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5: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内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旅游客运;供应链;核心企业
中图分类号: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151-01
中国旅游客运发展了20余年,成就与问题并存。一方面,表现为旅游各要素组成部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增长,旅游发展越来越迅速,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表现为旅游各要素组成部分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的同时却弱化了旅游各要素组成部分彼此之间合作能力的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当前旅游企业效益较低,市场集中度不高、游客利益受损、旅游供应体系集成化、系统化程度不高,旅游客运整体竞争力水平偏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引入可以从理论上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
一、旅游客运供应链的定义
可以将旅游客运供应链定义为:以旅游总集成商为核心企业,为满足旅游需求,通过对信息流、服务流、资金流的协调与控制,在旅游产品的设计,生产、组合、包装、到最终销售给旅游者的过程中,由旅游食、宿、行、游、购、娱各要素直接供给商及其他旅游间接供给商等共同构成的功能网络链条结构。
二、旅游供应链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对于旅游供应链的研究
国外对于旅游供应链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型旅游集成商“如何引导、鼓励供应商在经营活动中实施其可持续发展的规定和标准、监控供应商行为等方面。”旅游供应链包括旅游产品供应体系中所有用来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商品和服务的供应企业。此外,把垃圾循环利用、处理部门,环保部门纳入旅游供应链体系,从而构建了绿色旅游供应链的完整体系。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有关旅游客运供应链的研究起步较晚,部分学者认识到供应链客观存在与旅游客运而未引起业内人士关注,没有从供应链的角度认识旅游客运,从而从各个角度展开了供应链思想对旅游客运相关企业、部门运作的实际意义研究。目前为止,研究成果较少。国内目前应用供应链思想对旅游客运的有关研究,主要是从单体旅游企业的发展和行为角度对供应链下核心企业探讨、旅游客运供应链风险规避、旅游客运供应链构成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并且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对于旅游供应链上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构建问题:旅游客运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实施以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管理问题的研究匾乏。
三、旅游客运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要素
(一)核心企业
供应链是通过企业间的合作形成的一种网链结构,在这个结构中核心企业通过自己的企业规模及在行业中的影响力、融合力、协调力和领导力等影响着这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核心企业凭借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将其他的供应链成员企业吸引在自己的周围,通过契约、合同等方式组织各节点企业的信息共享和协调活动,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之所以加入供应链系统是基于能在该系统中获得最大化利益,因此,核心企业的一切活动必须围绕着降低总体成本,最大化成员利益,获取竞争优势,促进供应链良性、有序地发展而展开,其经营战略、运营手段关系着链上个成员企业的利益与供应链可持续性、发展性。
(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生在旅游客运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是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的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高度协调关系。合作伙伴是供应链存在和运行的最基本要素,是供应链的支撑,因此供应链上合作伙伴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在供应链管理思想下,核心企业在战略合作伙伴选择中不能只考虑价格,而是更注重选择能提供优质产品服务方面及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并以此为准绳对合作伙伴进行评估、择优,从而保持供应链的持续性与竞争力。
(三)信息技术
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利益与供应链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各要素企业关注的更多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在合作过程中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是极有可能发生的,减少并最终避免此类冲突,协调好各要素企业的利益关系是核心企业必须承担的责任之一。同时,供应链上各企业地域分布不同也会增加供应链的运作成本,降低供应链的效率。供应链管理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管理结合,通过建立多维立体式信息沟通方式,改变传统的单项沟通,以优化供应链管理。
篇2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汽车物流
汽车物流是一种实现商品生产到商品销售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汽车行业价值得以流动的根本保障。本文就基于我国物流管理的现状,来研究汽车物流供应链管理,这将对推动我国汽车物流管理的发展起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汽车物流的概述及现状
(一)汽车物流概述
汽车物流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模式,它集现代运输、仓储、保管、搬运、包装、产品流通及物流信息为一体。并且还是沟通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物流及最终客户的桥梁,更是实现商品从生产到消费各个流通环节的有机结合。在汽车制造行业中,汽车物流主要是包括生产计划的制定,采购订单的下方与追踪,供应商的管理,运输管理,进出口管理以及仓储管理等。
(二)汽车物流的发展现状
我国汽车物流由于起步较晚,一些物流管理还不太完善,因而在急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从而导致国内的整个物流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显得幼稚。其发展现状主要:国内对物流概念的认识度不够;并且在整个物流行业中缺乏建设统一的基础设施,而且常常出现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现象;缺乏对第三方物流的认识度;当前我国的汽车整体物流的信息化水平较低。
二、我国汽车行业的供应链管理及管理不足
(一)我国汽车行业的供应链管理
就当前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汽车制造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环境。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前国内汽车市场中的消费需求正日趋个性化,消费者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在任意地方用最低的价格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在这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有的企业能够较好的把握市场需求的动态能够在企业中长盛不衰,有的企业却功亏一篑。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的关税逐年的下降,其国际市场国内化已经成为当今发展的趋势,而对中国汽车制造业来说,它不仅受到国内同行业的竞争与影响,并且还受到国际汽车制造商的冲击。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原本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激烈竞争的需求,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下去应该去寻求新的出路。
汽车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围绕一定的核心企业,在供应链的管理中执行的是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信息流、业务流及资金流,可以说它在整个汽车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汽车供应链被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汽车生产管理者的重视。
(二)我国汽车行业中供应链的不足
1.对供应链的认识不足
虽然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地位已经受到汽车行业管理者的重视,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不少企业追求的是自己企业的盈利,而不是整个行业的共赢,因而其在供应链运用上的运用效率不高。就当前国内的汽车厂商来说,大多数的企业采取了JIT等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的运用能够使得他们较为容易的达到自己的零库存管理,也能较大幅度的提高自身库存的周转效率,极大的节省了库存管理的费用。但是对于主车厂而言,它常常要求配套商垫高安全库存,或是在周围建立存储库存,以求不时之需。该做法实际上将这部分的管理成本直接转交给了中上游,而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配套厂商因过于忧虑把更多的信息传递给中心厂商,会在对待供应链体系的态度上有所保留,从而不利于整个供应链管理的竞争优势。
2.企业需加强供应链管理三大核心领域
当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其德系汽车在成本上的劣势逐渐的被显现,为此,一汽大众针对当前的现状制订了SDP计划,SDP计划的核心是成本,因此,在一汽大众中成本问题已经关乎到其存活命运的大事上。并且除成本之外,生活的灵活与实效性是另外事关重要的挑战。在国内的汽车行业中,常常会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是新车已经下线,价格也已经公布,铺天盖地的广告接踵而来,但是消费者只有在几个月之后见到车。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供应链脱节,汽车企业在自身的生产力不足的情况下,仍然仓促的推出新车以便占有市场。
3.汽车供应链环境的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欠缺
当前高科技信息技术的投入费用是观察供应链信息管理化程度最为直观的标志。就《中国汽车供应商》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国内企业中一般对信息化的投入较少,一半以上的企业在对企业信息化的支出金额不超过5万美元。仅有20%的企业管理资源规划中应用了ERP管理软件。并且大部分的零部件供应商都不能够及时达到主机厂的需要,并且已经采用比较原始的订单传输方式。
三、提高我国汽车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措施
(一) 促进第三方物流与自营物流相结合
在供应链的管理模式下,汽车物流的各个环节应该加强信息管理与创新。当前我国主要的汽车制造行业中其自身已经拥有较为强大的配套管理系统,并且与此同时,在资源共享、信息化建设及安全与诚信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我国应当采取自营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相结合进行供应链的管理。细化来说,在汽车制造业中,其内部生产的物流环节应该有制造业的制造商来承担并且完成;采购环节应该交由第三方来完成;而成品最后的销售过程应该实际情况分别交给制造商与第三方共同完成。并且在此基础上,对第三方的汽车物流进行分化完善,并且也进一步完善自营物流的完善制度。
(二) 积极推进建设标准化的汽车物流
标准汽车物流的建设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其物资的配送效率。主要是在汽车物流行业中推广物料容器及标准化的编码,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我国汽车物流体系的制造、运输及装配。由于汽车物流的配件种类多,尺寸规格迥异,并且其自身的物理性能不同,因此在汽车物流行业中实施标准化的建设,能够对物流容器提出较高的要求。而在汽车行业中,推行汽车物流的标准化建设,能够使得供应商采取统一的物料包装及运输模式。实行统一的包装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成本的投入,并且还能够提高供应商的积极性。具体来说,在推行标准化建设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如:汽车零配件的包装、物流运输要求、运输车辆的容积量、物料容器的运输安全性、装卸机械化程度等等。其标准化汽车管理的推广和使用能够使得不同的企业之间能够更好地识别与传递物料,从而来提高物流的效率。
(三) 积极建立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模式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已经被逐渐的应用到汽车物流行业中。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模式需要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下将企业内部的数据库进行导入,并且让供应链的核心成员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对接方案,用来实现与制造商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换与衔接。另外,在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中,供应链中各个成员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协作计划,并且对各项项目的实施进度进行明晰制定。当项目实施时,各个组成员应该共同制定技术的标准并且采取具体的实施办法。此外,在汽车物流与电子商务进行运作的过程中应该全面的采取和使用BPR,其目的是为了适应供应链模式下的电子化运作需求。并且在供应链的环节中应当建立电子信息化的连接系统,其目的实现信息快速进行互换。从而推进我国现代汽车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厚才,陶青,陈煜波.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J].中国管理科学,2000(01)
[2]韩龙士.供应链管理下的汽车物流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03(11)
篇3
【关键词】特许经营体系;供应链;中国;管理;可持续
0.引言
21世纪,特许经营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欧美等国家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成功。我们都知道,欧美等国家的市场经济本身在全球范围内遥遥领先,特许经营在欧美等国家的再一次应用成功,足以说明特许经营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先进的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可口可乐、沃尔玛等国家户企业纷纷登陆中国市场,由于它们具有成功运营特许经营的实战经验和骄人战绩,跨入中国后不久,就迅速占领了本行业的市场额度。该现象引起了国内的高度关注。20世纪末,中国也相继出台特许经营相关政策、办法,鼓励特许经营。然而就当前结果来看,中国本土的特许经营体系相对于国外的而言,明显不具备优势,还有的本土特许经营体系,还没有运营多长时间就宣布流产。随着中国WTO的加入,众多的国内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激烈立于不败之地或显示其霸主地位,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鉴于此,笔者在该背景下,拟以供应链为视角,对适应于中国本土化的特许经营体系展开研究。
1.中国本土特许经营体系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
尽管特许经营在我国已发展10余年,然而就其现状而言还是不容乐观,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尤其在经营的科学性、经营规模以及经营效率等方面表现有为突出。究其原因,据笔者分析应归因于以下五个方面:
1.1战略理念不明确,合作伙伴关系未真正建立
就当前情况来看,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不明却是中国本土特许经营体系的一大症结。渠道管理中,特许人与供应商都不能站在战略的高度对待体系运营中双方的关系,进而也不能做到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正确对待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1]。相关表象如:特许人故意压低供应商的价格、供应商虚报真实成本等。也就是双方并没有真正履行共同获利、共担风险以及共享信息的协议关系,因此,从现实层面上来讲,双方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视野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还没有完全建立。
1.2供应链管理不完整
由于特许人与供应商还没有真正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合作中的不信任会导致交易价格的博弈、商品信息的封锁等[2],这些现象的直接后果是影响了供应链管理的完整性,因而不能达成双赢的目的。
1.3物流配送不系统
当前,由于我国多数特许经营体系的经营分散性特点,决定了还不能拥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据笔者调研数据分析显示,特许经营企业的配送比例方面,发达国家是我国的1-3倍。此外,还存在特许人总部向特许分店配送频率不合理;配送中心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1.4信息不能共享,影响整个经营体系
特许人与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关系,导致了双方信息不能共享,进而引起供应链库存、成本以及浪费的过度增加。此外,由于双方建立在互不信任的基础之上,导致了他们协作关系的不确定性,如遇到供求关系的变化、力量悬殊等现象时,双方就会展开一轮又一轮的谈判、协商,造成了不必要的开销和浪费。
此外,由于我国本土特许经营体系受资金、信息技术发展等的制约,我国特许经营还不能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支持体系;同时,由于技术、科学方法等的条件制约,我们还不能科学的进行市场定位、商圈分析以及对用户需求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
2.中国本土特许经营体系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根据从业经验并结合文献分析,笔者认为,做好中国本土特许经营体系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创新理念,掌握原则
先进的理念是指导事物成功的基础。对于供应链管理而言,国内各界要想做好行之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工作,首要条件是形成切合实际的供应链管理理念创新工作。实际操作中,要关注到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并以系统最优的观点统筹各种关系;同时,要“通过追求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来实现自身长期利益最大化” [3]的原则指导一切行为。
2.2明确优势,采取措施
影响特许经营体系的因素较多,在管理过程中,我们要明确具备竞争优势的价值增殖活动(如管理能力、资金规模以及物流配送等)哪因素是影响价值链形成的主导因素。在分析清楚、定位明确的前提下,进一步健全、完善特许经营体系的供应链及及其相关业务板块。
2.3建立伙伴关系,满足各方需求
特许人应主动担当起建立伙伴关系的重任,以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身份组织各企业做好合作关系的建立工作。具体工作中,特许经营合同条款以及经营模式的独特性等相关内容,要及时协商,以确保特许人和受许人需求的满足;此外,供应商的选择也要有甄别,以实现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对于已确立的供应商,要与之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合作经营与计划以及双方期望等方面予以明确,同时要做的相关信息的及时交流与共享。
2.4学习先进技术,合理市场定位
诸如家乐福、肯德基等企业都拥有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国内企业在探索适合实际的特许经营体系时,要做好市场细分工作,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定位市场,进而形成收集有效用户需求信息措施和途径。此外,信息传递模式的建立要以能充分发挥特许人和受许人关系优势为前提,当然,前期工作是做好特许人和受许人关系利弊的分析与权衡。
2.5决策的具体性和动态性
国内企业特许经营体系的形成与自身规模、发展规划以及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实力等有关。因此,国内企业在对特许经营供应链管理过程中,要做到科学、规范;同时,实际操作中,还会因宏观政策、结点等的变化,而要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进行随之变化。所以,对于特许人而言,在实施决策中,要作到与时俱进,随时针对特许经营体系供应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决策,以确保在适度的回收期内收回投资,保持特许经营体系的健康、良性运转。
【参考文献】
[1]郑立.我国特许经营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2):12-13.
[2]李维华.特许经营理论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25-138.
篇4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信贷风险;风险控制
[DOI]10.13939/ki.zgsc.2016.32.051
供应链融资是将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的相配套企业视为一个整体,根据供应链中企业的交易关系和行业特点制定基于货权及现金流控制的整体金融解决方案的一种融资模式。供应链融资以供应链整体和贷款企业的真实交易背景为依托,其决定性因素是核心企业的信誉力和综合实力,它是一种金融创新,主要目的在于降低供应链融资成本和解决供应链节点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
1 我国供应链融资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供应链融资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的发展,其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供应链融资在国内诞生,由理论研究层面逐渐过渡到实践运用,并迅速发展起来,不过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发展不成熟,仍然处于摸索阶段。
深圳发展银行(现更名为 “平安银行”)是国内最早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的银行,在业内率先推出了“1+N”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并且组建专业团队,对供应链融资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并应用于实践中,实现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目前,国内对供应链融资的理论研究日益丰富,并且逐步被深入发掘应用于实践中。随着供应链融资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供应链融资市场需求庞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及发展潜力,很多商业银行和企业都对供应链融资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与热情。目前,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以及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一些传统国有银行都已涉足供应链融资业务,适时推出各种类型的供应链融资产品。银行、物流企业与融资企业相互合作,形成了共赢联盟,推动了供应链融资业务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供应链融资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利于核心企业进一步降低业务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形成良好的信誉链。
2 我国供应链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
不同于国外供应链融资的成熟发展和普遍开展,中国供应链融资业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某些市场因素和环境、制度等的制约,会产生很多明显的缺陷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企业融资运作效率低下
传统企业融资服务中,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银行设置的融资门槛过高,无论是对融资抵押资产的严格要求,还是融资业务流程设置得复杂程度,都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效率低下。虽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有了供应链管理意识,尤其是大型核心企业都比较重视与自己具有重要合作关系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和供应链管理。但是企业受限于独立发展的传统经营思想,供应链管理意识较薄弱,供应链管理实践效果并不如预期的理想。供应链融资是建立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的,如果供应链管理比较松散,特别是核心企业对其供应链条上下游的中小企业难以形成制度化的管理,则整个供应链条上的企业之间彼此间缺乏足够的信任,供应链合作关系不够稳固,极易造成合作不畅的局面,从而造成供应链融资业务运作效率低下,使得整条供应链缺乏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2.2 核心企业积极性不高
在供应链融资业务中,在与上下游企业贸易过程中核心企业往往处于谈判的优势地位,主导着整条供应链的发展走势,担任整合整条供应链的关键角色。核心企业凭借其良好的商业信用和较强的综合实力,能够帮助上下游配套企业便利地融资,加强供应链上企业相互间的合作,降低供应链的整体融资成本,实现供应链上的多方共赢,提升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由此可见,核心企业替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承担着很大的责任和风险,如果供应链条的合作关系不够稳固,甚至会影响其短期经济效益。因此,有的核心企业顾虑重重,特别是大型企业和垄断企业对供应链融资并无特别的使用需求,并不愿意承担融通整条供应链的责任,甚至为了自身利益会利用获取的信息优势,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人为地将成本转嫁给弱势的中小企业,造成中小企业的损失,导致资源配置不当,严重地阻碍了我国供应链融资的发展。
2.3 信息技术建设滞后
现代市场经济中信息化技术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准,科技与信息技术转变为生产力,不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还可以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从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但是,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中存在着信息技术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国内企业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发展相对滞后,使得供应链融资业务操作成本增加。而且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中小企业、物流企业和银行等参与主体的信息技术建设和应用水平不一致,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资金流与物流缺乏有效监控和对接,使得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各主体独自发展信息技术,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信息平台运作效率低下。
2.4 供应链融资潜在风险大
供应链融资是捆绑核心企业信用的一种融资方式,其信用风险具有整体性和传递性的特点。供应链融资是建立在供应链基础上的新型融资业务,它需要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形成一条以核心企业的综合实力为信用基础的信誉链。供应链融资一方面有利于分散单个企业的风险劣势,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供应链上某一节点企业出现经营或信贷风险,该环节带来的贸易风险将向整条供应链扩散,也将使供应链的潜在风险增至最高。在融资过程中,核心企业承担着最主要的信用风险,为了整条供应链长足、健康的发展,核心企业势必损失一些短期利益,制约了核心企业的单独成本最小化和资金流最优化,因此也影响了某些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积极性和融资的运作动力。核心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有可能以损害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利益为代价,将风险转移给上下游企业;反之,中下游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人为地增加产品成本和融资成本,长此以往,将导致最终产品成本上升,银行的操作风险也因此更加扩大化和复杂化,整条供应链呈现出非理性发展的趋势,在市场中逐渐失去竞争优势。
3 促进我国供应链融资发展的策略分析
由于我国供应链融资发展还不够成熟,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着供应链管理能力不强,供应链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成为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的制约瓶颈。供应链融资无疑是一种创新融资业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前景,它在国内的发展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3.1 构建制度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供应链是供应链融资发展的基础,目前,缺乏制度化的管理是我国供应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所以促进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的根本保障首先是要建立一个稳固可靠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供应链的核心企业要化被动为主动,加大供应链管理的投入,并且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和规章制度来进行供应链管理,在制度和组织结构上推动供应链管理有序化和常态化发展。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发展,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核心企业共同设计出更加完善的供应链融资方案,将供应链融资作为主线业务,建立专业化、制度化的经营管理体制,提升运作的技术水平,提高供应链管理服务水平,形成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战略的组织保障,使得供应链条上的各参与主体都能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3.2 增强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向心力
核心企业往往在整个供应链条中占据优势地位,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只有核心企业转变理念,承担起盘活整条供应链资金的责任,增强其核心向心力,合理运用供应链融资方案,将其商业信用有效注入上下游中小企业,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放大中小企业经营能力,从而推动整个供应链商品贸易的有序运行,有效控制供应链的关联风险,缓解整个供应链的资金压力,提升整个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形成集群效应,达到整条供应链增值的目的,促进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推广。
3.3 突破供应链融资的技术瓶颈
信息管理技术水平是提高供应链效率的决定性因素,加强信息技术建设投入,建立信息沟通与共享平台,便于供应链条上的企业加强交流与合作,可以根据具体的交易业务和实际变化对生产经营策略和融资需求及时进行调整,优化配置整条供应链资源,使各企业都能实现最大化的价值。要突破供应链融资的技术瓶颈,构建供应链数据流转的公共金融服务平台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便于供应链条上各种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效共享和沟通。同时,积极促进国内企业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引进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技术服务平台提供的创新型供应链融资产品,都需要融资企业、物流企业、银行等各个参与主体的相互协作和共同努力,对新的供应链融资技术的成本、收益定期进行分析,及时改进融资方案,尽力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3.4 建立供应链融资信用评价体系
风险控制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最大的问题。在供应链融资中,银行不再孤立地评估单个企业的信用风险和财务数据,而是更加关注整个供应链的交易风险和贸易背景。银行通过对单笔交易的真实性和业务流程、核心企业的资信力和履约力以及供应链的整体实力和运行稳定状况,来评估真实的融资风险,从而决定是否发放贷款以及授信额度。建立供应链融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银行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强有力的合作,根据供应链融资业务的特点进行设计,结合借款人的资信水平,对供应链核心企业组织该笔交易的能力和单笔融资业务的自我清偿能力进行重点考察和信用评估。供应链融资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银行对企业的交易信息更加准确地掌握和监控,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更加有效地跟踪贷款流通去向,降低不良信贷风险,从而达到减轻供应链整体风险的目的。
4 结 论
综上所述,供应链融资是商业银行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以及融资难的特点量身定做的一种创新融资模式。供应链融资有效地缓解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利于实现供应链主体的价值最大化和多方共赢。不过,我国供应链融资业务水平和质量都比较低,供应链融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企业供应链管理意识薄弱,融资运作效率低下,核心企业积极性不高,企业信息技术滞后,供应链整体融资潜在风险高等诸多问题。本文对我国供应链融资的发展从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有利于供应链成员在更加平等的协商环境中逐步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形成良好的信誉链和增值链,提升供应链整体的市场竞争能力。希望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和促进当今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丁汀,李雪梅.供应链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优势分析[J].物流技术,2009(7).
[2]李勤,韩凯.供应链融资的现状与问题:93家企业样本[J].改革,2009,184(6).
[3]吴群.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发展方向与对策[J].现代经济探讨,2010(10).
[4]徐慧强.我国供应链融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商,2014(2).
篇5
关键词:旅游服务系统供应链管理
对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并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实施。应链管理的思想最初起源于制造业,高品质、低成本,即时响应顾客的需求是供应链的核心思想。在制造业,自从有了企业那天起,质量、成本和时间就一直是企业的三个核心要素。围绕这三个方面,企业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最有效的管理方法,旨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缩短生产周期的生产产品的方法(即生产方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和变化。
上个世纪80年代,在生产制造业中出现了大量新的制造技术、管理战略(理念)与手段,使得厂商有机会通过降低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如精益制造(LP)、全面质量管理(TQM)、准时制生产(JIT)、看板(Kanban)等,在企业界与管理学界非常流行。为实施与完善这些战略,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发现在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方面,这些管理理念似乎都走到了尽头。因为单纯考虑企业内部资源优化是不能适应基于时间竞争的需要,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与合作伙伴协同动作,才能真正从整个供应链降低响应的时间。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是他们增加利润、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下一步措施。与此同时,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ERP在企业中的广泛采用都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1997年,美国的制造企业投入在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活动中的费用达到8620亿美元(占全美当年GNP的10%)。一些著名的跨国集团,如DELL、P&G、HP、WAL-MART作为供应链管理成功案例在企业界广为传诵,也引起人们对供应链管理的极大热情。
旅游服务供应链的含义
但对于什么是供应链,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
比较常用的提法有,“供应链是由在满足一个顾客需求(直接或间接的)的过程中所有参与的企业所组成的一个网状系统”,“一个供应链不仅包括供应商和制造商,也包括承运商、仓库、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顾客本身。而在每一个企业(如制造商)内部,供应链包括其所有的活动,如,新产品的研发、市场营销、生产、分销、资金与顾客服务”。
LeeandBillington(1992)给出了一个更直观的描述,“一个供应链是由若干设施组成的一个系统,分别完成对物料的采购、零件或产品的加工、直到将产品提供给最终消费者。”
尽管目前为止对于供应链的定义还没有一个完整而统一的,但供应链管理有一个统一的核心思想即强调各个企业专注自己最擅长的核心业务,将其他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具有优势的合作伙伴,通过供应链的组织和协调,形成更强的竞争力。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使企业在最短时间里寻找到最好的合作伙伴,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赢得市场。供应链管理模式面对的是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买方市场,它以多品种、变批量生产代替大批量生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外出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旅游者为满足在旅行生活中的食、住、行、娱、购、游方面的需求而引发了对旅游产品的消费。旅游产品的质量取决于旅游者对组合产品的整体期望与感知之间的差别,由此决定旅游者的满意度,也决定了旅游服务的成功与否。
在传统的运作模式下,旅行社在旅游业内各企业之间担负着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起到了联系各组成部分的纽带作用。通常,旅行社通过采购相关的服务项目形成满足旅游者多方需求的整体性组合服务产品,再把组合产品销售给顾客。提供给旅行者的服务组合产品的整体性、协调性依赖于旅行社的组织协调能力。
旅游业内这种相关企业以旅行社为核心,联结成一个服务于旅行者的服务系统。这种对旅行者的、以旅行社安排的旅游活动顺序为依据的旅游服务系统,实际上就是一条服务于旅行者的服务供应链。虽然旅游服务供应链是客观存在的,但目前的学术界并没有对其运作机理和管理模式进行过深入研究。
旅游服务业如何提供优质的、特色化的、全程的旅游服务,跟上国内其他成熟的服务产业的发展步伐,接轨世界现代化旅游服务业的进程,是值得日后旅游服务供应链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建立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有利于提升我国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入WTO后,外资旅行社可以在我国成立独资公司,并可直接与交通和饭店经营者交易。我国旅游经营企业无论在规模、经验和管理理念方面同国际旅游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旅游服务供应链的体系,形成旅游批发商和旅游零售商的垂直分工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才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能更好的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顾客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其获取信息也越来越便捷,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所以顾客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以消费者为主导的时代,传统的纵向一体化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如何去应对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及时掌握旅游者的需求,对旅游服务系统的管理进行创新,提供让游客满意的服务,成为旅游经营企业的主要职责。我国旅游企业目前总体来说,数量多但规模偏小、且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单靠企业自身的实力很难满足顾客的多样需求,旅游企业只有通过相互合作运用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模式才可能满足当今顾客易变、多样性的需求。
能使旅游企业之间进行分工合作促进经济增长
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及社会联系的广泛性特征决定了旅游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具有广泛的带动功能,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二十多年来,我国旅游服务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过程。如今旅游服务业已经成为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刺激公民消费、加速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自从加入世贸组织后,承诺逐步放开旅游服务业,使我国旅游经营企业既面临机遇,同时又面临巨大挑战。我国旅游业运行几十年的经验表明,强化跨部门、跨地区协调管理的力度,是实现旅游业顺利运营和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然而,目前我国旅游行业的协调能力十分有限,相关协调政策不能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关系不顺,政策不明,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磨擦碰撞现象仍很多,因此需要一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来协调旅游经营企业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可见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的应用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因此,系统深入地研究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机理已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它对旅游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方式的转变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适应于旅游业各企业,特别是对一些革命老区和西部地区旅游企业显得尤其重要。像2006年国家旅游总局提出了“红色”旅游的概念,目的就是要帮助革命老区进行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但如果没有一种先进的管理运作模式作指导,则可能会破坏当地的旅游资源并造成事与愿违的后果。
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水平较高,旅游业起步较早,目前已建立了较完善的市场发展体系。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关于旅游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旅游服务基础研究,从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部门来研究旅游服务的特点和作用;旅游服务感知研究,主要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来分析他们对旅游服务的期望、满意程度等,并研究影响旅游服务的感知因素;旅游服务质量研究,主要是研究如何去衡量和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电子旅游服务研究和旅游电子商务,主要的研究是如何运用电子商务促进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上述这些研究的视角多集中于在游客的感知和满意度方面,研究方法也多从心理学和社会学及地理学的角度而进行的。这些内容大多是从服务的角度谈服务的存在问题,其宏观性不足,较少地从服务的角度系统诊断旅游服务系统或旅游业的缺陷问题。而国外关于旅游服务供应链的理论研究也是比较罕见的。
但西方发达国家的旅游服务的一些实际做法却与供应链管理的理念相符合。欧美国家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旅行社业内部进行了批发经营商和零售商的垂直分工,而批发经营商和零售商又根据市场状况和企业实力在各自的领域中进行了水平分工,实现了专业化的经营。在澳大利亚,各种旅游产品先通过众多的零售商销售给客户,再集中起来批发给旅行社,这种先分散经营后集中的方式可充分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西方发达国家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方便游客对各种旅游产品的选择。这些做法都是与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一致的。
国内研究现状
旅游业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可以说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业。所以在对于如何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方面,认识还不够深入。国内关于旅游服务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旅游企业服务人员对游客的心理、态度和技巧等方面。
在我国关于旅游服务系统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少且缺乏系统性。其中邹慧萍等(1996)探讨了建立灵活快速反应的旅游服务系统ATSS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构想;赵洁(2002)构建了基于Browser/Server的旅游服务系统TSS,并分析了该系统的功能、特点、网络结构、软件结构和关键技术;张文建(2001)则分别从旅游和服务两个角度提出了旅游服务系统模式以及旅游服务传递系统等;杜文才(2003)分析了旅游业的信息特征、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引起的旅游业经营环境变化,提出了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并提出利用信息技术对旅游企业过程重组;张英姿(2005)提出构建旅游服务供应链的意义,但并未对其运作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对供应链管理起源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主要是用于制造业,而旅游业是属于服务业。那么能否把这种先进的管理模式用于旅游业呢?下面本文就对其可行性进行系统分析。
首先,旅游(或称旅游活动)是一个过程,它贯穿于主体(旅游者)、中介体(以旅行社为核心的旅游经营企业)和客体(景区或景点)之间,表现为客流(旅游者出行路线及安排)、信息流(旅游开发规划、市场营销)与物流(物质的供应与流通)的统一。而客流和信息流可以作为特殊的物流,因此可将现代物流管理及供应链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到旅游的开发管理中。
其次,在客体——中介体——主体这条旅游服务供应链中,质量、成本和时间同样是三个关键要素。质量要素决定旅游者的满意度,进一步决定旅游者的消费决策,从而影响到旅游企业的客源市场;成本要素则决定旅游业的获利能力,并最终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时间要素是决定响应旅游者需求的速度,与旅游者对产品质量的感知有关,也与旅游企业的效率有关,从而又影响到质量和成本。所以,为质量、成本、时间三要素提供基本保证的旅游服务运作模式及其管理在旅游业的地位不容忽视。
供应链管理不仅是一种适应目前环境的最为先进的运作模式,而且作为一种协调参与者的相关活动的全面整合系统观,着重强调强强联合、资源整合和整体运作,对客观上已经存在的旅游服务分工协作的系统以及旅游服务供应链的运作管理可以提供理念的启发、理论的指导和方法的参照。
借鉴供应链管理模式,旅游业就可以根据实际,围绕实现顾客需求的有效合作方法的研究,探索旅游服务供应链的具体运作模式。
旅游服务供应链进一步研究方向
根据旅游服务供应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其对旅游业的重要作用,要真正发挥旅游服务供应链的作用,就必须对其运作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今后的研究应主要探讨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景区、景点三者之间应如何进行协调,才能实现旅游服务供应链的目标。本文简单介绍一下各部分研究的主要内容。
旅游服务供应链的主体:旅游者
旅游者是旅游服务供应链的主体部分,旅游服务供应链的目的就是要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又使供应链各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因此在这部分,应着重研究如何建立一个可信息共享的旅游信息系统。
旅游服务业是一种基于需求的行业,尤其是对信息的需求强度高,它们提供的是无形的服务而非有形产品,特别强调顾客服务与信息传递的关系。对服务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将大量的专业与经验以信息流的方式对顾客进行传达或服务,从本质上与电子商务的精神是相通的。
电子商务的本质是效率、协同、敏捷、快速,不仅有助于服务业有效地提高效率,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服务业通过电子商务方式可以进行及时、丰富的信息交流与沟通,物流的瓶颈对服务业电子商务影响甚微,地域分散的资源非常适合通过互联网进行集聚和共享。因此如何构建一个可信息共享的旅游信息系统是旅游服务供应成败的关键。
旅游服务供应链的核心:旅游经营者
旅行社是旅游服务供应链的核心组成部分,起着协调相关旅游服务企业的作用。旅游服务供应链的稳定与否,关键在于协调和激励约束机制是否完善。这部分应着重研究如何解决旅游社、交通、餐饮、住宿相互之间的协调和集成问题。如旅行社与航空公司之间关于定票的协调机制研究,作为两个彼此独立的利益主体,航空公司希望旅行社在旅游淡季时多购票,而在旅游旺季时少购票,而作为旅行社的实际情况则正好是相反的,那应该如何来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它们形成一个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则是旅游服务供应链的研究重点。
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能协调一致、抱成一团迎接外来供应链的威胁与攻击,必须要有对供应链中的每个节点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将有利地巩固旅游服务供应链上下游结点之间的忠诚度、保证了风险及利益的共享,业务集成,有力地减少了企业的无效率的重复运作。
关于旅游服务供应链的集成问题主要是应该研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如何通过网络技术进行信息的集成,以达到快速、高质量、低成本去响应客户多样化的需求,这其中也应该包括如何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以及如何对其绩效进行管理的问题。
旅游服务供应链的基础:旅游资源与环境
景区或景点是吸引游客旅游的主要吸引物。要发挥景区或景点吸引力,必须要做好景区或景点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这里的旅游资源是指客观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审美和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旅游资源分为两种:有物质的、有形的,如山川、园林等;也有非物质的、无形的,如民俗文化、旅游服务等。
旅游资源与环境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仅包括旅游资源本身的保护,使之不受破坏、特色不受削弱,而且还涉及到其周边自然生态与社会环境的保护问题。注重资源环境保护,防止破坏性开发,尤其要重视对自然保护区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这部分主要是通过定量的方法进行研究,如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和经济学分析的方法,研究如何开发景区或景点的旅游资源,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而关于景区、景点与旅行社的协调问题,主要是研究多委托人和多人的情况下激励约束机制的相关问题。因为一家旅行社会同时开辟若干条旅游线路,而一个景区、景点也会同时与若干家旅行社进行合作,对于应该如何协调好彼此之间的关系,既不能破坏当地的旅游生态资源,同时又不能使旅行社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也是旅游服务供应链未来研究的一个重点。
参考文献:
1.马士华等著.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张英姿.初探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2)
3.《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旅游学刊,2002(1)
篇6
“赢在物流”计划出炉
目前企业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未来的世界不再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博科资讯副总裁武兴兵对此深有体会。他分析说:“一直以来,国内企业往往苦干成本控制,当原料、人力、基础物流等内部成本无法进一步压缩时,企业似乎无法找到成本控制的其他出口。然而把视线扩展至全球的产业链竞争,国内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的低效率、高成本让博科资讯看到了解决之道:通过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优化,将成本控制由企业内部转向整个产业供应链,向供应链要效益。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将使企业的第四利润源成为可能。”
博科资讯总裁顾问、资深物流专家王颐中分析说:“一个完美的物流供应链是帮助企业挖掘第四利润源的核心,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则是第四利润源的IT工具,2009年更是被一些行业专家称为‘中国物流供应链价值的发现年’。在这样的背景下,博科资讯启动了以‘供应链改变中国’为主题的‘赢在物流’计划,希望能更好地帮助国内企业。”
此次博科资讯启动的物流计划规模宏大:了企业物流供应链6大管理模式、4大优化方案、9个应用解决方案和12个行业解决方案;并针对此方案了包括订单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计费成本管理系统、绩效报表/B1管理系统等在内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集团版)MySCM。此后,博科资讯还将不定期中国企业物流现状报告,并通过启动物流供应链研讨会、建立物流商学院、物流训练营等系列活动,全方位提升中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
据武兴兵介绍:“作为国内领先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供应商,博科资讯的愿景是让‘赢在物流’计划席卷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为代表的中国经济圈。博科资讯将在行业协会和合作伙伴的协助下,与更多的国内企业分享我们在物流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帮助国内企业挖掘新的利润源。”
MyscM创造价值链
MySCM研发耗时五年、投资超过亿元。“赢在物流”计划更是突出了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是博科资讯目前最新、最主要的物流供应链软件产品,将为中国企业快速、大幅地降低物流供应链成本带来福音。
据介绍,MySCM构架在博科资讯SOA平台Himalaya之上,具有引擎式、管控式、扩展式、策略式、基因式、分布式六大特点,以及订单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计费成本管理、绩效报表/BI管理五大模块,适用于大型集团企业和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
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MySCM的优势体现在:第一,标准化。企业关注的是这套系统中所蕴含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通过标准化的应用,能快速复制成功管理经验,快速提升管理水平。第二,精细化。客户对物流供应链运作与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物流供应链软件能提供更具体和细化的管理服务功能。第三,量化。企业对业务的掌控程度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物流供应链软件能提供量化的数据信息,从而准确地为企业决策提供服务。第四,智能化。企业要处理的业务越来越复杂,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要求物流供应链系统必须能给客户业务运作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与管理手段,提高运作效率。第五,优选化。物流供应链系统优化是降低供应链运营总成本的关键点所在,优选化的系统是高效协作的物流供应链系统,大大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行业专家评价说,MySCM可以帮助国内大型企业全面提升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优化企业上下游的资源和信息共享机制、降低物流供应链运营成本、改进服务质量、增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扩大企业市场份额。
看好物流供应链软件的明天
从1996年至今,博科资讯已经持续12年稳居中国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市场占有率第一,拥有大量的世界500强企业客户和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并在多次投标中击败国外吓巨人,为民族软件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表率。博科资讯总裁沈国康自豪地说:“与去年相比,我们的业务量增加了40%。目前财务报表还没有出来,实际的增长率也许还要高。”
篇7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优化;评述
一、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对外开放的速度加快,在当前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农产品产业的壮大与发展来自其整个产业链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已不单纯是某个农产品生产环节的单一竞争。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成为了这一环境下有效的竞争武器。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研究较国外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农产品供应链整体水平较低,题有待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国内的一些相关法规政策也不够完善,有许多关键性的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针对相关学者对农产品供应链的问题进行了相关梳理和探究,对农产品供应链及其优化进行归纳梳理,并提出评述与展望,为其他学者的研究提供思路。
二、农产品供应链理论研究的评述
1.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在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的。目前没有统一定义,各国相关研究机构和学者对供应链的表述也都大相径庭。美国的斯蒂文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英国的马丁(2010)认为供应链是由相互关联的企业通过上下游的连接,以各种方式联系在一起,最终让消费者享有产品或服务。艾伦(2008)认为供应链是由链上合作的成员构成的整体网络系统,把基础商品加工转化为客户需要的商品,且管理各阶段的利润。我国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从1999年开始,利用CNKI检索表明,国内首篇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文献刊发于2000年。马士华(2006)认为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相关环节的控制,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制成各类中间产品乃至最终成品,最后由各种销售网络把成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种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网链结构就是供应链。李季芳(2011)还认为供应链网络具有整体功能。
通过上述对国内外学者对供应链的定义,可以概括出供应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供应链的核心是企业。链的起点是从产品的原材料开始。通过对中间环节的控制,制成半产品以及成品。最后利用各种销售通道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种将原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连接到终端消费者形成的一个整体功能网络和模式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供应链。而供应链的管理,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对链条中各个节点加以控制,以便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满足企业的利益,以实现整个链条收益的最大化。
2.农产品供应链
金廷芳(2011)认为农产品供应链是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原材料供应商、产品生产者、中间商以及消费者等构成的网络体系。周静(2011)农产品供应链上所有的生产及销售环节都与农产品有密切的关系。农产品供应链与其他供应链相比还有较大的差别是基于农产品的特殊属性,首先,农产品种类繁多,如蔬菜、水果等果蔬,禽、蛋、水产品、肉等生鲜类,这部分农产品可以无需加工直接进入市场,也可以加工后再进入市场;而小麦、棉花等则必须通过加工这一环节,才能最终进入市场。其次是生鲜类农产品不易储藏,且受天气、病虫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最后是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的主要是以分散经营为主,不便于管理。刘秀玲(2006)认为,农产品供应链使农户和企业形成网络结构。游军(2009)认为:农产品供应链是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控制各节点,将各环节连成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通过对上述学者的研究梳理,笔者得到以下结论:农产品供应链是一条以农产品为主体,从原材料的收购、加工、运输、分销直至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的链,主体是农产品,而核心仍然是加工企业。
三、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的评述
当前国内外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关理论分析等方面,研究其形成的原因、发展的过程、现存的组织模式、合作的机理模型及各环节上的利益分配机制为主。
1.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优化评述
生鲜农产品因其品种繁多,且易腐坏、不耐储藏等特性,其消费受地域、气候、文化习俗、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很大,加上运输成本巨大,一直备受各国政府和相关学者的关注。汤鹏(2013)利用Stackelberg主从对策理论的优化模型,分析得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特性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随机性。蒋侃(2006)以主要研究生鲜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在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中提出从服务水平、核心企业组织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协调利益一体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赵辛(2013)指出管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就有风险管理,需要依靠政府来制定科学的政策去进行宏观调控,保障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有效运行。谢若琪(2015)提出建立生鲜配送中心,加大生鲜农产品生产的建设、提升组织成员的素质,提高农民参与率等方式优化农产品供应链。李娇娇(2015)则通过引入实证案例,证明生鲜超市进军生鲜电商不失为农产品供应链优化一个好的机遇。
2.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优化评述
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部分,精简供应链中物品从供应商到消费者之间的过程,通过控制物流服务、物流信息等合理化管理,尽可能的降低供应链成本,并且高效率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曾德强(2013)提出了以农产品物流中心为核心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模式。邱忠权(2010)则构建了可选的供应链物流网络优化模型,并在常温、冷链的此基础上扩展构建了有包装、存储条件可以选择的供应链物流网络优化模型。王蕾(2014)认为区域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需要综合考察,其主要从农产品物流体系主体优化、功能优化、平台优化三个方面对农产品物流体系优化进行了构建。李建伟(2011)认为应用物联网技术,能使供应链管理实现高度敏捷性和完全的集成化。
3.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优化评述
对于农产品供应链上的任何节点企业,从产地到销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各环节进行管控,无疑是为农产品供应链上信息传递实现了优化。陈永平(2014)指出在农产品供应链优化过程中,信息资源优化成为农产品价值创造能力提升的重点。李梦蝶(2014)分析指出目前消费者对于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终端供应链供应商品并不满意,仍需提高我国农业整体竞争力。孙炜(2004)认为电子商务作为推进和实现农产品流通模式高级化和成熟化的重要手段,可以更好地进行农产品价值创造与转移,并通过不同的方式提出了农产品供应链利用网络信息实现优化。刘助忠(2015)研究指出,“互联网+”致力于“线上线下”优势流程的融合,希望通过集成优化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不同环节的供应链流程,加以融合“互联网+”,是解决农产品供应链流程优化的关键。孙开钊(2015)认为应顺应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大势,利用当前以电子商务、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创新供应链发展模式,切实际的给农民、涉农生产企业以及涉农零售企业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才是真正的实现整条供应链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增值。
四、结语
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研究成果相对丰硕。近年来,农产品供应链在核心期刊、博硕论文等研究成果大量涌现,研究数量越来越丰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研究虽然起步晚,但研究成果颇丰。但也有一些局限:第一,研究成果多表现在定性分析,而定量分析少,大多停留在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定性描述现状和问题、分析过程与机理、设计框架和模式等方面,结论一般为策略和政策建议,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定量分析的数据和结论相对较少。第二,农产品供应链的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相对较少。第三,对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优化多为理论模型或顶层设计,研究成果有待落实,在底层细节设计、实现系统实施的方面研究较少。第四,对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的研究文献较少。
总之,农业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其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研究具有广阔的空间和较大的研究价值。基于目前研究成果,顺应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大势,后续研究要立足于数据,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产品供应链优化进行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1]孙国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Martin Christopher.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M].American:Prentice Hall,4th Edition,2010.
[3]艾伦・哈里森.物流管理与战略:通过供应链竞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李季芳.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6]金廷芳.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创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4:97-98.
[7]周静.物联网对农产品供应链竞争力提升的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1-94.
[8]刘秀玲,戴蓬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供应链物流管理研究[J].商业研究,2006,5:183-187.
[9]游军.农产品供应链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9,10:99-102.
[10]汤鹏.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3,5:5-9.
[11]蒋侃.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分析及其优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01:57-58.
[12]赵辛.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生成机理与管理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
[13]谢若琪.山西省生鲜农产品“农超对接”供应链优化[D].太原理工大学,2015.
[14]李娇娇.农超对接模式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
[15]曾德强.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系统优化仿真[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3.
[16]邱忠权.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网络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17]王蕾.基于供应链的新疆北疆农产品物流体系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4.
[18]李建伟.物联网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J].河南农业科学,2011.
[19]陈永平.供应链信息资源优化及其价值创造能力提升[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
[20]李梦蝶.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的优化策略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4.
[21]孙炜.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结构优化[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
[22]刘助忠.“互联网+”概念下的“O2O”型农产品供应链流程集成优化[J].求索,2015.
篇8
关键词:烟草企业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自行招标管理
烟草行业作为特殊嗜好类消费品工业,有着明显的行业特殊性。据权威资料统计,在烟草专卖企业中,主要物资采购成本一般占70%,人工支出(工资、福利费等)占10%,营销费用与管理费用等其他费用占20%。由此可见,物资原料采购成本构成了烟草专卖企业的运营成本的主体,也是企业成本控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降低物资原料采购成本,可直接增加企业利润,有利于增强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一、国内外烟草企业自行招标管理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1)英美烟草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成立于1902年总部设于英国伦敦的英美烟草集团(简称BAT)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烟草上市企业。英美烟草供应链战略与其全球发展战略相协调,将工业、商业、农业上的物流形成强大的采购及物流管理链,按照分层物流的理论,三线平行运行,建立统一的物流战略,更大程度上减少成本浪费,优化了采购流程。近年来,英美烟草从自营采购及物流转向与领先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相互合作,以降低英美烟草现有物流流程的复杂性,提高服务质量和灵活性,降低总成本。
(2)欧洲烟草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欧洲烟草采购与物流供应链是一个泛欧的整体采购供应链,以创造最佳区域采购供应链,成就烟草公司世界级业绩为远景,旨在欧洲创建一个快速的供应链体系来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和挖掘烟草行业的潜在价值。这种全欧整体的供应链模式,可以改善客户服务,强化客户参与的过程;减少库存;减少端对端成本和流程时间,包括卷烟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和流程时间;还在各环节流程、人员和信息系统三个方面整合供应链。全面实现了信息自动化和数字化,各项业务流程更加顺畅,数据传递更加快速,准确、彻底解决了信息断点和实时性问题。
(3)日本烟草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日本政府于1985年宣布废除烟草专卖,1987年实行烟草零关税,国产烟与进口烟的价差迅速缩小,日本烟草进入完全竞争时代。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JT公司)为国内唯一的卷烟生产企业,是一家产、供、销高度垄断的大型烟草企业。它们的成功在于奉行这样的原则:市场营销是关键,工商协调是基础,建立网络要先行,开拓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用重锤的经营理念,建立了全国联网的现代烟草采购及物流管理系统。
日本自取消烟草专卖以来,虽经跨国公司的不断冲击,但日本烟草(JT)依然占据全国75%的市场份额,不少专家经研究后认为日本烟草的市场控制力归功于其遍布全国的现代化物流网络和独立运作的第三方物流配送体系。研究表明,构建独立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烟草供应链管理体系,是增强烟草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上述分析可知,目前英、欧、日等烟草行业均十分重视烟草采购及物流系统整合运作。其特点是:一是在内部整合的基础上实现了烟草工业与商业的采购及物流系统整合;二是从组织、网络、信息、流程优化等方面实现烟草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系统整合,其中组织整合是整合的能力保障,网络整合是基础,信息整合是技术支持。
2.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烟草采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均处于起步阶段,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且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烟草商业采购及物流分析,很少关注烟草工业自行招标等方面。
(1)烟草商业方面研究
陈学军(2005)对烟草商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系统的配送环节做了分析,指出烟草商业采购系统在信息、组织结构、运输配送以及库存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在满足物流系统及时性、物流质量、成本最小化等目标基础上,提出对物流信息、组织结构、运输配送以及库存管理等合理化对策,并且对烟草商业企业在其物流系统优化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提出了建议。
刘丽(2006)认为在工商分离后的烟草商业企业在新形势下提出了取消县级烟草公司的法人资格,设立卷烟营销管理中心的改革方案,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中间环节的运作成本,建立大配送、大物流的卷烟现代物流体系。而且提出烟草现代物流系统建设分为三个层次:A、系统平台(烟草行业物流管理中心);B、烟草区域物流配送中心;C、市级烟草物流配送中心。
岳芳等(2008)针对目前烟草商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以web服务为核心技术,SOA架构下的烟草物流信息集成系统,其可以集成烟草现有的多种形式的信息系统。
(2)烟草工业方面研究
于翔(2007)探讨烟草企业在商物分离基础上,提出工业企业建立基于物流与商流分离的物流系统流程重构具体做法和模式。
关淑红(2008)认为工业企业联合重组、实行多点生产、集团化运作以后,企业内部物流的整合问题日益突出。为适应烟草行业卷烟工业企业跨地区联合重组的发展,解决工商企业卷烟运输对接问题,搞好同一地区工商企业的物流布局是近期烟草行业现代物流建设工作重点。
卢子奎等(2008)主要研究自动化物流系统在烟草工业企业中应急保障能力不足以及在大流量作业条件下存在的瓶颈问题,它们提到利用信息技术对自动化物流系统进行了优化改造,从而提高了物流系统发生故障时的应急保障能力,提高了成品库系统的运行效率,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减少了故障停产时间,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卷烟发货效率。
(3)烟草工商协同物流
王冬梅(2003)提出采购作业贯穿烟草行业的生产和流通整个过程,合理高效的采购体系能够通过对企业整个生产和流通的协同与完善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杨逸文等(2005)对烟草行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烟草行业战略改组和改革的实际,从战略、结构功能、具体实施三个层面对烟草行业供应链再造的层次结构作了初步探索。
胡绍峰(2007)分别从供应、制造、分销网络对我国烟草供应链进行详细描述,并从三个方面分别进行集成,以形成烟草企业完整的供应链,使得各节点企业便形成了一个集成化的动态联盟,达到信息共享、作业同步目的。同时,构建和整合烟草商业企业分销网络,建立定量模型对配送中心的布局规划做出实证分析。
金常飞(2009)提出通过构建烟草物流协同体系来整合现有的资源,引入协同理论,研究影响烟草物流业务协同的各主要参数,并应用协同学计算方法,建立烟草物流业务协同的序参量方程,揭示烟草物流业务协同运作的基本机理。同时,建立基于供应链的烟草物流协调度模型,对国家及地区的烟草物流协调程度做出定量评价。
综上所述,国内理论研究领域对于计划经济色彩浓重的烟草行业采购及供应链管理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烟草采购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网络构建与路径优化等方面,对于烟草行业的许多领域尚未涉及,更缺乏具有操作层面参考价值的定量化研究。因此,烟草专卖行业要实现其运营效率、效益、效果的不断提升,迫切需要从供应链整合和采购管理整合入手,分步实现各子系统的内部整合以及系统外部整合目标。
(4)自行招标管理
我国烟草行业物资采购、基建工程等各项工作基本上是做到“能招尽招、应招尽招”,全部公开招标。对于金额小、频次高的采购项目,也基本上归类整合,变分散采购为集中招标采购,变零星采购为批量招标采购。招投标是在货物、工程和服务的采购行为中,招标人通过事先公布采购的条件和要求,吸引众多的投标人按照同等条件进行平等竞争,按照规定程序并组织技术、经济和法律等方面专家对众多的投标人进行综合评审,从中择优选定项目的中标人的行为过程。而自行招标是个人或者团体为了满足自身的资源整合针对社会上的资源拥有者发起以通知、标书为媒介的公告,然后供购双方进行的利益交换活动。
从资料分析来看,有关自行招标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招标的流程设计;二是自行招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自行招标的流程设计:采购招标的目的之一就是利用有限的资金,买到质量好、价格合理的物资。在中国,由于政企合一的现象还存在,因此无论是委托招标还是自行招标,都遵循一定的法规。在我国,“设计+监理”型咨询服务业还不发达,另外,我国大多数承包商使用由国家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颁布的统一定额。
招标一般具有相对固定的程序: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具体来说,一个项目的招标采购工作涉及以下主要程序:制定采购计划、发放招标文件、只做投标文件、接受投标文件、评标和定标、签署合同,在招标过程中应注意招标方式的选择、招标文件的编写、评标和定标。招标方式上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前者适用于市场竞争性强、企业项目实施留有充裕的招标时间等情况,而后者适用于因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商业机密、施工工期或货物供应时间紧迫、只有少数几家潜在招标人等不适用公开招标项目。
二、研究评述
随着国际化市场竞争加剧,外烟开始抢占中国市场,而我国烟草业发展的矛盾却愈加突显。许多烟草专卖企业虽然开始逐步认识到企业管理模式对于实现企业经营稳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从何调整、怎么调整、怎么评估调整的效果、怎么应对既得利益者的变革压力等问题使得我国烟草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根据研究发现,国内烟草专卖企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采购成本高、采购周期长、采购的产品质量达不到要求等,且大部分存在采购计划缺失,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缺乏共享;部门间的职能权限不清,合同管理不规范,外部资源管理能力较弱等问题。因此,对烟草专卖企业的业务进行重组非常有必要,一方面能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降低烟草采购周期;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企业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扩大自身应对国内外烟草企业的竞争优势。
自行招标管理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相对于委托招标而言,企业自行招标往往程序简单,所以很多大型企业或者单位更愿意选择自行招标,对此,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但由于自行招标在我国实行的时间短,还存在很多问题:(1)很多企业主观上不愿意招标,设法规避招标;(2)搞意向内定,玩虚假招标。(3)企业自行招标不如专业机构熟悉。(4)业主自行承办招标,往往只注重自身的利益,而忽视了投标方的合法权益,使招标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往往事倍功半。(5)评、定标不科学,不严谨。(6)招标结果履行度低。(7)不规范问题:在国企中有较严重的规避招标及暗箱操作行为;而在民营企业或大型家族式企业中,招标采购决策权限较集中于股东或其下属亲信,操作方式简单并多为议标或直接发包,其招标范围也有一定局限性,常导致流标情况发生。不规范问题不仅仅是我国特有的,西方国家也存在类似问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多目标的招标过程中如果存在竞标者之间相互勾结的情况,这场招标肯定是不规范的。在价高者得的多目标招标中,招标人如果有一定的法定自由裁量权可以允许投标人在开标之前调整自己的报价,那么他可以通过滥用这一职权来获得投标人的贿赂。招标人从招标中提成的诱因和与之联盟的投标人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首先,相互勾结的招标传达了人的决策权的价值;其次,自利的滥用自由裁量权以抽取提成也强制形成了人与招标人之间的“合作”机制。
目前世界上已经形成一个国际化的招标投标市场,但我国招投标方面的法规建设起步晚,招标投标不成熟,存在许多问题。国外所说的自行招标,实际上也是找招标专业机构招标,而我国所说的自行招标是指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的企业或团体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行招标,并不是一切均由业主自行操作的概念,与国外的自行招标有所不同。相对于委托招标而言,企业自行招标往往程序简单,所以很多大型企业更愿意选择自行招标。
烟草行业的自行招标采购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案列可供参考,借鉴其他国企自行招标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开发出适合烟草行业自己的自行招标管理体系,构建其运行机制,对烟草行业实现“更加规范、更富效率”目标,管理创一流,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推进烟草和谐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齐美生,男,安徽省宣城市烟草专卖局党组书记、局长、经理;章回,女,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丁芸,女,安徽省宣城市烟草专卖局企业管理办公室整顿办副主任;程则锋,男,安徽省宣城市烟草专卖局企业管理办公室整顿办主任。)
参考文献
[1]罗伯特.蒙茨卡,王晓东等译.采购与供应链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0):2-5
[2]王瑞江.烟草物流系统的整合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物流管理与工程博士学位论文,2010,6
[3]方小斌.烟草供应链关键节点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物流工程博士论文,2008,11
[4] Monczka,R.W,And R.J.Cross-Functional Sourcing Team Effectiveness: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1994:2-11
[5]许玲.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供应商选择研究[D].同济大学经管学院工程管理硕士论文,2008,2
[6]高爱颖.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采购关键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009,6
[7]Stuart F. Heinritz. Purchasing: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M]. Engle wood Cliffs,1959
[8] Rana Tassabehji,Andrew Moorhouse. The changing role of procurement: Developing professional effectiveness[J].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2008(3):55-68
篇9
内容摘要:本文对我国零售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存在观念落后、与供应商关系对立、物流系统效率低下、支撑技术应用不足等问题,面对零售业的开放和国际零售业巨头的竞争,文章提出我国零售业企业应该通过转变观念、与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业务流程重组、优化物流系统、加强库存管理、实行信息化管理等对策来加强供应链管理,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从而使整条价值链增值。
关键词:零售企业 供应链管理 核心竞争力 需求链
作为流通中各种组织协调活动的基础,将产品或服务用最低的价格迅速向顾客传递为特征的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战略的中心概念。随着市场分工的发展和经营格局的演变,零售企业的业务发展已经离不开其业务伙伴的合作与支持,企业竞争优势不仅有赖于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其管理和协调合作伙伴的能力。从战略层面构建供应链管理运作体系,成为提升我国零售业整体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
我国零售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库存管理水平较低
库存管理作为零售业的关键环节,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零售企业物流成本的高低和经营的好坏。根据2003年9月罗兰•贝格咨询公司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结果,国内零售商品缺货率一般在9.9%左右,与国际水平相比(在美国,超市的平均商品缺货率大约在7.4%)有较大差距。商品缺货的主要原因,首先是零售商与供应商协作关系不畅,彼此缺乏信任,合同模糊,执行缺乏诚信,二者之间数据沟通效率低,信息缺乏共享,特别是销售数据不能与供应商进行共享。其次是配送支持方面缺乏协作。一方面,零售总部与零售门店之间数据缺乏沟通,门店不能及时报告滞销商品,总部也不能对门店的反馈做出及时反应;另一方面,供应商与配送中心之间的物流作业规范性差、信息系统支撑不足,配送中心作业质量差,数据管理混乱等。
(二)信息化程度较低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石。特别是对于零售业,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物流管理一体化的基础。甚至有国内学者认为我国零售企业市场竞争力差的主要原因是信息能力差。一个企业多个数据库、多个门店系统、开发语言不统一、信息处理手段不统一等现象,是我国零售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信息孤岛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信息共享的水平。据某机构对零售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硬件系统的投资规模10-50万的企业最多,1000万以上的最少,其中10-300万的硬件投入占被调查企业的73%,这说明国内零售业大多还处在单店或少数店连锁运营的状态。与硬件系统的投资规模相似,软件系统的投资规模也是10-50万的最多,占受调查企业的40%,而软件投资规模超过100万的企业只占受调查企业的17%,这个比例说明我国零售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与发达经济国家相比尚存在巨大差距。
(三)管理理念普遍落后
我国零售业在业态结构、营销方式、制度创新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均有较大差距,其管理理念仍然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难以发挥供应链的规模经济效应。调查显示,我国零售企业中89.6%的企业不理解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80.6%的企业根本没有设置供应链管理部门,而不到20%具有供应链管理部门的企业而言,其所理解的供应链管理部门即物流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产品的采购,仓储和运输等,而不具有统一协调整个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能力。在部门设置上,虽然零售业按品类由某一团队统一负责该品类的采购、仓储、销售将给管理效率带来极大的提高,但是93.8%的零售企业依然按照职能来设定部门,只有6.3%的企业按照品类来设定部门,50.7%的企业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共同决策,但有少数企业仍存在部门各自为政、相互不联系,即企业内部供应链脱节的情况(制造业有3.5%,零售业有13.5%)。因此,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然没有进入世界500强的大型跨国零售集团。
供应链框架下我国零售企业的发展战略
(一)扩大零售企业的经营规模
扩大现有零售企业的规模可说是改造传统供应链的首要步骤。 大型跨国零售企业采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建立高效运营的现代化配送中心实现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前提在于其规模经济所带来的效益能承担起安装、建设及运营此类技术与设施的成本。 从国际与国内零售业发展趋势看,传统百货业必将被连锁超市所替代。根据这一情况,可探索各种途径以壮大我国零售企业规模和调整零售业态,如通过跨地区、跨业态的兼并、重组来进行百货企业的连锁经营,同时将各百货商店的细分市场定位完全错开,形成各自的特色经营和服务功能,以此实现商品类别、品牌和档次的差异化,占领不同的细分市场。这样,既保留了百货商店经营的特点,又获得了连锁经营所带来的规模效益和成本优势。
1.坚持企业自主扩张,追求适度规模。我国长期以来组建企业集团大多是根据政府部门条块分割的需要,将企业硬性捆绑在一起。片面求大,盲目扩张,其结果往往形成企业面和心不和,集而不团,重组后矛盾重重,反而影响了企业积极性的发挥,降低了经营效率,效益不高。我国零售企业应解放思想,利用资产重组、资本运营,通过强强联合,收购兼并,优化组合,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壮大实力,扩大规模。
2.避免重复竞争、实施差异化战略。要避免国内零售业态混淆雷同、相互复制的局面,打破“千店一面”的低水平竞争状况。根据企业业态特征进行客户定位、产品定位、价格定位、管理定位及服务定位。突出本企业业态特色,努力实施差异化经营战略,以特色经营赢得顾客,赢得市场。此外,对业态结构、地区分布也要进行科学规划,一个地区某种零售业态的发展规模应该与该地区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水平、网点布局及不同业态间的比例相适应,这就要求零售企业就要科学规划,集中于某一业态作为自己的主业,同时进行特色定位,力争实现差异化经营。
3.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填补零售业的高层次人才空缺。由于国内零售业起步较晚,其职业经理人和各类技术人才都严重匮乏。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物流专业的人才缺口为600万。商业系统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各类专门人才只占3%左右。现代商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远不是经验积累的较量,而是在高知识、高管理理论支持下的一种较量。面对挑战, 我国零售业必须强调知识管理,把知识视为最重要的资源,把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要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形成一种不断进行知识创新的企业文化机制,同时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吸引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加强现有员工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员工素质。
(二)转变企业经营战略观念
观念转变是整个供应链建设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传统的管理模式和供应链管理模式有着根本的差别,前者强调劳动分工与专业化,后者更强调整体运作,转变不仅局限于企业内部,同时也涉及相关企业关系的流程再造。零售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时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引进专业供应链管理人才,在企业内部普及供应链管理思想,借鉴国外供应链管理发展现状,为企业变革积蓄力量;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聘请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咨询公司来完成供应链管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甚至供应链管理的设计工作。在转变战略观念中企业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顾客至上原则。目前,买方市场的形成使如何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成为首要考虑的因素。零售企业只有将顾客放到第一位,一切围绕顾客去经营管理,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和发展。为此,零售业供应链管理的构建要通过周密细致的市场调查和研究,依照80/20规则对消费者进行重新定位和划分,根据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标准,进行供应链系统的设计,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期望。
2.系统集成的原则。供应链管理体现的是一种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它是对包含供应商、分销商和消费者等不同组织和群体在内的计划、控制和协调。因此零售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要尽量减少只注重各节点部分最优的情况。只有从全局考虑整体目标的最优,才能最终形成协调的供应链管理系统。
3.信息共享原则。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因此,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可靠支持。零售企业与供应商要共享需求情息、存货状况、生产能力计划、生产进度、促销计划、需求预测和装运进度等信息,并且在各企业间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生产商可以实现“即时生产”,完全根据市场需求来准确地安排生产,零售企业则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市场所需的商品。
(三)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近年来,跨国零售集团正在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扩大科技在流通中的贡献,通过科技进步与创新提升商业整体效益,实现商业报酬的规模增长。美国沃尔玛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商业交易中运用计算机进行管理,80年代拥有自己的通讯卫星,为建立一套高效的现代化卫星系统与商务网络,前后共花费约6亿美元,但却给公司而带来巨大的利润。沃尔玛的进货费用仅为3%,而行业平均水平为4.5%;沃尔玛的补货时间为2天,而行业平均水平为5天;沃尔玛天天平价的真谛在于它从不忽视科技的力量。
美国著名管理经济学家彼得•德鲁克所说: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经济权力正迅速从制造商向零售企业转移,这种权力是信息带来的。可见,信息化程度对于提高零售企业的经营效益起着关键性作用。要想成为国内消费市场主导力量,在国际商业舞台占有一席之地,我国零售企业就必须开展商业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大力促进商业活动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如建立商业信息系统(MIS)和商业决策支持系统(RDSS)、商品供货系统(GOS)、电子商务网络系统(Internet)等等。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装备我国零售企业,在这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广以通讯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的现代商品流通技术,建立和完善商品流通信息网络系统,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使信息资源能够共享,实现商品流通过程的信息化。建立并积极采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实现电子订货、电子转帐以及票证自动处理,力争与国际标准接轨。
(四)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随着销售渠道长度的日益缩短,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在零售企业供应链中着重管理的就是“零售商――供应商关系”。传统观点认为供应链渠道成员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每一方都想尽量从其他方身上多拿些好处,以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从而导致价格不稳定,信息彼此封闭,设施重复浪费,实际上对双方的共同利益造成了损害。如果零售商和供货商能够改变以前的对立状态加以合作,则零售环节的库存可以被大大降低。
零售企业应该由过去的“预测推动型”订货策略转变为“需求拉动型”订货策略,尽量缩短提前期,用多批次、小批量订单取代过去的大量集中订货,努力实现“零库存”。零售企业不应该把渠道伙伴作为竞争对象,而应该借助于自己和最终消费端最接近的优势在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伙伴,建立利益共享的战略联盟,使得交易各方通过相互协调合作,实现以低成本向消费者提供更高价值服务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零售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其他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这已不是竞争的策略问题,而是竞争的战略问题。因此,我国零售企业只有主动实施供应链管理,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吕一林.美国现代商品零售业历史、现状与未来.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时代特点;供应链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01
我国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信息产业化的必然走向,我国中小企业要实现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优化,关键是推广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技术,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供应链运作及管理过程可视化。供应链管理运作系统的复杂程度越高,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也就越大。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流程,能为企业解决供应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提升供应链管理的质量。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与专业的供应链服务公司合作,借助第三方供应链企业整合资源的优势,通过供应链企业的供应链信息化平台,达到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给本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目标。
一、中小企业背景
金融危机的余威对中小企业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企业海外定单锐减,生产规模萎缩;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金融危机对资本流失的影响;企业坏账增加的风险增高,流动资金周转困难;企业投资风险加大,金融市场环境不稳定等等方面。
二、信息化时代特点
信息化时代就是信息产生价值的时代。信息化是当今时展的大趋势,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的灵魂,是企业竞争取胜的法宝。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创新,在创新中取胜。信息化特征的主要表现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虚拟性、全球性、交互性与开放性。
三、中小型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1.竞争意识较重,合作意识淡薄。
2.供应链运作效率较低。
3.重下游,轻上游。
四、中小企业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1.明确核心业务。
2.信息化管理助中小企业谋求更好发展。
3.基于ASP模式的供应链。
4.注重供应物流管理。
5.加强各企业间的协调管理。
利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可以最大化地以网络方式将顾客、销售商、生产商、供应商和雇员联系在一起,极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供需双方在最适当的时机得到最适用的市场信息,大大减少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极大地促进供需双方的经济活动,加速整个社会的商品流通,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出现了如下新的特点
1.信息化。
2.横向一体化与网络化。
3.生产经营的敏捷柔性化。
4.物流系统、专业化。
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弥补了传统供应链管理的不足, 它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 而是延伸到供应商和客户, 甚至供应商的供应商和客户的客户, 建立的是一种跨企业的协作, 覆盖了从产品设计、需求预测、外协和外购、制造、分销、储运和客户服务等全过程;随着政府对信息产业的重视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电子商务必将成为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交流的桥梁; 而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的全新贸易方式, 必将成为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六、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1.销售管理。
2.库存管理。
3.采购管理。
4.财务管理。
七、供应链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在我国的经济构成中,中小企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对于经济的发展和整个供应链的构建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中小企业如何面对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如何在弱肉强食、劣者出局的环球供应链中树立竞争优势,进而稳固自身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地位并不断强化,把握主动,成了我国中小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
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所以信息化管理就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其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2.加强信息技术含量,促进产品多样化。3.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4.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总之,中小企业建设本企业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系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国内众多类型的中小企业而言,供应链管理的本质需求,就是货畅其流、财尽其利、物尽其用。
参考文献:
[1]左春荣.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方案.
[2]新形势下民营企业通过财税与融资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3]蒋 胜.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及其创新[J].理论观察,2005(4):84-85.
[4]陈长彬,陈功玉.理性看待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J].商业研究,2002.
[5]蒋胜.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及其创新[J].理论观察,2005(4):84-85.
[6]朱晓妹,林井萍.电子商务时代供应链管理的思考[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2.
[7]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如何巧用财税进行融资.
[8]孟丽,王宝明.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
[9]周广亮.国美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再造[J].中外物流,2006,7.
[10]夏丽萍.加强供应链管理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J].21世纪・社科纵横,2009.
[11]刘自强,杜红梅.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J].管理与决策,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