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5: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链管理的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供应链管理的特征

篇1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 可持续发展 制造企业

21世纪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失衡等的威胁。这迫使人们更加地重视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绿色供应链实际上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内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它以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厂商、销售商和客户,保证产品从物料的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

一 X公司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

X公司以“预防为综合治理”为原则,致力于强化管理和科技创新,用负责任的健康安全环境行为造福员工,回报股东,加强社会环保,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公司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以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但是,X公司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其在采购、设计、生产、营销、回收的过程中均没有实现绿色化,所采用的环境保护策略只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九牛一毛。

1.X公司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认识不足

由于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国内外均处于起步阶段,故X公司对绿色管理的意识淡薄。公司的环保意识仅仅停留在废料充分利用、废物回收、废水零排放的层面上,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在钢管的材料采购、流程设计、生产、营销等环节中同样需要进行环境保护,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2.没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信息共享不够

众所周知,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联合计划和共享信息以实现协同运作的效益,但是格洛斯公司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X公司还没有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化,电子商务程度也比较低;其次,X公司还处于单枪匹马作战阶段,没有将自己的各项职能与贸易伙伴结合起来,故未能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信息共享不容乐观。

3.传统供应链模式造成的不足

绿色供应链强调绿色采购、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回收等各个环节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有效集成,这大大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难度。

二 X公司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措施

1.分析企业的运营环境

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必须先分析公司的运营环境,即根据企业的产品特征、生产工艺特征、上下游企业关系特征选择企业的发展模式。

产品特征方面,X公司产品复杂性相对较小、生产批量较大、对库存要求较高,并且存在大量不同类别的原料、半成品和燃料同时进入生产过程的情况,这些物质的化学特性、物理特性不断发生变化,并且伴有大量的能耗。因此,实施的重点应放在仓储、物流管理及资源的再回收与再利用上。

生产工艺特征方面,X公司的生产流程复杂,各个生产单元相互联系,而且其固定资产数量多且昂贵,进行供应链的改革相对缓慢。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放在发展循环型的绿色工业体系上,力争从生产工艺的源头和过程中阻止污染物的产生。X公司的设备多、占地大,涉及核电、火电、石油、石化、煤化工等能源装备领域,产生大量的废物、废液、废气和热量,因此应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念融入到生产工艺的过程中,提高并推广绿色钢管及其副产品的生产,在能源回收和废物利用方面加强与相关企业和地方社区的合作。

2.合理选择供应商

绿色供应链管理强调供应链上各个企业间的协作,企业必须慎重选择其合作伙伴。通常国外领先企业会根据自身要求和环境法规要求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供应商在这些指标方面的数据并加以定量和定性分析,最终为选择供应商提供科学依据。选好供应商后,企业还应思考如何与供应商构建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绝不是监督和评估供应商,应是指导和支持供应商,为他们提供建议和帮助。

3.构建绿色评价体系。

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价体系,是指在原有供应链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引入环境和资源指标,对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方式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绿色供应链管理主要是从经济效益、顾客服务、业务流程、绿色环保、信息共享五个方面进行评价的,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绿色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4.建立有效的逆向物流体系

许多时候企业总是因为退货、换货蒙受巨大损失。如何有效减少废物,使产品再次利用,以及如何有效管理退货,以减少企业损失,增强企业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要建立有效的逆向物流体系。

5.企业自身的管理

第一,企业高层应提高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视程度并积极参与。应设立相应的专门机构,负责企业内部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各级部门有专门负责人,以便形成从上而下的管理网络。

第二,打造节能环保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员工的节能环保意识。

第三,大力开展节能降耗活动,合理系统地治理污染,并且实施目标管理,构建并贯彻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

第四,切实贯彻ISO 14001体系标准。从物资的采购,到生产、入库、运输全过程控制污染,努力减轻个环节的环境负荷。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绿色供应链管理能为X公司创造良好的环境,成为企业发展的驱动而非障碍,对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来企业可以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充分满足当前和今后越来越高的绿色消费需求;二来企业通过减少物料成本和操作成本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形成高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胜并取得长足发展。

三 结束语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模式,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环境管理的难度和企业所承担的环境风险,同时也是我国企业应对未来挑战,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同时,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更易达到环保标准,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声誉和品牌形象,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促进整个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能民、孙林岩、汪应洛.绿色供应链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朱庆华.绿色供应链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孙大涌.先进制造技术(第一版)[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4]张炎亮、何桢、李亚东.现代制造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功能模型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篇2

【关键字】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物流系统

20世纪80年代,随着物流一体化由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整合转向跨越企业边界的不同企业间协作,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简称SCM)的概念应运而生。能够真正认识并率先提出供应链管理概念的也是一些具有丰富物流管理经验和先进物流管理水平的世界级顶尖企业。这些企业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现,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仅靠一个企业和一种产品的力量已不足以占据优势,企业必须与原料供应商、产品分销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者等结成持久、紧密的联盟,共同建设高效率、低成本的供应链,才可以从容面对市场竞争并取得最终胜利。

一、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概念

1、物流管理的概念

物流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物流管理是指物资的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活动,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物资流通活动。广义的物流管理包括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转化过程,基于这种广义的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也常常被人们认为即是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具有相似性,但在管理范围、管理角度、组织内部关系等方面又有明显的区别。由此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源于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供应链管理的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物流作业环节的管理和运作状况。因此,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发挥整体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2、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以最小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的过程。

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结合成一体,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方法。供应链管理把对成本有影响和在满足顾客需求过程中起作用的每一方都考虑在内,从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到零售商,甚至是供应商的供应商及客户的客户,其目的在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供应链管理把企业管理的范畴从单个企业扩大到整个供应链并对之进行有效管理,通过信息共享将错失销售机会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减少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降低操作成本,缩短交货时间,改善现金流量,将市场需求变化的风险降到最低。

二、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管理的应用

1、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中应用的必然性

物流系统是一个社会化系统,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很多:不同消费区域的客户情况和环境条件,配送环节,物流成本,库存控制等等。供应链管理应用于物流是一种统一规划下的物流系统,具有供应链的管理特征和集成化优势。供应链管理中“业务流程重组”的思想使得作业流程快速重组能力极大提高,促进了物流系统的敏捷性,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部分为供应链物流系统进一步降低成本和精细化运作提供了基本保障。

供应链是一个整体,合作性与协调性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特点。在这一环境中的物流系统也需要无缝连接,它的整体协调性应得到强化,例如运输的货物要准时到达,顾客的需要才能及时得到满足。采购的物资不能在途中受阻才会增强供应链的合作性,因此供应链物流系统获得高度的协调化是保证供应链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功能整合,而供应链管理则是把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强调企业之间的一体化,关注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物流管理是计划机制,而供应链管理是协商机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协调分享“需求与存货”的信息以减少或消除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缓冲库存。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不仅仅是物流的简单延伸。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于组织内部对“流”的优化,而对供应链管理仅仅认识到进行内部整合的重要性是不够的。所以,供应链应用于物流不但优化了传统的物流系统,更使物流系统向更高一级发展,使物流的支链变大变广,使供应链管理发挥最佳效果。

2、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特点

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特点就是整体性。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很重要,其信息传递是在企业间逐级进行的,信息偏差也会沿着传递方向逐级变大,难免会出现信息失真,信息的利用率随之降低。另外,一般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缺乏整体规划的观念,链上的每个组织只关心自己的资源(如库存),相互之间很少有沟通和合作。这经常导致一方面库存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当市场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因而企业库存成本很高,企业间因为物流系统不善而错失市场机遇。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各环节之间是战略合作关系,具有利益一致性,各方的信息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流量增加,信息的传递方式实现网络化,进而各方提高了在信息共享的程度,避免了信息的失真现象。除此以外,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还有以下特点。

(1)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供应链管理以Internet作为技术支撑,其成员企业能及时获得并处理信息,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程序和时间进一步降低供应链的物流系统的成本,为实现其敏捷性、精细性运作提供基础性保障。

(2)增进了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无缝连接是使供应链获得协调运作的前提条件,没有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顾客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物资采购中途受阻等等而造成的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的增加会使供应链的价值大打折扣。

(3)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企业能够迅速把握顾客的现有和潜在(一般和特殊)需求,使企业的供应活动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而变化。这样企业能比竞争对手更快、更经济地将商品或服务供应给顾客,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4)物流服务方式的多样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服务方式日益表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为了适应国际化经营的要求,出现了发生在不同国家间的国际物流、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及进行联合库存管理的分销中心等等。

3、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功能

(1)库存管理。通过库存管理缩短订货—运输—支付的周期,加速库存周转,减少及消除缺货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协调和运转。

(2)订购管理。订购是给供应商发出订单的过程,主要包括供应商管理、订购合同管理及订购单管理。通过供应链管理,企业可利用配销单据等对整个补充网络制定计划,并向供应链自动发出订货单,通过合同管理在供需双方建立长期关系,通过检查订购数量将订购单送达供应商并对已接收货物进行支付。

(3)配销管理。对进入分销中心的物资,其管理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配销需求管理、实物库存管理、运输车队管理、劳动管理等。

(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除了入库货物的接运、验收、编码、保管及出库货物的分拣、发货、配送等一般业务外,还包括代办购销、委托运输、流通加工、库存控制等业务。

4、如何协调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的关系

物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于整个供应链,连接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成为企业合作的纽带。在制定供应链物流战略的过程中,一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要对客户进行细分,对不同类型的客户确定相应的客户服务水平,如订货周期、运输方式库存水平等;要根据销售情况对产品进行分组,针对每一类别的产品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定单录入、定单执行及交货作业处理占物流活动很大比例,因而需要通过技术和管理使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流程更有效率,特别是对于成员企业间的接口部位,通过集成能剔除多余工作流,提高物流效益。各个成员企业应通过改善合作关系、使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技术来实现准确预测、信息共享,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

供应链与物流有着密切联系,在现阶段如何协调物流与供应链的相互关系,已经成为管理方向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只有协调好物流和供应链的相互关系,才能使企业更有条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配置、调控,应用更加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

三、总结

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如沃尔玛公司的销售配送系统计划、台湾雀巢与家乐福的VMI计划等,这些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更加具有实效性和成效性。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来建立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克服了传统物流的缺陷,更适应企业发展,更能为企业降低成本、创造利润。

【参考文献】

[1]方美琪、钟佳桂: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严冬梅:电子商务物流与配送[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3]杜荣华、刘中、海霞:电子商务与物流[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朱桂平、李怀政:物流企业分销网络战略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5]黄小原、卢震: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6]查尔斯.C.波里尔、迈克尔.J.鲍尔:电子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篇3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 电子商务 牛鞭效应

一、引言

电子商务(E-Commerce)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以电子交易为手段完成金融、物品、服务、信息等价值的交换,快速而有效地进行各种商务活动的交易模式。电子商务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和拓展市场的有效方式,同时,电子商务也对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带来了新的挑战。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相互结合,产生了供应链管理领域新的研究热点。

二、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由Oliver & Webber(1982)于1980年代提出后,随即获得广泛的关注,其定义表述各不相同。

Collins(1999)认为供应链管理不再只是单纯的产销供货与企业联盟,而是合作关系的改善,以使供应链中的运作程序更加地合理和富有弹性以期取得产业环境变化中无法取代的竞争优势。Kalakota & Whinston(1996)认为:供应链管理包括订单的产生、取得与完成,产品、服务与信息的分布定位,企业在供应链中互相依赖而产生扩展企业,原料供货商、渠道供应伙伴(批发商、零售商)及顾客是其主要的成员。

我国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对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综上所述,供应链管理实际上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企业交易伙伴共同承诺一起紧密合作,并有效率地管理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以期在付出最少整体供应成本的情况下,为消费者或顾客带来更大的价值。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是缩短产品从设计构思到消费者手中的时间,降低产品成本,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要。

三、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及特点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四个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供应链管理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满足需求来实施的。供应链管理活动主要包括计划、合作和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和信息。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获得高用户服务水平和低库存投资、低单位成本,并且寻求两个目标间的平衡。供应链管理注重总的物流成本与用户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要把供应链各个职能部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供应链整体的力量,达到供应链企业整体效益最优的目的。

供应链管理提出了全新的库存观。传统库存思想认为,库存是维系生产和销售的必要措施,因而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之间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只是实现了库存的转移,整个社会库存总量并未减少。供应链的形成使链上各个成员间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快速反应致力于总体库存的大幅度降低,库存是供应链管理的平衡机制。

供应链管理以最终客户为中心,以“3CS”(最终客户服务Customer Service、客户满意Customer Satisfaction、客户成功Customer Success)作为管理的出发点,贯穿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并将改善客户服务质量、实现客户满意、促进客户成功作为创造竞争优势的根本手段。

四、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的相互作用

1.传统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链节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为了实现这种协调与合作,最关键的是供应链各成员之间应进行充分的交流,达到相当程度的信息共享。但在传统的经济条件下,供应链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信息技术的落后,容易出现信息失真的问题,导致供应链管理无法得到真正的实施,从而产生所谓的“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即:消费者对某产品的实际需求与预测需求量之间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并通过订货量向上游批发商、制造商传递时逐级放大,导致信息无法实现真正共享。很显然,这种现象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后果:产品的库存水平提高,服务水平下降,供应链的总成本过高以及定制化程度低等问题,这必然降低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最终使每供应链内的成员蒙受损失。因此,弱化“牛鞭效应”的负面影响,进而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降低供应链的成本、缩短产品的供货时间,是提高供应链管理效果和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一种竞争手段。

(2)由于缺乏信息共享意识,供应链的成员之间各自为政,彼此之间基本上处于一种利益冲突的关系,认为没有必要与其他成员共享那些敏感信息。尤其是对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一般不外泄,并以此作为各成员之间保持优势的措施之一。于是各成员都必须想使自己的行为最优化,但由于信息不能共享,这些行为对整个供应链来说却不是最优的。从而增加了供应链的“内耗”,极大地影响了供应链的整体动作水平及竞争力。

电子商务时代出现的标志就是信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Internet的广泛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得信息获取和传递成本非常低廉,从而解决了信息共享的技术问题。同时,为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企业应在供应链的范围内也将增加信息共享的意识。电子商务客观上要求对物流实施供应链管理,同时,电子商务也为实施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条件。

2.供应链管理对电子商务的促进作用

Kalakota & Whinston(1997)认为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的整合将改变企业运作的模式,且彼此互相影响。供应链管理对电子商务有以下作用 :

(1)供应商(Supplier)管理:帮助企业精简供应商数量,减少订单流程成本及其循环时间,用少量的人员增加流程数目。

(2)库存(Inventory)管理:缩短订单运送票据的循环周期,若企业伙伴有以电子连结则以往由传真及信件传送的数据可立即由网络传送,企业亦可追踪其文件以确保文件送达,从而增强审计能力,由此亦可减少库存,增进库存流转,避免缺货的发生。

(3)分配(Distribution)管理:电子应用可促进运货公告及显示要求,且能更有效利用资源因为文件中有更有精确得数据。

(4)渠道(Channel)管理:可快速传送有关变更的经营情况得资训给伙伴产品,技术及价格信息,以往需要重复用电话及无数员工工作时间,如今可用电子公告版,因而使企业可节省员工工作时间且确保数据正确性。

(5)支付(Payment)管理:连接供应商,配送商以便以电子付款可减少书写上的错误,加快企业公告的速度,降低交易的成本及费用。

五、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

1.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主要由信息流管理、资金流管理和物流管理三部分组成。而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广泛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流和资金流管理两部分,使信息和资金都能迅速、准确的在供应链各节点之间传递。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要求突破传统的采购、生产、分销和服务的范畴和障碍,把企业内部以及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通过有效协调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管理,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以适应新竞争环境下市场对企业生产管理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基于电子商务的核心企业与供应商、终端客户、银行、储运中心之间借助Internet进行信息的快速交换,同时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间也能进行信息的互通。通过电子商务的应用,能有效地将供应链上各个业务环节孤岛连接起来,使业务和信息实现集成和共享。在交易的同时,电子商务只有进一步做好物流管理,大量缩减供应链中物流所需的时间,使物流管理符合信息流和资金流管理的要求,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快速反应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2.电子商务环境下加强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1)采用第三方物流(3PL)方式改善企业外部物流情况。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需方之外的第三方以契约形式完成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物流是当今世界物流业的发展趋势,是适应物流一体化趋势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结果。

(2)完善企业网络基础设施,改革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必须以完善的网络设施为前提,特别是企业的内联网、外联网和因特网的集成,是保证供应链高效运作的基本条件,同时它的供应商也要有好的信息化水平,这样才可以实现企业网络之间的对接合。

(3)进行业务流程再造(BPR),实施ERP系统。企业流程再造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做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通过流程再造,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可取得显著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4)加强协同整合。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竞争,将不再是企业单打独斗式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生存的需要,为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企业应在供应链的范围内增加信息共享的意识。供应链各环节参与者彼此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减少相互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不必要的浪费,以提升经营的效率。

(5)重视CRM(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建设。CRM是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延伸。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技术,CRM能够突破供应链上各节点的地域界面和组织界面,将客户、经销商、企业销售部系统整合,实现企业对客户个性化的快速响应,真正解决供应链中下游管理问题。作为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向客户延伸,客户反馈的信息折射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共赢。

六、结语

当前,实现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之间开展有效竞争的战略选择。正在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为供应链管理的实现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工具。在电子商务的驱动下,供应链管理的新模式将会不断出现,其对供应链管理运作的影响也会越来越深入。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的普及,同时也将带来供应链管理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Oliver & Webber.Supply Chain Management:logistics catches up with strategy[M]. Chapman Hall, London,1982

[2]Gibson, Mentzer.Supply Chain Management:The Pursuit Of A Consensus Definition.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J].2005

[3]Hau L Lee, V Padmanabhan, Seungjin Whang.The Paralyzing Curse of the Bullwhip Effect in a Supply Chain [J].Sloan Management Review, Spring,1997

[4]汤 萱 王威孚:基于电子商务的电子供应链管理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3)

[5]阎子刚 赵继新:供应链管理(第二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篇4

关键词:供应链 物料采购管理 采购模式

一、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建筑工程项目物料管理理论

(一)建筑工程项目采购的具体定义

采购有广义和狭之分,广义的采购着重指政府、军事和教育等类型的采购。狭义的采购一般指的是企业收购,它是企业为了获得巨额利润进行的采购类型后者就是文章要研究的内容

(二)在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管理模型

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就是采购管理,这也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系统的信息交流使得供应商可以预测企业的所有需求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在这里说的通过及时的信息交流来降低库存率就是管理模式的核心问题,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就是通过这些来推动企业的优化管理。

(三)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活动

采购、采购活动的分析是通过几个主要环节完成的,他们是在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大批量的或者是集中的采购行为,也就是对于资料的购买行为。

(2)对于物料进行购买的时候需要按时向需求点进行配送,也就是物料的配送过程。

(3)采购物料方依照单据对于配送的物料进行验收并且依据内部的规定进行登记入库等活动,也就是物料的验收以及库存管理,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可以保证物料的安全以及以及数量质量的可靠。

(4)采购研究以及预测需求认真分析物料市场的实际供需情况及其价格变化幅度,这样有助于企业制定合理有效的采购计划,合理设计采购成本及其库存量。最后在结合市场的情况,提高性价比的物料实现企业的更高的目标。

(四)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建筑工程项目物料采购的特征

建筑工程项目由于自身生产的特点,这样就造成了在其购买物料时有自己的特征,一帮建筑物料需求的体积很大,样式也是很多,而且又不可以移动。在其使用的过程中有着地域广以及参与的单位多等特征,这些就决定了建筑项目工程物料采购有着自己的特征。

1、物料采购的多样性

建筑物料采购的多样性是由于建筑产品本身自己具有的特点以及特殊的外部环境决定。其一建筑业需要很多的建筑物料或者是制成品或者是配件,有的时候还需要大量的施工机械进行辅助生产。其二就是同种的建筑物料在不同的施工场合具有其自身的众多规格。这样就造成了建筑工程采购项目物料的种类非常的多,各自具有自己的规格。再加上不同的施工环境具有不同的建筑图纸,这些设计者们的水平也是参吃不齐,这样对于物料的需求就各有不同。

2、物料供应的多变性

建筑产品具有施工与使用地点为同一地点的特征,是的建筑产品在施工生产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施工地点不仅仅是随着设备以及建筑物地点的不同而变动,有的时候还需要在不同的部门之间相互流动。

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采购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成本高

在建筑企业现状的购买主要是对施工进度的基础上为每个项目确定,每购买的量不是很大,所以我不能因为购买和享受一定的优惠价格。有采购部发送给买方购买建筑材料,如采购成本的原因。

(二)采购过程繁琐

这包括选择产品的效率低,通常是由人工操作费时费力和供应商的信息沟通困难,几乎没有企业信息共享的部门和有一个长期的采购阶段,这些都是由采购流程繁琐而引起的。

(三)资金利用率低

资本利用率太低,虽然是一个巨大的资本投资,但中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每一个项目是一个股票购买他们自己的,所以会有一组过剩和浪费材料,使整个企业的资本利用率很低。

三、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建筑工程项目模式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进步,传统的物资采购方式早已被突破。这些技术的发展也为物资采购发展提供了机会,对于地域的限制也几乎被完全打破,这些已经成为我国大型建筑企业进行物理采购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重要资料的准时采购策略

在工程建设项目中,比例和材料采购资金的重要品种的比例,但这对于整个工程非常重要,施工企业希望能够准时的采购施工时需要的建筑材料,也避免了提前购买行为给企业带来的不便,同时还可以避免企业由于采购造成的资金周转等不必要的麻烦。

施工单位需要为其提供材料的供应商可以在规定时间抵达施工的现场,有助于在施工的现场节省建筑材料。供应商的不准时将直接导致项目拖延施工进度。建筑施工企业对JIT采购战略的重要材料,可以减少在表演过程中建筑垃圾,也希望供应商积极配合,实现JIT供应。

(二)特殊物料的多项目联合采购策略

供应链管理可以应用到一个项目的想法,如果它在许多工程中得到应用,它更能体现供应链管理的潜在价值理念。建设项目的特殊材料一般包括材料以及战略材料的采购,因为对于战略材料采购的特点就是品种极少,不过需要购买量很大,其供应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些物料的质量对于建筑项目的生产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建设项目对威胁的生产,采购战略重点应保证供应的连续性。因此,特殊的材料,建筑业的实施,对工程项目的联合采购电子应用是多项目建设实现新的采购供应链管理。

参考文献:

[1]程敏,林知炎,余婕.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不确定性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3

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供应链管理

一、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及特点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四个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供应链管理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满足需求来实施的。供应链管理活动主要包括计划、合作和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和信息。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获得高用户服务水平和低库存投资、低单位成本,并且寻求两个目标间的平衡。

供应链管理提出了全新的库存观。供应链的形成使链上各个成员间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快速反应致力于总体库存的大幅度降低,库存是供应链管理的平衡机制。

供应链管理以最终客户为中心,以“3CS” (最终客户服务Customer Ser'vqce、客户满意Customer Satlsfactlon、客户成功Customer Success)作为管理的出发点,贯穿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并将改善客户服务质量、实现客户满意、促进客户成功作为创造竞争优势的根本手段。

二、构建供应链的过程中的物流和信息流问题及现状

物流是供应链的基础,没有现代物流,供应链只能是空中楼阁。物流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物流概念的出现,归功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物资流动量会急剧增长,结果可能是国内的运输能力、储存能力和其他社会基础设施诸如道路、港口等的严重不足。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增加成为物资流动量增加的基础。这时,企业的运输、储存能力的扩大成为当务之急。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物流的主要目的是能力的扩大和费用的降低。为此,宏观方面要求社会基础设施诸如道路、港口等的整合和扩大,这将推动运输产业的保护和扶持。企业也追求流通活动的合理化,力求建立自己的流通中心,其中包括现代化的机械的购置和信息技术的引进。一旦经济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物流的发展不再是单纯的能力扩大和降低劳动强度,而是变成提高生产效率和物流系统整体效率的管理,这时物流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将不可避免,对信息流的管理将变得重要。进入经济低速发展或停滞阶段后,与物流的发展相关的外部经济问题将受到关注,交通拥挤、交通事故,大气和噪音污染以及与建筑物相关的居住幻境恶化等问题将凸现并可能得到解决。因此,作为国家的物流政策在追求物流现代化的同时,应该具有超前意识,兼顾环境保护。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的新特点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供应链运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及时、有效信息的传递,实时把握市场需求,并根据实际需求来确立相应的生产、经营和物流运作,因此电子商务为推动信息的有效传递和管理、发展电子物流乃至供应链管理奠定了基础。为此,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呈如下新的特点:

(一)管理信息化。

当今市场在急剧变化,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取得持续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掌握用户需求的变化和在竞争中知己知彼。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推进供应链系统中信息共享的关键,改进整个供应链的信息精度、及时性和流动速度,被认为是提高供应链绩效的必要措施。

(二)横向一体化与网络化。

“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集成业务流程、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协同的业务伙伴联盟。

(三)生产经营的敏捷柔性化。

全球性市场竞争的加剧,单个企业已经难以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敏捷制造面对的是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买方市场,采用可以快速重构的生产单元构成的扁平组织结构,以充分自治的、分布式的协同工作代替金字塔式的多层管理结构,注重发挥人的创造性,变企业之间的生死竞争关系为“共赢”关系,强调信息的开放和共享、集成虚拟企业,而电子商务的兴起为实现敏捷制造提供了可能。

(四)物流系统化、专业化。

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上升为企业经营中重要的一环,其经营的绩效直接决定整体交易的完成和服务的水准,尤其是物流信息对于企业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和商品的流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物流活动必须综合起来,进行系统化管理。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加强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一)采用第三方物流(3PL)方式改善企业外部物流情况。 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需方之外的第三方以契约形式完成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物流是当今世界物流业的发展趋势,是适应物流一体化趋势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完善企业网络基础设施,改革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必须以完善的网络设施为前提,特别是企业的内联网、外联网和因特网的集成,是保证供应链高效运作的基本条件,同时它的供应商也要有好的信息化水平,这样才可以实现企业网络之间的对接合。

(三)进行业务流程再造(BPR),实施ERP系统。

企业流程再造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做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通过流程再造,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可取得显著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四)加强协同整合。

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竞争,将不再是企业单打独斗式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生存的需要,为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企业应在供应链的范围内增加信息共享的意识。供应链各环节参与者彼此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减少相互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不必要的浪费,以提升经营的效率。

(五)重视CRH(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atlOnship Mnagement)建设。

CRH是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延伸。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技术,CRH能够突破供应链上各节点的地域界面和组织界面,将客户、经销商、企业销售部系统整合,实现企业对客户个性化的快速响应,真正解决供应链中下游管理问题。作为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向客户延伸,客户反馈的信息折射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共赢。

参考文献:

篇6

中心词汇: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处置方案

1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偶然性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竞争由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向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转变。在现代市场竞争中,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实力与技术要素大都处于优势,而中小企业要成为具有竞争实力的供应链中的一环,只要经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充沛发扬企业自身的特征,才干依托供应链在未来竞争中不被淘汰。

供应链各环节可供选择的节点对象多,有利于市场竞争,有利于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供应链管理中重要的特点是具有静态性,静态性特点要求供应链的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动身点,需求静态的更新供应链的节点企业。中小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时,肯定要使供应链构建中可供选择的节点企业添加,经过节点企业的选择和比拟,促进和提升企业总体的竞争力水平。

2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面对的机遇

由于中小企业中心竞争力的不时添加,越来越多的具有共同优势的中小型企业成为大型企业追逐的对象。拥有这些具有共同优势的中小型企业,这种优势不是哪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而是整个供应链的综合才干。中小企业应积极自动地发扬和改良自己的专长,与供应链中其他协作同伴共同任务,使整个供应链受益,同时也可促进自身的业务。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业务流程重组相对来说就比拟轻易。同时企业管理层次少,新的管理理念、方法往往只需失掉企业一切者的支持即可实施。中小企业可以从一末尾就采用供应链观念,增强与供应链中其他企业的协作关系,进而在业务生命的前期就可在供应链管理中获益。

供应链管理的实施需求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设计的支持,如EDI、MRPⅡ、ERP等。如今中小企业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同时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实施本钱大大降低,中小企业完全可以担负,因此可以顺利地实施供应链管理战略。

3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面对的应战

中小企业自身由于存在许多效果,例如中小企业全体素质不高、信息化树立基础单薄等,所以使得中小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进程中面临诸多应战。

企业诚信的应战。供应链是一种协作运转形式,需求良好的经济运转环境和次第、健全的法律制度、公正严厉的执行体系,更需求正确的协作观念和良好的诚信表现。但是目前大多中小企业的诚信度普遍较低,这就使得和供应链中其他企业构建临时动摇的协作志愿与机制存在一些困难。

信息技术的应战。供应链的一体化,需求高端技术的支持。一些信息技术改动了企业的运作方式,减速企业运作进程的同步化。中小企业由于后天存在信息技术、IT人才和资金投入的缺乏,使得其难以跟上信息技术开展的步伐。

信息共享的应战。由于一些中小企业抵御风险才干较弱,而供应链系统运作的一体化要求企业在一定水平上将一些属于企业商业秘密的信息在协作企业之间共享,要共享关系“自身利益”的商业秘密,这将是对中小企业传统运营理念的严重应战。另外,企业在数据搜集、处置、贮存、运用的进程中规则不一致,也阻碍了企业间信息共享。

规范运作形式的应战。高效率的供应链管理要求各个节点企业要有规范一致的运营运作形式,在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和商务运作顺序上实行一致的规范。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对原有的业务流程、管理体制,组织结构、甚至开展战略停止必要的改造,这些关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都是困难的。

4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处置方案

转变观念,树立良好的企业笼统。如今市场竞争曾经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作为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必需树立与其他节点企业相互信任、相互依存的观念,要考究诚信、提高运营诚信度,积极寻求与中心企业的战略协作,成为中心企业临时、动摇的战略同伴。

突出优势,提升中心才干。供应链管理实质是使供应链节点上的各相关企业充沛发扬各自的中心才干,构成优势互补,从而有效地完成最终客户价值。中小企业经过自身在供应链中的定位分析发现自身的中心才干,并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尽快构成中心专长;经过参与产品联盟和知识联盟来提高自身的消费和技术水平;也可以经过采取模拟创新战略构成企业的中心才干。

提升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信息的集成和共享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只要完成了信息的共享,才干对客户的需求及其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响,并以较低的本钱完成产品及效劳。因此中小企业应以供应链中中心企业为依托,逐渐构建和开展自身的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增强企业协调协作。供应链管理是经过强调“价值星群”和行业价值观,追求用整个供应链系统的低本钱来完成向消费者提供低价值效劳的目的,以到达“共赢”的效果。这就要求组成供应链的各成员具有互补的才干,由于无论企业在供应链中处于主导或附属位置,都不能够包揽供应链的一切环节。因此中小企业应改动传统的思想方式,顺应新的管理理念,增强供应链内企业协调协作,树立节点企业间新型同伴关系,共享企业信息和资源。

篇7

1 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的定义与特征

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是由正向供应链和反向供应链组成,其中,正向供应链就是以钢铁企业为核心企业,根据原材料的流动顺序,从上游供应商、钢铁企业到下游客户的网链结构,反向供应链则是根据钢铁企业生产废弃物、客户的废旧产品及废弃包装物的回收与处理顺序,从下游客户反向到钢铁企业的网链结构。在正向供应链和反向供应链中加入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等因素的考虑,即构成了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的主体。此外,供应链企业员工的一些环保活动、节能减排工艺改进、环保材料与新技术引进等活动则是依附于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的重要内容,对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成败也有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相比传统供应链,由于在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中融合了绿色环保的思想,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表现出不同于传统供应链的特征:

①节点企业的多样性。由于考虑了绿色环保因素,绿色供应链的节点企业可能不受限于原材料供应商、产品生产商、零售商和客户,还会增加大量提供环保产品、环保技术和咨询服务、回收企业、资源再生企业、物流公司等,从而使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的复杂性大为增加。

②企业间相互依赖性。在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中企业间的关系除了经济交易关系之外,还大量存在环保合作、产品创新、技术升级、咨询服务等关系,供应链中各个企业之间直接或间接存在相互依赖关系,使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犹如一个互动频繁、联系紧密、相互依赖的生态群落。

③复杂的动态性。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中企业间存在动态复合的联结关系,不同区域的网络系统存在相互耦合关系,整个网络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并表现出非线性的复杂动力学特性。任何一个企业的微小活动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个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生态系统的安全,在协同效应显现的同时,蝴蝶效应也不可避免地相伴而生。

④演变的快速性。由于网络信息系统的高效介入,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企业间的互动日益频繁,企业间不仅受市场、客户的需求与反馈的驱动,而且也受相互之间学习交流的促进,每个企业都在不断地学习、创新、再学习、再创新的过程中。这使整个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生态系统中成员间关系处于不断演变发展之中。

2 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的多元结构

根据钢铁企业的业务特征,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可以分成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回收这四个大的环节。而这每一个环节,实际上又是由大量相关企业、政府机构或其它公司所组成,从而形成了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的多元结构。

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回收等供应链环节,以及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业务流、人际关系等关联网络,一起形成了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的多元结构生态。显然,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的高低将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这个多元结构生态。

为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需要在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各个环节都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并通过产品创新、业务重组、技术升级、管理变革等手段,使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中各企业都能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绿色管理水平,实现最终的共同赢利。

3 多元结构生态下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的实施策略

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是在确保环保目标的前提下,实现供应链中全部节点企业绩效的整体优化与协调,进而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和快速响应能力,同时尽可能减少供应链实施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虽然环保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但每个企业都需要从自身生产管理实际出发,通过与上游和下游企业共同的配合实现绿色供应链。

基于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的多元结构生态,可以看到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远比单一经济目标的供应链要复杂,不仅意味着供应链管理中资源优化约束的增加,而且也意味着钢铁企业需要和更大范围的供应链伙伴企业进行协同,并且这种协同也从传统的简单业务协作升级到更高层面的复杂管理模式的协同。对于钢铁企业而言,为适应这种多元结构的绿色供应链生态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绿色供应链的实施。

3.1 开展绿色审计活动

绿色审计就是以钢铁企业为核心企业,根据原材料的流动顺序,对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的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客户之间的业务活动进行盘点,对每一个生产活动环节中原材料、设备、人员、能源消耗、排放物等进行环保污染性的量化评测,并引入作为绿色供应链管理资源优化的约束条件;同时,形成钢铁企业供应链中环保成本科目与成本量账本,并对供应链的每一个活动施以绿化绩效评价指标,最终实现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的绿化成本核算体系。

由于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的多元结构,很难通过少数环节的绿化实现全局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开展绿色审计活动可以说是钢铁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前提。

3.2 规划超网协调机制

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的多元结构实际是一类复杂的超网结构,不仅有众多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企业构成的供应主链,而且在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回收、绿色物流等各个区域又呈现一个相对封闭的网络结构,并且这个网络结构上承载了大量的信息交流、人员活动、资金流转等活动内容。在这样复杂超网结构下,为打造与运作绿色供应链,作为核心企业的钢铁企业非常有必要规划超网环境下的供应链协调机制,一方面要考虑主供应链上的供求关系,也要考虑采购、制造、营销、回收、物流等不同网络区域的相互间协调问题,而且也要协调超网上承载的各类活动内容。显然,规划这样的协调机制是非常有挑战性,但也是非常必要的。

3.3 推进企业知识协同

为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钢铁企业需要对每一个生产经济活动环节进行绿化再设计,在绿色审计基础上,不仅考虑原材料、添加剂、排放物等物质资源的环保性,而且也要考虑产品加工、运输、存放、回收等每个环节的环保性。显然,其难度远比传统供应链管理中主要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协调要大得多,这要求各环节的所有成员不仅要具备产品生产方面的知识,而且也要具备环保的知识,并要能利用现有知识不断创造新的绿化活动方式,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而这样的知识应用与知识创新要求,绿色供应链中各类企业间只靠简单的业务协作而不通过深层次的知识协同是不可能做到的。居于主导地位的钢铁企业通过推进企业知识协同,不仅可以达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目标,而且也能极大增强供应链的创新力,并提升所有成员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

3.4 贯彻协同管理理念

在多元结构生态下,需要从整体系统角度对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的管理策略进行思考与选择,贯彻多方位的协同管理理念。一是要继续坚持成员企业通过合作共享实现共赢的策略;二是加大环保理念下资源集成和业务动态重构策略,使有利于提升绿化绩效的资源与业务模块能得到优先采用;三是增强供应链企业的快速响应策略,通过及时的市场需求驱动和快速业务组合,提升整个供应链的市场响应速度;最后,强化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各企业的同步运作策略,不仅要实现产品同步和业务同步,也要实现战略同步与创新同步,从而增强整个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的协同效应。

篇8

购买推荐

助理分析师庞敏丽认为该书描述了影响供应链的主要因素.提供了如何定义和分析风险的细节,并且创建了相关规则,及应对风险的不同方法。

通过对生意宝旗下比购宝(Boogle.cn)——“网络购物第一站”收录的博库书城、淘宝网、京东商城、亚马逊、当当网、拍拍网、文轩网、中国互动出版网、99网上书城等众多含图书销售的网站,价格搜索显示,目前,京东商城该书为最低价,推荐购买。

目录

1 了解风险

1.1 风险与管理

1.2 风险管理的发展

1.3 供应链中的风险

1.4 本章小结

2 定义风险

2.1 风险的特征

2.2 决策与风险

2.3 决策结构

2.4 确定性决策

2.5 不确定性决策

2.6 风险决策

2.7 无知决策

2.8 管理风险

2.9 本章小结

3 供应链管理

3.1 定义

3.2 供应链的结构

3.3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3.4 物流活动

3.5 物流的重要性

3.6 供应链的风险

3.7 本章小结

4 影响供应链的趋势

4.1 风险增长

4.2 供应链管理的趋势

4.3 集成供应链

4.4 降低成本

4.5 灵活物流

4.6 电子商务

4.7 全球化

4.8 外包

4.9 物流的改变

4.10 本章小结

5 风险管理的途径

5.1 定义

5.2 风险管理的发展

5.3 供应链风险管理

5.4 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目标

5.5 风险管理步骤

5.6 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原则

5.7 本章小结

6 识别风险

6.1 风险的种类

6.2 识别风险

6.3 分析过去事件的工具

6.4 收集意见的工具

6.5 分析运作的工具

6.6 风险识别出现的问题

6.7 本章小结

7 分析风险

8 应对风险

9 风险网络化

10 创建弹性供应链

篇9

根据《国家物流标准术语》的定义,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物流(logistics)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根据实际需求,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是供应链的组成部分,并贯穿整个供应链,连接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成为企业合作的纽带。

在供应链管理下,物流以实现了快捷准确的产品转移、比传统运输更为低廉的物流成本、基于网络的快速高效的现代化信息传递、反馈与共享,使得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的供与需实现无缝连接,物流的重要性即在于此。而物流管理则是指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物流管理涉及从原材料到产品交付给用户的整个物流增值过程,在供应链管理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物流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与特征

物流管理将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进行科学的组织计划,使物流活动在供应链各环节之间快速形成物流关系和确定物流方向,通过网络技术将物流关系的相关信息同时传递给供应链各个环节。并在物流活动过程中,对其进行实时协调与控制,为供应链各环节提供实时信息,实现物流运作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增值过程管理。是对物流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方位的管理。对物流事前管理是物流管理不仅决定了物流能否快速、有效以及物品的安全,同时也对整个供应链有决定性的影响。

科学的物流事前管理是物流成功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物流的事中管理是对物流运作过程中的实时控制以及对事前计划的实时调整,是对物流活动进程的掌握,有利于供应链各环节了解物流物品动向,协调相应的各部门的计划。物流的事后管理是对已进行的物流进行分析总结,寻找成功的经验和问题的原因,为改进物流管理提供借鉴,同时也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经营核算管理的环节。因此,在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快捷性通过快捷的交通运输以及科学的物流事前管理和事中管理来实现快捷的物流。在供应链管理中,快捷的物流是供应链的基本要求,是保证高效的供应链的基础。动态性通过动态的互联网络获得信息共享与知识支持,让企业在相对的时间范围内沟通、合作,并形成供应链。随着供应链的形成,物流及物流管理也在其中形成,随着供应链的消失,存在其中的物流及物流管理也消失。与此同时,其动态性也体现在每次物流活动都有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三个阶段。

多样性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的多样性体现在物流形式的多样性和物流物品的多样性。物流形式的多样性主要是指物流运输方式、托盘等多样性。由于交通运输工具的多样化,物流活动往往都会运用多种运输方式来进行,由于物流物品的多样化,托盘形式也会多样化。物流物品的多样性是指在供应链中各环节需要的物品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多样的,包括同一企业同类产品的不同型号,不同企业不同产品以及不同企业同类产品的多样性。人性化物流是根据用户的要求,以多样化产品、可靠的质量来实现对客户的亲和式服务。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既需要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同时又要实时适应客户需求变化,体现人性化需求的特点。

二、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管理与信息

物流管理中通常将信息分为三种,即:需求信息、供应信息和共享信息。需求信息是买方信息,这种信息在物流管理中主要表现为物流活动中物品接收方的相关信息。它是动态的,具有时效性。准确及时的需求信息对于物流管理事前计划和物流活动的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供应信息是指卖方信息,相对于需求信息而言,供应信息主要表现为物品发源地的相关信息,包括物品生产企业、物流中心等。共享信息主要是指相对静态的信息,包括物流基础信息、物流标准、物流技术、物流政策等信息。

通过网络数据库可以实现这类信息的共享,是物流管理中重要的信息资源。同时,共享信息还包括对需求信息与供应信息的共享。在供应链任何节点上都能相互了解相应的供应信息和需求信息,使其在各个环节上进行交流、共享。在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系统中信息的流量大大增加,不论是供求信息(包括反馈信息)还是共享信息都主要依赖互联网传递。企业通过信息应用能力的提高使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更加快速、精确,而供应链对信息跟踪物流活动能力的提高,也使其物流过程更加透明化,也为实时控制物流过程提供了条件。

三、物流管理战略

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管理从战略上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全局战略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的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供应链的每个环节,物流对整个供应链有重要影响,物流管理必须以整个供应链为大局,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最终目标,把物品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送达用户。

物流管理的任何问题都将会影响到物流,并最终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结构战略物流管理结构战略主要包括物流配送中心战略布局、物流渠道战略选择、工具与托盘设计及应用。物流配送中心、物流渠道战略决策与设计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物流配送中心、物流渠道、工具和托盘结构进行优化组合,从而提高物流系统的敏捷度和效率。功能战略物流管理功能战略主要是指运输、储存、搬运、包装、信息处理等。运输管理是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改进运输管理,包括运输战略、运输工具、托盘的管理,使物流管理向零库存极限目标努力。同时还要降低库存成本和运输费用,优化物流路线,保证准时送达,实现物流的高效率运作。基础战略物流管理基础战略主要是指信息系统、组织系统、政策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管理战略。信息系统是物流管理最重要的基础,它是物流快捷、准确、高效的最基本条件。物流的整个运作过程需要信息系统来支持。组织系统是指物流管理及运作机构,科学的组织系统对物流的运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政策则是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基础,由于物流存在地域性,因此,政策因素会对物流在广阔地域环境的运作有着重要影响。这需要国内、国际以及地方政策的支持。基础设施战略则是指道路交通状况、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等,这是物流管理既现实又长远的因素。

篇10

关键词:物流;供应链;管理

1 企业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企业物流管理的使命是计划和协调所有活动,以便在达到期望的服务水平和产品质量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成本。因此,物流管理必须作为连接市场和供应的基础。从原料管理到最终产品送货,物流深深渗透到企业中。从下图可以说明这点:

从系统的视角出发,物流管理它要求协调物流和信息流以扩充市场,也要求企业跨过供应商直接进行操作。与传统企业所遇到的典型问题相比,现代企业要想达成横向一体化的目标,需要一套完全不同的定位策略。举例说明,多年来营销和制造在企业中被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活动单独存在。制造重视效率:大规模生产、较少的组织结构变化和产品标准化。而营销重视的则是:由多样化带来的竞争优势,包括服务品质和多样化的产品。最好的状况也只能是两者并存,最坏的状况就是两者的矛盾难以调和。在当今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营销被广泛地接受了,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制造和营销活动再各自为政,就无助于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现代物流提出了物流系统化(或叫总体物流、综合物流),并付诸实施。具体地说,使物流向两头延伸并加入了新的内涵,企业物流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 因此,从本质上讲, 物流管理就是一体化的概念,这一概念要求从系统的角度审视企业。

供应链管理起源于后勤学管理。后勤学首先使用在军事方面。二战以后,美国公司为了高效地管理材料采购、储藏、交通和设施地点规划,首先将后勤学引进工业领域。在面临今天全球市场的变化,企业必须重新审核进入和流出的供应渠道,以及相应的操作价值和管理策略。有多方面的原因促使企业投资改进供应链管理。高效管理供应网络是对全球市场的顾客需求进行快速反应的前提。

依照传统思想,大多数企业把自身看作一个独立整体,认为必须同其他企业竞争才能生存。这多是受到达尔文“适者生存”概念的影响,然而,如果因竞争反而导致相互间不可预见的合作,那么该理论就不攻自破了?这里因有一个不同的理论,即供应链一体化。

2 企业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

必须认识到供应链的概念不仅是“物流”的简单扩展。物流管理主要涉及企业内部的最优化,而供应链管理则认为仅仅实现内部一体化是远远不够的。下图说明了一体化是如何逐步达成的。

第一阶段,各商业职能如制造、采购等彼此间是孤立的,它们分别完成各自的任务。例如,为了优化制造成本,制造部门在长期生产运作上下功夫,不考虑是否增加库存,不关心库存空间的需求状况,更不在意对运作资金的影响。 第二阶段,企业认识到了相关功能间最为基本的一体化要求,如配送和物料管理或采购和实物控制。很自然的,第三阶段就是要建立和执行端到端的计划框架。第四阶段,是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一体化,是第三阶段的进一步扩充。在这一步协调好上游至供应商和下游至消费者的关系。由此可见,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3 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

伴随供应链竞争时代的来临,出现了很多指导管理者的理论。总结起来,就是“4R”――快速响应(Responsiveness)、可靠性(Reliability)、弹性(Resilience)和互相关系(Reliationsships)。

快速响应:在这个要求“及时制”的世界,能以较短的时间窗响应客户需求是企业一项重要能力。为了企业必须以需求推动生产而不是依靠预测进行生产,及应依靠敏捷来进行交易。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努力的就不只是公司自身,而是整个供应链。

可靠性:提高物流可靠性的要点之一是提高供应链可视性。设法令供应链更开放,使端到端一路清晰可视。

弹性:当今市场的特点之一是多变。商业和经济环境既不确定又不连续。结果是,供应链容易中断,商业的连续性受到威胁。以往,供应链的设计的主要出发点是成本最小化或服务最优,现在则是“弹性”。弹性具有更好应对不确定环境的能力。富有弹性的供应链有许多特征,其中最主要是在它最易受到伤害的地方投入更多的关注。

相互关系:竞争优势可以来自一种双赢的模式,既同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的良好关系。相互之间的依存度越高,竞争者就越无法打破它们的链条。

快速响应、可靠性、弹性、互相关系的四个理论为成功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基础。

4 优化的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通过Internet、电子商务把过去分离的业务过程集成起来,覆盖了从供应商到客户的全部过程,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外协加工和组装、生产制造、销售分销与运输、批发商、零售商、仓储和客户服务等,实现了从生产领域到流通领域一步到位的全业务过程。这需要在供应链的每一个阶段都选择最优秀的公司并与之合伙,还需要建立新的商业系统和流程以使得产品、信息和资金的流动更为有效。在公司的内部供应链关系被理顺后,被调查的公司将迅速与关键顾客和供应商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建立供应链和物流等方面的评估体系,对服务与质量进行评价。为公司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计划与策略。日本企业取得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将供应链中的各环节进行协调、集成。比如在企业内部,采用TQM(全面质量管理)、JIT(准时制管理)等强调各部门合作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在企业外部,采用外包制并减少零部件供应商数目,并与它们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达到共同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另外,将顾客需求纳入企业管理系统内部,采用柔性制造系统(FMS),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和服务水平。

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全部目的在于,保证供应链成本增幅较小的,同时,按客户要求提供服务。以市场制定物流战略,要能够用持久的、成本效益高的方式实现“服务完美度”。

只有事先确定好标准,才能有效地控制服务绩效。从根本上讲,服务标准只有一个,就是100%满足客户期望。为此供应商需要清楚、客观地理解客户需求,同时要使客户期望的服务形象化。也就是说,供应商所愿提供、所能提供的服务应与客户期望完全匹配。

由客户指定的标准最为有效。因此需要进行客户调查和竞争性标杆研究,以便设计出每一种市场细分的客户服务标准。某些重要领域必需制定标准:订单周期、库存可得性、订单规模限制、订单便捷性、送货频率、送货可靠性、文档质量、索赔程序、订单完美性、技术支持、订单状态信息。每一项标准都可定量衡量客户需求。不仅如此,它们也都用于与竞争性绩效比较。

5 对未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者的启示

要成为成功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者,对7种商业转变应具备管理技能。下表列举了管理者对7种商业转变所应具备的技能。

这些虽然只是一些代表性的技能,但它也充分说明,在信息系统和变革管理等领域,企业建立正规的教育和培训已经势在必行。因为这些技能不是仅仅依靠经验和自身慢慢地融会贯通就可以获取的,而必须通过适当的管理教育项目的培训才能牢固掌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