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的重难点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5: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诗教学的重难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古诗教学的重难点

篇1

关键词:多媒体动画;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伴随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动画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多媒体动画可以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实现声音与图像的有机融合,丰富学生的视听体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语文学习中去,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文素养。

一、利用多媒体动画,创设识字情境

多媒体课件的关键即为影像,其能够实现与教学环境的有机结合,可以很好地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动画,可以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丰富新颖。识字教学的核心是生字词的高效率识记,其突破点是找到汉字的构形规律,从而降低学生对于汉字的记忆难度[1]。多媒体动画通过解析字体及简化书写过程,通过具体形象的动画展现汉字的构形规律,从而达到这一核心要求,帮助学生识记汉字。通过多媒体动画,能够很好地解析字体。学生借助于多媒体动画,观看每一个汉字、每一个笔画的书写过程。在以往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板书的授课形式,这种教学模式会严重降低授课的效率与授课的质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多媒体动画能够从所学生字的结构入手,为学生展示运笔的过程,将原本比较抽象的书写过程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汉字。如果所学的生字较为难写,那么借助于多媒体动画能够实现对书写过程的简化,化难为易,帮助学生正确地书写生字。通过多媒体动画呈现出来的汉字,相较于教师的板书,还具有字形规范的优势,相当于为学生展现了字帖,学生可以在观看的过程中同步练习汉字书写。除此以外,也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动画开展游戏化教学,从而创设出良好的识字情境,加深学生对于汉字书写方式及书写规则的认识,帮助他们掌握汉字的规范写法,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可以设计“猜笔顺”的游戏,具体的实施步骤是:教师先给出一个汉字,让学生对其书写笔顺进行猜测,然后教师再通过多媒体展现该汉字的正确书写笔顺。

二、利用多媒体动画,创设阅读情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一种好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能够创造出高昂、活泼、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使教与学双方始终处于“活化”状态,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强化知识信息的相互传递[2]。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动画教学方式,可以创造出这样的情境,为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供更多的信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像信息,改善学生的视觉体验,从而提高其阅读效果。不仅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师生互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动画可以使阅读平台得以扩展,有效地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除此以外,通过多媒体动画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审美,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恰当地利用多媒体动画为学生播放桂林山水的相关视频。在播放动画视频的同时,教师进行同步讲解,指导学生进行分步骤的阅读,从而实现良好的师生沟通与互动。

三、利用多媒体动画,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进行不断的思考与探索,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主要是对于教材内容的讲解,以及对于教材中课文的文本分析;难点则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自主阅读和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是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新时期,教师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就要积极地发挥多媒体动画的作用,有效利用多媒体动画直观性、生动性与有效性的优势,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相关知识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教学过程中所讲授课文的内容脉络和思想内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加强语文学科对于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掌握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从而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时,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为学生展示“北海的秋天”的相关图景,并播放《懂你》这首歌曲,通过气氛渲染,帮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内涵。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动画毕竟只是辅助教学手段,教师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导者。利用多媒体动画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的关键,是教师对教材中重难点所进行的有效思考。只有合理确定重难点所在,多媒体动画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否则,多媒体动画的应用就容易流于形式。

四、利用多媒体动画,营造古诗情境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具有优美的意境与精练的语言。然而,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生活阅历较少,知识积累有限,在学习古诗词时会面临很多困难,难以准确地把握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深厚寓意与情感。而通过多媒体动画能够为学生还原古诗词中所运用的意象,展现古诗词中所描绘的美好风光,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意境,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古诗词的内容与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领悟古诗之美。古诗之美最重要的体现之一是古诗的语言之美。引领学生理解和欣赏美的语言是欣赏古诗文的一项重要内容[3]。通过多媒体动画,可以多方面呈现古诗文的语言之美。首先,古诗文语言具有音韵美,其注重运用格律、押韵等手段,形成音韵上的朗朗上口,易于记诵。只有通过不断朗读,才能把握古诗文的语音语调,才能读出古诗文的韵味,才能让学生感受古诗文格律变化的美感。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音韵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为学生播放专业的古诗文朗读视频。例如,在讲解《村居》这一首古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专业人士的朗读视频,让学生体会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湖堤杨柳醉春烟”中“天”(tian)和“烟”(yan)押韵形成的音韵美。其次,古诗文语言具有含蓄美,表现为古诗文在表达某一道理时往往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巧妙地将道理寓于语言之中,需要读者在阅读时用心体会和感悟才能明白这些道理,获得启发。例如,教师在讲解《画》这一首古诗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与该首古诗相关的动画视频,让学生感受该首古诗通过画中景色与现实生活实际的对比,含蓄地说明了绘画所具有的永恒记录功能。通过多媒体画面,化抽象说理为具体形象,帮助学生体会这首古诗的含蓄美。再次,古诗文语言具有意境美。所谓意境,就是作者借助各种景物意象所描绘的境界。意境之美是对意象之美的升华,往往能给学生带来超凡的审美享受。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播放西湖的优美景色,帮助学生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所呈现的不同天气下西湖的意境之美。

篇2

一、有助教师研读古诗文教材

一次在年级老师集体备课中,有老师对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两句中,“花重”的“重”应该读哪个声调,产生了疑问。课文上没有标明声调,也没有解释,而我自己从读书学习这首诗以来都是读“zhòng”,意思理解为“雨后的花朵上有水,因而显得沉重”,所以自然也是想着教读“zhòng”。但是有老师提出疑问,说这个应读“chóng”,原因是春天花开了很多的意思。我翻阅了一些有关资料发现没有明确提到这个问题。后来在网上我看到了有关讨论帖子:“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天亮了,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吧,娇艳欲滴,整个锦官城已经变成了繁花簇拥的世界。“重”字在这里理解成“重重叠叠”更为恰当,因为只有重重叠叠的花朵才能成就锦官城繁花簇拥的景象。如果读“zhòng”,“花重锦官城”就被解释为锦官城里雨后的花瓣显得格外的湿漉漉、沉甸甸。也就是说“花重”被理解为花的重量很大。而且,从平仄的角度来看,“重”字在这句诗里的位置应该是平声,古人是非常讲究诗歌的平仄的。更重要的是,诗歌讲究意境,杜甫关于春夜“喜”雨的“喜”意不在于花瓣的沉重还是轻盈,而满城鲜花怒放,正是诗人“喜”之所在。由此看来,“重”字在“花重锦官城”里应该念“chóng”,解释为“重重叠叠”更为恰当。

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教师可以迅速解决研读文本时产生的疑问,寻求备课中难点问题的答案,直接获取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同时,我们还会看到,网络搜索提供了更丰富更全面的背景资料。

二、丰富古诗文课堂教学方法

开放、交互、自由的网络使基于网络的古诗文教学充满了生机。在校园网建立主题学习网站,有利于学生健康有效地学习。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古诗《寒食》,这一课是我利用网络进行语文教学的一次尝试。在课内的常规教学中,学生很兴奋地表示我们之前还学过表示节日的古诗,如明代唐寅写的关于元宵节的《元宵》,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关于清明节的《清明》,唐代诗人林杰写的关于七夕节的《乞巧》等,对古诗中有没有春节、中秋节等节日很感兴趣。根据课文关于中国传统知识性较强,为课外的拓展阅读留下了较大的空间这一个特点,在第一课时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我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基础制作成主题学习网站,进行了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我把古诗中丰富的描写节日的古诗引入课堂,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尝试自己学习、积累有关的诗句和知识。小学生是各种学习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四年级的小学生大部分都已经简单学习过使用电脑上网了,现在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网络学习显得非常便捷。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将不断提高。

三、拓展古诗文学习的时空

篇3

关键词:古诗文;课堂教学;情境教学;编导教学

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7-9年级的学生应背诵80篇(段)古诗文,并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教学目标,也表达了古诗文教学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以及学生个人素养的重要影响。然而,根据笔者亲身实践所知,当前的初中古诗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如:重背诵轻理解、重翻译轻情境、重教学轻情感等,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本文笔者就针对当前的教学问题提出应对之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初中古诗文的教学质量。

一、初中古诗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常言道:“以古鉴今,借古思今。”以现阶段“以人为本”“情感教育”等教学理念为例,其理念的出处,正是源于柳宗元、陶渊明、朱熹等古诗文大成家的诗文言论,如,韩愈的《师说》。一般情况下,古诗文的教学从以下几点出发:古诗文内容、名家事迹、创作背景、古诗文情境与情感等,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针对当前初中生教育与成长为出发点,认为现阶段的古诗文教学具有如下3点现实意义:(1)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即丰富文学知识与提升写作水平;(2)培养审美能力,即构建合理的审美观;(3)加强文化建设,即传统中华文化。因此,在贯彻与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背景下,现阶段的初中古诗文教学可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其教学质量。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教学方式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提升古诗文教学质量,应以构建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来设计教学过程,进而丰富其教学的方式、技巧、手段等,从而提升其教学质量。

1.情境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其根本在于教师的个人职业能力与教学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大部分学生对于古诗文的语言内容并不感兴趣,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教呢?笔者认为,教师应结合新课改理念,明确规定情境教学的导入,优化现阶段的教学不足,从而提升其教学质量。根据实践表明,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在采取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学成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古诗文情境教学应当有以下2个注意点:(1)导入情境前,丰富教师的教学语言,使其具备直白化、趣味化、情感化等特征;(2)进入情境中,连贯作者生平与创作,使学生有所思、有所知、有所感,让其身临其境,理解诗文内容以及感受诗文情感。例如,在《春望》教学中,导入情境语:“有一位历史诗人,他,有雄心与气概、有志向与抱负;他,生于唐代,见朝廷之腐败,经社会之动态、历民间之疾苦。”

师:“请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他是谁?请用古诗文来形容我刚才所介绍的内容?”

基于学生对唐代古诗文人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未能真正地了解诗人本身,利用这点学习上的不足,产生热烈的讨论,讨论并解决第一个问题,此人为“诗圣”杜甫。

为了贯彻与落实“以人为本”的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开展,在解决第二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以学生为主,转变自身教学职能,对于此问题而言,学生都表现了热情高涨的学习与讨论氛围。例如,关于雄心与气概以及历民间之疾苦,学生分别引用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千古名句。如此情境导入、参与讨论,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变得浓厚了,不仅仅让学生对古诗文以及作者生平等有了一个正确的学习探讨,更是对教学产生了极大的推动力,构建了一个热烈的课堂学习氛围,最终提升了其教学质量。

2.编导教学

笔者认为,今之教与学古诗文,其学习与理解始终存在一定的间隙,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地融入、参与教学全过程。根据心理教育学研究表明:一堂45分钟的课堂教学,学生无法全效的听讲,但通过一些表演、游戏、情景对话等教学活动,不仅仅会提升其学习兴趣,更是激发其潜意识中的上课专注力。因此,笔者在教学古诗文的过程中,也借鉴与改编了一种教学活动“编导教学”,即利用初中生青春期表现欲强的心理,教师可针对不同古诗文的文本内容进行教学场景的替换,并与学生共同讨论与改编古诗文中的语法。例如,在教学《石壕吏》时,笔者就把其中重要的几段内容进行“半翻译”,即把一些重点与难点的词语段落翻译成“网络流行语、家乡话”,此做法大大增强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情境表演与对话。例如,捉人的吼叫声喧嚣;吏“霸气外露”(原本翻译:蛮悍、凶暴、捉人);老翁“翻墙走起”(原文:匆忙翻墙躲避)。当然,有些刻板的教师会认为如此教学,违背了其教学内容的含义,让学生无法正确地解释古诗文以及面对应试教育考试。笔者认为,所谓的“编导教学”,其只占据教学的一小部分,贵在激发学生的学习表现力以及学习兴趣,让其对于古诗文相关内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最终能更好地提升其语文古诗文综合水平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笔者认为,现阶段的初中古诗词教学,教师应尽量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转变自身的教学职能,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如此才能更好地贯彻与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初中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渐培养其学习语文古诗词的兴趣,最终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廖荣华.初中古诗词教学浅谈[J].江西教育,2003(21).

[2]杨艳梅.文言文教学之我见[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5(05).

篇4

在课堂教学中,优化导入,以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后巧妙呈现,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并伺机提出新课程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程产生深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重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好地掌握重点、化解难点呢?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要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优化”,首先要从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切入,着力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重点难点及信息量的把握。在突出重点和难点的时候,可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作成幻灯片。根据教学所需,在学生自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并使用幻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激发探求新知的欲望,增强记忆。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形式的内容,必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起到深远的影响。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地运用,学生的信息意识形成之后,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提炼能力必将随之提高,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概括能力随之提高。

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制约,小学生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和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

以古诗教学为例。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所创设的意境是深远的。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古诗之神韵呢?一位教师在教学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时,制作了图、文、声、像并茂的幻灯片,以呈现教学内容。上课之初,教师首先在古风古韵的音乐声中诵读全诗,激起孩子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当红色枫叶缓缓飘落的画面出现时,学生眼神中流露出异彩,不但对诗意的理解了然于心,而且感情得到了升华。

篇5

微课让原本枯燥单调的语文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样,也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为了最大化的发挥微课应用的价值,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技术掌握水平,优化微课应用策略,落实课程改革要求。

1.应用微课强化教学内容理解

入选到初中语文教材当中的篇章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和编排的经典文学作品,由这些优秀文学篇章构成的教学内容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文学世界,并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丰富情感力量。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虽然和小学阶段相比,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和对情感的把握能力还有待加强,要想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还是具有较大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而微课教学就是一个强有力的教学方法,对于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着巨大的帮助。微课应用过程中会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视频为学生呈现原本枯燥抽象的语文学习内容抽象的语文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与升华。例如,在教学《黄河颂》时,在学习过程当中教师不难发现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由于没有真实的感受黄河,因此无法形成直观的感知,对于教材当中描绘的壮丽黄河场景以及作者所表达对黄河的赞叹之情难以有效的认知和理解,更不能够形成深层次的感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微课教学引入其中,用生动形象的微课教学视频来为学生展示真实档案中黄河的壮观景象,为学生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深化学生对于篇章情感的理解。

2.应用微课拓宽语文教学内涵

微课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显著的应用价值,而要想让学生真正从中受益,教师必须要优化微课应用的方法,选准微课教学的切入点,以及微课和语文教学的融合点。应用微课拓展语文教学内涵就是其中教师必须要把握的一种方法,强调的关键性内容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准则的同时,推动学生的自主和个性化发展。初中语文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教学课堂,对教学内涵进行拓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应在和谐的师生互动当中来增强教学效果。为了增强微克的应用效果,初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对文章的分析和准确的把握,进而能够找到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在微课视频制作的过程当中将重难点融合其中,并为学生重难点的突破提供启发和指导的素材,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语文学习的难题,深层次的感悟语文内涵。比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一文章学习的重难点,教师可以用微可直观呈现的方式来将篇章当中描绘的场景美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启发学生分析和领悟场景,将这些形象的画面和篇章当中的语言文字整合起来进行分析,引起学生和作者的情感共鸣,最终达成语文教学的目标,并真正实现应用微客来拓宽语文教学内涵的目的。

3.应用微课营造良好教学意境

篇6

1.利用古诗词创设情景,感悟哲学

在哲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古诗词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凭借古诗词特有的语言艺术,喧染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陶冶学生情操,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生活与哲学》第四课主要讲唯物论中有关物质、运动、规律的知识。我受唐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的启发,先用多媒体播放了一幅国画,然后徐徐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学生可以形象而直观的看到物(草)、人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之中,而且这种变化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规律的——“春风吹又生”。既讲清了相关的哲学道理,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文学的美,以及对生活的顽强追求。

2.利用古诗词突破重难点,如虎添翼

正如“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一样,要上好一堂课,也必须从突破重点、突破难点着手。哲学教学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往往都是些知识性、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概念、观点或原理,如果采用单纯的说理,其效果显然是不会理想的。所以笔者认为,借助古诗词,适度选择,合理解释,精心设计和演示,教学的重点问题就容易说清楚,难点问题就容易突破,学生也容易记忆和理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一课时,就可以引用下面的一首诗,宋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组织学生集体朗诵后,笔者提问学生:这“半亩方塘”为什么这么清澈呢?生答:因为有这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才使得它这么清澈。在笔者的提示下,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使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会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

3.组织讨论,开展师生互动

矛盾,是整个辩证法中最难理解的部分之一,在以往的哲学教学中,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理解矛盾分析法,觉得在哲学中这是最抽象的,不可捉摸。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词特有的文学魅力,在课堂热烈而深刻的讨论中,引领学生思路,帮助其理清逻辑,轻松快乐思考,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例如在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一课时,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了两首诗,宋代诗人王安石的《钟山即事》——“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六朝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让大家对其中的“一鸟不鸣山更幽”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进行热烈的讨论,让学生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感悟哪句诗更优美,为什么?最后一致得出结论:王籍的“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比王安石的“一鸟不鸣山更幽”更好。因为唯其鸟鸣婉转,方知人迹不至,才显山更幽静,以“蝉躁”衬托“林静”,用“鸟鸣”显现“山幽”。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问题:躁和静、鸣和幽是什么关系?这种既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就是哲学上所讲的“矛盾”。

4.设置“陷阱”,促进师生共鸣

古诗词往往用朴实的字句揭示出深邃的哲理,使人增长智慧,通晓事理。讲授唯物论中“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时,必须讲清作为人脑对客观事物反映的意识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是一种主动创造的过程。正因为如此,不同的人观察同一客观对象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这一知识点,在第六课“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中表述得十分清晰: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体系、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显然这个“立场”的角度不是唯一的,所以当我运用了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从观察事物的角度来进行解释时,班上立即有同学朗读了李约的《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是从不同的阶级立场的角度来解释。这种师生互动,学生主动钻研的精神,正是新课程改革所要达到的效果之一。

篇7

一、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之母,古诗词的学习也不例外。有些老师在高三的诗词教学走人了误区,以为学生是高三了,就只有考试了,把高三的诗词欣赏弄成了纯考题的训练,这种做法的结果是教学缺乏乐趣。学生苦,老师累,最后也没有多大的收获。所以如何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是高考古诗词复习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呢?首先是要按诗歌词的特点进行教学,而不要弄成了试题的训练模式。高三古诗复习肯定是要以做题为落脚点,但节奏要缓,要先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词的语言美,意境美,去体会诗歌蕴含的真情实感。然后再做题,效果就好得多。实际上高考试题也是从这些方面设题的。只是指导方法不同,学习的路径不同,学生的感受不同,效果不同。按照这种科学的引导方法,学生就会学得兴趣盎然,形象生动,轻松愉悦。其次,教学的方式应多种多样。除了课堂这个主要阵地以外,还可以创设其他的机会让学生学习古诗词。在历届的高考古诗词复习过程中,我利用晚自习每隔一周就放一次与古诗词鉴赏相关的视频,如《唐之韵》、《古诗词欣赏视频》等。对于这个活动学生十分喜欢,都翘首以盼这节课的到来,因为这些视频既有精美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富有文采哲理的解f。这些内容对高考有十分重要的补充作用。同时我也在课前组织学生读诗歌赏析文章,学生对这个活动也是积极参与,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在无意中学习了许多与古诗词相关的知识,也提高了理解能力。再次注意读写结合。按照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应该是风发正茂,诗意勃发的年龄。引导学生试一试写作。学生都会乐于尝试,在写诗填词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切实地得以提高。

二、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也要贯彻新课改的理念,那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坚决反对老师唱独角戏。要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诗歌的理解,答案的生成过程中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诗,讨论诗歌,展示答案,互评互点。在高考古诗词的复习过程中,教师仍然要组织学生朗读作品,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既感受了诗歌的独特语言看魅力,同时又强化了对古诗词的理解。同时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也要积极组织学生讨论古诗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活动中,只有引导得法,学生是会踊跃发言的。而且在古诗词的练习的答案生成过程中,也不能是教师直接给出参考答案。教师应先展示学生的答案,让同学们互相评价,找到答案成功和失败的地方。最后才给出参考答案。通过学生的这一系列主动的探究,主体作用的发挥,古诗词的复习效果就大大增强。

三、交给学生知识体系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在高考古诗的复习过程中,要强化基础的学习。只有掌握了高考中与古诗词相关的知识,诗歌的理解才有根据,才有正确的方向。从高考的实际来看古诗词需要掌握的知识包含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文体方面的知识。其中包括古诗词的律诗绝句的区别,五言七言的判断,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辨析,押韵的判断。二是情感内容方面的知识。高考复习要指导学生掌握古诗词常见的诗歌类型及表达的情感内容。古诗词常见的类型有咏史怀古诗歌,、托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边塞征战诗、爱情闺怨诗。表达的情感主要有表达怀才不遇的伤感,理想破灭的悲哀,寄情山水的闲适,对朋友的思念,对家乡的爱恋,忧国忧民的悲愤,年华易逝的哀伤等。三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知识,这一知识板块的内容比较复杂,其中包含比喻、拟人、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衬托、对比、象征、渲染、烘托等表现手法,正面侧面结合、细节描写、点面结合等描写方法,开门见山、以小见大、卒章显志等结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并强化记忆,并利用课余时间抽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有指导学生掌握得有系统,不要是支离破碎的。学生的基础知识牢固了,一方于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就更容易了,另一方面让学生答题有相关的术语,而不至于在答题时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四、规范答题格式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古诗词意境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路径程序化

初中语文老师,多以朗读、讲解题目、翻译、讲解内容、分析感情五个步骤进行古诗词的讲解,这种方式看似每一步都很清晰,但也会流于形式,使古诗词教学更加教条化和程序化,久而久之,教学过程会变得单调,教学课堂缺乏活力。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应用广泛、且相对成熟的教学形式,但依然还有较多的语文教师没有对其进行利用,忽略其为教学带来的趣味性。在程序化的教学路径下,学生很容易失去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得不到提升。

(二)教学主体单一化

初中古诗词教学应充分注意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很多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没有做出及时的调整,“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古诗词的教学成为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缺少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以及学生与古诗词的对话,使得学生的朗读和思考不能得以进行,学生的主动性降低。

(三)教学目标应试化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没有被当做文学作品体裁而进行教学,其教学重点多集中于中考试卷中常常出现的题型,并以此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背诵,许多语文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了保证考试中不失分,削弱了教学中对古诗词的品读和赏析。此外,由于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上的限制,古诗词的教学甚至简化为了翻译课,对古诗词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未能进行延伸,教学缺少人文色彩和精神熏陶,长期下来,教师的教学受到阻碍,学生的兴趣降低,古诗词教学的特色逐渐丧失。

(四)教学方法概念化

一些语文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往往把作者的时代背景、诗词的含义、表现手法等作为概念传输给学生,学生缺乏对这些内容的思考和吸收,最后只是进行了死记硬背。过于概念化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忽略对诗词的情感体验,没有深入的体会诗词的美感,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挖掘受到束缚,没有达到借助古诗词的学习,掌握鉴赏方法、发展思维、提升品位的目的。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

在现代化的教育背景下,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初中古诗词的教学中,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以图片、视频等形式,提升学生的感官效果。比如,在《如梦令》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投影出《夏日绝句》这首诗,引出作者,并将两首诗中作者不同时期的生活写照进行对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创作背景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作品,大多出自名家,其意境高远、思想向上,学生不仅可以得到知识上的提升,也能在精神食粮方面得到储备。但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往往会出现理解上的问题。在开展古诗词具体课程教学之前,教师立足于古诗词的背景介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创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比如思想意识、文化修养以及处事态度等。这样可以减小学生与古诗词的距离,排除时代隔阂,改变学生对古诗词枯燥、晦涩的认识。教师通过介绍作者身份、所处时代背景以及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可以辅助学生增强对古诗词的理解并领会作者的创作动机,还可以更加切实的理解和体会到古诗词所蕴含的文化和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更深入的去探究古诗词。在这个过程中,古诗词教学重难点的突破难度也会降低,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行路难》的教学中,教师应对当时的背景做出简单的介绍:天宝元年,李白奉召供奉翰林,然而唐玄宗只赏识李白的文学才华,李白的政治理想不能得以实现,最终被赐放,李白心中饱含苦闷。学生对李白的心情有所了解之后,更有助于后面的具体学习。

(三)强化诗词诵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充分利用诵读这一学习古诗词的技巧,可以加快学生对于古诗词的认识速度,提升记忆效果。古诗词讲求平仄音韵,音律美强烈。古诗词作者在创作时,将心中的旋律、节奏等意象,与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的外部世界客体粘连在一起,在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精神与物质以及人与自然等方面形成异质同构的现象,实现物我的统一和融合。在此过程中,古诗词的意境和美感在创作者的语言、节奏和韵律中得以呈现。诵读古诗词,有助于学生认识古诗词中规范的语言,并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系统的印象,便于记忆。当前“重背诵,轻诵读”的现象,在初中古诗词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为了调整这种状态,教师首先应认识到诵读在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和有效记忆古诗词这一途径的重要性和便捷性,然后引导学生去实践中不断去感悟诵读的意义所在。在初中古诗词的教学中,古诗词的意境和韵律,可以借助语调的高低长短、抑扬轻缓、深沉明快等表现出来,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朗诵技巧,还可以通过课堂范读、播放名家吟诵音频、学生反复诵读等形式,帮助学生逐渐明白如何朗诵。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以自己理解进行朗诵,再划分诗词的节拍,让学生按节拍朗诵,加深印象和体会,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发挥朗诵在学习古诗词中的推力作用。

(四)关注诗词美感

语言方面。诗词的语言,是学生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的第一感知对象,是体会古诗词美感的最自然的外在因素,同时也是学生养成语文素养的最直接的媒介。初中学生要想深入体会到古诗词的优美韵味,首先,应清楚诗词中字的读音、语义和词与词的关系等,从古诗词的语言这一源头开始学习,才能为后续的记忆和深入了解做好铺垫。其次,应掌握语言的修辞,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对关键字词和重点词句的修辞进行重点揣摩和赏析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创作者对于古诗词语言的巧妙运用,进而体会古诗词中多元的文意、丰富的文化等。再次,了解古诗词的语言风格。古诗词的教学目标,应由浅入深,由对文字的表面解读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语言的生命、情感,激活学生的语言体验和对语言的多层次的想象,以古诗词语言教学为实践基础,不断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文字的能力。通过语言教学,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语文知识,以语言学习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建立古诗词学习的方法,为学生语文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情感方面。古诗词中的情感往往涵盖独特的审美风格、理性沉淀和生命关切,可以从中挖掘出创作者内在的情感宣泄和归宿,关注诗词的情感,可以提升学生的洞悉和感悟能力。在初中古诗词的教学中,应力求透过诗词创作背景和语言等外在表象,体悟到创作者的情感内涵,驱动学生以文本为基础,与创作者进行对话,还原创作者的情感状态,从而进入到创作者的精神世界,以帮助自身成长。引导学生在自己生活经历的基础上,激发出不同的感受,建立自己丰富而充满活力的精神世界。比如,在古诗《春望》中,作者杜甫通过描写春日长安的破败景象,抒发了兴衰的感慨,用“恨别鸟惊心”表达了思乡之情,在结尾又流露了忧国忧民的情感等等。意境方面。理解诗词的意境可以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中国古诗词中的意脉彰显着诗歌的意境和韵味,教师应在更高层次的古诗词欣赏中,引领学生了解诗歌的主旨思想,疏通诗歌的意脉。具体来说,对古诗词的理解应由外到内,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领悟内在的意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教会学生在古诗词的鉴赏中,从核心和本质入手,进而影响其他古诗词的学习,由此及彼,把握古诗词的意境。比如在《渔家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视频朗读,并针对诗词的意境提出问题:你从朗读者的朗读方式中听出怎样的情感?朗读者这样朗读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品味诗词的语言。然后组织学生借助工具书,梳理诗词的大意,并让学生以现在语言对诗词进行改写,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诗词的意境。然后带着学生精读,解决诗词中的重难点。

(五)拓展教学方法

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应具有多样性,在教学中应根据古诗词类型的不同,合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过程。初中学生具有思维活跃、联想丰富的特点,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采用情景交融的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触发学生的联想,进而加深印象,增强记忆,比如在《观沧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大海的视频,或者海浪的音频等方式,引导学生想象沧海的波澜壮阔和一位伟大诗人在此时的所想,加深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采用扩写故事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自主鉴赏的空间。比如在《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作者苏轼所表达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扩写,补齐故事情节,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作能力。

篇9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低年级 语文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128-01

多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课堂。它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以其直观、生动、高效的特点,多角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注意力,给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拼音、识字、古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三大难关,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接受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形、视频和音频等媒体信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拼音教学更具直观性

感知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端,没有正确的感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就会成为“镜中之物,水中之花”。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容。而小学生限于生活经历和生活积累,感知发展水平不高。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学习的知识越容易理解和巩固。正确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多重剌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受,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的学习环境。

小学低年级儿童,特别是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时期过渡。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忆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另外,一年级新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好,反之较差。拼音是一年级新生认知、学习的第一道难关,在拼音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借助形象直观富有情趣的多媒体的动画来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正确感知,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的第一道难关――汉语拼音。

如:教学音节“she”:

(1)电脑出示“e”

(2)再出示小女孩推着卡片“sh”,告诉学生一个声母“sh”和一个韵母“e”碰到一起可以拼出一个音节“she”。

(3)课件演示动画效果。小女孩推卡片“sh”变成音节“she”。

告诉学生在拼读时,声母“sh”要翘舌,单韵母“e”要读得响亮些。把“sh”和“e”快速连读成音节。借助“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不留空”的要领帮助学生掌握拼读音节的方法。这一动画形式的直观演示,使学生很轻松地记住了这一拼读规则。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识字教学更富趣味性

小学阶段有较重的识字任务,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尤其是低年级,许多课时都是围绕识字展开。在传统教学中,生字教学一直是老师凭着一张嘴,一支粉笔或几张灯片,单调地、机械地、抽象地教学生“读字、认字、记字”。学生学起来无趣,教师教起来乏味。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悦耳的声音、色彩鲜明的图片、生动优美的画面等形式,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其他媒体所远远不及的优势。因而,教师要善于正确地利用这一优势,让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更富趣味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象形字“日”: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呀!(课件电脑演示:太阳图)

生:太阳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太阳与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久以前,古时候的人呀也非常喜欢太阳,那么古人是怎么记录太阳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电脑动画演示)古人就是用这个符号来记录的,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为了便于书写,就把这弯曲的笔画写成这样的字了。(电脑动画演示“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字,这一课还有几个生字也是从图形变化来的,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打开课本54页,看看这些生字是怎样变化来的?

就这样,多媒体使枯燥的生字教学生动化、趣味化了。它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而且对生字的音、形、义也真正达到了心领神会。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古诗教学更添艺术性

古诗教学难是人所共识的。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它不仅难在作品的时代、人物的思想与当今有一定的差距,而且难在诗意储蓄上。多媒体教学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在“声”“形”“色”“体”的结合上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学生学习心态结合到一块。

小学低年级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春晓》这首古诗: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小的动画片,想看吗?老师现在就给你们播放!(放课件,描述:一个春天的早晨,天空下着蒙蒙的细雨,被风雨打落的花瓣像一群翩翩起舞的花蝴蝶纷纷飘落下来。在一个绿色的大森林里,有一只可爱的小熊,瞧,他睡得多香啊。他一定是在做一个甜美的梦吧,要不然怎么连天亮了都不知道呢?)

师:看到这儿老师突然想起了一首特别好听的诗,猜猜什么诗?

生:《春晓》。

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就猜到了。老师想到的正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这首《春晓》呢,老师还知道咱们班好多聪明的小朋友早已经会背这首诗了。让我们看着动画一块儿背背吧!(生背诗,电脑跟随一句一句书写《春晓》)

画面精美,富有童话意境的电脑动画课件,把学生带入细雨纷飞,落花飘飘的江南之春,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很好的基础。

篇10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多媒体的应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课堂。它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以其直观、生动、高效的特点,多角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注意力,给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拼音、识字、古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三大难关,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声音、文字、图象、动画的处理,能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功能同时发挥作用,让学生接受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形、视频和音频等媒体信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拼音教学更具直观性

小学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时期过渡。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忆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另外,一年级新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好,反之较差。拼音是一年级新生认知、学习的第一道难关,在拼音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借助形象直观富有情趣的多媒体的动画来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正确感知,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的第一道难关――汉语拼音。

例如:教学音节“she”:(1)电脑出示“e”(2)再出示小女孩推着卡片“sh”,告诉学生一个声母“sh”和一个韵母“e”碰到一起可以拼出一个音节“she”。(3)课件演示动画效果。小女孩推卡片“sh”变成音节“she”。告诉学生在拼读时,声母“sh”要翘舌,单韵母“e”要读得响亮些。把“sh”和“e”快速连读成音节。借助“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不留空”的要领帮助学生掌握拼读音节的方法。这一动画形式的直观演示,使学生很轻松地记住了这一拼读规则。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识字教学更富趣味性

小学阶段有较重的识字任务,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尤其是低年级,许多课时都是围绕识字展开。在传统教学中,生字教学一直是老师凭着一张嘴,一支粉笔或几张灯片,单调地、机械地、抽象地教学生“读字、认字、记字”。学生学起来无趣,教师教起来乏味。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悦耳的声音、色彩鲜明的图片、生动优美的画面等形式,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其他媒体所远远不及的优势。因而,教师要善于正确地利用这一优势,让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更富趣味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象形字“日”: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呀!(课件电脑演示:太阳图)

生:太阳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太阳与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久以前,古时候的人呀也非常喜欢太阳,那么古人是怎么记录太阳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电脑动画演示)古人就是用这个符号来记录的,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为了便于书写,就把这弯曲的笔画写成这样这样的字了。(电脑动画演示“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字,这一课还有几个生字也是从图形变化来的,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打开课本54页,看看这些生字是怎样变化来的?

就这样,多媒体使枯燥的生字教学生动化、趣味化了。它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而且对生字的音、形、义也真正达到了心领神会。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古诗教学更添艺术性

古诗教学难是人所共识的。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它不仅难在作品的时代、人物的思想与当今有一定的差距,而且难在诗意储蓄上。多媒体教学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在“声”“形”“色”“体”的结合上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学生学习心态结合到一块。

例如:教学《春晓》这首古诗:

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雨、有花、有小鸟等等。运用多媒体正好适合表现这些丰富的信息。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一句可利用动画展现春天的夜里,下了一场小雨,人们睡得很香,很熟,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早晨醒来,听到外面到处都是小鸟那悦耳的叫声。“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一句可利用动画回放昨天夜里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昨日还是春花竞放,而一觉醒来,花朵被风雨打落一地的画面。接着整体讲解这首诗时,出示动画:白天,阳光明媚、春花竞放,天黑了,刮起风又下起雨,但是屋里的人们人们睡得很香、很熟,不知不觉天亮了。早晨人们醒来,听到外面到处都是小鸟那悦耳的叫声,推开门看到院里一地的落花。

整幅动画有闻有感,有花有鸟,有风有雨,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情景交融、声色并茂的春天特有的景致,让学生很容易就能体会到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思想感情。它通过“声”传递师生心灵深处的语言,通过“形”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通过“色”描绘师生所要描绘的五彩图。一首悦耳动听的乐曲,配以色彩鲜明生动的画面,同时辅助于丰富的语言描绘,不仅使学生产生了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沉浸于诗人所描绘的诗境之中,而且能从中领悟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四、多媒体可为解释疑难问题创设巧妙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