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5: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学科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学科核心素养

篇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研究学生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以结果和成绩为导向的教育弊端。教师通常只能通过考试结果,了解学生是否学习了,是否学会了。然而,学习分为学的过程和习的过程。现在的考试只是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没有关注其学的过程。换个说法,教师无法有效检测学生学的过程,也无法观测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思维运作的情况,更无法有效地帮助他们。那么,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工具,能够让学生学的过程清晰明了,或者说,能够演化出学生学的过程,让教师能显而易见地发现或判别学生学的过程中的问题,从而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纠正?从这一思路出发,笔者在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中引入了思维导图工具,通过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了解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偏差,从而观测学生学的过程,实现有效指导。

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是通过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层级图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地图”。

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先提取关键信息点,再由关键信息点发散出与之相关的次关键信息点,用有颜色的曲线将主信息点与子信息点联想在一起,在曲线上配上精简的文字说明。其优点是:①思维导图可以有力地激发联想,通过一个关键词激发出更多的关键词,然后再衍生出更多的图示等,能起到激发思维的作用。②具有思维暂存的作用。人在思考一个复杂事物的时候,会冒出很多很多想法,但是人的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能力又十分有限,所以如果没有很好的方式把灵感都记录下来,它们就很可能马上溜走,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思维导图鼓励用一种灵活的方式,把想到的东西都记录下来。③它能将碎片化知识变得更有逻辑和体系化。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责任四个要素。其中,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计算思维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所包含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数字化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信息责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由上述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可以看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将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其中包括:掌握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将其迁移到相关的问题解决之中;掌握相关的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运用其从事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理性的价值判断能力和负责的行动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思维导图设计举例

在讲授第二章信息获取的最后一节《信息技术基础》时,笔者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几节的内容,设计一个旅行计划。学生按照课本模式,采用了电子表格的方式进行旅行计划的设计。表格设计由于是线性结构,无法突出学生的自主化和个性化,无法达到恰当处理信息的目的。于是,笔者尝试采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让学生制作一个关于旅行计划的思维导图。

1.机房环境

学生人手一台电脑,安装XMIND8.0版本软件,机房内有多媒体投影设备。

2.课前准备

根据教学内容,笔者设计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明确了任务的评价方法,并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合理进行了小组划分。

3.课堂实施

(1)布置课堂任务

学生设计旅游计划,分小组进行讨论,明确旅行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旅行目的、兴趣爱好、时间、费用、交通工具、成员以及其他因素等),讨论完成任务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如何获取。教师展示XMIND设计的旅行计划思维导图的任务流程,讲解设计旅行计划的框架(如图1)。

(2)学生活动

学生在任务流程思维导图中添加详细的小组成员和旅游因素,根据旅游因素在内容修改中完善旅游计划表,并由小组成员讨论该设计是否满意,如不满意,小组再次进行讨论完善,最后进行活动任务,将其在QQ教学群中,这也为后期开展详细计划奠定基础。

(3)学生任务

学生根据前期所制订的旅游规划流程图,设计合适的思维导图,有的小组以旅游目的地为关键点进行设计,有的小组则以时间和交通工具作为关键点进行设计,教师将两种设计的优劣作为一个话题让学生讨论,比较哪种方式更合适自己的旅游习惯。这时,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已转变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由于以旅游地点或旅游时间为关键信息点所表现出的设计会有很大区别,因此,很多小?M设计出了具有自己小组特色的旅游计划思维导图。例如,有的学生用形象的飞机、火车、汽车图标代替文字,并将时间和交通工具作为核心的信息点,其分支还包括了花费、游玩地、美食等,配以各类鲜艳有趣的图标,让整个旅游计划变得生动形象。

(4)作品评价

学生通过QQ教学群上传小组作品。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对旅行计划设计方案思路进行介绍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投票评选。学生绘制的旅行计划如图2所示。

思维导图在培养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1.有效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效率

思维导图的主干为关键词,也就是信息的关键点。教师要对目标任务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分清任务的主次,将任务分为主关键点和次关键点,并通过层次关系让学生明确完成一项任务的核心是找准任务的问题所在,同时了解制约解决任务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对任务有哪些影响。由此得出,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

2.能综合运用现有信息,进行问题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在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思路进行研究,对产生的疑问通过网络工具进行求助。在思维导图绘制模式下,学生可以更自主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更浓厚,更能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判别的能力。

3.能有效运用各类信息碎片,提高学习效率

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情感素材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新鲜的血液。在最新一轮的课程标准修订中,就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学科核心素养又是一个相对抽象化的概念,怎样才能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加以构成,再进行一个合理的划分,就是下文要研究的内容。

一、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作为个体,当面对不确定或者复杂的现实情境时,可以将特定学习方式中衍生出的探究技能、思维模式以及学科观念进行综合运用,将跨学科之间的知识技能、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等内在动力系统结构化,然后进行情况的分析、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所呈现的综合性品质就是所谓的核心素养。在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首先是素养,这是种品质,是后天形成而并非天生。而形成素养不仅是“教化”而来,更多的是靠自身“阅历”养成,是一种人人都会得到的品质。换句话说,不管你身处怎样的职业、何种角色,也不管你受教育程度达到怎样的标准。都会在你自己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将各自素养进行表现;其次就是核心素养,这中间包含的是情感态度、知识以及能力的三个维度。换句话说,核心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有预期目标的结果。就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例,这里主要说的就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品格;最后,就是学科素养。这是一种经历了特定学习后的技能养成。将这些概念理清之后,我们就能够了解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对学科核心价值和意义,进而让思想政治课程能够为学生更好地服务。

二、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1.对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加以培养

在人的一生中,是众多智能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其中主要的发展就有:语言智能发展、人际交往智能发展以及数学逻辑智能发展等等。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片面地只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多的应该是各种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情感心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绝对不能缺少的。如,在进行《政治生活》课程的教学时,对于“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知识点学习,如果单纯地依靠教师对知识的输出去死记硬背的话,学生一旦遇到真正冲突情况的时候,就真的会首先考虑国家的利益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就可以多给学生举一些实际的例子,告诉学生现在安稳幸福的生活都是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在此基础上注意对学生准确人生观的引领,帮助学生树立长远的目标。

又如,进行经济生活中“商品”的课程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商品为什么要出现呢?”这样学生就会对商品的形成前因进行分析,目的就是为了分析商品经济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

2.情感素材在问题对话中的导入

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过程中,首先就是教师对知识深入浅出的理解,将知识教学的挑战性不断提高,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就是将学生思维能力加以最大程度的培养。教师在进行案例的讲解时,要注意让学生有感而发,而不能是单纯地生搬硬套。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展开情感素材,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探究和思考,尽量鼓励学生能将教学情感感悟完整地表达出来。在教师进行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争取使其能在情感体验中将思想品质加以升华。利用相互探讨或者辩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是非观。

比如,在教学生活与哲学课程时,物质的变化是需要量的积累而形成的。教师就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的各种现象来进行课堂的提问:比如,生活中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是不容易被发现的?这时学生就会积极地进行回答。等到回答的差不多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可使用的解决方法,进而完成教学。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提问更加有深度的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思考。比如在国外就有针对我国人民而设立的中文标语,比如“垃圾请丢在此处”或者“禁止大小便”的字样。学生这时的情感一定会有所触动,从而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培养以及情感的调动。

在我国教学体制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模式还会继续发展和完善,对本文讨论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建立也只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希望学生在学习效率和主观能动性等方面有所提高。在改革的基础上如果教师可改变成绩至上的观念和束缚,那么效果可能会更好,希望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教学和学习水平。教师也会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一直努力。

参考文献:

[1]方培君.让学生终身受益:浅谈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6):57-59.

[2]李彰有.试论政治课教学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优化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15(12):57-60.

篇3

前言

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条文明确指出育人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在核心素养的号召下,根据《课程标准》,辽宁省2018年秋季“新教材”开始在高中课堂出现,以核心素养为中心,逐步实现高中物理课堂的转型。

一、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一个持续的、终身的学习过程,是指公民基本的、关键的、必要的、重要的素养,集合了知识、能力、态度。对高中生来说就是自身在社会中融入、实现以及未来就业所需要的素养。

学科科学素养是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指某一具体学科的基本内容、方法、观念、技能,只要学生具备了该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打下了在该学科继续学习的基础,可进行独立的学习和研究[1]。

二、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容

高中物理的核心素养分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四部分[2]。

物理观念来源于物理知识,如:物质、运动、相互作用、能量等,是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

科学思维是指对客观事物的属性、规律和关系从物理视角出发的认识,内化了分析综合、推理等科学的思维方法,主要包含了建构模型、推理、论证、创新等。

实验探究是指对已经推出的问题、形成的猜想和假设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以及在过程中的交流、反思,主要包含:问题、结论、解释、交流等。

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在认识了科学之后对科学和技术应该有的态度和责任,主要包含:教学的编制、态度、伦理、环境等。

三、基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讨论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有转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水平,才能达到核心素养要求的水平、指标和等级。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教学方式。

1.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

教师必须将不同板块的内容或不同学科的内容相互交融,培养学生的物质观、相互作用观等,并教会学生用这些观念切实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其他学科结合,如语文、数学、生物、化学、美术、地理等,多方面启发和教导学生,逐步消除学生对物理难学的心态按照核心素养的需要,实现课堂的转型。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科学素养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促进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将教学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主,而不是以“教”为主。教师要不断学习创新,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建构模型,帮助学生提出疑问并解决疑问,并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独立思考研究,更重要的是要以学生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实践、实验、思维、论证的全过程,指导学生学会深层次学习,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3]。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交流的能力

科学素养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将复杂问题形象化,在困难的环境中寻找简单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只关注学科抽象的知识点、忽略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要将教学活动中的抽象问题反映到真实世界,为学生??造环境,能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建立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进而提高交流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教师可结合核心素养的要求,设置学生亲身体验的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思维中感受到科学本质,养成用科学的思维进行探究的态度,如在学习电磁学时,教师可设置磁生电,电生磁的环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感受到磁与电的真实存在,从而解决抽象的问题。

四、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的具体建议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高中时期学生的性格特点,该时期的学生缺乏的是正确的方向引导,而不是强硬纠正。小组合作的方法适合高中物理教学,尤其是在物理实验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格、知识、学习能力进行合理的分组,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既可以通过自主的探究和讨论解决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符合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如在《电流表的改装及内外接法》中,教师可简单介绍电流表的构造,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探讨,自己动手验证电流表的改装及内外接法的区别,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师要按照核心素养的要求,将物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物理,并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拉近物理与学生的距离。如在学习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去测量水杯的深度、玻璃的厚度、矿泉水瓶的内外径等,让学生知道物理来源于生活。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在学习《单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可预先演示单摆的运动,后可挑三名学生上台演示,第一个同学的要求:同一高度、摆角相同、质量不同的两个单摆,多次实验,两个单摆基本同步,结论是“单摆的周期与质量无关”;第二个同学的要求:不同高度的两个相同单摆同时放开,多次实验,实验结果也是基本同步,得到的结论是“单摆周期与振幅无关”;第三个同学的要求:同一高度、质量相同、摆角不同的两个单摆同时释放,实验结果发现两个单摆不同步,多次试验,依旧不同步,教师可在此时让不同的同学都来做第三个同学的实验,排除人为因素,得到的结果是两个单摆不同步,教师可在实验结束后提问同学,经过试验发现了什么,同学自然会知道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有关,而与质量、时间、高度无关。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自己验证、自己得出结论,不但让学生深刻掌握所学的知识点,还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加学生的主动性。

4.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在物理课程的实施中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必须不断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其本身的职业素养,可通过入职前教育、入职后培训、研修等方式,认识到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在平时的课程中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4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对策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回答了“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诚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的需求也越发的多样化,正是基于社会多样化的需求,需要我们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方能为社会提供和输入大量合格的人才。而当前的社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极为重要,这就是我们题目中所谈论的“核心素养”问题。正是因为核心素养理念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改革和完善。因此,在现代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重视培养人才的“核心素养”,实现良好的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一、核心素养理念对当前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从前面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那么,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之下,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

1.自主性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和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之下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制定计划、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和课程、自主管理自己的时间。这种自主能力的培养,正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也正是当代中学生所欠缺的。因此,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探究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中的很多知识、概念,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方能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研究能力和探索能力,这一点对于促进数学课程的改革,对于促进数学知识的进一步延伸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3.创新性

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创新是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现代社会人才的创新能力,则是体现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就国外的教育来讲,以美国为例,在七八十年代人家的教学改革就已经将人才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要重点。由此可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国家发展的积极意义,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因此,创新性也可以作为当前时代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

4.实践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提升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诚然,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是为了让这些理论化的知R来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因此,实践性成为当前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将生活中的很多案例和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对策

以上,笔者主要是从自主性、探究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四个方面,阐述了现代社会学生应当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从根本上讲,不同的时代,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要求是不同的。核心素养体现的,往往都是和时展相适应的关键能力。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进行怎样的教学改革呢?

1.强化自身学习,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对于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而言,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同时也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是否和时展相适应,是否和当前国家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想适应。因此,要想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综合水平,为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奠定基础。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自身的学习,可以从几方面做起:首先,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其次,教师应当积极学习当前的课程改革理念,充分利用新型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第三,教师可以通过和其他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积极的改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改革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一般都是灌输式的,或者是题海战术式。尤其是处于高三阶段的学生,每天面临的都是大量的试题,做完以后面临的就是教师大篇幅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会有一定的帮助,但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积极地创新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例如,对于一些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通过积极的讨论,最终得出结果。这种合作讨论的学习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的。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的手段是很多的,如课堂教学导入、情境教学法等的运用,都可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3.重视交流反思,提高教学效率

交流和反思是实现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一个必由之路。为什么可以这样讲?我们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里的当局者,我们可以认为是老师。教师在教学中,有时对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不清楚,那和学生之间良性的交流和互动,有利于让教师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通过积极的教学反思,最终为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应当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而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而言,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核心素养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良性健康发展。

篇5

【关键词】 影视资源 核心素养 物理情景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建模能力

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成分[1]。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与应用”“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探究与交流”“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2]。其中“科学思维”主要指高中物理中重要的思维方法,包括建模的思想、理想化方法、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批判性思维、推理论证等思维与方法; 物理课本中的有些知识如电磁场本身就看不见摸不着,很抽象难以感受的到。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一方面要在课堂简单情景中学习时生成,但更需要在新情景的应用中得以提升,特别是建模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的提升需要。

影视作为一门集视听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的现代艺术,也是现实生活的缩影,无论是从制作过程还是从画面内容上来看,影视中都蕴藏了大量的科学素材,从这些影视资源中鉴别和吸取出有价值的物理素材是一个拓宽课程资源的可行途径[3]。对于物理学科而言,如何创造性地开发和应用影视中的这些素材,设计出影视资源与中学物理教学整合的有效案例使其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发挥一定的作用呢?经过近两年的研究,笔者认为影视资源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形成中的应用时可采用以下策略:

1、利用影视资源培养建模能力

建模能力的培养过程需要学生使用物理思想方法将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和法则等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物理思想方法就是我们建立模型的灵魂,物理情景就是材料,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和法则就是建模的工具。建模的过程是学生自发的、有策略的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物理情景的过程。处理物理情景⒔其是实现物理知识“四化”的具体体现,这需要学生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建立起物理模型,并将物理知识和物理思想方法运用其中。由此可见,建模能力的培养在物理核心素养养成中的重要地位。物理观念和物理思想方法融合于物理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定义之中,这是它们的精神和灵魂,同时物理思想方法是形成物理观念的前提。在物理学习中,物理思想方法的掌握、物理观念的形成是使物理知识条件化、结构化、自动化和策略化的关键。

《电磁感应》是高中物理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验室中演示功能很有限,这些实验仅能有助于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但将物理知识转化为物理观念的功能有限。但如何才能通过其学习才能将物理知识转化为物理观念呢,为了培养学生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利用笔者就借用了《变形金刚》中的一个片段创设了电磁炮的发射情景(图1),学生很自然的想知道电磁炮工作原理。在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后,让学生应用已知的物理知识,在新情景中建立物理模型,在利用网络查找对比物理模型从而验证建立模型的正确性,图2为一网络上的电磁炮模型。

2、将抽象的模型理想化处理

在物理科学的发展过程中理想物理模型的建立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思想方法。理想物理模型的建立要求建立模型的过程中抓住主要问题,忽略次要矛盾,尽可能的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做到科学的抽象。这个过程在教学中往往被老师包办了,学生的并不知道理想化的目的所在,更谈不上理想化处理的策略,可这种理想化处理的策略正是物理核心素养之一。如何才能更好的培养关键在于抓住主要问题,下面以电磁炮模型的建立为例谈谈建立的策略。电磁炮的关键在于如何发射,其动力来源在哪里?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就会想到滑块受到安培力,可是磁场从哪里来?从轨道的电流中产生。这就涉及到电流周围的磁场是非均匀的,且距导线越远处磁场越弱。可是由于滑块的长度是较小的,为了抓住主要问题,就可以忽略磁场的变化了,那么还受哪些力呢?自然想到了重力和摩擦力,为了突出主要问题就可以提出金属杆水平和忽略摩擦力这些理想化条件了,具体处理过程如下表所示。学生只有在这种解决问题的驱动中进行理想化处理才能真正提升其科学思维素养。

表1 理想化处理

理想化处理 处理目的

第1次处理 滑块所在位置始终可以简化为匀强磁场 忽略磁场的变化

第2次处理 平行金属导轨沿水平方向固定 忽略重力在金属导轨方向上的分力

第3次处理 滑块可沿导轨无摩擦滑行 忽略摩擦力

经过3次理想处理后,得到了一个处在匀强磁场中水平导轨上运动的单杆模型

3、利用影视资源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理想化模型建立后就需要学生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及物理思想方法对模型进行分析综合、推理论证,能过抽象概括其中的物理现象和规律,甚至批判性的提出一些问题和改进的措施,整个分析过程就是科学思维与创新这一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为了让学生能够动手计算推导自己建立的模型,笔者引用了北京市高考题中的关于电磁炮模型(图3)的一些数据如: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其强度与电流的关系为B=kI,比例常量k=2.5×10-6T/A。两导轨内侧间距l=1.5cm,滑块的质量m=30g,滑块沿导轨滑行5m后获得的发射速度v=3.0km/s(此过程视为匀加速运动)等, 图3

同时给学生提出了(1)求发射过程中电源提供的电流强度(2)若电源输出的能量有4%转换为滑块的动能,则发射过程中电源的输出功率和输出电压各是多大?(3)若此滑块射出后随即以速度v沿水平方向击中放在水平面上的砂箱,它嵌入砂箱的深度为s'。设砂箱质量为M,滑块质量为m,不计砂箱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求滑块对砂箱平均冲击力的表达式。

在这些问题的分析过程中,让学生经过建模和理论计算等科学思维过程将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和动量等等高中物理主干知识应用于电磁炮模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就要利用较高水平的思想活动应用物理知识中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从而提升了科学思维与创新这一核心素养。

由影视资源抛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学生应用建模、理想化处理及分析综合等科学思维方式来处理生活中的物理。模型的研究有着开放性的问题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有效的提升了科学思维与创新这一核心素养,还更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发现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林明华. 积极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物理教学[J].中学物理,2016(2).

[2]林明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

[3]洪家旺.初中物理视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探析[J].教学研究,2015(9).

作者简介

姓名:吴旭东出生年:1980年

性别:男

学历:研究生学历

篇6

一、高中生具备历史学科素养的基本表现

1.基础知识丰富。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想巩固学生的历史学科知识,就要深入发掘历史学科教材内的资源,进而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适当地为学生提供课外知识素材,扩大学生的历史知识视野。学生除了掌握历史学科知识以外,还要对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进行渗透性学习,进而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2.历史思维科学。

教师锻炼学生历史思维的科学性,有利于学生运用历史思维进行学科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一定程度上能够开阔学生的历史思路、发散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3.历史观念多样。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就是要促使学生运用多样性的历史观念看待历史事件以及历史问题,避免历史事件评价的绝对性、单一性现象出现,进而能够强化问题分析的全面性,以及问题解决的完整性。

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

为了促进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教师不仅要创新教学模式,而且要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历史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增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运用以下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强化历史价值观。

学习历史这一学科时,不仅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连接,而且还要在反思历史的过程中,联系当今社会,进而实现历史知识点的整合和转化,促使学生以辩证的〖HJ1.15mm〗眼光看待历史,强化历史价值观。例如,在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一中,学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不同时期分别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政治制度下各朝代都相应地进行领土扩张,进而逐渐扩展本地区的统治区域。为此,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领土扩张情况以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示,使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看到我国的领土变化情况。

2.增强历史理解。

随着世界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时,不能单方面从本国角度进行分析,而是要将本国历史事件置于世界大范围中去,客观看待历史事件,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作用和影响,进而为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例如,在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一中,学习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建国初期我国的外交发展还〖JP2〗尚未成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外交关系逐渐完善,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对于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3.丰富时空观念。

虽然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但是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并不是无序、杂乱发展的。因此,教师为了使学生掌握历史规律、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目标,要引导学生采取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例如,在学习人民版历史教材中《伟大的》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下发《》诗,并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4―5人,鼓励学生分析诗词内容,将途经的位置用彩色笔明确标示出来,最终利用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选出表现优秀的小组。

4.增强史料实证能力。

由于历史学科是一门以历史资料为依据,以真实性为目标的学科体系,要想在实际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首先,学生要详细、认真地搜集历史资料,在搜集、整理史料的过程中提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

5.培养历史解释能力。

篇7

关键词:数学素养;数学思维;数学意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基础性做出了下面的概括:“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数学思维的培养

数学思维在高中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广阔性,所以,教师要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题型的转变和一题多解等,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强数学思维的培养,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例.已知点A(-2,0),B(2,0),动点P满足:∠APB=2θ,且|PA||PB|sin2θ=2,求动点P的轨迹Q的方程。

在解答该题时,为了能够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也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解答该题时,我引导学生对该题进行了一题多解,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寻找解决该题的切入点,进而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数学意识的培养

长久以来,我们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取得好的成绩,能够应对各种试题,导致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相对比较差。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从而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相关的数学信息,进而,逐渐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数感,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如,教学“指数函数”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在导入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一个问题:“某城市现有人口总数为100万人,如果年自然增长率为1.2%,请问,10年以后该城市人口总数?”引导学生思考,并顺势将指数函数的相关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中,这样将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要采用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年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面前,我们要大力发展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要适应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收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高中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教条条、背条条,“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如讲社会发展史中的生产力概念时,可用电教媒体展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工具,如石器――金属工具――铁制工具――机器大生产,让学生认识到生产工具的改进及广泛应用对不同社会生产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使他们真正懂得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创造在革新生产工具,促进生产发展及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二、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动脑思考。创设问题环境,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只有在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具有的问题意识才能充分表露和发展。教学活动中应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积极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鼓励学生对前人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一个大胆的质疑精神,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的提问,在争辩中某些与众不同的见解,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以及别出心裁的想法,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充分肯定,并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学生的探索精神往往是出自发现矛盾,为解决矛盾寻找突破口,探索的过程往往也是思维的创新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思考,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例如针对经济常识价值规律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的教学,设置的情境是:“不找关系找市场”,几年前人们就体会到“关系”与“市场”关系的微妙变化,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把握好市场脉搏,经济就快速发展,要培养学生三种意识,即开放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为什么要强化这三种意识?问题提出来后,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答案进行评议、争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指导学生阅读和小结,当学生看到教材中表述的内容与自己的见解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由衷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一是要尽可能多一些创新机遇,二是要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认识结构上的矛盾,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发散思维具有开放性、广阔性的特点,它是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象,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方案或者假设的一种思维方式。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既有利于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能用前所未有的新知觉去认识事物,提出新的创见,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优势,又有利于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人才,就应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成为质的时候,发散就变成了创造。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多提一些发散型问题,因为这类提问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象力,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解决问题。例如对美国火星探测器的成功飞行这一事件,笔者要求学生分别从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和哲学常识的不同角度去分析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能从经济上说明,这一事件对人类开发太空资源具有深远意义;从政治上看,则反映了美国继续维持其世界霸权的政策;从哲学的角度看,再次证明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人类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规律认识和改造世界。发散思维是一种新的能力,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加强训练,才能熟练地掌握并运用。

篇9

[关键词]核心素养;情感教学;高中政治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6006201

目前,大多数政治教师依旧采用“填鸭式”教学,导致很多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兴趣不大,这样不仅学生学习成绩不见提高,而且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的负面情绪、负能量在悄悄地累积。他们情感中的空白、空虚、冷漠、无望就像定时炸弹,给学校、社会带来巨大隐患,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现在频发学生拿刀砍人、投毒杀人、跳楼自杀等现象。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本文将从情感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方面探析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情感教学法与核心素养

情感教学法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内在情感出发,通过多样的情感教育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内化知识、掌握能力、升华情感,最终使学生形成应该具备的品格和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的核心素养,是指人们为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社会和全球化时代的需要,为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的情境所必需的能力和道德,主要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一方面,情感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法,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概念本身就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道德等,其所提倡的理念与情感教学法蕴含的理念不谋而合,故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二、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情感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的运用方法

1.语言激励法

语言激励法就是教师通过一些积极向上、富有正能量的激励性语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一种方法。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切忌根据成绩给学生贴标签,应全面看待和评价学生。学生是越鼓励越优秀的,不管怎样,教师都应以鼓励表扬的语言为主。例如,在上课时,有学生回答错误或不敢作答时,教师应该鼓励:“不要紧张,放轻松,再想想,老师相信你可以的!”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可以说:“太棒了,大家掌声送给他!”语言激励可以培养学生自信、勇敢等核心素养,这对学生将来踏上社会有重大意义。

2.心理需求法

心理需求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扣学生的心理需求,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适当的案例进行知识的讲解,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方法。

要想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其主动学习,就要让学生对政治有需求感。从教材内容本身入手,借助一定的生活化情境将教材中的情感、态度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紧密联系,可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例如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课的教学中,可以结合部分学生学习压力大,对高考信心不足的心理特点讲解为什么发展过程中“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最后导出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和考验!这种心理需求法可以紧扣学生心理,不仅有助于学生内化知识点,还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同时积极向上的个人修养和注重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便自然而然得到培养。

3.故事体验法

故事体验法是指教师通过故事讲解或者学生自己编排、表演故事等形式,使学生在一定的故事情境中理解知识并培养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的一种方法。

政治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比较抽象,教师利用故事体验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将内心情感投入情境故事,这样知识点的学习便水到渠成了。例如在讲解政治生活中的个人权益时,可以将书上的个人权益知识编排成小故事,每个故事都在课堂上讲出来,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书上的关键词去编排故事。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知识点,而且在编排故事、体验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的核心素养。

4.音乐、图画熏陶法

音乐、图画熏陶法是指教师借助适当的音乐、图画从听觉、视觉方面调动和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核心素养的培养营造良好氛围的一种教学法。

篇10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美术;教学优化思考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中应当具备的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强调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学习、创新精神、社会责任等内容,是最关键核心的素养。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具备学科素养,不是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而是看学生在生活中能否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近年来各个学科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美术学科也不例外。

一、高中美术有哪些核心素养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确立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作为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图像识读”是对图像符号的认识、比较、辨别。图像具有直观性、真实性的特征。它是当今图像传播方式变革的需要,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素养。“美术表现”是指运用媒体、技术、美术语言,创作有思想、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它是因交流、表达的需要提出的,是人们交往、表达不可少的一种素养。“审美判断”是对美术作品中隐含的各种美的因素的感知、分析、比较和诠释。它是人们对美与丑事物的判断,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可少的又一种素养。“创意实践”是指运用联想、想象生成有创意的意图,可进行创造和实践。它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发展中不可少的素养。“文化理解”是从文化角度出发,尊重、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内涵。它是为了尊重、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需要,是当今社会不可少的素养。

通过美术的学习便可以形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最终会成为人的一种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因此,作为高中的美术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这一素养的培养。

二、高中时期的“核心素养”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得到优化

1.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首先,教师对教学模块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高中的美术课,是培养学生全面性的美术学科素养。教师对每个教学模块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优化,丰富教学活动内容,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资源,使用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让学生感受、体验美术的魅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艺术素养。第三,教师培养高中学生美术素养时,教学评价是重要的手段。建立良好生评价机制,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美术素养得到提高。第四,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

2.利用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师不仅可以在美术课上对学生进行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可以利用丰富的课外活动,对学生的美术素养进行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多欣赏中外著名美术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的实践机会,能够促进学生对艺术的应用。

3.参加美术学科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学生参加美术学科竞赛,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历练,能够获得课堂上不能获得的知识、经验,如:色彩对比调和、黑白灰分布、形式美法则的运用、用笔、线条组织、构图安排、造型设计、元素融入、托物寄情等,使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4.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作为美术教师,要将课本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并积极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知学习内容中的美术情感和思想。通过专门的教学方式、方法,将学习内容中的思想情感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提高美术学习的效果。如在湘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三课《托物寄情》中,课前我问了几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孤独吗,孤独的时候你们会去干点什么?然后展示自己孤独时候画的一张国画小鸟,并进行讲解,进而引出课题,这样学生会有共鸣,对本课的内容会有兴趣,假如很理论的说课,学生的兴趣减弱,课堂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5.优化师生情感,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的好和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效果,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得到优化,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积极的氛围,学生自然会喜欢美术的学习,这样也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要想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首先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美术素养,它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地进行美术方面的训练和学习,来满足新课改中美术教育教学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美术教育教学的质量。另外,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的、充分的尊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对美术作品的认识,让学生结合作品创作的背景,来充分认识创作者的意图,来理解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另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重要。高中生作为个体,是有人格、有尊严的人,因此如果教师在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尊重学生,不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的心理会产生阴影,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会受到阻碍,师生情感教学无法顺利进行。所以,在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基础。

三、结语

“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是 “核心素养”的核心问题。教育部门和教师应当重视地方文化的发掘、整理、开发、利用,形成有效的校本课程,唤醒人们更多地关注自然、生活、生命、社会,以及身边的文化遗存,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身边文化的存在,不忘历史、文化史,延续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方文化,让这种属于我们自己的地方文化生根发芽,不断传承。作为一名高中的美术教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告诉我,提高民族文化的素质需要美术文化教育,塑造民族的性格需要美术文化教育,开放民族的胸怀需要美术文化教育,提升民族的理想需要美术文化教育,推动民族的创新同样需要美术文化教育。美术文化教育在提升“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知凡. 基于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命题与测评[J]. 教育参考,2016,04:9-17.

[2]李艺明.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千年历史文化古镇贡川[J]. 学周刊,2017,10:2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