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服务管理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5: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保服务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保服务管理

篇1

一、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完成职能划转,加快角色转化

按照市机构改革工作总体部署,市发改委的医药价费管理职能和市卫健委的药品采购职能划转到我局。职能划转到科里后,科里严格对市发改委掌管的医药价费文件资料进行了接收,对划转的职能认真地学习研究,明确审批权限和管辖范围,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为下一步科学管理医药价费和做好药品采购工作及指导各县区及医院的业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代太治和周丽敏这两名同志到科里工作后,积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加快熟悉自身职责和科里工作职能,在工作中始终做到价费及药品采购工作与医保基金支付及参保人员承受能力通盘考虑,兼顾“医疗、医保、医药、医价”四医联动因素,较快地完成了角色转换。

(二)理顺垂直管理体系,建立顺畅的管理体制

省市县医保局相继成立后,我科就价费管理、药品采购、异地就医等医药服务相关职能与省价采处和医药服务管理处及各县医保、本级医疗机构进行了对接和沟通,对相关职责进行了明确,指定了负责人,建立了微信业务群,明确上下联系方式,促进了科学有效地管理。

(三)履行自身职责,高效办理本职业务

本级职能重要,自身职责重大,与医疗机构、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容不得半点马虎。认真履行职责,高标准地完成工作任务。一是下发了《关于各医疗机构报送相关信息数据的通知》,对各医疗机构相关信息数据的收集、报送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和细化,整理归档一批系统完善的医疗信息数据,为价费、药采、医保的科学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抓手。二是按省局要求申请上报了我市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三是跟踪我市跟进国家4+7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运行后25种药品价格的管理工作,确保价格政策的贯彻执行,使人民群众用上质优价廉的药品。四是及时答复市长热线及群众的价费咨询事宜,为群众答疑释惑。上半年以来,共答复市长热线政策咨询6起,群众价费咨询10人次,均给予满意的解答。五是按照《河北省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数据调查通知》,组织各医院填报医药服务收费数据,向省局上报了各医院2018年和2019年收入情况、耗材收入情况,为年底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做准备。

(四)推动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一是完善制度体系。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合”原则,大力推行以总额控制为基础,按病种、按人均基金支出定额、按人头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健全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制度,完善了医保付费总额控制办法、与总额控制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严格执行超定额风险预警制度,全面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二是确定总额控制指标。根据定点医疗机构床位数量、医疗服务项目和服务能力等情况,结合人次均医保基金支出、转院率等指标,合理核定了定点医疗机构的年度总额指标,并按月进行月度分解定额结算。三是制定年度医保支付管控标准。严格按照“年终决算、超支分担、结余结转”原则,对各医院2018年总额控制情况进行决算,研究制定2019年医保支付管控标准,设定统筹内住院率、转诊转院率、百元医疗收入耗材占比等考核评价指标,并在定点协议中进行了明确;单独确定考核指标,防止医院年终推诿、拒收病人。四是协同推进医联(共)体建设。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城市医联体建设、实行医保基金按人头打包支付的实施方案(试行)》,按照医保基金“总额控制、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原则,根据参保人筹资金额,预留调剂金、风险金、大病保险基金、意外伤害保险基金等补充医保基金后,按月按人头打包支付给医联体单位,积极推动市中医院、双滦区人民医院、营子区第六人民医院、滦平县医院、隆化县中医院、隆化县医院及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联体建设。

(五)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推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一是夯实参保扩面工作基础。在经办机构开设税务缴费窗口,建立协同联动机制,确保征管体制改革期间征缴工作不受影响。通过优化参保缴费服务流程,延长参保缴费期延长等举措,引导城乡居民稳定参保。截至目前,全市城乡居民参保292.74万人,参保率保持在96%以上,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100%。二是调整完善政策体系。出台了《进一步调整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政策措施的通知》,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筹资标准由60元提高至75元,起付线标准下降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50%,报销比例提高至60%,进一步减轻大病保险和困难群众医疗负担。全面做好医疗救助对象的参保资助救助、门诊救助、一般住院救助、重特大疾病救助等医疗救助政策,确保困难群众及时便利享受基本医疗权益。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医保结算系统,实现大病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出院即时结算。截止目前,全市累计为6.59万人次落实大病保险待遇1.63亿元;全市享受意外伤害待遇1.6万人次,支出基金0.81亿元。三是有序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在完善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系统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相关数据标准,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为纳入国家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提供接口数据。截止目前,全市城乡居民定点医疗机构纳入省内及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平台达到60家(新增9家),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家跨省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区域就医结算“一卡通”;通过异地就医平台,全市累计为1.04万人次落实医疗保障待遇0.88亿元。

(六)加强民心工程建设,把31种抗癌新药列入门诊特殊病用药报销范围

31种抗癌新药列入门诊特殊病用药报销范围列为新局成立后首要抓好的重点民心工程,成立了推进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督导检查工作。制定下发了《推进落实方案》,明确了目标要求及完成时限,牵头领导、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出台了抗癌药特殊门诊管控办法,完成了系信息系统改造,组织召开了定点医疗机构工作部署会议。4月1日,已正式将31种抗癌新药列入门诊特殊病用药报销范围,患者门诊就医,只要符合相关规定就可按比例报销医药费用,并实现门诊特殊病费用报销系统即时结算。截至到目前,已确定10家特药门诊定点医疗机构,办理特药审批439人,为4689人次报销医保基金2535.6万元。

二、明年工作谋划

(一)密切关注取消耗材加成医药价格调整后价格机制运行情况,加强跟踪管理,确保价格秩序稳定。

(二)加强对各县区业务指导工作力度,强化医药价费动态管理。

篇2

关键词:健康管理中医“治未病”医保支付

一、健康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健康管理是一种新的疾病干预模式,从疾病治疗向事前预防、事中治疗、事后康复的全过程管理转变,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手段,鼓励医患双方主动采取疾病防控措施,从源头上遏制医疗费用增长。据估算,每投入1元用于健康管理,就可以节省约45元的医疗费用支出。这说明在健康管理方面投资可以起到良好的节约医疗费用的效果。同时,如果能够在基层对慢性病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避免慢性病患者涌向大医院从而产生额外的检查及药品费用,也有利于降低成本。因此健康管理模式出现后,对医疗保险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外许多保险机构都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健康管理,并使之成为医疗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虽然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较晚,但从医保基金中划拨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健康管理,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探索的方向。我国多地也已开展对医保介入健康管理的探索:2006年,镇江市对参保人员实行规范的门诊慢性病管理,这是我国医疗保险开始关注健康管理的最早探索;2008年,青岛市将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初级体检、健康教育、医药费等纳入医保支付范围;2009年,北京市将“知己健康管理”纳入医保支付范围;2011年,太仓市医保部门支持配合人保健康公司,把“健康保障+健康管理”的理念引入了大病保险;2015年,天津市将符合规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以上探索为我国医保介入健康管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过我国医保介入健康管理的制度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二、将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医保支付的必要性

(一)顺应国家政策的引导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健康管理的作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要“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2013年,《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为参保人提供健康风险评估、健康风险干预等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商业保险机构积极开发与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的健康保险产品,加强健康风险评估和干预,提供疾病预防、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养生保健等服务,降低健康风险,减少疾病损失”。健康管理服务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而医疗保险或健康保险作为医疗与健康服务资金供给的政策安排,相应的支付政策能很大程度上促进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发展。

(二)符合医疗保险改革的要求

自1998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以来,医疗保险改革是我国医疗改革成效最为显著的领域之一。在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医保基本实现全民覆盖的背景下,创新完善医保管理制度成为下一阶段医疗保险改革的重要任务。现阶段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以支付疾病住院治疗为主,如果医保基金支持健康管理服务,既可以盘活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又可以提高基金使用效率。从世界主要国家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和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为了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从单一的医疗保险发展到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护理等全方位的健康保险是医疗保险的必然趋势。因此将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医保支付符合医疗保险改革的要求,可以促进医疗保险管理制度的变革。

(三)满足群众现实的需求

积极对“未病”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表明,将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医疗保险是群众的现实需求。在对南京市某社区600名老年人的调查中,561名拥有社会医疗保险的老年人中有539人希望医保支付健康管理服务。在对上海市403名社区医务人员的调查中,认为相关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应该纳入医保的占50 2%。上海市闸北区是2011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管理试点地区,闸北区在高血压患者人群中实施中医健康管理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发现尚未与医保制度衔接不利于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及推广。因此,将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医保支付是急切的现实需求。

三、中医“治未病”的健康管理价值

在我国,“治未病”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健康管理理念和方法,“治未病”不仅是我国中医学思想宝库的瑰宝,也是健康管理的具体实践。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提出:“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同时,中医“治未病”根据五脏调节、四时养生、体质调理的中医理论和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的临床实践,在提高健康水平、避免疾病发生和减少疾病伤害等方面有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加快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核心就是探索深化“治未病”健康工程。中医“治未病”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病防复”,这与现代健康管理“事前预防、事中治疗、事后康复”的做法完全一致。时至今日,国外仍然在对健康管理的技术进行探索,而我国传统医学中早已有成熟的理论和方法,无论在理论还是技术层面都是对健康管理学科的重要贡献。然而在制度层面,我国的健康管理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在我国医疗保险对健康管理进行探索的时候,应当重视中医“治未病”这一宝贵财富,发挥理论和技术层面的优势,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制度。

四、健康管理服务的医保支付政策思考

(一)医保支付应从社区健康管理服务起步

将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医保支付体系,应当从社区起步。这是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着健康管理的职能,是中医“治未病”的第一线。近年来,为了加强基层卫生力量,我国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医疗条件和能力开展健康管理,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负责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保管,居民健康档案中就包含中医体质辨识的内容,方便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最关键的是,社区就诊便利、成本低廉,能够降低总体医疗费用支出,便于医保介入。因此应当将中医“治未病”项目列入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的范围,并且由医疗保险提供保障,以便让社区居民享受中医“治未病”服务,同时又达到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

(二)利用个人账户支持健康管理服务

一直以来,我国医保个人账户使用情况的监管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部分参保人员个人账户资金积累较多,存在与定点零售药店合谋违规使用个人账户的资金“购买”生活用品等情况,既造成了医保资金的流失,还无助于参保人员健康水平的提高。将中医“治未病”纳入个人账户支付范围,可以使被动管理变为主动引导,引导参保人员将个人账户用于中医“治未病”服务,从而使参保者对自身健康负责,加强对疾病的预防从而能够最终起到节约医保基金的作用。同时也方便患者在康复阶段通过个人账户继续使用中医“治未病”服务,避免病情出现急剧恶化,同样也有利于患者和医保基金。

(三)采用参考价格法制定个人账户支付标准

在目前我国的医保管理制度中,为一个医疗项目制定支付标准之前,先要制定这个项目的价格。而对于中医“治未病”这种健康管理服务而言,其价格制定较为困难。为了避免陷入这一困境,可以借鉴德国的参考价格体系。参考价格体系原本含义是指在药理学或治疗学上具有相等作用的一些药品中,选择其中最低价或平均价作为参考标准,确定该价格作为该类药品的报销标准,如果患者所选用的药品价格超出了这个参考价格的标准,其差额将由患者支付。通过综合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项目的收益、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医保政策的导向等因素为中医“治未病”目制定相应的参考价格,作为支付标准。参考价格体系既能够支持参保人员享受中医“治未病”的服务,又能控制支付成本,同时把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价格的形成交还给市场,而医保又可以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

(四)将按人头预付作为医保统筹基金的支付方式

美国健康管理模式成功的基础在于按人头预付的补偿模式,这是因为按人头预付方式的激励机制与医疗体系的健康管理功能相吻合。一方面,人头预付方式可以激励医疗机构的疾病预防行为,促使医疗机构采用中医“治未病”等适宜、高效、廉价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无病时主动预防、小病时积极诊治、治愈后跟进康复,能够降低医疗费用支出。另一方面,在按人头预付的情况下,医疗机构能够获得的医保资金与在本机构注册的参保人员数量挂钩。为了吸引居民在本医疗机构登记注册,医疗机构会积极采取措施,通过提高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的效果,而不是推诿病人的方式降低成本,真正实现健康管理的目标。因此医保统筹基金应当采用按人头预付的方式,促使医疗服务机构重视提供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并且运用各种手段来监管服务提供者的行为,确保服务的质量。

(五)充分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的创新作用

健康管理原本是美国商业保险机构为了控制成本,增加利润而主动采用的方法,这客观上开启了医疗保险的新模式。相对于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除了控制成本以外,还有增加利润的要求,在这双重动力之下,商业健康保险公司会积极采取健康管理措施,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敢于积极尝试,围绕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项目开发保险精算制度、核保制度、理赔制度和数据管理制度。而且,社会医疗保险的经办管理往往受到法定规则的约束,而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则较为灵活。因此可以借助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对利润的追求,鼓励并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公司设计包含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的保险产品。同时也支持商业保险公司整合市场资源,与医疗机构合作或者直接开办中医“治未病”服务机构,提高健康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从而能够形成新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涛,袁伦渠美国医保管理模式――健康管理[J][JP]中国劳动,2012(11)

[2]刘伟,陆晓农,王秀瑛等医保经费用于慢性病管理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7(2)

[3]王波,韩春丽,张D在医保基金合理使用中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途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3)[ZK)]

[4]许晴,邬建萍健康管理纳入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J]中国市场,2016(29)

[5]沈焕根加强健康管理服务放大医保功能效应――江苏省太仓市实践大病保险制度的启示[J]中国保险,2014(2)

[6]江莉莉,巢健茜,刘恒等老年人健康管理引入社会医疗保险支付体系初探[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1)

篇3

医保付费制度应运而生。在承认现存利益格局条件下,医保支付方式会产生较小的利益冲突和调整,符合医疗机构及医生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最大化实现患者利益,从而带动其他方面改革,盘活全局。

医保支付方式将从单一项目付费方式向按总额控制、人头付费、病种付费以及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付费方式转变。医保支付方式的改变,对于医院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将产生新挑战。本文拟探讨新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趋势

目前,国内外医保支付方式有五种,分别是:按服务项目付费、按总额付费、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和按病种付费,每种付费方式均有利弊。我国绝大多数医院采用项目付费制。根据这种付费方式,患者面对的是一组项目组合,主要受单价,经治医生的临床经验和行医模式影响。现行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中,医生所提供的无形的

劳务收费明显低于成本,财政补助又不足,只能通过药品和大型设备检查收费等有形物品的耗费来弥补无形性费用。因此,单一项目付费制下,无法抑制过度医疗的行为。

完善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才能控制医药费用的上涨,当前,我国已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始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由后付制改为预付制。如现在所实行的按病种分值付费,按病种定额付费。将费用控制责任由保险人转移到提供者身上。病种付费制(DRGs)将具有某一方面相同特征的病例归为一组,预付标准从疾病的主要诊断,是否需要手术,患者年龄和有关合并症四方面综合平衡,确定每种疾病住院日和费用,用预付方式支付给医疗服务提供者。各病种的分组医疗费用实行定额管理,旨在控制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激励医院主动降低成本,追求治疗的“性价比”。

医保支付方式的转变,迫使医疗机构发展先进医疗技术,医护人员主动控费,加强信息化管理,强化财务管控。

二、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和应对的策略

1.拓展收入增长内涵,主动转变经营管理模式

随着医改不断的推进,医保支付方式的转变,公立医院的资金来源只有服务收费和财政补贴两个渠道。政府投入的力度将会加大,以保障医院的资本性支出,建立医院发展靠政府,运行靠医保的收入模式。医保资金占医院收入的百分之五十多,促使医院与医保经办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主动接受医保经办机构的费用控制,调整医药结构。医院发展模式将从规模扩张型转到质量效益型,投入也将转到学科建设。

2.倒逼医院从内部控制成本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目的在于利用支付方式调节经济杠杆,在兼顾政府、医院、患者的利益上启动的,这使医疗机构药品赢利,耗材赢利大幅度减少,主动控制各项检查,用药,而将管理放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上。在医保支付方式中,按病种费率计算是极付弹性的。医保经办机构对每个病种均有结算标准,如果实际发生的医疗费低于结算标准的,先由医保经办机构按规定比例支付,差额在下一年度清算时支付;如果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高于结算标准的,医保机构支付标准以内的,差额由医疗机构承担。医疗机构必须精打细算,主动控制药比,耗材比,优化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案,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重视医疗质量安全。

3.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做到精细化管理

医保支付改革的基本原则是患者自费部分不能增加,医院收入不能减少。医保扩面提示,支付方式和报销比例的改革,将对医院的财务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财务部门必须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物价收费制度,积极应对医保病种支付方式。大力推行临床路径和单病种收费制度改革。

临床路径作为目前最新的单病种质量管理手段,目的是减少或避免服务对象康复的延迟以及资源浪费,使患者能够获得最佳医疗护理服务。临床路径首先要确定被选疾病的实际临床路径,并在此基础上优化临床路径。优化主要侧重于对平均床日数的缩短,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化验次数,并增加必要的服务项目,使流程更合理有效。以此为基础来测算病种平均成本。实际成本的测算包括:1.平均床日数2.各类检查治疗平均次数3.平均药品的使用量4.平均输血,输氧量,将此数值与各项目成本进行乘积后加和,计算各类病人的病种平均成本。实际病种平均成本=病种床日成本*床日数+∑(某检查、治疗项目单位成本+输血和氧气成本)。

篇4

建立健全市、镇、社区三级住房保障服务窗口。市级服务窗口设在市住建委,镇级服务窗口设在各镇行政服务中心,同时把服务窗口延伸到人口规模较大、保障对象较多的社区服务中心,形成覆盖全市的住房保障服务网络。

二、明确住房保障服务窗口职责

(一)市住建委住房保障服务窗口职责:

1、贯彻落实、宣传住房保障政策;

2、指导各镇做好申请家庭的初审、公示工作;

3、与各联审部门做好申请对象家庭的申请审核、年审、督查、巡查工作;

4、做好应退对象的退出工作;

5、按要求做好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及房源的录入、公示工作;

6、检查审核各镇保障窗口上报的申请、项目、房源信息等材料。

(二)各镇住房保障服务窗口职责:

1、贯彻落实、宣传住房保障政策;

2、在市住建委的指导下开展各项住房保障业务;

3、受理住房保障申请,将申请家庭信息录入住房保障信息系统,经初审和公示无异议的,将系统内信息及书面材料上报至市住建委;

4、配合市住建委及相关审核部门对申请对象进行复审;

5、配合做好对已保对象的年审及平时的督查、巡查工作;

6、配合市住建委及相关审核部门做好应退对象的退出工作;

7、按要求做好保障性住房项目及房源的录入、公示工作。

(三)社区住房保障服务窗口的职责:

1、贯彻落实、宣传住房保障政策;

2、配合做好申请家庭的初审和公示工作;

3、配合市住建委及相关审核部门做好应退对象的退出工作。

三、住房保障服务有关工作要求

1、市住建委要做好设立住房保障服务窗口的牵头工作,并组织专门力量对各镇和相关部门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

2、各镇要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窗口,配备电脑、打印机等必要的办公设备,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不少于2人,并在社区窗口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不少于1人,做到经费有保障。各窗口要按创建方案要求,在全市统一的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内全面、完整、及时地录入申请审核对象及各保障性住房项目的信息资料,并及时上报纸质资料。

3、市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认真做好应退对象的退出工作。同时,对保障性住房管理工作中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同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4、市政府每年对窗口建设服务情况纳入市综合考评,由市住建委提出考核细则报市政府同意通过后进行考核。

四、住房保障服务工作考核办法

1、考核内容

对全市的住房保障工作考核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组织保障,基本分15分;二是工作实绩,基本分70分;三是日常工作,基本分15分。其中工作实绩的具体工作数据根据市政府下达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

工作中有方法创新、体制创新、工作成效显著、任务特殊,单位或个人获得县级以上先进表彰的适当加分。总得分70分以上的为合格单位。

2、考核实施

⑴、考核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⑵、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在市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市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住建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民政局等部门组成联合考评组织实施。

⑶、目标责任考核按年度组织实施。采用日常检查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采用听取自评汇报、现场检查、资料档案查看相结合的方式实施。

3、激励措施

篇5

关键词:物业管理规范化权益保障烏6uqok

物业管理在我国是一个新兴行业,发展时间不长,在摸索和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涉及权益关系领域各方矛盾和纠纷时有发生。诸如:物业管理企业与开发商的职能不清,业主拒交管理服务费,物业管理企业因小区内业主财产被盗、人身受到伤害而被,物业管理企业体制模糊、法规不健全及物业管理企业义务承担某些社会功能的现象等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尀.}f`?

规范物业管理,提高企业权益保护意识,促使物业管理企业从法制化、规范化的角度不断完善自身的服务水平,堵塞各种管理漏洞,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避免企业不应有的损失。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快物业管理法制建设,使物业管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已成为物业管理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如何规范物业管理,加强物业管理企业权益保护,必须强化如下几方面工作:`讬???

一、要树立风险意识和规范发展意识。物业管理公司是自负盈亏的企业,企业必然面对经营风险,合理、有效地规避风危险,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作为企业有几个重要环节必须把握:O?"?f

(一)、签好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在合同中,企业务必把握细节,明确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是常规服务,哪些是收费项目;权利与义务是否对等,例如:物业管理的保安工作,应在合同中明确描述,物业管理中的安全服务工作只是协助和配合本地公安机关维护指定社区内的公共秩序,以注意和防范为己任,而非同国家公安机关,它没有义务、更没有执法权利,所以它不能承担人身安全、财产保护责任。同时在签订物业管理服务合同时应在正府相关示范合同范本的基础上,结合物业接管项目的特点,重点体现服务质量标准、考评的方法、时间的跨度,纠纷产生时处理的程序等明确的约定。?G?tS腌

(二)、规范内部管理,练好内功。企业必须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完善组织架构,合理设置岗位,把好人员招聘关,树立良好的团队气氛,鼓励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认为物业管理是一门专业,更是一种事业,以优良的企业机制给员工创造事业发展的空间,无论是安全管理还是工程管理都需要专业的人才去完成。明确指出物业管理无小事、业主生活无小事、物业服务的每一种业务、每一个执行环节都不能忽视。系统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在员工的思想中培植风险意识,最大限度地避免因管理责任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从而把经营风险降到最低。如保安员在指引车辆停放时,顺便对车身四周进行巡视,发现有破损等问题及时向车主指出,以免发生麻烦和纠纷;在停车场、车场进出的登记一定要完整、齐备。如果把预防措施做细做好,管理工作做得周到、扎实,那么,即使发生了丢车事件,企业就不负管理责任,也无需赔偿。戶j巷?F蕌

(三)、购买商业保险,保障多方利益。物业管理企业要树立保险意识,化解风险,一般应购买财产保险、机器设备保险、公共责任险等,将可能遇到的风险化解,避免经济上的损。如在北京兴隆家园附近的朝阳园其处理有关小区内汽车受损的经验值得借鉴。物业公司在与业主签订的物业管理合同中就明确了物业公司承担的责任范围。而每年业主所交的物业费中,物业公司专门辟出30万元用于购买公共责任险。当小区公共设施受损、或者突发事件需要物业公司承担公共责任时,受损业主可以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J锜弴&

二、强化管理团队的法律法规意识,行业规范教育的培训工作,通过法律来维护企业、员工权益。目前,由于行业法规还属于成长期、面对新的服务行业,消费者也处于成长期,淡漠法律法规的情况较多,企业也往往因为这些现象的存在而轻视或忽视了自身的法制建设。因此,增强员工的法制观念是加强自身权益保护的关键。一方面要加强员工对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法制意识,依法操作;另一方面要勇于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如对于无理拖欠管理费或拒绝承担毗邻房屋或共用部位、共用设备设施维护和修缮费用的业主,物业管理企业应依据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和业主公约,积极或支持权益受损的业主寻求法律支持。物业管理企业应有意识的组织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加强包括业主在内的社会大众对物 业管理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黐伽Q??.

三、完善物业管理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全国性的物业管理条例已经出台,有了全国性物业管理条例,就便于统一管理标准和管理规范,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协调,避免法规的相互冲突,用法律规范市场环境,规范物业管理操作。建立健全物业管理法规体系,需着重注意如下几点:bCt瀻W?

(一)、努力完善与物业管理服务相关的建设局、街道办、辖区派出所、租赁办等公共政策单位在物业管理服务过程中职能定位,同时还应不断提高相关政策性职公众服务部们履行公共服务的程序;还要不断规范有线电视台以及水、电、气等与物业管理服务对象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资源性企业的相关服务,明确物业管理企业与政府物业管理职能部门、水电等社会公共资源企业在物业管理活动中权力义务约定,避免在物业管理企业在管理服务过程中出现一些关系到政府职能部门、社区公共资源企业责任范围内的问题出现纠纷而物业企业权力义务不对等的问题。[jZE2nk较?

(二)、尽快制订、颁布物业管理招投标法规和配套实施细则,用法规和制度来限制和约束不正当竞争行为,以避免个别业主或者业委员会成员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广大业主的权益和物业管理企业的规范管理之上,图谋以出卖全体业主的物业自治权,从而获取私利。7眢a?蟪t

(三)、对于业主及业主委员会的职权,应进一步规范和细化相关条款,如明确业主违反业主公约及有关法律、法规,但又不构成刑事案件时,应由哪些部门来处理,或可赋予物业管理企业哪些执行权力。物业管理过程中形成有关决议和方案,经业主大会50%以上成员通过后,对于其他拒不服从的业主,物业管理企业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同时也要防止有些业主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对物业管理知识欠缺导致维权行为过当,从而影响了社会治安和政治稳定等等。6wl晥&CK

四、规范物业管理市场行为,为物业管理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物业主管部门应注意用市场观念、市场机制来培育和发展物业管理市场。推行供需双方互相选择、平等协商,根据服务内容和质量确定价格,通过签订合同来规范双方的行为。政府应积极引导和督促参与竞争的管理企业遵循公平竞争原则,树立竞争公德,遏制不正当竞争。除了应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外,还须倡导建立道德秩序。这种道德秩序就是重视信誉、注重企业形象、遵纪守法、公平竞争。只有如此才能在竞争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引导物业管理企业向万科等品牌企业学习,踏踏实实、练好内功,以优质的管理和美誉赢得口碑,得到市场青睐,从而建立稳固的企业信誉,自觉抵制不正当竞争,并将引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物业管理竞争环境。憣??亡?

五、加强物业管理企业的内部建设,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在服务团队的建设和培养方面狠下功夫,只要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群体并能运用一套以人为本的的服务技术,科学管理、重视服务与管理的细节、善待每一位业主、处理好每一件事务,一定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根。躱h}.

六、加强物业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物业管理的认识。物业管理企业应加强与业主之间的沟通及自我宣传,使公众对这新兴行业有正确的认识,令每一位消费者及社会各方面人士都积极地参与,以消费者的眼光审视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行为、服务行为是否规范。尤其应注重与新闻媒体沟通,利用报刊、电台、电视等各种途径对物业管理政策、作用和服务内容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同时,使新闻媒体了解行业的政策法规和特点,体会到物业管理行业的酸、甜、苦、辣,取得他们的理解、同情和支持,从而通过媒体的正面引导,霯So纈瞟?

推动物业管理行业健康地发展和壮大。涘?m槆恸?

七、预防物业管理纠纷、签好《物业管理公约》。物业管理纠纷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热点,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发生纠纷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如此多的物业管理纠纷确实反映出目前物业管理现状比较混乱,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某些处于纠纷漩涡的业主来说,本该方便生活的物业管理变成了困扰生活的烦心事,甚至担忧事。对那些准备买房的购房人来说,物业管理更是一片足以令人望而却步的是非之地。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的物业管理纠纷?物业管理纠纷能不能防患于未然?在国家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的情况下,物业管理各方应通过业主大会。在协商互利的基础上,完善《物业管理公约》的内容与条款,积极预防和减少物业管理纠纷,采取合法手段有效解决物业管理纠纷。物业管理各方如果想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只能通过完善合同条款等经济手段来达到目的。例如,有的产权人或使用人未意识到业主大会的重要性,从不参加业主大会的活动,却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少收费或不收费;有的产权人或使用人不重视《物业管理公约》等法律文件,却抱怨业主委员会不维权或维权不利;有的产权人或使用人没有科学消费意识,不理解物业管理的职责范围、物业管理对物业保值、升值的重要性,觉得花钱请物业冤得慌;还有的认为只要花了钱,和房子有关的事,都可以找物业。如:“在我近期工作中就出现一件这样的事,我目前工作的小区位于深圳市罗湖区莲塘,在小区的右侧有一个工业区,工业区内个别工厂从车间烟通内时常有黑烟排出,小区业主发现后立刻向管理处投诉,要求及时处理否侧就不交管理费”。从这件事我们可以发现,正如以上所说的‘业主认为只要交了物业管理费,物业管理企业应该什么事都得处理,否侧就是管理质量差,服务不到位。但小区业主没有明白物业管理企业不是政府单位,只是在市场条件下依据合同与业主形成的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经济关系。合同中约定的服务要素才是物业管理企业必需的工作。因此只有签好物业管理合同才能有效地保护物业管理企业的权益。?h錯白M降

总之物业管理企业自身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题下,搞好企业内部建设,提服务水平,尊重顾客权益,使物业管理行业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市场化的轨道。必须深刻明确,顾客就是市场、顾客认同你、市场就认同你、市场认同你社会就认同你。在平等的基础上使顾客和自已的权益达到平衡,让客户在享受科学、规范、合理、人性化物业服务与管理的同时,从而接纳并支持物业管理行业,只有这样企业的权益才能得到确实的保障。k制?匓烄?

蛨牷墠Z竘v

篇6

摘 要 文章主要针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于医院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为着入点进行分析,结合当下医院财务管理以及医保支付方式的发展现状为根据,从财务费用以及医疗成本降低、方便医院财务管理手段以及提升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更好的推动医院财务管理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 医保支付方式 医院财务管理 改革影响

对于医疗患者来讲,医保是重要的保障与补偿方式,同时也是患者维护自身医疗权利的重要体现。当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于医院来讲,不仅节省了其中繁琐的收M步骤,对于财务管理等更是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还能很好的提升医院整体的服务水平与态度。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来讲产生怎样的影响是文章分析的重点内容。

一、增加医疗费用增长与财务风险降低的控制

在我国众多的医疗机构中,基本上医疗保险支付与结算方式都是利用差额计算的方式实施,主要是根据各种医疗费用以及医保付款等之间的差额进行具体的核算,这种计算方式主要是在传统状态下形成的一种财务核算方式。但是这种结算差额的方式若是在某一环节上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在财务核算上或是管理上出现差错,造成医院财务的严重损失。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为医院财务管理节省很多时间同时帮助医院很好的改善了费用急速增长控制不当等现象,逐渐实现了通过宏观经济层面下医院的整体收支达到更加平衡的状态。同时这种医保支付的方式很好的保证了群众的利益,在民众与医院之间的医疗关系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缓解了紧张的医疗关系,同时还能促进医院整体的发展与进步。

二、提升医疗成本与医疗费用的控制

医疗成本在医院运行与发展中非常突出,高额成本为医院带来很大的资金风险,对于医院成本核算来讲,因为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在很多方面核算起来步骤比较繁琐,为了更好的节省医院成本支出,医院基本都会采取病种分类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收费。在对患者实施救治期间,医院就开始对成本支出等进行优化,在原有成本核算基础上建立更加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利用医疗数据为建设与分析的基础,主要目的在于实现治疗技术等进步的同时达到成本核算的合理控制。据数据调查显示,当下很多医院对于成本核算方面基本采用的是临床路径,这种成本核算模式在具体的核算中主要包含的核算内容为:项目成本核算、临床路径、成本技术核算等。其中主要是根据项目成本核算为基本核算基础,通过医院中病种的差异进行平衡,在平均计算之后需要对其中的相关数据等制作成成本基数,统计计算之后开展项目成本核算,同时对计算基数中存在的不同或是差异等进行补充。再者是根据固定标准在那进行成本费用核算,根据医院病种等实际核算要求与变化,进行再次计算,保证组中的数据能够完整与准确。利用这种成本核算的方式,能够很好的保证医院财务管理进的顺利进行,同时很好的对病毒控制进行更加详细的成本核算,帮助医院更好的控制病种的所有治疗与费用成本。

三、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控制水平

实现医保支付方式不仅能够在很多方面为医院节省财务核算时间,提升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保障群众医疗权利,并且很好的提升了医院财务管理的控制水平,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也得到很好的提高。我国实施医保支付方式最初目的主要是更好的加强很多医院中出现的药价不稳以及开药控制不当现象,利用医疗保险制度对其进行严格约束与管理。医疗保障制度管理中,政府越来越重视人民群众的就医权利,同时在很多方面更是进行不断优化与创新,主要目的在于更好的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保障人民权利的同时对于医院的成本核算以及项目管理等同时做出更全面的改善,医院的各种补助以及专项等也在不断丰富多样,这方面的改进与完善,将医院中的很多成本转移到医保中,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提供更加便捷的道路与手段。在此基础上需要医院与医保等部门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利用医保相关费用的有效控制更好的实现医院自身的财务管理创新,提升医院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这样一来,医院的财务管理层面更加多样,加之医保管理部门的协调,更能保证医疗保险的成本支出与费用支出更加科学合理,帮助医院逐渐实现医疗管理规范,医院收益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对于医院财务管理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从医院财务管理中的管理水平、成本与费用控制以及风险降低等方面能够更加明显的看出,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很好的提升了医院财务管理的质量,帮助医院更好的实现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市场经济;图书馆;情报信息

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确立的今天,以市场经营理念看公共图书馆的情报信息服务是值得探讨的新课题。实质上就是指社会产品从生产者转向消费者的一个流通过程,它由商品、消费者、购买力和购买欲望(需求)四个要素构成。作为一个面向全社会全方位开放的社会组织一公共馆,不仅具有搜集,整理、存贮文献的职能,而且还有一些如情报、技术开发、缩微制品等产品的生产工作,有着广大的消费者(读者或用户),所以可以说,当今社会中客观地存在着一个图书馆市场。长期以来,公共馆受传统思维摸式的影响,稳定而保守,封闭而自我隔绝,缺乏对外来新事物、新挑战的接受和应战的心理与能力,习惯于看门守摊式的低层次工作,忽略了开展高层次的情报信息信息论服务,忽视了只有情报信息信息论服务,才能使图书馆从一个静态的藏书机构变化成一个知识集散中心和信息传播中心这一举足轻重的作用。致使不仅馆员整体素质和技术装备不高,产品质量更是相形见细,用户日见减少,门可罗雀。

鉴于公共馆在图书馆市场中所处的地位,公共馆要想使自己的情报信息产品能在图书馆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能够拥有众多的消费者(读者或用户),就必须处理、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一、实现图书馆指导思想的战略转移

多年来,“管理导向”一直在图书馆界占据着统治地位,由于它只注意书刊的收集、分编和文化遗产的保存等工作,采取的是坐等读者上门的“经院式”服务方式,把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等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以致于情报信息产品质量不高,难以占领市场。所以,公共馆在市场竞争中,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尤其要转变领导者的观念,以“读者导向”为指导原则,密切注视图书馆市场的发展变化,以市场引导图书馆,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修正自己的服务方向和服务手段,生产出适销对路的情报信息产品,使图书馆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同时在情报信息工作中还要确立起竞争观念、商品观念、市场观念和质量、效益观念。以适应现代图书馆情报信息化的趋势。

二、根据自身的特色确定自己的情报信息服务方向

公共馆应注意立足于自身,发挥其优势,切不可处处涉猎,企图包揽一切。公共馆开展情报信息服务的优势主要在于其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一系列情报信息处理的方法、技术,不足之处也往往仅局限于文献情报信息范围,而对于一些口头、实物等零次情报信息的收集、传递却做得不够。所以,公共馆应在尽力弥补自己缺陷的同时,充分挖掘和发挥文献收藏稳定、系统。以及门类齐全的优势,紧密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主战场的需要,努力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来获得最大的情报信息工作产出,为社会提供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情报信息服务。

三、做好情报信息推销工作,增强图书馆市场竞争能力

综上所述,人们不难看出当今的图书馆市场已不再是闭锁、分割型,而是开放、竞争型的,图书馆市场己从卖方市场逐步被买方市场所取代。故此,就存在着一个将自己的情报信息服务推销出去的问题。所谓图书馆情报信息推销,应是图书馆员通过实际调研,依据图书馆市场中的情报信息产品需求,运用各种推销技术和推销手段,将产品积极主动地介绍、提供给读者(用户),使他们能及时购买或利用所需情报信息产品,以满足其情报信息需求。市场是一种联系,是商品交换关系、供求关系的总和,任何形式的推销活动都是具有双重目的。在满足推销对象(读者或用户)’情报信息需求的同时,对图书馆(推销人员一方)来说,推销活动不仅有助于缓解自己囊中羞涩的窘境,更重要的是,可进一步开发利用情报信息资源和扩大图书馆市场,促进情报信息产品商品化以及增强图书馆的自身活力,从而提高社会竞争的能力,使图书馆始终呈现一种一切以读者(用户)为中心,面向全社会的开放状态。

四、妥善处理好情报信息服务与其它基础业务工作的关系

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与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可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加强基础业务工作是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各项情报信息服务,满足用户的情报信息需求,而抓好情报信息服务,特别是高水平、高质量的情报信息服务,又能带动和促进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图书馆应按情报信息服务的要求来搞好各项业务的基础建设,尤其需加强对非书非刊形式的文献资料(如科技报告、会议文献、专利文献、技术标准等)的搜集、整理工作。要充分挖掘潜力,以保证前沿的情步民信息服务,把情报信息服务的宗旨渗透到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去,进而带动并推进全馆工作。

参考文献:

〔1〕赵伯兴.论网络环境下文献配置观念的拓变〔J〕.图书馆,2000,(4):6-8.

〔2〕田书格.互联网的发展与图书馆住处服务的导向〔J〕.图书馆,2000,‘(4):26-28.

篇8

关键词:监督;管理;扩面;保障;待遇;支付

医疗保险基金是保障整个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正常运转的基础,事关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是群众的“保命钱”。随着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基金管理使用信息的公开化,如何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确保其安全有效运营,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当务之急应做好两件事,一是做好外部基金监管,二是加强内部基金控制。通过制定规则、加强监督、信息公开等一系列制约手段来保护参保者的利益,从而为基金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确保基金安全运行。

在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过程中,有效的行政监督将对基金运转方向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中明确规定“劳动保障、财政和审计部门等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基金收支和结余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向政府和基金监督组织报告。”这一规定界定了基金监督的主要部门、基金监督的范围以及基金监督结果的处理过程。

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之初,国务院[1998]44号文件就明确提出“统筹地区应设立由政府有关部门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医疗机构代表、工会代表和有关专家参加的医疗保险基金监督组织,以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社会监督”,这项规定体现了基金监管的社会化职能,如何运用好这项职能,对于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这种来自于不同群体的基金监督组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监督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使用情况,促使经办部门更全面的管理老百姓的“治病钱”。随着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基金管理使用信息公开化作为参保人员有权了解基金收支动向,监督基金使用,以维护自身的利益,这种合理知情权,要求医疗保险经办部门及时向社会公告基金收支和结余情况,做到基金管理透明化、使用合理化,以便于接受社会监督。因此,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扩面征缴,不断扩大基金规模

一抓缴费基数的申报稽核,保证缴费基数“应报尽报”,保证基金的合法来源;二抓基金收缴,采取灵活缴费形式,确保基金“应收尽收”,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要确保扩面征缴数据的真实性,扩面征缴任务制定不合理,尤其是任务指标偏高将可能导致数据虚高而失真,为避免此状况的出现,应着重抓好“两个结合”。一是扩面征缴需结合不同地方实际。各地工农业发展规模不同,经济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医疗保障各险种发展态势不一致,工业发达地区职工医保容易扩面征缴,农业为主地区新农村合作医疗容易扩面征缴,老城镇居民医保容易扩面征缴,而相对来说流动性大,工作不稳定的人群基金征缴的难道就大一些。二是制定扩面征缴任务需结合不同时段的实际,根据情况变化做相应的调整。扩面征缴随时间发展态势当为抛物线形,即早期由于政策了解少,医疗保障险种少,扩面征缴有一定难度;中期,随着政策的广泛宣传,广大民众医保参保意识的增强,扩面征缴相对容易。但是,目前随着医疗保障逐渐走向全覆盖,加上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扩面征缴难度再次加大。

二、加强管理,确保医保基金安全运行

(一)医保基金是“救命钱”,应谨慎科学使用。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及个人按比例缴纳筹集。基金筹集后,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用于门诊治疗,其余部分用于职工住院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各级财政补助和个人分不同情况缴纳筹集,基金筹集后一部分用于居民门诊治疗,其余部分用于居民住院治疗。由此可见,医保基金的总数是有限的,其作用为参保对象出现疾病时用于疾病治疗是“救命钱”,不可以滥用。一定要明白基金必须慎之又慎的使用,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用在人们群众最需要的时候。

(二)加强监察的力度,及时查堵漏洞。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在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上确有骗取医保基金、滥用医保基金现象的存在。当前通过超剂量用药、自行加收费用、不合理检查、将自费项目改为医保内服务项目、造假病历挂床、分解住院等手段骗取医保基金、允许个人账户刷生活用品滥用医保基金等违规现象屡禁不止。因此有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监察的力度,注重从源头上及时查堵漏洞,确保保险基金每一分钱的使用都必须做到公正、透明,既不能搞暗箱操作,也不容许有骗保、诈保的现象出现。

(三)用制度规避风险,科学实施监管。

医保基金的管理是整个医疗保险工作的核心问题,实行全民医保后,将有大量高风险人员进入社会统筹,对医保基金支付能力是巨大挑战,最大限度地保证医保基金合理使用,成为顺利推行全民医保工作的关键之一。有无健全的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机制,有无人品正、业务熟、作风硬、守规矩的基金管理队伍,能否对医保基金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是医疗保险能否健康运行的关键环节。能否管好、用好、控制好医保基金,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比征缴还难、还重要,“三分征缴、七分管理”,就是精辟的概括。在稳步推进医疗保险健康发展过程中,必须自始至终把基金监督管理作为各项管理的核心和重中之重来抓实抓好抓到位。

(四)明确基金管理要求,保障基金使用安全。

基金管理是手段,实现医疗保障是目的,基金管理部门应该结合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管理要求。一是医疗保险基金要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收支两条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任何一级领导都无权乱批条子,不能搞“体外循环”,医疗保险基金只能用于保障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结余部分除留一定的储备金、周转金外,只能用于购买国债和定期存款,不能用来搞投资、买股票;二是统筹基金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保证收支平衡;三是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事业经费不能从基金中提取,由各地财政预算解决;四是建立健全基金的预决算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五是要设立由政府有关部门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医疗方代表、工会代表和有关专家参加的医疗保险基金监督组织,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基金收支情况,加强社会监督。

三、做到平衡收支,确保待遇支付

篇9

一、现有医保支付方式及其发展趋势

现有的世界各国比较常用的医保支付方式主要分为预付制和后付制。预付制是根据预先核定每个人、每项业务的按病种及疾病诊断所需的医疗费用,预付医疗服务费用总额支付给医院,其改革支付方式能够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但是在过程控制方面缺乏必要的措施,容易导致服务质量低下以及较高比例的就诊率和住院率。后付制主要是按照服务项目付费或服务单元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支付,其优点在于测算直观、容易操作。并且管理成本比较低,在医学科技成果以及服务项目的更新发展方面更有帮助。但是该项支付方式与医疗收入直接相关,容易增大需求,例如重复检查,大处方,检查次数过多等,这样对于一些高精尖仪器的使用,会增加其使用频率造成过度使用,难以控制费用。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医疗支付等方面的改革,以及《?P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付费方式改革的意见》的颁布,将我国医院容易出现的“大处方、滥检查”等现象进行了医疗服务规划与管理。将我过目前采用的按服务项目付费方式,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根据医生所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进行付费的方式进行了完善与改进。避免出现一些医院和医生向患者进行多检查、多开药等方式获得更多成本偿付。

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根据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调查,我国的医保覆盖面积与第三方支付费用所占医院收入比重成正比例关系,即医保覆盖面积越大,所占医院收入中的比重也越大,并且保险机构对医院的控制力度也越强,除此之外,在资源配置方面能够起到引导和制约的作用,并且能够控制费用以及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医疗制度的公平,对医院收支产生直接的影响。此外,医保结算中心代表医患付费,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与定点医院进行协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医院的收入进行规范。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医院的经营管理模式,对“大处方,滥检查”等现象进行改善,也可以对多开药、不合理用药等现象进行控制。总之,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对医院财务方面的管理能够产生更多有益的影响:

(1)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对医院的收入以及成本的内部控制方面产生一定的压力。通过利用支付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能够减少医院的一些高精尖器械的使用次数,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从内部进行成本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其次,总额支付能够促使医院控制医保费用,使医院能够自动降低成本。

(2)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医院产生一定的压力,使医院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预算约束,使医院的收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此外,与医院主动建立联系,能够提高加强对医院费用水平的控制。避免不必要的资金以及物质的浪费,达到收支平衡。

三、加强成本核算以及控制的相关对策

患者的自付费用负担与医院的纯收入一个不能增加,一个不能减少是医保改革方式的主要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既要做到能够对医药费用进行有效控制,又能够保障医疗的服务质量。随着医保支付方式的不断改革,只有采取单病种费由管理制度以及改革临床路径等方式才能有效的保障医疗的质量,对医疗费用进行合理控制,使其透明度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医疗价格与实际价值的统一。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对医疗收入进行明确的收入核算,确保收入与支出的账目的准确性,减少坏账和拒付帐,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2)根据成本核算体系以及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对医院的医保病种的支付方式进行改革,使其价格和价值做到统一,积极对成本的核算进行管理,积极参与医疗保险制度相关的定价和谈判。

(3)与临床的实际数据相结合,对其成本核算进行数据修正。

篇10

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医院与医保经办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谋求良性发展

政府财政部门是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的核心方,医院只能通过提升自身的医疗服务质量,从医保费用中获得经济补偿,该种补偿方式是间接的。而医院的行为受到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与控制,通过对医保的费用等进行管理,医院的行为得以限制。那么在这样的运行机制上,医院的运行的方式为:政府部门补助+市场收入=医院服务成本。当政府部门对于医院的资金投入,与市场的资金投入混合在一起时,能够对医疗服务的必要成本进行保障。在新医保改革方案的逐渐推进,在政法股部门的投入力度逐渐增加,医院要想获得专项补偿,需要与政府部门、医保部门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

(二)促使医院关注内部控制成本

医保支付制度的改革,最为直接的目的就是以这种方式为根基,对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以及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产生影响,提升其工作积极性。能够使得医院能够关注到自身医疗安全、医疗质量以及内部成本控制体系,此外能够杀跌医院更加的关注医疗用品浪费的情况。在医保偿付方式中,总额预付在控制费用上效果比较好,总额预付能够对供方提供一定时期的医保费用总额,该种预付方式,以其控制费用的效果好以及管理效率高等优势,使得医院能够主动的将医疗成本进行合理控制以及降低成本。

二、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成本核算的对策

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其原则有很多,一方面是围绕着医院的医疗收入,另一方面是围绕着患者的切身利益。也就是说无论何种方式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患者自付费用负担不能增加,同时医院的纯收入也不能减少。一方面需要对医药费用进行合理控制,另一方面还需要维护好义务人员的合理利益。医保支付方式以及报销比例的不断改革,将会医院的实际财务管理带来严重的影响。基于此,医院需要再现有的医疗机制中,推进临床路径和单病种收费制度改革。

(一)临床路径病种成本核算

在医保支付方式不断改革下,需要实行病种费用管理,采取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的保障了医疗水平以及医疗安全,能够有效的缩短平均住院日。医院在未来的改革中需要积极的采取该种方式,坚持成本定价法,在成本核算体系下,能够参与到实际的定价中来,使得医院中的价格以及价值能够实现真正的统一。该种按照病种进行付费的方式,能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临床路径,使得医疗行为变得相对确定。当临床路径更加的规范化以及标准化之后,能够有效的避免由于医护人员的诱导需求行为,而造成的浪费。

临床病种成本和核算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以医院现有的项目成本核算基础,对每一病种成本项目进行加权平均,最终得出成本核算的基数。

第二,与临床路径相互结合,对成本核算的实际数据进行修正。

第三,依照DRGs分组标准,对成本核算的数据进行修正。

(二)保障医疗质量,提升医疗效率

随着医院医疗设备的不断引进,各个医院科室之间的辅助管理逐渐增多。为了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成本核算,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下,积极保障医疗质量,将医疗效率有效提升。在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中,需要建立一套绩效考核人机制,对分配激励机制进行完善,能够反映出医疗服务的安全、质量以及成本控制。同时为了实现良好医疗管理机制,需要取消医务人员的奖金分晋升压力。同时还需要对各个医院科室的主任提出要求,科室主任一方面是科室的优秀带头人,还需要对各个科室的医疗进行管理。科室主任应该积极的向科室成员通报成本核算信息,开展创收活动,降低成本,提升增收。从服务于患者的角度考虑,在直接支持性的部门所产生的费用属于间接成本,医院成本核算主要面向额外负担成本增加,着重对其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