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的启示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3: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碳生活的启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低碳生活的启示

篇1

关键词:旧衣翻新;低碳消费;低碳生活

一、大学生服装消费现状及其成因

近年来,大学生的消费问题越来越成为家长、学校、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在服装消费方面,我们通过调查可以察觉大学生在服装购买上,相当多的大学生存在于一种非理性的消费状态。

如图所示的“购衣周期”,通过对不同年龄层的数据可知,多数大学生购买衣服频率是每月一次,与不同年龄段来说,这是比较高的频率,那么从服装购买总量来说远远大于中年人、老年人和儿童的总量。从中也可以反映出在购买衣服频繁的问题,存在于大部分的大学生中。我们从几所高校的调查中也发现,学生们根据自己家里的经济状况,服装购买方面也各不相同。

年轻消费者较注重服装的品牌和款式,对环保和耐穿性考虑较少。服装的质量,作为一个消费者来说,都是普遍重视的,但是,现今大学生却并非如此,通过大学女生选择服装的标准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79.6%的在校大学生对于服装的款式、价格、品牌,比较看重。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于质量,是大部分女生购买服装考虑的次要方面。由于女生在购物方面比较多而频繁,所以这次调查的对象是在校女大学生,虽然女生与男生购物选择方面存在出处与差异,但总的差别不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消费不再是简单地为了满足需要,而要跟上时展的潮流。在当代大学生之中,对于品牌和时尚的追求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着改变。

大学生作为一个消费群体,在商人的眼中,可以看作是一块大的商业“蛋糕”。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市场上服装企业运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杂志、路牌灯箱的广告位等大众传播媒体对消费者进行市场导向作用,在服装的设计上,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变化,来满足大学生在穿着上的各种追求。

大学生年龄较轻,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被别人关注和认可,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种心理下有少数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服装消费较为奢侈,追逐名牌,且购买服装周期很短,花费很高。也有的同学消费观念十分的不理性,因为爱面子、爱慕虚荣很喜欢攀比,即使经济实力有限,在服装的消费也颇高。

二、“低碳”与“低碳生活”的选择

低碳是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低碳就是相对二氧化碳高排放而言的。要想达到“低碳”,就得使用“绿色能源”减少碳排放,而在今天“绿色能源”还不能完全满足工业生产所需的情况下,降低或减少排放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假如我们都能做到适度消费,减少浪费即是对这一办法的具体践行,符合我们称之为“低碳生活”的内容。

低碳生活是一种简约、简单、简朴的生活方式,它通过个人适度减低碳排放量来达到集体总和碳排放的减少,达到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简单来可以理解为: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已逐渐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低碳观念得到广泛认同,但不代表城市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在短时期内可以改变。低碳作为一种理念或是技术课题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融入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种惯性生活模式和生产方式的改变不是一夕之间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去实现。

三、旧衣翻新――可行性问题研究

“旧衣翻新”是依据低碳、环保的理念,提出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与“低碳生活”相连接,以使我们向着“低碳”的目标迈出踏实的一步。

调查显示,目前,社会上存在着旧衣服叠成堆或者浪费奢侈的不良现象,特别是一些青少年,喜欢展现自己,追求个性,却没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衣服三天两天就要买,殊不知家里的衣柜已经叠成小山般高了。这对于喜爱打扮的女孩子和不甘在打扮上示弱的男孩子都是正常的,也是普遍的,这种穿之过时,弃之可惜的闲置服装,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越来越多。假如我们能够把这些看似不被穿着的衣服或过时的衣物重新利用起来,变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岂不可以改变这种状况。

当今社会DIY盛行,个性化的时代需要个性化的创造,要改变衣橱中旧衣堆积成山的状态,收集信息是必需的,这样可以把握流行动态;基本的技术也是必需的,比如剪裁、缝纫等,然后再加入自己的创意设计,或就一件时新的服饰就展现在你的眼前。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花点时间不难,一般性技术也不难克服,相对而言难在观念形态不容易改变。

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人们也渐渐养成惰性,服装市场的大批量服装给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消费。潮流、时尚、色彩不断地变换花样,但万变不离其宗。消费者一味地跟随流行趋势,必定要花费大量的金钱,也必定占用了大量的服装资源。旧衣翻新不仅是对服装“量”的抑制和对“量”重启,更主要是对服装“质”的提升。在一个工业化的时代,早已被机械或电脑娇惯过了的人的双手重新回到本质的状态,释放出它原始的能量。“心”“手”相依,加入自己的灵感,自己创作,自己动手制作,完成自己的作品,这里不仅仅是成就了一件作品,更是成就了一个完整的人。

为了在观念上有所突破,行动是必需的。根据可行性的研究,我们试做如下方案:

(1)组织“旧衣翻新”竞赛活动,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让人们意识到“改旧为新”是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它更强调“喜新不厌旧”的生活态度。

(2)通过相关媒体对于“旧衣翻新”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介绍,让其成为一种环保行为,让人们也能逐渐人认同这种环保着装理念。

(3)开展旧衣改造技术培训,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发挥创意设计,体会“改旧为新”的乐趣,以此逐步形成风气。

(4)定期推出“DIY读者会”,把“低碳材料库”里的服装辅料拿出来,让读者各取所需,由设计师在一旁作指导,帮助读者现场完成各自的旧衣改造。

通过对旧衣的再次利用,能让人们主动去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可以让低碳生活这种新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并能让更多的人去实践,去倡导一种低碳生活及低碳化消费。

低碳着装这个环保创新理念的提出,意在向公众阐释穿着低碳装与降低服装碳排放量的关系,号召大家从穿着低碳装开始加入到环保时尚的潮流中。让消费者看到在绿色消费中,对旧衣的改造也能时尚,其实环保就是最时尚的生活方式。

四、旧衣翻新,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毫无疑问,目前社会上存在的旧衣服“堆积成山”或者浪费奢侈的不良现象与现今社会提倡的低碳概念、低碳生活方式是矛盾的,面对所呈现的这一状况问题,我们提出“旧衣翻新,低碳生活的开启”这一主题,通过旧衣翻新这种途径,让更多的人对于衣着有新的认识,并通过对旧衣的再次利用,能让人们主动去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时对低碳生活理念也会有一个新的了解,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加入到“旧衣翻新”这种新的节俭的生活方式之中。当然我们需要更多的寻找旧衣翻新这种生活方式的具体实施情况去树立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提倡这种低碳生活方式,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倡导和践行低碳生活。

参考文献:

[1] 钱志新.低碳化:第四次浪潮[J].新华日报,2009-7-28

[2]田晨.低碳生活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J].世界环境,

2008(2):31.

[3]胡玉东,瞿丹丹.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现状及对策调查报

篇2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行为

1.研究背景和目的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环境形势越来越严峻,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因此,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可持续的“低碳”是非常迫切的。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大学时代是培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低碳教育、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对未来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选择举足轻重。低碳生活,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习惯。高校低碳校园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培养大学生个人低碳行为,则成为建设低碳校园最核心的一个方面,也是最终的目的之一。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大学生低碳生活的认知度以及实践情况,针对大学生在低碳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低碳理念和生活方式。

2.大学生低碳行为的现状

课题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低碳行为问卷调查》,对南昌地区几所高校的150名大学生通过网络及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本次共发出160份问卷,调查的四个学校和各占40份,收回150份,有效问卷145份,纸质120份,网络问卷25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3.75%。在受访者中,26.8%是大学一年级学生,20.2%是大学二年级学生,30.4%是大学三年级学生,22.6%是大学四年级学生。本次问卷调查设计中涉及了“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知情况”、“大学生的日常低碳行为”、“低碳生活的意愿调查”、“对低碳生活的建议”4个方面。在对问卷调查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知水平比较低,日常行为习惯有待改进,参与低碳意愿不够强烈等问题。

2.1 大学生对低碳的认知水平尚浅

虽然有73.1%的学生认为应该倡导并开始低碳生活,但是只有20.7%的学生熟悉低碳生活,有一定了解的学生占24.8%,其余的仅仅为听说过低碳生活。由此可见,真正了解低碳知识的学生并不多,增强大学生低碳意识迫在眉睫。

2.2 大学生的日常低碳行为有待改进

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更多地考虑自身的方便和生活习惯。在宿舍里,仅有15.2%的学生会对使用过的水进行二次利用,同时能做到随手关灯、避免电器待机的学生仅仅只是一小部分。此外,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使用一次性餐具,经常使用的占学生总数的39.3%,而且在就餐的时候往往是剩余饭菜多,将近有一半的学生会浪费粮食。在购物方面上,有75.2%的学生从来都不会自带购物袋,同时在挑选所需商品时大多数学生不会考虑是否节能环保。

2.3 大学生对低碳行为参与的意愿不够强烈

虽然有72.4%的学生会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关于低碳环保的活动,但是有一半的学生在日常生活随心所欲,不顾生态成本,有23.5%的学生消费理念虚荣,追求奢侈。说明大学生有低碳意识,但是从意识转化为行动确有一定的距离。

3.大学生低碳意识淡薄原因分析

根据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知、行为和参与意愿等调查来看,造成大学生低碳意识淡薄的原因来自各个方面。主要包括大学生自身、学校、家庭和社会这四个方面。

3.1 影响大学生低碳意识薄弱的主观因素在于大学生自身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部分学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个人的生活习惯比较随意,在平时的消费过程中慢慢的形成了不良的消费理念和习惯,比如“一次性消费”、“过度消费”和“奢侈性消费”等,这些理念伴随的是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2 影响大学生低碳意识不足的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个方面

首先是学校,大学课程里很少有关于低碳的课程,并且大多数大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愿。根据调查显示,数据中有51.7%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所在的院系并没有开设相关环保低碳的课程,16.6%的学生选择校园里从来不会举行关于低碳的一些相关活动,77.9%的学生选择了学校很少举行低碳活动。其次是家庭,由于低碳理念是新兴概念,父母无法对子女进行低碳的教育和指导,加上对孩子的宠爱,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于低碳行为的细节并不在意,让孩子养成随心所欲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最后是社会,我国的低碳教育起步较晚,社会上制度还不够完善,同时宣传的力度不强。

4.大学生低碳行为的改进对策

低碳概念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瞩目的焦点,低碳生活理念教育是环境教育转向理念教育的之后的一次进步,大学生的低碳行为教育尤为重要,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所分析的原因,提出以下对策来加以改进。

4.1 提高自我低碳意识,加强自我约束能力

低碳行为的养成关键在个人。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和环保理念,绝不破坏低碳行为,绝不姑息无视及破坏低碳行为者,坚决倡导低碳生活,是每个大学生该有的共同意识。学会站在他人角度上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自我为中心,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加强自我低碳意识,约束自我行动。合理利用水资源;随手关灯,节约用电;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逛街自带购物袋;外出时尽量以步代车或是搭乘公交车;消费时注意购买节能型产品,时刻为低碳生活贡献一份力量。

4.2 完善教学体系,实现同校同责

高校完善教学知识体系,加设相关低碳环保的课程,增强大学生低碳意识。倡导和规范低碳生活理念和行为,通过举办大学生低碳行动微博展、大学生节能环保创新作品展、低碳生活图片展等活动,积极宣传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成立“低碳环保社”,由在校大学生自愿加入,起低碳生活的校园领导作用。平时,大量宣传低碳生活,每月设立固定的“低碳活动周”,活动期间评出最佳个人奖、最佳团队奖。另外,寝室之间要相互监督,做到一人低碳,全寝低碳。

4.3 充实家庭教育,培养全家低碳

学生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增强孩子的环境道德意识和社会公德心。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向孩子灌输低碳出行的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环境道德意识,在家庭出行时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和一次性塑料袋,尽量选择国内低碳旅游地等,加深孩子对“低碳”的认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4 制定法律法规,加大社会宣传

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低碳行为的约束,鼓励支持低碳行为,对无视或破坏低碳生活者进行批评教育。政府作为推广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牵头人,可以通过社会专业环保组织在校园开展低碳的讲座,宣传印发《低碳生活守则》等形式,传播低碳生活的基本知识,大力引导大学生逐步向低碳生活转变。其次,作为舆论导向的媒体,应加强低碳生活的宣传报道,对大学生的低碳行为典型事例,进行系列专题报道,彰显示范效应。

思想决定行动,有了低碳环保的意识,自然而然,就会有日常的低碳行为,为地球降温,是每个身为地球儿女的职责。作为当今21世纪的大学生,更应成为地球母亲的保卫者,从自我做起,从校园做起,为校园低碳,更为社会低碳、全球低碳平添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赵梦柳.碳补偿人人有责[J].科学健身(健尚),2011(4).

[2]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90年代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篇3

【关键词】后经济危机市场营销创新

一、后经济危机时代特征概述

自2007年以来,次贷危机、迪拜债务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的一连串爆发严重动摇了全球的经济。后经济危机时代呈现三大特征:美国经济去虚拟化、国际金融去杠杆化、世界经济去全球化。经济危机后,世界经济、政治次序面临重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纷纷摒弃原来的虚拟经济,而回归实体经济;美欧等都纷纷通过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实行资本控制以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今日世界不可避免的呈现出全球化速度放缓、经济壁垒增加。

二、后经济危机给我国的启示

这次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难以估计的挑战的同时,也给予了我们不少的启示,使我们在这次经历之后学会总结教训,学会在逆境中成长。

(一)扩大内需,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经济增速减慢,加之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我国出口欧美发达国家的商品量受消费能力减少的影响,仅2009年十个月时间里,我国进出口总额下降了二十个百分点,我国外贸企业和整体经济受巨大影响,一些沿海中小型企业濒临破产的不在少数。

反思我国原本依靠出口国外,依靠国外的需求来盘活国内经济的策略是被动、消极、不确定性极高,一旦国外市场发生动荡,我们只有认命而无法应对。政府和各个企业开始调整原本主要靠出口拉动经济的策略,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将拉动经济的重点从“出口”转移到“内销”,在内需上做文章。

(二)绿色经济带来的机遇

经济飞速发展引发的全球变暖问题早已收到各国的普遍关注,经济危机发生过后,经济增长速度减慢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有机会慢慢审视自身所处的环境现状,并意识到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并掀起了在全球范围内的以绿色、低碳为主体的环保运动。

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面临依靠排放温室气体的巨大压力,同时也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在低碳上下工夫。淘汰耗能大、产能低的旧能源企业,逐步把重点向绿色经济、生产低碳商品的新型企业转移,依靠科技和创新,发展新能源。商家们在后经济危机时代下,更应依靠科技创新,生产出符合低碳要求的绿色产品,并形成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的同时,借机转变原本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真正实现低碳环保。

(三)抓住产业创新的契机

金融危机为产业创新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推动产业结构以及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当今国家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关于产业创新的竞争,各个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后经济危机时代能否把握住这个产业创新的契机关于今后的生存开展。历史表明了每次经济危机都是产业创新的契机,各商家应把握住这个难得的契机,推动自己品牌的产业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努力在经济危机过后成为本行业的排头兵。

三、后经济危机背景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全球经济在后经济危机时代下,经济次序面临重组,使得中小型商家在新的背景下排到同一起跑线上,每个商家都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在营销理念、营销方式和营销手段上进行相应创新,以适应后经济危机时代拉动内需的要求,以获得持续发展的机会。

(一)拓需和个性化营销

后经济危机时代,拉动内需是抵御危机的核心措施。在这个经济衰退的时期,要使国内消费者产生购买欲,关键要依靠生产创造消费的原理,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市场调研,挖掘出消费者的潜在需要,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的开发出新产品,通过适当的促销活动,刺激和培养消费者对它的需求。

将消费者的地位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提出自身要求转变,生产出更多的个性化定制的产品,在商品的生产上体现出消费者的主观意愿,不仅可以使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更充分,“一对一”的消费模式可以使商家的推销过程更顺利。

(二)绿色营销

后经济危机时代强调保护环境,呼吁低碳生活,绿色营销的理念是应时应景的创新,也是各商家需要把握住的推进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契机。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低碳已经不仅仅是一句空喊的口号,将会成为日后人居生活的主流,绿色营销也将成为营销的主流。绿色营销把环境保护观念融于营销管理之中,要求市场营销者在确定市场营销政策时,协调公司利益一消费者需求一自然效益三者的关系。绿色营销要求企业在产品开发、价格制定、产品促销诸方面充分考虑环保要求,真正使产品的绿色含量高。

(三)低价格、宽渠道攻略

后经济危机时代的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便捷的互联网技术使得人民对商品价格的搜寻变得既快速又无成本,使得买卖双方的信息变得对称起来。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使得消费者可以有更可靠和来源便捷的信息作为购买商品的决策支撑,使得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更理智,也使得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更敏感。在可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一定的情况下,价钱越低的商品无疑更受消费者的青睐。

互联网是当今快节奏生活的最佳购物选择,直接互动和打破地域限制的网购是对传统营销渠道的变革。运用网络来完成商品的交易,运用适当的促销手段,使消费者可以方便的买到需要的商品,并努力培养各种VIP客户,使得互联网成为商家传统实体店营销的重要辅助渠道,拓宽商家的营销渠道。

篇4

关键词:金融危机;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2.2;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1-0008-02

一、低碳经济的兴起及意义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过去几十年里,世界经济得到了长远发展,但同时出现了很多负面效应,特别是全球气候开始变暖。为了缓和气候变暖,世界需要寻求一种可持续的新兴经济发展方式。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制定的《京都议定书》,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我国有关部门指出,2007年中国化石燃料消费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之一,同时我国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清洁水源和清洁空气现已成为中国的稀缺资源。因此,发展低碳经济,追求绿色GDP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道路。

二、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重重困难和障碍。在此情况下,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促进国内金融机构更好地开展碳金融业务,具有重要意义。

1.美国低碳经济

早在2006年9月,美国就公布了新的气候变化技术计划战略规划:通过捕获、减少以及储存的方式来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美国政府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计划,主要有:通过“煤研究计划”(CRI)支持能源部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NETL)进行清洁煤技术研发,“清洁煤发电计划”(CCPI)主要支持企业与政府建立伙伴计划,共同建设示范型清洁煤发电厂。

奥巴马上台后,通过了《低碳经济法案》,计划加大对国内发展低碳经济的补贴和投资,建立碳排放与交易市场,在建筑行业强制要求建设更加节能的房屋,积极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等。

2.日本低碳经济

日本资源严重短缺,开发新能源是其多年来一直采取的政策。2008年6月,日本政府提出日本新的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即著名的“福田蓝图”,这是日本低碳战略形成的正式标志,包含了低碳发展的技术创新、制度变革及生活方式的转变。

日本的具体措施有:(1)将扶植光伏产业列入新经济刺激计划,通过利用核电与太阳能发展清洁能源;(2)改革产业结构,资助基础设施以鼓励节能技术与低碳能源技术创新的私人投资;(3)选择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建设“环境模范城市”,推动向低碳社会的转型。

3.欧盟碳经济

欧洲是目前低碳研究最先进和新能源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为应对气候变化,欧盟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欧盟已提出减排目标,并制定了部分法案,各国也都在酝酿立法。

欧盟各国还积极鼓励新能源产业的建立和发展,一是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科研投入,二是加快立法工作,三是实行鼓励措施,英国的鼓励政策有政府补贴、税收减免、碳额度补贴和绿色能源交易。

三、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启示

中国作为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并正向工业化过渡时期,应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保护和实现绿色GDP的增长。可以预计,中国将是未来数年低碳经济的主要市场。

1.加强规划和立法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

我国应制定专项规划,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碳使用率。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将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安排部署;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国家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另外,我国应加强立法,鼓励发展低耗能产业和绿色经济,对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进行取缔或限制。

2.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我国需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努力发展高能效低碳排放的产业。一是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避免留下长久不利影响;二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三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降低GDP的碳强度。

3.加大宣传教育,提高认识

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是继工业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之后的第三次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变革。利用各种媒介,宣传普及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知识,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全社会的低碳意识,形成低碳的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

4.加强新能源开发和新技术创新

我们应加大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新能源开发和新技术创新。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依靠技术进步不断降低利用成本,切实解决新能源发电上网难题;加快研发先进技术和设备,推进第四代核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多途径利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其在能源中的比例,使之成为满足未来能源需求的重要补充,成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为我国塑造一个可持续的低碳未来。

参考文献:

[1]邓莹.低碳经济的兴起与我国环境金融的构建[J].经济问题,2010(9).

[2]秦军.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对比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2).

[3]楚国良.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12).

篇5

关键词:低碳;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社会实践调研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151-03

引言

哥本哈根会议以来,一股低碳旋风席卷全球,也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于“低碳”概念的关注。发展低碳,不仅要发展低碳经济,更要发展低碳生活。中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人口、工业、交通相对集中的城市,城市居民是城市的主要构成,其衣食住行都会产生碳排放。因此,引导城市居民建立低碳生活模式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

在参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在东北、华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网络集中对南部地区的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赴秦皇岛市居民社区开展关于“低碳生活知识”的宣讲活动。此次调研主要以各大城市常住居民作为调研对象,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406份,有效率81.2%。本文基于上述社会调查,从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中寻找不符合低碳要求的行为习惯,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建立低碳生活模式的合理化建议。

一、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

对中国居民生活消费现状,课题组从居民对低碳知识的衣物购置情况,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住房装修和家电使用情况和出行情况四个方面进行调查。

(一)中国居民衣物购置情况

课题组对城市居民衣物的面料选择,洗涤方式和购置频率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居民衣物面料以棉质为主,占所有面料的65%,其次是化纤类,占所有面料的28%,麻类衣物占3%,另外,75.4%的受访者经常穿着牛仔裤;衣物的洗涤方式中,机洗和手洗的比例相当,分别占48%和49%,采用干洗方式的人群较少,占受访者的3%;在衣物的购置频率上,一个月到半年购置新衣的人数居多,占受访者的51.2%,而其中又以20~30岁的女性受访者为主,购置新衣的时间在一个月以内和半年以上人数相当,分别占受访者的23.3%和25.2%。

(二)中国居民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

对城市居民日常饮食结构的调查显示,约有82.3%的受访者以肉类为主要食物,其余17.7%的受访者以素食为主;对反季蔬果的选择总体上比较理性,54.4%的受访者偶尔购买,18.5%从未购买,但仍有27.1%的受访者经常购买。另外,对城市居民饮食方面的消费习惯的调查显示,在家烹饪的受访者占总体的32.3%,其余67.7%的受访者均为“外食族”,而其中58.6%的人选择外出就餐,9.1%的人选择叫外卖。调查显示,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城市家庭每月都会有外出就餐消费,表1反映了城市家庭外出就餐的消费情况。此外,在餐具选择方面,62.2%的受访者出门就餐选择使用消毒餐具,7.8%自带餐具,但仍有30%的受访者使用一次性餐具。

表1 城市家庭外出就餐的消费情况

(三)中国居民住房装修和家电使用情况

从装修情况来看,64.5%的受访者表示知道有环保装修材料,但没有专门去采购,2.4%表示根本不知道环保装修材料;65.3%的受访者表示房屋装修最关心的是价格,30%最关心的是安全健康,4.7%最关心的是豪华程度。在家电使用上,课题组对居民家电的使用时间、次数等调查。54.8%的受访者夏日将空调设定在20~25度;46%的受访者冰箱内存放的食物超过容积的80%。①

(四)中国居民出行情况

在出行方面,课题组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城市家庭私家车拥有、排量及使用情况,以及出行目的。结果显示:仅有12%的受访者选择步行的方式出门,87%的受访者表示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会选择用步行、自行车或者公共交通代替出租车及自驾车;拥有私家车的受访者占到了总体的41.4%,其中68.6%的受访者选择1.6L~3.0L的中等排量汽车,24.3%的受访者选择小排量汽车,7.1%受访者选择大排量汽车;对购物地点的选择,超过80%的受访者偶尔或者经常去外地购物。

二、低碳视角下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的调查,课题组发现其中有许多不符合低碳要求的行为习惯,主要问题如下:

1.中国居民对于不同衣物面料制造、洗涤过程的碳排放量②不了解。对牛仔面料的衣物购买量很大,而对麻类面料③的衣物很少购买。

2.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外出就餐人数比例较大。第一,饮食结构以烹饪过程中碳排放量较高的肉食为主;第二,仍存在经常购买反季蔬果的情况,而反季蔬果的种植及运输过程中碳排放量均高于应季蔬果,经常食用反季蔬果也不利于身体健康;第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就餐,而这大大增加了碳排放量;第四,仍有30%的受访者使用一次性筷子。

3.中国居民对环保装修材料和节能家电的了解度及购买量不足,多数人不能做到基本的节电行为。第一,环保装修材料进入市场已多年,但中国城市居民的采购量并不高,甚至有人根本不知道环保装修材料;第二,大多数居民对于如何合理低碳地使用家电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存在许多浪费现象,例如53.2%的受访者在关闭台式电脑后没有关闭显示屏,63%的人的电脑不使用时没有启用睡眠模式,44.7%的受访者不能做到将不用的充电器从插座上拔下,16%的受访者不能做到随手关灯这些基本的节电行为。

4.中国居民选择步行、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数较少,私家车购买行为不够理性。从各种出行方式选择的人数比较来看,几乎没有人选择步行的方式出门,同时,课题组对城市居民私家车拥有量的调查中显示,城市中私家车拥有量在不断且快速上升,越来越多的车辆上路带来更严重的空气污染和交通问题,如道路拥挤,停车困难等。调查还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不少家庭在初次购车时会选择小排量汽车,而在选购第二辆汽车时汽车的等级往往高于第一辆汽车,更多的考虑中等以上排量的汽车。

三、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造成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不低碳的行为习惯的原因主要有居民自身、市场、政府和媒体三个方面。

1.居民自身对低碳知识了解不深,自主环保意识较差。调查显示,80.6%的受访者是从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了解到“低碳生活”一词的,但51.3%的受访者表示对“低碳生活”的具体概念不是很了解,54.6%的受访者不知道什么是低碳消费。另外,81.6%的受访者愿意为环保事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提供机会,72.4%的受访者愿意参加植树等环保活动。但是,实际上仅有60.8%的人有过参加环保行动的经历。而受访者中仅有4%是经常开展或参加环保活动的,且所参加的环保行动多为学校,或是工作单位强制要求的,自主环保行为较少。

2.市场上环保产品价格较高,商家对其宣传力度不够。环保产品价格的居高不下,使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调查显示,89.8%的受访者在购买日常用品时可能会选择节能环保的产品,而其中52.3%的被调查者会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来决定是否购买。另外,环保产品的影响力及商家推销力度不够,消费者不能清楚地了解到其突出性能和其节能效果带来的长远利益。

3.政府媒体对“低碳”相关概念的宣传以及在一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上不到位。第一,由于对“低碳”相关概念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只是知道“低碳”一词,对于其内涵和好处不甚了解,甚至由于一些媒体的误导使一部分居民认为“低碳”就是环保,而忽略了“低碳”带来的经济效应及解决城市发展瓶颈的作用,另外,对于一次性筷子等非环保产品的危害曝光度不够,调查中多数居民并不知道一次性筷子不卫生,有许多潜在的致病因素,当了解了一次性筷子的制造过程以及现在很多小作坊存在回收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再加工销售的现象,居民都表示以后不再使用一次性筷子。第二,政府单位提供的公共环保机会较少,没有对居民的环保节能意识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第三,一些地区公共基础设施不健全,如仅课题组走访的四个秦皇岛居民社区中两个就没有设立分类垃圾桶。第四,公共交通的速度较慢,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严重,这是城市居民不选择公共交通的主要原因。

四、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模式的建议

城市人口的能源消费大约是农村人口的3.5~4倍,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中国更应该发展低碳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节能减排,尽可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建立低碳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起城市居民低碳生活的模式,基于上述分析,课题组提出以下建立低碳生活模式的建议:

1.居民的生活消费上应注意做到节能低碳,具体建议如下:(1)在衣物购置方面,选择新的穿衣模式: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应减少购买服装的频率、选择环保洗涤剂、手洗代替机洗、旧衣翻新、旧物利用;在面料的选择上,多选择棉麻制品,尽量少选择牛仔、皮革制品;最好选择白色、浅色、无印花、小图案的衣服;①尽量不选择“抗皱、免烫、防水、防污”等附加功能。②(2)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方面,合理搭配荤素食物,尽量食用应季蔬果并在家烹饪,减少购买反季蔬果和外出就餐的次数,此外,外出就餐养成自带餐具或使用消毒餐具的习惯。(3)住房装修方面,充分利用可循环材料,可以更多地选择一些类似轻钢龙骨、石膏板等轻质隔墙材料,少用黏土实心砖、铝合金门窗等资源浪费较大的材料,从侧面降低家装工程的碳排放量;装修设计中须最大化增加房屋的自然采光率,尽量减少电灯的使用率,可以多使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和镜子,尽量选用浅色墙漆、墙砖、地板,减少过多的装饰墙;此外,搬新居时,能继续使用的家具尽量不换。在家电使用上,选择节能产品;避免浪费现象,养成节电节能习惯。建议各社区征集家电使用小窍门,举办合理使用家电的宣讲会,介绍各家电的节电模式和合理使用次数、时间等。(4)在居民出行方面,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购买中小排量汽车;尽量不选择自驾游,多参加一些徒步、骑行活动,在节能的同时强身健体。政府也应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如给小排量汽车税收优惠,增加公共交通补贴,降低公共交通价格,城市设置公交车专用道等,只有提升了公共交通的速度才有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2.开发价格较低的节能环保产品,加大对环保产品的宣传,尤其是对环保产品带来的长远利益重点介绍。居民不购买环保产品主要是受经济条件限制,而多数环保产品价格虽然高于普通产品,但其节能效果带来的经济效应远远高于其与普通产品的差价,必须让消费者认识到这一点。

3.加大对“低碳”相关概念的宣传力度,使居民认识到“低碳”的内涵和其经济效应等益处。可以通过公益广告,低碳类电视节目,报道低碳新闻,深入居民社区开展“低碳”宣讲会等途径进行宣传,让居民真正了解“低碳”及“低碳”带来的好处,在此过程中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让大家知道,环保并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是每个公民的事,是全社会的事。

4.政府方面:第一,对环保产品进行价格补贴,如减少环保产品消费税、增值税,指定环保产品为部分“家电下乡”专门产品,对生产环保产品的厂商提供资金支持;第二,各单位提供植树等公共环保活动,培养居民环保意识,而对个人的自主的环保行为,当地政府应大力提倡并给予奖励,这样才能将城市居民的环保激情释放出来,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三,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第四,保障公共交通速度,并加强监管力度,调查中不少城市都有设置公交车专用车道,但对其“专用性”的保障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此外,北京在奥运期间实行单双号行车对交通问题的解决效果显著,建议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城市的中心区域实行单双号行车。

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关,如果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能采取低碳的适度消费的方式,那么“低碳经济”是有可能实现的。可见构建低碳城市,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社会调查实践,让居民真正了解低碳的概念,掌握低碳生活的常识,体会低碳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进而从衣食住行每个方面努力做到低碳生活,为构建低碳城市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4).

[2]赵一平,孙启宏,段宁.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响应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06,(3).

[3]刘传江,冯碧梅.低碳经济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

篇6

【关键词】 发达国家; 低碳城市; 模式; 启示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建立在碳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城市及生活方式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由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问题。为应对全球变暖危机,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德国弗莱堡、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丹麦的哥本哈根等城市都是世界闻名的低碳城市。广州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经过30多年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GDP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前茅,但广州的经济发展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为主,广州市的国土面积占珠江三角洲地区的17.8%,但碳的总排放量却差不多占了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半。在低碳经济时代,广州建设低碳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发达国家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提出广州建设低碳城市可借鉴的对策。

一、广州城市能耗简况

2010年,广州GDP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 604.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广州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加入“万亿GDP俱乐部”的内地城市。2010年广州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 270万人,广州全市机动车拥有量214.5万辆,其中汽车161万辆。2008年广州综合能源消费量达5 190多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7.2%。城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有三大来源:火电(主要是煤电)排放、建筑排放、汽车尾气排放,这三大排放源分别占排放总量的41%、27%、25%(如图1所示),这三大排放源是广州节能减排,建设低碳城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2010年度)。

进入21世纪以来,广州的经济总量增长迅猛,重化工业产能不断扩大,能源需求总量的增长势头仍然迅猛。2002—2007年广州市能源消费总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1.6%,比同期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年均增长速度快近2个百分点(见表1我国城市单位GDP能耗前20排名)。目前,全市人均能耗已达4.5吨标准煤,显著高于全国人均能耗2.38吨标准煤的水平。按目前的发展现状以及广州市政府明确的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到2020年,广州市能源需求为7 000—9 000万吨标准煤。广州市的化石能源几乎全部依赖省外调入和国外进口,能源发展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发展中,广州将面临巨大的能源挑战,由化石能源消耗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导致的气候环境问题将日益严重。如果广州想要继续保持经济健康增长,就必须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大力发展低碳清洁能源,推动城市发展由传统发展向低碳发展转变。

二、主要发达国家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一)低碳交通

英国政府大力打造低碳交通,鼓励公共交通出行。在过去10年里,在英国境内对公交服务的使用增长了17%,政府对公交服务的投资增长了1倍,达到25亿英镑每年。为了改善铁路运输条件,鼓励大众采取铁路出行方式,英国政府对铁路发展的投资在2009年至2014年间将达到150亿英镑。同时,鉴于英国有60%的居民居住在离火车站大约15分钟车程的区间内,而这段路程通过自行车衔接是最为经济环保的,英国政府看到了这一市场,并且适时地提出了一项价值高达500万英镑的行动计划来改善全国大约10个主要铁路站的自行车存储条件。

丹麦政府也十分注重低碳交通的发展。在丹麦所有出行工具中,自行车为首选,公共交通为次选,最后才是私家车。丹麦是自行车的王国,政府为这些自行车设置了专门的车道,在哥本哈根市内,所有交通灯变化的频率是按照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设置的。哥本哈根希望在2025年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零排放城市之后,自行车更加流行。哥本哈根政府为此设立了新目标:到2015年,使50%的哥本哈根人采用骑车方式上下班、到学校。哥本哈根准备继续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为自行车建造更多、更安全的专用道路以及停车场,而让汽车停车更困难、成本更高。

(二)低碳建筑

德国80%以上的建筑都拥有低碳概念,它们使用隔热的生态材料、冷热电的分布式能源,利用水热循环系统,无论是在民居还是政府部门,都倡导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009年开始,德国就禁止建造没有配备隔热设施或没有配备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建筑物。席立尔山的太阳能社区里,不仅实现了100%的污染零排放,太阳能屋顶和一个木屑发电站一年生产的可再生能量还超过了小区住户的需要,多余电量直接输入公共电网。

丹麦大力推广节能建筑,在建筑节能上实施严格的标准。住户要求的措施有:开发商提供节能建筑标识,按照能耗高低将建筑分类分级管理,使用户根据需要选择;简化节能检测方法,重视和监管好门窗和墙壁的保温效能,使得开发商无法偷工减料,确保节能效果;为已有建筑节能改造提供补助,如窗户改换、外墙保暖可以得到政府财政补贴。丹麦通过大力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和对建筑设施能耗实行分类管理,大大降低了建筑能耗。与1972年相比,丹麦的建筑供热面积增长了50%,而相应的能源消耗却减少了20%,相当于单位面积的建筑能耗降低了70%。

(三)低碳能源

丹麦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大力发展绿色能源——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在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的政策目标下,丹麦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绿色能源产业,常规支撑技术包括:清洁高效燃烧、热电联产、工业化沼气、风电和建筑节能等。着眼于未来发展需要,尚在开发和试验的新技术有:第二代生物乙醇、燃料电池、新型太阳能电池、海浪发电等。

1990—2007年,丹麦GDP增长了45%,但能源消耗仅增长了7%。二氧化碳排放削减了13%。丹麦的绿色低碳能源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按照丹麦能源署的预测,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在发电总量中的比重将达到36%,其中风力发电占大部分;到2030年能源结构中风能将占50%、太阳能15%、生物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35%。丹麦计划在2050—2070年完全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最终实现零碳排放模式。

(四)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就是提倡借助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把生活耗能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随着低碳概念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低碳生活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行起来,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低碳理念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德国的低碳生活首先从垃圾分类开始。德国对垃圾的分类非常严格,仅居民生活垃圾就分:生物垃圾(如食物残渣)、塑料、纸张、坡璃器皿、废旧电池等7类,这些垃圾必须严格按类分装投递,清洁工人会在固定的时间上门收取,如果没有按规定分类,一经查实,将会受到严处。德国街头常见一排几个垃圾桶并排的场景,这些垃圾桶上分别标注着:玻璃、废纸、其他废物。或者分得更细:白色玻璃、黑色玻璃、其他色玻璃。在超市购物时,居民们已经习惯使用纸袋或环保布袋。

在丹麦的哥本哈根,“低碳生活”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把电子钟更换成发条闹钟;使用传统牙刷代替电动牙刷;坚持户外锻炼,尽量少用跑步机;洗涤衣服让其自然晾干,少用洗衣机甩干;减少空调对室内温度的控制,冬天多穿衣服,夏天少穿西装,很多酒店所用的卫生纸用的是可再生纸。

三、发达国家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对广州的启示

(一)大力发展低碳交通,构筑低碳交通网络

汽车排放尾气是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二氧化碳排放源,据统计数字表明,汽车汽油、柴油年消费约占广州汽油、柴油消费总量的一半,石油消费的1/3左右。广州市2010年汽车保有量已超过两百万辆,预计未来几年广州汽车使用量还将持续增大,车用石油消耗所产生的空气污染和CO2排放已成为愈来愈严重的问题。为完成“十二五”规划二氧化碳减排指标、建设低碳城市,广州必须大力发展低碳交通,构筑低碳交通网络。

首先,广州市政府应鼓励扶持汽车制造企业重点开发生产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燃料电池车、替代燃料车等效率高、排放清洁的新能源车,大力倡导绿色交通,把发展新能源车作为广州市汽车产业今后重要的发展方向,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车主购买新能源汽车。其次,加大投入改善公共交通设施,将现有的公交车系统、BRT系统、地铁系统,打造成相互协调的低碳交通网络,鼓励市民出行少开汽车,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并可仿效英国在居民区和地铁站、公交车站附近建设自行车库,改善自行车出行环境,提供自行车免费租用服务,进而引导市民选择低碳的出行方式。第三,打造广州市智能交通系统,以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交通信息服务应用平台为建设重点,为市民出行选择最低碳、最方便的出行方式、路径和换乘方案提供交通信息服务,并向交通指挥者提供更精确的日常交通运行状况和及时的交通调度决策,从而科学地调度交通运力,消减无效碳排放。

(二)加大力度促进低碳建筑产业的发展

建筑业是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产业之一,为了在城市发展包括住宅建设中落实环境友好和低碳发展的战略理念,广州市政府应该大力推进低碳建筑产业的发展,以“四节一环保”,即建筑的节能、节材、节地、节水以及室内环境保护为核心,重点发展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建立节能省地型生态建筑体系,推广应用建筑节能新材料、新技术,包括节能建筑材料、绿色节能照明技术等;鼓励和扶持在绿色建筑建设中采用太阳能、热泵等可再生能源,采取措施鼓励和扶持单位、个人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泵系统、照明系统、采暖制冷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在新城区规划建设中,加强区域能源规划,鼓励采用先进的热、电、冷联产及区域集中供冷供热技术,充分应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措施,建设绿色城区。开展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规范和标准、建筑节能环保技术要求等的制定、推广工作。

对既有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工程。以重点耗能建筑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积极推广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空气源热泵技术、地下(表)水源和地源热泵技术、分布式热冷三联供等技术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逐步提高热泵系统在城市热水中所占比例。

(三)大力推广低碳新能源

要实现由传统工业城市向低碳城市的转变,就必须要依靠新能源的发展,以新能源取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实现工业、交通、建筑、生活广泛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丹麦在这方面的经验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广州市政府应积极构建新能源科技创新体系,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新能源应用提供科技支撑。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核电装备、固体废弃物焚烧发电、生物质能源、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设备、热泵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以及太阳能功能材料、燃料电池、高能二次电池、储能技术;开展新能源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实现自主技术产业化。大力发展生物质(垃圾)发电、沼气、污水、污泥、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生物质液体燃料等。垃圾综合利用和沼气发电在生活垃圾量集中的区域建设若干垃圾焚烧发电厂,在垃圾填埋场建设沼气回收和发电装置。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工业有机废水处理和污水处理厂建设沼气工程,合理配套安装沼气发电设施和污泥资源优化利用系统。

(四)加强环保教育,提倡低碳生活方式

发展低碳城市除了要有先进技术作为支撑,还必须依靠全体城市公民低碳生活理念的提高,并在日常的生活中践行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最根本的挑战是要求人们改变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生产消费理念,特别是那种消费至上的消费文化。低碳消费方式虽然抑制了部分高能耗产品的消费,但整体上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实现“低碳生活”,宣传引导和制度保障是缺一不可的,要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一些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媒体教育平台,对消费者进行环保教育和低碳消费教育,提供最新的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培育全民低碳意识,使低碳生活成为城市居民的一种自觉行为。比如政府应鼓励市民更多地采用步行、自行车等低碳健康的出行方式,倡导出行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车、BRT、地铁,少开汽车;而且要加大投入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为自行车建造更多、更安全、更便捷的专用道路以及停车场,并对汽车征收拥堵费、增加汽车停车费、车位费,从而提高汽车的使用成本,让更多的市民选择更为低碳节能的出行方式。

在全世界越来越关注人们生存环境改进的今天,低碳城市化是广州抓住科技进步、经济发展重大契机的重要机遇,是顺应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大趋势的必然选择。广州的低碳城市化建设,需要全市人民,从政府到企业再到个人,上下打破传统观念,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在不断的改革、开拓、创新中前行。

【参考文献】

[1] 杨雪英.更加绿色的未来——英国低碳交通的发展思路[J].交通运输经济,2010(11).

[2] 董小君.低碳经济的丹麦模式及其启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3).

篇7

关键词:碳排放量;环境教育;农村社区;低碳行为

作者简介:路遥(1978-),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农村发展、环境教育;

孙艺嘉(1983-),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环境会计。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3.4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3-117-03

一、项目背景与实验设计

(一)国际趋势推动国家承诺

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促使各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减排计划。美国承诺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印度承诺在2020年前将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0%至25%;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二)行为指导促进个体参与

“碳足迹”来源于一个英语单词“Carbon Footprint”,意指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它是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1]。由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监制的个人碳足迹计算器,可以从个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分别进行碳排放计算[2]。

计算碳足迹是评价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之一。碳足迹的运用,将碳足迹衡量的范畴进一步扩展到其他温室气体,即碳足迹是某一产品或服务系统在其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总量,包括个人、组织、部门等在某一活动过程中直接和间接地碳排放总量[3]。如今,各大网站都有碳足迹计算器的介绍应用。

碳足迹的计算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利用生命周期评估法;第二种是通过所使用的能源矿物燃料排放量计算。考虑到在校大学生对于计算方法的理解简易程度以及和周边社区大众对概念的接受程度,项目采用后者进行碳排放量的计算[4]。

(三)实验设计结合环境教育

项目旨在通过在校大学生的同伴教育,进行关于低碳行为的知识传播与行为干预,自发产生减少碳排放量,并对大学周边的农村社区家庭进行环境教育尝试。

图1 运用“碳足迹计算器”技术路线

项目首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不同年级的目标群体差异性和共同特性的分析。具体说来,在校大学生各个年级所处的生活学习环境差异不大,大学一年级新生,统一住8人间,每天用电时间固定,个人购买电脑人数不多,生活和学习行为尚处于探索阶段,吃、行、用方面的行为尚不稳定;大学二年级至大学四年级三个年级学生住在4人间和6人间,每天用电量不固定(各个宿舍用电量分表有记录),大部分已经购买个人电脑,已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学习圈子。项目预期大学一年级学生在涉及碳排放量的行为方面与其它年级学生相比有差异性。项目还预期,在校男、女学生群体在涉及碳排放量计算的行为中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项目分宿舍类型、性别,随机选取共8间宿舍(其中4间为干预组;4间为对照组)的在校大学生作为项目的实验对象,对宿舍成员个体的碳排放数据,连续两周进行记录,统计每周的碳排放量水平,乘以52,得出个人平均年碳排放量。

个人年均碳排放量表示为:

52∑(x1y1+x2y2+x3y3+x4y4+x5y5)+∑(a1b1+a2b2+a3b3+…+an-1bn-1+anbn)+cd

其中,x分别代表食物、肉类、一次性纸碗、烟(包)、公交里程等的一周使用量;Y分别为其所对应的碳排放量的系数;a分别代表除以上几项以外的其它碳排量统计项;b分别为其所对应的碳排放量的系数;c表示每周用电量;d表示每耗1度电其碳排放的系数。

在周边农村社区实施过程中,项目成员尝试计算以家庭为单位的碳排放量的同时,更注重对社区大众的环保宣传和教育。

二、校园“碳足迹计算器”运用与创新

(一)计算公式的跟进运用

碳足迹计算器统计时间是以年为单位,统计内容包括衣、食、住、行、用五大板块,在这些板块下又包括若干方面。项目将“食”板块和“用”板块中的塑料袋、一次性碗筷、“行”板块中的公交车方面按天进行统计,统计时间为一周;耗电量则按周统计;其它则按年分项统计,最后,将不按年统计的内容折算成人均一年的碳排放量,再计算分析结果。

人均每周碳排量表示为:∑(x1y1+x2y2+x3y3+x4y4+x5y5)+cd

根据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整理,形成了“大学生宿舍低碳行为建议”,在全校范围进行宣传推广;在周边农村社区,通过对家庭的碳排放跟踪调查,形成“城郊结合部家庭低碳生活行为建议”;在周边社区小学,项目团队通过与小学生的游戏、图画、日记等形式进行低碳环保教育。

(二)校园宿舍的对比实验

记录第1周结束时,项目组与干预组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明确可以降低碳排放的行为,分发环保宣传册,指导学生从生活学习行为的点滴着手降低碳排放量,并以每节省1Kg碳排放量给予10元奖励以期干预组学生的行为有所改变。

对照组则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仍旧按其原来行为进行数据统计。

表1 校园宿舍利用“个人碳足迹计算器”记录 (单位:Kg)

到记录第2周结束时,项目组发现干预组和对照组在个人碳排放量的数据上有明显差别。

数据显示干预组大学一年级男生个人平均减少1.2KG碳排放,其它年级男生个人平均减少1.48KG碳排放;干预组大学一年级女生个人平均减少1.13KG碳排放,其它年级女生个人平均减少1.04KG碳排放;对照组则个人平均减少0.56KG、0.17KG、0.14KG和0.65KG。

(三)实验发现及原因分析

通过两周的记录、干预和分析,项目组在校园宿舍的实验有以下几个有趣的发现:(1)干预组碳排放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下降幅度;(2)同年级男生碳排放量水平低于女生碳排放水平;(3)在校大学生的个人年均碳排放量比中国人均碳排放水平低。

干预组和对照组人均碳排放量都有降低,干预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实验组。干预组人均下降幅度都接近1Kg左右且人年均可减少约60Kg碳排放量,说明干预措施是比较有效的。

对照组下降的排放量有可能来自其它渠道的影响效果,如大众媒体、学校教育和同伴影响等;也不排除在记录期间宿舍的断电停水等外力因素。

男生群体中,低年级同学其碳排放量水平比高年级人均碳排放量少。而通过采取干预措施后,高年级男生人均碳排放量降低幅度接近其一周碳排放量水平的1/8,一年可减少约77Kg的碳排放总量。另外,低年级男生碳排放量下降幅度比同年级女生降低幅度稍大。女生群体中,低年级同学其碳排放量水平较高年级人均碳排放量少。而通过干预措施后,高年级同学人均碳排放量降低幅度比低年级同学少0.1Kg,年均可减少近55Kg的碳排放量。

究其原因,项目组认为对干预组进行小组讨论、分发宣传册、给予经济刺激等手段有利于学生认知、熟悉低碳相关知识,并养成低碳行为习惯。根据宿舍统计数据显现,女性在衣物及日常个人用品上的消耗使得其碳排放量远远高于男性。而在校大学生的集体生活使得其在能源消耗量上大大低于小单位生活的个人或家庭。

三、周边农村社区的干预活动

(一)样本农村社区调查发现

调查发现样本社区L村居民在碳排放行为方面主要有以下表现:(1)家庭塑料袋消耗量在平均每天3-5个;(2)耗电量较大的家庭,其碳排放量也相应较高;(3)拥有私车的家庭,其年均碳排放量较没有私车的家庭高;(4)家庭人均年食用肉类量大,甚至出现有家庭年食用肉类量大于家庭食用粮食量;(5)L村居民人均碳排放量低于中国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人均水平。

项目组分析L村居民的碳排放量较少的原因有:所在地昆明四季平均温度适中,即使在冬季也不必采取特殊取暖措施,节省了能源消耗;昆明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L村每家都安装了太阳能,这一替代能源更是减少了碳排放量;另外,在碳足迹计算器中,家庭装修会产生较大碳排放量,L村是一个老社区,在计算时也就少了因装修而产生的碳排放量。

(二)社区调查推动知识普及

项目组与L村管理环境与教育的负责人协商后,以小学生所在家庭为核心,对社区家庭进行个人年均碳排放量调查。同时,在附近农贸市场,通过展板宣讲、分发环保袋等方式,由针对性地对社区居民进行环保教育宣传。

四、问题与启示

在运用过程中,项目组发现“碳足迹计算器”在统计时的问题,比如生活中的鞋、袜、帽等用品跟“购买衣服件数”内容接近,但如何准确计算成为问题;另外,按照一年为单位计算个人年均碳排放量水平,时间周期较长,在统计执行时可能会造成记录误差。

“碳足迹计算器”是对碳排放的一种量化手段,能够对个人年均碳排放量进行统计,能让大众对碳排放量有更深的认识;使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更能够指导改变行为。对于个人,鼓励建立个人和家庭碳排放量数据库,从身边小事做起降低碳排放量。

参考文献:

[1] 陈靓、姜淑娟.了解低碳从词汇开始[N].深圳晚报,2010-05-07.

[2] 个人碳足迹计算器[ED/OL].2013-02-27.http:///zt/2009/chooseearth/tanzuji.htm

[3] 耿涌、董会娟、郗凤明、刘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足迹研究综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0).

篇8

诗人荷尔德林曾如此高声唱:“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是一种优雅的状态,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是每个具有浪漫情怀的人向往和追求的境界和理想。作为存在于世界之上的感性主体,应该让居住达到美学化的完满,使生命获取空灵的诗意,成为诗性主体,

记得在报社做记者时,遇到过这么一条线索:泉城济南某小区居民集体与开发商发生争执,互不相让,双方矛盾一度激化,闹得沸沸扬扬,各大电视、报刊记者都赶到了现场。激烈冲突的起因却分外单纯:开发商在之前散发的楼盘宣传册上标明了喷泉,但是实际建设中并没有履行。

由此可知:对住宅艺术化与审美化的需求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上求片瓦遮雨,下求尺土安床”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住宅不仅仅应关心人身体的栖息,更应追求与自然的和谐,人们渴望物质生活的富足,更渴望精神家园中充满美好的情愫。这是一种诗化的生活,是一种诗意的人生。

建筑是由材料、主题、时间和人共同构成的。将来的建筑就是让我们“做诗一般的事情”,设想一下,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阳光勉强射过一片茂密的树林,你沿着蜿蜒曲折的小径漫步,突然见到了明快、简洁、和谐的“落水山庄”。这种欣喜,该是怎样的一种诗意呀!山水城市,无疑是我们未来的建筑理念。

诗意地栖居,是一种生存状态,但不必一定要居于宁静的山野,优雅的园林;诗意也不单是仰望星空,凝视明月,泛波五湖,踏遍青山,它更是一种心境。上海世博会上展示的建筑,我们看到了明快简约、不拘一格、个性化的时尚潮流,世界前沿的建筑理念或许将给我们带来新的诗情画意的启示;同时,新技术新材料以及低碳环保节能等新理念一旦融入我们的居住里,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舒适和经济,也是一种优雅和时尚。

装修,是人们诗意的栖息更为细致具体的表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长久地对美的追逐,家居之美或许已经饱和,浓墨重彩的华丽和泛泛的精致已经日趋无力刺激起人们的神经。“繁华落尽见真纯”,人们开始越发重视家居风格的选择,北欧简约、古典高雅、现代时尚……已经有这样的先例:几万块钱装饰一个几平米的卫生间,墙壁的瓷砖为高档进口素材,但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的却是简单的黑白单色调!审美走过了一条否定之否定道路。是的,未来,人们的选择只会更加“诗意”!

篇9

关键词:低碳;闽江学院;校园规划

1、前言

所谓的低碳校园,就是基于低碳、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和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内涵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原则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推行低碳理念。倡导低碳学习、生活、工作方式,着力建设生态化、数字化、人性化的和谐校园,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2、建设低碳校园的基本思路

2.1合理校园规模

目前,闽江学院校园占地168.49公顷(合2527亩),校舍建筑面积约49.97万平方米。如此大的占地规模应该怎样合理的规划,成为本次低碳校园设计的重中之重。

校园占地规模这一理论的基础是校园内重要活动方式是课余间大部分学生进行步行活动,并且一日多次。一般来说,大学课间休息时间在10分钟左右,按照正常的大学生活动规律来规划校园,则校园的中心教学区合理的活动半径为5分钟的步行距离。从生活区到教学区则不宜超过10分钟的步行距离。由此换算,校园中心与教学区的合理半径约为R=5分钟X80米/分钟=400米,生活区到教学区的步行距离大约为R=10分钟X80米/分钟=800米。当然,这些数据只是一些理论上的依据。要想规划出一个低碳校园,还必须根据院校性质、所在区域、地形特点、合理的建筑密度、每个学生的建筑面积等因素进行规划。

根据以上理论,将校园规划成一个以环形为主的形状是最为合理的。经过对闽江学院俯视图的调查研究,发现院本部教学区,生活区,行政区大体呈环状分布,但是存在一点很明显的不足。那就是生活3区的位置建设在环形之外,这样就十分不利于生活3区的学生的校园生活。

2.2便捷的交通线

在低碳校园规划中,为了减少校园内汽车尾气的排放,应多用便捷的交通线。采用中心式或者环形的线路可以有效的促进步行交通。在本次闽江学院的低碳规划中,可以在校园内设定多个自行车子租借点,采用饭卡刷卡制,以减少学生日常在校内对汽车或摩托车的依赖,这样就减少了对能源的依赖。有效的减少碳的排放,达到低碳规划的目的。同时在道路设计方面,建设以步行为主的道路系统,覆盖到每个校区。

在高校校园道路系统的规划中,应注意几个规划原则:1、舒适性原则;2、便捷性原则;3、安全性原则。在舒适性上,道路与环境相结合,特别是步行道路需特别注重周边环境绿化。而便捷性则是要考虑机动车沿外环行驶,就近停靠出入口。最后的安全性原则,对于学生密集的高校尤为重要,中央教学区域管理需要充分重视安全按照分离的人员和车辆。基于上述道路规划原则、低碳设计的闽江大学校园路采取汽车道和人行道分离的形式,汽车道在外,人行道在环路之中,这样可以减少车辆与学生的接触,降低安全隐患。

2.3绿化系统的调节

绿化系统可以调节空气,美化环境,是低碳校园规划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瑞士苏黎世大学lrchel新校区就在这方面做了一个很好的例子。Lrchel新校区选址位于lrchel park大块中,拥有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新校区在设计上重视保护和发展原有的生态系统,在建设中尽可能地保留了自然的水系、山貌、湿地和树林。在建筑上,采取校园建筑组团与山体相间的布局,这种校园建筑组团局部想自然山体开放的形式,使原生态系统与外部环境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交错尽可能地发挥边缘效应,校园景观与原有自然景观有机地融合,形成山、水、建筑一体化的校园空间格局,从而达到低碳的目的。

闽江学院位于旗山脚下,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给了校区充足的资本。本小组认为闽江学院的绿化系统规划可以将校园内规划成多层次的园林景观,将水体、绿地、生态廊道等融入校区,并强调保育和生态元素。在建筑物内外进行大量绿化,在建筑物见提供连廊和林荫步道,借此营造清幽秀气和具有文化品位的与人环境。植物本身就是低碳生活的开始。大片的草坪、优美高大的树木和极具观赏价值的花坛都可以成为现代校园必不可少的植物绿化,带给师生生机勃勃的精神享受。

2.4从建筑学角度打造低碳校园

随着大学的发展和各种职能的不断增加,校园建筑类型由简单趋向复杂。而在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减少化石能源,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成为现代低碳校园建筑的核心。目前闽江学院的对于建筑的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能源对碳的排放量很大。对于这些问题,在欧洲这些年流行的“被动节能的建筑”可以在几乎不利用人工能源的基础上,使室内能源供应达到人类正常生活需要。本小组在对这次低碳规划时认为,在建造校园建筑是可以通过完成以下几种技术来实现低碳建筑:

1、墙体的节能技术,我们用的是类似夹心层的方法,将保温材料夹于外墙与内墙之间,而内外墙的材料可以使用混凝土空心砖,这样可以不仅可以减低建造成本,还能更好的保温,隔音。

2、门和窗户的节能技术,使用双绝缘玻璃钢化窗户,中空的够着,会改善保温隔热,达到节能的效果。

3、屋顶太阳能技术,可以将屋顶建造成太阳能板,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使之转化成其他需要的能源。

其实,还有许多的低碳技术可以利用在建筑当中,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应注意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总之,在建筑上不仅要体现其美观,也要体现出其实用性和功能性。

2.5从节能角度打造低碳校园

在一所现代性高校中,节能对于减少碳的排放也起到关键的作用。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许多高校的教学楼,宿舍楼都装上了空调,闽江学院也不例外。11年开始,闽江学院内所有的教室都装上了空调,宿舍楼空调的安装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这对于学生来说也许是一个天大的喜事,但是对于环境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国内空调所用的氟里昂是一种含有氯元素的化学物。氯元素是会破坏地球上空15到25公里的臭氧层,从而使更多的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到地球上,危害人体的健康,由于氟里昂在化学分解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的温室气体,如CO2等,造成地球的温度不断上升。可以说空调的安装对于低碳校园的建设影响巨大。对于这点,在这次闽江学院的低碳规划中,本小组设计出了一套方案:在校本部与爱恩校区之间建设一个空调中心,在空调中心放置一座“冰山”,每当晚上用电低峰时,就用电冷却找找冰,然后供第二天冷气的使用。将管道中的水循环到空调中心不断被降温后在送回到宿舍或者教室,这是一种非常节能的降温方式。

在节能方面,空调的影响只是其中一部分。在本次规划中,在校区北部最角落的位置建设一个能源转化中心。这个能源转化中心我们赋予许多强大的功能,比如雨水回收系统;太阳能转化系统;水源热泵技术等。特别是雨水回收系统,众所周知,闽江学院地处冲积扇地区,低洼地带,在下雨是就有充分的水资源。我们可以对校园的地下管道进行修建,使之雨水会经管道流到中心的蓄水池中,在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处理,将雨水转化为日常生活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如此一来就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做到低碳校园。

2.6从管理角度构建低碳校园

从管理学角度去构建一个低碳校园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出发:

1、校园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校园不能独立于社会,是社会的缩影,所以校园的规划和发展应立足于当地经济与资源条件,形成校园文化和周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互补,各种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与利用,协调发展。在校园建设中,应重视弱电工程建设,运 用网络加强校园与社会的联系,让校园以互联网为基础,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实现与社会信息共享,最终实现数字化教学、数字化资源管理等。

2、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节约用电和耗材是建立低碳校园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教育学生避免无必要的电脑长期运行,打印纸尽量双面打印等细节。

3、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可利用空间是最大的,如何做到上街大学城各高校间图书馆更方便的借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结语

“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正在兴起的一种发展方式。中国作为世界碳排放量的大国之一,在未来的一段较长的时期,要将其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同时作为新兴的具有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战略重要内容之一。我国高校应积极作出响应,在高校低碳规划建设中,要积极主动引入“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在高校校园里让“低碳”无处不在。

参考文献

[1]淮建峰.低碳化校园设计.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196.

[2]郭菂;王正.低碳维度下的高校校园规划设计思考——瑞士苏黎世大学lrchel新校区的启示.建筑与文化,2010(12)

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污染,思路与对策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耗量逐年增加,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气候变化成为我们面临的严重挑战。因此,调整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已刻不容缓。只有完成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才能改变我国能源的高消耗、高污染状况,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研究概述

低碳经济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改变,而自然产生的。相关概念最初出现在二十一世纪初英国的能源白皮书中,这本书题目是《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书中指出,低碳经济是依靠政策措施和创新技术,通过较低的能源消耗、较少的有害物质排放和较低的环境污染,建立起较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发展经济的新模式。其实质是能源结构问题和能源的使用效率问题,核心问题是能源使用上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减缓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以实现提高生活标准和生活水平的目的。

三、发展低碳经济对经济的良性发展及自然环境的重要意义

1、 发展低碳经济是面对能源危机的必然选择

我国不仅是能源生产大国,也是世界第二的能源消费大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拉动下,能源消费出现逐年增长的态势,自产能源已经不能满足国内生产的需要,很多地区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能源短缺和能源危机。例如:煤炭是我国自产能源中份额最大,消耗最多的能源,在2005年缺口已经达到1.6亿吨标准煤,而且这一趋势在逐年上升。近几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的能源消费需求,导致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量大增,价格也一直攀升。另外,因为石油、煤炭、天然气等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在使用上不加以规划,势必会造成能源的枯竭,从而影响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而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有效手段。

2、发展低碳经济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往往伴随着能源的大量消耗,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工业废弃物的大量丢弃,进而导致环境被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全球日益变暖的今天,我国更加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提出了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国民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工业高速发展的时代,进入到后工业时代,深刻地体会了发展工业对气候的影响。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他们更加注重能源利用的效率和经济发展的质量,向低碳经济的转型体现了更大的优越性。在此背景下,发达经济体都将低碳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和方向。欧盟、美国、日本、印度和巴西等国纷纷制定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和相关法律,不仅限制传统能源的使用和温室气体的排放,还鼓励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和使用。我国在与欧、美的贸易谈判中,二氧化碳减排成为“绿色贸易壁垒”。如此看来,低碳化是世界经济的大势所趋,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应重视低碳经济战略,及时调整思路,积极布局低碳领域,主动地完成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才能在世界经济大潮中争取主动,并立于不败之地。

四、我国的能源结构及现状

1、我国的能源结构

我国地大物博,能源储量相对丰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能源供应能力也不断得到增强,能源供给量与消耗量基本持平。按产出来说,1995年的统计显示,我国原煤产量占能源总量的81%,原油产量占总量的10%左右,天然气占4%以上,核电、水电及其他能发电占4%。我国能源这种多煤、少油、气的生产结构,导致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煤炭占消费总量的72%,石油占20%,天然气占4%,核电、水电及其他能发电不到4%。而煤的碳排放指数远远高于石油和天然气,更无法与煤层气、核电、水电、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相比。

2、在能源的使用上具有高能耗、高排放的特征

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而发达国家主要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把二者的二氧化碳排放比较发现,煤炭的碳排放指数远远高于石油和天然气,这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所产生的碳排放要远远高于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西方国家,因此,这种高碳能源为主的经济模式造就了我国在能源使用上的高能耗和高排放特征。

五、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1、发展低碳技术是关键

发展低碳经济首先是为了降低能耗,提高投入和产出比;同时把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实现经济的低排放和低污染。这涉及许多相关技术,如:能源的多梯度利用技术、高效燃烧技术、清洁回收技术和减排技术等。对新能源的开发还依靠新能源技术,如核能、风能、太阳能等创新技术。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关键是发展清洁回收技术、减排技术、节能技术等,没有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低碳经济就无从谈起。

2、 强化政府职能作用,积极创造发展低碳经济的外部环境

解决低碳技术势必会增加人力、物力等的投入,而低碳经济在短期内可能会出现高投入和低产出,从而压缩企业的利润;于此同时,企业自己的投入保护了环境,却为社会所共同享用。出于此种考虑,有些企业只从自身利益出发,不顾经济的整体发展,任意挥霍能源、污染环境。因此说,企业不会主动投入高成本去发展低碳经济。

在这方面,我国政府起着主导作用。政府的职能作用体现在:一方面限制企业的排碳量,征收碳排放税;另一方面,积极扶持低碳经济,补贴低碳技术研发企业,对于低于碳排放标准的企业减免税费或进行补贴;严厉整顿高排放、高污染企业,积极创设发展低碳经济的外部环境。

3、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开发新能源技术

在全球日益变暖的今天,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为了保护全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各国应携起手应对环境恶化带来的挑战。在此共同的目标下,各国有必要加强技术上的合作,联合进行技术研发,积极推进技术示范和技术的转让,通过国际间的技术合作,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努力提高我国低碳技术的研发水平。

4、 有针对性地发展清洁煤技术

由于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而且煤的年消耗量巨大,所以清洁煤技术的研发和使用显得尤为重要。相关技术有两种:煤转化为洁净燃烧技术、直接烧煤洁净技术。清洁煤技术可极大的提高煤的使用效率,既节约了能源,又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针对当前我国高能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特点,努力完成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是发展我国经济的当务之急,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只有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才能真正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实现低碳排放下的经济繁荣。

参考文献:

[1] 秦军. 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对比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22)

[2] 吴芳. 发展低碳经济 促进节能减排[J]. 湘南学院学报.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