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5: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工程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工程调查报告

篇1

关键词:广电网络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管理

网络技术日益成熟,人们对网络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有线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广电网络工程建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广电系统运行效果,提高广电网络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广电网络工程对质量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需要对建设过程进行全面管理,从根本上提升建设质量水平。

1广电网络工程建设质量控制

广电网络工程是一种新型建设工程项目,不同于传统建筑工程的工程量和施工规模,具有明显优势,可减小工作人员的施工压力。广电网络工程一些核心环节,施工难度较大,考验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广电网络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工作非常重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主要包括质量验收控制、工程设计控制、成本预算控制、施工现场控制等。对现场施工进行质量控制时,要由具备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展开工作,并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这样才能与施工人员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应重视技术交底工作,施工单位必须科学控制各环节的工作质量,深入了解施工人员面临的技术问题。施工质量验收工作中,施工单位应掌握广电网络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类材料的类型、型号、数量等,及时发现施工质量问题,保证广电网络工程建设的有序进行。

2广电网络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要想推动广电网络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施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资金流通、企业经营、组织管理、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管理部门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完善质量验收资料、提高施工效率、解决技术问题、加强设备安装精度等方面。广电网络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施工企业开展广电网络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工作,能够提高管理水平,管理人员也可以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其二,良好的质量管理能够切实提高网络工程设备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严格管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施工现场技术人员的操作行为,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确保施工质量。

3广电网络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设计管理与要点

3.1工程设计管理与质量控制

工程设计环节涉及各项成本支出、施工设备、材料的统筹与规划。施工单位如果能够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施工设计方案,就可有效控制成本。工程设计阶段,管理人员应充分明确质量控制标准和施工要求,为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应明确国家要求规范,制订合理的管理制度,保证广电网络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施工单位要细致检验工程设计方案中的内容,保证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

3.2施工流程质量控制

广电网络工程建设涉及很多环节,必须制订规范的施工流程,主要有七个部分:工程立项、工程勘察、工程规划、工程方案设计、工程预算、工程施工和工程验收。新建的广电网络工程需要填写“网络工程新建申请表”。网络管理部门对其进行备案之后才可进入下一环节。工程勘察时,要仔细勘察施工地区,对该地区的用户数量、道路地形进行全面了解,再由设计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完成规划方案。为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应根据勘察现场的实际情况设计图纸,并对该项工程进行预算管理。组织施工队,确定开工日期。施工中要做到各技术参数都符合标准规定,当整个网络工程结束后,则需要由工程验收小组进行现场验收,验收小组要预审各种材料,还要纠正图纸中的问题,准备妥当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工程验收。需要注意的是,工程方案设计、工程施工、工程验收会对广电网络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与效果产生直接影响,需要重点关注和控制。

4实现广电网络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4.1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细节控制与管理广电网络工程现场管理与其他建设工程基本相同,都是要对施工各个环节进行动态控制和全面管理。但很多施工单位对现场管理工作并不是很重视,措施落实不到位,很难兼顾到每个细节,导致广电网络工程现场管理出现问题。管理部门应在施工前期制订详尽的现场情况调查报告和科学的管理方案。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和补救措施。

4.2制订科学的施工流程管理计划

只有按照规范开展施工流程,才能促进施工质量的提升。工程管理部门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制订科学完善的监督管理计划,以保障对施工现场各个环节工作流程的有效管理。制订施工流程时,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应详细调查技术人员的配备情况、施工条件及周围环境,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施工单位还应积极鼓励工作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充实自己,尽可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减少操作失误,提高施工水平。

4.3加强质量控制责任分配与落实

管理部门应根据不同工作的实际需求,对相关岗位管理人员进行精确的责任划分。应制订责任连带制度,加强管理人员责任心,提高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减少漏洞,使措施深入人心,落实到位。

5结语

篇2

1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必要性

1.1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定义

农产品网络营销是指在互联网络的环境下,借助联机网络、电脑通信和数字交互式媒体来获取、处理和利用各类有效信息以进行农产品的营销管理等电子商务活动。

1.2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价值

农产品经营主体要参与市场竞争,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市场问题。我国的农产品经营主体的特点是:高度分散、规模狭小。这就导致农产品的生产链条短,销售手段落后,市场信息不灵,进入市场的能力不足,很难形成一个稳定的销售市场和渠道。而网络营销的开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网络营销的价值主要体现在:1)获取信息及时丰富。网络营销的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农产品市场信息和营销信息具有实时性、透明性、丰富性的特点。2)有效降低交易成本。首先网站代替了传统的建筑物,地址变成了网络地址,其次市场调研及广告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收集和都只需要鼠标一点即可轻松实现。据相关统计,网络营销的成本仅占传统营销成本的20.0%。3)大大拓展交易时空。利用互联网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如企业可借助网络实现24小时在线服务,同时可以打破原来空间限制,把生意做到国外,拓展了交易的地理范围。4)增强决策有效性。农产品经营主体由于获的了及时和准确的市场信息,从而有助于其增强判断能力,增强决策有效性。5)提升品牌形象。网络媒体在制作速度、覆盖能力、动感效果和宣传成本上均优于传统的宣传方式,这将有利于农产品品牌的建立。

2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互联网普及率低

互联网的普及程度是网络营销开展的重要基础。虽然我国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部分地区网络建设仍不够理想。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2009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从城乡互联网的普及率来看,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是44.6%,在农村仅为15.0%。报告指出,在导致农村互联网增速放缓的因素中,“农村地区网络基础知识匮乏,对互联网的认知存在偏差”“农村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薄弱,公共上网资源匮乏”“农村上网成本相对于农民收入水平仍较高”是最重要的3大原因。

2.2农村、农业信息化人才和营销人才缺乏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目前非农村网民中,有38.8%的人是由于不懂电脑而不上网,但要能顺利的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营销主体的信息化素质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如要求网络营销主体要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在网络上收集和信息、能够进行网页设计和维护,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营销知识。但目前,这样的高水平人才非常有限。

2.3农产品自身的特点带来营销不畅

在我国,农产品生产规模小,生产时又有严格的季节性、区域性、分散性等特点,这些因素的存在制约了农产品营销的开展。具体表现在:1)农产品生产分散,生产组织规模较小,不利于农产品的迅速集中。2)农户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使用统一的标准和工艺,农产品质量很难达到同一性。3)农产品大多具有生鲜的特点,尤其是鲜活农产品保鲜期短,因此对物流运输工具和物流作业的相关技术,如农产品储存保鲜技术、农产品包装技术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4)农产品受标准化不一和运输等因素的影响可导致质量变化较大,这就使消费者很难通过网络宣传鉴别产品好坏,进而影响消费者的信心。

3农产品网络营销提升策略

3.1加强农村网络工程建设,提高网络普及率

政府应该一方面加大对农村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农村地区上网条件,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如政府应该有效落实“电脑下乡”政策,改善农村网民的上网设备,加强农村公共上网场所建设。另一方面出台有关农业网络营销优惠政策,降低上网成本,提高农户上网利用率,利用网络信息进行农业生产和网络营销活动。

3.2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和培训制度

人才是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做好农产品网络营销,就要充分重视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地方各级政府需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如建立农村技术培训班、农民夜校等多种形式农村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着重培养农民的信息意识、网络技术和应用、网络营销能力。同时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去服务,带动农村信息化的进程。

3.3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物流配送是网络营销的关键环节,直接联系着客户。它的效率高低和安全与否关系到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成败。物流配送要重视农产品本身的特点,使用保鲜等新技术,对农产品妥善储运,做到物流及时顺畅,保证农产品新鲜上市。因此急需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规划和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农产品流通中心。建立起从农村到城市的集仓储、冷藏、加工运输于一体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3.4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程度,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为适应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的要求,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标准化建设的投入,引导农产品营销主体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把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引入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创建和宣传农产品品牌,向消费者传递农产品的质量和特色等信息。通过农业标准的硬性约束和产品品牌的软性约束共同增强消费者对电子商务模式下农产品品质的信任。

3.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多样营销活动

3.5.1拓宽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

农产品网上销售的途径很多,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上直接销售。也可以选择在“阿里巴巴全球贸易网”、“中国农业信息网”的“供求热线”以及行业信息网等网站免费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各省市也开办了该地区的农业信息专门网站,用以提供农业方面的供求信息。这些行业信息网目标定位更为明确,网站信息也很专业实用,加入网站成为会员即可供求信息,为农产品买卖双方寻找合作伙伴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

篇3

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撤销分局、路局直管站段、生产力布局调整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铁路的各项改革发展进入了崭新的时代,新的管理体制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铁路统计还存在着统计机构不完善、统计人员不稳定、统计技术手段落后等种种弊端,进行铁路统计改革已刻不容缓。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构建统计信息平台,是铁路统计发展的重要方向。

1铁路统计的现状

铁路企业属于特大型企业,按照现行管理体制,铁路部门既有运输业,又有工业、建筑业,物资供应等企事业。与生产管理业务相适应,铁路统计既有专业性的铁路运输统计,又有与全国社会经济统计有共性的铁路工业统计、铁路建筑业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劳动工资统计等各类专业统计。铁路统计发展是实现科学决策、改进领导工作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铁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迫切需要;是搞好运输经营、实现经营目标的迫切需要;是强化基础工作、加强铁路管理的迫切需要。深化统计改革,全面提高统计服务水平,是广大统计工作者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1统计机构改革滞后制约着统计职能的发挥随着铁路改革的深入发展,铁路各部门对统计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由统计提供的各种数据越来越成为领导决策、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统计指标也是铁路财务清算的重要来源。需要进行的统计工作不断增加,但相对于不断增长的统计工作量,统计机构不但没有加强,反而是不断弱化。撤销分局,路局直管站段后,生产力布局不断调整,各站段进行机构整合,很多站段撤销了专门的统计科室,合并到其他科室。没有了专门的统计机构,就造成政令不畅,上传下达出现延误。但机构改革又不可避免,针对此种情况,只有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系统,才能够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完成。

1.2统计干部队伍的素质亟待提高铁路统计工作目前存在着基础薄弱、产品质量不高、指标体系不健全、信息资源严重浪费等问题。其根本原因是铁路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铁路统计干部队伍的状况令人担忧。铁路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走信息化道路。只有实现信息化,才能准确掌握运输生产情况,科学地进行组织指挥;才能跟踪市场动态,了解竞争对手情况,提高竞争能力;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目前,铁路统计队伍的素质与信息化的要求差距甚远,统计资料和统计手段仍然停留在习惯的逐级上报方式上,内容单一、周期过长、动态性差、缺乏反馈。

1.3缺乏改革创新精神由于铁路统计改革的相对滞后,绝大部分统计人员满足于狭隘的统计观念,习惯于落后的统计手段,留恋着陈旧的统计指标体系,因此统计信息产品极其有限,且质量不高。反映在统计干部队伍中的主要问题,归纳起来是“三少三多”:一是了解、熟悉信息技术,融会贯通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中去,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互动发展的人少;满足于习惯的统计制度和方法,只关注本部门直接管理的统计数据的人多。二是思考统计软件的开发应用,开发统计信息资源,完成信息采集、编辑、发送的人少;平平庸庸应付上报统计报表的人多。三是联手互动,互相协作,关心整体的人少;各自为政,闭关自守,只关心自身利益的人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

1.4统计质量不高统计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但现有的技术手段落后,许多报表仍停留在手工填写、电话上报的程度。即便是使用计算机上报,也是各个系统单独处理,互不校验。上报完成后,没有反馈信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数据校验,畅通信息交流渠道,不仅能使上行数据规范、准确,而且使下级机构也能使用相应的统计数据。

2构建铁路统计信息平台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为解决铁路运输能力与运输需求之间的矛盾,缓解铁路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铁路做出了以实现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为目标的跨越式发展重大决策,重点强调信息化在铁路跨越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支撑作用,就是要以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带动铁路现代化,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经过30多年的发展,铁路信息系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机版本到多层次的网络应用,建立了覆盖铁道部、铁路局和主要站段的计算机网络及传输网、交换网、数据通信网三大通信基础网,先后开发了以列车调度指挥系统、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为代表的一大批应用信息系统,铁路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铁路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化建设总体设计不够完善,不能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及铁路生产力布局调整的需要;二是通信网建设滞后,网络及信息安全工作薄弱,信息传输通道拥挤、堵塞现象时有发生;三是信息系统没有构成有机整体,大多各自独立,“信息孤岛”问题比较突出,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综合应用难以展开,整体效益难以发挥;四是投入应用的信息系统运行质量不高,特别是原始信息的采集不够及时、准确、完整,与实用要求有差距;五是采用信息技术后,仍沿用传统的作业流程,组织机构、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信息化效益难以充分发挥。

3构建铁路统计信息平台的有效措施

构建统计信息平台要以统计网络建设为依托,以数据采集平台、数据库建设为重点,以建设面向铁道部—铁路局—站段的三级信息平台为核心,以提供优质、全面的统计数据为目的,全面推进铁路改革,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

3.1完善统计系统网络工程统计信息系统平台构建的基础是网络,经过铁路信息化的长足发展,基本上已建成了由铁道部到铁路局再到站段的网络通道。其中铁道部到铁路局的网络都是2MB的专有快速通道,铁路局到基层站段的通道比较复杂,大部分已经是2MB的快速通道,但还有个别站段存在着X.25通道,甚至还有拨号网络。完善统计系统网络工程,需要改善网络条件较差的站段,对于个别网站可考虑借助网通、电信、移动的公共通道,在铁路局一级给予认证,进入铁路内部网,可用软件狗或产品密钥来保证其安全性。

3.2建立统计信息数据仓库构建统计信息平台,其重点与难点在于将各个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集成起来,这样就需要用到数据仓库技术。由于现有的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统计信息资源管理分散,采用多个系统,数据来源复杂,信息管理无法实现一体化,信息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其次是在系统的实用性和运营维护的方便性方面存在一定缺陷,系统建成后往往由于众多因素,诸如相关制度保障,系统的可行性、可操作欠缺以及对系统的长期维护缺乏规划等,造成数据库信息更新维护不力、系统与系统之间数据不一致、信息资源的可用性降低等问题。特别是由于系统的实用性不够,无法激发加载者的热情,数据库系统建成后,往往由于维护不够及时导致数据库的基本性能,即完整性、一致性和时效性失效。再次是采集、管理、处理及查询自成体系,系统间没有公共接口,维护难度增加。由于各信息系统没有公共接口,维护不同步,结果造成信息不一致,共享程度差,产生信息的重复加载或统计业务信息与数据库维护脱节等问题,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统计专业人员不堪重负,系统管理人员疲于应付,违背了信息化的根本目的。针对以上情况,必须建立统计信息平台的数据模型(基本表和数据标准)。一是在统一统计基础编码的前提下,由各系统提供公共的对外接口,将各种数据集成到新的统计平台的数据仓库中。根据业务需求分析,进行逻辑模型设计、物理模型设计以及数据的抽取、清洗、集成、装载。在数据仓库的建设中,以数据模型(基本表和数据标准)为“标杆”,来逐一衡量、评估已有数据存储结构,找出具体差距,确定哪些数据结构可以修改、补全,哪些数据结构不合理应该抛弃,还要增加哪些新的数据结构,从而形成高档次数据环境的数据结构。二是组织数据转换。对已积累的数据库资源,不论其结构的科学程度如何,都是重要的信息资源,需要按基本表的结构标准编制数据转换加载程序,将原有数据库资源迁移到新数据库中去。三是要建立中心数据库及内、外数据交换接口。以统计专业基本表为标准,根据对各专业的输出、输入数据流分析,开发中心数据库、中心数据库接收专业数据的数据接口和中心数据库向专业传输数据的数据接口。#p#分页标题#e#

篇4

关键词 信息化 虚拟化技术 系统整合

中图分类号:TP368.5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已经真正进入人们的社会生活,随之而年来的是“资源的无限需求和有限供给,总体社会资源高效利用和粗放管理等诸多挑战” 。虚拟技术、云计算、数据中心作为新型资源服务模式应运而生。虚拟技术作为“云”的基础和核心,为用户提供资源的“多种粒度”分配、动态扩展和回收的手段,广泛的需求使得虚拟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在IT业蓬勃发展。

二、虚拟化技术的发展

虚拟化(Virtualization)技术的发展要追溯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IT业的研究领域之一,它与操作系统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

在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虚拟化技术始终以各种方式存在,最早的程序员为了使程序代码执行的更快,将程序指令和数据存放在内存中因而出现了虚拟内存。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人们为了充分利用昂贵的大型服务器资源,出现了虚拟服务器,然而虚拟技术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虚拟网络、虚拟微处理器、虚拟文件、虚拟存储等新技术层出不穷,IT业正在从更广泛的领域更高级的抽象来思考虚拟技术的发展。如今的虚拟技术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强大的概念,“虚拟化技术是资源的逻辑表示,它不受物理限制的约束” 。

历史上第一台虚拟机是1965年IBM公司开发的System/360 Model 40 VM[2]。其设计初衷是将当时先进的虚拟内存概念用于计算机的其它子系统,从而搭建共享系统,实现多用户共享昂贵物理计算机资源的目标。真正将虚拟技术应用于大型机,是以IBM VM/370 为标志,直至今日VM/370的设计理念,仍然存在于IBM z系列的大型机上。

随着台式计算机性能的日益提高,20世纪90年代小型机、微机领域的虚拟化技术应用迅速升温,带动了沉寂一时的虚拟化技术发展,与此同时虚拟化软件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未来的虚拟化技术将为云计算提供安全、可靠、自适应的基础架构。

三、虚拟化技术的应用背景

我国信息化发展已经经历了近30年,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内部都运行着十几个以至于几十个不同功能的应用系统,这些系统的应用从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对各单位信息化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各单位信息化的不断深入,IT主管部门逐渐发现这些系统之间产生了不可逾越的数据鸿沟,宝贵的数据资源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相反为了维护这些系统,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对这些应用进行管理。IT管理人员通常称这样的系统为“信息孤岛”。维护“信息孤岛”需要耗费大量资源包括:电力、环境、服务器等等,它在方方面面影响着信息化发展,主要表现为:

(1)信息孤岛之间数据封闭,无法实现各系统间的数据一致性校验。(2)软件功能交叉、重复,数据多头重复采集,增大数据采集量。(3)无法建设综合管理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4)各系统之间由于体系架构和物理设计上难于实现数据聚合。(5)纵横交错的信息源造成数据不一致,数据维护难度大。

据2009年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虚拟化技术已经被大多数CIO、IT总监、IT技术经理等IT管理者及其系统架构师、网络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所接受,绝大多数用户或多或少的对虚拟化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广泛参与测试工作,但在测试中有近三成人表示“未达到预期目的”,其关键在于虚拟化技术应用难以衡量的投资回报率。

IT资源的利用越来越成为IT主管部门的关注点,而桌面虚拟系统成为关注热点,对于下属单位较多的企业,虚拟桌面系统为确实IT管理部门降低了维护成本,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提高可靠性和降低运维成本这两项具有关联性的工作,已经成为各单位数据中心的工作重点。以整合为目的的服务器虚拟化成为公认的解决之道。

四、虚拟技术应用于资源整合

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孤立的资源维护,直接影响IT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通过建立统一的应用服务平台,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为业务部门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已经成为各单位IT主管部门的首要任务。一些软件厂商适时地出台了各种针对系统整合、数据整合的方案,各路大军的中间件产品应运而生。但从资源整合手段来看,不乏两个方面的整合,其一是物理环境整合,即将多台设备整合为一台或较少几台高性能设备,实现统一管理和快速反应;其二是逻辑整合,通过系统管理软件等手段对物理上分散的设备资源和数据资源进行虚拟化的集中管理。

例如某部委机关信息化建设启动较早,但初期缺乏统一规划,经过数年的建设后,在线运行的系统约有十几个,但每个系统的使用率比较低,这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可以利用虚拟化技术进行资源整合的案例。

资源整合工作首先应根据单位现状进行资源的重新规划,通过建立符合实际需要的虚拟化服务平台,对平台的服务器、存储、网络进行虚拟化管理。

(一)现状资源的重新规划。

首先IT主管部门应根据各系统使用情况,摸清资源占用率,对资源中心进行规划,通过引进新型高性能服务器,将原有系统迁移到服务器上,利用虚拟技术支持多系统的特点,将几个系统迁移到一台服务器中,共享服务器资源及数据资源。例如:一台基于westmere-EX架构的Xeon E7-8837最多可以虚拟出64台虚拟机,这样IT部门就可以通过VClient或VCenter对虚拟服务器进行系统部署与管理。也可以通过vmotion高级虚拟化功能实现诸如:在零停机(用户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执行实时迁移、持续地自动优化资源池中的虚拟机、主动将虚拟机从发生故障或性能不佳的服务器中移出等功能。

(二)虚拟化服务平台。

服务器、网络、存储设备的建设,是各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也是系统运行和维护的保障。建立合理、高效的服务基础平台,对提高系统建设、运行、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1、虚拟服务器工作原理。

服务器虚拟化是将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一同装入一个可迁移的虚拟机档案文件中,每台服务器上有多个负载,软件相对于硬件独立。

图1 资源整合整体架构图

VMware vSphere虚拟化平台的工作原理是将平台中的每台服务器安装配置vSphere虚拟架构软件,用来承担虚拟化宿主服务器的作用,此软件功能是在单个服务器上,生成多个虚拟服务器,这些虚拟服务器从功能、性能和操作方式上,等同于传统的物理服务器。这样以前的物理服务器就变身为VMware vSphere服务器上的虚拟机,当物理主机被虚拟化后,计算资源均被池化。当资源池里一个节点发生故障时,运行在其上的虚拟机将自动迁移到健康的物理主机上,从而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及宕机风险,增强了系统和应用的可用性,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

2、虚拟存储。

为了实现存储服务,需要在虚拟化层中对存储资源实现虚拟化的管理,以实现存储的集中分配使用、集中备份以及充分利用VMware虚拟化技术中的虚拟机动态在线从一台实体服务器迁移到另一台实体服务器上的特性等。采用光纤存储阵列产品,配置冗余的光纤交换机,组成标准的SAN集中存储架构,虚拟平台上的所有虚拟机都以封装文件的形式存放在SAN存储阵列上。通过共享的SAN存储架构,进行动态的存储管理与调配。

3、虚拟网络。

vSphere 虚拟网络的运行方式与物理以太网交换机十分相似。它检测与其虚拟端口进行逻辑连接的虚拟机,并使用该信息向正确的虚拟机转发流量。但不具备物理交换机所拥有的一些高级功能。

vSphere Distributed Switch 在虚拟服务平台上所有关联主机之间充当单一交换机。这使得虚拟机可在跨多个物理服务器进行迁移时确保其网络配置保持一致。分布式端口是连接到主机的 VMkernel 或虚拟机的网络适配器的 vSphere Distributed Switch 上的一个端口。端口组为每个端口指定了诸如宽带限制和 VLAN 标记策略之类的端口配置选项。网络服务通过端口组连接到标准交换机。端口组定义通过交换机连接网络的方式。通常,单个标准交换机与一个或多个端口组关联。分布式端口组是与 vSphere Distributed Switch 相关联的端口组,用于指定各成员端口的端口配置选项。分布式端口组可定义通过 vSphere Distributed Switch 连接到网络的方式。

五、结束语

虚拟化是继互联网之后,又一个对整个信息产业有突破性潜力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是从应用程序方面,突破信息的格式局限,虚拟化技术则是从最底层入手,突破空间局限,通过虚拟服务平台将分散的计算资源整合到一起,统一调配,供不同的虚拟机使用。虚拟化作为一种理念已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虚拟化技术利用软件把不同层面的应用分开,其带来的结果是简化了管理,使IT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虚拟化技术不仅降低IT采购成本、能源消耗,实现绿色环保,还能快速响应政府、企业的业务变革,作为“云计算”的核心,虚拟化技术的已被大多数CIO及IT主管部门所接受,特别是对于管理业务繁杂,但业务量不高的应用群体,利用虚拟技术建立服务平台将会在各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优势。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信息中心)

注释:

①广小明、胡杰、陈龙、郭京.虚拟化技术原理与实现.电子工业出版社.

篇5

论文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期望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严格,学校的教育质量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介绍了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成都学院在教学环境和硬件设施上的优势和不足,并对其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

全文共分五大部分,内容包括: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基本情况;研究教学环境和设施满意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成都学院教学环境和设施现状分析;教学环境和设施满意度因素分析; 关于改进成都学院教学环境和设施的建议 。

第一章 导论

1.1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基本情况

1.1.1 学院简介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是由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独立学院(教发函 [2004]21 号),是采用新模式新机制举办的以本科层次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电子科技大学是其办学主体,成都国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合作者提供办学硬件设施。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坐落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高新西区,现有本、专科学生5600 余名,占地 700 亩,规划面积 1500 亩。是国家首批示范性软件学院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本科教学基地、国家国际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人才培训中心、国家 863 IC 设计产业化基地和软件孵化器人才培养中心。 MOTOROLA 成都软件中心、 Intel 、大唐电信、迈普、国腾等众多知名高新技术企业紧邻学院,校企联合实验室与人才实践基地的建立和面向行业“走出去、请进来”的立体组合式项目实践的强化,使得学院培养的兼有扎实系统理论功底和强劲实践创新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知识技能型人才受到社会欢迎, 2003 年 8 月,学院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人才开发先进单位”。

依托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人才培养积淀和独具优势的科研教学实力,通过以专业实践为核心的知识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借助广泛开展的国际合作,包括与英国剑桥大学、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英国布鲁内尔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的本 / 硕深造、学术合作等项目,与微软公司、 MOTOROLA 公司、 IBM 公司、 CISCO 公司、美国硅谷 Rayton 集团建立的项目合作关系,成都学院致力于培养在工程实践领域具备突出攻坚能力、专业技能及管理能力的产业急需高质量人才。

学院现设有 6 个院系:计算机系、微电子技术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经济与管理工程系、图形艺术系、航空分院;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信息安全、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生物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英语、动画、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技术、旅游管理(空乘及航空服务)等。

学院以培养知识技能型、复合型、国际化、有特色人才为目标,以软件、微电子、通信、电子工程等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通过与四川航空公司等其它领域国内外企业合作,创办特色专业,工、管、文和艺术类学科协调发展,立足成都、辐射西部,努力成为国内知名的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的综合性大学。

1.1.2人才培养优势

强大的优质师资力量,保障高水平人才的培养 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和企业教学实践基地,保障工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国际合作项目的广泛开展,保障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多层次知识学习体系,灵活的专业深造选择,保障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丰富的校园文化,浓郁的科技人文氛围,保障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以教学科研型院校定位为平台,保障有持续发展潜力的知识技能型人才培养。

1.1.3 电子科技大学选派优秀师资

优秀师资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电子科技大学大力支持成都学院的各项教学工作,选派了 300 多名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从事科研前沿工作的教师到学院授课,同时派出了优秀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干部,从而保证了成都学院学生培养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来自电子科技大学教育专家组成学院学术委员会,专门负责制定教学培养方案、指导教学过程、监控教学质量。由资深教授担任的教学顾问广泛听取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有效地保障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1.1.4 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

学院依靠电子科技大学在中国电子信息领域积累的众多科研院所合作关系和国内外优秀行业资源,将合作企业国腾集团作为“国家级重点高新企业”的产业领域资源及其国内外优秀合作伙伴扩展成学院的实践基地,将电子信息领域强劲的科研教学实力与行业实践优势进一步融合。

学院现已与微软公司、 MOTOROLA 公司、 IBM 公司、 CISCO 公司、美国硅谷 Rayton 集团等建立了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实践条件。部分学生已进入 MOTOROLA 成都软件中心、国腾集团等企业实训。

学院不仅拥有一批长期工作在技术研发、产业实践一线的资深研发工程师和高层管理人员作为学生实践课指导教师,而且大量的学生在高年级进入企业进行项目实践;在学院的支持下,一批学生利用自主技术创办的企业已开始高速的商业运作。实践环节的加强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真正实现了无缝链接,企业实践基地的蓬勃发展为学生就业提供了绿色通道。

1.1.5 国际合作项目广泛开展

学院通过与国际知名院校和企业合作,使学生接受与国际同步的现代化教育,加强学生的国际意识培养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毕业生在国际国内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学院共享全球教育资源,多名来自英国剑桥和印度的外教为学生开设了全英文技术课程。学院设立了留英奖学金,以资助和奖励学院被剑桥大学录取的学生;学院已与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实施 3+1+1 (即 3 年国内本科、 1 年国外本科和 1 年国外硕士)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首批学生已赴英学习;与英国布鲁内尔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从 2005 年起实施学生互动、交流培养项目。与此同时,学院还将继续与国外知名大学洽谈,逐年扩大和丰富对外合作的范围与形式。

1.1.6 多层次知识学习体系

学院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已为二年级以上学生开办了双学士学位班,包括工商管理、外语、法律等专业。学生可以在电子科技大学本部或学院任意选修双学士课程,学业完成后由电子科技大学授予双学士学位或辅修专业证书。同时,学院将各种含金量高的认证培训融入教学计划,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另外,在尊重人才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学生除可自选课程进行学习外,还可以在学院范围内转专业;部分专业配备了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和素质培养。

1.1.7 丰富的校园文化

在电子科技大学统一指导下,学院学生建立了 50 多个社团与协会,自办了多种刊物,组建了有线广播站,组织了体育类联赛、文艺演出、校园文化艺术月、学风建设宣传周等系列活动,并荣获了“成都市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集体”、“电子科技大学优秀分团委”、“电子科技大学 2004 年秋季运动会学生组团体第一名”等称号。积极上进的校园文化氛围,带动了良好院风的树立;学院重视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成才,除开设了众多人文素质、经济管理课程外,还举办了“英语学习方法”、“就业与成才”等讲座,众多学术科研单位、企业的精英人士,纷纷来院开设专题报告,浓郁的科技人文氛围建立起学院新时代数码人文空间。

1.1.8 以教学科研型院校定位为平台

电子科技大学深厚的电子信息学科底蕴,为成都学院知识技能型人才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培养提供了基石。中国信息产业的腾飞需要一大批有扎实理论功底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层次知识技能型人才,作为在电子信息教育领域奋斗多年的电子科技大学深刻的了解培养研究型人才和培养工程领域知识技能型人才的两套体系的不同,只有理论功底深厚、具备科研攻关潜力的人才在未来的工程应用领域中才具备快速提升的能力,才具备获得长久持续发展的潜力。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在加大实践教学的同时,仍继承了电子科技大学专业功底扎实、理论素质全面的培养特点,为学生未来发展和专业深造提供了强劲动力,保障了教育价值的无限提升。

1.1.9 现代化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院位于 IT 业聚集、生态环境优越的成都市高新西区,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至 2005 年 9 月,学院将拥有共计 38 万余平方米的教学楼、办公楼、实验室、图书馆、学生公寓、学生餐厅、标准运动场、网球场和游泳池等体育设施。学生宿舍配有卫生间、电话、电视及宽带网端口;校园内设有邮局、医院、超市、洗衣房和自动提款机等生活服务设施。

学院拥有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数字逻辑实验室、基础物理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拥有充足的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等设施;所有教室和教学区均有音频广播播放听力训练。

学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奖学金制度,包括国家奖学金、年度综合奖学金、专项奖学金,优秀生出国短期培训奖学金和出国留学奖学金等。 2004 年起学院设立了“学生软件创新基金”,以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

学院创新的办学思路、严格的管理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赢得了各级领导,以及学生、家长与社会的认同与好评。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 2002 年 10 月到学院视察时,对学院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和众多省市领导也多次到学院视察,鼓励学院做好示范,探索按新模式办学的新路子。

为加大学院发展力度,学院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投资进行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至 2005 年 9 月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将成为在校生接近万人的综合性大学。

1.2 论文写作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期望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学环境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那么,我国高校又该如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环境,迎接21世纪和WTO的挑战呢?我们认为,企业界贯彻实施ISO9000族国际标准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据统计,现在世界上已有30多万家企业通过ISO9000论证,我国也有1万余家企业通过论证注册。如同企业一样,高校也十分重视质量,实践中也确有一些院校在探索建立高校教育质量体系标准。那么高校是否也能通过贯彻实施ISO9000族国际标准来改进质量和提高业绩呢?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因为与企业相比,高校内部也存在着一个与企业相类似的“生产系统”,它有自己的“产品”--毕业生和“生产过程”--教学过程,所以借鉴企业经验建立高校自己的质量体系标准将为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效的保证。成都学院作为一才成立不久的独立型学院,必须在教学环境及设施上做到高质量,才能吸引大批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报考。本文试着对成都学院教学环境和设施进行了分析,由于作者水平有限,难免有学多疏漏之处,希望各位老师、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1.3研究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1.3.1 教学环境的特点

学校教学环境与其他环境一样,都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因而在本质上各种环境具有一致性。但教学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具有自己特殊的要素构成和环境特征。教学环境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具有特定的环境区域

教学环境区域是一个外在封闭性与内在开放性的有机统一体。教学环境区域的封闭性表现在,世界各地的大多数中小学都具有特定的环境区域,有与外界环境相区别的环境界限,这种界限一般都是从校园围墙或类似围墙的其他隔离物为标识的。在这种明确的界限之内,形成了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教学环境区域的开放性表现在,从环境内部机制来看,中小学教学环境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向外部环境开放,接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影响,同时也向外界辐射强大的影响。

(2) 具有特定的环境主体

学校教学环境的主体是学校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尤其是教师和学生。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学校内部特有的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心理气氛,这些社会关系和社会心理气氛又进一步构成了学校稳定的社会心理环境。

(3) 具有特定的环境内涵

学校教学环境所以有别于其他环境,不仅取决于它有自己的环境区域和环境主体,在很大程度上更取决于其特定的环境内涵。一般来说,其内涵有以下诸项规定性。(1)规范性:教学环境是育人的专门场所,是根据全面促进人的发展这一特殊需要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设计、建设和组织起来的。因此,环境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必须符合育人的规范要求。(2)可控性:与其他一些自发形成的环境或自然环境相比,教学环境具有易于调节控制的特点。人们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不断对教学环境进行必要的调节控制,撷取其中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因素,消除和抑制不符合发展需要的因素,使教学环境向着有利于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方向发展。(3)纯化性:由于教学环境的主客体因素是在追求真理、掌握知识、发展身心这样一些共同的高尚的目标下组织在一起的,各种环境因素都经过了一定的选择、净化、提炼和加工等纯化处理。因而,相对于其他环境来说,教学环境绝少外界的喧嚣浮华,更没有闹市中的灯红酒绿,这里充盈的只有朗朗的读书声和对真理的向往。正因为学校环境具有这种纯化的特征,自古至今,人们都把学校看作繁杂纷扰的社会中的一方净土。(4)教育性:教学环境不仅仅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依托和舞台,构成教学环境的各种环境因素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正因为教学环境是一个育人的场所,所以人们在构建教学环境时,对它的教育功能的需要已远远超越对物质功能的需要,这也是教学环境相异于其他环境的一个主要特征。

1.3.2 教学环境的功能

教学环境对教学活动及个体发展所产生的一切影响,都是通过自身的功能属性表现出来的。所谓功能,是指事物本身的功效能力,是一个系统所具有的对其他系统施加影响的一种属性,亦可称功能性属性。教学环境特有的要素结构和环境特征决定了其特有的功能原理。积极良好的教学环境具有以下六种功能,这六种功能从不同的侧面对教学活动和学生身心发展施加影响,并最终通过从总体上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和促进个体的发展而显示出自身在教学中的极端重要性。

(1) 导向功能

方向和目标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也是行动的动力。教学环境的导向功能,是指教学环境可以通过自身各种环境因素集中一致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接受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向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如前所述,教学环境是按照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和国家教育方针,学校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组织起来的育人场所,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流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取向,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年轻一代成长发展的期望。这些要求和期望渗透在学校内部的各种环境因素中,形成一种具有强大约束力的精神氛围,导引着学生的思想,规范着学生的行为,塑造着学生的个性。教学环境的这种导向作用对于学生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凝聚功能

教学环境的凝聚功能,主要是指教学环境可以通过自身特有的影响力,将来自不同地理区域、社会阶层和家庭背景的少年儿童聚合在一起,使他们对学校环境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教学环境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专门场所,这里洋溢着追求真理、探索知识的学习气氛,充盈着欢快的歌声、笑声和读书声,青少年对于知识的渴望在这里可以得到最大的满足,他们的才情和禀赋、兴趣和爱好在这里能得到最佳的发展。因而,学校教学环境对于求知欲旺盛的青少年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更为重要的是,教学环境是师生共同创建的,这里的每一棵树木,每一丛花草,每一处壁报专栏,都凝聚着学生闪光的智慧,渗透着学生辛勤的汗水。这一切都能激发起学生对周围环境的无比关心和挚爱,增强他们对于学校环境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 陶冶功能

教学环境的陶冶功能,是指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养成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个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教学环境作为青少年长期生活于其中的、可知可感、具体生动的一种微观社会环境,在青少年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形成中有着其他环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优雅美观、整洁文明的校园,窗明几净、生气盎然的学习环境,积极向上的班风、校风,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等等,都是可供陶冶情感、培养品格的有利的环境条件。教学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不是强行灌输的,而是寓教育于生动形象和美好的情境中,通过有形的。无形的,或物质的、精神的多种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中熏陶、感化学生,从而产生一种“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应。这种教育效应较之单纯说教更易于被学生理解并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更利于全面陶冶、塑造人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德。因此,揭示教学环境的这一功能并积极运用这一功能进行品德教育,必将大大提高学校德育的质量。

(4) 激励功能

教学环境的激励功能,是指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有效激励师生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动机,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在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各种环境因素都可以成为感染和激励师生工作积极性的有利因素。例如,整洁幽静、绿树成荫的校园,宽敞明亮、色彩柔和的教室,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以及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班风、校风,都能给师生心理上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愉悦感,能充分激发起他们内在的工作动力。特别是优良的班风和校风,更是一种由师生共同创建培育出来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无形的力量反过来又作为一种最持久、最稳定的激励力量,推动着学校教学工作,激励着师生振奋精神、团结向上。

(5) 健康功能

教学环境的健康功能,是指教学环境对于师生的生理与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大影响。学校教学环境是师生长期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环境的优劣与他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密切。对于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的青少年来说,学校教学环境与他们的健康状况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在一个卫生条件良好,没有空气、水源污染,远离城市噪音,一切教学设施完善充足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学生的身体健康必然能得到有效保障。相反,如果一个学校周围常年烟雾弥漫,噪音不断,教室内光线幽暗,空间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无疑会受到严重损害。另外,教学环境中是否有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和良好互助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也是明显的。重视教学环境的这一功能,对于保证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6) 美育功能

教学环境的美育功能,是指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美感,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想象,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是人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人与环境之间有着直接的审美联系。实践表明,在一个和谐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处处都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内涵,校园中的自然美、教室里的装饰美、教学中的创造美,以及师生的仪表美、情感美、语言美等等,都对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形成产生着重要影响。感受美和鉴赏美只是美育的起点,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由感受、鉴赏校园的美,进而“按着美的规律”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校园、美化自己的生活,增强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1.3.3 结论

综上所述,教学环境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学环境从不同的方面影响和制约着师生内在的心理活动与外显的行为表现,这是现代学校教育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但是,师生作为教学环境的主体,反过来对环境又施加着积极能动的影响。他们在接受环境影响的同时,又不断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调节、控制。改造和建设着适宜于自己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可以说,教学环境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深深地打上了环境的主体——师生的印记。我们研究教学环境问题,目的是全面了解和发现教学环境对人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方式,从而更好地发挥环境主体的能动性,有目的、有计划地改变和消除各种不利的环境影响,充分利用环境的积极因素促进自身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环境的以上功能能否发挥出来、发挥得怎样,作为教学环境主体的师生,能否对教学环境施加积极能动的影响,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教学环境的创设。学校的绝大部分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室里进行的,教学环境中与师生关系最密切的也是教室的教学环境,所以,我们把教学环境创设的范围限定于教室教学环境的创设,以使教学环境的创设对广大师生来说更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教室教学环境的创设可分为教室物理环境的创设和教室心理环境的创设两部分。

第二章 成都学院教学环境及功能分析

2.1成都学院教学环境特点分析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坐落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西区,占地面积700亩。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是由电子科技大学申办,教育部批准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成都国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合作者提供硬件设施,作为国家级首批示范学院——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本科教学基地,国家国际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国家软件产业人才培训中心等,电子科大成都学院至成立以来,一直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机制,力求培养出于社会无缝接轨的技能性人才。

学院课程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老师均来自于电子科技大学,并有多位优秀教师。学院一直把办学质量作为自己的生命线。学院的绿化工作做得很不错,为在这里学习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安宁和舒适的学习环境,日趋完善教学设施也将会给同学们带来新的感受。

2.2成都学院教学环境功能分析

正如冯林院长所说:成都学院培养人才就是知识技能型的应用人才。成都学院的学生出去后要有一技之长,要靠一技之长来获得企业的青睐,是学生出去以后在企业中在社会中有自己的位置。

学院以培养知识技能型、复合型、国际化、有特色人才为目标,以软件、微电子、通信、电子工程等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通过与四川航空公司等其它领域国内外企业合作,创办特色专业,工、管、文和艺术类学科协调发展,立足成都、辐射西部。

学院目前设有6个院系:计算机系,微电子技术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图形艺术系,航空分院。学院培养人才的方向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科学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信息安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

第三章 成都学院教学硬件条件调查分析

3.1 食堂满意度调查分析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不论在任何地方,吃饭都是大家所必须面临的首要问题。学校也不例外,一个学校食堂是否合同学们的口味,是否能为同学们提供优良的就餐环境也就成为了同学们衡量一所高校是否高质量的标准之一。

成都学院作为一所才成立不久的示范性学院,要想让已经就读的同学觉得满意,就必须重视食堂这一块。

笔者对成都学院先后成立的正阳餐厅和晨曦餐厅做了一番调查,近200名的同学自愿参加了调查,给出了他们对食堂各个方面的态度和看法。

首先是最先成立的正阳餐厅的调查报告。

正阳食堂饭菜份量,品总,味道调查结果:

图 3‑1正阳餐厅饭菜份量品种味道调查结果

正阳食堂饭菜价格调查结果

图 3‑2正阳餐厅饭菜价格调查结果

正阳食堂就餐时间调查结果

图3‑3正阳餐厅就餐时间调查结果

我们暂时不对正阳餐厅进行分析,下面我们看一看新食堂晨曦餐厅的调查报告:

晨曦食堂饭菜份量,品总,味道调查结果

图 3‑4晨曦餐厅饭菜品种味道调查

晨曦食堂饭菜价格调查结果

图 3‑5 晨曦食堂饭菜价格调查结果

晨曦食堂就餐时间调查结果

图 3‑6晨曦食堂就餐时间调查结果

下面我们分别分析一下正阳餐厅和晨曦餐厅的调查报告:

首先是正阳餐厅:

根据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出,正阳餐厅可以说是相当不得民心。93%的同学认为正阳餐厅打的饭菜份量不足,93%的同学认为菜品很少,饭菜的口味也有57%的同学选择了差,至于饭菜的价格更是100%的同学选择了太贵(而并非贵)。就餐时间93%的同学应该延长。

其次是晨曦餐厅:

总体来说,晨曦餐厅比起正阳餐厅要好一些,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69%的同学认为晨曦餐厅打的饭菜份量不足,74%的同学认为菜品很少,饭菜的口味有23%的同学选择了差,饭菜的价格为28%同学选择太贵和57%的同学选择贵。就餐时间70%的同学应该延长。

现在,让我们直观来对比一下两个食堂的情况:

通过对比两个食堂我们可以看出:晨曦餐厅在人气度,也就是满意度上高出很多,特别体现在饭菜的份量、菜品数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