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5: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教学

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高端的构建过程,知识间是有联系的,新知识的获得,高端知识的获得,都是从基础知识的获得开始的。初中学段正处于特殊时期,它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下面我将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基础知识的教学从教材开始

教育教学活动从课堂出发,初中数学的知识教学则从教材出发,教材是教育教学的主要资源。传统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师依据课本教材内容的编排,引导学生根据书本上数学原理和习题的讲解,了解和学习到基本的数学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数学教师的教学步骤,让学生深入课本中,实现自我学习。而新时代的数学基础教学,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脱离课本,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加强数学思考。首先,初中数学教师在使用课本教材教学时,应该注意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引导,而不是让学生在课本例题解析的步骤中,学习基础的数学原理知识。这往往会让学生形成眼高手低的学习习惯,继而影响他们今后数学习题的分析和解答。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每次数学原理的解析时,最好是让学生关上数学课本,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在黑板上的演算和讲解,集中思考,共同得出数学原理或数学习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加深对数学原理形成的印象,提高对基本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的能力。其次,初中数学教师还应该意识到对课本教材的梳理和选择。初中数学教材的编选,很大部分是有利于对学生基础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但是教师也应该考虑到对一些难度较大或者引申性的数学习题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水平的划分,继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尽量兼顾到每位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扩大和延展他们的基础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课堂讲解过程中,也要注意及时做出反应和提问,针对自己的数学盲点集中向数学教师提出疑惑,从而在老师的分析与讲解中了解该类数学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基础知识的掌握从练习巩固开始

任何知识的获得都需要练习应用才能巩固,基础知识的获得也需要经过必要的练习才能得到巩固。为了进一步实现对初中生的基础性教学,数学教师还需要认识到练习对加强学生基础数学知识巩固的重要意义。所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也需要引导班级全体学生在数学的练习和活动中,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熟练应用,从而牢固掌握这些基础数学技能。首先,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班级上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加强训练和练习,并在数学习题的解答中,清楚了解自己的数学优劣点,进而对学生开展专题训练,尽量减少对基础数学掌握的薄弱点,提升基础数学的整体水平。针对数学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提高对他们的要求,引导牢固掌握基本的数学原理和技巧,这在后文中会做出主要论述;针对数学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数学教师应该注意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反应,并要同他们密切联系,鼓励他们以积极自信的心态投入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同时在加强训练和练习中,逐步提升对基础数学知识的掌握。其次,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在学生完成练习之后,要集中对这些数学习题做出分析和讲解,尤其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数学错题和数学失误的反思与总结。学生只有经过反思与总结,才能进一步深化对数学习题的认识,在今后碰到相似的习题时,才能从容应对,做出最佳的选择或解答。这是数学基础性教学中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是推动学生形成良好数学思维和解题习惯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阶段中充当着重要的补充和完善作用。

三、基础知识的提升从延伸开始

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为了高端知识的探究与获取,只有基础知识巩固了、提升了、延伸了,高端知识结构才会搭建成功。对于初中生数学的基础性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进一步深化和延伸。尤其是对一些数学理解能力不错的初中生来说,提高基础性教学的难度,可以刺激他们对数学原理的探究与数学现象的探索,从而实现数学教学难度与兴趣度的学。首先,前文提到,初中数学教师主要侧重的是对课本教材的解析与讲解,对于课本中一些难度比较大的数学习题,数学教师往往会根据课堂教学的状况做出一些选择和调整。而为了锻炼和考查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延伸能力,数学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对教材里一些难度较大的习题进行解答,让他们在解答的过程中,了解数学基础知识的深度和串联性,进而加强对整个数学系统的掌握和应用。

篇2

一、要注重第一堂知识的教学

七年级数学中代数的第一堂课,一般不讲课本知识,而是对学生初学代数给予一定的描述、指导。为了克服七年级新生对这一转化而引发的学习障碍,教学中要特别重视“代数初步知识”这一章的教学。它是承小学知识之前,启初中知识之后,开宗明义,搞好中小学数学衔接的重要环节。数学中要把握全章主体内容的深度,从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入手,尽量用一些字母表示数的实例,自然而然地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再讲述如何列代数式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代数式的一些初步应用知识。要注意始终以小学所接触过的代数知识(小学没有用“代数”的提法)为基础,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纳与复习,并适当加强提高。使学生感到升入初一就像在小学升级那样自然,从而减小升学感觉的负效应。

二、要注重正负数的引入及教学

学生对于数的概念,在小学数学中虽已有过两次扩展,一次是引进数0,一次是引进分数(指正分数)。但学生对数的概念为什么需要扩展,体会不深。而到了初一要引进的新数———负数,与学生日常生活上的联系表面上看不很密切。他们习惯于“升高”、“下降”的这种说法,而现在要把“下降5米”说成“升高负5米”是很不习惯的,为什么要这样说,一时更不易理解。所以使学生认识引进负数的必要是初一数学中首先遇到的一个难点。

我们在正式引入负数这一概念前,先把小学数学中的数的知识作一次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注意到数的概念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逐渐发展的,也是由原有的数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而引发新数集的扩展。即自然数集添进数0扩大自然数集(非负整数集)添进正分数算术数集(非负有理数集)添进负整数、负分数有理数集……。这样就为数系的再一次扩充作好准备。这样,逐步引进正、负数的概念,将会有助于学生体会引进新数的必要性。从而在心理产生认同,进而顺利地把数的范畴从小学的算术数扩展到初一的有理数,使学生不至产生巨大的跳跃感。

三、要注重初中和小学的四则运算的不同

七年级的四则运算是源于小学数学的非负有理数运算而发展到有理数的运算,不仅要计算绝对值,还要首先确定运算符号,这一点学生开始很不适应。在负数的“参算”下往往出现计算上的错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结果的准确率较低,所以,特别需要加强练习。

另外,对于运算结果来说,计算的结果也不再像小学那样唯一了。如|a|,其结果就应分三种情况讨论。这一变化,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接受的,代数式的运算对他们而言是个全新的问题,要正确解决这一难点,必须非常注重,要使学生在正确理解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对运算法则理解越深,运算才能掌握得越好。但是,七年级学生的数学基础尚不能透彻理解这些运算法则,所以在处理上要注意设置适当的梯度,逐步加深。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最终要归结为非负数的运算,因此“绝对值”概念应该是我们教学中必须抓住的关键点。而定义绝对值又要用到“互为相反数”的概念,“数轴”又是讲授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一定要注意数形结合,加强直观性,不能急于求成。学生正确掌握、熟练运用绝对值这一概念,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在结合实例利用数轴来说明绝对值概念后,还得在练习中逐步加深认识、进行巩固。

学生在小学做习题,满足于只是进行计算。而到七年级,为了使其能正确理解运算法则,尽量避免计算中的错误,就不能只是满足于得出一个正确答案,应该要求学生每做一步都要想想根据什么,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能力,也可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转变

进入初中的学生年龄大都是11至12岁,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思维的不稳定性以及思维模式的尚未形成,决定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将是初一学生面临的一个难度非常大的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往往是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因为学生解题时只习惯小学的思维套用公式,属定势思维,不善于分析、转化和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思路狭窄、呆滞,题目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初一学生在解应用题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抓不住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习惯用算术解法,对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相等关系。

这头一个方面是主要的,解决了它,另两个方面就都好解决了。所以,小学数学第八册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时,一要使学生掌握算术法和代数法的异同点,并讲清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二要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加强把实际中的数量关系改写成代数式的训练,这样对小学生逆向思维有好处,使较复杂的应用题化难为易。初一讲授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时,要重视知识发生过程。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教学中要使学生尽可能参与进去,从而形成和发展具有思维特点的智力结构。

篇3

关键词:微积分、销售预测、连续复利公式、边际分析、弹性分析、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经济数学是经济科学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是学习经济科学知识的必备工具,是经济科学体系的有机体(经济数学主要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三大模块)。经济科学知识的许多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是建立在经济数学的基础之上。例如:产品价格预测、边际分析、弹性概念、造价问题、保险精算、金融风险分析和预测、市场营销策略的制订等都高度依赖经济数学知识。这些经济问题,仅仅靠经验是难以理解、难以掌握,也难以运用,只有运用经济数学知识才能加以阐述、研究、分析,才能形成完整的经济科学知识。下面举几个例子加以阐述。

产品销售预测问题

例如:一种新的电子游戏光盘上市,它的销售趋势将如何呢?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新产品上市,在短期内销售量会迅速增加,然后逐步下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理解?

这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来加以解释:建立销售量是时间的函数关系(数学模型),从这个函数关系中知,产品的销售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当时间不断增长时产品销售量不断减少。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利用函数及其极限知识来加以理解、分析的。

连续复利计算问题

在投资经营活动中,经常按连续复利的方法来计算利息。连续复利能比较全面地反映资金的时间价值。如何计算呢?

例如:假设本金是A,年利率是r,如果一年分为m期结算。计息期m∞时,那么t年后的本利和为

在日常经济往来中无不关联极限知识。特别是极限思想,充满了深刻地辩证法,体现了诸如量变与质变、有限与无限、绝对与相对、近似与精确等对立统一规律,它使人们有可能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因而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在各个学科各个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最小成本与最大收益

在经济活动中通常我们追求最小成本与最大收益。

例如:某公司每年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原材料,对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涉及到每次进货费用,原材料价格,保管费用等,可以建立总费用是批量的函数关系,利用导数知识分析计算最优定购批量,使公司采购总费用最小。

在工程造价问题上,如修建一条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引水渠,在保持一定流量的情况下,怎样选择两边的倾角及高度,才能使湿周最小,因为湿周越小,所用的砌衬材料和工作量就越省,利用函数的极值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很好方法。

利润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主要指标。在一定的设备条件下,如何安排生产才能获得最大利润,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科学问题。同样商品广告对企业生产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得到社会的承认和人们的重视,商品广告确实是调整商品销售量的强有力手段,怎样决策理想的广告费用,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利用函数的极值可以很好解决这类问题。

弹性分析问题

弹性分析也是经济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对生产、供给、需求等问题的决策,用来定量描述经济变量间相互依赖变化的问题,通俗地说,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百分之一会使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百分之几。

例如:如何合理制定商品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

这是需求弹性问题,需求弹性是弹性分析中的一种,在商贸事务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它研究的是当商品价格下降(或提高)百分之一时,其需求量将产生多少个百分点的增减。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对商品地需求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商品价格是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根据需求弹性值,当=1时,称为单位弹性,即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与价格的相对变化基本相等;当>1时,称为富有弹性,即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大于价格的相对变化,此时价格的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较大,适当降价会使需求量较大幅度上升,从而增加收入;当<1时,称为缺乏弹性,即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小于价格的相对变化,此时价格的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较小,此时,无论微小降价或涨价,虽然需求量也有增加或减少,由于量甚微,总的销售收入不会有太大增减。

这对分析需求量和价格的关系、合理制定商品价格有着重要意义。其关键是确定商品的需求弹性,而需求弹性的确定就是利用经济数学中的函数变化率的有关知识。

随着金融市场和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经济数学知识与经济科学越来越密不可分,成功地运用经济数学知识解决经济问题地例子举不胜举,如经济订货量模型、经济生产量模型、敏感分析等等都是应用经济数学分解决经济问题的一些典范。

由此可见,经济数学在经济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在经济活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并且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了会计、审计、财务管理、金融、市场分析等经济领域。正如马克思说“一门学科成功地应用数学工具的程度,是衡量其发展阶段的标志。”

参考文献:云连英 付艳茹 陶正娟 微积分应用基础 2006年6月第1版

篇4

一、强化学生统计数学思想

统计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它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统计中常常采用从总体中抽出样本,通过分析样本数据来估计和推测总体的情况。湘教版九年级4.2节安排了利用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这种收集数据的方法是在通过抽样调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的,其中体现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数学思想。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感受统计的这种归纳的数学思想,并对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即结论的“不确定性”有所体会。

二、强调在活动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统计观念反映的是由一组数据所引发的想法、能推测到的可能结果以及自觉地想到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等,是在亲身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一种感觉。动手处理数据并展示自己的成果是一个活动性很强,并且充满乐趣的过程,教学中要注意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统计的活动中去,在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充分交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本章的学习特别强调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但活动重点应放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方面,比如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调查目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亲自设计调查问卷,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得到数据,然后动手设计表格整理数据。对于描述和分析数据两个环节,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提出适当的要求,有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有时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或由教师讲解完成。活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既有课上的又有课下的,既有校内的又有校外的,既有个别的又有小组合作的。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应该是一个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三、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统计素材进行教学

如前所述,本章编写时选用了一些的学生感兴趣的和富有时代气息素材,但还很不够,教学时要注意和学生一起挖掘现实生活中方方面面有趣的、可操作的、真实的素材,使学生充分感受统计在日常生活、社会和各学科领域的广泛应用,体会统计在解决问题中所起的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统计的积极性。

对于素材,不仅可以选取学生熟悉的,有些学生不熟悉的但有一定人文教育价值的素材也可以选择,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同时,也得到了人文方面的教育。例如教材第4.3节“课题学习”选择了回收废电池的素材,学生对这个素材并不熟悉,通过开展“你怎样处理废电池”的调查活动,学生就会对废电池的危害以及人们处理废电池的情况有了一个量化的认识,当学生看到人们废弃的电池对环境所造成的严重危害时,就会促使学生行动起来,从我做起,自觉地加入到科学地回收废电池的行列,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同时,接受了保护环境的教育。

篇5

关键词: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革新改革a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和学习自觉性差,学生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课程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落后,完全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导,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革新。所以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实验演示、项目教学、直观教学等形式多样的现代教学方式和方法,由被动接受式教育向主动求知式教育转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今后从事职业技术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有的教学内容已经跟不上时展的需要,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一、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深化教学改革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中,教师既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参与实践教学,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感到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较抽象,电路原理难懂。尤其是对教材中各种单元电路,在实际中有何用途,如何应用所学的电子电路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更是感到茫然,往往处于想学又怕学的矛盾心理状态。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例如在《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这一课题中,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放大电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对电路中各个元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很难理解,为此,我们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解决。“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从项目任务确定项目计划的制定项目计划的实施项目的检查评估,整个过程学生全部参与,学生在设计和连接放大电路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提高学习兴趣性,而且加深了对本课题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另外,还需不断地更新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为课程教学改革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媒体,不仅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的特点,而且易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更快地接受所学的知识,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强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内容特点,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制作课件(CAI)为教学服务,让枯燥的内容变得色彩缤纷,更加赋予动感和情趣,以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作用,用眼去看、用耳去听,将视觉、听觉等多个通道全都集中到课堂上,可以加强学生记忆,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遵循“学以致用”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急需一大批合格的初、中级技术人才。迫使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调整结构内容,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只要我们科学合理地选取教学内容并进行有机组合,就能够在教学中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当前由集成电路组成的电路越来越多,场效应管具有功耗低、成本低、工艺简单的特点,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电子技术基础》课本中的电路基本上是以三极管为主的结构,在学习电路结构时,应适当加强由场效应管构成的电路的学习,并且从电路构成、电路分析等方面与三极管电路进行比较,做到二者并重,从而加强学生这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今后集成电路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对于教材中的一些定量计算和抽象分析等内容可采取略讲或不讲的办法,加强教学内容的应用环节,适当选取一些有实际应用的例题,加强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如在讲授整流电路工作原理时,将手机、电动车等的充电器结合在一起讲解,这样能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更好地掌握电子技术的知识,有效地引入新知识很有必要。根据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查阅资料,找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电子小制作实验,经过分析、试验到调试成功。在门电路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声光控触摸开关灯、简易音乐试响器等制作。使学生的电路分析能力和动手实操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只要我们不断坚持改革和创新,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实际工作需要出发,一定能够探索出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张龙兴 主编《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篇6

关键词:美术设计;考试改革;因材施考;学分制

一、改虚拟命题为命题联系实际,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师授课选择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信息,设计试题。这样的命题有针对性、实用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职业学校“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同时,学生参与设计的美术稿件被有关单位采纳,对教师、学生都会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大提高教学效果。目前有关美术方面的信息很多,例如:采用联系实际生活中各方面美术信息的命题方式,一方面激发了学生钻研设计、学习绘画的兴趣,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另一方面为了学生适应就业形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改百分制计分法为等级制计分法

职业学校目前美术专业的考核方式,大都采用百分制的计分方法。百分制适用于答案统一的考试,如数学、英语等,但对于美术专业来说就很不合适。因为美的感受和表达有很多方式,但没有一种公共意义上的标准。每个人对同一幅绘画作品都有着不同的认识。它没有“1+1=2”那样的标准答案,我们对一张绘画或设计作业的评判只能说其表现很好、一般或很差,没有也不可能对不同风格的绘画与设计作业给出很精确的分数。如果教师根据百分制计分法给学生作业打出一个很精确的分数,那么分数差别会误导学生,认为分数高的作品的表现方法、设计思路绝对是好的,要可以模仿,从而阻碍了不同绘画、设计风格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扼杀了美术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而等级计分制就可以避免这些误导,等级计分制是指用规定的等级来标示学生的成绩水平,它主要有五级计分法和四级计分法。五级计分法把成绩分为五等,用5分、4分、3分、2分、1分来记录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可以用优、良、中、差、劣来标志。四级计分制则以优、良、中、差来标志。五级计分制和四级计分制美术专业都可采用。它的优点是既能有效地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又可以避免学生用细微的分数差别来衡量自己作业的优劣,有助于引导学生探索新的艺术表现方法,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同时,也可以减轻学生因分数名次而造成的不必要心理负担。等级积分制在美术专业的几乎所有课程中都可应用。

三、改期末考试为平时作业计分制

平时作业计分制是指在授课时要求学生完成的每一张作业都实行等级计分,“课程成绩=每次作业成绩的和÷作业次数”,这样每次练习作业的优劣,都直接影响到学生本期的成绩评定,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这样学生知道每次作业在学期考核的重要性,就会认真完成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也能及时准确地获得反馈信息。本学期我们在国画、水粉、素描等三门课教学中采用了作业计分制,作业收交率和优秀率明显提高。本学期和上学期作业收交率和成绩优秀率对比中可以看出采用平时作业计分制,同学们都能够认真完成作业,成绩的优秀率有了很大提高。

四、改“卷面考试”为“无纸考试”

“无纸考试”是相对卷面考试的一种提法,因其在整个考试过程中不用纸张而言,是指在美术专业的设计课程考试中,运用计算机选择字体、进行图像处理、排版设计等,最后将设计考试的设计稿存盘,评卷教师通过联网的计算机调出学生的设计作业,就可以对其作业效果进行评判。这样的考试形式,可将原来的设计课卷面考试中用在文字描绘、图形排版、做工上的时间、精力节省下来,进行市场调研、查阅资料,开拓自己设计思路,并您能反复论证、完善设计图纸、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五、改统一考试为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考”

以往我们在教学中都讲究“因材施教”,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基础条件和个性特征,但是我们所采用的统一命题、同一评分标准的考核形式,使得学生的个性特征不能充分发挥,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因此我们提出了“因材施考”的考核方式,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因材施考”的原理,我们将课程评定设置为等级考试,像目前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一样,最高等级可设为

6级,要求学生在校的3年时间内每门课程最低要考过3级,然后各门课程学分累积,作为该生毕业考评的依据。学校应创造条件,在选修课安排上多开设适宜他们的课程和技能考核项目,以便让他们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六、积极推行学分制

在前几种变革的前提下,我校在美术专业部试行了学分制的改革,即把每一个学生的质和量以学分的形式来表示。这样打破了原来的学年制管理模式,对学校的管理和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行学分制的前提下弹性学制也在美术专业部试行。

篇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式的意义,会求使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2.使学生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用它将分式变形。

教学分析

重点:分式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

难点:分式的变号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分式?

2、使分式有意义要有什么条件?

二、新授

分式的基本性质

我们知道,分数基本性质是: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约分、通分和化简繁分数的理论根据。

分式也有类似的性质,就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这个性质叫做分式的基本性质,用式子表示是:

其中M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变号法则。通分,约分及化简繁分式的理论依据。就是说,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恒等变形的理论依据。

例1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1);(2).

解:(1)c≠0,x≠0,

,.

例2填空:

(1);(2).

解:(1)a≠0,

,即填a2+ab。

(2)x≠0,

,即填x。

注意:

(1)根据分式的意义,分数线代表除号,又起括号的作用。

(2)添括号法则: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不变;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都变号。

课时安排:本课题约需3课时,分配如下:

三、练习练习:P63中练习1,2。

四、小结本节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

五、作业作业:P66中习题9.2A组1,2。

另:需要注意的问题

1.从回忆算术里分数的基本性质再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

从形式上看,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的基本性质同乎是一样的,学生接受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但是要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各种基本的训练。

篇8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校教育的氛围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出发点与学校教育的总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为实现人的现代化服务。既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包括对学生进行德育,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劳动技术教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育人是目的。运用多媒体的手段,把大量生动的,丰富多彩的文字、图表、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片和录像片等,以电子化和形声化的特点,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创设情景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视听并举,加深、加知和理解;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增加课堂知识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启迪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有深远意义,真正做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校教育的氛围。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初中历史教学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年代久逸、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通过声音、图像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注意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零散的知识进行整理、构筑知识的框架结构体系,再通过投影、幻灯等现代手段传递给学生,避免了单调、重复的讲述,扩大了课堂容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教学难以讲清的重点、难点,使教学过程更具深刻性。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例如: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是怎样完成统一的是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可设计三张复合投影片,分别反映战国初落后的秦国;商鞅变法后“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秦国;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后秦朝的疆域。讲解中依次展示这三张投影片,再按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去掉六国国名。秦统一的过程,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生动形象性强,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促进历史教学的现代化。

三、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应注意的问题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应注意的问题:明确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历史教学中,无论选用何种现代化教学手段,都应当为更好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服务,为完成基础知识教育、思想教育、能力培养这三大教学任务服务;现代化教学手段,只是历史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过分夸大这一手段的作用,更不应滥用这一手段;要知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应以课本为依据,应是对课本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升华,不应脱离课本;还要知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依然必须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的思想。

四、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087-0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信息技术这门课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挖掘学生潜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课前准备

1、认真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教材的价值在于生成性。研究教材要从技术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技术性包括信息技术内含的知识技能,人文性是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按单元读完教材内容,结合学校硬件软件条件,按单元任务、学习目标、单元小结的自我评价,结合配套教学光盘资源和当地乡土资源,按任务驱动教学法确定教学中学生完成的任务和完成任务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写出单元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写好教学设计,做好教学课件。

2、优化教学环境

教师在上课前应对机房或多媒体教室中的教师机、学生机、投影机、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调试好,并在计算机中安装必备的教学和学习软件,以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运行正常。在教学中要结合学校硬件环境,选择好教学软件版本,不要过分追求软件的高版本,否则在课堂教学中造成运行软件的时间过长,影响学生的练习时间。

二、课堂教学

1、学习与生活接轨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突出体现教学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经验包括两种可能,一是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来教学;二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实际事例,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经验的实质在于连接学生的已有经验,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所谓实际的例子,一是指它是现实中出现的事例,二是指这些例子是学生熟悉的,三是指对这些事情的进一步了解不能影响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本身的学习。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把学生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将学生由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发生器”。减少把学生当做学习的“扶贫对象”在教师的支配下按既定路线学习的做法,提倡学生作为学习的“自强标兵”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要从一刀切和整体划一的教学向个性化特色发展的教学转变,凸现教学的学习性色彩。

3、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经历了将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在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摸索和探讨下,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变得日益丰富并且具备了较强的针对性。任务驱动法、兴趣教学法、比喻教学法、操作实践法、游戏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课后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可见合理的教学评价不仅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起到一个诊断的作用,同时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并在一定的限度内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所以使用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起到很好的调节教学作用。

1、加强学生自我评价

在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当中,大家往往重视教师的教学评价,而学生根本就不参与评价的过程,这对于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本身就是很大的遗憾,失去了一种主人翁的意识。建立学生自我课程评价的体系可以使同学真正融入到课程的教学当中去,并具能够及时修正自己学习上的毛病和问题,也只有在不断反思和评价的过程中我们的同学才会不断成长起来。

篇10

关键词:中职学校;数学;课程;改革

一、课程现状

伴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开设比例再三调整,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时数一再压缩。作为一门重要文化课程的数学,教材一改再改,难度不断降低。然而,学生对数学课程仍然不感兴趣,除对口升学的班级外,大多数中职学校的数学课程只开设一年,而且周课时只有4节、3节或2节,甚至有些学校根本不开设数学课程。学生的基础现状,数学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与各专业对数学要求的差异性、教学时数的局限织在一起,使数学课程从教材编写和使用到教学过程的实施显得矛盾重重。

二、原因分析

(1)学生数学基础太差。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就使得基础稍好的学生都涌向普通高中,导致大量“差生”进了中等职业学校。据统计,中等职业学校约30-40%的学生基本计算都不会,如把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基本公式不记得,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更谈不上什么数学逻辑思维,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起码能力。

(2)教材有问题。尽管教材一改再改,难度不断降低,但是整个课程内容及知识目标基本上还是与普高相当,职教特色不是很强。

(3)部分教师没有从根本上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认为中等职业学生普遍数学基础太差,再怎么努力都是徒然,把数学教学当作一种任务来应付,仍然简单地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致使本来在初中对数学学习就没有兴趣的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以后对数学学习更加没有兴趣,更谈不上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改革设想

(一)关于课程教学目标

教育部2009版中职数学新大纲将中职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为:①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生活和职业岗位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②提高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数据处理技能,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③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我们认为这个定位与我国当前中职学生现状基本相适应,只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现在的中职学生大多数都没有达到这个基础,编写教材时应及时地补上;至于提高技能和培养能力,我们认为只要上数学课就有技能和能力的培养过程,教师要会合理地把握一个“度”,不能要求过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而不能急于求成,对于这些学生还得有一个比较缓慢的养成过程,教师要有耐心和心理准备。

(二)关于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一定要与学情实际相结合,这是中等职业数学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教育部2009版中职数学新大纲将课程内容结构划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我们认为这种提法很切合实际,只是关于某个内容放在哪个模块存在争议,相对学生基础和教学时数,新大纲基础模块内容太多。

基础模块应该主要为未来“社会人”服务,体现普通公民文化素质的培养。在编写基础模块时应该强调生活化,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必须纳入课程中来,如购买彩票已经进入大众生活,因此“概率”初步应该纳人基础模块中来,等等,让学生体会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很多社会现象都可以用数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用数学基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一个“社会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三)关于数学教师

首先,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必须具有比普通中学数学教师更加强烈的课程开发愿望、意识和思想。无论使用什么版本的教材,教师都只能作为参考,教师必须针对自己所教的对象和专业,按照职教的培养理念,开发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每位教师都应该成为教材的再创造者。其次,由于中等职业数学教材分成了三个模块,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由专职数学教师教授,教学时可以适当调整章节顺序,以适应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职业模块最好由相关专业教师教授,因为专业教师熟悉专业课程,易于把握数学知识在专业中的应用情况,合理地选取教学内容,把握知识的难度、深度和广度,所举事例更加专业化,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这部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总之,中等职业数学课程改革必须使数学教学与学生的能力培养及专业知识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使数学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进而唤醒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喜爱,逐步扭转难学、怕学、厌学的现状,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在原有基 (下转76页)

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专门人才。现在很多人都明显感觉到,职业界的变化很大,特别是动物科学专业这一块,学生在较早的学习阶段所学的很大一部分专门知识很快就会过时,信息更新量太快,因此,学校有必要与当地生产部门保持相互合作的关系。

实践证明,再小的畜牧业企业,一旦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有可能成为市场的宠儿,而再大的畜牧业企业,一旦失去了自主创新的能力就有可能被市场抛弃。所以,这些企业更有理由与学校和研究机构进行合作,以企业资金为前提,以研究机构和学校创新成果为基础,加快当地该企业的发展,该企业增加研发的投入的同时,还可提升科技效益。

动物科学专业主要是围绕进行动物营养与饲养这方面进行学习,为满足人们现代对高档肉类的需求,它的基本任务是在认识和掌握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繁殖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更多优质优量的动物产品。学习的基本上是一些理论知识,实验也只是一些简单基础的实验教程,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不强,更别说创新的能力了。毕业生就业后的去向主要是与动物科学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和设计、推广和开发,经营和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在这一方面,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就要比一般的人更能吃苦,不怕脏,不怕累,动手能力强。学生长期呆在学校,没有走进相关企业,对这些企业都是一知半解,对于所从事的工作在学校时没有得过锻炼,算是生手,很多事情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走产学研结合模式,让学生们走进加工企业与生产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学习,参与日常的工作,激发学生创新的潜力,也为日后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基础,为研究机构注入新的血液,为企业提供创新成果,推动经济的发展。

学校还可适当增加一些科普活动,例如成立实践部,轮流安排学生去农村进行科普宣传,开展畜禽疾病诊疗活动,组织学校的专家、教授服务团和学生服务队去较落后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实践,提高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