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3: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群众文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群众文化建设

篇1

关键词:群众文化;广场舞;幸福感

群众文化是属于社会历史上的上层建筑范畴,群众文化的发展水平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应发展的。在如今,我们中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水平下,群众文化不仅仅是人民群众自我进行的一种传统的自娱自乐的活动,而是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由于社会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互联网的全球性又使人们接受信息的速度大大加快,这使得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群众文化的需求也不仅仅限制于单一化而是在不断的向多元化发展,随着群众审美价值的提升和多元化的发展加上形式上更新速度的加快使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在慢慢的遗失。因此,对于群众文化的建设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现如今,广场舞是深受各阶层的喜爱。试想,如果在广场舞的基础上再加入我们的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这不仅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也能加强群众的凝聚力。

在这里就广场舞文化我想谈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场舞的形式

广场舞是一种大型的艺术活动。其舞蹈的种类非常丰富,参与的人数也比较多,并且舞蹈技巧相对简单,而且能够融合各类舞种元素,是一个既具有综合性又具创新性的艺术形式。现今,无论城市还是乡镇,越来越多的人自发的加入了广场舞行列,因为不受地域限制而且面向人群比较广泛,参与者的数量也十分的多,广场舞便迅速的发展起来了,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同形式的广场舞的舞种,在群众中也十分受欢迎。广场文化也随之盛行起来。

二、广场舞的作用

广场舞的盛行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以及审美力与文化知识水平。广场舞是群众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发展不仅仅反映了人们文化精神方面的提高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众所周知的一句话: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够塑造我们,能够强健的我们身体,增强我们抵抗疾病的能力。然而,对人体而言,运动也是有极限的,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度的,对人可能非但无益,反而会有害了。那么广场舞是最适合我们所有人的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看看广场上很多的老年人都加入了广场舞行列,就知道其受欢迎的程度。广场舞既轻松又能达到锻炼的效果,广场舞的舞蹈歌曲也十分有趣,听起来让使人心旷神怡,能够放松心情,当跳舞时都能把所有的烦恼丢到九霄云外。通过跳舞还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平衡,保持好身材。当然,广场舞的锻炼增进了我们身体的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工作,舒展身心,有助安眠及消除读书带来的压力。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广场舞都是我们不错的锻炼选择。

由于广场舞能够融合各类舞种元素,也易于群众学习,使得群众文化不断的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群众精神文化也越来越丰富。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广场舞,广场舞也能够很好的将大家聚集在一起,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交集越来越多,拉近了大家的日常生活交流,也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同样,由于广场舞是一种大型的艺术活动,因为其具有的艺术性质,能够有效的促进人民群众的思想开放,使得人民群众能够更容易的接受新兴的事物。与此同时,也能提高群众的审美力与鉴赏力。当然,当你参与到广场舞当中,这种锻炼方式也能够使你的心情舒畅,强身健体,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都能够从中得到提高。还有一点,正是因为广场舞不受地域限制,不受文化知识约束,不限城乡差别,只要你喜爱,无论什么阶层的人都能参与其中,这样,不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一种体现,能使城乡文化很好的联系在一起,也能使城乡文化得到交流,乡镇群众也能慢慢的从广场舞中学到些许知识文化。

三、广场舞的创新

因为广场舞综合性强且舞蹈种类较多也易于创新,并且其受喜爱程度也十分高,受众范围广。所以,如果我们将其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创新肯定能够使我们的文化得到传承,使广场舞更具地方魅力,这必将大有益处。通过对舞蹈进行编排,我们可以根据广场舞的特点将它与相应的传统文化相结合,类似传统的艺术:扭秧歌等。我们可以在广场舞的基础上加入秧歌的舞步,轻松愉悦的步调,又易于学习。也可以将专属的地方气息加入到现在的舞蹈形式中,通过舞蹈的形式来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传扬故乡精神。经过文化馆对舞蹈进行的一系列编排,我们可以将其传教给地方群众,通过群众的学习以及练习,我们将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广场舞再加以修饰并推广传播出去,可以将其作为地方代表性文化进行宣传。在给广场舞进行编排以及加上地方文化形成地方特色,在传播与宣传中,也能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对广场舞进行创做这个行列来,启发更多的人将传统文化与新兴事物结合起来,传承我们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使我们的文化不至于遗失。群众力量大,通过类似文演的活动我们将创新的舞蹈形式传播发扬出去,这样不仅能够避免我们文化的遗失使文化得到传承,也能使广场文化继续发展。

四、总结

通过以上叙述,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加入到广场舞这个行列来。也会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广场舞的创新。随着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的顺利召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已经成为必然,为了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以及推进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提高群众凝聚力这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与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地文化馆应该快速行动起来,发现身边深受人民喜爱的群众文化,开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并且推广与传扬。我们应该集结群众,从点做起,努力做好群众文化建设,这不仅仅有利于基层民众素质的提升也能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以及群众幸福感的提升,我国也必将走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和谐文化 群众文化建设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261-01

当前,加强和谐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群众文化的需要,也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过程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群众文化的建设将起到重要性的作用。

一、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群众文化的开展是建设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阶段我国群众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明确认识群众文化对和谐社会的作用,可以积极促进群众文化的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它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整合社会关系;有利于推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文化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促进文化自身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供各方面的条件和保障。

二、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

1.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是落实《决定》的重要途径

文化要繁荣,群众是基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坚持的基本方针。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广大群众参与、普通百姓得到实惠,只有这样,文化的繁荣发展才有意义。群众文化活动是文化事业的重要方面,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快建设,大力发展。只有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发展繁荣,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不断在活动中得到增强,全社会的整体文化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才能有效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目标的实现。

2.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掌握,才能真正发挥它强大的整合力、亲和力和感召力,成为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群众的精神纽带,成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同时抵御各种错误腐朽思想的影响,就必须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普及与践行工作。群众文化活动因其独特群众“场”能、文化“势”能和实践“动”能,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普及与践行的重要载体。

3.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求知、求富、求乐的愿望日益强烈,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群众文化活动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是人民群众追求精神文化生活最易于接受的一种形式。新的发展形势,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迫切要求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繁荣,有新突破、新作为,实现“两个文明”共同发展。因此,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摆上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三、当前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与措施

1.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工作合力需要加强

群众文化建设是一项长远的工作,在尚未完全形成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的情况下,个别同事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认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与自己无关,对群众文化建设的主动协调配合不够,对组织实施群众文化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和谐建设的进展。

2.内容形式不够丰富,文化融合需要加深

F有的群众文化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来看,都较为陈旧,不能有效的吸引群众。与群众文化的结合点也未能得到全面开发,与机关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的融合程度需要进一步加深,与传统文化、廉政文化、行业文化、旅游文化、环境文化等有待进一步拓展。

3.实践开展不够充分,需要务实

群众文化建设是为了培育出令群众信仰文化精神,培养出从内心认同的文化,使群众文化为自己行为的一个部分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构建和谐社会文化视野的目的,可以让群众享受到法治邗江实实在在的成果。目前,群众文化实践活动开展不够全面,群众文化建设的“酵母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导致民众对法治带来的安民、富民、惠民的效果感受不深,影响了法治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葛燕.新时期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5):12-13.

篇3

〔关键词〕 基层 群众文化 建设

基层群众文化指的是基层群众以娱乐和满足精神生活为目的,自编自导的文娱类的文化活动,它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能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化解各种利益之间的矛盾,同时,还能消除基层群众心理上的矛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工作,文化活动满足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对基层群众的自身有着很大的影响。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做得好,能够增强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奠定了实现社会主义强国的基础。

一、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基层群众文化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正在构建和谐社会,这就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提出了高请求,既要保证“以人为本”的准绳,又要做到与时俱进,与人民群众的实践需求相符。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做好了,人民的根本文化素养也就得到了提升,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就前进了一步。

2、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能使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各种基层文化活动中,人民群众可以接触到、学习到新的文化理念,感受到现代文化带来的种种益处,从而产生新的思想,本身的道德文化素养也在活动中得到提升,民主法制建设能得到很好的推进。

3、基层群众文化可以满足人民群众业余时的精神文化需求。若缺乏必要的文化活动,人民群众就会产生空虚感,由于本身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产生了“精神饥饿”。所以展开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精神家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基层群众文化的现状

在GDP快速增长的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增加文化配套设施,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各地都在大力发展经济,而基层群众文化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文化设施的欠缺、陈旧,没有引起上级的足够重视,缺乏硬件,以至于文化的发展存在滞后。还有一些部门只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组织一些形式化的文化活动,只看重文化工作的短期效应,并没有做长期的计划,忽视了对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了解。

2、经费来源单一。目前发展基层群众文化的活动经费来源比较单一,都是依赖政府投入资金。有限的经费很难使基层群众文化发展起来。在当前形势下,要转变思想,依靠一部分招商引资投入到基层文化建设上来,有了经费保障,能大大提高组织者、参与者的积极性。把文化推向市场,让市场参与文化建设,可谓互惠互利。

3、缺乏创新。基层群众文化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能够让群众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并丰富业余生活。可是目前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数量少,内容不新颖,没有地方特色和风土人情,活动开展后效果甚微。

4、缺少专业人才。当前许多的基层文化部门,缺乏专业的文化专干,工资待遇、年龄限制、工作环境等都会制约人员的发展。

三、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对策

1、培育群众文化队伍。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在队伍建设上,加强后备力量的培育和各层次在职人员的培训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文化部门、教育部门应对院校有关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在相关院校开设群众文化或文化管理专业的高等教育和研修生班。在群众文化高层次人才培育上,也应拓宽思维,创新方式,如由相关学校承办,面向群众文化以及文博、图书馆系统的优秀青年专业人员举行长期性的文化管理研修生班。另外,对文艺人才的评价不应仅以职称、学历为规范,而应结合业务技艺和业绩综合评价,营造不拘一格评价和运用人才的行业标准和社会气氛,这也是队伍建设特别是文艺人才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保证。抓好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要加大人事制度变革,搞活乡村文化管理机制。上级文化部门要把为乡村培训文化业务主干作为一项工作内容列入方案之中,鼓舞和扶持农民自发组建文化社团和演出团队,并加强业务指导。定期举行各种文化活动,协助乡村搞好文化队伍建设和业务交流。树立乡村文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展开城市社区与乡村结对子,继续开展“三下乡”等活动,支持乡村文化建设。

2、因材施教,群策群力,改善基层群众文化设备。基层文化设备是群众进行文化活动的最基本的条件,给人民群众提供了享用文化生活的环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逐步凸显出基层文化设备资源的缺乏。所以,要依照当地的生活环境来量体裁衣,增设文体活动室、图书馆等,改善体育活动设施,使其发挥出更多的附加作用,让人民在文娱的过程中获取学问和教育。要多方面多渠道筹措资金,可采取企业投资、租赁、民办等多种集资方式。

3、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基层群众文化事业要顺利开展,就要建立长期的有效机制,在资金投入上要加大力度,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制定管理制度,对投入的资金进行规范的管理使用。另外,要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向群众文化事业投入资金,把各地区各阶层都调动起来,从而拓宽群众文化活动资金的来源途径,使政府在财政投入上减小压力,使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变得多种多样。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募捐和赞助,通过这种方式筹集资金,把这些资金有效地进行利用,把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好,使基层群众有良好的文化活动场所。

4、增强带头引导机制

(1)要分类进行引导,针对性处理问题。由于各级单位的文化基础与经济条件不一,在施行基层文化建设的工作中也要分类执行,注重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制定妥善的运作计划,各司其职,针对执行。

(2)做好示范,树立典范,推进工作的展开。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采取以点带面且点面相结合的方式,选出一些基础条件优越的示范单位,带动本地域其它单位的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

(3)建立高效的运作体系。在保证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正常运转的条件下取得应有的社会反响。在制定工作计划的阶段,要把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列入到各相关部门的工作内容当中,使其作为文化建设的考核内容,增设鼓励制度,鼓舞和奖励在基层文化建设中获得成果的工作者。

5、加强对群众文化的研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群众文化工作和其它工作一样,摒除了传统思维和形式的束缚,工作方式、内容、范围都发生了量与质的转变,而且发展之快令人振奋。就其内在来说,由从前与计划经济相顺应,转化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顺应,由昔日的封锁型转为开放型,由昔日强调教育功用转向为教育与文娱相结合。就其发展范围外延之普遍也是史无前例的,再也不是单纯的节庆活动,近几年来出现了家庭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等。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速,以愉悦身心为目的的老年文化异军突起,成为一种不可忽略的文化现象。面临日趋新奇的群众文化,必需有一个正确的导向。所以,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要系统研究,指导群众有组织、有规划、有纪律、有益于身心安康的方式。城市要以社区为中心,乡镇要以文化站为主阵地,村屯以文化室为阵地。分门别类,区别研究,使群众文化健康发展,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更有高度。这样,群众文化才能面向将来,走出群众文化活动的旧框架,构成群众文化的创新项目,顺应新形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颖.论墓层群众又化的发展[[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02).

[2]刘芳兵,李路.论群众又化管理[J].科学社会主义,2010(10).

篇4

关键词:群众文化;凝聚力;娱乐性;符号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10-0047-02

群众文化从表现形势上定义是:指人们除了正式职业外,所参与的具有凝聚力、娱乐性的能充分发掘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的自发性社会文艺组织。群众文化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大量的人员参与、涉及人类的各个领域、覆盖国家各个地区、形式内容千姿百态。工会群众文化建设是引导广大职工群众,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传承经典又要创新发展,积极发挥群众文化的优势,造福社会回馈群众。笔者在工会下属的工人艺术团工作,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对工会群众文化建设发展有一些自己的感悟。

一、唤醒迷茫的实体阵地

工会所属的工人文化宫、交流馆等在群众文化建设中要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文化宫是职工群众凝聚和宣传的优良阵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群众文化的发展,无论何时何地群众都在进行着自我娱乐、自动聚集、自发宣传和自觉传承的工作。我们身边的群众中有很多文艺爱好者,有的甚至能达到半专业或专业的水准,他们希望有属于自己文艺组织,渴望得到艺术上的提高、情感上的交流、技术上的展示和心灵上的归属。工会需要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基层单位成立各式各样的职工文化团体,凝聚、培育、孵化职工服务类项目和群众文化组织,吸纳文艺志愿者、培养文艺精英、引领群众文化的发展建立实体阵地。

现在职工群众中的广大文艺人才大部分处于迷茫状态,由于缺乏“伯乐识马”的机会,很多人才得不到发掘,广大的文艺爱好者和文艺精英得不到妥善整合,处于一种散乱无组织的自发、自助状态,优良的文艺资源得不到利用,这恰是工会发挥其优势的“大好时机”。工会利用文化宫的实体阵地,将广大文艺爱好者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通过比赛选拔等多种形式组织起来,成立工会自己所属文艺单位。例如北京市总工会2011年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组建了北京职工艺术团,下设职工合唱团、职工曲艺团、职工交响乐团等多个直属团队,以“劳动文化大舞台,首都文艺轻骑兵”为定位,积极为基层单位和一线职工送文化、送服务、送快乐,使首都职工文化艺术人才得到充分挖掘和整合,为探索创新职工文化艺术服务常态化、机制化奠定了基础。[2](P.130)

哈尔滨市总工会在哈尔滨市工人文化宫的阵地上,2012年6月恢复组建了工人艺术团。下设:艺术团行政管理办公室、交响乐团、合唱团、舞蹈团、时装表演协会、朗诵协会、相声社等组织。通过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媒体面向全市职工群众吸纳文艺精英,共吸收团员260余人。高薪聘请省歌剧院专家、高校教授为团员授课,授课效仿高校采取排班上课方式,团员按照课表固定时间、地点统一学习。从周一到周日分时段重叠利用排练场地,提高团员整体文艺水平及综合文艺素养,高效、有序的科学利用排练场地,做到对文艺精英的技术培训和团员优势整合利用。坚持哈尔滨市工人文化宫的宗旨以“职工的学校和乐园”为定位,不断培育文艺人才量、丰富节目类型、提高节目质量,为基层单位、生产一线、社区工地送去演出的同时也孵化出了一个成熟的职工文艺团体。艺术团全体团员组织学习、排练万余次,演出多达百余场,受到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人民网、中国工人报,以及哈尔滨市电视台《咱们工人》栏目等省市主要新闻媒体多次对艺术团进行专题采访和报道。艺术团现在已经是一支思想过硬、技艺精湛,紧跟时代步伐、弘扬正气,能充分展示职工风采的业余职工文艺队伍。

二、发挥群众文化的团结功能

团结是人类在长期发展中总结出的经验,也是民族强大的动力。群众文化活动有着先天的凝聚力,不仅能凝聚职工群众,增强社会团结,还能促进职工文化素质的提高。职工文化建设通过在各项技能竞赛、文艺交流、社团组织等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感染着群众文化建设,用文化的凝聚力让干部和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激发强烈的认同感和合作意识,从而形成坚固的团队意识。因此,群众文化建设不仅能促进文艺发展更能促建和谐的工作环境,有效提高社会的凝聚力和民族的团结力。

工会是代表劳动者声音的组织,工人艺术团组织的活动和演出更代表职工和群众的声音,组织职工新年、中秋文艺演出、庆国庆系列演出、哈夏消夏文艺演出以及参加家乡名人故乡展演等。艺术团利用组织职工群众文艺演出的方式,发挥工会群众文化建设引领者作用,采取针对性的方式因势利导,努力引导自身旗下的各文艺团队,编创能够反映党和国家基本政策的文艺作品,能够展现基层建设的实际效果、讴歌当前职工风采的文艺节目,用鲜活的文艺表演形式来生动地宣传党和国家的基本政策。

三、打造工会符号象征

符号对于一种地方文化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一个地方要塑造良好的形象,需要以文化作为符号来彰显魅力,例如法国浪漫、美国自由、中国传统、埃及神秘。而群众文化却是反应一个地区民族风土人情的主要“符号”。群众文化活动被作为一种符号和象征, 代表着一个地方形象的对外彰显。

工会在发展群众文化建设上一直努力打造自己的符号,我们常说“高手来自民间”,基层就是一个卧虎藏龙之地。在普通的劳动者中不乏各类文艺爱好者和文艺精英。我们所熟知的“明星”中也不乏从“工人”做起者。

棉纺工人张艺谋:1972年的张艺谋只有初中文化,刚满21岁就进入陕西咸阳第八棉纺织厂,作为乾县下乡学生分来的,刚开始只是普通的操车工。当时的工资是每月30.2元,他省吃俭用积攒了不少钱,不买衣服,不买自行车,唯独买了一架海鸥牌4A照相机,从此走上了文艺之路。1987年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获中国首个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铁路工人张国立:张国立出生于天津,在陕西长大,16岁成为铁路工人,后来因为会说普通话而被调进宣传队当了报幕员。1974年西安电影制片厂要拍一部关于铁路方面的戏,他被选中,出演了剧中的一个角色,从此他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由此可知,职工群众中蕴含的优秀文艺人才可见一斑,这些成功的例子就是职工群众文化的“符号”。工会符号的建立重点在培养德才兼备的文艺骨干。在工会领导下的文艺活动中,文艺骨干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小觑的。一项有特色的文艺形式能否得到有力发展,文艺骨干作用鲜明。因此,工会应当把培养文艺骨干作为文艺“符号”发展,以期待文艺活动能得到长期、健康的发展和传承。

四、发挥群众文化的交流功能

群众文化最主要的社会功能就是娱乐和交流。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现代人需要交流、需要娱乐、需要新鲜事物。群众文化活动从某些角度看是一种自发的集体性的娱乐活动,它对艺术性的要求不高、形式自由丰富、参与性强、重视人文、老少皆宜。不仅是兴趣爱好相同的人在一起娱乐,也可以为其他群众提供文艺观赏的平台。这些活动都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参与,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为群众带来快乐,同时群众文化活动还为大家提供了方便的交流平台。群众文化建设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活动,不管什么时代的人类都具有群居性,人们需要娱乐和交流, 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传统工业社会到现在21世纪的科技时代以及不远的未来,我们都会感到娱乐和交流对整个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也发挥着显著的社会功能。

“符号”拥有大旗式的号召力,需要打造,更需要交流落实。工会若想促进各种文艺实践活动发展,应结合各个企业、各级地市、县乡、社区、工厂、部队联合组织开展文艺活动。交流落实“符号”活动,例如“文化春风”“经典传承”等,我们在实践中既体现了工会的职能又锻炼了优秀的文艺人才,还激发了各基层文艺活动的生机和活力。在每年的哈尔滨之夏结束之后,哈尔滨市总工会都会创办大规模的工人文化艺术节,口号是“工会搭台职工唱戏”,并邀请东北三省乃至全国的职工文艺精英前来竞演。

利用与工会职能相似的媒体机构建立互助关系,结合媒体的传播功能为工会“符号”宣传,即吸纳了优秀人才又打造了工会品牌。现在各类选秀节目争相发展,为广大“素人”提供了一个美好的平台。因此工会应当努力推送职工中的文艺精英参加各类媒体的选秀节目。即为工会的人才培养开发了出路也为媒体宣传提供了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发掘、培养、包装文艺人才的完整流程。在为基层优秀文艺人才提供更多表现机会的同时,也将工会打造成为一艘“发掘、培养、输送文艺人才的航空母舰”,形成工会自身的品牌效应。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尝试合作与创新,必能推动工会系统文艺活动建设发展,就有望将基层文艺工作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全新水平。

参考文献:

篇5

1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现状分析

1.1必要性分析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不仅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提高农村群众精神文化水平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1)群众文化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基础。党的十报告中再次强调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并对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了“20字要求”。只有精神文明与物质水平实现同步发展,才能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真正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2)群众文化水平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精神支柱。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对农村的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高水平的群众文化素质能够帮助农民更深刻地领会到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思想与要求,从而确保各项建设目标的顺利达成。(3)农村群众文化是传达和谐思想与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可以很好地将核心价值观等重要思想与农村文化活动相结合,使农民在生活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先进思想,提高自身的精神认识水平。

1.2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目前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综合评估,可将存在问题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缺乏高素质人才。农村的经济水平及生活便利条件等均低于城市水平,无法对高素质人才形成吸引力。我国农村的文化建设工作主要依赖于乡镇、村委会中的文化宣传人员及热爱文艺活动的村民,单一的文化活动无法很好地满足全体农民的精神需求,文化建设的工作效率低下。第二,缺乏资金投入。相较于农村文化建设的需求而言,国家的资金投入量相对欠缺,大多数农村的文化基本设施(如图书阅览室、活动中心等场所)严重缺乏。第三,缺乏群众基础。由于经济发展的掣肘,农村居民的关注重点主要集中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精神文化需求的认同度较低;且大多数农村的群众文化活动以政府主导、群众被动接受为主要形式,具有较强的功利色彩,与文化活动的初衷相背离。

2强化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路分析

2.1打造高素质工作队伍,强化人才

人才是各项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主体,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发挥着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方面,应增加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引入竞争机制选拔出对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高度工作激情的干部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其文化素质水平和工作能力,并适度提高待遇水平防止人才流失,从而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提供高素质工作队伍;另一方面,村委会也可在农民群体中直接提拔热衷于文化建设事业的工作骨干,工作骨干可深入基层,充分了解到农民群众的切实文化需求,进而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更好地贴近群众需求,实现农村群众文化水平的大幅提升。在确定人才队伍后还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和竞争强度,更好地开展文化建设工作,进而实现农民精神文化水平的飞跃性提高。

2.2将地方特色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强化内容

地方特色文化是农村居民所熟知的文化元素,将地方特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可提高农村居民对文化建设的认可度,为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创造便利条件。政府部门不仅要积极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将其与核心价值观、和谐社会的思想等先进文化相结合,还要实现文化活动形式的多样化,进一步提高文化建设工作的吸引力,达到全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目的。

2.3政府可与社会团体合作,强化资金投入

针对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短缺现象,政府可积极开发社会资源,使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提供充足资金支持。应利用募集资金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对陈旧失修的文化场所进行修缮或重建,为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条件,更好地调动农民群众自主开展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推进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进程。

篇6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基本原则、具体措施

2008北京奥运会要充分体现“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主题理念,在充分展现奥林匹克精神内涵的同时,关注人与自然及人类自身的和谐,而这恰与我国十六大以来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相契合。以奥运开展为契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乃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构建和谐的群众文化。和谐的群众文化氛围,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营造社会的和谐,更深层次的意义上强化社会群体的和谐理念,进而真正意义上促进社会的和谐。

所谓和谐的群众文化,应该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要价值取向,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实现主旋律文化与多样性文化的有机统一。其特征除了基础性、广泛性外,最突出的特征应该是和谐性。它的内容要体现和谐的主题和题材,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它的形成因为要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面群众的需要,而具有多种多样的文艺形式、文艺门类和文艺风格。其功能除了娱乐、教化和审美外,最重要的功能应该是促进和谐。它和谐的主题和题材教育人们追求和谐、向往和谐、建设和谐,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多种多样的文艺形式,文艺门类和文艺风格,则满足着不同地区不同层面群众的娱乐和艺术审美情趣的需要。显然,建设和谐的群众文化,能够以艺术的美感染人,熏陶人,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建设和谐群众文化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就建设和谐群众文化的原则而言,我认为有必要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这是实践党的宗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谐的群众文化建设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实现和保障群众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个重要方面。立足于服务群众,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多种多样的文艺形式和文艺风格为载体,在娱乐的氛围中,在满足群众审美要求的同时,实现文化的教化功能,促进和谐人文理念的养成,使人们追求和谐、向往和谐、进而积极参与建设和谐文化和和谐社会。

2、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要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包括四个方面,即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处于社会价值观念的统摄和支配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领和主导,和谐群众文化建设就会走更多的弯路,甚至会迷失方向、失去根本。

3、坚持主旋律与多样性的有机统一。建设和谐群众文化,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又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兼顾不同地区不同层面群众的不同文化需求,实现主旋律文化与多样性文化的有机统一。既不能迷失了方向,又要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需求,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积极支持健康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促进文艺形式多样化,使群众文化真正意义地为群众服务。

以基本原则为指导,扎实实施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措施,是建设和谐群众文化的重要保障。

1、加强领导,落实建设和谐群众文化的责任。建设和谐的群众文化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强化认识,思想到位,行动到位,担负起发展群众文化的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从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基层,保障广大群众的文化基本权益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明确群众文化事业是公益性事业,发展群众文化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切实把发展群众文化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加大对和谐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为和谐群众文化建设定基调、定方向,为和谐群众文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2、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客观地说,在一些地区,由于长期的投入不足,群众文化网络很不健全,没有形成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内的群众文化机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不高,严重制约了群众文化功能的发挥,影响了群众的文化权益。因此,要建设和谐的群众文化,必须着力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资源共享、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良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必需的、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在构建中要统筹群众文化事业的服务机制、设施、机构和队伍建设。尤其要根据“覆盖全社会”的要求,重视抓好最基层群众文化机构的建设。

3、切实加强基层文化馆站建设。文化馆站是国办的群众文化事业单位。它在建设和谐的群众文化中,肩负着组织、辅导基层文化机构和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重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文化馆站建设的好坏事关群众文化发展的大局。因此,各个地区,在建设和谐群众文化、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中,文化馆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高度重视文化馆站建设,较大幅度地增加对文化馆站建设的投入,花大力气解决文化馆站目前面临的问题,让文化馆站迅速摆脱困境。在加强文化馆站的基本设施、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基本活动方式建设的同时,要深化文化馆站的体制改革,通过改革使其增强活力,更好地在群众文化中发挥主导作用。

4、规范、促进民间文化团体的发展。民间文化团体近十几年来发展很快,各种各样的民间文化团体活跃在群众中间,与群众接近,易于被群众接受,对于和谐群众文化建设的作用不可低估。当前,要进一步加强对民间文化团体的管理,给予艺术的指导,方向的指引,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使它们更有效地服务于和谐文化的建设。

总之,建设和谐群众文化,对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奥运年,以奥运人文理念在全国全民中广泛宣传为契机,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建设和谐群众文化大有可为,也是势所应为。

主要参考资料:

篇7

关键词:群众文化工作;基层文化;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一、充分认识群众文化建设的作用

群众文化活动对广大人民群众具有教育作用。群众文化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是娱乐大众、传承文明、引领风尚。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具有大众化和基层化的特点,它往往是一个地区或民族风土人情和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承载了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的群众文化,是体现国家文明和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如果某个地区具有鲜明的文化形象,那么这个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必然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群众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既具有地域性,也具有时代性。大量为群众所喜爱的文化元素会沉淀在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之中,广大人民群众会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受到熏陶和教益。

群众文化工作对社会管理创新具有借鉴作用。群众文化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群众工作,两者在工作原则上都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新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应充分借鉴群众文化工作的方法与途径,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充分调动各类群众文化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不断加强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群众文化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流动性和人与人之间的陌生度增高,社会管理难度加大。而群众性文化活动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在工作和生产之余,自觉自愿自发参与的自娱自乐活动,则为人们轻松愉快的感情互动提供了氛围和条件,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精神文化平台。群众文化建设是衡量一个地方文化繁荣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否拥有丰富多彩、自娱自乐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是当地群众幸福指数高低的重要指标。社会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文化产业的振兴,文化产业的振兴需要文化市场的繁荣,而文化市场的繁荣最终取决于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鉴赏力和文化消费力的提高。群众性文化活动越繁荣、越普及的地区,其发展文化产业的市场潜力越大、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群众参与度越高。

二、群众文化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多样化。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我国的群众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多数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的文化活动,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还不能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主要问题是:

(一)现有的群众文化活动覆盖面比较窄,群众参与不够普遍。各方面投入不少经费举办晚会、演出等,基本上是你演我看,你唱我听,不能从基本上解决群众参与的问题。

(二)一些文化体育场馆和文艺团体没有充分发挥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有的场馆利用率不高,晚上演出、比赛,白天关门闲置,甚至半年闲、全年闲。一些场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办市场,搞产品展销,忽视甚至放弃组织、指导、服务群众文化生活的职能。

(三)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上存在着城市化倾向。一些人把少数较高支付能力的文化消费需求当成普遍需求,一味追求文化娱乐设施的豪华与铺张,令广大群众望而却步。用群众的话说是“热在上面,闲在中间,冷在下面。”

(四)缺乏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和载体,缺少活动场所,多以群众自发为主,题材比较狭窄,反映工人、农民和妇女儿童生活的创作比较少。

经过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近几年来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普遍改善。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总体上还不适应。文化没有达到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这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文化滞差”现象。正处于社会主义长期阶段的我国也不例外,基层文化建设更是当今文化事业链带中的薄弱环节。在部分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生活还很贫乏。

面对这些尖锐而迫切的问题,我们要不断的思考,补偏救弊,起衰振弱,担当起振兴新时期群众文化的责任。

三、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发挥辅导和培训作用,重视培养人才。

辅导、培训,是群众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群众中有各种业余文化艺术团体,有不少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业余时间自发组织一些活动,但是水平相对较低。群众文化单位要对他们的活动加强辅导,或帮助他们修改、提高作品质量,或辅导他们的节目排练,或指导、帮助他们组织和开展文化活动,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活动组织能力;同时,要善于从辅导中发现骨干,分期、分批、分类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他们成为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人才,更好地带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只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起来、活跃起来,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才能高涨起来,群众文化事业才能真正实现大发展、大繁荣。

重视人才培养方面:一是解决作品发表、上演的出路和报酬问题,设立创作基金奖励优秀作品,调动创作积极性;二是引进创作人才;三是群众文化单位从本身的业务人员中培养创作人才;四是在辅导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发现有创作潜力的业余作者加以培养。

(二)抓好重点和难点,着力于协调发展。

城市的文化建设,由于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实力雄厚,集中了人、财、物的优势,领导也比较重视,文化设施比较健全,不仅有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影剧院、青少年宫等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经常有本地、外地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团体演出文艺节目,说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是没有疑问的。但在偏远地区的农村,由于经济落后,地方党政领导只顾抓经济建设、完成经济指标,不够重视也没有经济实力搞文化建设,相当数量的乡镇至今还没有文化站,有些乡镇原有的文化站因为长年关门已经荒废,成了“空壳站”。与城市的文化设施建设和群众文化生活相比,就充分说明,城乡文化发展不协调。

(三)推进创新,增强活力。

体制创新与政府的文化体制改革政策有关,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但是,不管怎么创新,作为国家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群众文化,“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把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的原则是必须坚持的,否则,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就得不到保障,这是多年实践检验所证明的。

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和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一样,都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它们的业务和文化活动,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群众文化单位,群众文化工作者,在兴起文化建设新中,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组织、开展和辅导群众文化活动,做到活动内容积极向上、健康有益,形式灵活、多样,才能促进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广大群众真正享受到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篇8

关键词:新时期 群众文化建设 分析

群众文化建设是全国民的社会责任也将影响着公益事业的发展和形成,不仅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而且将其发扬光大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助推作用。

1.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现状

1.1文化建设缺乏新意。首先,群众文化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且活动策略都较为简单。这主要由于群众活动的组织者都是由当地的社会群众和地方管理单位组成的,并且活动种类有限,与传统活动并无多大区别。这种情况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方表现得尤为明显。还有一些地区,举办群众活动仅仅是走形式,根本不结合当地群众的实际需要。其次,有些地方搞群众活动只是单独靠管理人员的一己之力,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做出规模较大、娱乐性较强的活动。这种不合理的发展方式,逐渐使人们对群众文化建设失去兴趣与信心。这些现实性的问题阻碍着群众文化建设的有效发展,不仅没有对群众文化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反而适得其反。

1.2群众文化队伍薄弱,资金欠缺。首先,众所周知,开展群众活动的主体是当地的文化队伍。由于文化队伍当中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距,所以在开展工作中难以达到有效的统一。因此,难以满足当前普遍的文化建设需求。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大群众文化建设的难度。其次,群众中,人们的自身素质良莠不齐,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致使管理人员与当地社会群众沟通有限。这种实际存在的问题,更使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举步维艰。再次,缺乏可利用的资金支持。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各地政府经济实力也存在着较大差距,而地方群众文化建设主要依赖于当地政府的扶持。所以,地方政府经济实力的强弱对群众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置办一些基本的用具、设备,只有在充足资金的保障下,文化活动的各个环节才能有效开展。所以资金问题的解决,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前提必备。

2.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2.1建立群众文化队伍。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因此在群众文化建设的队伍建设上,如何加强储备力量的建设和在职人员的培训提升问题已经成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只有搞好文化队伍的建设工作,为群众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库,提高文化建设人员的综合技能和素养是改善现有人才不足问题的有效措施。在此基础之上还应对人事制度进行改变和革新,对待高端人才和普通人才要有所不同,因才设岗,不拘一格降人才,采用创新人性化的人事制度,以此保证文化建设队伍的不断壮大和高质量。

2.2培养文化创新意识。注重群众文化活动内容的创新,应结合党政方针,以新颖的思维方式推进群众文化建设的创新和改革,建立全新的群众文化建设新体系,同时结合群众文化发展的经验和规律深入探索群众文化的运行机制和奥秘。推进文化运动机制和市场机制的有效融合,形成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来丰富群众文化建设的内容。

2.3加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群文化建设的形式和结果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文化建设好了不但改善基础设施,还可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因此群众文化建设责任重大,是一项需要长期抓并抓好落实到人民身上的重要任务。我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大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以此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群众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和认可,只有广大群众认可了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才可以有效推进其建设,同时满足城乡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精神文化和生活需求。

2.4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开展工作要适时的顺应社会体制的变化,在内容复杂又繁重的形式中唯有加强创新才可以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使群众文化得以长远存在并健康发展。创新离不开社会组织团体的管理,只有在管理制度上加以改变和创新,同时进行监管资源整合,才能使群众文化建设真正意义上做出创新。人才也是影响创新的重要因素,所以还应加强人才管理制度的调整和完善,相关政府部门出台奖励政策,充分调动文艺特长志愿者的积极性和热性以及参与感,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于文化建设工作中,为我国的群众文化建设奉献力量。

3.小结

在我国经济日益发展的影响下,群众文化建设显得越发重要,其建设内容更是要顺应时展而丰富饱满,使之在新形势之下依然可以服务于人民增添于国家。适应新形势,就需要在这个新时期,使群众文化工作者紧跟时代的步伐,迎接时代挑战。

参考文献

[1]沈晓近.关于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J].才智,2015,01:366+368.

篇9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文化活动;以人为本;群众队伍建设;文化交流

作者简介:刘柏玲(1970-),女,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山门镇文化站站长,群众文化馆员

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可以有效提高社会群众的综合素质,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进程,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社会。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是在物质需要得以满足的前提下丰富群众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它与社会群众的切身利益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也是顺应时展的潮流,有助于社会群众形成乐观积极的思想观念。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缺乏新意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基本都是由地方管理单位或者社会群众自发举行的,活动设施或活动策划都较为单一,活动种类在传统的文化活动上也没有较大突破,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建设较为落后的地区,所开展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只注重形式,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群众的精神需要,而单单依靠管理人员的能力也无法组织策划出娱乐性较强、规模较大的活动,长此以往,社会群众就会逐渐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失去兴趣和信心。这些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都制约着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无法推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建设甚至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文化队伍基础薄弱

文化队伍是开展基层群众文化的社会主体,众所周知,社会群众由于生活环境、工作经历等原因导致他们的文化素质有着较大差异,但是普遍都难以达到当前文化建设的需求,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难度增加等现实情况。建设基层群众文化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引起群众的参与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合理的队伍管理机制。群众素质的良莠不齐使得一些管理制度几乎无法实施,而且管理人员和社会群众的无效沟通也进一步拉大了双方的距离,令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举步维艰。

(三)缺乏资金支持

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形成,但是由于地域差异仍然导致了地区经济不平衡的现象,地方政府的经济实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只有在政府的制度和经济双重支持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才能够顺利开展。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各地区的文化建设政策基本已经落实,但是资金匮乏却是当前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建立发展基层群众文化需要添置基本的文化产品和活动设施,还要保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经费的充足,任何一个环节的资金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从某种程度而言,资金支持是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前提。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

顾名思义,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所针对的成员就是普通的社会群众,基层文化群众活动是群众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群众的文化需求与精神建设。故而在建设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时首先要明确社会群众的主导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方针,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进行深入思考,一切以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文化建设的前提,要求社会努力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所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都应该是符合社会群众意愿的,而且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提高群众的文化实践力和占有水平的目的。丰富文化活动形式,选取具有文化内涵的活动组织社会群众参与其中,在活动中领会到深刻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建设发展基层群众文化的精神调节作用、宣传教化作用、普及知识作用以及团结凝聚作用。

(二)加强基层群众队伍建设

基层群众队伍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进程和效果。只有在基层群众队伍的配合支持之下我国的文化事业才能够走的更远,进行的更加深入彻底。良好的基层群众队伍不仅可以推进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还能够有效提升当地社会的整体文化。对此,基层群众队伍建设除了可以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文化普及与管理指导,群众队伍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问题制定完善的管理与考核制度,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此外,群众队伍也可以借鉴当前社会中较为先进且适用性强的管理制度,并不断随着文化建设发展的深入完善调整管理制度,以此保证对群众队伍的有效管理。在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中要充分立足实际,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开展具有现实意义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

(三)加强资金支持和沟通交流

在注重思想指导的同时政府还应当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对此政府可以设置单独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经费,指派专业的管理人员对经费的使用途径进行合理分配,并对经费的实际支出情况作出详细的记录与核实,不断总结管理经验并减少不必要的项目支出。此外,政府也可以动员社会力量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并接受社会监督。需要注意的是,基层群众文化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不应拘泥于地域或者思想限制,加强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发扬地方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精髓,从而进一步扩大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范围和内容形式,在社会主义和谐氛围中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全新的认识基础。

三、结语

通过分析可以得知,当前我国在建设发展群众基层群众文化中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只有运用科学的指导理念从根本上更新社会群众的思想观念才能够保证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建设现代社会的必经之路,也是提升我国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胡元月.关于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问题探讨[J].大众文艺,2014,(20):8.

[2]管小华.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研究[J].大众文艺,2015,(5):16.

[3]周媛媛.关于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问题探讨[J].大众文艺,2015,(7):7.

篇10

关键词:群众文化建设;意义;发展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文化建设如何跟上相对应的经济发展时代,是当前文化工作的一项任务。近年来,政府对群众文化的建设给予极高程度的重视,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鼓励和扶持文化建设的发展,群众文化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群众文化建设来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如果在群众文化建设这一方面出现了断层,将会在极大程度上阻碍我国文化建设的长期进步。群众文化的主体虽然是我国的老百姓,但是无论对于我国社会的哪个层面来说,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然而,在有些地方却出现了群众文化没落的态势,与现实经济发展不协调,为了挖掘文化建设在新时期的意义,需要从群众文化的每个方面来加以探讨。

一、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就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在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中体现的进步与文明。群众文化的出现也是人类生活的社会性之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群众文化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群众文化的发展又是和社会的开放程度所分不开的。随着我国的开放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到我国参观交流,而这些又给群众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发展因子,促成了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又有了多元性。群众文化的发展不仅可以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又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促进民众的团结力和凝聚力,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元文化的组成,在群众文化的进步中可以进一步促进交流,加强文化的融合。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伴随着我国社会事业不断发展,采取必要的手段来引导群众文化的发展方向,并且通过这些手段更进一步完善群众文化的发展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并且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核心所在。

二、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

在的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对于促进我国各方面建设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下面就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在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的重意义。

1.促进经济建设

重视文化建设是我国的传统,对于当今的时代来说,为了完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政府更是在此方面进行了诸多的努力,并且也收到了预期的成效。在我国的各项建设中,社会主义文化、经济、政治都是不可或缺的,缺少任何一个建设都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同时文化建设的发展对于其他两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经济建设,加强群众文化建设能够使我国文化中的精英文化有更好的发展,进而使得我国的经济能够拥有长足的进步。

2.提升人们精神生活

社会主义的发展应该不仅仅止步于经济的发展,同时,它更应该体现人民生活的精神需求。因此,物质文明只是社会主义所要实现的其中一个目标,并不是最终的全部目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不断推进,我国人民对于精神文明的要求正在逐步提高。群众文化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人民对于精神的需求,因此应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促进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发展,相关部门应该立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着重提高精神文化的建设标准,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更加适应新时期的步伐,同时也不要忘了物质文明的进步,使得精神文明能够和物质文明一同发展。

3.群众的精神食粮

群众文化的开展就是人们精神的文化食粮。不同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着差异性,但是它们都是通过开展文化活动来放松身心、宣泄情绪,同时还可以提高精神涵养,促进审美;群众文化中渗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以在其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提高群众的道德水平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群众文化在社会教育、科普教育以及智能教育等方面起到积极推广的作用,所以大力开展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文明行为,还可以为群众普及文化知识。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传媒无比的畅通,正确地发展提高群众文化,也是从整体上提升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软实力。

三、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不仅大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同时也带动了政治文化领域的发展。群众文化也在不断地融入现代化意识,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之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在开展文化活动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与现实的经济发展滞后,如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没有足够的投入,缺乏固定稳健的群众文化队伍;地区之间以及不同的文化群体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导致很多的不同文化不能良好地进行融合传承。为了使群众文化的建设更进一步深入人心,同时与经济建设的步伐相一致,需要相关部门从根本上落实群众文化建设,从提高群众文化的基础做起,争取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民的需求。

1.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群众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广大的老百姓,因此从实质上来讲,群众文化的建设仍然需要基层力量来执行和管理。这里所说的基层力量主要指的是乡、镇、社区干部或者是街道的管理人员。对于群众文化建设来说,这些管理人员是其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加强群众文化的来源依然是需要从群众中挖掘骨干人员以用来参与有关群众文化的决策。然而仅仅只是挖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这些人员进行详细的考核和培训,以保证这些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使他们无论是从知识上还是管理上,都达到一流的水平。

2.着重传统文化传承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外来的文化也在不知不觉地渗入到我国的主体文化当中,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因此,相关的部门需要制定相关的措施来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并且坚持本国的传统文化。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之后保存下来的,这种传统文化无论对于人民还是对于民族来说,都是极为珍贵的。因此,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在依据党的路线和政策的前提下,坚持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着力弘扬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是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多元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具有自身的文化,在新时期,群众之间更需要通过文化来进行凝聚、进行创新,所以我们需要大力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保证我国的社会文明呈现良性发展的循环,同时还可以吸引更多的群众加入到文化建设中来。为了保证群众在开展文化活动中具有更多的热情与积极性,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首先,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中,需要秉持的基本原则就是爱党爱国、互帮互助等良好的社会文明规范,同时将不同时期的文明风气融入到活动中,保证文化活动的起点是积极向上的,着重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当中来。其次,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越性,注重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融合与传承。所以在文化开展过程中需要选取合适的场地与场所开展活动。第三,文化活动在开展过程中需要注重氛围的营造,不同的城市需要依照自身情况建设不同的文化场所供群众开展活动。同时文化场所还可以提高群众创新开展活动的积极性。最后,文化活动中创新很重要,所以需要吸引不同的群体加入进来,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着力开展青少年之间的各类活动、社区居民举行文化活动、企业内部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文化继承和发展。有的活动虽然形式和内容上存在着不同,但是可以提高人民之间的凝聚力与关爱,通过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涵养,来提高社会的文化水准,促使群众文化发展,推进社会进步。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