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5: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文主要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如何更好的生存发展寻找商机,需要转变观念,更好的建立供应链管理的意识和理念,同时不断优化发展供应链管理的能力及水平,提升自己适应新环境的综合实力及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
我国中小企业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1.中小企业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2.中小企业经济政策欠缺;
3.中小企业缺少配套设施;
4.简单的加工型企业属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核心竞争力方面、品牌意识及品牌建设方面和科技含量方面等都处于缺乏状态,中小企业在产业链的结构中处于被动地位,对于外界环境及经济动态方面适应能力非常薄弱,反应非常迟钝;
5.外部环境的金融危机促使企业家千方百计优化企业管理,更好把握新环境下的商机及促使自己生存下去的给予。
二、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环境下遇到的困境及难题
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
1.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方面突出的不利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如下几方面:
(1)中小企业面临的出口环境大变,变得更加严峻恶劣。
(2)中小企业面临停产,倒闭的状态。
(3)中小企业的贸易成本大幅增加,市场竞争力大大减弱了。
(4)中小企业在资金链方面面临更大的风险。
2.中小企业的成本压力加大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很多中小企业开始面向国内消费市场,使得企业伙伴间的竞争非常激烈,生存环境非常恶劣。
3.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了贷款的审核力度。
三、金融危机下的策略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中小企业必须提高产品的质量,主要表现在品牌意识及品牌建设上。
2.中小企业还应以市场为导向,全面关注市场变化。
3.中小企业加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研究,主要表现在:利用两个市场环境、利用两种资源价值、引进高端管理策略技术及引进高端科技人才。
4.中小企业发展方向:需求良好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帮助、尽最大努力实现产品升级、具备不断超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凸显超越跨越式的突破性的战略性发展。
四、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1.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之一:供应链管理随着全球经济贸易往来的中小企业及其经营者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中小企业如何在竞争合作并存并加强的大环境下很好的度过难关并很好的生存下去,同时具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超越自己,就必须把如何应用供应链管理这种新兴的管理模式提升日程,并不断在自己企业不断发展及其信息化需求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升级对供应链管理,对自己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体非同寻凡的意义。中小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决策体现:
(1)中小企业不断加强急提升树立供应链管理的意识和理念,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供应链管理水平及能力。
(2)中小企业建立诚信经营的理念,树立合作共赢的观念,积极融入到供应链管理的大环境当中,与自己的产业结构中的上下游企业建立相互信任懂得合作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3)中小企业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理念,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为导向,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争取最大努力活动精准市场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经营市场风险。
(4)中小企业不断深化加强树立信息化管理的意识,不断完善和实现加强信息化建设及其管理能力,更好地实行更高级更优化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善于整合信息资源,发挥自己最擅长方面,逐步建立自己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第二:加强人才引进制度,培养适合于高新技术需求及发展的高端人才,进而实现推广供应链管理的经验优势。
2.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之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策略:
(1)快速反应中小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如何生存如何发展,怎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采取QR策略。QR主要是面对产品消费者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主要有三各不同层次:第一,实现QR所必须进行的信息技术EDI对中小企业的产品条码标志;第二,在前面信息技术进行条码标志的基础上,在中小企业内部业务处理的策略,并采用EDI技术传输更多的信息,如报文;第三,中小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建立密切友好合作关系,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做到快速反应,实现中小企业整体供应链更大经济效益的目的。
(2)有效客户反应ECR是供应链管理的一种策略,对中小企业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实现以客户为中心,同时体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密切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ECR是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实现为客户服务的理念的重要策略,同时具有中小企业降低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成本的重要功能。中小企业实施“有效客户反应”这一供应链管理战略思想:涉及到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中上下游相关企业的业务流程优化管理,实现进一步降低供应链的成本。这样中小企业通过采取供应链管理策略,实行快速反应和有效客户反应,以满足客户对产品及信息的需求为目标,向客户提供最准确最及时的信息,向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产品,更好地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电子订购系统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应用电子订购系统,更好地协调供应链链条上零售商与批发商之间的关系,即EOS系统基本上是在零售店的终端利用条码阅读器获取准备采购的商品条码,并在终端机上输入订货材料,利用电话线通过调制解调器传到批发商的计算机中;批发商开出提货传票,并根据传票同时开出拣货单,实施拣发,然后依据送货传票进行商品发货;送货传票上的资料便成为零售商的应付账款资料及批发商的应收账款资料,并接到应收账款的系统中去;进而更好地实现促使整个供应链管理的效率。
3.建立企业间网络式供应链系统第一,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相关企业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中小企业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特点,认识到协调链条上各企业间商务活动的必要性,及怎样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对产品及信息的需求,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可以选择第三方物流管理,中小企业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组织结构,不断协调、利用和管理与链条上上下游伙伴企业之间的关系。第二,中小企业如何进行供应链管理整合,促进中小企业物流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信息分享作为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整合的基础。这样中小企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与信息流作为基础,利用更有效的客户对产品及信息的需求预测方法及技术,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高效率的货物流动获得客户需求的真实信息。第三,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实现信息化,需要引进中高级人才,这些人才具备一定的才智:懂得企业供应链管理,具备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的经营理念,熟练及掌握供应链管理的最新理论,并愿意付诸于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实践,能熟练掌握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信息化需要的信息技术基础,同时尤为关键的是能做到与供应链链条上的各合作伙伴企业友好合作。
五、结语
总起来说,中小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这种新的管理思想及管理模式,中小企业如何改变基本的生存方式,如何更有效地应用管理信息资源,从而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进而提升中小企业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中小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能够实现供应链管理中降低风险如库存积压,送货不及时等等的风险;进而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在企业内部集成各供应链流程管理体系,降低整体供应链成本,增加中小企业的效益;在中小企业外部,通过利用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技术策略,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实现信息共享,以满足客户对产品及信息需求为目标,提高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更好地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更大地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及提升自己立足生存与发展之本。
参考文献:
[1]周荣辅.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探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02).
[2]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李杰梅.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4.
[4]陈根.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与培育途径[J].生产力研究,2009(04).
篇2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财务管理 融资模式
一、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特征
由于相应体制不健全,以及我国经济模式的差异,与大型企业不同的是,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其自身特点:
(一)财务管理理念经济化
规模小、资金小、人员少的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基本奉行简单化和节约化,投资项目单一,财务管理往往依靠经验操作,财务活动决策着重于成本节约。
(二)财务关系单一
大多数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单一,基本靠出资人自身关系融资,而出资人本身既是企业的拥有者也是经营者,没有大的债权人,主要是通过市场交易产生的交易关系及经济利益等而忽略了自身所处的供应链环境,从而财务关系单一。
(三)投资能力弱
中小企业资金少,投资项目单一。为维持企业生存及资金周转率的提高,其追求短期收益而忽视自身规模的扩大。
(四)融资难问题突出
“小、急、频”是中小企业贷款的特点,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贷款方式以固定资产抵押为主,但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可以作为抵押担保的固定资产非常有限,而这些企业拥有占总资产较大比重的流动资产,如存货、应收帐款等,却无法取得贷款。
二、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因其组织结构不同而不同。中小企业主要组织结构有职能型结构,网络型组织结构。对于职能型的中小企业,由于其组织权力集中于企业最高层,因此选择“集中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但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对于环境变化适应性差,不利于信息的收集及传递路线较长等。对于网络型中小企业,它的网络结构较为复杂。
三、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创新
供应链金融授信的支持性资产主要是应收账款、存货及预收账款,因此,根据支持性资产的不同,供应链金融模式可分为基于应收账款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基于货权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基于预付账款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
(一)基于应收账款的供应链金融
基于应收账款的供应链金融资模式是指依据真实的贸易合同,授信企业将未到期应收账款转让或质押给银行,并以此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一种融资模式。该融资模式的好处是盘活了供应链上游的广大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资产,银行可以依据核心企业的资信对中小企业进行授信,以此来降低授信风险。从供应链核心企业出发以降低风险,国外银行多数都采用了这种模式。
(二)基于货权的供应链金融
基于货权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是指银行以企业的存货作为质押,并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监管和供应链核心企业提供的担保,向企业授信的融资模式。此项模式使得在中小企业资产中占有较大比例的存货成为了银行接受的授信抵押资产。此外,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监管可以分散商业银行的风险。因为国内供应链金融服务始于以货押授信业务为代表的中小企业自偿性贸易融资解决方案,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目前多采用基于货权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
(三)基于预付账款的供应链金融
基于预付账款融资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是指买卖双方以真实的贸易合同为基础,由买方(一般为经销商)从银行取得授信向核心企业,也就是产品卖方支付货款,核心企业则按照合同的约定将货物发至授信银行指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融资模式。此模式主要通过保证金的累积取得授信,在核心企业承诺回购货物的条件下银行的风险较小。
四、供应链金融环境下财务管理转变
供应链金融创新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选择有效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帮助其提高资产广度,提升投资能力,并帮助其摆脱短期投资收益目标的困境。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利用应收款质押银行获得融资,从而减少了应收款项,增强企业财务运营能力。基于货权的自偿性贸易融资,盘活货物资金,提高了资金周转率,增强企业的投资能力。在预付款融资下,增强企业的融资投资能力,促进供应链的和谐发展。在供应链金融环境下财务管理转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转变:
(一)管理类型转变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管理类型混乱,有些过于集权,全靠企业拥有者或债权人凭经验一人说话。在供应链金融环境下,企业要合理妥善处理供应链上下游关系,就必须有既定的管理类型:紧密集权型;半紧密集权型;松散网络型。
紧密集权型由企业核心成员组成财务专项控制小组,以提升在供应链融资过程中提升企业的话语权,获得有利于企业自身的融资机会。半紧密集权型是企业各部门有各自的财务管理制度或团队,但由企业核心成员控制其实际操作权,在作重大财务决策时,必要时须经过核心成员讨论通过。松散网络型是根据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即核心管理层完全下放控制权,进行完全的财务分散管理,各个部门或组织自身进行财务核算、财务决策,并有独立的财务报表,融资权完全由部门自己掌控。
(二)财权配置转变
篇3
一、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具体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战略合作和服务意识
供应链的良好运作需要企业具备正确的合作观念和较好的服务意识。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诚信度普遍较低,对供应商托欠货款、给客户提供劣质产品和服务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直接影响了企业间合作关系和机制的建立。另外,仍有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供应链为推动式,这必然会导致企业研发的产品不能满足客户需求。而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要节点企业间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最终客户需求为驱动力,通过协同运作来实现“多赢”,所以这些短视行为不利于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实施。
(二)物流运作难以满足供应链需求
物流是供应链管理高效运作的关键之一。我国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宏观物流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异,我国物流市场成熟度偏低,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太完善,缺乏统一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流的畅通。对于自营物流的中小企业,不同的自建标准在企业沟通合作时设置了巨大的阻碍。另有部分中小企业选择将物流业务外包,但由于当前我国物流供应商的整体服务水平较低,不少企业总在选换新的物流供应商。这不仅产生了较高的变更成本,也影响了中小企业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
(三)信息化水平影响信息共享实现
供应链的一体化运作需要以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平台搭建为前提,通过配置相应的信息技术来整合资源,优化供应链管理。但由于受到经营环境、管理理念、资金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偏低。虽然中小企业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应向更高层次的系统应用与整合方向发展,但是信息化建设不足的现状使节点企业间的数据难以及时、准确、安全地传输,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信息共享。虽然部分企业实现信息共享,但每个企业对于互接区域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也不相同。
(四)成本偏高、资金周转率低、订单响应不及时
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中有较强的成本控制和资金回收能力。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的存货过于分散而且整体规模偏大,这不仅造成了较高的仓储成本,更意味着低效率的资金周转。另外,将近半数的中小企业订单准备时间需要10天以上,有的甚至需要30天以上。平均两周的订单响应时间说明了中小企业供应链的反应能力整体偏低。过高的库存水平和成本,会影响企业竞争力提升;过低的资金周转率,会降低对支撑技术的投入;过慢的响应速度,会使企业失去商机,在市场竞争中淘汰。
(五)复合型供应链管理人才紧缺
人才是供应链之间竞争制胜的关键。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大跨度的管理理念,所涉及的业务基本上均具备跨职能、跨行业的特点。中小企业根据业务需求配置人员,但是供应链的运作经常涉及多项领域的高新技术,所以中小企业供应链运作不但需要专门人才,而且需要既精通供应链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又懂电子商务和IT网络等其他领域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我国无论是中小型企业还是大型企业都缺乏这样的人才,国内更是缺少对供应链管理人才的教育和培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步伐的加快,我国正逐步全面对外开放各项领域,国外各类企业抓住机遇相继涌入中国市场,导致国内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小企业增强竞争力势在必行。中小企业应及时克服缺点,尽快形成高效的供应链,以获得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为了更好的实施供应链管理,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中小企业应该采取如下对策。
二、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问题解决对策
(一)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共赢思想
中小企业必须转变和更新传统思想观念,主动意识到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只有那些改善组织结构,敢于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中小企业,才能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在合作伙伴关系建立过程中,需要注重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融合,消除节点企业在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碰撞和冲突。合作企业之间要加强沟通,做到逐步兼容,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在合作过程中也要建立协作意识,树立共赢思想。中小企业的经营目标要与供应链总体目标一致,把握核心优势、积极合作,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把自己融入到供应链中,依托供应链企业群体合作优势来参与竞争,实现共赢。
(二)业务流程重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为使整个系统最优,中小企业必须进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业务流程重组,加强过程控制,不断地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有三个步骤,第一进行职能机构内部的业务流程重组,手工业务计算机化,消除重叠的中间业务;第二进行职能机构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重组,跨越企业职能部门界限,实现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第三进行企业之间的业务流程重组,这是供应链管理有效实施、业务过程一致的必要条件。重建后的业务流程需要有利于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扁平化或网络状的组织结构。具有吸引力的核心竞争力是供应链伙伴关系稳定持久的前提。中小企业会在业务流程重组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组建专业团队尽快培育。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通过企业间的资源互补,快速研发出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这就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此,中小企业应把信息化建设作为首要工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供应链运作,以实现信息共享。具体做法应该首先强化企业管理层对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做好企业发展规划和投资计划;其次建立信息管理机构,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做到既满足目前的信息处理需要,又考虑到将来的升级,还要充分考虑到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信息系统的兼容对接;最后要有计划地安排员工进行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四)联合采用第三方供应链管理平台
很多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为了有效规避投资风险,中小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应该共同采用第三方供应链管理平台,与平台服务商达成协议,通过Internet为其提供供应链管理软件功能,并享受第三方供应链平台服务商提供的各项服务。所以对于供应链管理不是核心业务的中小企业最好的方式是将其外包,利用第三方供应链管理平台避免了平台建设的巨大投资,也不会被软件升级套牢。而且企业和平台提供商之间是租赁关系,这就有效回避了信息不对称。另外,信息产品还具有网络效应,中小企业将会在这个共同的平台上获得更多的价值。
(五)加快建设人才队伍,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人才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因素。由于复合型人才的缺乏,要求中小企业必须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采用引进复合型人才、加强在职员工的进修培训等方式,尽快形成一支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人才队伍,以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知识储备决定员工层次,员工层次决定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不仅需要实施人才引进与培训,还要引导员工主动学习,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求知氛围,逐步在企业里建成一个能适应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学习型组织。
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实施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阻碍。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小企业要做好各项准备,争取在短时间内完成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实现做强做大的目标,与大企业一同分享市场开放的成果。让我们共同关注中小企业的蜕变。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范丽君.《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邹长城,王珏.《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企业研究.2011
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7-0084-02
1 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核心企业,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整个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及各自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等,开展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全方位的集成管理。它要求以正确的数量和质量,在正确的地点和时间,进行产品制造和分销,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连成一个链状结构,使系统成本最优化,提高系统效率,完善服务水准,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
供应链的构建强调核心企业与众多关系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相互配合和协作,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发展比竞争对手更擅长的关键性业务,不断提高本企业的竞争力,并使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受益,从而实现1+1>2的目标。
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能使企业在最短时间里寻找到最好的合作伙伴,用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最好的质量、最优的客户的满意度赢得市场。有资料表明,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以使企业总成本下降20%左右,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按时交货率提高15%以上,订货到生产的周期时间缩短25%,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生产率增值提高15%以上。
2 我国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2.1 实施供应链管理有利于中小企业规模经济的实现
所谓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生产能力范围内,随着生产能力的增加,平均成本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即长期平均费用下降的趋势。
实现规模经济一是依靠企业逐步投入、滚动发展来扩大规模,二是通过兼并和收购扩大规模。但是,企业规模并非越大越经济,在企业达到最优经济规模之前,扩大其规模可以实现规模经济;而当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扩张到最优经济规模之后,反而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的现象,导致规模收益的递减。这是因为企业规模过于庞大会导致组织失灵,从而产生信息传递不畅、管理失控、组织管理成本上升等。
因此,在企业规模逐步扩大并在经受企业内外双重约束之下,组建供应链联盟则为中小企业实现外部规模经济和聚集规模经济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组织形式。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水平低,缺乏专精特点,所以中小企业之间通过缔结联盟,就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专业分工,从而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组织成本和交易成本等,在无须扩大企业自身规模的情况下,达到实现规模经济的目标;而且,供应链联盟企业之间仍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拥有较强的竞争活力。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外部规模经济和聚集规模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马歇尔冲突问题。
2.2 实施供应链管理有利于分散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
复杂多变的市场和外部环境以及市场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性、快速性和公开性,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究开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缩短开发时间、进一步降低开发成本。而任何一个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要独立承担一种新产品或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既需要巨额的研究开发投入,同时又面临错失市场机遇、运营失败等各种风险,必定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因此,中小企业需要转向寻求合作,通过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建立联盟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分散其经营风险。虽然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而导致总体的市场风险依然存在,但是由于市场风险在各个供应链联盟伙伴之间得到了重新分配,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个别企业的经营风险。
2.3 实施供应链管理有利于中小企业快速有效地响应市场需求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一旦发现新的市场机遇,它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能否迅速设计出一套解决顾客需求的方案并实施,但这并不是单个企业的能力所能完成的。
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能够寻求到与本企业具有互补能力并与之组成供应链的联盟,就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外部资源,实现获取所需资源和能力的快捷、低成本;各企业相互协调,充分利用自身特长和优势,大大缩短产品开发时间,可以快速及时地响应市场需求。同时,可以针对顾客个性化需求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组织优化的供应链,为顾客提供个性解决方案,形成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有效反应。
3 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3.1 强化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提升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中,中小企业仅依靠本身的竞争力是不够的,必须依靠供应链整体,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帮助中小企业优化整个营运流程,达到改善企业竞争力和赢利的最终目的。
现代供应链的管理理念,更加重视围绕核心企业建立网链关系,供应链作为一个利益集合体,强调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在传统产业中,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接近市场的完全竞争,因此,中小企业与其上、下游的关系是对立而非合作的关系。许多企业彼此在价格上进行博弈,把价格竞争作为唯一的竞争手段,把渠道伙伴作为产生利润的来源,极力以其商务伙伴为代价,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目的。这种企业与上、下游之间的成本转换具有短视效益,不可能使其获得真正的成本竞争优势。
3.2 建设ERP管理系统,实施供应商关系管理
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 SCM ASP J2EE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目前,我国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主要是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相应的管理方法和组建模式都是以大型企业为基础,中小企业的运作模式和资本能力与大型企业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小企业一般具有如下特点:企业资金力量薄弱,信息化水平低,员工流动率高等。这些与大型企业截然不同的特点使得供应链管理在中小企业难以得到应用与推广。在我国的经济构成中,中小企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故供应链的构建与管理不仅仅限于大型企业,必然要有中小企业的介入,中小企业对于经济的发展和整个供应链的构建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中小企业如何面对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如何在弱肉强食、劣者出局的环球供应链中树立竞争优势,进而稳固自身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地位并不断强化,把握主动,成了我国中小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
二、中小企业实现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目的、意义
(一)SCM信息化的定义
SCM的信息化是指将供、产、销各个环节中的信号、数据、消息、情况等通过电脑和软件进行双向式甚至多向式的沟通和处理,并配合决策支持技术,对供应链中涉及的各部门,发出协调指令,及时获得终端反馈和掌握信息,从而在快速、高质量和低成本的前提下,实现供应链管理和决策的高效率。
因此,中小企业构建SCM信息化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运作有着十分显著的效用。
(二)建设SCM目的和意义
未来的市场竞争,将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单体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面对这种新形势,产品生产者和相关企业如何组织生产、经营,增强竞争能力需要由产品生产者到消费者乃至政府组成的供应链来协调解决产品经营者将产品由生产推向市场,保持赢得利润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在有效的供应链上,这已为研究者和企业管理者普遍认同。
供应链管理本质上就是一种资源的整合,是借助供应链内企业的合力来提高自己的经营绩效,供应链管理能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同时又能避免自己投资带来的建设周期长、风险高等问题,使产品在成本、质量、市场响应等方面获得优势,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和市场占有率。并且,供应链管理追求的是一种多赢的局面,不仅供应链核心企业受益,链内成员企业同样可以获利。
因此,寻求适合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好方法,并结合我国现有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从中找出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不足,提出解决这些不足的办法,加强供应链的管理,使企业在现有条件下获取最大的利润,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是我国中小企业现代化信息管理的大势所趋。
三、中小型企业实施SCM的必要
(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
1、销售市场的变化
(1)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2)顾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
(3)市场变化加快、不确定性高
2、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供应链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信息的集成与共享,网络技术把企业内部原来分散的信息系统连通,有利于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交流。
3、竞争日益激烈
4、企业间联系更紧密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上的每个企业都被各种经济纽带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补充。为了加强竞争优势,企业纷纷将生产经营活动集中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而将其他辅助活动外包,在激烈的竞争面前,企业间传统的对抗竞争逐步转向合作竞争,企业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赖关系不断增强。全球化市场逐步形成。
(二) 企业内部管理的需求
管理模式的变化:“纵向一体化”到“横向一体化”。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即企业出于对制造资源的占有要求和对生产过程直接控制的需要,或扩大自身规模,或直接并购上下游企业,使自己拥有从原材料采集、半成品制造、产品生产、到商品运输、销售等全部的生产和服务能力。
这种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在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下是有效的,但进入 20世纪7O年代以后,科技迅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在新的形势下,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暴露出种种弊端:臃肿的企业规模看似完备,但却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分散了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减缓了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使企业在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众多竞争,也增大了企业的行业风险。
从8 O年代后期开始,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了这种经营模式,随之而来的是“横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兴起,即本企业只集中精力发展自己最核心的业务,而将其他业务全部外包出去,利用企业外部的资源扩大自身的优势,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关系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全球制造及由此产生的供应链管理正是“横向一体化”管理思想的一个典型代表。
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建设本企业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系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实现
供应链管理信息化(SCM),应该包含“MRPII + DRP + e― business + 物流运行支持系统”。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涉及到的关键流程包括采购、物料和半成品仓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在线库存管理、成品的分拨以及最终的配送等.而支持这些关键流程的物流活动更为复杂,从基本形态上可以分为运输和仓储.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则包含了采购和销售订单的处理、采购运输物流、物料的精细化仓储、生产线的及时配送、成品的入库保管、对经销商的分拨配送、货物的在途跟踪等。对于国内众多类型的中小企业而言,供应链管理的本质需求,就是货畅其流、财尽其利、物尽其用。中小企业经营者最重视的就是掌控企业财和物的情况,首先从财务系统开始,接着管好销售、采购、库存,再接下来抓好生产和客户服务。
五、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的内容
现实中的SCM不是指把所有的企业整合在一起,而是首先基于对一个企业内部的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1、销售管理。
通过销售管理建立客户档案与合同管理,健全客户信用监控体系,建立对客户订单的动态管理,快速响应客户订单,及时处理销售退货需求,建立灵活的销售价格策略和销售折扣管理,销售发票、应收款、成本核算与财务系统集成,销售预测、生产订单、采购订单等的业务应用集成。
2、库存管理。
通过库存物品的入库、出库、移动和盘点等操作对企业的物流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以达到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杜绝物料积压与短缺现象,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要求管理系统支持仓库、区域、货位等多层次管理;提供物料ABC分类,提供物料的分级、分类管理;支持对库存物品的批次、单件、保质期管理方式;
3、采购管理。
完善供应商档案管理,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理顺采购询价、采购合同、采购订单,建立采购价格控制体系支持采购申请计划的多级审批;理顺采购物料管理,支持采购物料的入库质量检验管理;动态地查看物料库存、采购到货情况;支持采购物料对应以及采购退货管理;实现采购发票、应付款、成本核算等财务系统集成;实现销售订单、生产订单等业务应用集成。
4、财务管理。
在物流系统实施前,财务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失去了对业务系统进行监控的功能。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业务管理才是核心。因此,中小企业在物流信息化过程中,迫切希望实现财务系统与采购、销售、应收应付系统集成.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完美协调。
篇6
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分支,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要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即“6R”,从而并使总成本最小。但是,供应链上传递的产品除了涵盖传统的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要素,即资金。对供应链上资金流的有效管理就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独特的商业融资模式,依托于产业供应链对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以促进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顺畅,降低整个供应链运作成本,并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的协作,构筑银行、企业和供应链的互利共存、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而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大概80%都是中小企业,资金紧张是这些中小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按照传统的企业规模、固定资产价值、财务指标、担保方式等信用标准,中小企业很难进入银行融资的门槛,但是如果将一个独立的中小企业放在供应链中看待,根据其贸易的真实背景和供应链主导企业的信用水平来评估中小企业的信贷资格,将比传统方式评估的要高。中小企业不但是供应链金融主要的支持对象,也是银行融入产业链发展,拓展业务平台的突破口。
“供应链金融”也是一种独特的产业组织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体现在企业间的关系以及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由于银行的介入使供应链上的企业合作能够更加紧密,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能够达成长期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企业与银行之间突破了单纯的资金借贷行为,而是基于企业真实业务的资金链维护与监控的全程合作,形成了实体经济和金融企业共生发展的新模式。
根据2009年4月国际信用保险及信用管理服务机构科法斯集团(Coface)在上海等多地针对中国内地“企业微观付款行为”的《2008中国企业信用风险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企业通过赊账销售已经成为最广泛的支付方式,比例已经从2007年的54.1%上升至2008年的64.9%,与之相对应“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货到付款的比例已经从2007年的25.8%滑落至2008年的12.9%,而赊账销售额占企业国内销售额的比重更是攀升至了51.3%。这为银行介入供应链,发展贸易融资业务提供了平台。来自供应链金融电子平台提供商Demica公司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11月,全球最大的50家银行中,有46家向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剩下的4家也在积极筹划开办该项业务,金融危机之后,供应链金融迅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国内市场上,在中国的外资银行最先开始抢占供应链融资市场,早先供应链融资市场主要由渣打、花旗等外资银行垄断。从2000年之后,国内商业银行才开始涉水供应链金融业务。深发展、招商银行(以下简称招行)最早开始这方面的信贷制度、风险管理及产品创新。及至今日,包括四大行在内的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推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如深发展的供应链金融、招行的电子供应链、华夏银行的融资共赢链、浦发银行的浦发创富等。
根据Aberdeen集团的调查,即便在发达国家,运用供应链融资来改善财务供应链管理的做法也并不普遍,目前已经这样做的企业只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13%,表示错过了机会目前正在制定和考虑可行方案的企业占56%,还有31%的企业在这方面仍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二、供应链金融:研究进展与缺口
与在实务界的受关注程度和红火发展相比,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理论研究则显得相对滞后,Hofmann,E(2005)首先对供应链金融作了理论上的界定:供应链金融是位于物流学、供应链管理、协作和金融的交界层面,为处于供应链中的两个或多个组织,包括外部服务供应商,通过计划、引导、控制组织间金融资源流,从而联合创造价值的方法。而国内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始于2007年,主要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角度切入。由于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管理衍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因此我们可以将相关领域的研究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财务供应链的研究,第二阶段为供应链金融的研究。
第一阶段:财务供应链的研究。供应链管理以构成供应链的商品流、信息流、财务流的最优化为理念,Profhl et al.(2003)将金融资源流看成是介于物流和金融之间的金融供应链,并在供应链管理的框架下将净流动资产的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超越了基于降低物资存货的商品流最优化方案,他们分析了现金管理的工具,考虑了商业活动的最优时间、对应收账款、负债、预付账款的控制。Stemmler和Seuring(2003)最先使用供应链金融这一术语表示由于物流所带来的金融流的控制和最优化。由物流所引致的金融过程涵盖了存货管理、财务流和支持过程,如保险管理等。财务供应链管理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供应链上下游及金融机构间的业务流程整合,优化收付流程和减少支付成本,有效降低企业的营运资本占用。财务供应链管理在战略、营运、成本之外,关注现金资本的效率。田中禾等(2007)提出财务供应链管理下的新型财务流程具备的动态财务平台和五个功能模块,为企业优化财务流程,提升动态财务能力,构建企业动态能力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第二阶段: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国外学者对供应链金融的理论研究拓展了财务供应链的研究范畴,Hofmann,E.(2005)解剖了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流程和构成要素,分别从宏观、微观层面分析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以及供应链金融的协作特征与跟踪资金流、使用资金流和融通资金流的基本功能,为洞悉供应链金融提供了概念上的铺垫。Pfohl et al.(2009)通过对财务供应链的研究文献的评论,提出了在供应链金融研究中对资本成本的考察和最优化的研究缺失,因此为弥补这一领域,作者构建了一个目标(资产)-主体(融资参与人)-杠杆(特定条款)的供应链金融概念框架,并构建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供应链金融的数学模型。
国内学者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始于2007年,主要从以下两个视角展开的:一是从中小企业融资的视角探讨供应链金融。邹武平(2009)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的三种基本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存货质押融资模式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作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覃宇环(2009)从银行和中小企业两方面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的融资优势,并以深发展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实践为例分析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提供了新思路。赵亚娟等(2009)运用信贷配给理论,从银企信息不对称和盈利不对称角度,分析供应链金融能有效化解中小企业信贷配给,提升信贷能力。二是基于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分析。熊熊等(2009)研究了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提出了考虑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用主成分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减少目前对供应链金融业务评价大多依靠专家评价的局限。陶凌云、胡红星(2009)运用中间层理论和博弈论,指出供应链金融可以降低信贷风险的原因在于供应链强度对信贷风险调整的影响,以及供应链上大小企业间动态博弈对信贷风险的制约作用。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财务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从降低资本成本率提升公司价值的研究依然空白,而这正是供应链金融领域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三、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优势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和产业组织模式,对于企业和银行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为了定量和定性评估供应链金融带来的收益和决定供应链金融方案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Springer供应链杂志联合IMD针对全球范围购买供应链金融方案的经理进行了调查,从55个国家收到来自经理层面的213个调查回复,几乎覆盖了所有行业。调查结果显示,采用供应链金融方案能给买方平均降低13%的运营成本,给供应商能平均降低14%的运营成本(如图2)。调查同时显示,供应链金融方案的实施也企业带来了支付条款的标准化、增进供应商关系、价格下降等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如图3)。
由此可见,供应链金融方案能够有效缓解参与企业的资金压力。同时,对银行而言,供应链金融作为一项重要的业务创新,已经越来越为各大商业银行所重视。国内首家明确提出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深发展,不但在产品创新上弥补了金融服务市场空白,更无疑大大提升了银行自身的竞争力。2007年,深发展贸易融资新发生的受信总额超过1000亿,不良利率却在0.3%以下,坏账率为零,累计扶持了超过2500家中小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供应链金融使核心企业信用“外溢”,以真实贸易为支撑,颠覆了传统的信用评价体系,大大提升了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因此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之下,银行和供应链各企业的关系,完全颠覆了传统融资模式之下原有的融资关系,银行可以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不仅为核心企业提供融资,而且也可以为企业的上游、下游提供融资支持。银行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扩展到了整个产业链竞争力的提升,从而构建了企业与银行相互依存、共生发展的产业网络。那么,如何成功实施供应链金融方案?据Springer供应链杂志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合适的银行合作伙伴是最重要的,企业CEO主导推动供应链金融方案的实施是重要因素之二。
参考文献:
[1]Pfohl et al.(2009): Supply chain finance: optimizing financial flows in supply chains. Logist.Res.(2009) 1:149-161
[2]Hofmann,E.(2005): Supply chain finance: some conceptual insights.In: Lasch, R./Janker,C.G.(Hrsg.): Logistik management-innovation logistikkonzepte, Wiesbaden 2005, S.203-214.
[3]田中禾、王斌、颜宏亮(2007),基于财务供应链管理的财务流程优化研究,软科学,2007第2期,P80-87。
[4]邹武平(2009),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探讨,商业会计,2009年第17期,p12-13.
[5]覃宇环(2009),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供应链金融,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16期,p179-181.
[6]赵亚娟、杨喜孙、刘心报,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信贷能力的提升,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10期,p46-51.
[7]熊熊、马佳、赵文杰,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第4期,p92-98.
篇7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融资 模式
供应链融资是指银行将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对其进行评估,并设计融资方案,运用多种金融组合产品,向供应链上有资金需要的企业进行融资,使得供应链上相关的中小企业得到融资支持,从而解决供应链上资金分配不平衡的问题,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供应链正在成为国际上产业组织的主流模式,要求核心企业具有较高的供应链管理水平,不但要协调节好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尽可能利用包括物流公司、金融机构和电子交易网络等外部机构的支持型服务。
供应链金融是物流和金融相结合的产物,即包括金融服务功能的供应链服务,供应链金融业务不再片面强调受信主体的财务特征和行业地位,也不再简单地依据对受信主体的孤立评价做出信贷决策,而是真正注重并结合其真实贸易背景。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其为出发点,为整个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非常大,情况也相当复杂。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访谈等方式可以把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归为下面几种:
(一)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单一且缺乏融资多元化的现实条件
融资方式是指企业筹措生产经营资金所采用的具体方法,融资方式选择实质上反映的是企业在资金融通过程中的行为选择,这种选择表现为内部积累、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借款、民间信贷等。这种行为选择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二)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缺陷
很多小企业主对于把自己的生意做大做强的愿望并不太强烈,因为在他们当中很多人本身就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在这些企业主看来,能通过自己的努力闯到目前的境地确实已经不错了,他们的竞争意识有所淡化。并且这类企业在日常管理当中也坚持一个人说了算,因为他们认为这个企业就是他自己的,企业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别人是无权干涉的。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思想才导致了企业主在日常管理当中任人唯亲,把自己的亲属都安排到自己觉得合适的部门,甚至在和财务有关的事情上都由同一个人完成法律所要求的由多个人才能完成的事情。由此,就直接导致这些企业的财务信息不透明或者财务混乱的局面出现。如此一来,这些小企业在无形当中把自己的形象给毁了,因为他们的自以为是直接导致了无论税务部门还是银行系统或是其他金融机构都对这些小企业无形中产生了一些偏见,所以不合理的管理将这些小企业推向融资难的境地。
(三)缺乏行之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监管系统
小企业的灵活经营是它们赖以应对市场风险的法宝,但也正是它们的优点成了它们在融资方面的限制。许多的金融机构都是凭经验或偏见将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划归到缺乏信用的行列,对它们的融资需求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甚至是不作为的态度。即使有一些银行因为向小企业放贷形成了坏账呆账,但它们却也迟迟没有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以指导或避免中小企业逃避欠款,而是一味依靠国家统一的法规政策,对管辖范围内的所有企业都采取统一标准,无论对方是规模多么小的私营企业。另外,尽管地方政府也认识到了中小企业在促进地方经济繁荣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也出台了相关的规章措施,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在政策的支持上就明显的偏向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对民营中小企业几乎都是象征性的,尤其是在政策性资金的拨付使用上民营中小企业是很难得到。所以中小企业的融资完全是依靠市场的竞争实现的,这无疑更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
供应链金融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目前国内不少银行开始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但国内普遍存在企业供应链管理意识薄弱、供应链整体潜在风险大、企业信息技术滞后、核心企业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很多中小企业对供应链融资缺乏认识,习惯于从银行获取普通形式的长期贷款,不知道如何有效利用金融资源,把融资业务与上下游企业结合起来,针对供应链特点与自身情况安排融资,因而失去了许多融资机会,降低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和制度性制约因素。国内供应链融资相对集中于汽车、钢铁等少数几个有限的行业,其他多数行业的供应链融资发展相对滞后。国内商业银行在供应链融资新业务的开发方面严重滞后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供求双方缺乏采取一致行动以优化供应链融资的内在激励机制。
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款和行业性指导文件可以依据。已经形成的供应链融资中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企业间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及复杂的债务关系,使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面临巨大风险。据相关权威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在我国则在5%以上。
部分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举债意识强烈而偿债意识不足。在供应链融资中,不择手段大量套取银行贷款并挪作它用,造成银行资金回收困难。有些贷款企业伪造合同骗取贷款,账款付款人拒绝付款,使得应收账款质押贷款隐含较大风险。供应链融资涉及不同主体和行为,要求法律对各种行为的责任和权利有相应的法律界定,但我国的立法明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法律的滞后也导致信用体系至今仍未有效地建立。
缺乏健全的信用体系,导致供应链融资双方出现利益偏差。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缺乏相对可靠的信用保证。作为供应链融资双方在融资时往往从各自的利益出发:金融机构为防范金融风险,考虑的是安全、流动、盈利之间的统一,所以对融资本身的程序、抵押或担保方式、融资企业资信状况等都有较严格的要求;而融资企业考虑的是需求、成本和效益之间的联系,当现金流出现困难时只考虑获得融资,追求的是供应链的运营效率和资本利用率。导致供应链融资双方出现利益偏差,直接制约了供应链融资的健康发展。
供应链金融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
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从整个产业链角度开展综合授信,并将针对单个企业的风险管理变为产业链风险管理。供应链金融有以下几种基本业务模式:
(一)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指以中小企业对供应链上核心大企业的应收账款单据凭证作为质押担保物,向商业银行申请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短期贷款,由银行为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方式。在该融资模式下,债权企业、中小企业、债务企业、核心大企业和银行都要参与其中,且债务企业在整个运作中起着反担保的作用,一旦融资企业出现问题,债务企业也将承担弥补银行损失的责任。
(二)保兑仓融资模式
保兑仓业务是指在作为产业链核心大企业的生产商承诺回购的前提下,由融资企业向银行申请,以卖方在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获得银行贷款额度,并以由银行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的融资服务。保兑仓业务除了需要处于供应链中上游的生产商、下游的经销商、融资企业和银行的参与外,还需要物流企业、仓储监管方的参与,负责对质押品的评估和监管。
(三)融通仓融资模式
融通仓是指将物流与金融集成于一体的一种创新服务,以第三方物流企业存储的供应链上相关企业的资产为抵押,与银行合作开展的一种金融服务,为供应链上相关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融通仓融资模式包括质押担保融资模式和信用担保融资模式。在融通仓融资模式中,中小企业是主体,同时也是金融与物流企业的服务对象,也是融通仓融资模式中的受益方。在融通仓融资中,也存在巨大的风险,这需要银行加强监管,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也要对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进行慎重选择,使得各方利益最大化。
促进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对策
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长期存在的市场条件下,大力开展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实践及其供应链融资模式融资,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拓展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服务,重要的是强化供应链融资业务中的风险防范,创新供应链融资主体,在服务模式上寻求新突破,与供应链和产业链配套并为之服务的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是国内供应链发展的主导力量。但是中小企业自身实力还有待加强,缺乏走向世界的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亟须政府的政策和金融支持。
(一)建立公共金融服务链平台,以替代部分企业财务人角色
尽快建立由政府经济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牵头的综合金融服务网络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可以实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线上化,通过这个平台的渠道和信息,银行能够提供包括授信、结算、理财、资金管理在内的全面服务,以替代部分企业财务人的角色。
(二)从企业内部提升资本运营效率,银企共建规范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拓展,除了需要银行等机构设计出更完善的供应链融资方案与技术,提供更有力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外,同时还需要企业积极参与银企共建规范的、制度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力争与核心企业建立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
(三)构建数据信息共享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突破供应链融资技术瓶颈
供应链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水平,通过共享信息,使供应链上的企业及时或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实现链上企业现有资源的高效整合, 优化配置,实现其价值最大化。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需要相关各方共同努力,相互合作,使得物流、银行与企业之间建立信息传递与共享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而且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实现相关资信评级业务操作,信息查找等功能。
(四)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健全授信评级体制和贷款管理模式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是以完善的信用制度和信用关系为基础的。虽然供应链融资能够有效规避单个企业的风险,但仍然不能消除其中的信贷风险,建立完整的信用体系是供应链融资的保障。研究制定一套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定/评级办法,同时,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流程进行设计改造,建立健全符合中小企业的授信评级体制和贷款管理模式。
(五)扩展供应链融资领域,促进供应链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发展
我国目前推出的各种供应链融资方案都是以商业银行为中介机构的间接融资方式为主,供应链直接融资还未起步。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是供应链融资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下的供应链直接融资,困扰我国多年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才有可能得到根本改变,供应链融资才能有质的飞跃。
(六)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为供应链融资服务规避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融资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是一种金融与物流集成式的创新服务,对推动供应链融资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物流企业在对动产抵质押物监管,价值保全资产外,还将为银行提供提高信贷担保效率的增值服务,降低和转移银行贷款风险,设置风险防火墙,为供应链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资机会。因此,供应链融资服务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物流业的成熟发展,依靠物流企业的资信实力,从物流业入手规避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王雷.基于供应链的中小企业融资探讨[J].生产力研究,2010(10)
2.祝文峰,韩克勇. 供应链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型信贷模式[J]. 生产力研究,2010(7)
3.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供应链金融”课题组.供应链金融[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篇8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 中小企业 抵押 信息不对称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供应链融资,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思路。供应链融资是指银行通过审查整条供应链,在对供应链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信用实力掌握的基础上,对其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简单地说,就是通过银行与企业间的通力合作,实现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的一个全新方案。供应链融资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不十分成熟,随着经济发展,供应链融资还将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系统地规划供应链融资,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是当前一项很重要、很有价值的研究。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
1、信息不对称。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拥有不同的信息,就融资而言,主要指借款人拥有关于自身资信、资金使用等方面的信息,而贷款人却因搜集成本过高不能获得信息的这样一种状况。信息不对称使贷款人无法事先确认哪些借款人会发生违约行为,是否会发生偿付困难,放款以后是否会从事不利于贷款人的行为。为了保障资金安全不受侵犯,贷款人往往会放弃交易。而目前一般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不公开,财务报表及其他信息披露可信度不高,甚至有的企业为达到融资目的,与审计机构串通舞弊,提供虚假财务报告。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尤为突出。
2、缺乏可供抵押的财产。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中小企业往往缺乏可供抵押的财产。一方面,虽然中小企业资产总额较大,但由于负债比率高,企业拥有处置权利的自有资产总量较少。另一方面,企业拥有的资产往往不符合银行对变现能力、保值能力的偏好。企业真正能依靠资产信用取得的贷款数额是非常有限的。另外,从金融机构对抵押物的偏好看,金融机构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愿接受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抵押,而要求企业用固定资产来抵押。而中小企业通常固定资产规模小,缺乏金融机构所乐意接受的不动产抵押物,同时资产评估中介服务不规范,对抵押物的评估往往不能按市场行为准确评估,随意性很大也是导致有效抵押品不足的重要因素。
3、担保资源匮乏问题。担保方面,由于中小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一般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首先,中小企业经济效益普遍较差,有担保资格的企业数量少;其次,由于我国大中小企业之间更多的是竞争和替代关系,而不是协作与互补关系,中小企业很难像发达国家那样从实力较强的大企业那里取得担保。这样一来效益好的企业不愿意给别人作担保,效益一般的,金融机构又不允许作担保人,这使得担保往往变得有名无实。
二、供应链融资构成要素
1、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泛指能够提供贷款的机构,如银行和保险公司等,它们在供应链融资服务中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中小企业虽然不动产比例较小,但融资需求旺盛。银行等金融机构如能开发新产品,采取较为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等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就可以拓宽客户群体,提升自身竞争力。
2、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是供应链融资服务的主要协调者,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物流、信用担保服务,另一方面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监管、拍卖等),搭建银企间合作的桥梁。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都是从传统的运输和仓储企业转型而来,仍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业务为主。在激烈的竞争中,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对于从事供应链融资服务的物流企业,不但要具备相当的资本和业务规模,以及良好的商业信用和金融信用,还需要强大仓储服务能力和经验,以实现对物资的有效监管。
3、中小融资企业。融资企业是供应链融资服务的需求者,主要是供应链中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它们通过动产质押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或核心企业担保等方式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中小企业由于受规模和管理的限制,企业抗风险能力差,违约成本低,一般金融机构不愿意向它们进行贷款。
4、核心企业。核心企业是指在供应链中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能够对整个供应链的物流和资金流产生较大影响的企业。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核心企业可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相关的担保。供应链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环节相互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难所引起的问题会给核心企业造成供应或分销渠道上的不稳定。核心企业依靠自身优势地位和良好的信用,通过担保和承诺回购等方式帮助供应链中的弱势企业进行融资,维持供应链中各企业的合作关系,也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壮大。
三、供应链管理下的融资模式分析
1、保兑仓融资服务模式。保兑仓融资(又称融通仓业务)是指以银行信用为载体,以银行承兑汇票为结算工具,由银行控制货权,卖方(或仓储方)受托保管货物并对承兑汇票保证金以外金额部分由卖方以货物回购作为担保措施,由银行向生产商(卖方)及其经销商(买方)提供的以银行承兑汇票的一种金融服务。通俗一点讲企业向合作银行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后开出承兑汇票,且由合作银行承兑,收款人为企业的上游生产商,生产商在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前开始向物流公司或仓储公司的仓库发货,货到仓库后转为仓单质押,若融资企业无法到期偿还银行敞口,则上游生产商负责回购质押货物。保兑仓融资模式,它不仅为银企间的合作构架新桥梁,也将金融机构有机地融入产业供应链体系之中,成为供应链管理中的金融服务提供者。仓单抵押下的银行承兑是当今主要的保兑仓融资方案,被许多金融机构采用,其最大特点是各尽其职。仓储商:开立仓单,为经销商管理商品,为金融机构监控商品;金融机构(出资方):对买卖双方的商品交易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融通资金;经销商(买方):签发汇票并向银行申请为其开立的商业汇票提供承兑,按期存入保证金兑付银行承兑汇票;供货商(卖方):取得仓单后发货,并对银行承兑汇票敞口部分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即回购到期未发出商品)。保兑仓融资服务模式能利用银行信誉促成贸易;有效保障卖方货款回笼,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买方提供融资便利,解决全额购货的资金困难。保兑仓融资服务方案已经在我国多家仓储企业试运行。比较成功的有: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和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浙江嘉兴)开办的保兑仓融资业务,他们与包括四大国有金融机构等数十家金融机构都建立了合作关系。
2、融资服务模式。融资是指金融机构委托大型生产或销售企业,对其配套的物流企业进行金融监管,再由金融机构提供融资、结算等多项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业务。这里大型企业是供应链主导企业。由于主导企业的参与顾及供应链整体利益,利用供应链管理优势,融资和监管,使得银行融资风险有效降低。主导企业可以通过供应链融资服务,帮助中下游物流商解决融资困难,保证与其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和稳定的供货来源。融资服务模式引用物流动态监管思路,即利用较强实力的大型企业监管,将银行、大型生产或销售企业以及多家中小供应链服务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有机结合,封闭运作,为供应链提供全程金融服务。融资主要服务对象是处于供应链中下游的中小物流服务企业,这些物流企业是通过供应链来整合社会资源,降低物流成本为目的的服务型企业,企业的大量资金用于社会资源的整合与服务,流动资金占企业资金绝大比重,很少用于长期固定资产的投资。由于我国金融融资体系基本采用抵押融资模式,但是这些供应链服务企业由于缺乏长期固定资产而造成抵押物不足,以致很难得到金融服务的支持,仅靠自有资金维持,严重制约了他们的发展速度。融资正是针对我国服务类中小物流企业现状而设计的,当他们处在正常贸易流转状态而且符合供应链管理要求时,金融机构对缺少抵押物的下游物流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融资,解决物流服务类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在融资服务模式中外包担保是其核心内容。外包担保是指担保既不用融资企业所属的物品担保,也不是负责监管的大型企业来提供信用担保,而是委托第三方专业担保机构负责担保。从构建供应链融资下的信用担保体系来看,建立或完善与其相适应的第三方担保公司或担保基金,对融资的金融资产安全至关重要。在我国,海信科龙通过融资服务模式,不仅获得融资,缓解公司资金紧张的局面,而且博取了“利率”和“汇率”的双重套利,在操作上取得成功。尽管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融资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而且这一途径比直接向银行融资成本高,但这也是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燃眉之急的一条有用通道。
3、保理融资服务模式。保理融资又称“无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转让”,是指金融机构以收购债权人应收账款为表象的贸易融资。即:卖方(供货商)将应收账款卖给金融机构。保理融资与其他融资最大的不同是金融机构采用无追索权的买断行为,只要承购了应收账款,在信用限额内,金融机构必须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和损失。在运行模式上,将保理融资的重点放在服务上,在保理融资的方案中围绕应收账款展开一系列的综合服务。企业想要进行保理融资,应当先要按照协议规定适当选择保理的某些服务项目,如金融机构提供的财务分析服务和协助应收账款催收服务等等。只有在企业履行规定义务,接受一定服务后,才能真正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保障。保理融资服务模式提供的应收货款增值服务,能有效减少或杜绝三角债的形成,确保货主及时回收货款,整合物流与资金流,使其同步发展。其实,在欧洲保理融资一直被当作金融机构的中间业务来开展,服务费是欧洲各家金融机构办理保理融资的主要收入来源。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金融机构必须面对一个基本事实:保理融资服务是与国际接轨的业务,是供应链下游配套客户采用赊销这种买方市场销售方式的技术保障。所以设计有针对性的保理融资服务方案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最有竞争力的销售手段之一。国内金融市场已逐渐对外资银行开放,面对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商机,我们不开展保理融资,外资银行也会开展,其代价是我国金融机构的客户大量流失。震动国内银行界的南京爱立信“倒戈”事件,其焦点就是中资银行难以提供“无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转让”业务,而南京爱立信却急需对下游配套客户采用赊销这种买方市场最有竞争力的销售手段。
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模式,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银企双方在融资和信贷管理上的一种观念上的变革,它充分发挥了金融机构、第三方物流以及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各自的优势,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在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途径的同时,也带动了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实现了多方共赢。当前,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将目光关注到供应链融资领域,供应链融资正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流,也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侯洪凤: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4).
[2] 陈兵兵、陈军军:供应链管理的价值与实现途径[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5(4).
[3] 邓云、周德群、翁建枝:供应链管理研究进展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5(4).
篇9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 ;中小企业;银行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小企业在我国企业总数上占了很大的比重,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的就业问题。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信用水平低等局限性,导致传统的融资渠道严重的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供应链融资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供应链融资在我国发展不成熟,很多相应的规章制度还没有健全,导致供应链上企业在融资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针对供应链融资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政策。望供应链融资能够在我国市场上健康的发展下去。
一、供应链融资的概述
1.概念。银行对供应链的管理水平以及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进行评估,基于真实交易的基础上,对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提供多种金融产品的一种融资方式。
2.特征。(1)涉及多个主题。供应链融资打破了原有的单一主体融资,不再是银行对一家企业的融资,而是对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进行投资,主要包括对核心企业,以及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分销商的投资,还有物流公司参与协调,物流公司可以以第三方的身份对质押货物就行监督管理。
(2)降低整体的融资成本
由于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比较低,可抵押的固定资产也比较少,银行一般不愿意向中小企业融资,有时即使给予贷款,也会收取高额的费用,严重的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供应链融资为这一难题提出了新的解决办法,投资银行主要考虑的是核心企业的信用等级和整个供应链上交易的稳定性,降低了对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和货物抵押情况的要求,降低了整个供应链上企业的融资成本。
(3)融资产品种类和方式多样
供应链融资不再是以固定资产和不动产为抵押的融资模式,它增加了应收账款融资、预付账款的融资和融通仓融资等新型融资模式。放宽了融资抵押品的限制,为中小企业注入了资金。
二、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问题
1.缺乏制度规范,管理松散。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以往的一些制度规范已不再适用。由于新的规范制度没建立起来,供应链上企业管理意识比较弱,导致供应链上的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出现虚假交易和资金外流的现象,严重损害了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利益,最终导致整个供应链的瓦解。
2.核心企业融资的积极性不高。供应链融资实质上是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所需的抵押物都集中在核心企业上。只有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和经营状况符合银行信贷要求,并愿意为上下游企业进行担保时,银行才会为其上下游企业进行融资。通过上下游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最终来降低供应链整体的融资成本,但核心企业在其中并不是直接受益者,同时核心企业还承担着供应链上下游供应商和分销商违约的风险,导致核心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
3.供应链上企业整体运行效率不高。由于供应链上的企业是一个长期的合作关系,在生产过程中,如果供应链上一个企业发生危机的时候,就会迅速波及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从而导致生产上的不连续性,使得整体的利益受损。由于供应链上的企业整体意识不强,常常无法意识到这些风险,在生产中只考虑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供应链整体的发展,最终会导致供应链的竞争实力减弱,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不高。
三、应对的对策
1.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供应链上的企业应建立一套激励约束的机制,企业之间互相监督,保证专款专用,防止资金外流,提高供应链上企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在监督的同时也提出相应的激励政策,对于供应链上那些信誉好、经营状况好的企业给予既得利益上的合理分配。调动供应链上企业的积极性,确保供应链整体持续协调的发展。
2.建立信息管理系统。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对企业进行投资时,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情况,银行很难了解到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在此基础上,供应链上的企业可以建立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将彼此间的交易的记录收录到其中,方便供应链上的企业了解彼此的经营状况,也便于银行在投资时对供应链上企业进行信用水平及经营状况的考察,利于供应链上企业的融资。
3.培养供应链管理人才,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随着供应链融资这个新生事物的产生,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此时就需要培养一批能够统筹全局的管理人员,能够对供应链上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调整,建立供应链整体目标,提高供应链上企业的融资效率,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四、结束语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供应链融资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供应链融资在我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它的相关制度体制不健全,企业的管理者关于供应链融资方面的知识掌握的也不全面,相关的金融机构对供应链融资认识不深刻,供应链融资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祝文峰,韩克勇.供应链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型信贷模式[J].生产力研究,2010,(7).
[2]潘晓惠,陆岷峰.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和对策[J].银行家,2001,(4).
[3]张淑焕,陈志莲.基于集群理论的中小企业"融资链"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 5) :11 -16.
[4]白马鹏.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设计与优化[D].天津: 天津大学,2008
篇10
关键词:ASP模式;企业信息化;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5-2553-03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SCM System Based on ASP Mode
ZHANG Xi-kun, FU Hong-zhen
(Xiamen Xoceco Data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361008, China)
Abstract: In the environment of drastic competition, the enterprises that use limited resources in the core business and outsource their none-core business could acquire competitive advantage. ASP mode is a new leasehold Internet-based commerce mode that grows up quickly in the recent years, which adapts to the demand of rapid realization of corporate informatization.This paper analyses SCM’s birth background and some challenges confronting at present, and puts farward a solution of DEMA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terprises.
Key words: ASP mode; corporate informatizati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olution
1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整个市场竞争呈现出国际化、一体化的趋势。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企业不能单靠自身力量与本行业的对手竞争,而需要与外部供应商、分销商等组成战略联盟来增强竞争实力。传统的“大而全”、“纵向一体化”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潮流,取而代之的是“横向一体化”的经营策略,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是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手段,实施供应链管理系统已成为企业经营的战略新起点,但对于许多制造性的中小企业来说,自建信息系统,不仅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投入太大,而且项目实施周期长。面对一个快速变化、灵活的市场,企业可能会错过商机而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因此,企业向外界租用一个信息系统,采用外包的形式,快速获得所需的应用服务,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经济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2 供应链管理及其面临的挑战
2.1 何为供应链管理
所谓供应链就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再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即贯穿整个供应链的所有业务过程,包括采购、制造、配送、销售和售后服务,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运输和储存等的统筹管理,实现价值链的价值最大化目标。
供应链管理是进入21世纪后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一个有效途径,正如英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M・Christopher1992)所说的:“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的供应链管理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对所有节点企业的资源进行集成和协调,强调战略伙伴协同、信息资源集成、快速市场响应及为用户创造价值等。但由于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相对滞后于先进的管理模式的发展,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基于纸张、传真、电话的供应链运作手段,未能实现企业与合作伙伴间实时的、同步的信息交互。目前虽然一些制造企业采用了MRPII、ERP等系统,但这些系统往往局限于企业内部,合作伙伴之间未能实现在线的电子联接,形成了一些供应链上的信息孤岛,不能充分支持和体现供应链管理的战略优势和系统特征。
或许认识到传统信息化的不足,一些站在前沿的企业信息化软件开发商已经转向开发面向Internet的供应链系统。这种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软件进一步突破了企业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间的壁垒,使整个产业链中的企业连成链条或网络,把链条上各节点的资源有效整合并互动管理,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来完成单个企业所不能承担的市场功能。由此供应链管理成为企业信息化的新起点的重要标志,使企业信息系统真正突破了“企业内部应用”的限制,把信息化管理推向企业内外集成的新阶段。
2.2 企业供应链管理面临的挑战
企业在建设供应链管理的过程,常常会遇到种种的困难与挑战,主要体现如下:一些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不够重视,对供应链的运作前景持“观望”或“没必要”的态度;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缺乏信任,合作力度小,一些企业不愿意把自己管理信息与合作企业共享;企业不能正确把握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无法有效整合外部资源;缺乏系统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机制等等。另外特别是在很大程度上困扰绝大部分企业的一个挑战:即企业不具备足够地经济、技术实力,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企业为中小企业,其信息化程度不高。一个企业建立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供应链管理信息化,需要经过初步调查、需求分析、系统建设方案的提出和实施,购买昂贵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同时还需要配备专业的系统维护人员、网络管理人员等。这种过程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依靠自己有限的资源来建设供应链管理系统显然不堪重负:首先,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工作量大,实施周期长、系统复杂庞大,维护和更新难度大,频繁的软硬件升级和安全性防护对缺乏有经验的信息技术人员的中小企业是个难以克服的困难;其次,即使企业投入巨资建立一套信息系统,也会因为业务量不大,数据处理频度不高,从而使得整个信息系统的利用率不高,设备负荷量不足而产生极大的浪费。
为此,如何帮助企业尤其是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实现供应链管理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或SaaS(Software-as-a-Service)模式的迅速兴起与壮大,已成为一种软硬件部署的新模式,为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全新的、完好的解决方案。
3 ASP应用服务模式
3.1 ASP的运作模式
ASP模式是一种企业外包IT业务的租赁模式,由ASP服务商为企业的业务过程和信息管理集中提供服务。企业只要租用ASP服务商为其部署的信息管理系统完成自己的业务处理,而应用服务软件运行在ASP服务商的服务器,运行结果通过Internet传递给企业。
在ASP模式中主体是ASP应用服务提供商。由ASP服务商购置服务器、路由器、防火墙各种硬件设备、第三方软件系统,租用电信网络宽带线路,在ASP专业机房里构建系统运行平台,然后,ASP服务商通过Internet向企业提供所需要的各种应用软件服务,如SCM、HRM、CRM、物流管理软件等,并负责软件升级、数据备份、运行管理等常规维护。ASP模式的主要收入是运行平台的租赁费,其直接成本主要是构建运行平台所投入的软硬件设备的费用及运营成本。ASP运营模式如图1所示。
3.2 ASP模式特点
一般来说,ASP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1) 以应用为核心。ASP的核心就是应用系统,它所有的建设、实施和市场推广活动也均是以业务应用系统为核心的,就是以业务软件系统为推广核心,而不是硬件平台或者其他类型的服务。
2) 互联网应用。安装在ASP服务器上的应用软件必须采用B/S架构,这样用户才能通过浏览器远程访问服务器上的应用软件系统(而不需要像C/S体系结构应用软件那样需在用户端安装前台软件)。
3) 集中式管理。所有的ASP应用软件均安装在ASP的中心机房的应用服务器上,由ASP服务商统一管理,相关的数据也放在ASP中心机房的数据库服务器上,日常的系统维护和数据备份也均由ASP负责。
4) 租赁式收费。ASP模式和软件销售的最大不同点就是,ASP模式的收费是租赁收费的,即采用包年、包月、会员制等收费模式,而不是像软件销售模式下一次性买断。
4 基于ASP模式的德茂SCM系统解决方案
4.1 德茂ASP模式
厦门厦华德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于2004年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制造业信息化ASP平台建设。通过该项目,德茂公司构建了面向制造业的ASP应用服务平台,摸索出适合当前国内中小企业信息化特点的ASP运营模式,并提供标准的ASP应用服务内容:
1) 平台和软件租用
不仅提供各种应用软件租用,如SCM、TSM、OA、DRP、EIP等,同时也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在现有的软件平台上对软件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以符合客户个性化需要。
2) 规划和培训
可以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并提供完善的应用培训,即就所实施的信息系统进行初级、中级、高级三种培训,另外也提供相应的管理方面的培训等。
3) 监控和维护
在应用监控和主机监控方面,采用双机容错等方式对应用软件进行实时监控,保证企业能7*24小时不间断的应用服务;在数据库监控和维护方面,主要提供数据热备份、数据库的实时优化以及灾难性的数据恢复等;在安全管理方面,在 Internet 接入处采取多路防火墙技术,防止外部病毒和黑客的攻击,主要包括基于路由器的IP 层防火墙,基于主机的应用防火墙和病毒防火墙,同时在业务数据交互过程采用不同级别的加密、不同级别的权限管理等技术;在升级服务方面,及时升级系统和应用软件,确保系统的适用性。
4) 咨询和建议
提供专业的企业流程重组及软件应用的咨询和建议。企业部署应用软件,如SCM软件,为了使软件能发挥其效用,就必须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及软件应用解决经验对其业务流程进行优化。
4.2 德茂供应链管理实现方案
德茂公司开发的供应链系统综合考虑了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本着为企业解决问题的出发点,设计了一套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B/S架构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如图2所示。
德茂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整体设计,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五大理念精髓,即协同采购、认证采购、绩效采购、阳光采购、质量采购,其中阳光采购是手段,协同采购是根本,认证采购及绩效采购是保障,而质量采购是目标。
1) 协同采购。把企业的采购人员从传真、电话、报表、对帐等一系列低价值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事计划、分析、评估等更高价值的业务活动,同时供应商们也能及时准确地了解企业的采购需求,更加高效及时地配合企业的生产活动。
2) 认证采购。供应商的选择是建立供应链战略性合作关系的基础,供应商的资质对采购件的质量保证非常重要因素。因此供应链系统中定制的供应商的资质认证体系是供应链实施不可缺少的环节。
3) 绩效采购。通过对采购部门目标绩效考评、采购人员绩效考评、供应商绩效考评等,为企业对采购部门管理的工作提供了翔实、完整的数据支撑,同时也为优化供应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服务。
4) 阳光采购。运用在线招投标,将整个招标评标过程网络化,尤其是在评标过程中的一些硬性指标通过网络进行全面分析比较,根据系统统计出来的科学数据来评分,最大限度地限制了招投标中评委凭印象和喜好打分的随意性,从体制上限制了采购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
5) 质量采购。质量管理是企业的生命线,为企业搜寻最适合企业产品质量要求的原材料则是采购工作的基本目标。借助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实施应用,通过流畅及时的供货渠道,对供应商的资质认证,对采购员、供应商的绩效考核,通过透明公平的招标采购,无不为高质量的采购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通过这五大理念的实施及应用,为企业提供高效的内外协同运作平台,实现在线竞标、网上询报价管理及供应商关系管理及绩效考核,从而有效提升采购质量及效率,从根本上缩短采购、生产、分销的反馈周期,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降低采购运营成本。
由于企业信息化的历程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步提升,这就形成了企业之前的信息化建设偏向于企业内部信息化的特点,如OA、HRM、MRPII、ERP等都是属于这种内部信息化应用的情况,但因SCM系统与企业内部企业应用系统(特别是ERP系统)业务及数据的相关性,这就需要考虑SCM与其他应用系统间的集成性问题。对此,德茂科技采用针对供应链系统所特有的中间件技术,有效解决了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同步问题。
SCM中间件是运行在服务器端的多线程服务软件,用于高效安全地实现供应链系统与企业原有各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流转。中间件逻辑结构如下图3所示。德茂SCM运行原理是:通过SCM中间件的数据批量导入器把ERP、DRP等内部各系统的相关数据批量导入SCM系统的数据库,再由分布式事务容器确保企业内部数据库及SCM数据库相关数据的实时一致性,同时通过定时调度容器设置自动提取数据的时间,实现内部信息系统异动数据自动同步至SCM系统,这样最终解决SCM系统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的数据流转的集成性问题。
4.3 基于ASP模式的德茂SCM解决方案效益分析
考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现状,为最大化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德茂提供基于ASP模式的SCM解决方案,有效降低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门槛。ASP 模式的德茂供应链管理平台可以为企业带来许多益处:
1) 业务流程的优化。通过和上下游企业的通力协作,可以暴露出企业业务流程上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提出解决办法,优化供应链,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最后提升供应链的整体价值。
2) 平台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基于租赁模式的信息系统,其可扩展性、灵活性更高,在原本未知的需求提出来以后,系统随时可以升级。由于平台的可扩展性,不会影响整个供应链上的运作。
3) 技术及时更新。IT 技术随时在更新,如何使自己的信息系统及时跟上技术更新?一般的企业由于成本问题、人力问题是很难实现这一点的。然而,ASP 服务商由于提供租赁服务是其核心业务,自身需要时时提高、更新以应对市场需求,而且人才上有优势,确保了系统及时更新,系统不会滞后。
4) 降低成本。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降低采购成本和信息化成本。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实施,可以降低企业库存,提高采购质量和效率,进而降低采购成本。另外,企业每月仅需支付在线软件应用的租赁费150元左右,而不需要购置软件系统及硬件设备,也不需要配置专业的IT维护人员,这就极大降低了企业信息化的成本。
5 结论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之间相互依赖日益增强,用户需求越来越个性化的环境下,企业需要有效整合上游及下游的资源,形成一条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因而供应链管理日益成为企业的一种新的竞争战略,企业开始把信息化的重心转移到供应链的环节,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高昂费用投入,使不少企业望而却步,而ASP模式的兴起正好为企业提供了实施SCM系统的良好契机。企业采用ASP模式只需交纳一些租用费,不必在相关的技术、设施和人员上投入费用,便可以使用完整功能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同时企业可以专注于核心环节,不必分心于IT人员的培养及系统的维护。基于此目的,本文所提出的基于ASP模式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及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锡坤,候斌峰.供应链管理―企业信息化的新起点[J].海峡科学,2008(3):358-361.
[2] 杜娟,沈良琼.中小型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ASP[J].计算机应用,2006(6):32-34.
[3] 王春红,何志林.ASP模式SCM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计算机应用,2007(6):26-28.
[4] 谢平顺,张光明.基于J2EE的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06(1):26-28.
- 上一篇:护患沟通的案例及技巧
- 下一篇:网络工程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