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行业现状分析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4: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影行业现状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影行业现状分析

篇1

【关键词】 低碳技术 能耗分析 问题分析

【Abstract】 Article conducted an investigation of current hotel industry low-carbon energy technologies and status consumption, and analysis of some technical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to give some solutions.

【Keywords】 low-carbon technologies analysi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alysis

低碳酒店也就是将环保低排放理念植入酒店建设和经营之中,近来成为了一种创意和时尚。酒店业已成为旅游业中的支柱产业。然而,从酒店资源消耗分析来看,目前我国酒店业的产品服务系统仍属于“资源-产品-废物”这种传统的线性开放式经济运行模式, 显示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特点。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环境、经济协调发展,酒店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中低碳技术的应用是酒店在低碳化进程中的关键因素。笔者通过对北京几家星级酒店进行现场调查,与酒店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深入访谈,收集能耗数据,对目前酒店行业低碳技术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 酒店现状调研

笔者对北京市几家星级酒店进行了调查走访,通过酒店从业人员对商业经营,人员管理,技术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谈话与实际体会,了解目前酒店行业对低碳这一概念的接受和实行情况,最终落实到低碳技术的应用情况。

总体来说,作为酒店的管理人员,对低碳概念还是持肯定态度,认为减少碳排放与节能相互有联系,酒店的低碳化对未来酒店降低能耗有很大帮助。对管理者而言,他们乐于见到有助于降低酒店经营成本的方式出现。但绝大部分星级酒店目前平没有形成对低碳概念的完全性认识或有其自身商业因素影响,因此对于酒店行业的低碳化,很少做出明显的改进。例如一些取消客房“六小件”,虽然是很好的低碳改进措施,但是由于不能给客户带来便利,确实影响有酒店客源。而这也有悖于很多高档星级酒店为客户提供高端贴心服务的营销策略,因此行业内普遍没有采用。除此以外,一些规章性的低碳管理制度虽然在一些酒店建立,但由于低碳思维目前还不能深入到酒店上下每一名员工身上,因此效果有限。

目前真正有效的能够为酒店业低碳化做出贡献的还是低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当前所调查酒店行业中,降低能耗成本方法除了规范运行人员的操作外,只有改进能耗设备,应用更先进,更适用的低碳节能减排技术方案才可以对酒店的碳排放产生明显影响。通过获取的实际数据表明,几家星级酒店在进行针对性的节能改造后,能耗趋势有明显下降。

经统计来看,酒店行业使用最广泛的减碳节能技术是变频水泵或风机,末端温度传感器配合电磁阀控制流量,以及照明系统的智能控制系统。此次调研的大部分星级酒店使用传统制冷机组作为冷源,少有酒店对冷源系统进行改造。部分酒店采用市政热力供热,剩下的使用燃气锅炉,还有一家酒店使用直燃机供热。只有几家对围护结构做过隔热贴膜,热回收,中水系统的应用也没有普及。可以看出目前酒店行业对于低碳技术的应用局限性很大,很多具备减碳潜力的环节都没有利用,使得酒店低碳化没有能持续。

其中位于北京某家五星级酒店对节能改造进行的尝试是值得行业内其他酒店学习的,比如通过服务器控制板实现对房间末端设备的自动控制调节,充分利用自然冷源以及利用了中水系统等。尤其是其曾考虑改变冷源系统的尝试,虽然其采用的冰蓄冷在运行上产生诸多问题,但是此方案也给行业其它酒店做出了启示,说明在末端控制阀和变频技术比较普及的情况下,对冷源系统改造是值得尝试的,而且冷源形式近些年发展较快,可以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筛选。

2 酒店能耗分析

2.1 各酒店能耗概况综合对比

笔者通过将调查得到的六家不同星级酒店中的数据提取分析,把酒店总能耗折算成每平方米能耗指标和每床位能耗指标,进行对比。见(表1):

每平方米能耗指标体现了酒店建筑能耗状况,其数值表示整栋建筑总的能耗分摊到每一平米,是酒店能耗的直接体现,数值越大,表示酒店能耗越多。每床位能耗指标表示将酒店总体能耗平坦到酒店所有客房中的床位数上,可以体现出酒店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付出的能耗代价。上表中酒店C两项指标超过同星级酒店,可知目前某些酒店在取得经济收益的同时,能源消耗代价过高,需要提出改进方案,节约能耗。

2.2 酒店能耗拆分对比

除了总能耗指标的对比,笔者还将酒店能能耗指标进行拆分对比。经分析,在酒店能耗总量中,常规能耗总量指标是主要能耗指标。因此对常规能耗总量指标拆分对比,拆分的五项分别为:空调通风系统能耗指标、空调采暖系统能耗指标、照明系统能耗指标、室内设备系统能耗指标、综合服务能耗指标。各项指标数值见(表2):

把(表2)中各指标按各自对常规能耗总量指标进行比重计算,可以得到不同用能系统在各自酒店中的能耗占比,并进行横向对比,如(图1):

从(图1)笔者看出空调通风系统能耗、空调采暖系统能耗在每个酒店中都具有相当大的比重,部分酒店在综合服务上的能耗比重也很大。为了更加直观的总结分析出在酒店中各系统对酒店总能耗的贡献,笔者将每个用能系统在各自酒店能耗中所占的比重计算成平均值,得到某一系统的平均能耗比重,再将所有系统的平均能耗比重进行对比,如(图2)所示:

通过(图2)可以清楚看到,在酒店各用能系统中,空调采暖系统和空调通风系统分别以39.8%及28.58%的比重位列前2,综合服务能耗以24.08%的比重位于第三,在常规能耗指标中,照明系统能耗和室内设备系统能耗与另外三项相比能耗比重很小。为了建立低碳酒店,减少能耗,首先要从这三部分考虑。而整个空调系统在这三部分里面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这实际上也为酒店的低碳节能改造指明出了方向。

3 技术问题分析

从以上的现场调研和能耗分析可知,酒店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酒店能耗大部分集中在酒店空调系统而有些酒店在这一部分采用的减碳节能技术太少,很多酒店不知道应该在哪方面进行改进,另一方面在于部分酒店虽然采用较多的低碳节能技术,但是由于方案选择不当或具体运行操作问题使得引入的低碳技术表现不佳。笔者选取了几个明显的问题给予建议。

此次调研的大部分五星级酒店为了美观,使用玻璃幕墙作为维护结构,且没有使用有效的遮阳设备,结果增加了房间空调能耗。对于这一明显节能空白,完全可以采用隔热贴膜,经统计,隔热贴膜的隔热效果可以达到60%到70%以上,能够很大程度降低房间的空调能耗。中水系统也是有良好减碳表现的技术却鲜有酒店利用,值得推广。

空调系统的减碳技术主要集中在冷热源系统、水泵、末端设备几部分上,在末端设备上,大部分酒店均配备了温度传感器和电磁阀,产生了不错的节能效果。冷热源节能减碳技术有热泵技术、蓄冷技术和热回收技术等,目前大多数酒店在冷热源系统上基本还是应用传统的制冷机组,在所调查酒店中,只有一家酒店尝试采用冰蓄冷,但是由于故障多,维修频繁最终以失败告终。可以说,在这一部分上,酒店行业还有很高大的节能改造空间,比如采用水蓄冷系统。这种蓄冷方式系统简单、投资少、技术要求低、维修方便。并可以使用常规空调制冷机组蓄冷。冬季还可蓄热,适宜于既制冷又取暖的空调热泵机组。水蓄冷空调系统的主要缺点是蓄冷槽容积大、占地面积大。针对这一点通常可以对酒店的消防水池进行利用,将其改造成蓄冷水槽,使其在闲置时的消防用水用于储存冷量。一旦改造成功,不仅可以降低酒店峰值用电量,提高冷机效率,还可以降低冷机启停次数,提高机组寿命。热回收设备也有很大的利用空间,除了传统的回风热回收,对厨房排烟,废水中的余热也可以进行回收,这都将大大降低冷热源系统的能耗。

4 结语

综上所述,酒店行业仍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其中空调系统是能耗重点,应采取方法加强空调系统的减碳技术应用,在冷热源系统,水泵,末端设备及维护材料等方面努力引用新技术,并加强运行维护人员的管理培训,制定合理的运行规范,而在具体方案的选择上,应当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酒店自身条件的减碳节能技术,使整个酒店行业在低碳化的道路上迈向更深的一步。

参考文献:

[1]Gao Xing,Zhang Dianguang,Yuan Jie,et a.l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alysis of hotel F&B service process in China [J] .Building Science, 2007,23(4):40-44.

篇2

关键词:电影产业;电影贸易;出口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0-0163-03

一、我国电影出口现状

1.我国电影海外销售额不稳定

近几年,我国影片在海外的销售额持续上升,从2006年到2010年,我国国产影片海外销售额从19.10亿元增长35.17亿元,增长幅度为184.13%。但是,2011年、2012年国产影片海外销售额连续下降,2012年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收入仅为10.63亿元,反映了我国电影在海外的竞争力不够。

2.我国电影海外票房相对少

尽管我国电影出口销售额也在增加,但是与我国电影总票房相比,海外票房可谓是惨淡无比。我国总票房每年不断刷新记录,从2006年26.2亿元到2012年的170.73亿元,增长的幅度是551.64%。即使是海外票房最高的2010年,海外票房也仅为35.17亿元,只占当年总票房的22.37%。

3.电影出口比例少

近年来,我国电影产量直线上升,从2006年的330部增长到2012年的745部,年增长率达到了21%。我国虽然是全球第三大的电影生产国,但是能够出口海外的影片依旧是少之又少。电影的出口比例在2006―2012年呈现下降的趋势。依旧同美国相比较,美国每年有50%左右的电影出口海外,并且通常而言美国电影的海外票房收入是本土票房收入的两倍。

4.出口影片内容单一

我国出口的影片大多为功夫片,在2010年出口的电影中,海外票房排行榜前十中有八部为功夫片,并且这八部功夫片占当年海外总票房的80%。李小龙,成龙等功夫明星依旧是国外观众的最爱。而好莱坞这些年以来获得好评的影片内容广泛,涉及各种类型,比如有科幻片,灾难片和战争片等。

5.出口国家和地区相对集中

我国出口电影的只要国家和地区有日本、韩国、美国与欧洲。我国电影在这四个地区和国家的票房占我国电影海外总票房的70%―80%。美国与欧洲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有着丰富的电影消费人群,占据了全球电影50%的 市场份额。我国在美国与欧洲占据的市场份额在20%―40%之间,亚太地区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只占了25%左右。我国电影在日本和韩国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09年,我国在日本、韩国的海外票房占据海外总票房38.95%,这个成绩接近我国在欧美取得的成绩了。

6.以合拍电影为主

近几年来,合拍片占据我国出口海外电影的主导地位,在能进入院线放映的电影中,合拍占据了3成左右,而在出口电影中,合拍片则占据了半壁江山。从2006年开始,合拍片在我国电影出口总量开始占据一半以上;在2010年,合拍片所占的比例为惊人的97.80%。

二、关于电影产业出口竞争的比较

1.中印电影海外票房的比较

中国电影海外票房在经历了2010年的高峰(35.17亿元人民币,是我国海外票房的最高记录),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在2011年和2012年海外票房均回落,在2013年取得一点抬头的趋势。相比较而言的是印度电影的海外票房,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以年均增速10%的速度稳步发展,在2013年已经取得了890百万美元的成绩。显示了印度电影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成功,同时风靡海外,获取不错的收入。

2.中印电影海外票房与国内票房比例的比较

近年来,我国国内电影票房不断刷新纪录,国内电影市场越做越大。而与国内电影票房火爆现象相反的是我国电影在海外的销售。我国电影在海外的销售并不尽如人意,海外票房与国内票房的比率从2010年的34.58%下降到2013年的6.53%。相对而言的是,印度电影的海外票房与国内票房的比例维持在9%左右,印度电影在印度国内外协调发展,并保持9%的增速稳定发展。这意味着国内电影在电影质量上并没有太多的提高,国内市场票房也许只是随着电影市场的扩大而增多,是由外部性造成的。同时,国内电影在海外的影响力不够,遇到经济危机,海外市场就萎靡了。

3.贸易竞争力指数的比较

2010―2014年这一阶段,我国电影的贸易收支差额不断扩大,从2011年的-17亿元到2013年的-39亿元,电影贸易逆差增加了129%。与此同时的是,我国电影贸易竞争力指数从-0.51下降到了-0.68。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贷方从2010―2013年虽有增长但是增长幅度不大,而借方则从2010年的25亿元人民币增长到了48亿元人民币。这表示好莱坞及其他国家的电影在我国的电影市场掠走了48亿元人民币的票房。这也是导致我国2013年电影国际贸易竞争指数高达-0.68的原因。对于印度电影而言,其电影贸易一直是顺差,并且稳定增长,从2010年顺差额221.2百万美元上涨到了327.2百万美元,增长幅度为47.92%,并且其贸易竞争力指数从0.17增长到了0.23。其中的原因不仅因为印度电影在海外获取了不错的票房,而且还因为印度市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连好莱坞电影都无法占据的市场。国际语言的电影在印度电影市场上仅占6%,这是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电影市场难以看到的。

三、我国电影出口的问题

1.电影产业制片集中度低,放映集中度高

在电影产业链中有制片―发行―放映三个环节,制约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则是制片和放映这两个环节。

首先在制片这个环节,电影的制作需要大量相关的“资产专用”性质的机器设备,所以对于电影产业发达的国家而言,制片机构的市场集中度一般很高。以美国为例,2010年美国制片机构的CR4为62%,而在21世纪以来,美国前八家电影制片公司的CR8均在88%左右。这样高的市场集中度保证了美国影片的强势地位,同时高产业集中也说明了美国制片机构实现了规模经济,有利于电影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目前电影的制片环节的CR4由2002年的57%下降至2010的27%。低市场集中度意味着更多的民营资本投入电影制片中,但是对于电影制作而言,产业集中度低并不有利于电影产业的发展。

而在放映环节,我国这些年院线的集中程度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现在CR8指数在60%―72%左右,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美国院线的市场集中度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都维持在40%,而日本的院线集中度更低,CR8仅为20%左右。显然我国的院线集中程度高,这表明了我国的影院普及程度不高。

2.文化折扣现象导致我国电影出口不畅

在2012年我国电影海外票房降到了“冰点”,仅为10.6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了47.5%。我国电影占据世界市场的份额不足1%。相比于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产业出产影片数仅占世界的6%―7%,但是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却有70%―85%。而文化折扣则是我国电影在海外不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我国仅有两部电影《卧虎藏龙》和《英雄》在海外创造了票房奇迹,分别为18亿元人民币和11亿元人民币。此后,国产电影在海外再也无法创造如此的辉煌。以2012年在国内大卖的《人再途之泰》为例,在国内取得高票房的同时却在海外市场失利。美国的电影在世界大受欢迎。仅仅《阿凡达》一部电影,全球票房为2,754,893,602亿美元,也是全球影史票房最快过十亿美元的影片,仅仅用了17天。

由于“文化折扣”这一现象的存在,我国的出口电影呈现合拍电影“一边倒”的局面。只有合拍电影才能减弱“文化折扣”的影响,加速我国电影国际化的进程。但是合拍电影同样造成了我国出口电影利益减少的问题,使得我国出口电影所获得的大部分利益流进了国外投资者的口袋。

四、提高我国电影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

1.优化电影融资渠道,促进电影产业适度竞争

对于一部电影而言,制片是电影票房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制片这个环节上,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同时需要创意的投入。应该形成以大型制片机构为主、中小型制片企业协调合作的适度竞争的环境。而要创造适度竞争的市场,必须优化我国电影融资机制和环境。因为只有大量资金流入电影行业,创意的产生和人才的配置才能趋于合理化。首先,政府应该明确电影融资的政策,通过政府主导、民间配合的方式共同建立起中国电影基金。基金的目的有:(1)通过拍前投资来鼓励新导演新作品。(2)通过拍后投资来奖励优秀的电影工作者。(3)投资优秀电影制片公司来加强其主导地位。同时,政府应该多举办电影文化节,为制片人与金融投资方创造有利于沟通的机会。推进融资金融机构的发展,多层次、多领域增加电影投资的渠道。

2.制定严密的法律体系,充当行业的调控者

电影行业的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建立相对完善的电影产业法律法规体系。电影产业的法律体系的基本效力均不是由一部法律组成的,而是经过多年多部法律慢慢完善的。我国政府应以我国当前实际情况为基础,有序、有力地推进我国电影法律的制定。由于目前我国政府在电影产业中的强势地位,导致我国电影行业协会的作用较小。我国政府在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建立起良好的电影秩序后,应适当放权,充当行业的调控者。加大电影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在电影产业中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政府寻租的空间,同时可以降低电影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强电影行业者的地位,让电影行业组织参与制定标准来规范电影行业,不仅减少了政府参与电影制作的管理,同时可以促进电影产业的整体发展。

3.在传统文化中挖掘普世价值的电影材料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是个文明古国,本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演绎、经典著作等丰富的传统文化给我国电影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近年来,中国元素的电影也是风靡全球。好莱坞出产的《花木兰》、《功夫熊猫》在全球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中国的国宝熊猫在好莱坞的个性化包装、内容调整以及巨大的投资下一下子红遍了全球,获得不错的回报。

这不得不说是个讽刺,因为这些元素来源于中国,却被国外的导演慧眼发现,马上投入资金,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国电影在海外并没有获得观众的认同,那是因为我国电影挖掘的文化过于民族性,导致我国电影在国内市场大受欢迎,出了国门就被冷落的结果。我国电影工作者应该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发掘出具有普世意义的题材。当电影中承载普世价值时,全世界的观众都容易接受,并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减少文化折扣的现象。

这些年来,高居票房排行榜的那些电影,比如《钢铁侠3》、《环太平洋》等影片都具有普世价值,引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而能够超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在全球获取不错的票房。同时观众在观看这些影片时,对其中所隐含的美国文化不排斥,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甚至会慢慢接受异国的文化。

4.细分海外市场,开拓亚洲市场

因为欧美占据世界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所以我国一直将欧洲与美国视为目标国家与地区,争相向欧美出口电影,希望能够成功打入欧美市场。但是,由于文化折扣这一现象,我国电影在欧美市场并不十分受欢迎。所以说,尽管亚太仅占世界电影市场份额的25%,但由于亚太地区与我国属于同类文化市场,我们电影出口可以走“先亚洲,后欧美”之路,使得我国电影能够一步一步走向国际市场。

亚太地区文化与我国文化具有类似性,这样便没有了文化折扣这一问题,同时亚太地区的前景好,发展潜力比较大。我国电影在日本与韩国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可以考虑将南亚和东亚纳入电影出口目标地区,作为我国电影走出去的首选。

在亚太地区取得不错成绩后,可以进军欧美市场,对于欧美市场而言,我们可以举办电影节、电影站等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动,让欧美国家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活动,加深对中国的理解,使得欧美的电影受众可以认同中国的文化,同时接受中国的电影。

参考文献:

[1] 米黎钟,于航.基于价值链的中国电影产业研究[J].经济论坛,2011,(1):99-102.

[2] 虞海侠.电影产业的经济学特征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1,(8):163-164.

[3] 尹超.美国电影贸易国际主导地位原因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D].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07.

[4] 胡正荣,李继东.我们离电影强国有多远――兼论新媒介环境下美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策略[J].电影艺术,2010,(3):70-74.

[5] 林来.中国商业电影营销现状分析[J].中国商贸,2013,(25).

[6] 陆绍阳.跨越式发展 2008年中国电影产业综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2):41-45.

[7] 汪献平.从创意文化的角度看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与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5):130-136.

篇3

【摘要】文章结合近几年来我国票房收入的状况来分析我国电影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通过分析,提出要提高中国电影产业的竞争力,就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充满生机活力的电影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起完善的电影市场体系,从而推动我国电影业的发展壮大。

【关键词】票房收入;电影产业;竞争力

电影业是大电影产业,电影经济是大电影经济,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主体产业之一,电影是整个文化工业的创意核心。它为明星经济、唱片产业、广告业、演艺业、服务业等提供内容资源和经济动力,如何构建大电影产业观、如何培育和健全电影市场、如何提高电影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这一点,不仅对于我国电影业,而且对于中国整个媒介产业、文化产业的转型、整合和发展都可以带来冲击。本文拟从票房收入来分析我国电影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一、我国电影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电影产业近几年来的票房收入状况

2003年我国票房收入10.5亿元左右。2003年,国产影片总票房已首次超过了进口影片的票房,把全国的前十名国产影片与进口片的前十名相比较,国产片票房超出进口片2100多万元。中国电影产业的总收入在2004年达到了36亿元,在这36亿人民币的总收入中,只有15亿元是电影票房收入。2005年底,电影局公布的2005年中国电影数据,中国电影产业总收入达到48亿元,票房收入为20亿——绝对数字增长了三分之一,票房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原地踏步。迄今全国已发展37条院线,加入院线的影院达1300多家,拥有的银幕超过2500块。

(二)以票房收入为例分析我国电影产业的竞争力

我国电影产业总体竞争力不强。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2005年的中国电影市场肯定更加让人乐观。当然,票房水平与韩国相比,与我国的人口规模相比,仍然令人相当悲观。2003年以前,内地电影市场的盈利的比例60%来自好莱坞大片,30%来自香港电影,仅有10%来自国产电影。随着电影产业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2004年、2005年国产电影继续取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绩。除少数几部国产影片以外,多数国产影片的市场现状仍然是惨淡经营,能够上千万票房的影片屈指可数。应该说,200部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难以超越20部进口影片的票房收入。190多部的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不如4~5部国产大片的收入,这种严重的市场不平衡,一方面说明中国国产电影的制作与营销观念、水平、能力的不平衡,也说明中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这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全面繁荣,仍然相当不利。

中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在于电影本身——电影市场产品仍然不够丰富。电影的题材范围比较狭窄,类型也比较单一,武侠、爱情占据了商业电影的绝大多数。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电影导演、明星、制片人等仍然严重匮乏。导致中国电影产业活跃程度不足,市场规模也难以扩大。面向市场、面向群众的多样化电影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英雄》《七剑》《十面埋伏》等影片都以其充足的商业元素和娱乐元素受到青睐,丰富的想象力、强大的高科技手段和明星化阵容使得它们创造了一个个骄人的票房业绩。国产电影的海外竞争力不断增强。从上面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国产电影在海外的票房收入是逐年上升,而且幅度挺大。这些海外票房成绩客观上提升了国产影片的海外影响力,有助于提高国产影片海外发行的议价能力,也有利于增加海外发行合作模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二、我国电影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挑战

入世给中国电影业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不仅指在设备等硬件方面,更多的还在“软件”——电影从业人员素质、电影的管理机制、全国电影市场的宏观规划和电影产业的营销等方面。近年来,国内生产了一批优秀影片,体现了与国际接轨的尝试,在国际电影节上享有较高的声誉。但国产电影的总体现状却不容乐观,据业内人士估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每年仅有10%~20%的影片盈利,约一半亏损,而这一阴影至今仍未有散去的迹象,一大批影片由于缺乏吸引观众的手段而难觅“知音”;另外,由于资金短缺,一些年生产能力可以达到30部影片的制片厂,一年才拍摄

七、八部影片,而且其中仅一两部是自己投资拍摄,其余则靠社会投资才得以完成;已有的片子在市场上资金难以回收,又没有新的资金来源,于是就少投产,进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与此同时,引进的外国大片近年来又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电影市场。总之,国产电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二)面临的机遇

从经济基础上看:由于中国的社会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因而电影的生产和管理成本远远低于西方电影,这种低成本生产和流通作为发展中国电影产业一种积极的经济策略。从文化上看:全球化环境下东方文化提供了一种参照性的“还乡”意义从而逐渐被西方人关注,中国电影因而具有一定的文化优势;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澳门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华语地区,日本、韩国等亚洲其他泛华文化地区,以及世界

各国的华人群落等则构成了一个具有共同性的接受中国电影的文化交流空间,中国电影具有市场潜力的优势。从西方电影来看:近年来由于片面地走上数字虚拟化、大制作、单纯追求商业价值最大化的道路,电影的人文意味和社会公益品质都明显下降,为其他国家电影文化的乘虚而入带来了契机,中国电影也具备了时机优势。

从政策方面看:为进一步吸纳外资,2004年11月广电总局和商业部联合了《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43号令)和《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规定》(44号令)两个文件,由此不难预测,今后势必将有更多的国际资本被引进来参与影视合资制作(包括由外资合股的电影院线组建),文化开放的空间势必越来越大,这就为中国电影产业在全球化市场上的主体性拓展带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三、对提升我国电影产业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一)积极培育和发展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

国家应该制定一系列完善的电影法规、政策来保证电影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进入电影产业的优惠条件和激励机制,规范电影市场,促进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应当更多地在法制框架内管理电影,多些宏观调控、少些具体干预,通过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遵循市场规律和电影规律,加快体制机制改革,重塑市场主体从而提高电影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采取多种措施,培养、选拔和使用一批适应世界电影艺术、电影市场需要的创作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和研究人才,克服中国电影人才老化的瓶颈,推动中国电影人力资源的整体升级。鼓励电影产业的竞争性和多样化,努力培育几个具有先进的制作生产能力、完善的发行放映网络以及较强的后电影产品开发经营能力的现代电影企业集团,以使它们在市场上相互竞争,形成较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以激活整个电影市场,从而使电影业成为系统的文化产业。

(二)高度重视消费主体和消费客体的作用

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善于从蓬勃发展的社会实践中发现创作的主题,从平凡的社会生活中挖掘深刻的思想内涵,从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中明确创作的方向,努力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优秀作品,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和农村题材作品的创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要做到以消费者为中心,不断改变影院的硬件和软件条件,提高服务设施和服务态度,如建立综合性影院和多元化、多层次的票价系统。

(三)不断加快电影产业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要利用电影产业其他产业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以资本为纽带,为电影业的多元化经营开拓思路,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大电影产业——不仅要开放电影产业,而且还开放媒介产业,以发展数字电视、新媒体为突破口,促进以电影产品更新换代为核心的大媒介产业链条的纵向和横向整合,像时代华纳、迪斯尼一样,逐步形成跨领域、跨媒介、跨行业、跨地域的综合媒介集团。要走信息产业和娱乐产业相结合的道路,形成有商业价值的品牌,特别要和信息传媒产业中的网络部分紧密相联系,使中国电影保持高度的新闻性、文化性与时尚性,成为“新闻富矿”、“大众话题”、“社会时尚”、“娱乐先锋”。

(四)不断改革电影发行和放映市场

要打破电影生产、发行、放映业目前存在的脱节和对立状态,应该继续鼓励和支持电影业各个环节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形成制片与发行、放映利益共同体,逐步实现“影、视、录一体化,制作、发行、放映一条龙”的目标。不断推进院线改革,培育现代市场体系,强化中国电影的发行能力。政府应该逐渐有限度地向外资开放发行领域,改变进口影片的垄断发行方式,鼓励形成多元投资的以发行为中心的大型投资—制作—发行一条龙的电影企业或者媒介集团,提高中国电影海外市场发行和多媒体渠道扩展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中国电影产业链条中的“腰”的硬度。

(五)不断加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

要积极创造和培育国内市场,扩充市场容量。要抓住国际社会渴望了解中国的历史机遇,扩大中国电影的海外宣传力度,开发海外电影市场,积极争取电影二级市场,包括复映市场、电视播映、音像制品和其他附属产品的开发,同时注意把握国内电影与国际电影竞争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巴里·利特曼.大电影产业.尹鸿等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孙献韬,李多钰.中国电影百年[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4]孙安民.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篇4

关键词:短视频;著作权;侵权;保护

一、短视频的现状

近十年来,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和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3G/4G用户数量的增长和移动终端的手机摄像头的像素逐步提高,使得互联网上通过文字、图片与视频及其组合的短视频发展十分迅速,而其也逐渐形成了可视性强、实时性显著以及表现形式丰富的特点。2015年至2016年短视频行业的爆发,使短视频成为互联网+时代社交平台的一个重要入口。但其蓬勃发展的同时,短视频相关权益面临侵权问题也接踵而来。目前,短视频综合性平台上在呈现大量创新性短视频的同时,也出现了众多“雷同”短视频,其内容、表现形式甚至是语言都与原创作品一模一样,这种想象的出现导致原创作者的创作激情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例如,网红“papi酱”定期推出的短视频,一经推送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复制版。复制者通过抄袭他人的原创作品,来占领原应属于原创作品部分注意力资源和视频流量。此外,有些视频制作者抄袭他人创意或直接将他人视频片段放入其制作的视频当中的行为,不仅毫无独创性,更是对原创作者著作权的严重侵犯。

二、短视频著作权保护的必要性分析

受到《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的载体,而且要求是有独创性的表达。通过文字、图片与视频及其组合的短视频可能涉及到文字、美术、音乐与舞蹈等作品的内容。短视频融合了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等内容,直观、立体地满足用户的多元化的表达与沟通需求。而短视频制作的创作主体多种多样,一些短视频是社交个体通过自身的选景拍摄、自导自演完成,还有一些短视频室友专业的制作团队以独特的编辑、剪辑完成。无论是单独还是团队合作,短视频多是以独创性的内容,辅以一定的技术效果,让人为之一笑或引发人们一定的思考。短视频是作者的智力成果,它花费了作者的大量精力,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应当予以保护。如果不对短视频进行著作权的保护,任由他人对创作者的创作作品进行随意的复制、改动,不仅会对创作者的创作热情的一种打击,同时会助长这种侵权行为风气的助长,扰乱互联网的管理秩序。另外,由于他人对短视频内容的篡改而引发的对他人肖像、名誉等造成伤害的侵权诉讼必回大量增加,如果对短视频保护没有具体的规定,是否会减损法院的公信力。

三、短视频著作权保护之建议

(一)给予短视频自身的保护

对于短视频本身是否可以给予类似摄制电影方式创作的作品保护?我国的《著作权法》尚未对短视频的保护做出具体的规定,如果给予短视频以类似摄制电影方式创作作品的保护力度,对于制作人随意复制并上传至短视频综合性平台的作品,如果其内容与其他短视频作品内容“雷同”,则可认定其侵权,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赔偿应比照类似摄制电影作品来合理确定。

(二)提高第三方综合平台的注意义务

短视频第三方综合平台是短视频内容、推送短视频至其他短视频分享平台以及提供短视频播放服务的一个综合性平台。第三方综合性平台在、推送短视频时,开启了侵害他人短视频内容著作权危险的可能性,那么短视频第三方综合平台有义务去控制危险,使之其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7条对避风港原则和红旗原则的规定,互联网网络服务提供者具有一定的反应时间,即并非平台上一有相关的侵权行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就承担责任,而要求其明知有侵权行为在其平台上发生或被通知有短视频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却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才承担相应责任。①在此情况下,虽然短视频第三方综合平台并无实质性审查短视频内容的义务,但仍应履行一定程度上的注意义务。具体来说,短视频综合平台应当在短视频被他人推送或上传到平台时,尽到基本的审核注意。换言之,短视频综合平台在短视频推送或上传自平台时,审查短视频的标题、大致内容是否与他人短视频相同,如果相同就应当立即通知推送、上传人进行修改,否则不能允许其进行。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媒体融合数字电影

数字技术变革着媒体形态,几乎使单一功能的媒介产品及服务成为了模拟时代的遗物。传媒产业也必须顺势而动,努力适应媒体融合的潮流。由于传媒产业对新技术具有敏感性,在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媒体融合的趋势日益凸现。从早些时候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到全球范围内电信与广电界线的日益模糊,传媒产业结构的变化已是大势所趋。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和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即将告别模拟时代的传媒产业将会呈现出新的面貌。

尽管现阶段媒体融合主要突出表现在广播电视和电信领域,但电影产业也不能例外。面对电信业对文化内容市场的影响,电影产业必须尽快寻找到应对变化的方法。数字电影正是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出现的。利用胶片数字化技术,电影作品可以被制作成数字化文件在电脑上观看,也可以进入影院让更多的人观赏。与之相适应,数字电影制作、发行、放映都与传统胶片电影有所差异。除去在各大院线上映之外,数字电影还可以与其他形式的媒体相交换。可以说,数字化技术为数字电影的流通开辟了多种途径

本文试图以电影、电信、广播电视等传媒产业的融合现状为突破口,讨论媒体环境的急剧变化会使作为媒体形式之一的“电影”发生怎样的改变,以及这种变化会对电影产生怎样的影响。之后通过分析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媒体融合现象对传统意义上以胶片为载体的“电影”概念的变革,在综合考虑电影制作全过程的基础上,探讨对数字电影进行界定的方式。

一、媒体融合现状分析

(一)媒体融合的概念

从字面上看,“融合”的意思是“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应用于传媒产业领域,“融合”的概念主要是指随着网络宽带化和文件压缩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产业界限不断被突破的现象。在广播电视和电信领域广泛探讨的“融合”概念包括:“通过其他网络提供原由特定网络提供的服务或商品”(FCC)以及“改善现有服务技术,以便利用现有设施提供新的服务、开发新形态的设施、产生新的功能”(ITU)。

媒体融合在网络融合、服务融合、事业融合和接收终端融合四个方面均有所体现。其中,服务融合和事业融合主要是指在媒体提供的服务之间以及媒体经营主体之间出现区分不明显的现象;网络融合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传输网络之间的区分不再明确,或是出现“多网合一”的现象;接收终端融合是指接收媒介内容的终端设备的整合,即一种接收终端兼具接收多种形式媒体信息的功能。所以,媒体融合是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急速发生的现象,媒体融合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受众通过简便的方式接收到多样化的信息内容。

值得注意得是,媒体融合不仅仅是各种媒体的统合,而是要利用数字技术整合多种形式的媒体服务,创造出新的价值,因此不能将媒体融合的概念局限在技术范畴当中,而要看到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媒体在社会、经济和美学领域发生的变化。

(二)媒体融合现状

1.电影和电信的融合

在我国,利用电信宽带网络在线或下载观看电影是一种较为普及的互联网使用方式,电影《功夫》也曾被拆分为10个片段,使影迷得以在手机上进行观赏。尽管从融资形态、内容来源、利益分咸等方面看,我国电影和电信的合作尚处于初级阶段,但从未来发展考虑,电信业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寻求与电影业合作,开辟移动通信增值业务的内容来源,符合其长远利益。国外一些电信企业已经开始探索进军电影业的途径,力图突破原先网络运营商的定位,成为电影内容供应商。以韩国为例,SK电信与IHQ通过股份制形式进行合作,构建了一条包括内容生产(YBM首尔唱片、IHQ、YTN Media)、广播电视频道(YTN Media、Mov ie Club)、平台运营商(TU Media)在内的产业链;KT则为电影发行商Show Box投资80亿韩币,以换取所需的内容资源。电信业通过投资或并购方式进入电影业,促成电影业新平台的诞生,要求电影形态发生相应的变化。怎样的电影才能适应新平台的需要、如何创造出电影的附加价值,是必须加以重视的课题。对传统电影概念重新进行审视,结合新媒体出现后受众在观看电影时的投入程度、接收终端屏幕大小以及可观看时间长度等媒体接触形态方面的变化,考虑电影制作的方法,将是电影发展的必然环节。

2.电影和广播电视的融合

电视电影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是电视与电影竞争的产物。法籍波兰电影艺术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轰动欧洲的作品《十诫》,就是电视电影系列片。进入20世纪90年代,电视电影日臻成熟,现在已成为美国商业电视网黄金时段的主要节目内容之一,观众每年平均可看到200多部电视电影。我国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栏目中的“正大剧场”,曾于90年代系统引进了一大批制作精良的美国电视电影作品,对国人了解和接受电视电影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我国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出现专为电视播放而拍摄的电视电影,以投资小、回报稳定见长。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发展进一步缩小了电视和电影在制作手法和承载介质方面的差异,使人们构筑完整的电视电影生产体系的设想成为了可能。

二、媒体融合环境中的电影

(一)电影媒体的进化

自从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布辛大街14号大咖啡馆中使用“活动电影机”成功进行首次商业放映以来,电影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黑白电影到彩,以及宽银幕的出现,电影技术的每次飞跃,无不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

除了技术的进步,电影产业的迅速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电影产业的变革主要由其他新媒体的发明引起,电视、家用录像机、有线电视、互联网点播等都对电影产业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例如20世纪40年代电视机的出现使电影丧失了作为独一无二的活动影像再现媒介的地位,也分流了电影广告。新媒体带来的;中击迫使电影产业直面技术变革,通过采纳革新求得生存和发展。

数字技术是继有声电影、彩出现后电影技术的第三次革命。数字技术与电影的结合可以追溯到“数字影像”阶段。20世纪60~70年代,计算机图像研究者开始研究数字影像的实现技术,电脑动画等应用方式随之出现。在电视广告、音乐电视、动画中广泛应用的数字影像技术同样被用于电影创作,主要用于制作影片所需动画和特殊效果。互联网和卫星等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摄 影机、数字编辑机、数字放映机以及动画影像压缩技术的进步也带动了电影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影响逐渐突破制作环节,向发行和上映环节延伸。电影制作的整个过程都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电影从以胶片的物理形态存储、剪辑、放映转变为用数字摄影机拍摄、用计算机剪辑、利用卫星或互联网等先进的通讯手段传送到各大影院,再通过数字放映机呈现在观众面前。

电影技术的历次变革都使电影面临着来自美学、产业和社会领域的挑战,电影努力调整自身的形态以适应技术的变化,在100余年的电影史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数字技术开启了电影媒体的新时代,也为人们提供了重新定义电影媒体的机会。电影不再仅仅是以胶片为介质在特定的几个影院进行放映的媒介,它是以活动影像方式同观众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方式,而数字技术使这种活动影像媒介的制作、发行和上映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二)数字电影

1.数字电影的概念

对数字电影进行准确定义并非易事。一方面是因为数字技术在电影业的应用还在进行之中,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数字电影技术具有不同于有声电影和彩技术的特点。虽然数字电影技术是以“数字影像”为先导的,但仅从电影制作技术角度对数字电影进行定义的方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考虑到数字电影技术的发展速度和方向,有必要把电影发行和上映一并纳入到定义中进行考察。并且,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取得质的突破,数字电影这一概念的范畴还将进一步扩大。即便仅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数字电影”也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从广义看,从胶片内容的数字化到数字放映再到用数字技术拍摄或制作、以胶片形式存储的电视电影(telecine)都可以被算作是数字电影。从狭义上说,从制作到上映的整个过程全部实现数字化的“数字电影”则是指用数字化文件形式对胶片或数字摄影机拍摄的影片进行加工处理和储存,并利用固定媒体(硬盘)或卫星、宽带网络等将该数字化文件传送到影院,以数字放映机为观众提供高画质影像服务的电影。

2.数字电影的优势

在媒体融合环境中,兼容性对媒体内容的生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对于内容提供商而言,必须将电影内容进行数字化,使电影内容能够在作为同一内容来源在多种媒体平台上得到应用。另外数字电影还在节省成本、开拓文化产品市场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以从电影产业的各个环节对数字电影的优势进行考察。

(1)制作环节

在电影“制作――发行――上映”三个环节中,最早使用数字技术的就是制作环节。数字电影削减了电影制作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提高了电影制作的效率,另外,运用数字影像技术还可以拍摄出现实中难以拍摄到的场面以及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形象。目前高清晰度数宇摄影机已被应用到电影拍摄过程中。数字电影技术在拍摄、剪辑和后期制作方面均有显著优势。

拍摄阶段,采用数字电影技术可使主创人员在影片拍摄现场对拍摄效果进行确认,增加了影片表现的空间,还可以使用非线性编辑技术同步进行影片现场剪辑、同期声数字采集和后期制作。由于影片是以数字化文件形式存储的,主创人员不必担心胶片的成本问题。在剪辑和后期制作阶段充分运用DI(Digital Intermediate)技术和CG技术,能够制作出多种特殊效果以及现实中不存在的形象等。

(2)发行环节

受益于数字技术的引入,电影的发行成本得到了有效降低。发达的通讯技术为影片在全球各地同步上映准备了条件,也使影片发行的利润具备了更加有力的保障。不只是在经济层面,电影的数字化发行在文化层面上也有重要作用。通过数字化发行链进行电影发行,可以有效避免原先电影拷贝造成的画质损耗,并且使影片的永久保存成为可能,有利于作为文化财产的电影内容的保存和共享。

(3)上映环节

电影的数字化上映主要是通过在影院构建数字化影片放映系统实现的。完成数字化改造后,影院可以作为数字内容展示平台使用,从而增加收入来源。以DVD、录像带等为代表的数字电影周边产品可以拓展电影产品票房之外的价值,手机、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兴媒体也可以成为数字电影的展示空间。通过开拓多种形式的电影上映渠道,可以使影片不断创造出新价值。

数字电影市场的扩大有利于终端设备制造业和数字伺服器(digitalserver)构筑、管理行业的发展,也将促使网络运营商和广播电视经营者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电影市场当中,从而使电影产业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三、数字电影美学

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电视、家用录像机、游戏机等多种新兴媒体的启示,在影像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在表现形式方面不断进化,表现为电影美学的变化。数字技术为电影语言提供的新的可能性,贯穿在现阶段电影制作的全部过程中。通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电影发行和上映的巨大变化,但电影的基本表达方式――活动影像投射在屏幕状的物体上――并未发生改变。尽管电影发行和上映的变化不会对电影语言产生直接影响,但却会通过影响构成“电影”所处环境的各个部分影响到电影本身。例如使用手机观看电影时,由于手机屏幕不同于影院的宽银幕,观赏时间也受电池电量限制,电影的形式和内容也都需要进行调整,这种变化也对电影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变化提出了要求。

与数字电影美学相关,需要在电影制作过程的基础上对人们接触数字电影的方式进行广泛考察。数字技术对与电影语言直接相关的制作环节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发行和上映环节电影产业环境的变化与数字电影美学之间具有怎样的相关性,都可以归结到接触方式的变化上。

(一)数字化与电影语言

1.数字影像与数字电影

数字影像与数字电影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数字影像侧重于强调电子影像是一个无论何时都可以进行变形和处理的过程,具有虚拟实体的性质,既可以对现实事物进行仿真式表现,也可以借助于数字技术创造出世界上原本并不存在的形象。这种随时可以发生变化的数字影像是德勒兹(GillesDeleuze)心理分析理论的体现,数字影像技术应用于电影中,使电影具备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即可以用非再现的方式生成新的形象,对世界进行新的模仿,使人们在影像活动中重新建立对于世界的信任关系。但当数字影像作为数字电影的素材出现时,数字影像作为虚拟实体的可能性并不会在表面上显露出来,而是会被缝合在电影之中。数字电影将以数字影像为代表的许多活动影像作为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再通过电影这种媒介形式传递给受众,其最终形态是活动影像的组合。一个完整的数字电影文本具有电影媒体强烈的单向性特征。

尽管网络电影和互动电影强调互动性, 但上述形态在交互性方面的尝试尚不成熟,观众的选择受到了多种限制。事实上,现阶段数字电影的观众仍处于被动观看状态。

2.非再现性

摄影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再现现实的需要而发明的,活动电影机在摄影技术的基础上得以产生。在数字技术出现之前,电影的美学意义主要体现在对于现实的再现上。数字技术应用于电影中,逐渐淡化了电影的现实标签功能。一些实际并不存在的形象借助于数字技术在电影中被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电影从对世界进行再生产式的“再现”工具转变为对世界进行模仿式的“非再现”手段,是人们认识世界规律的要求的延伸。

电影作为现实标签功能的弱化意味着影像与现实关联性的弱化。电影不再被看作是对于日常生活的忠实翻版。绘画、图像等在电影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的艺术形式的价值因数字电影的出现再次受到重视。在数字电影中,实际拍摄的部分不过是构成电影的影像素材的一部分,电影由再现的艺术变成了非再现的艺术,可以表现出实际空间中无法做出的动作、随时间流动的物体等梦境般的影像,计算机图像技术甚至可以使这些虚拟形象看上去比实际存在的东西显得更加逼真。人们还在进行用非再现影像表现再现现实的尝试。

3.空间蒙太奇

在数字电影制作过程中,后期制作甚至比影片拍摄本身更为重要。合成技术要求我们重新对电影蒙太奇的概念加以审视。

蒙太奇(montage)在法语中原指将各部分装配到一起,顾名思义,就是在破碎分割中达到的一种完整状态。各种综合艺术在电影中都可以通过蒙太奇的手段组织到银幕上去。传统的电影蒙太奇概念具有强调时间元素的倾向,通过与场景的结合创造出新的意义。与传统电影不同,数字电影更加关注单一场景以内蒙太奇概念的重要性。在单一场景内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彼此各不相同的影像结合在一起,和传统电影在各个画面之间进行排列组合、建立联系的蒙太奇手法具有相似之处,而同一场景各影像间的蒙太奇也非常重要。数字影像的空间配置特征随时间发生变化。传统意义上“剪辑”的范畴因此被扩大了:数字影像剪辑不再是剪下记录各个场景的胶片,再将它们粘贴起来,而是包括了在场景内放入新的影像,将分散的影像合成为一个完整场景的过程。这是空间蒙太奇概念产生的现实基础。在同一影像中并置的各影像之间的关系所具有的意义愈发重要,对影像进行安排,可以产生类似于计算机超文本链接的多种关系。

(二)产业环境的变化与美学

不仅是制作环节,数字电影的发行与上映环节的变化也影响着电影美学。利用卫星在全球同步上映影片的电影放映环境以及媒体融合后多样化的电影流通渠道,为电影观众开辟了比以往更多的观赏环境。电影必须努力适应个人移动媒体、数字化影院等新兴的电影观赏形式,创作出适合在小型个人移动媒体和超大型屏幕上放映的数字电影作品。

电影观赏环境对电影的重要影响力主要可以归结为屏幕影像和观众的投入程度。对于观众来说,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观看小屏幕上的画面。数字电影在多种媒体终端上呈现时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数字时代需要为各种接收终端量身订制的数字电影。在不久的将来,屏幕尺寸大小不同可能成为划分电影类型的重要依据。适合个人移动媒体屏幕、普通影院银幕和超大银幕等多样化放映媒介的数字电影,会为观众带来更多的电影美学表现方式。“空间蒙太奇”在手机屏幕和大型环幕上会发挥出不同的作用。

四、结论

数字电影的技术特征体现在电影“制作――发行――上映”全部环节的变化之中。从制作环节看,有助于建立更具效率的制作体系;在发行环节节省了胶片费用,可以利用卫星在世界范围内同步发行,并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上映方面,把电影院的概念扩展为多种文化内容的消费场所。与媒体融合潮流相结合,有必要对新型电影美学进行探讨。

篇6

摘 要 动漫产业被称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是继IT产业之后的又一个经济增长点,并且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本文通过对现有关于动漫产业的文献回顾及综合分析,指明我国动漫产业现有发展状况,并分析我国动漫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借鉴其他国家发展动漫产业的经验之上,为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知识经济 核心产业 动漫产业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休闲娱乐观念的改变,动漫产品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广,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项有着巨大商机和文化影响力的新产业。动漫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动漫文化为基础,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品的生产和经营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产业,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并作为优先发展的“朝阳产业”进行推进。

从国外动漫发达的美国、日本、韩国来看,动漫产业已经成为其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例如,在美国,网络游戏业已经打败好莱坞电影业,蝉联四年美国娱乐产业的冠军;在日本,动漫产业年产值仅次于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第二位,动漫及其相关产业的规模已经超过汽车、房地产、钢铁等传统产业;同属于亚洲的韩国,更是把动漫产业作为亚洲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的支柱性产业。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动漫产业已经成长为一个系统庞大的产业。

我国动漫产业起步较早,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了自己的动漫,但是在随后的发展中,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却出现了滞后的现象,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的发展速度。近几年,有了一定的发展和突破,出现一些崭露头角的动漫企业,动漫产业链也初见形成,但是距离动漫产业大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对我国的动漫产业进行研究有助于我国动漫产业建立自己完善的动漫产业链,有利于我国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现有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学者对动漫产业进行研究,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方面,一部分是对动漫产业市场传播营销的研究,一方面是关于动漫产业链构建方面的研究。

在对动漫产业市场传播营销的研究方面,熊洁芬(2006)在《动漫产业营销传播研究》一文中,从营销传播的角度对动漫产业化进行了新的审视和探索,分析了世界上成功的动漫大国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成果,并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动漫产业所面临的各类问题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在对动漫产业的产业链构建方面的研究上,姚中杰、虞雪峰(2006)在《中国动漫产业链的构建》中针对中国动漫存在的问题从动漫产业链的构建的角度为中国动漫进行了分析,为国产动漫的发展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庞静(2009)认为国际成熟的动画产业链条大致可由“前期策划和准备工作―创意和制作―动画的发行和播放―衍生产品的开发和营销―资金回收―资金再投入”这几个环节构成。

与我国相比,国外动漫产业发达的美、日、韩等国对动漫产业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国外很少使用产业链这个概念,而是使用产业链的三个组成部分价值链、供应链、生产链等概念,因此,国外对动漫产业的研究大部分以价值链为基础,我们可以从国外成功的动漫产业模式中吸取成功的经验。

三、动漫产业的特征分析

动漫产业是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动漫产业具有以下特征:

(一)资源消耗少、能耗低、无污染、知识密集型产业

动漫产业不象传统制造工业、化学工业那样消耗自然资源和对环境造成污染,它主要依靠的是人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属于创意产业,具有资源消耗少、能耗低、无污染以及知识密集型的特点。

(二)涉及的领域比较广、市场需求较大

动漫产业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因此,需要的相关支持产业校多,涉及的领域宽广。

(三)高投入、高利润、高风险性与知识产权

据测算,在国内,动画片一分钟制作费用大约5000元至10000元,一部普通动画片(26分钟*26集)则需要投资800万至1000万元人民币,而在国外,动画制作的成本则更是高达每分钟1.2万美元,但高投入带来的是高回报,例如,美国动画片《狮子王》,虽投资高达4500万美元,但到目前为止,其播出环节收入已达7.5亿美元,衍生产品收入则高达20亿美元。调研结果表明,动画产品的投资回报率为2至50倍。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动漫产品的需求在总体上日益提升,但是这种需求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受到诸如时尚潮流、个体嗜好、传播炒作、时机选择、社会环境、文化差异、地域特色等因素的制约,因而也大大增加了动漫产品的风险。

(四)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和成长性

动漫产业具有典型的知识经济特征,著作权保护使动画形象和品牌成为不可再生但又能永久使用的商业资源。

四、我国动漫产业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动漫产业虽然取得了一些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链断裂

动漫产业是一个创意加技术,再加商业模式的行业,完整的动漫产业链涉及前期策划、动画制作等,到品牌传播,再到玩具、文具、包装、服装等衍生产品的开发、经营、销售与监控管理等。衡量一部动漫作品的成功,不仅在于电视或电影收视率上的成功,更主要的是能否将卡通形象作为一个品牌进行开发和经营其衍生产品。目前中国动漫业还没有形成这样的产业链模式。

(二)缺乏高素质的人才

国内动漫界人才的现状是,懂动漫艺术的不熟悉电脑制作技术,熟悉电脑技术的,艺术素养的功底又很薄弱;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况且,动漫产业不仅需要动漫制作人才,还需要优秀的熟悉动漫产品的商业运作人才。

(三)国内市场受到美、日等动漫巨头的大量侵蚀

目前,美国、日本的动漫产品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进入中国市场,由于他们在本土发行已经收回了成本并获得了利润,就在中国采取几乎免费赠送播出动漫的手段,而通过衍生产品在中国市场赚取利润。这样,美、日等动漫企业依靠自己在动漫市场上的先发优势,不仅赚取了超额利润,而且大大压缩了国内动漫企业也就是它们未来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

(四)缺乏原创的动漫形象

纵观一些知名的动漫品牌形象,一般都是可爱的动物,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能被观众所接受,而且国外的动漫卡通形象,大多具有挑战传统的、叛逆果敢的性格,恰恰迎合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而中国的动漫形象说教味道比较重,会使受众不自觉地产生抵触心理,并且我国的动漫形象缺失创新元素。

五、发展动漫产业的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无论是占起步之先的欧美文化产业,还是后来居上的日韩动漫产业,都离不开政府的中长期战略部署和操作上的实质性支持。对我国而言,我们认为政府扶持应当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政策引导,如政府购买公共产品、努力协调电视台、玩具企业、服装企业等合资研发生产动漫片,鼓励产业链中的下游企业直接投资动漫制作,以弥补动漫生产企业资金的不足,使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走合作共赢之路。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努力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和实现动漫产业化的政策环境,为各类动漫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平等竞争的条件。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尽快推出原创性的动漫形象

由于动漫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而充斥市场的盗版产品严重侵蚀合法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因此,我们应当尽快建立健全动漫产业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强化政府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切实加强动漫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强动漫作品的版权保护,加大打击盗版的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走私、侵权和盗版动漫产品的行为,为动漫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从而使我国的动漫产业走上健康的轨道。

(三)促使投资方式和投资主体多元化

在投资方式上,日本在动漫业上投资所采取的方式是在动画片制作前期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后续投资将依靠播放后的广告收入来维持。而且是边制作边播出。这样可以就播出后观众的反应对动画作品进行修改,并根据观众的喜爱度来决定动画的长度、是否制作续集等等。而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韩国,更注重民间投资和风险投资的引入,促进动画片制作向市场化运作方向发展。我国动漫产业需要吸收政府投资,并且要支持各种民间投资,促使投资方式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四)建立产学研合作体系,加速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动画人才队伍的现状与动漫产业的需求是很不相称的,市场需要既懂艺术又懂技术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而事实证明,加速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就是建立产学研合作体系。

(五)运用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发展动漫产业

无线互联网、手机应用等新兴媒体渐渐成中国了年轻人获得资讯和娱乐的第一来源。这种新兴媒体的出现,也为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如果我们能够以新兴媒体为突破口,利用好国内的庞大用户群这一竞争优势,多方面发展动漫产业,无疑将会大大推进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蒋建国.提高原创能力壮大动漫产业―湖南动漫产业调查[J].求是,2006.13.

[2] 景宏.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J].旧本学刊,2006.4.

[3] 周世锋,俞莹.日本动漫产业发展的成因与启示[J].今日浙江,2005.10.

[4] 杨玉洁.盛世启航的中国动漫产业[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5.6.

[5] 方益波.动漫产业的蜕变[J].隙望,2005.27.

[6] 杨越.我国动漫产业现状分析[J].时事(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3.6.

[7] 覃莉.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前景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6.4.

[8]李涛.动漫名猫的品牌与产业化动作[J].新闻界,2006.3.

[9]张鑫.浅析中国动画产业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管理,2005.4.

[10]王冀中.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2009(3).

[11]王静.中国动漫产业政策探析[D].沈阳:东北大学,2009.

[12]肖昕.我国动漫产业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与经济,2009(2).

篇7

论文关键词:“印象?,刘三姐”,产业融合,实景演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

 

一.前言

随着旅游产业不断扩展和复制,旅游者渐渐产生审美疲劳乃至厌倦,尤其在经济高速运转的今天,旅游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及工作的压力,其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同类产品的增加,导致旅游企业之间竞争更加激烈,迫使他们急切寻找、选择和创新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力争在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获得超额利润。在“推”和“拉”的双重动力作用下,必须实现旅游业态创新,旅游业态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业态融合是旅游业态创新的最主要形式和发展趋势,产业融合是为适应产业发展或为加强各行业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而发生的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通过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逐渐融为一体,形成新产业属性或新型产业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其本质是对传统产业组织结构和形态的突破和创新。旅游产业融合是顺应国内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和游客需求而提出的一种旅游产业发展新理念,是旅游产业化的新路径,其创新对于突破原有旅游资源的限制,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拓宽原有的传统营销渠道,提升旅游产品内涵市场营销论文,打造旅游产品精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旅游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以旅游产业融合模式发展起来的旅游业越来越多,主要有文化产业、农业、创意产业中演艺业及网络游戏业等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其中,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整个旅游产业融合模式的主流。本文以“印象?刘三姐”为例,提炼其产业融合模式,并以此为视角,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同时为相关旅游业提供借鉴。

二.“印象?刘三姐”产业融合模式现状分析

“印象?刘三姐”产业融合模式即根据功能和发挥作用的不同,将“刘三姐”等民族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核心价值,以音乐、舞台演出、电影等创意产业作为途径,融入传统旅游的载体中,形成功能互补的“一轴两翼”的商业融合模式。具体如图所示:

篇8

关键词:徐州;动漫产业;产业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4-32 -02

徐州动漫产业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虽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徐州市政府逐步加深对动漫产业的关注程度,出台了一系列指导和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具体意见,并将其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增强综合竞争力着力培育的重要新兴产业。徐州市政府十分重视动漫产业的发展,从分布情况来看,全市90%的动漫企业集中在泉山区,泉山区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文化兴区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动漫产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来抓,截止2012年4月,短短3年时间,42家动漫制作公司和国内最大的动漫博物馆相继落户,《宝贝向前冲》与央视成功签约正是当地矢志不渝推动动漫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典范。

一、徐州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徐州是汉文化发源地,拥有6000多年历史,是个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古城。近些年徐州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位列江苏省第一。在徐州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愈加注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动漫产业也取得长久进步。本文将从产业环境、产业政策、服务平台和动漫作品四个方面具体分析徐州动漫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环境

徐州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现今位于京沪、陇海两大高铁线交汇处,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徐州真正成为辐射淮海的经济中心。此外,徐州历史悠久,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拥有丰富的汉文化和战争遗迹资源。云龙山水的秀美和文人墨客的书画,共同孕育了徐州这块钟灵毓秀之地。这些地理、历史及人文资源将成为徐州日后动漫创作的丰富素材,将对其日后动漫发展大有裨益。

(二)产业政策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国家和江苏省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为贯彻该精神,徐州市委、市政府于2013年联合《关于支持重点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于2015年8月又了《关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实施意见》。在建设动漫产业方面,2014年8月,徐州市工商局出台了18项措施以促进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积极支持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扶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文化创意园区等。此外,徐州财政局下发的《2015年财政惠民政策》中第四条规定,在财税政策上助力动漫企业发展,对于徐州动漫企业自主研发的动漫产品可享有减免税待遇。以上种种政策表明徐州市政府支持动漫产业发展的决心,并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服务平台

近年来徐州市政府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助推动漫产业集群发展。徐州动漫文化产业园作为徐州市城建重点工程,于2013年7月底正式开工,该项目共投资3亿元,占地25.5亩,共分为东西二区,东区为商业休闲区,西区为动漫企业办公区。该动漫文化产业园集创意、文化、消费于一体,以创意动漫为核心,衍生设计研发、旅游休闲、主题餐饮等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丰富多彩的综合经济体。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园、徐州龟山民博文化园和淮海文博园等也都搭建了动漫公共服务平台,这些平台将有利于徐州动漫企业降低制作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四)动漫作品

由徐州本土品牌打造的52集长篇动画《宝贝向前冲》于2012年6月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该动画以环保为主题,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由徐州原动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的两部原创动画――《如意岛上的小精灵》和《云龙传奇之九龙战记》均在央视热播,分别荣获2012年度国产优秀动画片和2014年江苏省优秀文化成果奖。2014年4月30日,由江苏博瑞世通公司制作完成的《大汉英雄传之鸿门宴》在央视六套播出,该电影取材于鸿门宴史实,充分反映徐州汉文化,采用纯三维制作技术,颇具中国风特色,是徐州动画电影制作的开端。

二、徐州动漫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徐州动漫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缺乏资金支持

徐州动漫产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缺乏资金。我市动漫企业多为中小型民营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运营成本。动漫项目制作成本极高,投资回收期长。若后期无充足资金支持,动漫产业价值链就难以体现。当今许多投资者仍对动漫产业盈利模式不了解,难以评估其潜在投资价值,且动漫产业缺乏完善担保机制,导致动漫企业在运营中无法获得大量融资。多数动漫企业经营加工、代工动画业务以获取短期收益,维持企业生存,但长久下去,没有足够资金支持的动漫企业势必难以发展,甚至面临倒闭危机。

(二)高层次人才短缺

动漫产业属于文化创意产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人才资本。徐州动漫企业不乏动漫制作类人才,但缺乏复合型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不仅可以策划、创作动漫作品,更可以参与到动漫项目的运营和营销中。现多数高校虽开设动漫专业课程,但其目的是培养绘画和电脑技能类人才,忽视了市场管理和运营营销方面的教育。因此,高层次人才的短缺成为徐州动漫产业发展中的瓶颈。

(三)未形成完整产业链

动漫企业盈利来源,绝大程度上依赖于衍生产品。国外知名动漫企业――迪士尼公司,正是依靠动画《米老鼠与唐老鸭》的衍生品,如文具、玩偶、主题公园等占据国内外市场,其动漫与衍生品的销售比例高达1:9。而徐州动漫企业在市场化开发能力上有所欠缺,难以形成完整动漫产业链,衍生品发展模式十分脆弱,几乎无法通过动漫衍生品获取盈利。

(四)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知识产权是动漫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保证动漫企业获取正常盈利的关键。但在徐州市场上,盗版动漫产品屡见不鲜,这些盗版产品因价格低廉深受消费者喜爱,动漫企业常常会因正版产品失去销路而蒙受巨大损失。尽管政府已经出台针对盗版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法律体系不完善,仍存在显著不足。

三、促进徐州动漫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实现徐州动漫产业可持续发展,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政府加强资金投入,市场发挥融资作用

资金是决定动漫产业兴旺的关键因素。徐州动漫产业发展中资金短缺的问题亟待解决,打破动漫企业投融资难题需要依靠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加大原创动漫项目资金扶持力度。据调查,高达95%的徐州动漫企业都希望政府能够给予动漫开发成本10%以上的资金支持。因此,徐州市政府应重点支持原创动漫,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集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为徐州动漫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应迅速构建成熟且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使市场投融资作用得以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融资和股票交易服务平台,满足其融资需求。此外,动漫知识产权属于无形资产,市场应建立知识产权质押平台,完善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以解决动漫企业融资难题。

(二)培养与引进复合型人才,整合人才资源

人才是决定动漫产业长足发展的必要条件。要想获得兼备创新、管理、营销三种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动漫人才,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一是完善动漫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合理人才结构。徐州高校应根据动漫市场实际需求开设相应专业,如动漫编导、动漫衍生品设计、动漫管理营销等专业,大力培养创意及经营管理类人才,解决动漫产业人才结构失衡问题。同时加强与动漫企业合作,共同建立动漫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从而真正达到“产、学、研”一体化,使高校成为服务产业发展的载体。二是注重发现人才、引进人才。徐州应多举办动漫展览会,在这种平台上发现更多有潜力的创新人才,应出台引进动漫人才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经验丰富、资历优秀的外部动漫人才加入到本地动漫企业。

(三)建立完整动漫产业链,完善动漫产业体系

形成成熟的动漫产业链,需要动漫作品销售、播映、衍生品研发等环节紧密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系统。动漫产业链要在有影响力的精品动漫上延伸,这就要求徐州动漫企业做好市场调研,根据受众需求创作合适的动漫作品,以获取庞大的消费群体。在品牌规模效应形成后,动漫企业可与知名加工企业合作,规模化生产同动漫品牌下的系列衍生品,包括服装、玩具、文具、生活用品等。同时出版动漫图书、音像制品,拓宽媒体传播渠道,扩张品牌效应,发掘品牌价值。市政府应引导动漫企业与关联企业交流合作,共同研发动漫衍生品,合力打造动漫产业链,在资金上予以支持,保证产业链条上各环节都有足够现金流支撑,促进链条完整性。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盗版

动漫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是动漫企业的生命线,市场上横行的盗版产品往往会制约动漫产业发展。因此,保护知识产权是动漫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为杜绝猖狂的盗版行为,政府应加大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依法取缔盗版产品销售点,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切实保护动漫产业版权,为徐州原创动漫市场创造公平市场环境。另外,市政府应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积极鼓励动漫企业或个人登记著作权、申请商标权与专利权,让他们意识到捍卫个人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陈彦.加快徐州市动漫产业创新发展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02):145-146.

[2]王含.徐州动漫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J].美与时代,2015,(09):79-81.

[3]王岩,徐明.动漫产业集群管理与发展问题研究――以江苏省动漫产业现状分析为例[J].电视研究,2014,(05):44-45.

[4]鲍锐.江苏动漫产业的发展分析与对策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3,(02):71-75.

[5]姚敏.江苏动漫产业发展现状、竞争态势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1):82-85.

[6]姜岩岩,恽如伟,孙玉芳,闫荟,邱华青.苏南动漫产业原创能力状况及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0,(05):43-44.

[7]徐州动漫文化产业园地下工程过半[N].都市晨报,2013-09-12(A05).

[8]《宝贝向前冲》冲上央视[N].徐州日报,2012-04-23(06).

[9]徐州原创动画电影《鸿门宴》在央视播出[EB/OL].央视网, 2014-05-09.http:///2014/05/09/ARTI1399623347290554.shtml.

篇9

关键词:动画;产业;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4-0108-02

1 动画产业概述

动画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画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画新品种等动画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与动画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印刷品及日用品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与动画内容相关的展览馆、游乐场和主题公园的经营等。动画产业是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对动画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扶持。2006年4月,为了推动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文化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十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建立机制和强化政策入手,力争在5至10年内使我国动画产业创作开发和生产能力跻身世界动画大国和强国行列。许多企业据此调整了发展战略和计划,初步摆脱了模仿痕迹。一批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点的新漫画期刊、图书和漫画家快速成长起来,《漫画世界》、《漫友》等杂志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漫画版《水浒传》与《西游记》陆续在国外出版,一批新老漫画作品走出国门赢得了市场。动画教育和人才培养、动画产业基地建设、动画国际交流等都驶入了快车道。

2 中国动画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人才短缺。从事原创动画需要创意开发人才,加工制作人才和经营开发人才。对于一个成功的动画企业来说,前期的创意研发和后期的经营开发要比中期的加工制作更为重要。动画是知识、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比一般影视剧创作难度高,人力资源投入的成本也更大。从事动画创作的人才要既懂艺术又懂技术。作为一项产业,动画经营人才也不可或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金国平曾强调,动画产业最需要的就是艺术人才和专业人才,其中艺术人才主要指创意、编导和设计等高级人才;专业人才则指专业制片人、专业经理、专业营销发行人员等。而“能够融会贯通,一肩挑两担”的更为稀有,缺少专业的产业运营和管理团队。

(2)自主品牌缺乏。近年来我国动画企业将大量精力用于动画产品的来料加工,目前已经成为美国、日本等动画大国的重要代工基地,替海外加工的动画作品的产量已经远远高出原创动画的产量。在为他人做嫁衣的同时,失去了创作民族品牌的时机,在我国劳动力价格上涨之后,很容易引起动画产业的整体萎缩甚至消失。

(3)产业链条缺失。动画产业链大体上有四个环节,漫画(图书、报刊)、动画(电影、电视、音像制品)以及舞台剧和网络动画。漫画创作是产业的基础,影视动画是产业的主体,动画舞台剧是产业的延展和提升,网络动画是产业的前锋,具有拉动和整合作用。此外,还有游戏、玩具等周边产品开发。这其中的每个环节又牵扯众多的行业,如策划公司、动画制作公司、广电业、出版业、玩具业、等20多个行业。在我国,作为产业基础的漫画业发展缓慢,《动画大王》、《卡通先锋》、《少年漫画》、《北京卡通》等多家漫画杂志由于连续亏损而休刊。由于缺乏漫画基础,中国的动画公司在寻找题材方面只能依靠自身力量去揣摩观众可能感兴趣的热点。发行方的音像社、播出方的电视台以及后续的衍生产品开发商,并没有真正紧密结合起来。由于前面环节不顺畅,衍生产品开发无利可图,企业自然失去了投资的积极性,当然也就更没有人愿意为动画片投资了,这必然导致国产动画片的数量少、质量低的状况。

3 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对策

(1)发展完整产业链。

在动画产业链中,生产、播出、衍生产品开发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日本、美国等动画业发达的国家都形成了一套循环的动画产业链。目前的中国动画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国产动画片投入产出仍然失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来自市场。简单的说正常的市场状态是:制片人制作动画片,商销售,影视系统播放,企业购买动画产品形象并开发衍生产品,商家销售产品。这是一个复杂的循环系统,其中各个环节必须互相依存,共同协调,同步发展,才能形成良性互动。在我国,则还没有完全形成这样一个系统。产业化是国产动画片发展的必由之路。惟有实施产业化的运作,国产动画片才能突破数量少的瓶颈,走向投入和产出良性循环的道路。

(2)加大扶持力度。

目前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但发展环境仍然十分严峻,政策扶持还不够到位。在对国外动画片进口问题的限制和对盗版的打击力度上,国家应该做出更为详细具体的方案和措施,使得这两个问题得以快速有效的解决,国产动画的保护机制也得以建立;同时国家也应该尽快制定长期的、完整的发展规划,使国产动画有一个宏大的远景规划可遵循;并且设立专司动画产业的监督管理部门,使中国卡通动画产业脱离文化部、新闻出版署、广电总局等多家政府机构多头管理的混乱局面。

(3)畅通播出平台。

动画本身是电视作品。电视台的播出渠道应该是畅通的。动画产业要发展,不应该仅仅要求政府出钱,播出系统不管是网络频道还是电视频道还是影院频道,对动画产业

化的发展都应该扶持。

(4)加大衍生产品开发力度。

成功的衍生产品得益于动画形象的成功和营销宣传。因此,从前期策划开始,就要加强重视,加大资金投入,使动画形象从一开始就得以深入人心;然后在此基础上,让电影、电视、书籍做广告宣传平台,紧随其后的电子游戏、玩具等各类衍生产品走向市场,最后获得利润,收回成本。

(5)加强原创力度。

中国动画的制作技术并不落后,越来越多的动画制作公司成为国外动画片的加工厂。但动画制作者完成的只是技术,一部动画片最主要的还是创意故事和情节。所以,要想打造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动画品牌,动画产业必须以“原创”制胜。做好这一点,关键在于要进行前期的策划和调研工作。成功地抓住观众的心理,下足功夫去深入研究观众的心理需求、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6)加强人才培养。

我国动画人才资源严重匮乏,后继力量明显不足。不仅仅是动画创意、编剧、导演等专业人才的不足,参与产业链条其他环节的诸如管理、策划、营销等人才也寥寥无几。因此,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是当务之急。不仅要培养出可以制作高水平动画艺术节目的制作者,还需要有能够进行商业运作、拉动产业链条的专业经营管理人才,全方位补充中国动画业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肖珉,张世浩. 国产动画片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失衡[J]. 今传媒,2006,(03).

[2]张露. 论中国动画中的文化失语[J]. 电影评介, 2007,(03) .

[3]陈岳虹. 我国动画产业如何走出“有产无业”的困境[J].经济师,2006,(08) .

篇10

[关键词]真人秀;同质化;衍生产品;产业链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064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2

1 真人秀节目的现状分析

1.1 我国真人秀节目发展状况

我国真人秀节目起源于2000年的一个自创节目《生存大挑战》,由此开启了一种全新的节目形式,但这一形式并没有迅速占领综艺娱乐节目市场,直到近年来我国引进国外此类节目的版权,并不断刷新国内综艺节目的收视纪录,才使真人秀节目不断发展起来。国内各大电视台相继推出了形式多样的真人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随着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亲子互动型真人秀节目、户外竞技明星真人秀节目、明星挑战竞技真人秀节目及明星脱口秀节目等不同节目类型的出现,真人秀节目才真正达到了成熟阶段。

1.2 真人秀节目收视分析

在2015年10月16日至17日晚间综艺节目收视率前10的综艺娱乐节目中真人秀节目占据了其中8个席位,《快乐大本营》作为开播十几年的湖南卫视王牌综艺节目也被真人秀《挑战者联盟》超越,仅位列第二。真人秀节目已经成为娱乐综艺节目这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其他娱乐节目相比在收视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1.3 法律政策的影响

真人秀节目作为近年来炙手可热的综艺节目形式,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节目类型,为此,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对节目的内容和播出时间进行严格的规范和限制。事实上,由于越来越多的真人秀节目开始按照编剧的脚本在演,完全没有表达出嘉宾最真实的一面,存在欺骗观众的问题,因此,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政策,对真人秀节目“剧本化”发展提出了质疑,并要求真人秀在节目本身作出适当调整,避免节目恶俗化和过度明星化,防止把节目变成比拼明星名气和粉丝的场所。真人秀节目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法律政策的影响,严格把握节目的尺度和内容设计,谨防违规现象的出现。

2 真人秀节目营销的成功之处

真人秀节目是近年来发展相对迅速的一个节目形态,这一节目形态可以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离不开其选择的营销策略。在节目定位、内容创新以及创新模式运用等方面,真人秀节目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形成了产业链发展。

2.1 节目合理化定位

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社会,如何做出一档满足人们收视需求的节目成了一大难题。但这其中不乏有成功的案例,例如:湖南电视台推出的《爸爸去哪儿》栏目。有美国学者曾列出过一个优秀的选题应符合的要求:首先,主题应该是重要的并且能明确表达出生活观点的;其次,主题所表达的观点应该是大多数人所关注的;最后,主题应是一个围绕人们生活并无法摒弃的永恒话题。以《爸爸去哪儿》为例,该节目选择了亲子这一主题,这一主题正好是时下富有议论性的教育话题,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讲都是一个具有意义的话题,并且正是一个涉及范围广而且无法摆脱的永恒主题。所以说为节目在定位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是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条件。

2.2 合理化创新

现如今国内热播的真人秀节目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国外购买版权,然后在本土制作完成,包括从韩国MBC引进的《爸爸!我们去哪儿?》和从韩国SBS电视台引进的“Running Man”等。其中,《奔跑吧兄弟》几乎完美地诠释了“拿来主义”,节目传承了韩国版的节目模式和流程,但在节目内容方面韩国版节目拍摄地点选址在韩国民俗村、济州岛、汉江等韩国知名地点,并添加具有民族特色游戏环节。而中国版在引进节目时,也很好地做到了本土化创新,节目拍摄地有古丝绸之路及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场馆,并在节目主题方面穿插了中国特色的节日和年代记忆。节目取其精华,延续了“Running Man”表达的崇尚运动快乐的信念,制作出一档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真人秀节目。

2.3 新媒体营销

在过去的几十年,电视节目营销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成熟的系统,但近些年一些娱乐综艺节目、大型体育赛事都选择通过网络平台直播的方式,这表示新的媒体形式已经开始兴起。真人秀节目作为近年来炙手可热的综艺节目,率先打响了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营销方式。《爸爸去哪儿》在节目筹备期间便通过官方微博等多个网络媒体嘉宾及旅行地点的选择情况,其选择的嘉宾均为有社会影响力的明星及孩子,这促使大多数网友产生好奇心理参与讨论。节目在宣传方面充分地运用了微博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优点。在节目开播前成功造势,使这一档节目在未播前就已经被众人熟知了。在节目播出期间,嘉宾们通过转发节目官方微博的内容或自己分享拍摄中的自己与孩子成长历程也可以带动更多人的参与、讨论与互动。明星嘉宾的微博转发及话题讨论量足以将节目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成为推动节目收视的助力。

2.4 傍焦营销模式的运用

“焦点事件”+“电子商务”模式(Focus to Online,F2O)被营销界称为“傍焦模式”。真人秀节目在对于F2O模式的运用方面,《女神新装》可谓是让人大开眼界。该节目拥有自己独特的“竞拍机制”,并与多家电商平台合作,这一类似于“电视购物”的节目形式结合了电视营销与电商营销模式,达到了节目方与电商平台的共赢,是一个完美的有机结合。节目中呈现的是一种“即播即买”的方式,受众在观看节目过程中对产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实现了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无缝对接;对于商家来说节目中嘉宾的有形展示无疑是一则有力的广告,在产品未上市前就有了足够多的曝光率。商家节省了推广过程中广告费用,将更多的利润回馈给消费者,消费者得到了需求上的满足,同时节目也赢得了收视率,这一模式的应用达到了三方共赢的局面。

2.5 形成产业链

现如今的真人秀节目蒸蒸日上,多数的真人秀节目已经拥有了大批忠诚的粉丝,衍生产品就是利用节目的品牌效应从节目本身衍生而出的“子品牌”,这些衍生产品逐渐向下扩展便形成了产业链。在《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取得良好成绩后,节目制作方继而推出了《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及《爸爸去哪儿2》大电影,两部电影均由真人秀节目中的原班人马打造,电影主题与电视节目相同,都是亲子旅行生存体验。两部电影播出后评价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两部电影在票房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样以真人秀为主题拍成的电影还有《奔跑吧兄弟》,在2015年票房突破4亿元。尽管在电影行业内有许多类似于投机取巧的说法,但是站在商业的角度上,影片的票房成绩却在昭示着这一模式的成功。随着《爸爸去哪儿》的热播也带动了其他的商机,例如,《爸爸去哪儿》官方手游的开发,手机游戏上线50天下载量达7 500万次;其同名图书仅在预售的前三天,销量就超过了5万册;与某旅游电商平办《爸爸去哪儿》线路游,这一系列的衍生产品均受到了受众的喜爱。

3 真人秀节目营销的不足之处

当然,虽然一些真人秀节目采用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在市场运作中取得了成功,但是它自身还是存在着与其他节目模式雷同、节目品质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将会是阻碍真人秀节目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难关。

3.1 内容雷同

在真人秀节目大行其道的今天,真人秀节目以其带动节目气氛的游戏环节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眼球,所以现如今的真人秀节目中大多都添加了游戏这一环节,但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其间避免不了有借鉴、模仿和被指“抄袭”的现象。

3.2 节目品质低

在众多真人秀节目热播的今天,却有众多电视综艺节目频频爆出节目嘉宾文化堪忧事件。比如:最近网上流传火热的“××不识字”,这一关键词现如今放在百度上搜索就能找到

112 000个之多,可见这一事件的传播程度及其影响力。

3.3 过于商业化

事实上,广告的植入问题也一直是电视综艺节目饱受争议的焦点。节目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适当地插入赞助商的产品广告是可以的,但是也应该同时注重节目品质,节目中出现过多非常强硬的植入式广告就会影响节目品质。《奔跑吧兄弟》将赞助商产品以游戏道具形式出现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即保证了广告商产品的出镜率,也不至于令观众产生反感。在广告插入方面作出适当的调整,减少硬性植入或减少广告投入量,相信对节目品质的提升都是会起到较好的作用。

3.4 衍生产品欠佳

在真人秀节目热播的过程中,人们看到了新的商机,通过真人秀节目开发出了许许多多的衍生产品。《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取得的票房成绩,不仅体现了电影文化的发展趋势更加反射出了现如今文化产业的市场现实。在衍生产品方面,不得不说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在商业化运作方面取得了标志性的胜利。一个衍生产品发行与它的产品本身是要相辅相成的,而不是只顾其自身利益而忽略了给本体所带来的影响。站在商业角度来说,必须肯定《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票房成绩;但是同样站在商业角度,也必须考虑一个商品投放到市场的市场周期问题。《爸爸去哪儿》大电影这样一档不具备一般电影元素的贺岁电影,它的市场周期注定不会长久,虽然眼前的成绩斐然,但注定是昙花一现,它就像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市场上闪过,留下的只是影评人给其作出的商业化电影的评价。

4 提升真人秀节目营销效果的建议

就目前真人秀节目来看,真人秀节目已经脱离了“真”这一本质,节目内容相似、广告投放量过大,营销策略及衍生产品问题也相继出现,这严重影响了节目的品质。对此,笔者结合以上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4.1 重视节目的差异化

真人秀节目的收视率已经占据了整个综艺节目的半壁江山,但是真正做到别具一格对的几乎没有。虽然节目内容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观众的需求,但也不能一味迎合观众的口味,需要不断地创新,以差异化的节目内容和定位吸引观众长久的关注,培养其对节目的忠诚度。

4.2 增强节目品质

真人秀节目也像产品一样,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努力提升节目的品质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节目的成长期和成熟期。因此,期望节目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就绝不可以任意炮制一次性消费的文化快餐。一档节目的核心就在于它向社会所传达的内容,一档节目是否可以得到较长的生命周期就在于核心内容上的附加产品。真人秀节目增强节目品质是完善核心产品最主要的任务。

4.3 创新营销模式

在电视创新节目营销中可以发挥新媒体的优势特长,针对不同的节目类型,不同的目标受众,从传播的渠道、方式、时机、内容再造、观众体验与受众引导等多个方面,以全媒体联动推广营销,使电视创新节目能够获得更高收视、更大效益、更旺盛的生命力。传统媒体在时效性上的弱势渐渐体现出来,许多企业都会选择网络媒体来打响节目知名度的第一枪,在网络上收获足够的讨论量和转发量就意味着产品已经在知名度方面迈出了第一步。因此,未来真人秀节目的营销创新应更多地通过新媒体实现跨界营销,充分利用其他品牌、平台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升节目影响力。

4.4 整合产业链

在真人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越发繁荣向上的今天,已经有人透过真人秀看到了新的商机,借助节目播出所产生的热度开发出了许许多多的衍生产品,实现了由“节目”到“产品”的演变,通过真人秀开发出来同名电影、同名图书、同名手游、同款旅游线路以及儿童玩具等。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们只要对品牌的一个部分产生质疑,很快这种感觉就会影响到品牌整体,因此做好产业链整合是真人秀节目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真人秀节目可以利用在节目中出现过的非流行元素打造“反流行”消费趋势,继而开发此类产品,以此带动产业链产品的消费,创造新的商机。

主要参考文献

[1]闫慧彤.我国明星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4.

[2]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Z].2015.

[3]李红.《爸爸去哪儿》成功的受众心理解读[J].大众文艺,2014(4).

[4]Jansen B J,Zhang M,Sobel K,et al.Twitter Power: Tweets as Electronic Word of Mouth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11).

[5]王会娟,徐青青.对中国综艺节目“拿来”及发展策略的思考――以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为例[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