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抢救技术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5: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见的抢救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常见的抢救技术

篇1

关键字: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所谓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是指进行工业和民用项目的房屋建筑、土木工程、设备安装、管线敷设等施工活动,经批准占用的施工场地。现场管理实际上是我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施工企业为了实现工程项目的总目标,确保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造价,必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目标管理。一项工程是经过决策、设计、现场施工、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形成的,都对对工程质量都有一定影响,其中现场施工阶段是形成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影响因素多,涉及面广,劳动投入大,为此,做好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和市场,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项目部应在精品奉献、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功夫,并同时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

2、以领导作用与全员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施工现场管理的领导者应确立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创造并保持使职工能充分参与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环境。各级人员都是企业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参与为企业带来收益。

3、科学合理原则。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以期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

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设置安全科学,员工的聪明才智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4、过程与管理系统统一原则:将施工的各个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并将相互关联的施工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企业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2、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其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主要是对现场各项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包括图纸会审、技术交底与技术检查、技术核定,以及相配套的技术软件、技术档案、技术规程制度及责任制度等。

2.1图纸会审

图纸会审是指在开工前,建设单位会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对项目工程全套的施工图纸进行检查与核对。施工单位收到施工图纸及相关的技术文件后,应该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图纸展开研究和学习,在学习和熟悉了图纸的前提下,施工单位进行自行审查,之后由建筑单位组织,邀请施工单位及设计单位进行共同会审,施工单位整理图纸会审纪要,记录要会签。会审过后,由组织单位对审查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2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包括图纸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设计变更与洽商交底及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对于重点工程、特殊工程、重要部位以及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应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及新技术要具体、明确的进行交底。技术交底的组织由施工单位总工程师向项目负责人进行施工方案的交底,分公司负责人向负责质量安全检查、相关的职能人员、施工组长进行施工方案、方法、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等内容的交底。单位工程的负责人再向施工班组长及作业人员进行交底,此环节的技术交底是整个交底内容的关键所在。技术管理的大量工作是在施工过程中反复检查技术交底的落实,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管理工作。

2.3材料检验

在进行现场施工前,必须对工程所需材料及构件进行检验,确保工程质量达标。现场施工人员必须遵守技术规范及设计要求,按照试验和检验的规程进行操作,在施工中要经常检查各种材料质量与使用状况,从而确保现场施工顺利进行。

2.4安全技术管理

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应倡导“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技术工作,并将技术安全措施列为主要内容,同时还应对施工中产生的公害,如噪声、烟气、粉尘、废渣、振动等进行防治管理,制定防治措施,并进行监测与检查,制订相应技术对策来减低公害发生。

2.5技术复核及核定

技术复核是对重要的涉及到工程施工全局的技术工作,按照设计文件及技术标准来进行核查,复核内容根据工程情况来确定,通常包括建筑物基础、模板、钢筋、混凝土、电气等。技术复核主要是为了避免发生重大差错,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及使用效果。技术核定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进行的一项技术管理工作,通常是在施工条件发生变化、发现图纸有差错或材料不符合原设计的要求,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来对未预料到的各种情况进行局部修改。

3、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的基本措施

3.1建立和完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为了让施工单位相关人员对施工图纸的内容、特点及要求进行了解,应建立健全的图纸学习与会审制度,审查施工图纸是否可以达到现场施工实际的条件,并解决设计与实际情况的安装和土建等方面的矛盾,从而保证施工图纸正确无误的作为施工的依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施工企业最好可以参与设计方案制定,有效结合建设、设计、施工单位,提前了解设计意图,保证信息通畅,不仅可以让设计与施工单位的技术条件融会贯通,同时又可以让施工单位做好足够的技术准备,避免设计返工和不必要的修正。建立工程技术档案制度,加强技术资料的管理,积累系统地施工技术经济资料,保证各项工程交付后合理使用,为日后工程维护、改造及扩建提供依据。此外,还应贯彻执行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对产品的质量、规格、性能、验收方式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统一行动技术准则,在生产过程中指导作业人员合理使用工具、机械设备及正确的操作方法,确保生产秩序顺利进行。

3.2加强技术管理人员的培养

人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对象,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是提高技术管理水平的基础,所有的技术规程、技术管理制度及技术实施都需要通过技术管理人员才能落实。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注重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养,有效提高管理水平,通过不断的发现人才来达到施工技术的提升,同时要加强作业人员及现有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安全责任意识,挖掘有潜力的、技术突出的人员作为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储备,此外,还应适当实施绩效考核制度,鼓励施工技术人员探索新技术、新工艺,致使管理水平更上新台阶。

3.3紧密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施工

每个工程项目的结构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施工单位必须紧密结合建筑工程的构造特点来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密切结合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及安全管理内容,有效指导现场施工,保证达到质量、进度及安全的要求。可以采取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材料、推广新工艺、新技术等技术措施来满足施工目标,改进技术操作流程及工艺,合理人员配置,实现安全生产,只有满足了施工目标的技术管理才能有效的服务于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

总之,只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这样才能使工程项目的投资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科学合理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可以有效确保工程的施工能遵循客观规律进行,效确保施工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效益。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隐患;防范措施

院前抢救属于急诊医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内容, 近年来在急诊医学逐渐发展下, 院前急救已成为抢救患者的首要环节[1]。院前急救工作具有时间紧迫、急救环境差、车载设备有限、随机性强、技术要求高等特点, 在急救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隐患[2], 很容易引发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 给患者生命抢救造成影响。为提高本院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对近年来急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隐患进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防范措施, 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对本院2004年1~2月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进行总结, 主要包括出诊前是否存在隐患(呼救电话接听是否及时、对急诊急救工作的认识程度、出诊前药品及物品的准备是否充分、出诊及时与否)、现场急救隐患(急救医护人员急救技术掌握情况、急救处理措施得当与否、转运工作开展是否合理等)、转运途中隐患及文书书写隐患等。

2 结果

经分析, 本院在2004 ~ 2014年院前急救中常见隐患主要包括:①出诊前:出诊前隐患主要包括呼救电话接听不清, 未对患者具体地址详细询问, 或对于假诊不能正确辨别, 导致救护车延时到达或空跑;出诊速度较慢, 部分司机、医护人员急诊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不符合急救出车相应时间要求;在出诊时抢救物资的准备不全, 或出诊前未详细询问患者病情, 导致患者所需抢救器械、药物漏带或少带, 可导致抢救不及时, 甚至可引发医患纠纷。②现场抢救:部分医护人员缺少应有责任心, 在患者抢救过程中轻言放弃, 中途医疗护理中, 医护人员不在患者身边, 以致患者疾病发生改变时未能及时处理;急救医护人员对急救技术的掌握程度不足, 如部分医护人员未能熟练掌握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急救技术, 护理人员在抢救现场条件较差情况下, 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较低等, 均会对院前抢救质量造成影响;由于急救本身具有现场救治条件差、情况紧急等特点, 易出现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检查不全面或不仔细, 可能会出现病情遗漏, 导致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病情加重或发生继发性损伤;在转运前未详细告知患者家属具体病情及转运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引发医疗纠纷。③转运途中:转运中对患者固定不牢固时, 易造成患者伤情加重或意外受伤, 对院前急救效果造成影响;在转运途中, 救护车内空间狭小且光线较暗, 容易导致医护人员对患者观察不全面, 或患者出现紧急情况时未能及时处理。④文书书写:院前抢救时间记录不准确、文书书写不规范, 未详细记录病情, 患者病情改变记录不全等, 可对患者入院后的进一步治疗造成不利影响。

3 讨论

在我国医学科学逐渐进步背景下, 急诊医学这一与内科、外科、儿科及妇科等临床学科并列的二级学科得到了迅速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学中患者生命保证链的最重要、最初环节, 主要包含患者自现场到医院前的就地抢救、转运途中监护及运送至医院的整个过程, 对患者的急诊抢救具有重要意义[3]。若缺少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 大多数危重患者将难以得到成功救治, 其生命安全也就得不到有效保证[4]。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具有任务繁重、时间紧迫、随机性强、工作压力大等特点[5], 在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隐患。作者通过对本院近十年来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进行总结, 发现院前急救中常见隐患为出诊前的急诊电话接听不清、出诊不及时、急救物品准备不全等, 现场抢救中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救治措施不当、未告知家属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等, 转运途中患者固定不牢、未仔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等, 文书书写不规范、病情记录不全等。为最大限度消除护理隐患, 进一步提高本院院前急救护理质量, 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展开防范:①建立院前急救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为尽可能降低院前急救护理中安全隐患发生的风险, 医院应制定科学而明确的规章制度, 对急救工作各流程予以明确, 同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增强医护人员责任心。定期对制度落实情况展开检查与考核, 建立合理的外部监督机制。②合理分配人员:选择具有较强独立工作能力、热爱急诊工作、业务技术熟练、具有高度责任心、服务态度良好, 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较强、有综合处理问题能力的护理人员参与到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③对急救电话加强管理:保持急救电话畅通是院前急救的开始, 医院应加大急救电话配备力度, 定期对线路进行检查, 以确保电话畅通。提高出诊护士的职业素质, 督促其认真接听急救电话, 使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能搜集充分的急救信息, 以确保接诊的高效性与准确性。④加强出诊时间管理:对出诊时间进行严格规定, 在院前急救各环节中落实出诊规章制度, 并将具体工作向各班中每个人进行逐一落实。⑤确保急救物品及用具准备充分且完好备用:每班对各种器械与药品进行仔细清点, 确保仪器使用功能正常;在出诊时及时补充用完的物品及药品, 定时清洁并严格消毒。在班班交接时展开定人管理, 定期展开维修保养, 建立急救物品质量报告制度, 确保有质量问题的物品得到及时发现与及时处理。⑥不断提高急救人员急救技术:定期组织急救人员开展相关业务技术知识的学习, 督促其不断提高自身护理技能, 对急救操作规程熟练掌握, 不断提高其急救水平。同时科室内应加强急救护理人员气管插管、心电监护等固定操作培养, 展开定期考核。⑦强化道德教育与法律意识:大力宣传“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增强急救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与爱心, 同时由科室开展月质量讲评制度, 定期展开院前急救出诊满意度调查, 促使急救护理质量逐渐提高。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展开学习, 提高其法律意识, 同时对医疗护理文书书写予以进一步完善与规范, 建立急救登记本、急救转运同意书、患者病情观察记录及护理记录等。要求护理人员在快速完成急救任务的同时, 对院前护理记录及时、准确书写, 杜绝遗漏或涂改现象。

综上所述, 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应加强管理, 对各项规章制度予以完善, 保持通讯联络畅通, 增强护理人员急救知识掌握程度, 准备充分的抢救设备与药品, 对院前文书书写予以规范, 从而提高院前急救效率及成功率, 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绪桂贤, 王炳莲.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模式的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19):19-20.

[2] 高兴华, 张晓晨, 王光元.急诊护士对院前急救护理的心理体验.中华护理杂志, 2011,46(8):776-778.

[3] 冯晓薇, 吴仙蓉, 向美焕.质量控制路径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27(22):71-72.

[4] 胡剑华, 顾向军.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27(36):21-22.

篇3

一、医院定位的基本原则

医院的医疗服务种类很多,而服务对象也很多,任何医院都不可能在所有的医疗服务领域做得非常好。现在大多数医院,包括我们的县级医院,因为没有市场定位意识,别人干什么,自己就跟着干什么,不知道要随着病人、竞争对象和医院自身情况进行调整。更多的情况是很多医院虽然有定位,但定位错误,结果导致医院发展速度慢,经营成本高,经营效益差。做医院定位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适应医疗市场需求的原则。

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扩大计划免疫工作的实施,疾病谱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取代传染病、感染性疾病,成为致死的主要原因。常见病、多发病占居着疾病总数的95%以上,疑难病特别是需器官移植或介入治疗的疾病毕竟还是占少数,所以在医院定位时,县级医院首先要解决如何达到高效、快捷、价廉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上,以满足最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不应把过多的精力和财力放在追求高精尖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上。

2、卫技队伍专业结构及水平相配套的原则。

医院的医疗服务是系统服务,强调的是整体效益,涉及医疗、护理、药剂、放射、检验、B超及病理等各个专业人才,虽然医疗专业人才是至关重要,但相关专业人才的水平,特别护理与医技人员的水平与之不配套,同样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要拓展医学新领域,开展医学新项目,必须全盘考虑医院卫技人员的整体水平。如开展介入治疗,必须要有相应水平的影像专业的人才、设备等。

3、效益优先的原则。

医院虽然强调的是社会效益,但没有经济效益的医院是不可能能够维持正常运转,更不用说是发展,医院定位如果重点放在尖端技术,做高难度手术上,必须购置高尖、昂贵设备,改造现有手术条件,培训整套医务人员,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而需要这种技术的病源十分罕见,且能承受起这昂贵医疗费用的人寥寥无几,如肾移植、心脏搭桥手术,全县每年需接受这种治疗的病人非常少,肾移植全县每年最多2—3例,且供移植的肾源十分难求,加上做的少,水平不会很高,风险太大,这种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或收不回成本的项目,完全没有必要开展,这样的病人只能转上级医院,因为他们技术比较成熟,成功率高。

二、县级医院定位思路

(一)县人民医院定位

1、树立常见病、多发病的技术品牌。

要开展对本地疾病谱的调查,掌握当地疾病谱中最常见的疾病、多发性疾病病种,发病规律及分布情况,研究相应的对策,在人才、技术和设备上实行倾斜,重点攻关。树立常见病、多发病的技术品牌,在全县形成见效快、水平高、价格低的口碑,把全县常见病人留住。留住了常见病、多发病病人,就占领着全县医疗市场的大头,如果一个县级综合医院连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方面都没有自己的优势,这样的医院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也就会失去市场。

2、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

县人民医院是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的龙头。有相对雄厚的人才、技术和设备优势。与上级医院相比又有就近方便的区域优势,很多危重病人根本就来不及转院,只好到就近的县级医院治疗。所以县人民医院要在心肌梗塞、心肺复苏、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衰竭、各种中毒等突发事件上下功夫,配备先进的抢救设备,组建高素质的抢救队伍,创立行之有效的抢救程序,争分夺秒,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在全县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急救中心。

3、做强特色专科。

特就是与众不同,有自己的特色和特点,作为一个医院可以表现在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上,也可以显现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上,更可以显现在疑难病的处理,一个医院倒底什么是自己的特色,这就要根据医院自身的技术优势来定,从我初步掌握的情况来看,县人民医院心脑血管病、脏器功能衰竭、普外及神经内科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容易做强做大,做出自己的特色。

(二)县中医院的发展定位

1、弘扬祖国医学精髓,做强做大中医专科。

中医院顾名思义是以中医为主的专科医院。这是建院初期的宗旨和目标。一般而言,在常见病、多发病方面,西医比中医快,这是群众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事实。所以中医药在医疗市场的份额逐渐被西医所挤占,面对如此严竣形势,中医院不得不引进西医药人才和技术来发展西医。由于起步晚,基础差,中医院的西医水平总体上还是不如县人民医院,但中医院的中医特色比人民医院明显要强。作为中医院要扬长避短,不应拿自己的弱项跟其他医院的强项竞争,否则费时、费财和费力,这主要是由于中医院的医生大多学中医出身,对西医懂得相对较少,他们用西医治疗常见病时,效果可能比县人民医院差,这样就会在老百姓心中留下中医院技术不行的印象。影响中医院的名声。中医院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优势上,做强做大中医药,挖掘中医药在慢性病、养生溢寿、疾病康复和亚健康的恢复上。使老百姓看到自己的优势,在群众中留下好的口碑。

篇4

[关键词] 规范培训; 急诊护士急救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32-01

1 培训内容

1.1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 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 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 培训方法

2.1 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 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1)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2)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3)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4)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5)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2.3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1)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2)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提,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3)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4)急救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5)培训后考核:抽查护土抢救车、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内物品的取物时间要求在5-10s内完成。急救知识的考核: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当月制定好次月提问的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知识、急救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应急预案,合格分>90分。每2月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合格分>90分。见习期护士每月急救护理常规理论考试1次,合格分90分。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术每年考核2次,要求合格率100%。护士长每个月指定抽考1-2项急救技术操作,每半年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等考核一次,合格分>90分。成绩列入护士考评表。考试不合格与质控挂钩,并补考至达标。

3 体会 (1)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护士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但在实施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PCDA循环动态调整,以保证培训计划工作圆满完成。例如在培训的操作及业务学习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选题;当月的学习内容制定为次月的提问及考核的内容,以加深护士的记忆。(2)培训计划及考核记录让每一位护士对自己的护理工作有了正确评估,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差距及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提高整个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工作。2009年至2010年没有出现抢救患者时因技术过失而引起的投诉和差错。医生对护士急救技能及抢救配合的认可率为95%,未发生因接电话不详或转运过程的不安全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3)通过对突发事件的演练让护士在抢救及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分清轻、重、急、缓,并快速、准确地执行各项抢救治疗护理措施,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了急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突遇病情变化,医生未到达之前的宝贵时间内能积极做出反应,给予急救措施。(4)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做好对本组护士的引导工作,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护理工作中融会贯通,使护士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学习,培养了一批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应变能力强的急诊科护士,同时提高我院的急救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5

本人在急诊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基本掌握了急诊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鼻饲,吸痰,给氧,洗胃,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心电监护等技术操作规程。

带教老师评语:该生急诊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积极,责任心强,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基本掌握急诊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鼻饲,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吸痰,给氧,洗胃,皮下注射等技术操作,圆满完成实习计划。

我在急诊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实习态度端正,实习动机明确,工作主观能动性强。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严格“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现已了解了预检分诊和院前急救的流程,熟悉了急诊常见疾病的护理、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配合,掌握了洗胃、心肺复苏、除颤等急诊专业技术和**********急救仪器的操作、维护。

我在急诊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实习态度端正,实习动机明确,工作主观能动性强。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严格“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现已了解了预检分诊和院前急救的流程,熟悉了急诊常见疾病的护理、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配合!在急诊科得到老师的肯定,今后会更加努力.

篇6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0”急救电话已深入到城乡居民日常生活中,“120”呼救范围越来越广泛,出诊愈来愈频繁,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门独立的集医学和社会性相对统一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分阶段急救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也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院前急救护理作为急诊医疗的首要环节显得尤为重要,院前急救护理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社会性强、时间紧急、随机性强、急救环境条件差、院前急救车辆设备、医疗质量、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工作责任心等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医疗纠纷或事故。因此应加强院前急救知识、技术的学习与培训,组织实施急救技能的演练,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

1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

1.1 出诊前常见隐患

1.1.1 接听“120”电话或者呼救电话记录不详细、未详细询问患者的地址、联系方式、大概伤情、受伤人数等,特别是同一地区有重地名时,救护车容易跑错方向,导致空跑或延时到达,延误病人的救治。

1.1.2 出诊不及时出诊速度慢,急诊急救意识淡薄,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出诊,特别是基层二线值班人员临时抽调时无法及时出诊,造成出诊到达现场时间延迟,对伤员延时救治。

1.1.3 出诊时救护物品及药品不完备护士出诊忘记带听诊器、氧气枕,特别是需徒步到远离急救车的现场,病人病情危重或猝死,忘记带听诊器无法听心音判断心脏情况,或平时对急救器材准备不重视,氧气筒未及时充足氧气,备用物质不足,放置不规范,影响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现场急救常见隐患。

1.2.1 “120”出诊护士业务技术不熟练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动作迟缓,专业技术不过硬,反复静脉穿刺,不能一针见血,直接影响院前急救的质量。

1.2.2 “120”出诊护士专科护理知识欠缺专科病人护理知识欠缺,对病人护理不当,如不能正确指导担架员正确搬运病人,脊柱骨折病人搬运不当会加重损伤;传染病人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会造成医护人员和急救车的感染。

1.2.3 现场急救处理不当外伤骨折病人未及时止血包扎固定造成途中颠簸加重病情,胸腹部内出血病人现场未及时作恰当的处置,造成严重休克危及病人的生命。

1.2.4 在急救过程中不能准确评估病情对病情的危重程度不能正确识别,预后、转归及可能出现的危险无预见性,未及时向陪伴或家属交待清楚,如严重多发伤病人危及生命未及时与家属交待,病人死亡引发纠纷。

1.3 转运途中易出现的隐患。

1.3.1 转运本身存在不安全因素对患者未作妥善包扎固定,途中颠簸病人从担架上摔下造成继发伤、意外伤加重患者损伤;输液瓶固定不牢摔下打伤病人,液体外渗反复为病人进行穿刺引发纠纷。

1.3.2 途中监护不严因责任心不强,坐驾驶室未在病人身边,或晕车对病人观察不到位,处理不及时,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引发医疗纠纷。

1.3.3 急救设备或仪器性能不稳定吸痰器突然无负压,不能正常吸痰,呼吸机突然坏了,不能对病人实施呼吸支持,血糖仪测量数值不准确,影响医生做出正确的病情评估容易引发纠纷。

1.4 护理文件书写常见的隐患。

1.4.1 时间记录不准确出诊时间、接诊时间、到达医院时间记录不准确,医生与护士记录时间不一致,甚至因抢救病人未及时书写护理记录。

1.4.2 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差记录不详细,关键的阳性体征遗漏,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时间有涂改;语言描述不确切,未使用医学术语;抢救记录书写不规范,过于简单,记录不详细,未及时记录所用抢救药物,未测量体温,护理记录上却记录了温度。

2 防范措施

2.1 院前急救护士应选派热爱急诊工作、具有高度责任心和爱心、业务技术熟练、服务态度好、独立工作能力强、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综合处理问题和应对突发事件应变能力的护理人员从事院前急救工作。

2.2 努力提高出诊护士的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拓展业务技术范围,增强护理人员的急诊急救意识,提高急救水平,时刻牢记“病人第一,时间就是生命”这一理念,定期对护士进行急救技术培训、演练,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击除颤、呼吸机的使用、外伤止血包扎固定等操作,并定期进行考核,提高院前急救队伍的应急能力,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死率,降低伤残率。

2.3 出诊护士应认真接听“120”呼救电话,接到电话后应问清详细地址、联系人、联系方式、病人的大概病情,出诊护士迅速做出判断,备齐必要的抢救器材和药物及时出诊。

2.4 出诊护士应配备通讯设备,通讯联络在出诊抢救工作中至关重要,一旦出车,及时与呼救者联系,了解病人情况,指导患者作必要的现场自救。危重病人及时与科室联系,让病人得到及时的进一步救治。

2.5 加强急救物品器材的管理,急救物品药品器材班班交接,做“四定二及时”:定人管理、定位放置、定量贮备、定期检查维修保养,用后及时补充,急救药品物品要注意失效期,及时更换。

2.6 规范院前急救人员的言行,在患者面前要沉着、稳重、严肃,抢救有条不紊,护士热情耐心细致地关怀病人,满足患者的需要,注意语言表达,切忌当着病人面说“病情不重,没事的”,转诊病人切忌当着病人面说下级医院的过错。容易引发纠纷。

2.7 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护理文件是一种客观资料,急救记录在医院纠纷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护士应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地书写护理文件,不得有遗漏、涂改,特别是时间,护士书写完毕要签全名,保证护理文书真实完整,举证有据。

2.8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定期组织院前急救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工作中加强责任心,妥善保留抢救过程中的有效物证如抢救药品用后的空安瓿等。

2.9 加强护理质量控制,认真分析护理过程[1],急诊急救一体化,优质服务和质量控制全过程,抢救治疗全方位,把握好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确保终末质量,保证病人的安全,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临床护理;急诊;护生;带教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c)-121-02

护生的实习是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护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过程。急诊科是综合性科室,急、危、重症病人多,抢救仪器复杂,新技术操作较多,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应用科学的工作方法,不断进行教学探索,现将带教工作中的体会介绍如下:

1 带教老师的选择

带教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护理人才的培养,要通过报名、“三基”考试、综合评定来确定带教老师的人选,这样增加了竞争机制,提高了带教质量,提高了护生的临床实习工作学习的能力。

科领导注重从抓好带教老师的素质培养和业务教学能力培养入手,强化急救护理教学意识,规范带教程序、制定教学计划、评价标准,使急诊带教工作形成规范的管理体系,同时规范带教老师的操作技能,加强考核评比,完善护生的反馈机制,优胜劣汰,增强了老师的责任感。

作为带教老师,要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不仅要关心护生的学习、思想变化,还要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人格魅力。

2 带教准备工作

2.1 制定带教计划

根据急诊科护理实纲的要求制定实习目标、实习内容及要求,并制定出实习周目标,以利于实习计划的完成。

2.2 合理安排教学,保证教学内容落到实处

科室选择工作责任心强、职业道德好、业务素质高、理论知识扎实、操作技术熟练并且善于施教的人员担任带教老师,严格按照实习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带教。

2.3 按时完成周目标

我们将急诊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如心肺脑复苏、全自动洗胃术、吸痰、吸氧、气管插管术,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心电图机的使用等,分别安排在周目标中进行讲解及实际操作。

2.4 确定讲课内容

由护士长及带教老师担任主讲人,每周2次,讲解急诊科常见疾病的抢救及护理,如呼吸心跳骤停的抢救程序、急性中毒、休克、烧伤、溺水、电击伤、各种外伤的抢救及护理。

3 带教方法

3.1 帮助护生尽快适应工作

急诊科的临床护理工作具有突发性、多变性、复杂性等特点,护生初到科室均有紧张、恐惧的心理。作为带教老师,必须掌握其心理特点,热情耐心地介绍科室环境、抢救设备的放置及所收患者的病种特点,如向其介绍急诊病例可按病情的轻重缓急分为两类:一是重危病例,如心搏、呼吸骤停、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及昏迷、中毒等;二是一般的急诊,如发热、呕吐、腹泻、眩晕、哮喘等,并说明其特点,以提高学生对急诊病种的认识,为尽快适应临床急救工作做好准备。在带教中,采取“教师示范-护生观摩-护生实践”的方式,遇到危重患者抢救时,则鼓励护生多观察、多操作,使其加深印象,从而在以后的临床急救中逐步熟练并独立完成。

3.2 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法

为了更好地落实实习计划,固定专人带教护生,根据护生的不同特点,安排相应的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在放手不放眼的前提下,指导护生完成各项急救技术操作和急诊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同时将护理程序的运用、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技巧、健康教育的方法教给护生,这样护生在参与抢救工作中可以学会危重病人观察的重点内容,学会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以适应及早发现、及早报告、尽快抢救的要求;也可以使护生强化“时间就是生命”的概念,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急救意识、敏锐的观察力、迅速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

3.3 组织实习护生业务讲座

在护生进入科室并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后,约一周时间就开始组织实习生业务讲座。每周1次,主要讲解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程序和原则,常见急症的急救与护理技术,讲解各类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并示范操作,在讲解的同时,多提问本讲中的重点内容、关键环节,启发护生的思考,强化记忆,通过科学的引导和施教,逐步提高护生的综合急救能力。

3.4 加强护生的急救意识,培养提高应急能力

急诊护理工作中“急”字尤为突出,时间就是生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在重症患者较多时,可让护生跟随老师直接参与抢救,并强化时间概念,加强对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指导其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以适应及早发现、及时报告、尽快抢救的要求。

3.5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

急诊危、重患者的病情多呈突发性,带教必须抓住机会,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讲解,经常组织床旁及晨间提问,让护生带着问题看书,以提高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4 教学评价

4.1 及时评价

根据医院临床护理教学实习的目标表,对护生在科室实习期间的态度、急救知识掌握情况、操作的规范性、健康教育能力等进行评价,并将结果反馈给护生,以便及时修正、发现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全面反映护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选拔优秀的护理人才。

4.2 出科评价

护生出科时要由护士长及带教老师共同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和技术操作考核,检验护生在本科实习过程中对急救知识和急救技术的掌握情况。护士长组织召开护生座谈会,根据护生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篇8

我科三年来针对护士进行专科培训。因为护士的护理能力直接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影响护理工作的内在质量。护理技术力量不能保证,一部分护士缺少必要的文化知识,影响了护理内在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年轻护士的在岗培训,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观察能力;强化护士的慎独意识;培养年轻护士的情商与沟通能力和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是护理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随着国家对妇幼卫生事业的要求,保证产科质量,保障母儿安全是产科医护人员的神圣使命,产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丰富孕产妇的保健知识及新生儿护理知识,需要理论知识丰富,专科技术过硬,应急能力强的产科护士。因此,如何提高产科年轻护士的应急工作能力,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及新生儿的护理质量,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我院于2009年将产科独立设科,设置床位增多,因工作量急剧增加,我们先后共新招聘8名产科护士,对新上岗的年轻护士进行了规范的培训,效果较好。

1 一般资料

培训对象为我科2008年8月至2010年11月新招聘的8名年轻护士,年龄18-24岁,平均21.5岁,产科工作时间0.7-2.3年。

文化程度:中专。技术职称:护士。

2 方法

2.1成立培训小组 由产房护士长和病房护士长及产科高年资的医生护士组成。

2.2培训内容及方法

2.2.1理论授课 对年轻护士采用集中脱产、每月定期学习方式,包括医院的相关制度及规定、护患沟通技巧、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常见抢救设备的使用及保养、常见产科急救药品的商品名、剂量、药理作用及注意事项、常见产科急救的程序、产科基础知识等。

2.2.2操作培训 分单项操作训练和整体合作操作训练。先由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进行单项操作培训,边讲解边演示,包括产前检查、心电监护、心肺复苏、导尿、按摩子宫手法、新生儿洗浴及抚触、新生儿护理、新生儿窒息复苏等技术。之后根据科室实际组织两两搭配进行整体合作能力培训。

2.2.3专人带教 在护士具备一定专科护理知识及操作能力后,由护士长指定综合能力较强的高年资护士进行带教,通过边学习边实践的方式,针对护士的特点进行个体化的培训,丰富实践经验及工作能力。

2.2.4考核模式 由培训小组组织考核,对护士分别进行理论、单项操作、整体合作能力3个方面的考核。理论考核内容为培训过的基础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单项操作考核为培训过的操作项目。整体合作能力考核为急诊孕妇入院、分娩前后的护理工作及应急处理。考核内容包括抢救程序、基础操作、专科操作、相关知识、综合素质。成绩均采用百分制,80分以上为合格,不合格者给予补考。

3 结果

通过规范化培训后,8名年轻护士理论考核、单项操作考核及整体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医生对护士工作配合满意度提高。年轻护士能胜任产科护士的职能,在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护理中与医生配合默契,提高了孕产妇及新生儿的护理质量。

4 讨论

4.1产科护理工作具有突发性、多变性、复杂性等特点。要求护士具备全面的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具有良好的独立工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沟通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这样才能确保产科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

篇9

[关键词] 院外抢救;重症患儿;通气方式;初期复苏

[中图分类号] R605.9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b)-0025-02

院外抢救是当前急救工作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可通过科学的抢救措施迅速对患者开展救治,对减少患者伤亡,进而改善临床治疗效果作用显著。对重症患儿实行院外抢救可有效降低重症患儿的死亡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对重症患儿的抢救最重要的步骤是尽快对患儿实施心肺复苏。当前临床较为常用的抢救患儿的方式有球囊面罩法、气管插管法以及胸部按压方式等[1]。本文对以上3种通气方式在院外抢救重症患儿中的临床效果予以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院外抢救的重症患儿100例,分为A、B、C 3组,A组40例、B组40例、C组20例。A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12岁,平均(6.7±1.6)岁;B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11岁,平均(6.4±1.3)岁;C组:男13例,女7例,年龄3~12岁,平均(6.5±1.4)岁。3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基础病症、病情程度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抢救方法

1.2.1 A组 采用球囊面罩法抢救。参照国际心肺复苏的相关标准对患儿进行胸外心脏按压[2],按压深度约为4 cm,按压速度>100次/min。同时,按照30∶2行球囊面罩通气[3]。

1.2.2 B组 采用气管插管方式抢救。同A组患儿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深度与速度均同A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气管插管通气,并暂停胸外按压。

1.2.3 C组 单纯用胸外心脏按压进行抢救,具体抢救方法同A组胸外按压方式。

1.3 评价指标

①3组患儿ROSC的平均时间。②3组患儿抢救的基本效果予以整体评价。有效:患儿自主循环恢复,且呼吸、心律以及血压均恢复正常,且持续时间>2 h;无效:患儿自主循环未恢复,呼吸、心律及血压均未见明显改善或出现死亡[4]。③抢救后3组患儿的生存率与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3组患儿ROSC平均时间的比较

A、B、C组患儿ROSC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1.27±3.84)、(17.32±4.16)、(10.14±3.57)min。A组与C组患儿ROSC的平均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3组患儿抢救的基本效果的比较

A、B、C组的抢救有效率分别为65.0%(26/40)、45.0%(18/40),35.0%(7/20),说明A组患儿的抢救效果更明显,B组的抢救效果较C组更明显(P

2.3 3组患儿生存率与死亡率的比较

A组患儿的生存率为55.0%(22/40),死亡率为45.0%(18/40);B组的生存率为35.0%(14/40),死亡率为65.0%(26/40);C组的生存率为25.0%(5/20),死亡率为75.0%(15/20)。A组患儿的生存率高于其他两组,B组高于C组(P

3 讨论

院外抢救重症患儿对减少患儿的临床死亡率具有积极的意义,选用合理的抢救方式,有助于改善临床的抢救效果。对重症患儿应早期尽快进行抢救,对其进行人工通气,以提高患儿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当前常见的院外抢救方式主要有球囊面罩法、气管插管通气法以及胸外按压法,3种抢救方式对降低患儿的死亡率均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在具体应用中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5]。

球囊面罩法是一种简单可行的通气方式,操作中技术影响因素较少,操作便捷,可以短时间内对患儿顺利进行通气,并能保证可靠的通气量,且安全性高,临床应用效果一般比较理想[6]。气管插管方式当前临床也较为常用,且部分观点甚至误认为气管插管方式是临床效果相对最理想的一种通气方式,实际上,气管插管方式因对技术以及设备的要求均相对较高,一旦操作者技术不熟练或者抢救经验不丰富,很容易发生意外情况;同时,对于部分重症患儿而言,气管插管一般比较困难,且容易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另外,气管插管的时间一般比较长,在插管过程中易延误患儿的抢救时机,导致部分患儿直接发生死亡。单纯胸外按压方式临床也较为常用,因无需技术性和设备方面的要求,在短时间内即可实施,因而可为患儿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但此种方式的整体抢救有效率一般相对较差,且抢救后患儿的生存率一般较低[7-8]。

研究结果显示,球囊面罩法较气管插管法和胸外按压法,在抢救重症患儿中,患儿ROSC的平均时间相对更短,抢救有效率相对更高,抢救后患儿的生存率明显提高,说明球囊面罩法的整体效果相对更理想。

综上可知,重症患儿院外抢救中,球囊面罩法较气管插管方式和单纯胸外按压方式在患儿初期复苏中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柴湘平,贺志飙,邱双发.心肺复苏中两种人工通气方式的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4):1269-1270.

[2] 袁日明,王振威,林久座,等.两种通气方法在心肺复苏初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0,16(30):114.

[3] 陈兴元.院前CPR三种复苏方法的初期复苏效果比较[J].青海医药杂志,2010,40(1):9-10.

[4] 孟晓煦.三种心肺复苏方式在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的运用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3):354-355.

[5] 关军民.院前两种用药途径对初期心脏复苏效果的影响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1,22(4):219-221.

[6] 周训英,赵伸健,梁显章.早期心肺复苏中不同通气方式的对比观察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7):3999-4000.

[7] 陈文彬.两种不同通气方式在紧急心肺复苏中的效果比较[J].河北医学,2011,17(19):1284-1285.

篇10

[关键词] 猝死;急救;生命复苏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a)-170-02

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生后1 h内的意外死亡。病因分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原因,前者最常见。住院患者发生猝死的常见原因以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最为多见,非心源性疾病多见于肺栓塞、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窒息、药物、麻醉手术意外等。

1 经验总结

随着人们急救意识和急救水平的提高,猝死的抢救成功率也在逐渐提高。国外数据显示,若能在心脏骤停4 min内进行基础生命支持,8 min内进行电除颤,则患者存活率可达40%[1]。院内发生心脏骤停者存活率在17%以上,院外发生心脏骤停者存活率为5%~10%[2]。

本院自2001年至今有33例患者发生突然心脏呼吸骤停,下面通过住院患者发生猝死急救过程谈谈几点体会。具体病因及抢救成活数,见表1。

通过临床观察,非心源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较高,而心源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较低,为20%。

对于住院期间发生猝死的患者,多在发病30~60 s医护人员可赶到现场,立即进行心脏按压,简易呼吸器抱球呼吸,静脉用药同时准备电除颤及气管插管,抢救成功的患者多是在日间人员充足、规范心肺复苏的情况下进行的。通过33例猝死的抢救,总结以下几点经验:

1.1 判断心脏骤停要迅速

由于脑循环中断10 s,氧储备耗尽,20~30 s脑电活动消失,4 min葡萄糖耗尽,5 min ATP枯竭,能量代谢停止。心脏骤停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手法正确,可维持正常血供的25%~30%。大多数组织细胞和器官,包括神经细胞可通过严重缺氧时葡萄糖酵解,获得正常的ATP,如在短时间内恢复血供,脑功能不致受损[3]。所以判断时要迅速,不要等待静听心音,不要等待测血压,迅速触摸大动脉搏动丧失时即可进行心脏按压;当血压降至60~80 mmHg时,颈动脉搏动难触摸,故当患者意识丧失,叹息样呼吸时即可进行心脏按压;心脏按压要立即进行,不要等待心电图检查[4]。

1.2 打开气道

打开气道是关键以气管插管最为有效,简易呼吸器在初期使用也至关重要,可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使用得当有效率近于气管插管。

1.3 心脏按压

心脏按压频率100/min;按压幅度4~5 cm;按压放松时间比1∶1;按压通气比30∶2;每次通气1 s以上。

1.4 心电监护

心肺复苏时要连接心电监护,利于每3~5 min再次判断病情。

1.5 复苏药物的应用

肾上腺素兼有α、β受体兴奋作用,α受体作用可使全身外周血管收缩,进而增加主动脉舒张压,改善心肌和脑的血流灌注,促进自主心搏恢复,β受体兴奋可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可使细室颤转为粗室颤。每次用量为1 mg,间隔3~5 min反复应用。阿托品用于心脏骤停和电机械分离,每次用量通常为1 mg,但通过临床观察,第1次用量增为2 mg效果更好,一般间隔3~5 min反复应用3次。纳洛酮2 mg静脉注射有助于意识恢复。

2 针对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骤停,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首要急救措施

2.1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急性期的任意时间都有发生猝死的危险,而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可在发病数十分钟内突然发生心脏骤停,此类患者抢救成功率最低。其基本病因为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在徒手心肺复苏同时尽早进行电除颤是关键;下壁心肌梗死发生严重窦缓、完全传导阻滞、窦性停搏而引起心脏骤停多见,故心肺复苏同时应立即准备临时起搏器治疗,对条件有限的基层医院也可试用经皮心脏起搏治疗。持续心脏按压配合肾上腺素及阿托品治疗也有一定起搏作用。

2.2心力衰竭

发生猝死的诱因多为大便用力、情绪激动,心脏负荷突然增加所致,其心电图也多表现为室颤,也有表现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对于心脏无明显扩大的患者抢救成功率相比心脏明显扩大者成功率要高;后者即使恢复正常心脏电活动,其血压及心律也难以维持。抢救要点也是尽早电除颤。

2.3 急性脑血管病

如脑出血、大面积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为颅内压急剧升高,心血管中枢受压,致急性中枢性循环呼吸障碍。抢救要点是首先打开呼吸道,防止舌根后坠,在心脏按压同时,加压快速滴注甘露醇250 ml,或静脉注射呋塞米40 mg以快速降低颅内压,呼吸兴奋剂有助于呼吸功能恢复。此类患者由于多无严重基础心肺疾患,如在极早期抢救,其成功率较高,呼吸及心律在颅内压下降后也易于维持。

2.4 急性呼吸功能衰竭

主要见于急性非间质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因呼吸骤停引发心脏停搏,此类患者必须紧急气管插管才能维持有效通气,其心脏停搏经心脏按压及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作用后较易恢复窦性节律,关键在于后续的原发疾病治疗,此类患者呼吸机辅助通气后,随着通气改善心律也容易维持。

2.5 窒息

住院患者发生窒息多由于痰液、呕吐物阻塞气道所致,气道完全阻塞可引起心、脑急性缺氧,导致心脏呼吸骤停。抢救要点是心脏按压同时,尽快打开气道,使用有效的负压吸引器清除呼吸道内异物。如位置较深,必须紧急气管插管,经气管插管进行负压吸引。

2.6 医源性心脏骤停

多见于麻醉手术意外,扩血管药物敏感等,其机制主要是由于血流动力学的急剧变化,大量失血、失液、或扩血管药物敏感引起血压急剧下降,冠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细胞电生理异常。

2.7 急救要点

急救要点是心肺复苏同时针对病因治疗,如快速补液,停用扩血管药,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对症治疗。因物或扩血管药物敏感致血压下降、心脏骤停者,如能早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抢救成功率较高。

呼吸心脏骤停在临床上较常见,应提高急救意识,反应迅速,针对病因迅速做出判断,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心肺复苏动作要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马丹,魏峰,刘清和.急诊医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3.

[2]钟敬泉.心脑肺复苏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8.

[3]古妙宁,陈仲清.临床急诊麻醉与复苏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447.

[4]孙刚,刘玉法,高美.院前急救概要[M].北京:军事医学出版社,201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