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旅游经济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5: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旅游经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文化与旅游
1、旅游与文化的本质联系。
旅游与文化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所谓的旅游,就是人类文明活动的本质特征。而文化在广义上是指人们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只有在物质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后,才能在心理、情感等各个方面得到更深一步的发展,从而创造出丰富的精神文化。文化在狭义上主要是指精神性的文化,这也是文化的内在本质。人类旅游就是通过拓展生存空间这种形式,设法促进自身的精神发展,用文化精神来武装自己。旅游的外在表现,主要是指人的移动,通常是指旅游文化的交流与沟通,这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形式。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就是一种求知与审美,逐步开阔人类的视野,积极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精神追求。旅游文化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与感悟。这种活动从广义上来讲,即是一种旅游文化的消费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的创造过程。人类在欣赏大自然景观的过程中,将会逐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以及审美能力,这就需要人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发现大自然神秘的生命气息与运动规律。旅游文化是人类对美学的发现与概括,以及对艺术哲学的思考。因此,旅游文化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从这种人文角度而言,旅游文化实质上就是一种精神性的文化活动。
2、文化是旅游业的内在灵魂。
旅游业现已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第三产业,这主要是因为旅游业的产生与发展,从古至今都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旅游业始终都是以文化为载体的,是在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产业。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人文景观就是指文化创造出来的产物,其核心内容就是文化特色。旅游业主要是以某个国家、地区独特的文化吸引游客,以此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旅游经济是一种将文化与经济结合最为密切的活动,是通过一定的文化观念与精神需求,满足游客的观赏愿望,尤其是满足游客精神、文化上的需求。
二、旅游经济文化与旅游文化经济
当代旅游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经济与文化是相互整合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经营与管理,都是以文化作为基础的。只要有旅游活动在进行,就肯定会有文化因素渗透其中。旅游作为一种文化型的产业,经济与文化保持高度的一体化,这是一种必然的社会趋势。
1、旅游文化是一种独立出来的形态。
旅游文化自身就具备鲜明的文化特征,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第一,综合性与多样性。旅游文化是指与旅游相关的各种文化概况,是旅游产品六大因素的统一,并从整体上构成旅游文化的产业链,同时又能够在旅游产品中显示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但旅游文化必须要适应不同的消费群体,充分体现出产品消费的多样性、广泛性。第二,服务性与经济性。旅游产品所体现出的核心要素就是服务性,优质的旅游服务,可以给游客带来精神上的满足,让游客获得美好的心理体验。同时,旅游文化也展示出自身较强的功利性,通过各种文化功能,以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的经济价值。这两种旅游文化特征,都间接表明旅游文化的形态,展示出自身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
2、旅游文化是一个系统的文化工程。
旅游文化更应该注重内在精神的建设,任何文化都涵盖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环境文化。旅游文化也是如此,这就表明精神建设在旅游文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旅游活动中的精神因素是构成旅游文化的精神文化,对旅游业起着引导与深化作用,也是旅游文化追求的最高目的。旅游本身也是一种经济文化现象,内涵非常丰富,涉及到的范围也非常广,这是旅游文化由自然经济文化向现代经济文化逐步过渡的趋向。因此,旅游业必须要充分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结合国情,研究旅游文化产品的市场。同时,始终坚持旅游文化的原则,把它作为一种系统的文化工程,带动相关的经济发展,并把旅游文化建设落实到实处,增加人力、物力的支出,逐步完善旅游文化产业的内容,丰富旅游文化的精神内涵,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
结语
篇2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现代服务业是我国的提法,是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国外是知识型服务业《KnowledgeIntensiveBusinessService,KIBS)、高端服务业(AdvancedServices)。我国四个现代化最初没有服务业现代化,只有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后来用于具体产业上,又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党的十五大开始加入现代服务业。所谓现代服务业:主要受工业化进程、社会生产分工的深入影响而加速发展的服务业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新型服务方式及新型经营形态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的服务业。它是为满足现代生产生活需要,那些运用现代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而快速发展的服务行业,包括推进传统服务行业的现代化和正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快速发展、且不断分化的新兴服务业。我们提到现代服务业,更多的是贯彻一种理念。现代服务业有现代生活业和现代生产业之分。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功能概念,它突出强调的是服务业的生产性特征,与传统服务业的基础性特征相比,现代服务业突出强调了对生产的功能作用,它所具有的很多功能其他产业无法替代。这些功能形成了产业结构升级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它是现代化水平的推进器,节能降耗的催化剂。现代服务业的特性:
1.扩张性。传统服务业是国内消费,扩张能力较弱。现代服务业是世界消费,要么直接占领世界市场,要么借助工业、农业产品挤占世界市场。比如,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对世界的金融控制;再如联邦快递、沃尔玛、麦当劳和审计领域的普华永道等。
2.高增值性。离岸外包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是来料加工的20倍,印度500亿美元软件出口,给国内创造的增加值相当于中国制造业1万亿美元创造的价值。发达国家之所以让出一部分低端制造业,集中精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看中的就是现代服务业是赚钱的行业。只有现代服务业才能支撑西方富裕的生活方式。
3.知识密集性。现代服务业都是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行业,知识与创新的作用十分突出,因此,从事现代服务业的人员习惯称之为白领,绝大部分还是白领中的白领,即高级白领。与工业领域的物耗不同,知识、智力等要素的投入是现代服务业的最大投入。
4.物质资源的低损耗性。从要素投入看,服务经济和工业经济最大的差别在于,非物耗的投入比重高,物耗投入的比重低。发达国家从工业经济阶段迈入后工业化社会,进入服务经济阶段后,单位GDP的物质消耗和环境损耗大大降低。
二、海南现代服务业的定位
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改革试验区。充分发挥海南特殊区位和经济特区优势,选准若干有条件、有优势、有潜力、基础好的现代服务业行业,进行先行改革开放探索和试验,使海南在这些现代服务业行业的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按照国际标准,加快推进旅游要素转型升级,加强旅游软硬件设施建设,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规范化、标准化、优质化旅游服务,全面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和发展水平。
国际经济合作交流的重要服务平台和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发挥博鳌亚洲论坛的品牌优势,为国家全方位开展区域性、国际性经贸交流活动和高层次外交外事活动提供优质服务。发挥国际旅游岛的独特优势,整合各民族文化资源,使海南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传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世界感染力的重要基地。
南海综合开发服务中心。围绕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岛屿旅游、渔业资源开发等,发展面向海洋经济的服务业,建立海洋综合保障服务体系,使海南成为我国南海综合服务中心地区。热带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充分利用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建立集南繁育种、热带农产品交易、热带农产品信息等于一体的综合热带农业服务体系,成为我国立足海南、面向全国和东南亚的区域性热带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三、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的崛起,无不是以现代金融、商务服务、信息与科技服务为主导,无不以为现代生产服务为主导。但海南的区域特点和产业基础决定了在构建现代服务体系上的差异性。建设国际旅游岛需要海南强化生活性金融、旅游商务与资讯服务。围绕现代化大生产服务的金融、信息和科技服务的市场基础薄弱。因此,近期海南现代服务业的生活性需求较为明显,需要构建生产性和生活性并重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度假休闲购物、康复疗养、文化娱乐、房地产业为支撑的现代生活体系。围绕特色化和优质化,加快培育复合型现代生活服务企业,引进大型服务企业集团。打造一批服务特色明显、服务质量一流、品位高、影响力与知名度不断提升的现代旅游交通集团、大型商贸集团、休闲疗养集团、文化娱乐集团等,形成服务品牌。构建以现代物流、科技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为支撑的现代生产体系。围绕“精、高”做文章,不以贪大求全为目标,建立服务有力、精致高效、服务品种多、服务触角广的现代生产体系。
构建围绕热带农业发展和海洋资源开发的特色化的综合服务体系。围绕独特的热带农业资源和200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的全面、深度开发需要,建立以优质热带农产品培育、产中绿色无公害服务、产后营销体系建设为主导的综合农业服务体系和以远洋捕捞服务、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服务为主导的综合海洋服务体系。
四、海南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要任务
(一)推进服务业的现代化
海南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还较低,据粗略计算,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大致在45%左右,不仅服务经济不发达,现代服务业发展也十分滞后。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海南不仅要将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更要将推进服务业的现代化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1.推进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
海南传统服务业的比重还较高,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经营手段仍然以传统方式为主,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还不充分,现代化的交通营运与管理方式应用还不普遍,商贸餐饮的连锁化、品牌化经营理念与环境还未广泛形成。缺乏大型化、连锁化、品牌化和能影响全国的本土化商贸和餐饮企业。海南土生土长的生活企业在海南还是空白。要借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春风,发挥海南特有的政策与区位优势,整合全国在这些领域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将中华文明的饮食文化和数千年的商业文化,通过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和信息技术,让其在海南生根发芽。因此,海南在推进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过程中,一是要积极推进传统服务业领域产业技术的信息化;二是要积极推进传统服务领域产业组织连锁化、大型化;三是要大力培育基于全国资源在海南出生的品牌化企业。
2.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是支撑发达国家占领全球经济制高点的关键领域,是现代经济结构组成的核心行业,其他行业或强或弱的附属其中。海南必须要在这些领域有重要突破。一是大力发展与国际旅游岛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产品,推展传统金融市场,繁荣现代金融产业;二是建设以推进海南的信息化和软件产业发展为重点,通过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外包,建立信息服务外包基地等方式建设信息智能岛;三是以洋浦港等为依托,利用现代化的高速运输网络系统和信息管理手段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四是大力发展与热带农业资源、海洋资源开发密切相关的科技服务业,推进热带农业资源和南海资源的深度开发;五是大力发展与外向型经济和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各类商务服务业,提升海南整合各类市场资源的能力;六是大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及国际旅游岛建设密切相关的社区服务、医疗健康服务、社保服务等,提升服务居民的能力。
(二)推进服务业的国际化
服务业的国际化包括引进国外服务企业和培养本土化的国际企业,开拓海外服务市场,推进服务业的国际化就是大量拥有国际化企业的过程。欧美正处于大量服务企业走出去即向外扩张阶段,我国香港则是大量国际化服务企业涌入发展的结果。服务业的国际化是服务业大发展并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于区域乃至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由于服务业领域国际化进程较慢,对外开放滞后,我国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作为我国最先开放的省份之一,海南要继续发挥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先发优势,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海南必须在推进服务业的国际化上有所作为。
1.搭建国际化大型服务企业参与海南建设平台。
中国不仅是巨大的工业品消费市场,未来更是巨大的服务消费市场。发达国家的很多大型知名服务企业一直将进人中国市场作为企业的市场拓展方向,从信息服务领域到商品销售,从饮食服务行业到会计咨询,从现代物流到旅游服务等无不成为跨国服务企业进军中国的阵地。很多跨国服务企业开始加快了亚洲总部转移至中国的步伐,比如联邦快递亚洲总部从南亚移至广州,很多知名制造企业也将研发中心从亚洲其他国家转移至中国。海南具有很多体制机制和政策上的开放优势,可以在服务业的某些领域发挥先行先试作用,成为国际化的服务企业进入我国的跳板和平台。
建设国际化空港服务平台。国际旅游岛需要加快国际空港建设步伐,开辟直达国际主要旅游消费热点城市和国家的空中航线。要将海南打造成中国南部又一个新的国家空港基地,形成与香港相互辉映发展的格局。因此,需要大量引进国外航空企业,建设国际空港服务基地。
建设国际化旅游服务平台。采取特殊政策,引导国际旅行社进驻海南,鼓励发达国家旅游中介机构和服务组织,比如各类游艇协会在海南设立办事处。
建设国际化的品牌供应商服务平台。我国正成为增长最快、国际地位日益突出的品牌商品消费大国,根多国际知名品牌十分重视开拓中国市场,海南具有独特的品牌商品销售政策优势,可作为国际品牌供应商进人中国内陆的基地。
建设国际化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平台。进一步扩大博鳌论坛影响力,提升国际知名度,形成西方有达沃斯,东方有博鳌的格局,交流范围比达沃斯更广,影响力更全面,涉猎范围除经济外,包括文化、区域合作等诸多议题,可以有博鳌影视文化节、国际民族艺术交流节等国际重大文化活动。
2.搭建我国优势服务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平台。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对外拓展能力日益提高,在海外建基地、建工厂,参与世界企业重组并购乃大势所趋,且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与此相关的一系列商务活动也急剧增加。为此,海南要在中国走向世界进程中扮演应有角色,承担应有功能,成为我国走向世界的重要助力平台。
将海南建设成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的休闲商务谈判基地。培养与引进国际商务人才,建立优良国际商务发展环境,推动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
将海南建设成为我国企业资讯中心,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企业的一个重要窗口。
(三)推进服务业的连锁化、集团化
满足基础服务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但要拓展世界市场,对区域经济起关键性的带动与引领作用,则必须建立起行业集团。市场竞争法则如此,连锁企业因此应运而生,比如快速崛起的零售企业集团沃尔玛、家乐福,餐饮业集团肯德基、麦当劳以及近年来快速崛起的日本连锁料理、中国本土的连锁料理,娱乐业的麦乐迪和我国本土化的各种休闲中心等。服务业的连锁化、集团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大众信用度较高、易于推广市场的服务产品。海南要借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契机,通过发挥政策与体制机制优势,吸引与整合国内相关资源,着力打造本土化的连锁企业集团。
1.推进家政服务集团化、连锁化经营。
海南具有我国稀缺的热带资源,是度假或作“候鸟式”居住的理想场所。海南不仅需要开放大量与之相关的房产资源,还需要培养一支素质高、安全可靠、服务质量好的家政服务队伍,以满足各地人们来海南居住或定期度假的需要。为此,需要有集家政人员培训、管理、各类家政服务人员保障等于一体、公司化运作的集团来完成,形成海南模式。
2.推进旅行公司集团化、连锁化经营。
纵观世界六大岛屿旅游胜地,一些大的旅行公司承担起旅游地的声誉影响。不仅环境优美,秩序良好;而且游客花钱放心,旅游满意。民营和私营旅行社可以参与竞争,但一定要有规范,要有行业协会管理,可以形成民营旅行社集团,同非民营旅行公司展开公平、有序、规范竞争,但绝不允许无序的自行其是。因此,需要加大对现有旅行社的整合,制定整合规制,制定统一的宣传形象和统一的服务标准,实行上下关联、不同区域和路线关联、利益关联的连锁化、集团化旅游经营管理新模式。围绕旅游体制创新,建立海南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
3.推进某些服务领域从业人员集团化、租赁化管理。
在海南生活领域中,很多行业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旺季一些行业的服务人员供不应求,淡季则供过于求,人员流动性强。导致行业从业人员心态不稳,影响行业发展。要提升海南服务品质和形象,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措施,改变这个局面。一是服务从业人员的集团化培训和管理,即成立专门的服务劳务公司,让从业人员不仅有职工之家,还能得到适应不同服务行业和标准的培训,政府从税收、培训资金、办公条件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采取行业租赁方式出售服务劳务,服务劳务需求方根据服务需求市场变化情况与服务劳务公司签订服务劳务合同。公司对服务从业人员负责,公司与劳务租赁方打交道。同时,公司在全海南开展服务劳务租赁活动,具备不同服务行业劳务租赁能力和淡旺季、区域间的劳务调节能力。
4.推进车辆租赁、游艇租赁等连锁化、集团化经营。
适应自驾游、个人消遣游比例不断提高的总趋势,围绕为游客提供便捷、高效的旅行环境建设,大力发展自驾游车辆租赁、游艇租赁服务,借鉴国际同行业成熟发展经验,建立便捷、高效的租赁服务体系,发展覆盖全岛、服务周到、信誉度高、集车辆和游艇租赁于一体的旅行工具租赁公司。在全岛设立若干个租赁服务网点,开展连锁化、品牌化的旅行租赁服务。
(四)推进服务业的特色化、品牌化
国际旅游岛众多,但各有特色。国际经验证明,国际旅游岛的开发成效总是与该国经济发展成就、文化渊源和世界影响力紧密联系,美国的夏威夷之所以在世界六大国际旅游岛中独占鳌头,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远超过其他五个旅游岛之总和,与背靠美国发达的经济密不可分;与美国国内旅游消费急剧增长和世界各国人民想急切了解美国,对其乐土夏威夷趋之若骛密切相关;与美国这个代表发达国家文化水准,各种文化在此高度融合密切相连。打造国际旅游岛需紧密联系上述关联因素展开。一是紧紧抓住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亚洲日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重心的历史机遇,将海南打造成亚太乃至世界岛屿旅游的中心;二是集中华悠久文化之大成,通过现代服务创新,将古老的文化与现代旅游文明紧密结合起来,造就集文化旅游于一体、山海游融合的东方明珠。这就需要海南着力强化各类特色功能区、基地与平台建设,将开发国内旅游市场与开拓国际旅游市场紧密结合起来,打造世界一流、特色化与品牌化的服务产品。而且,海南具有一批颇具特色的“山、河、湖、海、农”服务资源,万泉河、五指山、西沙群岛等在全国有较大声誉,令国人向往,是做响品牌,做强特色的良好基础。
1.打造中华文化精品演艺园。
借国际旅游岛建设之机,在海南着力打造中华各民族文化展示的大舞台,促进文化产业在海南的大发展、大繁荣,让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在海南不仅感受到自然风光和独特气候带来的惬意,还要有享受丰富文化大餐带来的满足。一是以海口为基地,打造中华精品文化展示平台,建设中华精品文化演艺园;二是以三亚为基地,打造民俗文化展示平台,发展民俗文化展示园;三是以万宁为基地,打造集东南亚风情和各国特色文化于一体的国际优秀文化展示平台,建设国际优秀文化演艺园。此外,海南还应更多承担国家对外宣传形象大使功能,打造代表东方文化视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影视文化节,建设东方戛纳城。
2.塑造热带农业休闲观光体验平台。
将热带休闲、观光、民俗风情表演、丰富的农业感受活动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抓住新农村建设和农民致富这条主线,打造体现海南特色,具有全国感召力和世界影响力的休闲农业观光体验园。建设若干个特色镇、特色农业园区,按照一镇一色、一园一品的布局发展要求,形成不同的农业休闲观光模式。通过“农业+旅游”的一、三产业联动与融合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引入现代农业经营理念,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促进农民致富和身份变化,带动新农村建设与发展。
3.构建高端服务人才培训基地。
发挥海南独特的气候资源、海洋资源、山地资源汇聚辉映的优势,建立如金融管理人才培训、航空管理人员培训、大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等高端服务人才培训基地;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紧密合作,把海南建成国际化、国内一流的MBA、EMBA教育基地,使海南尽快成为中国乃至在华企业进行高端服务人才的培训中心。“十二五”时期,重点以海口、三亚和博鳌为依托,打造集培训、高端再教育和会议于一体的会教产业,初步形成以会议培训为主,热带农产品展销为辅的会展培训业发展模式。
4.开发热带深山旅行体验服务新产品。
海南具有丰富的热带深山森林资源,是国际旅游岛建设极为珍贵的财富。在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将逐步加大以“山”与“林”为依托资源的开发力度。按照高标准、高品质、现代化、特色化的要求,规划建设若干个特色明显、功能独特、服务设施齐全的现代深山旅行体验功能区,开发包括漂流、登山、野餐、疗养、探险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行服务产品。统筹考虑各功能区的便捷交通联系,按照市场影响力的强弱与成熟程度,循序渐进开发与布局深山旅行服务产品链条。
5.建立南海海洋资源保护与教育服务基地。
我国具有广阔的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为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发展蓝色经济;以及提升国民的海洋意识,教育全民热爱蓝色国土,海南将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着力建设好南海资源保护与开发平台,促进蓝色旅游经济发展。为此,将加强南海资源实验保护基地、南海资源科研教育基地、南海资源开发综合补给基地、南海岛屿旅游特色基地等的建设,把海南建设成为集海洋资源科研、保护、开发、综合补给及教育于一体的国家级海洋资源综合利用中心。
(五)形成若干服务业功能集聚发展区
服务业发展的集聚效应明显。同时,服务业的集聚反过来极大地促进了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海南发展服务业,增强服务业对全省经济的支撑作用,也必须在服务业功能区建设上有所作为。在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的基础上,形成若干个特色明显、支撑功能强、对区域服务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服务业集聚功能区。
1.休闲度假疗养功能区(RBD)建设。
建设国际旅游岛,要求强化特色明显、功能各异的休闲度假疗养功能区建设。我省南北两极、东部沿海、中部山区、西部部分地区及南海岛屿均具有建设上述功能区的良好条件,有些已初步具备一定规模。“十二五”时期,需要在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与定位的基础上,明确各功能区建设范围、发展目标、实施步骤及搞好控制性详规,并要有相应的管理机制;需要在特色休闲疗养度假区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超前谋划相关旅游设施规划。
2.中央商务功能区(CBD)建设。
集金融、商务、休闲购物于一体的中央商务区是城市功能强化的突出标志,同时也为城市增添许多现代气息。从世界国际化和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需要出发,海南需要不断强化国际金融、商务、法律咨询、资讯等服务功能。为此,从综合区位条件看,需要以海口为依托,着力打造集上述各类功能于一体的中央商务区,提升全省适应国际化的能力和现代化国际旅游岛形象。
3.会议培训功能区建设。
博鳌论坛的会议品牌已经形成,但还远未充分发挥其对琼海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亟待加强。要围绕博鳌品牌,大力发展与之相关的会展培训业,以博鳌沿海、万泉河沿江为基本框架,谋划全国有影响、国际知名的会展培训城。在现有会议功能的基础上,不断强化高端培训、商务与高端购物、特色优秀文化演艺等功能,提升服务品质和整体影响力。同时,要与海口共同打造“两点一线”会议培训产业带。
4.热带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功能区建设。
包括热带农业综合服务基地及其延伸触角,以热带农业院校、科研机构为依托,农业公司为纽带,农业信息化为支撑,建立复合型、对热带农业发展有强大支撑作用的现代综合服务功能区。围绕观光农业、优质农业、信息农业开展服务支撑工作,以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能力提升为重点,设立热带现代农业综合改革实验区,探索农业信息化、现代化及服务化的相关问题。
5.海洋综合服务功能区建设。
加强南海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蓝色经济是21世纪海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深化包括海洋捕捞补给服务、海洋产品交易、海底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服务、海洋信息服务等是推进海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时期,海南省要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建立集海洋科教、补给、信息、海产品现货交易及定价权管理于一体的大型海洋综合服务基地,全面提升海洋综合服务能力。
6.文化功能区建设。
没有文化的旅游岛缺乏生命力。扬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历史文化之辉,展示56个民族历史文化瑰宝,不仅是中华各民族互吸营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热爱中国的重要手段,更能形成巨大的文化感召力和吸引力,增强国际旅游岛的魅力。除了传统的猎奇文化外,要大力发展大众的、民族的文化,将海南建成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世界优秀文化的共融舞台。
7.世界高档消费品展示与销售中心。
中国成为快速崛起的高档消费品市场,并受到世界各大高档消费品品牌供应商青睐。然而,由于关税原因,我国并不是消费者理想的高档消费品购买地,绝大部分消费者去香港乃至欧美其他国家满足购买需求。如果海南在《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指导下,尽快成为高档消费品离岛免税区,则不仅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高档商品销售基地,更有可能成为世界各大品牌供应商的必争之地,有利于高档商品展示行业的发展,形成新的会展品牌,其直接效应是商业的突破发展和会展行业的新增长极。为此,在空间布局上以海口、三亚为载体,通过抓住两头、带动全身发展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免税购物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8.现代物流园区建设。
国际旅游岛往往不是区域乃至世界性物流枢纽,海南也不可能成为这样的枢纽。沿海物流枢纽往往紧紧背靠大陆腹地,而不是孤岛海港。以建设与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物流园区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以人流为主要对象的现代化空港和海港,以人流促物流是海南省物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因此,需在谋划好国际空港与现代化旅游港口的基础上,统筹考虑生产物流问题,统筹全省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
五、重点行业发展思路
(一)旅游业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拓展并举,以着力打造清洁海南、疗养海南、热带雨林海南、南沙海南、购物海南、窗口海南等多个品牌为标杆,构建特色化、多种优势资源组合的发展模式,形成不同特色组团、功能差异明显且互补性强的空间发展格局。按照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旅游要素的转型升级,逐步实现旅游要素国际化、高端化和品牌化。
(二)现代物流业
实施“人流”带“物流”战略。以“两港”(海港、空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物流快速通道网络、物流节点系统以及物流信息基础平台建设为支撑,以培育现代物流园区和现代物流企业为中心,全面提升整合海、陆、空物流资源的能力,形成以港口物流为“龙头”的现代化综合物流体系。把海南建设成为我国南方新兴国际化的空港基地,确立海南在华南、全国乃至国际旅客运输的中枢和物流供应链的节点地位。
(三)金融保险
利用岛屿相对独立、封闭条件较好和特区政策优势,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强化金融创新,扩大金融开放,在金融的若干领域先行先试,以改革开放促进金融新发展。鼓励境外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与组织来海南开展业务;率先进行民间金融管理改革试点,鼓励发展各类民间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组织,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展居民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试点,拓展大众保险市场。
(四)房地产业
以发展酒店、度假村、商务办公等经营性房地产为主导,减少候鸟居住型房地产开发比重,降低住房容积率,增加绿地、生态美化林地等景观型土地供给,坚决杜绝房地产开发上的短期性土地出租行为,推进房地产业由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型。推进人才引进型房地产业小区建设;精心设计,统筹规划,体现特色,着力解决好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新农村和国际旅游岛建设,搞好农村村庄规划、设计与施工,建设品味村庄和特色旅游小镇。
(五)信息服务业
以建设“信息智能岛”为目标,以构建现代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手段,积极推进信息平台与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包括涵盖东南亚的热带农业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服务中国开放型经济的综合信息窗口平台建设、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各类旅游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以及利用本土优势发展起来的各类软件基地建设等。努力开拓面向本省、全国乃至全球的各类信息服务市场,引导多种信息服务增值业务发展,开展各种形式的信息服务,不断开拓信息服务业的新业务和新领域。
(六)现代商贸业
围绕打造国际购物中心的目标,塑造“东方购物天堂”。尽快出台离岛购物免税实施管理办法,加强国际顶级商贸中心建设,提升商贸服务能级;优化空间商贸格局,培育现代商贸品牌核心区与功能区;积极发展先进商贸业态,全方位、多层次营造国际化购物环境,提高商贸现代化水平,推动传统商贸业向现代商贸业转型,促进海南省商贸业由末端产业向风向产业、支柱产业转化。着力打造全国热带农产品综合交易中心、国际高端消费天堂。
(七)文化产业
按照建设大产业、繁荣大文化的目标,通过突破文化产业发展体制与创新投融资机制,推动“娱乐之都”建设。鼓励举办大型旅游文化演出和节庆活动,引进各类演艺企业和专业创作团队,开发形成音乐会、舞台剧、曲剧、戏剧、演唱会、实景演出等一批演艺品牌,建设海口、三亚等文化综合演艺园,打造“东方迪斯尼”。
根据中国体育发展快、体育入口多、体育市场潜力大的特点,搭建体育延伸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支持海南举办国际大帆船拉力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高尔夫球职业巡回赛等体育赛事,打响品牌;引进体育创意服务机构,开展体育产业相关活动。
(八)商务、会展与培训业
以旅游休闲商务、企业(公司)内外联系商务为主导,以搭建政府大型论坛为支点,以高端化会议培训为基本拓展方向,将海南塑造成为集国际商务、特色会展、高端培训与一体,功能特色明显、亚洲顶级的现代商务服务中心。
(九)农业服务业
以建立热带农业综合科技实验基地、东南亚热带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为目标,强化热带农业科技支撑、信息支撑、农产业综合交易能力建设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服务业。增强海南热带农业资源的整合能力,实施“小岛带大区战略”,使海南成为优质化热带农产品实验与培育基地,东南亚热带农业信息反馈基地与定价交易中心。
篇3
【关键词】体验经济时代;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战略
一、前言
观光农业是体验经济时展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的一条崭新路径,这种发展模式,将休闲农业与旅游业发展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发展旅游观光,提升农业附加值。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如何将基本的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进行有机结合,以农业生产带动农业观光,是休闲农业旅游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点。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农业产值较低,农业资源利用程度不够,这种情况下,限制了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进步。本文提出的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战略观点,注重结合体验经济特征,对现阶段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就其战略发展目标,进行了相关预测,为休闲农业发展,指明了一条崭新道路。
二、体验经济时代休闲农业旅游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分析
(一)休闲农业发展优势———以YJ村为例
本文在对体验经济时代休闲农业旅游战略发展分析过程中,结合了长春市绿园区发展观光农业的实际情况,对该问题进行了相关探究。长春市绿园区YJ村地理位置优越,四季分明,夏季气温平均在26度左右。YJ村以葡萄种植业为主,并建立了相应的旅游观光点,可以让游客体验到较好的风光。据相关数据调查现实,YJ县从2003年开始发展葡萄种植业和蔬菜种植业,村党委积极争取国家农业建设投资,建立了“静珠葡萄生产基地”,并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发展旅游观光行业。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加强了对产品品牌的宣传,提升了“静珠葡萄”的知名度,吸引了大量外来游客观光[1]。在发展葡萄种植业的过程中,还开展了蔬菜种植业,开展了生态旅游。游客可以在葡萄架下现吃现剪,品尝新鲜的葡萄。在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村党委还设置了相应的餐饮业,主要以地区特色为主,以“杀猪烩菜”等东北特产,让游客品尝东北特色的食物。这种发展模式下,为YJ村农业提升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没有开展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下,YJ村人均年收入在9000元左右,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人均年收入高达13000元。
(二)休闲农业旅游存在的问题———以YJ村为例
YJ村在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这对于YJ村实现更好地发展和进步来说,较为不利。YJ村休闲农业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旅游景点的设置,多以观光和品尝为主,对深层次体验开发较少。据相关市场调查显示,有50%的游客满足于现阶段YJ村的旅游情况,30%的游客基本满意,20%的游客认为,YJ村的旅游模式太过单一,不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2.经济发展相对落后。YJ村在发展过程中,人均GDP虽然达到年平均13000元,但是其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交通建设存在一定的缺陷。在道路建设过程中,村里的道路仍然有泥路的情况,导致在发展观光行业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局限。3.思想认识存在一定的缺陷。YJ村休闲农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人均GDP收入也在显著提升。但是受到小农经济的发展,YJ村的旅游观光行业进展缓慢,发展模式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农民对休闲农业旅游这一崭新概念认识不足,农业资源开发程度较低[2]。
三、体验经济时代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战略构建———以YJ村为例
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1970)一书中提到:“服务经济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则是体验经济,如何对体验经济时代特征进行把握,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进步来说,将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YJ村在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过程中,在体验经济背景环境下,如何对现阶段存在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和进步。
(一)注重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YJ村在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过程中,对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完善,是更好吸引游客资源,促进自身发展的关键。对此,YJ村要注重加强村内交通建设,改变原来的土道,使道路设施得到有效完善。同时,要丰富现有的餐饮业和住宿业,提升餐饮和住宿环境,提高YJ村的旅游接待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注重丰富旅游资源,增加乡土民情的旅游特色,提升游客满意度,为YJ村带来更多的游客资源[3]。
(二)加强观念转变
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观念的转变,对于这一行业的发展,同样有着重要影响。对此,YJ村党委要注重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将体验经济时代下的休闲农业旅游巨大发展前景向农民进行讲解,让他们意识到休闲农业旅游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在进行宣传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休闲农业旅游的基础,主要将其优势进行分析和宣传,能让农民真正意识到这一行业发展带来的“实惠”,提升农民积极性,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地促进YJ村休闲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三)加强市场开发
市场开发过程中,强化对资源的应用,是提升经济效益和促进发展的关键。YJ村在发展过程中,相关资源应用不足,限制了其发展。对此,YJ村要注重立足于现阶段发展情况,能够对自身的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立多元化的旅游发展模式,更好地吸引游客,以实现自身的长足发展和进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对体验经济时代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战略构建问题研究时,注重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YJ村的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并就相关措施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YJ村的情况,我国其他地区在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过程中,可以借鉴YJ村的经验,并注重对自身情况的结合,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基于体验经济时代下的休闲农业发展,要注重对资源优势的把握,这是休闲农业旅游更好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贺德红,周志宏.论体验营销在休闲农业旅游市场的应用[J].江苏商论,2011,01:78-80.
[2]章继刚.发展创意农业建设美丽中国———2012~2013中国创意农业体验经济发展研究报告[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3,01:53-58.
篇4
【摘 要】国际旅游岛建设是促进海南社会经济发展和我国区域社会经济均衡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同时也赋予了海南推动以旅游
>>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省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旅游业的发展 对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策略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金融业发展的机遇与对策 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房地产金融业发展对策 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中职旅游教育的发展思路 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节庆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对策分析 国际旅游岛战略背景下海南省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浅析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慢旅游”发展之路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旅游文化建设的思考 浅议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省旅游会计人才的培养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农场休闲旅游的开发与产品设计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发展探析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省碳金融业务的发展对策研究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主题公园的主题策划研究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的思考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省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的思考 关于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省扶贫开发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格鲁伯・G・赫伯特,沃克・A・迈克尔.服务业的增长:原因与影响[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3.
[4]杨书群,冯永进.论以现代生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J].未来与发展,2011,34(06).
篇5
关键词:上思县;生态旅游;扶贫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一、引言
2013年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决策。在这个大背景下,防城港市委根据自身优势,挖掘增长潜力,明确战略方向,在2014年防城港市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边海经济带”发展思路,力求全面优化全市空间布局,找准全市经济发展突破点,谋划建设多种类、多层次、多功能的边海经济带。其中重点发展港口经济、海洋经济、口岸经济、旅游经济、生态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等六大经济业态。上思县位于边海经济带战略的生态发展区,要紧紧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探索出一条生态旅游推进扶贫开发的持续发展之路。
二、上思县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
上思县位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腹地和十万大山北麓,是环北部湾休闲游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森林资源异常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0.28%。经权威专家监测,全县负氧离子为每立方厘米8.9万个,其中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6.2万个/立方厘米,是城市人居环境的几百倍。因此,上思县享有“中国氧都”和“中国老年人宜居宜游县”美誉。
全县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比较完备和独特的自然景系和人文景系资源。已拥有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皇袍山森林乐园、百鸟乐园、金花茶观赏园、百香湖休闲农庄等生态旅游品牌。目前,正加快建设祥龙生态城、平江旅游文化城、布透温泉度假区、四方山温泉养生度假区、金印湖滨水休闲度假区、应天府瀑布、大龙山高山草原休闲度假区、南屏高山民族风情旅游区等景区。近年来,先后开通了上思至东兴三级公路、钦州至崇左二级公路、上思至南宁二级公路和崇左至钦州高速公路,形成了完善的生态旅游交通网络。并通过举办十万大山原始森林旅游文化节、十万大山森林小姐大赛等大型节会和活动,打响生态旅游品牌,全县生态旅游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三、促进生态旅游与扶贫开发的良性互动
生态旅游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它既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又可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条件。上思县虽具备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但却是一个贫困大县。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十万大山山区识别出贫困人口4.54万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将生态旅游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把发展生态旅游作为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手段,使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尽快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第一,加强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突出政府主导作用。
政府职能部门要摈弃以往传统的资源观和产业观,把旅游业当作全县经济的重要产业去培育。完善生态旅游开发相关政策和法规,打造一批效益佳、带动力强的生态旅游扶贫项目。在财政补贴、税收、银行贷款、企业管理权限、建设资金等方面给予优惠,吸引更多的村集体、农民参与到生态旅游扶贫项目建设中。鼓励当地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企业等主体兴办生态旅游项目。充分发挥扶贫办、旅游局、发改委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成立县、乡、村三级的生态旅游扶贫专门小组,做好管理、协调、服务工作,促进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及保障贫困人口的收益。
第二,狠抓环境综合整治,改善生态环境。
改变全县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的状况,一是抓好县城区域的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二是抓好重点区域的环境整治,特别是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标准,加强景区沿线环境整治改造、美化亮化工作,对景区周边村屯的房前屋后、猪圈牛栏、农家庭院、河沟塘堰、垃圾堆放安全饮水、污水处理、通信设施建设等进行重点整治,并严格按照统一风格对房屋外立面包装改造。通过环境整治,既提升生态旅游形象和内在品质,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第三,强调本地居民参与,获得长期经济收益。
坚持自愿原则,鼓励本地居民以产权入股、集资入股、土地入股方式或以村组集体经济组织为龙头,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成立生态旅游开发公司或合作社,投资、开发和经营景区景点,每年以股份分红的形式让他们由短期受益变为长期受益。采取降低准入门槛、小额扶贫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农民发展小手工、小修理、小加工、小中介、小餐饮、小旅店、小运输、小养殖、小林场、小农场等涉旅小企业,增加经济收入。让当地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的管理和服务,以本地劳动力为主,优先安排贫困人口就业,确保贫困人口长期持续地获得经济来源。
第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延长生态旅游产业链。
上思县特色农产品品种多、分布广,例如香糯、香鸭、黑山羊、野菜、食用菌、中药材、蜂蜜、竹笋、茶叶等,这些农产品都是全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紧紧围绕“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利用特色鲜明的农产品资源优势,结合“市场竞争力强、开发增值潜力明显、技术成熟、规模相对较大、对农民增收贡献率高、见效快”的原则,选出几个作为优先发展特色项目,从产品功效、商品价格、外观设计、品牌包装等入手,进行系列产品开发和专业化经营,打造生态旅游农产品品牌。开发特色旅游商品,不仅可以打造上思生态旅游商品的特色优势,还能让农民有机会参与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促进农民增收。
上思县拥有丰富而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可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为上思扶贫开发谱写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姜锡东.中国传统经济的再评价问题[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01).
[2]何蕾,何百根.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与中国的差距[J].世界地理研究,2003(03).
篇6
有关国民经济学论文范文一:现代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探析
摘要: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国民经济的增长对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而现代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对现代服务业充分认识,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强化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一项长期伴随国民经济发展的任务,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现代服务业。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国民经济
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逐渐深化的过程中,国家要想在国际上占有优势,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身的经济水平,而生产过程的同化导致服务水平的差异直接决定其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占有份额,所以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一、现代服务业分析
现代服务业是在信息技术、知识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新型服务业,其利用现代化新技术、新服务方式和管理理念,使传统服务业的业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能够向其他行业释放较强外溢效应,是对整体经济竞争力具有提升作用的服务行业的集合体,其需要去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及生活服务,由此可见其具有现代性、高新技术性、知识密集性、动态性、生产性等特点,其是信息化、现代化经营理念的发展成果,公共服务职能愈加突出,所以现代服务业不同于第三产业,其广泛分布于三大产业之中[1]。
二、现代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一)现代服务业的产业波及效应
首先市场上对现代服务业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将直接推动其产品生产中所需要的相关产品行业的发展,形成相互消耗式的波及效应,例如现代服务业中的物流业发展会带动汽车生产企业的壮大,现代服务业中的房地产业发展会带动钢筋、水泥等企业的生产等,由此可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因消耗会波及相关产业,而相关产业的消耗又会形成现代服务业的间接消耗波及,以此推动国民经济整体的增长;其次,受消费者以此购齐消费心理的影响,现代服务业会形成配套需求式波及效应,例如消费者最初购买智能手机的目的是观看直播球赛,但其在业余时间可能会利用智能手机拨打电话、观看付费电子小说、付费视频,玩付费游戏等,为满足这种配套消费需求,现代服务业的产品会自觉与相关产品形成互补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除此之外,由于现代服务业是在信息科技和现代管理理念的基础上产生的,属于新兴产物,所以其具有示范作用,形成示范波及效应,例如其自身的特色决定会出现咨询、管理等新的行业形式,会在信息传播交流速度逐渐加快中影响人的消费观念,以此引领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二)现代服务业激发生产者新的投资需求
首先,随着现代物流业、信息传输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出现和发展,生产者舍去了建造仓库、配置车队、信息交流、寻找市场等环节的成本开支,使其生产成本相比过去得到明显的提升,为生产者队伍壮大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可能;其次,金融业的发展、技术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生产者的融资渠道扩宽,例如民间小额贷款,为中小型生产者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持,使生产者产品升级、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等方面更有保证,这不仅有利于生产者开拓产品相关产业,也有利于其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扩大规模,以此拉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再次,现代服务业中的市场调查服务、会展服务、媒体宣传服务等可以使生产者及时、全面的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而针对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的开发和改进,为生产者提供展示自身产品、服务优势的平台,使其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得到加强,从而为生产者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除此之外,现代服务业中的调研、策划、咨询服务及保险业使生产者的投资风险在事前事后都得到有效的控制,由此可见现代服务业可以使生产者的生产难度降低,而生产利润增加,由此推动生产规模的扩大,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三)现代服务业激发消费者消费需求
首先,现代服务业重视产品的研究开发,而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个性化、品牌化的追求愈加旺盛,生产者为追求经济利润,积极与现代服务业相关服务相结合,使其产品供应相比过去更加具有吸引力,以此激发消费者消费;其次,随着现代服务业分期付款等服务形式的出现,使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由传统的先赚钱后消费向先消费,后付款转变,而且使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更加旺盛,使房地产、汽车行业等一次性消费成本较多的产业在消费模式发生变化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此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再次,随着现代服务业中的各种保险服务的出现,使消费者对工作、健康等方面有可能出现的风险的恐惧心理得到缓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热情;最后,现代服务业中为消费者提供的多种支付方式,如信用卡、网上交易等,使消费过程的安全性、便利性等更有保证,也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而消费需求的增加将直接推动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推动国名经济增长。
(四)现代服务业的就业机制
现代服务业的显性就业机制和隐形就业机制都非常明显,显性就业机制是现代服务业自身发展中创造了庞大数量的就业机会,例如淘宝行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截止2014年向社会提供近20万的就业岗位,而且仍以每月5000个新店铺开张的速度持续增长,而隐形就业机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其相关产业就业机制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对就业收入产生的乘数效应、因推动技术进步而创造就业机会、对供需结构的调整,从而使就业结构发生变化等方面,例如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劳动力市场运行不稳定等,以此扩大就业的空间,在现代服务业刺激消费者需求,推动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由此推动国民经济增长。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国民经济的增长对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而现代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对现代服务业充分认识,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强化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一项长期伴随国民经济发展的任务,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现代服务业。
参考文献
1、论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农民的国民待遇问题张术环;学术论坛2006-04-10
2、坚持教育创新 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培养质量林木西;张今声;马树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05-15
有关国民经济学论文范文二: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
摘要:通过研究2004-2013年黑龙江省旅游增加值与GDP的比重以及旅游产业的贡献率等指标,分析出旅游产业对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直接影响,发现旅游产业在我省国民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
关键词:旅游产业;国民经济
一、旅游产业对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贡献分析
(一)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旅游产业作为朝阳产业迅猛发展。1996年9月,黑龙江省召开旅游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把旅游业作为全省新兴经济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出将黑龙江省打造成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的目标,要求充分利用黑龙江省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资源,整合旅游资源,把哈尔滨、五大连池、镜泊湖、扎龙湿地、神州北极、兴凯湖、小兴安岭、抚远华夏东极、大庆温泉、鹤岗黑龙江界江等十大旅游地作为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重点,辐射全省。目前我省有旅行社613家(其中5家入选全国百强旅行社,位居东北三省之首)、星级饭店309家、家庭旅馆230家、景区景点1000余个(其中包括国家A级景点175家)、中国优秀旅游城市9个、S级滑雪场29家。黑龙江省20082013年度旅游产业发展良好,旅游收入稳步增长,平均增长率达到18%左右。
(二)研究方法
采用旅游增加值进行旅游产业对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直接影响分析。然后,使用贡献率指标并加以修订,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其间接影响。
(三)旅游产业对黑龙江省GDP的影响
1.旅游产业对黑龙江省GDP的直接影响。以往对于黑龙江省旅游产业与国民经济的比较,采用旅游总收入和GDP直接比较的方法。旅游总收入是一段时间内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全部旅游收入,而黑龙江省GDP则是这段时间的生产总值,是所有产业的增加值之和,其与旅游收入属于不同的统计口径,如果将两者进行比较,会夸大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因此,本文借鉴李江帆、李美云在1999年发表的《旅游产业与旅游增加值的测算》中提出的旅游增加值概念,将旅游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比较,从而得出结论。黑龙江省旅游总收入除2005年增长缓慢外,2006-2013年均稳步上升。旅游增加值也呈逐步递增趋势,其中,虽然2004、2005年受到非典影响、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导致升幅略有下降,但总体发展情况较好,绝对数值稳步提升。旅游增加值绝对数值的增加并不能完全说明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只有旅游增加值占黑龙江省GDP的比值增大才能充分说明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通过计算得出,旅游增加值占黑龙江省GDP的比例基本呈上升趋势,其占第三产业GDP的比例达到支柱产业标准,说明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贡献较大。虽然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趋势较好,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尚有差距,这与地理位置、环境、资源等因素相关。因此在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时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部署规划。除了从旅游增加值的角度研究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外,通常还需运用贡献率指标分析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贡献率是指某产业的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借此了解这一产业生产的产值利用中间消耗的比例。2004-2013年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贡献率在1.4%~11.6%之间上下浮动。受2003年非典影响,2004年黑龙江省旅游收入下降,2005年开始回升,又由于2008年全球发生经济危机,导致2008-2011年旅游经济再次陷入低潮,直到2012年有所好转。这是由于旅游产业的特殊性质,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2004-2013年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贡献率有所波动。总的来说,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贡献率水平逐步上升,说明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2.旅游产业对黑龙江省GDP的间接影响。旅游产业自身收入是对黑龙江省GDP的直接贡献,而其通过间接消费和诱导消费又为旅游目的地做出进一步的经济贡献,即旅游产业对GDP的间接影响。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旅游收入对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间接影响。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a+bx,设黑龙江省GDP为y,历年的旅游收入为x。回归系数的标准误差显著性水平小于0.05,可以认为所建回归方程有效。R方的值是0.993,R方的值越接近1,说明回归方程对样本数据点拟合得越好,表明旅游总收入与黑龙江省的GDP关系密切。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回归平方和为111400000,残差平方和为799502.325,总平方和为112200000,F统计量的值为1114.759。F值检验目的是检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是否可用线性模型来表示。F值越大,说明自变量造成的因变量的线性变动越大于随机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越显著。这里F值较大,说明旅游总收入造成的黑龙江省GDP的线性变动远大于随机因素对黑龙江省GDP的影响,二者之间的线性关系较显著。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结果,每产生1个单位旅游收入,黑龙江省GDP增加8.326个单位,说明旅游收入对黑龙江省GDP的间接影响显著。
二、结论
通过研究20042013年黑龙江省旅游增加值与GDP的比重以及旅游产业的贡献率等指标,分析出旅游产业对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直接影响,发现旅游产业在我省国民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选用旅游增加值这一指标与全省GDP相比较,避免了用旅游收入与GDP相比较带来的数据夸大。贡献率弥补了旅游增加值的不足,体现了旅游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旅游产业对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间接影响,得出每产生1个单位旅游收入,会使黑龙江省GDP增加8.326个单位的结果。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总体来说,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趋势良好,但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餐饮业、住宿业、零售业等旅游关联产业的支撑能力不足。因此,必须提高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才能提高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此外,还应逐步完善旅游产业的统计数据,建立健全旅游业的法律法规,针对黑龙江省特点制定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商品,保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现代旅游业特征;生产者服务增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能级提升势在必行。近几年,我国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其政策导向不断强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正在对产业经济的诸多部门产生持续而深刻的影响,旅游业同样面临着这一不可回避的形势。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现代服务业与旅游业的关系,探讨现代旅游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机制、要素特征以及新的增长态势。
一、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关系
现代服务业是我们国内的提法,先后在党的报告和政府文件中正式使用,但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我国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中也没有确认现代服务业的界定范围。提出“现代服务业”这一概念,有着特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实质上反映的是在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对于服务业发展的一种新认识。一般认为,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更突出了高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高附加值的特点。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划分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又称战略业[1]。也有人认为,现代服务业主要是生产业,即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而非直接为最终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其可包括金融业、保险业、房产业、经纪业、广告业、律师业、租赁业、通讯业、物流业、咨询业、会展业、后勤业等众多行业[2]。根据以上界定,旅游业是否属于现代服务业是有争议的。有的认为,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和知识性含量较少,受信息革命的影响,部分行业采用了一些信息网络技术,但从总体上看,旅游业并不具备现代服务业的特性。其次,旅游业发展成为大众性的产业,至少是19世纪中下叶,并不算新兴产业,应该属于传统服务业。有的认为,旅游业是一项综合产业,它涉及的行业很多,其中有一部分是依托现代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发展起来的,如会展旅游、奖励旅游、商务旅游等,应该属于向社会提供高层次、高知识产品的现代服务业。同时,旅游业也属于信息密集型产业,旅游活动的组织和进行,高度依赖信息源和信息流,特别适合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因此,是符合现代服务业特征的。
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需要作深入的辨析。
首先,旅游业从属于服务业,一直都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众所周知的。如同服务业的产生与发展是有历史阶段一样,旅游业在形成期就是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于一体的相互关联的传统产业集群。旅游产业的部门(行业)结构中最基本的构成形式,包括旅游交通、旅游游览、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旅行社和休闲娱乐等部门,显然应该归之于服务业中比较初级的生活服务业。随着半个世纪以来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业进入到成长期,一方面,旅游业的原有基础部门需要得到现代化的改造和提升,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传统的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面临着现代管理理念和运营方式以及高科技和信息化的洗礼,有一个逐步转型的过程。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后期的产业延伸和扩展,现代企业制度的普及和生产职能外包,旅游业的服务对象也扩大到了生产者,出现了许多会展旅游、奖励旅游、商务旅游、公务旅游、节事旅游、拓展培训旅游和旅游咨询、旅游规划与策划、旅游信息服务等新兴业态。因此,旅游业不能简单和笼统地划归为传统服务业或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是依附着服务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同样有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必须进行动态分析。
其次,旅游业是综合性极强的产业,除了传统的核心业态之外,旅游业是众多相关产业交叉重叠的行业部门,与其他产业部门关联度很高,如需要通讯、电力、金融、保险、物流、中介、设备、环卫、地产等产业部门为其提供生产资料和要素服务。尤其在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阶段,旅游业更是受到生产服务业、专业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技术服务业、创意服务业的明显影响,出现了产业融合的趋势。产业融合是在工业经济时代高度产业分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原来形成的产业固定化边界进行一定程度调整的结果[3]。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导致产业之间更多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产业融合必然引致旅游业内部结构向更高层次升级,优先发展生产者服务,从而真正纳入现代服务业体系。
540)this.width=540" align=left vspace=5>
旅游业正处在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化的过程中,目前,旅游业总体上依然包含了传统服务业的内容和现代服务业的元素,有着显著的二元结构特征,即当先发的或传统的产业部门还在发展的时候,后发的或现代的产业部门就出现并发展了。以发展的眼光看,旅游业的现代服务业特征会愈益凸显,旅游业部分或整体转型升级为现代服务业的趋势还将进一步显化。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精心培育和加快发展现代旅游服务业。
二、现代旅游服务业发展的动因与要素特征
现代旅游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需求。旅游业是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产业,在中国是与改革开放伴生的。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可支配时间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加上旅游交通、通讯工具的革命,大众旅游得以兴起,这是旅游业成为一个新的产业的主要推动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增长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旅游业继续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扶持,成为世界经济中颇具生机和活力的强劲产业。旅游业从面向大众的生活服务业向新兴的生产服务业转变,是社会化分工的必然产物,因为只有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企业才会将其运营活动的一部分职能外化,从而导致诸如会展旅游、奖励旅游的兴起。现代旅游服务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商务活动(公务活动)的功能强化与职能外化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是“服务内部化”向“服务外部化”转变的结果。因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利用现代旅游服务业来完成这些职能,在效益和成本上能优于企业或社会组织自身来完成。其次,服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又从市场的角度提出了对现代旅游服务业的要求。现阶段旅游者的经济实力与消费水平普遍提高,享受型
消费和发展型消费倾向非常明显,因此,如何及时向旅游消费者提供快捷、方便、灵活、周到、健康、舒适的高技术含量和高知识含量的旅游服务,便成了传统旅游服务业升级换代的市场驱动力。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特别有利于对偏重生活服务业的旅游业传统供给方式的改变,无论是以设备为基础的旅游服务,如自动查询和预订系统、分时度假交换系统、旅游电子商务;或以人为基础的旅游服务,如导游服务、饭店服务、餐饮服务、旅游交通服务等;还是作用于人的有形服务,如旅游接待服务、登记和结账服务等;作用于物的有形服务,如饭店的行李寄存服务、洗衣服务等;作用于人的无形服务,如旅游信息服务、旅游教育服务等;作用于物的无形服务,如旅游保险和贷款服务、旅游汇兑支付服务等,无不渗透着现代新理念、新技术和新运营方式的改造和影响,这是提升传统旅游服务业素质的必然途径。
现代旅游服务业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经济社会中的新生事物,我们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综括现代旅游服务业的要素特征,主要有
以下几点:
1.高增值性
由于现代旅游服务业同样具有高技术性、高知识性和高人力资本等现代服务业要素,因此决定了在同样的产出水平下,无形智力投入较高而有形资产投入较少,其增值途径除了直接创造价值外,还有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益、增加无形资产等间接途径和作用。如现代企业的一些非核心业务的外包,使旅游业为生产者提供第三方会展、商务等专业服务成为可能,从而形成某种经营功能的规模化效应,促使企业经营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又如旅游规划或策划、旅游咨询和信息服务,可使企业的经营效益大幅度提高,创造可观的价值。再如会展的策划和营销、旅游广告的宣传运作,致使企业的品牌声誉和社会形象得到明显改善,无形资产的价值也就随之上升。现代旅游服务业的服务半径大于传统旅游服务业,对经济的拉动更为广泛和显著,因此,具有更高的增值性和附加值。
2.高层次性
如同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服务业是产业经济高度化进程中的必经阶段,现代服务业是服务业内部结构中的优化升级。现代旅游服务业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旅游业内部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不可否认,旅游业从一开始就是以普通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为主,属于技术含量比较低端的生活服务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旅游业总体上不断趋向高端化,然而,传统的服务业态毕竟长期占主导地位,旅游业内部存在着明显的低质结构,亟待调整改变。以生产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为旅游业的内部结构调整和高度化发展带来了机遇,如会展、奖励、商务旅游的高端性是毋庸置疑的,以此为契机,现代旅游服务业自然登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现代旅游服务业的高层次性还表现在服务对象转而成为生产者主体,如企业和社会缉织职能外包的旅游消费者,无论是会展和奖励旅游者还是其他商务旅游者,在中国都是极具成长性的高端市场主体。
3.高功能性
如果说工业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产出经济”,那么,服务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则是“功能经济”。因此,相比较而言,服务业更注重服务功能或效用而不是物质数量。现代服务业的作用更是表现为其在为现代经济和社会活动服务中的特定功能。如会展旅游、奖励和培训旅游等,应是企业的内部职能,现在却可以委托旅行社或专门的会展公司来做,独立为一种专门的服务业。随着某种经济或社会活动中某项局部功能的需求不断扩大,使得专业化运作的成本优势和规模效应得以体现时,该功能就会从营运主体中分离出来,形成专业的服务机构,为需要该功能的营运主体提供服务。以会展、奖励旅游为主的现代旅游服务业即具有这样的专业分工带来的强化功能,体现为生产者服务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很大效用,使企业或社会组织越来越对其产生一定的专业依赖性。
4.高技术性
现代服务业是依托高科技和信息化发展起来的,同样,现代旅游服务业也是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技术支撑的,特别是在新经济时代,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对旅游产业的管理有着深刻的影响,因为信息是旅游产业的血脉。”[4]如旅游活动的组织和进行,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本质是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及判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旅游业是信息资源密集型和信息技术依赖型产业。一方面,现代旅游服务业是由信息技术与专业知识催生的,如会展、商务旅游等,另一方面,信息和网络技术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传统旅游服务业态,如旅游饭店的现代化设施和网络预订系统、旅行社现代管理运营流程、旅游景区或主题公园开发建设的高科技项目等。其次,高技术性还反映在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得以广泛运用,推动了旅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与现代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5.高知识性
现代旅游服务业同样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起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更需要高人力资本的投入。这是因为对现代旅游服务业所发挥的特有功能只有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经营管理者才能有所认识,同时,企业的一部分内部职能之所以会进行外包,除了降低经营成本之外,就是因为这些职能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胜任。现代旅游服务业强调的就是服务的知识含量和文化体验,这已贯彻到整个旅游活动的前、中、后各阶段。如对旅游网站和咨询服务或导游服务的评估,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能否提供高知识含量的服务。至于为生产者服务的会展旅游、奖励旅游或商务旅游更是知识和智力密集的高端服务产品,是现代旅游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
三、现代旅游服务业的新增长点
当前,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的高端生产力正在积聚,新的业务增长点逐渐形成,出现了旅游产业高度化发展、融合化发展、专业化发展的趋势。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就是代表生产业的旅游新业态的兴起。
1.会展旅游
会展产业起源于欧洲与北美,如今已毫无疑问地成为最具活力的全球性产业之一。尽管我国会展业只是在改革开放后才逐步出现,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申办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界博览会成功之后,我国会展业更以年平均20%的增幅迅猛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会展旅游是会展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是由于会展活动的举办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会展旅游是以会议和展览为目的的旅游,属于公务或商务旅游的范畴,这是典型的为生产者服务的被用作进一步生产的中间服务。在中国,会展旅游是新兴服务业,一些大型旅行社或旅游企业已从原来主要为市场终端旅游消费者服务,转向中间服务的会展旅游业务,纷纷成立专门的旅游会展公司。连最大的旅游网络商携程有限公司也在传统的机票、酒店、度假业务之
外,新增了集团服务。上海最近还专门成立了旅游会展推广中心,以争取更多的国际会展。所有这些都说明,会展旅游正在成为我国旅游新业态。
2.奖励旅游
奖励旅游是从广义的会展旅游中脱颖而出的专项生产。它肇始于国外发达国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企业界和旅游界的青睐和重视。奖励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高级产品形式,也是服务经济与生产业日益成熟的表现。奖励旅游的对象不是家庭或个体消费者,而是现代企业的集体生产者,因此它属于生产或生产者服务范畴。它不同于最终消费,而是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从而产生新的使用价值。奖励旅游作为“生产性”旅游,由企业或其他组织出资购买,经常是一种豪华的、由旅行社全部代办的综合包价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介入发展生产力和促进经济增长而拓展的新业务,有其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我国,随着不少大型外资企业纷纷涌人,奖励旅游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现今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和较大规模的民营企业也开始以奖励旅游的方式来作为对员工的激励和褒奖,因此,开展奖励旅游业务的旅游企业和专业公司越来越多。但我国奖励旅游还只是初露端倪,作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走向仍需要大力扶植[5]
3.商务旅游
是指有别于会展奖励旅游的一般商务旅游活动,是建立在商务活动基础上的以专业人士为主的一种具有工作性质的专项旅游形式。商务旅游成本由公司而非个人支付,因此,它仍然属于生产者服务范畴。商务旅游客户具有逗留时间长、往来频繁、消费水平高等特点,相对大众旅游属于高端旅游客户群体。由于现代商务活动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专业知识密集,旅游企业要向商务目标客户提供系统的全方位服务,不仅含有传统旅游服务内容,如交通、住宿、餐饮、导游等,还包括咨询、设计、管理等更多更全面的增值服务,特别是融入电子商务技术,一系列商务流程都能通过网络业务方式来实现。以最大限度满足商务旅游的企业或组织的个性化要求,提供量身定制的专业旅游产品。近年来,中
国国际旅行社、康辉国际旅行社、锦江国际集团先后与美国著名旅游集团运通、罗森布鲁斯、英国BTI合作,借鉴国外较成熟的商务旅游运作方法和模式,开辟我国极具成长性的商务旅游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的商务旅行及相关费用高达103亿美元。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活动日益增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商务旅游必将有更大的发展。此外,为社会组织或政府部门的公务差旅提供专业化管理,也是商务旅游业务发展的趋势之一。
4.节事旅游
在国际旅游研究中,节事活动专指以各种节日和盛事的庆祝和举办为核心吸引力的一种特殊旅游形式。节事旅游大多属于政府或社会服务性质,如国际旅游节、国际艺术节、传统节假日庆典、重大体育比赛等。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都同企业化运作和生产者服务有关,或者说是对生产者服务的一个有效的必要的补充。与常规旅游活动相比,节事活动吸引旅游者为某一观看或庆祝目的从各地短时间内聚集到旅游目的地,具有旅游团体规模大、停留时间长、消费水平高等特点,使得举办活动的城市或地区旅游设施和文化场所的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产业联动效应十分明显,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很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开发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地方和民族节事活动,吸引了国内外很多旅游者。随着杭州休闲博览会、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申办,我国节事旅游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5.咨询旅游
咨询旅游是指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旅游项目规划、策划和设计类的创意产业。它是为了满足企业与社会组织职能外包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专业性生产者服务。当前,旅游经济正在成为公认的注意力经济、形象力经济和创造力经济。加快和全面提升中国旅游的规划与策划水平,已成为中国建设旅游强国、实现中国旅游业新的跨越的当务之急。旅游业历来被称为“点子”产业、“注意力”产业和“创新”产业。特别是在新经济时代,过去偏重以资源、资金、设备等有形资产投入为主的旅游业,现在知识、智力、管理、创新、品牌等无形资产开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胜负存亡。旅游业越来越需要以智力来贯穿策划、规划、设计、投资、开发、运营、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随着全国各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旅游景区的加快建设,以文化创意见长的我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组织,纷纷成立专门的旅游规划发展研究中心或旅游咨询公司,承接大量全国各地的旅游发展规划或策划。旅游咨询业作为现代旅游服务业中的新增长点,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 孔德芳.访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组组长胡启恒[N].科技日报,2004—06—29.
[2] 晁钢令.服务产业与现代服务业[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9.
[3] 周振华.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5.189.
篇8
【内容提要】本文就旅游产业化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对旅游产业化基本涵义进行了分析,提出旅游产业化是一个复合性概念:一是指现代化、国际化、规模化和市场化的业态;二是指相对落后的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业势。再次从水平标志、空间跨度、发展基础和运作方式阐述了实现旅游产业化必须具备的条件。最后,从旅游产业本身分析了在技术能力、产出能力、市场能力、管理能力和获利能力等方面分析了达成旅游产业化目标应具有的产业素质。
【关键词】旅游产业化/条件/素质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世界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以年均7.5%和12%的速度增长,远远超出了其他产业的发展速度。从发达国家旅游业的发展情况看,已经完成了由初级向高级的产业升级,实现了旅游产业化。如果我们把视角转向中国的旅游业,可以说,其旅游产业化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与现代旅游业还存在较大差距。相应的,我国对旅游产业化的理论研究也有许多空白。本文拟就旅游产业化的基本涵义、旅游产业化需具备的条件及我国旅游产业素质进行分析,以期对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化的进程作一理论探索。
一、旅游产业化的涵义
旅游产业化涉及到诸多复杂的问题。首先其涵义问题关系到事物的本质属性,用现存的研究成果确定其三维空间颇费思量;其次是旅游产业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交织关系错综复杂;三是旅游产业化还受到文化背景、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人才、宏观体制和微观机制待多重因素的制约。但是,旅游产业化涵义的研究应当承担两个重要使命:一是描述现代旅游业的业态;二是描述中国旅游业和加速向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业势;为研究问题起见,可将现代旅游业“冻结”在特定的时空中作为抽象化了的静态比较标准,对发展中国家尤其象中国这样拥有丰富旅游资源、极具发展潜力、旅游业又相对落后的国家,旅游产业化则表现为一种动态进取行为——由初级产业向高级产业发展,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进军的产业进步过程。
日本学者富永健一曾把产业社会划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为开展产业化的社会(IindustrializingSociety),后期为实现了产业化的社会(IndstrialiadeSociety)。他认为,实现了产业化的社会是高生产和高额大众消费的社会。(注:〔日〕富永健一:《经济社会学》,南开大学出版社,302页,1984。)日本学者是将产业化社会按时间维进行阶段研究,本文尝试对旅游产业化按空间维进行对比分析,应属同一时间序列中的横向比较。
从上述研究角度出发,旅游产业化便内涵着静态与动态两种表现形式,包容着结果和过程两种客观状态,贯穿着业态和业势两大研究取向。由此,可以用简要的两句话为旅游产业化下个定义:旅游产业化是一个复合性的概念,一是指现代化、国际化、规模化和市场化的现代旅游业的业态;二是指相对落后的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业发展并最终步入其中的业势。
二、旅游产业化的基本条件
实现旅游产业化的条件是旅游业的现代化、国际化、规模化和市场化。
1.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水平的标志
现代化既是一种与近代工业革命、技术革命相适应的时代观念,又是包含着十分丰富、复杂的社会内容的社会经济体系。旅游现代化涉及到经济现代化、社会服务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三个方面。
按人均收入可将经济分为贫困型、温饱型、小康型和豪华型。根据美国人口统计局、美国旅游资料中心等机构的调查分析,美国旅游临界点在年收入1.5万美元,超过这个收入的家庭比低于这个收入的家庭外出旅游的可能性大两倍。年收入在2万至5万美元的家庭,其作出旅游的可能性则更大。因此,现代旅游业是在“小康型”向“豪华型”发展的时空之中展开其腾飞的产业翅膀,旅游现代化的经济基础是经济现代化。
社会服务现代化既是旅游现代化的外在条件之一,又是旅游现代化的内生条件。作为外在条件包括:便利、快捷的国际旅游通关、签证服务,旅游人身保险和医疗服务,旅客社会安全保障体系,整洁清雅的旅游环境等。作为内生条件包括旅游六大要素的多层次服务:现代化的交通服务、通讯服务、购物服务、导游服务、线路及客房的预定服务及娱乐设施和发达的酒店服务。
文化现代化则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旅游现代化。中国传统文化崇尚静态的审美观,是封闭性文化,在其文化基础上很难垒起现代旅游业的殿堂。现代文化是一种涌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开放的、动态的文化,形成一种独具时代价值的文化格局,从而对旅游现代化产业深远的影响。现代社会的工作制度、休假制度及利用闲暇时间去旅行都是现代文化价值取向的结果。
文化现代化在一国之内不是对异质文化的否定,而是对异质文化的探索、借鉴和融合。对文化差异进行探索的价值情趣,是引导现代旅游业客流走向的神奇的魔棒。
文化现代化的核心是科学现代化,一切现代科学都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在观察、实验、整理、分析等冷静的客观手段之中,包容着人类追求发展、探索自然的激情和渴望。因此,以求知为原动力的探险旅游、科学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样,具有现代文化潜质的人,并未见得收入有多高,但在其精神追求、情操陶冶、视野开拓、价值实现等文化动力驱使下,会视旅游为自我发展之必需。离开人类文化现代化的动力,旅游现代化便成为无源之水。
2.国际化——旅游产业化的空间跨度
旅游国际化的表征是一国国际旅游的比重不断上升。没有国际旅游的发展,旅游业很难成为现代产业。法国的罗贝尔·朗加尔左他所着《国际旅游》一书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之后,才开始真正进入大众化的国际旅游繁荣时期。随着旅游国际化的进程,其左经济层面上的影响愈来愈明显。旅游国际化不仅成为旅游产业化的基本条件之一,而且被视为一国社会与文化进步的重要象征。它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促进各国乃至国际经济的发展。
旅游国际化的结果,使国际旅游成为旅游经济中的高级层次,从而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作为持久发展本国经济的战略良策来考虑。作为旅游客源国来说,客源输出的结果,使其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政治、文化的影响得到强化,在国际贸易和国际交往中保持心理上的优势。作为旅游接待国家来说、国际游客进入的结果,使其持续稳定地获得外汇收入,增加就业机会,旅游设施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
3.规模化——旅游产业化的发展基础
根据美国人索尔斯坦·维布伦在其所著《休闲阶级理论》一书中的分析,从1936年起,西方发达国家实行“付薪假期”社会法,旅游才由富人所特有的活动开始进入劳动大众阶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旅游活动在全球获得巨大的进展。1990年国际旅游人数达41500万人次,比1950年的2350万人次增加了16.7倍。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到本世纪末,全世界每年外出旅游的人次将达30亿之多。
旅游业规模化的集中表现是大众旅游(MassTourism)的形成。大众旅游一是指旅游参加者的范围已扩展到普通大众,旅游也不是少数人的奢移行为;二是指现代旅游开始形成的有组织的包价旅游为代表的规范化旅游模式。即旅游者在旅行社的组织安排下,按预定时间、路线和活动内容,有计划地完成旅游全程活动。
在经济发达国家中,并非所有家庭都有条件外出旅游度假,还有相当数量低收入家庭无力承担旅游的开支。对此,有些国家采取由政府、雇主、工会或社会团体提供赞助或补助的办法,组织外出旅游度假。这便是所谓“社会旅游”(SocialToursm)。这一做法,也大大推进了旅游的规模化。
既然规模化是旅游产业化的基本条件,那么规模收益理论如何解释旅游经济问题呢?在旅游需求为一定的前提下,旅游供给生产要素的增加(如星级饭店的增加),只能在客观上对原有客源市场份额进行“再分配”,这就会产生规模效益递减,并造成业内过度竞争,如削价倾销等,加剧了规模收益递减的走势。在旅游需求方面,其规模经济问题就会有很大不同。客源规模的扩大,对旅游供给形成两大效应:一是对景区、景点和饭店、购物、餐饮等,增加的旅客会产生“帕累托效应”,促成规模效益递增;二是可刺激旅游供给数量的扩大,使规模效益不变或递增。
4.市场化——旅游产业化的运作方式
旅游市场化的落脚点要体现在下述四个方面:(1)市场规模,即一定的大众旅游市场的基础,并且这个基础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2)市场需求,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旅游经济严重格讲是需求导向型经济,不能离开旅游市场需求去考虑旅游发展问题;(3)市场取向,即彻底告别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接待型旅游”的观念,按市场规则引导旅游活动;(4)市场真实。旅游市场化并不是凭主观臆愿去“制造市场”,如各种低劣粗俗的人造景观,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这个“节”那个“节”等。旅游经济是立足于地方旅游资源的一种特色经济,将旅游资源按市场需求转化为旅游产品应当持科学的态度,严格按市场规律办事。
三、我国旅游产业素质分析
通常来讲,产业素质是某一产业的技术能力、产出能力、市场能力、管理能力和获利能力的综合体现。旅游产业化,在外部要受国民经济产业素质的影响;在内部是由其自身素质高低所决定的。
1.旅游产业技术能力
旅游产业中的“技术”,既包括物质形态的硬技术,也包括智力形态的软技术。硬技术一是指旅游业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吸收与应用,二是指旅游业本身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水平。如美国的迪斯尼乐园、未来宇宙城,日本的高山游览索道等,其硬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另外,科学技术本身也会成为旅游以光产品。美国航天基地、机器人工程,中国的三峡工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科技成果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前去观光。事实上,由于旅游业涵盖了食、住、行、游、购、娱六个要素,这些行业对现代技术的应用,都表现为旅游业技术能力的提高。
旅游业的软技术,是指旅游业的管理技术,包括行业管理技术、企业管理技术和环节管理决窍等。在一定意义上,软技术比硬技术更显需重要,更具价值弹性。一项硬技术水平很高的旅游产品,由于软技术跟不上,会导致亏损甚至失折。相反,一种技术含量并不高的旅游项目,由于管理得法,营销有术,会赢得市场和顾客。
从总体上看,我国旅游业技术能力不强,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如旅游装备落后,科技含量高的旅游产品少、管理水平低等其原因除了我国整体技术水平低之外,与把旅游业看作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无需提高技术的错误认识不无关系。如果说科技在旅游业广泛应用受到客观局限的话,管理落后的层面是可以扭转的,软技术的优先提高是完全有可能的。
2.旅游业产出能力与市场能力
旅游业产出能力是指旅游业能提供的全部旅游产品(包括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产出有力在旅游业是一种待消费的“库存商品”,产出能力转化为市场能力则是一种飞跃,进入不了市场的产出能力是毫无价值的。从一般意义讲,产出能力与市场能力达到均衡状态为最佳,即供求平衡。但旅游业供求的特殊性,使其供求规律有特别的表现。当旅游业的客房供不应求时,在短期内不可能象加工业通过加班加点赶制出来。因此,旅游业拿出能力的事先储备是由行业特殊性决定的。其产出总量和结构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旅游市场的需求增长总量,二是政府的“行业准入”行为。而这两方面的约束,都应当根据产出能力的存量和市场能力的实现率来确定。1996年我国涉外旅游饭店的床位出租率为55.2%,这表明旅游饭店的产出能力过剩及市场能力不足。因此,对饭店新增产出能力的宏观控制以及饭店自身努力扩张市场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此外,旅游产品的丰富性是扩张产出能力的又一途径,增加特色旅游项目、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可增添游客的兴致,延长逗留时间,从而提高产出总量。
3.旅游产业管理能力与获利能力
旅游产业管理能力包括宏观管理能力和微观管理能力两个层面。宏观管理主要体现在旅游业法律法规的约束、旅游产业政策的导向及行业管理的协调上。宏观管理能力的有效性体现为市场竞争有序、利益主体行为合法、旅游区域合作广泛等。微观管理能力是旅游企业自我管理的状态和水平的综合反映。企业组织设计、人力资源配置、业务流程安排、服务质量控制、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市场开发与促销、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应用等等,均是旅游业微观管理能力的应有内容。
篇9
关键词:民族地区;传统服务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4)04-0098-04
Abstract: Exemplifi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Hexigten Banner of Inner Mongolia,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make a research on how to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service sector represented by tourism in China’s minority concentrated region and to enhance the grade of the service sector.
Key words: minority concentrated region; service sector; tourist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服务业是指生产和销售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在我国将服务业视同为第三产业,即将服务业定义为除农业、工业之外的其他所有产业部门,一般根据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可以将服务业划分为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传统服务业是在现代服务业的主要行业形成、独立和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出现的一个相对概念,通常把现代服务业出现前就已存在的各种服务行业称为传统服务业[1]。而现代服务业是指那些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已经或者正在形成和发展的、属于传统服务业范围以外的各种服务行业的总称。旅游业包涵内容丰富,既有像住宿这样的传统服务业模式,也有像旅游网络信息服务这样的现代服务业模式,从总量上看,旅游业更多的属于传统服务业。
1文献回顾
对于不同地区来说,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往往有着不同的内容,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界限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传统服务业通过先进技术改造,也可以转变为现代服务业[2]。目前,国内对于提升传统服务业的研究,集中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化的模式探讨(主要是现状及其对策建议),认为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是其转变的根本途径[3~5]。但国内关于民族地区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研究的专业文献并不多见,分析民族地区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改造的研究也不系统。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保持了较快发展态势,2003~2012年年均增长11.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2年的41.5%提高到2011年的44.6%[6]。民族地区(内蒙、广西、贵州、云南、、青海、宁夏和新疆)服务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服务业增加值从2002年的3828.46亿元提升至2012年的22131.83亿元,但服务业占民族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却从38.9%(2002年)降至37.8%(2012年)本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公布的2012年有关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内容整理而成。,显现出民族地区国民经济增长虽然强劲,但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这无疑影响到民族地区国民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民族地区服务业发展速度也不尽相同,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相对而言,传统服务业发展缓慢,表现为传统服务业总量偏小,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广泛存在[7],旅游业就是其中的代表。因此,对旅游业这样的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服务业能级提升的重要方面,这对促进整个民族地区工业化进程和现代化过程,同样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服务业及旅游业发展概况
克什克腾旗(以下简称“克旗”)位于东部,隶属于赤峰市,总面积20673平方千米。克旗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大兴安岭南端山地和燕山余脉七老图山的交汇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造就了克什克腾旗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草原、森林、沙地、湖泊、温泉、冰雪、石林、冰臼、珍稀动植物、蒙古族风情、文物古迹一应俱全,素有 “内蒙古缩影”之称。近年来,克什克腾旗把生态旅游业做为支柱产业,以打造全国生态旅游名旗为目标,坚持“旅游活旗”战略,主打草原生态、世界地质公园、民族传统文化品牌,旅游业发展迅猛。
2012年克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3.5亿元,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34.5亿元,其产业结构比为12.9:59.3:27.8[8]。可以看出,工业仍然是推动克旗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见图1),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不高。
当前克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比较繁重,根据现有产业结构比分析,克旗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全内蒙也是处于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经济突出的表现为产业发展层次不高,在这个阶段一般三次产业理想结构比为12.7:37.8:49.5。克旗的第三产业比重低于赤峰市、内蒙古及全国的平均水平,且与其他地区有较大差异(见图2),显然第三产业发展不够强劲。
近年来,克旗把旅游业做为支柱产业,旅游业发展迅猛。“十一五”期间,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817.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8.88亿元,通过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10亿多元[9]。已建成以达里湖为中心的湖泊旅游、以热水塘为中心的温泉疗养度假旅游、以乌兰布统古战场为中心的草原生态旅游、以石林为中心的地质观光旅游、以经棚为中心的西拉沐沦峡谷漂流等五大旅游区域。2012年克旗旅游总人数280万人次,同比增长1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23.5%。2012年旅游综合收入占全旗地区生产总值的10%,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6.2%,旅游业已经成为克旗第三产业的龙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3内蒙古克旗旅游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特征显著
3.1旅游季节性特征明显,导致旅游旺季价格波动较大
克旗旅游经济受季节性影响明显,这种季节性在旅游资源、旅游活动和整个旅游业中都有体现。克旗旅游目前仍以开展夏季草原观光为主(占85%),旅游淡旺季对比十分明显,具有明显的旅游季节性,表现为单峰季节性(见图3)。每年夏季100天左右的时段为旅游旺季,旅游活动开展时间偏重夏季,集中在6月末、7月、8月和9月初,其余时间为淡季,淡旺季明显,可谓没有平季的单峰式类型,旺季的旅游者量占到全年到访旅游者数量的一半,黄金时段是7月份,接待量占全年20%左右。
3.2旅游资源开发水平有待提高
3.2.1旅游产品功能结构不够完善,层次较低
现代区域旅游业的产业规模和效益较大程度上依赖于完善的产品功能结构[10]。从克旗旅游资源存在的状况看,可开发出观光、休闲、商贸、会议等多功能旅游产品,现有的旅游景点中三个层面基本齐全,即基本层面(陈列欣赏型)、提高层面(表演欣赏型)和发展层面(主题参与型)。但从现开发程度上看,基本层面景点相对较多,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陈列观光为主,提高和发展层面相对较少,这样不利于资源充分利用和游客停留时间延长。
3.2.2旅游观念滞后,旅游经济被视为单纯的门票经济
旅游业发展滞后,同样在于观念转变不了,即使开发,也只能停留在较低层次。目前的旅游经济可以称为“三个单一”——单一观光、单一景区、单一门票[11]。这就意味着旅游运营附加值很低,还处在产业链的末端,就要求克旗旅游必须转型。
3.3旅游产品附加值低,旅游商品单一
3.3.1旅游消费能力低
2012年克旗旅游总人数2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5亿元,旅游者人均花费为446元/人次。考虑到到访克旗旅游者大多数(90%)为外地长途旅游者(旅游行程超过500千米),这种旅游消费水平较低,远远低于其他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见表1),其水平相当于市民在本市旅游水平(如北京本市居民2012年在京短途旅游人均花费312元/人次)。
4.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旅游业营销方式
注重新技术、新媒体的作用。在线旅游产业正在改变旅游的营销方式,使其从电视台、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阵地,逐步转向以在线旅游搜索、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包括微博、专业旅游网站为主的互联网营销已经成功推动了在线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给旅游企业提供了高效的直销、分销渠道[12]。新媒体营销是大势所趋,它将成为推广旅游的重要方式,新媒体环境下,旅游营销与互联网将越来越紧密。
4.2.1注重微博旅游营销
旅游管理机构及企业应积极开通微博,拓展新型网络营销平台,这不仅是面向用户的绝佳营销平台,也是产品运营效果和用户满意度的监测平台。
4.2.2注重在线平台,拓展旅游营销范围
针对消费者日趋青睐通过互联网获取旅游目的地及景区信息的趋势,应高度重视旅游专业网站旅游营销的推广作用。以2006年上线运营的蚂蜂窝网站()为例,该网站收录了国内包括克旗在内众多旅游目的地,并且依靠注册用户提供的大量一手信息,蚂蜂窝已先后制作推出了各类目的地旅游攻略路书,广受欢迎。蚂蜂窝编辑的《克什克腾旗》旅游攻略电子书,介绍性文字1万多字,图片120多张,全书21页,网上免费下载,目前修编至第三版,不少到访克旗自驾游游客,都是按此书指南来进行游玩,下载次数超过26000次,受到了用户的普遍欢迎,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应经常关注这类旅游在线平台,及时与相关网站沟通,从而营造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
4.3运用新兴经营模式改造旅游商品开发工作
克旗旅游商品开发要以“融合文化、突出特色、创响品牌”为目标,因地制宜地推进旅游商品工作(见表2)。旅游商品的开发应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建立系统的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体系,充分挖掘当地人文资源、自然资源,打造有价值、有开发潜力的标志性产品,坚持系列开发,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
由此,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必须统筹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首先是统筹三大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因此要重视与服务业密切相关的持续发展经济问题、促进城市化问题、充分就业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问题。
当前,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服务业内部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以生产业和专业业为主的新兴服务业大量涌现并迅速发展。而科技的不断创新将会促进服务业从传统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向以资本密集型为主,并进一步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转变。服务业面临“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和改造传统服务业”的趋势。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由此可见,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是我国,也是民族地区发展服务业的重要内容,这对优化第三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在对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改造过程中,将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的服务方式运用到传统服务业是其主要途径。因此,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民族地区传统服务业,加强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进行推广,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同时创新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推进品牌优化战略,以品牌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可以实现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加快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使得民族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进步的趋势,从而提升服务业整体增量,进而支持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新华,蔡小勇.武汉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策略研究[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10(4):88-99.
[2]汪振和.南京提升传统服务业的现状及其对策建议[J].南京社会科学,2006(7):133-136.
[3]陈庆修. 发展服务业应把握好两个优势——传统服务业比较优势和现代服务业后发优势分析. 经济管理[J].2007(2):16-19.
[4]程大中. 中国经济正在趋向服务化吗——基于服务业产出、就业、消费和贸易的统计分析. 统计研究[J].2008(9):36-43.
[5]江小涓、李辉. 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 经济研究,2004(1):4-15.
[6]国家统计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13.
[7]刘尚希. 民族地区如何实施跨越式发展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2012(3):18-24.
[8]克什克腾旗统计局.克什克腾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2012)[Z].2011-2013.
[9]克什克腾旗政府.全旗旅游工作报告[Z].2013.3.
[10]李君轶.基于游客需求的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评价——以我国省级旅游官网为例[J]. 旅游学刊,2010(8):45-51.
篇10
旅游市场的营销对旅游产业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旅游行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进行旅游市场营销特性分析时,首先要确定目标市场,并对专门市场区域进行划分,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社会格局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与调查,并在旅游行业中实施不同方式的市场营销。
二、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旅游市场营销在政策上不占优势,市场的无序性是旅游市场营销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旅游行业要想发展需要加强自身的运行机制,加强国际层面交流与合作。现代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虽然顺利,但是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在中小旅行社中市场营销方案依然存在职责模糊、市场无序以及多方插手等问题。加上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进而造成了旅游市场营销在市场定位、资金投向等方面的盲目性。此外,由于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企业之间进行盲目投资,使得旅游产业不能正常发挥其优势,导致旅游行业开发进步空间较小。
三、旅游市场营销特性分析
(一)模式方面传统旅游营销以资源、资金以及设备为主线,通过经济基础来决定上层建筑。现代旅游市场营销主要以管理、知识以及智力为主线,根据市场发展状况和旅游消费的需求进行策划与活动组织,并能够为客户提供高效的产品和服务。现代旅游市场营销需要企业不断将其业务进行拓展,最终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在营销模式中更加注重旅游管理与协调,特别是在旅游文化、旅游资源、游客以及旅游从业人员管理等方面。
(二)市场调查现代旅游市场营销要对市场经济进行细分,主要根据市场的特点和节令特点,对营销进行区分,根据受众的不同需求制定策划,并达到旅游营销计划的宣传。其中旅游营销的战略核心是以交换各自需求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首要目标,在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时,旅游营销的价值得以体现。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政府在政策上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国家的支持促进了我国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在市场竞争激烈环境中,旅游业要想发展需要在市场发展的前期中做好市场调查,并制定一系列的战略方针。在这样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注重对旅游者的需求研究,对旅游环节中产生的意见进行征集,这些意见能够为现代旅游市场营销提供发展性建议。
四、现代旅游市场营销发展策略
(一)选择营销平台在科技信息时代,首先,选择合适的旅游市场营销平台能够有助于在互动营销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推动旅游行业的高效传播,需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客户进行导航、导游、导览以及导购,以科技信息设备为依托,实现客户的智能化旅游体验。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将互联网等技术引入旅游经营当中,在各个旅游公司联网状态下,做到旅游线路通畅,实现信息共享;其次,导游人员和其他旅游公司之间的业务对比能够促进各个旅游公司发展,在对比竞争中改进管理漏洞。导游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仪表、言谈举止,不仅要客户留下良好印象,还要在保证顾客至上基础上,将企业文化进行积极传播。
(二)开展营销活动在现代旅游行业发展中,旅游营销活动的开展需要借助媒体与新媒体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在网络中号召力较强的媒体能够有效利用社会人气优势,为旅游营销活动奠定关注度。在旅游行业中需建立完备的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其中主要包括对游客售后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对客户对旅游产品的意见以及建议,针对特定的区域、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层次,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资料库,在进行市场营销以及新产品开发中能够有一定的方向性,并且有效避免项目开发的盲目性。此外,旅游产品的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树立良好形象,还能在社会真树立良好口碑,为今后旅游服务产品的市场营销工作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旅游营销推动市场经济发展旅游行业能够有效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旅游产业能够保证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能够优化经济结构。在政府部门对旅游产业的正确引导以及对现代旅游市场营销的大力扶持,旅游业从传统营销模式中脱胎换骨,牢牢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充分实现了旅游产业科技信息化。
随着市场经济形势逐渐转变,在我国旅游行业未来市场中,市场由卖方市场向着买房市场变化,我国旅游行业面临着新的经营环境,不仅要抵抗外来企业的冲击,还要紧贴经济发展形势。现代旅游要想在市场竞争激烈中得以发展,行业内部需要制定与实施与自身条件相符合的营销战略,正确的营销策略不仅能够对企业的有限资金进行合理利用,还能够在人力、物力等方面适用市场各个发展时期的需求,保证旅游行业不被市场淘汰。对于其他企业而言,旅游产业的改革成本较低、操作较便利,在社会中的震荡比较小,现代旅游市场营销成果能够为其他行业改革提供经验。
五、结论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现代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