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的背景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3: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信息化的背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也给教育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教育信息化成为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教育成为教育的新手段和新形式,也为学习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教育事业的改革也日益深化。信息技术为教育工作带来了全面的变革,使得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式方法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教育信息化也成为国家的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教育思想和观念产生了转变,深化了教育改革,促进了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的提高,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手段。
1 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促进了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的发展。“社会信息化”广泛体现于各个行业,同时也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政府也通过各种形式,来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教育信息化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充分体现着信息技术的特点,要求教育中必须充分体现数字化,要求信息传输的网络化,教育过程在体现智能化,教育形式实现多媒体化,充分体现开放、交互、协作和共享的特点特征。通过教育信息化的水平的提高来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促进教育的改革,实现教育的目标。国家也多次相关规划、政策、法规来布局教育信息化工作、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同时国家教育部每年都印发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以指导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
2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英语教育
高校英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高等教育要求学生必备的几种基本技能,其中就包括英语技能和信息检索能力,随着我国日益融入国际化,英语在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日益重要。同时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标准》中规定,学校必须为英语教育配备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其中提出了生均座位数7个的最低标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高校英语教育水平,是高校英语教育的基本要求。
2.1 高校英语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由于各部门对于高校英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高校英语教育信息化教育投入不足。学校对于网络建设、计算机机房建设的热度非常高,但对于英语教育的信息投入则不足,对于英语教育信息建设的意义重要性严重认识不够,而且英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性不够,没有长期的持续的更新和建设。
2.2 高校英语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不均衡
在高校英语教育信息的建设中存在着严重的重硬件轻软件的趋势,没有能够为英语教育提供支持。据统计,我国高校中计算机和网络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比例仅高校信息化建设的90%,而英语学习软件的开发和人员培训的投入一共仅占10%,这个比例远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的30%的平均水平。
2.3 高校英语教师的信息化水平的不高
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师中,女老师的比例占到80%以上。基于女性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女性普遍对信息技术具有恐惧心理,在动手能力和创新性方面普通不足,这也导致高校英语教学信息化水平不够。英语老师的课件制作普遍比较粗糙,内容普遍比较简单,形式相对不够丰富,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的吸引力显得不足。
2.4 高校英语教育信息化质量不高
高等学校基于其学术性和创新性,本是新技术新方法诞生地和使用地,信息技术在高校各学科的学科建设和专业教学中已经得到最大化的使用,促进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相对民间以新东方为代表的英语培训机构,高校英语教育的信息化质量不高,充分体现在英语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不足、教学的信息化管理不到位、教学的信息化手段不丰富、教学沟通的信息渠道不畅等多个方面,亟待改善和提高。
3 高校英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软硬件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英语教学首先是必须构建英语教学信息化的软硬件环境,这是英语教学应对信息化浪潮,加强信息化教学的前提条件。首先,信息化时代的教学设施建设的基础是网络设施,信息化是在网络上来进行信息的传输和转换,也通过网络来构建信息资源(英语教学素材),现代英语信息化教学的网络一般是采用ATM进行分组的交换网到以ATM+TCP/IP网络协议;其次,英语教学基于其包含语音教学的内容的特性,很早以来就有语音室建设,这也是最原始的信息化硬件建设。现代语音室建设包括网络服务器、学生学习终端、教师主控设备、以太网交换机和视频交换机等设施;再次,硬件的建设是为了支撑软件的运行,因此也必须加强数字语音软件的采购、英语学习的资源软件、英语教学的素材软件、其他资源如电子课本多媒体体光盘和数字课件等;然后,?@些数量巨大的音频视频资源需要高密存贮设备来进行保存,所以必须配备调整的基于网格的网络服务器和具备三级缓存的高存贮的硬盘设施。
3.2 加强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
高校英语教学信息化的软硬件建设为英语教学打下坚实基础,但更需要英语教师充分利用软硬件设施,充分挖掘其中的资源为教学水平的提高打下基础,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必须能够熟练使用设备,能够把资源的使用率发挥到最佳;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首先要在课前对课程进行设计,要能对英语教学软件的功能开发充分熟悉。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能够利用英语教学信息设施开展英语教学工作,同时也能够利用这些设施来提高自身,为更好的英语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另外英语教师要能够在英语教学中通过信息化的软硬件设施,通过多元化的视频和音频以一种科学性、启发性和逻辑性的方法引导学生能够理解知识要点、把握英语学习技能、掌握英语学习规律、发展英语思维习惯、拓展延伸和提高英语学习能力;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还体现在英语教师的认识、获取、选择、加工信息的能力,体现在英语教师在信息社会行为的信息道德素养,体现在了解、搜集、评估、分析、传播信息的能力,体现在熟练使用信息技术来开展信息调查、信息鉴别和推理的能力,这些能力将促进教师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和升华。
篇2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化
一、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1)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的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一句话来说,教育信息化就是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模式。
(2)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通过努力从专业理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的职业进步的发展过程也可以同理而言。这一过程并不是阶段性的,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完成的,这必将是一个长期永久的过程,这需要教师个体或者是教师整体学会终身学习,不断吸取和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
二、关于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国内外研究
(1)信息化背景下国内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1、教师教育必须推进信息化、现代化
现如今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已经到了瓶颈期,要想教育事业的发展横沟更上一个阶段,出现质的飞跃,那必然得抓紧信息化的时代潮流,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和模式,打破时空局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教育事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
2、在现代远程教育框架下构建教师教育新体系
在现如今的新的信息化发展潮流之下,可以很好地将教师教育体系与信息化载体――现代远程教育结合起来。现代远程教育就是将各种教育资源,利用互联网这个传播媒介,突破以往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随时随地的传达到受教育者的身边,只要受教育者想学习,就可以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来获取,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的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使受教育者得到最大程度、更全方位的受教。
(2)信息化背景下国外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1、公开、民主的选拔制度
拥有了教师资格证书,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顺利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想顺利地成为一名正式教师,就必须要经过公开、民主的招聘和选拔。
例如,在英国和美国,如果中小学中有空缺的教师职位,学校就会面向全社会进行公开的社会招聘,有意向的求职者需要把能证明自己能力的各种资料打包发给学校,随后,学校会对各种资料进行筛选,选出自己认为合格的人,就通知他们来面试。在面试的过程当中,面试的评委不仅仅只是需招聘教师的学校领导,还包括该学校所在区域的地方学区代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增加了职位选拔的公开性和民主性。
2、完善、充实的教师进修制度
在美国,教师的在职进修是由教育部拨出经费补助,各州教育委员会和地方学区委员会负责制定并实施教师进修计划。教师进修的方式可以使多种多样的,比如可以到大学或研究生院修习,也可以参加州和学区开设的进修课程,还可以参加各种教师团体和民间组织的研讨会。
其中,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是,美国教师的进修制度是与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地位、升级等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就能有效的促进和保证教师进修的质量和效度。
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挑战
(1)教育者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育背景下,一方面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平要求不高,对教师职业培训的要求仅为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初步认识;另一方面基本上是以老师为中心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教师专业课程都一直是“老三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教师培养一直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
而如今进入到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要想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逐步适应信息化的这一趋势,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和实施者――教师,首先就必须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说白了就是教师首先要有转变的想法和观念,有了这一想法和观念之后,就得有意识的去关注与之相关的事物。
(2)提高教育者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背景下,无论是教师教育,还是中小学课堂教学,都只是以教室、教室和书本为中心的,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教育者自身的教学能力永远都是依照书本,依靠黑板,依靠教育者已有的思维,使得教育者的教学能力一直都没有,也不可能存在着显著地发展与提高。
而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当教师有了新的教学理念,有意识的将自身的专业化提升与信息化的趋势结合起来之后,这势必要求教育者要提高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教育者只有不断地提升以上所谈到的那些能力,就能很好地将之前所转变过来新的教学理念付诸于教学实践,从而真正达到教学效果。
(3)重视培养受教育者的学习技能
在传统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主要依赖的都是教师的教,而非学生的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总是在不断地强调教师应该如何从自身角度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从而忽视了从学生的角度来提升。
所以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育者一定要重视培养受教育者的学习技能,培养受教育者使用现代化教育媒体的技能和获取信息的技能,培养受教育者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受教育者终身学习的能力等等,只有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同时提升相应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使得教师更好的发挥教学实效,促进自身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3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数字化
1.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地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书记在2010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2012年3月,国家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信息技术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变革提供强有力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认知工具,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平台,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率。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教育改革,但同时也对传统的大学计算机教学的内容、模式及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深化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2.国外教育信息化发展经验借鉴
2001年,日本政府制定“e-Japan战略”,推进各大学信息战略的实施。目前日本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包括专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两种,普通的信息教育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学习和掌握与IT相关的基础知识,校园网的使用方法,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信息安全,信息库的使用方法和信息检索等。2011年3月,日本出台“教育信息化愿景”报告,提出包括数字教材以及其他数字学习资源的开发与改进,并设置高速无线网络,运用数字黑板和数字电视,实现云计算信息化系统,在师生间共享辅助学习技术和数据系统,广泛利用平板电脑及数字化课本。
韩国的国家教育信息系统和教科书样本采集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两大开放学习资源系统,它在信息通信技术方面的发展是全球广泛认可的领先国家。学校为每个学生配备一台平板电脑,利用Linux操作平台。国家计划于2013年向所有中小学学生推广数字化课本。
新加坡推动学生使用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提高学生自主性和协作式学习,注重增强校内通信能力建设,推进在学校应用机器人技术、3D模拟环境等先进的前沿科技。
3.我国计算机教学资源建设原则
新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在课程信息资源建设中,应注重数字化、移动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以教学的具体情况和师生的实际要求为依据,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便于师生网络互动、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的信息资源建设。
4.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措施
4.1 课程体系设计
现在高校计算机课程设计非常注重计算机技能的培训,但却往往忽视与现代信息发展相适应的科学思想教育。其实,作为现代化的技术,计算机作用的发挥不仅取决于用户的使用技能,还取决于其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因此,需要对当前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注重信息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社会、人文甚至思维方面的影响。此外,还需根据实际教学要求调整教学内容,设计适合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活动流程,也可针对专业特点灵活调整教学单元的课时安排。
4.2 教学模式设计
目前各高校校园网已基本普及,并且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还有很多院校建设了BB(Blackboard)课程资源。“BB教学网”采用美国著名的Blackboard系统构建,是一个集网络教学、数字资源管理、在线视频课堂和学习社区诸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络平台。在BB课程中可以添加课程导学模块,包括课程介绍、课程大纲、学习方法、考核方式等内容,学生可以提前了解所学课程的概况、要求、方向及目标;教学资源模块可以共享教师的课件及案例、实践作业、课外阅读文献资源等,对于课堂上没有理解的内容学生完全可以在课后通过自学完成;基于网络的学习社区可以为师生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多种视频资源、提前阅读及学习笔记都可以共享,便于师生参与互动讨论;作业模块方便学生提交作业,各班各主题可以分目录存储,教师批阅情况一目了然,加权评分一个命令就可实现,优秀作品可以随时投票并评论,真正实现网络交互教学。
4.3 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元化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所有的教学法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多媒体教学、体验式教学、小组学习等都是我们常采用的方法。我国大学生不可能像韩国、日本学生那样每人拥有一台平板电脑,但是现在大多数学生都在使用智能手机,可以充分利用手机的网络功能,下载、安装常用软件,信息检索,共享资源,协作学习,交流互动。另外,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也是很好的教学手段,沟通轻松,易于实现。
5.结语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直接目的。我们要努力做到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合理化、教学手段科技化、教学方式现代化,综合运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玉珊.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及其启示[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2(03).
[2]蔚蓝.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综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4).
[3]梁卫权,李婷.“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07).
[4]孙峰.对教育信息化的思考[J].实践与探索,2012(01).
篇4
一、中职生阅读调查现状及分析
阅读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阅读媒介的变化必然带来阅读方式的改变,阅读的内容、工具和时地也因此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4年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50.1%,较2012年的40.3%上升了9.8个百分点,其中41.9%的国民进行手机阅读。74.2%的网民将“阅读新闻”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
《2014年移动阅读报告》基于海量用户行为和调查数据,勾勒了移动阅读用户群像特征以及整体使用情况。报告显示,中国人2014年电子书总阅读量已经超过14亿册。此外,报告还揭示了移动阅读的一些趣味性规律:比如阅读高峰期永远在床上(占34.5%),在公交或地铁上占28.6%,有12.7%的人会在马桶上读书;阅读的时间除了22点睡觉前后,12点、18点分别出现两个阅读的活跃期。
我校也进行了《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职生课外阅读实践及指导调查报告》,有效问卷数为1465份,涉及的专业有软件网络部、商贸部、旅游部和会计部,问卷涉及阅读方式、阅读工具、阅读时间和阅读场所等问题,从而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而为中职生课外阅读开出药方,以下是问卷呈现出的几大特点:
第一,学生的阅读方式和工具发生了改变。学生虽然更偏爱纸质书籍,偏爱纸质书籍的人数为783人,占比53.4%,略胜于电子书籍,但在实际阅读中却呈现出相反的态势。每天阅读纸质书籍30分钟以内的有803人,占60%,30分钟以上的有549人,占比40%;而每天阅读电子书籍30分钟以内的有704人,占55%,30分钟以上的648人,占45%。可以说,纸质书籍作为传统的阅读媒介仍然占据着学生的主流习惯,但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却更不由自主地选择电子书籍。而在电子阅读工具的选择上,手机占89.9%,形成压倒性的优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分别只占6.3%和3.9%,校园随处可见“低头一族”。
第二,阅读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所谓“碎片化”就是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阅读中的碎片化除了阅读时间被分割成长短不等的碎片,在内容上,也意味着阅读的注意力难以持久,很难按照一个思维逻辑过程完整地看完一本书。根据对学生阅读时间和地点的调查显示,学生的阅读时间都被分割成长短不等的碎片,如:29%的在睡前,20%的在午休,15%会在上厕所,15%在课间,13%在等车时,还有8%在饭前。阅读的层次上也随之降低,阅读更容易被标题党的文章所吸引。
第三,阅读内容上缺乏经典,呈现出“轻阅读”的趋势,他们的阅读内容以实用和娱乐为主,缺乏经典的引导和沉淀。据调查结果显示:26%的学生选择的是生活实用类图书,选择励志类图书和娱乐休闲资讯的均为19%,新闻时政类的占15%,文学作品占14%,专业教辅占7%。其中文学类图书中,青春校园小说最受欢迎,占22%;其次是网络文学和武侠小说,均占19%;依次是言情小说(16%)、科幻小说(11%)、名著(7%)和散文诗歌(5%)。
第四,阅读习惯还有待改善。阅读中是否有做笔记的习惯,35%的学生有做笔记的习惯,37%的偶尔会做,28%的从来不做。而做读书笔记的方式,29%的学生会佳句点评,29%的会提出自己的看法,26%的摘抄好词佳句,8%的会写下心得体会,8%的会圈点批注。提起阅读计划,只有56%的学生有过制定计划进行有规律的阅读,44%的学生没有计划,看到感兴趣的才读。
在问到为何阅读量会少这个问题时,21%的学生认为是阅读氛围不浓厚,19%的学生说学习压力大,17%的资源不足,13%的信息获取途径不足,11%是没有阅读兴趣,9%缺乏选书指导。
二、 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生课外阅读的对策研究
根据《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职生课外阅读实践及指导调查报告》,结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4年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和《2014年移动阅读报告》,电子阅读已经成了不可逆的趋势,阅读工具也更集中于手机终端。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的手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因势利导,既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量,又能着眼于课外阅读的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步骤地推进:
首先,打造书香校园,培养阅读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
在校园硬环境上,让学生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营造校园良好的书香静态环境,打造班级的阅读气氛。我校向来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体现为生本教育,在活动中学生自主管理。同样在书香校园的建设上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展“我的校园我做主”的主题活动,以专业部为单位,将校园的走廊和板墙划分为几个大的区域,让学生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搜集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或者壁画制作出来并挂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让学校呈现出一番读书的文化景观。装点书香校园也可以辐射到班级,在班级的软装饰上着力,让“读书”上墙,可以粘贴名人名言,也可以在每个班级设立“微图书馆”,同学们可以把自己买的好书带到班级来,跟同学一起分享好书。
在校园软环境上,学校倡导阅读,可以在每周的晨会上,按班级顺序进行好书推荐,并将稿件推送至图书馆公众微信号,并在每学期末进行投票评奖;在广播站开辟“一职之声――我的微书评”专栏,把学生的优秀微书评在校园广播中播放。图书馆可以多开展一些有关读书的活动,比如在全校开展“阅读月”的系列活动,开展征文活动,开展“微书评”征集活动,图书馆还可以进行年度借阅量统计,对排名前十和前二十的学生全校表彰。
其次,做好阅读的指导和推荐,增加学生阅读的量,提高学生阅读的质。一是走进图书馆,让学生与书的接触率增加,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图书馆为新生开展读者培训,让新生熟悉图书馆的馆藏,了解图书馆的检索方式,并关注微信公众号“一职图书馆”,以及时了解图书馆的动态和参与图书馆的活动。二是以班级语文老师为辐射点,可以在每个班级开展“阅读课”,教师每学期可以重点推荐几本书,也可以在班级定期开展“图书分享会――好书一起品”的活动,从学生相互影响的角度提到学生阅读的质量。三是根据《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职生课外阅读实践及指导调查报告》,语文科组和图书馆给全校学生开出推荐书目,书籍涉及专业类和非专业类。阅读的指导和推荐,对于整体阅读兴趣不浓和阅读主动性不高的中职生来说,是一种指引和促进,希望学生才能在漫无目的的阅读中找到方向。
再次,提高手机阅读的质效。鉴于阅读工具的改变,手机阅读已经成为主流阅读,是通过手机进行视觉观看的一种阅读方式,包括手机新闻、手机短信(微信、微博)、手机网页、手机图书。它虽然呈现出碎片化、轻阅读的弊端,但手机阅读也有它独特的优势,比如微传播的功能和互动性,如何扬长避短提高手机阅读的质效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方面。
手机阅读的传播类似于病毒传播,速度很快。我们可以通过手机阅读的传播功能,利用校园网络、微博和微信等平台定期介绍好书新书,进一步做好阅读的推荐;也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优质的网络平台或者公众微信号,比如古文故事、中华好诗词等,以此来拓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
手机阅读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人人都是作者,人人都是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零星的阅读心得,教师鼓励学生跟帖评论,互动的评论也会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微书评”比赛活动,同时推送到“一职校图书馆”公众微信号,可以通过学生的推荐带动校园的阅读氛围。
篇5
一、信息化背景下语文教学优势
一是有利于创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作为母语,学生花在学习语文上的时间远不如数理化与英语。他们认为语文学习就是读课文、看参考书,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是有利于实现互动,转变教学方式。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都是课前设计好的,学生都是按部就班被动地学习。因此,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培养下,学生缺乏主动性,总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的获取知识。
三是有利于拓展思维,培养探究能力。国家明确提出:教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
四是有利于增加信息量,扩展学习素材。信息化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信息获取量大大提高,同时节省了书写时间,加快了信息的更新速度,在提高了课堂信息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现场教学的情况随时补充、添加教学内容如作者生平、作品相关资料及对作品不同的评价。可见,充足的网络信息内容为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拓展了巨大的空间。
五是有利于突破限制,增强文学素养。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时间和空间都局限在教学内容与教室里。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学生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有选择地去学习。教学内容也可以由课堂内扩展到课堂外。课堂外可以组织写作、阅读,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作品和对别人作品进行理性评价。尤其是在下课后,不论在哪里学生与老师都能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使学生得到个性化指导。
二、信息化对语文教学的负面作用
信息化并非是针对教育发展的衍生出来的产物,因此信息化与教学也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果运用不得当也会产生负面作用。
一是文字使用随意,缺乏规范性。网络的语言一般都是日常交际用语,用于彼此之间的交流,其特点是快速、简单,符合当今社会的快节奏。这种语言与现代汉语规范有很大不同,虽然很多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被认可的规范用语,但是对于教学来讲这些语言不适合出现在课堂与考试中。
二是信息资源叠加,注意力分散。对于部分教师来讲,丰富的信息资源让他们产生一定的依赖性。他们只重视资料的收集,而忽视了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进行取舍。不论所搜集到的材料与所讲内容相关度有多少,而将所有的图形、动画、声音材料简单的叠加堆砌。
三是情感互动少,导致价值观偏离。部分教师教学能力、课堂组织力与创新力不足,在加上责任心不强备课不充分,因此将注意力都方在了多媒体课件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很少,多媒体课件取代了师生之间的眼神交流。师生之间的互动减少势必在一定程度上扼杀学生的想像力与创新力,降低了课堂的情感吸引力。信息化时代创造的虚拟世界成为了人们交流的平台,很多学生热衷于网络游戏、聊天,逃避真实的交流以缓解压力,导致情感缺失,给学生沟通能力带来很大的危害与影响。
四是知识零散,不成体系。信息化时代学生可以通过最短的时间获得最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是这些信息来源于各个方面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汉语知识的沉淀与中国文化素质的培养需要一个系统的知识累计过程。信息化时代的快餐文化使得知识的获得十分快速容易,因此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利于知识的传承与发展。同时零散的知识也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也变得碎片化,跳跃性强而逻辑性差。
三、信息技术更好的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对策
针对前面所述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正反两方面影响,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新技术,积极引导学生,并作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逐步提高自身素质。信息化大背景下,教师素质与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调整、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办法切实提升自身的素质。特别是要主动加强信息化方面的远程学习与终身学习。
二是合理使用新技术。对信息技术要有正确的认识,它只是辅助手段而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不能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对各种资源不经过思考与加工就简单的拼凑在一起,造成信息资源的泛滥,让课堂成为高科技展示馆,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结合学生特点,根据教学需要,从语文学科特性出发,通过信息技术对各类信息资料进行深度加工与细致组合,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三是注重师生情感交流。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是以语言为本、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丰富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人文关怀。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字、词、句、段、章的细致研读,对作者的境遇、写作目的用心体悟,来逐步提升学生对文字兴趣,来丰富学生的阅历,加深对生活的理解与感知,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因此,任何时候语文教师都要将学生的情感放在第一位,注重师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交流。
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与职业精神。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只有适度的使用信息技术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才能实现语文教学质量的新提高。
篇6
关键词: 信息化 大学数学教育问题 改革对策
伴随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全球涌动着信息化浪潮,实现教育信息化是必然趋势,我国高等院校数学教育也不例外。它要求我们不仅实现数学教育教学手段的信息化,而且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措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刨新,为培养适应信息化趋势的新型人才服务。
一、当前大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信息全球化和教育全球化给大学数学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培养适合信息化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与难题。对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当今大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尚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问题。
1.教师队伍对信息化环境的不适应问题。
教师队伍对信息化环境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育理念没有保持与时俱进,部分教师依然停留在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体,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教育理念上。一些教师由于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和科研的相互促进而导致教学能力与水平出现问题,没有做到以科研水平提升教学水平而导致对信息化技术本身的掌握问题。
2.教学内容的不适应问题。
当前,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与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不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教学内容未能及时反映数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依然固守形式演绎体系而忽略了非常重要但非演绎的、非严格的重要内容;囿于课本,只讲课本中呈现的内容而忽略了课程内容的来源与出处的讲解;重视计算技巧,忽略模式构建,导致计算不与解决问题的原理、建模结合起来,最终只学会“屠龙之技”,而没有领会其精神实质;学生课后练习的内容机械、单调,以消化内容为主,以认可与模仿为目标,不能培养学生进行独立创新、综合应用的能力。
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不适应问题。
从大学数学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看,教学方法、手段落后,基本上仍然是“粉笔+黑板+口授”的传统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数学的系统性、严密性,缺乏应有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数学软件包等使用太少,这样不仅加重了学生负担,而且不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能力的养成,更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二、改革对策
1.转变教师的角色。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的主要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而这一角色主要是通过讲授课程来实现。程式化、标准化的教学成为这种教学模式的写照。然而,这样的课程、内容与方法却严重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严重背离了时代精神。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数学素质的需要,数学教师的角色也应该要变化。教师要做到体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原则,不但能传授知识,而且能引导学生自学与交流,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指导学生的实践科学研究。这种“传授”不再是过去那种“说文解字”,而是阐明一些问题的知识背景,重在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学习。
2.教学内容的改革。
信息化社会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必须及时反映数学发展的最新知识成果,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实现。比如,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课程教学内容。数学建模活动,以及数学模型、数学试验课程的开设是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成功尝试。长期以来,大学数学的教学往往自成体系,处于自我封闭状态,对于其它一些需要应用数学知识的课程来说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学习了许多数学知识之后,却不会运用或无法应用,甚至有部分学生感到数学似乎毫无用处。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和过程为大学数学的教学打开了一个通道,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掌握运用数学的方法。在建立数学模型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用数学思维方式去思考,用数学方法去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数学应用能力得到培养,数学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为了培养适合信息化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成功的关键,也是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保证。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更加容易理解,亦可利用现有软件增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对于数学的教学,由于其多为推导计算过程,因此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而对于一些较为形象的知识,如立体图形等可以适当利用一些多媒体进行穿插教学。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织起来。课堂教学时,可以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电视连接起来,也可以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能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
另外,由于大学的课程安排的松散,以及学生学习往往需要个体的自由学习,教师与学生的联系一下子就松散起来,因此学生学习时遇到的问题困难往往无法及时得到解决而被搁置,乃至遗留。因此在当今社会网络发达的条件下,我们可以采取现代化的手段弥补这个问题。如QQ、E-mail的使用,使得学生提出的问题可得到较快的解决,这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整体水平,及时地就一些大众化问题对学生进行再教学;同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听取合理建议,不断调整教学措施与手段,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上课时间学习掌握知识。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网络学习,为他们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4.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逐步学习,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应当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研究和发现知识的氛围,让每一堂课学生都能成为研究和发现的参与者与实践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古今中外的科学大师是引导学生走上创新之路的最好老师,他们创造和发现知识的过程在人类文化遗产中是极为珍贵的,因此应在课堂上多讲讲数学的发现与发明。像在大学数学的授课中,考虑到微积分是其主要内容,在讲授微积分理论之前就可先阐述牛顿创立微积分的过程,通过追踪大师的足迹,遵循其思维脉络,发掘其创造的原始过程,这种教学的示范作用对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提高其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甚至会影响其一生。
三、结语
总之,在大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信息技术,把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育模式的优点结合起来,教学效果会更好,教学质量会更高,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也会更有好处。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大学数学教学,探索和实践适应时展的新型教育模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就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大学数学教育和教学。
参考文献:
[1]胡振琴.关于大学数学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考试周刊,2007,40:139-140.
[2]谭波霍,海波.数学建模与大学数学素质教育.中国科技信息,2009,18:267.
[3]徐婷婷.浅谈大学数学教育.消费导刊,2009.11:168.
篇7
【关键词】美术教学;教学模式;信息化
在现代美术教育中,教学课堂气氛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很容易营造出特定的教学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网络收集到众多美未所需要的图片,影像运用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化技术同时给学生视觉,听觉等全方位的身心体验,对其多种感官形成一种感染和冲击,从而唤起其内心对审美的追求和欲望,使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接受着美的教育。如在创作课程中美术教师可以选用多种音乐素材来唤起学生的创作灵感,用不同的音效来迅速达到特定意境使其身临其境,冥想其境界,进而进入创作思维和状态。
信息化美术教学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使学生成为具备健全人格的人,以便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促进学生审美观念的多元化发展,在信息化教学中高亢的、低沉的、舒缓的旋律,都能召唤心灵的感染力,甚至能够超出时空的界限,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不同的乐曲能影射出不同的创作情绪和思路,促进了学生的审美观念的多元发展。在所有的美术课堂中,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一切课件讲解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在信息化营造的氛围下,很容易便获得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情感体验。
一、要处理好现代信息化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关系
在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操作中,现实条件的限制日益制约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依据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在美术教学中倡导愉快教学、自主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网络技术不仅提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速度和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强烈冲击和改变人们的教育思想观念,改变了教育教学的环境、过程和方法。通过对课时整合、师源共享教学模式的论证,探讨如何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求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体现中学美术新课改精神、实现新课改目标。高中美术课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塑造学生的品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备学生的知识修养以及发达其心智、开发其潜能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信息时代,高中美术教师应当与时具进,研究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适合现代学生性格特征的新教学模式。
二、发挥信息化优势积极开展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实践中将网络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才是网络环境下美术课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美术研究性学习里的作用,十分关键。在美术教学课上,网络就是博物馆、美术展览馆和图片库。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依据现代高中生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特征,集合网络资源和技术,引导学生在美术过程中实现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索。网络资源的知识包容量巨大、覆盖领域广阔,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获得知识源泉的宝库,具有资源无限开放性和共享性,它弥补了其他媒体传播方式上的不足。同学们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所需要的作品图片及其相关背景资料,并可以将学习内容下载保存,再通过软件进行编辑处理,以供长远研究学习使用。正确对待网络资源,将网络作为一种硬件,网络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本质应当是强调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
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美术研究性学习里的地位。通过对美术的终生学习, 从而达到自身修养和审美水准的不断提高。在围绕美术为中心的课题研究中能积极思维、提出问题,对提出的问题查找理论依据,依靠自己查找的资料分析解剖问题最终做出可靠的评价。说明高中的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能够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并达到终生学习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自主地探究问题。学生个人或课题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征求各种意见后,由自己决定研究内容、方式,结果的表达展示方式。
三、美术研究性学习中师生与网络环境关系
网络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库,为高中生围绕美术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基础,是高中生学会学习和学会终生学习、自主学习的坚强后盾,为所有高中美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方便。作为网络时代的美术教师,应该努力学习网络技术,建立自己的网页,针对教学内容建立美术图片库、编写欣赏性文字、链接优秀美术专业网站,在此基础上体现自己教学思想和个性。教师和学生共同使用网络资源,教也可以通过网络引导、指导学生的美术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反馈所学到的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网络环境下美术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与学生是人与人的关系,教师、学生与网络是人与物的关系。现在网络交互的方式非常丰富,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微博、QQ、E-MAIL达到交流。专业的美术论坛为广大师生提供了相互学习的园地,也可以在专业论坛发表个人美术专著,譬如全国著名的七彩网美术论坛等,当然还有更加专业的艺术论坛,另外通过QQ师生可以面对面、点对点直接对话;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研究的成果或阶段性成果及疑问编辑成超文本通过E-MAIL发到老师信箱,待教师阅读完毕给与完善的答复。如何结合高中美术教学课程优化网络资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篇8
关键词:信息化 多媒体 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02
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在学生的教育和成长过程中,信息化教学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就使得以现代教育理念为中心、各种高科技为辅助的教学模式在世界各地逐渐被推广开来。在中国,语文作为学生成长乃至以后步入社会所需的基础科目之一,其信息化的需求也不断增大,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更是如此。从小学教育教学的特性来看,与其他阶段的教学相比,小学教学没有应试压力,也使得课堂教学显得相对轻松和灵活,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多媒体使用的各种优势也更突出,但是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
1 多媒体的融入改变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阅读是语文基础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全方位增强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弥补很多传统教学的缺点,辅助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因此,多媒体的使用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
1.1 多媒体教学加深了小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对作品文字和语言的阅读,更重要的是要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在寓意,并使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启发,这一点在小学启蒙教育中更显得重要。但是对于年幼的小学生来说,传统的表面性阅读更多的是增强词汇量和对语言理解能力,对于教材阅读内容的深入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为了克服这种弊端的影响,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加强多媒体的运用,正好满足了小学生对阅读深度和广度的要求,尤其是对古诗词的阅读,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对诗词的深度理解。例如,学生阅读《村居》这首诗时,首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现出早春的风景,把学生带入诗词的情境之中,深刻地体会到作者所表达出的意境,为小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拓宽渠道。其次,通过多媒体来进行诗词和文学常识的延伸,即使学生不能完全记住延伸的内容,也在潜意识中留下了一些印象以便日后学习。这两点充分显示了多媒体为语文阅读教学带来的好处。
1.2 多媒体教学加强了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主体性
学生的主体性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坚持强调的话题。但是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的主体性一直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对阅读的认同感。而语文与其他科目不同之处在于,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是多样自由的,这也体现了小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采用单一的传授方式,那么毫无疑问会影响学生对文学作品理解的思维散发。对此,多媒体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多媒体的介入对于加强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有很大帮助,这种积极性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将书本阅读的内容形象生动化,将有理解难度的阅读内容通过影像展现之后再进行阅读,借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主体性。二是在各种课件展示中,会呈现不同的影响和资料,对此学生在观看时自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在理解内容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3 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由于语文是会影响人一生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对语文运用能力的启蒙,更是一个对学生成长各个方面的启蒙。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局限于语文这一门学科上,然而通过多媒体对语文阅读教材的散发,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所有科目的教材都是通过文字和图片进行的展示。语文阅读的学习可以为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了阅读理解的基础。多媒体正是通过灵活的方式将语文阅读教学整合到各门课目之中。另一方面,在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中,通过影像和音乐等多种艺术形态的结合,会让学生在学习文学艺术时也对其他各种艺术的了解进行综合性的提高。
2 小学语文阅读中多媒体使用的不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已经普遍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但是在调研中可以看到,在很多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在对于多媒体的使用频率和深度上还存在两方面的不足。
首先,在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对多媒体使用简单、形式化的问题普遍存在,如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运用幻灯代替黑板、运用图片代替教材。在教学中虽然优化了教学模式,但是对教学内容没有进行相应的深入和拓展,仅仅是将原有的教案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这将不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度挖掘。例如,有的教师在制作《村居》多媒体课件中,仅仅是将诗词、诗词注释和原有的简单图片搬到多媒体展示中,并没有进行深度复杂的课件制作。这样简单的搬运略显形式化,为了科技而科技却忽略了阅读教学的本质需求,显然不能够正确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其次,与多媒体大范围推广使用相对应的是,一些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教师的主导性。这种弱化使教师失去了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的机会,使小学语文教学沦为多媒体教学的一个“秀场”。凡事都要有一定的限度,对多媒体表面的运用自然不好,但是在教学中过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并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一方面,多媒体过多植入会增强课堂的娱乐性,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学习转到娱乐上来。另一方面,多媒体仅仅是一种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并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过多的多媒体植入减少了教师的讲解时间,弱化了这种“人对人”的传授方式。
3 多媒体促进语文阅读教学一些建议
通过语文阅读的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不足可知,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语文教学,对多媒体的运用要求也相对综合。针对上文提出的两点问题,笔者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需求,根据多媒体的使用程度的权衡和使用方法的推敲,简单地提出几点意见,以促进多媒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正确使用。
首先,从课堂角度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生的主导,对于多媒体阅读教学来说,教师的多媒体运用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多媒体质量,这就需要教师从根本上提升多媒体运用水平。这种提高一方面是教师科技运用能力的提高,教师经过各种培训可以灵活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另一方面则是对多媒体认知的深度,要意识到多媒体并不是电子化的黑板,而是一种综合多门学科艺术,可以将语文阅读深入拓展的综合技术。在教师提高意识和个人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在语文阅读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在多媒体运用中要始终坚持多媒体使用的最终目的是为课堂服务,合理把握多媒体的使用比率和方式,做到教学与多媒体的整合而不是代替。多媒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侧重点应该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通过人机沟通的方式,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如通过对课件的描述和书写观后感等练习激发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教学是一项灵活的教学,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虽然并没有一定严格的内容限定,但是在多媒体教学中,既要加深多媒体的运用深度,又要避免多媒体对传统教学内容的代替。
4 结语
总之,多媒体运用并不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教学手段,在普及使用的几十年期间,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完善和优化。由于学生的活泼好动和教学内容需求,多媒体的运用更加灵活生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是如此。但是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广泛灵活并没有严格的知识界定,因此,多媒体的运用也相对复杂。对此就需要合理的将多媒体与教学相整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这才是开展小学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的真正用意所在。
(成武县田集镇中心校王小学,山东 菏泽 274200)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信息化;旅游高等教育;教育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信息化也将对旅游产业带来深刻变革,对旅游高等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一、信息化融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旅游信息化是指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来改变传统的旅游生产、分配和消费机制,以信息化的发展来优化旅游经济的运作,实现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包括旅游企业信息化、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电子政务等。
1.旅游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在旅游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旅游管理的信息化和旅游企业网站建设是重要内容。旅游管理的信息化大幅度提高了旅游信息的管理水平和处理速度。20世纪60年代美国航空公司网上订票系统已经出现,随后在酒店中应用了中央预订系统(CRS)、电子门锁系统、自动入住系统,餐饮业中应用了点菜系统、网络订餐系统,旅游景点应用了电子门票等。
旅游企业如酒店、旅行社、餐饮企业、旅游景点、主题公园等网站的纷纷建立,带来吃、住、行、游、购、娱各种服务的网络化,游客可通过网络直接与终端服务提供商联系,跨越中间直接完成交易。
2.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世界范围的旅游电子商务正在迅猛发展。资料显示,全球旅游电子商务连续5年以350%的速度快速增长,一度占到全球电子商务总额的20%以上。我国目前旅游电子商务收入在整个旅游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还不足10%,但目前在线旅游业正在以每年30%的速度迅速成长,2010年在线旅行预订市场规模为61.6亿元,旅游电子商务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旅游消费的升级和转型,旅游消费的个性化成为旅游消费的新特征。网上旅游线路设计与定制服务,满足了旅游消费者个性化出游需求。同时,网络技术为旅游消费者提供了交互平台。
旅游电子商务改变了旅游信息的传递方式,传统旅游营销逐渐向旅游网络营销转变,旅游电子商务成为旅游产品最佳展示台,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系统,使游客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吃、住、行、游、购、娱等信息的在线查询和在线交易。
旅游电子商务还可提供虚拟旅游产品。虚拟旅游是网络虚拟技术与现实旅游业的结合,它丰富和拓展了旅游行业经营内容和旅游的内涵,使旅游者足不出户就可感受“旅行”,并有身临其境之感。目前虚拟旅游已应用于酒店体验、旅游体验、景区营销、景区规划等方面。
3.旅游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旅游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政府城市形象宣传、旅游政策信息服务等有积极作用。国家旅游局已推出了网上政务大厅,建立了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导游管理、景区管理和假日旅游预报等系统,提升了旅游政务的信息管理水平。美国几乎每一个州政府旅游管理办公室都建立了网站,提供当地的旅游活动日程表、旅游地图等。旅游主管部门除了建立网站,越来越多的采用交互式触摸电脑,订阅信息传真服务和数据光盘等,为本地旅游业宣传和促销。
新技术在旅游电子政务中也不断得到运用,如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导游、绿色酒店、智能交通等方面的应用。香港旅游发展局推出名为“香港随身旅游大使”的旅游资讯服务,使游客可以通过手机实时听到一些主要景点的解说。2011年6月,中国电信与武夷山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计划完成物联网武夷山示范区的建设,打造“智慧武夷”旅游度假城市;海南省旅游热点地区也已提出开始物联网应用试点。
二、信息化对旅游高等教育的新要求
信息化对旅游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旅游人才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就把对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根据美国高等教育图书研究协会提出的“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结合旅游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旅游人才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能力应包括:能决定旅游业务所需要的信息种类和程度;能有效而又高效地获取旅游业务所需要的信息;能准确、系统地评价和遴选旅游信息及来源渠道;能有效地分析、利用旅游信息达到既定目的,解决问题;在获取和使用信息与技术时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1]。
2. 将信息化素养融入旅游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必须适应现代旅游高等教育发展和信息化背景下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在核心能力中,要体现旅游人才信息素养的要求,培养学生对旅游信息获取、表达和处理的能力,同时加强旅游数据统计处理能力。在课程设置上,要有体现旅游行业信息化的课程,如旅游电子商务、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旅游网络营销等等。在教学内容中,要融入信息化的要求,通过网络资源建设,扩展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资源,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形成课堂面授教学与网络课程教学混合教学模式。在课程评价方面,将网络做为师生互评与交流的平台。
3. 搭建旅游产学研合作信息平台
篇10
>> 信息技术背景下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分析 基于信息化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构建与实践 基于信息化背景探析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 论基于个性化教学的高职教学管理与组织 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策略研讨 浅析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教学模式的变革 基于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的学分制构建探索 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及相关问题阐述 基于“互联网+”战略的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管理对策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变革浅析 实施个性化教学下的高职教学管理与组织探讨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背景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探索 高校应用网络技术构建全面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分析 浅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浅议 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探索 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研究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管理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3-01-01.
[3]赖丹,谢林海.新时期高校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2).
[4]林知.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的研究[D/OL].http://.cn/Article/CDMD-10497-2006060786.htm,2013-01-01.
- 上一篇:绩效奖发放方案
- 下一篇:如何保障自己的劳动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