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继电保护装置为了完成它的任务,必须在技术上满足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四个基本要求。对于作用于继电器跳闸的继电保护,应同时满足四个基本要求,而对于作用于信号以及只反映不正常的运行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这四个基本要求中有些要求可以降低。

2.1 选择性

选择性就是指当电力系统中的设备或线路发生短路时,其继电保护仅将故障的设备或线路从电力系统中切除,当故障设备或线路的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应由相邻设备或线路的保护将故障切除。

2.2 速动性

速动性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应能尽快地切除故障,以减少设备及用户在大电流、低电压运行的时间,降低设备的损坏程度,提高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一般必须快速切除的故障有:

(1)使发电厂或重要用户的母线电压低于有效值(一般为0.7倍额定电压)。

(2)大容量的发电机、变压器和电动机内部故障。

(3)中、低压线路导线截面过小,为避免过热不允许延时切除的故障。

(4)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对通信系统或铁路信号造成强烈干扰的故障。

故障切除时间包括保护装置和断路器动作时间,一般快速保护的动作时间为0.04s~0.08s,最快的可达0.01s~0.04s,一般断路器的跳闸时间为0.06s~0.15s,最快的可达0.02s~0.06s。

对于反应不正常运行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一般不要求快速动作,而应按照选择性的条件,带延时地发出信号。

2.3 灵敏性

灵敏性是指电气设备或线路在被保护范围内发生短路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情况时,保护装置的反应能力。能满足灵敏性要求的继电保护,在规定的范围内故障时,不论短路点的位置和短路的类型如何,以及短路点是否有过渡电阻,都能正确反应动作,即要求不但在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时能可靠动作,而且在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经过较大的过渡电阻两相或单相短路故障时也能可靠动作。系统最大运行方式:被保护线路末端短路时,系统等效阻抗最小,通过保护装置的短路电流为最大运行方式;系统最小运行方式:在同样短路故障情况下,系统等效阻抗为最大,通过保护装置的短路电流为最小的运行方式。

保护装置的灵敏性是用灵敏系数来衡量。

2.4 可靠性

可靠性包括安全性和信赖性,是对继电保护最根本的要求。

安全性:要求继电保护在不需要它动作时可靠不动作,即不发生误动。

信赖性:要求继电保护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可靠动作,即不拒动。

继电保护的误动作和拒动作都会给电力系统带来严重危害。即使对于相同的电力元件,随着电网的发展,保护不误动和不拒动对系统的影响也会发生变化。

以上四个基本要求是设计、配置和维护继电保护的依据,又是分析评价继电保护的基础。这四个基本要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但往往又存在着矛盾。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电网的结构和用户的性质,辩证地进行统一。

3.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的确定

3.1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位置和数目的选择原则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有两大类:一类是大接地电流系统;一类是小接地电流系统。

通常,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位置和数目按如下两个原则考虑:一是使零序电流保护装置在系统的各种运行方式下保护范围基本保持不变,且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和可靠性;二是不使变压器承受危险的过电压,为此,应使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数目和位置尽可能保持不变。

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发生接地短路时,零序电流的大小和分布与电网中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数目和位置有很大关系。在系统不失去中性点接地的前提下,安排一部分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运行,另一部分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运行,并使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数目及位置尽量不变,以保证零序保护动作范围的稳定和具有足够的灵敏性。

(1)在单母线运行的发电厂和高压母线上有电源联络线的变电站变压器中性点应接地。

(2)在具有两台以上的变压器,而且是双母线固定连接方式运行的发电厂和高压母线上有两回以上电源联络线的变电所,每组母线上至少有一台变压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这样当母联开关断开后,每组母线上至少保留有一台变压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

(3)在单电源网络中,终端变电所的变压器中性点一般不应接地。

(4)在多电源的网络中,每个电源处至少应该有一个中性点接地,以防止中性点不接地的电源因某种原因与其它电源切断联系时,形成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5)变压器低压侧接入电源,当大接地电流电网中发生接地短路而该电源的容量能够维持接地点发生的电弧时,则变压器的中性点应该接地,如果该电源的容量不是足以维持接地电弧时,则中性点不接地。

(6)为便于线路接地保护配合,在低压侧没有电源的枢纽变电所,部分变压器的中性点应直接接地。

(7)接在分支线上的变电所,低压侧虽无电源,但变压器低压侧是并联运行的,为使横差差动保护正确动作,变压器的中性点应接地。

(8)自耦型和有绝缘要求的其它变压器,其中性点必须接地运行。

3.2 变压器中性接地的数目和位置

主变中性点的投入数量和位置直接影响系统的零序阻抗,零序阻抗的变化又改变着零序电流的分布。考虑到零序保护的灵敏性和变压器中性点绝缘,系统过电压,保护整定配合等因素,零序阻抗应基本不变。如你厂接线为双母线,一般应保持一条母线上有一台变压器接地。如为单母线,有两台及以上变压器接在母线上时,就保持一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备用变的220KV侧中性点接地也是算作220KV系统的接地点的,与主变的中性点接地无异。一般情况下,备用变与中性点接地的主变是分别运行于不同母线的。为了接地短路时,变压器不会受到过电压的危害,又能使零序电流的分布基本不变,系统中各变电站的变压器接地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情况表

变电站名称 A B C D E

变压器台数 1 2 3 4 2

220KV侧中性点接地变压器台数 1 1 2 2 1

4.短路计算

4.1 短路概述

短路是电力系统的严重故障。所谓短路,是指一切不正常的相与相之间或相与地之间发生通路的情况。产生短路的原因有元件损坏、气象条件恶化等。在三相系统中可能发生的短路有:(1)三相短路;(2)两相短路;(3)两相接地短路;(4)单相接地短路。电力系统的运行经验表明,在各种类型的短路中,单相短路占大多数,两相短路较少,三相短路机会最少。从短路计算方法来看,一切不对称短路的计算在采用对称分量法后,都归结为对称短路的计算。

4.2 短路计算的目的

在设计中,短路计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计算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便选择有足够机械稳定度和热稳定度的电气设备,如断路器等,必须以短路计算作为依据。

(2)为了合理地配置各种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并正确整定其参数,必须对电力网中发生的各种短路进行计算和分析。

(3)进行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计算,研究短路对用户工作的影响等,也包含有一部分短路计算的内容。

(4)确定输电线路对通讯的干扰,对已发生的故障进行分析。

实际工作中,根据一定任务进行短路计算时,必须首先确定建设条件。一般包括,短路发生时系统的运行方式,短路的类型和发生地点,以及短路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等。从短路计算的角度看,系统的运行方式指的是系统中投入运行的发电、变电、输电、用电设备的多少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连接的情况,建设不对称短路时,还应包括中性点的运行状态。不同的计算目的,对应的计算条件不同。

4.3 短路计算条件

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一定的任务进行短路计算时必须首先确定计算条件.所谓计算条件是指短路发生时系统的运行方式,短路的类型和发生地点,以及短路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为使所选电器具有足够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合理性,并在一定时期内适应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作验算用的短路电流应按下列条件确定:

(1)容量和接线:按本工程设计最终容量计算,并考虑电力系统远景发展规划一般为本期工程建成后的5-10年,其接线应采用可能发生最大短路电流的正常接线方式,但不考虑在切换过程中可能短时并列的接线方式。

(2)短路种类:一般按三相短路验算,若其它种类短路较三相短路严重时,则应按最严重的情况验算。

(3)正常工作时,三相系统对称运行。

(4)所有电源的电动势相位角相同。

(5)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的磁路不饱和,即带铁芯的电气设备电抗值不随电流大小发生变化。

(6)短路发生在短路电流为最大值的瞬间。

(7)不考虑短路点的电弧阻抗和变压器的励磁电流。

(8)元件的计算参数均取其额定值,不考虑参数的误差和调整范围。

4.4 短路类型

由电力系统不对称故障分析,短路电流正序分量可以统一写成:

式中表示附加电抗,其值随短路型式的不同而不同,上角标(n)是代表短路类型的符号。上式表明,在简单不对称短路的情况下,短路点电流的正序分量,与在短路点每一相中加入附加电抗而发生三相短路时的电流相等。这个概念称为正序等效定则。短路电流的绝对值与它的正序分量的绝对值成正比,即:

式中,m(n)为比例系数,其值视短路种类而异,各种简单短路时的和m(n)如表2所示:

表2 简单短路时的和m(n)表

短路类型 m(n)

三相短路 0 1

两相短路接地

两相短路

单相短路 3

目前,继电保护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对继电保护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也开辟了研究开发的新天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将为我国经济的大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贺家李、宋从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74-41.

[2]毛锦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用技术问答》第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9

[3]谷水清、李凤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中国电力出版社

[4]马长贵.《高点网继电保护原理》[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

篇9

关键词:结核病;网络;报告

中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1]。招远市结核病防治所(以下简称结防机构)的门诊医生进行初诊患者登记;医疗单位医务人员发现的肺结核病例或疑似病例,在报告的同时,填写《肺结核患者转诊单》一式三份,一份由患者携带,一份由感染性疾病科备案,一份由感染性疾病科送达疾病预防控制(结核病防治)机构,并将患者转送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门诊医生进行初诊患者登记;对住院患者应及时报告,出院后立即转送至结防机构登记。结防机构对于没有到位的患者,采取电话、乡村医生追踪方式进行追踪,门诊医生根据到位情况登记。

本文通过2007~2012年结核病防治机构门诊疑似患者初诊登记,网络报告到位患者的发现情况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2012年门诊初诊登记本、网络疑似肺结核患者报告数据。

1.2统计方法 结核防机构就诊和综合性医疗机构网络报告患者到位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招远市结核病防治所(以下间称:结防机构)负责本辖区14个乡镇办事处的结核病发现、登记治疗和管理工作,2007年1月~2012年12月6年中,我市各项指标均达到项目和规划设计目标;累计培训综合性医疗机构网络报告、乡镇卫生院负责结核病管理的医务人员408人次;2007年~2012年6年中招远市结防机构登记初诊患者共计8801人次,结防机构就诊8373人次;综合医疗机构报告疑似肺结核患者428例,结核防机构就诊占95.1%,综合医疗机构网络报告占4.9%。

2.2六年中结防机构累计登记管理肺结核患者1403例,结核防机构确诊患者1114例,占79.4%,综合性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确诊患者289例,占20.6%。

2.3结防机构就诊和综合医疗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患者统计确诊情况。结防机构就诊患者的确诊率13.31%,综合医疗机构网络报告患者的确诊率67.52%(P

3讨论

3.1人们患病后习惯性首选到综合医疗机构就诊,医生根据患者的诉求给予基本的判断后,开具检查项目。肺结核患者在病情诉说上多以呼吸系统的症状为主时,易引起医生的重视,并给予相应X线检查或转诊至结防机构就诊。当结核患者的呼吸系统症状不明显或症状比较单一时,容易被医生忽视,行一般性检查后给予消炎对症处理。后者经抗炎和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多数选择再次就诊于综合医疗机构,只有少数患者选择结防机构就诊。因此,综合医疗机构的转诊工作对肺结核病的控制显得尤其重要。

3.2我市通过与辖区内综合医疗机构积极协调和沟通,在2007年全面落实了疑似肺结核患者网络报告工作。经综合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疑似肺结核到位诊断为肺结核病患者289例。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有19.5%虽到医疗机构就诊,但没有及时诊断,22.3%的患者在医疗机构发现"[2],对照我市统计的结果,综合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确诊患者占到登记患者的20.60%,距离22.3%还有1.7%的差距。我市经综合医疗机构报告疑似肺结核的确诊率为67.52%(P

3.3在当前促进基层综合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网络报告工作,对于结防机构提高肺结核患者的发现和传染源控制尤为重要。结防机构应主动加强与综合医疗机构的协调和沟通.,积极开展与其医务人员结核病知识共同探讨和学习,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中对结核病的认知水平,可促进肺结核患者的发现,使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基层肺结核疫情的控制。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XBRL;网络财务报告;实现模式

一、XBRL与网络财务报告

(一)传统网络财务报告的缺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报告由纸质报告发展到电子报告又进一步发展到传统的网络报告(与基于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相区别)。与电子报告等其他报告形式相比,传统网络报告具有时效性强和面广的特点,报告使用者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只要能上网就能查询,因而逐渐取代了其他形式的报告,成为企业财务报告的最主要的形式。据IASC1999年一项调查显示,欧洲、亚太和南北美22个国家660家企业中,86%的企业在网上进行信息披露,约62%的企业在其网站上披露财务报告。

尽管传统的网络曾在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信息需要方面发挥着良好的作用,但是随着技术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局限性也日益凸显:

1.报告模式单一

传统网络财务报告从内容上看只是纸质报告的翻版,无法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潜在投资者、监管机构、政府部门)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另外,与企业财务状况密切相关的一些非货币信息(如人力资源、生产能力等)非常匮乏。

2.数据不易抽取

由于财务信息内容的不断扩充,导致了以财务报告为主的财务信息逐渐成为了海量信息。而传统网络财务报告基于静态技术,以PDF,WORD,EXCEL、HTML等不同的格式将财务报告上传至网络,信息使用者无法通过搜索引擎快速检索,更无法随意地进行信息抽取和分析。

3.无法提供实时的报告信息

传统的网络财务报告只是基于企业定期财务报告基础上,报告的内容更新慢、报表信息严重滞后,无法在实时性、互动性方面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二)XBRL及其技术特点

1.XBRL概念

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是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语言在商业报告领域的应用,是目前处理非结构化信息尤其是财务信息的最新标准和技术。它有着清晰的层次结构,其技术框架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分类标准(Taxonomy)和实例文档(Instance Documents)。其中,技术规范是由XBRL国际组织制定的技术说明书,主要用于定义XBRL的各种专门术语,描述XBRL文件的结构、分类的标准及实例文档的语法和语义;分类标准是不同国家、不同行业或团体根据XBRL规范和自身的会计行业准则条件而定义出的适用于本地区、本行业的词汇表,是财务报告的语法格式;实例文档是企业根据XBRL技术规范和分类标准生成的XBRL数据文件,代表了运用分类标准标记后的财务报告实例的集合。

2.XBRL的技术特点

(1)清晰的层次关系表达

XBRL继承了XML语言的精髓,即采用了分层的结构机制,通过技术规范、分类标准及实例文档三个层次组合而成,而每一层次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更细小的层次。如技术规范又分为技术基础层、建模规则层和用户指南层;分类标准由模式文件和链接库组成;实例文档根据信息的汇集程度分为条目(Item)、元组(Tuple)、组(Groups)三个不同层级。这样的分层结构将语义解释转化为对树形结构文档的解读问题,实现了“信息显示与信息内容相分离”、“信息内容与信息语法格式相分离”、“语法格式与语义规则相分离”、“语义规则与本体论相分离”。

(2)内置验证机制

XBRL技术带有内置的验证机制,每一层次的语言都需要在更上一层的元语言中实现语义解释。例如,在不知道分类标准的情况下,实例文档没有任何意义,用户无法从中提取所需的数据加以分析。因此,这种机制提升了信息的自动化水平,降低了信息处理中的错误。

(3)方便进行数据挖掘

由于采用了分层架构体系,XBRL为财务数据的挖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表现在:(1)XBRL可跨平台使用。在不同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软件之间XBRL信息可以进行传输和交换。(2)具有数据追踪功能。XBRL可以在不同的信息之间建立连接,追踪相关的信息线索,从上而下考察数据源头直至最底层数据。(3)支持快速搜索与定位。XBRL使用标签描述数据含义,在进行数据搜索时,无需以人工的方式找出网上的数据定义和格式然后逐一比较,而是根据标签语义进行定位,这样搜索引擎能够快速、准确找到用户所需的特定信息。

(三)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

随着XBRL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其在财务方面的应用,一种新的网络财务报告模式逐渐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基于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同传统的网络财务报告不同,XBRL网络财务报告通过给财务报告数据打上特定的标签,使报表中的数据成为“贴了条形码的商品”,使得计算机能够“读懂”财务报表,通过内置的验证机制,能够“分析”这些报表。如图1所示,企业财务人员采用适当的分类标准,通过运用XBRL转换器或XBRL适配器将财务数据以实例文档的形式储存。信息使用者需要提取财务报告时,通过基于分类标准的样式单来获取财务报告的内容。XBRL为企业在互联网上编制、储存、财务报告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法,使得各类报表信息用户使用的财务报告信息“数出一门”,减少数据采集的错误和降低采集成本,大大方便了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提高了财务信息检索的效率。

由于具有良好的技术优势,XBRL网络财务报告得到了各个国家的广泛认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都积极投入到XBRL的研究中。SEC、FDIC、AICPA、CICA、IASB等国际组织均大力倡导发展应用XBRL技术的网络财务报告。

二、XBRL网络财务报告的实现模式

XBRL网络财务报告的实现有两个关键环节:报告生成环节、报告的报送环节。在这两个环节由于认知水平、技术成熟等方面的原因,又有不同的模式可供选择。

(一)XBRL网络财务报告的生成模式

任何一种新兴事物从出现到成熟必然要经历一段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新事物逐渐由认识――了解――接受――认可。XBRL网络财务报告也是如此,其生成模式必然经历过渡模式――转换生成,最终发展成为最终模式――直接生成。

1.转换生成模式

该模式由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生成各种财务报表,并以WORD、EXCEL、PDF等电子文档的形式存在。在需要报送XBRL网络财务报表时,可以通过XBRL格式转换器进行转换,转换过程中会依照相应的分类标准的要求完成,最后形成XBRL实例文档。该模式属于XBRL报告生成的初级模式或叫过渡模式,适用于开展XBRL研究的初级阶段,我国目前的XBRL网络财务报告即主要采用这种的生成模式。该模式的优点是转换迅速、可自动完成,转换中一般不会造成数据的丢失和出错。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该模式仅仅是将PDF等电子文档格式简单改写成XBRL格式,用户只能查询这些信息而无法追溯数据的最初来源,XBRL的技术优势无法真正体现;此外该模式有赖于会计信息系统生成相应报表后才能进行转换,有一定的滞后性。

2.直接生成模式

该模式由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内嵌XBRL适配器,在进行财务信息处理过程时,系统直接按照XBRL技术规范及分类标准来完成报表数据的处理,并实时输出XBRL文档。具体的做法为,在业务处理的各个环节将财务数据提取和转换成XBRL的元数据,然后按照XBRL分类标准对财务报表信息数据进行标记,实时生成XBRL实例文档。该模式属于XBRL报告生成的理想模式或叫最终模式,适用于具有一定XBRL应用的经验的高级阶段。该模式的优点是,能够最大限度发挥XBRL的技术优势,能够实现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的互动,实时提供财务报告信息,有利于对报表信息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利用。

(二)XBRL网络财务报告的报送模式

企业报送财务报告是为了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这些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客户、政府部门及一般社会公众。他们都有独特的信息需求以进行关于报告企业的决策,因此一套单一的财务报告很难满足如此众多的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在使用XBRL技术之前,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报告需求者准备不同的报告。而XBRL的出现解决了多头报送的问题,企业只需要编制一个XBRL格式报告,不同报告需求者可以各取所需。而XBRL网络财务报告从报告企业到信息需求者传递,除了要解决报告的生成问题,还需要设计出恰当的报送模式。从国内外XBRL的实际应用来看,XBRL财务报告的报送模式有以下几种。

1.基于监管的报送模式

从应用经验来看,XBRL能够大大提高财务信息质量与透明度,提升监管的效率。因此,XBRL的最大受益者和支持者是政府机构。无论是美国的FDIC、新加坡的ACRA还是国内的上交所,均或多或少具有官方或半官方性质。因此,目前绝大多数的XBRL财务报告的报送模式都是基于满足监管需求的报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监管机构严格控制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要求信息报送方使用统一的XBRL分类标准报送相关数据,并且数据集中于监管机构,以实现信息之间的可比性;由监管机构通过相关的软件予以验证,实时纠错以避免各种输入性风险及重复消耗人力成本。这种模式,限定了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元素,企业难以创建个性化的信息元素。

2.基于个性需求的报送模式

由于行业的不同、企业的不同,完全基于监管的XBRL财务报告报送模式,其分类标准与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之间的适应水平较低。如果考虑到企业之间的个性化选择,则可以采用基于个性需求的报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由企业自行制定相应的XBRL分类标准,并按照此分类标准报送XBRL财务报告,财务报告相关的XBRL数据存放于企业或网络。采用这样的报送模式,其分类标准与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及企业商业活动之间的适应水平较高。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分类标准,企业间的信息可比性较差,而且假如数据存放于企业可能增加企业的IT投资成本,存放于网络则将面临数据丢失等风险问题。

3.基于监管+适度个性需求的报送模式

单纯的出于监管、或者个性化需求的报送模式,都将面临一些难以回避的困难或问题。那么,最优的选择是将两种模式两者取长补短,既满足监管的需求、可比性的需要,有满足适度的个性化需求。在这种模式下,由监管机构确定一个基本的XBRL分类标准,每个行业根据行业的特性制定出相应的XBRL扩展标准;在报送XBRL财务报告时,要求同时采用基本分类标准和行业扩展标准;XBRL财务报告数据集中于监管机构。基本分类标准的使用,能够满足监管的需求及信息的可比性,而行业扩展标准的使用,则满足了一定的个性化信息元素需求。

三、XBRL网络财务报告在我国的应用

我国较早开展XBRL网络财务报告的研究与推广应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是主要的推动力量。2004年上交所就要求采用XBRL报送2004年一季度季报,中国成为第一个正式在资本市场中采用 XBRL 标准的国家。深交所在XBRL的应用研究方面与上交所几乎同时开展,在经历几年的试点摸索后,2009年初深交所推出了以 XBRL 标准化数据为基础的面向中小投资者的“XBRL 上市公司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投资者能够方便地进行上市公司年报的阅读、分析与下载。同年,上交所又进一步推出了全新的 XBRL标准平台系统。自此,中国的资本市场完成了 XBRL 年报的全面披露工作。

2010年10月19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了“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这两套标准规定了 XBRL语言的基本要素和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编制 XBRL 财务报告的基本要求,成为我国会计信息化领域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和新起点。按照财政部的要求,“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自2011年1月1日起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的我国部分公司、部分具有证券期货资格的会计事务所施行,鼓励其他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执行。下一步将在建立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经验基础上,着手研究制定基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通用分类标准,计划用三年至五年的时间,在所有上市公司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大型国有企业内实现报送 XBRL 格式财务报告。

从应用实践上看,我国已经从XBRL分类标准的制定阶段转入系统建设阶段,XBRL 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就推广和运用方面仍存在诸多的问题。

目前沪深两交易所XBRL项目实际上不统一,各自采用不同的标准形成两套系统。深交所的XBRL项目采用的是基于IFRS的技术架构,而上交所采用是基于USGAAP的架构,这两者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法不尽相同。由于分类标准不统一,当两个不断庞大的数据库在并轨实施单一标准时,将花费巨额代价进行改造。

在报告结构方面,仍然是传统一维模式财务报告的简单翻译,全然不顾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和表际联系,报表使用者无法从这种简单的XBRL报告中观察到会计数据的变化和过程,难以满足其决策需求。因此,尽管经历了多年的试点,实际上真正登陆XBRL项目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利用的使用者寥寥无几。

在报送的模式方面,目前采用的是基于监管的模式,没有体现行业、企业的个性信息元素需求;报送方式上的采用的是定期报表转换报送,无法提供实时的财务报告信息。因此,在XBRL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方面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无法用于大规模的商业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 肖蕊,谭雅静.我国资本市场XBRL数据应用框架研究[N].证券市场导报,2010(10).

[2] 赵现明.XBRL财务报告标准研究――市场反应及扩散标准[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3] 王磊.基于财务视角的XBRL应用及推广策略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09.

[4] 张天西.网络财务报告:XBRL标准的理论基础研究[J].会计研究,2006(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