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设计研究范文

时间:2023-03-26 08:35: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广告设计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广告设计研究

篇1

1.广告设计教学没有完备的师资力量

当前我国一些院校在广告设计专业方面还没有较为完备的师资力量。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对广告人才的需求增强,很多院校都开设了相关的广告专业,但是师资数量与实际需求相差较大。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不高,而有的教师虽然具有相关的理论素养,但实践经验比较缺乏,在教学观念上也比较守旧。这样就致使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

2.广告设计的教育研究脱离生活实际

我国广告设计专业主要是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加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应当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国广告设计专业的教育研究应当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但是就当前我国广告设计专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其教育研究与实际存在脱节的状况。广告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学科,而部分高校长期以来所关注的是理论方面的教育,比较忽视在应用领域中广告设计的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真正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完善广告设计专业的教育研究方法

1.科学设置广告设计专业的课程结构

对于广告设计专业的教育研究者来说,其应当依据教学目标以及人才培养计划,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要进一步创新,因为广告设计是一门交叉性较强的学科,应当和社会学、心理学、影视学、传播学、营销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进行结合,使多门学科相互渗透,继而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教育研究体系。这使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沟壑被填平,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广告设计专业的教育具有综合性和多样性,以往以美术教学为主导方式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已经与当前的社会发展脱节,教育者应当进一步加强广告设计教学体系和课程设计方面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广告设计专业的教育研究成效。

2.积极打造高素质的广告设计

专业教育队伍任何学科的教育都离不开优秀的师资力量。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同时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有了新的期待。对于广告设计专业来说,教育者应当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自身满足教学的需要。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要丰富的不仅是自身的理论储备,还有实践教学经验,最好是有自己的广告设计作品。另外,高校广告专业还应当注意将多个学科的教师进行有效整合。广告设计教育不仅需要相关的艺术理论方面的教师,还应当有营销、管理以及传播学等多方面的师资,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的广告设计专业人才。

3.与社会生活联系,探索新的广告设计

专业的教育研究方式如上文所述,广告设计专业的实用性以及实践性较强,因此,广告设计专业教育教学及研究应当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对教育方式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培养出真正适合时展、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高校广告设计专业应当和一些优秀的广告设计公司密切合作,使学生在公司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艺术素养,明晰市场的需求及自身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加满足市场需求的广告设计人才,才能使我国广告设计专业的教育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三、结语

篇2

消费者广告审美的开始阶段主要是审美期待,广告审美展开阶段是心理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可分为审美感知、统觉阶段、审美情感想像阶段、审美判断欲望阶段。弥散阶段是消费者受到来自广告作品的外在刺激,产生感知,通过对广告情景的综合体验,审美心理得到满足,并在以后的审美过程中发挥影响。[2]究竟在不同的媒介载体上应该设计出什么样的广告,什么样的广告内容形式最能直击内心,让人不厌烦,并能够与受众产生心灵共鸣这很关键,因此,如果能从消费者内心情感入手,深入分析消费者广告审美心理,研究他们欣赏广告的心理过程,好好把握消费者情感需求,使得广告能打动消费者,让消费者自愿进行购买,这样的商业宣传广告形式往往起到很好地促进销售作用,这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与研究。

商业广告设计虽然是一种营销手段,但必定渗透着所处时代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反映着社会的意识形态。[3]这就要求商业广告的内容设计需要随着时代进步的脚步前进,设计者的思维也需有相应的转变。渗透着时代感的,以情感作为主线的广告应成为主打,“审美经济”时代的到来提醒我们需要照顾到人的审美情趣与情感因素,也就是“移情”策略,将情感因素作为广告内容设计的重点,广告内容设计与情结伴,这样的广告内容往往更易让人接受,在接受广告内容的同时,也就产生了对商品的好感与认可,以达到促销的目的。无论是在平面媒体还是电子媒体广告中这种以情动人的广告设计越来越被认可,国外此类广告已经比较常见。

当然,在注重情感内容设计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民族性,在国内投放的广告应该注重挖掘本民族情感因素,设计内容才能易被接受。平面杂志、报刊、各类电话亭、公交站台上的印刷广告往往需要做到“远视强”即“在远处就能看到、视觉效果强”,否则很难在短时间内让消费者记住广告的内容。为此笔者认为平面媒体广告需要增强其艺术性,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在色彩、文案、内容方面做足功夫很有必要,除此之外,在广告的艺术性内容方面做出创新也越来越成为现代广告的要点之一。众所周知,强行灌输的品牌传达形式在现今消费者心理状态下很难奏效,强塞的总比不上自愿接受的。因此巧妙地将概念带给受众显得很重要。这就好比将一个信息直截了当告诉你的效果,远比不上不正面告知,而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这个信息的传达效果通常较好。如果能通过艺术化的方法将品牌形象通过故事或者形象化的意境表现出来,往往更具效果。在广告大师威廉•伯恩克的广告理论中“关联性”“原创性”以及“震撼性”的设计原则,说明了广告创意需要与受众产生心灵沟通的道理。

电子媒体往往更受广告主青睐,它为科学传播带来了发展机遇。[4]电子媒体可以通过三维的形式将广告信息通过视觉与听觉结合的方式进行传递,效果通常较好。电子媒体中,最为常见的是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许多商家选择使用电子媒体品牌宣传广告,此类媒体广告兼备图像与声音,视觉图形动感十足,在传递品牌信息方面优势明显。电子媒体广告内容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中,对商品的宣传从一味地强调逐渐演变成了多种巧妙的表现手法,针对消费者的心理,电子媒体商业广告在设计时必须要有所突破,需要创新才能够做到脱颖而出。广告要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另外一点便是有创新内容的电子广告在吸引力上也会更胜一筹,容易让受众接受。“百年润发”的广告更像是一部浓缩的电影,几个镜头画面将男主角与女主角数年的爱情故事表现在几十秒的广告中,故事情节吸引人,让人为之感动,而男主角给女主角洗头用的洗发水正是要表现的品牌,将情感带入品牌。

篇3

版式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各类主题内容的版面格式文字、图形、色彩、比例、空白等进行编排。一个一面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主次有别,为了突出页面重点,视觉中心的考虑也尤为重要,中心位置一般放在页面中央,或是中间偏上这类显眼的部位。总的来说,版式设计需要良好地匹配文字和图片使得主页活跃、内容丰富,使得版式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版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由此便可对消费者产生更大的诱导力量。这样正确有力的信息传达方式能够良好吸引消费者,并使其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版面的诸多组成要素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视觉元素,要努力使文字和图像可直接感受到,容易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其次,要尽可能地使版面布局流畅、易视,把握好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平衡各个元素,让广告的能够得到好的整体发挥。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广告不能迅速地在消费者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很容易在各种信息的海洋中迷失,而达不到宣传与促销的目的,因此优秀的版面设计是将各构成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通过相互关系的配合,形成强烈的风格面貌,吸引读者的目光。这要求我们在进行版式设计的时候,首先要使得版面简洁直观、生动有画面感,一般来说,在广告传达内容中,标题、图形、画面色彩等各种视觉元素都是相对直观的,但是版面设计的直观并不是讲这些信息机械的排列在一起。而是我们在安排整个版面的时候应该力求简洁明了,列出清晰的条理,使消费者在看见广告的一刹那感到无以伦比的视觉冲击。其次留白也是版式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它要求版式设计尽可能的简单,与传达内容相比不可喧宾夺主。当今社会节奏太快,广告的简洁性也决定了成败,这也使得我们不能一味堆积信息量,只有最重要的信息需要让人深刻记忆,版面编排中自然需要空白处理。空白处理能够使版面整体布局更加清晰明了,版式更为流畅,并能让消费者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突出广告的核心。再次强调主次分明,广告的诸多组成要素中一定会有一个需要我们重点突出展示的主体,于此相比其他的构成元素在版式中要适当忽略,尽量让主体成为广告的起点率先进入观众的视线。除此之外,版式的整个流程要引导观众的阅读,让主体逐步深入人心。

二、版式设计的空间营造

在广告世界里,一幅广告如不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不能吸引特定层面的顾客注意,那么,这个广告只是在消费者前面一晃而过,如过眼云烟,这样的广告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广告版式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广告的宣传效果,广告作为视觉传递的媒介,他是视觉形象与文字符号结合并互为补充相互关联的结合物,从视觉传达角度来看,广告的目的是创造一种能够迅速传递印象,达到获取瞬间信息图像的目的,并使消费者,读者过目难忘,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广告设计师就必然在广告计划上进行精心构思,在广告设计上必须独具匠心,这样作为广告,既完成了引人注目,传递信息的宗旨,又给读者留下美的享受,很难想像一幅没有艺术性的广告能够吸引消费者驻足观赏。版式的利用是设计走向成熟的标志,广告中版式和排版必然会同时成为平面设计中的营造手段。版式设计现在要达到的效果就是形成报纸独特的风格,也就是当读者埋头在众多报纸中时,光看版式就可以立马得知报纸、版面的名称。没有独特风格的版面就像一张毫无特点的脸,是不容易被人记住,也注定是失败的。整个统一的设计风格要形成鲜明的整体感,整体风格要和形象设计相匹配,反映广告的深层次定位。设计者也要在版式的风格上多下功夫,寻求更多新鲜元素,努力产生独特的个性风格。另外,编排版面是统一各个元素也不仅是为了方便阅读,更重要的是产生视觉美感,变化过多容易给观众产生视觉疲劳,统一才更有秩序。此外,版面美感也可以通过周期重复同一现象的节奏感而产生,一个好的版式能产生音乐般节奏的效果,能够使读者从中受到感染,把自己代入到广告所设定的境界中遨游,从而对广告内容有更深的了解。版式设计的直接目的就是用清晰的条理来突出主题,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三、版式设计信息的情感营造

篇4

关键词:高柱体;户外广告;景观性

一、户外高柱体广告的景观性概念

景观性是指某一环境中各要素体现出来的具有审美特征的景色、风景、风光所表现的特性。户外高柱体广告设计的景观性,是让其成为自然、人文空间区域中的方向标,既有传播商业、公益效应的作用,也能作用于这个大环境中,使整体环境空间更加的美观。

位置的特殊性使户外高柱体广告成为构成城市景观(城区内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景观是城市中各视觉事物及事件与周围空间相互关联的视觉艺术。在这个后建筑时代,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的宜居理念中,户外广告已成为城市文化与品位的一个载体,它不仅是一种媒体环境,更是一种人文环境,一种融入城市空间的人文景观,是人们联络物质与沟通精神的心灵窗口。

一、户外高柱体广告设计的优势与不足

户外高柱体广告是一种出现较早的商业信息传递形式,但随着广播、电视等新媒体的发展,近年来户外高柱体广告越来越被边缘化。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群室外流动量的增加和媒体新技术的发展,户外高柱体广告所特有的优势又凸显出来,并重新受到广告主的重视。单一的柱体广告已经略显无力,可以通过与环境的和谐组合,形成一道景观,从而使户外广告设计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

有趣。

(一)户外高柱体广告设计的现状分析

户外广告作为一种传播和促销手段,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高柱体广告的身影同样在城区内外都随处可见,但是能与之周边环境相协调共存且具有景观性的广告确是寥寥无几。

现阶段国内户外高柱体广告自身内容单一,非主动的传播信息方式缺少吸引力。与其他的户外广告媒体相比,户外高柱体广告设计就显得弱势,更多的户外高柱体广告设计只是在柱体表面加上简单而又单调的展板,或是简单的在其柱体周身贴上广告宣传单,高柱体广告媒介本身没有做任何的设计,这样从地面到柱体顶端的一段展示区域即被浪费,并且在环境中总是显得孤立单调,无法融入其所在环境并达成和谐的状态,这样就被环境所孤立起来了,它没有办法与环境产生一种美观的感觉。一直以来,户外高柱体广告都是以一种静态的方式吸引动态的人群关注,在广告业并不是很丰富的年代,这种传播方式曾经得到过较好的传播效应,但是,如今广告传播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的神经已经不再那么敏感,单纯的静态户外广告设计已经不能全面有效的传达信息。大众欣赏水平的提高促使其开始去关注广告媒介本身与周围环境的融洽性,所以要使户外高柱体广告吸引大众的眼球,且处在大环境中,增添几分靓丽,需要充分考虑载体的形态设计,图形与形态结合的设计,形成点线面不同空间角度视觉效果,同时与所在环境相结合,不仅远观可以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近看也有精彩的视觉或者是触觉效果。

(二)优势与不足

户外高柱体广告媒体在设计时,与环境融合,既有优势也有不足。从户外高柱体这个媒介来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于海拔空间上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在这一特点下具体分析它的优势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环境性。户外高柱体在环境中比其他的户外媒介更加的显眼,所占的海拔空间很大,对于宣传的高度具有很强的优势,其所处在的环境中占居着重要的位置,侧面反映了高柱体广告在特定环境中的优势,它能分割整个环境景观区域;当然它在环境中横向展示的空间相对较小,宣传的宽度就明显与其他户外媒介相比处于弱势,站在远处观望的时候,竖向展示区间就如同是环境中的一根细棒,然而它在整个环境空间中同时具有有一定的点缀作用。所以在这个高而细的高柱体上进行广告设计时,运用新的表现形式,取长补短与周围环境一同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2.视觉性。户外高柱体是以一条轴线向外扩大的,其有着可以360度旋转的观看广告信息视角,不论观看者处在哪个位置观看皆可,观看流程由上往下或是由下往上,都能看到一个上下空间层次的变化,使之在观看高柱体设计之时不会显得单调无趣。高柱体会抓住大众的眼球,以它为中心,就像一个空间标杆一样在环境景观空间中处于视觉中心点,引导人群观看。由于展示区域横向较小的缺点,让行动速度较快的人群不易完全读取其诉求信息,在对与景观性的构建中,它的具体诉求信息就会明显被弱化。

3.动态性。在户外,运动是绝对的,在绝大多数的场所,人们在对广告接收都是处在运动中的,相对静止时间越长,有效阅读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就可能越好。高柱体本身功能的性质就确定了它不可以随意的移动,它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因为不能做太过夸张的互动性广告设计,所以在一些新创意表现形式的互动空间环境下,我们只能取到大多数静态的风景。

4.体验性。在如今的体验经济时代,体验成为一种新的价值源泉,人们开始由对物质的需求转向对于情感和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广告诉求也不再仅仅是展示商品服务的功能和利益,而是越来越关注目标受众的心理需求,强调受众对生命情感的全新体验。高柱体这种在远处只能观看到一个高度的轮廓线,决定了它在被观看者取景的时候作为景观装饰分割线,使人们在不同的视觉角度下,背景或者是高柱置的不同所观看到的整幅画面效果不一样,高柱体广告点缀了周围的环境;不过像电线杆等危险的高柱体就只能作为远看的体验而非近距离的触碰。

二、户外高柱体广告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媒体的特点直接影响着广告的表现及形式,在对高柱体广告进行广告创意之时,应充分考虑到所处环境中的政策、建筑、空间、文化等因素。

首先是政策因素。户外高柱体广告的出现首先必须是在相关政策应许的情况下才可以安设,然后才有广告设计的可能,否则都将被。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城市形象愈发的重要,它从侧面代表了城市管理者一定的政绩,所以户外媒体广告就成为塑造和装饰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户外高柱体广告是户外广告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在政策应许的范围下做好户外高柱体广告设计并使其与城市环境相融洽非常重要。

其次是建筑因素。户外高柱体媒体广告主要是从属于城市的,高柱体广告业主要集中于城内环境中(城外也有一部分,但是因为人流量的原因相对比较弱)。它们时刻与周边环境存在关系,如何达到与自然、人文景观相和谐,这涉及到高柱体媒介的设置与设计问题,以及表现方式;其创意尽量在外形与图像色彩方面及周边建筑环境保持一定的

协调。

再次是空间因素。目前户外高柱体广告依然以静态方式呈现为主,高柱体立于特定的环境空间中,不同角度及远近之间所观的效果不一。如果它的放置与设计不能被所在的环境接纳,它就将被孤立出来,不但不耐看,反而显得扎眼,难以在同一环境中跳出与其他户外广告竞争。

最后是文化因素。户外广告设计除了原有的商业文化属性外,其文化艺术属性也很重要,特别是在最近几年,不论是观看者还是城市建设者对于户外广告的设计都有一定要求,并且在逐年增加,它可以侧面的提升一个城市区域的文化品位,美化城市风景,同时在增加户外广告审美趣味和教育价值时,能给市民带来积极的文化影响。

三、新的表现方法研究

通过上面对户外高柱体广告的认识与分析,总结出其一些优势与不足,尝试新的设计表现方法供与同行一同探讨研究。

(一)新媒体技术与高柱体广告相结合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其赋予了户外媒体全新的发展生机,层出不穷的新广告表现形式展现在众人的视野当中,高柱体广告也不例外,如何让高柱体广告设计在视觉、听觉、触觉上都与消费者有着更多的联系,并且与周围环境和谐,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这些也都受到更多广告主的青睐,所以运用新技术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例如运用视频、三维、蓝牙、动感、音效以及新型材料等,使得过去设计师无法表达的理念和构思得以实现,让作品更加具有立体感和表现力,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受众的眼球,不仅有视觉回应也有触觉的感应,产生一曲动态的景观,使广告诉求得以更好的传达。

(二)户外高柱体广告与城区内(外)环境的结合

城区内的高柱体广告设计受影响的因素较多,它应该主动融入到城市环境中,又使之成为特殊的城市地理空间与视觉的识别坐标;在对于促进商业流通、引导大众消费、美化城市空间、营造城市氛围等方面均能发挥良好作用。高柱体广告同时可以利用其柱体周身的同构、置换等图形创意方法或者是异形的柱体轮廓造型让广告环境参与互动,制造错觉,产生幽默、诙谐的广告效果。环境对高柱体广告有一定的决定性作用,只有将环境的因素融合于创意之中,加上独特的图形创意,才能使广告更具风味,更具吸引力,创造情景交融的传播效果;环境中的光对户外媒体广告也很重要,不同的时段效果也不一定相同,在白天可以利用不同时段的太阳光,制造长短不一的投影与高柱体相呼应,夜间则利用人造光制造出不一样的视觉中心与造型效果。城区外的高柱体主要处在植被环境中,在高柱体广告的设计中,如何与环境和谐共存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可以在柱体周身模拟植被的效果,也可以在周围的环境中添加一些广告内容的元素在周边,使之相呼应。

(三)高柱体本身与其他造型物的结合

我们通常所见到的高柱体广告无非都是一些方或圆的柱体,其横向展示的面积教小,在这个缺点中,我们可以利用海拔的空间优势,在不同的高度位置增加其他的展示面积,比如在柱体的某一处伸出一个外窗,外窗面可以加上新的媒体技术,这样不仅丰富了柱体本身造型,同时也为环境增添了一些新的亮点;也可在其周身外加上其他造型物体,作为广告信息的附属传递媒介,使广告内容显得更加的生动有趣;对于高柱体本身,也可做异形处理,只要在不改变其基本功能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依据广告诉求的内容进行一定变形,与周围其他的媒体形成差异,标新立异之感往往能吸引不少的观看者驻足。

篇5

关键词: 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 相关研究 发展脉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告设计实践发展迅猛,开设广告设计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超过1000所,但当前广告设计实践发展和广告设计人才培养严重脱节,广告设计教育问题丛生。目前我国虽然拥有10万多家广告公司,但是广告产业还处于粗放式经营阶段,至今没有一家本土广告公司可以进入世界级跨国大型广告公司的行列;虽然1000多所高校设置了广告设计相关专业,但是尚没有一所大学可以引领世界广告设计教育的学术潮流……这些广告现实问题都可以从广告设计教育中找到回应。新一轮产业竞争环境下,我国广告设计教育何去何从?其中,重要的经验,来自对广告设计教育发展的历程的总结。

对于“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发展历史”这一专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仅有零碎的研究而鲜有发现专门研究。与该主题相关的理论成果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即国内外传播学、广告学领域关于广告教育、广告设计教育的研究,设计学领域对设计教育和广告设计教育的研究,以及历史学、教育学领域关于艺术教育史、设计教育史的研究。其具体理论形式表现为专著、个案研究、专业期刊杂志上的论文、相关调研报告及资料汇编等。国内外与该课题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如下。

国外学者历来重视广告设计教育史的研究工作,他们从各自的文化背景出发,对本国的广告设计教育发展历程及其演变规律加以总结、概括,达到完善广告设计教育史理论体系和促进广告设计产业健康发展的目的。比如二战后以汉斯·M·温格勒的《包豪斯》为代表的数量众多的研究性著作和专题性论文,从理论上对先进教育经验及时总结研究,奠定了今天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包括广告设计教育蓬勃发展的基础。1959年由美国“卡内基”(Carnegie)和“福特”(Ford)基金会分别资助而独立发表的两项关于大学广告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掀起一场广告教育研究的学术。1967年日本成立“日经广告研究所”,相继出版《日经广告研究所报》和《广告报告》期刊,对日本业界广告教育的诸多理论问题做了深入研究;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于1990年表《广告教育白皮书》和新世纪初叶发表《2001年广告教育峰会报告》等,对当代美国广告教育的状况与社会效应问题等进行了深入调研、客观评析和深度展望;美国著名学者BillyI.Ross于2006年出版的《广告教育:昨天、今天与明天》,则对百年来的美国广告教育做了开创性的梳理、总结与前瞻;英国的“英国教育”、“英国高等教育与研究机构”等国家教育网站则专设了广告教育研究栏目,对英国近百年来的广告教育展开了多向考察与深入探究……(参见查灿长著.《国外高校广告教育研究》.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10年版.前言部分)概言之,西方学界或业界的这些具有重要意义与实践价值的学术成果,主要集中于其本国范围内的广告设计教育,而从国际视野角度来对中国广告设计教育进行探讨的成果,仅见有零星论文,如日本株式会社电通企业计划局副局长坂本直规的《关于中国广告教育的现状与课题》(《中国广告》,2004.9),点出中国广告设计教育的种种问题,如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等等,但专门的“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专题成果还鲜有发现。

“广告设计教育史”作为一个研究专题在中国的萌发,是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学科分工制度中的“专门史”的建构,以发达国家的广告设计教育研究为中心的学术热潮的打破,发展中国家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告产业环境和广告设计教育实践大发展的形势下,有关设计教育和广告设计教育学术论文日渐积累而逐步萌蘖、发展起来的。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的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广告通史类著作中“广告研究与教育”的专题叙述。中国第一本广告史著作——1948年如来生撰写的《中国广告事业史》包含了初步的广告教育和教育家的个案研究。他的著作将广告教育与学术研究机构纳入广告事业的系统的结构之中,其中有陆梅僧、林振彬等广告人的个案研究资料,由此开启了在广告通史类著作中研究广告设计教育史的先河。这一研究范式一以贯之,迄今为止较为著名的成果有:陈培爱的《中外广告史》(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年版)(虽然这本著名的广告史著作影响广泛,但陈培爱本身的文学研究学术背景影响到其在广告史研究过程中对文学史的研究方法和写作风格的渗透);樊志育的《世界广告史话》(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1997年);余虹、邓正强的《中国当代广告史》(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刘家林的《新编中外广告通史》(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寇非的《广告·中国(1979—2003)》(中国工商出版社,2003年版);刘家林的《新编中外广告通史(第二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孙顺华等的《中外广告史》(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黄升民、丁俊杰、刘英华的《中国广告图史》(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等等。概括起来,这些著作均把广告业分为“广告媒介”、“广告公司”、“广告行业组织”、“广告制”、“广告主”、“广告管理”、“广告研究与教育”等几个不同的专题,并在整个广告产业环境中对广告研究与教育进行描述、分析。虽然叙述极为简略,在很多方面缺乏史料的支持,很多观点只是根据二手资料得出的常识性论述而缺少一手的实务文献和文本文献,教材的体例也决定了对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的方法本身不可能作出更加深入的探讨,但是,前辈们把广告设计教育置于宏观的“广告生态”大环境之中,从广告产业的整体环节的立场去考察广告设计教育及其发展规律,开辟了中国广告设计研究者对本土广告设计教育史的研究之路。在这些著作中,对当代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部。

著名文艺美学家余虹教授的著作《中国当代广告史》侧重于从美学和艺术的角度,作者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等研究手段,走访了中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数十位广告人,在广告设计学术史上自创以分期为纲、每期内以“专题”为线索的写作体例,详述并评论了中国广告史上1979—1996年间的众多大事件、主要学术论争和广告营销现象。该著作对于一手文献的把握、基本历史框架和一些基本的判断,是广告设计教育史分期的重要参考。

陈刚主编、姜弘担任顾问的《当代中国广告史1979—1991》(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在分期方面从广告自身的产品竞争、价格竞争、渠道(通路)竞争、品牌差异化的竞争入手,对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在研究方法上,这部广告史注重采取大量图像—文本的一手资料,并且采用了深度访谈、口述历史等人文—社会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形成一种夹叙夹议的写作方式,这对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的研究方法具有深刻指导意义,对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提供某种“范式”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2.设计史、设计教育史中广告设计教育史的专题研究。在设计学领域,对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的研究还没有充分展开,仅有零散的论文和片段式的理论成果。虽然当今中国广告设计历史研究的相关著作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如王受之的《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夏燕靖的《中国设计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版),等等,但关于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的专题性研究,尤其是从设计学本身的视角出发所进行的研究,目前还属空白。

截至2012年5月12日,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以“关键词”为检索项进行“广告设计教育”的关键词搜索,共有学术文章77篇。以“全文”为检索项进行“广告设计教育”的关键词搜索,共有学术文章220篇(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3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5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篇),而且论文的选题主要集中于当前广告设计教育的课程结构设置,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以及广告的创作手法层面。从宏观的设计艺术教育的视角进行的涉及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的研究性著作、论文,仅有袁熙旸所著《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南京艺术学院2000届博士论文,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以及2004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田君的硕士论文《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萌发——民国工艺美术教育研究》。但这两篇论文的视角是整个艺术设计专业,虽然有关于广告设计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翔实史实、资料,但没有形成系统的关于广告设计教育的专门论述,对广告设计教育本身缺乏一个长期的规律性专门研究。

2004—2009年邬烈炎主编的《设计教育研究》(1—7)是设计教育史研究的论文汇集,该丛书有专门的设计教育史研究栏目,还有专门一册设计教育史研究专辑,其中不乏国内外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的论文。

由于中国设计学学科的发展,一批硕士博士论文开始关注广告设计教育方面的研究,如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搜索获得的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博士论文庞蕾的《构成设计研究》,作者对广告设计教育中基础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的构成课程的历史、发展和出现的问题做了系统考查,并就构成教学改革与设计基础教学整体实验的关系进行了设想与讨论,提出了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课题设计与作业编排的路径与方式,是广告设计教育中构成课程的集中理论成果。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硕士论文李晓慧的《广告设计教育的社会适应性问题研究》借助广告学的理论支持,通过对当前高等院校广告设计教育现状的分析和对广告公司相关人员的调查,归纳出当前高等院校广告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应对措施。此外,还有2012年南京艺术学院的部分学位论文,如易菲等就中国设计教育史上的某一组织进行研究的专题,虽然这些具体的个案研究对于丰富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但毕竟缺乏广告设计教育的专门性系统性叙述、解读、分析。

另外还有国外的广告设计教育方面的学术论文作为比较研究,对于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董占军的《德国广告教育札记》(《现代广告》,2005,(9))介绍了德国的广告设计教育的综合大学的广告设计,实用性专科学校的广告设计,职业性培训学校的职业培训,以及各自特点。还有相关研究见于晚清、民国时期广告文化史、广告设计史中关于“广告设计”的研究与教育方面的一些名家、个案,如张燕风所著《老月份牌广告画》(《汉声》杂志社,1994年版)对“月份牌广告画”及相关广告画家,广告画技法的探索,以及广告画人才培养的追溯。又如赵琛的《中国近代广告文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1月)对当时著名的广告画家徐永青冠以“近代广告教育家”的称谓并提供了相关史料论述。

3.专门的广告教育研究中的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近三十年来,关于广告教育的研究逐步展开,如张树庭所著《广告教育定位与品牌塑造》(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对我国高等广告教育规律进行了探索,对广告专业定位、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课程体系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进行了初步论述,并组织了《2003年广告教育调查的研究报告和数据报告(高校卷)(毕业生卷)(在校生卷)(广告公司卷)》,具有珍贵的实证资料价值;查灿长著《国外高校广告教育研究》(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10年版),本书主要研究当今世界上广告产业最为发达的美、英、日等国广告教育发展之历史脉络与现实状态、广告人才培养的理念目标与价值指向、广告教育实务的多元模式与个性特点、广告教育衍生的社会组织与学术活动、广告教育发展的趋势走向与前瞻思考、国外广告教育对中国广告教育的启示。这些专著总结了前人对于广告教育的研究成果,在大量数据的支撑下分析了中国高校广告教育。但其对广告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的广告教育方面,对于生活中的广告、公司的广告培训探讨较少,而对于广告设计教育的论述更是放在广告教育的一个从属地位,仍然是从广告学的专业背景出发来论述广告设计教育。另外还有相关论文,如韩志强的《对传播类广告学专业设计教育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3))提出构筑传播类广告学专业设计教育的新模式;吴琪的论文《广告职业的专业性初探——以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内地广告职业为例》(北京广播学院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就“广告职业化”对广告职业教育、院校教育等情况作了梳理,等等,但缺乏对广告设计教育史本身的理论思考。

4.广告设计综合研究工具书与资料汇编中的广告设计教育相关实证资料。1988年起陆续出版的被称为“研究中国广告业发展的编年史册”的《中国广告年鉴》是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指导下,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广告监督管理机构、广告协会组织、全国广告界参与编写的大型行业资料工具书,其主要内容有:中国广告业发展概况,中国广告业统计资料,广告法规、条例、方针、政策,广告界大事纪要,广告学术论文选登,广告专业名词注释,广告教育,国际广告交流活动,等等。该年鉴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为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支持。1995年起每年编辑出版的《中国设计年鉴》,梁梅编著的《中国当代设计图典》(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以及各种《中国广告作品年鉴》,等等,往往作品图片丰富并配有简要介绍,具有很重要的资料价值。朱铭、奚传绩编著的《设计艺术教育大事典》(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从设计学的角度考查了广告设计教育发展史上的若干大事件。现代广告杂志社出版的《中国广告业二十年统计资料汇编》(2000年版)收集了1979—1998年间“全国广告业各项经营统计数据”和“中国广告20年札记”相关资料,为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提供定量与定性研究的重要资料。另外,还有范鲁彬著《中国广告25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版)一书及其相关论文。这些成果都或多或少包含广告设计教育方面的第一手材料,但其资料性胜于学术性及思想性,只能提供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的背景素材。

5.历史学、教育史学科领域关于艺术、设计教育史的研究。我国历史学、教育史学科相对发展完善,理论成果比较丰硕。其宏观的教育史研究成果,包括大的中国教育发展阶段阶段划分等,对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1840—2012)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如:何东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导语和结束语(《高校理论战线》,2007,(9),(12)),其教育史学术视野和分期对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的分期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在这些教育学、历史学学科领域出现的新的视点、理论关注点和研究方法对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课题有着新的启发、借鉴意义。在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课题本身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借鉴历史学、教育史学科的理论成果十分必要。其中,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系中国教育史专业中国教育发展方向2009年博士论文贺晓舟的《近代中国艺术教育研究——清末学堂艺术教育的发生与演进》,从教育学的背景考查了近代中国艺术教育,但由于专业不同,对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发展史课题来说有“隔”的感觉。

综上所述,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还没有系统的专门理论归纳,其成果散见于国内外传播学、广告学领域关于广告教育、广告设计教育的研究,设计学领域对设计教育和广告设计教育的研究,以及历史学、教育学领域关于艺术教育史、设计教育史的研究。其具体理论形式表现为专著、个案研究、专业期刊杂志上的论文、相关调研报告及资料汇编等方面。可以认为,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的薄弱是阻碍学科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中国现代广告设计教育历程的研究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分析和研究近代中国广告设计教育的历程,总结中国广告设计教育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从中探索广告设计教育的性质及发展规律,可以清楚地认识影响广告设计教育发展的各种因素,有助于当代广告设计教育的理论积淀,有助于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广告设计教育问题,有助于为现实中国广告设计教育改革的决策提供服务,有助于阐明现在和将来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发展的可能趋势。

参考文献:

[1]奚传绩.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篇6

1、分析平面广告设计信息传播中的言语语境

言语语境是指由词汇、语法以及句子等语音音素所形成的上下文,将言语语境视为信息传递的介质,利用言语的形式,将所要表达的信息传递出来。针对平面广告设计信息传播中的语言语境,主要是指对设计的产品中所要塑造的颜色、形象、图片以及文字等因素进行的有效组合。

2、分析平面广告设计信息传播中的社会文化语境

社会文化语境指的是交流者所生活的社会和其存在的一些文化。然而在平面广告设计信息传播中,社会文化指的是构成广告文本所包含的各种物质、心理活动、审美形式以及社会环境等。一种文化的形成需要经历漫长的历史积淀,它属于一个种族的道德习惯、传统习俗、文化教育以及价值观念等。因此,平面广告设计信息传播中的社会文化语境需要与广告对象所在的文化世界相结合。社会文化语境在平面广告设计信息传播中的核心内容就是为了能够加强民族文化的审美观念。平面广告设计人员在对广告进行设计的时候都需要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不可以随意进行设计,否则就会降低广告的信赖度。

3、分析平面广告设计信息传播中的情景语境

情景语境指的是在固定的时间地点,某人物在某事件中所发生的言语行为,便是平面广告的使用情景。只有在具体的事情下,人们才可以了解平面广告中的含义,才可以真正的了解平面设计产品所要体现的意义,理解设计人员所传达出来的价值观念,同时起到了宣传的效果。

4、分析平面广告设计信息传播中的认知语境

认知语境主要是一种后来提出来的动态语境观念,指的是人们通过自身的认知程度,在交际场景中针对各种需要所做出的有意向的或是不自觉的一种反应。人们在阅读广告的时候,需要经过认知活动才可以进入的了解广告所要表达的信息。所以,平面广告设计人员需要对人们群众的认知语境进行充分的研究,并了解其认知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够设计出符合人们群众需求的产品。

二、语境在平面广告设计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任何一种符号如果想要存在的具有意义就必须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平面广告设计中的信息传播也是一样的。语境在平面广告设计信息传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人们群众通过语境能够了解平面广告所传播的信息的含义。例如:鸽子,人们都知道鸽子是和平的象征,但是在不同的环境下,我们针对鸽子所存在的意义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世界上有许多事物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同一个符号在不同的语境中也可能出现不同的含义。2)人们群众通过语境能够了解平面广告中一些比较模糊的信息。客观事物的本身就存在着模糊性,在平面广告设计中也会存在一些让人们无法理解的内容。这时人们群众就需要借助语境来进行猜测设计人员的真正意思,了解广告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3)人们群众通过语境能够了解平面广告更深一层的含义。俗话说“话中有话”就是这个意思,有些时候人们群众所说的话并不是为了表达出其本身的字面意思,而是将其他的言外之意表现出来。在平面广告设计中也会存在类似的情况。这个时候人们就需要借助语境了解设计人员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

三、结束语

篇7

在高等的教育中,平面广告设计学科的教育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该不时的引进一些新的教学内容,重视广告技术未来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做到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同时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角度的启发学生,激发想象力,调动学生的设计思维,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能够培养出学生多方面的艺术素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创新潜质,要因人施教,系统的有计划的对学生开展教育。要创造出一种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自我主动的去学习、领会,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把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现实遇到的问题相结合,使教学内容能够有所成果。 

1平面广告设计教学的性质 

广告设计是一门理论结合实际,而且应用性、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它包含诸多的元素,所能够涉及到的范围也相当广泛。平面广告设计属于视觉上的传达设计,目的是通过图形、色彩、动画和文字等具体的形象将人们所看到的形象表现出来。学生们对该课程系统认真的学习,能够巩固他们在教学课程中上所接触到的理论知识,更加容易的让学生们理解设计基础概念,从而能够更好的把设计实践和课堂理论相结合,逐渐让学生摆脱繁琐的步骤,并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独立自主的完成广告设计,从而适应社会快节奏发展的需求。在教学中,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在课程的每一个阶段都安排相应的设计实践课题,而且通过这些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得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更好地激发。 

2建立强化素质教育的模式 

在教学模式中建立一个以强化设计素质教育的模式,从而给学生营造出具有探索性的、主动的学习气氛,在教学过过程中如果能够做到协调化,可以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们的素质,开发潜能,激发想象力。这种模式怎么开展,可以具体的表现在以下方面: 

2.1在基础设计的教学阶段,要做到规范化,每次在课堂讲解结束之后,要适当的为学生做出一些实践性的示范,同时布置作业,在学生进行实施的时候,老师同时进行引导,在下次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师生一起进行讨论,要引导相互进行学习,主动学习,对学生的自我完善能力进行提升。 

2.2在进行课程设计的学习中,能够让学生掌握一些实际操作设计过程中的应变能力,在平时的广告课程教学中,要选择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作为学生的作业。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比赛这种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些题目进行创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自我设计的能力。 

2.3要开展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课题,加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培养产品创新设计能力,同时要开展和教师科研想结合的课题研究。具体的办法是:老師先提出科研课题,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选择课题,然后老师加以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制定计划,然后完成设计,最后学生通过作品呈现出设计结果并进行答辩。通过这种办法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自主学习机会,让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2.4要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使得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体现现代化的科学信息。在现在,平面广告设计教学应该坚持艺术与技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特点,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广告设计应该具备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从而能够获得专业技能的培训。在实际的教学设计实践过程中,电脑教学和广告设计教学是相辅相成的,通过电脑设计的帮助,可以让设计者减少在设计过程中的重复劳动,能够提高设计效率、设计效果以及创作的自由度,而且能够精确的表达设计者想表达的设计意图。 

3注重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设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创意方法和理论系统化的讲解,同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性的教学能够创造性的完成广告设计,进一步的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在学生针对课堂内容进行实践过程中,要求设计的内容应该包括综合的广告理论、策略分析、设计表现等环节,要求学生结合课题综合的进行设计,同时也要求设计作品应该具有创意独特点和市场因素的考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设计作品过程中体现现代文化气息,了解未来广告设计的发展方向,掌握时代的潮流,从而实现培养具有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全能人才的目标。 

根据这门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特点,要将教学方式从原来的基于点、面的学习,发展成为与社会需求结合、技术发展等相结合,并且能做到创新能力和举一反三。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配实践题目,让小组互相讨论确实设计方案,在完成之后,有教师进行评论和讲解。这样可以为所有同学提供一个可以进行自我展示的平台,同时小组间的竞争也是有益的,不仅仅增加了学生实践的热情,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有机会邀请客户到课堂上去,让客户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学生能够了解当今的需求,通过实际的演练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4平面广告设计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是21世纪的标志,而平面设计广告专业的人才市场要求越来越多,显然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现在社会的设计人才必须具有广阔的综合知识和宽阔的文化视角,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而且应该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结合平时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广泛全面的掌握平面设计的各种知识和技巧,并且最终能够为市场提供具有创意的方案。 

参考文献 

[1]罗祖玲.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探究[J].轻工科技,2012(7). 

篇8

一、色彩对比与调和

色彩,简而言之就是众多的颜色,而每一种色彩都能够影响人的情绪,冷暖色的强烈对比更是能够激发人的心情,对人的心理产生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色彩组合在一起,就会形成一定的色彩视觉性差异,更会对人产生一定的视觉冲突,对人的心理倾向和情绪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色彩对比。对比就是由两个相反的事物组合碰撞在一起,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突出强调。而色彩对比就是两种处于不同色系的颜色放在一起组合形成的差异性冲击。在所有色彩之中,大致分为两种色系,以红色为主的暖色系和以蓝色为主的冷色系。这两大阵营的颜色的对比十分明显,更是在许多产品设计中经常被采用。

(二)色彩调和。有色彩对比,形成剧烈的视觉冲击,也有统一协调的画面,让人们感到和谐。其中以各种色系之间的相互补充为主,或者以无色调和。色彩调和也是设计中的常用手法,它更加有利于统一主题性,给人以视觉上的舒适感。家居的广告色彩搭配多用色彩调和,而一些创意性的产品,则多为色彩对比,以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色彩对比是绝对的,而色彩调和却是相对的,但是不论是色彩对比还是色彩调和,都是为了达到突出对比、强调的目的。

二、色彩对比与调和的作用

每一种的色彩搭配,都有其作用,而其中最为主要的却是利用它的色彩影响,抓住人们的不同心理需求,以此达到广告设计最终的目的。色彩主要为冷暖两种色系,冷色系让人产生冷静安静的一种态度,而暖色系则产生一种温暖热烈的情感。这就是色彩的影响,它可以用不同的色彩造成不一样的情绪表达。产品设计中,几种颜色放在一起,做出一定的对比。当以一种色彩作为背景的时候,将另一种色系颜色的产品放在前面,便是色彩的突出,从而能用以达到目的。另外,每个人对于产品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该如何能够正确地把握人们的心理。对于那些想要消费的人,自然是可以直截了当的介绍产品的性能,用各种各样的搭配把产品的特性完全的展现出来,让顾客通过广告来知晓究竟该如何选择。除此之外还有额外消费,那些原本不想消费的人,或许会通过一则广告,而直接选择购物,在这一点上需要用到广告设计的重要性了。而能够抓住人们眼球的广告,除了那些标新立异的东西,就是色彩,用色彩造成的视觉差异性形成对比,以此抓住人们的眼球,从而影响人们的购买选择。

三、广告设计中色彩的运用

广告设计中的色彩搭配也是一门学问,是现如今所需要研究的关键。首先,需要知道色彩对比和色彩调和的关系。对比是绝对的,调和是相对的,但是对比才是目的,调和只是一种手段。故而色彩对比和色彩调和彼此相互对立,却又隐隐统一,互为表里,不可分离。在广告设计中,常常运用的调和方式就是无色彩调和和互补色调和,这样的调和能够使得整个设计的画面风格统一,让人的视觉产生一种舒适的感觉。另外,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记住色彩和内容的统一性,只有色彩设计和产品主题具有一致性,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帮助顾客了解产品的特性。每一个色彩都有一定的明度,根据明度的不同,按照一定的次序在设计里排列出来,使色彩搭配看起来更加的协调,都会让产品和谐美观。另外,对比色彩搭配也具有同样的效果。对比的色彩之间更加容易突出主题,能够让顾客更加了解到产品的性能。以上是在设计之中最常用的两种手法,其余的手法采用的也是相似途经——统一产品设计和主题的关系,以此带来积极的效果。

四、结束语

篇9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手段;平面广告设计

1引言

当前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和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领域内,也引起了从教育观念到教育过程各环节的巨大变革。针对职业教育领域,在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是教育信息化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需要“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着力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学生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因此,探索如何应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实效,对深化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其它专业课程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2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平面广告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在教学别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广告作品的创意与设计,以适应将来就业岗位的需求。目前,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主要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师先讲解理论和实操演示,学生再上机练习。这种教学形式方法单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中,缺乏主动探究和深层思考;比较难有效地组织学生课前、课后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中,如果比较多同学需要指导,教师也难及时给予帮助。这些情况导致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突破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提供个性化帮助,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

3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信息化教学手段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大量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师生、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提高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实效性的角度出发,要上好这门课,我们就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教学形态,形成更符合学生特点和岗位需求的教学活动设计,改进教学手段。

3.1制作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

PPT课件具有简单易学、制作费时少、操作简便、信息量大、形象生动等特点,深受广大师生喜爱。一份好的PPT课件容易提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知识点课件通过QQ或微信群、课程教学网站等途径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例如,在讲授平面广告设计的基础知识时,把每一个教学知识点分类整理,利用形象生动的PPT课件将专业知识与重难点、关键点展示出来,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和鉴赏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作思维。

3.2打造趣味性动画视频

在教学中引入动画视频,把学习内容形象直观化,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譬如,在讲授新课之前,可以利用动画视频创设情境,导出新任务或新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软件操作,可以通过动画仿真实训来轻松突破;在检测学习情况时,可以设计“游戏闯关”的学习形式。例如,在进行网页设计这个项目中配色子任务的教学时,可设计一个Flas,提供多种主题的网页页面,让学生在简单的操作中直观感受不同的主题中选择不同主色调和辅色调时所呈现的效果,学生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3.3开发一系列微课视频

以往的学习视频一般时长较长,学生长时间观看容易感觉疲倦。而微课的长度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一般是5~8分钟左右。微课将复杂、完整的系统教学切割成一个个独立的教学点,为学生提供灵活自主的碎片化学习。学生遇到问题,可随时通过查找相应的微课视频进行学习。它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前、课中、课后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可以以实际工作案例为教学载体,开发一系列微课,将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案例进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实际工作项目的能力,实现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3.4巧用教学辅助软件

在教学中巧用多媒体辅助软件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譬如,在学生实操过程中可以运行一个倒计时软件,用于显示在大屏幕上提醒学生把握时间;在进行提问时可用幸运大转盘抽奖工具抽点学生,调节课堂气氛。还有一些辅助软件在学习方面中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ColorSchemerStudio软件,它是一款非常好用的网页配色软件,具有颜色盘、实时方案、色彩合成器等颜色匹配工具,能帮助学生快速找到合适的色彩搭配方案。

3.5利用好QQ群和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

QQ群和微信具有即时通讯、发图方便、在线文件传送、视频语聊、远程协助等优势。师生共同加入教学班级QQ群或微信群,对他们的教和学都有很大帮助。课前教师通过QQ群、微信等方式通知学生进行预学习,课后师生们可以在平台上快捷交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利用网络向远程广告设计公司的设计师等人员进行课堂提问、求助,请他们现场给出问题解决的办法。在教学中还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微信公众号,教师便可方便推送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任何地点进行移动学习。这种方式不仅交互性好,还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授课的主动性。

3.6搭建完善的课程专题学习网站

在信息化教学中应该利用网络资源搭建一个网络学习平台——课程专题学习网站。通过课程专题学习网站可以开展各种网上教学活动,例如:课堂教学课件、Flas、微课视频、学生工作手册等教学资源的浏览和下载;作品投票;在线练习测试;学习情况评价考核;师生网上留言回复等,为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课前教师将有关的教学资料进行有效整合,并上传到网站。学生利用网络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学习,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所以说,搭建一个完善的课程专题学习网站是非常有必要的,它突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延伸拓展了课堂,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与学的重要形式。

3.7构建基于网络的多元评价系统

考核评价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多元评价”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的考核一般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考核方法。一个完善的评价系统可以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全面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评价系统可以搭建在课程专题学习网站上,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利用UMU互动平台对学生作品进行投票打分等。

3.8充分利用威客网等网络平台

威客网是一个创新型的服务众包平台,网上有大量真实的工作项目,以平面设计类居多。客户有需求可在威客网上任务,公布期限和赏金,在网上等活儿的“威客”接下任务进行设计,如设计作品中标,便可赢得赏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成为接单的“威客”,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需求,在接受工作挑战的同时将学习任务与真实的工作任务结合起来。

4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教学设计案例

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关键在于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手段实现教学目标、完成特定教学任务、解决教学中重难点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网页设计是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中的一个学习项目,下面以“《网页设计的配色》教学单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例阐述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5结束语

信息化教学是当前教育的主导趋势,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中值得推广,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杨东燕.利用信息化教学提高中职Photoshop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探索[J].软件导刊,2015(5):21-23.

[2]覃玖恒.浅谈如何上好中职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J].职业教育,2014(5):8-10.

[3]倪新华.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5):125-127.

[4]房萌萌,杨澜.微课在大学专业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8):33-37.

篇10

[关键词] 广告设计 消费心理消费者

市场经济时代,电视、网络、商场里、电梯中、大街小巷……广告铺天盖地无处不在,每天我们都面临着品种繁多的广告宣传。企业与商家都希望自己的产品广告能够在众多的广告中,脱颖而出,并且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诱导消费者购买其产品。

市场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多元化的消费文化,市场细分日益精细,用毕即弃的消费主义成为一部分人消费的主要方式和行为。快餐文化的时代到来了,“用过就扔,更换频繁”成为商业化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麦当劳、可口可乐、好莱坞大片、电视连续肥皂剧等都成为快餐文化的缩影。 中低阶层过去的奢侈品现在不断地升级成为必需品,品种丰富的生活消费品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消费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不仅仅是商品,只要是大众喜欢的东西都可以用来消费,我们生活的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以消费为显著特征的社会。

广告在消费过程中产生了不可抗拒的作用,广告的目的在于说服消费者购买广告主的产品,是企业与商家实现盈利的重要途径之一。美国著名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认为“广告惟一正当的功能就是销售――不是娱乐大众,也不是运用你的原始创造力或美学天赋,使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座右铭是“做广告是为了销售产品,否则就不是做广告”。从这些可以看出,广告就是为了促销,没有别的目的。设计师在广告创意时要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以及对消费者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才能达到广告的最终目的。

一、从众消费心理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哲学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态度、风俗民情等,都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差异,消费文化观也不同,西方消费受个人因素影响大,中国人更注重面子受群体因素影响大。美国传教士亚瑟・亨利・史密斯在其《中国人的人格》中,把“保全面子”作为中国人的第一性格。中国人的面子促成中国人的从众消费心理。

中国人为了面子,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言行,要求与群众步调一致,行为相同。为了面子,大学生攀比,手机、电脑、MP3成为大学生的必须用品,他们要求贵的、品牌的、功能齐全的;为了面子,探亲访友送礼品,只买贵的好看的,不管礼品是否符合对方的年龄与需求;为了面子买汽车要买三厢的,二厢汽车太丢人;为了面子买房子买大的,不管自己的月供是否吃力;为了面子,就连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也攀比,贵族学校、重点学校,不管孩子的实际情况如何,花大价钱也要进这类学校。恰恰是中国人的面子促成了中国式的大众化消费,促成了中国人的从众思想、顺应潮流的心理。消费者自觉不自觉的跟随大多数人的行为,以保持自身行为与多数人行为的相同。

广告作为视觉传播的载体,可以通过大众喜欢的设计形式与诉求方式来迎合消费者的从众心理,达到视觉传达与促销的目的。广告中妇孺皆知的脑白金:“今年过节不收礼呀,收礼只收脑白金”。广告采用三维动画的形式,形象设计生动可爱,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与认可,脑白金的销售额在同类保健品中占领先地位。

二、个性消费心理

在物质满足的前提下,消费者往往会根据自我的价值观念、理想,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设计师要想通过广告宣传来吸引消费者的话,就必须了解顾客的各种需求。不同的年龄、性别、文化修养,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信仰及性格,所产生的心理需求也会不同。年青人喜欢新产品和名牌产品,对现代文化意识强的商品极为敏感,对能体现自我形象和表现个性心理特征的商品尤为偏爱。女性比较注重商品的外观形象与情感特征,容易接受与生活内容密切相关的商品。有的消费者借助消费来表达传递自己的地位、身份、个性、品味、情趣和认同。喜欢根据自己拥有的物品来界定自己的身份。他们在购买商品时追求名牌,而对其他非名牌的同类商品不屑一顾。开名车、住豪宅、穿名牌、让孩子上贵族学校等,这些消费满足了个性化消费的心理,也促使广告设计师要针对消费者喜爱的时尚色彩、流行元素、消费心理来进行设计。

三、审美消费心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人们永恒的追求。消费者的审美观念是设计的推动力,它帮助设计师形成了与时俱进的创作风格。设计师需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要适应消费者、适应社会的需求。同时,设计师有权利冲破人们习惯的审美观念,也有责任帮助消费者提升审美趣味,引领时尚潮流。人的心理活动隐含着复杂的运行机制。有些需要和动机是可以意识到并容易被人了解和把握的,但也有很多是隐蔽的、难以把握的“潜在的需要”和“深层动机”。这种“潜在的需要”和“深层动机”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许多人的“潜在的需要”和“深层动机”一旦被某个广告刺激起来,就会起到令人难以想象的视觉传达效果。所以,设计师要心中有消费者,针对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要,分析他们的审美需求,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美感的设计作品。

四、色彩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色彩在视觉传达、认知、决策购买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广告设计中,色彩是一种先声夺人的要素。色彩一旦通过人的视觉,对人产生心理、生理刺激,便会使其产生情感的共鸣。马克思曾把“色彩的感觉”视为“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所谓大众化的美感形式,有两层意义:一是指色彩感是令大多数人都能感到愉悦的形式感;二是指色彩感是最原始而又最现代的形式感。它在群体和个性化的融合方面,在历史感和时代感、空间感和时间感上,都是令人易于接受的。

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渐形成了具有共性的色彩认识观和审美观,并赋予了色彩不同的性格特征。比如红色令人兴奋,脉搏加快,使人处在积极、热烈的状态。蓝色使人平静,脉搏缓慢,可以引来消极、冷落的情境。从市场角度来看,商品花色品种繁多,哪种色彩方案最好呢?合理的设计方案是根据不同需要去寻找准确的个性化定位,满足特定化的消费群体。有的色彩关系使人熟视无睹,而有的色彩令人过目不忘,这就是色彩个性的魅力。它的背后是作者独到的感受和理解,这是设计师掌握色彩规律之后的另一种艺术创造的天地。所以广告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时,要针对不同的创作主题选用不同的色彩。要根据目标消费者来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色彩,充分利用色彩来煽情,运用对比强烈、令人兴奋的色彩来刺激消费者的视觉,引起消费者的兴奋感,从而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刺激其购买欲望,来达到促进消费行为的目的。

五、广告形象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影视名星、社会名流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他们可以赋予产品更多的附加值。这是因为这些明星、名人往往是权威、美貌、地位的象征,给消费者可信可敬的感觉。他们的劝说和推荐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激发消费者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和被说服。于是企业与商家就利用一些明星、名人做为产品的代言人。如2004年中国移动通信致力打造“动感地带”年轻人的通信自治区,通过周杰伦代言,寻找M-zone人,并且进行立体式广告轰炸,电视、广播和平面招贴充斥着所有的视听领域,上市仅15个月时间就感动了2000万用户,其中每三秒就诞生一个动感地带的新用户。

可以说,消费者接受明星、名人广告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广大消费者对提高自身生活质量的向往与追求。一个知名度很高的明星或名人都会拥有一大批崇拜者或追随者,他们代言的商品,对消费者可以产生难以抵制的魅力与影响力。因为明星、名人减少了广告的宣传色彩,冲淡了消费者的防范心理,对产品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推广作用。

广告设计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认真研究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注重消费者的感受,使各种设计元素能充分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诱发消费者“潜在的需求”和“深层动机”,分析他们的审美需求。艺术创意的源泉来自长期的生活积累和艺术修养,在生活体验和艺术素质的基础上创作出激发消费行为的优秀作品,从而达到销售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3月

[2]陈悦:论消费伦理.南京师范大学高校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2005: 21

[3]卢泰宏:消费者行为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