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时教案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4: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课时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课时教案

篇1

《19.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1.能够表现课文第一段内容的课件。

2.课文插图和生词卡片。

3.随文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尽可能地展开各种想象,并说明理由。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

同学们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自读课文

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设计方式,保证每个组员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个人默读,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为什么。

3.小组讨论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及原因。

全班交流

1.请各小组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学习的第一题,即是否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可以派出代表拿生词卡片当小老师教读全班同学,或组员接读课文,或请老师和其他同学指定一生读某个自然段)

2.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

学生认为神奇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几点,关于神奇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展开想象,体会到爱的力量,如:

a.“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干旱,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大河边、小溪旁、山泉下,可哪儿都没有水,她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上天被她的孝心感动了,给了她一罐水。

(教师板书:孝心感天)

b.“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水罐掉在地上应该是洒水或摔坏罐子,可现在罐子和水都好好的,真是神奇。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己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呀。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还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

c.“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水罐由木头变成银的,实在是神奇!在那样干渴的情况下,母亲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给了小狗一点儿,救了小狗一条命。小姑娘真的把动物当作了朋友,她的爱心又一次感动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发生。

(教师板书:爱心如银)

d.“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水罐由木做的变成银的,又变成金做的,神奇极了。母亲又渴又生着病,她多么需要这罐生命之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水,也就放弃了生命,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教师板书:母爱似金)

e.“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水罐里能跳出钻石,能涌出救活万物的生命之水,七颗钻石能变成星星,真是神奇极了!小姑娘已经干渴到了极点,当她也忍不住要喝母亲让给自己的水时,却又强忍住渴,把水让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种对陌生人的同情与爱,使天地为之动容,他们获得了水,还拥有了七颗星星。

(教师板书:爱心感动天地)

有感情朗读

1.自己选读认为这个故事最为神奇的段落。

2.我们来进行神奇故事接龙:老师读第1自然段,然后同学们自愿接读后面的段落。

第二课时

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

读读写写

焦渴而死清澈新鲜劳累竟然哀伤舔水反正

涌出喜出望外匆匆忙忙递给忍住凑上去咽唾沫

续编故事

1.(出示插图)同学们,《七颗钻石》这个故事太神奇了,仅一夜之间,这个木头水罐就在孝心、爱心、慈母心、同情心的感动下,变成了银的、金的,又跳出七颗钻石,变成星星,涌出生命之水。让我们认真观察图画,来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让它更美好,好吗?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也可以共同合作编故事。

3.指名学生说自己编的故事,教师注意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点拨。

(如,七颗星星在空中闪闪发光,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辉。小姑娘把水罐轻轻地放在地上,清澈新鲜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很快成了一条小溪。溪水流进了大河,干裂的土地得到了滋润,裂开的口子愈合了,旱倒的草木庄稼又站了起来,树木重新长出绿叶,各种动物有了水有了食物,又活跃起来了。世界重新变得生机勃勃。人们走出家门,痛快地在小溪里取水喝,人们望着小女孩、母亲、过路人和那条在他们身边蹦来跳去的小狗明白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随文阅读

比较一下这篇文章和课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星星银元

从前有个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她无依无靠,四处流浪。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好心人送的面包外,一无所有,但她非常虔诚和善良。

一次,她在野外遇到一个乞讨的穷人,就把手中的面包全部给了他。穷人感激地说:“你是个好心人,一定会有好报的!”往前走了没多久,又遇到一个小男孩光着头在哭。风呼呼地刮着,小女孩取下自己的帽子给了他。小男孩戴上帽子后,立刻不哭了。小女孩又往前走了一会儿,她看见一个小孩子没穿外套,在风中冻得直发抖,她又脱下自己的外套给他穿上。小孩子说:“姐姐,你真是一个好人。”再走一会儿,小女孩又看到一个没穿上衣的穷苦人蜷缩在一块石头后面,冻得发紫的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小女孩心想:这人太可怜了,反正我还有一条裙子,就把衬衫给他吧。于是毫不犹豫地把衬衫给了他。

天渐渐地黑了,她来到一片森林。这时又有一个小孩子请求小女孩把裙子给他。小女孩为难了,但她又一想:反正天已经黑了,谁也看不到我没穿衣服。于是,她又把裙子给了小孩。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言语行为;个案探究

一、利用好言语行为

小学是整个学习过程中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该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培养的重要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小学的课本中所蕴含的知识结构体系越来越完善,所涉及的内容较为丰富。另外,从小学课本中文体的类型看,不仅包括比较有写意的散文和小说,还包括写法较为严谨的议论文。从所选择的文章语言表达方式来看,既有措辞严谨的大家之作,也有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民间作品。教师通过采用合理的言语行为,在有效提升学生审美情操的基础上,可以熏陶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首先,教师要善于利用朗诵的教学方法,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深度挖掘诗歌蕴含的唯美意境。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进行对诗歌的朗诵,让学生通过对教师的言语的听取来加深对诗歌的印象;其次,教师通过对文中和诗歌中关键词的寻找和把握,运用符合语境的言语,帮助小学生快速了解该诗歌的写作风格和主要想表达的意义,并让学生融入诗歌的意境中;然后,教师要善于抓住诗歌的中心思想,并善于挖掘隐藏在诗歌背后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通过诗歌之中的文字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是进行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核心阶段;最后教师要擅长利用对教学内容的剖析来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知识的意境之美。具体地来说,当学生对于诗歌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要再进一步挖掘蕴含在诗歌语言背后的情感,深入分析诗歌意境,让诗歌之中的意境之美在学生的脑海之中再现,让学生在体会诗歌意境的同时,感受到语文知识的美感。

二、充分利用学生的自身特点来进行言语行为的选择

除去把握好小学语文课本知识之中的各种教学元素,教师还要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考查学生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由于小学生审美、思维、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未形成定式,其具有很强的可塑造性,并该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望很强,对任何事物都有较大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前可以设置问题,供学生思考,课中提出能引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诸如“这个问题你们应该怎么看呢?”“作者在写这段话语的时候是什么心态”等问题,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在课后留下未讲解完的知识作为课后的任务。具体地来说,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选择能够调动小学生积极性的话语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综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的基础上,挖掘出语文课本中各知识点的元素,寻找最适合小学生语文教育的方法,并在课堂上采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求知欲望,并在欣赏优美课文的基础上,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及发挥语文教师言语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我们可以把化学课堂设计成四个教学环节:

一、问:设置问题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注意问题的难度,过难或过易的问题均会抑制学生的思维;还要注意:(1)问题明确具体,涉及面不宜过大(2)结构化,逻辑关系清晰(3)循序渐进,具有合理的梯度(4)抓住关键,突出重难点(5)利于信息反馈,便于动态调控(6)兼备科学性和系统性。

[案例1]浓硫酸与红热的炭块反应产物的检验

案例分析:若一开始就质疑:“如何设计实验验证所有产物?”则难度太大,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无法继续深入,不如将这一大难题破解成若干学生容易解决的子问题,这样学生就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推进、主动探究,设计出完整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渐进性问题组设计:①该反应产物共有哪几种?②这些产物各用什么试剂和装置来检验?③能使澄清石灰水変浑浊的一定是CO2吗?④如何除去CO2中的SO2?⑤如何检验SO2是否已除尽?⑥检验SO2及CO2用的试剂中均含水,所以反应产物水蒸气的检验应放在哪一步?⑦请思考整套装置的连接顺序及理由。

问题的设置一般可以通过下列基本途径实现。

1.利用化学史料设置问题

[案例2] 氯气的性质

情境创设:舍勒是瑞典著名的化学家,他在1774年研究软锰矿时,把浓盐酸与之混合共热,意外地发现了一种黄绿色气体。他将这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入水中,发现所得溶液呈黄绿色,略显酸性;把绿叶、红花放入其中,它们的颜色逐渐消褪;将蚱蜢放进装满该气体的容器中,蚱蜢蹦跶几下就不动了。

提出问题:这种黄绿色气体是什么物质?它的水溶液为何显示酸性?又为何能使叶子和花朵褪色?这说明它具有什么性质呢?蚱蜢之死又说明了什么?

2.依据化学的实际应用引出问题

化学学科本身就与生产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可以利用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实际创设真实、具体、可感的问题情景,让他们通过思考自己获取真实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抽象思维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

[案例3]铝热反应

情境创设:先放段野外焊接钢轨的录象。

提出问题:录象中铁路工人焊接钢轨是在野外,不可能用电焊,那用什么焊接?

3.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或认知矛盾冲突设计问题

学生解决问题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在教学中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创设一种情境,以新旧知识的联系作为新概念的增长点,或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发生强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案例4]灭火原理

情境创设:把点燃的镁条放入盛有CO2的集气瓶里。

提出问题:镁条着火时,能否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呢?应该用什么?能否用CCl4?

4.通过化学实验现象创设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实验,设置疑问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

[案例5]铝的特性

情境创设:将适量的NaOH溶液倒入一装满CO2的铝制易拉罐中,立即封口并摇动,易拉罐先变瘪,而后又鼓胀起来。

提出问题:易拉罐为何先变瘪又变鼓?此现象揭示了什么问题?

5.利用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引入问题

我国的历史文献很多涉及到化学反应及其现象的记载,可以用来创设悬念,引入问题。

[案例6]乙炔

情境创设: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器中放石几块,滴水则产气,点之则燃”。

提出问题:书中所记之石为何物?为何遇水即产气?所产之气又为何物?为何能燃烧?

二、想:给予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自由联想。

1.创设想象情境,引发类比联想

[案例7]原子结构

情境创设: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电子相互吸引,电子会不会落入原子核内,发生电性中和?

实例链接:举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而不会坠落的例子,让学生类比联想,想象出原子的动态结构。

2.启发联想思维,完善知识结构

联想思维就是由一物想及他物的思维过程。联想能使思路开阔,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完善化。

[案例8]“硫及其化合物”的复习

联想:H2S不能用浓硫酸干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

三、做: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做中议,议中悟,从实践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案例9]原电池

活动设计:学生实验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分析结论交流应用。

学生活动: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浸入硫酸中,观察现象;再将光亮的铜片和锌片用导线相连后,一同浸入硫酸中,观察并对比实验现象。

获得结论:①铜与该酸未反应;②电子由锌片转移到铜片;③该反应实质仍为锌与硫酸的置换反应;④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 有效教学 教师行为 问题 对策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为一线教师教学教研提供参考,笔者设计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问卷,从教师、学生这两个层面出发对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农村的高家屯小学、西城小学、雅户小学、黄泥堡小学、通泉第一小学等的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200份。通过调查发现,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有很大的影响。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行为现状分析

这里所说的教师行为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行为。从教师本体而言,包括教师对教学的各种认识、情感、意识等。从教学过程而言,一者包括教师备课阶段的行为,如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设计等;二者包括教学实施阶段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等;三者包括教师对教学的反思。调查中发现在教师行为方面存在以下表现。

(一)教师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认识不清

在被调查的老师中,当问及:“只要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就是好的课堂,就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您赞同这样的观点吗?”有11.5%的教师“完全赞同”,50.1%的教师“赞同”,38.8%的教师“不太赞同”。这样的结果说明绝大部分教师对有效教学的理解是片面的,他们只关注到学生学的方面,却忽视了教师教学行为对课堂效益的影响。实际上这是一个认识上的偏差,一些教师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还不够准确导致片面地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主要参照学生一方,这是教师行为在意识和认识上的模糊,使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能做一个引导者,教学生如何主动地学习。而且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引导学生主动高效学习对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准备阶段备课不充分

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主要是备课,即对教学内容的了解、教学目标的设定、对学生的了解等。关于备课过程中是否了解学生的情况,有这样一个问题:“您在编写教案时是否会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起点?”19.5%的教师“每次都考虑”,55.7%的教师“经常考虑”,11.7%的教师“较少考虑”,11.2%的教师“从不考虑”。由此可以看出,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备课不能每堂课都有意识去关注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这对开展教学是非常不利的。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小学,一部分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为学生已达到相应的知识水平以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没有达到教师的期望,所以这样的教学效率不高、效果不好。尽管55.7%的教师会经常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但关注与实施还存在一定距离,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设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施中不一定很好达成,这样还是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这个层面上说,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实际关注程度是不够的。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关系处理不当。

在调查中对于“教学过程中你是否按照预设的教学步骤进行的?”29.7%的教师“每次都是”,39.8%的教师“经常是”,28.9%的教师“较少是”。从这个数据看出,只有少数教师在实际教学时不会按照教学预设按部就班,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教师对教案的依赖性,对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没有把握。值得注意的是仍有39.8%的教师经常按照教学预设开展教学,这说明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还有待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还有待加强。“在课堂教学中,发现课前设计的教学情境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您的做法是( )。”31.2%的教师选择“按部就班继续进行教学”,27.2%的教师会“适当调整,但效果不好”。为什么31.2%的教师在面对教学中的新情况时宁愿选择按部就班继续进行教学?原因在于,一方面,即便教师意识到去应对课堂中的新情况,但害怕打乱预设好的思路或不知道如何去应对,所以宁愿视而不见。另一方面,教师在调整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去应对出现的新情况,最终没取得好的效果。

2.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不到位。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主体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在调查中,对于“上课时,教师是否注意传授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窍门?”10.5%的学生认为“没注意”,19.2%的学生认为“时而注意”,34.7%的学生认为“注意”,32.7%的学生认为“特别注意”。这样的结果并不乐观,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教师会传授一些学习方法,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学生学得依然很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有意识地给学生方法指导,但在真正开展教学时却很少指导。究其背后的原因是教师在给学生方法指导时没有针对学生的个性与优势,特别是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这样的教学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3.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缺乏针对性。

在调查中问及:“课堂上你希望老师怎样评价你的发言?”8.6%的学生希望“老师在自己答对了的时候表扬”,10.8%的学生希望老师“在自己答错了的时候批评”,80.6%的学生希望老师“在答错的时候能指出错在哪里”。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有自己的看法,更多的学生希望教师评价有针对性,能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的评价比较泛化,要么就是一味表扬,要么就是批评,很少具有针对性指出学生对与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影响。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复习课;教学效率;提高

汉语博大精深,每一个孩子几乎都是在语文课上正式地接触母语文本,通过语文课学习,培养语言能力、阅读能力与逻辑思考能力。在当今的小学语文复习课中,很多教师固步自封,教学手法呆板无趣,在复习课上,常常只是讲解习题,发放试卷,使得语文这一本该鲜活生动的语言课程变得如理科学习一般僵硬与教条化。本文首先要指出目前小学语文复习课的不足,随后探寻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当前小学语文复习课存在的不足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都是通过语文课学习培养语言能力、阅读能力与逻辑思考能力的,他们进行语文课复习的效果不仅直接影响到语文一门学科,还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在当前的小学语文复习课堂中,存在着两种不良的教学模式,如下:

1 依赖反复温习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文的重复温习,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不情愿地进行课文读写默写,学习兴趣被大大降低,主观能动性几乎全被消磨。

2 依赖试卷测试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课堂中,教师针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测试,要求学生做试卷,教师便不停改试卷。这样一种模式导致学生把精力全部集中在测试成绩上,片面关注试卷得分,反而忽视了真正应该复习与巩固的方面,导致复习效果不佳,影响了教学效率,最终造成教学进度的迟滞。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教学效率的方法

1 深入分析课程特点,制定合理复习目标

针对目前不良的教学模式,小学教师务必要认真反思工作,找寻提高复习课效率的有效措施,这是教师这一神圣职业赋予每位从业者的天职与责任。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堂复习时,一定要深入分析复习对象的特点与个性,制定出合理的复习目标,编写科学的复习教案。

(1)教师要正确认识复习课的意义,树立效率意识

作为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语文复习课的意义,要革新自身的落后观念,不要认为复习仅仅是重复,要了解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到新的体验与知识积累。故而,教师要充分关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强化自身的效率观念。在课前认真编写教案,在课上,第一步是要引导学生温习旧有知识,随后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不断升华与提炼已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构建起立体网状的结构,将知识统一在一起,使之条理分明、层次明晰。学生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前提下,勇于创新,从知识的点、面进行发散,开发思维能力与想象力,将知识进行有机整合与提升,真正做到知识的内化。

(2)分析学生水平,划分复习重点

小学教师一般会带几个班级。在进行复习课时,教师一定要注意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灵活设置复习重点。对于学习水平偏低的班级,教师一定要加强重视,务必将其成绩提升上来。教师可以编写一些有针对性的系统复习知识,针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不足,进行查缺补漏,避免木桶效应的影响。

2 分析篇章内容,设立专题复习项目

在具体的课堂复习中,教师针对某一课,要将其重点字词与段落进行整理,设立复习专题,包括生字词的复习与文段的复习等。

(1)针对生字词,教师要区分其词性,将其分为形容词、名词、动词、量词、拟声词等

在复习时,教师要不时提及词性划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词语的认识,这样比学生死记硬背词性要有效得多。针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教师可划分复习的层次如下:理解、运用、巩固、升华。词语复习的难点在于指导学生理解关联词汇,这是对逻辑思考能力的有效培养,故而,教师务必要将其视作工作重点之一。

(2)针对课文文段,教师一般可以整理出重点语句

一个有效的手段是将不同语句依据作者的感彩进行划分,这样在进行复习时,学生不仅理解了文句表达,也体验着不同表达蕴含的感情,能有效促进阅读水平与写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依据修辞的不同来划分句子。

3 在复习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其学习思维能力与学习自主性会存在不足。在进行语文复习课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是否良好地掌握了课本知识,但绝不应止步于此,还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养成了积极思维的习惯,是否掌握了积极思维的方法。故而,复习课的重点之一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务必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方法指导,比如可以鼓励学生认真记笔记,尝试将知识分类归纳,从而有效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4 改变教育观念,灵活选用教学手法

篇6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效率

新课程提出语文教学中要切实把学生当成语文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和老师各自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教师要选择更合理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那么,教师怎样教学才能达到这些标准呢?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对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出了以下的思考。

一、教师转变教育理念,争当课改践行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有新的教育观,正确的教育观念能指导教师开展更高效的课程教学。正本要先清源,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先从自身观念着手思考语文教学。

1.教师要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

以前的教育观是以教师为课程的主体,导致教师忽视了学生的需求,于是出现了教师整节课地说,学生整节课地听的现象。如此一来教学效果自然不好。若是老师认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他在教学中就会实事求是地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设计符合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教案,开展吸引小学生眼球的教学活动,运用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比如,小学生有着好动爱玩、自律性不强的心理特点,他们很难坚持40分钟规规矩矩地坐在椅子上听课,我们在开展《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程时可以运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既能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望,又能加深他们对课文的印象。

2.教师应时刻谨记“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在课堂上获得知识的权利。因此,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用心。有的老师因为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参差不齐而把学生分成优等生和差等生,在课堂上对优等生照顾有加,对差等生却不甚理睬。老师的冷漠态度会严重挫伤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这对学生的发展十分不利。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语文产生抵触情绪,增加教师教学难度,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教师要细心呵护学生稚嫩的心灵,用心给每一个学生输送知识,对学生一视同仁,如此才能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进步。

二、教师转变自身角色,创造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权威不容挑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若小学语文教师一再坚持“师道尊严”,以领导者的角色自居,那老师和学生永远不能融合在一起,也创造不了和谐的上课环境和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要认清自身应该扮演的角色,促进角色的转型。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应该向如下两者转型:

1.从“教书匠”向学者转变

我们未来的教育者要面对的是学生时刻变化的学习需求,学生们将会在语文学习中提出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所以语文教师不仅要对本身学科进行研究,还要对学生个体、教学方法开展研究。比如,在人教版《一夜的工作》中,以往的学生只是对感到很敬佩,但是现在的学生从小接受新颖的观念,也许他们提出“为什么一夜都不休息呢?这是很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问题。这时,老师就要清楚当代学生的新特点才能做出让他们信服的解答了。

2.从“长辈”向“同辈”转变

这里所说的转变指的是老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多与学生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和他们打成一片。比如现在有很多的小学生每天都接触网络,他们口中时常会冒出一些时髦的网络词语,他们会说“老师每天安排太多作业了,我们真是伤不起啊!”教师如果不能理解他们的表达方式,他们会觉得老师“OUT”了,继而拒绝向老师吐露心里的想法。老师对学生的想法无从得知,那么他的教学方式则很难得到改进。所以,小学语文老师除了在课堂上关心学生外,在课后也应该参与到他们的玩闹和活动中。

三、教师积极备课,增强课堂效率

小学语文对于刚接触语文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一份合适的教案则能够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困难度。所以,教师在上课前应该积极备课。一方面要在备课中多准备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将会有很大提高。例如,在人教版《顶碗少年》一文中,备课时我们可以加入让学生们回忆平常和爸爸妈妈去玩时见过的类似的杂技表演,或者设计播放一段类似的视频等,小学生对这样新奇的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备课应该以本班学生的实际为标准。每个班的学生总体水平不一,如果教师一味地从网上照搬备案,则可能造成教案的内容深广度与学生理解能力不符,教学结果也许与预期的相去甚远。

另外,教师的教案设计应该安排新颖的课后作业,比如安排学生课后对邻居开展一些小调查等。这可以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吸收的知识和生活相结合,学生能从中体会到语文知识的趣味,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能力将会得到很大提升。

总之,新课程要求我们的小学语文老师更多关注学生,切实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自身角色,重视备课,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参考文献:

[1]王建青.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法》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4).

[2]仲昭霞.新课程理念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内蒙古牙克石市民族小学,2013-04.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0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3.064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生学习母语的主要方式,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重视他们对语文知识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目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在应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之前,没有充足的教学准备,只是按照教案对课程进行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在学习过程中即使有不解之处也不会请教教师。长此以往,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对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造成不利影响。学生所接受的都是硬式的知识灌输,学习兴趣难以提升,学习效率随之下降,教师如果不能意识到自身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小学生语文学习将受到严重的威胁。

(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近年来,很多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不重视,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没有发言的机会,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也无法向教师请教;即使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也是让小学生背诵固定答案。这样的语文课堂,导致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只能根据教材解析解决问题,不能根据自身的想法或是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加以分析,小学生的语文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就不能更好地学习母语,语言表达能力也无法提升,同样课堂效率也无法随之提升。

(三)忽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开始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十分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教师在重视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关注学生写汉字、背诵诗歌等,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不仅会降低学习效率,还不能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下降。

(四)不能合理地应用教学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很重视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应用到了新的教学方式。但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不能将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各自发挥出来,有的教师过于强调课堂的活跃气氛,还有一些教师甚至将各种学习方法以同一种形式展现出来,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更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课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重视,为课堂效率的提升努力。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措施

(一)重视教学方式的选择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要重视教学方式的选择,应用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教学方式有所选择,挑选出较为有效的方法,使小学生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就积极预习,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可以对语文知识进行思考。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语文《秋天的图画》一课之前,可以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语文素质较高的学生与语文素质较差的学生分为一组,以促使他们互相协调、相互学习。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要求小学生能够顺利地朗读课文。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举行小组朗读比赛,由各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参加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也会随之提升。

(二)教师要重视备课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备课过程。有效的备课程序,可以直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目前,部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只是单对教材进行分析,根据教材内容为课堂教学进行准备。但是,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接受效率较低。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依据,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提高。

(三)重视民主的课堂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民主性,此时的民主性重点体现在学生主体地位的展现上。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优势。小学生只有在教师足够重视自己的情况下,才能对学习有足够的信心。例如,在讲解小学语文《赠刘景文》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对小学生进行引导,安排小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之前,教师提出问题“你见过霜吗?在哪里见到的?古诗中的霜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教师在提问之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之后,要大胆发言,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以保证小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信心。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教学效率加以重视,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 郑晓娥.浅析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才智,2013(25).

[2] 赵利贵.探究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成功(教育版),2012(3).

篇8

近来笔者观看了多位英语特级教师的视频课,发现这些优秀的教师都非常善于捕捉学生口语表达的信息,通过追问把会话引向深入,使会话内容更具体,语料更丰富,信息更全面。下面笔者撷取几位名师的部分课堂片段进行分析,供大家研究学习。

一、追问要“导”——有目的地步步为营

师生交流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对话形式。如果教师能在交流过程中巧妙地进行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则能使之对所探讨的内容有更全面的认识,加深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设计问题要有梯度,要为学生的自主思考留有余地,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小问题一步步由浅入深,进行主动思考,丰富课堂语言,从而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案例1】英语特级教师韩佩玲在上苏教版《 牛津英语 》5B Unit 8的Free talk环节时是这样与学生对话的:

T:(向学生1)What’s your hobby?

S1: I like swimming.

T: Great. Can you swim very fast?

S1: Yes.

T: Great.

T:(向学生2)What’ your hobby?

S2:I like swimming.

T: Oh,I see. Do you often play table tennis?

S2: Yes,I play table tennis after school.

T:Do you play it with your friends?

S2:Yes,I do.

T:Oh,that’s very good.

【赏析】打枪要打中目标,追问也是如此。一般情况下,这种“热身”加复习式的师生对话到前两句就结束了。对于两个学生相同的回答,韩老师紧扣教学目标不断追问,对学生的回答表现出了深厚的兴趣,让师生对话得到进一步的延续。这种简短的延续,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又能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去积极表达,从而让毫无感情的师生问答,转为一种有意义的运用。

二、追问要“追”——有逻辑地抽丝剥茧

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热情,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谈话气氛,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说得更自然、更放松、更投入。谈话中教师的倾听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让学生感觉到信任、尊重、民主、平等,保证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还有助于教师把握谈话内容,及时发现学生在反馈中所产生的宝贵的教学机遇,并开展有逻辑的追问。

【案例2】英语特级教师鲍当洪在上“What do you need?”时是这样与学生对话的:

T:What’s your name?

S1:My name is Chen Dongsheng.

T: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S1:(沉默)

T:(做打电话的动作)Do you have a telephone?

S1:(沉默)

T:OK, it doesn’t matter.(向其他学生)I want to write down his name“Chen Dongsheng”.But I don’t have a pen. I need a pen.(向学生2)Can I have your pen?

S2:Yes, here you are.

T:Thank you.(向学生3)Hello!What’s your father’s telephone number?

S3:134...

T:So I know your father’s number is 134...(向全班)Can I write his father’s telephone number in my hand?

Ss:No, you can’t.

T:You are right. I need a notebook.(向学生4)May I have your notebook?

S4:OK. Here you are.

T:(板书“I need a pen. He needs a basketball. She needs an apple.”并带读)

【赏析】鲍老师原意是想通过问一学生的名字和家里的电话号码,以向学生借笔和借本子做记录为由,呈现本课的句型“I need...”。没想到农村学生比较害羞,并且因为和教师事先没有见过面,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课堂陷入僵局。但是鲍老师仍然亲切自然地与学生拉家常,通过追问让学生理解telephone number和notebook的逻辑关系,再追问、讨论并逐渐尝试语意表达,启发学生的观点产生,让学生理解need的含义和用法。正是教师逐层深入的追问,引起了学生对话题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诱发了学生自己主动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使得文本的导入水到渠成。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教学方法 体系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担负着培养合格小学语文教师的重任,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承担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和效果。因此,《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这门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既要奠定高师生扎实从教的基础,又要培植其专业发展的潜能。

但是,目前,“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滞后。教学内容依然局限在仅有的几本教科书上,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很少下功夫。尤其是面对新课改提出的新问题,比如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小学语文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的指导,在教学方法的指导上显得乏力。在教学方法上依然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这种教学方法势必会造成学生思想的懒惰。走上工作岗位后,工作缺乏创新精神,缺乏创造性组织教学的意识,不愿主动自觉的去了解学生,钻研教材习惯于按照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消极处理教学问题。另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时数普遍偏少。目前高校里普遍对理论教学比较注重,但对师范生实践与教学能力培养方面投入的精力过少。比如,被认为是语文教师非常重要的教学基本功“三字一话”,在很多本科师范院校不能够得到应有的重视。造成我们的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笔试遥遥领先,但面试往往出问题,不是语言不规范就是字写得太差。

正因为在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最具师范特色的课程,多年来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难以适应目前基础教育改革和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改革落伍的教学方法,从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着手实践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夯实学科基本理论的教学方法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相应的理论指导,对于即将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师范生来说,他们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才能适应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才能为将来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涉及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小学语文课程论、小学语文学习论、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语文教研论、小学语文教师论、小学语文评价论等。理论范围很广。单靠规定的学时很难深刻掌握这些理论。具体采取如下教学方法。

1.自学指导。改变传统的本科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有限时间进行“导”学生利用大量课余时间进行“学”。

具体操作是:自学指导是在学生学习新内容之前,根据教材与学生实际,提出学习目标,制定自学提纲。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自学思考,指导的方式可以由教师来提出问题,也可以通过自学后由学生提出问题,在课下快速阅读本节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以丰富本节的内容。根据个体差异允许理解的深浅有别。

2.交流研讨。在学生通过读书、独立思考,对本节内容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师生的交流研讨,深入探讨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学习的重点,突破难点。对理论的研讨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课堂教学形式开展,可以采用以学为主、教师讲解为辅,成立研讨小组,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也可以确定教学内容分板块、分专题的形式讨论,有条件的话也可以聘请一些小学语文教师或者该方面的名流专家一起讨论。比如在习作教学中探讨如下问题,“如何在习作教学中淡化知识的教学?”“怎样让学生爱上写作?”等作为专题进行研讨。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师范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感悟与思考,为专业能力的形成提供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思想基础。还有助于他们将教学理论转化为实际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3.案例观摩及点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鉴于此在学完一个课题后,围绕学习目标向学生提供成功的具体的教学范例,采取观摩――评议的方法。使学生加深领悟所学理论。“观摩”的材料必须精选,有代表性和示范性。可以是教材上选载的教学案例。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教学规律”时选取教材中《捞铁牛》教学札记让学生观摩赏析,并点评这位老师在教学《捞铁牛》时是怎样体现语言教学和思维训练同步进行这条规律的,你认为做得好吗?好在哪里?还有什么可以改善的?也可以看精选的教学录像,比如学完习作教学,看于永正老师的作文教学“写话教学”的教学录像并进行评议,观摩还可以看典型的教学实录等。“评议”是依据所学的教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评议探讨,明白这些案例好在哪里,还应让学生敢于质疑,找出案例的不足,并探讨弥补办法。以间接的角色体验来丰富对教学理论的感性认识。

二、加强实践训练、提升专业素养的教学方法体系

针对实践环节训练薄弱的问题,我们采取如下方法

1.化整为零,逐步过渡法。针对实践课时偏少的情况,利用课下零星时间加强基本功训练,例如:每人发一块小黑板每天抽出20分钟写字练习,并且在规定时间放在教室的走廊里,以备互相展览、评阅、观摩、学习。每天晚自习抽出20分钟时间练讲,按学号进行,每人五分钟,到讲台前练讲,讲的内容不限,可以即兴回答下面同学提出的问题,也可以讲故事等。下面同学认真配合,目的是克服登台的紧张感,练习说话的逻辑性和同学之间互相正音,学习普通话。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同学就会有多次登台的机会。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对师范生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重点就是小学语文试讲训练,也要以学生为本,由浅入深,化整为零,降低技能的训练难度。主要包括:分解教学内容,比如,识字教学中再分解为:字音教学、字形教学、字义教学分项练习。再如在学习“教学工作常规”中的“上课”时对“导入”、“板书”、“布置作业”、“结课”等进行单项训练。分解时间段,由原来的8-15分钟的试讲变2-3分钟的热身训练,从触手可及的教学语言技能、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应变技能训练入手,让学生在2-3分钟的试讲热身中克服羞涩、害怕等心理,初步体验成功,使其树立信心。由于每个学生占用的时间缩短,课堂教学中得到训练的学生数就会增加。让每个同学都能得到锻炼。

2.整体入手、综合训练法。通过化整为零的训练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讲课技能,树立起了讲课的信心后,试讲的时间逐渐延长,试讲的内容逐渐扩大和加深。这时候就从整体入手,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备课、上课和说课。通过微格训练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模拟、讲评等教学实践、综合提高教学技能。如:在学习了“口语交际教学”一章后,指导选择小学语文教材的相关内容自行设计教学过程,进行充分备课后,写出教案和说课稿。然后在小组说课和讲课交流。在说课中不仅说出自己是怎样分析、设计的。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设计。经过小组充分讨论后,修改教学设计,分成小组到微格教室试讲。试讲完后,组内相互评议,填写《评课意见表》,并选出最优案例,供全班交流学习。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全班学生的试讲情况。

结语:新的教学方法体系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了师范生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当然这个方法体系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在随后的研究中还需要不断的构建。

[本文系潍坊学院教研立项资助课题“新课改背景下《高师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院政字[2007] 140号)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辛涛:《对转型期“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现状的思考》,《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

[2]商晶:《小学语文教学论课改初探》,《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篇10

一、让学生喜欢语文课

语文,我认为是一门和阅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自然而然,语文课就为学生的阅读搭建了一个最直接的平台。作为一名低年级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个平台。所以我在制定各项计划或者是在设计教案的时候,都是根据孩子们的学习特点和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让孩子们喜欢上我的语文课。只有让孩子们先喜欢上语文这门课程,才能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更多的可能和机会。比如在我的语文课堂中,我就经常利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欲望。只有他们对阅读感兴趣了,喜欢阅读了,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渴望阅读。

二、充分利用阅读课

我任教的这所农村小学,每个星期都为学生安排了两节阅读课,可是很多时候,这两节课却莫名其妙地成了语文课或数学课。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就充分地把这两节课利用了起来。由于我所带的一年级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大篇幅的阅读对他们来说非常困难,我便结合我的语文教学,经常开展一些阅读活动。有时候,我还会让他们把阅读搬上舞台。比如,我在教《雪孩子》这一课时,我就给孩子们布置了任务,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在阅读课上把他们表演出来。我清楚的记得,那节阅读课上孩子们的表现异常活跃,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上台表演故事。通过孩子们的表演,我不仅高效利用了阅读课,还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树立榜样多表扬

阅读,说简单也简单。可如果要把文章读得好,那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你不要期待他们一下子就能把书读好,一遍读不好,那就再读一遍。这时老师要及时有效地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同时,老师还可以让那些读得好的同学,去帮助那些有待进步的同学。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学会在语文课堂上欣赏和表扬学生。比如,我就经常奖励他们一朵小红花贴画 ,你可别小看这一个小小的贴纸,当许多孩子聚在一起比较的时候,它们就仿佛充满了魔力一般,会让那些得的少的孩子变得更加努力,渴望得到更多的小红花。这样一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语文课,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好阅读课,当然还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平时多加表扬他们,把他们的进步看在眼里。这样孩子们才会对阅读产生兴趣,才能使他们乐于阅读、享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