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新技术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5: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电工程新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高速公路是基础道路设施,它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涉及到许多技术的应用。机电工程通信技术是高速公路运营中的一个重要技术,对高速公路收费管理、道路监控、安全监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高速公路的运行需要一个稳定的通信系统,以此来实现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有效车辆行驶信息的传递,方面进行交通管制和处理,保障道路的使用质量和交通行驶安全。
一、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通信系统的概述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主要是为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和监控、收费系统的运用提供必要的语音、数据、图像等的传递,以此来实现高速公路的点、带化管理,为高速公路的管理工作提供联系沟通方面的帮助,发挥高速公路的最大效益。高速公路的机电通信系统在高速公路的运行中主要起到监控和称重的作用。其中,通信系统在高速公路收费站的语音和图像提示方面是应用最广泛的,也就是它的通信功能是常用的。
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包含了光缆、线路、数字图像传输等设备和配件,主要由光纤数字系统、监控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构成。光纤数字系统是用来进行信息传递的,这个系统在高速公路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通过这个系统,各个部门之间可以实现更加紧密的联系、沟通和交流。
光纤数字系统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可以实现同步数字传输,保证了信息沟通和传递的及时性。监控系统顾名思义就是对高速公路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一个详细的记录,并将这些画面传输到系统的核心部位,以便管理人员随时掌握高速公路的情况。
二、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
2.1自动交换光技术网络
自动交换光技术是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通信系统的技术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对于高速公路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及时地进行排查,减少问题搜索的时间并进行快速的处理,从而提高整个公路机电工程通信系统的运行效率。此外,自动交换光技术的拓扑能力较强,可以对网络的有效资源进行拓扑,自主发现系统中的问题。这类技术在应用中是作用较为明显的,自动化程度高,但是需要有有效的光缆路由出口,并且在要有一定数量的数据节点。
2.2分组传送网技术
分组传送网简称PIN,指的是在IP和底层的传输介质之间设置一个层面,用来进行分组业务操作,为其它业务提供帮助。由于分组传送网技术是增设了一个层面,因此自控性比较大,可以较大的操作空间,同时不会对整体系统的性能和构造产生太大的影响。和自动交换光技术相比,PIN的使用成本是比较低的,但是它具备了传统光传输的优势,实用性和安全性都比较有保障,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技术。
2.3 ATM OVER SDH
ATM OVER SDH指的是采用同步数字体系(SDH)来传送ATM信息。当前,我国的同步数字体系已经广泛投入使用,传输的容量也很大,并且稳定性强。对SDH和ATM进行结合,可以降低成本,并且高效率完成数据传输任务。这种技术在互联网的数据组网方面是有着较为广阔的前景的,因而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通信系统中,该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
三、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通信系统在高速公路运营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该系统的发展方向和技术升级备受关注。实现通信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是发挥通信系统最大作用力的一项措施,为高速公路的管理和维护提供更高效率的一个帮助。无论是自动交换光技术、分组传送网技术还是ATM OVER SDH技术,本源都是技术服务社会生产和发展的一个具体表现。这两种技术的广泛使用实际上就是机电工程通信系统智能化发展的一个标志,因为它们从侧面推动了系统的智能化发展。
四、Y语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在高速公路的安全、高效使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更新,在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发展方面也有了较好的背景和技术层面的支持。
电力线的通信传播在当前情况下已经成了通信系统使用的主力方向,自动交换光技术网络、分组传送网和ATM OVER SDH技术成了发展的主要趋势,智能化、自动化应用成了整体的潮流。总的来说,高速公路的机电通信工程的发展将决定着高速公路的运营状况,具有较强的研究、发展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 考 文 献
篇2
1.1公路建设领域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应用
通过对高级别公路工程信息数据综合体系结构展开深入分析不难看出,较多信息数据直接创建于相同数据库系统之中。而公路工程项目参加建设施工的相关人员针对数据信息的应用需要却包含一些差异之处。因此,利用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则可快速的对公路桥梁项目工程施工建设阶段中的信息数据进行准确计量,明确有关进度数据、工程质量信息与经费数据。还可圆满的完成对工程量信息数据标准的取算任务。
1.2日常设施信息化工作中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应用
随着现代社会群众,对高端信息化生活质量、环境条件要求的持续丰富、快速发展,较多日常设施需要逐步着眼在对各类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挖掘以及科学应用。例如,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电冰箱内部恒温调控体系,电视机内部数据网络应用体系等,均需要用到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再者,车辆之中的电子系统也需要应用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进而保证令车辆的系统整体运行服务状态调节到最佳的标准。
2.优化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科学策略
2.1实现服务与产品的逐步融合及全面创新
有关工作人员应明确意识到,实践工作中应最大化确保应用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安全可靠以及科学有效性。因此,需要我们不断的推进研发制造设备产品同有关企业单位以及移动通信服务运营商的全面交流沟通与有效协调运转,进而最大化的完成相关现代化服务同信息产品的有效融合以及全面发展创新。依据该类方法,还可令有关行业的工作领域、研究工作系统、服务管理平台实现良好的创新与完善。
2.2持续扩充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发展领域
为持续推进我国当前整体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完善以及持续发展,应由政府有关机构做起,持续的扩充有关项目工程的经费投入。由政府单位角度来讲,则应由投资途径与融资管理渠道两层面努力,创建专业意义层面的电子信息项目工程领域研究成果的有效转化基金。应从充足的资金投入保障入手,进而持续促进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发展领域实现健全、完善以及快速发展。
3.结语
篇3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是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而来的。今天的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并且逐步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每天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且这种影响力会一直持续下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结合之后,这更加体现出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工程管理包含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工程前期的策划,二是工程进行过程中的调度问题,三是对工程竣工后的维护管理和优化。现代化的工程建设对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现在的工程量非常大,规模也很大,工程建设会越来越难,如何科学的管理工程是一项摆在人们面前的难题。因此,一定要加强科学化的工程管理,才能满足不断提高的工程建设的要求。
2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2.1工程管理中的信息维护
传统意义的工程管理都是信息维护员对重要信息的进行人工记录,这种方式容易出现人为错误,工作效率低下。目前,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减少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质量,确保了工作的准确性,方便快捷,便于存储和管理,大大改变了原来陈旧的工作方式。另外,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借助大数据系统,方便了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对工程项目的前期规划以及对工程的后续跟踪管理。
2.2工程项目物资管理
对工程建设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工程材料物资。材料的选择、运输、管理等环节都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来解决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搜索功能,可将全世界范围内的材料的价格、销售行情、投标的情况搜索出来进行分析,最后提供给工程项目的决策者,方便决策者采纳。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进行材料的选择,在计算机上也可以完成与卖家的联系与业务的洽谈,省去了到生产厂家考察的麻烦,信息技术让快捷的沟通成为了现实。另外,通过互联网可以让买家与卖家进行交流和协商,这样大大提高了效率。在采购回来的工程材料进行编号后,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对存储的各种工程材料进行归类,提供给工程管理者强大的物资搜索功能,提高了对闲置材料的利用率,使得材料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发挥最大的利用价值。
2.3工程项目自动控制
工程项目中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给管理系统的灵活性提高了重要的保障,让管理的功能逐步完善起来,减少了传统上人工进行工程管理的复杂和繁冗。为了应对复杂的工程建设,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就可以轻松的解决难题。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的自动控制主要表现在控制对象、执行器装置、数字调节器的操作。在控制对象方面,借助计算机系统把控制系统与被控制的装置的各种信息记录下来并作出分析。这些包括递函数特征、放大系数等等。执行器作为控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照调节装置的控制信号,以调节输出角位移或者变化真线位移的方式来调节被调介质的能量,以此按照要求完成认为,借助电子信息技术,与控制器结合后,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可以进行动态分析和计算,保证了执行器的精准执行。数字调节器储存一些计算机发送的数据信息。它是受数字计算机控制的,由提前编制好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一些任务。控制它的计算机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通道实现对数字调节器的自动化控制。
3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3.1创新信息技术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要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开发。通过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可以让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一方面要加大研发力量的投入,为了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需要不断的技术投入,另外,加大对计算机设备和电子信息技术的软件进行适当的资金支持,这些是保障技术创新的最基本的要求。
3.2加强理论研究
为了使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得到更好的应用,我们仍然需要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有关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资料还相当匮乏,当然,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更是很难找到大量的资料。因此,我们要结合高校以及科研研所来进一步加强对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理论研究。鼓励社会力量以及青年才俊来加入到理论研究的队伍中来,进一步丰富信息技术的经验,积累更多的理论研究,为更好的应用信息技术奠定基础。
3.3注重人才培养
在工程管理方面,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科技人才缺口很大。因此,高校要联合起来培养信息技术人才,让大学生到相关企业里去实习。企业也要给予员工学习信息技术的机会,组织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学习,可以定期开展一些信息技术知识比赛等活动,进一步提升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4结语
篇4
关键词:新时期;贵州八建;机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分析研究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同事也是一个危险性高、事故易发的行业,是国家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机电工程的施工安全事故事关重大,我们要想从根本上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控制好施工质量、避免触电事故等一系列意外的发生,施工相关部门就要充分重视。
一、危险源辨识方法
在经济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机电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也给别的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在建筑施工中因为触电导致伤亡的事故屡见不鲜。所以说我们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药学会辨别危险源,对存在危险的地方要及时进行治理,否则不仅会影响企业发展质量还会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人身安全。
1. 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是平常施工中最常用的危险源辨别法。其主要是一切有经验的施工者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并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对危险源的产生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再对施工环境、工艺流程、设备状态以及工作人员的状态进行辨别,并根据所呈现的状态做出相应的分析评价。
2. 安全检查表。
这种方法主要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参加施工的工作人员进行分组作业,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作业单元进行排查,然后再根据一些坑内出现危险的因素制定相应的项目安全检查表,最终形成的是整个工作活动的安全检查表。
3.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这种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一些与系统危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危险大小的半定量评价方法。
二、机电工程施工中最常见的安全问题
在机电施工过程中引起安全隐患的问题是比较复杂的,我们最常见的一些问题也是各种各样的。就拿我们贵州八建机电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来说主要是由于我们的施工人员对机电施工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能完全重视安全隐患。我们制定位安全责任制度也不能得到施工人员的重视,大多的表面文章,流于形式,其中能够达到可操作性的实际安全措施很不到位。对于机械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更是常见,甚至有些还出现了机械设备拆卸方案不完整的现象。施工单位对于机械工程中的施工设备不够重视,往往是只管实用而不管保养和维护。这些不适当的方法和行为都是造成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降低了设备的实用寿命,同时也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塔式起重机和物料提升机这些大型设备对于操作人员的资质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但是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还总是会出现一些无证上岗、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现象,殊不知在这些违章行为的背后都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问题。另外,在施工使用的一些设施设置不科学,没有按照严格的技术规范来进行设置。在施工过程中机电施工操作规范虽然对很多施工行为都做出了明确的规范,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执行,对于一些细小问题不够重视,比如说接线、接地、接零、漏电保护等各个环节就总是会出现问题与漏洞。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引起安全隐患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相五线制的使用不正确、电源来路不唯一、私拉乱接、绝缘失效等,这些都将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三、机电施工过程中英采取的安全措施
1.保证各种基本配电部件的使用安全
机电施工人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药特备注意安全规范,使用机电设备的时候要设置两级漏电保护装置,一级设在总配电箱上,一级设在开关箱上。与此同时,电箱的设置和接线必须符合安全用电规范。在机电施工过程中进行漏电保护安装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我们机电施工人员所在的施工环境一般都是非常恶劣的,一旦设备发生短路或漏电现象可及时关闭电源来避免漏电电流对其他设备的影响。这也就说明了总配电箱漏电电流相关保护参数必须大于设备配置开关箱的漏电动作参数,两级电路保护器必须要符合规范要求,并进行规格、参数的合理搭配,这样可以在发生意外情况时方便寻找原因。漏电保护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要由专业电工对其每月进行一次漏电检查,并对其性能做出准确判定,如果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的就能行修理或更换。
2.机电安全综合管理网络化
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是一个系统的实践过程,需要进行综合网络化管理。我们在实际施工中安全管理需要各项规章制度来进行制约,要不断的时间和研究,从中找出问题所在并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来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要想适应当前机电工程的管理要求就要将机电工程安全和工程收益挂钩,将相关信息就能行统计并汇入电脑,进行网络软件集中管理。对所使用的电气进行安全防护,比如漏电保护、继电保护,对其进行串联改造。当机电施工过程中发生故障湖综合操作失误的时候仍然可以保障人身安全以及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各项目负责人要加大对机电施工的重视,转变管理理念,积极引进一些懂业务、善于管理的高素质安全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支持他们搞好多元化综合管理。
3.电焊的安全性分析
建筑工程中,电工在进行接电工作中必须要实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制度,进行接电的一个人必须要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配电箱要装设漏电保护器,放置漏电事故发生。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中电焊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工种,但是人们对其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却还是远远不够。
4. 规范施工现场用电
特别的在建中施工现场用电是一个特别需要注意问题,由于施工现场用电量大以及现场中可以导电的物质太多,所以说一定要引起注意。尤其是在一些临时性用电的情况下更要保证用电的安全性。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在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都是从一个电源引入,不可以出现线路杂乱无章现象,这些不良现象都有肯能使保护措施在关键时刻无法发挥作用。电源线从变压器到总配电箱不得出现三相四线,这是先行规定中明令禁止的,一般应该选择为三相五线。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并且是经过了特殊处理和深重考虑之后才可以将工作零线分为二路,一路进入总配电箱漏电保护器。另一路重复接地后作为保护零线进入用电系统。
5.保证各种基本配电部件的使用安全
在施工现场中施工机械设备和照明电源都应该是一致的。临时用电必须是在符合安全操作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开关与负载之间必须要装有漏电保护器,在漏电保护器安装好之后才可以安装再进行保护器。总之,在进行漏电保护器安装的时候不仅要保证操作正确还要保证安装位置正确,规格合理,并且还要保证每隔一个月左右就要对漏电保护器进行一次检查,以确认其性能正常,对存在问题的漏电器要及时更换和修理。
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想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以及更好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各部门领导要严肃对待这个问题,加大对机电施工安全的重视程度,从思想上要不断的提高认识,行为上要有足够的实践,绝不可以只注重表面文章,因为机电工程的施工安全事关重大。
参考文献:
[1]刘庆华,杨东伟.现代化矿井机电安全管理的浅析[J].经管视线,2011(04)
[2]秦洪斌.浅析机电安全工作的重要性[J].山西建筑,2008(15)
[3]蒋飞.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09
篇5
1.1电子信息工程的准确性高
电子信息工程还具有信息处理的准确性高的特点。我们在利用电子信息工程处理信息时,通过设置处理结果检查命令能够很方便地对信息处理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实现信息的准确处理。而我们在运用人工进行信息处理时,处理结果一般错误较多、难以及时发现,并且在发现之后难以进行追踪改正,准确性大幅下降,给信息的进一步利用造成了障碍。
1.2电子信息工程涵盖面广
电子信息工程的主要作用决定了其涵盖面广的特点。电子信息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信息处理和应用,而信息处理和应用是各个行业都需要的,并且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信息资源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就意味着电子信息工程能够在各行各业中发挥优势,并且优势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2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能够感到的是信息获取越来越方便,时间越来越来短,效率越来越高,这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通信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通信工程之中,我们能够方便地实现信息的获取、处理、传播和交流等,在提高了信息处理质量的同时又缩短了信息获取的时间,一举两得。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通信工程中的应用能够提高电子通信工程的安全性。
2.1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缩短了信息获取的时间和的时间,提高了信息质量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我们能够很方便地获得其他网络用户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并且能够实现信息的处理和快速,实现信息利用效率的最大化。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引入,我们不仅提升了信息处理的速度,而且拓宽了信息的来源渠道,使得信息获取量和获取范围更加地广泛,处理效率更高,利用更加便捷等。
2.2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能够提高电子通信工程的安全性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一方面给电子通信工程带来了风险,使得通信过程和通信能够容易被监听、窃取和修改等,但是,我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有效地完善,却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电子通信工程的安全性。在互联网的开放性环境下,电子通信工程容易遭到各种类型的攻击,我们同样地可以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下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例如开发高性能的防火墙技术等,对各电子通信主体实现保护,使得电子通信技术的安全性能能够不断地得到提高,最终实现电子通信工程安全性的整体提高。同时,通过在计算机网络服务器上进行电子通信内容自主备份等,也能够大幅提高电子通信工程的安全性。
3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设备的开发和设备联网上的应用十分广泛。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促进电子信息设备的开发和联网功能的实现,这表现在电子信息设备在开发和应用方面对于互联网的依赖。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设备中应用的加强,绝大多数电子信息设备都具备联网功能,而新的电子信息设备的开发也越来越注重联网功能。在新电子信息设备开发过程中,按照互联网的服务协议,数据传输标准以及分层方式等来进行设备设计,使得开发出来的电子信息设备能够接入互联网,并且能够直接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的快速高效处理以及信息的,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信息处理体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安全上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能够通过设立防火墙对电子信息工程进行安全防护,还能够及时发现电子信息工程安全上的漏洞,及时修护,更能够对电子信息内容进行备份,避免数据被恶意篡改和数据丢失造成损失。
4结束语
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电子信息工程
1概述
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两者在此过程中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形成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趋势。需求与技术契合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应用的基点,在现实中解决应用问题、突破技术难点则是前者应用于后者的任务与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更迭与社会需求的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应用也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首先,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本身不同步,或者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不协调,均会导致在应用中技术难以契合、衔接的问题。其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薄弱环节,例如信息安全问题,网络拥堵问题等也日益明显。此外,由于网络连接需要强大的硬件、软件支持,其本身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和局限性,而且在某些方面的发展尚不成熟。这些问题也都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造成阻碍。[1]本文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的特征,分析两者在应用中的技术与需求契合层面,以优化应用结合,拓展应用范围,实现共同发展。
2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发展
电子信息工程(ElectronicandInformationEngineering)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是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领域,涵盖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等方面。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电子信息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独立于单纯来自具体行业领域的渗透和发展。[2]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电子工程和电子工程相关产业的重要性也开始凸显。为了更好地促进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就需要不断融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本载体,对电子信息系统进行控制和处理的学科包括电子设备和相关系统的发展方向和信息的有效处理等方面。从当前电子工程技术发展阶段的内容来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作为一种技术体系的兴起和产业链分化的出现,多行业跨电子信息技术开始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大量的新产业发展带动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与其他学科、领域交叉,有效地促进了各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克服一个又一个行业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促进两者相互融合、共同发展。[3]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基于项目管理的自动控制、工程科学计算和管理信息系统三个方面。第一,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科学计算中的应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是一门集计算机理论与应用、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科学技术于一体的学科,而工程技术的特点是在促进管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计算机工程预算与设计分析中的主要作用。第二,计算机和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在具体实施阶段,工程项目状态报告和项目绩效报告,关键活动形成一系列的施工工作,项目经理将需要立即掌握,然后整理和统计计算机的功能。第三,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自动控制中的应用。目前,自动化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建设中。
3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21世纪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互联网已经成为世界上覆盖最广、信息内容最大的网络信息系统,它可以提供一个全面的,包括数据、文本、声音、图像等形式的信息资源。当前,三网融合是网络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互联网在宽带通信网络、数字电视网络中,在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可以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业务的网络互联与资源共享。[4]三网络融合将使互联网应用更加普及,达到一个更高的程度。电子信息工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也实现了突破性发展。为满足不断提升与多样化的社会需求,电子信息领域需要融合各个行业、领域的技术成果,实现创新发展。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是关键环节。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应用必然要与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因此,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应用需要本着解决社会需求中迫切问题的思路,并以推动行业、领域乃至国家技术发展为目标。这对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的研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与传统通信技术相比,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信息传输的高速与高效,信息传输手段更为便捷,渠道也得到了拓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框架下,电子信息工程的构建便以实现准确高效的网络传输为目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理论研究上,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能够拓宽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的应用层面,丰富技术成果,创新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研究。在实践应用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能提升技术的融合性,创新应用问题解决方法与途径,促进工程技术发展。在计算机网络框架下,设备主要通过互联来实现信息传递、存储等功能,其技术具有三大优势。首先,在应用层面,计算机技术具备信息传递速度快、存储量大、覆盖范围广等特点。其次,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的准确度、信息数据的利用率都获得很大程度的提高。第三,计算机技术对数据信息传递的安全性也能给予很大保障。
3.2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层面
3.2.1信息传递电子信息工程领域需要及时、准确传递信息,同时对数据信息的保密性有很高的要求。然而,限于技术瓶颈,单一技术手段往往难以满足这样的需求。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数据信息传递、存储、共享、加密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技术特点与优势很好地与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这些要求相契合,能弥补电子信息工程在信息传递与共享中的短板,提高其信息运用能力与效率。在具体应用实践中,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得最大的数据速率、缓解拥塞现象,要有足够的数据接收终端以及处理速度。网络管理者应综合考虑带宽与数据流量的大小寻找最优点火平衡点,既保证数据传输流量及速率的最大化或者最优化,也尽量避免或缓解网络拥堵问题。在通常情况下,中继节点在网络中会设置一定量的内存,暂时需要转发被称为“队列”的数据包,随着网络的扩展,路由拥塞控制更新会导致节点增加,数据传输成本增加。路由节点上的内存过大,队列容量过大,可能导致数据包传输延迟过大,导致计算机网络性能恶化,内存太小,队列容量过小,导致网络承载能力小,更容易发生拥堵。因此,应通过网络通信协议互连多核独立计算机,通过管理软件以及通用操作系统对多台计算机进行管理和混合,实现多用户之间的信息和资源的传输和共享。[5]
3.2.2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技术是现代技术的核心内容,其核心是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签名,即所谓的数字签名,也可以称为电子签名,它对信息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数据的完整性、身份认证、匿名性和不可否认性。(2)信息隐藏,是指在设计和确定模块时,使其包含特定信息(进程或数据),对不需要这些信息的其他模块不可访问。信息隐藏可以消除和防止非法入侵者通过分析获取数据。[6]网络信息在传输和交换过程中,不允许泄露给未经授权的单位、个人等用户,未经授权的进程禁止调用,强调所有的网络信息只能被授权的用户使用。虽然网络本身也会有一定的保护机制和保护措施,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情况复杂、环境多变,往往会导致一些机制和措施收效甚微或无法发挥作用。另外,网络运营商和机构用户更关注网络应用效果,往往会忽视对网络安全的投入和管理。正是因为如此,安全措施在实际环境中很难达到标准要求。维护网络数据安全必须采取多维、立体的发展路径,在安全体系中应充分考虑网络数据库安全实践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和改进,甚至对整个数据库系统的整体安全水平进行了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数据库的安全关系到个人数据、商业秘密甚至国家秘密的安全。
3.2.3技术升级人工智能电子设备应用的普及,依赖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则依赖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以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为例,在计算机网络不发达的时代,手机接入的模拟信号网络,技术升级较为缓慢,手机功能也很有限。而自从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以及通信领域后,实现了飞速发展。从2G、3G到现在的4G、5G网络,手机功能模块随着通信网络的升级不断提升性能,实现了数据传输要求速率更快、传递更准确、推送更全面。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通信方面的应用,促进了通信网络的发展、通信技术的提升以及通信设备的升级。[7]
3.2.4设备开发设备开发、设备资源交互是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应用实践中,电子信息工程所采用的网络通常为专业网络,通过通信干线将信息工程所连接的局域网接入到广域网上去。专业线与公用线性质不同,其使用是为了保障通信数据安全,但同时也加大了操作难度,提高了对工作人员要求。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当信息数据的传递不再受专业网络与公共网络之间的传递障碍影响后,电子信息工程设备开发手段将更为多样化,设备开发难度将有效降低,设备开发效率将大幅提升。[8]3.2.5资源共享信息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电子设备上的传输可以通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来实现。而电子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与共享则往往难以单独通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来实现。这一共享难题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下迎刃而解。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电脑终端等通过接入互联网,可以实现资源上传、下载、共享。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将电子设备独立的、单一的信息资源有效连接起来,实现利用率提升与功能优化。
篇7
工程管理是多学科交叉的管理体系,需要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包容性非常强,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助于开展对工程进行系统的管理和做出正确的决策。目前,由于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操作起来越来越简单,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并且与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结合之后的工程管理信息处理更加快捷,信息量更大,管理更加系统,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和工程管理的概念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尤其是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与网络的结合,使得人们世界瞬间变小,为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娱乐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拓展了娱乐方式,加快了生活节奏,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说是一项改变世界的技术。工程管理主要负责在工程开展的设计,施工,维护等过程中的统筹工作,需要对工程前期的成本预算,人员调动等进行设计和规划,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进程,人员安排等进行监督,需要在施工结束后对工程的质量和维护问题进行检查。因此为了保证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一定要提高工程管理的质量,加强工程管理力度,最小的成本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3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的优点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主要有三方面的优点:首先,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使得信息数据得以共享,现在的信息数据数量庞大,繁杂,如果人工处理将会非常繁琐,只能单独的进行统计,很难实现大量数据的统一处理,而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完全解决了这一问题,信息数据的共享使得管理内部的数据传输畅通无阻,软件中可以将这些大量的数据分门别类整理好,处理起来非常方便,其次是数据运算处理准确,计算机技术拥有人工设定好的系统,当信息输入后,自动进行运算,减少了人工计算中的误差,提高了准确性,最后一点就是智能化,具有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对数据运算得出的结果可以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供给人们参考。
4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路径
4.1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可以应用于工程项目的管理,将工程项目的成本分析,投资计划,项目进展等内容编辑到计算机中,在今后的项目实行过程中就可以很方便的查询到这些信息,对项目的情况有一个清楚地认识,便于对项目进行调整,安排相应工作,保证相关项目顺利开展。
4.2对工程资源进行管理
工程中的资源往往种类繁多,数目庞大,处理起来很困难,如果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工程资源的管理,对众多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和管理,可以了解各种资源的来源,实时监测资源的使用情况,检查资源的质量,对工程中资源的调动和补充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为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工作的开展提供最科学有效的建议,有助于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4.3对工程人员进行管理
工程施工的主体就是工作人员,他们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需要对工程人员的信息进行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很有必要,将工作人员的每天工作内容,注意事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地记录,以便于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隐患,避免工作漏洞的出现。
5总结
篇8
[关键词]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9-C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4-0294-01
一、前言
工程管理属于一门复杂的学科,涉及到土木工程技术、经济学、管理学和外语等领域知识,由于工程管理涉及到众多的领域,应用的范围非常广,因此当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出现以后,人们意识到,如果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管理中将有可能解决工程管理的复杂繁琐的问题,有助于对工程管理进行更好的规划。
二、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特点
1、共享性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主要依赖于数据库的支撑和保证。而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能够实现数据库系统的实时共享。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数据必须具备较高的准确定和真实性。数据库的系统是保证整个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最为基础的保证,其是实现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全面应用的关键性技术。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数据检索、查阅、统计、审核的效率。可以实现数据的组合、条件检查和模糊条件检查等,这种优势的存在就为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共享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准确性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主要依赖于计算机程序软件的操作,人的操作不是客观条件,而只是主管条件,这种优势的存在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工作人员因为对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和系统的不了而出现错误判断和时间延误等认为的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能够依依靠模拟技术为统计项目工程统计数据提供准确的信息依据,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这种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在社会中积极的应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能够提高社会各个领域科学化决策水平,切实保证决策的准确性。
3、智能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我国的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主要向着集约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而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主要是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最近几年,智能化成为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其逐渐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现代计算机电子技术具备了模拟人类思维的和行为的能力。并实现了对信息的智能化和逻辑化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信息的分类和综合处理能力。
三、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对工程管理的影响
1、技术创新
工程管理已经出现了很多年了,在工程管理中的技术创新也随着其他科技的出现不断涌现,随着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逐渐应用,工程管理也开始逐渐演变出一些技术创新,比如工程管理不在局限于人为的处理,开始逐渐利用计算机等机器资源进行控制。随着计算机电子技术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工程管理技术也在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以便于提供更好的工程体验,满足人们对工程管理的技术和便捷性的需要。
2、自动化和高效管理
在工程管理中,通过应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将工程管理的数据共享起来,通过网络平台,将工程管理的各项数据共享给需要的用户,这样就不需要设定专门的管理人员来进行信息的传递,也避免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错误。通过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管理中,保证了工程管理中数据整理、数据采集和数据共享上的高效性,从而提高了效率,保证了工程的高效管理。
在工程管理中,通过应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建立一个工程管理的软件,利用工程管理中各部分之间的组织关系,将其形成一定的最优算法,然后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形式将其最优算法进行实现,确保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各部分都会在最优状态中执行,同时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曾经的工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过的,因此就可以将这些曾经遇到过的工程管理问题以及解决办法通过软件的形式进行存储,当以后的工程管理中一旦遇到此类类似事件,就有相应的解决办法,确保工程能够自动化的执行下去,当然也会有一小部分问题,是曾经没有遇到过的,就需要人工进行处理,此次软件将会拥有自动记录功能,方便以后遇到类似的事件时可以进行解决,因此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管理中,将会有助于工程管理的自动化管理。
3、风险控制
传统的工程管理都是在人为的作用下进行实施,当遇到重大项目时,首先要预估工程的可行性,以及风险的发生情况,然而在人为的风险评估情况下,将会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以及知识或经验缺失导致风险评估的不准确性。应用现在的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尤其是现在的大数据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工程的风险,随着一个工程项目的实施,就会将此工程项目的各种风险特性分析出来,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工程实施整体上对工程的把握和价位的设定,同时也有助于工程最终的实施成功,防止最终发生工程实施失败,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的情况。
四、结束语
本文重点对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和工程管理展开研究,工程管理是长期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尤其是各大公司及事业单位,对于每一个国家任务或者公司业务都相当于一个工程,如果将一个工程按时、安全和完整的实施,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然而随着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技术的发展和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工程管理发生了各种变化,本文首先对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和工程管理的特性进行分析,然后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管理中以后所带来的好处进行分析,通过对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和工程管理的研究,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对工程管理起到了重大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 佟文.探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2):28-28.
篇9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 课程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效果
一、前言
随着高校今年来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和改革,高校的的教学过程也更偏重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是旨在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新复合型人才而努力。而创新型人才培养是要同时具有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机械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非电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中电路部分又是《电工电子技术》的入门课程。电路部分的内容是以电路理论为基础,电路分析为重点,电路应用为目的。
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教学效果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终端反映。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的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培养的观念尚未根本改变,电工电子课程教学面临着许多问题:
1、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对于现在的90后大学生,那种传统地“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思想已经不再适应他们了。这批年轻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态度不端正、常有迟到、早退、逃课现象,作业全靠“代劳”,考试全靠“背考点”,实习则靠“他人帮忙”,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
2、教学内容难以跟上企业实际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发展迅猛的科技,学校的教材都很难跟上企业的实际发展态势。这就让使得许多学生在毕业后都适应不了企业的岗位,对学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又起到了很大的阻滞作用。
3、考核方式相对落后
当前许多高校仍然是按照纸质试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这种单一验证式的教学方式就会造成死板的考核方式,即使添加了实验环节的实践报告,也易造成死记硬背和实验报告的抄袭,不能真正体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成绩。
三《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改思路与措施
1、教改思路
针对当前该课程的教学现状,本人认为,教学改革可以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出发,虽然整个过程较为复杂,但依然要进行。其教改思路和内容大致包括:制订适合校情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优化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下面从教改措施中进行简述。
2、具体的教改措施
(一)制订适合校情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同一个年级的不同专业班级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根据纯电类和机械类专业的不同特点,避免了专业课教学的随意性;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只有当学生能听懂、能学会,能将要求的实验做出来,他们的学习就会感兴趣了,这份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才是真正的适用。
(二)优化具体的教学内容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始终注意做到:第一,注意本门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连续性,使学生经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其后续专业课、毕业设计及以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第二,注意物理和电工电子技术的分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将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如欧姆定律、电路与磁路基本参数及节约用电与安全用电等内容在物理学中已学过或自己完全能看懂的内容,故将其定为学生自学内容,并进行课堂提问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三,电子技术部分对分立元件和交流放大器的内容进行部分精简,增加中、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内容,如可编程逻辑器件等,并列举了相应的模拟、数字和功率电子电路的综合应用实例,使学生对该方面的知识有更为系统的认识。
(三)创新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突破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贫乏、形式单一的框架,拓宽了时空的概念,以其鲜明的画面、逼真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及声音效果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实和丰富了课堂内容。如,在学习“电动势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一内容时,学生普遍掌握不好。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新颖、多样、生动有趣的画面、图像、声响展现教学内容,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四)改革考核方式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涉及面很广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在考核方面,可创新以“现场制作实物+实验说明”模式进行考核,教师拟出若干相同难度的试题,要求学生抽签考试,保证考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改变一纸定终身的做法。把平时成绩、作业、试验成绩按一定比例加到期末考试成绩中,作为该生的最终成绩,给学生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毛一之,黎霞等. 转变教学理念,深化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改革[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0, (S2) .
[2] 蒋中,陈杰等.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0, (S2) .
[3] 许彬. 对中职电工电子课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认识及思考[J]. 考试周刊, 2011, (50)
篇10
[关键词]电网建设;新技术;工程设计;输电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355-01
1.引言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在电网建设过程中提出了建设智能电网的方针政策,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新技术和新的方案,在这些工程建设中,这些电气新技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从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变电站各种智能装置IED具备了数字化、低功耗的特点,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在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撑下,已逐步实现了集中式向分布式模式的发展。光电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非常规互感器具备了从试验走向工程应用的基础,从线路到电气设备,到变电站无一不体现新技术的所在。
2.线路方面的新技术
2.1 紧凑型输电技术
紧凑型输电技术是通过对导线的优化排列,将三相导线置于同一塔窗内,三相导线间无接地构件的输电技术。该技术可减少线路走廊宽度,提高自然输送功率,降低电磁污染,降低工程投资,提高线路防雷性能。以500kV单回紧凑型线路为例,可减少走廊宽度17m,增加自然输送功率30%左右。
目前,该新技术已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范围内全面推广。特别是长距离输电时,紧凑型输电技时,尤其实用。但是,在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高层建筑的配电设计应首先考虑采用TN-C-S0供电系统,即由低压配电室至电缆竖井受电箱一段的配电采用TN-C0配电系统,各层配电箱至各层配电设备则采用TN-S0系统,这样往往在实际供电工程中,低压配电室离高层建筑物的电缆竖井较远,使得低压电缆较长,TN-S0系统的五芯电缆与四芯电缆相比,其容许的载流量要小些,在相同计算负荷的条件下,电缆截面要选得大些,又增加了一条地线使电缆造价增加了许多。另外在设计中还注意到,对于TN-S0系统,重复接地是对PE线的重复接地,其作用如下:
(1)如不进行重复接地,当PE断线时,系统处于既不接零也不接地的无保护状态。而对其进行重复接地以后,当PE正常时,系统处于接零保护状态;当PE断线时,如果断线在重复接地的前侧系统则处在接地保护状态。
(2)当相线断线与大地发生短路时,由于故障电流的存在造成了PE线电位的升高,当断线点与大地间电阻较小时,PE线的电位很有可能远远超过安全电压。这种危险的电压沿PE线传至各用电设备外壳乃至危及人身安全。而进行重复接地后,由于重复接地,电阻与电源工作接地,电阻并联后等效电阻小于电源工作接地电阻,使得相线断线接地处的电阻分担的电压增加,从而有效降低PE线对地电压, 减少触电危险。
(3)PE线的重复接地可以降低当相线碰壳短路时的设备外壳对地的电压。
2.2 扩径导线技术
扩径导线是将常规导线抽去内层及临外层一部分铝股,保持与常规导线外径一致的一种导线型式。与常规导线相比:外径相同,铝截面减少,节省铝材;重量轻,可减小杆塔荷载;不需要生产厂家更新设备,制造费用与常规导线基本相当;节约工程投资。与相同截面的常规导线相比:外径较大,电晕损耗和无线电干扰值较小,对环境保护有利。扩径导线适用于由导线电晕控制的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应进一步关注扩径导线的张力放线、压接、附件安装等施工技术的研究以及扩径导线相关金具的研制工作。除上述电网建设新技术以外,同时也要密切关注输变电工程的电磁环境影响、国产变压器油、不停电跨越施工技术、无人值班变电站设计、非晶合金铁心材料、新型防腐涂料、220kV的GIS设备、调容变压器技术等电网建设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2.3 智能断路器技术
在输电电路中采用新型的断路器技术,可以替代非常规互感器,该新技术的出现以及计算机的发展,对于断路器设备内部的电、磁、温度、机械、机构动作状态监测已经成为可能。智能化一次设备采用数字化的监视和控制手段,机械结构简单,体积小。既减少了设备停电检修的几率和时间,减少了运行成本, 也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设备损坏。
智能操作断路器根据所检测到的电网中断路器开断前一瞬间的各种工作状态信息,自动选择和调整操动机构以及与灭弧室状态相适应的合理工作条件,以改变现有断路器的单一分闸特性。在无载时以较低的分闸速度开断,而在系统故障时又以较高的分闸速度开断等。这样,就可获得开断时电气和机构性能上的最佳开断效果。
3 变电站新技术应用
变电站是一个技术密集的地方,而现在35KV以上大多采用o人职守变电站,因此需要采用新的监控和保护措施来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的运行。
3.1 变电站声纹数据库及声纹变化的模式识别技术
变电站的设备都在发出不同的声响,而且在故障时会引起声音改变,例如开关的操作机构卡涩引起的声音改变,雨天污秽绝缘子引起的电晕声和局部放电声的改变等都可以与平时的声音进行比较,去判别变化的程度,从而达到在线监测的目的。建立声纹数据库,变电站内设备的声纹变化基于下述考虑,即使是同一厂家的同型号设备,因内部螺丝的松紧,安装时的公差,地基的微小差异等,每台设备都具有不同的声纹。声纹的变化往往意味着设备状态的变化,这不仅对开关等有运动型机械机构的装置如此,静止型设备也是如此,例如变压器绕组的变形会改变变压器的原有声纹。变压器内紧固件松紧的变化、内部的应力变化等,用电气的响应频谱或阻抗变化等方法则难以测出,用声纹分析的方法有可能测出。采用该技术不仅为声纹的识别,也为图象识别和由变电站监测曲线进行故障识别等开辟了新的探索路径。
3.2 信息交互采取对等通信模式新技术
数字化变电站内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由常规变电站以硬接点信号交互为特征的方式变为基于IEC61850标准的对等通信模式P2P(peer topeer),P2P技术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非中心化;可扩展性;健壮性;负载均衡等。对等通信模式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极大地提高了IED信息传递的效率和有效性, 所有IED需要与外部智能装置交互的信息,或者需要告知其它装置、系统的信息可以在以太网上用GOOSE机制实现信息的有效。这种应用模式改变了以往由大量二次电缆构成的变电站控制、跳闸、告警、事件记录等信息传递、交互模式。
3.3 变电站保护与监控系统一体化技术
在变电站内采用新的保护监控技术,在一体化的模式下,保护与监控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保护装置的工作不受测控和外部通信的影响,同时又实现信息共享,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提供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站内通信系统结构整体考虑,信息流向优化,更加合理;减少用户工程管理、多方协调的工作压力;系统的调试、投运、维护、扩展更方便、更容易,系统运行更加稳定。保护与监控一体化可在厂内完成所有的功能和性能试验,避免出现差错,缩短现场调试和投运时间。
- 上一篇:化学修复技术的优缺点
-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程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