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3: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

篇1

关键词:社会责任信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1.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考虑了多方面。首先,企业不仅仅要以经济利益为最重要的目标,还要综合考虑环境和其他利益相关的责任。其次,企业在对股东和利益相关者负责的同时,还要对社会公众负责。最后,企业在不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经营的效益前提下,应该本着为人民服务,对社会负责,为完成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出一份力,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有广义和狭义这两种区分。狭义的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是指社会道德环境的责任,没有经济利益关系的责任,是把企业的社会经济责任排除在外的企业社会责任。而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包括了社会道德环境的责任,还包括企业经济责任,企业当前及日后的经济发展的责任,综合的考虑了企业各方面的责任,是一种综合性的概念。

2.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不仅仅以股东的盈利放在第一位为目的,更多的是本着对社会负责态度进行发展。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自愿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方面。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主要就是企业在加强自身发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的同时,要对道德,环境,人权进行综合考虑,而不是仅仅考虑企业获得的经济利益,这些商业道德,社会环境,人权保护的责任,甚至比获得短浅的经济利益更为重要,这些责任是建立在国家法律约束的范围之外的,需要企业自愿去执行,自觉做一个为国家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公众负责的企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不仅仅要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要对社会产生有利于发展的影响,坚持可持续发展观。企业家在学习经营管理的同时,也要贯彻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把企业在做强做大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多为社会做贡献。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对会计学的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的社会环境

(1)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强

一直以来,每当提到企业的目标,很多人就会认为企业的目标是唯一的,就是只对股东负责,获取经济利益是最重要的。企业的生产经营就是为了股东的利益,不会顾虑员工的权益以及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这些间接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首先,企业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没有把多数人的利益考虑在内;其次,企业以味追求效益,这会促使会计不计后果的作出不负责任的行为,欺骗公众;最后,企业没有对社会负责,没有履行其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维护国家的利益,使企业失去原有的竞争力,沦为可有可无的地位。

(2)社会责任相关法规不健全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政府监督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情况,但目前政府还没有出台一部系统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企业必须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或者令企业披露利益相关人想知道的信息。也可以说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义务,是自愿的行为。但是,不管是中方还是西方,法律这种东西是必不可少的,法律中对权利或者义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样是保护利益相关人合法权益的保证。由于我国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这方面的知识也不是很了解,所以,需要一个系统的法律法规来引导企业,使企业依据包涵企业社会责任的法规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企业带来了方便,更方便与管理。

2.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不够完善

(1)没有确立相应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内容

目前,我国的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还不够完善,想要完善和发展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必须要有一个全面完整的框架,而且不能与目前传统的财务会计一致。传统的财务会计是指企业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一切以获取利润为主,而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是监督管理企业在生产经营获取利益的过程中,对国家对社会作出了多少贡献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环境等造成了多少损害,两者站立在不同的角度,所以关系的问题不一样,核算的方面自然不一样。所以,完善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首先要确立相应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内容,才能进一步发展。

(2)各种计量方法不成体系

明确了社会责任会计应该核算的内容之后,下一步就面临着计量的问题,可以选择的计量方法有很多,但各种计量方法没有行一个合理规范全面的体系是存在的最大问题。目前现有的计量方法有:①客观历史成本与主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②机会成本法;③替代品评价法;④社会公正法;⑤预防成本法;⑥调查分析法等。希望早日形成一个全面系统行之有效的计量方法,完善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

三、解决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政府对各个企业是否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非常重视,以至于社会责任得到迅速的发展起来,根据企业出具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的信息,对如何改善和解决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营造良好的社会责任会计实施环境

(1)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为了有效的实施社会责任会计,企业应当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并且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定期培训,使他们多多了解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以及如何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起步比较晚,发展的还不是很完善,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不断学习,并将社会责任会计运用到自身企业中去,认识到目前需要完善的地方,并努力完善,为社会责任会计更好的运用和发展做好铺垫。

(2)完善社会责任的法规建设

为了使企业更好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而且保证其公平合理,国家应该制定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企业,如果企业生产经营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又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做出了贡献,那就应该给予该企业一定的奖励,帮助其更好更快的发展;如果企业仅仅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不惜牺牲社会的利益,不懂得资源节约,严重破坏环境,那国家就应该对该企业进行惩罚,及时纠正企业的不良行为。但就我国目前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来看,还需要完善,比如规定的内容还不够全面,要包涵产品质量,商业道德,职员权益等方面,规律法规要准确合理有效,要使企业有法可依,才能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更好的发展下去。

2.科学构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

(1)合理确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核算的内容在不同的企业是各有区分的,尤其是涉及到不同的行业,其履行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但如果是同一行业,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想要完善社会责任会计目前所存在的问题,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确定社会责任会计所核算的内容,将所有的企业分类,按照其所从事的行业进行分类,然后确定各个行业需要履行的企业社会责任,再将各个企业与之匹配。这样既确定了社会责任的核算内容,又便于管理,使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内容合理有效标准。

(2)灵活选择计量方法

在确定了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内容之后,我们要选择一个合理有效的计量方法,在选择计量方法过程中,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首先,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选择的计量方法要预制相适应,不能脱离我国的国情。其次,社会责任会计所披露的信息主要是非财务信息,目前传统的会计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所以计量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不依附于传统的模式,选择比较现实有效合理的计量方法,在进行文字说明的时候加以计量后的数字分析,这可以使社会责任会计更加完善。

(3)制定合理的社会责任报告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展示了企业是否履行了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这正是对上一个报告期的工作进行规范监督,对下一个报告期提出计划,这是一个对企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良性循环。一份优秀社会责任报告是非常有利于企业的未来发展的,有利于企业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以及在社会上的信誉的。社会责任报告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对过去事项的规范和监督以及未来事项的计划,有利于企业管理者作出合理的决策,使企业未来发展的更好,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增强企业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竞争力。所以企业应该对社会责任报告重视起来,制定合理的社会责任报告。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煤炭企业 社会责任 会计信息 问题 研究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指在会计学基础上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一问题进行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通过会计指标反映出企业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和全社会应当履行和已经履行的社会责任的大小,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满足企业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从而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达到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全面

目前,披露企业社会责任的煤炭企业多为上市公司,同一个集团下属的非上市公司以及独立的煤矿企业很少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并且在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煤炭企业中披露的质量参差不及,披露的详尽程度和披露的内容范围也不同。首先,在披露的详尽程度上,查阅2015年相关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从披露报告的页数上看能够发现质量较好的社会责任报告多达88页,数量较少的仅为22页,并且内容比较粗糙,在员工培训、造成污染的规模和环境恢复、商业伙伴上没有提及,安全投入、资源开采效率等方面的内容较少,有用性不足。其次,在披露范围上,披露内容选择性大,多为赞扬性的文字描述内容,很多语言为正面的积极的内容,很少提及占用了多少自然资源、对企业造成污染、员工工伤情况的负面情况情况。

(二)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不规范

我国的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时多采用在财务报表附注内披露,有部分煤炭企业采用独立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几乎没有企业采用在财务报表内设立社会责任科目这一形式披露企业社会责任,在披露方式上来说一般情况下煤炭企业采用的是非货币的形式。国家对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形式没有强制性要求,各个企业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的依据不同,这些编写依据主要有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上交所的编制指引、国务院国资委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标意见等,多种多样的披露形式使煤炭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缺乏横向可比性。

(三)我国煤炭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缺少定量信息

查看我国煤炭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只有个别信息披露质量高的企业还采用了表格和扇形图、折线图等图表的形式,但是绝大多数企业只有文字描述,企业披露信息的质量比较低,没有在员工权利、污染治理、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具体的量化指标,在措辞表述上一般为:“得到提高”、“做出了努力”这类模糊的词语,很少采用货币计量形式,不能体现出定量计量方法。

(四)我国煤炭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可靠性低

企业的财务报告需要严格的第三方审计,但是对于煤炭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却缺乏第三方审计。目前,我国审计主体分为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这三种审计方式在审计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上各有利弊,国家也没有统一的针对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准则和审计程序,特别是我国并没有强制要求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也没有强制要求对已经编制完成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第三方审计,在缺少审计环节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可靠性不足的。

三、我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根据我国煤炭行业的特点,除鼓励煤炭企业积极主动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外,还应当采取法律手段要求煤炭企业披露关键信息,提高煤炭企业披露的质量。第一方面,面对煤炭行业的高危性和重污染性,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是分散在各个法律规章中,缺少系统性和针对性,单凭煤炭企业的自愿性不会使煤炭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有所好转,必须建立统一的相关法针对性的法律和规章制度。第二方面,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督和奖惩力度,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减少企业违法违规的机会,实行奖惩制度,增加企业违法违规的成本我国已经开始着手这一方面,例如: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已经连续四年煤炭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但是参加评选是煤炭企业是自愿申报的,没有强制性。我国在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我国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健全统一的披露标准

现行的编制标准有多种,不同煤炭企业选择的披露标准不同导致煤炭企业编写的社会责任报告从内容、形式、指标都不同,进而导致了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缺少可比性。并且煤炭企业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时由于缺乏披露标准的约束,随意披露文字性描述居多,定量指标偏少,因此在当前情况下有一个内容翔实具有强制性的披露标准极其重要,只有依据统一标准编制的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才是完整的、可比的。我国应当出台一部与会计准则类似的社会责任报告准则,规范煤炭企业的披露行为,增加煤炭企业社会责任跨级信息的可比性。

(三)提高披露的主动性

首先,煤炭企业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作为传统行业它不仅肩负着对政府和责任还应该承担对社会、员工、环境、自然资源等的责任,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影响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应先从企业自身出发,加强员工学习责任意识、学习相关知识能够培养企业的责任意识,进而促使企业成长为一个有责任的企业,在维护企业形象的同时具有良好社会责任的形象也是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其次,煤炭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上缺少主动性的根源可能是缺少相关理论和实践操作,我国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和实践上还处于发展阶段,我国学者应当尽快深入理论研究和丰富实践经验,完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是企业相关人员能够尽快的轻松的获取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质量。

(四)加强第三方审计

篇3

[关键词]构建 和谐社会 企业社会责任 政府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科学内涵

现代组织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向社会提供某种特定的产品或服务,所以它必须存在于社会之中,与其他组织机构为邻,雇佣人员为其工作,不可避免地对社会将产生相关的作用和影响,也不可避免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呢?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的正式定义虽经国内、外论坛多次讨论,却仍莫衷一是。最早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是英国学者奥列佛・谢尔顿(Oliver Sheldon,1924)。当时由于自由资本主义条件下自由放任经济学思潮的影响,国家守夜人角色的不作为和鼓吹公司自由市场自由导致了资本家们的盲目追逐私利,从而引起了公司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公司对社会的影响也日益严重。后来学者布鲁曼把企业责任划分为四种:企业经济责任;企业的法律责任;企业道德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CSR理念: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

世界银行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1.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进入新世纪,中国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方面,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城市化构成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使中国蕴涵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经济全球化使中国更深刻地融入国际分工,跨国投资和国际产业结构转移向着有利于中国方向的转变。使我们具备了经济持续增长极为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却存在缺陷,经济与社会、人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凸现,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一系列问题都和企业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企业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最关键的一环。企业通过生产发展将会直接促进中国社会物质和文化的繁荣,创造社会稳定和发展所需的物质基础。企业在社会的法律框架内进行经营活动,遵守所有的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法和劳动保护法,并带动企业的雇员、企业所在的社区等共同遵纪守法,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形成。企业通过自愿的方式,完成包括道德和慈善责任在内的更深一层的社会责任,将有利于诚信友爱社会氛围的形成,并促进中国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安定。

2.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基业常青的要求

承担社会责任最终受益的是企业。企业在强化社会责任的同时,必须不断努力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经营环境,节省消耗,提高管理水平,以获得更大的利润,企业的竞争力也因此得到提高。同时,也改善同社区的关系,同客户的关系,同政府的关系,改善了企业的形象,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战略资产,从而企业的信誉得到提升,企业拥有了更好的市场声誉与市场机会。因此说,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基业常青的有效途径。

3.面对经济全球化,进入国际市场的要求

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中国企业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提供了巨大的机遇。而遵守跨国公司间逐渐形成和被认可的游戏规则已经是中国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中无法规避的选择。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

1.确立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范围

(1)企业对投资者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投资者的关系是企业内部关系中最主要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的主体和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由原来的单一的货币投资转向股票、债券、基金和保险,企业与股东的关系渐渐演变为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对股东的责任也具有了社会性。因此,企业首先要为投资者带来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回报,尊重投资者法律所赋予的权利,要将其财务状况、经营信息及时准确地报告给投资者。

(2)企业对员工承担的社会责任。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成为第一资源,企业的成功越来越离不开创造性的、训练有素的、富有激情和献身精神的员工的积极合作。首先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是企业的首要责任;其次企业要必须重视劳动者权益的保障;还有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升迁机会、接受教育机会;最后企业要为员工提供民主参与企业管理的渠道,为员工提供自我管理企业的机会。

(3)企业对客户承担的社会责任。现代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必须消除短视行为,企业不仅要看到企业的今天,还要看到企业的明天,因此,企业必须做到引客回头,从客户满意到客户忠诚,已成为很多企业营销的根本目标,为了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忠诚,企业必须意识到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不是单纯从经济效益出发看待问题。企业不仅要让客户得到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更要让客户得到安全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还要重视售后服务和为客户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尊重客户的各种权利。

(4)企业对政府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必然要受到政府在宏观上的管理、组织、监督、协调。企业首先要做到合法经营、照章纳税,这不仅是法律责任更是社会责任;另外企业还要支持政府必要的各项活动,如公益事业、福利事业、慈善事业等。

(5)企业对竞争者承担的社会责任。长期以来,市场经济一直被等同于竞争,企业要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生存,就必须遵循竞争法则,然而市场竞争又是一种有序竞争,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要讲究竞争更要讲究合作,这才是企业发展壮大永续经营的生存之道。

(6)企业对环境承担的社会责任。人类进入20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环境的巨大破坏,环境保护成为人类面临的迫切而严峻的问题。企业在环境污染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因而,保护环境免受企业经营的冲击是企业的核心责任。企业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努力做到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严格自律按照绿色审计的要求,以绿色价格为指导,实施绿色管理;维护环境质量,使用清洁能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2.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和体系

(1)政府组织在管理实践中应当在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实践企业社会责任中起主导作用。政府可以采用税收方式来引导,对于那些需要强化社会责任方面给予税收优惠,而且税收优惠也是国际上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通用的方法;政府可以对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市政配套费和土地开发费用等方面予以优惠;政府可设立“企业社会责任奖”、“贡献奖”等奖项,目前,美国的《财富》杂志等全球性的权威媒体,在对世界级企业进行排名评比时都用上了“社会责任”这一评价指标,用政府采购手段来引导企业向这方面发展,对那些能够对社会尽责、主动关注社会公共利益的企业,我们可以优先采购其产品,相反,对那些损公利己的企业,可以将其拒绝在政府采购市场之外,这样就能促使企业增强其“社会责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就能增进他们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这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还是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双赢的。

(2)人大及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社会各界应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监督。在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意识较差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运用法律的手段,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卫生法》、《劳动法》、《证券法》、《安全生产法》、《清洁生产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组织生产,对于违反法律规定,从事非法生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破坏国家和社会经济秩序、侵害职工和消费者人身安全、拒不承担社会责任和环境治理责任的企业,要依法加大惩处力度。

(3)各级政府、协会、高校等组织应开展相关对策研究,制定和实施与国际接轨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主要认证有:联合国1999年制定了企业《全球契约》(Global Compact),《企业生产守则》运动。在此基础上,继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之后又出现了SA8000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在组织制订全球统一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并计划在2008年ISO26000Q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继1987年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1997年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又一反映企业管理发展的里程碑。这些企业认证体系已对我国企业的生产和出口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在未来的标准中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争取更多的利益。

(4)设立企业责任联盟。企业责任联盟会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自觉地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且西方各国在政府的推动都成立了旨在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组织,比较有影响的有美国社会责任商会(BSR)、英国的道德贸易促进会(ETI)、日本的良好企业公民委员会(CBCC)等。目前中国已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委员会(Responsible Supply Chain Association,简称RSCA)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同盟将每年举办研讨会,并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度白皮书,并尝试推出一个在中国目前条件下可操作的企业社会责任规范和标准。

(5)企业设置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构,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在当今经济环境下,为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必须设立独立部门专门负责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而且企业将认证(或评审)机构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估的结果,或依据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进行自评的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向社会公布,介绍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有利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塑造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增强企业可持续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能言: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EB].人民网

, 2006~02~25

[2]陈清泰: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企业社会责任[EB].人民网

, 2005~08~09

[3]戴晓烽:中国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EB].价值中国

qinchunfang.省略/showarticle.aspxid=51901&categoryID=8,2006~12~20

[4]曹凤月: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 [J].工会论坛,2004~03

篇4

[关键词]软竞争力;社会责任;民营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2-0107-03

一、理论综述

(一)企业软竞争力概述

“软竞争力”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软竞争力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认同,是一种观念同化力量,是让别人接受自己观念的一种力量。观念认同是软竞争力提升的根本所在。这实际上是信息时代追求自我、尊重个性的价值认同的体现。而对消费者、员工等的价值吸引以及价值认同等心理资源的争夺,越来越表现为企业在软竞争优势的塑造和竞争。本文中所提到的企业软竞争力是指企业文化、品牌、社会责任等软因素对企业内外资源的整合能力。

(二)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以卡罗尔提出的观点为代表,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寄希望于企业履行的义务,社会不仅要求企业实现其经济上的使命,而且期望其能够遵法度、重伦理、行公益。因此,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之和。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的学者注入了不同的内涵,也导致了企业社会责任内在结构、作用机制等随概念的不同而各异。

(三)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在卡罗尔广义企业社会责任观点的基础上,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是指民营企业基于社会期望以及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考虑,承担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以及慈善责任。参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CESS)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如表1。

二、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表现及其成因

(一)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

1.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认识水平滞后

时至今日,不同组织、不同国家出台了不同的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社会责任标准就其实质来说,是西方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对其国内市场造成的巨大冲击所采取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现在很多大型跨国公司都把订单和企业社会责任状况联系起来,通过考察,或者取得相关社会责任认证,才能获得订单。而这在相当程度上成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原动力。

这种对社会责任的追逐,虽然客观上能够改善企业社会责任状况,且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部分改变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状况,但是其潜在的隐患必须充分警惕:第一,如果一旦“订单诱惑”不再存在,那么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状况就存在退步的可能;第二,即使“订单诱惑”一直存在,那么民营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只要做到基本的、能够达到客户要求的社会责任就会止步不前。

2.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层次较低

如果把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以及公益责任,那么,伦理责任和公益责任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无疑是更高层次要求的社会责任。由于有据可循、有法可依,民营企业对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的执行更加认真和重视。

调查数据也显示,企业经营者对四类责任的必要性的评价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对经济责任的认同程度最高(6.36~6.62,平均为6.4),对公益责任的认同程度相对较低(5.45~5.95,平均为5.64)。

3.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过度依赖企业家决策

民营企业在担当社会责任方面,还是朝着社会公众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但是,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形式却是以企业家主导和偶然居多,体系性和延续性比较差。很多时候,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过分单纯依赖于企业家的冲动,而不是企业本身的包括品牌营销在内的企业战略。这对于谋求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以及社会责任更大承担的民营企业来说,之前的社会捐助等行为反而会成为以后社会责任行为的桎梏,甚至成为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前一次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幅度会成为社会公众对其以后社会责任行为的预期标杆,一旦与社会公众的心理预期有较大距离,所产生的落差就会导致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负面评价。

4.民营企业社会“不责任”事件层出不穷

关于民营企业的任何负面新闻实际上都可以归结到社会责任的缺失。如果说以前民营企业的“不责任”行为还仅仅是因为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导致的经营手段的变形,比如对商业伙伴的欺诈、对企业员工不兑现工资、对环境保护置若罔闻、对社会公益熟视无睹等等,而现在民营企业“不责任”行为则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比如加入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

(二)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成因

1.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认识水平滞后的原因

民营企业正经历着价值观多元碰撞和新旧思潮激荡。一方面,原有的价值观念、理想信仰受到现实挑战,出现信仰危机、道德滑坡现象;另一方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平、正义、诚信和法治等理念尚未形成。这种情况造成民营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暧昧且进退失据。

民营企业缺少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在驱动力。以SA8000社会责任认证体系为例,在我国,几乎所有通过认证的企业都是在“不通过SA8000认证就断单”的情况下,通过跨国公司的指引和协助申请认证的。而民营企业因为出口量不大以及国内市场竞争也没有到非SA8000认证不可的地步,所以就没有改善自身社会责任状况以通过此类论证的动力。

政府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行为管制不力。政府应当通过制度的安排为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圈定一个法律许可的框架,明确民营企业只能在此范围内实施社会责任,否则将受到政府和社会的严格管制和监督。无法可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是政府管制失范的具体体现。

2.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层次较低的原因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启蒙”远远落后于国外。他们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非常狭隘,更看不到从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到慈善责任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层次情况和企业的管理层理念有很大关系。民营企业大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多依靠个人经验来管理企业;此外,由于家族式管理模式容易造成外界高素质管理人员在企业中得不到重用,企业难以引进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员。

3.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过度依赖企业家决策的原因

民营企业大多由个人或家族资本创立,大部分民营企业家习惯于业务管理,习惯于自己独立操作,企业制度并没有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完善。在企业治理结构方面,大多数民营企业中存在着“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合一”的问题。特别在组织制度方面,多数民营企业还是处于一种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权合一的状态。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发展战略完全取决于股东的个人爱好,决策也只是个人的经验决策。

因此,企业的成长主要受到企业家个人经营能力和控制能力的约束——这种约束就体现在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往往就是民营企业家行为,而没有成为企业的一种发展战略和理念。

4.民营企业社会“不责任”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

消费者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意识不够是导致民营企业社会“不责任”事件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之一。消费者法律意识谈薄,主要体现在购买企业产品或者享受企业服务时,对自己的合法权益将受到的或者已经受到的损害没有保护意识;即使认识到企业产品或者服务对自己权益造成的伤害,其主动维权的意识也非常弱化。长久以来,消费者这一弱点被企业所“挟持”,企业为了获得更大利益从而放松社会责任的履行。

新闻媒体对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担当着很大的监督、引导以及宣传作用;但是,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新闻寻租”事件却令新闻媒体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作用大打折扣。

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民营企业忽视社会责任的短期行为。在目前阶段,一些政策的制定只顾眼前,而不是出于长远战略的考虑。政府的这种短期行为,致使企业对发展前景缺乏长期、稳定的预期,自然就会去追求短期、眼前的利益,抱着能赚就赚一把的心态去经营企业,企业的诚信就不可能高,也就缺乏社会责任的建设。

三、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提升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

价值观决定行为的态度,企业价值观决定员工的态度,而态度又是行动的先导。企业价值观总体可分为企业基本价值观与企业核心价值观。其中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基本和长期的宗旨,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所有企业都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相对于跨国大公司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讲,民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清晰度以及确定性比较差。

民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要从伦理的角度来构建,应包括对企业内部员工的尊重、为顾客提供优质产品和追求企业卓越三方面,环保理念、与企业所在社区的和谐相处也应该成为民营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

(二)培养优秀的企业管理者

在民营企业中,由于治理结构和制度设计的先天不足,企业管理者对于整个企业的影响力更大。民营企业管理者管理能力的高低既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又影响企业对承担社会责任的态度和行为。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动机、目标和策略,在企业内部所推行的价值理念,所倡导的品牌商誉,所建立的企业文化,甚至对企业组织结构的架构和行为规范的树立,都应兼顾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实施利益相关者战略

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处于大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之中,他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是否能处理好与利益相关者——股东、顾客、社区、政府、供应商和竞争者等的关系。尽管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之间存在差异甚至冲突,但企业内部的利润追求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并不矛盾,而是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民营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是共赢的,即民营企业获益的前提是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履行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这就需要实施利益相关者战略。以社区为例,企业应该成为社区优秀的“企业公民”,主动为社区的发展和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储备良好的企业形象。

通过战略的形式进行针对利益相关者的企业伦理建设,使得民营企业在提升社会责任的同时,可以使企业行为对利益相关者形成正外部效应,在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心目中树立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增强企业软实力。

(四)设置专门的社会责任(CSR)机构和社会责任(CSR)主管

当前,已经有大型国企和跨国公司为了进行伦理管理而设置了专门的伦理机构,同时配备专门的负责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等同于企业伦理管理。所以,我们可以依照伦理管理的一般方法在民营企业内部设置社会责任(CSR)机构和社会责任(CSR)主管。

民营企业需要做的工作有:规定CSR主管的任职资格,选择合适的CSR主管,决定CSR主管和CSR监督委员会的职责。例如: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决策过程,创造一种支持企业社会责任的环境,制定并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准则;对企业及员工行为从社会责任角度进行监督和控制。

(五)强化企业社会责任(CSR)教育和培训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升,不仅依赖于企业员工不去从事各种有碍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也依赖于企业员工积极配合对不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进行揭发和监督。从这个角度上可以对员工进行企业社会责任(CSR)培训和教育。

对民营企业来讲,要重视教育员工更清楚地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和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员工理解并支持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并把这种理解发展为自觉行动。民营企业可以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典型示范等多种方法对员工进行企业社会责任教育,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并最终促成员工自觉履行。

(六)建设学习型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以物质为载体的各种精神现象。它是以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精神、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企业全体成员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一套非正式的规则,在企业运作中比正式规则更有效。民营企业提升社会责任,建设学习型的企业文化是重要抓手。

学习型民营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整个组织弥漫着浓厚的学习气氛。它包含四点含义:一是强调“终身学习”,组织中成员只有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形成组织良好的学习气氛。二是强调“全员学习”,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提高各类人员的创新能力。三是强调“全过程学习”,即学习必须贯彻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如决策、执行、控制等环节。四是强调“团体学习”,组织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而且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提升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其实就是企业全体员工不断学习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不断落实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魏文斌.仁者无畏:企业伦理学理论与实践[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2]The World Bank.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ractice,Public Sector Roles in Strengthen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Taking Stock,January.2004.

[3]宋振全.问题与规避:对我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商贸,2010(20):238-239.

篇5

关键词: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会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一、社会责任会计概述

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学和社会责任的有机结合,它是一门全新的会计分支学科,是以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中心,在社会学、政治科学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中的具体应用。具体是指企业在追求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全体员工、广大消费者、街道社区和人文环境的责任。反映的是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企业在处理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时所应承担的义务。

二、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实施现状

(一)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不健全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整体表现有些混乱。哪些经营项目应该列入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项目,哪些不应该列入并没有特别清晰的界定,很多企业的核算项目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除此之外,核算方法多种多样,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使得很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结果不够精准、缺乏可信度。

(二)我国企业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的意识淡薄

传统的会计把企业看做一个单纯的经济实体,而不是把企业看作是社会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把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其主要目标,这样就导致企业忽视了外部效益和社会价值。同时实施社会责任会计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企业也不愿意为此而牺牲自己的短期利润。

(三)社会责任会计人才匮乏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起步比较晚,并且社会责任会计对会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会计工作者不仅能够完成传统会计业务的核算,还要求能够将企业所履行的社会责任会计计入到日常的会计核算中,进行记录和计量。但是实际上大多数会计人员的会计责任的认知水平还达不到对社会责任核算的能力。

(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

信息披露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一是企业缺乏社会责任会计独立报告的意识;二是披露内容不全面,很少有企业把与社会责任有关的问题设置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并进行完整的披露,多数企业仍然将其作为常规的财务会计事项进行核算。

三、改变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企业实施现状的具体对策

(一)科学合理地构建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

首先要确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内容。不同行业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是有区别的,应该将社会中的企业划分为若干种类型。同时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不仅要遵循企业社会责任界定的标准,还要有利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推广。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界定的标准如下:以企业为核心,具体包括的内容有:一是企业基本的经济责任。包括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改进产品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产品成本,为社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二是对改善社会环境所承担的责任。保护生态平衡、自然环境以及改善社会环境等。三是对社会价值观念所承担的责任。企业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经营理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一方面要加强宣传,通过各种途径向企业高管人员、会计人员以及社会等宣传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的积极意义,使企业清晰地认识到自身所要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及义务,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各界对社会责任会计的认识,加强对企业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的监督。真正实现让企业从主观上重视起实施社会责任会计。

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社会责任法律法规的建设。要想保证社会责任的施行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主观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当企业面对社会责任与经济利益的冲突时,难保企业不受利益的驱使而放弃对社会责任的追求。因此,需要建立与社会责任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的强制性来保证社会责任会计的有效实施。

(三)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的质量以及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由于社会责任会计的特殊性,会计人员必须更新传统的知识结构,除了具备一般较高水平的会计技术外,还应该熟练掌握社会学、福利经济学、计量学等学科的知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业务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因此,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社会责任知识能力的培训,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养力度,为社会责任会计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利的保障。

(四)建立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首先要规范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同行业要披露的项目也不尽相同,应该将企业分为不同的行业,在行业内结合各行业的具体情况就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对社会责任会计要披露的项目进行统一的制定;其次,要改变传统的信息披露的时间。传统信息披露的时间是固定不变的,但是现代网络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越来越普及,信息披露的时间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在适时地时间进行披露,以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

其次,还要增强第三方审验。由独立的第三方出具审验报告,可以对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允性进行验证和评价,提高报告的可信度,对于提高报告的可靠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是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实施社会责任会计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可以加速社会的和谐发展。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积极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同时企业也应该自觉的履行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陈,程惠筱筱,陈建红.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企业运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2(01):131-132.

[2]杨雪峰.浅谈在上市公司推行社会责任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2(07):178.

[3]丁小春.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0):129-130.

篇6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在政策法规、学术研究和企业实践中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迄今为止,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理解,依然处于发展阶段,目前仍是宽泛和模糊的。不少人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还停留在慈善捐款、捐物的简单阶段。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划分,目前学术界最广为采纳的是阿奇·卡罗尔提出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他将企业社会责任按照重要性和优先顺序划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其中,经济责任是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承担的经济职责,如提供质量合格的产品、满足员工的物质需要、主动缴纳税款等;法律责任是指企业在运营中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道德责任是指企业基于社会道德要求承担相应的责任,如公平竞争、采纳环保标准等;慈善责任是指企业根据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期望自愿承担的责任,如关心弱势群体、参与公益事业,慈善捐助等。然而,当企业在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中经营时,这四种责任的重要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企业在不同国家经营时,必须充分了解当地的制度环境,考虑当地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才能获得经营合法性,为自身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获取各种经营所需资源。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到目前为止,不同学者基于不同情境的研究并没有取得一致的研究结果。具体来说,现有的研究结果可以分为五类: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U形关系;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导致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很多,包括: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不同,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不同;样本选择的国别、行业不同,其他因素的交互影响等等。但是总的来说,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它可以帮助企业改善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积累无形资产,从而提高企业绩效,特别是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反过来,良好的企业绩效也可以保证企业有充足的资源,可以继续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实施。

除了价值创造以外,企业社会责任活动还具有价值保险功能。当企业爆发负面事件时,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声誉不佳的企业会遭受更大的损失;相对而言,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一贯具有良好声誉的公司承受的价值损失会较小。也就是说,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具有类似“保险”的功能。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

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教授Michael E.Porter和MarkR.Kramer提出了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企业可以将经营环境中面临的社会问题分为三类:一般性社会问题,受企业价值链活动影响的社会问题以及影响企业竞争力的社会问题。这三种类型是针对具体企业而言的。例如,食品安全问题对于电信企业来说,就是一般性的社会问题。对食品企业就是核心议题。针对社会问题的不同类型,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分为应急性企业社会责任和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应急性企业社会责任就是见招拆招的应对,不会对企业的竞争力产生长远的影响。战略性的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精心选择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改善制度环境,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巴斯夫公司发起的企业社会责任“1+3”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例子。

企业实施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就要寻找企业与社会的交点,企业可以仔细审视自己的价值链活动,识别企业经营活动的价值链中各个环节上对社会的影响。例如,企业在生产活动中,涉及废物排放、生态环境影响、能源、水资源消耗、员工安全、劳资关系、有毒材料等;研发活动中,涉及和大学的关系、产品安全、节省原材料以及回收等社会问题;在采购活动中,涉及采购及供应链惯例、原材料选择、自然资源消耗等社会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涉及职业培训、安全工作环境、歧视、薪酬政策、裁员政策等社会问题;在售后服务中,涉及废弃品处理、消耗品处理、客户隐私等社会问题。

寻找到企业与社会的交点之后,企业便可以思考,如何通过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将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结合起来。

从企业社会责任到共享价值

Porter教授在探讨企业社会责任时,提出了创造共享价值的概念。创造共享价值有三个要点:第一是重新审视产品和市场,第二是重新定义价值链的生产力,第三是推动地域集聚发展。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强调企业要做良好社会公民,企业对外部压力的反应主要依靠随机应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计划是由外部报告和个人喜好决定,影响力受到专门预算限制。这样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往往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脱节。而Porter教授提出的共享价值强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共创企业和社区价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内部要整合活动计划,活动预算由公司高层全盘制定。通过这样的活动,企业得以整合竞争,实现整体利润最大化。

篇7

关键词:社会灾难;企业社会责任;道德判断;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043-02

1 引言

20世纪以来,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是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和哲学等诸多学科的热点问题(Bowen H.R,195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以人为本社会价值观念的强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已经从号召转变成一种具体行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黎友焕,2007)。

“5.12 汶川地震”之后,地震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考场,衡量企业优劣的标准从盈利能力转变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多少。公众认知的这种转变,为企业提供了在新时代创造竞争力的新方向。因此,关注社会福利、关注公益,宣传、推广企业社会责任,能使企业获得更为长远的竞争优势。但是,也有不少学者及公众表明,仅以地震中体现出的企业社会责任并不能作为完全衡量企业优劣的标准,因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定义,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的权衡,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期望是由其道德判断决定的(谭英信,2007)。

由“汶川地震”引发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争论中,主要表现出两种观点。一种坚持“传统企业社会责任理论”,Friedman(1970)认为企业不必承担其它的社会责任,只要以“经济人”的观念努力为股东赚取利润就可以,因为利润越大,企业运用社会资源的效率就越高,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另一种观点坚持“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理论”,Carroll(2000)认为企业除了要为其股东赚取合理利润外,也应为各有关利益相关者履行其应负的社会责任,利润最大化只是企业的第二位目标,而不是第一位目标。因此,企业在“汶川地震”这一社会灾难中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不同,而社会公众根据其道德判断对企业社会责任期望进行评判,决定其最终对待企业的态度和行为。

所以,在社会灾难的特殊背景下,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期望发生了怎样的转移、道德判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影响是如何发生的、这些变化会对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企业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值得学术界深入研究。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需要研究者深入了解现阶段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和道德研究的现状及取得的成果,本文便是通过对以往这两个研究领域文献的梳理,归纳总结现阶段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和道德研究的成果,并对如何更好地开展社会灾难背景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和道德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2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1895年,世界上第一本社会学杂志――《美国社会学杂志》(AJS)的创刊号上刊登了美国社会学界的著名学者阿尔比恩・斯莫尔(Small Albion W.)关于“不仅仅是公共办事处,私人企业也应该为公众所信任”的呼吁,该文标志着企业社会责任观念的萌芽。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没有得到充分的传播。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学者们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有关问题纷纷从不同学科领域阐述了各自的理论观点。

Bowen(1953)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家按社会的目标和价值向相关政策靠拢,做出相应的决策,采取合理的具体行动的义务。Bauer Raymond(1976)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是认真思考公司行为对社会的影响。海因茨・韦里克(Heinz Weihrich,1982)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认真地考虑企业的一举一动对社会的影响。Carroll(2004)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对企业提出的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期望。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还不统一,而且各种定义的差异性很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不同外,更重要的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外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

目前,学术界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存在两种理论纷争,即传统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传统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也叫一元论企业社会责任,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米尔顿・弗里德曼(Friedman Milton)。该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企业是股东的私有财产,企业管理者最主要的责任就是对股东负责,不必承担其它的社会责任。企业只要以“经济人”的观念努力为股东赚取利润就可以了,因为利润越大,企业运用社会资源的效率就越高,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Friedman,1970)。

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也叫多元论企业社会责任,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著名学者霍瓦德・R・博文(Bowen H.R)。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企业被各种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员工、消费者、社区、各级政府、各种商务伙伴和其他利益者所环绕。企业除了要为其股东赚取合理利润外,也应为各有关利益相关者履行其应负的社会责任;利润最大化只是企业的第二位目标,而不是第一位目标(Carroll,2000)。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和要求在不断变化,同时企业也日益依赖于社会。因此,企业已经不只是对股东负责的经济实体,而是因该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社会组织关于这两种理论的争论,主要表现在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企业追求目标、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黎友焕,2007)。由于社会责任的观念是在与传统经济观念相对抗的过程中缓慢发展起来的,这两种观念之间的紧张状态并没有停止,而且它还会继续下去(Steiner,1997),因此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框架亟待完善。但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无论传统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学者如何辩解,在社会各子系统日益联系紧密的现代市场经济中,传统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缺陷越来越明显(李炳毅、李东红,1998);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观点突破了传统的利润眼界,看到了企业的生存是社会的需要,如果企业的存在对社会没有任何好处,甚至有害于社会,企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20世纪90年代末,由美国的民间组织社会责任国际(SAI)制定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和数百个跨国公司生产守则在我国的认证和审核,给我国对外经贸企业尤其是外向型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和争论,也促使理论界加强了对企业社会责任有关问题的探索。

在国内,学者们在介绍和引入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中,也把企业社会责任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做了初步的研究。总体来看,学者们都能把企业社会责任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但由于国内理论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研究成果较少且缺乏系统性、普遍借鉴国外文献观点创新性成果少、侧重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应用研究而轻理论研究(黎友焕,2007),因此现有文献非常有限。

3 道德判断问题的研究

道德判断问题的研究,在20世纪50代的西方心理学界首先兴起。对于道德判断的概念,学者们给出的定义很多,学术界将其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认为道德判断是个人道德选择之前的一个心理环节,其代表人物是美国道德心理学家、教育家科尔伯格(Kohlberg L.),主要观点有“道德判断是道德主体实施道德行为前重要的心理过程”、“道德判断是道德决策的前提”、“道德判断是道德选择的逻辑前提”(Kohlberg L.,1964)。第二类观点认为道德判断是对已有道德行为或思想从道德角度进行评价,主要观点有“道德判断是应用道德概念或道德知识对行动的是非、好坏和善恶进行评价的过程,道德判断是一种认识活动(武棠棣等,2003)”、“道德判断是个人运用已有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认识,对某种道德现象进行分析、鉴别、评价和选择的心理过程(吴利国,2005)”。二者在实质上都是对善恶正邪的判断,只是前者更强调个体自我道德选择的思考过程,后者更强调对已有道德行为思想的判断。

对于道德判断的研究,瑞士心里学家皮亚杰(Piaget J.,1932)首先从认知角度进行了探讨,他把认知因素当作道德判断研究的主要内容。20世纪50年代,Kohlberg L.在Piaget J.关于道德判断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基础上,也采用认知发展取向研究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提出了系统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之后,Kohlberg L.的学生雷士德(Rest,1958)研究发现,儿童在道德认知上能够理解其所处阶段及以下阶段的道德观念,但在道德情感上更喜欢高一阶段的道德观念。艾森伯格(Nancy Eisenberg,1967)在Kohlberg L.的基础上,与合作者进行了一系列的亲社会道德判断发展的实验研究,创立了亲社会道德判断理论。20世纪80年代,原西德康斯坦兹大学的林得(Georg Lind)和威根赫特(R. Wakenhut)在Rest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道德判断研究应该测量道德判断的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并把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作为同一行为的不同方面对大学生加以测量。

20世纪后期,克雷布斯(DL Krebs)、沃克(GR Wark)、卡倍戴尔(JIM Carpendale)等人认为真实生活中的道德判断模式是功利性的而并非纯认知的。他们通过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揭示了真实生活情景下道德判断的功能、目的、依据、影响因素及内在过程等,为人们进一步了解复杂的道德世界,把握真实的道德判断规律提供了理论和实验的依据。研究揭示出人们会根据不同的情景、对象、预期结果和价值取向等而采用不同的道德判断结构或阶段,以及道德判断与道德决策和行为选择的思维顺序和逻辑关系等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吴慧红,2005)。

目前,国内有学者引进了国外对真实生活下的道德判断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将道德判断应用在道德、教育等方面,用于企业应用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相关文献很少,因此需要针对中国特殊文化及背景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

4 结论与建议

从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和道德判断的研究综述来看,现阶段国内仍缺乏权威的研究结果。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和道德判断的研究也从早期的难以很好的区分各自的研究领域发展到了现阶段形成各自独立的研究体系,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两个研究仍存在着交集,尽管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逐渐呈现出企业化和战略化的特点,但其本质上来说仍是企业家道德和慈善行为的一种反应,因此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以及这种关联性是如何体现的将成为未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和道德判断研究学者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

另一方面,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和道德判断研究已经形成系统科学的研究体系,学者们的研究重心逐渐从早期的以不特定企业、大范围样本统计分析的研究范式转向以特定企业、特定情境、小样本案例调研的研究范式,企业的特质性和企业组织环境的特质性成为学者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并涌现了如社会灾难背景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等一系列针对性较强的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Friedman,M.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J].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1970,(9):13,32-33,122-126.

篇8

20世纪末至今,企业社会责任的比较研究成为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对社会责任多个方面、多个角度的比较研究,不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有利于增强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理解。

企业社会责任及其衍生概念的发展

不同国家或地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比较

“企业社会责任”的提法可以追溯到1899年美国钢铁集团公司创始人安德鲁・卡内基所著的《财富福音》一书。1924年,Oliver Sheldon在《管理的哲学》中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之后,学者们又提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同理解,学术界对此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不同地域的学者因为所在地域文化的差异,定义重点也有所不同。

美国学者Carroll(2004)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组织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决定(慈善)的期望。

欧盟目前的官方定义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将对社会和环境的关注融入到其商业运作以及企业与其利益相关方的相互关系中。

日本学者山城章指出现在的经营者无论在伦理上或实际上,已不容许只追求自己企业的利益,必须站在与经济社会调和的立场上,有效结合各种生产要素,生产物廉价美的商品,为社会提供各项服务。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卢代富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

不同学者比较的具体内容存在不同

Isabelle Maignan和David A.Ralston(2002)结合Wood(1991)在前人观点基础上提出的企业社会绩效的定义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美国和欧洲(法国、英国、荷兰)的各100家企业网站进行调查,以衡量这些企业在社会责任表达方面的差异程度。比较的内容涉及展示企业社会责任的动机取向、过程和利益相关者问题,其中作者把动机取向划分为:价值取向、绩效取向和利益相关者取向(社区、消费者、规制者)三种。展示社会责任的过程有慈善活动、自愿社会服务、伦理准则、赞助活动、质量管理、健康和安全项目、环境影响管理,其中前两种作者称之为超越传统的活动,后四种作者称之为与生产联系紧密的和传统的活动。

通过比较作者发现,社区是最被普遍提及的,但比率有差异。比如,美国企业涉及最多的是生活质量和教育问题,而环境保护是欧洲国家涉及最多的。作者认为,相对于欧洲国家的企业,美国企业更多提及社区福利,而对与他们的生产运作有紧密联系的活动涉及的不多。最后,作者认为欧美国家间在上述方面的差异是主要归因于对于企业和企业在社会承担的角色的看法不同。

我们发现,由于理论界对企业社会责任没有统一的衡量维度,所以在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进行跨文化比较时,不同学者比较的具体内容是有区别的。

与此同时,对企业在CSR衍生概念的实践比较,涉及到企业的伦理准则、企业慈善、企业公民行为、企业的社会绩效等。同时,我们看到同样是对企业伦理准则的跨文化比较,不同学者对伦理准则的划分不同,从而比较的具体内容也是有区别的。

不同国家的管理者对伦理问题的看法存在不同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Bodo B Schlegelmilch,Diana C Robertson(1995)认为不同国家的管理者对伦理问题的看法是不同的。根据企业经营过程中经常面临的伦理问题,作者提出关于企业伦理的26个方面,然后通过因素分析,把这26个方面归为五个因素:关于员工行为、对信息的不恰当使用、关于私人问题、与中央或外国政府的关系、政治或社区投入。

Nabil A.Ibrahim,Faramarz Parsa(2005)对186名美国管理者和148名法国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以找出他们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的哪些方面。通过比较分析,文章指出,美国管理着更注重法律责任和伦理责任,而法国管理者更注重经济责任和慈善责任,作者还指出这些差异与国家的经济、文化有关。

可见,对人们的企业社会责任(或衍生概念)态度比较,主要是关于管理者的态度或普通消费者的态度。而比较的内容主要是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或衍生概念)的认识或对其不同内容的侧重程度。

不同国家间的CSR存在差异

根据以上对文献的综述和最近发表的文献,可以看出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有:比较的内容不断丰富;进行比较的国家也逐渐涉及欧美以外的其它国家或地区;从企业社会责任与文化关系的角度进行比较研究;最近,还有学者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比较分析建立了新的概念框架和指标。

Dirk Marten,Jeremy Moon(2008)根据以前对欧美国家企业社会责任的比较研究结果,认为不同国家间的CSR差异可以用国家的制度框架来解释,制度框架是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形成的。然后作者利用Whifley(1999)提出的国家制度框架的四个方面(政治、金融、教育和劳动力、文化系统)来分析美国和欧洲的区别,作者认为美国的制度框架下市场经济的自由成分较强,给企业承担相对明显的社会责任提供了更多的激励因素和机会,而欧洲的制度框架下市场经济中的协调成分较强,给企业提供的激励因素和机会相对较少。

在不同的制度框架下,美国式的CSR为“显性CSR”,欧洲式的CSR为“隐性CSR”。两者的主要区别是:(1)在表达与社会关系时用的语言不同,显性CSR用企业社会责任的语言来与利益相关者沟通,而隐性CSR则不是通过这种方式;(2)目的不同,显性CSR常常是企业有目的的战略选择,而隐性CSR则是企业对制度环境的反应。制度框架中自由市场经济成分越强,企业社会责任越趋向于显性CSR,协调市场经济成分越强,企业社会责任越趋向于隐性CSR。作者认为这个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比较理解的框架可以用来说明欧美企业社会责任出现的差异以及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并且这个框架的应用不仅局限在欧美国家的比较上,也可以用来分析其它国家之间的企业社会责任比较。

我国关于CSR跨文化比较研究亟待提高

篇9

关键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启示

一、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概述

(一)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涵和外延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企业传统的价值观和责任观正在发生转化,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企业经营存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卢代富(2001)认为,企业责任包括企业经济责任和企业社会责任两种,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经济责任之外所承担的责任。

企业是一个商业组织,它的目标是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福利的义务,是对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一传统原则的修正和补充。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是企业在经济责任之外所承担的责任,它包括法律规定的活动和企业自愿从事的伦理活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内涵是指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直接相关的信息。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即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外延,来自不同国家的研究者所界定的范围有所差异,但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基本包括如下六大类:环境、能源、雇员、社区、产品与服务、其他。

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包括以下6大类共17小类的活动:

1、环境问题类:污染控制、环境恢复、节约能源、废旧原料回收、有利于环保的产品、其他环境披露;

2、员工问题类: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培训员工、员工的业绩考核、失业员工的安置、员工其他福利;

3、社区问题类:考虑企业所在社区的利益;

4、一般社会问题类:考虑弱势群体的利益、关注医疗或教育或公共安全等、公益或其他捐赠;

5、消费者类:产品质量提高;

6、其他类:考虑银行或债权人的利益。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

1、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受传统思想和观念的影响,我国许多企业经营者将企业看成是纯粹的经济个体,追求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片面地追求企业经营的内部效益及经济价值而忽视其外部效益及社会价值,没有将其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整个利益。

仲大军(2002)认为:当前我国企业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无视自己在社会保障方面应起的作用,尽量逃避税收以及社保缴费;二是较少考虑社会就业问题,将包袱甩给社会;三是较少考虑环境保护,将利润建立在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之上;四是一些企业提供不合格的服务产品或虚假信息,与消费者争利或欺骗消费者;五是依靠压榨企业职工的收入和福利来为所有者谋利润;六是缺乏提供公共产品的意识,对公益事业不管不问。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必然要耗费额外资源,有悖于传统的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第二,在我国,违反《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的成本较低,违法成本远远低于违法所获得的收益。地方政府一味追求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致使很多违反《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的企业得不到惩罚,有的企业得到的处罚更是少的可怜。

2、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意识还有待提高。目前,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与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还没有建立相对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虽然截止2007年3月,已有14家大型国有企业和2家民营企业公布了社会责任报告,但与西方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还存在差距。美国《财富》杂志2006年11月公布的“2006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排名中,在榜单中位居倒数前两名的分别是中石油及国家电网公司,原因就是它们没有及时披露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而此项排行榜中进步最大的是大众公司,由2005年的56位上升到2006年的19位,而进步的原因是该公司第一次公布了一份综合CSR报告。事实提醒中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更要重视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与沟通,在提升国际可比性、完善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等方面做进一步改进。

二、德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

(一)德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

在德国企业的年度报告中,除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审计报告之外,还有一个部分是股东报告,它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报告期间内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第二部分是就是“社会报告”(即社会责任报告),包括雇员信息、环境报告等信息。德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十分详细的,下面是不同种类的德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基本情况:

1、雇员报告。法律要求企业管理层向雇员代表提供信息,最重要的一个法律是1972年《工作章程法》,该法第43段规定,企业管理层至少每年一次向雇员代表报告企业的雇员政策、社会政策、经济状况和公司前景,如果涉及企业机密,可以不披露相关信息。该法第110段还要求,关于经济状况和公司前景的更加详细的信息要向雇员经济委员会报告。此外,该法的第90段、第92段、第97段要求雇员代表或者雇员委员会要了解雇员计划、公司投资、培训情况;1965年《公司法》第90段和110段要求:在企业的监督委员会中也要有雇员代表,除了董事会的日常报告之外,雇员代表可以不定期向董事会要求获得相关的信息。

2、环境信息。企业的环境信息要向政府强制报告。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最基本的法律是《工商业管理条例》(Gewerbeordnung)的第16段,其内容部分被1973年《环境保护法》所取代,该法律要求企业预测污染、进行污染登记、进行技术研究与开发来减少污染等。

3、其他信息的披露。除了雇员报告和环境信息,其他信息的披露是自愿的,例如,Brockhoff K.(1979)的研究使用了296家样本中,只有7家公司报告了慈善捐赠的情况。但是有110家公司报告了研究与开发活动。这说明尽管是自愿披露,研究与开发仍然受到极大的重视。

(二)德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形式

Dierkes M.(1979)描述了德国企业所采取的三种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形式:社会责任报表、传统报告、目标社会责任报告。

1、社会责任报表。该份报告是以货币形式报告了企业在反对污染、雇员关系、与一般大众的关系等方面所发生的成本和获得的收益。而近些年来,使用社会责任报表的德国公司几近消失,其原因是没有大家公认的对社会福利的计量方法、指标体系。

2、描述性报告。描述性报告是更加谨慎的方法,通过收集信息,然后定期或者不定期公布这些信息。这是德国企业最经常采用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式,几十年来,德国的企业就是这样收集不同种类的数据,以社会报告的形式对外披露。这些数据中仍以雇员信息的披露最为全面,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其他方面的信息现在正逐渐地进入到企业社会报告中来。这个方法的缺点是没有考虑特定报告使用者的需求,企业只是提供可以收集到的尽可能多的社会责任信息。

3、目标社会责任报告。这种披露形式除了对企业所从事的社会责任活动进行详细披露之外,还详细列示了企业未来的社会责任目标,该模式被称为“目标社会责任报告”。德国Metro公司在2006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中不但详细描述了公司在环境、社会问题、雇员等方面的贡献;还列示了公司在未来几年的社会责任目标。

目标社会责任报告的优点是该方法的目标很明确,例如,降低污染排放量的具体数字很容易定出一个目标,而不用对这些污染排放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计量,因为企业已经成功地降低了污染排放数量更容易使人了解企业在环境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而对污染排放的社会影响进行计量的方法则会导致大量的争议。通过对比不同公司之间的目标和所报告的结果就可以知道其社会责任活动的差异。

(三)德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民间推动力量

德国的社会报告披露是自愿的,为了增加可比性,在1976年,由7家大型德国公司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标准化问题,在1977年4月,了社会责任报告指南,指南对报告所使用的术语、指标、形式都提供了建议。对于披露所采取的形式,指南建议使用增值表、社会报告、社会账户3种形式。当然,这个小组的研究结论并没有被众多的企业所使用,德国公司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时采用的方式仍然是多元化的,例如,社会资产负债表、社会利润和损失表、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报告、社会报告等。

三、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推动我国企业责任信息披露框架的建立。制定部分重要信息强制披露的规章制度,然后继续鼓励其他信息的资源披露框架。披露框架实施的关键在于政府,政府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目前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欠佳,因此,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积极性不高,这就必须利用政府强制力进行推广。我国可以借鉴德国经验,通过立法,或制定披露准则,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分层次地由上市公司开始强制披露,随后向其他企业推广。对于某些对社会公众有重要影响、共通的信息实施强制性披露。其他信息则通过相关激励措施鼓励企业自愿披露。

第二,继续鼓励企业的自愿披露。建设“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对企业提出了承担社会责任的要求,社会越来越关注公司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有必要鼓励企业积极披露公司社会责任信息。从德国经验不难看出,新闻媒体,政府的态度、媒体的宣传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例如,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9月25日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该指引鼓励深交所上市公司建立社会责任制度,定期编写社会责任评价报告,并与年度报告全文同时在指定网站上披露。该“指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如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能够出台类似的指引,将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走向强制披露的阶段。

第三,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披露信息的审计。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当市场面临“诚信”、“社会责任”危机时,履行社会责任好的企业自愿披露那些可靠的、能增加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未来前景信心的信息.可以展示企业强大的实力和美好的前景,能保持企业在投资者和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公信度。企业的价值会得到提升。例如,中国电网公司已经以独立报告的形式开始本公司的《2005社会责任报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企业也表示要定期更多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但是,这些未审计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使公司有机会夸大事实情况,这将限制报告的有用性。因此,借鉴德国经验,加强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正勇.对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的思考[J].电子财会,2009(5).

2、钱红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中外比较及借鉴[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

3、季晓东.浅探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J].财会月刊,200(4).

4、彭兴庭.国家电网公司为什么缺乏社会责任[N].东方早报,2006-11-16.

篇10

关键词:企业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审计

1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目标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第二条规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含服务)、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作为一种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特殊经济控制机制,是为了向委托人提供其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一种鉴证,实现途径为,一是审计机构执行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并发表意见;二是由企业出具社会责任报告,再由审计机构对其社会责任报告是否公允发表鉴证意见。本文认为,社会责任审计应该选择上述的第二种模式,即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目标,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提出审计意见,对利益相关者提供关于受托社会责任信息的保证。

2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两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主要有如下特点:①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家数逐年增加。②就上市地点而言,上交所上市的公司比深交所上市的公司更加倾向于社会责任报告。③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集中在国家监督管理严格的行业上。④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国有企业多于其他企业。⑤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形式化比较突出。虽然近年来我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蓬勃发展,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都还处于探索的阶段。因此,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时就存在一些问题。

2.1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外部原因

2.1.1 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标准不统一。我国相关管理部门目前尚未制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标准,上市公司在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时没有标准可以遵循,这也是导致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不规范的原因之一。

2.1.2 缺乏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法律监督。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我国还缺乏相应的法律监督。管理当局披露与不披露社会责任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导致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处于一种无法可依的状态。

2.1.3 我国信息使用者对社会责任信息有效需求不足。我国大多数信息使用者,对于信息的使用,过多关注财务信息,对于社会责任这一非财务信息关注较少。只有出现问题的时候,才对社会责任问题加以关注。

2.2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部原因

2.2.1 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认识不到位。在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里,发现很多公司都突出强调对社会的慈善捐款,并无其它实质性内容。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少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都只是相关指引的翻版,只有正面信息的披露,负面信息只字不提。

2.2.2 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成本的考虑。企业一方面衡量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产生的收益有多少,另一方面考虑披露负面信息企业将要付出的代价。由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效益在短期内不一定获取,因此企业尽可能少地披露信息。

3 我国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对策

3.1 鼓励企业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 鼓励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由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对于信息的需求是不同的。国家相关机构通过社会责任报告可以提供和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执行和完成状况,潜在的投资者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了解企业,作出投资或不投资的决定。

3.2 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目前上市公司的员工社会责任意识普遍不强。一方面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宣传。另一方面,加强监督管理。政府要监督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加强社会各个方面对企业的监督,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3.3 规范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标准 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机构可以参照会计信息披露准则体系,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标准,并对社会责任审计的标准、内容、方式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从而规范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审计。

3.4 建立考核机制 在考核企业的同时要考核其领导干部。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针对企业社会责任设计一套评价指标,根据各种指标评价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结果,并据此来奖惩企业。

3.5 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 第一,启动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程序;第二,完善我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第三,构建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体系。

4 结束语

为了促进企业正确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如何让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获得公众的认可,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理论框架体系,起草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标准,开展标准化的,为公众所接受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

参考文献:

[1]阳秋林.中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陆建桥.关于建立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探讨[J].财经问题研究,1993(12):49-52.

[3]黄溶冰,王丽艳.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述评[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29(5).

[4]刘长翠,陈增雷.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初探[J].山东经济,2006,3(4).

[5]完绍芹,郑军.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与评价[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