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4: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博物馆安全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189-01
1 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设计原则
博物馆是集文物收集、收藏、研究、展示和考古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文化机构,安全防护系统则是保护博物馆安全,保护国家财产安全的重要方法。基于安全防护系统对于博物馆的重要作用,需要对安全防范系统进行不断的完善,使安全防范系统发挥出其价值,有效的保护博物馆的安全。建设博物馆的安全防范系统需要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还需要遵循合理性、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以及安全保密性等原则。
安全防范系统作为保护博物馆安全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的保护博物馆安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合理性原则,需要根据博物馆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保证安全防范系统从设备到系统结构都能够适应博物馆的具体情况,满足各项使用要求,充分发挥出其功能,避免设计不合理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安全风险。先进性原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安全防范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支持,因此在系统设计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将新技术融入到系统之中,保持系统的活力,同时保持其对于风险的先进性,抵御随着科学发展而增加的安全风险。实用性原则,实用性是安全防范系统建设需要遵守的基本准则,使系统能够方便切实的使用,使人们能够获得清晰地图像、方便快捷的对监控进行调查,并且各个子系统之间要能够互联互控,使系统的功能被自大程度上的利用。
可靠性原则,可靠性原则要求安全防范系统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运行,并且保证其运行过程正确、安全,保证其能够为博物馆提供完整、正确的保护,同时要求其具有抵御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能够有效防止硬件或软件的不稳定对系统的运行造成不利影响。可扩展性原则,可扩展性主要体现在容量的扩展和功能的二次开发两个方面。首先视频监控系统在满足当前使用的基础上,要能够方便的进行扩容,为以后的发展提供便利。其次,系统要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通用的软硬件接口,以方便以后再原有系统上进行二次开发,增加如图像识别、可疑物发现跟踪的功能,可扩展性是系统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技术发展的要求。安全保密性原则,安全保密性原则对于安全系统十分重要,需要在设计是优先进行考虑。对于系统数据要进行特殊保护,建设数据传输网络时要达到公安部门的相关标准,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保证系统安全保密性可以从软件系统的安全性和应用程序安全性两方面入手,对数据库进行加密,并加强对于操作人员权限管理和操作行为的监控。
2 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2.1 入侵警报系统
入侵警报系统有四道防线,分别是周界报警、通道报警、空间报警和展柜报警。作为第一道防线,周界报警能够将周边的状况反馈给值班人员,为他们处理警情提供依据。目前我国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中的周界报警设备主要有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泄露电缆、高压防护栏和视频移动报警设备等,其中泄露电缆的使用率较高,它能通过对金属物体、人和动物进行探测来报警,它的灵敏度调节功能能够有效的避免猫狗等小动物活动而产生的误报,从而提高了探测的效率。第二道防线是通道报警,它主要负责入口、窗户和通道等公共区域的防护,进行这类防护的产品主要有红外栅栏、存在式探测器、室外探测器门磁开关等,在选择这类产品时需要考虑博物馆的具体环境。第三道防线是空间报警,多源被动红外探测器、微波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以及移动视频报警等产品在空间报警中应用较多,空间报警要求每个区域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要安装多种类型的探测器,并且探测器要具有防止拆卸和遮挡的功能,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则要根据人员走动方向来选择,其探测方向最好能够对人员的走动方向进行横向切割。第四道防线是展柜报警,这也是入侵报警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目前主要采用驻波探测器、压力传感器和存在式探测器等,展柜大小情况的不同会影响探测器的效果,因此需要根据展柜大小对探测器进行选择,例如在大型展柜上存在式探测器的效果比较好。像雕塑等一些文物没有展柜,可以采用红外栏栅,压力报警等产品。报警控制系统是入侵报警系统的核心,需要其及时的发出警报,博物馆的报警反映时间不能超过两秒,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配置报警主机,以确保反应时间在两秒以内。同时报警控制系统还需要能够对防护系统进行控制,能够及时的将报警位置的图像、声音等信息反应给值班人员,使值班人员能够快速的对警情进行处理。
2.2 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一般由摄像机、视频编码器、视频解码器、网络视频存储和监控系统管理平台组成,其不仅能够在发生警报时提供视频图像,还能够保存视频资料,以便人们查询,同时它能够为博物馆的管理提供数据,使管理者掌握观众的参观状况,使突发事件能够被快速处理并为优化展区设置提供依据。博物馆应该实现视频监控系统的全覆盖,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摄像机的选择,对于文物库房等重要区域要保证24小时实时监控,并保证夜间能够提供清晰的图像。
2.3 出入口控制系统
出入口控制系统也可以成为门禁系统,这个系统主要负责各个入口的控制,并且能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联动。系统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对各类出入口的出入对象进行控制、管理和监督,对风险等级高的出入口,在每次有效进入以后都要对进入的人员信息、时间、出入口编号等进行记录并且存档,以方便以后进行调取,同时设备要具有防破坏报警功能,防止系统因遭受破坏而失去作用。
2.4 供电系统和防雷保护
供电系统是安全防范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因此在博物馆安防设计时要注意供电系统的保护,防止由于供电系统遭到破坏而引发的博物馆安防系统运行问题的出现,通过蓄电池蓄电和配备应急发电设备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停电,从而保证安防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对安全防范系统的各种设备进行防雷处理,尤其是室外设备的信号传送、控制室电源等设备,还要对博物馆的建筑进行防雷处理,以防止雷电对博物馆建筑以及安防设备造成破坏。
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高新技术被应用到安全防范系统之中,安全防范技术未来的必将走向各种安全防范技术进行交叉、渗透和融合,因此安全防范工程的研究人员需要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保持高度的关注,将各种高新技术引入到安全防范系统之中,不断的完善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从而更好地进行风险防范,保证国家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M].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4.
篇2
【关键词】湿地博物馆;安防体系;保护手段
湿地博物馆属于自然生态博物馆,是社会和自然环境处于和谐边缘的时代产物,湿地博物馆是以湿地为主题,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娱乐于一体的大众化专业博物馆。由于湿地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馆内结构和馆外环境复杂,给安防系统设计提出很高要求。如何运用高科技手段保护湿地博物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湿地博物馆的人防系统
人防系统主要包括安全保卫组织和人员。 有安全保卫组织,有规章制度,有安保人员,是开展安全保卫和防范工作的基本条件。像湿地这样的博物馆,同样需要巡逻检查。人防是不可或缺的,提高他们的觉悟和防卫技术,增强责任意识。同时,还应制定一系列安全保卫和防卫规定,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从制度上和技术上提供保障。如检查安保人员夜间巡逻检查状况,在不同路线和地点设置巡更器,检查他们是否按照线路检查。把反映在监视器上的情况记录下来,作为他们工作考核的依据。
二、物防系统
物防系统即根据湿地博物馆的特点来制定,主要包括对展品要加固门窗,围栏,防护墙等。馆内摆放的重要文物,比如黄河三角洲湿地博物馆,馆内雕塑、壁画浮雕和绿地等都是辅助展品。要用材质好的展柜来展出。古建筑的门窗也应该适当加固,或者加置临时的金属门窗。
防火装置是非常重要的物防手段。湿地博物馆有很多植物型馆藏,应尽量安置在防火环境中。馆内应备有防火、灭火和事故照明装置。目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烟感、温感和喷洒三种。其中,烟感报警系统最灵敏。为了防止火灾蔓延扩散,陈列室和库房区也应有防火分隔的措施,如防火墙,电动与手动防火帘卷,以及风道、管道的分隔防火处理,避免火与烟的穿越。设置有烟雾疏散处理与人员疏散的指示标志。正确的灭火步骤应包括:应将便携式二氧化碳灭火器安置于门口以及任何便于紧急取用之处,配备足够数量且大小合适的灭火器;在较大的藏品储藏室中安装合适的自动或电子遥控式二氧化碳灭火器;在某个区域的天花板上安装干充电式自动洒水系统;资金允许情况下,应设置保安室24小时监控,保安室的闭路电视盒可视报警信号将迅速提醒值班人员出现状况以及状况发生的确切地点。湿地博物馆的特殊性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防护,也可以和所在社区的警察局和消防队保持联系,建立良好的关系。双方互通信息,共同防御。
三、技防系统
这是湿地博物馆主要采用的安保措施。目前经常使用的手段是入侵报警技术系统和电视监控技术系统。
(一) 入侵报警技术系统
它已发展成为成熟的技术系统。根据《安全防范工程实用手册》,主要由入侵探测器,传输系统和控制设备三部分组装成。同时,为了保证技术系统安全,还应采取防干扰、误报等技术措施。入侵探测器,主要有开关式入侵探测器,包括磁控开关,微动开关等。还有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声控一振动双技术玻璃破碎入侵探测器,电动式振动探测器以及紧急报警设备等。
(二)电视监控技术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摄像、传输、显示、控制四个主要部分构成。基本功能有对图像信号采集、显示、分配、切换控制、记录和重放等。 采用这种方式的同时,还需要监听现场音响的伴音系统。
摄像效果的好坏与选用的摄像机性能关系很大,应根据监视目标照度亮度变化来选用能够满足指标的摄像机。镜头应该根据视场大小,监视目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等情况,选用相应的定焦、变焦、光圈可调镜头等。
传输的方式,应该根据传输的距离、地理条件、摄像机数量极其分布情况选择最佳传输方式。
控制中心,监视器是关键设备,也是电视监控技术的重要环节,其数量应该根绝摄像机配置的数量而定,一般数量为4:1。
控制台主要包括视频切换控制器,遥控器等。控制室的其他配套设备有录像机和多画面分割器等。
中国湿地博物馆在设计安防方案时,根据安装场合的事迹情况和照度条件选择不同的摄像机,一般情况下摄像机采用定焦距、定方向的固定安装方式,在光照度变化大的场所选用自动光圈镜头并配置防护罩。室外大范围监控区域采用带转动云台和变焦镜头的红外一体摄像机,达到最佳监控效果。保证了监控网络的安全。
(三)振动监控报警技术系统
它主要包括系统软件、硬件,系统工程流程,系统各主要硬件指标,系统自检功能,振动信号的识别等部分。其中硬件是关键,包括振动信号拾取单元,信号传输,数据采集,电源与声光报警装置。软件包括主监控模块,振动信号识别模块等等。其中主监控模块主要控制每个模块的流程。
中国湿地博物馆将博物馆防范防线化为:周界、通道、空间、展柜,并结合各道防线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探测报警技术。周界报警是第一道防线,能够为直板人员最早发现目标提供依据,为围捕行动提供宝贵的处理时间。通道报警指结合防护区域的门、窗、过道灯不同结构采用幕帘式探测器、红外栅栏、门磁开关、振动探测器等。室内空间报警指在每个库房和展厅采用多源被动红外探测器、双技术探测器、微波探测器。这些探测器安装的探测方向是横向切割人员走动的方向,有效提高了探测的精度。展柜报警时最后一道防线,采用驻波探测器。这些防范技术环环相扣,给馆内文物提供保障。
大体说来,湿地博物馆设有专门的文物保管机构,需要有入侵报警设备,电视监控技术防范设施,形成纵深技防体系。
(四)湿地博物馆的保险问题
保险也是安全保障工作的一部分,因为每年只需花费相对较少的一笔费用便可预防重大的财产损失,博物馆需要有一套全面的艺术品保护政策,以弥补任何原因造成的藏品破坏和损失,保险金额不定,即博物馆可为任何程度的损失购买保险。需要定期核查最重要之物的具体金钱价值以及保险总额。将特别具有价值的物件的清洁和维护工作也纳入承保范围之内。也可以购买公共责任险以及员工忠诚险。
(五)湿地博物馆的应急预案系统
应急预案系统是一种检查监督、整改、应急、救助或补救措施系统,它的基本要求是常备不懈,警钟长鸣,快速应变,多方救助。
首先,应该建立处理安全防范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级别,紧张有序的领导和指挥各项工作。在处置安全防范突发事件各项工作方面,应有明确的分工,岗位、职责明确,临阵时各司其职,高效完成任务。
第二,应建立健全处理安全防范突发事件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如报案、报告规定。保护案件现场规定,公布案件或盗掘文物规定。
第三,区分情况,制定预案措施。主管部门对人防、物防和技防情况要进行定期检查,使其处在常备不懈,良好的运行状态,对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完善要进行仔细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湿地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湿地文化的场所,更是一个寓教于乐的旅游胜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园。生态博物馆的安防问题同样重要。只有在完全满足湿地博物馆安保工作需要的前提下,采用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方式,建立完善的安全提下,才能更好地促进湿地博物馆的发展,实现它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篇3
台湾历史博物馆充分认识到博物馆存在危机,不能回避现实中的危机。正视博物馆存在危机是进行危机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否则,将难以树立长远的危机意识、形成科学的危机观念,博物馆的危机管理也自然成为天方夜谭。史博馆认识到博物馆存在的危机与其它公共场所的危机并无很大的区别,若无危机意识与危机管理机制,有朝一日大祸临近,势必造成无法弥补的惨痛局面。[4]因此,史博馆认为有效开展危机管理,建立博物馆危机管理机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一)博物馆危机的来源国立历史博物馆对危机的认识首先是针对博物馆危机的来源及危害对象,将本馆面临的危机分为文物类、人员类、馆舍类、营运类和其他类等五种类型。每一类型中可能出现的危机情形如下表所示。史博馆可能出现的危机情形中,因政治冲突或战争、地震、洪涝、火灾等引发的危机发生的概率较小,但危机发生后对博物馆造成的影响较大。展品损毁或遗失、参观者发生意外伤病、馆内发生的争吵甚至肢体冲突、临时停电、媒体负面报道等对博物馆来说可能是较为常见的危机事件。但由于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特殊性,如果处置不当,极易成为对博物馆带来重大损失或灾害的源头,所以史博馆将其列为常态性的危机项目在危机管理中予以重点关注。
(二)对博物馆危机特征的认识史博馆对博物馆危机特征的认识源于本馆危机管理工作的实际和其它领域危机的特征。对危机的特征作出以下定性描述:博物馆危机具有多源性、突发性、不确定性、威胁性、阶段性、紧迫性、双效性的特征。[6]多源性是指博物馆危机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突发性指博物馆危机往往发生于突然之间,发生后常令人措手不及、疲于应对。不确定性一方面指无法准确预测博物馆危机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和危机类型,另一方面指危机发生后的发展演变趋势和最终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威胁性意指危机可能会对博物馆的馆舍、藏品、形象、美誉度和其它资产产生破坏、造成威胁。阶段性指博物馆危机的发生按照危机演变的周期一般会出现潜伏期、爆发期、处理期、善后恢复期四个阶段。紧迫性指危机一旦发生,形势十分紧迫,博物馆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处理与应对。双效性是指博物馆危机既可能是真正的危险或灾害,也可能是转机;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处理得宜可能转化为一次发展机会,给博物馆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博物馆危机具备以上特征,史博馆认识到博物馆危机的严重性和对危机进行管理的必要性。同时,也意识到对博物馆危机的管理不能采取正常体制下的管理,而必须诉诸非常手段进行非常态的管理,即需要建立博物馆危机管理机制。
二、台湾历史博物馆的危机管理
史博馆对博物馆的危机管理从理论层面上形成了相对系统的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危机管理经验。下面分别从博物馆危机的预防与模拟训练、博物馆危机的等级设定、博物馆危机的应对方法与处理程序三个方面对史博馆危机管理的认识与经验进行分析。
(一)博物馆危机的预防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曾有“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危”的危机防范思想。史博馆充分认识到危机防范的重要性,强调能够在危机预防阶段通过一定的防范措施将危机止于未发为危机管理的上策。为此,在危机预防阶段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博物馆危机的预防性管理。具体包括成立博物馆危机管理小组、进行博物馆危机的调查、预测博物馆可能出现的危机、建立危机预警系统、拟定各项应变计划、危机处理的模拟训练。1.成立博物馆危机管理小组:由一位副馆长作为召集人组建危机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各业务部门主管和安全维护部门的负责人。根据实际需要,小组每年召开一到两次专门会议,审定博物馆危机事项及等级,讨论博物馆运作情形及面临的风险因素。危机管理小组下设警戒组、疏散组、救灾组、通讯组、医护组、公关组几个权责分明的任务编组。其中,警戒组负责安全、现场秩序维护、馆内交通协调;疏散组负责观众及员工疏散等事宜;救灾组负责抢救馆内发生的灾害、防止灾害扩大及物品器材搬运与供应;通讯组负责通报及保障危机信息传递的畅通;医护组负责医疗护理及馆内伤病者的急救;公关组负责对社会公众与媒体进行沟通和危机信息的,重新塑造博物馆形象。2.进行博物馆危机的调查:博物馆各部门按照本部门职责范围对馆内风险因素进行调查,审慎考虑,列举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交危机管理小组进行整合。3.预测博物馆可能出现的危机:危机管理小组就可能发生的危机事项运用头脑风暴法定期分析并作出评估,根据史博馆危机管理等级表预测危机发生的概率及影响程度。4.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危机管理小组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分类逐项拟出预警方法与预警标准,并作成危机预警系统。5.拟定各项应变计划:危机管理小组就可能发生的危机事项逐项讨论,应不厌其烦,依各种发生可能逐项研究,拟定应变方法与计划,形成书面的危机预案。以博物馆发生火灾或爆炸危机为例,史博馆的预案要点及处理程序如下:(1)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包括救灾组、保安、现场值班人员)关闭电源,疏散参观者,拨打火警电话,同时自行组织扑救。(2)立即通知博物馆秘书室及相关组室主任,按相关程序向上级领导通报。(3)紧急召开危机处理会议,分组采取危机应变措施,全力展开危机处理。(4)由公关组危机信息,减少社会公众与媒体的揣测和负面评价。各项应变计划和应急预案被写入博物馆危机处理手册中,发放到每一个馆员手中,使一般馆员也能清楚危机应变及处理的要点。此外,史博馆对已拟定的危机应变措施每年评估一次,并进行不断修正,力求周全。6.危机处理的模拟训练:史博馆认为在危机预防中仅有危机应变计划与应急预案是远远不够的。面对危机的突然发生,馆员若缺乏实战状态下的模拟训练,临场必然会手忙脚乱、无所适从。若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只有靠平时的危机处理模拟训练。史博馆在这方面的做法是:(1)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博物馆危机应变讲座,加强馆员的危机意识与应变处理能力,培养各部门共同参与处理危机的协同性与对相关器材的熟悉度。(2)危机管理小组每年就系统整体或具体某项危机举行讨论会一到两次,讨论内容包括博物馆潜在风险、馆内硬件设备、危机发生后的人员分工、处理程序及方法、沟通渠道等。讨论后结合每年的实际选择项目进行模拟演练,对演练过程进行全程记录,以备改善。(3)由危机管理小组责成硬件总务组人员定期测试馆内设备,对馆内各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保持设备的机动性。(4)模拟演练后认真评估、检讨演练中的不足和出现的问题,逐步对照改进,不断完善,并将成果作成简报,适时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二)博物馆危机的等级设定为明确每类具体危机对博物馆的威胁与影响,以便采取妥善应对政策,博物馆危机管理小组应将所有危机项目在危机压力表上予以标示,制订危机等级。危机压力表是在台湾诸多领域应用较多的评估危机影响值和发生率的方法。该表为以十字形坐标,纵轴代表危机影响值,横轴表示危机发生率。决定危机影响值得因素包括:危机扩大的可能性;危机能否成为公共性问题;影响组织正常运作的情况;危及决策者及组织形象的程度;损害组织利益的程度等。危机发生率可根据发生的可能性分为没有发生的可能性、不常发生到一定发生等几种情况,可分别用数字1到10表示。纵横相交的区域依次以红色、橙色、黄色和绿色标识,以此区分危机的等级。[7]这是台湾社会较为通用的评估压力的方法。据此,史博馆制定了符合本馆实际的危机管理等级表(如下表所示)。以英文字母代表危机影响程度,其中A代表轻微影响,B代表有影响,C代表严重影响,D代表影响非常严重。危机发生率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其中1表示很少发生,2表示偶尔发生,3表示常发生,4表示经常发生。[8]不同类型的具体危机按照属性在表中标识其对应位置,并据危机的影响程度和发生率将危机等级标记于危机事件前,作为危机处理时的参考依据。
篇4
宁波地区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以下简称“三馆”)等文化场馆全面实行免费开放以后,参观的群体结构发生变化,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意识得到增强,针对参观人流量的增加等情况,进行免费开放后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民众的需求,使“三馆”的管理者及时作出反应和处理;可以掌握相对准确的信息,明确公共文化服务的改进方向;同时这些信息可以使政府为“三馆”的资金投入提供依据,以持续改善市民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通过调查研究,可以更加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场馆的建设,使文化的传递与传播良性循环,促进公共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三馆 免费开放 公共文化空间 使用情况
2011年3月,财政部下发《关于加强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表示,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明确“三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性质,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原则,将支持免费开放工作与建立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经费保障机制紧密结合,确保“三馆”免费开放后正常运转并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三馆”开放热潮的背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指出了,“中国美术馆的免费开放,―方面体现了我们国家文化惠民政策的落实,另―方面也对包括美术馆在内的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提出了新课题。”面对公共文化场馆的免费开放,“三馆”管理运行的难度加大,浙江省虽然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对惠民政策下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情况调查还需要与时俱进,宁波美术馆之前实行的是“限制性免费开放”,之后逐渐加大特殊展览、重大节日、公益展览等的开放力度,不断增加免费开放的天数。2006年至2010年宁波美术馆的年度开放日均超出310天,免费接待观众近20万人次。全面实行免费开放以后,针对参观人流量的增加等情况,宁波美术馆将对展厅进行全面改造,更新数字化监控系统,畅通残障通道,明确安全标识,完善服务网点;加大安保、保洁及前厅服务人员的整体统配;建立健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着重制订大型活动的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展厅展品失窃工作预案等4个应急工作预案及24个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正基于此背景,在宁波美术馆在力求“设施先进、功能健全、藏品丰厚、管理一流”为发展目标的新举措下,进行免费开放后使用情况调查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市民的艺术需求,满足群众对优秀文化资源的需求,还可以更加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场馆的建设。当下对课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科学的发展必须要有事实为依据才能制订合理的整改措施,否则仅凭“三馆”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只有受惠者亲身参与进来,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才能推进文化惠民政策的实施。通i寸i亥课题的研究可以为有关方面及时提供合理的改进依据。
本课题通过采取文献研究、比较研究、案例研究、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调研宁波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在内的公共文化设施在免费开放后的使用情况,拟发放问卷300份,调查内容涉及被调查人对“三馆”活动的参与情况、对公共文化设施规划的满意度,对公共设施可持续设计方面的看法三个大方面。本课题用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百分比分析与卡方显著性分析方法,并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结果。
该课题以“可持续发展观”为理论依托开展市民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交互问题研究,在新出炉的文化惠民政策下做及时的跟踪调查具有时代感,此外,引用交互设计理念展开研究。目前各地方、城市,积极投入资金,将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作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三馆”作为我市公共空间的文化主体之一,它要充分实现交流和服务于民的功能,同时体现宁波的文化风貌及民众的艺术素养,可怎样建立一个合理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服务于大众,这对促进宁波市的文化建设尤为重要。本课题通过调查研究,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建议和看法,对宁波建设文化大市做出有益的探索。
一.宁波市“三馆”免费开放后使用情况的调查
调查发现,宁波作为国内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探索较早的城市,在文化惠民政策背景下,宁波市民对三馆的整体使用情况呈现出良好的上升态势。
(一)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与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有显著成效
免费开放的深层意义在于对民众心智的开启,因此借助惠民政策的春风,宁波市的公共文化空间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公众的文化知识得到润化,民众的参观热情大幅度提升。宁波博物馆、高教园区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还精心设计公共服务内容,以流动图书馆、博物馆的形式多次走进市民的生活为民众送知识、送文化。宁波市爱心志愿者队伍近几年也不断壮大,宁波博物馆有600余名注册的社会志愿者,免费进行讲解接待、宣传等工作。
(二)陈列展示设计得到市民肯定
宁波博物馆设计了“有展要常新,凡展求精品”的理念,以“天下文物资源为我所用”的思路引进精品展览,而且逐步向整合展览资源转变,吸引市民参观。该博物馆还通过对近10万份的问卷调查的统计得出观众的观展倾向,比如对哪些展览更关注,是否希望带着孩子一起看科普类展览等。宁波博物馆根据调查调整策展计划,引进常州的“中外珍奇海贝展”,以及意大利的“辉煌威尼斯”展。这说明宁波的三馆建设“放下身段”,走“亲民路线”,正努力让公众成为文化场馆真正的主人。数据本次调查显示,有101名被调查者参与过之前的活动,占总被调查者总数的51.3%,充分体现了市民对场馆建设的高参与度,也给市民对陈列展示设计肯定提供了有利的数据支持。
篇5
一、人员密集场所的业主和经营使用单位必须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定,严禁违法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擅自改变建筑结构和用途。
二、人员密集场所所属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本场所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三、人员密集场所应当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加强消防设施和器材日常管理维护,加强员工岗前和定期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组织开展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四、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必须保持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火灾应急广播系统必须符合规定,严禁占用和阻塞疏散通道、锁闭和遮挡安全出口。有人员住宿的场所,安全出口必须24小时保持畅通。
五、人员密集场所应当按照有关标准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消火栓等建筑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停用、挪用、遮挡、损坏、拆除或埋压圈占。
六、人员密集场所的电气设备安装、电气线路敷设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严禁擅自拉接临时电线、违规使用明火照明和进行电焊、气焊操作。
七、人员密集场所严禁违规使用、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严禁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进入,严禁在建筑内燃放烟花。
八、人员密集场所严禁超员使用。
九、人员密集场所应当制定灭火疏散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发生火灾时,必须立即报警并组织人员疏散和扑救初起火灾。
十、公民应当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和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发现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积极向公安机关举报。
本通告所称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宾馆、饭店等餐饮场所,商场、市场、超市、金融和证券交易厅等商业场所,歌舞厅、影剧院、夜总会、游艺厅、网吧、洗浴等公共娱乐休闲场所,医院,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福利院等公共服务场所,体育场馆、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会堂等人员集中场所,汽车、火车站候车室,港口码头候船室,机场候机厅,人员密集的生产加工车间及员工集体宿舍。
篇6
分级负责常备不懈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快速反应机制
今年以来,我局应急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应急办的大力指导下,按照“抓基层、打基础,抓落实、求发展”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的大局,加强组织协调,认真贯彻市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局、省新闻出版局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制定XX年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应急管理工作计划并积极开展实施,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阶段来的工作情况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将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结合起来,确保文化市场、安全播出、安全生产无事故。一是领导重视到位。我局领导认真领会落实应急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专门组织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文广新系统应急管理工作,成立了由局领导班子成员担任组长及副组长,局各科室负责人和直属各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及时处置本局职能范围内预防和处置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为各项应急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制度建设到位。年初,我局修订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原则、适应范围及各级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突发事件等级划分、预防预警信息、预防预警行动、预警支持系统、指挥和处置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等,在全市各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贯彻实施。三是责任落实到位。按照立足现实、细化职责、重在落实的方针,建立起各县(市、区)文广新局、市局直属各单位应急管理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保证全面工作有人管,具体工作有人抓,形成各级联动,层层负责,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的良好局面。上半年,已全面完成与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签订《守法经营责任书》和《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制。
二、完善体系,优化措施
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建设目标,强化应急预案的制订。一是对现有预案进行认真梳理。结合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的实际,进一步梳理现有的应急安全预案,深化“一案三制”建设,努力推进“一网五库”建设,并要求各县(市、区)、市直属事业单位和文化企业经营单位建立相应的组织,完善应急措施,并要有专项经费、专用设施、设备,有专人负责。二是注重预案的可操作性。在完善和修订预案过程中,围绕文化市场、广播电视播出等突发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注意吸取以往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加强调研,广泛听取专家、管理部门和一线工作同志的意见,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三是明确工作措施。处理应急事故关键要措施得力,快捷迅速,方法得当。我们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各科室的具体分工到配合专门人员具体处置,都制订了详细具体的工作措施,明确了局机关、直属单位及各文化企业经营单位、广播电视台(站)的具体任务和责任。上半年,各县(市、区)文广新局、市局直属单位全面完成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进一步形成起以市局为中心“点”,延伸“线”至各县(市、区)文广新局,“面”推至直属各单位的“点、线、面”结合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三、配强队伍,提高能力
把队伍建设和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我局在完善应急管理机构建设的基础上,落实应急管理办公室人员专职负责,全市各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单位和文化市场经营企业也不断充实应急救援队伍,落实专职人员负责。通过整合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各类专业救援力量,逐步建立统一高效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目前,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有应急人员有500多人,覆盖面涉及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机关企事业单位、歌舞娱乐场所、网吧、音像经营单位、书报刊经营场所等。二是加强应急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我局将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培训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常年不懈。上半年,组织局机关公务员和局直属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参加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专业必修课培训。按照全省文化系统应急管理培训的具体内容组织集中学习,学习内容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基础;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概述;大型文化活动突发公共事件、文化场馆日常活动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引发的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引发的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等四种类型的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案例分析。其中主要知识包括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特点、应急准备、应急预案、应急处理措施、善后与恢复等。使参加培训的人员进一步树立责任感,增强忧患意识、正确掌握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的基本常识、原则和方法。此外,我局上半年还购置了一批应急管理书籍免费发放给文化企业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学习,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四、畅通信息,及时报告
我局根据**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处理流程图,结合实际建立了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信息报送流程。流程规定:突发事件发生时,县(市、区)及以上文化行政部门应及时向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市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并及时反馈后续处置情况。市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信息并核准后,应立即向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并及时上报省文化厅。市局及各县(市、区)文广新局应建立公共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专项救援物资储备制度,储备足够的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定期进行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模拟综合演练,提高应急体系协同作战的快速反应能力。突发事件发生的文化行政部门应协助开展突发事件伤亡群众的医疗救治和善后处理,协助处理好突发事件的经济补偿、协助组织对突发事件的社会救助和灾后重建工作。事件处理结束后,市文广新局及时起草报告报省文化厅和市政府。今年上半年,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没有发生突发事件。
存在问题:
一是实战经验不足。虽然机构已经建立起来,人员队伍也已经落实,但是组织演练还没有真正形成机制,只是简单的学习交流或者通过书本、电视等掌握方法,没有现场经验。
二是经费严重不足。目前用于办公开支的经费都举步维艰,用于公共安全的投入就更为不足,造成安全设施简陋,应急技术装备水平低,应急物资储备不够。 三是安全隐患较多。从多次安全检查的情况看,全市的歌舞娱乐场所、电子游艺、网吧、书报刊、印刷厂、光盘企业等仍然存在安全隐患,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也仍然存在少量违规现象,个别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等文化单位安全防范措施还没有建立好完善好,特别是乡镇一级的文化站,安全隐患较大。
篇7
[关键词] 工业旅游;服务;管理;提升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7. 060
[中图分类号] F2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7- 0097- 03
0 前 言
佛山市地处广东省中南部,为我国“四大名镇”之一。佛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源地之一,被誉为陶艺之乡、武术之乡、粤剧之乡、民间艺术之乡、广纱中心、美食之乡、成药之乡。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旅游业已不能满足人们“寻求新奇、渴求知识”的需求,工业旅游逐渐成为亮点。佛山有着得天独厚的工业旅游基础,佛山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做大做强第三产业”的工作部署,着力推动佛山市工业旅游业的发展。
工业旅游是伴随着第三产业――旅游业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新型旅游方式。它通过有组织地安排参观者进入工厂等各类企业参观,使人们初步了解某些产业的发展过程、历史文化或生产过程,进而增长见识,推动产业发展。有时,参观者还能从生产企业以优惠价购买产品,最终实现企业和参观者的双赢。
1 佛山市工业旅游资源分类
1.1 工业生产类
以佛山市的重大工程项目、传统或现代化生产企业为代表,这些产业关系到佛山的民生和地方性象征意义。源于佛山陶艺之乡的美称,佛山的陶瓷生产企业成为当地的特色企业。例如:佛山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生产规模最大、规格品种最齐全、产品质量与销售信誉最好的陶瓷企业之一,公司陈列的各类地砖、墙砖、工业用砖及卫浴产品,将现代家装、灯光效果与陶砖特色完美融合,令人大饱眼福,该公司已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1.2 人文历史类
人文历史类工业旅游资源很有地方特色和教育意义,反映了发展历史和传统文化。佛山是珠三角地区民间艺术的摇篮,石湾泥人、木版年画、陶塑、砖雕等技艺精湛;狮舞、剪纸、香云纱、彩灯、玉器等历史悠久。佛山石湾美术陶瓷厂、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平洲玉器商城、顺德伦教香云纱晒莨厂等成为人文历史类的完美代表。
1.3 高新技术类
主要以佛山的高新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为代表,是在政府的扶持、引导、带动下,创建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通过现代化生产手段,自动化生产流程,展现现代高科技水平。例如:一汽―大众佛山工厂,参观者能够看到极具创意的“MQB底盘托盘”加工,再配上多种类型的智能化设备,令人大开眼界。
1.4 产业展示类
产业是佛山市城市发展的原动力,是构建佛山市新形象的最佳表达方式,也是彰显区域特色的集中体现。例如:广东工业设计城,以工业设计产业为核心,由区政府投资6 000多万元兴建而成,是展示工业设计成就的标杆单位,目前有3个展馆:广东工业设计城博物馆、创新家电馆、长者体验馆。
1.5 工业遗址类
佛山市工业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参观早期的工业遗址,成为人们缅怀过去、展望未来的最佳方式。以顺德糖厂为例,它是中国第一批机械化生产甘蔗糖的加工生产厂,见证了中国制糖行业历史发展过程,展示了广东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具有极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科学价值。
1.6 博物馆类
行业博物馆是为保护本地区近代历史文物、传承文化而兴建的,融入了现代的馆藏展示手段、极富活力的解说介绍,以多元化的手法展示现代工业状况和研究成果。例如: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九江双蒸博物馆、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等。这批博物馆把佛山打造成了宜游宜创业的现代工业城市。
佛山地处珠三角工业发达地区,制造业是佛山的支柱产业,旅游业发展略显薄弱。佛山工业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一直位于前列,品牌众多,产业集群优势非常突出。目前,佛山已培育出美的、东鹏、科龙等一大批知名品牌,为工业旅游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和发展空间。按《佛山市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动佛山市工业旅游的发展,建立产业联盟,规范服务标准显得尤其重要。下面简要谈谈佛山市工业旅游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应对做法。
2 工业旅游以现代生产为依托,部分企业对工业旅游认识不足
佛山工业企业中,少数一些已开发并成为国家或省的工业旅游示范单位的企业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以馆养馆”的经营模式。但多数仍依靠大型企业支持,或依靠地方政府扶持。一些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发展工业旅游抱有不支持或敷衍的看法。认为:企业是产品生产的场所,闲杂人等到企业参观会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担心被窃取商业机密;企业需要每年支出一大笔经费用于支撑工业旅游,达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部分工业旅游景点的建设积极性不高,对参观的游客设置了限时段、限人数、限拍照、限停留时间等诸多限制。
佛山市(高明)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大家学习与借鉴。由高明海天承建的海天“娅米的阳光城堡”,设在生产厂区内,为便于游客参观,增设了一道长达3千米的环厂空中走廊。游客通过空中走廊和透明工厂,领略到:尖端品控、极速罐装、立体彩仓;通过3D美味乐园大片,了解海天酱油的酿造工艺过程;通过酱园古风,体验酱园工人的生活。为方便讲解员的解说,海天规定参观情况为50人/批,定位参观主体为学生、小朋友,着力培养未来的潜在消费者。为维持展馆开销,海天收取了少量门票费用。该馆的建成,为拓展市场、宣传产品带来了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收益。可见,工业旅游需要不断推进,转变营销观念仍是关键。
3 工业旅游应与当地的传统旅游经济融合发展,“大旅游”观念有待改进
工业旅游是旅游业和工业融合发展的产物,应融合工业发展规律和旅游经济规律,指导工业旅游的开发、推进。佛山地区要发展工业旅游,应注重对各类旅游项目的有机组合,丰富内涵。目前,佛山工业旅游在路线开发上,还没有完全形成“大旅游”观念。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以市场为导向,推陈出新;需要科学地将工业资源和和周边的景观合理穿插、组合,开发满足社会认可、市场需求、企业所用的工业旅游产品;工业旅游宣传途径需要拓宽,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并获取旅游信息,增强对工业旅游的认知度。如果简单认为佛山工业旅游开发主要就是针对企业参观线路的开发,忽略了整体的文化包装、穿插设计,就会使工业旅游开发仅停留在“局部开放型”的简单层面上,表现为展示的多,有创意的少,对游客缺乏吸引力,往往会出现一次性旅游,无法争取回头客。
佛山市工业旅游作为工业与旅游交互融合的新兴旅游方式,应在现有工业资源的基础上,形成“抱团”意识,急需多方力量的合力推动。日前,已由佛山市质监局、佛山市旅游局、佛山市文广新局、佛山传媒集团、佛山市技术标准研究院等单位人员组成了佛山市工业旅游标准化工作组,并进一步成立由佛山市技术标准研究院、佛山传媒集团(佛山日报社)、佛山高校、佛山部分工业旅游优秀企业、佛山市旅行社等单位组成的佛山市工业旅游标准联盟。希望在引导监督、宣传推动、承载主体、教育匹配、平台建设、规范指导等方面形成团队合作意识,采用优势互补的方式,共同推进佛山市工业旅游的繁荣发展。
4 工业旅游以新视角的方式崭露头角,规划和管理方面指导性文件不足
佛山市工业旅游以新内涵、新创意、新规划、新视角的方式在旅游行业中崭露头角。但由于工业旅游刚刚起步,我国还未建立起十分系统的工业旅游标准体系,突出表现在暂时还是采用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景区旅游规划的方法进行工业旅游发展规划,暂时没有形成独特的服务管理体系,致使佛山市工业旅游产品的服务规范、人员培训、安全保障、应急预案管理、旅游标识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不足。现有的各工业旅游景点的建设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只能在原有的接待服务基础上,搞工业旅游,致使服务质量千差万别,旅游线路的安排不甚合理,基础配套设施和管理方法不尽完善,市场营销策略有待改进。
为了形成系统的指导性平台,近期由佛山市多家单位组建的佛山市工业旅游标准联盟,正紧锣密鼓共同研制《工业旅游景点服务规范》联盟标准,搭建“佛山市工业旅游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拟将联盟动态、行业新闻、相关的各级标准规范目录、查询指导等内容集中展现在服务平台上,为广大工业旅游景区(点)、从事服务和旅游的相关单位、市民等提供佛山市工业旅游资源及标准化信息服务,这将为推进工业旅游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5 佛山工业旅游产品特色不够鲜明,需要由单一化转变成多元化
佛山市工业旅游产品多数局限在工厂的环境、硬件设施、产品的浏览,而对自身的企业文化、发展前景、特色元素、精神传承等方面的开发比较匮乏。一些企业为确保不影响正常生产,将旅游区域规定在有限的旅游通道内,即仅仅是参观工厂,导致参观者没有感觉到“游”味。多数的旅游点没有配套出售或赠送特色旅游纪念品。部分旅游景点工业旅游内容比较单一,资源分散,主题不清,消防和应急措施不太完善,工业旅游产品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实际上,佛山工业旅游方面的资源很丰富,极具发展潜力,伊利华南乳品基地(三水)、1506创意城(佛山创意产业园)、平洲玉器商城等单位纷纷开展了工业旅游项目。佛山市企业在工业旅游方面的开发力度仍有待提高,具有地方色彩的旅游产品有待形成特色化的发展态势。
九江酒厂正向多元化的工业旅游发展模式迈进,积极推动品牌宣传,成为当地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其做法值得学习和推广。为了对九江双蒸酿造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推广,广东省九江酒厂有限公司主持建设了九江双蒸博物馆,建筑面积约4 000平方米。采用了与旅行社挂钩的方式,将主体客户群定位为港澳游客,每天免费对外开放,实现以馆养馆的目的,并拟于近期推出“全酒宴”,进一步宣传九江米酒的博大精深。九江双蒸博物馆的开放是对九江酒文化的弘扬,也成为九江酒厂和九江镇的一张精美的文化名片。
6 民办(企业)博物馆规范化程度不够,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随着佛山经济的迅速发展,佛山各地掀起了产业博物馆的建设,先后出现了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南海福厚博物馆、广东工业设计城博物馆、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蒙娜丽莎文化艺术馆、九江双蒸博物馆、佛山岭南酒文化博物馆等。这些单位以生产产品和销售产品为主要的营销手段,尽管企业家们在工业领域具备相当专业的生产水平,但从专业化的旅游服务角度来衡量,仍然存在着差距。部分博物馆,管理不太规范,服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需注入现代旅游服务行业的专业技术知识;部分博物馆安全应急措施不太完善,逃生通道和旅游通道的设置急需改善;博物馆功能不太完善,部分仍处于继续扩建当中等。此外,从事博物馆接待服务的人员通常来自企业,相当一部分人员没有接受过旅游专业知识培训,不具备专业的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导致服务质量欠佳。这些情况成为制约博物馆类工业旅游发展的重要原因。
篇8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全区文化广电和旅游系统防控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的领导,有效控制疫情的输入、传播和蔓延,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经研究决定,成立区文广旅游局应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一)领导小组组成人员
(二)下设七个专项小组
1.综合协调及信息报送组:负责统筹调度系统防控工作,收集每天各组工作情况,及时收集、整理、报送相关信息;完成领导小组安排的其他工作。(组长:,责任股室:局办公室)
2.景区(酒店)督导组:负责督促区内的A级景区、星级酒店、星级农家乐等经营主体严格按要求落实防控措施。(组长:,责任股室:文化旅游股)
3.文化经营场所督查组:负责督促辖区内网吧、KTV、书店、酒吧、游戏厅、电影院等文化经营场所严格按要求落实防控措施。(组长:,责任股室:区文旅综合执法大队)
4.宣传引导组:负责组织督促网络公司维护全区广播设备设施;整合相关宣传资源,配合宣传部等单位广泛开展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工作。(组长:,责任股室:广电事业股)
5.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管理组:负责做好文博图等场馆的关闭管理工作。(组长:,责任股室:文发中心、相关机构)
6.后勤保障组:负责为系统防控工作提供强有力后勤保障,做好药品、宣传物资等保障。(组长:,责任股室:局办公室)
7.作风保障组:负责检查督促机关各股室、下属事业单位强化责任担当,认真履职尽责情况;对不担当、不作为、不服从组织工作安排以及传播谣言等违纪违规行为严肃处理。(组长:,责任股室:局办公室;约请纪检组参加)
二、突出工作重点,抓实防控措施
(一)做好文化旅游市场管理工作。督促指导辖区内所有景区、文化娱乐场所(游乐场、电影院、KTV、网吧等)、旅行社服务网点(建华旅行社服务网点、乐游旅行社服务网点)和其他公共场所(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书店等)暂停对外开放(营业)。督促指导相关单位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好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和定期消毒,发现特殊情况及时处置。
(二)做好大型集会活动管理工作。取消2020年区春节期间系列文艺演出以及相关活动安排;暂停辖区内单位和个人举办的广场舞等大型文化集会活动。
(三)做好疫情防护知识宣传工作。密切关注卫生健康部门的有关疫情防控信息,利用广播、电子显示屏、设点宣传和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方式,科学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及时正面引导行业舆论,坚决避免发生重大舆情。
三、强化四个到位,切实担当履职
(一)思想上务必重视到位。机关各股室、各下属事业单位要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站在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高度,切实抓好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地。
(二)责任上务必压实到位。机关各股室、各下属事业单位要按照方案细化分工、落实责任,及时传达动员系统所有干部职工,切实将每一项工作落到每个人头、每个环节、每个时间节点,切实做到全覆盖、无死角。
篇9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运行;困难和问题;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TV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12-0130-01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河北境内)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保证北京供水安全优先安排的单项工程,被称为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自2008年9月18日起,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利用河北省的岗南、黄壁庄、王快和安各庄4座水库陆续调水入京达10亿m3/s,有效缓解了北京市水资源紧缺局面,发挥出巨大的社会效益。
1 工程及运行管理概况
1.1 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河北境内)工程自石家庄古运河暗渠至北拒马河倒虹中支南段,沿京广铁路西侧逶迤北行,经石家庄、保定两市的十二个县(市、区),全长227.39 km。沿线共布置各类交叉建筑物共442座,其中控制性建筑物37座,河渠交叉建筑物23座、隧洞7座,左岸排水建筑物105座,渠渠交叉建筑物29座,公路交叉建筑物243座,铁路交叉建筑物1座。其中,明渠长度201.05 km,建筑物长度26.34 km。
沿线建成35 kV专网供电系统,共设置60座降压站,向13座节制闸及29座强排泵站等设施供电。目前该系统已投入运行。
1.2 历次通水情况与管理模式
1)2008年9月18日开始,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实现了首次向北京通水,河北省黄壁庄、王快等4座水库出库4.35亿m3,入北京市水量为3.34亿m3。此次通水期间,各土建标段工程建设尚未全部完工,不能向运行管理单位移交,工程运行管理是在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统一领导下,由各土建施工单位承担闸站操作和工程巡视管理工作。
2)2010年5月25日开始向北京市第二次供水,供水总量为4.5亿m3。水源地是黄壁庄、王快和安各庄水库。
此次通水,京石段工程(河北境内)227 km长的渠段全部由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河北直管建管部负责运行管理。为此,河北直管建管部成立了8个运行管理处,管理范围内共有磁河、漠道沟、蒲阳河、岗头、北易水和坟庄河等6座节制闸参与调度。后期,在进入冰期输水后唐河节制闸也参与了调度运行。
由于运行管理人员数量较少,在通水过程中闸站操作、安全监测、工程巡视管理工作采用招标形式委托社会上有相关资质队伍承担。
3)2011年7月21日开始向北京市第三次供水,仍是从黄壁庄、王快和安各庄水库放水。供水总量为4.49亿m3。
此次通水,实现了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河北直管建管部运行管理工作较大跨越。由于管理人员的相继补充,实现了关键岗位人员自有化,管理人员承担了闸站操作、安全监测、工程巡视管理等关键岗位工作,减少了对社会队伍依赖,逐步提高了规范化管理水平。
2 困难和问题
1)工程规模巨大,技术复杂。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京石段(河北境内)工程可以说是现代水利工程的博物馆,工程形式涉及明渠、隧洞、渡槽、倒虹吸。其中漕河渡槽、岗头隧洞、滹沱河倒虹吸等关键工程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技术复杂,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2)工程位于太行山脉东麓,与大型河流交叉时,采用倒虹吸和渡槽形式解决,与小型河流、溪涧交叉时采用左岸排水建筑物解决。由于极端天气影响,局部可能出现短时暴雨和山洪,导致地表径流短时暴涨,现有过流建筑物过流能力面临较大考验,对工程在汛期安全运行将产生较大影响。
3)工程在河北省境内,工程在冬季通水运行期须经历2~3个月冰期,由于运行时间较短,尚未积累丰富的冰期运行资料,在冰期调度技术方面仍需要进行长期的实践和探索。
4)工程穿过石家庄和保定两地区十二个县(市、区),工程沿线村庄较多,由于工程建设前期征地拆迁和建设期施工影响,加上工程建成后交通和工程沿线排水影响等问题,尚存在一些矛盾和纠纷亟待化解,对今后的运行管理工作造成一定隐患。
5)由于工程从完工到运行管理时间较短,加上河北水资源缺乏现状,沿线居民对工程仍充满好奇心和亲切感,个别人员私自闯入明渠内钓鱼、戏水现象仍时有发生,对工程安全保卫和人员安全造成较大压力。
3 对策和措施
3.1 完善规章制度,促进规范管理
根据工作实际,不断修订《运行管理制度》、《工程度汛方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冰期输水管理方案》等各类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南水北调特有的运行管理体系。
3.2 加大宣传力度,完善警示标示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舆论工具对南水北调工程进行宣传;妥善设置通水公告牌、安全警示标牌,在左岸排水建筑物进出口刷写安全警示标语,在工程现场配置大量救生衣和救生圈,以最大程度起到警示和救援作用。
3.3 充分准备、协调联动,确保安全度汛
要充分做好防汛度汛准备,健全防汛度汛领导机构,明确负责人员,做好物资储备,开展防汛度汛演练,提高应对汛期各种问题的能力;加强与地方政府各部门联系,共享雨情汛情,建立联席机制,把南水北调工程防汛纳入地方防汛系统中,确保工程安全度汛。
3.4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要及时总结突发事件处置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针对工程可能出现的险情和水质污染事故进行针对性应急演练,做到了物资齐备,队伍到位,科学调度,快速处置。
3.5 大力推动工程设施及绿化工作标准化进程
逐步统一沿线建筑物外观、金结机电、信息系统等设施的标准,统筹做好沿线绿化带规划,既满足水利工程功能的要求,又形成南水北调工程特有的环境景观,更好地体现一流的管理水平和一流的工程形象。
参考文献
[1]周小兵,张立德,达楞塔编著.长距离大型调水工程运行管理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2007.
[2]武平.云南省依法治水的实践与探索[J].水利发展研究,2012,1:32-41.
[3]欧阳红祥.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1:150-157.
作者简介
篇10
公众聚集场所主要包括影剧院、录像厅、舞厅、卡拉OK厅、音乐茶座、室内游艺厅、具有演出和放映功能的礼堂等公共娱乐场所及设施;宾馆、饭店、酒家、招待所等公共餐饮住宿场所;酒吧、网吧、氧吧、咖啡屋、美容美发厅、足浴室等公共休闲场所;体育场馆、保龄球馆、台球馆、健身馆、旱冰场、室击场等公共体育运动健身场所;金融、保险、电信、邮政等对外营业场所和商场、集贸市场、证券交易场所等营业场所;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展览馆、青少年宫、文化宫、俱乐部、群众艺术馆等从事科学文化艺术活动的场所;机场、车站、码头、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医院、养老院和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托儿所;订货会、展览会、展销会、博览会、物资交流会、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庙会等群众性活动场所;其他人员密集的营业性公共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自然灾害、火灾事故、触电事故、交通事故、踩踏事故、建筑物倒塌、食物中毒、溺水和治安事故等。
一般行业和场所的危险源总是和某种能量或能量的载体有联系。而公众聚集场所最大的危险是来自公众自己。同时,公众聚集场所具有各种设施复杂分散,场所面积大,并且人员多、密度大、流动性大、随意性强、危险因素多等特点。并且公众聚集场所的管理者对引发事故的人为因素难以预防、控制和实现有效的组织管理,所以大量人群聚集在一起进行某项活动,一旦发生事件,人群存在从众心理及盲目恐慌,往往会导致灾害扩大,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近年来发生的一次性人员伤亡较多的非工业事故,均发生在公众聚集的场所。
公众聚集场所多建在人员集中地段,或附设在其他建筑物内,这些场所布局紧密,防火分隔差,防火分区小,事故的繁杂性和危险性增加。同一建筑多种经营共存,而且各自属于不同的经营者,安全管理混乱。公众聚集场所人员集中,密度大,多数人员缺乏逃生知识,一旦发生火灾等灾害,疏散逃生困难,极易造成人员群死群伤。一些公众聚集场所室内装饰装修使用大量易燃材料及各种塑料、化纤、海绵制品,火灾发生后产生有毒烟雾,大面积扩散蔓延,严重威胁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一些公共娱乐场所的电气设备较多,电力负荷大,电气绝缘材料容易老化,电线私拉乱接,超负荷用电,容易造成电线短路而引发火灾。有的公众聚集场所设在地下建筑内,由于受条件限制,出入口少,疏散步行距离长,发生灾害时,人员疏散只能通过出入口,不能象地面场所那样通过其他办法仍可疏散,地下建筑无自然采光,断电时,人的视觉下降,心理恐慌,疏散更加困难。有的公众聚集场所经营者不按国家规定要求设置安全设施和器材,或者对设置的安全设施和器材不进行维护保养,失去其应有的作用。有的公众聚集场所不按要求设置明显的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灯,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得不到有效控制,人员的安全疏散无保障。还有的公众聚集场所为防盗和便于管理,堵塞、封闭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有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的宽度、疏散门的开启方向不符合防火要求等等。从安全角度来看,这些都是公众聚集场所潜在的危险性。
防范公众聚集场所安全事故,首要任务是疏散救人,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为此,我们要采取以下安全防范的对策与措施
1. 加强规划、审批和检查
在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区域安全距离内;重大危险源可能危及的区域;矿区塌陷可能危及的区域;尾矿(含固体废弃物堆场)可能危及的区域;燃油和燃气长输管道安全距离内;电力设施保护区域内和其他危险区域内不得新建居民区、学校及其他公众聚集的场所。
对公众聚集场所申报使用或者开业前应当检查其是否依法通过了公安消防机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是否采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是否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符合规定;消防设施运行、消火栓状况以及灭火器材配置是否符合规定和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是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公众聚集场所应当确定专人在每日营业活动结束后对营业场所进行检查,及时清理人员,消除遗留火种,检查电源,关闭防火门,放下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需值班的,应当明确专人值班,值班人员不得擅自脱离岗位。要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公众聚集场所的机房、消防值班室等安全重点部位。严禁在营业时间内堵塞消防通道或安全出口上锁。严禁公众娱乐场所封闭封堵外墙窗户或采用固定铁栅栏。严禁公众娱乐场所夜间留宿人员(值班人员除外)或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人为损坏或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严禁公众娱乐场所在营业时进行设备检修、电(气)焊、油漆粉刷等施工、维修作业。严禁乱拉乱接电气线路或违章用火、用电、用气。
有关安全监管部门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公众聚集场所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应当责令立即排除;在重大安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场所或者停止举办群众性活动;其中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应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
2.提高公众安全意识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故并没有固定的危险源,最大的危险多半来自人们自己的无知和大意。人们进入公众聚集场所前就应注意自己活动的安全问题,哪怕简单的活动也应有安全意识,这样便于发现需要防范的意外情况;还要穿戴与活动相宜的服装,配备适当的工具;平时应多积累一些简单的安全知识和救治方法,在发生意外事故时,才能发挥作用,挽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人们进入公众聚集场所时,自己要有意识的了解其内部地形,熟悉所有通道的方向,并做到心中有数;应认真阅读安全需知,并认真遵守;向管理人员了解安全救生器材的使用方法;不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商场;一旦发生险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应惊慌失措,切勿上前拥挤,应尽量向人群少的地方躲避,或听从管理人员的安排,有秩序地撤离现场。
3.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
公众聚集场所事故的防范,是对公民整体安全素质的考验。除了公众聚集场所的管理者应尽可能消除灾害、事故隐患外,最重要的是每个人的事故防范意识和临场自救及互救能力。只有公民整体的安全素质提高了,我们才能安全地进行公众聚集场所的各种活动。公众聚集场所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安全宣传教育。对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应当组织上岗前的安全培训。在营业活动期间,应当采取张贴图画和广播、播放闭路电视等方式对场所内活动人员宣传预防突发事故,如:防火、灭火、疏散逃生和救援等安全常识。
4.制定公众聚集场所应急疏散救援预案
因为大部分公众聚集场所是安全预防重点单位,在制定应急预案时,要重点制定应急疏散救人预案,以便于平时进行演练,发生灾情时按预案有序地组织疏散救人,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
公众聚集场所应急疏散救人预案的主要内容是:⑴人员疏散的组织。应设事故广播组、事故照明组、内部疏散引导组、外部疏散引导组、警戒救护组等,并明确分工;⑵人员疏散的现场指挥。通常由场所领导或安全保卫部门负责人指挥,救援队到场后参与指挥或直接指挥;⑶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如步梯、消防电梯、疏散楼梯、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避难层(间)、直通室外的门等;⑷确定选择疏散路线。选择疏散路线的原则是:选择最短的直通室外的通道或出口、尽量避免对面人流和交叉人流、选择烟气尚未充斥的通道或出口、选择直接通往疏散楼梯间的通道或出口;⑷疏散救人所需的救援车辆和技术装备,需要调集的各种协同力量等。
5. 推行安全评价制度
在一些公众聚集场所的经营者中,只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忽视安全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为此导致群死群伤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国家有关安全监管部门应要求新建、扩建、改建、建筑内部装修以及用途变更的公众聚集场所工程项目,必须依法报送有关安全监管部门审核、验收。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开业前以及群众性活动举办前,有关人员应当对公众聚集场所位置及周边、安全设施、电气电缆、特种设备、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救生器材等进行安全评价。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源,落实整改措施,消除隐患,确保安全。
6.推广公众责任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