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4: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篇1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管理(GSCM) 石油行业 对策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行业通过改革与调整,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供应链。1998年国内石油行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和结构调整,按照上下游、内外贸和产销一体化原则,分别按地域组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化工两大集团公司和主要业务集中在上游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形成了国内的三个主要供应链体系。

在石油公司加强供应链管理、实现供应链整体的优化与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供应链潜能的同时,却忽略了供应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恶化等。石油行业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首先,石油产品(包括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石油化工产品)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污染物,容易造成大气、地下水、海洋的污染;其次,油气勘探、开发、冶炼、运输过程中容易对野外环境、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再次,整个石油供应链中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供应链管理运作过程中,应该同时注重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客户要求石油企业提供更为安全和环境友好型的产品与服务,员工要求工作对生命安全、健康与环境不造成损害,媒体与公众对企业绿色化经营越来越多地关注、期望与监督。因此,研究在石油行业中如何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来提高企业的形象、带来良好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竞争优势、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内涵及其最新发展

不同研究者提出了各自对绿色供应链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概念的认识。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进行了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研究,正式提出了“绿色供应链”概念。Steve V. Walton(1998)等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将供应商加入到企业的环境战略中,其核心是将集成管理的思想应用到绿色供应链的领域中。M. H. Nagel(2000)认为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涉及到产品的使用、组成以及生产的全过程,并且强调在供应链范围内达成一种长期稳定的战略关系。Zsidisin和Siferd(2001)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为了环境友好地设计、采购、生产、分销、使用及再使用等而在供应链内采取的管理策略、行动及所形成合作管理等。汪应洛等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将绿色供应链进行了系统的细分,将其分为:生产子系统、消费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及环境子系统,其构成要素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者、消费者、回收商等,其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提升环境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尽管其提出的时间比较短,但已得到各个领域的关注;从研究现状来看,现有研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方法与手段主要依赖于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定性的研究较多而定量的研究较少;更多的研究者关注于某一产业如何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

2.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概念层与操作层两个层次,在上述文献中大多数研究者均提出了自己对绿色供应链或者环境意识采购、环境意识供应链等相似概念的理解,其所提出的概念更多强调的是将环境因素加入到供应链管理中,而绿色供应链与一般供应链在内涵与运作上的区别没有得到深入研究。

3.强调集成的思想来研究环境管理问题,集成管理成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支柱与手段之一,同时也是现有研究成果共识之一。

三、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其结构模型

从产业组织的角度来看,石油产业是指勘探、开发、储运、加工和销售石油。石油产品的企业集合具体来说,它包括石油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及石油化工业。石油开采业是指勘探开发石油资源的企业集合,统称为上游;石油加工业是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的企业集合,与石油及天然气的储运、石油销售一起统称为下游。随着产业的融合,原先属于化学工业细分类之一的石油化工业也融入了石油产业,使得石油产业链向前延伸了一步。所以,石油企业就形成了以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为上游,以石油天然气的储运、炼制、化工、销售为下游的一条产业供应链,其大致可分为物资供应、油气勘探、油气开发、运输、炼化、成品油销售、客户等环节,如图2所示。

就供应链上各环节来看,石油行业供应链比一般的供应链关系更为复杂。石油行业供应链各企业间的关系既包括企业间的独立法人关系,也包括企业内隶属关系,还包括系统内的关联关系,但整个供应链的协调运作还需要依靠核心企业来驱动。

从石油行业的管理体制来看,在整个石油行业供应链中,由于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在石油产品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是石油行业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本文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图中实线部分表示物流和信息流的过程,虚线部分表示绿色供应链的回收全过程;油气勘探、开发、运输、炼化、销售及消费过程都会产生污染和浪费,是实现回收、再利用等逆向物流的动力;社会环境系统是指社会文化、法制、伦理道德等因素,以及提供的资源、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它规范、激励、约束和引导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促使对环境破坏减少,促进社会、企业、环境相容。

四、加强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环境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制约着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我国石油企业引入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已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问题,结合我国石油企业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树立绿色观念,重视环保工作。石油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要求企业着眼于长远利益,以整条供应链为出发点,要求石油企业的高层领导首先应树立环境意识,把经济目标、环境目标和社会目标同整个供应链的实施紧密联系起来。同时还应通过学习和培训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员工的环保意识,让全体员工都真正感受到企业对环保的重视,从而自觉参与到其中来,使“绿色”慢慢变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2.政府为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提供法制规范和保障。政府应在借鉴发达国家环境保护规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进一步完善法制建设,提高对污染源的惩罚标准和打击力度,而且通过法律法规来降低传统制造模式的报酬率,为绿色供应链运行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同时政府还应加强绿色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为绿色供应链构建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

3.将BPR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有机结合。BPR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其核心是从本质上重新思考、设计和改变在旧的环境下形成的按职能部门进行运作和考核的机制,有效地建立跨越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变过去按职能部门划分进行“内部横向型任务管理”的机制,为“跨职能部门的纵向型任务流程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核心竞争力,降低由于环保不达标而导致的供应链中断或延误的风险,减少石油企业的损失,完善绿色供应链管理。

4.石油企业应加强技术支撑。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得到空前提高,供应链思想的效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够取得优势的基础是有先进的技术做支撑,石油企业一直都是信息化、网络化的先锋,现在更要将这种优势保持下去,继续重视IT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供应链范围内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整合,全面支持石油行业高速化、规模化的发展,赢得竞争优势。

5.要把环境责任纳入石油企业的战略管理中来。企业只有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树立社会形象,才能融入社会中。在绿色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这种社会责任就是环保责任。从长期看,环境压力的刺激使石油企业在环境投资改造中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技术(绿色)革新和管理创新,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另外,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使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减轻末端处置的负荷,使污染处置设施投资及其运行费用降低,通过对污染与废物实行源头削减从而避免了后续的环境风险与成本,提高了生产率。

五、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其以石油勘探生产为核心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结构模型,以及加强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与对策。但是由于认识和经验不足,以及技术落后等原因,石油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和应用还没有深入展开,需要加强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模式、绩效评价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模式、决策支持系统、激励机制的设计、绿色技术、绿色供应链的成本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来提高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的整体水平,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Handfield R B. Green supply chain: best practices from the furniture industry[C]. Proceedings, Annual Meeting of the Decision Science Institute USA, 1996(3): 1295~1297

[2]Walton V S, Hardfield R B, Melnyk S A. The green supply chain: integrating suppliers into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oc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 1998(4): 2~10

[3]M.H. Nagel. Environmental supply-chain management versus green procurement in the scope of a Business and Leadership Perspective[J].IEEE, 2000, 219~224

[4]Zsidisin GA, &Siferd SP. Environmental purchasing: a framework for theory development [J]. 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Supply Management, 2001(7):61~73

[5]汪应洛 王能民 孙林岩: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J].中国工程科学,2003,5(11):82~87

[6]孙 剑: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与实施[D].昆明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7

[7]王能民 汪应洛 杨 彤: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及趋势[J].管理工程学报,2007(2):118~121

[8]李成标 吴先金:我国石油行业供应链管理初探[J].物流技术,2004(1):52~54

[9]张爱国 赵 涛 王茂林:我国农机企业应如何有效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J].中国农机化,2006(4):20~23

[10]王小丽:绿色供应链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5(1):16~18

篇2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对策分析

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本文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对整个供应链进行生态设计,通过链中各企业及其各企业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使整条供应链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以较高的资源效率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它涉及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终端用户以及回收处理商,其目的是尽量使得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危害最小,同时使对资源的利用率最高,进而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实意义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既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又有利于我国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规避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1)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我国改善环境和高效配置资源的重要途径。我国这种高能耗、高物耗以及对环境高污染的高增长与持续发展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必须采用新的方法来改变这种现状,从长远来看,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从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及回收处理五个方面全盘考虑各个物流环节的环保问题,既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污染又有利于提高我国资源的高效配置,是我国保持生态平衡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要求。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环境贸易壁垒,从其本来意义上说,是指那些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目的而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有关国际贸易活动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及其相应的行政措施,以避免这些贸易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我国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首先,在当今全球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空间的目标。

其次,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泛宣传,人们的环保观念与日俱增,企业的顾客也会越来越多地选择对环境有利的产品。这样,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将越来越会得到顾客的青睐,其企业形象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使企业能够稳固并扩大市场份额,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较大的优势。

篇3

供应链管理理论可以使企业充分利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降低产品形成过程中的总成本,从而适应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日益复杂化的需要,但同以前时期的理论一样,它只关注了企业相对短期的利益需要,也并没有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其考虑的范围之内。本文讨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界定与发展,探讨绿色供应链管理对企业运营效率的影响。

2.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界定

2.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目前,在理论界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还没有确切定义,一般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内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厂商、销售商和用户,其目的是使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效率最高”。在美、英等国家,出现了不少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践先驱,1999年,通用汽车公司就与美国一个非营利机构――为社会负责的商业组织联合组成了一个有12家企业参加的供应链工作组,该工作组作为BSR的一个分支机构,起到负责探讨提高供应链管理中企业的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的途径的作用。其他的跨国企业如微软、IBM、杜邦、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保洁等都实施了绿色供应链管理,以提高其核心竞争优势1。从公司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践可以看出,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在供应链中每个环节的各个成员必须实行环境管理,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开展减少或消除对生态环境有破坏作用的供应链管理活动。企业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绿色采购管理、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包装和绿色营销。

2.2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企业运营效率的关系

戴维德?霍尔认为, 通过良好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在开发新产品、开发新分销渠道、改善售后服务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后勤成本、单位制造成本方面获得满意效果。J.Sarkis(2003)利用网络分析法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进行了评估,指出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改善企业组织绩效、减少生产成本、保护自然环境等,量化的环境绩效同以材料、水、能量等形式存在的产品生产车间的成本结构相关联,这意味着环境绩效的改善从长期来看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因此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确实能够使企业的资源与能力不断整合,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3.绿色供应链管理对企业运营效率的影响

3.1 绿色采购从原材料角度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绿色采购是供应商按照市场规律采用绿色原料、绿色工艺,实现材料、能源的节约,从源头控制,满足公众对环保产品的要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绿色供应链上采购这一环节,要求考虑供应商提供的材料是否具有污染性,要求供应商从设计阶段就确定绿色制造机制,确保提高产品的绿色水平,使制造商能凭环保的原材料生产实用高效的产品,实现厂商、顾客、环境的三赢局面。

3.2 绿色设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在沃尔玛的配送中心里,采用了多项先进的可持续性措施,这样每年节能约715千瓦时,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减少约679吨,该排放减少量相当于中国一个普通家庭约3018个月的排放总量。沃尔玛对门店进行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为沃尔玛节约了大量的能源,真正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初衷,从而不仅节约了资源、能源还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可见,企业实施绿色设计对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的提升有一定的影响。

3.3 绿色生产提高企业生产运营效率

绿色生产即所谓的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防治工业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双重目的的综合措施。绿色生产主要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因而绿色生产不仅从量上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也从质上改善企业生产技术,提高了企业生产运营效率。

3.4 绿色营销有助于企业推销产品

绿色营销手段要求企业运用绿色生产力来生产出绿色产品,即指生产厂商以耗用最少资源的方式,去设计、制造与销售可回收、低污染、省资源的产品;要求企业从本质上改革生产实践和消费品处理方式,包括产品本身、包装、加工过程,并利用“绿色”概念来推销产品。绿色营销是符合民众需求、社会发展和环境效益的供应链支节。

篇4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供应链管理;绿色发展;研究综述

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为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人类来说生态环境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伴随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从而引发了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造成了许多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如果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进一步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渐渐深入人心,人们逐渐意识到,只有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也逐渐转变为供应链和供应链体系之间的竞争,涉及到企业是否能够实施可持续的供应链管理。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合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整合新技术,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的,经营效率。当前有关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研究非常丰富,但是这些研究涉及到许多方面,许多领域,当前学术界还缺乏对这些研究的相关总结。因此本文就是对这些理论的相关研究,而当前学术界对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那理论进行总结,分析现有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一、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发展概述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相关研究是一门比较新兴的研究理论。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等相关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1993年,Drumwrigt提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仅要产生利润,还应该对社会和环境负责,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在这种基础上展开新型的采购,生产消费等基本生产经营活动。MurphyPois在他的物流管理相关研究中指出,物流活动中也应该注意环境问题,并将环境理念纳入到供应链管理当中。我国的学者认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实现绿色物流,所谓的绿色物流指的是,在产品的运输储存,包装基本物流过程中,应该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行相关的规划和施行。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对外部环境的污染,通过这种绿色物流,可以有效的利用外部资源,降低对外部环境的破坏。美国学者Easton提出企业应该将社会责任纳入到企业供应链管理活动当中,在供应商和制造商之中企业和消费者客户是相互依存的,这种依存关系应该建立在可持续的供应链管理当中。在供应链管理当中,特别是物流活动当中,企业应该考虑环境问题,要注意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二、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是建立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之上的,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发展的时间比较短,是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核医学科。当下学术界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非常丰富,对这些理论研究进行相关的总结和概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对当前学术界有关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梳理,了解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现状,找出其中的规律,梳理出一条未来的发展趋势,给将来的研究提供指导性的方向。首先是基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绩效指标研究。美国学者Elkington在1998年提出了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绩效指标的三种指标,其中提到了经济环境和社会的绩效指标之间的平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可持续供应链的绩效指标本质内容应该是经济环境,社会三种指标的一种平衡。随后我国的学者提出绩效指标的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概念,他们认为考虑到社会和环境方面的效益,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反而加强环境意识,在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当中应该包括财务绩效,客户反馈,业务流程指标,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必须整合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以实现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这三个维度进行整合使得管理供应链当中的物流信息之本能够充分流动。随后我国的供应链管理学者提出了企业,供应链生态效率平衡理论,提出企业的供应链生态效率平衡理论指的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利用最少的资源产生最小的污染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和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相比是一种颠覆,从传统的封闭式的供应链管理体系转向开放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外部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最大保护。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我国学者提出适用特定的目标规划,和生产工艺过程,来优化企业的可持续供应链绩效水平,提出使用GP目标规划来实现可持续的供应链管理。所谓这GP目标规划,是一种多目标决策的方法理论,这种目标规范法可以确定优先级和最优目标。从原材料的收购制造销售使用的生产研发过程中,做到对外部环境最大保护,降低对外界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三、我国当前供应链管理出现的问题

对于我国的供应链管理来说,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才刚刚开始,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我国学者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从此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方面来说,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的相关概念并未进行明确的界定,由于我国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研究人员只是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其中几个角度进行相关的研究,因此,缺乏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整体性和宏观性视角。有一些学者认为,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仅仅涉及到企业生产产品的整个过程,因此,他们对于可持续供应链的管理只涉及到企业生产产品的过程当中,并没有考虑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对环境的造成影响的因素。另一些学者认为,供链管理只设计个产品的物流方面,因此只是从企业物流,活动过程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进行相关研究。

另外一个方面,我国的专家学者对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缺乏定量方面的研究,当前我国的学术界对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只是从概念和定性方面进行相关的研究,缺乏相关的定量模型,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尚未能进行准确绩效方面考察。因此我国关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应该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合相关的知识技术,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5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been brought forward. In recent years, people began to realize the serious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Greenhouse emissions is the first reason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people began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With the passage of the research, the research direction developed from green supply chain research to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research.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can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and improve environmental qualit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iming at clearing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and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P键词: 低碳;供应链;研究综述

Key words: low carbon;supply chain;research review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5-0058-02

0 引言

低碳供应链的兴起来源于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不可避免地遭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何在保证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保护环境是现在的热点问题。环境遭到破坏究其原因就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以解决环境问题关键是寻找办法降低碳足迹。近年来,国家也逐渐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着手制定相应环境改善措施。低碳供应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低碳供应链的提出与研究为实际生产起到指导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碳足迹。但是低碳供应链提出时间较短,发挥作用并不完善,对此方面的研究文献还不全面。因此,本文对低碳供应链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旨在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1 低碳供应链的提出

低碳供应链管理是在绿色供应链、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提出的。在最初的供应链管理中,人们只是针对供应链的经济性进行管理,但随着供应链运营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研究者开始把环境因素考虑进来,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96年,是由MRC提出的。虽然绿色供应链考虑了环境因素,但是对于经济、社会、环境这三方面的协调性并没有关注,致使绿色供应链还不够完善,于是可持续供应链走入研究者的视线。可持续供应链最初是由Drumwright提出的,此概念的提出对供应链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低碳供应链的出现就是基于以上两种供应链的提出,碳排放被研究者关注开始于2010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低碳供应链比绿色供应链、可持续供应链要求更为严苛,且供应链管理复杂度更高,但是低碳供应链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毋庸置疑的。

2 低碳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2.1 低碳供应链研究方法 杜少甫等在限额与贸易系统约束下建立了博弈模型,在此模型下,博弈双方分别是一个依赖碳排放的生产厂商,一个是碳排放供应商的两级供应链模型。在此模型下得到了唯一的纳什均衡点,碳排放供应商与依赖碳排放的生产厂商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购买碳排放单位价格及生产量做出自己的最优决策。杨红娟等通过传统的DEA方法对低碳供应链的运营状况进行了评价。杨洪娟提出五个一级指标及相应的二级指标,并且做出了八条虚拟供应链,最后得出结论,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为使供应链达到最优要减少要素的投入量。

2.2 低碳供应链模型建立 赵道致等通过建立微分博弈模型,研究了单个供应商和单个制造商长期合作的两级供应链中合作减排问题。文中分别对制造商占主导供应商跟随的博弈情况与供应商、制造商协同纵向合作减排的状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相应的均衡策略,并对这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供应商与制造商的纵向合作减排对提高产品减排量的作用较大,同时整条供应链的利润也得到了提高,实现了供应链企业间的协调。何华等从微观低碳的角度出发,对碳限额、碳限额与贸易、碳限额与贸易投入绿色技术这三种情况分别建立相应的定价策略模型,并得出结论:在碳限额政策下,企业的最优定价与利润小于无限额下企业的最优定价与利润;在碳限额与贸易政策下,企业的最优定价位于碳限额与无限额最优定价之间;在碳限额与贸易加入绿色技术政策下,此时,企业的最优定价主要取决于限额时产品的边际利润;另外适当的绿色技术的投入,可以增加企业的期望利润。

3 低碳供应链管理研究趋势

低碳供应链的提出基于绿色供应链、可持续供应链。低碳供应链较以上两种供应链更为复杂,要求更加严苛。低碳供应链要求产品从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加工、生产与回收等各个环节减少碳排放量,弥补了以上两种供应链的不足之处,通过这样一个闭环系统,废弃物得到合理的回收与利用,促进了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低碳供应链的研究经过了绿色供应链、可持续供应链的研究,并在这些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供应链研究的逐步完善,也是供应链研究的意义与动力。最初的供应链的研究只是一些定性的分析,并不能拿出客观的数据令人信服,但是现在低碳恭供应链的研究不管是从模型的建立还是研究方法的选择来看,其结果的得出都有科学的数据作为支撑,这使得研究更加准确与科学。

4 低碳供应链研究的不足之处

低碳供应链是一个新兴事物,对此的研究文献较少,还不成熟,所以在实际的经营中,低碳供应链的建立实例并不多见。低碳供应链的研究不足之处有三:一是研究切入点都是从供应链的外部影响因素入手,比如国家政策的提出或是企业间的合作减排,这些都不能从根本上降低碳排放量;二是供应链涉及多个环节,如果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碳足迹的测量,现在为止还没有科学合理的测量办法。三是低碳概念的提出,国家并没有相应的管理政策去应对低碳供应链的管理为问题,现在国际上建立了碳限额与贸易系统,但是由于系统的初步建立,其实施的具体要求还不规范,这就使得低碳供应链处于管理混乱的局面,不利于供应链的研究与发展。

5 结语

低碳供应链是在原有供应链的基础上加入低碳这一因素的考虑,它比绿色供应链、可持续供应链的组成内容更为复杂,对环境保护的反应能力也更强。低碳供应链要求从产品的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加工与废料的回收等一系列环节降低碳排放,其实施效果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最大力度保护了环境。但是低碳供应链管理体系并不完善,研究内容还需进一步成熟加深研究内容,同时研究方法也须随社会的发展要求作出创新性改变,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雪琳,赵志鹏.“新常态”下低碳供链管理研究综述[J]. 现代商贸工业,2015(10):50-51.

篇6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绿色供应链 环保 作业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它是指发展应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其包括两层内涵:一是发展的持续性,即发展应能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达到现代和未来的统一;二是发展的协调性,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追求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绿色供应链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将绿色意识渗透到整个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部门及个人,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社会和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剧增,需求的增加,更进一步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强度损耗,造成能源紧张,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为了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势在必行。

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由于传统供应链是以企业内部效益为标准,而不是以社会效益为标准,使得生态性企业因此失去了联盟的机会,造成这些企业生存困难,而其他以牺牲社会利益为代价的企业却迅速发展。所以,社会资源本应流向社会效益高的企业,却流向了社会效益低的企业。故从长远的观点看,只有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才能促进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解决市场机制中生态性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问题。

企业遭遇政策红灯和绿色贸易壁垒。随着生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各国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的法律和法规。通过绿色壁垒使传统供应链和非供应链上制造的产品在生产和出口方面面临更多的不适应。企业只有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依靠在生态、物流和速度方面的优势,才能有效规避这些贸易壁垒,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步骤

对目标产品进行绿色设计。在对产品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产品在制造、销售、使用及报废的生命全周期过程中对环境的各种影响,使设计结果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资源利用、能量消耗和环境污染最小。

运用物流追溯法,确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对象。所谓物流追溯法,即分析研究各种物流在何处、为何和如何被投入产品和联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以及随后形成废弃排放物的。根据分析结果,绘制物流图。清晰完整的物流图可以揭示从原料供应、产品制造、分销、消费、到回收整个供应链过程对环境影响的各个部门以及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主体(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用户和物流商等)均属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对象。

采用作业成本法,对供应链进行整合和改造。在确定了各种导致环境成本发生、废弃物和污染排放产生的实体(部门)和过程后,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将各种相关成本和这些实体(部门)与过程所包含的作业挂钩。通过作业分析,寻求供应链改进的机会。对于在供应链中存在的无附加价值的作业,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例如,选择能提供高质量环保材料的供应商而不是花费时间去检验原材料的质量;对于必要的作业或短期内无法消除的作业,分析其成本动因,尽量减少其带来的环境破坏。

对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应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考核指标除了传统的价值增值率和顾客满意度外,还应增加绿色度指标,从污染控制、资源利用、废物回收等方面来考核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效果。对于绩效不是太理想的环节,分析其原因,以便改进产品设计,完善供应链管理。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困难

观念上存在障碍。目前国际上绿色供应链管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大部分的研究还局限在概念上的提出阶段,实践先驱也局限在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大公司,所以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在我国的推广任务仍很艰巨。同时,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还没有绿色生产观念,往往只重视发展经济,哪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在所不惜;或者采用末端治理,即先污染后治理,没有认识到污染环境、破坏环境不仅危及到企业生存,危及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危及到子孙后代的生存。

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理较轻,且缺乏有效的监督。如现有的排污费标准远低于污染的综合治理费用,当制造商不存在“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的伦理约束时,从成本考虑往往会选择直接交纳排污费,而不是治理其污染。这种制造成本外化是合法的而且是有利于制造商的私人收益,但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是相违背的。

技术上面临壁垒。绿色供应链模式强调设计、购料、工艺、包装、回收等各个环节均实行“绿色化”,这大大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和难度。并且,它强调知识创新,要求企业要对已有的生产技术进行全面改造和升级。技术壁垒将是我国技术薄弱企业顺利实施“绿色化”的最大障碍。

实施成本较高。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无论从产品设计,还是原材料选购、生产工艺、流程再造,其成本将会有很大的提高,这对于市场化时间短、资本积累少的企业将是很大的考验。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基本思路

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绿色”意识。要在全社会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唤醒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危机意识,为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同时培养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推动全民“绿色消费”,让那些不符合环境要求的产品失去生存空间。

企业也应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将环境纳入到成本控制,同时应着眼于长远利益,明确其在绿色供应链中的位置,分担风险并致力于各自核心竞争力,使本企业的行为符合整体环境价值最大化的要求。

政府做好引导和扶持工作。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环保立法的经验,建立符合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将环保审查和质量监督结合起来,提高对污染源的惩罚标准与打击力度,在法规与制度上降低传统制造模式的报酬率,提高绿色制造模式的报酬率,为绿色制造模式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并且,各级政府要鼓励各类行业协会建立统一的“绿色化”的行业标准,促进行业绿色供应链联盟的形成,使之能起到行业约束和管理的作用。在实行“绿色化”经营过程中,政府应提供适当的资金、技术支持。鼓励、引导开发高效、节能的新产品,并提供优惠的政策。

选择试点行业,由“点”到“链”逐步展开。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想一步到位,一蹴而就,使每个链点的企业从企业和社会两个层面获得可持续发展往往很困难,也是不现实的想法。我国可以选择那些在国外已经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行业、影响协作面较大的行业(如汽车行业);出口量较大、且易遭遇绿色壁垒的行业(如服装行业);消费者已经认可的行业(如建筑行业)等作为试点行业,在进行试点工作时,应以核心企业为中心来展开,在选择供应链成员时,尽量选择在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企业经营战略等方面基本相容,知识创新能力强,在核心竞争力上具有互补性的企业。

试点企业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应以某个环节为突破口,由“单点”到“小链”,由“小链”到“长链”,直到“整链”,逐步展开。积累成功经验后,再在全社会推广。

参考资料:

篇7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博弈分析;政府政策;企业对策

[作者简介]冷 雪(1991—),女,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江西南昌 330000)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尤其是中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消耗的资源越来越多,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事件屡屡发生。围绕生态问题,人类社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视为人类社会存在的两大基石,缺一不可。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GSCM)正是将“环境意识”与“经济发展”两者并重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绿色供应链的真正兴起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1994年Webb研究了一些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通过环境准则来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同时注重再生利用,并提出了绿色采购的概念。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资助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进行了一项名为“环境负责制造”的研究,该项目组于1996年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确切定义,目前理论界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表述,但总的观点是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环保意识,把“无废无污”和“无任何不良成分”及“无任何副作用”贯穿于整个供应链管理中。

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国外学者做的较多,我国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研究成果有绿色供应链概念及内容研究、基于绩效的绿色供应链研究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模型及成员间的合作研究。

本文将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应用于绿色供应链管理,建立政企间的博弈模型,综合考虑各种均衡结果,寻求政府和企业的对策。

二、政企博弈模型的构建及均衡分析

(一)构建政企博弈模型

1.参与人 政府(G)和企业(B)。

2.假设 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后,一方面由于环保要求增加了产品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提高了产品的绿色度和质量,从而可以提高产品价格和扩大市场。政府检查时,如果企业实施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将给予诸如贷款优惠、税务减免、产品优先采购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及补贴,为简单起见,所有补贴均以现金表示。否则,将对企业处以罚金。

3.策略 企业可以选择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以下简称“实施”),也可以选择不实施(以下简称“不实施”)。政府行使监督与激励职责,也有两种策略选择:检查企业(以下简称“检查”)和不检查企业(以下简称“不检查”)。具体的策略组合见表1。

4.收益 对不同策略下政府和企业的成本收益作如下假设:

如果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付出的环保成本为Cb,包括与上下游企业进行环保合作以及企业内部改善所需费用。由此增加的收益为Rb,包括提高产品价格,废物排放费用的减少等。

如果政府选择检查,就会产生检查成本Cg,包括查处前搜寻环境污染的信息成本,查处时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如果发现企业实施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则给予补贴Sgb;否则处以罚金Pb,并支付环境治理费用Eg。

5.支付矩阵(详见表2)。

(1)第一种策略组合(检查,实施),政企双方的收益如下:

政府:-Cg-Sgb,政府付出检查成本并给予“实施”的企业以补贴。

企业:-Cb+Rb+Sb,企业“实施”增加了成本,同时提高了收益,获得政府补贴。

(2)第二种策略(检查,不实施),政企双方的收益如下:

政府:-Cg+Pb-Eg,政府付出检查成本和治理环境的费用,同时得到企业上缴的罚金。

企业:-Pb,企业“不实施”被处以罚金。

(3)第三种策略(不检查,实施),政企双方的收益如下:

政府:0,政府无检查成本,亦没有治理环境的费用。

企业:-Cb+Rb,企业付出环保成本同时提高了收益。

(4)第四种策略(不检查,不实施),政企双方的收益如下:

政府:-Eg,政府付出治理环境的费用。

企业:0,企业无任何成本。

(二)均衡分析

假设政企双方具有完全信息,即均知道对方的策略以及相应的效用,在短期均衡中,可以按照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处理。

1.当企业“实施”增加的收益大于环保成本(Rb>Cb)时,存在唯一的纳什均衡(不检查,实施)。

2.当企业“实施”增加的收益等于环保成本(Rb=Cb)时,支付矩阵变为表3。利用重复剔除的占有均衡可知“不实施”是企业的劣战略,最终均衡结果是(不检查,实施)。

3.当企业“实施”增加的收益小于环保成本(Rb

(1)政府给予的补贴不足以弥补企业“实施”的损失(Sgb

①政府征收的罚金大于政府检查成本(Pb>Cg)时,纳什均衡(检查,不实施)。

②政府征收的罚金小于政府检查成本(Pb

(2)政府给予的补贴足以弥补企业“实施”的损失(Sgb>Cb-Rb)

①政府征收的罚金小于政府检查成本(Pb

②政府征收的罚金大于政府的检查成本(Pb>Cg)时,没有纯策略的纳什均衡。

因此这里利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分析。假设政府以θ的概率选择“检查”,以1-θ的概率选择“不检查”。企业以γ的概率选择“实施”,以1-γ的概率选择“不实施”(0?燮θ,γ?燮1)。

政府的期望效用函数为:

U[θ?熏1-θ]=θγ[-Sgb-Pb]+θ[Pb-Cg]-[1-r]Eg

对上述效用函数求微分,得到政府最优化的一阶条件为:?圯γ*=

即当γ>γ*时,政府的最优选择是“不检查”;

当γ

当γ=γ*时,政府可随机选择“检查”或“不检查”。

同理得到企业最优化的一阶条件为:?圯θ*=

即当θ>θ*时,企业的最优选择是“实施”;

当θ

当θ=θ*时,企业可随机选择“实施”或“不实施”。

由均衡结果可知(不检查,实施)是政企博弈的最好结果,但前提是企业“实施”增加的收益不小于付出的环保成本。当前绝大多数企业达不到这一点。在(检查,不实施)的策略均衡中,由于政府对“实施”的企业补贴过少,而对“不实施”的企业处罚过低,则最终所有的企业都会选择“不实施”,此状况可用于解释我国目前的环保状况。在(不检查,不实施)的策略均衡中,由于政府对企业处罚较少,而政府的检查成本较高,因此,政府最终会选择“不检查”策略,这显然不利于推动企业选择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三、政策建议

(一)减小Cb

要求企业在“实施”过程中以绿色、系统的观点为基准,有效控制整个链条的成本。例如在生产环节,对产品和加工工艺进行绿色设计,使资源和能源耗费降到最低。

(二)增大Rb

供应链上游取得的绿色成就,可以后续过程中得到放大。因此企业要积极与链上的成员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信息进行集成和共享,努力提高绿色化水平,增加价值。

(三)增大Pb

加大处罚力度,对“不实施”的企业设置障碍,如难以取得银行贷款或难以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出口受限等。惩罚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必须增加政府执法的透明度,有效打击企业的“非绿色”行为。

(四)减小Cg

针对较高的政府检查成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引入第三方机制,降低政府的检查成本;或者是建立网站、开通热线电话、微博等,利用公众举报制度,与公众充分互动,降低盲目出击检查的所造成的损失,相对降低检查成本。

(五)增大Sgb

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绿色技术涉及到方方面面,单个企业或者是几个企业很难靠自身的技术积累来实现整个绿色供应链的运作,因此,政府应该从政策、信贷、税收等方面,大力支持绿色技术的研发,激励绿色运输、绿色产品专利、绿色材料等的有效供给,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绿色水平。同时可对“实施”的企业予以政策倾斜,如税收政策,使企业的投入能够得到补偿,从而促进其发展。还可以通过提供环保信息和培训等方式,帮助企业更好地的开展绿色供应链实践。

四、结论

企业通过积极与链上成员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享技术和信息,有效控制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成本等一系列措施,提高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水平,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政府通过引入第三方机制或充分与群众互动,严格执法,加大对“不实施”企业的处罚力度,对“实施”的企业给予各种政策倾斜等措施,推动我国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与节能环保、生态平衡有机统一起来,这是对我国政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Webb LL. Green Purchasing : Forging a New Link in the Supply Chain[J].Resource.1994,[6].

[2] Handfield R B. Green supply Chain : Best Practices From the Fur 2 niture Industry Proceedings Annual Meeting of the Decision Sciences Institute. USA. 1996,[3].

[3]刘彬,王伟,赵金链.论绿色供应链管理中采购供应双方的信息共享[J].工业技术经济,2007,(6).

篇8

Key words: construction;green supply chain;environment support system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7-0096-03

0 引言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载体,传统的社会发展模式过多的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其造成的后果已远远超出了环境的负荷能力;雾霾、沙尘等环境问题随之而来。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可持续发展,正逐步成为政府、老百姓所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建筑业企业应用价值链理论,往往是站在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考虑能源和材料的节约;并未真正站在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去考量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运营方案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面对严峻的环境压力,将绿色建筑理论和供应链理论相结合,是保持建筑业可续续发展的最有效手段。

1 绿色供应链的涵义

绿色供应链这个概念最早产生于制造业。近年来,绿色供应链已经应用于建筑业,绿色建筑供应链是一种在整个建筑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以绿色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等相关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所有参与方、使用方,其目的是从项目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勘察设计、招标、项目实施、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直至项目运营维护和最终的拆除报废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负作用最小,资源效率最高。

2 建筑业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

2.1 绿色环保理念 企业要把绿色写入企业愿景,明确绿色战略方向。业主方企业的大力支持是实现整个建设过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但是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因此,企业在决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应仔细分析自身的状况,要从承载能力和实际出发,明确认识实施目标。

2.2 绿色规划 首先应该确立总体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目标,主要包括尽量保护现有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减少建筑能耗,降低短期的开发成本和长期的运营成本,确保建筑产品价值增值。在项目的规划选址阶段,应符合各地区总体发展规划,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同时对建筑的朝向、采光、绿化率、交通环境、水资源管理和环境整合、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有效利用等方面的规划都要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注重其可行性。

2.3 绿色设计 建筑设计上应着力改善建筑形体、改变建筑结构、增加可使用空间,使其达到LEED的指标,尽可能在保证经济技术可行的条件下,采用低能耗、高效率的设备系统,降低建筑物全寿命周期特别是运营时期的能源损耗。为业主和使用者提供高质量、低维护及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使得业主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产品的价值增值。

2.4 绿色采购 采用大量选用低能耗绿色材料。目前,绿色材料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绿色材料的研发仍处于不断发展中,绿色材料不仅要求材料无污染,还要要求其生产过程无污染;同时选用高效率低污染的施工机械,以提高环境经济绩效。

2.5 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改进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尽可能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力争实现“四节一环保”目标。①应该尽量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不断优化施工方案、降低施工用水(尽可能利用雨水、二次用水)、用电和施工噪音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注重施工工艺的细化,减少不必要的建筑废料的产生。②垃圾回收管理是再生资源的重要方面。应该在施工现场设置一些经过特别设计的废料箱或斜槽,用于收集可再生垃圾。还应注重建材生产废料、建材包装废料、拆除废弃物等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尽可能进行绿色精装修以缓解每户单独装修带来的额外资源损失和不定时的噪音污染。

2.6 绿色运营和维护 建筑产品绿色运营使用和维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场馆、公路、机场和大型写字楼、民用住宅等建筑的后期运营管理和维护工作更为复杂。专业的物业公司应该构建绿色运营维护管理平台,加强对节能、节水、绿化及环境监管力度,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2.7 绿色报废 建筑物拆除报废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而这些建筑垃圾通常都是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剔凿的砖石、混凝土碎块、废钢丝、装饰废料、废电线和各种预埋件和金属配件,其中大多材料都可以重新再回收利用,比如废金属可以重新回炉,经过再加工制造成各种型材;废砖、石、混凝土经过粉碎可以代替砂,用于搅拌砌筑砂浆等等。对于需要拆除报废的建筑物,我们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能够利用的一定要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二是无法再利用的建筑垃圾和废弃物要妥善处理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3 绿色供应链管理发展现状――实例应用

该项目工程位于青岛市崂山区,占地面积68000m2,容积率为1.5,绿化率达42%,所有户型为精装户型;该项目于2013年7月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在业主方需求的带动下,通过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全过程,伴随整条绿色供应链专业职能分工和相互协作,以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为媒介拉动整条价值链实现增值。

3.1 绿色规划、绿色设计

①该小区规划倡导绿色出行理念,倡导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出行模式,该项目规划的交通线路流畅合理,规划的主要出入口距离搭乘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②对该项目进行日照、采光、通风等专项计算机模拟分析以确保该项目的室内外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要求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及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根据建筑日照要求和对光的需求量在园林绿化规划时合理搭配低丛灌木和高大乔木。为保证房间通风质量,本工程户型设计时力求所有户型所有房间全部带窗,保证通透,并在客厅、卧室设有气流控制阀,保证冬季通风效果。③本小区的非机动车道路铺设渗透性透水砖,透水砖下铺设由碎石、砂组成的反滤层,通过透水砖的孔隙吸收雨水;增加雨水的自然渗透,补给地下水资源。本项目透水地面的面积为2857.32m2,室外地面总面积为7143.3m2,透水地面面积比为40.02%。

3.2 绿色采购

①本工程所有户型为精装户型,且小区组团设有中水处理系统,卫生间多使用节水器具,如节水型虹吸式排水坐便器、感应水龙头等。一年运营数据显示,本小区的节水率可以达到30%以上,非传统水源的利用率也超过了25%。②本工程外墙保温采用挤塑聚苯板厚度30mm,挤塑聚苯板导热系数0.03,是外墙保温材料中性能比较好的材料,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达到0.86W/(m2K)。本工程外窗采用断热铝合金低辐射中空玻璃窗(6+12A+6)传热系数达到3.0W/(m2K),玻璃遮阳系数0.57,气密性为6级,水密性3级,可见光透射比0.40。其各项指标均满足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范的各项要求。

3.3 绿色施工 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购置数台废渣粉碎机,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经过分类、剔除后,把标准砂与建筑垃圾碎屑按照1:1比例拌合,制作强度可达5MPa的抹灰砂浆。该项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建筑垃圾的外运工作负担,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回收再利用建筑垃圾约300吨左右,节省垃圾清理费和材料费(砂)约合18000元,扣除购置的粉碎设备折旧,净收益约合13000元。

3.4 绿色营销 在我国房地产销售中,消费者长久以来注重最多的因素往往是价格、区位、配套设施、户型等;对建筑节能的认知度不高。近年来,随着政府、新闻媒介的大力宣传,大众对环境和节能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消费群体对于“绿色”、“节能”的接受程度亦不断提升,借此契机企业通过公关、宣传策略,突出强调绿色节能建筑标识,强调建筑节能与家庭日常支出之间的密切关系。

3.5 绿色运营 该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采用科学的节能管理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垃圾回收、分类、清理制度,小区每个住宅楼下设有3~4个密闭的垃圾容器,由清洁工人专人负责生活垃圾袋装存放外运,防止居民无序倾倒而造成的二次污染。小区的垃圾分类处理率达到92%以上。

小区采用公共区域和泛光照明采用自动照明控制系统,实现根据工作季节,作息时间,照度变化对照明系统进行自动管理;定时开关各种照明设备,达到最佳节能效果。

4 建筑业大力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环境支持系统

4.1 政策、法律支持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来规范建设过程中相关行为,使建筑节能步入法律化轨道。同时,对于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给予如财政、税收政策等相应政策扶持,鼓励业主自觉将绿色供应链管理纳入设计、施工过程中,形成自上而下的强烈推动力。

4.2 科学、合理、完善理论体系的支持 在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上,我国是相对欠缺的,由于我国有关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起步较晚,仍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因而缺乏成熟的程序、规范和典型的成功案例作为参考,间接造成了建筑企业对于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风险没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对于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结果缺乏信心的现象。应结合我国建筑业现状,加深建筑业绿色供应链具体可行的方法和理论研究,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用于具体建设工作的指导,推进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高效运行。

4.3 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和先进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

①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手段。高效的生产、施工技术和污染预控、处理技术是建筑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保证,而生产技术落后,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成本偏高就成为我国建筑领域相关企业自主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最大瓶颈。②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首先,企业可以借助信息网络、数据库技术迅速及时了解和把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政府相关部门颁布实施的各项政策,以及各承包商的资质、信誉情况(如是否存在被降级、挂黄牌等信息)。其次,企业应加快推进建筑业材料设备采购网络化进程,通过数据库进行材料设备的快速浏览、比对、采购,可以有效控制绿色材料、设备的进货渠道,保证材料设备质量。再次,可以尝试推广绿色营销的发展,例如网上房展、虚拟看房等。当然,这些上述技术的广泛推广时需要政府部门制定有效措施,对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

4.4 文化背景的支持 从宏观而言,全球范围内已经刮起了一场声势浩荡的绿色风暴。我国各个行业都大力倡导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再加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这些条件都为绿色供应链管理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从微观而言,对于供应链内部的建设过程参与各方,应该意识到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所付出的额外成本小于社会和企业所得到的长期效益,即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实现项目及整个企业的价值增值,符合价值管理理念。

篇9

【关键词】住宅产业;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F293.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7)01-0077-03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住宅产业化背景下的北京市住宅产业发展研究”(批准号:06BFJG096)的相关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玲,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资源产业经济。(北京100083)

随着环境问题的备受瞩目,绿色供应链管理在传统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产生,因其考虑了供应链中各环节的环境问题,旨在以较低的资源效率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优化,得到了广泛认同。我国的住宅建设正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而一栋建筑从建造到投入使用,都在不断地消耗能源,排放出各种废弃物,对环境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据统计,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近40%的能源是在建筑中消耗的,经过粗略的估算,其中的2/3―3/4可通过正确的、理想的建筑措施节省下来。因此,运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来优化住宅开发的供应链,对于节省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

至今,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内涵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的定义,综观前人的观点参照供应链管理的定义,笔者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表述为:绿色供应链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其目的是使得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

绿色供应链管理包括从产品设计到最终回收的全过程,其内容涉及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的选择、绿色供应过程、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营销、绿色消费和绿色回收的方面。

二、住宅产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一)住宅产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需要

我国住宅产业链上的企业(发展商、建筑商、材料及部品供应商、勘察设计单位、中介机构等)普遍规模不大,长期处于“小、散、乱”、各自为战的状态,很难向用户提供价廉物美的个性化产品。企业在粗放型的低水平上激烈竞争,由此就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资源浪费和质量问题。

由于我国住宅建设落后的技术和粗放的生产方式导致资源消耗高、循环利用率低,因此,较国际先进水平要耗费更多的自然资源。从资源、能源消耗的角度看,传统住宅建设过程中要投入大量的砖瓦沙石、水泥、木材、钢材、玻璃等材料,而这些材料的生产过程中又会消耗大量的能源。

住宅建设对资源的占用和消耗是巨大的,住宅的使用对环境的负荷也是相当大的。由于我国建筑保温隔热性能差,供暖效率低,采暖地区能耗为相同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的3倍;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发达国家60%,城市污水的回用率是发达国家的25%。这些无不影响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落后的住宅生产方式与技术所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建筑用能产生的气体排放占全国温室气体排放的25%。北方城市冬季由于燃煤导致空气污染指数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最高标准的2―5倍。目前毛坯房的供应方式还未改变,家家户户自行装修不仅浪费资源,而且造成质量隐患、环境污染等。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要在未来15年保持GDP年均增长7%以上,将面临巨大的资源约束瓶颈和环境恶化压力。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住宅刻不容缓。

(二)住宅产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可靠保证

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主要可以获得以下收益:

1.进入市场:由于对环保的严格要求,不达标的企业可能会被排除在市场之外,通过绿色供应链,可以有效通过“绿色壁垒”。

2.减少被处罚的风险:确保企业自身和其供应商符合环保法规要求,从而避免因违反环保法规而遭受的罚款、公司形象损伤、供货中断等后果;如果在环保法律颁布之前采取措施,还可以使企业在竞争中抢得先机。

3.优势的供应链:供应链上游的绿色成就可以在供应链后续过程中放大,使整个供应链得到优化,从而构建成优势的供应链,取得竞争优势。

4.降低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减少材料的过量和过期以及相关的维护保养费用;促进材料的回收利用;消除“扰民”带来的副作用;从源头减少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产出量,从而降低相关的处置成本和运营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5.提高顾客价值:在环保方面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有利于增强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同时与供应商在环境改善方面的合作可以增进产品的质量或功能,提高顾客价值,有助于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拓展市场。

6.改善公共关系:在环境改善方面与供应商合作可以提升公司形象,增强投资者信心,增进与政府部门、环保部门等管理当局以及媒体的关系,减少被检查频率,缩短审批时间。

7.易于获得保险:保险业是第一个把全球气候变化与对商业活动的影响直接结合起来的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更易获得保险,且能够降低所需费用。

8.易于获得低成本资金:拥有环境管理体系会使组织更加容易以更低的成本获得资金,这最终会成为投资的一个条件,国外许多银行对贷款申请人建立环境档案。

9.改进与职工的关系:绿色供应链不仅是对外部环境的改进,也包括对企业自身环境的改进,通过工作环境的改善和对职工素质的提高以及清晰的流程可以提高职工的满意度。

三、构建住宅产业绿色供应链

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住宅开发企业、施工企业、原材料及设备/部品供应商是供应链的主要成员,供应链中的各成员通过土地获取、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建材生产、销售、物业管理六个环节,完成住宅开发的整个流程。在住宅产业供应链中,住宅开发企业掌握着土地资源,并直接面对市场,也最有可能引导市场,是连接需求与供给的纽带,故住宅开发企业是整个供应链的核心企业。(见下图)

四、住宅产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住宅产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内容虽然很多,但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住宅产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流程研究

实施思路是先对整个住宅产业供应链进行绩效评价分析。全力找出其中最容易污染环境、最容易产生能源和资源浪费的环节,对其予以绿色化的改进。

1.供应链中规划设计管理。住宅的开发过程中,设计环

节对建材供应、施工制造、市场营销等环节都有指导性的作用,因此,可把住宅设计首先作为整个住宅产业绿色供应链中最薄弱、最关键的一环来进行强化。针对目前我国住宅的“四耗”问题,住宅的绿色设计应努力做到“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即合理控制住宅体形,改进建筑结构形式,增加可使用空间,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有效利用。

2.供应链中建材生产和施工环节产业化。我国目前住宅消费已逐步成为消费热点,市场需求旺盛,住宅产业正处在增量与质量并重的发展阶段,通过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住宅产业可以借鉴利用制造业的规模优势改善供应链结构,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效率。通过住宅产业化使得大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基于互联网的集中采购减少采购环节降低采购成本成为可能,同时提高住宅的质量和功能,提高住宅建设的劳动生产率,缩短建设周期,减少对熟练技术工人的依赖。现代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会大大减少资源浪费,并通过规模效益降低造价,大大提升住宅的性能价格比。

我国进行的住宅产业化,首先根据住宅建筑的居住水平、环境条件,从住宅构配件、部品生产工业化的角度制定现实的建筑结构标准,再根据此标准进行设计,确定标准化、系列化的构配件和制品。在具体实施时按照相反的方向,用标准化、系列化的构配件、制品去组合出风格各异的住宅。因此,在构配件制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基础上实现装配化的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是今后我国住宅产业化的主要技术途径。这种途径的出发点就是在适当考虑住宅建筑多样化的前提下实现标准化和产业化。按照这种途径发展,首先是设计环节的标准化,在此基础上实现构配件、部品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进而实现住宅产业化。

3.住宅装修一次到位。现在装修市场管理不健全、企业的诚信度低、自律水平差、装修质量粗糙、用材污染环境,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使得住宅装修工程投诉居高不下,影响了行业均衡全面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的健康。因此,加强住宅装修业的管理,建立生产和产品的诚信体系和环保安全体系,改变传统的装修方式已刻不容缓。用住宅装修一体化(全装修)来取代离散化的装修,无疑是一种革新,其本质是用科技密集型的规模化工业生产取代劳动密集型的粗放的手工业生产,从而全面提升我国住宅装修的档次和品质。全装修住宅具有鲜明的产业化特征,它不但打破了陈旧的装修体制,更重要的是将住宅产业引向集约化建设的轨道,是一次质的飞跃。

(二)基于核心z企业的战略伙伴关系的研究

住宅产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住宅产品的绿色设计,建材的绿色供应,产品的绿色施工制造以及绿色营销的集成统一,只有做到上、下游企业一盘棋,方能使住宅产业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组织在节能环保的共同目标指引下形成一个绿色的有机整体。

1.核心企业谨慎选择供应链成员。核心企业领头的供应链向上联系供应商向下联系销售商,不仅自身制定并严格实施环境管理标准,其下游厂商及最终用户也必须遵守同样的环境管理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绿色性。所以,在绿色供应链构建过程中,核心企业对合作伙伴的评估和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考虑其生产能力、生产成木、产品质量、交货期、服务和信誊等传统因素,还应采取适当的绿色指标体系对潜在的供应链成员进行综合评价,目前供应商评价的主要标准包括:环境报告的公开披露;一级供应商的环境行为评价;有害物质和废弃物排放;禁用物质的使用;IS014001认证;清洁生产实施情况;资源使用效率;产品和包装的环境友好性等。同时,核心企业还必须对合作伙伴进行有效的管理,了解其环保执行情况,将环保质量监督与合作厂商资格认证结合起来,把环境管理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部分。

2.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绿色供应链管理强调供应链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这也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供应链上企业的合作或联盟可以有效地分享技术与信息,分担环境改善的成本和风险,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实现提高顾客价值和实现持续的竞争优势。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中环境信息的流动是双向的,企业可以向其供应商提出环境要求,供应商也可以对其顾客施加压力。在环境问题上,供应链上各企业越合作,效率就越高。住宅开发企业作为主导企业或“盟主”应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要求,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和销售渠道组成的有时限性的短期或一次性的供应链,形成“动态联盟”,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虚拟企业的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或“同步制造”,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

(三)住宅产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支撑技术

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当今世界进入了网络世界的前沿。信息技术是供应链管理实施的一个必要工具和手段。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大量削减成本和改善服务的机会。Intranet联结各个部门分散的信息系统,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共享,Extranet则提供企业群信息集成途径,实现供应链上信息共享,而Internet使供应链管理摆脱地域限制,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

篇10

Abstract: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s an important sector of material produ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economy, the environment problem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people. Public awarenes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aws and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have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tandards, and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n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

Key words: green supply chain;performance;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020-02

0 引言

近几年国内外政治环境、技术自然环境、经济人口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不断变化,国内建筑企业的发展面临的挑战,尤其是面临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增加对基础建设的投入,如何拉动内需的良好局面,建筑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环境的前提下保证企业的价值利润最大化,绿色供应链已成为建筑企业发展战略重要的因素。中国建筑企业与同类企业中比较发达的国家比较,有管理体制、法律体系、运行机制、市场竞争能力的差距。本文重点分析建筑企业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实施情况,通过基于绿色供应链理论的绩效评价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1 建筑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特征分析

建筑企业是合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从事建筑业务和商品生产和经营、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具体来说,建筑公司是从事铁路、公路、隧道、桥梁、水坝、码头、机场、体育场馆、住房(如工厂、影剧院、宾馆、医院、商店、学校和住房等)和其他土木工程建设活动,在电力、通信路线、石油、天然气、供水、排水、供热及其他类型的管路系统和机械设备,在内外装修及装饰设计、施工和安装活动,从事对建筑物内、外装修和装饰的设计、施工和安装活动的企业。它通常包括建筑公司、建筑安装公司、机械化施工公司、工程处和其他专业施工公司。根据工程特点,建筑企业有不同的名称,如工程局、处、建筑公司、工程公司、市政公司、房屋维修公司、建筑安装公司、机械施工公司、基础设施公司、装饰公司等,建筑公司是其总称。目前,绿色供应链的研究分散,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一直没有统一的绿色供应链的概念。一般认为,绿色供应链是一个融合了现代管理模式的环保思想,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考虑到原料收购、产品设计和制造、销售及运输的全过程,到使用和回收,通过绿色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手段,实现产品生命周期中环境负面效应是微乎其微。从社会和企业来看,引进绿色环保理念,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和消费,废物回收到通过生态设计来分析整个供应链,通过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产品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来实现供应链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使其和谐统一,实现供应链的最低能源消耗和环境的负面影响,以达到最佳的系统环境的环境管理。可见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形成跨企业的协作,覆盖了所有的过程,从原材料的选择到最终产品的销售。主要包括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生产、绿色包装和运输、绿色营销和绿色回收7个环节的选择。

2 建筑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内涵

供应链绩效评价是指反映供应链的目标,对整个供应链尤其是核心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事前、事中、事后分析和评估。通过综合性能从整体考虑不同的绿色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角度看绿色供应链的评价,分析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的评价指标,反映的是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性能,以评估整体性能,而且操作为每个成员企业和性能,成员企业之间的整体利益分配,从而建立绿色供应链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不仅分析最大限度的整体供应链的绩效,而且要深入了解每个企业成员的利润。

实施绿色供应链,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的决策问题,不能片面检查决定,从绿色供应链管理角度全面、客观地考核和绩效评估,需要建立一个规范的、科学的、具有实用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一个要求指标体系应能充分体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满足绿色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信息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监管者、政府部门等)之间的所有方面,以评估和了解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的性能。此外,指标体系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考虑财务指标和供应链的非财务指标相结合。

3 建筑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任何评价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评价体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就需要设计一个客观、全面、全方位反映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本文采用理论创新、科学设计、实验调查、反复选择、运用试验、反复论证方法进行指标的选取。具体来说,首先进行科学论证,运用多学科知识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紧接着进行问卷调查,向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绩效评价的因素的看法得到初步的指标体系;最后试用这个初步的指标体系,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这种方法运用了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考虑的相关人员的实际经验,比较合理,构建的建筑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指标体系如表1。

4 建筑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流程

模糊数学综合分析法是利用模糊集理论的评估方法。采用模糊联系合成的原则、多项因素,判断事物的评级状态下的综合评价方法。模糊评价方法,不仅可以评估和评价对象的整体分数的大小进行排序,但也可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的模糊评估值设置为评估对象的水平。这种传统的数学方法的包含统一的客户服务的结果。主成分分析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比如P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主成分分析,是考察多个变量间相关性一种多元统计方法,研究如何通过少数几个主成分来揭示多个变量间的内部结构,即从原始变量中导出少数几个主成分,使它们尽可能多地保留原始变量的信息,且彼此间互不相关.通常数学上的处理就是将原来P个指标作线性组合,作为新的综合指标。根据提出的模糊层次和主成分分析法的思路,作者建立模糊层次—主成分分析法的评价模型。

4.1 原始数据收集 由于所选指标体系主观性比较强,很难直接收集到数据,所以本文采用了专家打分的方法对各企业的各指标进行评分。具体的做法是,首先搜集待评价的企业的各项具体资料,然后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总结后分别交由专家组审阅。然后专家对企业各项指标独立打分。每项指标分为四个等级:优、良、中、差,其中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所对应的分值分别为4、3、2、1。每个专家打分的结果权重相同。由公式表达如下:

Am=a11 a12 a13 a14a21 a22 a23 a24┊ ┊ ┊ ┊ai1 ai2 ai3 ai4(1)

Am为第m家企业的打分结果;ai1表示第i个指标得优的票数;ai2表示第个i指标得良的票数;ai3表示第i个指标得中的票数;ai4表示第i个指标得差的票数。

b=(4 3 2 1)T(2)

lm=b·Am(3)

X=(l1 l2 … ln)T(4)

4.2 对二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出该级指标的综合值 ①企业相应的设施及工作能力A1=(x1,x2,x3,x4);企业管理层管理能力及工作人员素质A2=(x5,x6,…,x12);企业产生的文化A3=(x13,x14,x15)。②分别对A1,A2,A3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求出各自的综合评价值f1,f2,f3。

4.3 对一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求出综合值

令F=(f1,f2,f3),对F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求出一级指标的综

合值及总体综合值U。

U=(u1,u2,…,un)T(5)

则u1,u2,…,un为第n个建筑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最终结果。

5 结束语

绿色供应链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从而实现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使用到报废的整个绿色流程,绿色供应链管理要做好,以确保并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研究和标准化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参照提供一些建议,旨在开发能够满足他们的施工企业的资源,并且更有针对性的绩效指标体系,从而为全面、客观地评估绿色供应链整体绩效服务,推动行业的健康绿色供应链的发展,使从源头上就开始让整个供应链的废物处理成为示范典型,以利于协调和控制,体现环保性来构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协调优化的目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建筑业绿色供应链的延伸和内涵正在日益增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绿色供应链如何创新转型,绿色供应链的变化对建筑企业的负面影响应如何界定和预防;进一步的绿色供应链理论和实践中,如何利用绿色供应链的角度来解释企业的核心能力理论和组成,并确定企业的价值;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化对建筑业绿色供应链的影响及对策。中国建筑企业的信息技术处于起步阶段,对信息的了解,需要加以改进,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仍远远未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因此,信息技术供应商尤其是开发和制造信息技术产品公司应该结合中国的国情,提供多样化的、先进适用技术的企业和个人需求提品,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赵晓军,郇金宝.供应链绩效评估体系研究现状分析[J].商业研究,2005(20).

[2]蔡榕生,吴祈宗.基于聚类分析的供应链绩效标杆选择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5(11).

[3]曹杰,陈森发,吴刚.绿色供应链评价原型系统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