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体会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4: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链管理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药品供应链 全程质量管理 体会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药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病人的用药安全。随着我国各种法律知识的不断普及,患者用药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更加提高了我们医药工作者对药品质量的监管力度。本文通过药品在我院整个流程的全程质量管理,层层把关,确保了我院的药品质量。
1 严把 进货渠道关
我院药品购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常用基本药物,它是经过院药事委员会讨论通过,在省药品招标网中所招企业的药品;二是求购药品,它是根据临床需要,由病人申请,由主治医生、科主任、药剂科主任、分管院长共同签字方可购买的药品;三是特殊药品,它是按照药品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购买。它们都是经过具有药品供应资格的公司所配。
2 严把药品入库关
以上所购药品,由采购员、药品保管员、药库管理人员共同核对药品品名、规格、数量、批文、批号、商标、包装、生产厂家、外观质量、效期、采购计划等内容,认真填写药品入库验收登记表,并各自签字,符合规定方可入库。
3 把好在库药品养护关
3.1 对在库药品常规保管
对于已经入库的药品,药品管理人员必须根据不同药品贮藏要求合理存放,注意仓库通风、干燥、避光,防潮。需要低温保存的药品,放入冰箱、冰柜、阴凉库,并对在库药品每日早、晚各监测温湿度一次,进行记录,对超过管理要求的,及时进行调整;对中药材、饮片注意防鼠、防虫、防霉等事项,定期翻晒;对破损、质量改变或可疑药品及时清理、登记,年终统一处理;对特殊药品严格按照各自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3.2 对在库药品效期的管理
药库、药房药品管理人员必须每月对在库药品进行效期清理,并对有效期在半年以内的药品按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批号、有效期、产地登记成册,每月填写“近效期药品催销表”及时送达药剂科 进行调剂。
4 严把药房药品领用关
药房药品来源主要为领药人员从药库领回药品,为保证药品质量,经办人员应对药品外观、有效期进行核对。对有效期不足半年的药品,填写《近期药品催销表》,由药剂科与临床联系合理调剂,快要到期的药品及时与医药公司联系退换或报损。其次为职工借药还回药品,病人药物过敏退回药品,各药房之间互借还回药品,临床科室节约药品,这要求药房经手人对以上收回药品除了药品外观、药物完整性常规检查外,应对其批号、效期、产地进行核对,确认为我院所购药品,且有效期半年以上才能接收。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
5 严把药品发放关
篇2
关键词:煤炭物流;现状;改革
一、我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
我国煤炭企业所属物流公司大多属于在进行煤炭贸易的同时,提供煤炭运输服务和配煤等加工服务,但主要盈利点仍然是煤炭贸易,服务水平较低的运营模式 。
随着近年来煤价的不断攀升,煤炭流通环节利润空间增大,大量煤炭流通企业迅速出现,但资质良莠不齐。一方面,有少数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创新供应链模式,运用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优化煤炭供应链各环节的专业服务能力,对上下游企业进行物流一体化整合,为客户提供集约、高效、环保的煤炭供应链管理服务。另一方面,数量众多的小企业业务重心仅集中在煤炭贸易和落实铁路计划层面,主要通过传统的煤炭贸易价差来获取利润;业务经营和管理粗放,技术简单落后,造成整个流通环节信息滞后、浪费严重、煤炭流通效率低下,并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一)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理念
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将竞争的焦点主要放在生产领域的资源扩张、降低成本及提高劳动生产率上,普遍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因此往往把非生产领域的煤炭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将采购、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售后服务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到煤炭物流统一运作与管理的框架内,因此尽管在物流方面的投入较大,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二)物流管理方式粗放,物流费用居高不下
目前,我国煤炭物流配送体系总体上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煤炭企业物流配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临时计划多、急用料多,由于物流管理方式粗放,诸如对配送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路线规划不尽科学、车辆配载不够合理、配送车辆实行台班制管理等,加上煤炭物流市场较为混乱,不仅造成了管理上的漏洞,如多次物流、颠倒物流、重复物流等,还导致了煤炭物流费用居高不下。
(三)煤炭物流技术手段落后
煤炭物流企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很多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和网络,但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滞后或建而不用,在库存管理、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方案设计和全程物流服务等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基本还没有展开,无法实现装卸、搬运、换装、承接等物流信息的即时传递与处理。
(四)污染和损耗问题比较严重
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目前仍采用高污染、高损耗、低效率的传统物流运营方式,使煤炭在运输、中转和送配过程中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煤质下降等问题,不仅影响着生产、运输及消费环节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对社会资源和自然环境也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促进我国煤炭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引入现代物流理念
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高效的物流管理不仅是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增强企业及产品竞争力的需要,而且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渠道。煤炭企业应当树立现代物流管理思想,把物流运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研究,改变过去重生产营销、轻物流管理的倾向,从供应链的视角构建现代煤炭物流体系,增强客户服务和市场竞争能力。
现代物流管理理论指出,物流服务是企业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因此,煤炭物流企业必须把握客户需求的内容和特征,将物流服务融入到企业的物流系统当中去,无论是在服务能力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要以客户满意为目标。
(二)加快煤炭物流体制改革和产业整合
1.推进煤炭产运销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消除部门分割、地区分割以及物流市场的不统一,减少市场进入的壁垒;完善铁路煤运管理体制,组成铁路部门集路、站、运、港统筹一体的协调格局,实现各运输环节的高效衔接;鼓励煤炭物流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重组,展开竞争,提高整个物流系统效率 。
2.加快煤炭企业横向重组。鼓励以现有大型煤炭企业为核心,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以资源、资产为纽带,通过强强联合和兼并、重组中小型煤矿,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实现规模经济。除了整合矿产资源、人力资源等外,还需要从供应链层面整合物流资源,积极推动物流社会化和物流一体化发展。
(三)强化煤炭供应链管理
1.推进煤炭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
2.加快煤炭供应链联盟建设。
3.以供应链管理为基础,在全球范围整合资源。
4.提升流通加工服务能力。
5.建立和完善物流成本考核体系。
(四)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物流技术的应用
1.加快物流信息系统网络化建设,实现物流信息化。依托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平台,建立与现代物流发展相配套的物流信息系统与网上交易系统,并与遍布全国乃至全球的采购网和客户服务网对接,建立功能齐全、资源共享、服务便捷的物流服务网络,以客户订单信息流带动配送物流的实现。
2.开发应用煤炭物流专用设备,改善物流基础设施。针对不同煤炭加工产品,开发应用煤炭物流专用车辆以及与之相关的装卸、仓储等先进物流技术。加强煤炭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包括仓库建筑、场站设施、装卸设备、运输工具、运输通道等。
(五)发展煤炭“绿色”物流
1.政府和社会舆论引导。各级政府应把推进构建“绿色”煤炭供应链纳入发展规划中,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引导、鼓励并支持相关企业加入到打造“绿色”煤炭供应链建设中来,如通过给予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降低企业打造“绿色”煤炭供应链的成本。同时尽快制定针对煤炭行业的清洁生产标准,建立煤炭供应链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等指标的监督、考核、评价体系以及相应的经济奖惩措施。
篇3
孙瑞哲: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从“三位一体”向“四位一体”衍变
早在2005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就提出了我国首个标准化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2006年,了我国首份行业层面的社会责任报告,开创了风气之先。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社会对纺织服装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2008年开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将环境保护和公平竞争纳入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中。
近年来,作为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的主要进口国和地区,纺织服装产品的生态安全尤其是儿童用品的化学品使用安全性问题已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受到普遍关注,欧盟的多个成员国、美国、日本等国的一些行业组织、中介机构、科研院所也相继推出一些绿色或生态纺织品标志及有害物质检测认证,对纺织品的生产环境和产品可能对人体的影响都作了严格的规定,不断提出许多新的要求,并逐渐在纺织品服装的国际贸易中为人们所接受。
另一方面,国内不断曝光的消费品领域的安全事故也促使消费者对消费安全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基于此,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与时俱进,由原先的“三位一体”升级至包括劳工关系和谐、环境友好、公平竞争以及消费安全在内的“四位一体”模式。
历经 8 年多的时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社会责任建设从开始普及和提升社会责任理念,到现在已进入全面建设和创新责任机制的新阶段。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将2014年称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社会责任年”。据透露,除了原先的推广活动之外,今年将重点在服装、家纺、化纤、印染等 4 个分领域,基于各个行业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进社会责任工作。其中,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的服装和家纺行业主要围绕“消费安全和品牌信用”主题,化纤行业以“循环经济”为主题,印染行业则以“环保和节能减排”为主题。通过系列活动,引导行业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行业的社会责任建设工作,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与各利益相关方的良性互动,促进企业发展。
坦诚,才能赢得尊重。社会责任与行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理性消费已是大势所趋。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国际著名品牌如耐克、levi’s等都曾因“血汗工厂”事件而遭遇过消费者的抵制,但通过及时的危机公关以及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反而迅速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负责任的品牌形象,对于国内一些品牌建设正处于重要阶段的服装和家纺企业来说,这种“化被动为主动”的案例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消费者消费理念的不断成熟,社会责任建设已经成为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及消费者忠诚度的重要驱动力。
陈大鹏:“社会责任建设就是品牌道德”
未来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机遇和核心竞争力将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能力。如何以创新行动履行对员工、客户、环境和消费者等相关方的责任将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的生产效率、市场准入、品牌内涵和商业绩效。
自2005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全行业推行CSC9000T以来,服装企业就成为其中重要的践行者,行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成绩有目共睹,一批业内领先企业如波司登、红豆、真维斯等通过社会责任报告主动向各利益相关方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进展,不仅有效促进了企业的品牌建设和品牌价值的提升,同时对于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具有非凡的意义。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会责任建设体现了企业发展的连续性、系统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是行业品牌价值构建的重要内容。企业不仅要关注供应链各环节的责任建设,同时必须关注产品对终端消费者和社会的影响,与各利益相关方形成良性互动。而作为行业服务机构,中国服装协会也将不遗余力地引导和推进整个行业的社会责任建设工作。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消费的理念逐渐在发达国家成为引领消费的主流。
所谓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更多地关注所购买的商品是否是绿色环保或生态安全的,即商品的原料是否可再生或可重复利用,商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是否使用了对人体或环境有害的物质及相关的工艺,商品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可能对人的健康和环境安全的风险,商品在失去使用价值而被废弃后是否会给环境带来新的污染。显然,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有利于生态和环境保护的产品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注重绿色消费的倾向迅速影响到纺织品和服装领域。
在这一发展趋势下,社会责任的主战场开始发生迁移,过去主要集中在服务于国际供应链的国际出口市场,而现在中国本土的品牌企业已成为一些国际机构特别是非政府组织(NGO)重点关注的对象。
近几年,绿色和平组织等高调推出的名为“时尚之毒”、“为时尚清污”的系列报告,在吸引大众媒体和社会公众眼球的同时,对国内外一些著名品牌、生产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些报告中大量涉及中国的企业和其生产的产品,给消费者造成的错觉是,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在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方面既无国家法规的规范,也无企业自律。面对这样的质疑,“中招”的中国服装品牌和企业在经历了短暂的不知所措和被动应对后,勇敢地选择了坦然面对,以实际行动向整个社会展示中国的服装品牌在社会责任建设工作中的决心。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一些具有国际战略眼光和深远谋略的品牌和企业日渐体会到,品牌建设应以诚信为先,一个品牌之所以被奉为经典,离不开诚信的累积。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曾将社会责任建设比作品牌道德。为了将这种道德发扬光大,同时也为了响应近年来国内外消费者和供应链合作伙伴对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新期望以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关于深入开展社会责任建设的新要求,中国服装协会在2014年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开展以“负责任品牌,可持续消费”为主题的“中国服装行业社会责任集体行动项目”,活动得到了我国多个知名服装品牌和龙头企业的积极参与(附 1)。
据介绍,目前已有包括波司登、红豆、雅戈尔、森马等在内的 9 个著名品牌和企业主动承诺履行对各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责任。陈大鹏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向整个社会传递出服装品牌和企业对于消费者健康安全的关注和努力,提高消费者对国内服装品牌的信心,提升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同时也期望以此为起点,引导更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利用行业协会的平台,主动披露在社会责任建设中的阶段性成果,不断梳理优化内部管理流程,逐步改善,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
杨兆华:社会责任建设需要行业引导与企业自律结合
自2005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以来,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家纺协会”)就以此体系为行动方针,督促和引导企业落实和完善社会责任工作。作为与终端消费者有直接关联的行业,家纺行业坚持“消费者的利益大于一切”,近年来围绕标准化建设、维护消费者权益、引导健康消费等核心内容开展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
推进标准化建设,维护消费者权益
在行业协会与行业企业共同推进社会责任建设工作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一系列标志性事件。
例如,2007年,针对一些媒体对市场上劣质毛巾的报道,家纺协会专门召开记者见面会,邀请中国消费者协会、国家质检部门和“中国名牌”毛巾生产企业参加会议,并携11家中国名牌毛巾企业共同发出“维护消费者权益,履行社会责任”的倡议书,呼吁全行业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树立为消费者负责的生产理念。
2009年10月13日,北京市工商局委托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中心对北京市场销售的床品类商品的质量进行了检测,28个批次的不合格床品被要求强制退出北京市场。对此,家纺协会第一时间采取行动,邀请北京市工商局有关领导、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中心有关专家、相关生产企业以及新闻媒体召开家纺床品企业新闻会,要求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切实树立对消费者负责的经营理念。
2013年9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曝光部分床上用品的质量问题后,家纺协会高度重视,及时与相关企业负责人一一沟通,要求企业积极整改,回收了问题产品,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呼吁所有家纺企业引以为戒,强化社会责任和质量意识,加强供应链管理及过程控制,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将不合格产品拒之门外。
在经历几次诸如此类的事件后,家纺行业企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标准化建设对于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在家纺协会的组织以及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下,目前已建立的与家纺相关的行业标准已达200多条,其中60多条是国家标准,对产品质量的提升以及市场的规范和健康发展实现了保驾护航。
把握市场需求,引导健康消费
为了帮助消费者树立健康科学的家纺产品消费理念,2011年家纺协会针对床品、毛巾两大类家纺产品,专门组织国内知名大专院校专家及企业负责人编写了《家用纺织品消费指南》一书。该指南以消费者为导向,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消费者在选购与保养床品、毛巾类家纺产品过程中的各种生活小常识;2012年,为深化行业服务职能,持续培育健康科学的消费理念,家纺协会对《家用纺织品消费指南》进行了修订再版。
篇4
[关键词]ISO9000ERP
现代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传统的管理方式已无法对企业的资金资源、人力资源、客户资源、时间资源、信息资源、制造资源等进行合理规划、协调和集成的情况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满足企业对各类资源的高效管理要求的一种优化管理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应运而生,并日益得到国内外企业的广泛认同,与此同时,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取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QMS)认证作为迈向国际化的重要战略。目前,市场上一些主流的ERP产品除包括生产计划与控制、采购、库存、财务、设备及人力资源等功能模块之外,也包含了质量管理模块。但在质量管理功能的实现上,大多数ERP系统中只是实现了对原材料、半成品及出厂产品的检验信息的管理,没有系统地结合QMS标准的要求,特别是2000版ISO9000标准所强调的过程方法等理念,没有体现对各个相关过程的质量信息反馈机制,系统中也不能实现对QMS支持活动的管理,QMS的运行和改进仍在沿用传统的人工方法,无法对复杂的质量管理问题做出快速反应。
那么,究竟如何实现ERP与ISO9000的有效集成和应用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呢,本文在此对两者的管理理念,内容和方法以及集成应用要点等方面作一些探讨。
一、ERP与ISO9000的区别与联系
1.ERP与ISO9000的异同
ERP与ISO9000,从形式上看有以下共同点:首先,适用对象都是“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包括企业),其次,它们都不是一个买来即用的商品,只是一个框架,需要结合组织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体系(或系统)加以实施,正如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函数还需设定其变量和参数的值一样。最后是各自的体系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改进。
从内容上看,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为了便于比较,将本文所指的ERP定义为广义的ERP,即包括了产品设计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功能模块,ISO9000标准笼统指ISO9001和ISO9004。
(1)两者的区别。ERP与ISO9000在管理内容上的区别可以通过表的比较得出。
(2)两者的联系
①管理思想的一致性。ISO9000以是世界范围内成功企业普遍遵循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为基础,所包含的管理理念比ERP更为具体和明确。在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中,以顾客为中心、有效和高效地满足顾客的要求,同时与相关方(供应链)共享收益的管理思想,与ERP中客户关系管理及供应链管理模块所体现的管理思想完全相同。此外,ISO9000的“过程方法”所采用的PDCA循环管理机制与ERP体现的事先计划、事中控制的思想是一致的,贯穿着对产品及其生产过程、设备、工具、人力资源、管理职责、财务资源、信息沟通等各个方面的管理活动;ISO9000体现的“管理的系统方法”与ERP对资源整合的理念也有着相似的内涵。
②管理内容的重叠和对应关系。从ISO9004所包含的内容来看,由于其远远超出了ISO9001的范围,包括了质量成本的控制、信息管理以及强调总体业绩的改善,其实质不仅仅是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更确切地说,它是一个企业的质量及其资源的管理体系标准,从这一点上来说,与ERP在一定程度上是重叠的。
具体来说,ISO9004中“与顾客有关的过程”和“顾客满意程度的测量和监视”条款强调确定并实施顾客需求方面的数据收集方法和对顾客满意程度信息的测量和监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评审,将顾客要求转化为组织自身的要求,增强顾客满意度,在这一点上与ERP中的客户关系管理及客户同步资源计划理念所实现的功能是一致的。此外,在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过程质量控制、数据分析等方面二者都有许多结合点。
二、ERP与ISO9000集成应用的关注点
1.ERP与ISO9000,孰先孰后
作为一个企业若想以最小的资源和代价兼容这个体系(或系统),究竟应该在什么样的次序上、什么阶段中实施哪一个体系(或系统)或开展哪些活动呢?
就国内的现状来看,通过ISO9000认证的企业远远多于已实施ERP的企业。因此,在先上ISO9000之后再上ERP项目的情况居多。这种情况的优点是:有实施ISO9000的基础,企业对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过程方法,PDCA循环等管理观念有了深入的认识和体会,也形成了对各项业务流程的有效控制机制,这正为实施EPR提供了思想意识基础和约束控制手段。这种情况的具体做法是;在实施EPR的前期借助ISO9000QMS认证已有的培训和实践及ISO9000的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或记录的一部分,纳入到相应的约束和控制之中,推进EPR的实施。随着业务流程重组的展开和软件的二次开发,将企业ISO9000QMS中可以由计算机完成的过程和活动整合到EPR系统中,并将EPR各个模块的报表输出格式统一为ISO9000要求的质量记录),形成一个在一定范围层次上互相渗透的有机整体。
而对于同时期实施两个体系(系统)并希望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来说,可以在培训阶段将ISO9000知识和ERP基本原理培训相结合,重点导入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理念,以ISO9000标准发要求为主线,阐明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控制和记录在EPR中形成的原理。在业务流程重组阶段,在结合ISO9000的过程方法,从考虑过程增值的角度,确定各个过程的输入,输出,控制准则和所需资源,文件,记录。之后分别策划人和计算机要完成的活动,对于可以由计算机完成的活动,按上一节所述方法将EPR功能模块逐个“ISO化”,通过二次开发对EPR中的标准化工作流程进行完善和深化;对于由人来完成的活动,可按QMS建立方法和步骤来执行。
2.业务流程重组(BPR)和ISO900过程方法的互动
(1)两者的联系和区别。EPR实施中的业务流程重组与ISO9000的过程方法的理念是相似的,所开展活动的步骤也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BPR更强调“重组”和“再造”,ISO9000强调“识别”和“确定”。前者是按项目管理方法进行的突破性改进,由日常运作之外的跨职能的小组来实施,如;EPR实施顾问小组。由于这种改进的彻底性和全面性,所以改进完成之后有一个相对的稳定期;后者是由组织内人员对现有过程进行的持续改进活动,相对稳定的周期比较短,所以要求在识别和确定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时,要考虑形成必要的体系文件和记录,并确定过程的测量和监视方法,以把握改进的机会。
BPR和ISO9000过程方法的目的也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过程增值。BPR通过对流程中的非增值环节进行清除、简化、整合、自动化来提高流程效率,使得流程更加合理与容易操作,这也是深化贯彻ISO9000标准的需要。在ISO90004中提出,管理者应当确保过程都以有效和高效的网络方式运作,还应当分析和优化过程(包括产品实现过程和支付过程)。如果在识别和确定过程时,不考虑使过程增值的因素,或过程职责不明确,控制准则不合理,则过程业绩和有效性是不完善的,很有可能是将原有的,落后的、不合理的操作和管理程序的简单描述或翻版。
BPR和ISO9000过程方法这二者根本区别在于对过程的改进程度不同,企业在实行BPR时,所涉及的影响面较大,要停止和中断原有流程,完全以新的流程代替之,操作人员对新的业务流程要重新熟悉,各方面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也较大。而ISO9000采用PDCA渐进式改进,基本不需要停止和中断原有业务流程,仅对不合理之处作局部调整,操作人员也容易上手,也不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
篇5
1.引出问题
项目上线一旦列进项目的计划时,总是需要一些关于项目的参考意见,那么关于项目的“硬件”和“软件”,硬件有谁提供,软件又由谁提供。我这里所说的“硬件”和“软件”是经济学上的概念,比如说“软件”包括我们下面将要叙说的由程序编码产生的软件,另外一方面有咨询管理、项目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的知本……,林林总总,很多的。
额外的一句话,现在的知识管理正在“”,我们在这里说几个简单的概念,还是可以的吗,也符合潮流。
在这里我们就会感到茫然,不知道这个项目从那里下手,另又如此之知识体系,我们如何劈繁从简地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第一,编写项目的解决方案书。
第二,编写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编写可行分析报告一般是咨询公司的事情,但作为ERP的供应商和ASP(应用服务的供应商),我们还是提供一个全套的解决方案比较好。
在编写解决方案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呢?
1.针对行业ERP的实施是很困难的,在中国这个环境下,很难取得成功,这个我很有体会。所以,中国这个大环境我们需要考虑,就是要“有中国特色”。
2.针对服装行业的问题又有那些?和物流是否相关?和区域地域相关?和进出口是否相关?和中国加入WTO是否相关?……当然问题是很多的,这也是企业为什么舍得化许多钱来上这些东西。
3.首先需要搞清楚该行业的供应链,供应链中的各个相关的因数,相关的知识结构体系。
4.其次分析该公司在该供应链的地位,利益关系,利益来源。
5.再次分析该公司的业务流程。
6.最后讨论系统的可行性,提出可行性方案。
我们首先考察一下服装行业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我们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该服装行业存在的问题是从服装行业内的人事在最原始的需求开始了解的。所以系统分析员就是干这些问题的。
项目的立案是在行业人事需要针对问题(投资、再发展和回报)的基础上,有针对地提出的,不是领导拍拍脑袋(据传长虹的ERP项目上SAP的就有一点领导拍拍脑袋的做法)。
2.服装行业中小企业问题
在当今信息经济时代,大环境的生成和进化既取决于市场主体的有序规范的市场行为,又能为各厂商构建低耗、高效、优质、多品种、广开放的共生环境和条件,直接决定着厂商的生存和发展。这种共生关系和合作要求更能促进信息、知识资源的共享,实现现代化配置和创新。所以,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商务协作将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战略。
同时,目前的中小型分销企业由于实施“独特风格,连锁专卖,领导市场”的经营战略,同时在市场运作中,依靠产品质量和新颖的样式在用户中树立了很好的口碑,培养了较好的营销渠道和客户群体。但是,在新的市场竞争中,传统的软件商务运作模式已经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公司采集的销售数据均是由各地分公司、专卖店从电话或传真给总部的记录统计,公司的各种数据流转不畅通,客户的需求信息不能快速响应,缺乏科学系统的数据分析。
2.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公司须针对性的进行产品促销和调价,每个店铺均有一套自己的零售价和历史调价记录。
3.仓库的所有出入单据均需带零售价。(包括内部之间的调拨单、退货单)
4.为配合统计和盘点数据核实,希望能得到每个店铺每一天的进货数量及金额、退货数量及金额、销售数量及实收金额、正品折扣金额、赠品折扣金额的报表。
5.由于配货部的工作需要,希望能更完善提供一些配货功能。具体能详细到每一个货号的在每个位置里的进销退存的情况。
6.希望按照公司一向的习惯及作风制定工作单据格式。
7.半成品的购销合成处理,由开始的订货合同,再自动统计布料的订购、付款、仓存情况。
8.需对产品生产过程的具体进行分析统计,包括它的发外加工的物料、标准用量、发料、实耗料、实际进仓及净成本的统计。
如何整合这些资源,我们根据现在较为成熟的技术,提出应用条件:
提出应用条件一定需要考察该企业的实际的资源,比如说现在正在使用的软件资源、硬件设备、网络设备、人力资源等情况。
同时,也需要借助现有的社会环境,提出符合客户要求的方案(投资、收益及和投资其他方面收益的比较)。
如此,企业对信息化的要求程度相对以前要高出许多。现在在大部分的连锁专卖店铺都有一台网络终端机,目的是把当时的交易记录实时地进行汇总,减少当日的人工报帐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错误性,同时也对各个区域的销售情况做出当日的统计。但这类采用用终端机的模式投资大,应用专业性强,不利于企业内部的资源合理利用和分配。
为了解决如此的资源浪费,减少企业投入,增加企业信息化程度,拓展企业的信息应用范围和应用趋向,我(基于公司的软件开发的采用的工具和人力资源的基本情况,同时也针对我本人在Microsoft商业软件的应用经验)提出小型应用的企业协同平台,通过这样的一个平台,企业可以自由拓展自身的业务范围。
企业级(主要针对中小企业)的在目前存在如下问题:
1.企业门户管理:该问题大多数公司都已经达到了,只是门户的质量上有写问题,没有什么不断更新的内容。
2.客户关系管理:需要的很多但公司(中小公司)使用的较少。
3.供应商关系管理:同上
4.财务管理:都有,但无非是财务软件,但和ERP的结合很不够理想。所以如用友推出了NC平台。
5.人力资源管理:需要的很多但公司(中小公司)使用的几乎没有。
6.知识管理:刚提出的概念。
7.战略管理:该提出的概念。
企业级的模式建立企业门户,建立客户关系、供应商关系,采用EDI来交互双方的数据,节约开支,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为用户提出的方案基本上采用基于XML数据交互形式的平台软件,同时也根据自身的因数和从客户考虑采用Microsoftbiztalk的平台
3.ERP协同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以下说明我提出的协同解决方案和可扩展问题:
何谓小型应用的企业协同平台:针对企业在各地设置有分公司或其他需要进行信息交互的企业,我们对企业内部平台进行了扩展,以现实远程应用和接入(该平台的扩展仅仅在服务层面上,并不涉及到硬件设施的投入)。
针对服装行业根据其实质的应用范围、应用模式、应用规模等该协同商务平台解决了以下问题:
1、销售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销售数据的采集与统计三种方式:
(1)销售记录,所有的销售记录都在Internet上填写。第一次确认记录销售数据,库存记录未经审核的数据。但只有经过第二次审核时,库存数据再被审批的真实数据更改(假如有更改的可能)。
(2)若存在销售现场,则采用简单的条码采集设备,销售数据传给办事处,办事处再以Internet方式传给总部更新库存。
(3)若店铺没有连接上Internet的设备,则每天销售数据电话或传真公司,由公司代填入系统,记录数据记录。
2、价格管理
每个店铺均有一套自己的零售价格及历史调价记录。另一方面,系统对定价的权限和级别有着既严格又灵活的方法,按照销量范围设定业务员定价的级别,在销售业务当中当销量大小在业务员的级别范围内,则该业务员被赋予定价的权力,但所定的价格也不得超过一个额定范围。
通过对某一商品在不同时间段、销售地点的销售情况统计分析,通过对某一商品的产销比的分析、畅销商品排行榜等一系列统计数据的分析判断,可以为企业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制订合理的打折政策提供帮助。
3、仓库出入单据均有零售价格(包括内部调拨单、退货单)
由于每个分店均有自己的零售价格,在系统中可以实现其功能。
对分公司间的调拨,公司一般可能存在三种情形,第一种:不涉及金额,只是仓库之间的移仓,存货所有权的简单转移;第二种地区之间以内部价进行调拨,主要考虑发生了仓储和运输费用;第三种则是地区之间以销售价进行调拨,需开据销售发货单和进货单。
另外,若设立销售总公司,则上面第三种情形中的所有要货单和调拨单,由销售总公司确认,并进行分公司之间的协调,否则则由分公司之间自行协调和双向确认,系统自动与正常的客户销售进行区分。
4、店铺数据报表
由于所有单据均有数量和金额,在系统中可以实现其功能。
5、配货处理
根据配货中心的物流规程设计了入库、出库、出入库信息及总库存查询统计、网络通讯管理、代码管理及系统管理等模块。其中出入库两个模块包含了散件或整箱出入库功能,可由手工录入商品号或箱号,也可以扫描箱条码直接录入整箱商品信息,商品号或箱条形码均通过代码反映出商品的属性信息,判读十分方便。在查询统计模块中通过精确或模糊查询可生成各类统计报表及历史数据。数据通讯模块可完成由调配中心至工厂、营销中心、各办事处、专卖店等多个层面上的双、多向数据传输与接收,在局域网或广域网均可实现。
6、公司习惯的单据格式
系统提供了大量美观、大方的各种数据报表和柱、线、饼统计图,直观地显示企业的运营数据,并且可以自由定制需要的数据报表和统计图,满足公司实际和业务发展的要求。
7、半成品的购销合成处理
半成品(如布料)可以作为商品处理,统计到进销存中。
8、单件商品的追踪
采用条形码技术,给每一件产品编排一条形码,使企业的管理者能够掌握非常详尽的生产、市场信息,可以方便地查到每套衣服的特性、生产、销售的全过程。
8、渠道内部事务处理
充分利用Internet,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有机地联成一个网络。通过电子邮件,将业务数据库的更新信息自动同步到分布服务器上,达到了既及时、高效,又低运行成本。
采取定制开发,充分实现成功企业的管理特色。财务存货系统是根据我国的财务制度和企业特色,并结合业务系统而设计开发,能较好地反映财务人员的需求;销售系统充分考虑到各种客户的不同情况,按自营、代销、经销、批发等,作不同的处理。
借助于网络通信、Internet及分布数据库技术、采用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形式,实现经营管理信息的动态共享,提供分析、统计功能,为决策提供依据。
严格的用户权限管理及信息的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根据以上的问题,确立该行业的供应链的结构,确立该企业在该供应链上的位置,确立企业的现有资源,为企业提供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准备条件。
问题存在的条件下,如何解决问题是一个主要的、关键的问题所在,所以我们针对各个企业的不同,提供供企业发展的战略负责人选择的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以下我为该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提出一个提纲:
4.供应链管理的解决方案
一.软件
软件环境与应用构架:
1.数据库服务是基于MicrosoftSQLServer2000,提供完整数据库服务和数据分析。
2.Web服务是基于WindowsAdvanceServer2000/IIS4.0,提供良好的、简易的Web解决方案。
3.MQ服务是采用MicrosoftBiztalkServer2000,提供平面数据翻译、平台间沟通、数据的交换等信息交互的功能。
4.邮件服务器是基于MicrosoftExchangeServer2000,提供完整企业级邮件服务,和信息系统有机相连。
5.信息服务,是我公司提供的系统增值服务,该服务一方面基于手机短信平台,该服务提供了最简洁、最快捷的信息。
二.硬件构架
为了适应信息快速发展的需求我们进行信息应用进行扩展:
1.扩展而出的信息系统,在物理的设备上无须增加任何设备,仅在服务的项目上增添了可支持手持式的设备,一般如手机,PDA等。即系统可提供如短信平台、E_mail平台等向具有权限和需求的用户发送信息。
2.扩展而出企业间的数据交换系统,因为本系统采用XML的标准数据格式,可以和具有可交换系统进行电子数据交换(EDI)。如此,大大地提高了信息交换的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数据交换的准确性。
经过有效扩展,该平台提供了完整的Web服务、邮件服务和信息服务,该信息服务涵盖手机短信息平台的应用、客户端订阅信息平台的应用、邮件信息平台的应用等。
面对目前各家公司所需信息的细化、深化和泛化,企业的信息平台也针对性用于企业管理。该系统提供目前一切可能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共享的途径和方法。同时系统为决策者提供直观的、冗余的分析信息,也实时把共享性信息,性信息通过各种渠道给需要了解该信息的人员。
三.供应链描述
供应链管理(SCM)应用是在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把公司的制造过程、库存系统和供应商产生的数据合并在一起,从一个统一的视角展示产品建造过程的各种影响因素。SCM的以其灵活性和上市速度而文明,SCM帮助管理人员有效分配资源,最大限度提高效率和减少工作周期。维持持续的通信和严密的集成是成功的关键,这一切都要从可靠的网络基础设施开始。
在厂家-消费者-供应商的基本关系中,各个参与者在供应/价值/需求链中起着多种作用。他们之间的互动日益加快,变成关系重大的事务,对给予支持的网络基础设施提出额外的性能要求。
着供应链的全球化,网络的复杂性也增加了。所以,网络基础设施必须确保供应链所要求的数据完整性和性能。
SCM实施方案要求网络具有以下关键特性:
互操作性:SCM必须能够支持很多不同的网络、应用软件和数据库资源。
可靠性:及时的事件路由要求部分网络和服务器容错,并具有冗余。
可扩展性:成功实施SCM会使销售量、定单和发运量大增,因此,基础设施必须提供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性能:由于SCM需要作出接近于实时的决策,因此,网络必须接受高级的服务质量(QoS)机制的指导。
可管理性:网络必须定期监控QoS和应用性能,还必须支持各种分析工具,并能够管理信息流。
安全性:SCM功能采用Internet来实现。这就要求增加全面的加密措施和审核措施。
原材料供应商即为布料供应商,对于服装加工/销售的企业一定需要关注到上游的原料变化,如此才能保证商品的出货不短缺、不间断、不空白。半成品供应商则是承包生产某一类部分商品,在基本实施的基础上保证源头的货源和生产的期限。
当然,信息系统的目的是管理好所有的客户,分销渠道上并不仅是如是几种客户类型,仅仅是有代表性的,所以必须针对不同公司再添加新的类型和分析该类型对渠道影响。
四.业务的系统构架描述
以下我们根据上面的供应链来实施系统。
进销存系统:进销存系统主要是对于业务数据的记录,关心业务本身的变化,例如,原布料的进货情况(当然也含有制造方面的资源过剩的来料加工),半成品的进货情况和承包加工厂商的加工情况(系统中考虑为库存的一部分)。
财务系统:所有相对库存本身的有财务关联的进出货的情况,并由此产生的财务问题。
信息系统:基于邮件服务、手机短消息服务、订阅信息服务等服务模式,向用户提供信息平台服务。
5.工作流的描述
工作的流程是提出解决方案需要论证的重中之重,现在的上ERP软件的同时,也需要对企业流程进行重组。
无论什么方面的应用软件,数据采集和数据的表达是系统的两个主要部分。系统在各个业务流程中采集数据,最后把数据采用各种报表的形式呈现给各个用户。
1.业务操作
根据公司的业务流程,提供的业务操作。
针对性的业务操作设定相关的权限、相关的约束条件,允许或禁止某人进行某项操作。比如不是本公司售出机器不能退货或进行其他操作。
2.帐务操作
根据公司的财务规定,提供的帐务操作。
根据公司和供应商、客户间签订的协议,由帐务人员协调各类财务需求而进行整合的一系列操作。比如:根据和客户达成的协议对客户的价格进行调节,或和供应商达成的协议进行对入库价格进行调节。
3.营销日志
数据流参见业务操作;
1)单件商品追踪:若单件商品存在不同的条码,则可以进行单件商品的追踪。
2)销售、调拨日志:对当天公司中业务、所有零售点业务、促销点的业务、分公司的业务、商场专柜业务进行详细记录。同时提供各类查询方式给销售经理和其他主管参考。
3)付款和收款日志:根据财务的资金出入进行记录。
4.报表图表
数据流参见帐务操作;
1)库存资金表
2)呆滞商品记录及告警:对超过设定时间滞销的商品进行告警。
3)销售日报
4)销售月、年报图表:以棒图或饼图的形式显示各种查询的销售。
5)实时库存和历史库存:历史库存需要人工结转或设定时间进行结转。
6)下游点库存:提供各种查询方式,并可以查询到该商品的条码。
7)零售点销售日报:针对直属所有零售点的销售日报汇总。
8)销售毛利表:提供各种方式的查询。
9)各类盘点表:含盖库存盘点、资金盘点,按照盘点的结果和实际的情况对比,记录差异及差异原因。
10)调拨统计表:统计各个仓库间的调货、各个点之间的调货。
11)各类结转表:按照公司规定的会计期间进行结转,保存所得的结果记录。
12)其他各类业务操作日志:记录业务日常正常操作和异常操作。
5.物流
物流是分销企业的重中之重。
系统根据服装加工/分销企业的操作流程,提供应用操作。
物流过程将产生商品在途等中间性不确定的信息,这些信息已经记录入系统中,为企业的销售、调拨、分库存放、配置转换提供数据和预数据。
XML/EDI数据仅仅在扩展而出的企业间的数据交换系统中使用,这个信息将提供企业协作的商务数据。
7.总结(说的不该说的话)
有人说我热衷于平台级解决方案,我的回答:“这个不是我的错,是我理解问题的偏差”,我的“偏差”在那里,我原为企业做平台时,企业内部的各个软件模块混乱,无法进行各个系统间的接口。以下为我的“偏差”做一些说明:
1.实施目的
ERP的实施关键是支持企业持续性的发展和提高和把企业的各种资源、各部门关系整合在一起。如果公司有产供销各部门,实行的是OEM生产,因此要把各部门整合在一起是很困难的。因为各个部门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就可以采用木桶原理,把短的、长的分别找出来,进行资源的整合,这是企业上ERP系统最主要的目的。可以通过一些项目一期的实施,把公司所有的关键业务完全系统化,灾进行公司其他战略的关键的步骤。
2.制度整合
解决方案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对制度进行整合。以前公司也有各种规章制度,但人的随意性非常强,缺乏自律,今天做了,明天爱做不做,后天就可能不做,很多制度没办法彻底执行。但系统处理就非如此,若规定了如此执行,今天、明天、后天都得这样做。例如做一张生产订单,它的过程是什么样的,要经过谁审批,依据什么审批,审批的额度是什么,系统都定好了。就是把一些规章制度内化到了系统里面。个人将各尽其责,比如:销售经理就不用担心对不同的经销商有厚此薄彼的问题,可以专心去管理市场、开拓市场。
3.业务流程的改造
ERP实施需要有一整套企业管理的规范和标准,企业业务流程需要不断地改进,ERP实施当中其公司的流程需要进行适当地改动。如目前财务管理中的以成本管理为中心,要转化到以利润为中心的角度去考虑。
企业内数据信息的标准也将得到统一。比如:过去对于销售数据的界定,会有几种不同的看法,例如以订单为准,以订单发货为准,以开发票为准,以收到款为准,导致数据在各个部门的统计口径不一致。在系统上将得到统一,只有发货过账才算销售,才影响到信贷。
4.对分公司集中的管理
分公司基本上也可以当成经销商来管理的。经销商和分公司各有自己的销售网络,有自己的专卖店。
5.协作商务
以前,许多经销商的店面、库存分析也就是几张报表,有的还很原始,是手工的;送货、发货也没有一个规范。该系统,首先就是要做起一套店面管理的标准,前台用于店面管理,后台的就把相关的业务做起来,如退货、配货等简单的功能,还有库存的管理、销售的管理等。
有些经销商用得比较好,可以每天把各个店的销售数据都存进MIS里,当天进行分析,决定第二天给哪些店配哪些货,可以做到大幅度地减少库存,提高库存周转率。建立电子商务系统的接口,将来我们全国各地所有零售商的资料都会定期地放到我们的ERP里来。所有的零售数据都可以通过它进入。那时,这里掌握的就不仅仅是总公司本身的人、财、物的信息,还包括零售市场的信息。我们今年的目标是把零售系统和ERP系统整合起来,把原来分散在公司各个角落的信息用起来。
在总公司和经销商信息互动方面,我们做到了总部会给经销商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帮助他们做一些分析。反过来,零售环节有关的产品信息、库存信息、客户信息可以做为总部开发新产品、制订市场策略的参考。
当然,最后的情况就是对方案做个小结:
篇6
一、环境成本的内容
关于环境成本的定义,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1998年2月在第15次会计文件《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中指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罚款、罚金、赔偿等将视为与环境相关的成本,不属于这一环境成本的定义范围,但应予以披露。这一定义以明确环保责任为中心,将企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预防开支列为成本核算对象,明确了环境成本的内容。ISAR建议环境成本披露的内容包括:(1)成本项目,企业应将确认为环境成本的项目类别加以披露。(2)会计政策,与环境成本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应予以披露。(3)其他内容,对于报表中确认的环境成本的性质应予以披露,如对环境损害的说明、要求企业对这些损害作出补救的法律和规章的说明、对据以计提准备的现有法律和技术可能发生变化的说明。
微观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一般具有如下特征:首先,环境费用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环境资产的减少;其次,环境费用的发生是间断性与持续性并存的。生态资源保护费用是伴随着环保活动的进行而发生的,表现出间断性特点。同时,自然资源的耗减与生态资源的降级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在会计核算上具有持续性。因此,微观企业环境成本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所消耗的环境资产价值。第二,过度消耗环境资产或环境污染引起生态系统的退化损失。第三,其他环境相关支出。就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具体要求而言,环境成本一般分为以下几类: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生态资源降级成本;资源维护成本;环境保护成本。
二、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国际标准
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中运用较早,特别是一些国际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推动,使得环境成本在披露形式、披露内容等方面都趋于成熟并逐步规范化。
关于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最早的国际标准是英国1992年颁布的“环境管理制度”,对企业环境管理系统、实施和维护提出了明确要求;1997年英国的“环境报告与财务部门:走向良好务实”,对企业的环境成本报告标准做出了指导性的规范。欧盟1993年的“环境管理与审计计划(EMAS)”,鼓励成员国企业设立环境目标和政策并由外部独立机构验证和颁证,EMAS规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是企业的义务。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系列标准目前是较为完整并获得公认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国际标准,它包含6个方面内容: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计;环境标志;环境行为评价;生命周期评价;环境方面的产品标准。环境标志Ⅱ型和Ⅲ型产品要求企业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清单和产品生命周期影响分析做出相关的企业产品环境成本报告。1992年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在《环境会计:当前的问题》中,提出了环境审计、可持续发展会计、环境对国民经济核算的影响等方面的意见。1993年ISAR印发《跨国公司的环境管理》研究报告,介绍了部分跨国公司在其年度报告中公布的环境资料情况。1998年ISAR《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就环境成本的定义与信息披露做出相关规定。丹麦于1995年制定了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绿色账户法案》,要求大约1000家企业年度环境成本报告;瑞典和荷兰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强制要求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挪威对商法进行了修改,规定企业在年报中负有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责任;德国准则协会(DIN)于1997年提出了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指导思想,作为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准则;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CCA)于1992年起实施环境成本信息披露表彰制度。日本环境省2003年的《环境报告书指导方针》已经成为日本大公司环境成本会计和有关计算指标、环境信息的指南。
三、国际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方式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实践经验,目前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在财务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提出既不违反财务会计准则又可扩大会计信息披露的新思路,以此为契机,会计披露逐渐进入以财务报告形式为主体的新的发展阶段。财务报告披露由两部分组成,即财务报表披露和其他财务报告披露,前者处于主导地位,后者构成必要的补充。其他财务报告包括辅助资料和财务报告的其他手段,主要向企业外界提供相关的但不完全满足会计确认标准的会计信息,如社会责任报告、环境报告、财务预测报告、简化年度报告等。由于财务会计报表的局限性和企业经营行为的复杂性,国际会计委员会(IAC)在其国际会计准则第一号《财务报表列报》第91条第3款规定: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必须提供不在财务报表内列报,但对于公允地反映报表内容确是必要的附加信息;第94条规定: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内容包括或有、承诺和其他财务方面的披露以及非财务方面的披露。这些规定皆为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提供了法律基础。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财务会计报表附注部分是对财务报表公允性反映的必要补充,而环境成本披露对于企业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影响是随着企业外部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披露的形式和内容也没有固定的做法。因这种信息披露方式比较灵活,它一直被西方诸多企业运用。
(二)以环境会计报表形式披露
这种披露方式主要在欧洲和日本的一些企业使用,目前西方许多国家规定了企业必须披露的环境指标体系,并通过立法强制要求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如丹麦的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企业在上交年度财务报告时必须附有一份环境会计报告,以监督企业履行环保义务。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的主要信息包括企业对能源、水资源、其他原材料的耗用情况;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向大气、水、土地等排放的污染物类型和数量;企业在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环保措施等。为此很多企业编制环境会计报表详细披露企业在会计年度内的环境管理成果和现状。以日本NEC公司的年度环境报告中的环境会计报表披露为例,环境成本披露项目分为6类:
1、生产环境成本。主要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成本、资源有效利用控制成本、资源再循环使用成本(如污水处理再使用成本、其他资源的再处理使用成本等)、污染控制成本(如污染防止费用、依法缴纳的费用、化学物质控制管理费用等)。
2、环境管理费用。包括以预防污染为目的的所有技术措施费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费用、从事环境管理的人工费用、ISO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贯彻和环境审计费用、各项环境培训教育费等。
3、科技研发费用。主要指对工艺的技术改造使环境影响减少的支出,包括科研投入、环保产品的设计费用等。
4、社会公共费用。为社会环保公共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如社会环保捐助和信息的费用等。
5、环境损害费用。由于污染物排放引起环境效用降低的价值损失应由本企业承担的费用。
6、其他有关费用。主要包括超标排污缴纳的排污费和其他环境税、环境罚款支出;环保专门机构的经费;环境问题诉讼和赔偿支出;临时性或突发性环保支出;因污染事故造成的停工损失。
此外,环境会计报表还应披露会计年度内环境保护项目和设备投资额以及占总投资额的比例。
(三)以环境成本报告形式披露
这种方式是企业编制单独的环境成本报告披露本年度的环境成本信息。通常,环境成本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环境政策和目标。包括企业关注环保法律法规、培养员工的环保意识、建立环保导向的产品设计和流程设计思想等内容。
2、环保方法与成本。披露企业为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而采取的方法和支出的成本。
3、产品管理与设计。披露企业产品的环保设计理念和成果,包括产品设计、包装设计、供应链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内容。
4、环境管理与参与。包括贯彻落实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情况;污染排放管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控制管理、环境的法律法规约束;企业遵守环保法律的情况、相关人员参与环保的情况;企业为改善社区的环保状况所做的贡献、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在环境问题上的沟通情况等内容。
企业通过此种形式披露环境成本信息,主要表明企业的环境策略在其产品设计开发、制造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环境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如戴尔电脑公司提出的3R环境成本管理战略,即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就是依据这种方式披露企业的环境成本信息。
通过对西方会计理论和实务中对环境成本披露内容和形式的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会计信息披露发展动因是会计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对会计信息的新需求,因此,企业环境成本的披露也是因为外部会计环境和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必然产生的结果。
第二,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是在原有披露方式上的改进,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若完全脱离原有的财务会计披露标准也是不现实的。
第三,会计披露的范围应该避免范围和内容的无限扩大和披露的低效率,因此,环境成本披露方式应受到披露成本的约束和信息使用者处理会计信息的能力和时间的约束。
四、改进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建议
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规范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会计准则及相应操作规范方面的规定,造成的后果是国内企业对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几乎处于空白和混乱的状态。为使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与国际接轨,笔者对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提出以下建议。
(一)逐步完善与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有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要求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17条和第31条指出,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公布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接受公众监督;《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68条提出,上市公司应关注环境保护、注重公司的环境责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2003年9月颁布的《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明确了企业必须公开的环境信息包括企业环境保护方针、污染物排放总量、企业环境污染治理、环保守法、环境管理等,企业自愿公开的环境信息包括企业资源消耗、企业污染物排放强度、企业环境的关注程度、下一年度的环境保护目标、当年致力于社区环境改善的主要活动、获得的环境保护荣誉等环境信息;中国证监会1997年的“关于《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一号<招股说明书的内容与格式>》的通知”和1999年的“关于《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六号<法律意见说明书的内容与格式>(修订)》的通知”中对企业经营活动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企业是否因违反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而被处罚等环境信息的披露做出规定。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相关法规相比,我国的法规要求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时机上均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鉴于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完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立法工作并注重法律法规的实务操作性,促进更多企业自愿披露环境成本会计信息。待时机成熟时,我国也应借鉴国际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对必须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企业以及披露内容做出相关规定,借以规范企业对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与2006年财政部相继的38个具体会计准则一样,我国可以考虑制订环境会计准则,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企业披露行为有法可依,并为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提供统一的标准。
(二)注重运用货币性指标披露环境成本信息
西方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调查报告显示,如果企业在报表附注中仅以文字说明的形式披露环境成本与环境绩效,因报告内容涉及大量的环境经济专业术语,晦涩难懂,令一般的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很难理解。建议我国企业在披露环境成本信息时,应注重运用货币性指标披露环境成本信息,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对环境成本的财务影响有更直观地了解。具体披露内容包括:
1、环境成本现实发生数额。在本会计年度内,发生的环境成本的合计数及其分类,包括环境污染罚款数额、购买环保设备的金额等。
2、环境成本潜在发生额。根据专业人员的估计,企业因环境污染可能承担的潜在损失。
3、环境成本变动情况。与上年度相比,环境成本的变化额和变化率,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对环境成本的财务影响有更完整地了解。
4、环境控制效率。主要指环境成本/污染排放物的减少数,该指标衡量企业每减少单位的环境污染物的成本。
5、环境行为效率。主要指环境利润/污染排放物的减少数,该指标衡量减少环境污染排放带来的实质性利润。
6、经济生态效率。主要指销售额/环境改善影响量化数,该指标整体衡量企业经营活动和环境保护所带来的环境改善。
篇7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开始关注企业对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披露企业的环境成本。依据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相关国际标准,弄清国外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方式与内容,同时为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与国际接轨采取相应措施。
目前,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关注企业对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不仅评价企业的经济绩效,还评价其环境绩效。随着国际社会对企业环境绩效的评价标准不断拓展和完善,国外企业为应对激进环保组织的责难,也在不断完善其对外披露的环境报告的内容。因环境成本是环境报告的重要内容,笔者对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国际标准进行阐述,并探讨国外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方式与内容,期望对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有所裨益。
一、环境成本的内容
关于环境成本的定义,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1998年2月在第15次会计文件《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中指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罚款、罚金、赔偿等将视为与环境相关的成本,不属于这一环境成本的定义范围,但应予以披露。这一定义以明确环保责任为中心,将企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预防开支列为成本核算对象,明确了环境成本的内容。ISAR建议环境成本披露的内容包括:(1)成本项目,企业应将确认为环境成本的项目类别加以披露。(2)会计政策,与环境成本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应予以披露。(3)其他内容,对于报表中确认的环境成本的性质应予以披露,如对环境损害的说明、要求企业对这些损害作出补救的法律和规章的说明、对据以计提准备的现有法律和技术可能发生变化的说明。
微观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一般具有如下特征:首先,环境费用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环境资产的减少;其次,环境费用的发生是间断性与持续性并存的。生态资源保护费用是伴随着环保活动的进行而发生的,表现出间断性特点。同时,自然资源的耗减与生态资源的降级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在会计核算上具有持续性。因此,微观企业环境成本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所消耗的环境资产价值。第二,过度消耗环境资产或环境污染引起生态系统的退化损失。第三,其他环境相关支出。就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具体要求而言,环境成本一般分为以下几类: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生态资源降级成本;资源维护成本;环境保护成本。
二、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国际标准
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中运用较早,特别是一些国际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推动,使得环境成本在披露形式、披露内容等方面都趋于成熟并逐步规范化。
关于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最早的国际标准是英国1992年颁布的“环境管理制度”,对企业环境管理系统、实施和维护提出了明确要求;1997年英国的“环境报告与财务部门:走向良好务实”,对企业的环境成本报告标准做出了指导性的规范。欧盟1993年的“环境管理与审计计划(EMAS)”,鼓励成员国企业设立环境目标和政策并由外部独立机构验证和颁证,EMAS规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是企业的义务。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系列标准目前是较为完整并获得公认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国际标准,它包含6个方面内容: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计;环境标志;环境行为评价;生命周期评价;环境方面的产品标准。环境标志Ⅱ型和Ⅲ型产品要求企业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清单和产品生命周期影响分析做出相关的企业产品环境成本报告。1992年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在《环境会计:当前的问题》中,提出了环境审计、可持续发展会计、环境对国民经济核算的影响等方面的意见。1993年ISAR印发《跨国公司的环境管理》研究报告,介绍了部分跨国公司在其年度报告中公布的环境资料情况。1998年ISAR《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就环境成本的定义与信息披露做出相关规定。丹麦于1995年制定了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绿色账户法案》,要求大约1000家企业年度环境成本报告;瑞典和荷兰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强制要求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挪威对商法进行了修改,规定企业在年报中负有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责任;德国准则协会(DIN)于1997年提出了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指导思想,作为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准则;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CCA)于1992年起实施环境成本信息披露表彰制度。日本环境省2003年的《环境报告书指导方针》已经成为日本大公司环境成本会计和有关计算指标、环境信息的指南。
三、国际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方式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实践经验,目前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在财务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提出既不违反财务会计准则又可扩大会计信息披露的新思路,以此为契机,会计披露逐渐进入以财务报告形式为主体的新的发展阶段。财务报告披露由两部分组成,即财务报表披露和其他财务报告披露,前者处于主导地位,后者构成必要的补充。其他财务报告包括辅助资料和财务报告的其他手段,主要向企业外界提供相关的但不完全满足会计确认标准的会计信息,如社会责任报告、环境报告、财务预测报告、简化年度报告等。由于财务会计报表的局限性和企业经营行为的复杂性,国际会计委员会(IAC)在其国际会计准则第一号《财务报表列报》第91条第3款规定: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必须提供不在财务报表内列报,但对于公允地反映报表内容确是必要的附加信息;第94条规定: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内容包括或有、承诺和其他财务方面的披露以及非财务方面的披露。这些规定皆为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提供了法律基础。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财务会计报表附注部分是对财务报表公允性反映的必要补充,而环境成本披露对于企业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影响是随着企业外部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披露的形式和内容也没有固定的做法。因这种信息披露方式比较灵活,它一直被西方诸多企业运用。
(二)以环境会计报表形式披露
这种披露方式主要在欧洲和日本的一些企业使用,目前西方许多国家规定了企业必须披露的环境指标体系,并通过立法强制要求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如丹麦的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企业在上交年度财务报告时必须附有一份环境会计报告,以监督企业履行环保义务。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的主要信息包括企业对能源、水资源、其他原材料的耗用情况;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向大气、水、土地等排放的污染物类型和数量;企业在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环保措施等。为此很多企业编制环境会计报表详细披露企业在会计年度内的环境管理成果和现状。以日本NEC公司的年度环境报告中的环境会计报表披露为例,环境成本披露项目分为6类:
1、生产环境成本。主要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成本、资源有效利用控制成本、资源再循环使用成本(如污水处理再使用成本、其他资源的再处理使用成本等)、污染控制成本(如污染防止费用、依法缴纳的费用、化学物质控制管理费用等)。
2、环境管理费用。包括以预防污染为目的的所有技术措施费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费用、从事环境管理的人工费用、ISO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贯彻和环境审计费用、各项环境培训教育费等。
3、科技研发费用。主要指对工艺的技术改造使环境影响减少的支出,包括科研投入、环保产品的设计费用等。
4、社会公共费用。为社会环保公共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如社会环保捐助和信息的费用等。
5、环境损害费用。由于污染物排放引起环境效用降低的价值损失应由本企业承担的费用。
6、其他有关费用。主要包括超标排污缴纳的排污费和其他环境税、环境罚款支出;环保专门机构的经费;环境问题诉讼和赔偿支出;临时性或突发性环保支出;因污染事故造成的停工损失。
此外,环境会计报表还应披露会计年度内环境保护项目和设备投资额以及占总投资额的比例。
(三)以环境成本报告形式披露
bsp;这种方式是企业编制单独的环境成本报告披露本年度的环境成本信息。通常,环境成本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环境政策和目标。包括企业关注环保法律法规、培养员工的环保意识、建立环保导向的产品设计和流程设计思想等内容。
2、环保方法与成本。披露企业为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而采取的方法和支出的成本。
3、产品管理与设计。披露企业产品的环保设计理念和成果,包括产品设计、包装设计、供应链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内容。
4、环境管理与参与。包括贯彻落实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情况;污染排放管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控制管理、环境的法律法规约束;企业遵守环保法律的情况、相关人员参与环保的情况;企业为改善社区的环保状况所做的贡献、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在环境问题上的沟通情况等内容。
企业通过此种形式披露环境成本信息,主要表明企业的环境策略在其产品设计开发、制造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环境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如戴尔电脑公司提出的3R环境成本管理战略,即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就是依据这种方式披露企业的环境成本信息。
通过对西方会计理论和实务中对环境成本披露内容和形式的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会计信息披露发展动因是会计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对会计信息的新需求,因此,企业环境成本的披露也是因为外部会计环境和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必然产生的结果。
第二,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是在原有披露方式上的改进,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若完全脱离原有的财务会计披露标准也是不现实的。
第三,会计披露的范围应该避免范围和内容的无限扩大和披露的低效率,因此,环境成本披露方式应受到披露成本的约束和信息使用者处理会计信息的能力和时间的约束。
四、改进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建议
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规范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会计准则及相应操作规范方面的规定,造成的后果是国内企业对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几乎处于空白和混乱的状态。为使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与国际接轨,笔者对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提出以下建议。
(一)逐步完善与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有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要求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17条和第31条指出,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公布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接受公众监督;《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68条提出,上市公司应关注环境保护、注重公司的环境责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2003年9月颁布的《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明确了企业必须公开的环境信息包括企业环境保护方针、污染物排放总量、企业环境污染治理、环保守法、环境管理等,企业自愿公开的环境信息包括企业资源消耗、企业污染物排放强度、企业环境的关注程度、下一年度的环境保护目标、当年致力于社区环境改善的主要活动、获得的环境保护荣誉等环境信息;中国证监会1997年的“关于《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一号<招股说明书的内容与格式>》的通知”和1999年的“关于《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六号<法律意见说明书的内容与格式>(修订)》的通知”中对企业经营活动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企业是否因违反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而被处罚等环境信息的披露做出规定。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相关法规相比,我国的法规要求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时机上均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鉴于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完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立法工作并注重法律法规的实务操作性,促进更多企业自愿披露环境成本会计信息。待时机成熟时,我国也应借鉴国际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对必须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企业以及披露内容做出相关规定,借以规范企业对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与2006年财政部相继的38个具体会计准则一样,我国可以考虑制订环境会计准则,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企业披露行为有法可依,并为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提供统一的标准。
(二)注重运用货币性指标披露环境成本信息
西方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调查报告显示,如果企业在报表附注中仅以文字说明的形式披露环境成本与环境绩效,因报告内容涉及大量的环境经济专业术语,晦涩难懂,令一般的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很难理解。建议我国企业在披露环境成本信息时,应注重运用货币性指标披露环境成本信息,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对环境成本的财务影响有更直观地了解。具体披露内容包括:
1、环境成本现实发生数额。在本会计年度内,发生的环境成本的合计数及其分类,包括环境污染罚款数额、购买环保设备的金额等。
2、环境成本潜在发生额。根据专业人员的估计,企业因环境污染可能承担的潜在损失。
3、环境成本变动情况。与上年度相比,环境成本的变化额和变化率,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对环境成本的财务影响有更完整地了解。
4、环境控制效率。主要指环境成本/污染排放物的减少数,该指标衡量企业每减少单位的环境污染物的成本。
5、环境行为效率。主要指环境利润/污染排放物的减少数,该指标衡量减少环境污染排放带来的实质性利润。
6、经济生态效率。主要指销售额/环境改善影响量化数,该指标整体衡量企业经营活动和环境保护所带来的环境改善。
(三)单独编制环境报告披露环境成本信息
篇8
一、问题:企业档案工作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企业档案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穴一)档案观念依然落后,档案价值未被充分认识
现在,仍有大部分企业员工,甚至不少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档案意识薄弱,档案观念落后。他们对档案的认识仍停留在“档案就是历史记录”,“档案就是保密材料”,“档案只要被保管好、不丢失就行了”,“档案就是写在纸上的书面材料”的层面上,而没有充分意识到作为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知识资源,除了记录历史、收藏秘密外,档案还具有服务于企业现实的重要价值。除了纸质档案之外,电子档案是企业档案的新成员,数字化平台是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和服务的新舞台。
(二)企业实施组织结构扁平化,档案机构何去何从
当前,许多企业实行组织结构扁平化,精简机构,削减管理层次,从而提高企业运转效率。企业推行组织结构扁平化后,企业档案机构如果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没有独特的价值,就会成为被精简的对象。甚至一些企业干脆撤销了专门的档案机构。档案机构在企业组织体系中的地位下降,制约了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也影响了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在新形势下,如何明确档案机构在企业中的定位和角色,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实体档案保管”模式难以为继
现在,绝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了信息化的意义和价值,并且不断通过建立办公自动化(OA)、管理信息系统(MIS)、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应用系统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企业在各项活动过程越来越多地形成数字化的信息,传统的企业档案“实体保管模式”难以为继。而在很多企业中,由于没有实施管理或管理不当,导致电子文件、档案处于“游离”状况,企业“记忆”面临丢失的危险。
(四)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分散,无法提供系统服务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或企业合并,涌现了许多大型公司或集团公司。这些公司或集团公司的下属机构或分公司,出于方便自己利用的目的不愿向公司或集团公司档案机构移交档案。特别是一些企业的分公司,由于产权关系不明,或者由于驻地分工不愿向总部档案机构移交档案。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一直在倡导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但至今仍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即便一些企业将图书情报机构和档案机构合并,成立信息中心,但也只是停留在机构合并的层次上,并没有真正地将图书、情报、档案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供系统的、综合的、集成的信息服务。
二、思路:以知识管理思想指导企业档案工作改革
对于传统的企业档案工作进行细枝末节的改进,已经于事无补,只有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任何改革实践都需要一种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在知识经济时代,指导企业档案工作改革的理论应该是知识管理思想。
知识管理是指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对企业内外各种信息、知识进行有效的识别、全面的收集、科学的加工和充分的运用;并且通过促进知识共享,鼓励知识创新,实现知识增值。它是利用企业的集体智慧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管理的内容和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知识资源管理、知识技术管理、知识员工管理等方面。知识资源管理侧重于企业知识的识别、收集、加工、存储、传递、检索和提供利用,为整个知识管理提供资源平台。知识技术管理侧重于现代信息技术,如数据仓库技术、知识挖掘技术等的应用,为整个知识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知识员工管理,侧重于激发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向企业贡献个人的隐性知识,提高他们的知识创新能力,为整个知识管理提供人员保障。其中知识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工作。知识管理一般从知识资源管理起步。
⒈ 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知识资源,档案管理是知识资源管理重要的内容
根据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穴OECD?雪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知识包括四大类:“知道是什么”的事实知识(know-what);“知道为什么”的原理知识(know-why);“知道怎样做”的技能知识(know-how);“知道是谁”的人际知识(know-who)。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显性知识是指“知道是什么”和“知道为什么”的知识,也即是记录于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指“知道怎样做”和“知道是谁”的知识,是存储于人们大脑的经历、经验、技巧、诀窍、灵感等尚未公开的秘密知识,或者是只可意会难于表达的知识。例如,我国一些企业进口零部件,并利用外国企业同样的仪器设备和操作方法来组装产品,产品质量却明显不如外国企业的原装产品,这就说明我国企业工人没有掌握外国企业工人的隐性知识(操作技巧、诀窍等)。
企业的文件、档案作为企业活动的记录,凝结了企业员工在从事各项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认识、体会、经验和教训,是企业最主要的显性知识。正如IBM Lotus公司在其企业知识管理软件产品白皮书中所说的:“文档是知识的容器,是已经物化的显性知识,其中蕴涵了大量本企业的知识财产。适时地、不受地域和组织形式的限制获得基于文档内容的知识,正是知识管理的一个主要目标。” 美国Delphi咨询集团的一项调查表明,在组织所获取的知识中,大约46%是以文本和电子文档的形式存在的。
企业的显性知识实际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企业内部产生的文件、档案,二是从企业外部收集而来的图书、情报。图书、情报是公开的,可以为所有企业利用,而文件、档案是本企业自身产生的,是企业所特有的,其他企业无法获取。因而文件、档案构成企业具有竞争价值的核心显性知识。企业的隐性知识存在于员工个人的大脑之中,只有固化为文件、档案形式的显性知识,才能被有效地管理。可见,某种意义上,企业档案是企业最重要的知识资源。
既然企业文件、档案是企业最重要的知识资源,那么,企业档案管理实质上是一种重要的企业知识资源管理活动,企业档案管理应该成为整个企业知识资源管理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⒉ 档案管理应以知识资源管理为发展方向,知识资源管理应以档案管理为核心内容
一方面,档案管理是知识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使得档案管理以知识资源管理为发展方向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知识管理是21世纪的企业管理模式,作为企业重要管理工作之一的档案管理,以知识资源管理为发展方向是其必然的选择。
知识资源管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从易到难、有步骤地开展。当前,许多企业的档案管理已经具有良好基础,特别是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档案数字化建设。因此,知识资源管理可以从档案管理入手来逐步开展。企业档案是企业最重要的知识资源,档案管理是企业知识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知识资源管理也应以档案管理为核心内容。
综上所述,企业档案工作改革的方向就是实行知识资源管理。
三、对策:构建知识资源管理平台
实行知识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构建一个“知识资源管理平台”。
(一)知识资源管理平台的功能
“知识资源管理平台”是企业知识资源管理的基础平台。它是企业整个信息流、知识流的载体和媒介,是企业知识资源的收集装置、加工仪器、存储场所、传递通道、服务系统。借助于这个平台,使企业任何部门和员工,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最简便的方式,最迅速地利用到所需要的信息、知识,充分实现企业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经营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知识资源管理平台的结构
“知识资源管理平台”由“知识资源库”、“知识资源整合系统”、“知识资源服务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⒈知识资源库。“知识资源库”是集中存储企业各种信息、知识的数据库。数据来源于三个方面:
―――企业内部的显性知识,主要是企业各部门形成的各种文件、档案;
―――企业外部的显性知识,主要是企业各部门购买、收集而来的各种图书、情报、资料;
―――企业内部的隐性知识,主要是企业员工个人的工作经验、技巧、诀窍等,以及企业的精神文化,这些隐性知识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制度和技术,固化为文件、档案形式的显性知识,才能进入“知识资源库”,被有效管理。
⒉知识资源整合系统。“知识资源整合系统”的功能是:
―――及时、全面收集企业内外的各种信息、知识;
―――对其进行科学加工处理,转化为统一格式的数据,使之有序化、系统化;
―――将加工整理后的企业知识资源存入知识资源库。
⒊知识资源服务系统。“知识资源服务系统”的功能是:为企业各部门利用“知识资源库”中各种的信息、知识,提供一个便捷的数据出口、检索途径和服务窗口,同时也接受知识资源服务的反馈信息。
(三)管理机构
⒈机构设置。“知识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运行与维护,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根据企业类型、规模、内部管理体制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机构设置:一是企业档案馆(室);二是企业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机构,如档案信息中心、情报信息中心或信息中心等;三是设置新的管理机构,这个机构可取名为“知识资源管理中心”。该机构可以在企业原有的档案机构基础上改建而成。在建设之初,根据企业原档案机构在企业组织体系的位置,“知识资源管理中心”既可成为企业下设的单独的二级机构,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也可以挂靠总经理办公室下,以充分利用办公室作为一个综合性、协调性部门的优势。在知识资源管理实施一段时间之后,“知识资源管理中心”以独立为二级机构为宜。
⒉ 基本职能。该管理机构的基本职能是:
―――知识资源整体规划,即根据企业对信息、知识的利用需求,对企业知识资源管理进行整体规划;
―――知识资源建设,即全面收集企业内外的各种信息、知识,对其进行加工、组织、整合,以规范的形式存入企业知识资源库。
―――知识服务,即基于知识资源库,通过知识资源服务系统,提供增值信息、知识服务。
(四)构建知识资源管理平台的条件
更新观念。构建知识资源管理平台,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知识管理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管理思想、理念和方法,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来说是全新的。因此,要成功地构建企业知识资源管理平台,就必须更新现有的企业管理理念,应使企业管理层到一般员工都要树立知识管理、知识资源管理理念。
篇9
引言
企业发展与会计、财务管理密不可分,在会计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更多的会计工作模式被提出,这样的趋势下,ERP在会计、财务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兴起,并被广泛关注。为了能够顺应时展的趋势,相对应的ERP会计财务管理教学模式也需要创新和改革,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一、ERP的发展历程概述
ERP实际就是企业内部各种资源的整合经营体系,是从整体的视角,对各种业务数据进行统一处理的一种工作方式。并且它要求这些数据都是在线处理,这样能够保障数据的时效性与可靠性。另外从技术的层面来看,这种工作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企业内部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都统筹与规划,消除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环节,使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都得到了提升,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为企业累积更多的竞争实力。从管理层面来看,ERP是一个完善的整体,其中包括分销、制造、会计以及质量控制、人力资源、运输等各个部门。如果从电子商务角度来看,它则是基础工程,如果没有ERP,那么整个供应链管理则会失去支撑,电子商务产品的品质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所以说,ERP是目前我国最为主要的管理手段,也是现代管理发展的主流趋势。
1.首先,ERP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上个世纪中叶,是由“订货点法”转为MRP。“订货点法”是在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被提出的一种管理理念。并且主要是针对库存控制问题才得以提出的,在这个阶段并没有出现计算机系统,所以在日常管理中它基本只是针对库存的订货,点货封面进行服务,制定一些简单的计划。而到了上个世纪的中后叶,计算机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计算机系统也得以出现。这样一来很多工作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并且也使得大量数据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搜集和整理。这为MRP管理的推行奠定了基础。而所谓的MRP管理是依据物料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对应的计划。这个管理模式的出现与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突破了以往产品的组织生产方式,将重点放在了零部件生产以及顾客订货产品的分离方面,并依据零部件生产实现了前期组织生产,有效的保障了库存数量,实现了连续供货。
2.然后,ERP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实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到七十年代,这个时期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开始了新一轮的竞争,并且对于我国内部市场的压力不断增大,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普及与发展,帮助大部分的企业在探索生产规律的实践中开发出了完善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也可以说是MRP向MRPH的转变,管理人员在这样的转变中对生产管理认识也会更加深入,并且在客观上能够更好的把握各部分管理之间的联系,因为有了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因此ERP管理更加规范化,细致化。这个阶段其最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就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该系统的应用有效的降低的成本投入,并优化了资金结构。
3.最后,ERP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就是上个世纪的中后叶,也就是八十年代左右,这个时候我国进入了工业发展的快速阶段,并为ERP的飞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直到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美国的企业提出了,提出了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概念。ERP除了具有MRPH系统的功能外,还有其独特的内涵。一方面,它增加了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输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另一方面,从应用的意义上,它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和生产信息化大趋势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在会计、财务管理教学中应用ERP
基于以上对于ERP的阐述,我们能够对其内涵以及意义有了基本了解,那么将其引入会计与财务管理教学中,目的就是为了我国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并助力于企业单位的发展,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从整体来看,会计与财务管理教学中引入ERP具有包括两个方面的特点:分别为宏观层面以及围观层面。前者重点在于ERP架构的扩张,而后者则是致力于各板块的不断细化。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和补充,极大的推动了我国会计财务教学的发展。具体分析如下:
1.宏观层面
会计财务作业方式多年来都是体现在事后收集以及各种数据上面,而在管理控制以及决策方面的功能则相对薄弱,这样的方式时效性比较差,同时针对性也不够强,因此必然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的要求。在企业出现危机的时候,这些危机也总是首先体现在财务方面,包括现金的短缺以及经营资本的匮乏等等。在尚未引入ERP之前的会计财务管理中,电脑的普及使得会计工作在数据信息的处理上基本都是通过电脑来完成,这已经是会计工作的一大进步,而在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会计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尤其是在业务流程以及其他系统集成方面,传统的技术功能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要求,会计与财务管理教学因此引入了ERP理念,基于ERP理念的财务会计管理教学,实现了教学范围了拓展,包括客户、供应商以及分销商、网络等各个部分,都有效的展现给了学生,并且也帮助学生更好的看清了会计职业的整体趋势与局面。
2.微观层面
即ERP物理模块走向细分化。现阶段在会计领域,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会计课程教学中应用ERP系统。会计核算主要职能就是针对企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数据进行记录、整理、计算以及反映、分析等等,并为企业下一步的经济活动提供依据。具体来说,会计核算包括了总账、应收账、应付账、现金、固定资产、多币制等多个部分。如果从物理层面来看,会计课程教学必须要中引入ERP的总账模块、营收账模块以及应付帐模块等。以其中的现金管理模块为例,它显然是针对企业内部现金的使用进行控制核算,企业现金的形式有纸币,硬币,指标以及汇票与银行存款等,这个模块针对这些内容都必须要全面管理。通常利用ERP软件,都是对相关票据进行维护与打印等等,同时在付款查询以及银行查询等方面也都具备非常完善的功能。此外,它还和应收账、应付账、总账等模块集成,自动产生凭证,过入总账。
(2)财务管理教学中应用ERP系统。财务管理功能都是基于会计数据基础之上的,很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进而对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和控制。因此财务管理的重点在于计划、控制以及分析预测等,其所强调的内容是对事件的控制与反馈。而在引入了ERP系统之后,财务管理模块则完成了从事后财务信息反映到财务管理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实现的管理上层次化与一体化。这种转变实际上就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次飞跃,极大的提升了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水平。另外,引入ERP的财务管理教学理论,是促进我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的重要方面,从世界范围来看,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需要一个统一的平台,ERP恰恰就是这个平台,它能够各国企业提供各种财务法规信息。比如:多种货币的会计处理能力以及货币之间的转化,也可以进行多个国家的财务报表合并。这些功能极大的促进了基于Web的财务管理系统发展,为我国企业构建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应用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总结来说,如果没有引入ERP,我国会计专业教学在当今社会环境中想要实现现代化,想要跟得上时展的脚步是非常困难的。
(3)在成本管理中教学中应用ERP系统。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成本控制,而成本控制管理需要详细,周密的规划做支持。在ERP系统中,所有的成本管理应用程序都在相同的数据源中,并且所使用的也是同一个标准的报告系统,同时用户界面也同一结构中,非常容易操作,这样的方式实现了成本收入的全程监控。如果从更好层次来说,ERP管理的内容包括成本中心会计,项目会计以及活力能力分析等方面。如果将其中订单和项目会计的教学为例,教师应该首先认识到其特点,它是一个完整的网络管理体系,并且在相关的订单成本计算上有着非常严格的规范与流程,系统首先会对各种成本数据进行搜集,分析,进而制定更加完整的管理策略,经营策略等等。在开展成本管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其内涵,并明确其特点,这样在为了的工作中才可以更好的运用,下面针对其几方面性质进行分析研究:
其一,即时性。在ERP的工作模式下,资料做联动的载体会随时更新,因此每一位员工也能够通过这个平台随时掌握最新的咨询,传统的工作中几乎所有工作都是依赖人工完成的。通常情况下一个向企业发展到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为关键点一项就是企业对于自身内部各种信息的掌握,以及对于外部市场形势的随之掌控和了解。在当今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企业之间竞争越发激烈的形势下,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够获得长久发展,所以说,企业引入ERP模式,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现代化的发展建设需求,实现了信息的即时性,能够帮助企业随时掌握各种市场动态,并随时制定管理策略。
其二,集成性。引入了ERP之后,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会被高度集中起来,并作为企业未来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在没有应用ERP之前,知识库的信息咨询处于较为滞后的状态,信息大部分是局部的,片面的,并且在信息真实性方面得不到保障。而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包括很多方面,信息集成体制的不完善以及会计专业各部分课程之间联系的缺乏,都是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另外,过去实际训练组织的增减都会影响企业环境,并且也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去修正与串联,这样就会无形中极大企业人员工作的负荷,而在引入了ERP之后,一旦遭遇这些变化,企业就可以更加轻松的应对,并制定更加完善的计划,更好的促进企业会计,财务工作的开展。
其三,远见性。ERP系统的会计子系统与ERP系统的其他子系统融合在一起,会计子系统又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于一体。这种系统整合,及其系统的信息供给,有利于培养学生做财务方面的前瞻性分析与预测。
三、ERP导入对会计职业角色的影响
同归以上对ERP特点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传统会计功能被取代是时展的一种必然,引入ERP,对会计人员角色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比如企业在导入了ERP系统之后,更多的资料会产生,那么这些资料需要一定的工作人员来处理,会计信息在交易之后自动入账,并进行分类,制作财务报表,这些都是自动化完成的,并且能够直接从系统中即时存取的。那么这样一来,过去的会计人员所进行的基础工作就会被取代,并且工作质量也会获得大幅度提升,这样来看,ERP的引入之于会计人员来说是一大冲击,而从长远目光来看,它的引入能够有效推动会计整个行业的发展,并促进了会计工作重心的转移,也就是从过去对数字的计算向着信息的加工、深加工转化。对于这个新型的工作模式,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并积极推行,同时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企业咨询、分析的价值也更加受到关注。会计人员在组织中的地位以及所扮演的功能也更加重要。这也是说会计专业教育应该与时代的发展规律相适应,因此教育创新在这个方面引入这个模式是必要的,也是唯一出路。如果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在引入了ERP之后,企业并非是安装了一个软硬件这么简单,其所收获的是整个ERP系统所带来的收益,而这些收益的价值是不断增加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信息加工的层次性,因此需要在学生掌握加工层次方面进行重点培养。
篇10
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直接指导企业管理的具体实践,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现代企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2020现代企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一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公司改革发展做贡献
—今年是公司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第一年,如何起好步,开好局,关键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事实证明,历史的每一个伟大进程,企业的每一次快速发展,都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结果。然而,解放思想并不是空洞无物的,要体现在思想、行动等方面。重要的是从发展的角度,准确把握解放思想的实质。
解放思想关键在于破旧立新、更新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公司经济的较快发展,我们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会越来越多。如果我们还是停留在原有的思维定势、原有的思想观念,就必然适应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结合公司目前的实际和今后的发展,我感到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旧观念,树立新观念。
一是各级领导要破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在市场竞争的潮流中用世界的眼光、发展的眼光谋划未来,用市场经济的办法管理经济,用开拓创新的思路推动发展;
二是尽快克服习惯用企业法和全民所有的管理思路、管理方法来管理企业,来处理问题。要学习公司法,用现代企业制度,用资产的所有者、股东的身份来对待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来思考和处理问题;
三是要克服小成则满、小富则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小生产意识,眼光和思路要跳出马鞍山、跳出中国看十七冶,居安思危,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
四是要摒弃怕担风险、怕负责任,求稳怕乱的处世哲学,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看准了的事就大胆地去试,大胆地去创;五是要克服畏难消极,遇到困难、遇到矛盾绕着走的情绪,知难而进,在困难和矛盾面前,不回避、不气馁,敢于承担责任,实实在在地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六是要力戒工作懈怠、不动脑筋,无所事事、无所作为、得过且过的不良习气,做到把工作当事业去做,敬业勤业,多动脑筋、勤于思考,创造性地做好工作。
解放思想贵在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公司要健康持续较快地发展,要使基业常青,必须要有新思路,新举措。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首先是发展思路要创新。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创新发展思路上,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以变应变,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之路;其次是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要创新。一个企业的体制和机制,激励和约束着各种生产要素,决定了企业的活力。我们要依据《公司法》,实现股权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的体制和机制真正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三是市场要创新。市场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之源。我们要以“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立足钢铁,走出钢铁”的市场战略,坚持“走出去”的方针,利用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开拓非钢市场,做强做大主业;
第四是管理要创新。我们要按照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管理密集、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型的要求,改造人员的结构,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流程的再造,充分挖掘广大员工的潜力,提高管理效率;第五是科技要创新。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勇于担负技术创新主体的重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加快科技发展,提高生产率和企业效益。
解放思想的根本,在于谋取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检验我们思想是否真正解放、观念是否真正转变的试金石。跨入“十一五”,公司又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年初“两会”和“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确立了今年与后几年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的任务,发展的主旋律已经奏响,现在关键是看我们的行动,看我们能否真正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速度,提高发展的质量。要实现公司发展的宏伟蓝图,干好今年是关键。今年公司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要完成公司制的改制,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公司的管理体制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改制是一次各种利益的大调整,是对公司及广大员工的一次考验,其任务是十分艰巨的。我们要在学习《公司法》和国家有关政策文件的基础上,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坚定改制的信心和决心。要坚定不移地按照公司的部署,加强领导,统筹安排,调动广大员工参与改制,支持改制的积极性,扎实稳妥地推进公司改制的发展。今年公司发展的任务也是十分繁重的。市场开拓要完成30亿元,产值要完成28亿元,力争达到30亿元,实现利润4000多万元,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要超历史最好水平。面对公司的发展重任,关键是要真抓实干。要抓市场,在非钢和国外市场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要抓项目管理,把有效的.资源配置在项目上;要抓住机遇,创造条件,掀起大干的,满足公司较快发展的需要;要抓经营,各方面都要挖掘潜力,降低成本,追求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企业发展、匹夫有责。这个责,是责任、是使命。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尤其是一名中层管理者,其责任应更重大,其使命感应更强。自己要进一步树立改革和发展的意识,积极投身到公司的改革中,正确处理好改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服从改革大局,做改革的促进者。要多干实事,少说空话,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为公司的健康持续较快发展做出贡献。
2020现代企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二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后人归之为:“知、行、得”,用它来描述项目管理应是,在管理中突出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在学习中获取智慧,在生活和工作中把握客观的规律,明确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
做事多靠能,做人多靠德。而做事容易做人难,职位越高,做人越比做事重要,因为他大多是通过做人来做事的。因此一个管理者,特别是一个领导者,“德”比“能”更重要。以专业技能和人格魅力来领导,重视思想工作和人文关怀,这样才能服众,下属才能心甘情愿、自觉主动地做事。以此认识,我们清楚在项目中要相信团队合作才可能把项目做到最好。
从整个项目的过程来看,团队合作中需要沟通、分工、协作和监督。
沟通的目的就是让别人了解你的想法,因为每个人考虑问题的时候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偏差,我们只有通过很好的沟通来综合所有人的好的想法,才能减少走弯路,才能让事情进行的更顺利。而分工则是使各组按照每人的工作量来评估绩效,均匀地分配任务得以实现的关键。
在项目组中各成员都明确了任务后,需要大家单独工作同时去配合其他人。组员相互之间互相协作,不仅可以提高各个任务进行的速度,也利于对项目中别的模块的了解。这样既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也能通过讨论和帮助,减少错误的可能性。项目管理的人员,处理和调配资源的能力是必须拥有的,如何通过沟通与协调为项目组赢得组织的支持和理解,有时关系着项目的成败。不同的项目接踵而至,孰重孰轻,孰急孰缓,风险如何,所需多少,项目管理者必须心中有数,手中有账,只有对项目的基本情况了熟于心,管理者才能妥善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做出适宜的决策,使项目继续实施下去。
项目经理的监督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团队中,难免有人会偷懒或拖延,或者完成任务的质量不理想,项目经理就要对这些人进行督促和提出合理的建议。通过监督了解项目的进展、质量、问题等并及时的调整资源利用情况,以保证项目的成功。管理是一门平衡的艺术,它考验的是管理者综合的素质和能力,看他是否可以在困境中处变不惊,灵活应对,能否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制定策略和计划,又是否意志坚定,使计划得到真正的贯彻实施,而不因他人诟病,半途而废。项目经理的工作涉及范围广,不可能事必躬亲,因此懂得借势和用人的领导才能更出色的完成工作。要学会创造一种氛围为项目推进减少阻碍,争取他人的认可和支持,用人用在关键处,取他人之长,弥补自己知识或精力上的不足,以便抽出时间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团队的合作虽有助于项目的成功,但项目的真正实施必须依靠详细制定的计划,和严格的执行。
定义项目活动、任务、活动排序、每项活动的合理工期估算、制定项目完整的进度计划、资源共享分配、监控项目进度,计划对项目的成功是格外重要的,只有进行详细的计划,才能做到合理地安排项目时间,保证按时完成项目、合理分配资源、发挥最佳工作效率,组员才会有紧迫感,主动要求自己抓紧时间完成当天的任务。同样的道理,拥有详细而完整的计划,才能确保项目成本不超过已批准的预算,甚至有所节约。如此来看,计划对于项目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有助于保证项目的实施进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把握工作的优先级,另一方面实现高效而节约的完成项目。
综上所述,项目的成功由各方面因素影响,我们在项目管理学习和应用中,应努力做到:
1、项目管理过程中灵活应对变化
2、计划不要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3、与时俱进,改善项目管理过程,不断提高项目管理实践
4、保持团队工作的紧迫感
5、团队经常进行开放式的沟通,妥善协调和处理项目交付物和项目活动内容
6、注重风险预测、评估和管理
7、把握好时间,预算和质量3要素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企业的项目管理成功率之间存在着区别,原因之一就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结构的差异。
一家企业的企业文化对其项目成功率具有巨大的影响。企业文化在员工实施项目,选用方法时起到了定位作用。很多企业都拥有很好的项目管理方法,员工在进行项目时通常都会遵循这些方法。如果企业能够遵循一种好的、可以不断升级的项目管理方法,使整个项目小组都了解如何制定和执行工作计划,并且能够利用标准化的方法来有效地对风险、变化范围和各项问题进行控制,那么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不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些。因此,除去项目管理本身应注意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公司背景文化对项目管理来说也是尤为重要的。
2020现代企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三
最近,总公司印发了《安徽省金安实业总公司管理制度汇编》,人手一本,开展了全员学习管理制度的活动。通过学习,我认为管理制度对塑造我公司形象,提高全公司人员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现谈一点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1、管理制度是保障我公司正常健康运转的根本。
一个单位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规范,就必须有一个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因此总公司领导、总公司党委以各种方式征求职工群众的意见,经总公司党委会、总经理办公会议、一届一次职代会、工会委员会及有关会议研究讨论审议通过,精心整理并印发了管理制度汇编,该管理制度汇编的制订并公布,开展学习讨论,我认为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它将进一步规范全公司人员的行为规范,提高全公司人员的整体素质。
2、我公司管理制度制订是全面科学的。
我公司管理制度内容全面,涵盖了全公司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总公司行政管理制度、总公司员工奖惩实施办法尤为细致全面,渗透到职工工作的各个层面,加强了公司内部各单位间的沟通交流,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体现了总公司尊崇团结拼搏、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倡导守法廉洁、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
3、下一步做法和打算。
一是要进一步深入学习管理制度,充分理解掌握管理制度的内涵;二是要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针对管理制度逐条对照,找出自己在平时工作中的不足;三是要认真贯彻执行,要把管理制度落实在行动上,认真对照管理制度,做好日常的每一项工作,从而通过管理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素质。
2020现代企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四
近日,我通过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学习,感触颇深,以下是我对现代企业管理学习的心得体会。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西方现代管理出现向传统管理挑战的倾向,强调管理的软化,重视管理的艺术。企业管理不仅需要“理性”,需要“条条框框”,需要“硬”因素;同样也需要“非理性”,需要“软”因素。管理一词有管辖、控制、处理的意思。所谓管理,就是管理者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对系统进行控制的活动。也就是通过计划、组织、调节、监督等一系列控制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一词,常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正像文学家、艺术家的作品有很高的艺术性一样,管理工作、领导工作也有它的管理艺术、领导艺术。所谓管理艺术是管理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才能和技能。它是指管理活动中的创造性的管理技能、管理技巧;是指管理者的灵活策略、独特方式、恰当手段、巧妙的方法。是属于方法论范畴,巧妙地运用管理方法就是管理艺术。管理艺术是非常微妙的东西,是管理者智慧、才能、经验和胆略的综合体现,是管理者运用知识、经验和智慧去做好管理工作的一种能力,它表现管理者处理和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和水平。
管理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反映这门工作的学科知识,既有管理科学,又有管理艺术。在这里我只想浅谈一下管理艺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现代化的大生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管理者要做管理工作,就必须提高管理艺术水平。提高管理艺术水平,是管理工作有效性的直接要求,是管理者实现管理职责的重要保证,是管理者的要诀。因此,学习、研究管理艺术是很有意义的。大凡成功的企业均有其内在功力和外部的机缘。只有善于把别人付出的惨痛代价化为自己宝贵的精神财富,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因此,对成功与失败企业的理性思考和比较分析可为企业管理提供有效的借鉴。一个企业要想成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企业战略长远性和适时性的统一。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自己的总任务和目标所制定的全局性规划,显然具有长远性特点,同时,企业战略是使企业的资源和实力同不断变化的环境之间保持和加强适应性的过程。因此,又具有适时性和应变性的特点。
2、企业规模要与企业自身的资源相匹配。
企业在规模扩张中,要避免不切实际的多元化经营。大众出租车20_年时间里净资产从0增长到10.5亿元,走的是一条规模扩张的路,但他们始终坚持“不强不做、不熟不做、不优不做”的原则,以此确定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范围。而风云一时的巨人集团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非关联性多元化的规模失控,还有前几年曾铺天盖地的“延生护宝液”,如今也沉寂下来,其原因也是贪大求多,由急速扩充为恶性膨胀,导致无法收拾。3、强有力且团结的领导班子。凡是成功的企业,它的顶层必定有一个业绩优秀的领导班子,这些人相互信任,真诚地怀着共同的理想,同时具有其领域需要的才干。
4、品牌战略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手段。
现代企业竞争,不仅是产品质量、款式的竞争,更是无形资产的竞争。
5、人才和员工的参与是企业成功的重要砝码。
韦尔奇领导下的通用电器是以重视人才而著称的,在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形成了独到的经验。该公司内部有一个经营开发研究所,也是一所培养商业人才的学校,每年的预算高达10亿美元,每年培养的高级管理人员多达1万,作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韦尔奇,每月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到该所讲课一次,韦尔奇把痛恨官僚主义作为人才各种素质之首,这对习惯论资排辈的中国管理者而言堪称振聋发聩,因为论资排辈的结果,往往伴生官僚主义。
6、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在创新管理方面,海尔集团是中国企业中最成功的一个。
1984年以来,海尔做到平均一天有一个新产品,一天有两项专利,产品已累计拥有42个门类8600个品种。5年前,海尔与日本GK设计公司合作成立青岛海高设计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在世界各地有6个设计分公司和10个信息站,产品设计从最初的单一的冰箱产品发展到所有家电领域,使海尔的海外市场产品实现了本土化设计,即按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需求进行开发设计。
2020现代企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五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努力提高管理,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本课程学习,应该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熟悉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和一般过程,掌握现代管理的科学方法和技能,为今后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大批既拥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基础、又懂得管理学基本原理和必要的管理技能、了解中国企业实情、具有决策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复合型企业管理人才。而学校提供的这门课,提供了系统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平台,优化了管理知识结构,更新了管理理论,开拓视野,自我超越,全面提升了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
通过学习管理学,我初步认识了许多管理学知识:
一,企业概述:所谓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性活动的独立核算经济单位。
二,管理概述: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者是组织和利用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指挥者、组织者。
(一)传统管理阶段
1、“管”字当头。
2、管理的依据是个人的经验和感觉,没有统一的原理和方法,靠的是主观判断。
3、传统管理阶段主要解决了分工和协作的问题。
4、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养靠师徒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
(二)科学管理时代的时间是二十世纪初到五十年代,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这一阶段科学管理代替了传统的经验管理,资本主义企业管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三,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权责一致原则,精干高效原则,分工协作原则
四,战略管理的概念与特点: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战略联盟
五,销售管理:市场营销与销售的区别,市场营销管理的内容,销售管理的内容和一般模式,销售计划与销售组织,销售过程管理,销售通路管理
六,生产与作业管理:生产与生产管理的概念,生产类型,选址决策与设施布置,生产计划的体系结构与指标,设备维修与管理,先进生产系统
七,质量管理:质量及质量管理概念,质量管理发展史,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经济分析,ISO9000族标准与质量体系
八,领导:领导的涵义与作用,领导权力的构成,领导者的素质,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领导理论的发展,激励的涵义与激励理。
九,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的概念与特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含义,目标和内容,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员工招聘与录用,绩效考评。
十,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含义,财务管理的内容,资金的时间价值,筹资管理,投资管理
十一,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企业物流管理概述,仓储管理,配送管理 ,供应链管理
通过这个课程,我想: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一个好的完善的计划必定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有效的确定行动方向,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许多着名品牌都制定了其长远的营销战略:可口可乐公司的长远目标宗旨就是:“我们致力于长期为公司的股东创造价值,不断改变世界,Werefresh the world。通过生产高质量的饮料为公司、产品包装伙伴以及客户创造价值,进而实现我们的目标。”AT&T则是:“我们立志成为全球最受推崇和最具价值的公司。我们的目标是丰富顾客的生活,通过提供新鲜有效的通信服务帮助顾客在商业上取得更大成功,并同时提升股东价值”;时代华纳(TimeWarner)是:“我们力求成为最受尊敬和最为成功的媒体公司——在我们的经营范围内成为领导者;以优质、卓着闻名于世。我们成功的灵魂在于聚集最优秀的人才,包括世界上最好的记者和作家,并使大家创造性地思考和工作”。这些公司都清醒的规划好了其长远目标,这就使得他们之后的经营方向目标明确,并可以因此而调整其相关战略。
综上所述,一个学期的管理学带给我很多心得体会,我也将会应用于今后的实践中,取得更多的收获。我希望能在今后自己有机会创业时好好的去利用这次积累到的一切知识。
这真的是一次毕生难忘的学习经历,老师幽默的讲课总是会让教室充满笑声。
这是我读大学以来最有价值最精彩的一堂课,我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会去思考,去回忆这一个多月的课程。因为老师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课程教学,而是一次思想的蜕变,是一次错误观念的改变,同时也让我们领略到了他的那份洒脱,和极好的道德修养。在教我们如何正确工作学习的同时,他还教会我们要好好享受生活,也正是他的那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才使得他更充满人格的魅力,也给我们每一位学生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 上一篇:新入职公积金缴存基数
- 下一篇:清代工艺美术特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