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产业数字化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5: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影视产业数字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影视产业数字化

篇1

根据财政部的规定,在新准则实施的第一年,上市公司必须对前一年(即2006年)的会计报表进行追溯性的调整,即2007年年报中披露的2006年的对比数据也必须是采用新会计准则计算得出的。这样的规定使我们可以得到A股上市公司2006年度采用新旧两种准则编制的报表,为本文量化单纯准则因素对无形资产科目的数量影响提供了可能。

本文所有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剔除金融行业公司和数据缺失的公司,最终所得样本为1295家公司。统计结果详见下表:

由表可见:(1)在2006年A股1295家上市公司中,只有585家公司的无形资产净额在新旧准则两种体系下未发生变化,其余的710家公司无形资产净额均发生了增减变动,占整个样本数的54.8%,此项数据说明无形资产新准则对A股上市公司的影响广泛。(2)其中,由于采用新准则计量导致无形资产净额增加的公司有471家,占整个样本的36.37%,占变动样本数的66.3%;采用新准则计量导致无形资产净额减少的公司有239家,占整个样本的18.46%,占变动样本数的33.67%。这说明新准则的计量方法导致大部分公司资产负债表上无形资产存量得以增加。(3)从变动幅度上看,采用新准则计量导致无形资产净值的变化的中位数为0,均值为2661.4万元,最小值为-99329万元(000006深振业A),最大值为47002.2万元(600050中国联通)。说明个别公司由于采纳新准则导致无形资产净额增加变动巨大,巨额变动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新准则中把合并商誉从无形资产中剥离出去或者开发阶段的费用可以计入无形资产。(4)从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来看,在新准则下,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增加和减少的公司数大体相当(中位数为-0.001%)。从均值上看,采用新准则计量的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例比采用旧准则计量提高了0.19%。新准则对个别公司的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例有着重大影响,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减少了63.3%和增加了20%。

二、2004―2009年企业无形资产及相关科目的变动趋势分析

在明确新旧无形资产准则本身导致的计量差异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无形资产及相关科目在新准则采用前后3年(共6年)的时间范围内的变化趋势。具体来说:(1)本文对2004―2009年A股公司无形资产净额以及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进行统计分析,样本剔除了金融业企业和无形资产净额为零的公司。其中2004―2006年的数据是企业根据旧准则披露的,2007―2009年的数据是企业根据新准则披露的。统计分析结果见图1和图2。(2)由于商誉和开发支出是新准则增加的一级科目,在旧准则下并没有对应的之间披露数据,本文以A股上市在2007年年报中披露的企业2006年新准则追溯调整数据为研究起点,对非金融企业从2006(新准则追溯报表)―2009年的商誉和开发支出披露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1)无形资产净额不为零的公司数从2004年的1311家上升至2009年的1728家,大部分A股上市公司都拥有无形资产,并且有无形资产的公司在逐年增多。(2)无形资产净额的均值和中位数从2007年开始有了跳跃式的提高。在2007年之后,无形资产的均值增加幅度趋于平缓。(3)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在2007年也有了跳跃性的增长,并在2007年之后持续增加。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是新准则中把符合条件的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以及对无形资产摊销以及减值方面的新规定对无形资产净额会产生较大的增加性影响。新准则下合并商誉的剥离并未对无形资产净额产生太大的减少性影响。

综上所述,新准则实施的第一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净额以及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总体上有了跳跃式的增长,增长的幅度在2008年以后趋于平缓。

新准则规定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和开发支出作为资产栏的新增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尽管合并形成的商誉不再纳入无形资产,企业的开发支出只有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才可以转入无形资产。商誉和开发支出都是与无形资产密切相关的科目,因此本文对这两个新增科目的变动趋势也予以列示。总体而言,披露商誉和开发支出的公司逐年增多,占年度样本数的比例也逐年增大。其中,对开发支出进行披露的公司从2006年(新准则追溯调整报表)的13家上升至2007年的142家,占整个样本公司的比例从1%上升至8%。在2007年之后,披露开发支出的公司数的增长相对缓慢。这可能是由于2006年的追溯调整报表和2006年旧准则报表的可对比性使得企业对开发支出的资本化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商誉和开发支出披露的状况表明,商誉和开发支出这两个新科目的设置对A股上市公司的影响是广泛的,他们提高了上市公司的披露水平。

篇2

【关键词】影视特效;技术特点;要求;应用

数字化影视技术的逐渐完善和发展对于人类历史来说是重大的科技进步之一,也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传媒技术发展。影视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传媒革命,还是异常体现为数字技术的社会革命,是与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和创新、创作理念的革新紧密联系起来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侏罗纪公园》《泰坦尼克号》这两部数字特效大片带给了人类视觉上的震撼,随着票房纪录不断刷新,影视特效技术逐渐受到业界的重视,随着数字化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特效技术正在日趋完美,表现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一、影视特效的技术特征

(一)数字化

影视数字化是传统影视向现代影视过渡的一个重要特征,它由最初制作、储存传输的数字化逐渐发展成为创意、网络化的多元数字化发展模式。从影视制作、动画制作、广告制作以及游戏开发、工业设计、系统模拟等多个层面都涉及到了影视特效技术的应用。数字化是影视特效的突出特征,其使得数字化影视不仅是信息也可以是i型南希创作制作生产的方式,传播方式以及接收方式。影视特效技术的数字化是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数字化革命密不可分的,特效的数字化体现在影视后期制作及处理上,通过特效处理时限了影视的数字化,让那学存在于虚拟世界或是人脑中的幻想世界搬到荧幕上去,展现了一个神奇的影视特效世界。例如红极一时的《阿凡达》便是现代影视特效应用的典范,展现了潘多拉星球的保卫战,在唯美的画面中让观众感受到现代影视特效技术的神奇之处。

(二)多元化

当前的影视特效技术日趋完善,内容更加丰富,在特效上为了适应多种制作需求,开发了各种特效技术和处理工具,为后期制作人员的影视特效编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影视制作的优化,提高制作水平。影视特效技术的多元化表现在特效工具的多元化以及组合方式的多元化上,不同的特效组合在一起之后会产生不同的组合效果,从而衍生出更多的特效,使得特效更加丰富多样,也有利于影视后期制作的完善。

二、影视特效的特殊性要求

(一)增加特效的创新创意

创新是影视产业得以生存的不二法则,在影视特效处理中也不例外,要增强特效的表现力和表现效果,同时吸引观众的注意和喜爱,就需要在制作过程中保持创新和创意。例如《阿凡达》中唯美的潘多拉星球,对于潘多拉星球的数字化特效处理无疑是令人震惊的,唯美的画面设计和细腻的细节展示都让观众惊异于其出色的影视特效技术。不难发现其创新创意发挥的淋漓尽致,例如潘多拉星球上的生命树,其种子像水母一样发光,在空中浮动,与地球上的树显然是不同的,通过色彩的搭配让我们看到一个神奇的科幻世界,这些都是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和在电影制作中的不断创新。

(二)制作成本高

我国影视数字化的发展相较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影视特效处理需要的投入大,制作成本高,例如《泰坦尼克号》投资2.5亿美元,其中数码特效的费用开支就约占了整个投资的一半,因此影视特效需要高成本的投入,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其成功后的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再如2010年《阿凡达》的成功问世,带来的3D特效的震撼让全球影视爱好者追捧,也由此出现了一系列的3D影片,如3D版的《泰坦尼克号》等,这些都是斥巨资打造的重量级影片,由此可见影视特效需要高成本的资金投入。

(三)专业的人才需求

影视特效不仅仅依赖于数字特效技术的发展,还需要影视特效人才,他们拥有一双魔术手,通过特效处理将一部平庸的电影打造为科幻大片,创造出精美绝伦的数字化影视世界。因此影视特效的发挥需要有专业的人才的支持,但是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高水平的影视特效制作还依赖于国外,国内大师级的特效人员相对较少,对于这方面的人才重视也未引起重视,因此要推动我国影视特效的发展就需要培养专业人才,建设一批优秀的数字化影视特效人才队伍。

三、影视特效技术的应用

影视特效技术的应用特征首先表现在其智能化的开放媒体技术,通过人性化电脑工作台的介入,使得影视制作变得轻松,通过数字化操作完成影视后期创作,尤其是通过影视特效的应用能够改变传统的创作方式,增强个性化和创作性。此外数字影视技术的应用还能够使得影视与生活同步,通过编辑提升影视表达效果。此外影视特效技术的交互性又使得影视创作更加人性化,设计人员通过在线创作,能够将个人创作思想加入到影视作品中去,实现人与产品的互动。

当然影视特效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局限在电影电视的制作上,还应用于广告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人工智能等领域。从目前来看影视特效尚未形成规范化的商业操作,从事影视特效行业的人员大多不是电影行业出生,因此对于行业的特征还不够了解,目前许多电影制作团队也开始施用特效技术,我国目前的影视特效应用相较于国外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目前影视制作行业在政府的支持下,使得影视特效拥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应用前景也更加广泛。

四、结语

总的来说,影视特效技术作为电影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推动现代影视产业数字化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影视特效需要技术和创意,在这两大元素的支撑下,影视特效将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影视特效技术具有数字化和多元化的特征,随着影视特效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专业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以支持其发展,因此,我国影视特效行业要得到发展,就需要借鉴国外先进水平不断增强自身的技术力量,加大对行业发展的重视并且不断实现行业规范,同时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影视特效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湛永松,陈显军,刘文兆,等.基于粒子系统的影视特效生成技术[J].电视技术,2009,33(9):12-14.

篇3

【关键词】数字电视;内容产业;对策

1.数字电视发展概述

数字电视作为电视数字化和网络化后的产物,近年在政府、媒体生产厂家等多方的大力推广下,快速发展。电视媒体已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电视正成为众人瞩目的新的电视产业经济增长点[1]。数字电视产业涉及内容提供商节目集成商网络传输商地区有线网络运营商或以太IP网用户等环节。其中节目集成商基本形成以中数传媒、上海文广互动、鼎视传媒三足鼎力的格局;网络传输由中广集团、中国卫通、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等运营商来运作,并辅于歌华有限、东方明珠、广电网络、中信国安和电广传媒等地区有线网络运营商。中央电视台、中视北方股份等虽然作为内容提供商来进行运营,但真正的内容提供商则是源头的影视节目制作商。目前,数字电视内容的匮乏成为影响数字电视推广的主要瓶颈,同时发展数字内容产业也是各省分享数字电视产业一杯羹的主要途径[2]。

2.陕西省数字电视内容产业发展现状

2.1 陕西数字电视发展概况

陕西省自2004年开始运营数字电视业务以来,经过近5年的发展,截至2009年,转换数字电视用户为150万户。虽然数字电视用户的数量在政府的推动下有所增长,但是付费电视收费率较低,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视用户。而截至2009年,陕西省共有广播电台11座,电视台1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88座。全省共播出123套电视节目。其中,省台无线节目3套,有线节目5套,西部电影集团有线电视节目1套;市级台无线节目11套,有线节目15套;县级广播电视台节目88套①。

2.2 陕西省数字电视内容产业基础

2.2.1 影视制作能力较强,为数字电视内容提供奠定了良好基础

广播电影电视业的稳步发展是数字电视内容制作的重要基础。目前,陕西省拥有两三百家传媒制作企业,数字电视内容制作产业潜力巨大。2009年全国获得《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机构132家,陕西省共3家,为西安电影制片厂、陕西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西安电视剧艺术中心,约占全国总数的2.27%;全国获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3343家,陕西共162家,约占全国总数的4.85%,如表1所示。

虽然陕西GDP位居全国第19-20位,而影视剧产量则位居第5、6位,仅逊色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发达地区。影视作品,如电视剧年均15部、400-500集左右,如表2。

2.2.2 部分影视创作企业脱颖而出,具有一定的国内影响力

陕西省影视制作,即数字电视内容制作单位较多,作品数量也较多,部分企业脱颖而出。例如:西部电影集团是中国六大电影集团之一,在全国电影制片单位中,第一个在国际A级电影节获得最高奖项,获国际奖项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影片出口量全国第一。西影曾经代表了华语电影的最高成就。而西安光中影视是国内独立投资制作发行影视作品数量最多的公司之一,是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的全国24家拥有甲种许可证的民营电视剧制作单位之一,其拍摄的《关中匪事》《软弱》《双枪李向阳》等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目前,省内丫丫公司、大唐影视公司、陕西金河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异军突起,约占全省企业的90%,将成为未来数字电视内容制作的主力军。

2.2.3 影视基地的建立为数字电视内容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西安光中影视基地、西部电影集团数码基地和西安曲江影视基地等纷纷投建运营。西安光中影视基地将建成西部最大的室内电影电视拍摄中心以及数码影视后期制作中心、影视动画制作中心、西部艺员经纪培训中心、创意视听工业制作中心、影视节目制作中心、国际影视制作外包服务平台,形成年产50部1200集电视剧、1000小时影视节目的生产能力。西部电影集团数码基地引进世界先进的影视数字化加工设备,将结束我国西部地区拍摄的电影难以在当地后期加工的历史。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依托西安市影视联盟,加快基地建设,有效整合省内资源。基地建设为未来数字电视内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2.4 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为数字电视内容创作提供了可能

陕西文学底蕴深厚,文化氛围较浓,拥有一大批优秀的文学创作人才和文学创作作品,在国内外获得诸多奖项和荣誉。例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实的《白鹿园》、贾平凹的《秦腔》相继获得矛盾文学奖,尤其是贾平凹,曾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5年度杰出作家”、美国美孚飞马奖、法国费米那文学奖、法兰西文学艺术最高荣誉和“红楼梦文学奖”。总之,陕西省经过千年历史的沉淀、浓厚文化熏陶,涌现出诸多优秀的作品为影视内容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丰富素材。

2.3 陕西省数字电视内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3.1 竞争能力一般,缺乏精品和大制作

陕西省数字电视内容制作虽然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是广播电视台不少,收视率不高;影视节目制作商不少,优秀作品不多;影视剧数量全国名列前茅,而有影响力的精品制作和大制作较少。这主要是目前影视竞争不是企业数量、影视剧数量的竞争,而是质量的竞争,一个大片的票房率或收视率可能高于一个小片的百倍。大制作、精品制作,将是影视制作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竞争取胜、提高获利能力的必由之路。

2.3.2 资源分散,单打独斗现象明显

面对火爆的影视消费市场,新一轮影视制作投资热潮掀起。但是业内普遍缺乏整体观念,没有从产业发展的高度看待产业电视,省内各个经营单位资源分散,各自为阵,单打独斗,形不成合力[3]。内容特色不明显,针对性较差,尤其是硬件资源共享性差,而各个单位由于自身资金制约,大型设备投入有限,致使区域整体拍摄处理能力有限。这种局面有望随着影视基地大平台的搭建而有所改观。

2.3.3 融资困难,发展资金短缺

目前,民营中小企业成为陕西数字电视内容制作的主力,融资困难、资金紧缺,成为企业发展普遍面临的问题,陕西又是经济欠发达的省,省政府难以给予资金支持,导致企业对大戏、大制作的投入少,精品少。此外,省内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较少,企业基本都是通过自有资金来发展,无法享受如北京一样根据剧本评估,进行银行贷款等相关优惠政策。诸如以上这些问题都阻碍了陕西数字电视的发展。

3.陕西省数字电视内容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3.1 加强数字电视内容制作基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以西安光中影视基地等三大基地为主要载体,加快基地建设,搭建良好的产业发展软硬件支撑平台,使其成为新媒体节目研发、孵化中心、技术支撑中心,提升全省、乃至西北地区的影视拍摄、制作、处理水平。同时,有效整合三大基地优势,加大扶持力度,积极申报国家级数字影视基地,扩大知名度和全国影响力。

3.2 制定产业政策,加强产业扶持

放眼未来,长远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力争使数字电视内容产业企业等同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发展数字电视需要大量的资金。传媒与资本的直接合作,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给予的空间[4]。政府应鼓励各类担保基金向数字电视内容产业倾斜,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开展信贷业务,通过项目评估和产业抵押等多种形式,有效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针对我省影视制作民营企业多、企业规模小、资金短缺等现状,选取1-2个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共同探索陕西数字电视内容制作的发展之路,从而推动区域数字电视内容产业迈上新台阶。

3.3 转变观念,促进大制作、精品制作和个性化服务

数字电视内容产业必将走向市场细分,走向对象化、专业化、精细化,大品牌、大制作、个性化服务必将成为未来主要的盈利模式。陕西省应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立足源远流长的陕西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通过对获奖或收视率高的制作适当奖励,催生出一批富有时代特点和陕西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剧、大戏,大片,实现由小片、短剧到大品牌、大制作的战略转型,扩大陕西数字电视内容产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积极推进广播影视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商品化,强化内容提供商或集成商的个性化建设,丰富节目内容,提高节目质量。鼓励陕西广电网络集团联合电视台、电台等机构共同建设集成全国节目资源、服务全省乃至西北的强大视音频节目制作、展示、交易、运营平台,并与省市政府加强合作,通过平台的互动电视频道,及时将政务信息、便民服务、教育培训、商品信息等通过有线数字电视节目传达给全省各地用户,利民便民,切实丰富内容,满足民众需求。

注释:

①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

参考文献

[1]周应军.“内容为王”:数字电视发展之路[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10).

[2]黄勇.数字电视之忧:没有“内容”的盛宴[N].IT时代周刊,2004.

[3]高巍,吴祈宗.数字电视产业供应链研究[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5(2).

[4]赵兴玉,张纪.突破内容瓶颈 促进广播电视数字化、产业化发展[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4(9).

基金项目: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项目资助(No.DF0104090602)。

作者简介:

惠调艳(1977―),女,陕西榆林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研究、战略研究。

篇4

关键词: 数字媒体技术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媒体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数字影视技术、游戏动画技术、网络传播技术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合到影视制作公司、游戏软件公司、新闻媒体机构、文化传播机构、动漫设计与制作公司、广告公司、教育与培训机构、大中型企事业等相关行业,从事动画设计与制作、游戏软件设计与开发、影视制作、广告设计、网络媒体设计与开发等相关工作。

1.数字媒体技术的内涵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个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的新兴学科,它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以现代艺术为指导,将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文化、艺术、商业、教育和管理等领域,是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综合交叉学科。

1.1新媒体

数字媒体技术是指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以数字形式对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等进行获取、记录、加工、处理、传播与管理的媒介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平板电脑、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1.2新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是通过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手段,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信息,使抽象的信息变成可感知、可管理和交互的一种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各类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技术,其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及内容主要包括数字信息的获取与输出技术、数字信息存储技术、数字信息处理技术、数字传播技术、数字信息管理与安全等。其他综合性技术,有如流媒体技术、计算机动画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

1.3新产业

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又称数字媒体创意产业,是指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支撑,为社会提供数字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业,其范围涵盖了电影、电视、广播、音乐、动画、游戏、教育、工艺、时尚设计、广告、建筑设计、视觉艺术、互动休闲、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信息服务业,等等。近年来,数字媒体产业在世界各国都受到重点扶持和优先发展。

2.数字媒体技术产业现状

“文化为体,科技为酶”是数字媒体技术的精髓。由于数字媒体技术产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在信息服务、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及前沿信息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方面的实力和产业水平,因此数字媒体技术在世界各地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2.1政策技持

国家863计划率先支持了网络游戏引擎、协同式动画制作、三维运动捕捉、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动漫网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分别在北京、上海、湖南长沙和四川成都建设了四个国家级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对数字媒体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2.2发展概况

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着重发展文化科技、音乐制作、艺术创作、动漫游戏等企业,增强影响力和带动力,拉动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影视制作业要提高影片、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产品开发,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出版业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的数字出版产业转型。演艺业要加快形成一批大型演艺集团,加强演出网络建设。动漫产业要着力打造深受观众喜爱的国际化动漫形象和品牌,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3.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手段及相应的创作理念,兼具信息传播理论、数字媒体技术和设计管理能力,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多媒体软件业、电视台、电影公司、广告公司、出版发行业、游戏制作公司等从事数字媒体的设计与制作、音视频数字化、相关技术研发、网页设计与网站维护、数字媒体管理、广告、影视动画、大众传媒、房地产等产业的演示动画片制作,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各类企业(特别是教育IT企业)从事数字化资源的设计、开发或相关课程教学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3.1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要求学生在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基本应用技能及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之上,注重新媒体技术的学习与应用。经过学习和实践后,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练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熟练掌握各种现代媒体设计软件的应用和开发技能。

(3)熟练掌握影视图像的采集、剪辑和后期编辑的方法与技能。

(4)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基础软件应用能力,具有解决多媒体设备常见软硬件故障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艺术创意能力,能够独立设计与制作各种广告平面效果图及游戏效果图。

(6)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英语),熟练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自学本专业书籍的能力。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可简化为“四个一”要求,具体见上表。

3.2专业主干课程

数字媒体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动画速写、数字图像处理、数字摄影技术、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数字音视技术、非线性编辑、网页设计与制作、Java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DirectX动画编程等。

3.3专业培养特色

(1)在“以理论为基础,以应用为导向”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形成完整的现代数字媒体技术知识结构。

(2)增加实验课比重,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3)分为数字影视技术、动画与游戏技术二大方向进行培养,拓宽学生就业面。

(4)邀请学术界和IT界知名人士来校开展学术讲座,使学生了解相关前沿信息和业界最新动态,以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

(5)每学期组织网页设计制作、主题广告设计、DV制作、多媒体课制作等技能比赛,并组织培训学生参加院校等更高级别大型专业比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篇5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动画艺术;影响

动画是当前影视产业中主要的产品类型,我国的动画设计历经了60多年的变革,从水墨设计直到当前的三维动画设计,动画艺术一直在不断的进行改变。当前,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更是推动了动画艺术的变革,将其发展到了另一个艺术的高度,改变了动画艺术的设计理念、平台及形式等等。

一、数字媒体艺术简介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项专门用于生产创作影视系列作品的技术。它以现代的计算机设备和技术为载体,以传媒艺术和数字化科技为基础,将人的艺术思维、理念以某种具体的形式呈现出现。它的出现满足了现代人对影视动画作品的高端需求,改变了人们从事艺术设计的方式和理念,优化了艺术设计设备,让人们能够更好的传达和呈现自己的设计思维和艺术想法。

随着现代数字科学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艺术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不断的翻滚前进,加深了与现代高新科学技术的融合,这是一种与现代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数字媒体艺术包含了艺术设计、数字化技术、艺术理念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多种科学,它既是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一种新的艺术设计手法,它的出现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超乎自然的魅力,它所呈现的出来的作品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它完全可以按照设计者的想法进行操作,立体的展现非现实世界当中的事物,因此,它也被广泛的用于影视作品设计、动画设计、广告设计以及一些艺术品、工艺品的设计当中。

二、动画艺术发展简介

我国影视产业起步较晚,动画艺术产业更是在影视产业兴起多年以后才开始出现。我国最初的动画艺术主要取材与传统的民间和国学艺术,例如剪纸、皮影以及水墨等,最初的动画作品以传统艺术形式为主,人们称当时的动画艺术为“中国学派”,其具有浓厚的中国风艺术韵味,民族特征鲜明而强烈。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外国的艺术逐渐的进入到了我国的动画产业当中,较为著名的作品有《海尔兄弟》、《人猿泰山》、《灰姑娘》等,外国动画作品的流入,推动着我国动画艺术的变革,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动画艺术开始大量的汲取国外动画艺术作品的特点,从最初的复制,走到了如今的自主创新。在很多的动画作品当中,呈现出了华丽的服饰、生动的人物形象,包括人物的神态、口吻、动作等都更加的接近于现实世界。动画片从二维动画逐渐的发展到了三维动画,直到现在的3D动画影片。在其发展过程中当中,动画艺术经历了巨大的改变。

三、分析数字媒体艺术对动画艺术变革的影响

数字媒体艺术投入市场以后,传媒艺术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尤其是它对于动画艺术变革的影响。数字媒体艺术在设计手段、设计平台以及设计理念上都有着崭新的地方,其所创作出现的动画艺术也具有不同的特点。总体而谈,数字媒体艺术对动画艺术变革的影响如下:

(一)对动画传统光学胶片的影响

传统的动画艺术设计的后期制作一直是一大难题,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设备,常常使得前期制作好的动画作品在进入后期制作后,出现了质量下降的问题,诸如作品中的色彩、特技、人物形态等,在后期制作呈现出来的效果往往与设计者最初了想法有着很大的差别。进入数字化媒体时代以后,人们运用数字媒体艺术相关技术进行动画作品的后期制作,可以完整的保留作品的当中的艺术特点,并将其放大,优化其艺术效果。现代的胶片可以更好的表现传统光学胶片无法呈现的化妆效果和机械模型,使得作品当中的特效镜头更具真实性。诸如恐龙追击、瀑布逃生、爆炸、火海等场面,不论是从其立体性、真实性,还是从其色彩、动作上来看,都更加的完美。

(二)对动画艺术表现形式的影响

动画艺术形式的创新与动画设计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出现完完全全的改变了动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作为现代一种先进的动画设计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能够更好的帮助设计者表达自己的想法。传统的动画设计中,作品颜色、画稿绘制以及拍摄都需要人工来完成,设计工作十分繁琐,而且周期长、工作量大,出来的色彩和动作效果也不是尽如人意。而现代的数字媒体艺术则可以通过计算机和软件,大批量的进行上色、稿件绘制和镜头拍摄,色彩效果、机械动作、人物效果的表达都更加的鲜明立体,人们不再需要在纸张的反复绘制作品所需要的人物、动作和故事情节,只需要在计算机当中绘制出需要的人物和场景之后,借助动画软件,就可以让人物完成相应的动作或表情,这样的表现形式使得动画作品中的人物动作更加具有连贯性,提升了动画作品的真实性。数字化媒体艺术的出现,推动了动画艺术表现形式的革新,精简了动画艺术设计过程,提升了动画作品的设计效率,使得其表现形式更具灵活性、灵动性和操作性。

(三)对动画艺术设计理念的影响

在传统的动画艺术设计当中,由于缺乏先进的设备,加之艺术文化闭塞的影响,使得人们在进行动画艺术创作的时候,只能够提出国内的文化元素和艺术元素进行创作。诸如《小蝌蚪找妈妈》这一作品,就是借鉴了中国传统水墨画艺术理念而进行创作的。数字化媒体艺术出现之后,动画艺术设计在色彩、人物、机械以及特效等各个方面的设计中都没有限制,设计者可以自由的发挥,即使是天马行空,数字化媒体艺术也能将其完整的呈现出来,人们对于动画设计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理念,而是大胆的创新,他们不但大量的吸收国外作品的艺术设计理念,更是进行了自我创作,不断的根据国内动画观众的需求和市场发展特点,摒除了拘泥于传统文化的艺术设计理念,采用了新的设计方式和表现形式,使得现代的动画艺术更具时代特征和现代气息。

(四)对动画艺术设计平台的影响

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对动画艺术设计平台的改革和影响是必然的。现代动画艺术设计几乎都是运用计算机操作平台进行创作,稿件绘制只停留于初期的创作阶段。各种类型的数字化平台被广泛的运用于动画艺术设计的前期制作和后期制作当中,整个动画艺术设计的平台都在进行更新。

结束语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诞生和使用,对国内动画艺术革新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一过程中,人们对于动画作品的赏析理念和角度也在发生这变化,动画艺术也就迎合着这样的变化,借助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理念和平台,大胆的进行创新设计。当前三维立体创作设备、虚拟现实设备及其技术已经被逐渐的运用到了动画艺术设计当中,尤其是一些大型网络游戏和商业动画广告设计,这一系列数字媒体艺术及相关技术的出现,在不断的推动着动画艺术的变革、发展和创新。(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飞.数字媒体艺术对于动画设计的影响[J].北方文学旬刊,2014(02):133-134.

[2] 肖洁.对于数字技术与数字媒体对动画创作的影响分析CJ]中国新通信,2014(25):336-338.

篇6

1、 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率很高,接收率难以提升

目前,美国大多数地面电视台已经开播数字频道。截至2005年6月,在209个电视市场中已有1491座地面电视台(其中包括289座公共电视台)开办了数字电视频道,覆盖了99.7%的电视家庭。几大地面电视网的黄金时段节目基本实现高清晰化。截至2004年底,投放市场的数字电视机总量也已达到1610万台,仅2004年一年就向市场投放了720万台。其中,液晶显示的有258万台,等离子显示的有85万台,背投式的有377万台。预计2005年还将有2000万台数字电视机投放市场。尽管如此,真正通过数字调制解调器内置型电视机或使用机顶盒实际收看数字电视节目的视听者不过几百万。大多数人或者通过电视机与DVD、数字录像机的连接收看地面电视台的数字电影频道,或者订购卫星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提供的数字频道。造成美国数字地面电视覆盖率很高而实际接收率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传输渠道的制约。美国70%的视听者是通过有线电视网或卫星电视网收看地面电视节目的,在以上渠道转播数字地面电视节目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以前,很难有大范围的普及。

数字电视机的制约。尽管投放市场的数字电视机的价格已经降至原来的一半,但平均价格仍在1500美元以上,与模拟电视机相比仍显得很高。生产数字电视机的家电行业与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之间在数字电视机的规格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这些因素都影响到数字电视机的销售。

未来预期的制约。地面电视台,特别是地方台和非商业台面对巨额的数字化投入,既缺乏资金,更缺乏对未来回报的乐观预期,这严重影响到它们的积极性。

公共媒体的制约。美国公共广电媒体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远不及BBC和MHK,虽然积极推进数字高清节目的播出,但是还没有找到数字时代能够体现公共媒体价值的服务模式和运营体制。因此推动地面电视数字化的作用非常有限。

服务模式的制约。数字地面电视至今还无法提供多频道服务等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业务,虽然目前四大地面电视网黄金时段已基本实现高清晰化,但是内容还不是很丰富,短期内还不足以唤起大多数视听者购置数字电视机的欲望。在因特网接入环境、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的视听环境不断改善的美国,通过地面数字电视提供多频道节目服务即使可能,对视听者来说,具有多大价值还很难确定。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业界和政府逐步认识到,仅靠市场机制很难完全实现数字地面电视的普及目标,政府应通过数字普及对策加以引导。为了确保2006年实现数字化转换目标,FCC从2002年起陆续提出了以下对策:

加大推进高清节目的力度。要求已取得数字许可证的地面电视台、有线电视运营商、卫星电视运营商,在开播数字电视的同时,增加播出高清电视等有数字附加值的节目的数量。

改善地面数字电视的有效覆盖。研究制定有线电视运营商、卫星电视运营商义务转播数字地面电视节目的有关法律条款。此举的意义在于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实现较低成本的有效覆盖。

统一数字电视机的规格。要求家电生产商在13英寸以上电视机中内置数字解调器,2007年之前所有电视机都要实现内置化。并开发能够阻止数字节目非法转录或经因特网流通的标识技术。

放松规制。放松对大众媒介所有权的规制,将1家地面电视台在全美的视听家庭覆盖率的上限提高到45%,将1家地面电视台在大城市拥有电视台数量的上限提高到3座;允许在中等以上规模城市兼营报纸和广播电视。

以上对策在美国国内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抵制,政府同业界围绕数字化而展开的争论一直没有平息。发展到现在,局面仍没有大的改变。FCC主席不得不承认2006年终止地面模拟电视的目标已难以实现,有可能将这一期限推迟到2009年。

2、 卫星数字电视:市场增长很快,寡头垄断支撑

美国的卫星电视市场基本上由直播卫视公司和回声星卫视公司完全垄断,它们是利用通信卫星直接向用户传送数百个专业化频道的数字卫星电视平台运营商。截至2004年6月,两家卫星数字电视平台各拥有1000万以上用户,而每获得1个用户的成本均在600美元左右。相比之下,从每个用户获得的平均收入一般在50-60美元之间。美国的卫星数字电视市场近几年增长很快,已从1998年的869.4万用户增长到2004年6月2316.5万用户,6年里增加了1447万用户。

美国卫星数字电视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内容和服务的优化。目前,两大卫星数字电视运营商均向用户提供由多个数字高清频道组成的付费电视节目包,同时还开办了具有选择视听和自动录像功能的多种双向服务以及多种宽带服务。尽管在市场快速增长的带动下,美国数字卫星电视业每年都可获得数10亿美元的收入,但由于市场开发成本居高不下,使得净收益仍很低。为了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规模经济,数字卫星电视仍需要持续性的巨额投入,目前的高度寡头垄断结构对维持高成本的运营起到了支撑作用。卫星数字电视市场的垄断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

根据有关法律,美国的卫星数字电视运营商还承担着转播地方地面电视台节目的义务。截至2004年9月,直播卫视公司和回星公司根据同各大地面电视网的协议,分别在106个市场和149个市场上转播地方电视台的节目。

3、有线数字电视:集中化趋势明显,服务竞争加剧

截至2004年3月,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2290万,高速因特网服务的用户达到1730万,有线电话用户达到270万。截至2004年9月,全国共有有线电视系统8869个,有线电视多系统运营商(MSO)有200个以上,此外还有330多个为MSO提供频道内容服务的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截至2004年9月,有线网络的覆盖率达到98%以上,有线电视加入率达到68.1%,有线电视系统的年度总收人达到513亿美元,其中广告收入为164.15亿美元,占总收入的32%。

《1996年通信法》放松对跨行业渗透的限制以来,有线电视业界为数字化转换而进行的基础设施投资每年都有较快增长。投资领域从节目传输服务、高速因特网接人服务、有线电话、IP电话服务到视频点播等综合,范围很广。据有关方面推测,1996年至2004年底的这一段时间,有线电视业用于数字化设备升级改造的投资总额达到950亿美元以上,在同一时期,美国的有线电视传输宽带化也已经基本完成。截至2005年6月,已有2430万个家庭具备了接人数字服务的条件,有9000万用户具备了接人有线宽带服务的条件,同时也具备了接收数字高清节目的条件。

近几年美国有线电视业掀起了纵向和横向一体化浪潮,产业的集中化趋势非常明显。截至2004年9月,美国排名前10位的MSO拥有的用户总数已经占到有线电视业用户总数的80%。另据2003年的统计,排名前4位MSO的年度总收入占到整个行业总收入的71.2%。规模最大的MSO已拥有29%的市场份额。

美国巨型MSO为应对广电与通信全面融合以及放松规制所带来的跨行业竞争,努力开拓跨媒体、跨行业的新型服务市场。近几年它们在数字有线电视服务、高速数据业务、因特网电话服务上都取得了较高的市场渗透率。目前正在把高清频道作为新的有力武器,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据2005年美国全国广播协会最新信息,传输高清节目信号的有线电视业主已超过400个。一批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如家庭影院、表演时代、麦迪逊广场花园、艺术与娱乐频道、电影精华频道、探索频道等都已开始提供高清节目服务。有线电视业的赢利模式正在走向多元化,这带动了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大,同时也使收益结构趋于混合化。一批巨型MSO凭借着市场扩张,迅速成为新兴的多渠道影视传输市场(MVPD)上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更加剧了有线数字电视同卫星数字电视在内容和服务上的竞争。

经验和启示

1、推进数字化要有明确的政策目标和普及战略

广播电视数字化不仅是深刻的技术变革和媒体变革,它还将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政府在推动数字化过程中应根据本国的社会价值取向,制定明确的政策目标。美国政府在推动广播电视数字化过程中所坚持的政策目标是多样性、竞争性、地域性。所谓多样性,就是媒体所传达的思想观点、节目内容、传输渠道、信息来源都应是多元的,而且要保证少数群体、弱势群体对数字媒体的平等使用权、参与权。所谓竞争性,就是要在各类数字媒体之间、各类数字传输渠道之间、各类数字服务之间都尽可能地引入竞争机制。所谓地域性,是指媒体在编播节目时要照顾到不同地域的需求和利益,新闻报道应有一定数量和较高质量的地方新闻。

在这一政策目标指导下,美国早在9年前就确立了数字化普及的战略框架。首先,美国《1996年通信法》授权FCC向电视台发放数字电视许可证,并允许电视台使用临时附加频道提供数字电视服务。其次,FCC于1997年提出了数字电视行动计划,对美国数字电视转换提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战略目标:2006年前关闭模拟电视,地面电视台在完成数字电视转换后归还临时使用的模拟电视频段。此举有两个用意,一是通过拍卖回收的部分模拟电视频段,对数字地面电视的转换成本进行补偿;二是通过提前确定数字电视的转换期限,给视听者和业界一个明确信号,以促进数字化的转换。该行动计划还提出了分步走的实施战略,要求在1999年5月1日前,在排名前10位的电视市场中四大地面电视网必须播出数字电视节目,在1999年11月1日前,在排名前11至30位的电视市场中四大地面电视网必须播出数字电视节目。美国排名前10位的电视市场覆盖了30%的电视家庭,排名前30位的电视市场覆盖了53%的电视家庭。

美国把数字化转换成本(包括数字化设备和网络方面的投资、数字内容制作与流通方面的投资、家庭数字设备的购置费用等)的可持续回收作为数字化普及战略的重点,并从多个方面加以推进,向视听者提供数字电视服务,提高数字电视机的家庭拥有率,改变人们对数字化的预期,展示数字化对未来收益增长的带动作用。

2、推进数字化要与产业的结构转型相配套

数字化不仅是技术的变革,也是产业结构的变革。美国的实践表明,通信网络的宽带化与广播电视的数字化相结合,首先引起的是通信业与广播电视业在内容生产、传输方式、信息终端、服务模式、运营主体几个层面上出现的纵向融合。与这一融合趋势相伴随的是,以内容产业、平台产业、网络产业为核心而出现的横向分离趋势(参见图1)。

迄今为止美国通信业、广播电视业出现的一系列兼并重组,多数是围绕这种纵向融合与横向分离而展开的。种种迹象表明,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正在融入更大的数字多媒体传播产业的发展之中,而正在形成的数字多媒体传播产业又在深层面上出现了两大变化,一是传输价值的分散化(指数字多媒体时代使过去的以地面电视为主体的传播体制向地面电视、卫星电视、有线电视、网络电视并存的传播体制转变,地面电视的传输功能也被多种媒体所分担,因而传输价值趋于分散),二是内容价值的扩大化(指由于媒介形态、传输渠道日益增多,内容成了被多次使用的稀缺资源,数字内容在多渠道多次流通中获得了新的增值)。这使得数字多媒体产业的市场总价值迅速膨胀,而价值链各个环节也出现了结构性变化。在这一阶段,美国的数字卫星电视和数字有线电视产业出现了以横向分离为特征的结构转型,其特点是出现了独立的数字卫星平台运营商和数字有线平台运营商,以及独立的数字卫星节目提供商和数字有线节目提供商。

在市场机制的推动下,这些年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浪潮。纵向一体化多数是通过控股或合作方式,在横向分离的基础上实现内容制作与流通渠道的再次整合,其结果不仅减少了交易成本,而且因为有了对内容制作的控制权,还降低了数字产业链的系统风险。美国MSO与有线电视节目网之间的整合就是典型例证。与此同时,在横向分离的基础上MSO之间也出现了横向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告诉我们,有线电视运营商只有通过更高水平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才有可能实现对数字化转换巨额投入的可持续补偿,才有可能为今后的数字多频道服务以及跨媒体、跨行业的服务竞争提供支持。

美国政府从一开始就认识到,通过产业政策促进这一转型,不仅是数字多媒体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符合政府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战略目标。所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就陆续放松了多个方面的限制,包括对拥有全国性电视台的限制、对同一地区内拥有电视台数量的限制、对兼营广播与电视的限制、对兼营报纸与广播电视的限制、对一定区域内拥有电台数量的限制、对双重网络的限制,有力地促进了地面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业的整体转型,为广播电视数字化奠定了很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3、推进数字化离不开内容产业的结构转型

数字多媒体时代出现的传输价值分散化、内容价值扩大化趋势,必然引起内容产业的结构转型。基于这种认识,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通过抑制垄断、促进竞争的政策,引导内容产业向新型结构转变,在变革与发展中振兴数字内容产业。

促进与限制并举,优化内容市场结构。美国在上个世纪对广播电视业实行的行为规制和结构规制,都曾对内容产业的发展起到过很好的引导作用。通过行为规制,曾有效抑制了三大地面电视网对电视节目市场和黄金时段的垄断,为节目市场引入了竞争,从而振兴了辛迪加市场,也为节目的多渠道流通奠定了基础。通过结构规制,在一定时期内抑制了资本的过度集中和对市场的过度垄断,保证了舆论和观点的多样性。但是后来,为适应数字化、融合化、网络化的客观要求,美国逐步放松了行为规制、结构规制,加强了对节目内容特别是儿童及青少年节目内容的监管。这些举措为多渠道多层次节目流通市场的形成和跨媒体、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创造了宽松环境,同时也为数字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的多样性、优质性提供了保障。

从宽带政策入手,促进平台产业的竞争。FCC从2001年开始陆续提出一系列鼓励竞争、促进多样化的宽带政策,首次根据附加值的大小对各类通信服务市场进行了划分。其中,超越平台的差异,将利用有线电视网提供的高速因特网接人服务与DSL服务一并划入信息服务范畴,这是一个重大突破。此举的意义在于,为今后各类信息服务平台,包括卫星数字平台、有线数字平台、地面数字平台等利用分配网提供信息分配服务的各类运营主体,在宽带环境下提供的服务划定了统一的市场,进而为各类信息服务平台之间的竞争创造了条件。近几年的实践证明,正是因为有了信息服务平台之间的市场竞争,才有效抑制了各类平台的瓶颈垄断,并且为形成多元化的数字内容产业链奠定了基础。

多方共同干预.引导新兴市场健康发展。美国新兴的MVPD市场(指进入数字化、融合化、网络化时代以后,在美国出现的以多渠道视频信息分配商为主体的多渠道流通市场,包括有线电视、直播卫星电视、多信道多点分配业务、卫星共用天线电视、家用卫星天线、开放式录像系统等多种视频服务。作为新兴的视频内容流通市场,它正在同内容制作市场、网络传输市场一起构成美国数字电视产业链的基本框架。)是在产业的纵向融合与横向分离、媒体的纵向与横向一体化的进程中出现的数字多媒体内容传输市场,康卡斯特有线电视公司、直播卫视公司、时代华纳有线电视公司、回声星卫视公司、考克斯有线电视公司等一批巨型媒体,从一开始就成为这一市场中的主导力量。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数字业务用户在MVPD市场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截至2004年6月,上述5家公司的数字业务用户总数已达3800万,占各类业务用户总数的62.3%。这说明美国的数字多媒体传播产业已经形成了较大的市场规模。

但是,这一新兴市场的集中化程度也在迅速提高,为了抑制新兴市场的跨行业过度垄断,政府近几年开始进行限制。一方面将《1992年有线电视消费者保护及竞争法》中限制纵向一体化的有关规则的有效期限延长至2007年10月,积极推进有线电视传输网对MVPD运营商、通信服务运营商、ISP运营商的开放;另一方面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状况及时修改针对纵向、横向兼并的合并审查指导原则。通过立法、司法、行政的共同干预,抑制视频多渠道流通市场的过快集中化趋势,保证传输渠道的多样性。

开发数字内容资源,提高内容流通效率。在美国,最大的数字内容资源是电影,电影正在成为新兴的美国数字娱乐产业的核心资源。为了满足数字娱乐产业对数字电影这一核心资源的巨大需求,促进数字电影产业链与数字电视产业链的融合,近年来美国的大型制片商一方面利用丰富的库存,将电影胶片低成本地转换为数字高清节目;另一方面正在积极推进电影产业链的数字化,即数字电影生产的规模化。生产数字电影需要在电影的拍摄、编辑合成、发行、放映各个阶段采用数字设备和技术。目前美国7大制片企业在电影拍摄阶段的数字化比例已达5%,在独立制片企业中这一比例已达30%。在电影编辑合成阶段采用数字设备和技术的比例也已经很高,而在发行、放映阶段采用数字设备和技术的比例还相对较低。

美国正在出现的数字电影产业链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多渠道的并行流通机制,二是多级市场的逐级进入机制。具体来说,由科教机构、行业协会、创作队伍、制作公司、制片商构成的内容生产环节,将其生产的数字化初级产品提供给电影编辑合成环节,经过这一环节转化为可供数字平台使用的各类数字电影软件。再通过各类平台运营商即数字电影院、DVD销售商、数字网络分配商(卫星数字平台、有线数字平台、因特网)、地面电视网中心台、地方电视台,分别向自己的用户提供打包的电影服务,这就是所谓的数字电影多渠道流通机制。为了取得最大的经济回报,数字电影软件最先进入影院市场赚取首轮票房收入,通常6个月后开始进入DVD销售市场,在8个月后开始进入数字卫星电视和数字有线电视市场,48-60个月后开始进入地面电视市场。这就是所谓的数字电影的多级市场逐级进入机制,也叫视窗战略。正是通过多渠道并行流通机制与多级市场逐级进人机制,才保证了数字电影软件在多级市场上获得多次增值,才有可能在高投入、高风险的数字电影产业实现盈亏平衡。

电影产业实现数字化后,可以通过无缝隙作业使各级产业环节实现一体化,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大幅度提高影视内容在各类渠道的流通效率,还可以加快电影软件向高清节目的转换速度。因此,尽管难度很大,在巨大商机的诱惑下,美国的电影生产、发行、放映企业仍在积极推动这一转轨。

适应数字时代要求,建立新型影视著作权体制。数字化、网络化时代,数字内容流通量急剧膨胀,客观上要求逐步改变模拟时代单一、分散的影视著作权处理机制。美国早在1998年就颁布了《数字千年著作权法》,将数字内容的网络化使用、著作权信息的保护、服务提供商的责任等一系列新问题纳入监管,并积极推进权利处理机制的转型。

目前美国的影视著作权管理正在向以合同为纽带、分级授权、集中处理的方向转变(参见图2)。长期以来,美国发达的辛迪加节目市场为影视内容权利的大规模交易提供了平台,对活跃影视内容流通市场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同一节目可以通过辛迪加市场在纽约、洛杉矶、芝加哥等多个市场上同时出售,这加快了内容生产系统的良性循环。

进人数字化时代,影视著作权管理体制也开始出现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有完善的机制,大批专业化的公司很好地发挥着应有作用。二是建立了一次性权利让渡机制。影视制片商通常从商那里一次性取得与影视作品有关的所有权利以及今后的附带权利,并将今后各种可能的权利让渡均写入合同,这就为影视作品的多渠道流通和多次交易(包括向第三者让渡权利)提供了便利。三是平台运营商的集中化处理机制。这一机制把影视内容的网络分配过程变成了影视著作权的处理过程,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

4、推进数字化要依靠新型市场主体和核心服务

在微观层面上推进数字化,必然面临技术升级的高投入、市场开发的高风险、服务竞争的高端化等挑战,只有依靠新型的市场主体和高附加值的核心服务才能顺利实现预期目标。

新型市场主体支撑数字多媒体产业。经过一系列合纵连横,美国出现了以时代华纳为代表的一批跨行业经营的复合型媒介企业。它们不仅在地面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领域拥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和很好的市场业绩,而且在通信、报纸期刊市场等相关市场中也占有很高的份额。它们的年营业额一般都在几十亿至几百亿美元之间,通过跨行业跨媒体经营,较好地实现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大多已实现收益结构的多元混合化。这不仅降低了市场风险,也为数字化投资和数字化经营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从发展来看,这批企业很可能成为未来数字多媒体传播产业的骨干力量。

两大核心服务提升数字电视的附加值。美国从一开始就选择数字高清节目作为推进数字化的核心服务,这主要出于三点考虑:一是美国拥有极为丰富的电影软件储藏,而这些以35mm胶片方式储藏的软件资源只需较低的成本就可以转换成数字高清节目,这在数字化转换阶段具有重要意义;二是以数字电影产业为龙头的美国数字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可以为数字高清节目的丰富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尽管数字高清频道要占用整个频带,但它的高清晰画面和优良音质却可以给喜欢电影的美国受众带来新的感受。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仅2004年一年,地面电视网就播出了2500小时的数字高清节目。

多频道服务是在原有频带基础上通过分割使用获得大幅度增值的一种服务模式。在美国,开办数字多频道服务在为视听者提供可选择的个性化服务的同时,还可以从不断增长的广告市场中获得新的财源。因此美国把多频道服务作为数字化普及阶段的另一项核心服务来推进。目前,数字高清节目不仅成为美国推进地面电视数字化的核心服务模式,而且正在成为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推进数字化的有力武器,而多频道服务已经成为推进数字卫星电视、数字有线电视发展的核心服务模式。

多元服务模式体现差异化竞争策略。在美国,多频道化、多媒体化正在引起三大变化:一是重头节目的价格大幅度上涨。1998-2006年8个赛季的全美橄榄球转播权费已经超过176亿美元。在过去20年里,随着美国有线电视系统从2000多个增加到8800多个,每个赛季的转播权费也从5亿美元涨到现在的22亿美元;二是视听的分散化。由于这种分散化,美国三大地面电视网黄金时段的联合视听占有率在过去20年中下降了将近40%;三是地面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围绕广告市场、数字高清、多频道服务、高级业务的竞争逐渐开始加剧,形成了新的市场竞争结构。在这种状况下,美国的各大地面电视网在全面推进以高清电视为核心的数字电视服务战略的同时,也在实施自己的差异化竞争策略。美国广播公司、福克斯电视网均采用720p的高清电视制式、480p的标清电视制式,不仅可以支持电视服务,还可与计算机保持很高的兼容性。全国广播公司采用1080i的高清电视制式、480p的标清电视制式,在确保高清晰画面的同时,也为今后开办其它服务提供了可能。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两种制式上均采用隔行扫描方式,体现出追求高画质的差异化竞争战略。

美国的MSO实行以数字多频道服务、高速因特网接入服务为主,高清节目服务、宽带服务、电话服务为辅的数字化服务战略。从付费多频道市场和广告市场上同时获得收益。近几年来在多频道服务方面不断增强同数字卫星电视的竞争实力,在通信服务方面不断增强同电话运营商的竞争实力,特别是在VoIP服务中与电话公司的竞争已经全面展开。

美国的卫星电视平台运营商以付费的数字频道包服务为核心,积极开拓高清电视频道包服务以及面向数字地面电视台的节目分配服务。2003年以来与地方电话公司合作,尝试宽带服务的可能,以图尽快改变收益结构单一、差异化竞争能力不强的状况。

5、推进数字化要与受众的视听方式相适应

数字化的普及最终决定于视听者的实际接收状况,而这一状况又决定于视听者的视听设备状况、视听行为方式以及视听偏好。美国的经验表明,视听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视听行为方式和视听偏好,媒体适应这一状况及时推出新的数字服务,这在数字化普及阶段往往可以带来很好的效果。

在美国,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数字电视机的销售增长一直不很理想,然而由TiVo公司开发的新一代数字录像机在美国的销售却增长迅猛。截至2004年底,数字录像机在美国的家庭普及率仅为6%,但据iSuppli公司预测,2005年内这一数字可望达到15%(1630万个家庭),到2009年可望达到43%(4550万个家庭)。究其原因,新一代数字录像机很好地迎合了视听者的需要,购买了数字录像机就意味着购买了新的视听方式和新的服务。

TiVo公司推出的新一代数字录像机具有三种服务功能:1)选择功能。用户只需事先输入喜爱的电影明星的名字,数字录像机会自动录下由这些明星出演的所有节目;2)记忆功能。数字录像机会根据用户的视听履历和视听偏好,向用户推荐备选节目,并显示预定播出时间;3)自动录像功能。设定后可对每日定时播出的节目自动跟踪录像。面对这一市场机遇,美国数字卫星电视运营商―――回声星卫视公司(拥有1100万用户)率先从2005年3月起面向数字录像机用户推出了一项新服务。用户使用附带数字录像机功能的机顶盒不但可录制节目,还可以享受视频点播服务。新一代数字录像机正在使用户的视听行为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开始影响传统的盈利模式。据森林人市调公司(Forester)调查,有59%的数字录像机用户是错时收看节目录像的,这样一来大部分商业广告被有意忽略掉。据统计,数字录像机用户实际看到的商业广告数量只有播出量的46%。随着数字录像机的迅速普及,这种视听方式会对以商业广告为基础的盈利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同时电视台的节目编播本身也将失去意义。因此,数字录像机服务和市场的走向引起多方关注。

6、推进数字化要建立稳固的公共服务保障机制

美国在推进数字化的过程中,主要从三个方面不断强化公共服务的保障机制。首先,美国以立法形式规定了数字地面电视的总体服务目标,即坚持以免费方式提供普遍服务,充分利用有限的电波资源,为公共服务提供保障。这意味着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的美国商业广播电视网在数字时代仍然肩负着公共服务的责任。第二,美国一直积极推进有线电视网和卫星电视网对地方地面电视台数字节目的义务转播,此举旨在为地面电视的公共服务搭建稳固的传输平台和分配网络。第三,继续扶持公共广播电视,鼓励它们制定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战略。公共广播公司、公共电视网、公共电台网是美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主体,它们在数字化普及阶段遇到的主要挑战是:公共广电媒体的财政基础非常薄弱,难以承受数字化带来的巨额负担;公共广电媒体还没有确立数字时代的新定位,也没有找到能够体现自身价值的服务模式。近几年,美国公共广电媒体开始实施以地域信息为中心的多频道服务战略,为了缓解数字化带来的经费压力,正在积极探索图文电视、因特网软件下载、视频点播等付费服务的可能。政府在推动公共媒体自主发展的同时,也在考虑从政策上给予必要的倾斜,缓解数字化带来的财源紧张状况。

结束语

美国已进入数字化转换的最后阶段,也是最困难的阶段。从政府的角度看,下一步推进数字化必须尽快解决六个问题:

篇7

本月里,沉寂已久的传媒板块突然放量强势上涨。其中,东方明珠月涨幅达到了27%,月成交量达到了9230万股,成交量相比平时暴增了5倍以上。歌华有线月涨幅达到了17%,成交量也同步迅速放大。此外,电广传媒、中视传媒、赛迪传媒等也相应上涨。搅动传媒板块和资本市场的,便是投资者热切期待的“数字电视”概念。

1.数字电视从起步到加速

数字电视是一种新崛起的媒体形态,它的诞生与普及,将大大改变电视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商业模式。

数字电视发展战略的最终确定,应该从2001年说起。在这一年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了《广播影视技术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规划中将全面推进数字化、网络化列为广电行业随后5~10年内发展的主要方向。规划为此专门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时间表:到2003年制订完成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并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开通数字电视服务;到2005年,卫星传输、有线电视网和省级电视台都将实现数字化;到2010年,节目制作、播出及传输基本实现数字化,数字电视接收机也将普及;2015年,中国广播电视将全面实现数字化,同时停止发送模拟电视信号,完成从模拟体系向数字化体系的过渡。

2002年8月,北京在小范围内尝试提供数字电视服务,并提出争取在2008年以前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上海从2002年9月开始数字电视试运营,上海有线推出了30套视频节目和10套数字音频节目,同时还提供媒体浏览、气象、财经等信息服务。另外,江苏、福建、广东、四川等地也在尝试开展数字电视服务。

据有关方面统计,2002年国内数字电视用户已经达到了10万户。按照规划,到2005年国内数字有线电视的用户应该达到3000万户,2003年的目标则是要让用户增加到100万户。要想顺利实现这个目标,政府主管机构和电视台、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和周边产品提供商必须做出更多努力。今年年初,国家广电总局局长徐光春明确提出:2003年将是中国广电行业的“网络发展年”,中国有线电视网络向数字化升级的进程正式提速。

2.广电总局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

2003年6月12日,根据《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广电总局正式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

根据时间表,到2005年,直辖市、东部地区地(市)以上城市、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和部分地市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省会城市的有线电视完成向数字化过渡;到2008年,东部地区县以上城市、中部地区地市级城市和大部分县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地市以上城市和少数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到2010年,中部地区县级城市、西部地区大部分县以上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到2015年,西部地区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这一个时间表的出台,使得我国数字电视的普及与发展前景豁然开朗,资本市场也开始憧憬数字电视所带来的美好前景。

3.数字电视商机无限

随着数字电视国家标准将在下半年出台,我国数字电视产业也将正式启动。东方明珠、歌华有线、电广传媒、中视传媒、清华同方、中兴通讯、中信国安、四川长虹等一批上市公司将因数字电视产业而出现投资机会。

根据相关预测数据显示,2002年至2015年,我国数字电视市场规模将由400亿元扩张到5000亿元,2010年中国数字电视接收机市场规模将达到2050万台。而整个数字电视产业的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市场机会巨大。可以说,数字电视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金矿”,它将为传媒行业,特别是广电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和财富。

篇8

1.1节目创新性不强我国传统的以省市为管理单位的“井田制”管理模式加上政策的地方保护措施,使得电视具有地区垄断性,在这样的环境下,少了淘汰的机制,从业人员自然就有了惰性,人们自然不会有创新的意识和动力,那么节目内容也就缺乏创新性。文化创意产业,从其本质上来看,属于有创造力和创新性的产业,然而我台电视产业节目内容原创性比较匮乏,究其原因,处理体制、模式之外,创新型人才的缺乏也是导致没有电视节目生命力的又一主要原因。

1.2收视率及宣传喉舌作用受影响收视率,是我国在电视产业化之后深度发展的一个象征,也是一种束缚文化理性翅膀的商业链。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现在媒体外力量也开始进入广电系统,加上广电有线网、互联网的融合,催生出许多新的媒介,电视不再拥有以前绝对的传播垄断地位。数字卫星技术的大力推广普及,各个省市电视频道和专业频道不再受到“井田制”的限制,突破了地域的概念,城市的市民们可以通过有线电视收看三十多个频道,通过数字卫星技术,更可以接收到近百个的频道,还不包括互联网看到的海量内容。还有许多人通过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来收看电视。目前,在梧州300多万人口中,收看梧州电视节目的人群正在快速下降。在传统体制当中,电视作为党和政府部门的宣传喉舌作用十分突出,随着收视率的下降,这种宣传喉舌作用也被削弱,梧州电视台作为梧州的第一大传播媒体的地位受到影响,梧州市的党和政府部门的声音受到了宣传的局限。

2梧州电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发展方向

对现在的梧州电视台来讲,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传统媒体产业内部的恶性竞争导致了现今的困境,靠原有的经营模式是无法进行自救的,因此,需要全新的战略来打破这一僵局,即是要以文化创意设设计服务作为切入点,坚守广告创意与设计的阵地,要尽快完成媒介融合,实现电视节目数字化,走电视产业化发展道路。

2.1放宽政策产业价值链对于电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时至关重要的,而产业价值链的形成又与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吐过政策体制不够顺畅,那么产业链的构建也就会遇到许多麻烦甚至无法有效建构。因此,我们要调整政策的适用性,使得在制度上形成公平公正的竞争,确保在产业价值链的生产、流通两大快进行有效的竞争,即在资源、创作、生产、包装、流通、展示这六大环节上进行公平竞争,齐头发展,促进电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2打造数字化电视台梧州电视台要冲破地域的限制,那么数字化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条件。鉴于目前梧州电视台的设备大部分还是处于标清阶段,而全国大部分的电视台已经实现了从标清向高清的转换。只有跟上时展的步伐,才能不会掉队。市委市政府要加大对梧州电视台的投入力度,要从采访、编辑、制作、输出等全部环节都实现高清数字化,高清数字化还可以为梧州电视台的节目内容提供了诸多的传播渠道选择,不仅可以通过电视,还通过电脑,甚至手机,不仅在家里,在公交车上,在火车上等都可以观看到梧州电视台的节目。

2.3突出整合营销数字化媒体技术的发展,是电视不在成为信息源的强大控制者,电视台也不能再是“内容为王”的经营理念了,应该多关注受众的需求,突出“整合营销”。所谓整合营销,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唐•E•舒尔茨提出的,它有两层含义:首先,它强调要一切以观众为主体,受众至上,满足观众的审美需要;其次,它强调规模传播的重要性,即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电视、网络、手机登进行媒体传播。根据梧州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打造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和动漫制作基地。梧州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物、民间传说等,这些都是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影视的创意所在,也是梧州电视台今后的一个发展选择方向。一是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地理和人才、设备优势,多拍些影视作品,尤其是一些微电影,这是电视的第一大“副业”;第二,要大力发展动漫产业,动漫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之一,也是最能体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产业。由于动漫市场起步较晚,市场潜力非常大,梧州电视台可在竞争当中发展动漫产业,使其焕发生机。此外,可以建立广告创意设计服务。每年,梧州市及整个广西区乃至全国各地的客户都会在梧州电视台大量的广告,以获得更好的营销收入。广告客户会考虑广告的吸引力来决定是否投入广告。一个好的广告创意设计,就是一个好的生产力。梧州电视台要成立自身的广告创意中心,不仅要满足自己的客户,更要走出去,外包经营,发展广告创意产业。

篇9

关键词:数字艺术教育市场

数字艺术教育体现在数字、艺术和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不同方面。

数字指的是数码技术。现代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也日臻成熟,因而带来广泛的应用领域;艺术是情感、激情、精神世界;教育就是要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发掘个人的潜质,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国际国内大市场,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顺应时代开拓和发展数字艺术教育,设计一套完整系统的专业学科体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艺术教育的主要问题

1.数字艺术设计教育缺乏文化根基

国内一些院校师资队伍中,最为缺乏的是既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艺术修养,同时又拥有实际项目操作能力和创作经验的老师。

目前有些院校的课程设置问题很多,过多考虑使用器材、软件的能力,缺少相应的人文课程,如戏剧学、影视心理学等。另外需要大量的影视赏析、影视剪辑、音乐剪辑课程,去掉一些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这样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

2.数码艺术教育体系不完备

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动画学院图形图像研究中心主任曾立人教授,借鉴北美的教学体制,把教学体制形象地分成金字塔形,其包括三个等级:最底层的是技术手段型,以软件、硬件为侧重点来教学的模式;其次是原创内容型,以培养创意为主的教学模式;最顶层的是人文关怀型,与国际化接轨,培养可用性研究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

我国现在还停留在底层的教学模式,以技术培养为主,开设很多计算机课程的阶段。

3.理论研究领域空白

数字设计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直到现在,已经过了10多年的风风雨雨,尝试性的高校数字设计专业教学也不下8年,但数字设计的专业理论研究在国内几乎还是一项空白。全国为数不多的专业刊物和相关大学的学报很少能见到数字设计的研究论文,也看不到较规范的数字设计教材。

4.轻视设计创意,注重技术操作

当前数字设计教育习惯以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来评价水平高低,主要看谁的软件玩得精到。数字设计作品缺乏创造力、相互抄袭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学生当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曲建方教授认为,各个院校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技术只是种手段,艺术创造力才是核心。

二、数字艺术教育发展的措施和思路

1.重视学业修养和基本功训练

通过开设数字媒体的基础性课程、方法类课程等,加强学生在数字媒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宽厚的基础。

2.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的人本思想

开设多种可供选择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使学生能够灵活、自主、充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利用开放实验室和工作室,在不同的时期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科研训练,使学生的数字媒体研究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培养。

美国的大学在选修课程的设置方面,各个学校都结合本学校以及该专业的发展特点,并根据社会需要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要。

专业的设置面对不同的就业去向,如影视、动画、游戏、广告、网络,使得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践课程安排。学校可以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数字化技术系统,甚至是完整的数字化生产线。影视数字化系统可以全部采用数字化手段,从摄录到制作的全过程都采用DV,贯穿影视的前、中、后期。游戏专业同样根据游戏行业的取向来设计专门的游戏制作训练。

学校也可能按照学生未来不同的职业岗位,教师完成了基础课教学后,根据就业的要求来设计他们的专业课程。在美国的大学中,往往是学生选老师,学生有条件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并投入更多精力在自己所选的课程中。

3.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适应市场需求

数字艺术横跨艺术、技术两个领域的特性要求人才的培养也要实现艺术、技术的结合,同时兼顾原创人才和中低端人才的阶梯培养。

目前国内数码设计类公司在招收人才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艺术人才与技术人才之间难以沟通,懂艺术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理解艺术。有专家分析说,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高校等相关教学机构对市场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太差,专业设置和调整尚未跟上产业发展的需求步伐;另一方面表现在现有的学科分割严重,对数字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起点不够。

4.建立院校高端师资资源的共享,提出有操作性的教育方法

如上海交大由软件学院和媒体与设计学院联合办学招生,融合了计算机和艺术两方面的科研教学资源。另外,还依靠与国际数字媒体业界著名公司建立合作渠道,共同建设数字艺术产学科平台,并定期聘请国际业界专家执教。

北京大学为教学配备最有效的师资力量,更主要的是充分借助外界教学力量,以培养实用高级专才为目的。

5.定期举办全国性高校数字设计教学论坛或会议

对当前数字媒体教学及影视动画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作深入的探讨。深入领会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等有关领导与专家围绕数码艺术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指示精神,了解国内外数码艺术教育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与国内外数码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富有成效的交流与互动。

6.许多专家提出数字教育与市场中的企业建立联系

请有丰富经验的业界人士担任客座教授,引入业界的实战经验和新鲜创作理念。院校和企业探讨的问题是目前数字艺术教育领域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教育与市场的接轨。参与院校教学的企业人员要保证课程质量、时间安排;企业与学生之间要将宝贵的经验倾囊而授;安排好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制作等。

结语

如今信息时代是建立在以电子计算机为平台的基础之上的。视觉艺术和视觉艺术教育亦如此。在不久的将来,以计算机为平台的数字艺术将成为视觉艺术的主流,数字内容和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因此,我国的数字艺术教育应该不失时机地把握住时代主流,及时调整教学体系和学科建设,建立和发展面向21世纪的数字艺术教育,推动中国数字艺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军.适应与转换——高速经济发展下的中国设计教育.国际设计教育大会ICSID论文,北京:清华大学,2001.

篇10

引入数字化舞台技术后,未来的戏剧舞台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自2009年以来,以《阿凡达》为代表的国际三维数字影视,逐渐打入了中国市场。随着《爱丽丝漫游奇境》、《功夫熊猫》、《变形金刚3》等电影在国内的大热卖座,传统的文化产业人似乎也觉察到了,文化产品与科技融合已经逐渐成为国际主流趋势。

有备而来的国际数字化技术资本,在给观众带来意想不到的酣畅视听体验的同时,也给我国的文化创意领域带来了严峻的历史挑战。数百亿的国内文化产业市场也因此面临着被国外科技资本瓜分的危险。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传统文化产业,有必要从智能创意、虚拟世界、高效实施交互等技术体系入手,整合提升自身的发展能力,这已被证明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中央歌剧院正在进行这样的尝试。今年5月,他们与北京理工大学成立了“数字化舞合实验室”,共同展开推进舞美艺术科技工作,并承担了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数字化舞台技术研究”。

在传统的戏剧舞台上,中国一直存在着舞台布景创意、制作、表演艺术与高新技术结合不够的问题。舞台不够绚丽多彩,也妨碍着戏剧艺术的表现力。而与国外百老汇等歌剧院相比,我国多数的戏剧舞台上,传统的布景制作工艺笨重,运输装卸拆装耗工耗时、浪费资源、破坏环境、成本高企、效果不佳,严重制约了戏剧艺术的普及与推广,更谈不上发展。

如今,电视、电影、PC、手机,连电冰箱、洗衣机都已智能化,人们的生活已发生质的变化,反映精神生活的戏剧舞台,理应追随新技术的发展,采用更加智能化的手段将声、光、电、形、影、音、高端科技融入一体,将数字化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互动模式,将动漫、网络游戏虚拟的舞台场景与传统舞台实景结合。

中央歌剧院是目前亚洲最大的艺术院团,拥有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和众多的保留剧目,还拥有庞大的编导、创意、优秀演职员在内的艺术家群体。然而,这些优势只是囿于传统的传承,仍然迫切需要更新颖、更大胆和具前瞻性的科技力量帮助。

在这点上,中央歌剧院与北京理工大学达成了共识,在未来将整合双方的优势,在舞台表演上引入数字化高科技。这在过去并非没有先例,北京理工大学拥有国家唯一的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实验室,重点研究立体影像呈现技术在戏剧舞台上的应用。这些技术的探索与应用,已经为国内当今的舞台提供了新的极佳的艺术效果。

“奥运会开闭幕式”上的全景式智能仿真系统、国庆60周年游行的仿真设计和国庆60周年天安门广场联欢晚会数字仿真都出自他们的手笔。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全景的数字仿真工作,也是由北京理工大学的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援。

现在,中央歌剧院和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将数字化高科技在戏剧舞台上的应用拓展到了更大的范畴。包括歌剧、话剧、戏曲等艺术形式与现代数字表演技术相融合,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针对文艺表演生产流程的创意、编排、演出、推广、评估等环节,实现数字化的创意,从而提升文化产业社会服务能力与文化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