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的标识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4: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制图的标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大管棚;定向钻进;导向;纠偏;超前支护;注浆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1 工程概况
山西省长治经坊煤业有限公司副斜井井筒改造前井筒断面形状为三心拱形,料石砌碹,净宽3.1m,净高2.7m,净断面7.77m?。改造后井筒断面形状为半圆拱形,净宽6.0m,净高4.4m,净断面面积22.5m?。工程量391.5m,其中表土段236.6m,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支护厚度450mm,基岩段156.9m采用锚喷支护,支护厚度150mm。斜井坡度为-20°15′。
2 管棚设计方案
2.1 管棚设计参数
(1)管棚布设范围:巷道拱极线以上180°范围,共计39根。
(2)管棚布设方案:钢管中心间距为300mm,管棚范围线距离扩刷范围法线距离为300mm。
(3)管棚材料选择:管棚采用Φ133mm×6mm无缝热轧钢管,套管采用Φ127mm×8mm无缝热轧钢管。
(4)连接方法:钢管采用丝扣套管连接,套管长度为300mm,用Φ127mm×8mm无缝钢管加工成300mm长外车丝扣。Φ133mm钢管两端加工150mm长内车丝扣。因管棚打设距离太长,仅丝扣连接难以承受这么大扭矩。将Φ133mm钢管纵向割成四块,每个丝扣接头焊接两块进行加固。
(5)钢管打设方位:钢管沿井筒开挖轮廓线纵向按-20°30′的坡度外插设置。
详见管棚打设示意图1。
(6)设备选型:采用HG-200型水平定向钻机,电机功率55KW;BW250型注浆机,电机功率为15KW;Q1393型管螺纹车床,导向定位仪采用国内最先进的SE-200型有线导向仪,该导向仪分有线数据探棒、数据连接线、手持式远程接收器。定位倾角精度为0.3%,倾角分辩率为0.1%。
2.2 管棚工作室和导向架设计
根据现场操作的需要,钻机钻孔时要有一个空间比井筒开挖轮廓线大的工作室,即长管棚工作室。它的宽度取决于井筒开挖断面尺寸、钻机尺寸及操作时所
需空间的大小,而其长度则主要取决于管节长度、钻机及钻杆接长所需要的最大长度,同时还要满足对管子进行纠偏操作的空间。根据以上要求,工作室的长取8m,宽取8.7m。
为准确控制长管棚的方向和坡度, 在平整好的工作室场地上,采用32号工字钢作为水平方向移动的滑道,在滑道平台上竖立四根6m高的18号工字钢,每根工字钢上端挂一个3t的手动葫芦,在四根工字钢中间制作操作台,用手动葫芦控制操作平台的高度。见工作室及导向架设计图2。
3管棚施工方案
根据现场地质条件采水循环导向跟管钻进法一次打设到位。
水循环导向跟管钻进法就是将管棚钢管作为钻杆,在第一节管棚钢管前端安装带有导向探棒的楔形板钻头。首先采用水平定向钻机将装有楔形板钻头的管棚钢管打入土中,然后通过丝扣连接,将其它管棚钢管与前一节管棚钢管连接,依次打入土中,并跟踪测钻进方向,控制管棚铺设轨迹,直到达到管棚设计长度终孔,最后进行封孔注浆而成管棚。楔形板钻头如图3。
导向过程如下:
如图3所示:钻头内装有特制的传感器,传感器直接由15V直流供电。显示屏显示钻头的倾角(水平角度)、面向角(导向板的方向:导向板朝上即为12点,如同钟面)。打设角度如果偏下,可以把钻头调到12点,即导向板朝上,直接顶进,此时由于导向板底板斜面面积大。受到一个向上的力,钻头轨迹就会朝上运动。同理在6点纠偏可以使钻头轨迹朝下,9点、3点分别是为左、右纠偏方向。如果角度合适,钻机会匀速旋转钻进,此时钻杆轨迹是平直的。所以导向钻头是上下纠偏的关键。至于左右偏差根据传感器尾端的发光装置来定,通过仪器测量参数来纠偏。
4施工工艺
4.1管棚工作室施工
管棚施工前,斜井明槽段已开挖完毕。在明槽段标定出管棚工作室的范围,在扩刷过程中,两帮?及迎脸部分用锚网喷临时支护,防止遇水垮塌。将四周表土扩刷至设计的尺寸。平整好场地先用板材将地板平台操平找正,同时在管棚工作室旁边设置一个泥浆存放池,内设置一台泥浆泵,打设管棚所产生的泥浆由泥浆泵经管道排到地面指定位置。
4.2测量放线
钻机机架安装前,根据设计图纸测量放出隧道轴线、里程线和管棚中心位置,并做好相应标志,标出孔号。
4.3钻机安装
钢垫板规格:长×宽=250mm×250mm;胀管螺栓直径:Φ16mm;钢垫板与基础固定要牢,强度要高; H型钢轨找平误差
4.4调整钻机对孔位
根据测量放线标志出的管棚孔位及施工方案设计参数调整钻机位置和钻机角度,对好孔位。孔位误差控制在50mm以内。
4.5钻进
安装楔形板钻头,控制钻头进孔角度。导向钻进前应对钻机定位情况、方位、倾角情况,孔口管对中情况,冲洗液流通以及导向仪显示情况进行全面复检,确认正常后进行试钻;钻进前须先开泵,待冲洗液流通正常后,方可钻进;钻进时,泵压应控制在0.4MPa-0.8MPa,泵量为20-50L/min为宜。保持中低压力,匀速中速钻进;现场须及时进行导向数据记录和钻具前端长度及每次加管长度详细记录;钻进过程中机手必须及时做好施工记录,并对异常情况要详细记录。
4.6回次加尺
每根管在下坑前必须进行质量检查。管材不得有弯曲,丝扣四周壁厚均匀,丝扣完好合格。管材内的铁屑、赃物及锈皮等必须清除干净。下坑时避免与硬物相碰,以免损伤管扣;连接的电线应选用导电性能好,外壳绝缘性能好且耐磨的电线。接头处要用两层热缩套管套好,用热吹风机吹烤贴牢;回次加时必须准确丈量钢管长度,连接管棚钢管时应将丝扣拧到位,并做好记录。
4.7其它工艺
管棚打设到位后,采用10mm厚钢板进行封孔,并在封孔板上安装注浆阀门。每根管棚打设完成后要及时对管内和管外壁进行注浆,防止地表沉降。注浆采用BW250注浆泵将1:1水泥浆液注入孔内,注浆压力达到1.0MPa-1.5MPa稳定20分钟后停止注浆。注浆三小时后根据实际注浆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再次补注浆。
结语
经坊煤矿副斜井表土段施工采用大直径管棚超前支护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顺利通过2.9m长流砂层和两处充填段。生产调度楼靠近井筒一侧平均下沉18mm,职工宿舍路靠近井筒一侧平均下沉6mm。达到了设计院给出的楼体沉降范围。
实践证明,采用大直径管棚及注浆超前支护的方法,在处理斜井表土段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是有效的,对于煤矿斜井表土段施工安全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参考文献
[1]高怀鹏,毛海东.长管棚预注浆超前支护技术在浅埋偏压大跨隧道洞口施工中的应用[J].公路,2005.
篇2
关键词:机电专业 机械制图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192-01
对机电专业来说,机械制图是教学当中的重要内容,在机电专业的教学体系当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机械制图关乎学生以后对其他专业课程的继续学习,关系着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学好机械制图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所以重视机械制图的教育一直就是中职教育的立场。但是机械制图因为自身比较枯燥的特点使得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没有兴趣就难以发挥思维能力和主观能动性,难以取得很好的课堂教育实效。
1 中职机电专业机械制图教学的现状
虽然现代化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已经被普遍的采用到机电专业的教学当中,可是中职机电专业的机械制图教学还停留在比较落后的阶段。机械制图相较于其他的课程教学来说是一个难以取得实效的课程,它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上都出现了许多的问题。
1.1 “教”的困境
机械制图的教学是机电专业教师教学的难点之一,它看似容易,实则困难,不是一切和机械相关的就是简单的。而恰恰是机械制图这样的课程会无意之间慢慢的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降低,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之下,教师难以进行好教学,久而久之教学质量出现问题。机械制图的教学设计一般都比较缺少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探讨,这种缺乏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导致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得不到学生的回应,从而唱独角戏的教学氛围又不利于教学的实施,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教学实践活动当中,达到了怎样的教学效果、课堂效果不得而知,不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持续进行。
1.2 “学”的困境
教学环节出现了问题,那么学生的学习环节不可避免的也会出现一些困境,这些困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机械制图本来就是一门涉及许多数理内容,比较抽象的课程,这些课程特点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无疑又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中职机电专业意在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机电人才,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对机电人才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实际操作的能力,所以,如果机械制图学不好,将影响中职学生的整个学习和能力。机械制图的课程特点和教学方法导致了学生学习上的困难,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如果没有很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话,不要说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是学生的学习都是比较困难的。而课堂缺乏交流与互动,学生学习没有兴趣,也没有参与进来的需求和欲望,不了解教师教学的重点和意图,种种原因最终都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达不到要求。
2 构建机械制图有效教学模式的措施策略
既然中职机电专业的机械制图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要想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取得较好的教学质量就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解决的措施。目前机械制图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种,有问题教学、示范教学以及辅助教学等教学模式。对目前的机械制图教学模式的改进是机电专业教学的内在要求,提高机械制图教学质量的要求是社会发展对机电专业培养人才的要求。对于如何构建机械制图的有效教学模式,本文有以下几点建议。
2.1 加强教与学的互动
机械制图的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真正的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也要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构建教与学互动的新课堂。教与学的互动具体指的是在教学实践活动当中,教师要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不理解,难以理解的地方要及时的了解,积极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当中遇见的问题。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要主动的和老师沟通交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自己存在或者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以便于老师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学生和老师,教学和学习要紧密的联系起来,发挥老师的辅导者、帮助者的作用,学生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只有这样,机械制图的教学才会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2.2 构建师生合作的课堂
师生合作的课堂是一种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老师教学的课堂。合作不仅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指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没有合作,寸步难行。所以,要在机械制图的课堂当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机械制图的教学,还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机械制图的课程特点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识图的能力,还应该具有绘图的能力,识图和绘图当中就会涉及到相关的合作的问题。比如说小组讨论,这是现代教学当中经常会用到的方法,这种合作的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2.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中职教育一直以来都十分的重视实践教学,机电专业也一样,对于机械制图的教学来说,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操作一样重要。机械制图很枯燥无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相关的理论原理导致的错误印象,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十分的重视理论的学习。理论是基础,只有基础打好了,实际操作起来才更得心应手,如果不注重理论的学习,那再好的实际操作都如空中楼阁。
3 结语
中职教育一直都在发展,社会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已有的教育模式也在发生一些改变。在实际的机械制图教学当中,要不断的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与时俱进,以学生为先,了解学生的需要,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法。要积极的探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并把它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以便于机械制图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宫霞霞.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5).
[2] 胡冰.浅析机械制图立体化教学模式[J].中国科技博览,2011(28).
篇3
摘要:目前,中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严重断层,影响课程教育教学质量。有必要总结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衔接策略。
关键词 :中职学校;高职学校;机械制图;教学衔接策略
作者简介:戴映红,女,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类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3-0032-04
“机械制图”是中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并掌握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理论、方法及相应的技能。[1]在中职的机械制图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机械零件图样的能力。而高职的机械制图教学主要突出学生阅读及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培养。因此,两者理应错位分工,各有侧重。但目前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雷同,造成中职学生学习内容难度过大,到了高职则因为内容基本相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做好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的衔接,对于提高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重复度过高
由于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一样,学生学习侧重点理应有着本质区别,但目前,中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编排内容高度雷同,主要内容章节安排甚至文字表述都一模一样,大大抑制了高职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见表1)。
(二)高职生源来源发生变化
近年,高职生源来源发生了巨大变化,即由原来的普高毕业生逐渐向中职毕业生转变,中职学生生源比例大幅度提高,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中职毕业学生生源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如图1所示为台州某高职2012-2014学年机械类专业生源情况。
(三)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模式雷同
目前,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模式雷同,教师都把讲授法奉为圭臬,停留在“课程+课堂”模式,即知识构建学习。课堂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课堂“泡沫”泛滥,思维含量低,高质量的探究少,导致学生缺乏深刻体会,理论似乎人人都知道,实践操作起来却仅仅是有人知道。雷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使刚刚从应试教育环境下走出来的中职学生陷入更严重的厌学状态,[2]极大地窒息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阻碍了高职学生的岗位就业竞争意识的养成。
(四)中高职教学目标的差异
近年,随着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的微调及社会对高层次技能人才需求量加大,升学成为许多中职学校首选目标。高职高考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在中职,“机械制图”几乎变成了单纯的智力教育和应试教育,学生拼尽全力进行各种题型的技术性练习,为的是打造一块高职入学的敲门砖。在具体学习内容上,由于浙江省高职考试大纲仅把“基本体的表达识读、组合体的表达与识读”等内容列入考试范围,自然这些内容也就成为教师、学生关注重点甚至是唯一的教学目标。而高职由于没有升学压力,虽也有各类考试、考证,但教师基本上都把知识面的拓展、能力培养、技能提升作为“机械制图”教学核心。因此,做好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目标衔接,降低因为两者教学方向不同带来的“坡度”,势在必行。
二、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衔接策略
(一)组建学术委员会,加强衔接顶层设计
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衔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3]涉及到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质量评价、师资培养等方面的衔接。但目前,针对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衔接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因此,要真正做好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衔接,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予以重视。[4]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成立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衔接指导委员会,实施中高职一体化教学计划,推进相关的理论研究,做好衔接工作的顶层设计。[5]
(二)开展交流活动,夯实衔接教学基础
中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胸怀全局,加强交流。中职“机械制图”教师不能因为应付高考而埋头于单纯的知识教学,而应了解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清楚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要求。高职“机械制图”教师则应加强与中职“机械制图”教师交流,认真解读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标准、教学内容,了解中职“机械制图”主要教学模式和评价手段,深入诊断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立体、全面处理教学内容。如此,才能胸怀全局,有的放矢,做好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衔接,提升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效益。
(三)创新课程体系,提升衔接教学效益
课程体系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6]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是优化中高职“机械制图”衔接教学的关键。
1.加强岗位调研,做好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中高职“机械制图”虽然知识内容大同小异,但其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即人才培养目标是有着很大差别的:中职“机械制图”课程主要培养机械加工生产第一线的中级加工操作人员,高职“机械制图”课程主要培养的是现代机械制造业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教师,特别是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师要明确定位,突出中职基础地位,强调高职是中职的拓展与深化,强化中高职教育内在逻辑关系,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机统一。[7]在此特别要指出的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企业产品设计、开发手段和加工设备发生很大变化,所以,中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师要不断加强岗位调研,了解当地相关产业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做好中高职教学的衔接。
2.弥补断层,做好教学内容衔接。中职“机械制图”是高职“机械制图”的基础,高职机械制图内容应是中职机械制图课程内容的有机延伸。因此,高职“机械制图”教师既要加强区域市场调研,精心解读中职教学内容,与中职教师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4]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处理好学生因为中职基础没有掌握而造成的知识和能力上断层情况,切实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如中职学生组合体相关知识都掌握得比较好,而机械图样识读、零件图的绘制等掌握得较好的学生寥寥无几,测绘、装配图完全不会,CAD也仅仅略知皮毛。基于此,高职机械制图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的时候应着重加强机件表达、零件图、装配图、CAD绘图等内容的教学和实践。
3.加强创新,做好教学模式衔接。目前,“机械制图”是中职机械类高考科目,教师一切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都围绕考试而进行,教学呈一种典型的“填灌”状态,从而导致学生普遍体验不到作为独特生命个体求智的乐趣和探索的刺激,更难于享受思维展示的豪迈和才情挥洒的满足,内心深处弥漫着厌学甚至弃学的消极情绪[8]。因此,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师在教学时要扶放结合,放而有度,将传统的讲述与新式教学法,诸如项目教学、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现场教学、模拟教学等有机结合,有序过渡。
4.注重生情,做好学习方法衔接。近年来,随着专业调剂等因素,中职机械类生源素质急剧下滑(见图2),他们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力低下,可谓先天不足。进入高职以后,再一次浸润于应试教育环境中。这样久而久之,许多学生养成了被动式接受性的学习方法,到了老师不讲就心理发慌的地步。因此,高职“机械制图”教师在学生入学伊始就要重视他们的学习方法养成,[9]逐步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学习的技能,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能力。
5.凸显能力,做好评价模式衔接。目前,中职“机械制图”完全以考试特别是高职高考成绩作为教学的评价标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10]忽视中职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违背了中职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严重抑制了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因此,高职“机械制图”教师要真正转变理念,充分尊重中职学生的主体性和生命独特性,避免陷入应试教育模式。针对“机械制图”课程性质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教师要把学生职业道德观和能力发展放在首位,注重过程动态评价,如着眼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和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其它行为表现等,使评价成为促进机械制图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11]
(四)开发精品教材,优化衔接教学载体
鉴于机械制图知识的属性和职业院校学生的特质,一部内容科学、结构新颖的教材是顺利实现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衔接的关键和保障。但目前高职“机械制图”教材基本上停留在以学科为主线,强调理论性和系统性,导致许多知识内容和中职交叉重复,造成教学资源极大浪费。为此,近年来,一些学校联合企业、职业教育学者、课程专家共同开发“机械制图”教材。新开发的“机械制图”教材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对原有“机械制图”的知识体系进行全面解构和重组,以建立机械零件模型、简单机械的拆、装、测、绘等工作任务为引领,结合台州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形成了全新的教材体系,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受到师生好评,该教材被列为浙江省高职高专创新教材。
(五)加强师资建设,确保衔接教学持续发展
开展中高职衔接教学,对教师特别是高职“机械制图”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还要求教师转变理念,开拓视野,开展调研和研究,确保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衔接顺利进行。为此,高职院校应该主动承担起相应责任,发挥自身优势,与中职院校共享教育教学资源,[12]提升中职教师师资水平。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机械制图”课程在校教务部协助下,尝试对台州市几所中职学校开展定期实行阶段性轮岗轮训,既有力提升了中职“机械制图”教师专业素养能力,使他们既能承担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训,同时,也拓展了本校“机械制图”教师视野,从而为顺利实现中高职衔接,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奠定了智力基础。
三、中高职“机械制图”衔接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转变观念,有序推进衔接。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师要切实明白,做好中高职衔接是学生终身发展需要,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契合点。
其次,相关行政部门要制定中高职衔接政策,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提供前提和基础,[13]避免教育资源浪费。
第三,创新衔接教学模式,即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既可以通过学制进行,也可以通过非学制形式进行,如实施中高职“机械制图”一体化学分制等。[14]
参考文献:
[1]李澄,吴天生,闻百桥.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刘虹,辜文娟,蒋丽珍.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教论坛,2012(35):17-18.
[3]徐晴.中高职机械类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衔接[J].职教论坛,2003(10):22-25.
[4]黄乾平,俞林.中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衔接问题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35):23-25.
[5]张健.应从顶层设计职教体系[J].内蒙古教育,2012(2):2-3.
[6]陆国民,王玉欣.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开发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4(6):56-59.
[7]王宝刚,鞠加彬,孔凡坤.中高职衔接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职教通讯,2013(33):8-9.
[8]潘涌.中国大陆高考境外留学挑战与深层教育透视[J].浙江教育科研,2013(5):7-11.
[9]彭志强.论机械制图的学法指导[J].职业技术教育,2000(4):32-33.
[10]杨东超,王玉坤,李学志.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探讨[J].工程图学学报,2007(2):183-186.
[11]刘育锋.论我国中高职衔接的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2(10):5-7.
[12]包中碧,钟富平.数控技术专业3+2中高职衔接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J].职业教育,2013(12):25-27.
[13]孟源北.中高职衔接关键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4):85-89.
篇4
关键词:机械制图;激发兴趣;备课;示范;练习;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044-01
机械制图是理论课和专业课的一个桥梁,它是技术生产中的通用语言,主要培养学生看图、画图、空间想象力和应用能力。学生学完这门课后须掌握识图技能和绘图技能。所以技工院校的机械制图老师要教好这门课,就必须充分准备、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熟练运用机械制图工程语言的一流技术工人。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大家进行交流。
1 树立信心,激发兴趣
技工院校学生基础较差,自信心不强,在学习中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数学生的课堂自律性差。所以首先要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机械制图作为学生入校后接触的第一门技术课,在学生上第一次课时,首先要让所有学生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他们都是一样的起点,在义务教育中学习的好与差对于制图的学习没有影响。不是以前学得好的学生就能学好制图,而学习差的学生就一定学得差。然后,要告诉他们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在机械行业中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只有掌握了这门语言,才能在这个行业中立足,才能具备技能人才的首要条件。最后,再告诉学生机械制图的学习主要需要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只要多想,然后多画,就能够学好这门课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的兴趣。
2 充分备好一堂课
机械制图教师备课时必须熟悉教学大纲,并能熟练画图,只有这样,才能系统、完整、准确地备好一堂课。
笔者通常是这样做的。首先,根据教学大纲,配合教参研究教材,对教材的每部分内容进行仔细研究,从各个角度理解内容。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将整体内容分解成一系列的步骤和问题对学生提问,同时也要逐个检查这些问题,解答这些问题,直到确定这些问题的重点、难点,并且没有知识点的遗漏,这样备课工作才算圆满完成。比如机械制图三视图的投影规律这一节,笔者这样备课:第一,三视图是怎样形成的?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第二,画三视图前要做什么?回顾复习,巩固记忆;第三,三视图是如何配置的?分析问题,引导解决;第四,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是什么?解决问题,完成教学。这样逐步将各个知识点连贯起来,内容完整清楚、条理性强,再配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最终解决问题,能大大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效率。
3 教师示范,传授方法
教师的示范是机械制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为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可以避免盲目的尝试过程,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首先通过语言解释,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同时通过画图示范,使学生获得关于解题方法和实际动作的感性认识,然后再让学生练习,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还可以采用模型、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因为机械制图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只有选择与这节课有关的模型、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让学生在看得到、摸得着的情况下获得初步印象,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借助橡皮泥,让学生自己动手构出模型。这样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篇5
【关键词】中职 机械制图 教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8—0179—01
而机械类行业中,机械制图是一门研究机械图样的绘制原理和识读方法的传统课,也是一门工具课,它几乎涵盖了中职所有机械类专业,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用性,是机械类中职生首先必须掌握的基础课之一。
一 机械制图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效果不理想
机械制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读图和制图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但中职生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和接受能力不强的弱点,而且机械制图需要大量的立体几何知识,他们在这方面都比较欠缺。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他们从入学就开始学习制图,难度比较大。
2.制图课制约了其他专业课的展开
目前,有关制图课的教材均用大量篇幅介绍绘图的内容,把识图放在绘图之后,教师一般在第二个学期才开始教零件图和装配图识读。这样就会使学生过多地停留在绘图的教学之中,迟迟不能准确识图,而学习其他专业课,真正需要的是识图而不是绘图,结果导致其他专业课受其限制而无法展开。如机械类的车工、铣工和钳工等课程,这些课程的顺利进行都需要识图的帮助,不能识图就无法进行作业的练习和实操工件的制作。
3.教学内容与学生就业实际不相符
一些教师按照教材的先后顺序及内容编排耐心教学,忽略了岗位实际需求和学生的就业定位。中职生毕业之后一般都在生产一线当技术工人,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看懂图纸,按技术要求制作出合格的工件,而那些在流水线作业的工人甚至连图纸都不用看。所以,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必要花过多时间在绘图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应认清了识图的主导地位。
二 提高机械制图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1.明确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目的
机械制图的教学目的,一般来说是要求学习者通过学习,绘制出合格的机械图样,这样的定位对于从事机械设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来说是合理的,但对于中职生而言则是学非所用。其原因有三:一是从学生的就业导向来看,大部分中职毕业生是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而不是从事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二是从在校期间的课程安排来看,教学的顺利开展迫切需要学生能快速识图,为学好其他专业课奠定基础。三是从识图与绘图的难易程度来看,识图比绘图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更符合中职生的特点。所以,中职机械制图的教学目的应以识图为重点,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快速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为中职生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就业服务,此目的也体现了职业教育和机械制图教学大纲的精神。
2.以零件图为突破口,理论联系实际
零件图是加工零件的依据,无论从尺寸标注、公差配合及技术要求等方面都要求做到精确无误。学生只要读懂零件图,就可以进行工件的加工制作,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铺平道路。所以,教师在学时的安排、教材的选择上都要以此为重点。另外,机械制图教材列举的零件图数量很少,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不足以开阔视野,教师可大量采用生产一线的零件图,以补充教材内容的不足,让学生多接触图样多识读,这样能使学生的识图能力快速提高,并且与生产一线的要求更加贴近。同时,可以多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既开阔学生视野,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对大部分中职生而言,毕业后主要在企业生产一线当技术工人,他们学习机械制图的目的就是准确识图。但学生层次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对于那些接受能力强、基础知识较扎实且要求上进的学生,教学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识图上,而应该满足这部分学生学习的需要。所以,教师要主动适应学生,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的课堂教学理念,改变过去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分层次教学的灵魂是因材施教,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4.巧妙运用CAD、Pro/e等绘图软件
初学机械制图,首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零件图的识读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将来用人单位首先要考察的也是这方面的内容,就业后用得最多的也是这些知识。但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以致由于缺乏一些模型,学生的想象力得不到开发,从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所以,建议可以采用CAD、Pro/e等三维软件绘制三维模型,让三视图与三维模型一一对照,学生一目了然,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中职学校的教师担负着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的双重重任,所以,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进修与专业培训,多与校内外的同事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利用寒暑假进入企业参观、学习,通过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亲自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达到提高自己专业技能水平的目的。这样既扎实了专业知识,又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三 结束语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整体发展趋势还是积极的,一些优秀学生确实能够做到既会绘图又能识图。精简教学内容,突出重点、以零件图为突破口进行教学、巧妙运用CAD、Pro/e等绘图软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等方法更加适合中职的机械制图教学,能极大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率,并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同时,专业教师应不断充实自身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在教学中不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企业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魏勇.机械识图与Auto CAD技术基础实训教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篇6
关键词:中职教学 机械制图 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6-0041-01
1 传统的机械制图的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1.1 内容枯燥,不能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模式里,学生大都是从教师传授的二维平面信息里获得制图的技巧及投影知识,学习起来不易理解,这就会给部分学生带来学习上的障碍,再加上内容枯燥,这样就不能丰富学生想象力,不利于学生学习。其内容枯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①传统的课堂教学所使用的机械挂图和模型都是静止的,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再加上教学资源也是相当贫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②我国对机械制图的相关规定很多,这就会使得制图的图样变得非常复杂,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图幅大小的问题而无法给学生进一步讲解制图的相关知识。教师不能很顺利地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也是云里雾里。
1.2 黑板教学,浪费时间且无明显教学效果
机械制图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在黑板上手工画图,学生在下面照模照样的画,虽然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来学习机械制图的技巧和知识,但是绘图是一个细致的工作,工作量大,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很高,而且课堂时间有限,这样就会浪费教学时间,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度及教学质量。而且黑板绘图只能让学生看到一个静止的三维空间,不能全方位地了解其他方面,这样就很难体会图形和图形之间的关系,也不能达到培养学生感知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的目的。
2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教学里的运用探析
2.1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里运用多媒体的重要性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可以帮助教师节约上课时间,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在上课前把要讲解的知识内容做成PPT,或者利用计算机制图软件和Flas来连接各个知识,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适当的课件进行讲解,这样就使得课堂变得更灵活。②让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有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空间想象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三维立体的画面,给学生详细地演示机械制图的画图步骤和注意事项,能够给学生创造极好的学习环境。③多媒体技术可以优化教学的流程。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教学过程,保证教学的有条不紊,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劳动强度。
2.2 利用多媒体辅助机械制图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机械制图的教学中会存在几个问题:①利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信息量大,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地理解和消化这么多的知识,就更不能有效地掌握和利用所学到的知识;②多媒体的课堂教学虽然可以极大地减少教师黑板板书的时间,但是部分教师只会根据课件内容照本宣科,没有对教学知识进行更多地分析、探讨,这样很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课堂的教学质量;③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教学课件,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只是单一被动地接受教师课件上的知识,并没有深入思考并与教师交流,这就会使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2.3 利用多媒体在机械制图的教学里采取的创新措施
针对多媒体教学的若干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①加强学生与课件的互动。通过寻找两者的结合点,增加互动环节,启发学生思考,如在教学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是非题、选择题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对容易忽视的细节问题重点强调,让学生掌握得更扎实。②丰富机械制图的学习内容。多媒体技术制作机械制图的教学课件时,可通过利用其艺术性、易用性的特征,强化课件的外表、色感等方法来丰富课件的内容,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的美感享受,提升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③突出教师的个性化特点。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以及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和经济实力来制作符合具有教学特色的电子课件,凸显自己个性化的教学特色。
3 总结
多媒体的不断发展和运用,使机械制图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的传统模式所存在的局限性,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变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化教学,具有浓重的时代气息,为学生学习机械制图提供了更直接、快捷的方法,给学生创造了更具有科技化、信息化的学习氛围和课堂环境,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多媒体技术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有利有弊,教师在使用时要注意采取措施,正确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山东 青州 262500)
参考文献:
篇7
摘 要 在中职机械课程教学中采用CAD制图软件进行制图,不仅能够快速准确地将机械图绘制出来,而且具有较好的制图效果。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CAD制图水平,对CAD制图软件在中职机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 CAD制图软件;中职;机械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9-0036-02
1 前言
在中职机械课程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就是CAD制图软件,该软件对学生的制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用CAD制图软件进行机械图的绘制时,不仅能够改进手绘图制图慢、效果差等问题,还能够将机械图中的内容清楚地反映出来。在中职机械课程教学中应用CAD制图软件进行教学时,需要明确CAD制图软件应用的方法,并且注意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CAD制图软件对中职机械课程教学非常重要,必须加强对其应用的研究。
2 CAD制图软件与机械制图的关系
在中职机械课程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CAD制图软件的教学,并且直接影响着学生制图的质量。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机械制图水平,就需要对CAD制图软件与机械制图的关系进行明确。在机械制图课程中,主要讲解的就是机械图样绘制的方式与原理、制图的相关标准等。而CAD制图软件的教学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CAD绘图的水平。CAD制图软件在各个行业都被广泛应用,不仅解决了手绘图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还能够借助软件特有的功能对一些机械图样进行绘画,从而实现快速准确的绘图。CAD制图软件的基础则是机械制图,而CAD制图软件则能够促进机械制图教学的发展。中职学生想要熟练运用CAD制图软件进行机械图的绘制,就需要具备比较扎实的机械制图理论,通过CAD制图软件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CAD制图水平。
3 CAD制图软件在机械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教学目标的统一 在中职机械课程教学中,需要将CAD制图教学与机械制图教学进行结合,从而充分发挥CAD制图软件的作用。由于CAD制图教学与机械制图教学有着各自的教学目标与特点,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CAD制图软件,就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统一。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是机械制图教学的目标,而学生的实际绘图操作能力则是CAD课程的教学目标,只有进行有效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绘图水平,更好地掌握CAD制图软件的使用技巧。
在进行教学目标统一时,首先,识读图样。学生在机械图的抄绘过程中能够熟悉图样,并且熟练掌握绘图技巧。其次,感受效率。在应用CAD制图软件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亲自进行实际的CAD绘图,在绘图过程感受制图的效率。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体会到CAD制图软件的重要性,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最后,培养兴趣。CAD制图软件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
合理配置教学内容 在中职机械课程教学中应用CAD制图软件时,还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配置。在教学中为了有效将CAD制图课程与机械制图课程进行融合,提高学生的CAD制图能力,就需要教师合理配置教学内容。首先,教师需要对CAD制图软件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缩减与增加,应该删除掉对CAD制图教学无用的教学内容,对于涉及CAD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进行融合与细化,深入讲解每一个制图的要点,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CAD制图的知识。其次,需要对CAD制图软件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转移。教师应该对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明确,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CAD制图的水平。此外,教师应该分清教学内容的主次,重点讲解CAD制图操作的重要内容。最后,教师需要重视零件图的教学方式。零件图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的CAD制图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应该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识图辨图的能力。
完善教学方法,提供先进的教育设备 在中职机械课程教学中,为了提高CAD制图软件的教学质量,需要对CAD制图软件的教学方法进行完善,并且学校要为教学提供先进的教育设备。学校应该加大机械教育设备的投资力度,丰富教学资源。在CAD制图软件的应用教学中引入先进的设备进行辅助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由于有先进的教育设备,学生能够在教学中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CAD制图能力与知识理解能力。学生在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实际操作,能够将所学的CAD绘图技巧进行巩固,并且加深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应该对CAD的教学方法进行完善,并且合理安排CAD制图软件的教学内容与机械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CAD绘图技术,确保能够快速准确地绘制出各类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
4 教材的选用
在中职机械课程教学中应用CAD制图软件时,需要明确教材的选用,合理使用教材。CAD、机械制图、测量以及公差配合等都是机械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因此必须选用与此相关的教材。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所使用的基础教材主要涉及机械制图方面的知识,不仅包括机械制图、技术制图国家标准的内容,还包括剖视图的局剖、半剖与全剖等内容,以及尺寸标注、曲面立体、几何制图、组合体视图以及标准件与常用件等知识内容。CAD软件是中职机械课程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所以教材也需要与CAD有关系。
在教学中主要选用的CAD教材为AutoCAD 2012绘图规范与绘图技巧。在CAD讲课过程中可以结合该教材进行CAD软件相关知识的讲解,但是教师还需要结合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对CAD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删减或者增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涉及测量、公差配合等方面的内容时,只对零件相关图的知识进行选择讲解即可,与CAD知识和机械课程无关的内容可以不用选用[1]。
5 中职机械课程教学中应用CAD制图软件应注意的问题
在中职机械课程中应用CAD制图软件进行教学时,需要注意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提高CAD制图软件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及时关注国家CAD制图标准的更新,确保教学中使用的制图规范为最新的标准。CAD制图的画法也需要教师进行简化,准确地进行视图的绘制。教师在机械课程的教学中还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际的CAD绘图教学中,不用太注重理论体系是否完整。学生的实际技能应该在AutoCAD的教学中进行培养,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CAD绘图能力。如在进行极坐标和极轴追踪的操作教学时,必须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按照规范进行正确操作,从而避免出现画错、标错的问题。运用CAD制图软件进行机械课程的图纸绘画时,由于涉及的CAD操作指令较多,学生容易出现概念的混淆,从而不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制图。因此,教师必须将各个操作指令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每一个指令对应的操作,从而提高CAD制图软件教学的质量。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机械课程教学中,AutoCAD课程与机械制图课程是教学的主要内容,经过不断融合形成一个新的系统。CAD制图软件在中职机械课程教学中进行应用时,需要明确CAD与机械制图的关系,并且掌握好课程整合的方法,在教学时合理选用课程教材。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制图主要是依靠CAD软件进行绘制的,只有提高CAD制图软件的教学质量,才能够促进中职机械课程教学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CAD制图软件在中职机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
篇8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重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062-01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和机电专业的必修课程。《机械制图》是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其它课程的基础,本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所以说学好《机械制图》十分的重要。纵观目前技工和职业类院校的教学现状,《机械制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完本课程后能达到优秀等级的学生极少,大部分学生还只是介于生和熟之间。究其原因,即有学生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学安排方面的原因。学生方面的原因,无非是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两个方面,学习态度是由教学过程中来控制的,跟本文讨论的方向不一致现不论述;至于理解能力,这是一个客观的较稳定的参量,我们的教学要从这个参量出发,去适应学生,而不是削足适履,让学生来适应我们的教学安排。那我们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或者改变现有的教本教材来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著者多年从事《机械制图》教学,对《机械制图》教材以及学生对教材的接受能力比较熟悉。目前,《机械制图》教学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学生接受能力的问题
技工和职业类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没有学过立体几何,空间概念还是比较差,所以,学生在空间转换上有难度,复杂的立体构造也有难度。相对来看,技工和职业类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不是很好,这样便是难上加难啊。纵观历年的教学效果,班里只有极少数空间概念好的学生才能较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二、教材和教学安排不合理的问题
技工和职业类院校用的《机械制图》教材是一册装订,从入门到最难的组合体,再到零件图和装配图全部包括在内。学校的教学计划通常是把《机械制图》教学安排在第一到第三学期,有的甚至于两个学期就结束了。这样的教学安排不合理的原因:一是学生缺少机械常识会增大教学的难度;二是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增长跟不上我们教材的推进速度。
争对以上问题,著者提出了以下改革方案:
一是拉长教学进度。具体措施是控制周课时,著者觉得每周4课时左右为宜,同时要适当增加总课时,学校有时为了适应市场,进行教改,压缩课时,这样做可以加快技工的培养速度,但是从质的角度出发,是背其道而行之。本改革方案一方面是给学生足够的成长时间;另一方面是利用其他课程的相关性来降低本课程的难度。有一次,著者跟一位高年级学生交流,她说:“老师,我当时(一年级)学制图觉得很难,现在(三年级)觉得很简单了。”这是因为学生的理解力提高了,如果能在这个时候去完成教学任务的话,教学效果会比当时好许多。本改革方案还有第三方面的好处是让学生深刻的掌握制图这门课程所教的内容。多年的制图的教学后,著者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当时制图学的很好的学生到了四、五年级(3+2班级)搞课程设计时,把当年学的制图知识又还给老师了,这充分说明了当时学的还不够深,时间还不够长。
二是重组教学内容。《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是很多的,有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方法、轴测图、组合体的视图、标准件的画法、技术要求、零件图和装配图表达。内容多,而且有的内容之间也缺少内在的联系。著者认为把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讲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方法、点线面的投影、基本体和组合体的投影以及轴测图。下册从图样的表达方法开始,重点学习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和简化画法;然后是标准件的画法;最后是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画法以及技术要求。下册的内容是本课程的核心。下册的学习最好是从二年级开始,一直学到第四或者第五学期。这样制图的教学基本上覆盖了整个三年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本课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较复杂的装配图的识读和画法对学生是有难度的,安排的越靠后教学越容易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9
关键词:中职学校 机械制图 课堂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194-01
机械制图学科一直是理工科类专业最为重要和基础的学科,尤其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素质能力和中职学校的声誉,更加重视机械制图的教学效果和课堂的讲授情况。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工程机械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社会对于工程机械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加,这既给中职学校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挑战。如何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的满足度,对于工程机械制图的课堂改革必不可少。整合教学实践有限性和知识累积无限性的矛盾,必须从实践出发,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发展,基于此目的,本文着重介绍中职学校机械制图学科在课堂改革方面的思考,对于相关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意义
对于机械工程制图学科的教师来说,首先要讨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应用的范围和意义,如何才能够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
1.1 自身需求
每个人都有获取知识的权利和义务,而在整个制图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吸收者,对于工程制图的需求,不仅满足自身的对知识的追求,而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也能够提高自身的社会生存力。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其毕业生主要面向于对社会输送一定能力和数量的人才,而在此之前,必须保证每一个毕业生都能够独当一面,能够胜任一定强度和难度的工作。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制图学科的学习恰恰能够对自身进行补充,所以说自身需求是制图课堂的基本需求。
1.2 企业需求
在我国,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往往存在于企业之中,如何利用相关的知识和软件等进行仿真研究,并将其转化成一定的财富,使企业的根本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相关专业的人才同样作为主体,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说,企业希望员工在学生阶段就要对相关的知识进习吸收和消化,包括机械制图学科。尤其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作为一切设计类工作的基础,企业在制图专业上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同时也投入了极大的成本,并寄予足够的希望和需求,这也是课堂改革的直接需求。
1.3 学科需求
任何一门专业和学科都是在不断的累积和发展中得到进步,并由量变产生质变,最终达到一个更高的科学层次,包括机械制图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机械制图从二维到三维,从铅笔到计算机绘图,其学科本身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将其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其自身的发展和变化都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结果,而课堂作为其学科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将学科的自身需求转化成实际,因此可以说,其学科的需求属于本质需求。
2 课堂改革措施
结合上述各个方面的需求和意义,并针对机械制图课堂的实际,能够对制图课堂进行改革思考,并进行总结。
2.1 教学内容改革
对于机械制图课堂,首先要在内容上进行改革,不仅要对理论知识进行传授,但是在这些传统内容教授过程中。同样还要多增和加一些实践部分,让学生自身有充分的练习机会。由于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因此,不能够仅仅单纯的对书本中的内容讲授,指导老师要留意现阶段学科的应用范围和最近的进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使课堂的利用率和知识信息量增加,提高了课堂的质量。
2.2 教学方式改革
在老师授课过程中和,为了提高课堂质量并带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在教学手段和方式上也要不断的更新。传统的教学方式仅仅是在黑板上绘图并讲解,不但课堂效率低,课堂效果也一般,为此,除了模型、挂图。黑板等方式以外,还要增加一些新型的方式,比如可多多进行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音频等手段,让学生对于知识能够有更加直观的接触和认识。并将授课与练习相结合,提高课堂效果。
2.3 教学模式改革
根据新课标的内容,为了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对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刻不容缓。在这一过程中,可从三维表达入手,用以代替传统的二维图形或者三维图形,并充分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被充分带动后,规范其画法和学法,同时增加手可得难度,并适当增加软件绘图等内容。这样从易到难,从初级到高级,不断开发学生的潜力,也能够将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
2.4 学习方法改革
在课堂中,学生和老师的配合直接决定了课堂效果和课堂效率。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要掌握一套既能够符合自己习惯,又能够见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学科形势。要充分发挥制图学科的多样性和交互性,还要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并从整体把握学科的知识框架,才能够真正将其融会贯通,符合学校、社会和企业的各类需求。
3 实例分析
本文作者在经过论述,并在两个平行班中进行教学调查和对比,并将结果进行量化统计。其中两个班级各50人,在学期初期成绩大体一致。在这里将课堂效率、平均成绩作为衡量参数,甲班作为课堂改革试验班进行新式课堂教学;乙班作为对比班进行传统的课堂。在为期三个月的教学活动中,两个班级的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对比发现,试验班甲班无论在提高程度上,还是在提高幅度上,都较对比班乙班明显,因此可以说,进行机械制图课堂改革的问题思考和措施采取都必不可少。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学校进行机械制图课堂改革不仅仅是一个趋势,同时在效果上也有着明显的进步,而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实际,并不断提出新观点和新方法,本文在此类问题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机械制图 立体化 教材 多媒体 课件 教学软件 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22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学校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培养一批具有实际阅读和绘制机械工程图形能力的人才。这门课程学起来并没那么容易,它融合了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需要全方位提升能力才能很好地参与实际工作。除此之外,该课程还与工程实践联系密切,具有一定的实践特性。因此,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一般会感到难度很大,作为任课老师教学难度也同样很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应用常见的模型和挂图等教学辅助物件,通过教师课前备课和课上板书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分析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特点,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弊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化进程也逐渐深入到了教学改革的进程中。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已经在某些方面与传统教学相融合,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一些缺陷。2003年推出的一套《机械制图立体化教材包》,这一教材的推出也立刻掀起了广大教师对机械制图“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为以后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1 立体化教学的概念
“立体化教学”这一概念,对我们来说已经并没有那么陌生,它是时代的产物,也是顺应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立体化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针对一门课程的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过程上都有所区别。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实际案例的分析,更加充实和丰富;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注重教学目标的实践;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借助信息技术,采取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性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更加立体化,这就是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理念。
立体化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去粗存精,将传统教学的优势――纸质教材保存,融合了电子教案、CAI课件、网络教材、在线辅导等教学方法。把“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理念融入到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立体化教学增强了空间立体感,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展现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信息。随着现阶段,中职学校的相关硬件设备也不断完善,比如多媒体教室、公用机房、校园网等相关设备不断完善,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和推广已经成为可能。
2 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2.1 立体化教材选用
2.1.1 教材:劳动出版社第五版《机械制图》
以国家制定的“CAD技能等级考评大纲”中对制图基础理论的要求与规划为参考,结合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育的教学特点,以立体化教材建设思路编写为实现目标,最终完成了《机械制图》立体化课程的出版工作。该教材由劳动出版社出版,教材中所配有的插图全部实现了计算机绘制,提高了插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其中,教材中的立体图全部应用Photoshop软件进行修饰,增强了插图的立体质感;与此同时,对教材中一些重点、难点或需提示的内容给与一些必要的文字说明。除此外,教材还采用了双色模式进行印刷,确保教材中插图的重点突出,色彩鲜明,便于读者阅读和使用。
2.1.2 开发配套《机械制图》习题集
除了编写与出版《机械制图》立体化教材外,为了便于学生对课程进行学习,还同步配套了《机械制图习题集》,该习题集的内容与教材紧密配合,二者相辅相成。习题集的题目设计遵循着由浅入深、逐步加深习题难度的原则,题目的设计程度难易适中。为了方便完成习题任务,习题集里面的许多题目都增加了作图辅助线或基准线,可提示自己完成练习,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方便同学间讨论,在习题集的题库中我们还添加了一部分读图练习题目,阅读零件图、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等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来说,还可参考“机械制图解题指导”中的提示独自完成作业,这可以有利于增强的自信心。
2.1.3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
随着现阶段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室、电脑实验室等设备的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也显得非常重要。有了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硬件支持,将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与硬件相配合,使得立体化教学顺利开展。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准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向加上自身教学风格而设置的教学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的大致内容与步骤与纸质教材相对应,是对纸质教材的浓缩和补充,将比较重要的内容单独列出来,同时,将书本上没有囊括的内容添加到多媒体课件中去。多媒体课件可以节省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的板书时间,并且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清晰和简约地展示出所要教授的重点内容。多媒体课件可以方便地让教师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拘泥于形式,展现独特的教学风格。
2.1.4 相关配套习题解答光盘的采用
学习不仅包括课堂上的学习,教师的引导,还包括学生的自学。学生自学在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帮助学生自学,也可以在相关课程书中设置相配套的习题答案。为了配合机械制图的相关课程习题,开发了对应的“机械制图解题指导”光盘,目的是为了减轻任课教师的作业辅导负担,并且可以方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核实,不断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为学生自学提供了帮助。
图1 机械制图立体化教材的编写与出版
2.1.5 配置习题答案
机械制图这门学科学习起来也存在一定难度,教学过程也是困难重重,针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任务紧的情况,也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相关任课教师的要求,加上出版社的建议,出版了《机械制图习题答案》教学参考资料。这份相关的“习题答案”链接在多媒体软件的相关章节中,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
经过时间的磨砺,立体化教材的编写和修正工作也逐见成效。机械制图的立体化教材在经过了一线任课教师的修改意见之后,其内容也逐渐完整和正确。从前面图 1 中我们可以看出,《机械制图多媒体课件》和《机械制图解题指导》光盘,是“机械制图”立体化教材的核心。
2.2 教学软件的应用
2.2.1 利用AUTOCAD软件设计
AUTOCAD软件是将教材的视图和轴测图按照原比例进行三维实体模型的勾画,通过这个软件的公共平台,使得三维实体模型的各种切面图(剖视图和断面图)的清晰展现,并且可以实现三维实体模型和线条图的转换,也可以实现六个基本视图和轴测图之间的切换。这个软件转换的好处是,能将三维图形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实现图像化的可操作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辅导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动态教学,寓教学于一体,提高教学效率,充分体现课程的特殊性,并且突出重点知识点,提高课程的专业技能,凸显课程的专业性和特殊性。软件使用效果如图 2 所示。
图2软件使用转化效果
2.2.2 利用绘图软件轻松教学课堂
绘图软件相比于传统的木质工具来说,其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对于教材中比较难以讲解和理解的题目,书本上已经为教师配套了相关的链接资料,教师可以调用绘图软件,实现轻松智能教学,并且可以排除因为传统工具和人为错误导致的误差问题。绘图软件的使用,较好地结合了现阶段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目标,为了培养更多的实用性、专业性的技术性人才,而开设了机械制图这门课程,而绘图软件给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教学更好的开展提供了帮助。绘图软件的使用过程和效果见图 3。
图3 绘图软件的使用
2.2.3 三维实体模型真实感强
教学软件中内置的三维实体模型,是经过众多一线教学的精心分析和观察,得出的按真实尺寸制作的专业模型。这些三维立体模型非常具有真实性,逼真的效果,加上良好的金属质感,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教学模型。这些特点保证了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演示三维实体模型的效果要远高于用Flash 制作的三维模型的演示效果。三维实体模型的演示效果如图4所示。
图4 三维立体模型的真实感
2.2.4 装配体模型的多种功能性
在人工操作下,装配体模型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如运动仿真、爆炸视图、拆卸单个零件、透明显示、自动装配及拆卸等功能。这些功能的效果如图5-图8所示。
图5 运动仿真效果 图6 爆炸模拟试图效果
图7 单个零件的拆卸效果 图8 透明视图显
2.3 利用网络辅助教学过程
信息化进程的逐渐深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也在不断变化,多媒体教室、电脑实验室、校内网络等基础硬件设备也在不断完善,信息化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信息化进程使得教学的互动性得到实现,并且任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形式,在网络的帮助下,进行课内互动,课外补充,进行合理教学。
第一,开设专题机械制图学习网站,对于重难点内容,进行专题分析、讲解和扩展,将典型例题分析、在线讨论、答疑交流、习题训练,自主测验等都可以在网上进行互动式学习和交流。
第二,“在线讨论”和“答疑辅导”等活动,可以考虑通过BBS、聊天室等网络形式得以实现,并可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师生沟通,比如交流学习方法等。链接丰富的机械制图、CAD学习网站,使得学生能在课下进行知识补充和学习。
2.4 机械制图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产实践,一切教学过程都必须依托于生产实践来进行教学过程的开展。这也是使理论转换为生产力的最直接途径。具体的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有如下几点:
第一,参观教学法。参观校外生产实践工厂、车间等,与工人接触,真正了解加工作品的生产过程、注意事项等。并与机械工程师了解机械制图的详细流程,真正的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二,项目教学法。对机械制图的学习,如果想要有实际性的进步,就需要项目教学的参与。项目教学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不错的效果,使得学生们不仅仅懂得了专业的理论知识,也能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对于学生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帮助。
项目教学法的具体过程是:设计项目―项目介绍―学生分组―小组立项―项目开展―阶段总结与交流――项目提交与测评。项目教学法是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是对整个生产实践的体验与实践,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生产能力与学习能力。
3 总结
总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非常重要。立体化教学资源可可实现与其他中等职业学校的信息共享。通过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实践活动,经过不断修改,可使《机械制图》立体化教材更加贴近各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的实际状况,这既反映了机械制图教材今后的发展趋势,又考虑了教学的需求,突出了自身的鲜明特色,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机械制图》立体化教材的开发,实现了现代条件下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在国内具有创新性。
参考文献:
[1]马伏波.现代工程制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7,(8).
[2]郑盛梓.面向三维 CAD 技术的工程制图教学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2005,(4).
[3]熙亚.基于三维 CAD 的机械制图教学中的“美育”[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3).
- 上一篇:八年级班主任年度工作计划
- 下一篇:金属材料材质分析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机械制图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