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5: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

篇1

>> 基于LBS的网络窄告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探究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浅谈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基于液压节能技术的工程机械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基于当前室内设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广西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饮料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三方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LBS发展现状及理性看待未来市场机会 林业机械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海洋特种船舶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微电影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环保机械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广告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环保机械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探究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讨论环保机械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析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6] 陶闯. LBS市场发展趋势和挑战[J]. 卫星与网络,2012(10):31.

[7] 艾瑞咨询集团. 2014年中国综合类本地生活服务电商市场行业发展报告[EB/OL]. (2014-11-27)[2016-03-30]. ?from=search.

[8] 王韫文. 软件的价值[J]. 电子世界,2014(16):339.

[9] 卞晨洁. 国内LBS市场日渐火爆提升用户粘性成当务之急[N]. 通信信息报,2011-08-24(B12).

篇2

>> 保定市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广西农产品物流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保定市农产品品牌经营现状与对策研究 保定市发展物流金融的对策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南京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京津冀都市圈理念下保定市农产品供应基地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SWOT分析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与对策研究 新疆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策略选择 烟台福山区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长春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新疆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海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茂名市发展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河南农产品物流SWOT分析 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保定市发展“夜经济”的瓶颈及对策研究 河南省发展农产品物流的SWOT分析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农产品物流的SWOT分析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地方新闻.河北经济[EB/OL]. http://hebei.gov,2011-08-21

[3]郑东,贵州农产品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及应对策略[J]农业经济,2011(8)

[4]周叶,保定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

作者简介:

陈领会(1964-),女,河北望都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篇3

关键词:碳金融;商业银行;策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8-0053-02

一、碳金融的发展背景及其概念

1.碳金融的发展背景。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并建立了旨在减排温室气体的三个灵活合作机制――国际排放机制(IET)、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合履行机制(JI),并且允许各国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1)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2)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3)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4)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

《京都议定书》及与之相适应的各国国内的气候政策的重要意义在于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京都议定书》以及各国国内的气候政策以法规的形式限制了各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从经济角度出发,这些法规和制度框架又催生出一个以二氧化碳排放权或排放配额为主的权益交易市场。因此,可以认为碳金融是各国企业或机构在碳减排义务的压力之下或政府推动低碳经济的动力之下,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完成减排任务所进行的碳排放权交易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衍生出来的其他金融活动。

2.碳金融的概念。碳金融的概念始于西方发达国家,英国政府于2003年颁布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并定义了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指通过提高能源效率、转变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产品及服务,确保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同时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作为市场手段的一个重要方面,低碳金融近年来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中国处于碳经济的初级阶段,因此对碳金融并无统一概念,一般来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碳金融是指企业间就政府分配的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权或排放配额进行市场交易所导致的金融活动;而广义的碳金融泛指服务于限制碳排放的所有金融活动,既包括与“碳排放”有关的各类权益的交易及其金融衍生交易,也包括基于温室气体减排的直接投融资活动、为强制性或自愿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企业或机构提供的金融中介服务等。本文认为,所谓碳金融是指碳与减少碳排放有关的所有金融交易活动,既包括传统的碳排放权(CDM)和绿色贷款业务,也包括发展低碳能源项目的投融资活动以及相关的担保、咨询服务等相关活动。商业银行碳金融指的就是商业银行涉及低碳经济发展的业务活动。

二、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1.国外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据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碳交易在2010―2012年间,市场规模每年可达到600亿美元以上。2009年6月英国新能源财务公司研究报告预测,全球碳交易市场2020年将达到3.5万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基于庞大的碳金融市场,国外银行围绕碳减排权已先行一步。如荷兰银行、德意志银行、美洲银行等欧美银行不仅在思想层面高度重视开展碳金融业务所带来的巨大收益,而且成立专门的碳金融事业部来开拓碳金融业务,在直接投融资、银行贷款、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碳理财产品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同时,伴随着碳金融业务量的不断扩大,欧美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到碳金融发展的第二阶段――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碳金融高级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地区也不甘落后,韩国和印度的商业银行在政府支持下也相继推出了“碳银行”发展的具体规划。

2.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相对于国外银行的深度参与,尽管中国有极其丰富和极具有潜力的碳减排资源和碳减排市场,但碳金融市场及业务发展相对落后。据世界银行测算,如果发达国家2012年要完成50亿吨减排目标,其中至少30亿吨来自购买中国减排指标。中国每年可提供1.5亿~2.25亿吨CO2核定减排额度,这意味着每年碳减排交易的保守估计就可高达23亿美元。而中国金融业涉及碳金融领域最多的还是在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等绿色信贷方面。除此之外,只有少数银行(如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发展了CDM咨询中介及相关项目,个别银行(如中国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推出了基于碳交易的理财产品。

由此可见,虽然国内银行业在碳金融方面有所动作,但都没有深入到核心部分,对碳金融相关专业知识及政策法规缺乏深度了解,碳交易制度、碳交易场所和碳交易平台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领域项目业务能力严重不足,没有碳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金融衍生品创新,碳金融业务难与国际金融机构抗衡,使中国银行业面临着全球碳金融及其定价权缺失带来的严峻挑战。

三、中国银行业发展碳金融业务策略选择

1.制定政策,鼓励碳金融业务快速发展。为应对国外碳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中国在碳金融业务方面也进行了创新实验、出台了许多政策,鼓励金融业通过信贷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质量,增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中国银监会于2007年12月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人民银行、银监会在2010年6月联合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09年中国金融论坛上,旗帜鲜明地支持低碳金融服务创新,要求银行业成为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和低碳金融服务的创新者。

2.创新碳金融业务模式,提高银行竞争力。中国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创新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1)融资支持。融资支持服务主要用于解决低碳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包括CERs收益权质押贷款、有追索权保理融资、CDM项目所需设备的融资租赁等具体形式。国内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业务一般都遵循此模式。(2)财务顾问。财务顾问服务是在融资支持之外,提供项目咨询服务,协助国内企业寻找合适的投资方或匹配国外CERs的购买方等。2009年7月浦发银行以财务顾问方式为陕西两个装机容量近7万千瓦的水电项目引进CDM开发和交易专业机构,为项目业主争取交易价格并促成CERs买卖双方签署《减排量购买协议》(ERPA),为项目业主带来每年160万欧元的额外售碳收入[2]。(3)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服务是针对目标客户开发并销售的资金投资与管理计划。中国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推出的收益率挂钩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的理财产品就属于该类业务。(4)账户托管。账户托管服务是为满足碳交易资金管理需求,适应买家、卖家和中间商对资金监督、汇划需要推出的金融服务。国内拥有托管证券基金经验的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参与碳托管业务。

3.利用市场机制,合作开发碳金融业务。碳金融业务的发展离不开碳交易市场的整体发展。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利用市场机制,综合债券、票据、股权、信托等除信贷以外的融资工具,同时逐步引进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投资,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当与逐步发展起来的国内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合作,创新新的金融产品,如以结算和业务为突破口,协助交易所研究和借鉴国际上的碳交易机制,建立较完善的交易制度,并适时推出碳交易衍生工具,以此提升中国在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定价和议价能力。

4.熟悉规则,创新碳金融服务。按照国际规则提升绿色信贷,目前中国银行业开展的碳金融业务基本以绿色信贷为主,一些银行虽已制定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规划和操作规则,但由于碳交易市场的交易规则、价格标准仍主要由国际大型金融机构把控,中国银行业处于竞争弱势。目前,首先,应当认清和细分中国低碳产业的主要客户(主要包括新能源板块和节能减排板块),同时注重不断培育新的客户。其次,应尽快制定行业普遍认同的环境影响评估标准。然后,不断探索碳金融融资的担保方式,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不断创新,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5.积极探索,大力发展碳金融的中间业务。中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相对于传统业务目前处于不断上升阶段,但比较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在产品的多样性和盈利性上都处于劣势,涉及碳金融业务的更是少之又少。

四、中国银行业发展碳金融应注意的问题

1.低碳经济的产业链通常比较长,子行业更多,市场边界更复杂,其投融资运行不仅要求传统的企业投融资合作、项目投融资合作,而且更需要大产业思维和多行业投融资合作,如政策性金融、银团贷款、产业合作基金、国家投资基金等高端投融资工具的突破和推进。

2.碳金融对市场的开放性、规范性和体系性要求更高,需要高等级的金融工具和市场风险管理水平,中国银行业应当努力提高对碳金融的认识和国际规则的熟悉运用,借中国将上海发展“两个中心”的国家战略,同时可以允许部分外资商业银行适度参与“碳金融”衍生市场交易。

3.低碳金融的法律规范及实施细则目前尚未成熟,没有形成强制性要求。另外银行对企业对社会和环境影响的评估仍然没有标准化的标准,因此从政策层面上应当促进相关规范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傅苏颖,刘明康.银行业要成为低碳金融服务践行者和创新者[N].证券日报,2009-12-23(A2).

[2]浦发银行.国内首单CDM财务顾问签约[EB/OL].sh.省略/bank.htm,2009-07-17.

篇4

关键词:产业现状;产业制约问题;产业规划

DOI:10.19354/ki.42-1616/f.2016.17.60

一、产业发展现状

石家庄市经济总量显著增长。 2011年到201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由4082.6亿元增长到5440.6亿元,年均增长6.65%;全部财政收入由489.0亿元,增长到778.5亿元,年均增长11.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3106.6亿元增长到5727.5亿元,年增长率12.1%;石家庄市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也不断调整优化,由2011年的10.1:49.8:40.1调整为2015年的9.1:45.1:45.8。2011年第一产业同比增长为4.3%,到2015年为2.3%,第一产业同比增长逐年降低。第三产业比重逐年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增强;石家庄市围绕生物、化工、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七大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到2015年,主导产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完成增加值1801.6亿元,比上年增长6.4%。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制约问题

(一)产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经济实力相对下降。石家庄市的经济实力与京津两市仍存在差距。从GDP总量来看,2011年,京津石三市GDP分别为16251.9亿元,11307.28亿元,

4082.6亿元;到2015年时,京津石三市GDP分别为22968.6亿元,16538.19亿元,5440.6亿元。石家庄市与北京和天津的经济总量差距日益扩大。(如图1)

(二)产业结构不太合理,服务业比重偏低。2015年,京津两市第一产业比重分别为0.6%和1.3%,而石家庄市高达11.5%,与京津相比,石家庄市第一产业比例远远高于京津两市,所占比重较大,产业结构不太合理。

(三)中心城区的辐射能力不强,没能充分发挥带动作用。石家庄中心城区处于极化阶段,自身的经济实力虽然较强,但县域经济欠发达,城乡“核心―”二元结构的现状明显,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市的区位落差大。

三、产业发展规划

(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旅游会展、金融保险四大支柱产业。现代物流方面,充分利用石家庄的省会中心城市地位以及东出西联、承接南北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内陆型临港物流,将石家庄打造成国家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现代商贸方面,精确定位,突出石家庄城区商贸业发展的特点,避免与其他城区内争抢资源和重复竞争,把石家庄建设成为北方商贸中心;旅游会展方面,以滹沱河生态环境为基础,利用正定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挖掘和整合红色旅游、新都市旅游、古文化旅游等优势资源,打造一流的旅游城市。加快建设大型会展中心园区,加大区域内部行业整合力度,建立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展览会,推动旅游业与会展业的融合,把石家庄打造成为京津冀都市圈著名的会议休闲度假城市;金融保险方面,加快培育壮大金融市场主体,大力发展证券、保险、信托、金融租赁等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积极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发挥区域金融带来的辐射作用,将石家庄市建设成为省域金融中心。

(二)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重点打造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发挥石家庄市的产业规模优势,建设规模化生产及配套设施生产基地,着力提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化发展装备制造、循环化工、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循环化工、电子信息、纺织服装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

(三)集约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点发展结合当地资源特点与比较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着力提高绿色有机产品的比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积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可以举办观光乡下美景、采摘优质瓜果蔬菜等活动,大力拓展农业服务城市社会生活的功能;同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市场化经营,带领农民拥有自己的特色农业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篇5

1.1绿色金融的含义

“低碳经济”在21世纪初由英国官方首次提出,它以耗能低、污染小、效能高、收益多等特色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与支持。绿色金融伴随低碳经济产生以后受到各国关注,已成为各个国家主要的金融发展模式“。绿色金融”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规范的定义,不过学术界对此已经达成一个共识:金融业在投融资活动中均要体现出“绿色”。具体而言,是指金融机构对环保产业与生态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关注,以帮助企业降低消耗与节约资源为目标,通过创新为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促进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金融活动。绿色金融主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绿色信贷指银行在金融信贷领域建立环境准入门槛,为从事绿色环保行业的企业放宽贷款限额并提供优惠利率,对污染生产项目实施经济惩罚,从资金源头上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扩张。绿色保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分散环境风险而对其投保,让保险公司承担企业损失的经济手段。绿色证券指上市公司在证券融资的过程中需通过环保部门的审核,以期建立良好的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就现阶段而言,人们对“绿色金融”的关注点仍然主要集中在银行业的信贷业务方面。

1.2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技发展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改变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快速发展以及能源消耗量的大幅增加,使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之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环境问题更为突出,实现绿色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也迈出了脚步。1995年中央银行和环保局提出了通过信贷政策加强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相关问题的通知,2007年11月23日中国银监会为配合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顺利实施,印发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2011年11月1日为促进银行性金融机构发展绿色信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印发《“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2012年2月24日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绿色信贷指引》;目前,赤道原则是世界上最为流行的自愿性绿色信贷原则,兴业银行是我国最早采纳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在推广赤道原则方面,环保部编译出版了《促进绿色信贷的国际经验:赤道原则及IFC绩效标准与指南》,但我国银行业中尚未普及赤道原则;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金融分会成立大会暨2014年首届中国绿色金融论坛”于2014年12月22日在北京隆重开幕,论坛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金融分会正式成立;2015年4月22日中国金融学会宣布成立绿色金融委员会,同时,央行研究局旗下绿色金融工作小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报告,针对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提出建议。以上实践均表明,绿色理念正慢慢渗透入金融业,但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2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2.1绿色金融发展内部驱动力不足

第一,绿色金融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短,目前金融业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仍然不足,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主要通过政府以及金融监管机构的外部推动来发挥作用。由于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与此同时,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若短期内不会使企业收益受损,企业则对此不会过多关注;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资金安全性,更不可能主动关注贷款企业的生产是否会造成环境破坏,由此导致环境污染的市场失灵则需要政府的介入。第二,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需要十分复杂的专业技术,这对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实际上作为现在最为发达的绿色信贷业务从业人员所具备的绿色金融相关知识与实践经验则严重不足。另外,绿色产业或低碳产业需要的大量资金多为中长期贷款,而资金回笼需要较长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的积极性受挫。

2.2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完善

首先,当前我国绿色金融的法律、法规基本处于空白期,绿色金融参与主体义务缺乏必要的约束,权利缺乏必要的保障,使绿色金融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政府虽然已经意识到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但相应的投入仍然非常有限,借鉴绿色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政府的财政支持与政策倾斜可以促进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其次,企业需要面临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博弈。比如一些比较依赖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企业,虽然说绿色信贷的审批条件会迫使企业逐步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但是在短期内实现转型发展对企业来说会有很大的冲击,同时需要考虑转型成本问题,企业需要在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之间做出权衡。最后,对金融机构而言,开展绿色金融相关业务受到的优惠补贴政策严重不足,我国目前存在的政策大多以鼓励性为主,导致其开展绿色金融成本过高,积极性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金融的发展。

2.3绿色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

一方面,我国绿色金融市场上的产品还比较少,主要是原生绿色金融产品,基本上还没有衍生绿色金融产品,虽然我国在绿色环保方面有一定程度的金融产品创新,但与绿色金融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产品依然比较单一。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市场主要以绿色信贷为主,而绿色信贷属于商业银行的业务,只表明间接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市场中发挥的作用;绿色证券和绿色保险的发展不足,意味着直接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市场中参与不足,是又一个制约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

3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积极培育和引进绿色金融人才

绿色金融业务想要得到持续发展,必须拥有一批具备综合素养的专业人才,因此,人才培养必须得到重视。首先,对各大金融机构而言,应当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比如聘请金融专家来银行做讲座;组织员工积极参加金融专业知识的学习,完善员工的知识结构。其次,完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机制。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高等院校为金融机构培养出一批高技术水平的金融专业性人才。最后,加强与国外金融机构的合作,引进熟悉绿色金融国际准则和有丰富经验的人才,学习国外经验,促进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

3.2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

一方面,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的制度建设。当前我国关于绿色金融的法律法规基本处于空白阶段,想要实现有法可依得先有法才行,我国可以在完善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绿色金融法。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配合使用。政府可以向绿色金融采取政策倾斜,提高各个绿色金融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中央银行在对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可以对有绿色金融贷款的金融机构实施优惠利率,扩大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等措施刺激绿色金融业务的扩大。

3.3完善绿色金融市场

篇6

【关键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碳金融体系;构建

全球变暖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的大势所趋。金融为经济服务,碳金融的发展源于低碳经济的发展,构建碳金融体系,必将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一、碳金融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碳金融是指由《京都议定书》而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或称碳融资和碳物质的买卖,是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碳金融”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以及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碳金融是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的重要领域,也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必备内容。巨大的碳排放资源是中国建立碳金融交易市场的坚实基础,中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预示着巨大的金融需求和盈利商机。

二、国内外碳金融发展现状比较

西方国家的碳金融市场,是在政府设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框架下,企业、商业银行和投资者等参与者从自己的经济利益角度出发参与。其“碳金融”从法规、制度、交易市场到市场参与主体、中介等均已经初步建立完善的体系。具有广泛的市场参与主体,多样化的产品种类,活跃的市场交易,完善的市场机制。

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具有巨大的碳金融市场的发展潜力。2001年,内蒙古龙源风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辉腾锡勒风电场项目投标荷兰政府的CERUPT减排购买计划,为国内参与低碳经济拉开序幕。2004年6月30日,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外交部联合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在中国正式生效并于2005年10月12日颁发《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2006年中国碳基金成立,总部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其旨在购买各种不同类型的CDM项目产生的减排量,尤其是各类可再生能源项目。2006年5月17日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签署了《能源效率融资项目(CHUEE)合作协议》,成为国际金融公司开展中国能效融资项目合作的首家中资银行,为我国能源减排项目提供了充足的贷款,并且兴业银行于2012年联合北京环境交易所在京推出国内首张低碳主题认同信用卡,将节能减排工作率先从企业项目引入到个人消费领域。2008年,我国成立了3个碳交易所,分别是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目前,我国政府和企业积极参与CDM项目,各省市地方政府各部门也纷纷参与碳金融市场的建立和交易等的活动。

从国内外碳金融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碳金融的发展还远远不足,国外的碳金融发展有严谨的碳金融发展框架,有制度上的保障,有完善的碳金融交易市场平台,有多层次的碳金融产品服务体系,我国在这些上的发展都不完善,需要加深重视程度,提供有力的政策扶持,发展“低碳银行”,降低新兴产业发展的风险,为其发展提供有力的各项保障。

三、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碳金融发展状况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其区域为吉林省范围内的长春市吉林市部分地区和图们江地区,总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70万。这一区域面积的人口均占吉林省的三分之一,经济总量占吉林省一半以上,是中国参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核心区域。

为加速碳金融体系的构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进行了一定的尝试。2010年,吉林省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的意见》中,着力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支持面向低碳经济的金融改革创新,积极争取在吉林省开展碳金融相关试点,增强信贷对低碳产业发展的支持。随后,中国工商银行吉林省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均将“低碳”概念融入到了信贷政策中;招商银行也成立了绿色金融服务团队,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绿色金融产品。浦发银行成立的清洁发展机制、绿色信贷业务推进小组,专门负责辖内低碳金融、能效金融、环境金融等可持续金融业务的经营、管理与营销。

然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碳金融体系的建设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例如,关于碳金融的政策还不到位,也就没有良好的社会效应,使金融机构无法积极深入的参与发展。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认识不到位,没有对碳金融的充分理解,无法建立合理的碳金融相关业务;碳金融相关理才产品不足,只有一些基础信贷业务,且在银行信贷总体比例较小。缺乏对碳金融相关人才的重视,且科技性的人才很少。

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碳金融体系构建设想

1.建立领导机制,出台构建碳金融机构运行的配套政策。碳金融政策性强,参与度高和涉及面广。发展碳金融体系是全方位的建设,需要政府和监管部门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和规则,并提供关于财政税收、环境保护、信贷规模导向、外汇管理等的配套政策。成立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碳金融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碳金融政策、统筹和协调工作,并制定相应的法规、管理条例及实施办法等,使碳金融的发展有法可循,加强金融机构的参与积极性。

2.逐步建立区域碳交易平台。一个完善的碳交易平台可以给碳金融带来活力,进一步研究探索排放配额制度和发展排放配额市场,通过金融市场价格的功能,调整不同经济体利益,鼓励和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体增长方式转变,有效分配和使用环境资源,落实节能减排和环境工程。构建区域碳金融交易中心,通过市场机制削碳排放,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经济体增长方式的转变祈祷引导作用,为金融市场提供新的增长方式。

3.积极发展区域碳金融的金融机构的业务。现阶段国外从事碳排放交易的投资主体都是大的金融机构,国内参与碳交易的市场投资主体还不明确,尤其是吉林省的金融机构对碳交易还比较陌生,仅仅停留在绿色信贷业务上,尽管企业也逐步认识到其中蕴藏着最大的商机,但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并且CDM机制下的碳减排额这种虚拟“商品”的交易规则十分严格,程序复杂,合同期限很长,缺乏专业的技术咨询体系来帮助分析、评估交易风险,会感觉无从下手,因此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及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参与,会使碳交易市场的容量扩大,流动性加强,为解决节能减排的投融资奠定基础。政策性银行可以再商业银行盈利角度不愿融资或者资金实力难以达到的项目上提供融资。

4.积极探索发展与碳金融相关的金融产品。碳金融的产品相比与传统的金融产品,有更高的风险性,在发展碳金融相关金融产品时,应加强对风险管理水平的监管,为金融产品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在发展碳金融相关金融产品时,首先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开发组合,如推出碳债券,碳信托金融产品,碳期货、期权等,吸引社会财力的投资、融资,拓宽本地区的投融资渠道:其次推出个人碳金融产品,如绿色汽车信贷等,加深人们对碳金融的理解,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

5.加快培养碳金融的专业人才。由于碳金融的兴起和发展时间不长,对国内金融机构来说是一个相对新鲜的事物,碳金融业务相关部门的人才短缺,综合性的人才储备和积累还不到位,以至于开展碳金融的内部动力不足,人才的培养可以为碳金融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金融机构开展国际合作方面经验不足,人才的匮乏会更加不利于碳金融业务的全面开展,所以,我们应当积极培养碳金融专业类人才,解放思想,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区域内的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区域碳金融的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逢民.关于构建黑龙江省碳汇金融体系的思考[J].北方经贸,2011(8).

[2]王冰,刘威.发展我国碳金融的思考[J].金融经济,2010(8).

[3]张颖薇.低碳经济背景下碳金融发展问题探析[J].武汉金融,2010(8).

[4]张存刚,张小瑛.“碳金融”发展现状、前景及对策研究[J].甘肃理论学刊,2010(4).

作者简介:

篇7

(一)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既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又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并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而产生了一个完整的技术群,它是具有明确范畴的新的技术领域,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

(二)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特别注意产生最好的实际效果,其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和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长。目的是要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

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四)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的全球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发达国家通过金融、经济、科技手段争夺市场,倾销产品,输出资本。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先进制造技术正是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出现的。因此,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它的主体应该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五)是市场竞争三要素的统一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产品的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一个新产品上市,很快就会有相同功能的产品跟着上市。因此,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产率。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制造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的矛盾。先进制造技术把这三个矛盾有机结合起来,使三者达到了统一。

二、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业不断采用先进制造技术,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

(一)管理方面。工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重视组织和管理体制、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推出了准时生产(JIT)、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并行工程(CE)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我国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局部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多数小型企业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

(二)设计方面。工业发达国家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和准则,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CAM),大型企业开始无图纸的设计和生产。我国采用CAD/CAM技术的比例较低。

(三)制造工艺方面。工业发达国家较广泛的采用高精密加工、精细加工、微细加工、微型机械和微米/纳米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新型加工方法。我国普及率不高,尚在开发、掌握之中。

(四)自动化技术方面。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现了柔性自动化、知识智能化、集成化。我国尚处在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柔性制造单元和系统仅在少数企业使用。

三、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全球化。一方面由于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例如在机械制造业中,国内外已有不少企业,甚至是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在这种无情的竞争中纷纷落败,有的倒闭,有的被兼并。不少暂时还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份额的企业,不得不扩展新的市场;另一方面,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进一步激化了国际间市场的竞争。这两个原因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全球化制造业发展的动力,全球化制造的第一个技术基础是网络化,网络通讯技术使制造的全球化得以实现。

(二)网络化。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产品设计、物料选择、零件制造、市场开拓与产品销售都可以异地或跨越国界进行。此外,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技术信息的交流、加强产品开发的合作和经营管理的学习,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

(三)虚拟化。制造过程中的虚拟技术是指面向产品生产过程的模拟和检验。检验产品的可加工性、加工方法和工艺的合理性,以优化产品的制造工艺、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周期和最低成本为目标,进行生产过程计划、组织管理、车间调度、供应链及物流设计的建模和仿真。虚拟化的核心是计算机仿真,通过仿真软件来模拟真实系统,以保证产品设计和产品工艺的合理性,保证产品制造的成功和生产周期,发现设计、生产中不可避免的缺陷和错误。

(四)自动化。自动化是一个动态概念,目前它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制造系统中的集成技术和系统技术、人机一体化制造系统、制造单元技术、制造过程的计划和调度、柔性制造技术和适应现化生产模式的制造环境等方面。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制造全球化、制造敏捷化、制造网络化、制造虚拟化、制造智能化和制造绿色化。

(五)绿色化。绿色制造则通过绿色生产过程、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设备、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管理等生产出绿色产品,产品使用完以后再通过绿色处理后加以回收利用。采用绿色制造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使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

四、结语

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只有跟上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总之,在我国研究和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马晓春,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森林工程,2002(3).

[2]王世敬、温筠,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石油机械,2002(11).

[3]武永利,机械制造技术新发展及其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3(1).

篇8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趋势;对策

吉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占吉林省经济比重的绝大部分,农业经济的发展状态直接影响了吉林省整体的经济情况,进而影响全省广大农村人口的生活状态。因此,对农业经济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有助于进一步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调整,从根本上实现吉林省经济的飞速发展。

1发展现状

“地广人稀”曾经是对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条件的简单概括,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发展,单一的种植粮食型农作物使农业能够实现的经济效益越来越有限。吉林省政府以及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开始对吉林省农业的经济发展进行改革和创新,其中即包括农业生产方式放慢的创新,也包括经济组织的整改等。吉林省农业经济的改革创新发展有风险也有机遇,因此要建设新型农业产业体系、新型农业生产体系、新型农业运营体系,合理运用农业政策,快速有效的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力,转变以往农业的发展方针,最终实现吉林省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增长。

2发展趋势

2.1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在不断进行农村经济改革过程中,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成为经济发展中最明显的趋势,从传统农业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到现代农业的集约型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由个体经营转向合作社和企业经营形式;从种植单一的粮食作物到实现农村土地的立体化应用,经济结构由扁平化模式转为多元化模式。目前,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体现在绿色农业的建设方面。首先,吉林省农产品进出易额在逐年增长,而农产品生产标准与国际要求相差甚远,进行绿色农业生产成为进一步提高进出口贸易利润之必须;其次,应环保规划和城市生活的需要,粮食作物和蔬菜已经不是城郊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项目,很多农户以及农业企业开始转向果树种植园和花卉种植园、农村休闲娱乐项目的建设,这不仅节约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实现了环境保护的目的,更使农村经济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2.2农村经济发展加快

现代经济发展将各个行业之间的隔阂逐渐消除,跨行业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农业发展也需要应对这个趋势。从农业经济本身发展的需求来看,参与金融经济发展,将农业经济发展与金融结合起来,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首先,吉林省农业企业和农户个人在农业经济项目的经营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融资活动势在必行,这是农业金融发展的契机;其次,国家对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出的构想中,有关于金融介入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容。

2.3信息技术介入农业经济发展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介入各行各业的发展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也是如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利润的提升,表现在很多方面。吉林省提出“智慧农业”发展战略,从2013年开始,加大智慧农业建设示范项目,并把实现农业智能化生产、农业与物联网融合发展确定为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吉林省己经建成了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并开发了玉米、水稻两个产业物联网技术服务系统。通过“一台二系统”可以远程直观地查看作物长势、土壤墒情、预警病虫害、组织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工作,实现了农情监控、生产管理、信息采集的信息化与自动化。

3发展对策

3.1调整农业经济发展配套设施

绿色农业的发展不仅是农业企业以及农村个体劳动者的责任,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尤其是与农业相关的社会服务业的参与,例如,酒店建筑和管理、导游服务、销售等。因此,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建设绿色农业,需要从全面调整农业经济发展的配套设施入手。对吉林省广大农村进行村容整体建设、修建道路、规划旅游区项目等。

3.2鼓励商业银行参与农业经济建设

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活动的加强需要商业银行的介入,鼓励商业银行参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应积极鼓励商业银行在广大农村地区设立办事处或者银行网点,深入农村了解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为农业经济提供适合的金融产品,与农业企业达成深度合作,以实现农业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3.3加大农业信息化投入

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各级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并争取把涉农专项资金向农业信息化倾斜。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向农业信息化投入,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经济结构优化趋势,金融参与农业经济发展势在必行,而信息技术的介入则会给农业经济活动带来更多的帮助。优化农业经济发展的配套设施、鼓励商业银行参与农业经济建设,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资金和技术的投入,能够使农业经济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晶晗.吉林省绿色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08):115-116.

[2]刘宏.浅析农业信息化背景下的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J].现代交际,2016(06):123-125.

篇9

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逐渐变暖的全球气候,我国目前面临着挑战是如何将环境进行保护,如何将可持续发展进行实现。建设生态文明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当中被强调出来,生态文明建设在十报告当中更成为重中之重,提出了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现代经济的核心发展是金融的发展,在深入推进和全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之中,金融行业的创新速度也需要进行提升,这样才可以实现生态文明和金融发展的有机结合。在当前新形势下的客观要求是绿色金融。绿色金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我国相对落后的绿色金融科研和实践,不利于新形势下的金融行业发展,该行业急需深入和提高绿色金融研究和实践能力。

二、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最近几年,绿色金融的理念在我国正在进行推广和实施。我国一些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都先后制定了与绿色金融有关的文件和法律。但概括的来看,还有许多问题存在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之中。

(一)绿色金融发展力度低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还处于水平较低的阶段之中,对节能减排的促进和“两高一资”的限制等短期目标是金融主管部门政策目标的集中方向,但是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中也没有将绿色金融进行全面的实现,绿色金融相对应的制度也还没有完全的构建,浮于表面的企业执行环保政策情况的检查,导致了相对应的激励约束制度的缺失。与此同时,绿色金融专业领域的技术识别能力和绿色金融业务的经验相对于缺少,阻碍了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

(二)不畅通的绿色金融信息沟通机制

绿色信贷业务在银行的开展过程当中,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是客观上的必然要求,这对于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在2007年文件,在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加入企业环保信息是必须的条件。但是,当前的现状是企业环保信息还不能够完全的被央行征信系统所覆盖,并且企业想要获取贷款,环保信息也是重要的条件之一,这就造成了企业使用虚假信息和真实信息的隐瞒现象。在不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之下,绿色信贷业务对银行来说有相当大的风险,对绿色信贷政策的实行造成了阻碍。

(三)绿色金融法律法规缺失

目前,我国先后出台了一些关于绿色金融的相关文件,但都只是部门规章制度方面,执行力和约束力较差,绿色金融法律法规体系还处于残缺的状态,对绿色金融各方责任的权衡、社会行为的规范和绿色金融长期发展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甚至对绿色金融发展进程造成了损害。

(四)不合理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当前,我国银行绿色信贷的政策是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实践,然而参与绿色金融发展比较少的保险、信托和证券等其他金融机构,给绿色金融发展造成了影响。其他金融机构在银行发展绿色金融过程当中缺少相对应的配合,并且极少数的社会公众参与,对绿色金融发展速度造成了进一步的打击。目前还不成熟的相关环境准入机制和体系,给绿色信托、保险和证券的实施带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也缺少可以进行参照的具体政策。

三、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构建相关市场体系

绿色中介服务市场、绿色股票市场、绿色债券市场、绿色基金市场和绿色信贷市场构成了我国绿色金融市场体系。通过对我国当前绿色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可知:第一,要将绿色金融产品进行创新,尤其是要对绿色金融市场的衍生品进行大力度的实践和研究;第二,构建和完善绿色中介机构的速度要加快,这样才可以把更好的服务带给绿色金融行业,从而促使其发展;第三,要将市场参与的主体范围进行增加,对保险、证券、银行、投资银行和信托等金融机构进行鼓励,提高金融机构参与绿色金融业务的积极性。

(二)完善信息交流平台

要想绿色金融发展过程进行的顺利,就必须要将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减少。将绿色金融信息交流平台进行改进和完善,将金融机构信贷信息、企业环境信息、企业借贷后的行为信息和政府环境保护政策及相关法规增加到信息交流平台之中,通过对该信息交流平台的使用,来对金融机构的投资融资行为进行决策,为绿色金融健康、安全的发展提供了信息平台的保障。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由于社会公众和环保问题相关,能源环保等部门和环境管理相关,要达到绿色金融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就要将环境的责任进行有效的落实,环境法制的建设要进行加强,相关环境法律的制定要在国家法律层面上进行,环境保护责任必须由金融机构进行落实。通过口头询问、实地考察和披露信息等方式,?ο执?企业环境风险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对于环境违法企业和金融机构要加大处罚的力度并限时进行改进。

篇10

【关键词】低碳金融;商业银行;绿色信贷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告诉发展,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低碳金融应运而生,作为发展中国家,低碳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怎样呢?

二、低碳经济产生背景

世界经济危机过后,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研究的重点,能否掌握全球碳能源决定了一国的经济地位,我国目前是世界碳排放量的第一大国,对于这个问题应该尤为重视。低碳经济主要是指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目的,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经济增长模式。

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银行业的转型不可避免,低碳金融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选择,银行业想要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低碳金融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低碳金融为银行业转型提供了新契机,商业银行应该随着金融的发展加快经营的转型,首先,低碳经济产生的是巨大的商机,银行业从而有了更多的交易机会和创新空间。其次,低碳经济为银行业的全球竞争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更重要的是,低碳金融是商业银行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从社会意义上来讲,商业银行不仅是利润的创造机构,更应该通过自身的金融服务,指向那些环境友好型、低碳型的项目或者企业,通过对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经济和社会效益相互协调。

三、低碳金融工程的系统组成

低碳金融是新时期的产物,这决定了低碳金融系统的复杂性。

首先,低碳金融的发展必须以绿色信贷为基础。所谓绿色信贷,即是强调环保与信贷工作相结合,从而切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资金来源。从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银行信贷投放模式。由于在目前以及可见的未来,我国银行业的利润来源主要仍然是依靠信贷,而且社会上各种经济主体的资金来源也大多以信贷为主。在这种条件下,信贷机制怎样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成为了主要课题,我国抓住时机推行绿色信贷,势必带动低碳金融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大繁荣。

其次,低碳金融的发展要达到一个新高度离不开国家相应政策的支持。低碳金融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也是经济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低碳金融重要地位决定了国家必须对其给以高度重视。低碳金融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国家需要根据其发展的阶段,制定各方面相应的扶持政策,高度渗透其中。因而,低碳金融如何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都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扶持。

再者,低碳金融必须依靠于碳交易,主要有碳排放权和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资和其他相关的金融活动。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碳排放权已经衍变成了具有流动性的一种金融资产,对于金融业来说,抢占碳金融已经是自身发展的关键。中国尽管有巨大的碳排放量,相应的碳金融发展却很落后于。各种碳金融衍生品种类单一,交易机制也比较落后,我们的碳金融由此面临着全球的挑战。

四、低碳金融发展中的问题

第一,我国对于低碳金融的认识存在很大不足。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是清洁发展机制的简称,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把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少的排放量抵扣本国承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CDM供给国,但是我们对于CDM的相关认知却很匮乏。CDM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较短,许多金融机构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商机,当然由于对操作机制的不熟悉,碳金融的需求也十分少,目前比较关注这方面业务的只有一些大型商业银行。

第二,我国的碳金融定价权大量流失。由于现在CDM市场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国际上,我国碳金融的定价权掌握在一些国际机构的手中,交易制度不完善,交易场所缺乏,这使得我们没有一个平台来合理运作碳金融产品,很难和国际上那些经验丰富的国家抗衡,这一状况直接导致了中国碳金融定价权外流。

第三,碳金融决策的风险性比普通金融业务大。由于碳金融的程序较为复杂,周期长,机会成本就随之增大。同时由于其标准制定浮动,检测制度模糊,风险进一步增大。这些问题使得大量金融机构对于碳金融望而却步。

五、低碳金融发展路径的选择

首先,国家应大力倡导发展低碳金融。一是把低碳金融纳入可持续发展政策框架中,使其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工具,从而上升到新的高度。同时在金融市场上建立完整而全面的碳交易监管和相应的法律框架,为低碳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二是积极在国际上谋取国际碳交易定价的权利,掌握主导地位以及裁判权,大力发展相应的减碳技术。三是注重衍生品的创新,目前碳金融市场还不完善,市场层次较多,新的低碳金融交易工具正不断涌现。商业银行应该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开发适应市场的低碳金融衍生品,同时建设设施和培养人才,争取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其次,商业银行应该加速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信贷是低碳进入服务体系的基础,要想在低碳金融领域建立优势,发展绿色信贷是首选。商业银行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实行适当的优惠政策,制定绿色信贷投放规范,使得绿色信贷的操作标准得以统一,风险也可以评估。同时完善金融和环保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使得行业间信息交流及时有效,从而降低绿色信贷的危险,改变商业银行的贷款结构。另一方面,及时转变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模式,将符合国家环境标准和生态保护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从而间接控制资源利用和生态破坏,大力支持环保节能技术创新工程,力争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保持生态平衡同步进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再者,发展低碳金融是商业银行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全球的环保意识也不断加强。我们需要谋求的不是短时期内的发展,而是子子孙孙后代的延续。商业银行身为金融领域的主导者,自身积极参加低碳金融业的发展是无可厚非的。通过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为基础的新型信贷模式,控制企业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从而间接实现控制产业向节能减排的方向发展。这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商业银行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六、总结

低碳金融的发展对全世界的来说都是一个经济转型的机遇,中国作为碳排放量的大国,更应该对此高度重视。现今世界的低碳金融发展正走向正轨,中国却还没有意识到这种模式中潜藏的巨大商机和自身的责任感,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于其他国家。尽管低碳金融的发展在中国遇到很多的障碍和意识上的不足,其发展前景仍然充满希望和巨大的潜力,而且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资源需求剧烈膨胀,环境压力不断扩大,低碳经济这种节能环保的经济模式正逐渐发展壮大,并且终将成为主流的经济模式,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速度上的,更要和社会环境向协调,因而低碳金融是首选。在国家大力倡导下,商业银行将会促进以绿色信贷为为基础的信贷模式,间接引导经济向低碳节能的模式发展,从而使得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状况相协调,这也是国家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综上,发展低碳金融是我国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王硕,闫君.低碳金融:机遇还是挑战[J].中国商界,2010(07).

[2]王习武,彭南汀.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及其发展[J].金融会计,2004(07).

[3]詹剑,徐锋.低碳金融模式初探[J].现代金融,2010(08).

[4]王静.我国商业银行低碳金融战略的实施研究[C].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03-25.

[5]沈瑾.低碳金融在我国发展现状及前景评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1).

[6]张培国.关于我国银行业低碳金融发展的思考[J].中国金融电脑,2010(12).

[7]刘茂平.国际低碳金融的发展现状及我国的选择[J].海南金融,2010(11).

[8]卉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金融创新[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9]庄贵阳.气候变化挑战与中国经济低碳发展[J].国际经济评论,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