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消防知识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5: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消防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大分割;脑转移瘤;适形放射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39.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3(a)-031-02
有资料统计约30%左右的颅外恶性肿瘤发生脑转移,其中肺癌脑转移发生率在50%以上[1],如不进行特殊治疗,中位生存期仅为4周,用激素治疗可延长到2个月,加用脑照射可能延长至3~6个月[2],有15%可生存1年,仅5%~10%可生存2年以上[3]。25%~50%的脑照射患者最终死于脑转移。目前治疗脑转移瘤最佳模式尚无定论,比较公认的治疗模式是X刀治疗前后行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otherapy,WBRT)。本院从2004年3月~2006年2月采用大分割适形放疗治疗脑转移瘤取得较好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24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38~78岁,中位年龄58岁,卡式评分≥50分,脑转移瘤直径在2.5~5.5 cm,其中,单发病灶18例,多发病灶(均≤3个)6例。原发灶情况:肺癌17例,乳腺癌4例,直肠癌3例,均经病理证实。部位:颞叶9例、顶叶5例,枕叶4例、额叶3例、小脑3例,见表1。
表1 24例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1.2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头架面罩固定,CT增强扫描定位,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制订治疗计划,以颅内转移灶设为靶区PTV=GTV+1.5~2.5 cm,90%计量线包全靶区,分割方式均采用大分割方式,DT 300~500 CGy/F,每日1次或隔日1次,放疗总剂量DT 30~36 Gy,放疗期间,酌情给予甘露醇、地塞米松降颅压治疗。
1.3疗效评估
生存期以脑转移诊断确立始算起,临床观察头痛明显减轻或运动感觉功能障碍明显缓解,缓解期以脑部放疗结束算起,进展期定义为:CT或MRI增强扫描病灶增大或病灶强化且瘤周水肿带增大,或颅内出现新发病灶,治疗后1个月行CT或MRI增强扫描确定病灶疗效。①CR:病灶完全消失,头痛等症状缓解持续1个月以上。②PR:病灶缩小50%以上,头痛等症状减轻持续1个月以上。③NC:病灶缩小不及50%或增大未及25%,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④PD:病灶增大25%以上或靶区周边复发。CR+PR定义为1个月病灶局部控制。
2结果
2.1近期疗效
全组24例患者,完全缓解(CR)29.2%(7/24),部分缓解(PR)45.8%(11/24),无变化(NC)20.8%(5/24),1例因病情恶化中断放疗,总有效率为75%。缓解期为1.5~30个月,中位缓解期为6个月。
2.2生存情况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1.6%,29.2%,8.0%。中位生存期9个月。
2.3不良反应
1例在放疗过程中因严重脑水肿而终止放疗,其余病例经降颅压治疗均完成放疗。无一例出现骨髓功能抑制。
3讨论
脑转移瘤是全身恶性肿瘤远处转移的一个部分,是病程的终末阶段,预后极差,死亡原因多为颅内转移灶的进行性发展或全身衰竭。脑转移瘤为血型播散,因大多数化疗药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固化疗效果差,放射治疗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而全脑照射组因正常脑组织耐受量的限制,病灶处有效剂量相对偏低,转移灶控制时间短,易复发,导致脑转移灶直接致死率高。这是造成全脑照射组患者生存期较短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相对较少脑转移灶数目的脑转移瘤患者中,大分割适形放射治疗可产生生存获益,体现为生存时间的延长。大分割适形放疗有见效快、疗程短、不增加放射性损伤等特点,患者大多数均能耐受,对一般状态好,病情控制理想可加用全脑照射(WBRT)。本组24例患者除1例病情恶化而中断治疗,其中18例患者均取得较好的短期疗效。与有关资料对比[4],本组病例有效率及生存期均无优势,可能与本组病例晚期患者较多、一般状态较差等因素有关。
笔者体会:①大分割适形放疗治疗脑转移瘤适合病灶直径3 cm以上的病例,对小于3 cm者,宜采用γ刀或X刀治疗。②大分割适形放射治疗具有缓解症状快、治疗时间短等特点,对于1~2个转移灶者具有明显优势,对于>3个转移灶者,应依据病情、病理类型及患者的经济状况选择性全脑放疗,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③对一般状态好、原发灶控制理想、估计生存期较长的患者或广泛颅内转移患者宜选用全脑照射(WBRT)或采用全脑放疗+γ刀或X刀治疗。④大分割适形放疗适合不能耐受全脑放疗、急需缓解临床症状的患者,起到姑息治疗作用。⑤对病灶大于3 cm者,大分割适形放疗与γ刀或X刀治疗相比有优势。⑥分割方式还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殷蔚伯,余子豪,徐国镇,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第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200-1201.
[2]王志宇,李光,张晓萌,等.颅脑X刀治疗脑转移瘤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杂志,2007,16(1):38-41.
[3]于甬华,于金明,粱超前,等.133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综合治疗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杂志,2003,12(1):17-20.
篇2
偏方之一:用电吹风吹太阳穴和风泄穴
专家观点:可起到以热驱寒、缓解感冒症状的作用。
生活实例:凌云平时工作较忙,经常加班,每当超负荷工作后,很容易患感冒,且伴有头痛症状。以前在上学时,每当感冒她就往药店、医院跑,认为吃药、打针病会好得快一些。但现在不行了,感冒药大多有催眠作用,一粒下去,上班时恍恍惚惚的。无奈之下,她只能寻求既能快速治愈感冒,又不影响工作的“偏方”了。有一次感冒,正好刚洗完头,感觉浑身发冷,就用电吹风对着头发吹起来。当吹到太阳穴和风池穴时,感觉特别舒服,于是她每天都要吹上几次。说来也怪,2~3天后,感冒竟然好了。
专家点评:有些人使用电吹风吹太阳穴(位于眉目外凹陷处)和风池穴(头后颈部两侧凹陷处),其功效与按揉太阳穴和风池穴一样,可起到以热驱寒、缓解感冒症状(如头痛)的作用。
另外,也可取紫皮大蒜1瓣,将其切成片状,在百会穴(头顶正中央处)、太阳穴、风池穴、迎香穴(鼻翼两侧凹陷处)、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偏食指一侧)按摩5分钟,然后在涌泉穴按摩15分钟,可治感冒初起;当出现鼻塞症状时,可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夹住鼻根两侧用力向下按摩50~60次。按摩时注意力要集中,手指用力适度,不宜过重过急,每日早晚各做1次。
专家观点:此方法相当于无药自愈。
生活实例:今年20岁的孟奇是大二学生,从小就喜爱运动,身体一直很健康,对小病小痛的抵抗力比较强,很少患病。平时偶尔感冒,他一般不会到药店买药,也不去医院打点滴,除非病情加重。如果只是流清涕,或偶尔咳嗽几声,他常会到田径场或江边慢跑几圈,出一身汗(不要停下来吹风,否则会让感冒症状加重),回来后冲个热水澡,白天多喝些温开水,晚上早点休息,第二天感冒就好了一大半。
专家点评:孟奇同学治感冒的“偏方”,关键还是自身抵抗力强。多喝开水可缓解症状:感冒病毒喜冷怕热,跑步和洗热水澡可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增强代谢功能,会使感冒症状消失得更快。
专家观点:此方法确实对一些人有效,尤适宜感冒初起者。
生活实例:徐姬是大四学生,平时很少锻炼。从小体质就辩。一着凉就易感冒。小时候,每当感冒,母亲就'让她取自,胡椒末2克左,醋2小句,混合在一起,温开水冲服。如果伴有咳嗽,瘀多等症状,则取白胡3~4独,生姜许陈皮、胡萝卜各适量,煮水喝。喝卞去2~3天后,感冒症状就会消失。所以,直到现在,她还用着这个“偏方”。
专家点评:醋可杀菌;胡椒、生姜可驱寒,此法尤适宜感冒初起者。此外,将萝卜丝熬汤后,加胡椒粉和醋各适量,趁热喝一大碗,然后盖被取微汗,也有异曲同工之效。
专家观点:此方法可缓解感冒症状。
篇3
[关键词]三维适形摆位放疗;晚期胰腺癌;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069-01
胰腺癌由于位置深,早期无特异症状,确诊时多为中晚期,手术切除率很低,常规放射治疗、化疗效果也不理想[1]。2008年1月~2009年2月,我们采用3D-CRT摆位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共26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病人,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黄疸、腹痛、体重下降。全部为住院病人,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45~71岁,中位年龄58岁,均为晚期胰腺癌不能手术或不能耐受手术者。放射治疗前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实验室生化检查(包括总胆红素、血糖、胰酶、肝功等)、肿瘤标记物检查(CEA、CA199)确诊。肿瘤位于胰头者20例,位于胰体及胰尾者6例。Karnofsky评分标准皆在60分以上。
1.2治疗方法:全组均采用局部3D-CRT摆位放疗,靶区为胰腺肿瘤及邻近转移的淋巴结。整个疗程是14d。治疗期间辅以保肝、解痉、胃肠道粘膜保护剂、升白细胞等对症治疗方法。3D-CRT摆位治疗的具体办法是:采用6MVX线,TopslaneARTP系统;适配器将病人固定在CT定位床上,以2.5~5mm层厚连续增强扫描,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到放射治疗工作站,确定肿瘤及各敏感组织剂量;规划床角及机架角,一般选用4~7个共面固定野,两条固定野之间角度不少于30°;利用DVH图评价计划设计,要求80%以上的等剂量曲线包括靶区,正常敏感组织如脊髓、肺等的受照剂量在其可耐受范围之内。通常每日1次,3~4Gy/次,5次/周,共10次;照射总剂量30~40Gy/10次/2周(相当于常规放射治疗的40~58Gy)[2]。
1.3疗效评价:治疗后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的好转程度及WHO公布的肿瘤疗效标准中的实体瘤近期客观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患者自觉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病变消失并维持1个月以上;部分缓解(PR):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肿块消退大于50%以上,并维持1个月以上;无变化(NC):症状变化不明显,肿块消退不到50%或增大不超过25%;恶化(PD):症状加重,病变增大25%以上。
2结果
本组70%的患者于放疗1周时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治疗后评价CR6例、占23%,PR16例、占61.5%,NC4例、占15.4%;总有效率CR为84.6%(22/26)。患者常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乏力、白细胞计数降低,对症治疗后症状得到控制。全部病例均进行随访,中途无失访,缓解期按最后1次复诊时间计算,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
3讨论
胰腺癌是一种进展迅速、预后很差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率低为本病的特点。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措施有:单纯外照射治疗、术中放射治疗、放疗和5-Fu为基础的化疗。由于患者的生存期很短,在一种治疗失败后常常来不及进行挽救性治疗。因此,姑息治疗选用有效、毒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单纯外照射治疗很难确保肝脏、脊髓、肾脏等重要器官的接收剂量在其耐受范围之内;术中放射治疗损伤比较大,患者需要较长时间恢复;放疗和5-Fu为基础的化疗的胃肠道反应比较严重,相当一部分患者难以接受。对于局部中晚期胰腺癌的治疗,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三位适形放射治疗(3D-CRT)有一定意义[3]。3D-CRT具有靶区重建、剂量分布直观、可以采用多野照射等优势[4]。在治疗计划的设计中,原则是保护肝脏、脊髓、肾脏等重要器官,使它们的受量在其耐受量之内。本组3D-CRT采用了分次较大剂量的治疗方式,既可以较好地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又可以使肿瘤一次受到较高剂量照射。固定是治疗计划设计与治疗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5,6],临床研究发现,3%~5%的剂量改变可使肿瘤放疗的有效率下降及正常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这就有必要计算摆位不确定性所引起的剂量偏差,才能准确地估计患者的治疗效果[7,8]。本组3D-CRT摆位治疗计划可使靶区外正常组织减少40%~50%的照射体积,在治疗技术上不但确保了上述重要脏器的受量在其耐受量范围之内,而且使靶区的吸收剂量在90%左右,靶区受量比较均匀。
篇4
关键词:局部晚期胰腺癌;三维适形放疗;介入化疗;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167-02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 40%的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已为局部晚期。临床上采用放疗加化疗的治疗方法,能够得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文针对已选定的95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予以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介入化疗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本院诊治局部晚期胰腺癌的患者9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47例。研究组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8±5.42)岁;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16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59±5.68)岁。两组KPS评分均≥70分,两组症状均符合局部晚期胰腺癌相关诊断标准。两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三维适形放疗。CT定位前1h口服造影剂,利用放疗体架将患者固定并标记前野及两个侧野中心点,之后行层厚为5mm的CT扫描。CT扫描数据进入放疗计划系统后,精确勾画治疗区域内主要器官组织,并应用多叶光栅设定4-7个多角度且共面不对称照射,最后采用6MV-X射线照射。疗程6w,5次/w,2-2.5Gy/次,总剂量62-67Gy。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介入化疗。患者化疗前局麻,将导管插入腹腔干动脉造影,再寻找靶动脉并采集图像,以确认肿瘤供血动脉为该支血管,之后造切口并将1000mg吉西他滨、80mg顺铂缓慢注入。疗程3w,1次/w。
1.3 疗效标准: 治疗效果根据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和无效(NC)[1]。临床受益反应评价指标:患者止痛药用量较治疗前降低>50%,疼痛程度降低>50%,KPS评分增加>20分,至少一项指标持续时间>4w。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标准差(x±s)表示, 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53.19%(P
2.2 两组临床受益反应: 研究组临床受益反应率(CBR)为91.67%(44/48),对照组CBR为68.09%(32/47),研究组CBR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胰腺癌多与各种消化道症状并存,并对胰腺功能造成不利影响,患者通常因肿瘤对身体各项机能消耗过大而体质虚弱且体重大幅下降,对大部分侵入性手术耐受性差,尤其是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无法行手术治疗,因此临床上多采用放疗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法,以增强局部肿瘤的控制率并降低肿瘤复发及转移率。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95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三维适形放疗,研究组予以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介入化疗。三维适形放疗定位精准,能够三维立体准确显示肿瘤和周围器官的位置并评估受照范围,减少对肿瘤周围正常器官的照射,从而降低放疗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但胰腺癌对放疗敏感性较低,单一使用放疗治疗难以达到提高患者生存率的目的。介入化疗可有效降低放疗剂量,并通过进入肿瘤组织的药物对放疗辐射的抑制作用,增强局部晚期胰腺癌对放疗的敏感性,从而提升放疗的治疗效果[2]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例数(n)CRPRNC有效率(%)研究组4815(31.25)27(56.25)6(12.50)87.50对照组477(14.89)18(38.30)22(46.81)53.19注:有效率=(CR例数+PR例数)/组别例数*100%
本研究可得出治疗效果与临床受益反应两项结果,其中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可知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表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介入化疗能够有效缓解局部晚期胰腺癌症状。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介入化疗结合了三维适形放疗迅速杀灭肿瘤细胞和介入化疗中高浓度化疗药物有效抑制肿瘤细胞扩散的双重优势,最大限度避免了传统手术治疗对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免疫功能造成的损伤,从而显著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并且提升了患者生存率,使其两年生存率达到40%。另外,分析两组临床受益反应可知,研究组CBR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表明患者经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介入化疗后健康状况好转,对止痛药等药物的依赖性降低,并且疾病带来的痛感减轻。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介入化疗具有对患者正常器官损伤小和治疗后疾病复发率低等特点,因此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三维适形联合介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奥曲肽 给药方式 急性胰腺炎 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33
资料和方法
2007年7月~2009年6月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8~68岁,平均36岁。主要临床表现:①急性上腹痛发作伴有上腹部压痛或腹膜刺激征;②血清、尿淀粉酶升高;③影像学检查(B超、CT)或手术发现胰腺炎坏死等间接或直接的改变。具有含第1项在内的≥2项标准并排除其他急腹症。随机分为A组(连续静脉输注组)与B组(间歇静脉输注组)各15例。两组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无显著性(P>0.05)。
治疗方法:A组每日用奥曲肽0.6mg溶于5%葡萄糖500ml中,用微量输液泵以50μg/小时的速度静滴,12小时1次,连用7天;B组用奥曲肽0.6mg溶于5%葡萄糖250ml中,1小时输注完毕,12小时1次,连用7天。其他对症治疗两组均相同。两组病例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查白细胞、血淀粉酶、血糖、C-反应蛋白等,以了解病情变化情况。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实验室检查指标及CT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均缓解或消失,但A组优于B组(P
A组C-反应蛋白在第7天时已接近正常水平,且第3天和第7天明显低于B组(P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A组住院时间21±15天,B组36±16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篇6
【关键词】 初发2型糖尿病;CSIITDI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f Differ Insulin Infection on Newly Diagnosed Type II Diabetic Patients WANG Xiu-hua, YANG Xue-lian, JIANG Lv-zhi
【Abstract】 Objective Investigate the short-term effects of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CSII) and traditional two daily infection(TDI) in the treatment of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Methods 63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SII groupand TDI group. The target of glycemia control were fasting blood glucose <7.0 mmol/L and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10.0 mmol/L. The time needed for blood glucose to normal. the amount of insulin used,the number of hypoglycemia,and blood glucose, C-Peptide, HbA1 c, blood fat, BMI before and after therapy were observed.Results Compared with TDI group. The time needed for blood glucose to normal was shorter. the amount of insulin used was less.the number of hypoglycemia happened was not pared with before therapy. Blood glucos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C and TG were slightly lower, BMI was not increase after therapy. In CSII group. C-peptide increased evidently. But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DI group.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control blood glucose with CSII was more efficient.
【Key words】 Newly diagnosed type II diabetes; CSIITDI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WHO1999年的诊断标准,初诊的2型糖尿病63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给予CSII强化控制血糖,共32人,其中,男14人,女18人。另一组给予诺和灵30R用诺和笔一天两次皮下注射。共31人,男12人,女19人。两组在年龄、性别及体质指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 试验方法
1.2.1 检测指标 每天检测指尖血糖8次,治疗前后均行馒头餐试验检测0 h、30 min、60 min、2 h的C肽及静脉血糖。
1.2.2 方法 CSⅡ组采用美国MiniMed507 c型胰岛素泵输入诺和灵R,三餐前加用大剂量。将胰岛素总量50%作为基础量,剩余50%平均分为三餐前负荷量。TDⅠ组采用诺和灵30R,用诺和笔在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直到达标为止。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组内用配对t检验,以P
2 结果
3 讨论
胰岛素笔一天2次皮下注射是最常用的胰岛素使用方式,具有经济、方便、患者痛苦小、依从性高的特点,容易为患者接受,但短期治疗效果不如胰岛素泵。胰岛素泵治疗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小,患者的C-肽水平升高明显,短期治疗就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胰岛功能。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治疗后,32人中有9人只通过饮食与运动获得了3个月以上良好血糖控制,近年来国内外也有类似报道[1~2]。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最常见的问题是低血糖,国外文献已反复论述[3~4]。但经上观察,两者的低血糖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由于胰岛素泵输注“Insulin”的方式较为符合生理状况,且只能使用短效的Insulin,这与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相比,在吸收方面有更大的预见性,吸收变异小,减小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危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有条件的患者还是推荐使用胰岛素泵。
参 考 文 献
[1] Partly RE. Weyer C. The role of impaired early insulin secreti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Diabetologia, 2001,44:929.
[2] 祝方,纪立农,韩学尧,等.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诱导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良好控制的临床试验.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5.
篇7
[关键词] 个性化饮食;胰岛素泵;妊娠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5(a)-0063-0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持续增加[1]。妊娠糖尿病(GDM)是指发生在妊娠期间的糖耐量异常或者糖尿病,是妊娠期妇女常见的并发症,具有5%~20%的发病率,目前致病原理尚不明确。如若不及时治疗控制病情或者处理不当,就会引起妊娠高血压、早产、流产、胎儿畸形等危害性较大的并发症[2],甚至会发生酮症酸中毒,进而引起胎儿宫内窘迫或死亡,严重危害患者以及围生儿的生命健康,因此及时有效地控制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具有重大意义[3]。该文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200例,对于采用个性化饮食方案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分析,发现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各100例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年龄在20~38岁之间,平均年龄(29.3±1.6)岁;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3~40岁之间,平均年龄(30.2±1.5)岁。所有患者都是无糖尿病史的初次妊娠产妇,对于胰岛素没有耐受现象[4],患者均不具有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异常、精神心理以及常见内外科疾病,且患者都自愿参与该次试验,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协议,两组患者在年龄、妊娠时长、糖尿病史等基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胰岛素泵治疗,以此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使用胰岛素泵(韩国DAND)给予患者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初始量为0.4 U/(kg・d),根据血糖控制水平进行适当地调整,基础量是全日总量的50%,24 h内分为5个时段持续输注,剩余一半用量在三餐的30 min前作为追加量进行皮下输注。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以及饮食指导,而治疗组患者接受个性化饮食方案的指导。具体方案如下:控制每日饮食的总热量,碳水化合物的控制在55%~65%之间,脂肪的控制在20%~30%之间,蛋白质的总热量控制在15%以下,以此保证搭配合理化;尽量保证每日饮食的多样化,在饮食总热量控制合理的前提下,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纤维素,可使患者自备一些点心糖果在手边,防止低血糖;适当摄入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在分配合理的前提下,患者需保证摄入一定量的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维生素,并且控制孕妇的体重增加在12 kg左右,每月体重增加量应
1.3 观察指标
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餐后最高血糖;妊娠结局评价:分娩并发症以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娩方式。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8.0软件对观察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组间比较;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组间比较。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情况对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以及餐后最高血糖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疗组患者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妊娠结局对比结果
治疗组患者分娩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均小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剖腹产也少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妊娠糖尿病(GDM)作为一种发生在妊娠期间的糖耐量异常或者糖尿病,与普通的糖尿病在生理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GDM的发病机制和病因都很复杂,目前认为主要是由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分泌障碍引起的[5],但具体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也有研究发现不良孕产史、遗传易感性、孕妇体质量以及不良生活方式都会对GDM产生影响。如果不及时治疗或者处置不当都会导致母婴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及胎儿的生命健康,因此有效控制血糖具有重大意义[6]。胰岛素泵也被称为“人工胰岛”,因其输注方式最符合患者生理状态,成为目前治疗GDM最常用的方法,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处于妊娠期的妇女代谢会增加,加上胎儿的消耗,导致在夜间妇女容易低血糖[7],此外中晚孕期的妇女体内会增加分泌一种对胰岛素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如孕酮、糖皮质激素、胎盘泌乳素等,使得妇女血糖升高。
该文选取了200例GDM患者进行了实验,探讨分析个性化饮食方案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疗效,提供治疗指导给临床。该文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这种方式能模拟人体内正常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使得患者血糖平稳和正常化,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8],因此对照组患者在仅接受常规护理的条件下血糖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已经被应用于治疗各类型糖尿病。该次实验对于治疗组患者采用了个性化饮食方案,根据患者的个人生理特点,联合营养科,在满足妊娠期妇女以及胎儿所需正常营养的前提下,为患者制定适合于自己的个性化饮食方案。分配均衡的饮食、少食多餐可避免患者出现营养过剩的现象,又能满足母子正常的需求,能有效避免低血糖和饥饿性酮症的发生。此外,合理的热量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质的合理比例能显著降低血糖水平。在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餐后2 h以及餐后最高血糖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空腹、餐后2 h以及餐后最高血糖水平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个性化饮食方案与胰岛素泵联合治疗妊娠糖尿病具有良好的疗效,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并改善母婴预后,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孙志茹,王绅,王亚平,等.胰岛素泵联合个性化饮食方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96-97.
[2] 孙志茹,王绅,王亚平,等.胰岛素泵联合个性化饮食方案治疗妊娠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4):24-25.
[3] 孙志茹,王绅,王亚平,等.胰岛素泵联合个性化饮食方案用于妊娠糖尿病对母婴预后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7):36-37.
[4] 徐雪辉.个性化饮食方案与胰岛素泵联合治疗妊娠糖尿病的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5(45):124.
[5] 李敏.胰岛素泵治疗初诊妊娠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21):4358-4359.
[6] 朱春花.2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的疗效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5(9):10.
[7] 石长虹.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干预与指导[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7):113-114.
篇8
【关键词】肺部并发症;风湿免疫疾病;效果
风湿免疫疾病在临床上比比较常见,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种类繁多,包括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等。在发病期间,患者的肺部功能会遭到损伤,进而引发严重并发症,延长治疗周期,给患者的生理、心理均带来一定的损害[1]。本文选取104例免疫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肺部并发症预防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4例免疫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包含52例患者。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9:23;年龄22-72岁,平均(42.25±2.04)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31:21;年龄24-71岁,平均(43.10±1.89)岁。两组患者的上述资料差异均较小(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抗生素、肺部化痰等药物实施超声雾化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治疗。①提高病房内的空气质量,确保空气流通;对病房温度进行调节,预防温度过低导致患者感冒。②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安全知识,耐心向患者讲解所使用的糖皮质激素、免疫制剂药物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并且提高警惕,预防感染;告知患者出病房前戴口罩,尽量避免与存在呼吸道感染者发生接触。③给予患者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性药物,包括抗菌消炎药、化痰药。为了预防患者发生肺泡,预防用药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方式给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满意度。其中,治疗满意度采用医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估,总分100分,根据患者的评分,分为满意(评分≥80分)、基本满意(评分60-79分)、不满意(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搜集、整理两组患者的上述数据,比如治疗满意度等,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版)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操作采用和X2检验,当P值在0.05以下时,提示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经统计,观察组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2%,对照组为13.46%,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表1 两组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比较
经统计,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6.15%,对照组为82.6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风湿免疫疾病的病因比较多,包括居住环境、遗传因素、创伤等[2]。患者多表现为发热、疼痛、皮肤黏膜症状(皮肤溃疡、皮疹等),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治疗中,由于新型生物制剂的出现,给风湿免疫疾病带来了福音。但与此同时,也给患者增加感染的风险,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导致肺部并发症的发生[3]。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防治。
在风湿免疫疾病患者中,呼吸道感染是肺部并发症的常见临床症状,从患者的肺部情况来看,可见肺泡。据研究显示,当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时,胸壁顺应性呈下降趋势,且极易出现呼吸不畅等症状[4]。在本文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另外给予患者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治疗,包括提高空气质量、健康教育、给予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性药物等。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92%)、治疗满意度(96.1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3.46%、82.69%)(P
综上所述,在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中,给予患者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治疗,可减少肺部并发症,提高治疗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向刚.风湿免疫疾病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治疗[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0(23):80+82.
[2]翟相举.风湿免疫疾病中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04):119-120.
篇9
[关键词]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转诊;社区
[中图分类号] R69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8(a)-0057-03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虽然其不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其庞大的患者人群和高昂的医疗费用给公共卫生事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结合健康教育、心理行为辅助进行防治等,但由于治疗周期较长,导致患者的依从性不高,很难坚持到医院完成正规的治疗,进而影响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社区社康中心及医院之间的合作、分工双向防治模式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提高了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120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51岁,平均29.2岁;病程3~49个月,平均9.7个月。其中ⅢA型(炎症性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66例,ⅢB型(非炎症性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54例;未婚48例,已婚72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两组的年龄、病情、婚姻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中Ⅲ型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并通过询问症状、体格检查及前列腺液检查排除细菌性前列腺炎;②排除合并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慢性膀胱炎、泌尿系结核等病变。
1.3 方法
A组为医院社康中心双向防治组,患者先在医院通过超声、尿常规、前列腺液常规及细菌培养等检查诊断为Ⅲ型前列腺炎,并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进入社区后,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规范化健康档案,制订社区医生联系制度,认真做好管理记录;通过社区医生的治疗督导以及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健康宣教等措施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干预和治疗。B组为单纯在医院诊治,患者在医院诊断为Ⅲ型前列腺炎,常规进行前列腺药物治疗。
1.4 效果评价
症状严重程度采用NIH提出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进行评估。NIH-CPSI包括疼痛不适、排尿症状、生活质量3个方面共9个问题,第1部分为疼痛部位、频率和严重程度,问题1~4(0~21分);第2部分为排尿症状,评估尿频的严重程度和尿不尽感,问题5~6(0~10分);第3部分为生活质量,问题7~9(0~12分)总分为43分,得分越高,主观症状越差。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向患者详细讲解填表的内容和方法,在患者充分理解的情况下填写调查表。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A组的疼痛不适、排尿症状、生活质量及NIH-CPSI评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疾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约50%的男性在某个时期曾受到前列腺炎的影响[1-2]。前列腺炎不会直接危及生命,但是可能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并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4],因此值得重视。
NIH根据前列腺炎的发病基础和临床研究情况,制订了前列腺炎新的分类方法,其中Ⅲ型前列腺炎包括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占慢性前列腺炎的90%以上[5],为慢性前列腺炎的最常见类型,临床主要表现:①尿频、尿急、尿痛、尿道滴白等排尿症状;②会、下腹部、阴囊腰骶部疼痛感;③持续时间>3个月,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和精神心理以及人格特征变化,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明显的影响[6]。
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较为复杂,包括病原体感染、神经内分泌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免疫反应异常等因素,其中部分Ⅲ型前列腺炎可自行缓解,并不一定需要治疗[7-8]。本病的治疗目标主要为缓解疼痛、改善症状,进而改善生活质量。目前,关于慢性病的干预模式越来越强调物质、社交、功能、交流、感觉和行为的综合能力改善[9]。前列腺炎可反复发作,迁延终身,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根据对不良健康行为的调查和分析,中青年高危人群及患患者群应做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不利因素,以有效减少前列腺的复发[10]。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对其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或缺乏,Ⅲ型前列腺炎患者大部分有精神、心理因素,包括焦虑、抑郁等,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心理和人格特征改变[11-13]。焦虑、抑郁等通过精神-神经递质-神经环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而造成后尿道神经肌肉功能紊乱,产生排尿功能紊乱和盆底疼痛等症状[14-16]。消除精神紧张可使症状缓解或痊愈。
医院在Ⅲ型前列腺炎的诊断和药物治疗中占主导地位,通过超声、尿常规、前列腺液常规及细菌培养等检查能够诊断Ⅲ型前列腺炎,进而减少其误诊率,并且可通过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正规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社区社康中心医护人员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充分交流、耐心的健康宣教及相关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疾病相关知识的介绍,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进而提高诊断率及治疗效果[17]。社区社康中心医护人员通过心理疏导,引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保健、锻炼,可进一步巩固和维持治疗效果。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目标主要是缓解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这就需要医院专科医生和社区社康中心医护人员的分工合作,通过双向防治模式,有效提高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治疗水平,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能够减轻社会和个人的经济负担。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的NIH-CPSI评分显著低于B组(P
综上所述,社区、医院双向防治模式能够提高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进而提高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治水平。
[参考文献]
[1] Jackson JL,Cohen JM,Dimitrakoff J.Treatment of 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reply[J].JAMA,2011,305(13):1298-1299.
[2] Krieger JN,Riley DE,Cheah PY,et al.Epidemiology of Prostatitis:new evidence for a world-wide problem[J].World J Urol,2003,21(2):70-74.
[3] Tripp DA,Curtis Nickel J,Landist JR,et al.Predictor of quality of life and pain in 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Chronic Prostatitis Cohort Study[J].BJU Int,2004,94(9):1279-1282.
[4] Anothaisintawee T,Attia J,Nickel JC,et al.Management of 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J].JAMA,2011,305(1):78-86.
[5] Schaeffer AJ,Knauss JS,Landis JR,et al.Leukocyte and bacterial counts do not correlate with severity of symptoms in men with chronic prostatitis:the National Institues of Health Chronic Prostatitis Cohort Study[J].J Urol,2002,168(3):1048-1053.
[6] 那彦群,叶章群,孙颖浩,等.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36.
[7] 孙晓东,吕筠,李立明.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流行水平及其预防策略的发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 16(5):538-540.
[8] 佟锦,霍红旭,齐铭润,等.前列腺炎的社区治疗与预防[J].中国全科医学,2003,6(2):107.
[9] Marx S,Cimniak U,Beckert R,et al.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Influence of osteopathic treatment-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Urologe A,2009,48(11):1339-1345.
[10] 戴继灿,黄平治.环境因素对年轻人慢性前列腺炎样症状的影响:以社区为基础的调查结果[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2,16(5):402.
[11] Ahn SG,Kim SH,Chung KI,et al.Depression,anxiety,stress perception,and coping strategies in Korean military patients with 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J].Korean J Urol,2012,53(9):643-648.
[12] 陈修德,郑宝钟,金讯波,等.慢性前列腺炎的心理障碍及治疗[J].中华男科学,2004,10(2):112-114.
[13] Nickel JC,Tripp DA,Chuai S,et al.Psychosocial variables affect the quality of life of men diagnosed with 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J].BJU Int,2008,101(1):59-64.
[14] Lai HH,North CS,Andriole GL,et al.Polysymptomatic,polysyndromic presentation of patients with urological 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J].J Urol,2012,187(6):2106-2112.
[15] 孟安启,郑少斌,陈彤,等.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的多因素分析[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22(9):846-848.
[16] 李月娥,周金芳,邓云山,等.聚焦解决模式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心理干预的应用[J].中国性科学,2015,24(3):104-107.
篇10
关键词 复方鳖甲软肝片 阿德福韦酯 肝纤维化 肝炎 乙型 慢性
2009年9月~2010年12月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阿德福韦酯(ADV)治疗过程中不同时机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的抗肝纤维化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CHB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修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肝纤维化的分期诊断均经肝组织学证实。同时符合以下标准:①血清HBV DNA、HBeAg均阳性,ALT>正常值上限2倍。②排除其他肝炎病毒,巨细胞、EB病毒重叠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癌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排除半年内应用过抗肝纤维化、抗病毒或免疫调节剂。共纳入41例,男31例,女10例,年龄18~65岁,平均40.2岁。随机分为A组24例、B组17例两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生化学、病毒学及肝纤维指标均有可比性(P>0.05)。
治疗方法:两组均服用ADV片(批号H20050803)10mg/日,12个月;A、B组分别在疗程前、后6个月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4片/次,3次/日治疗。两组均不给予其它药物治疗。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进行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肝纤维化分期变化。
疗效判定:采用metavir系统进行肝组织学评估,肝纤维化分期减退≥2期显效,减退1期有效,分期无减退或增加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治疗总例数×100%。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X2检验。
结 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A组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治疗6个月时获得病毒学应答者显著高于未获得者(P<0.05)及B组(P<0.01),A组治疗6个月时未获得病毒学应答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不良反应:两组疗程中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耐受性均良好。
讨 论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损伤发展为肝硬化的共同病理过程,它是可逆而肝硬化是不可逆病变,CHB肝纤维化较其他肝纤维化进展快[1]。ADV抗HBV治疗出现生化、病毒学应答仍可发生肝纤维化。因此,抗纤维化治疗对CHB有重要意义。复方鳖甲软肝片是我国SFDA首个批准用于肝纤维化治疗的中成药,它是由君药鳖甲,臣药赤芍、当归、三七、佐药黄芪、党参、冬虫夏草、连翘、板蓝根、紫河车,使药莪术组成,具有软坚散结之功效。它能够减少肝内组织TIMPs的表达,从基因水平上诱导多种MMPs的生成并增加其活性,具有抑制HSC活化与增殖、ECM的过渡沉积及与肝硬化有关的细胞因子TGF-等的作用[2]。单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由于未能清除HBV而使其抗肝纤维化疗效在停药后难以维持,而抗病毒同时进行抗纤维化治疗,活化的HSC具有抑制T细胞活化作用,不利于病毒清除[3],因此在HBV进展中何时进行抗纤维化治疗最恰当尚无定论。国内学者对复方鳖甲软肝片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报道组织学证据较少,而本资料肝纤维化分期均经组织学证实。
本资料显示,治疗后总有效率A组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治疗6个月时获得病毒学应答者显著高于未获得者(P<0.05)及B组(P<0.01),表明CHB患者获得ADV病毒学应答后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抗肝纤维化疗效更佳。但需增加病例数量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陆伦根,增民德.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210-21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