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4: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物理;生活;魅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把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他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受教育方式就是“从生活中学习”。物理来源于生活,那么物理教学就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完善物理课堂。物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课堂。在传统教学中,我们总是把学习内容分为文科、理科。文科知识相对较感性,而理科知识较抽象、枯燥,这样就造成学生对理科学习未入门先皱眉的情形,特别是物理学科,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学生普遍认为物理单调、难懂、乏味,对物理很难迅速产生浓厚的兴趣。针对这种现象,我从物理学科自身特点和规律分析发现:物理知识其实都是生活中的现象,有些物理现象学生没有机会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接触到,感到陌生,但经教师讲解后也能明白。可是一到做题就感到茫然,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是不能将生活现象与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达不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因而学生很难体会到物理的魅力。
为了让物理学科深入学生人心,让学生体验到学物理的快乐,感受到物理的魅力,我在教学中实施了如下措施。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不断地探索研究,发现物理学习不应该从生硬的物理原理入手,而应该从生活现象出发。物理来源于生活,尤其是中学物理,在生活中随时随处都能找到包含丰富物理原理的物体。物理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单单从一个小小的厨房里我们就能发现许许多多的隐藏于平凡事物中的物理知识。例如:(1)给保温瓶里灌开水时,瓶里的水越多,声音的音调越高,是由于随着水的体积的增多,瓶内空气柱的长度逐渐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这是声现象在生活中的魅力。(2)水壶的壶嘴比壶身高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壶嘴与壶身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如果壶嘴低于壶身,那么在倒水时,水就会从壶身流出来。这是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魅力。(3)厨房里的菜刀是更典型的例子,菜刀的刀锋十分薄,是因为在压力大小相等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就越大,因此刀锋越薄,切菜就越轻松。这是固体压强在生活中的魅力。(4)做饭时,如果在高山上,用普通的锅煮鸡蛋,是煮不熟的,必须用高压锅,因为高压锅的锅内气体压强较高,沸点就高,提高了煮食物时需要的温度,所以用高压锅煮食物快一些。这是气体压强和沸点的关系在生活中的魅力。(5)刀柄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就增大了摩擦,这样在切菜时,就可以牢牢地抓住菜刀,不至于菜刀滑落使人受伤。这是摩擦力的知识在生活中的魅力。(6)排风扇为什么会把屋里的风排到外边呢?因为当风叶转动时,增大了空气的流速,空气的流速越大,排风扇周围的气压越小,屋里的气压大于外面的气压,烟气就被排到了屋外,这是气体的流速和气压的关系在生活中的魅力。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数也数不清,厨房中的物理知识应用真可谓冰山一角,因此,我们必须更加不断地努力学习,积累更加丰富的物理知识,明白更多的物理原理,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以便于更好地把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应用在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诸多难题,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在实践中“做”物理,比用眼睛“看”物理更重要。所以,学生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
我在教学中常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熟悉的物理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问题。例如,在学习《温度》时,力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掌握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要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不能全凭自己的感觉来判断。于是我设计了如下实验:
1.首先为学生准备好冷、温、热三杯不同温度的水,学生将左右两手的手指同时伸进装有冷和热的水杯中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再将手指同时伸进中间的温水杯中,两手指的感觉分别是:原来放进冷水杯的手指觉得较热,原来放进热水杯的手指觉得较冷。这种对同一温度的物体产生不同感受说明了人的感觉往往是不准确和不可靠的,还需要用温度计这种科学工具来进行测定。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到处都有,只要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许多的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阿基米德就是在洗澡的时候发现了排水法能测量不规则物体王冠的体积,才鉴别出王冠的真假。学习了物理知识,并把物理知识充分的运用在生活中,才能感受到物理的美,感受到物理魅力所在。这样的物理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我将物理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从鲜活的生活出发,从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现象背后的物理知识,结果发现学生不但学有所获,而且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体验到了物理在生活中的魅力。
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物理。只要时时留意,处处思考,善于总结,就会不断发现有利于物理教学的事物和现象,从而丰富我们的学习生活,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牛顿就是看到熟透的苹果落地,勤与思考,重在理解,养成了爱问为什么的习惯。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探究我们不知道的自然现象和规律,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成为物理的力学之父,做出伟大的成就。再比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这首耳熟能详的歌中含有许多物理知识:
1.应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这个原理的是:船桨向后划水,船向前运动。
2.应用物体具有惯性的原理是:停止划水,运动的船会再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3.应用物体具有能量的是:小船儿推开波浪。
4.应用二力平衡原理的是:小船静止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一对平衡力。
5.由光的反射原理形成的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倒映的白塔。
6。应用热现象中蒸发知识的是:吹来的风使学生感到凉爽,原因是空气的流动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身体感到很凉爽。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篇2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学会了利用数学知识,那时的人们在计算日子的时候,在绳子上打个结,就表示一天。可见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是源远流长了。数学源于生活,它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生活。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譬如,人们购物后须记账,以便年终统计查询;去银行办理储蓄业务;查收各住户水电费用等,这些便都利用了算术及统计学知识。此外,社区和机关大院门口的“推拉式自动伸缩门”;运动场跑道直道与弯道的平滑连接;底部不能靠近的建筑物高度的计算;隧道双向作业起点的确定;折扇的设计以及黄金分割等,则是平面几何中直线图形的性质及解直角三角形有关知识的应用。还有生活中很多数学应用的例子:如我们知道生活中茶叶筒大部分都是圆柱体的,这是因为同样周长的图形,圆形的面积比较大,使用圆柱体的茶叶筒不仅可以装下更多的茶叶,还可以节省材料。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例子还有很多,可以说,数学不止在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
2物理学的实际应用
物理是一门基于自然的有趣科学,他经历了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到牛顿的经典力学,再到现代物理的相对论和量子论,无数科学家为了探索新的物理规律而时刻努力。物理学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工业生产上,还是在天文科学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细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各种物理理论架设的时代里,每一次的工业革命,技术的巨大进步,无不渗透着物理科学的新的应用。
2.1物理学在人体方面应用
现在困扰着许多人的一个问题就是近视眼,眼睛是人们观察世界的窗口。它是由在眼球前部凸出的坚韧的透明角膜、含有纤维胶质的透明囊状的晶状体、无色透明的水样液、视网膜及无色透明的胶状玻璃体构成的。它们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物体射进眼里的光线经过一个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刺激分布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于是我们就看见了物体。眼睛不仅能看见近处的物体,而且还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物距改变时,它能靠改变晶状体表面的弯曲程度来改变眼睛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因此,眼睛实际上是一种精巧的变焦系统,所以弄清楚了这些中学物理知识后,人们就利用了适合的的凸透镜来帮助调节人眼的焦距,从而可以看清周围的事物。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照相机就是根据这样一个原理来成像、调焦。
2.2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汽车上有着许多物理知识的应用:我们都知道汽车的轮胎都是有花纹的,汽车的轮胎之所以做成花纹样式就是为了增大摩擦的,使汽车在路面上行驶能够更安全,防止“打滑”;另外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这些都是中学基础物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还有一个现在我们每天离不开的日常应用工具——电话,也是物理学知识实际应用的例子。电话话筒相当于大小变化的电阻,而听筒是一个扬声器。电话里传递的信息通过交换机传递到另一方。而手机则是利用电磁波,以中转站为媒介,实行异地通话的高科技设备。在生活中还有其他许多应用,如水龙头的水越向下滴越细,澡巾能漂浮在水面上而香皂能下沉,这些都是物理规律在起作用。
2.3物理学在天文上的应用
随着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航天事业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无人探月到载人登月,实现了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不过要真正实现建设月球基地与开发利用月球,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在技术上需要更大进步。在航天领域,万有引力的作用、向心力的利用、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天体质量的计算等物理科学知识无处不在。物理学在人类探索天体的过程中始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著名的例子万有引力定律引发海王星的发现。我们都知道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轨道并不是正圆,而是椭圆;每颗行星受到的引力也不仅由太阳提供,除太阳的引力最大外,还要受到其他行星的引力。这就需要更复杂一些的运算,而这种运算,导致了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200年前,人们认识的太阳系有7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和天王星,后来,人们发现最外面的行星——天王星的运行轨道与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的有较大的偏差。于是,有人推测,在天王星的轨道外侧可能还有一颗行星,它对天王星的引力使天王星的轨道发生偏离。而且人们计算出这颗行星的可能轨道,并且在计算出的位置终于观测到了这颗新的行星,将它命名为海王星。再后,又发现海王星的轨道也与计算值有偏差,人们进一步推测,海王星轨道外侧还有一颗行星,于是用同样的方法发现了冥王星,可见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中的应用价值。
3数学与物理的关系
在物质世界许多事物都是不可分割的个体,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会有不同的结论,同时许多事物与事物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同样在物理和数学这两门学科上也有着这样一种复杂的关系。物理和其它自然科学都是研究自然规律的,它们的任务之一是找出描述现象的物理量之间的规律,而表述几个变量之间关系,恰是数学的特长,这是数学的普适性所在。数学使一门学问由定性变为定量,从而使其变为科学的。可以说,数学是打开各个自然学科大门的钥匙,在物理等学科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反之,物理等学科的进步也促进数学的不断发展。
篇3
关键词:新课程 化学 启蒙课 兴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已经不再沉陷与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因为社会在发展,科学在不断进步,新课程化学的改革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在新社会主义发展和进步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了。
一、先让学生认识化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社会不断地在进步,经济不断地在发展,人们都抛去了传统,进入了现代主义社会,随着人们的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随着变化,要想紧跟时代脚步,就必须抛去传统和旧观念,当然教师在教学上也是,新课程的改革也是印证了这一观点,在学生还没有接触到化学的时候,对化学还没有一定的概念的时候,教师给学生上化学启蒙课时就必须要注意,不可哪一些课本上的深奥知识来教导学生,不可一上来让学生学习:Mg + H2SO4 === MgSO4 + H2;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这样的化学方程式,这样做的结果只会是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对化学的排斥心理,要让学生先认识化学,知道什么是化学,在生活中有哪些方面用得到化学,有哪些现象是化学反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认识化学,并进一步学习化学。如:
1.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化学
生活中无处不有化学,而化学在生活中无所不在,衣服运用了化学纤维做成,钢铁生锈是一种化学现象,物品燃烧跟空气中的氧有关系,普通的铁变成钢也要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等等,然后老师还可以列举现实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方面,来让学生认识化学,进而对化学产生兴趣,并愿意去学化学。
2.通过一些小游戏来认识化学
在学生刚学化学时,老师和学生不妨互动一下,做个有趣的小游戏,比如,准备一个小盒,在盒子里注入一些水,然后把食盐倒入盒中一些,放置一段时间后看看会发生什么反应;再就是准备一小块活好的面,让学生自己把面放入水中使劲揉搓,刚开始时还粘手,为什么过一段时间后,就变得不粘手了,发生这样的现象是为什么?通过这样的实验,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和爱好,也能让学生更快的认识化学,接受化学,并进一步的了解化学,进而想要学习化学。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自己寻找化学
众所周知,我们周围的大大小小的事物都是有化学元素所构成的,也包括我们人体所需要的元素。所以老师要经常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然后进行思考其中的道理,在课上的时候把学生自己看到的化学想象然学生自己给同学们分享出来,在说说自己对这种现象的看法,然后进行全班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学生在家里面看到油锅着火了以后,大人们为什么把锅盖盖上以后,火就会自动的熄灭,然后通过这个问题在课堂上提出,让学生们互相探讨,老师在旁边引导,最后得到结论原来火的燃烧条件是要有氧气,盖上锅盖是隔绝了空气中的氧气,所以火就会熄灭了。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养成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工作中自觉的观察化学、发现化学,从而进一步的认识化学,了解化学的反应原理。
三、教导学生学以致用
化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要用化学去解决、去实现。所以要想让学生们把学到的化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通过一些有趣的化学小实验,来印证老师教导的理论知识,对老师教导的理论知识可以掌握的更加的牢固,然后通过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的日常生活中去。如老师在教授完学生二氧化碳原理的时候,可以做一个小小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的加深对二氧化碳的认识和理解,找一个玻璃的圆口瓶子,在里面放两根长短不一的蜡烛,然后向瓶子里面倒入二氧化碳,经观察发现底下短的那根蜡烛先灭,随后就是长的那根在灭,两根蜡烛不是同时熄灭,而是一前一后的熄灭掉,得出结论原来二氧化碳也可以像水一样从一个瓶子里倒入到另一个瓶子里,明白了蜡烛为什么一前一后熄灭的原因。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是离不开化学的,老师要在教导学生的时候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来引导学生学习化学,让学生产生对生活的兴趣,养成遇到事情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屈化雨.China’s Foreign Trade[J]初中化学教学创新模式的几点思考.2011
篇4
1.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生活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抽象虚拟的课本知识之余,接近自然,亲近社会。生活化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理解课本中抽象的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生活化教学时指生物学这门学科的一种教学方法,把生物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生物,将生物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现实生活中生活技能的需求会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从而转化为对该学科的学习动力,进而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2.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原则
2.1开放性原则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要打破原来的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学中要从教学的各个层面体现出开放性的原则。首先在教学资源上,生物教材不再是唯一的生物教学的资源,可以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整合成丰富的教学资源;其次,教学方法也要发生改变来适应生活化教学,由原来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改变为将学生放在主置,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模式;最后就是关于课后作业方面,学生离开教室回到家中的时间是生活化教学最主要的一部分,督促学生把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可以通过课后作业的方式进行,课后作业可以布置小课题的方式,将班级内的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一组的生物学系的能力大致相同,对于学习生物能力较强的小组,可以留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对应的给其他小组布置难度等级逐渐下降的问题,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世纪生活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物学,自主研究分析,又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2.2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对于课本上学习的生物知识都是通过课本上的黑白文字和仅有的几张彩色图片,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总认为自己所学的知识没有什么用处,其实生物学知识被广泛的应用于生活的很多方面,比如温室大棚蔬菜的种植就用的是生物的光合作用,蔬菜瓜果的保鲜的原理是细胞呼吸等,课本中的知识点与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有联系,生物学的学习离不开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在学习细胞呼吸时可以在上课前2~3天左右让同学们自己拿一根黄瓜用自己能想到的方法进行保鲜,在上课时让同学们说自己的保鲜方法和当天黄瓜的状态,引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思考、实验探究生命现象,自己去寻找问题与答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3发展性原则
教育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新课改中要求教师与新课程一同成长,由过去的应试教育转变为新的教育方式,教师从主导地位变成一位引领者,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师要做出一定的改变,首先,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发生转变,更多地去引导、激发、唤起学生,树立发现性的评价观念;其次,承认学生的独特性,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位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的不同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注意到这种个体的差异,在教学中注意每一位学生的一同,确保每一位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最后,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一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教师不可以生物教学生活化要适应学生的个体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以将自己的思想观念强加给学生,应该更多的了解学生的需求。适应社会生活的需求。
3.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3.1教学资源生活化
生物教学生活化要遵循开放性的原则,教学资源的开放不再局限于课本教材,抽象的文字很难被学生理解,这就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作为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但是必须注意的是挖掘的教学资源必须与课堂教学内容一致,并且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以触摸的实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可以把生活教学资源的意义发挥到极致。这样就要求教师对生物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了解,并且十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只有这样才可以找到最合适的生活教学资源,再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定最佳教学情境。教学资源的生活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原本不起眼的小事物之中蕴含着很多科学原理,诱导学生对生活事物的观察、思考、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2教W方法生活化
一个新的机器的使用和就机器往往存在很多不同,新课改之后的教育方式在逐步转变,新的教学要求下,老师也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生物教学生活化,教学方法也应该生活化。课堂不应该再是老师的独角戏,应该创建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应该指引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充分参加活动,并把教学内容融入到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生物学。教师在上课时要将课本与生活联系,将生活中的情景作为上课的参照,课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究生物学知识,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方式。
篇5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化学知识,很多化学理论、化学规律都是生活现象的总结,结合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化学教学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在素材的选择中,老师也要正确地面对生活中的假丑恶现象,因为假丑恶现象总是伴随着真善美的现象存在的。现代学生信息来源本来就是广泛的,因此,老师想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无菌的成长环境是不可能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度剖析,正确引导。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酸和碱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结合硫酸在工业上的用途,脱水剂、氧化剂等,硫酸由于其广泛的用途成为了工业生产中最重要的酸。老师可以根据硫酸在工业生产中的不同用途来给学生讲解,硫酸是经历了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才发挥这些用途的。当然生活中一些不好的现象如有给人硫酸毁容等,老师也要跟学生分析,同时告诉学生哪些行为是不应该的,让学生对酸的使用有一个理性层面的认识。
二、正视实验成败,引导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
化学学习与实验是分不开的。化学实验也是初中生最感兴趣的地方所在,对于初中生的吸引力不亚于魔术,因此,老师必须要借鉴实验这一教学工具。老师要为学生多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化学知识与化学原理。例如在学习氧气时,课本上就安排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制取出来的氧气来探究氧气的性质。在实验之前,老师首先要向学生普及催化剂的相关知识,什么是催化剂,它们在实验中发挥着什么作用,在过氧化氢制氧的实验中就需要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其次,要详细讲解实验中要使用到的化学仪器、这些化学仪器的用途、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收集氧气后,让学生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瓶中,如果木条复燃则是氧气,如果木条没有复燃则实验失败。因为在实验过程中,影响实验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实验失败也会发生,老师要帮助学生寻找原因,针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再进行实验,直到实验成功为止。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传达科学思想,也能够让他们避免出现实验就一定要成功的思想。
三、敢于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科学智慧
自主学习是正面教学的重要手段,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突破口,只有学生具有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才能谈得上科学智慧的形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习惯于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老师可以让学生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分别制取氧气,比较不同的方法的反应原理,每一种方法分别发生什么化合反应。让他们采用排空气法和排水法两种方法来收集产生的气体,比较哪一种方法收集的气体更纯净。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在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部,实验结束时应该先停止加热还是先将导管移开,为什么。这些问题有些可以在实验之前让学生思考,避免实验时出现差错,有些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索。当然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老师也要注意各种问题,初中生毕竟学习能力有限,因此,老师要多加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及时指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只看好的不看坏的,而是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四、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实践证明,根据教学需要,给学生分配实验兴趣小组,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拥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总结实验现象规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多呈现“权威――服从”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在占了绝对的主动,而学生却处于被动的位置,即便有发言机会,也是顺着教师的思路思考,缺乏自主意识,阻碍学生思维的拓展,更甚者绝大多数学生连参与的机会都没有,导致学生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不利于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探究,通过布置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其中,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在小组内,学生没有心理负担,不必担心出错出丑,于是敢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思维碰撞,长短互补,不但活跃课堂氛围,同时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师要合理分配有限的课堂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学习小组,重新组织学习内容,加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同时,教师也要放低姿态,融入到学生之间,聆听学生的心声,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五、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化学来解释。而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即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生活化的化学教学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即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真实感受化学反应,掌握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原理,达到真正应用在生活中。例如,“铁钉生锈”是在生活中常见被大家所熟知的一种现象,但铁钉为什么会生锈呢?或者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生锈?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做实验来解决,首先分析生锈所需要的条件,然后总结化学原理,通过对原理的认识解决这个问题。在学生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及时为学生解决遇到的难题,帮助学生完成实验,使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六、多媒体整合教学方式,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新课程改革;实践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社会与生活方面的问题,在化学教学中增加他们的实践机会,懂得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他们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时,能更科学、更合理地进行解决。初中阶段的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启蒙和基础,直接关系着以后的学习兴趣和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习化学知识,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进行理解、深化,为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保障。那么,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呢?
一、用生活现象解释化学知识
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是化学科学的基础,很多知识都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用生活中的具体现象解释化学中的抽象知识,让化学知识更形象具体,更易于学生接受。如在学习燃烧条件时,我抛弃了教材中按部就班的安排,而是直接组织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先是列举了生活中常见到灭火实例,然后让学生讨论灭火方法成功的原因,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总结出燃烧三条件,最后再由学生列举出同一灭火原理的实例。这样,经过生活化学生活,学生对燃烧的条件便有了深刻的认识,且在遇到这类问题时能准确而迅速地进行判断。在初中化学课堂上用生活现象解释化学知识,还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即使是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这门学科,依然不会产生排斥心理,反而会感觉自己仍然处于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进而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讲解化学知识,拉近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贴近学生的生活开展化学教学活动,把生活实际与化学知识进行恰当的融合。
二、组织学生探究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探究能力是化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的学生能力,也是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技能。为满足化学教学的需要,教师在生活中要时刻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现象,然后与所教内容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如在学习溶解度时,教材中只涉及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而近几年的中考常涉及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在进行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我拿着一瓶雪碧步入了课堂,让学生分组探究气体的溶解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轻轻摇晃几下,打开瓶盖,发现有气泡冒出,得出结论: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还有的学生量取10mL雪碧倒入试管放在酒精灯上进行加热,同样发现有气泡冒出,得出结论: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等。通过此次探究,学生了解到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也基本掌握了探究的方法和步骤。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探究外,还会鼓励学生在课下继续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化学探究,分析、总结探究结果,如近几年的中考热点PM2.5的调查,把分析报告送到相关部门等,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化学知识
实践出真知,缺少实践验证的知识永远是华而不实的,学生在记忆和理解方面也会有一定的困难,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所学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虽然相对于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比较简单,也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为保证学生充分吸收把所学的化学知识真正转化为了本身的技能,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验证化学知识,亲身构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如在学习酸碱指示剂时,生活中便可轻易寻到合适的酸碱指示剂,紫甘蓝、牵牛花花瓣、美人蕉花冠、红玫瑰等,我便让学生用家用的食醋、水和肥皂水来验证它们是都是合适的酸碱指示剂,并把验证的结果进行总结。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对酸碱指示剂有了明确的概念,并进一步巩固了探究过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也会努力自己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设计生活化的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化学技能,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同样包括生活化的化学实验。初中阶段的化学实验大多是安全的,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的,且与生活联系密切的,能用生活中物质代替其中仪器的,这为我们实施生活化的化学实验提供了便利。如水的净化实验,由于此实验需要的素材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我在教学中便把这一实验完全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分组进行,在生活环境中自己寻找合适的素材,小组合作完成简易净水器的组装。学生寻找来的素材丰富多彩,有小石子、棉布、塑料瓶、棉花、细沙、医疗输液管等,最后他们自己成功组装了一套净水器。这一实验达到了教学目的,提高了学生了动手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望,实现了化学实验与生活的衔接。生活化的化学实验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性,更容易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更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使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学生中心”得到很好的体现,彻底把课堂还给学生。
综上,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掌握用生活现象解释化学知识,组织学生积极探究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验证所学的化学知识,设计生活化的化学实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课堂环境,让学生体验化学的价值,培养学生从化学角度观察生活的习惯,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罗燕琴.初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实施研究[J].中华少年,2015.06.15
[2]霍秀敏.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05.28
篇7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联系现实生活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选用的教学内容以及创设的教学情境等内容均应确保符合科学性,做到去伪存真.
2.主体性原则.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而学生是主体,教师应当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发挥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创造性、主动性以及自主性.
3.生活化原则.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与体验予以尊重,有意识地在学生的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并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联系现实生活的方法
1.新课导系现实生活.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以及相关活动与新课内容有机结合,使抽象、枯燥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从而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例如,在讲“电压表”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电压表,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引入电压表的原理、使用条件等知识点,让学生加深对电压表知识的理解.又如,在讲“变阻器”时,教师可以选用学生生活中的现象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舞台灯光为什么会跟着情景的变化而时强时弱?为什么电视机荧光屏上的光度会随着亮度旋钮的变化而变化?等等.该类现象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联系生活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为高效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2.课堂教学联系现实生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些物理知识都会在现实生活有所体现,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尽可能地列举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能够联想到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例如,在讲“惯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溜冰的时候,用手向前推墙壁,自己是否向后运动;在划船的时候,为何要向后划水,船才会前进?联系学生在生活中都有所经历的事例进行物理教学,可以让物理知识更具吸引力.又如,在讲“机械结构”时,教师可以将自行车带到课堂中,并详细讲解其构件、结构以及功能等,让物理知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3.物理实验联系现实生活.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实验,不仅能论证物理理论,并对物理知识进行有效展示,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分析、记录以及描述的过程中提高对物理规律以及相关概念的认识.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联系现实生活开展物理实验,拉近学生与物理实验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真实性.例如,在讲“惯性”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演示一个惯性小球的实验,然后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将橡皮擦或笔放于一张纸上,并快速平稳地将纸张抽出,观察橡皮擦或笔的状态.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橡皮擦或笔都没有跟着纸一起运动,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好奇以及探究欲望,从而促使他们进行课文阅读,并从中找出答案.又如,在讲“声音的产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发声一边摸着自己的喉咙,学生们发现自己所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声带振动而产生的,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通过这些简单的实验,不但能够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与技能,还能让学生懂得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与应用物理知识,以达到提高学生物理应用能力的目的.
篇8
关键词:化学教学;生活化;联系
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师要善于寻找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衔接点,让学生去探索研究,深入挖掘教材内涵,鼓励学生将生活实际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挖掘、发现、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化学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化学与生活的内在联系。
一、用生活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成熟阶段,他们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喜欢听故事。高中化学教师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向学生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把讲课内容故事化,造成悬念,寓教于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高中化学很多内容都可以通过故事引入,“原电池原理”用“格林太太的假牙”引入;“元素周期表”用“门捷列夫玩纸牌”的故事引入;“磷的性质”用“鬼火故事”引入等,用故事法导入新课,生动有趣,学生乐于接受。故事引入,能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用生活事例体验化学价值
教材中很多化学现象在生活中都有反映,教师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生活知识,增强感性认识。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的事例引入新课,使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例如,“蛋白质的性质”教学,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劣质奶粉引起“大头娃娃”的事例,引出蛋白质的性质。一百多名健康婴儿,因为喂养劣质奶粉,变得身体瘦弱,四肢短小,脑袋较大,成了“大头娃娃”。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十几个“大头娃娃”夭折。经调查发现是因为婴儿食用的奶粉有问题。经检验,这些婴儿食用的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大大低于国家标准,由于长期食用劣质奶粉,婴儿身体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素严重不足,导致造血功能发生障碍,免疫力下降,内脏功能衰竭,最终死亡。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这些婴儿的照片,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明白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体验化学价值,学会用科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
总之,把化学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对生活的判断能力,深化生活内涵,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化学生活化的价值取向,提升创造能力,逐步形成和发展化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篇9
一、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做以下几种类型的演示和实验
1.教师的演示实验,在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一课《光和影》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想想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影子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手电筒放在不同的位置,模拟直射和斜射的变化过程,并用铅笔画出木块影子的变化,从而认识到从不同侧面射到物体的影子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用处很大。
2.上好每节实验课:在实验课上,除实验室内的一些器材之外,我还发动学生收集一些和实验内容相关的材料来充实课堂上的需求。例如: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第七课《水的三态变化》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前几课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感性知识,说出它们之间互相转换的过程。经过实验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本课的知识要点,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3.学生的课下实验,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最佳方法,因为孩子们喜欢上科学课,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对老师课下布置的实验很感兴趣,都能主动去完成,在上新课之前汇报老师。
4.学生的分组实验,如《杠杆的科学》让学生认识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支点、阻力点、用力点,围绕三个点确定位置,我先让学生回去感悟一下,家里门口的压井,开啤酒瓶常用的开瓶器,体育器材中的跷跷板等的过程,掌握杠杆的原理。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演示更能让学生知道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规律。
二、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应注意以下几点
演示教学是教师把实物具体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前做好演示器材的准备。根据教材的内容需要,带足带齐材料。
2.运用演示物体让学生产生悬念,如前面讲的让学生用手电筒演示时,先让学生设疑:直射和斜射有什么不同,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3.在做演示实验时物体尽可能找能动的,如《日食和月食的形式》,根据演示模型观察月亮、地球和太阳三者之间的运动关系来移动演示物体,让学生观察得更细致、更准确,从而提高演示的效果。
4.演示物放在学生中传看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演示物学生很少见,学生感到新奇有时候不注意有可能把演示物损坏。
三、在实验教学中的做法
1.在教学中,尽量地把学生的实验做好,对于文中所列的实验,即有时缺乏实验器材时,我也尽可能准备一些容易找到的、学生比较熟悉的物体来代替,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做好演示实验,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
3.为实验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做日食和月食的实验时,可以把窗帘拉过来,挡着光来提高实验效果。
4.对于一些器材丰富,学生在生活中容易找到,容易做的实验,多让学生自己动手,从而直接获取知识。
四、我的体会
1.演示和实验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觉性,由于学生具有好动手、好奇心强的特点,实验能将书中所介绍的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基本掌握书中的知识,并通过自己的演示和实验来说明一些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明白一些科学道理。
2.实验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课后学生普遍反映,通过实验把所学知识记得更牢固,也为我们上中学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3.实验可以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从而理解科学学科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理,例如,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适应性,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等等。
篇10
关键词:生活;渗透;化学教学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生活中处处渗透着化学,如果能够把化学知识同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样会使学生为自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而高兴,会产生一种自豪感,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生活就是课题资源,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活,通过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并将其渗透于化学教学中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上第一堂化学课时,我就以两个有趣的化学魔术引入新课,“白水变牛奶”“白水变红酒”。演示之前,我告诉学生这个魔术是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的,学生期待着见证奇迹的时刻,期待着化学变化的发生,兴趣很浓。接着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所见到的物质是丰富多彩的,天空中飞翔的飞机、马路上飞驰的汽车、五颜六色的塑料制品、巧夺天工的合成材料、我们身上穿的漂亮衣服、神州六号升空、嫦娥一号卫星探月等都与化学有关,日常生活中无不闪烁着瑰丽迷人的色彩,这一切都是化学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的结晶。这能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化学世界中,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物质,立志要学好化学。
在《燃烧和灭火》的教学中,我从全民关注的奥运火炬的传递中,引入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从工厂火灾、森林灭火场面及上海居民楼火灾的视频中,了解灭火的原理,懂得自救的方法。在讲到《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中蛋白质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时,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如三鹿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的,“大头娃娃”,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积极性很高,并分析得出:加三聚氰胺的目的是增加氮元素,给人误导为增加了蛋白质;“大头娃娃”是因为奶粉中蛋白质含量太低出现的营养不良现象。通过对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到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在化学教学中应选择化学学科知识与生活常识紧密联系的内容,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书本理论的认识,更能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化学,寻找化学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来源于生活。学习了化学,要应将其用于生活,“生活中不缺乏化学,缺乏的是发现化学的眼睛”。很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都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解释,特别是有关物质及其化学变化的问题。例如煤气中毒是一氧化碳引起的,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起到防止煤气中毒的原因;室内发生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逃离现场,是因为二氧化碳气体温度高而上升;每天吃的油条是在生面中加入食碱和明矾,其在油锅中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二氧化碳使油条胀大;灯泡中往往会放入少量的红磷,是为了除去灯泡内的氧气,使灯泡更耐用;刚建好的房子墙壁上经常有水渗出,是因为墙面上的石灰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等。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生活中的背景素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让化学知识不再孤立、不再枯燥,这样学生才会形成科学的生活观,以后在生活中再遇到陌生的现象和问题时,就会从化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解释,进而形成科学的理解。
三、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产生自豪感,提高学习的兴趣
- 上一篇:清代工艺美术特点总结
- 下一篇:初中语文微课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