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分析与证券市场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3: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本分析与证券市场的关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基本分析与证券市场的关系

篇1

【关键词】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有效性适用性

一、证券投资与技术分析

目前作为一名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其使用到的分析方法主要可分为两类: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是以收集各种可预计影响该证券供需情况的因素为主,根据因果关系的推理,而形成对价格的合理判断。而技术分析可认为是抛开证券内在价值,单纯依靠证券市场行情和供求关系,借助图表以及各种技术性指标等工具来预计证券价格变动的方向,从而抓住投资机会的分析方法。

技术分析的三个前提条件是:第一,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了一切;第二,价格以趋势方式发展;第三,历史是会重演的。其中,作为技术分析的基础,第一点表明了证券市场上,能够影响某类证券价格的所有因素,后两点则保证了技术分析方法的可实施性。技术分析通过将市场交易的价、量、时、空四者间的关系绘制成图形,并对其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设计出企图能够描绘行情发展规律的技术性指标。相较于基本分析方法来说,技术分析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技术分析可预示价格趋势的变化;第二,技术分析可提供确定的入市、退市时机,虽然基本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带有预见性,但很难确定合适的入市退市时机,相比而言技术分析方法在这方面则较为突出,当图表形态发出买入或卖出信号时,技术分析者可适时行动,由其是在期货市场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第三,技术分析较为灵活且适用性强,技术分析可应用于股票市场,也可运用于期货、期权市场等,而基本分析相对来说较为受限,因为它在进行因素分析时,需对该市场有一定深入的了解,但由于经济基本面的资料过于繁杂,以至基本分析者往往顾此失彼;第四,技术分析能够反映市场的心理,基本分析假设参与其中的投资者均是理性的,然而金融市场上的交易者大多时候往往是非理性的,因此存在心理偏误,从而影响投资者的行为以及价格走势,技术分析者则有机会在趋势形成的早期识别出这样的心理变化,从而“信心满满”地进行交易。早期的技术分析产生于对股票市场的分析,后运用于其他金融市场领域,尤其在期货市场表现突出,在期货合约有限的生命期中,特别是在较低的保证金交易制度下,由此而形成的高杠杆效应使得每一位参与者对市场时机的把握应当尤为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具有优秀的技术分析能力对于成功的期货投资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二、有关技术分析方法的讨论

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在一个有效资本市场中,信息的披露和传递是充分的,即利好消息会立即导致价格的上涨,反之下降。即就是如果信息已经完全被证券的价格所表现,那么任何时刻的证券价格都将是该证券价值的最佳评测。根据市场有效性衡量的标准不同,可将其分为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三种。

显然,技术分析与有效市场理论特别是弱式有效市场理论相矛盾。技术分析者渴望通过对历史信息的分析来预测出未来价格的发展趋势;而有效市场理论则认为所有的历史信息早已经反映在其市场价格中了,价格在未来的日子中只能做毫无规律的随机变动,价格的发展与前一次价格之间没有联系。因为在有效市场理论的指导下,投资者对过去的信息进行分析后进行投资活动,以确保证券价格处于能够反映过去信息评测出的水平。故可认为仅仅凭借过去信息是无法找到偏离自身内在真实价值的证券,即可认为此时的技术分析无效。

市场有效理论发展至今,经济学家们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弱式有效和半强式有效市场的检验,至于强式有效市场,专家认为目前还不存在这样的证券市场。近年来,关于我国金融市场有效性的研究也不少,但始终没有产生一个一致的看法。但是,我们留意到很多专家在衡量技术分析有效性的时候,所采取的参照物大多是移动平均线、随机指数等,几乎未涉及到技术分析中的各种图形与趋势线,更不说成交量,持仓量以及退出原则等。技术分析形成的K线分析、指标分析、形态分析、波浪分析等多种流派也应当被纳入考虑范围。所以,仅凭借一些技术指标就全盘否定技术分析,恐怕难以服众。

其次,关于技术分析方法在证券市场的适用性问题,我认为需要坚持以下几点原则,技术分析才能够得到有效使用

第一,我们不能指望技术分析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正确的,因为即使是只在一半的时间里正确就足够了,而交易成功的秘诀主要在于能够严格地控制住损失同时,并使能够获利的交易得以持续进行;第二,不应盲从五花八门的技术信号,只有当要求进场的条件得到相应充分的确认后,此时技术分析才会表现的更加出色;第三,图表分析的应用不应仅仅是识别和解释单个形态,作为使用技术分析方法的投资人,应当培养出一种对整个图形的各种组合能够进行综合分析的意识与能力;第四,技术分析应当考虑与基本分析方法的相结合;第五,在市场上跟随关键的技术信号之所以会失败,主要是某些具有提示意味的信息会经常被人们所忽略,技术分析者尤其应当充分重视“失败信号”的存在(如假趋势线的突破),只有在经历了不断获得新认识和积累的过程后,才能大大投资者提高使用技术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程度。

三、结语

技术分析作为一个高度个性化的东西,交易的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在于交易者个人的技能和经验。运用技术分析方法的投资人,他的对手是自己。有些人不了解技术分析以及它的局限性,把它当作是证券投资过程中的灵丹妙药,后果可想而知。如今我国金融市场发展速度异常惊人,理性的投资者应当学习并熟练掌握技术分析方法,并能够自如地将基本分析方法与技术分析方法综合起来使用,而且在运用技术分析方法时也应当将多种技术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以提高交易成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D・爱德华,约翰・迈吉.股市趋势技术分析[M].中国发展出版社.

[2] 张宗新.投资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

篇2

证券分析财务分析财务比率

一、证券分析和证券分析中财务分析的发展现状

证券投资分析指的是评估证券所包含的价值。股票和债券的投资价值与其内在价值有很大关联,但是股票价值的评估要稍微复杂一些。这是发行机构和股票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情况下有三种方法M行证券投资:演化分析法、基本分析法、技术分析法,其中在价值的判断和选择上基本分析有重要作用,而对于具体投资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判断技术分析和演化分析则作用突出。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互联系之处在于:有了基本分析的支持技术分析才可以更有效用,而要提高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的可持续性需要将其放入演化分析的框架中。重要区别在于:技术分析学派认为股价得走势已经包含了所有有用的信息,市场是总是对的,“顺势而为并及时纠正错误”是其基本想法;基本分析派则更相信他们自己的判断,他们认为市场是存在欺骗性的波动,市场出错是经常发生,其基本想法是“低价买入并长期持有”;演化分析派则认为市场和投资者的对与错,是复杂交织并不断演化的,是无法精确衡量的,而“一切以市场环境为前提”是其基本想法。财务分析的结果是把公司的经营成果,经营现状,投资价值量化后的结果,直观而又明确的揭示出公司的经营现状和投资价值。

二、财务分析在证券分析中的应用

在证券分析中财务分析在应用的过程上主要是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比率是以财务报表资料为依据,将两个相关的数据进行相除而得到的比率。其主要分为四部分,即: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和综合分析。在证券分析中财务分析得出的结果可以为投资者起到导向性的作用,为投资者进行下一步投资打下基础。

财务分析在债券上的应用十分广泛,运用财务分析,投资者可以正确的评估债券券的价值,提高债券投资的科学性,正确选择投资对象,预估投资收益。在现在的金融市场,有很多的金融产品可供选择,选择哪个投资便成为重中之重。比如企业债券和银行定期存款。

公司债券即是公司所发行的债券,公司债券有很多,短的一年,长的可以达到8年甚至10年,在投资时应谨慎看好时间,发行公司和利率等信息。在选择公司债券的时候应该对公司情况有一些深入的了解,在投资之前应对公司报表进行系统的评价以确定公司的整体财务“健康”状况。

三、证券分析中的财务分析在中国发展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在我国用于投资方面的时间并不长,虽然我国财务分析思想早就有但一直都没有予以实践,所以对于财务分析在证券分析中会因为发展与定位方面有着一些局限性和不适应性。

信息的不对称是财务分析中常见的现象,究其现象的原因其实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和更优厚的条件。在应用财务分析中报表的数据是基础中的基础,一个数据的改变足以影响投资者对企业投资价值或者监管者对企业的营业水平的判断,有时候企业为了可以成功躲过核查并吸引投资者对其进行投资可能会改变资产负债表或者利润表的一些数据以达到可以计算出最佳比率的目的。这就造成了报表的失真,究其原因大概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政策性原因,其二是企业的原因。政策性原因主要是监察机构在审查或检查企业时太过倚重指标,甚至在给企业下达任务的时候也会以指标为标准,再加上监督不力自然会让企业出现篡改数值的动机和机会,而企业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四种,一是企业的经营者希望获得更大的利润所以便依托信息优势和制度缺陷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二是未达到获得银行贷款的硬性条件来虚报报表;三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投资,通过虚报报表或虚设科目以达到可以计算出比较漂亮的指标的目的;四是是企业想要调节税收金额和时间的分布来追求更有利的税收计划。而对于财务分析本身也的一些局限性,比如内部局限性,外部局限性,后续研究较少和研究方法单一等也是中国财务分析中客观存在的问题。这些局限性限制财务分析在中国发展也就是限制了财务分析在证券分析方面的应用,而限制了财务分析在证券方面的应用也就限制了投资者的盈利。所以,当在证券分析中运用财务分析时应该清楚地了解这些局限性,以便在证券分析过程中规避它们。

1.财务分析的内部局限性

内部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其局限在自身内并未扎根于经济学等科目下也没有借鉴其他科目的优秀原理。财务分析其实质是信息的供给和需求的纽带。财务分析本身就是一门与上述学科都相关的边缘性学科,因此,在研究中理应有必要充分考虑其定位,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从不同方面来研究才会使财务分析更加立体、透彻。但我国在此做的不多,所以造成我国财务分析广度不足,在证券投资过程中会造成分析面的狭窄。有些因素会分析的不太清晰。投资者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合理的规避。

2.财务分析少有后续研究

财务分析的另一局限性还体现在后续研究的不足。研究应该是逐渐加深对财务分析的认识,是一种慢慢演变的过程。但是我国财务分析的研究中极其缺乏研究的继续性,甚至基本上没有因为财务学术问题而产生不同的观点,没有在之前的文献中找到有价值的研究点,也因此我国财务分析研究正处在自说自话的状态下。也因此,在证券投资运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偏差和原理的不充分,投资者应该审慎处理这些偏差和理论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肖文.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投资相关性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2.

[2]滕堑.财务分析估价理论在证券市场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

篇3

关键词:实盘分析教学;证券投资;实践

证券投资学课程是高校经济管理和财经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与其他学科相比,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对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很高,学生在学习时常常感到理论和实践的距离非常大。在教学中采用实盘分析教学,可以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互联网、证券投资学内容三者有机融合,能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高教学效果。

一、实盘分析教学的涵义

实盘分析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通过互联网接入交易所的实时行情,在证券公司的分析软件基础上,运用各种投资方法,对证券行情进行动态观察和分析,把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中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

这里所说的实盘,不仅仅指交易所每天交易的、实实在在存在动态行情,而且注重当前运行的整个证券市场。实盘分析不是指实际意义上的交易操作分析,特指教和学双方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动态行情分析和判断,对证券投资学课程的主要理论进行实际验证,从而达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使学生的理论经过系统知识的学习,能够积累起来。

教学方法是一种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学生身心得到发展而共同活动的科学方法。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实盘分析教学是一种适用证券投资学课程内容的特点而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教育思想现代化的特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现代化教学手段。既丰富了现有的教学方法体系,又对传统的证券投资课程教学方法进了创新。

二、实盘分析教学的作用

证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指出:“我们最关心的主要是概念、方法、标准、原理以及最重要的逻辑推理能力。我们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并不因为理论本身而在于它在实践中的价值”。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这些知识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实践比理论更重要。证券投资学课程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顶尖的投资者或出色的操盘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培养每一个学生。接受过证券投资学课程教育的学生,不仅仅是具备专业知识素养的人,而且是具备运用知识解析复杂市场的人,实现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价值的人。证券投资学课程既有丰富的理论,又有非常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学方法充分体现该课程的特征。实盘分析教学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网络应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形成合二为一。具体来说,作用如下:

实盘分析教学将信息技术有机地应用到证券投资课程教学中,优化了教学过程,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满意度。如教师在讲授技术分析内容时,涉及大量的指标分析和图形分析——K线图、缺口理论、形态理论、成交量分析、趋势分析等等,利用实时行情系统,学生能直观地认识上述知识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上随时可以浏览世界各地的证券市场行情,提高了证券投资学课程在课堂上的生动效果。实盘分析教学能极大程度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教学设计、组织和教学内容服务。

实盘分析教学展现了让学生身临投资现实问题的学习环境,使理论知识教学的目的性更加直观,学习目的明确。学生通过互联网实时看到证券资产价格的实时变化,体会伴随着价涨价跌而来的收益和亏损,从而对证券市场有初步的生理上的体验及感性认识。如可选择上、下午交易时间段进行授课,使学生在完全真实的投资环境中体会证券市场的瞬息万变。学生在实盘分析教学中,比较容易地把自己当做实际市场中的参与者,身临其境地思考问题。由此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巩固和加深了课堂知识的理解,一是实现了理论向实践运用的拓展,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价值得到体现。

3、实盘分析教学可以达到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发展的目标。很多人对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提出异议,认为这种制度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打压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盘分析教学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条件,解决了如何实现个别化教学的问题。当学生接受了证券投资学知识后,教师马上让学生分析实盘。面对实盘的证券资产,网络上显示有的投资者买入,有的投资者卖出。按照教科书的理论,是否投资的决定是唯一的,要么买入,要么卖出。但是实盘却与理论不一样。教师必须明确地告诉学生,在相同理论的作用下,投资者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是否投资进行独立的分析。实盘分析教学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开放性的方法。进行判断时,答案是开放的。如果某一证券资产某一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开盘价,是否就意味着当天所有做多者都是错误的呢?答案显然是做多者不一定是错误的。实盘分析教学注重学生自我能力的提高,提供的真实的投资环境有利于进行学生个性化培养。

4、实盘分析教学有利于课堂教学知识与相关岗位具体要求的对接。证券公司能够为毕业生提供的职位有证券经纪人(客户经理)和证券投资顾问,期货公司能够提供的职位有期货经纪人和期货投资顾问,资产管理公司的就业岗位更加灵活多样,可以提供的职位主要有理财经理、投资顾问等等。这些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就是求职者要有行情介绍分析、交易咨询服务、操作建议、风险控制咨询等能力。实盘分析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培养这些能力的机会,在他们参加工作时就已经具备了这些能力。

三、实盘分析教学的基本思路

在教学方法的发展过程中,围绕教学对象的问题,存在着各種理论,主要的观点有:教师主体论和学生主体论两种。这两种观点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各有侧重,适合于不同的教育层次、课程和教学要求。教师主体论注重教学的规范性、系统性,但是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兴趣和要求。学生主体论强调学生个性化和差异性,而忽略知识的系统性。根据证券投资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两者不应偏废,应该把教师主体论和学生主体论结合起来,只有扬长避短,才能相得益彰。

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一是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二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中的证券市场。很显然,实现目标一的教学方法应该以教师为主,目标二以学生为主。这就是“以谁为主体”的问题在证券投资课程教学中具体的反映,实盘分析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1、由于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理论性、技术性、操作性和现实性的特征,决定了证券投资学课程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讲授基础理论和方法时,遵循教师主体论的教学思想。教师应该全面、系统地介绍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各种分析方法,要求学生对基本原理、分析方法的涵义、特点、计算方法等基本掌握。此教学过程中,同时辅之以实盘分析教学对基础理论和方法进行验证,以体现该课程的技术性、操作性和现实性。

2、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产生于证券市场,又服务于证券市场,体现了实践论的哲学思想。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盘分析,初步形成感性认知,这是由已知到新知的变化过程。运用基础理论和方法进行实盘分析时,注重基础理论和方法在实盘分析时的运用,对实盘行情进行解释说明为主。如果证券投资学理论不和实践结合,就表现不出其应有的价值。实盘分析教学突出了了“实践——理论——实践”哲学思想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的教学思路。

3、实盘分析教学要设计好实盘分析对象的不变和可变因素。如股票市场,一般以大盘指数作为不变对象进行实盘分析,保证实盘分析的连续性和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问题。不同的教学时间,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实盘对象作为可变对象进行实盘分析,如在讲单根K线理论时,尽量不涉及均线的实盘分析;在学习均线理论时,就要重点对K线组合的实盘进行分析,比较少地涉及单根K线的实盘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和巩固知识,把握实盘分析的重点,再如:学习行情在板块之间的切换知识时,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实盘中,不同的股票的涨跌并不和大盘同步。之所以在实盘中分析不同的对象,是因为教师要找到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因素,不要把教学变成股评。

4、实盘分析教学中,要合理使用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的方法。一般的大学证券投资学课程包括基础知识、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和风险投资组合等内容。实盘分析的整体虽然是资本市场,但是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产业状况和国家的经济政策变化都会引起证券市场的波动,而基本分析中的一部分属于价值分析的范畴,分析的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因素、行业因素和公司因素。价值分析是判断市场方向,以静态分析为主。技术分析以具体的证券市场价格为对象进行的,同时考虑成交量。应该以动态分析为主。合理使用动态和静态分析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对于影响证券价值的内外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从而理解证券理论价值和市场行情之间的关系。

另外,对市场热点的讲评是实盘分析教学比较重要的一环,学生可以运用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进行分析,是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四、实盘分析教学注意事项

实盘分析教学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的应用,不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否定。教师每每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需要用到多种教学方法。实盘分析教学既不是案例教学法,也不是模拟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事项:

1、教学主体互换。此处,教学主体互换是有侧重的互换,实盘分析教学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如:系统知识的讲授和基本知识在实践中价值的体现,其主体分别是教师和学生。当以任课教师为主体教学时,要注意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当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盘分析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是完全放弃不管。

2、教学环境真实性。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盘分析教学把资本市场真实地再现在课堂上。模拟教学法有非常多的优点,但是在证券投资中,模拟投资独立于真实市场,成交价或是多空力量都不会对真实市场价格产生影响。实际上,市場交易价格是供求关系的结果。在模拟教学中可能使学生对市场价格的构成机制产生歪曲,了解不了影响股票格波动的理由,达不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的。实盘分析教学的课堂中可以克服上述不足。

3、教学内容拓展性原则。我国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内容几乎都是规范的,这些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的前提条件或者假设在理论上可以存在,但是在现实的资本市场上这些规范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能否用的上?答案显然是很难直接用上,因为很多学生课后都认为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用不上,理论和实践脱节。可这些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正确性不容置疑。教师在教完定价模型后,进行实盘分析教学,就可以拓展教学内容。学生能自然地理解证券理论价值和市场价格的辩证关系。

4、教学目标现实性。证券投资理论知识来源证券市场,是证券市场交易经验的升华,可是证券市场是一个充满诱惑和风险的市场,也是现实存在的客观事物。正是由于证券投资学课程内容的现实性非常强,任何脱离现实的教学,其结果都是纸上谈兵,导致学生难以掌握该课程知识的局面。实盘分析教学要注意教学目标现实性,把知识运用在实践中作为教学的落脚点。

5、教学评价开放性。在实盘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实行教学评价的开放性。评价之前要求教学主体在面临真实的投资情境时、开放思维的空间,利用所学的知识,使其或独立思考,或互相质疑,或大胆想象,或相互争议。如对股市行情的判断,因分析所选择的时间长短不同,短期内的上涨行情也许是较长时间内的反弹。这里的“上涨”和“反弹”就是采用开放性原则判断的结果。开放性评价的实盘分析教学课堂特别鼓励学生不断生疑,大胆发问,培养学生自己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教师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要给予赏识和鼓励,对错误的看法要及时纠正,对不完善的提法要引导和补充。

参考文献: 

[1]本杰明·格雷厄姆.证券分析[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2]吴晓求.证券投资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李旭日.《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 

[5]莫小东.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改革设想[J].广西财经学院学院学报,2009(10). 

[6]李晓娟.关于独立学院教材选用现状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2). 

[7]刘媛媛.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的影响与作用探究[J].时代教育,2014(16). 

篇4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 多元立体化教学体系 应用创新能力

证券投资学课程是当今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2010年以来,国务院、教育部和财政部先后通过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联合印发或单独印发的形式,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高质量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当今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事项。作为当今高校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在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就成了该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对证券投资学课程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意义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打破传统教学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动用所有教学元素,以教学资源为平台,将多种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以教师教学为主导,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融学习与研究为一体,立体化、全方位地与学生进行大容量的互动知识传输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正确顺利实施须有多元立体化教学体系的建设做支持。

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主要向学生传授证券投资工具和证券市场等基础知识,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与公司分析等基本分析方法,证券投资的技术分析方法,以及证券投资的组合管理和风险管理理论等证券投资理论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应用这些知识较好地进行证券投资的实践操作。

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和动态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的学习既需要学生能运用经济学、财务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多学科的知识来进行证券投资的综合分析,又需要学生能紧密联系实际,实践操作体会证券投资的分析、操作和获利的过程,提高证券投资的应用能力,还需要学生能结合瞬息万变的证券市场行情,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对证券投资进行动态分析。

综上,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理论体系复杂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应用性的课程,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重在提高学生在证券投资方面的应用创新能力,而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是打破时空限制,动用所有教学元素,融学习与研究为一体,重在提高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故在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必将有利于课程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走出证券投资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化、分裂式的误区,实现教学维度由单一向多向的转变;有利于“以学生为中心”,彰显“个性化教学”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对证券投资学课程的自主性学习、多元化学习和创新性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证券投资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二、基于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和动态性很强的课程,应通过课堂教学、证券营业部认识考察、证券投资模拟实训等方式,将证券投资工具和证券市场的基础理论、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等分析方法以及证券投资的组合管理理论等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融会贯通,培养具备较强的证券投资综合素质的证券投资应用创新型人才。故为实现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培养目标,须构建如图1所示的包含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子体系的多元立体化教学体系。

(一)构建基础知识、分析方法和投资理论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子体系

证券投资指的是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证券投资工具以获取投资收益的行为。证券投资的过程包含做好投资准备、确定投资理念与策略、收集投资信息、进行投资分析、做出投资决策和进行投资管理等步骤。故在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组织好证券投资工具及其估值方法、证券市场与股价指数等基础知识方面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组织好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等基本分析方法方面的内容,以及证券投资的技术分析理论和指标等技术分析方法方面的内容,还要组织好证券投资的组合管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及最新出现的证券投资理论等方面的内容,以形成科学的课程教学内容子体系。

(二)建课堂讲授、模拟实践和网络平台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手段子体系

课堂的理论讲授是课程教学的传统手段,也是使学生较快地掌握理论知识的有效手段。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需要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其理论方面的教学内容离不开课堂讲授教学手段的支持。证券投资学课程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学生未必能当堂消化吸收,还需结合当今信息技术创建网络课堂、QQ群和微信群等网络交流平台,对学生在课堂上未能及时理解的理论知识给予及时的答疑解惑。此外,证券投资学课程还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对一些理论知识的准确掌握,还需通过证券投资的模拟实践操作予以配合,故该课程的教学还须有模拟实践操作手段的配合。

(三)构建问题情境创设、案例式教学和研究性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子体系

证券投资学课程不仅是一门需要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和动态性较强的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在该课程的一些理论知识的课堂讲授环节,应采用创设问题情景的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些理论知识的课堂讲授环节,应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以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事半功倍地轻松掌握理论知识,应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一些证券投资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思维为主,启发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构建课程考试、分析报告撰写和模拟炒股实战成果三位一体的考核方式子体系

学好证券投资学课程,首先要掌握证券投资的相关理论知识,检验理论知识学习效果的适当方式就是课程考试,这是各种课程理论知识考核不可缺少的方式。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更重视培养学生证券投资实践应用能力的课程,对于该课程的考核方式除了必要的课程考试之外,还需结合让学生提交证券分析报告,以及对其模拟操作成果进行评价的方式,来构建课程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考核方式子体系。

三、基于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体系的实施要点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和思想

与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不同,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强调课程学习是一个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教学相长的共同探索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以学生为中心,用情景式教学、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内容,教会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其次,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起“教学相长”的互动性师生关系,把课程教学的要求由“教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最后,教师应推动学生不断地深入学习证券投资的新知识和新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证券投资是一个需要不断应对新问题、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形成持续性学习的习惯。

(二)使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创新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课堂理论教学是支持各种课程的教学的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对于实践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课堂的理论教学应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理论知识,并有效地指导实践。针对证券投资学课程,在教师的课堂理论的讲授环节,应合理地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1.用创设问题情境法启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指的是在课程教学的课堂讲授环节,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所创设问题的难易程度一定要适当。难度太大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太容易,又引不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在证券投资学课程的课堂讲授环节,教师要想创设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首先须熟悉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将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其次,应以创设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为重点。以此为基础,才能使创设的问题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形成适当的跨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法下教师以“教材为中心,单向传授知识”的弊端,以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新颖性的教学案例,通过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该教学法较适合用于偏重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特点的课程的课堂讲授环节。证券投资学课程与经济实际联系紧密,有很多案例可供选择分析,通过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以及时效性的案例实施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并能提高和培养学生对重大事件和信息以及特定市场环境的敏感性和分析判断能力。

3.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研究性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的开放式教学方法。该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课堂讲授环节,创造一个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自由提问、课堂讨论和辩论等形式自由、创新地学习新知识。证券投资学课程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可以避免单纯理论传授的枯燥乏味。比如,选取当下证券投资领域的热点问题,采取举办专题讲座,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与学生一起进行研讨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证券投资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采取让学生就证券投资领域的典型事件或热点问题,在课前五分钟进行专题演讲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对证券投资领域相关知识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三)应用实践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投资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课程。学生学习证券投资基本理论知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而实践操作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知识。故实践教学是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1.带学生到证券公司进行现场认知实习。教师应与当地证券公司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在学生完成证券投资工具和证券市场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任务后,带学生到当地证券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让学生了解证券公司的总体运作和各部门的职能,熟悉证券投资运作的实际流程。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和了解一些在课堂上搞不明白的基础知识。

2.指导学生使用模拟软件进行证券交易模拟实训。目前开设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校基本都建立了证券投资模拟实验室,购置安装了证券模拟交易软件系统,这为教师在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通过模拟实训手段,指а生进行证券投资的模拟交易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条件。教师通过模拟软件,给学生建立证券交易模拟账户,指导学生进行证券交易模拟实训,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导学生进行证券资讯的阅读分析,使学生学会使用证券信息分析系统搜集和甄别市场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市场信息的敏感性,并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等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方法;二是指导学生学会识别和熟悉证券投资的主要技术图形和指标,掌握看盘技巧,从而更好地掌握证券投资的技术分析方法;三是指导学生进行实盘证券模拟交易,从而使学生熟悉证券交易的基本操作流程,掌握证券交易的技巧。实训结束后,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提交模拟交易实训报告,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理性投资分析的思维习惯,并提高学生在证券投资的分析和应用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晓求.证券投资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卢智增.公共管理学科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文教资料,2012,(15).

[3]于丽红,兰庆高.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证券投资学”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

篇5

    关键词:政府证券监管权;证券市场;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

    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证券市场发展模式大致可划分为自然成长型和政府主导型两类。自然成长型以美、英等发达国家为代表,在自由市场理念笼罩下的市场发展中,政府并未采取具体的发展规划或加以过多的行政引导。政府主导型以新兴证券市场国家为代表,政府通过明确的规划和积极的政策设计来推动证券市场发展。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中,政府证券监管权的发展状况存在较大差异。

    一、自然成长型证券市场发展模式的政府证券监管

    (一)政府证券监管权的缺失时期

    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表明,最早的证券市场是以场外市场的形式开始的。证券交易所是证券市场规模化、公开化和有序发展的产物,早期的证券市场监管呈现出松散及以自律监管占主导地位,政府监管缺失的特征。政府奉行不干预政策,各国关于证券监管的法规很不健全,缺乏统一、专门的证券立法。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之前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英国、1994年以前的德:国均处于这个时期。

    (二)政府证券监管权取得法律授权并逐步强化的时期

    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交易量的增加和投资者数量的增多,政府逐渐意识到证券市场对一国经济发展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自律监管弊端的暴露,自律监管占主导地位的现状已经无法满足证券市场发展的要求,各国通过立法设立政府证券监管机构,授权其进行证券监管并不断强化其监管权,形成了政府监管与自律监管并行的局面,政府监管不仅需要与自律监管分工协作,还涉及到与其他不同政府部门的配合。

    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对投资者信心的打击,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根据1934年《证券交易法》设立,作为政府证券监管机构统一管理美国证券市场,违法行为的查处是SEC的工作重心。自律监管机构包括证券交易所和全美证券商协会(NASD)。SEC与自律组织之间的基本分工是:对上市公司、证券商和证券交易的日常监管主要由自律性组织负责,而SEC主要对自律性组织进行监管,但是,仍然保留有限的对证券公司、上市公司和证券交易直接监管的权力。SEC不但扮演监督证券自律机构的角色,更扮演与自律组织合作的角色。SEC除了与自律组织分工外,还涉及与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包括:财政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货币监理署、保险业监管机构、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之间的协作与合作。

    英国和德国设立政府证券监管机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本国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1986年,英国议会颁行了《金融服务法》,授权新设立的证券投资管理局(SIB)代表政府对从事证券与投资的金融机构进行监管,自此,英国建立了政府证券监管机构,但SIB之下设立了3个自律机构,因此,英国仍然是以自律监管为主。德国于1994年颁布了《第二部金融市场促进法案》,根据该法授权,联邦证券交易监管局(BAWe)为管理证券市场的联邦政府机关,自此,德国建立起了对证券市场的联邦、州、自律机构的三层监管框架。1994年以后,德国又进行了多项立法,采取一系列措施,对金融市场实施进一步改革,市场管理由自律管理模式向政府监管模式转变。

    (三)设立单一金融监管机构之扩权与监督并重的时期

    为了适应混业经营下金融统一监管的需要,各国逐渐放弃了以往的分业监管模式,设立了对金融市场进行统一监管的单一金融监管机构,为提高监管效率,逐渐增加该机构权力。与此同时,为了克服监管权力过大带来的弊端,通过明确权力行使程序,建立各种机制,强化对其监督,为合法权益受损者提供多种救济途径。

    美国没有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但是,由于美国法律采取了功能监管理念,而且SEC十分注重与其他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因此,分立的金融监管机构并不影响对混业经营主体的有效监管。为了提高SEC的监管效率,国会通过对证券法及相关法律的数次修改,扩充了SEC的权力。权力扩大对监管效率的提高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其中之一是侵犯了自律组织的原有空间,频繁地行使原来保留的对证券公司进行直接监管的权力,结果导致了政府证券监管权与自律监管权的高度重叠,监管成本提高、效率下降。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出现,自律机构首先进行了改革,NASD与纽约证券交易所将两者之间的会员监管、执行和仲裁功能进行整合,于2007年7月成立了美国金融业监管局(FINRA)。目前该局为全美最大的自律监管机构,负责监管所有在美国经营的证券公司。SEC下一步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与FINRA的配合。

    权力扩大的另外一个弊端是可能侵害投资者的合法权利。为防止这种情况出现,美国通过多部法律严格规定SEC的权力行使程序。其中规则制定程序受1946年《联邦行政程序法》(以下简称“程序法”)、1995年《文书精简法》、2003年《监管弹性法》。的调整,其他权力行使程序主要受到《程序法》的调整。不仅如此,SEC还根据上述法律的要求,制定了《SEC行为规范、公平基金规则和偿还计划》,适用于SEC所有的执法程序。限于篇幅,这些法律规则无法展开,但上述法规对SEC程序规定共同的特点是:一是程序的规定极其详细,自始至终贯彻对当事****利保护和尊重的原则,尤其强调给公众及利害关系人参与并发表意见的机会,所有程序均体现了公开性和公众参与性;二是程序规定的灵活性与严谨性并存,体现了监管效率原则,突出体现在《程序法》规定了行政机构可以依据执法的需要,依法定情况选择不同的程序。为了保障SEC依法定程序行使权力,还对SEC进行了议会监督和司法审查。

    在混业经营趋势的影响下,为了增强本国金融市场的制度竞争力,英国和德国都对本国证券监管机构进行了整合,建立起了单一的综合行使金融监管权的机构。英国根据《2000年金融服务法》(FSMA)建立起了集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等金融服务业的监管职能于一身的金融服务管理局(FSA)。自建立以来,其职权也在逐步扩大。作为单一的金融监管机构,FSA并非监管所有的金融活动,还涉及与其他机构的协调,如,贸易和产业部负责管理公司法方面的事务,职业养老金监管局负责职业养老金计划的监管等。为避免FSA权力过大,FSMA对FSA的权力行使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FSA的行政许可程序和处罚程序,这些规定均体现了公开、保护相对人利益的特点。同时,防止权力扩大的另一措施是对FSA进行了广泛的外部监督:一是财政部与议会的监督;二是金融服务与市场法庭(以下简称“金融法庭”)的监督与司法监督。

    2002年,德国根据《金融监管一体化法案》和《联邦金融服务监管局法》,将原银行监管局(BAKred)、保险监管局(BAV)和证券交易监管局(BAWe)合并组建成联邦金融服务监管局(BaFin),对整个金融市场实施兼容性的统一监管,独立履行金融市场监管、客户保护和流动性监管的全部职能,是德国证券行政执法的核心机关。BaFin通过内设金融监管论坛的形式,与联邦财政部和联邦银行进行金融监管方面的合作与协调。此外,因为Fafin内部仍然由不同的机构分别对证券、银行和保险市场进行监管,涉及机构之间的协调问题,为此,FaFin内设跨行业事务协调部,专门负责协调工作。对BaFin执法程序规定的法律主要包括《行政程序法》和《违反秩序法》,其中分析、立案阶段和调查阶段适用第一个法律,处罚阶段适用后一个法律。为了有效监督BaFin的监管行为,内设有管理委员会,主席单位为联邦财政部,负责监督BaFin的监管行为,并决定其预算;同时还设有专业顾问委员会,对BaFin的业务管理提出建议,并协助其完善监管法规。

    (四)小结

    第一,政府证券监管权取得合法授权的原因不尽相同,总体而言,可以归纳为弥补自律监管的缺陷。但各国情况又不尽相同,如美国是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对投资者信心的打击,英国和德国则是为了提高本国证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这些都只是表面原因。更为深层的原因是各国政治经济的差异导致对证券市场重要性的认识不同,由此决定了政府职能定位从原有的不干预经济,到后来的积极履行职权,最终目标是促进本国经济的繁荣。

    第二,从政府证券监管权未来发展的趋势看,由一个部门集中统一行使是大势所趋,目的是为了适应对金融混业经营的综合监管要求。英国和德国已经实现了统一的金融监管,但是由于德国金融监管机构内部仍然采取分部门监管,因此仍然存在协调配合问题。美国之所以坚持原有分业监管,主要原因在于该国法律对金融监管采取功能监管的理念,并且注重与其他机构的配合,并不影响其应对混业经营监管的效率。因此,怎样设置监管机构必须根据本国国情,同时,也依赖于其他相关制度的发展水平。

    第三,近年来,各国政府证券监管权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为防止权力的触角漫无边际地侵入私人领域,各国都通过法律详细规定政府证券监管机构的权力行使程序,并强调程序的公开、公众参与、灵活性,以及对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利益保护。不仅如此,各国也越来越重视对政府证券监管机构权力行使的监督,在这些监督机制中,来自行政机构内部的监督应该是位于第一层级的,同时还有议会监督,因为议会通过的法律是监管机构的权力来源,因此,这种监督是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

篇6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87(2015)06-0090-02 DOI:10.13298/ki.ftat.2015.06.021

一、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特点

(一)理论性强

在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包括证券投资工具,证券流通市场和发行市场,证券投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这些理论对于我们认识证券市场,并在市场中进行投资有很大的帮助。学好证券投资学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经济学,数学,财政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对于从未接触过证券市场的学生而言,这些知识都显得十分抽象,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二)实践性强

证券投资学课程并不是单纯的一门理论课,它具有非常强的实践应用性。我们生活中所用到的各种商品来自于各个企业,我们在选择购买商品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些商品的价格、质量、品牌、性能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产品的分析正是公司竞争力分析的一个主要内容,那我们在分析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时同样可以采用这样的分析方法。再比如宏观经济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其实就是宏观经济调整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落后

证券市场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证券投资学课程要联系实践就必须反应出这种变化。试想如果我们仅仅只是讲授课本的知识,并说明它们如何产生作用,如何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如何判断未来的市场趋势,学生只会如坠云里雾里,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看到这些知识的运用,我们所讲的这些知识的作用只存在于老师的口中和课本上。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仅给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要让学生看到,我们所讲授的这门课程它的作用。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有多媒体和网络等教学设备。

(二)教学脱离实际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具备对所传授知识具有较高的应用能力。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我们国家证券市场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仍然存在较多不够成熟的方面,证券投资理论主要来自于证券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这些国家的证券市场都较为成熟,因此理论的适用性较大。而这些理论在中国这个还不够成熟的证券市场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当前学校的教师存在知识结构老化,缺少前沿知识的问题。有些讲授证券投资学课程的老师,自己都从来没有参与过证券市场的交易,给学生传授的知识也都是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这就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教学过程中只会照本宣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出现疑问时,老师的解答也只能按照教材的内容。

(三)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的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在大部分院校中,考核通常分为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其中考试成绩占比较大的比重,通常为60%至80%,而平时成绩所占比重较少。而期末考试的形式又以试卷形式的理论考试为主,这就使得学生更注重期末考试而忽视平时成绩。往往在期末考试前通过考前突击,问老师考试重点的方式来应付考试,而这种方式所掌握的知识只是短暂而残缺的,在考试后很快就会遗忘。所以首先要求我们加大平时考核所占的比重,提高学生对平时考核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还要对平时考核的内容进行改革,很多老师平时成绩的考核通常根据出勤和作业而定,这就养成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只要上课没有旷课就可以拿到这部分成绩,感觉来上课只是应付老师的点名,到了教室也不去认真听讲的现象。所以针对这种问题,我们要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细化过程考核的内容。

三、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

现在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在教室中配备了多媒体,但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多媒体的辅助,更需要有很好的网络连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一边授课一边打开证券交易软件。例如在讲授如何委托下单时,教师通过自己的证券账户进行一笔委托,这样的实时演示可以很直观的让学生看到证券是如何买卖完成委托交易的。又比如在讲到技术分析时,也可以在行情软件中切换不同指标,并让学生自己来寻找这些指标和证券价格走势之间存在的关系,寻找其中的规律。一方面可以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有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教学效果上,远远好于纯粹的PPT演示。因为通过实施行情的演示,结合理论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加信服这门知识它所存在的价值。

(二)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全部按照教材来讲,学生听起来会感觉非常抽象陌生,不易理解。因此,就要求老师本身首先有过实践操作经验,通过自身的经验,结合案例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担任证券投资学教学的老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学校应支持教师定期到社会上对口的工作单位进行培训,并亲身投入到证券投资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理论结合实践。我国证券市场在近年来发展迅猛,有越来越多的投资对象逐步上市,面对这样每天都发生变化的市场我们不能以重复不变的理论来进行教学。有过投资经验的老师就会知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投资判断,但很多情况下理论也存在它的局限性,很多并不能完全按照理论的来进行。只有亲身到参与到证券市场,在投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授业解惑。

(三)考核方式的转变

通过过程加结果的考核方式,把学习、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为了充分体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注重,在考核中过程考核所占的比重应有所加大。一方面要加大过程考核所占的比重,把过程考核提到和期末考试同等地位上来。这就要求过程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要高,例如平时成绩可以占到总成绩的40%甚至50%。另一方面对过程考核的内容也要进一步细化设计。除了传统的课堂考勤、提问及课后作业之外,要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例如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行业分析报告,并让学生在课堂上来展示自己的成果,这样学生既可以了解各个行业的发现状况,又可以使用到课上所学的知识,进行知识的巩固加深。

四、结语

篇7

1.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尽合理

《证券投资实务》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具有综合性,它综合了数学、经济学、财政与金融、会计、企业管理等学科的知识,学习者需要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为投资决策提供支持。学院在2013级财经专业群人才培养总体方案中,将课程定位为专业方向模块中的金融服务领域,其前导课程有经济数学、经济学基础、会计基础实务与管理基础,课程的设置体现出学习必备的知识基础,但缺乏财政金融方面的课程设置,这会给课程的讲授和实践带来障碍。

2.实践环节比较薄弱

《证券投资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证券市场是一个充满机会与风险、时效性强、纷繁复杂的市场,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更是具有很多新的内容。在现代,网络资源丰富,将学生带入到投资环境中,以投资者的角色进行学习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采用“干中学”的方式,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学以致用,这才是课程的最终教学目的。目前学校在实训室中很好地贯彻了这一点。然而,课程教学环节还应思考如何与岗位技能相衔接的问题,即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怎么买卖股票和分析走势,更重要的是服务技能与客户沟通的理念和方法,包括投资理念的传递、日常业务的处理、客户开发与维护等。最后,我校金融综合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专业化的实验操作和实践教学严重不足。

3.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不高

探讨高职教学改革策略,前提是要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有全面的认识。从目前的招生体制来看,高职院校生源的现状决定了高职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适当调整教学方法,不注意学生的接受和领悟的情况,想当然地进行教学,以至于课程结束时教师觉得该讲的知识都讲了,可是学生依旧觉得难以掌握,最终导致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差的结局。还有部分学生刚开始接触课程时热情很高,但在模拟亏损后,他们往往会有浮躁心理,慢慢地对课程学习的热情也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同学在课堂上玩游戏、聊天等行为。再者,现在的学生学习还是以应试为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非常差。

4.教学手段不够灵活

《证券投资实务》课程作为一门投资类课程,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理论难度加大,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案例教学和课程实践安排不足,学生不能很好理解所讲授内容,导致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最终,由起初的积极热情到最后的应付期末考试而死记硬背。而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发现或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

1.优化教学环节设计

第一,更新教学内容的力度要加强。《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本身实践性强,其知识理论更新都比较快。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国外教材体系为学生教学添加新内容,提高其学习兴趣。这部分如何体现到现有课程中,需要思考和创新。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机会引导学生,比如在讲到证券交易程序时,并鼓励学生到证券公司网点去观察投资者如何开设股东账户和资金账户、购买股票以及与投资者交谈。

第二,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课程教学应优化模块化教学,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个模块,兼顾理论部分(包括考证部分)、实验部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证券从业考试的重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实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增强学生考取从业资格证书的信心。其次,如何引入案例教学需要构思。根据教学内容难度的变化,选择与之配套的典型案例,将复杂的、枯燥的理论用生动的案例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可便于学生理解,又可供学生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能力。

第三,教学成果评价方式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成果评价方式,必须加强实践环节考核力度,把课程考核分成实操考试和理论考试,不再简单地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增加平时成绩、问题解决、项目学习等评价因素的权重,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课程具体设计方案为,考核变为平时过程性考核(20%)+实训项目考核(60%)+期末理论考试(20%),淡化期末考核色彩,强化平时实训实践的考核比重。平时过程性考核由到课率和课堂表现两部分组成。实训项目考核由实训手册完成情况、项目方案设计及模拟投资成绩构成。期末理论考试考察学生对于证券投资基本原理及考证内容的掌握程度。

第四,结合课外社团活动强化课内教学效果。本课程对应的学院社团是理财协会。理财协会是针对对理财投资有兴趣的同学交流的平台,通过平时接触、协会活动、专家讲座、内部比赛等形式促进学生对证券投资理性的理解与把握,对其人生有很大的益处。金融专业同学几乎都是协会会员,社团活动是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与延伸,因此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培养自己的爱好项目,力争做到课堂学习与课外兴趣的和谐统一。

2.强化实践教学

《证券投资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实践培训。实践性教学需要有一批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保证。担任实践性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证券投资实践经验,学校应支持教师定期到社会上的相关对口工作单位进修培训,了解证券业的最新进展,以便将最新、最先进的知识教给学生,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也可提高教学的社会适应性。 第二,改革证券投资模拟实验方案设计。运用证券软件系统,开展以下综合实验:一是证券资讯阅读分析。学会使用证券分析系统,增强搜集、观察、甄别市场信息的能力,培养对证券市场的敏感性。二是技术分析实验。学会识别、熟悉主要技术图形、技术指标,掌握看盘技巧,能对个股及大盘行情做出基本判断。三是基本面分析实验。学习使用证券分析系统,掌

握基本分析的主要方法。四是股票实盘模拟操作实验。开设个人股票模拟账户,熟悉证券交易基本流程,掌握股票买卖技巧。通过模拟投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学效果。 第三,新增校外实践学习方案设计。我院应积极建立足够的、相对稳定的证券投资教学校外实习基地,如与当地证券公司以及相关上市公司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实践,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尤为重要。任课教师对于证券市场信息的把握和敏锐程度往往不如市场专业人士,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聘请实务部门的高级专业人士授课或举办论坛,介绍来自市场的最新观点和实务操作方面的最新模式,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对实务部门的感性认识。

第四,加强金融综合实验室建设。课程迫切需要相应硬件和软件支持,学院应该重视金融综合实验室的建设问题,及时完善和补充实验设施,购买和更新相应证券模拟软件,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接触到证券业最先进的电子设备和软件,为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支持。恰逢学院搬迁新址,经管院实验室整体筹划应该凸显金融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的地位。

3.探索“滚动式”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第一,为推行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金融专业可借鉴国内成熟高职院校的经验,利用在校二年级上半学期或下半学期2―3个月的时间实行在工作岗位学习的办法。该模式是将全年工学交替教学实习的学生分为若干个批次,每批学生实习周期为10周,实现每批实习学生之间的无缝对接(即中间不断档),以免影响实习单位的正常工作。“滚动式”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工学交替中学生实习期满回校学习后,岗位空缺的问题,使企业的利益在工学结合教育中与学校利益取得了一致。

第二,以职业素养为质量标准,构建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行业调研数据,很多企业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差,而是因为其职业素养的欠缺。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在教学评价中,考虑引入职业素养的教学内容并构建以职业素养为质量标准的“工学交替”成绩考核评价体系。“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是对学生实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教育的有效途径。真实的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学院可采用了职业道德(20分)、出勤与守纪(20分)、合作能力(20分)、适应能力(20分)和工作表现(20分)五个项目考虑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并将其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标准。

篇8

关键词:证券行业 信息系统 信息化对策

国内证券公司信息系统概况

中国的证券行业无疑是国内信息技术应用最充分的行业之一。证交所从诞生之日起就采用了先进的电脑自动撮合系统,奠定了中国证券市场无纸化交易的基础和电子化的方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证券业已在全行业实现了发行、交易、清算全程无纸化,并且在管理、决策和风险控制方面,也逐渐实现了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所能发挥的作用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对这个行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某种程度上,信息技术甚至决定了证券公司所能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内容。目前国内证券公司的信息系统基本分为业务支持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两部分。

业务支持系统。是证券公司信息系统的主要部分,承担了支持证券公司业务开展的功能。相对最初的柜台系统,除了在功能、易操作性、权限控制等各方面有了很大改进外,还增加了各种周边委托系统,如刷卡委托、热键委托、电话委托、远程委托、手机炒股、网上交易等。此外,证券公司还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充分利用银行在营业网点建设方面和客户资源方面的优势,开展了银证转账业务和银证通业务。为配合交易所法人清算制度,建立了从交易所到公司总部再到营业部的三级法人清算系统,完成资金、股份的三级清算工作。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展,部分证券公司业务支持系统的业务范围也不再局限于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股票、债券和基金,还包括了开放式基金、三板市场业务等。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现在已日趋完善,特别是在为客户提供交易通道服务方面,无论是在通道的种类还是通道的运行效率上,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能很好地满足各类客户的需要。

业务管理系统。是在证券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开始建设的。随着前几年证券行业的兼并风潮,证券公司的规模迅速扩大,原来完全通过人工进行的管理工作无法跟上公司规模、业务发展的速度,加上营业部业务处理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迫使管理工作急需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首先是稽核系统不但实现了现场稽核的功能,而且可以借助从营业部实时采集数据,进行非现场稽核。其次是财务系统一方面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更重要的是公司决策层能及时了解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及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另外,业务报表统计系统也从多个侧面对营业部的业务经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各种报表,帮助业务管理部门掌握营业部经营状况。

国外证券公司信息化建设特色

国内外证券公司由于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内容的差异,在信息化建设上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国内证券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务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只是单纯的交易通道服务,在信息系统建设上比较注重交易流程的效率和交易指令传输的准确性。而国外证券公司的服务内容主要是为客户提供财务咨询服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于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能力。

以美国最大的证券经纪公司――美林证券为例。美林证券拥有1.5万名经纪人(Financial Consultant,FC),每个FC都管理着成百上千的客户,根据客户选择的服务级别,提供不同档次的投资咨询服务。实际上FC为客户提供的投资咨询服务,很大程度是依靠美林强大的研究力量所建立的TGA(Trusted Global Advisor)信息平台实现。功能强大的TGA信息平台实现研究后台对经纪人前台的支撑,是美林FC制度得以成功的技术保障。

对网上交易的忽视一度给美林证券的业务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为现实竞争目标和未来发展,美林证券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在线金融服务系统,为其用户提供了高品质的金融交易方式,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保持了美林证券在全球金融服务领域的领先地位。

与美林证券相似,国外证券公司的经营特色在于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财务规划服务,在长期的业务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客户信息,借助于决策分析支持系统对这些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可以找出最重要的客户群,并发现他们的购买行为方式。决策分析支持系统同时也帮助证券公司找到客户的潜在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可以提供更好的理财指导。通过将客户买盘数据与客户档案资料的对比分析,证券公司可以将其产品和服务进行组合与匹配,来满足每一位投资人的个性化需求,帮助每一个客户做出合理的投资决定,并使数以百万的客户走向成功。

从国外证券公司信息系统的现状可以看出,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紧紧围绕为客户提供投资咨询服务展开,信息系统的支持提高了公司经纪人的工作效率,技术支持下的投资技能将使国外证券公司在未来的竞争中更具优势。

现有信息系统的局限性

国内证券公司现有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与十年前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以营业网点为基础单位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各证券营业网点的信息系统相对独立完整,在任何一个证券营业网点内都能单独完成从接受客户、受理委托,到处理业务的全过程,主要目标是为客户提供方便、高效和稳定的交易通道服务。证券公司创业初期,整个市场扩容很快,投资者数量猛增。在资金匮乏、技术人员和技术手段有限,而市场需求又特别迫切的情况下,采取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办法:在最短的时间里开发一套软件系统取代柜台人工操作,并在各个营业网点中复制推广,这一方案奠定了证券公司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

但是,十多年来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各证券公司的营业网点数由几家扩展到了遍布全国各地的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市场环境也由当初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转变成了投资者有充分挑选余地的买方市场;证券市场已逐步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实行了佣金自由化政策以后,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证券公司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不能只停留在单一的交易通道服务上;为避免单一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证券公司尝试将业务范围扩展到其他金融服务领域;为做好加入WTO的准备工作,证券公司需加快业务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应对国际证券机构的竞争。针对这些变化,现有的信息系统对新业务的发展和提升服务质量的支持是十分有限的,具体表现为:

管理水平无法保障安全性。重要的交易数据、财务数据、客户数据分散存放在证券营业网点,不利于总部对下属经营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和风险控制。各营业网点规范管理的水平高低不一,使得这些重要业务数据的安全性不能得到保证,营业部人员私自篡改数据谋取私利的犯罪行为屡禁不止。

系统效率无法支持业务创新。现有的以营业部为核心的信息系统扩展性差,增加新业务品种困难。每次增加新业务或改变业务方式,所有营业部的信息系统都要同时进行更新,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再加上各地营业部信息技术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也造成了新系统测试周期的延长,不利于新业务发展。

信息分散无法提高服务水平。客户信息分散在证券营业部,不利于证券公司对客户信息进行统一的研究分析,不能有效掌握客户的资产和投资需求等情况,证券公司就无法开展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工作。

重复投资无法充分利用资源。现有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在每个营业网点都有一套独立完整的信息系统,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时,必须在每个营业网点都进行同样的升级工作,公司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共享。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现象严重,有限的资金无法全部投入到新技术开发和应用中去,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也为技术管理、维护和开发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调整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资金、技术、信息的流动速度加快,证券公司所面临的技术环境、经营环境和市场环境发生了显著、深刻的变化,证券公司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信息化建设策略。

构建支持业务创新的集中式业务处理系统。鉴于现有的业务处理系统扩展性差,对新业务的支持比较困难,而在未来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一方面,证券市场业务创新速度加快;另一方面,证券经营向国际化、集团化目标发展,也使证券公司与外资证券机构以及国内非证券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机会增加。因此,应该借鉴国内银行业数据集中和韩国、台湾地区证券公司集中交易的经验,构造一个开放式的业务处理系统,使其能方便地支持新业务的开展,以及与合作单位的业务协作。借助信息技术整合公司的整体资源,实现业务创新和低成本扩张,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建立以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的公司信息体系结构。

从技术角度分析,完成集中式业务处理系统,必须解决好三个环节:集中式业务处理系统为保证大量的并发请求得到迅速处理必须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工作;营业部的所有业务请求通过通信线路发送到公司总部进行处理,必须采用高速、稳定的通信线路来保证数据传输的效率;由于证券交易实时性、连续性、完整性的要求,原来分布在各营业部的信息技术风险集中到公司总部,必须考虑采用中心热备份和异地灾难备份中心,最大限度地保持公司所有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建设支持信息服务的客户管理信息系统。证券市场价格放开后,证券公司对客户的服务将直接体现在价格上,证券公司可以充分利用研发方面的优势,做好客户的信息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证券公司信息化建设在经历了交易通道建设和管理监控建设两个阶段后,应适时转向客户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建设,真正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思想。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系统为实现客户关系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CRM的核心内容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客户信息进行集中式管理,把经过分析和处理的客户信息与有关客户的各种业务领域进行无缝接合,让业务、管理、支持等各个部门的管理能共享客户信息,使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喜好和需求提供由针对性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吸引和保留更多的客户,最终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

健全与完善管理信息化工作。证券市场的瞬息万变、证券业务领域的扩展和业务品种的不断丰富,会对证券公司的管理和决策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目前分布在各证券营业部的业务数据,只能提供固定的业务报表,无法做到按管理决策人员的要求,灵活地对业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满足业务发展对管理工作的新要求,证券公司的决策支持系统必须不断完善、提高。另外,实现办公自动化也是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环节。

篇9

内容摘要:本文提出了股票投资组合的两阶段优化法:第一阶段,从基本分析入手,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两方面,选出具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及个股,再据股票的期望收益率和风险,求出Sharp ratio,并结合分散风险的潜力,确定股票投资组合;第二阶段,建立动态最优投资组合的规划模型,动态确定投资组合中各股票权重。数值试验表明,将两阶段优化法应用于具体实例中,具有较好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投资组合 Sharp ratio 动态 股票权重 两阶段优化法

研究背景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华尔街及投资行业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凸出了构建恰当的投资组合的重要性。

如何构建投资组合是投资组合研究的中心问题。Markowitz和Sharpe的理论和方法尽管被广泛肯定,但其理论仍存在不足。Markowitz和Sharpe模型是单期离散时间证券组合模型,模型只能在期末进行调整,该方法不足以研究不断变化的市场。Merton研究了连续时间组合证券投资问题,其研究中假设:证券组合包含一个无风险证券和一个或多个风险证券、资产能被任意分割、不存在交易成本,且投资人都希望获得最大收益,但未考虑投资中的风险,而在实际中,投资者不能只顾最大化收益,而不顾所面临的风险,因为不考虑风险的投资是一种冒险的投资行为。荣喜民等人(2005)虽然在分析风险证券运动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兼顾收益和风险的连续时间的组合证券选择模型,通过权衡收益和风险,给出了求解组合证券模型的方法。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即最初假设已选定n种较好的股票,并假设其价格服从几何布朗运动。

本文针对目前投资组合优化方法存在的不足,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投资组合中股票的选择与投资组合中各支股票权重的确定结合起来,提出了股票投资组合的两阶段优化法:第一阶段,通过对个股进行基本面分析,从Sharp ratio的角度,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经济考虑最具投资价值的行业及股票;第二阶段,在资金一定的条件下,从股票投资者的角度, 建立最优股票投资组合的规划模型,以动态确定投资组合中各支股票所占权重。数值实验表明,具有较好的实践效果。模型的研究结果可作为投资者在不断变化的证券市场进行操作的重要的理论与决策依据。

股票投资组合中的两阶段优化法

(一)第一阶段:对个股进行基本面分析

投资者进行分散投资,分散投资的品种之间的相关性越弱越好,否则达不到风险分散的目的。因为同一类品种或相关性强的股票往往会同涨同跌。投资组合中的“弱相关性”问题有几个原则:一是跨行业品种分散。投资者可以选择不同的行业,如同时购进电子类、金融类、建筑类、商业类等品种的股票。二是跨地区品种分散。选择来自不同地区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增加投资品种对地区性发展政策的抗风险能力。三是跨时间选择投资时机。股市之中存在许多机会和风险,如果将资金一股脑地同时投进去,可能会在更大的机会来临时,无资可投,丧失良机。投资者可以分期投资,伺机而动。

1.定性分析。不同行业经营状况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有不同的反映。根据美国股市的实证分析,行业配置对投资收益的总贡献率约为20%,由此可见行业配置的重要性。使用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通过宏观经济数据(政策)的分析,确定主要宏观数据变量的变动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从而确定出具有投资价值的行业,进而选出各个行业中的优良股票,这样的股票满足基本分析原则的要求。能够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2.定量分析。本文采取一种较简单、也较常用的经验估计法,即根据过去的实际数据对未来进行估计。根据历史数据,预测股票的收益率和风险大小。先根据Sharpe单指标模型,即遵循股票资产的报酬与波动性比率较高原则,来进行第一次股票筛选,资产的报酬与波动性比率计算公式为(ri-rf)/σi;再根据风险分散化原则进行第二次挑选,最终挑选出股票作为投资组合。

总风险、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三者之间满足如下关系:σi2=βi2σM2+σei2。

由方差计量的总风险可以分成两类:一是系统(不可分散)风险:βi2σM2;二是非系统(可分散)风险σei2,即可以通过组合证券消除的方差部分。

可以清楚地看到,股票的总风险中,非系统风险所占比重越大,它就越有潜力通过投资组合来降低其总风险。

(二)第二阶段:动态确定投资组合中各支股票的权重

在证券市场中,证券的价格、风险、收益率及证券之间的关系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用固定的指标去反映收益和风险的变化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当条件发生变化时,证券的组合没能及时调整,以反映市场的变化,这就使组合投资研究失去了实际操作价值。所以本文根据股票的这种不确定性,建立动态的模型,来确定在不同时期投资组合中各支股票的权重。

基于相关模型,得到最优权重的表达式:

由此可见,最优权重向量与每一时刻t 的收益率及收益率的方差和协方差有关。且上式可推出两个极端情况:

(1)若投资者是极端风险厌恶的,即 λ1=1,则最优权重向量为:

(2)若投资者是冒险的,即λ1=0,则最优权重向量为:

实例及结果分析

(一)定性分析

从当前国内外形势看,经济复苏的迹象日益明显,事实上经济复苏的实际进程是左右未来行情的关键因素。而经济复苏最有说服力的佐证就是公司业绩。2010年最具潜力最具投资价值六大行业分别为以下行业:

医药:成长性最好的行业;钢铁:拐点最明确的行业;机械设备:机构最青睐的行业;农林牧渔:业绩双增最大的行业;电力:同比增长最快的行业;有色金属:环比增长最快的行业。

(二)定量分析

下文从中投证券中搜集了这六个行业中几只较好的股票在2009年8月11日至2010年5月7日的收盘价(共180天)。用公式 :收益率=(今天的收盘价-前一天的收盘价)/前一天的收盘价,计算出各只股票的日收益率。然后将这40只股票的收益序列乘以30 得到月收益率。对40只股票的月收益率各取平均,可以得到月预期收益率(ri),并且根据40只股票的月收益率序列可以求得各支股票的方差(σi2)和标准差(σi)。以ri衡量一支股票的收益,以σi衡量一只股票的风险。表2列出了40只股票的收益、风险相关数据。其中本文无风险收益率(rf)统一规定为3%。

第一次股票资产挑选:遵循股票资产的报酬与波动性比率较高原则,即所谓的Sharp ratio较高原则。对这40只股票挑选出Sharp ratio由高到低排名前20名(排名及入选股票详见本文表1)的20只股票。

第二次股票资产的挑选:先计算各支股票的βi值;再根据市场风险σM2计算股票的系统风险βi2σM2,并由股票的总风险σi2与股票的系统风险βi2σM2的差值可得股票的非系统风险σei;最后计算股票的风险分散程度σei2/σi2,挑选风险分散程度由高到低排名前六位(排名及入选股票见表2)的6只股票作为投资组合。

计算某项资产的贝塔系数的公式为:。

选取的六只股票为:科华生物、亚盛集团、美的电器、金山股份、焦作万方、东方钽业。选取时间为选取时间从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5月7日,共165个交易日,并用SAS 、MATLAB处理这些数据。为说明问题,分别取2010年1月7日,1月15日、1月25日、2月2日和2月22日为研究时间。用公式

作为证券i(i =1,2,…,6)的收益率的样本均值和证券i和j(j =1,2,…,6)的样本协方差。其中rij,i =1,2,…,6,j =1,2,…,6是每个证券收益率的样本。由此用SAS软件可以得到5个时间的协方差阵Ωi,并由此得到期望收益率分别为:

2010年1月7日 u1=(0.0040,0.0011,0.0050,0.0010,0.0053,0.0021)T

2010年1月15日u2=(0.0035,0.0015,0.0050,0.0010,0.0054,0.0022)T

2010年1月25日u3=(0.0029,0.0018,0.0050,0.0010,0.0056,0.0022)T

2010年2月2日 u4=(0.0024,0.0022,0.0049,0.0011,0.0057,0.0024)T

2010年2月22日u5=(0.0015,0.0027,0.0048,0.0012,0.0058,0.0025)T

设λ1=1/2,即表示投资人认为收益和风险同等重要,如果投资者在以上6种风险资产和1种无风险资产上投资,则在以上5个时间的最优权重或最优投资比例分别为:

w1*=(0.5267,-0.2491,1.3249,

-1.1020,0.5474,-0.0478)T

w2*=(0.3130,0.1963,1.4178,

-1.5107,0.6433,-0.0597)T

w3*=(0.0731,0.6963,1.5074,

-1.9525,0.7507,-0.0750)T

w4*=(-0.2070,1.0221,1.5301,

-2.1635,0.8694,-0.0510)T

w5*=(-0.6517,1.8676,1.6495,

-2.8597,1.0554,-0.0611)T

用公式:投资组合收益率=期望收益率向量*投资组合中各支股票所占权重,计算出这五天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分别为:0.0102,0.0103,0.0111,0.0117,0.0145。

本文假设不是先对个股进行基本面分析,没有先选择股票而是就是由这40只股票构成投资组合,则这五天投资组合的收益率依次为:-0.0102 0.0018 0.0036 -0.0090 -0.0032,在上述这种情况下,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小于先对个股进行基本面分析,先选择股票时的收益率。所以我们先对个股进行基本面的分析是有意义的。

对比如果不考虑证券的价格、风险、收益率的不断变化,即不是动态确定投资组合权重的结果。

由于不考虑证券的价格、风险、收益率的不断变化,也就不会动态确定投资组合的权重,假定投资组合的权重为最初2010年1月7日确定的权重,则这五天投资组合的收益率为:0.0102,0.0098,

0.0096,0.0090,0.0082 ,此种情况下,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小于动态确定投资组合权重的收益率。所以我们的连续时间最优化模型是有效的。

通过实例验证和比较分析,说明两阶段优化法是有效的,两个阶段的优化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荣喜民,崔红岩.组合证券选择的最优化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05

2.韩潇,叶晓霞.股票投资组合优化研究[J].时代金融,2007

3.杨佩礼,施正马.浅论股票投资决策[J].财务与会计,1998

4.Markowitz H M. Portfolio selection[J] . Journal of Finance,1952

5.Sharpe W F. Portfolio Theory and Capital Markets[M]. USA:McGraw_Hill, Inc, 1970

6.Merton A J ,Pliska S R. Optimal portfolio management with fixed transaction costs[J] .Mathematical Finance,1995,5(4)

7.钱峰,石丽娟.数据删除模型对于广义岭估计的影响[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8.王娟,陆志峰.一般Ⅱ型逐步删失下对数正态模型的近似极大似然估计[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9.赵为华,李泽安.AR(1)误差的非线性随机效应模型的参数估计[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10.郭晓君,李大治.一类具有预防接种且带隔离项的SIQR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11.张晖.一类具有种群变动的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2.郭畅.基于Copula函数的证券基金与股价指数的尾部相关性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3.金晶亮.非线性测量误差模型的Bayes估计[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4.李泽安,葛建芳,章雅娟.Beta回归模型在数据挖掘预测中的应用[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5.郭海,郭毓.一类线性时变系统模型参考自适应迭代学习辨识[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6.彭小智,凌能祥.相依样本下回归函数分割估计的渐近正态性[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7.Ross S M .Stochastic Processes[M].John Wiley &Sons,1983

18.欧阳光中,李敬湖.证券组合与投资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9.杨智元.证券价格按几何布朗运动变化的微观解释[J].数学实践与认识,2003

作者简介:

孙建平(1976-),女,江苏海安人,南通大学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最优化。

黄梦妮(1988-),女,江苏新沂人,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在读。

吕效国(1963-),男,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概率统计。

篇10

内容摘要:形成于政府政策和行业壁垒保护下的我国券商经纪业务经营模式不仅自身存在很多问题,而且在新形势下还面临诸多挑战,从而使我国券商经营步履维艰,并陷入连续几年行业整体亏损的极端困境。因此,券商要走出经营困境,必须积极对现有的经纪业务经营模式进行转型与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经纪业务经营模式转型与创新

证券经纪业务是我国券商的主要业务,也是我国券商的核心收入来源。据统计,2001—2004年经纪业务收入(包括佣金收入和息差收入)占券商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62%、59%、82%、90%。因此,券商经纪业务经营模式的构建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与其经营环境相适应,关系到券商盈利的高低甚至关系到其生死存亡。

然而,对于我国来说,券商在长期的政府政策保护和行业垄断下形成的经纪业务经营模式存在很多问题,而且在新形势下还面临诸多挑战,从而使得我国券商经营步履维艰,并陷入连续几年行业整体亏损的极端困境。因此,分析我国券商经纪业务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及其如何转型与创新是目前我国证券业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我国券商经纪业务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券商经纪业务模式总的来说是一种营业部模式,有的学者也把此叫做通道模式。之所以说是一种营业部模式,是因为其经纪业务主要是通过证券营业部进行的;之所以又叫做通道模式,是因为我国券商的经纪业务主要是为投资者提供交易通道。然而这种模式是在长期的政府政策保护和行业垄断下形成的,其问题如果说是在过去高度垄断、政府倍加呵护的环境下有所掩盖的话,则在证券市场日益市场化、国际化、金融混业经营的形势下,暴露无遗,其主要表现在:

粗放式经营,成本高

在过去的高佣金政策和行业壁垒的保护下,证券公司只要能够开设证券买卖的证券营业部,就能为其带来丰厚的利润。因此,券商增加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手段就是靠广设营业网点。在这样一种经营理念下,券商的营业网点越来越多。

到2004年,我国券商的证券营业部达到3700多家,营业网点的增加必然增加人员、硬件、管理等相关要素的投入,从而导致经营成本的提高。据业内人士估计,我国平均每家营业部的年费用支出约550万元。

依靠政策生存,自生能力弱

券商经纪业务从理论和西方投资银行的实践来看,主要可分为三类:一是买卖业务,即收取佣金;二是为客户提供与其交易相关的投资咨询业务,即收取服务费用;三是为客户提供高层次的代客理财服务和资产管理服务,即收取服务费用。

我国券商目前从事的经纪业务主要是低层次的买卖业务,经纪业务收入主要是佣金收入,因而券商经纪业务模式又称为佣金模式。这种买卖业务又叫通道业务,即券商为客户提供买卖通道而进行的业务。在过去由于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这种通道是政府给予的,是一种垄断资源,券商仅靠这种垄断资源就能获高额垄断利润,他们不必、也没有自主性去开拓投资银行的其他业务,特别是投资银行的现代业务,如公司理财、项目融资、投资顾问等业务。因而其自生能力很弱,一旦这种垄断被打破,券商的生存就成问题。

经营模式基本相同,缺乏经营特色

目前,我国130多家券商不管是综合券商还是经纪券商,其业务结构、经营内容、盈利来源、盈利方式都基本相同。经纪业务主要是低技术含量的通道业务,而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投资咨询业务和投资理财服务的很少,而能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的高附加值服务的就更少。

故笔者认为,券商的经营模式是“千店一面”,缺乏经营特色,因而券商之间低层次的恶性竞争、违规竞争不可避免。

消极经营模式,风险大

既然我国券商的经纪业务主要是通道业务,通道业务与市场的兴衰是息息相关的。如果市场兴望,交易活跃,手续费收入就多;如果市场衰落,交易额就减少,手续费收入也相应减少。而受市场影响比较小的投资顾问等业务基本没有开展,或者其所占的份额很小,这样券商只能被动地受制于市场,在市场面前无可奈何。所以这种经营模式完全是一种靠天吃饭的消极经营模式。

券商的盈利完全取决于市场行情的好坏,如果市场行情不好,券商的盈利就会大大地缩水甚至亏损。自2001下半年以来由于证券市场的持续萧条导致我国券商的全行业亏损就是一个有力的说明,所以这种经营模式的风险大。

委托交易方式较落后,网上交易不发达

投资者还是以传统的网下委托交易方式为主,网上证券交易不发达。网上证券交易是指证券公司通过互联网,为股民提供高速、稳定的实时行情和安全可靠及时的委托交易服务。

网上证券交易作为一种全新的电子交易的方式,与传统的交易模式相比,具有不受时间地域限制、交互性强、服务范围广、成本低、高效便捷等优点,因此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韩国等证券交易的主要方式。据报道,到2003年底,韩国网上证券交易占其交易总额的比例为70%左右,美国约为75%,而我国仅为14.9%,取得网上交易资格的券商只有89家,可见,我国证券委托交易方式比较落后。

我国券商经纪业务经营模式面临的挑战

不仅券商经纪业务经营模式自身存在很多问题,而且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提升及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趋势的演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券商经纪业务经营模式正面临券商经营环境变化带来的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

佣金下调和佣金自由化的挑战

为了降低证券交易的成本、维护投资者的信心、活跃市场交易,以及为了尽快与国际惯例靠拢,应尽快加快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步伐。我国政府从2002年5月1日起,取消了一惯实行的、固定的高佣金制,调低券商的佣金收费标准并实施浮动佣金制度。这一佣金政策的改革对我国券商现有的经纪业务模式无疑是个巨大的冲击。因为我国券商绝大部分主要是靠佣金生存的,佣金收入至少占到了券商总收入的50%以上。

佣金下调,肯定会导致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和利润的大幅减少。有测算显示,以2001年沪深两市的股票基金成交金额为例,如果按新的佣金收取标准的上限计算,则全行业的佣金收入可减少46.82亿元(不考虑券商以前的佣金返还);而以新佣金标准上限为基准,则佣金下调10%,全行业将减少24.52亿元收入。自2002年起,我国券商由盈转亏,佣金下调不能不算是一个重要因素。

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挑战

近几年来,我国证券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在加快,我国证券业和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既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也是走向国际的需要。我国证券业对外开放的内容主要有四方面:外国券商可以不通过中方中介直接从事B股交易;外国券商机构设立驻华代表处可以成为中国所有证券交易所的特别会员;允许设立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从事国内证券投资基金业务,外资比例在加入时不超过33%,以后3年内不超过49%;加入WTO3年内,允许设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从事证券的承销和交易,外资比例不超过1/3。

我国加入WTO后,内资券商一统天下的格局将成为历史,外资券商将纷至沓来,因此,券商的“蛋糕”将面临境外超级投资银行的瓜分。众所周知,我国券商无论在资本势力、管理水平、业务能力,还是在业务经验、人才素质等方面都无

法与比外资券商相比。

行业壁垒被打破的挑战

中国券商现有的证券经纪业务模式是在证券行业处于高度垄断状态下形成的,而目前这种行业垄断壁垒正在逐渐被打破,券商经纪业务模式受到各种力量的挑战。由于网上交易的发展,证监会已经允许IT企业涉足证券经纪业务,中国移动甚至已推出“移动证券”业务。

如果我国金融业允许混业经营,对券商证券经纪业务构成最大冲击的是商业银行,因为商业银行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广泛的营业网点和庞大的客户资源,已经具备开展证券经纪业务的技术条件,现在只缺准入规则和会员资格两个条件。此外,新兴的保险业拥有强大的营销力量,保险作为投资的替代品之一,也将给证券业带来较大压力。

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挑战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网上金融如网上银行、网上证券已成为现代金融的普遍发展趋势,尤其在发达国家,网上金融、网上证券交易更是突飞猛进。

而我国网上金融、网上证券交易都比较落后,证券委托交易的方式还是以传统的网下委托交易方式为主,这种交易模式不管是采取柜台委托还是电话委托、磁卡委托都必须通过证券营业部才能把委托交易的指令传递到证券交易所,证券营业部在证券经纪业务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与交易方式的创新,必将对这种经营模式构成强大的冲击。

客户需求多元变化的挑战

随着投资者收入的提高和金融意识、风险意识的增强以及证券市场投资品种的增加、市场情况的变化,投资者的需求也随之变化,不仅只对证券交易的需求。还有获得咨询服务的需求、规避风险的需求、投资理财和资产管理的需求、学习证券投资知识和技巧的需求。甚至还有社交、娱乐的需求等等。

但是目前,在我国券商证券经纪业务几乎只有单一的通道服务,因而这种单一通道模式必然会受到客户需求变化的巨大挑战。

我国券商经纪业务模式的转型与创新思路

我国券商经纪业务模式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种种挑战说明这种模式是落后的,有缺陷的,它早已不能适应我国券商经营发展的需要。因此,券商为了摆脱经营困境,迫切需要对现有证券经纪业务经营模式进行转型与创新。券商经纪业务经营模式转型与创新思路是由通道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由佣金模式向费用模式转变。具体对策如下:

经营理念的转型与创新

以产品为中心向客户为中心转变,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客户是证券公司盈利的源泉,证券公司要想有源源不断的利润,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客户,而券商赢得客户的最好办法是交易要让客户盈利、服务要让客户满意。所以,券商的经营理念必须以产品为中心向客户为中心进行经营理念转变。

为此,券商必须做到服务方式由“坐商”向“行商”转变,服务内容从以提供交易通道为主向以提供咨询信息为主转变,服务特色由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总之,券商经纪业务模式的转型与创新,首先必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正确的经营理念。

经营方式的转型与创新

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降低经营成本。我国券商必须快速转变以往高收益、高成本的粗放式经营模式,以控制和降低其经营成本。成本控制对于券商经营的影响是显著的,成本控制得好就能使亏损的业务变成盈利,反之则盈利的业务变成亏损,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手段是推行集约式经营。

推行集约式经营主要有两条途径:其一是券商要转变营业部经营模式,经营载体要由有形营业部向无形营业部转变。我国券商在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粗放式扩张后,现有的有形营业部数量众多,短时间内要做到这种转变比较困难,过渡的做法是实行“大集中”战略。所谓的“大集中”战略就是对现有数量众多的证券营业部网点、人员、设备、资金等资源进行整合,将各营业部的资金、股票等全部集中到总部,保留几个关键点位的营业部作为销售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即可,这样经营成本肯定会大大降低。其二是要转变经纪业务传统的网下委托交易方式,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资源,大力发展网上委托交易方式,这是实行“大集中”战略的前提条件,也是券商降低经营成本的主要手段。

经营特色的转型与创新

由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实行差别化战略。差别化战略就是利用品牌、人才和信息优势,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实行差别化战略是券商经纪业务能否取得成功的核心战略。券商经纪业务成功与否的标志在于券商经纪业务市场占有率的高低。要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和吸引客户,关键在于券商能否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而要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就必须实行差别化战略。证券投资客户是形形的,如按投资额的多少分大户、中户、小户;按投资期限的长短分有长线投资者、短线投资者;按风险偏好分风险规避者、风险中立者、风险偏好者等。因而客户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个性化的,如果券商提供的服务是大众化的或单一化的势必不能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从而就得不到客户的青睐。

实行差别化战略对于赢得客户非常关键。实行差别化战略的重点是要对客户进行细分,了解不同类型客户的特征、需求,进而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另外,实行差别化战略也有主有次,券商要集中主要精力做好黄金客户、核心客户的个性化服务。对黄金客户、核心客户更要做好量体裁衣式的服务,商业银行的“二八规律”在证券公司同样适用。

经纪业务内容的转型与创新

由以提供交易通道为主向以提供咨询服务为主转变。通道业务是技术、智能含量相当低的业务,只要管理层赋予这个资格,任何机构都可以做,不存在技术障碍。而研究咨询服务则是技术、智能含量相当高的业务,它主要运用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和数量组合管理等分析方法,通过深入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大盘走势预测、投资价值分析和投资组合构造为投资者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获取收益,提供咨询信息、分析报告、操作建议等。

券商开展这些业务的广度和深度如何是其核心能力的体现,也是券商提高经纪业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高质量的投资咨询服务是券商吸引客户、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的最主要手段,同时也是券商实施差异化服务的基础。因此,经纪业务内容的转型与创新对我国券商来说非常必要,经纪业务咨询化是券商经纪业务的发展趋势。

服务方式的转型与创新

由“坐商”向“行商”转变,推行经纪人制度。随着券商由垄断暴利时代走向竞争日趋激烈的微利时代,原先“坐商”式等客上门的服务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证券经纪业务发展的需要,为了增强其自身的竞争力,券商必须进行服务方式的转型与创新,大力推行经纪人制度。所谓经纪人是指专业从事客户买卖证券,提供咨询服务并收取佣金的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

在西方发达的资本市场,经纪人制度已相当成熟,西方证券经纪人模式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投资者买卖证券的金融机构,这是法人层次上的经纪人即经纪商,类似于我国的证券经纪商;二是受雇于经纪商,直接与投资者接触的证券从业人员,这是自然人层次上的经纪人即狭义的证券经纪人。目前,我国主要是要发展这种层次的经纪人。推行经纪人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利用经纪人的灵活性、能动性去开发客户,通过经纪人提供的代客交易、融资融券(我国现在还不允许)、投资咨询等一揽子服务去吸引客户,推行经纪人制

度还可降低经营成本。西方投资银行证券经纪人制度的实施对于其经纪业务的发展与创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我国的证券经纪人制度建设才起步,今后需通过完善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加强经纪人专业素质的培训、强化经纪人行为规范和制度管理等措施不断推进。

竞争策略的转型与创新

由价格竞争向服务竞争转变。2002年我国调低佣金标准并实施浮动佣金制度后,券商从此由过去那种固定佣金制的相安无事卷入佣金大战,各券商为争客户、争市场纷纷降低佣金标准,有的甚至到了不计成本的零佣金制度。调低价格从短期看可能对吸引客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长久之计,如果持续这种恶竞最终结果只能导致整个行业的崩溃。

从客户的需要来看,客户注重的不仅仅是佣金的高低,他们更注重的是券商是否能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为其带来增值收益。佣金下调后,据有关部门对投资者如何看待券商佣金大战的调查,70%的投资者认为佣金的高低无关紧要。因此券商为了自身和整个证券行业的生存,也为了迎合投资者的需求,必须转变和创新竞争策略,由低水平的价格竞争向高水平的服务竞争转变。实施服务竞争策略的重点是要提高投资咨询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并要树立服务特色,做好差别化服务。本文出自:

参考文献:

1.吴晓求.中国证券业盈利模式路在何方[J].投资与证券,2003.12

2.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04)[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