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制教育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制教育培训总结

篇1

我参加了《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培训活动。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聆听专家老师的讲解,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一、把握课程基本理念

1.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2. 珍视学生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学生的权利;

3. 道德存在于学生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

4. 让教与学植根于学生童的生活。

二、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性质

在《道德与法治》低年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俞老师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

1.生活性

珍视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2.活动性

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2.开放性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

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三、新教材四个方面的突破

1.将涵养实践智慧作为“学习做人”的核心。

品德课的中心任务是教孩子“学习做人”,但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在综合、整体、深入的意义上实现“对生活的洞察”,是一种实践智慧的获得过程。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意义与价值内涵,使知识成为人的实践智慧的生长因子。

2. 打破“自我中心”的倾向,走向“在—世界—历史中”的人。

新教材借鉴生存论的思路和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导学生实现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理解。新教材注重文化共同体的节日、习俗教育,注重引导学生与“过去”对话,使学生成为文化传统的承载者,并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回望”去品出生活的文化与道德的意蕴。

3. 超越技术主义和狭隘的功利思维。

新编教材特别强调,教学的重点不是学会书上范例中包含的(如果有)操作性的知识与技能,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对于自己的世界而言的整体上的好办法。

篇2

如何加大对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把此项工作真正贯彻落实,抓出成效,通过调研,笔者谈谈几点建议:

一、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找出宣传教育的难点。流动人口主要分三类:一类是固定型,指得是用工单位使用的农民工和外来工(也就是通常说的整建制务工人员),这类人员住所相对固定,人员比较集中,管理也相对有序。经调查,整建制的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教育抓得比较紧,学习的效果也较明显。二类是半固定型,这类人员基本上是散居在居民、村民家中的流动人员,也就是暂住户和半家户。半固定型又分两种,一种是个体经营户,基本比较稳定,属于季节工,管理起来难度不是很大;第二种是生活无着落、居住不固定,或是临时性打工,流落在外,做一天换一个地方,没有固定职业,或靠收废品、拾荒、小贩小卖糊口,为闲散和“三无”盲流人员,这种人员管理起来难度很大。三类是外来流窜型,这部分人往往是有前科的流窜犯罪分子,乃至“逃犯”,以打着“务工”、“做生意”等幌子,干着违法犯罪的勾当,这类人员是社会治安的隐患和焦点,是政法机关重点整治和打击的对象。综上分析,半固定型和外来流窜型的法制教育难度尤其大,难就在于他们住所分散不固定,流动性极大,而且大部人员成份复杂,文化素质普遍低劣,法律意识非常淡薄。

二、领导重视,摆上日程,确保流动人口的普法教育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从宏观的、组织的、经济的多个角度,将流动人口的教育、引导、管理列为政府工程,摆上议事日程,纳入全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实现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局面。其次,各部门和单位在制定“四五”普法规划时,要始终把流动人员作为普法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之一,要把流动人口的法制教育和管理列为目标管理项目,纳入年度工作的考核之中,做到有规划、有部署、有检查。同时保证人力、物力、财力到位,使流动人口普法教育工作能够正常有效地运作。第三,要建立健全流动人员各种学法管理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例如,用工单位对外来务工人员必须先经过法律法规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学法合格证后,方能上岗;对未参加普法学习的个体经营户,行政执法部门要暂缓办理登记发证等。对没有开展流动人口法制宣传教育的部门和单位,或达不到考核标准的,不得授予其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关的荣誉称号。

三、抓住重点,落实责任,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宣传教育的活力。从流动人口的特点来分析,普法教育的深入确有一定的难度,单靠普法主管机关一家开展工作难度颇大,笔者认为,针对流动人口法制宣传教育的难点,作为普法主管机关应与其他职能部门和有关单位密切配合,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责任到人,其次要克服重管理收费、轻教育服务的错误倾向,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和服务网络,形成管理与教育相结合,教育与服务相结合的新运行机制,同时,多种形式和全方位地开展对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一是要依托街道(社区),利用多种形式对流动人口进行经常化的法制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要抓住重点,区别不同的对象,着重加强对三个重点对象,即私房出租户、个体经营户和无固定居住地的流动人员的法制教育。方法可采取集中学习、自学、法制环境烘托等。有条件的街道应建立流动人口普法培训中心,定期地培训流动人口普法骨干,以点带面,树立学法用法的典型。在教育的形式上,可采取向流动人口散发法制教育手册和宣传材料,组织普法小分队以喜闻乐见的说案故事会形式,进行案例剖析,并充分利用社区居委会的宣传栏,板报宣传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普法主管机关应加强对流动人口法制教育的检查,及时地为街道、社区流动人口提供法制宣传教育素材,派出人员进行普法教育辅导并总结典型经验加以推广。同时街道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等有关部门,要经常性地开展对流动人口法律服务活动,为流动人口解答法律疑难问题,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二是发挥用工单位(驻地企事业单位)外用工比较集中的优势,本着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整建制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宣传教育。用工单位应把外来务工人员的普法教育列入本单位普法教育规划,列入年度精神文明考核目标,充分利用本单位的政校、职校开展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普法教育,并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一般来说,外来务工人员干的工种大都劳动强度较强,操作技能比较简单,且工时是三班倒的活,若把他们集中起来搞法制教育必然脱离实际,在教育的时间上也难以保证。用工单位应针对这一特点,在招用外用工之前,进行培训之中,通过传输技术知识的同时,穿插地讲授必要的法律知识,并进行考试,不合格者不得上岗,以确保普法的质量。同时用工单位也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普法教育,例如:利用宣传橱窗、广播、宣传标语、横幅等多种宣传形式,聘请政法系统的干警集中讲案说法,组织外用工参观法制宣传教育展览等。三是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覆盖作用,报纸、电台应专门辟出版面和制作节目,针对流动人口的特点,宣传法律法规、党的政策、典型案例以及流动人口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以营造一种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农贸市场,就可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式地播放宣传标语、口号,车站、码头等流动人口聚集地也可采用广播、宣传栏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篇3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大依法行政工作保障力度

为有效推进公路依法行政工作,分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并把依法行政工作列入分局重要工作日程和年终考核内容,分局根据市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分局全年工作安排,制定了年度法制工作要点,并认真组织,抓好落实,使分局依法行政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不断向前推进。

二、严格规范管理,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

分局按照“执法任务具体化,执法责任明晰化,执法行为规范化”的要求,层层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职责分明,责任到人;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做好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监督、执法结果和当事人权利的公示工作;落实超限超载违法车辆信息抄告及处理制度,做好对违法车辆向公安、城管等部门的信息抄告和依法移送工作。落实行政处罚“查处分离、罚缴分离”制度,做好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工作,加强对罚款收缴活动的监管工作;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载量行为,合理合法行使自由载量权;健全和完善了行政处罚集体讨论制度、备案审查制度、信息上报制度、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等,确保分局行政执法的公正、公平、公开。完善了执法文档制度,认真做好案卷归档和管理工作,确保案档统一,卷档完整,立卷规范,交接有序,存放妥当;健全涉路纠纷处理制度和单位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制度,积极应对涉路诉讼,使依法行政工作有章可循。

三、强化法制教育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开展法制教育培训,是促进依法行政的基础工程。分局根据上级的培训计划和要求,制定了具体的学习培训计划。通过组织执法人员集中学习铺导,观看电教片、讲座、自学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对公共法律法规和行业法律法规的学习。并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相继开展了省交通厅执法评议考核执法考试、依法行政知识集中学习、法律知识网络竞答、参加市公路系统执法培(轮)训、分局执法人员岗位大练兵等法制教育培训活动,全年参训、参学执法人员共89人次。

四、开展行政执法宣教活动,促进依法行政工作顺利进行

篇4

今天,省财政厅一行来扶余,就“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我对各位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下面,按照吉财法[2005]521号关于印发《全省财政“四五”法制宣传教育考核验收方案》的通知要求,把扶余县财政局“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四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扶余县财政局在省、市财政部门和县普法和依法治县办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财政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吉财法[2001]1690号)确定的工作任务,紧紧围绕“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总体目标,大力加强财政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财政战线广大干部和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有力推进了全系统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进程,促进了我县财政事业的健康发展。现将我局执行“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深入开展“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理财

根据全省财政系统“四五”法制宣传教育总体规划和依法理财的工作目标,我局认真制定了扶余县财政系统的“四五”法制宣传教育总体规划和年度普法依法理财工作计划,统筹安排,强化管理,采取多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财政法制宣传教育。我局每年专门召开一次财政系统“四五”法制宣传教育部署会,对财政系统的“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理财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将法制教育工作纳入全局年度工作目标,并要求各部门年末按时报送普法工作进度表和工作总结,使全系统的法制教育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通过学习、宣传和集中培训,广大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在“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理财工作中,我们突出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注重法制教育队伍建设。我局成立了以书记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完善和严格执行了机关学法、用法制度,建立了“四五”普法宣传队伍。把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理财工作摆在机关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了以局长为龙头,以科长、所长为主体,以执法人员为骨干的学法、普法工作队伍,完善了法制宣传教育网络体系。

二是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我局加强了与公、检、法部门的联系,在专职法制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根据财政系统的宣传重点,加大法制宣传的力度,及时宣传报道依法理财的典型经验,促进了法制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各科室根据区全系统的四五普法规划制定了“四五”普法工作实施方案,将“四五”普法工作纳入科室工作计划,并充分发挥校广播室、电视台、网络、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开辟专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力求使广大干部和执法人员都能做到知法、守法、护法,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三是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财政局机关坚持党组中心学习组学法制度,在副处以上干部中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学习和举办法制讲座,确保党组中心学习组年学法不少于40学时,全局副处以上干部参加年度法律知识考核,参考率100%,优秀面100%。在科级干部以下机关工作人员中,有计划、有重点的部署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任务,重点围绕《宪法修正案》、《政府采购法》、《行政许可法》、《财政普法读本》、《财政违法行为处分条例》、《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及《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国家公务员条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学习。采取做试卷、听讲座、看录像、办培训班等形式,加大对机关工作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培训。每年积极组织局机关执法、普法人员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各级各类法制学习及讲座。

五年来,我局共举办了法律学习班10期,共培训执法骨干145人次;组织全系统财会人员参加《会计法》培训学习60余人次,全面完成了全系统《会计法》执法自查自纠工作;我们将《财政普法读本》、《政府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纳入了执法人员必修的培训内容,全县统考合格率100%,优秀率80%;组织机关及二级单位的干部20多人参加了市财政局组织的教育行政执法人员专业法律知识培训,均取得教育行政执法合格证;组织全系统的干部进行了“走进WTO法律知识”培训,参加人数300余人,考试优秀率75%,合格率100%。财政局还成立了学法工作专班,每年在系统内举办1次由局党政负责人参加的专题法律知识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讲课,年末进行一次干部法律知识测试,使财政干部的依法理财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

为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我局每年在培训经费中列出专项普法教育经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在所属单位开展多层次法律知识竞赛、征文评选、演讲比赛及法制宣传日等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活动。各局机关大力开展“一月一法”学法活动,特别是12.4法制宣传日活动,以中心组学习为引领,重点抓了时段的集中学法活动,努力营造法制宣传教育氛围。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我局共投入普法经费5.16万元,各系统共开辟法制宣传阵地296个,进行法制讲座157次,举办法制宣传橱窗156期,观看电影、录像168次,上法制宣讲课750余节,下发财政法治教育读本1500余册,干部法律知识读本1300余册,有力推动了我县财政系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二、明确职责,规范行为,全面推行财政行政执法责任制

一是制定和完善了财政行政执法责任制。为推进机关各部门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县财政局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分条例》,制定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专用考核目标体系,将法定职责层层分解量化到各科室,成立了实施行政执法责任领导小组,使机关工作人员的言行都在依法行政的许可范围内,各科室负责同志层层抓落实,较好落实了工作责任制。

二是强化监督,确保财政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到实处。按章执法是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核心。为促进财政行政人员恪尽职守,公正执法,我局行政执法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执法人员的考核,重点检查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情况,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履行法定职责及其互相配合情况等等。在考核过程中严格执行考核奖惩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以减少和杜绝执法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切实防止。我局全面推行执法责任制以来,没有发生一起违法执法事件,没有发生一起行政复议被撤销和行政诉讼败诉案件,行政执法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三是积极推行公示制度,切实增强财政政务的透明度。我局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最后剩下的审批审核事项,制定出了具体的政务公开实施方案并予以执行;在干部推荐、职称评定、职工评先以及人事管理等热点工作中,坚持条件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有力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

三、团结协作,普治并举,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理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随着“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理财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我县广大干部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大大增强,各级财政行政干部和广大执法人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水平明显提高,财政局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法制轨道,为全县财政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增强了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理财工作以来,我局广泛开展了知法、学法、用法活动,举办了“依法行政和依法理财”的理论和实践研讨,邀请了省、市等专家学者作了报告。广大干部和执法人员重新认真学习了《宪法》、《政府采购法》、《行政许可法》、《财政普法读本》、《财政违法行为处分条例》、《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及《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国家公务员条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财政干部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依法理财、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明显提高。

(二)提高了财政行政干部依法管理的水平,财政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管理轨道。

几年来,我们采取各种措施,系统强化了对财政行政干部的法制教育,绝大多数财政行政干部由过去单纯靠行政手段的领导方式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的领导方式转变。同时,不少财政所还聘请了法律顾问,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已成为教财政系统领导班子的时尚。积极制定财政规章制度,对违法违纪者进行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坚决煞住各种违反法规的现象,真正使财政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步入依法理财的健康轨道。

(三)加大了基层干部法制教育的工作力度,增强了基层干部学法、用法、守法的观念和意识。

“四五”普法期间,我局把基层干部法制教育作为实现依法行政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建立了制度,积极研究制定法制教育实施方案。把法制教育工作作为财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基层法制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转,依法理财工作成效明显。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四)净化了财政行政执法的内外部环境,促进了财政执法质量的提高。

篇5

一、认真抓好民主法治规范村建设

围绕“平安”“法治”建设,以制度设置为重点,进一步规范村级重大事务的民主决策、管理、监督程序,不断完善村级治理结构,保证村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基础。争取到今年年底,完成300个民主法治规范村的创建工作。

1、明确重点

一是村级组织职责明确,运行规范。制定和完善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及治保、调解组织的工作职责,明确各成员工作分工和岗位责任;制定和完善村二委议事规则,加强村集体领导原则。

二是提升村务管理水平,制订“实际、实用、实效”的《村规民约》,修改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完善村级财务管理,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

三是强化民主监督。建立村理财小组和村务监督小组,加强对村集体财物和重大村务的监督力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约束村干部的行为。

2、抓好试点

区司法局要选择2-3个不同类型的村,进行民主法治规范村试点工作,并取得经验。这项工作要在7月底前完成。

3、全面铺开

在总结试点村经验的基础上,在8月份,召开民主法治规范村建设推进会,在全区各行政村推开。要求到年底有300个行政村达到规范化水平。

二、全面推行“五步工作法”,规范决策。

(1)建立和完善《村民代表议事规则》,《村务决策议事规则》,进一步明确决策主体、权限、内容、程序和生效条件;

(2)结合实际重新界定重大村务范围,要将财务开支额度、审批权限和村干部报酬、误工工资等涉及经济利益的内容纳入决策内容;

(3)建立村民会议、户代表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决策组织,加大户代表、村民联名动议案的工作力度,明确五分之一村民代表和十分之一户代表行使村务管理动议的权利。

(4)建立村党支部启动动议——村民代表决策——村委会执行———村务监督小组监督——村民委员会负责人报告结果的工作流程,使“五步工作法”进一步完善。

三、加大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

今年是“五五”普法规划的启动、开局之年。要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加大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农村中开展各种法制宣传教育。着力培养农民的权利义务对等观念,引导帮助村干部和村民树立规则意识、秩序意识、权利义务对等观念和依法维权观念;增强村干部的自律约束、依法履职和村民的有序参与、议事监督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推行“五步工作法”,帮助村民围绕“四民主、两公开”,制定管用的决策、管理和监督制度,优化治理结构,规范村务运行。要充分发挥“两委”联席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学法平台作用,充分利用村务活动室、公开栏等学法阵地、开展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要定期组织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的法制教育培训、轮训活动。要引导农民在村民自治实践中提高法制观念和自治能力,努力实现“每户有个法律明白人、10户有个懂法议事人、每组有个学法用法带头人”的农村法制教育目标。

篇6

回顾“四五”普法教育工作,我们主要做法是:

一、全面发动,为“四五”普法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三五”普法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使“四五”普法的开展有经可取,能够准确把握方向,合理安排资源,做到有的放矢。在总结“三五”普法经验基础上可以看出,在“四五”普法工作中,基础性工作仍是关键,做好基础工作,也就等于为“四五”普法工作铺平了道路,定好了方向。因此,我们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全面落实基础性工作:

一是抓宣传发动。“三五”普法虽然开了个很好的头,也在社会各层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四五”普法的开展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是法制宣传教育更高的一个台阶,所以仍需进行大力宣传,营造更加和谐的氛围。为此,我们高度重视,把宣传发动作为启动的中心环节来抓。为在全镇上下营造更好的“四五”普法工作氛围,镇党委、镇政府召开全镇党员干部和各界群众1000余人参加了“四五”普法动员大会,紧接着又召开了广播电视会议和各种会议,大张旗鼓地宣传从中央到地方的有关文件精神、决议及“四五”普法的目标、任务、对象、方法、步骤、要求等。在宣传发动阶段,除刊出黑板报,开辟宣传栏,书写和张贴各种标语、悬挂横幅外,还组织司法、法庭、公安等部门利用集市在街头设点开展法律咨询,进行图片展览,同时,开展法制教育电影展映活动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发动,统一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提高了人们对“四五”普法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使“四五”普法有了非常扎实的群众基矗

二是抓普法机构的健全。为了加强“四五”普法工作的领导,镇党委政府将它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建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政法工作的领导、党委宣传委员为副组长,司法所、法庭、派出所、共青团和妇联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四五”普法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由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各办事处、行政村和重点单位也相继建立了普法领导小组。普法领导小组不定期地召开会议,分析、检查、研究、交流普法工作,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各种措施。建立了杜桥镇普法学校,杜桥镇外来人口普法学校,大汾东岳宫武校普法学校作为普法教育基地,并在临海市真空镀膜厂等五家外来人口聚集企业内建立外来人口普法学校,加强外来人口在工作生活中的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使他们自觉遵纪守法,促进社会面稳定。几年来,我们还根据人员变动频繁的实际,及时抓好领导小组的调整充实工作,做到机构常设,队伍常在,工作常抓,思想到位,认识到位,措施到位,为普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矗

三是抓规划制定和责任落实。镇党委、镇政府根据《临海市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结合本镇实际,制订了《杜桥镇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和分年度工作计划,并建立健全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工作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办事处、驻村干部、村干部身上,纳入综治管理的责任考核。对镇行政企事业单位也建立了相应的奖惩机制,促使“四五”普法真正纳入镇、村和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并落到实处。

四是抓普法师资培训。根据“三五”普法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造就一支合格的普法师资队伍,是搞好“四五”普法教育的关键。我们先后请市司法局等有关部门的行家来镇举办了师资法律培训班,专题讲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行政处罚法》等11部法律法规知识,来自全镇的机关干部、村两委成员、村团支部书记、村妇女主任、村治保调解主任、镇行政企事业单位负责同志共1000多人参加了培训。同时,我们还从镇司法所、派出所、法庭聘请了法律基础好、授课能力强、热爱普法工作的十余名同志为镇师资骨干,并选送镇宣传员和司法助理到市里接受《行政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简明读本》等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培养了一支素质较好的师资队伍,为“四五”普法有效地开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力资源条件。

二、总结经验,使“四五”普法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篇7

一、活动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农村法制教育,营造和谐社会”集中教育活动,是结合当前我县农村的实际,用发展的战略眼光,为为此文章原创网站普及农村法律法规知识,提高群众法律素质,在全县农村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所实施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布署和英明决定。对全县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法制集中教育活动一开始,我们就要求全镇上下都以高度的责任意识,着眼于转变机关作风,着眼于强化农村稳定,着眼于为民做好事、办实事来熟悉法制集中教育工作,来完成法制集中教育的各项任务,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上来。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这次法制集中教育活动驻我镇,共有4个局委,9个工作队,分包9个行政村。镇党委政府抽调了36名县直干部,入驻其它18个行政村,确保了法制宣传不留空白。同时,为了加强组织领导,我们镇成立了由书记、镇长为组长,主抓政法的副书记为办公室主任的8人活动领导小组,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法制集中教育活动实施细则》和驻村队员工作制度。以周密的安排部署促使工作队员能真正沉下去、蹲得住、安下心、扎下根,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与农民群众同甘共苦,做熟悉农村情况的“知情人”,与农民群众肝胆相照的“贴心人”,为困难群众解疑难、办实事的“热心人”;促使驻村队员坚持从实际出发,找准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从群众最不满足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希望的事做起,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打开工作局面,推动整个工作的开展

(二),大力支持,严格督促。我们对工作队员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支持,经常到队员所法制集中教育走一走,看一看,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碰到的实际困难。并明确要求各镇村干部,要认真配合驻村工作队开展工作,要求镇包村干部和工作区长,要真正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使驻村工作队员与村干部在工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大地发挥能动性,结下密切良好的协作关系。为了强化责任,严格督促,我们与各驻村工作队签订了目标任务书,为整个活动的开展和工作评价提供了操作依据;采用了“稳定风险抵押金”制度,工作区长、干部、包村干部、村两委分别预交一定数额的风险抵押金,抵押金与处理案件的质量挂钩,借经济杠杆的作用调动乡村干部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实行了一周一汇报,一周一安排,半月一总结的措施,采取定期不定期入村明查暗访,深入农户进行调研,及时把握各村活动动态,保证了县派27名工作队员和镇派36名工作队员,始终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我们按照县活动办的安排部署,结合实际,层层召开动员会,发动驻村队员和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进行广泛宣传。一是充分运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开展宣传发动,营造法制教育和学习的氛围。法制集中教育活动开展三个多月以来,全镇共组织召开动员会、法制骨干培训会等各种会议27场次,受教育培训干部达到900人次;组织各类报告和宣传58场,受教育人数达4000余人;张贴标语600余条,刷写固定性标语250余条,悬挂横幅10条,出动宣传车19车次,组织法制咨询9次,取得了明显效果。二是开展进村入户,送法上门活动。各驻村工作队员深入老党员、困难户、致富带头人、上访户等群众家中,与农民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给他为此文章原创网站们讲解有关法律知识,解答法律问题,深入了解村里状况,探讨解决的办法,做到了解到户,宣传到人,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三是抽调镇派出所、司法所、教育办骨干人员组成法制宣传队,走进校园,在中小学生当中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通过上法制教育课、举办法制教育报告会、演讲会等形式,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处罚治理条例》以及市委近期出台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了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促进了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通过扎实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全镇呈现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法制宣传学习,为全镇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狠抓落实,力办实事。我们在法制集中教育活动开展伊始,就把“促进依法治村,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组织建设,促进社会稳定”做为活动的根本目的,在活动中紧紧围绕这几项工作,狠抓落实,力办实事。我们抓住春节外出务工人员回家的时机,在正月十五前后举办了两期人事劳动法律法规培训班,受教育群众达二百余人,使外出务工人员提高了法律意识,增强了为家乡争光和自我保护的自觉性。镇派驻白庄工作队,在村上进行社会公道、家庭美德、移风易俗教育,引导村民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不断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并协助村两委协调资金6万元,预备硬化街道。镇派驻赵一村工作队,坚持把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推进依法治村;及时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和各项制度,使村级事务治理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以规范村干部依法决策、依法办事、民主治理为重点,不断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县法院驻商酒务村工作队筹集3000余元,邀请了“梨园春”部分擂主将法制内容编成戏曲节目,于1月12日在我镇大礼堂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制集中教育文艺晚会。县法院院长井慧宝带领班子成员亲自到会宣讲政策法纪。他们还利用腊月十八,商酒务村传统物交会的条件,在集市上设立了法律咨询台,以案说法,并接受群众咨询求助,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80多个。同时大力宣传涉法案件应走的法律渠道,杜绝了一起涉法上访事件。县法院驻韩庄工作队设立了“流动法庭”,结合该村实际,现场办公,既方便了群众,又解决了群众实际问题。该村74岁的赵老汉,老伴去世后,三个儿子相互推诿,不愿养活其父。老汉年迈多病生活困难,村民们怜悯他,可谁都没办法。工作队驻该村后,在副院长付克强的带领下,帮助老人召开家庭会,学习《民法通则》中关于赡养父母的有关条款,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说服三个儿子,每人每月为父亲拿20元钱,25公斤粮食。老人的赡养问题得到了解决,工作组受到了群众的一致称赞。赵老汉适人便说:“感谢工作队,是工作队为俺解决了矛盾,寻找了活路”。县劳动人事局驻村工作队,在局长王福文同志的亲自带领下,在我镇召开劳务信息会,推荐优秀青年外出务工,并向全镇27个行政村发放劳动法规,劳务输出信息传单1500余份,为群众指导致富门路;并在王局长的亲自带领下,赴所驻村柳林实地考察建桥一事,现已筹措资金1.5万元,预备动工。县审计局驻焦楼村工作队通过以案释法、讲案学法、现身说法等形式,使法律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村民受到法律的感染和熏陶。并为百姓办实事,踊跃捐资建小学教学楼。县农科站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对村民进行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帮助张洛庄村协调解决了因桃树引起的纠纷。

二、取得成效

通过活动的开展,使我镇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们依法决策、依法治理、依法办事能力进一步增强,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缓解,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全镇大局保持稳定,各行政村发展的思路明确,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篇8

一、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培育法治文化贵在探索,重在实践。近年来,无锡市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法治江苏建设纲要》精神,积极探索和实践社会主义法治城市创建工作,突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主题,首力培植法治文化理念,大力开展法治文化建设活动,抓基层、打基础,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不断增强法治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法治文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深入普法,着力培植法治文化理念

紧密结合无锡实际,紧紧围绕"法治无锡"建设目标,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创新形式、扎实推进普法教育,着力培植法治文化理念,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1、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切实增强法治意识。市分别制定了《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的工作意见》和《全市公务员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制定并严格坚持各级理论中心组集体学法、法律讲座、法律知识培训、学法考试、学法情况登记制度等"五项制度",有效规范和推动了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都将法律知识纳入培训计划,保证公务员学法每年不少于40学时,建立全国首个"公务员学法考试日",每年12月4日组织全市公务员进行学法考试。深入持久的普法宣传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法律素质明显提高;依法执法、依法行政的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推进了重大决策管理的民主化、制度化、法治化进程,逐步实现了由注重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深刻转变。

2、突出抓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根植法治文化思想基础。建立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将法制宣传教育列入学校教育大纲,强化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工作制度,确保学校法制教育的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阵地建设,探索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机制。共建各级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63个,社区青少年法制学校215个。通过举办各类法制讲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强化青少年群体的法治意识,根据法治文化思想基础,使其自觉按法律法规要求规范言行,形成学法守法护法良好习惯,并影响家庭、社会。

3、面向市民大众普法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在认真组织开展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的普法宣传教育的同时,面向社会开展全民法制教育。在企业中开展"诚信守法企业"创评活动,引导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诚信守法,合法经营,并依法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强化对外来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全市已建农民工法制学校1135所,对新市民的普法覆盖率达85%以上,有效增强了外来务工人员守法意识和维权意识,同时也大大减少了这一群体的违法犯罪率;以"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村)"的创建带动居(村)民的法制教育,"送法下乡"、"法制新风楼"等活动的开展,使群众获得法律知识的渠道多了,居(村)民间的民事纠纷少了,社区(村)法治环境大大改善了。

(二)创新载体,大力开展法治文化建设活动

无锡把建设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创新载体,研究和落实各项措施,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建设活动。在总结以往法治文化建设经验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开展法治文化建设活动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开展法治文化建设活动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任务,活动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全市法治文化建设活动正红红火火地蓬勃开展。

1、大力加强法治文化理论研究。无锡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筹建了法治文化理论研究会,组织落实专门人员,并聘请对文化研究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深层次、多角度、宽领域地开展法治文化的理论研究,探索形成法治文化建设的有效机制。江阴市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法治文化,加强法治文化产业建设,从根本上解决艺术团剧本的创作、普法教材的开发和推广,20**年2月,正式挂牌成立了"法治文化研发推广中心",聘请了在江阴工作的省级以上的作家、诗人、书法、美术和摄影等协会委员共18人,专门从事法治文化的研究、创作和推广。至今已创作各类法治文化作品2000余件,出版了《和谐的防线》、《失去旋律的青春》等近百万字的法制文学作品,编写了《说法》、《血泪母子会》等法制文艺剧本60余个,法制艺术团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军营、监所和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地演出200余场,受到普遍赞誉。

2、开展"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创建活动。为以典带面推动法治文化建设,无锡自20**年开始在全市开展"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创建活动。坚持从实际出发,巩固原有的创建成果,在各市(县)区及镇(街道)建设培育了一批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法治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街区、法治书画、图片展示长廊以及各类法治文艺剧团等,去年底命名了首批十个市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3、组织举办中国·无锡"法治建设"论坛。在中国法学会、法制日报社的指导帮助下,自20**年以来,无锡已成功举办两届"法治建设"论坛。今年9月,又将举办以"法治文化"为主题的中国·无锡"法治建设"论坛。通过对法治文化建设的经验交流和理论研讨,同时集中开展广场法律咨询、法治文化建设论文征集、法治文化下乡等各类法治文化建设活动,使更多的干部群众受到普法教育,进一步放大了法治文化建设的效应,扩大了法治无锡建设的影响。

4、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活动。开展法治文化活动,是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基础。近年来,无锡注重在市(县)区抓好法治讲座,在镇(街道)办好法治讲坛,经常性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各地各部门积极抓好法治文艺活动,创作法治文艺作品,因地制宜地搞好专群结合的法治文艺演出。法治文化创新不断培育出新成果,如宜兴市开辟了11路"法治文化班车";市司法局创办十五年的《法治时空》节目已延伸拓展出《庭审直击》等16个专题法治节目,此外法治文化宣讲教材编写,优秀法治文化短语评选、书画作品展、法治演讲比赛等法治文化活动正在全市上下蓬勃展开。

(三)固本强基,着力强化法治文化建设基础

1、巩固拓展法制宣传教育阵地。近年来,无锡着力规范和加强各类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设立法制宣传教育辅导站82个,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63个。组织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不断加强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在此基础上,积极筹建和完善村、社区法制学校包括新市民法制学校;在各级新闻媒体上普遍开设法制宣传专栏和专题,建立市、区级专门普法网站,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法制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2、注重法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各地积极组建各类法治艺术团、法治文艺演出队、法治文化研究室、法治文化宣讲团、法治文化馆等,筹建了一批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广场等,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各类法治讲坛设施、法治文艺团队和法治文化活动场所,夯实了法治文化建设的基础。

3、加强法治文化队伍建设。各地各部门十分注重法治文化队伍建设。一方面不断充实普法宣传力量,形成了普法讲师团队、普法联络员队伍及各类法律服务志愿者组成的普法宣传队伍。全市所有的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都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另一方面,各地积极培育和扶持文艺骨干及演出人员、理论研究人员以及热心法治文化建设的各类人才,为不断丰富和发展法治文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当前基层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无锡在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上作出了许多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取了一些经验。但与建设法治城市的要求相比,与适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相比,法治文化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对法法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精髓,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法治文化建设是法治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推进法治建设进程,实现法治化目标,必须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但我们基层的一些同志,甚至是少数领导干部对法治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认为经济发展是硬指标,法治文化建设是软任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在抓法治及法治文化建设的人员配备不足,经费保障不力,工作缺乏规划和指导,推进力度不大,工作成效平平。

2、法治文化建设载体还不多,氛围不够浓厚。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课题,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可借鉴。目前主要存在着载体还不多,活动形式简单陈旧,活动内容不够丰富等问题,法治文化建设氛围不够浓厚,其导向作用和影响力不够明显。一种文化一旦被人们所接受,它对人的行为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将在很长时间内产生作用,甚至根深蒂固。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法治文化建设发展不够平衡。近年来,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各地的法治建设,法治文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江阴市委高度重视法治文化建设,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加以推进,市委书记亲赴现场调研指导起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江阴的法治文化建设红红火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江阴大桥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江阴法治文化研发推广中心等在法治文化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工作成效十分明显。但调研中也发现个别地方声音不响、动作不大,工作在原地踏步,与先进地区形成极大反差。

三、深入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面对法治文化建设这个全新课题,需要我们在总结提炼中提高,在探索创新中求进。

1、要进一步突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法治城市的灵魂,也是法治文化建设中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在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中,在法治文化理论研究中,在广泛开展的法治文化建设活动中,都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法治文化建设实践,在司法和行政执法机关大力加强执法为民和公正执法教育,引导广大执法人员树立依法履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把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法治文化建设、法治城市创建的先导性、基础性工程来抓,努力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维护法治的良好风尚。

2、要建立起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无锡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当今无锡正传承创新、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向着文化大市的目标迈进。法治文化建设要善于通过文化建设发展这个纽带,主动融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各方参与法治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法治城市创建相符合的法治文化建设长效机制。要建立责任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合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要建立协调机制,发挥好法治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的组织、协调、指导作用,掌握动态,督促检查,有序推进;要建立激励保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严格考评奖惩,宣扬和激励创新,推动法治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和县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省依法治省纲要》和《推进依法治县加快建设法治的决定》,以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和“法律七进”活动为契机,坚持“法治从娃娃抓起”,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法律志愿者、家长义工、任课教师及青少年学生的作用,全面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治宣传教育模式,扎实推进依法治校。

二、总体目标

通过活动开展,在家校携手互动中,教育引导教师、学生和家长带头敬畏法律,做尊法的模范;带头了解法律,做学法的模范;带头遵纪守法,做守法的模范;带头依法办事,做用法的模范。通过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全社会树立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信仰,积极主动争当社会主义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为建设富丽安康新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主要内容

(一)家长带法进校园。进一步完善家长义工制度,有效整合家长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长职业和专业优势,校校建立家长义工站。按单位推荐、家长自荐、家长委员会考察的方式,组织家长中在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工作的法律专业人士和交通、税务、城管、安监等部门工作的执法人员,由学校发放聘书,成立法律法规教育宣传义工队。学校年初统一制定方案,按照每月一个专题的要求,编排法制讲座《日程表》,明确时间、主题和主讲人,提前两周通知主讲家长义工。协助家长义工通过专题讲座、现场咨询等形式,教育培训全体师生和学生家长,重点对《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税收征管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专业讲解。制定家长义工考核标准,采取学校提名、师生共评、家长互评、社会测评的方式,评选表彰“县十佳法制宣传义工”和“学校优秀普法义工”。

(二)教师带法进课堂。校校配备法制副校长,法制副校长负责参与制订学校法制教育规划、计划,配合政法部门妥善处理在校教师、学生违法犯罪案件,严肃查处侵害师生合法权益和滋扰校园的案件,每学期开展法治教育辅导不少于2次。每年开展一次“优秀法制副校长”评选活动。在优秀中青年教师中培养法治辅导员,按照“一班一员”的标准,班班设立法制辅导员。从地方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认真上好《家庭·社会与法制》《市小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案例汇编》《县中小学心理健康读本》。有条件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征,组织教师认真撰写法制校本教材。有效利用班队课,深入开展法制小故事征集、法律知识竞赛和法制视频展播等主题活动,把枯燥的法制教育形象化、生动化。学区督导室每月对各校法制教材使用、教案编写和上课情况进行专项统计考核,确保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和教案“五落实”。

(三)学生带法进家门。按照“一生带一户、一校带千家”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开展给家人带一份法制宣传材料、与家长共同制作一期法制手抄报、与家人共同解答一份普法知识题、与家人共同观看一个法制节目、与家长共同探讨一个法律问题、与家长一起给乡邻讲一个守法故事的“六个一”活动。大力开展“带法进家·传播文明”社会实践活动,由法制辅导员带队,引导学生经常性深入街道、社区、农村,当“小小普法宣传员”“小交警”“小小文明劝导员”“小小税法宣传员”,积极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每学期开展“学法守法之星”和“守法模范家庭”评选活动,对于做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并记入其学生成长档案。

四、实施步骤

“三带三进”活动已于2014年在县实验小学成功试点。从2015年4月开始,用一年的时间,分三个阶段在全县各中小学全面落实到位,并形成长效机制。

宣传发动阶段:(2015年4月-2015年5月)。各学校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开展法律“三带三进”教育宣传活动实施方案,列出重点工作推进表,明确具体措施和相关责任人,进行宣传发动,全面启动法律“三带三进”教育宣传活动。实施方案和2015年度工作计划于4月15日前上报教育局执法监督股。

组织实施阶段:(2015年6月-2016年2月)。各学校根据单位实施方案,按照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富有成效的总要求,扎实开展法律“三带三进”教育宣传活动,认真做好相关活动记录,收集并保存好相关文字、影像资料。执法监督股要制订“县教育系统“三带三进”教育宣传活动考核细则”,监审股和各学区督导室要严格按照标准对各校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总结验收阶段:(2016年3月-2016年4月)。各学校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认真做好自检自查工作。教育局纪委、执法监督股对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考核验收,通报表彰“学法用法示范学校”、“优秀法制校长”、“优秀法制辅导员”、“守法模范家庭”。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三带三进”活动是教育系统落实“以法治县”战略部署重要载体和具体措施,教育科技体育局成立以局党委书记、局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县中小学校依法治校“三带三进”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执法监督股。各学校要从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高度出发,把活动摆上重要位置,认真部署、积极实践。

(二)立足实际、形成特色。各学校要立足单位实际,按照适用有效的原则,充分尊重宣传教育对象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层次,通过以案说法、视频展播、图片展示、第二课堂综合实践等形式开展活动。要大胆探索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逐步形成单位活动开展特色。

篇10

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依法治乡”、“以德治乡”的实施,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根据团县委、县司法局、县教育局、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县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创建青少年法律学校活动的通知要求,乡党委、政府决定,在全乡开展创建青少年法律学校活动。

一、活动目的

创办青少年法律学校是贯彻落实“四五”普法规划,构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有形载体。青少年法律学校立足基层,贴近青少年,通过开展多种形势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帮助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和用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活动内容

(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创办青少年法律学校

创办青少年法律学校,主要在青少年相对集中乡镇政府所在地展开,并逐步向有条件的乡村延伸。青少年法律学校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要有场地。可以利用乡青少年文化站、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及争创单位场地、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及其他场所、中小学校假期和晚上的闲置教室。二是要有师资。志愿讲师或辅导员由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及争创单位专业人员、现有的各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本地区有专业知识的青年志愿者、从事法律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组成。三是要有宣传教育材料。要根据青少年的需要,选用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宣传教育材料,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法律教育活动。、教育部、司法部、等单位共同组织编写的《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应作为青少年法律学校的推荐读物。四是要有规范的培训方法。要制定明确具体的培训计划,既要加大对青少年法律知识的教育培训,又要加强对教师和辅导员的培训。 (二)依托青少年法律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律宣传教育活动

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青少年法律学校为阵地,大力开展各种法律宣传教育和法律实践活动。

1、以自我互动教育为形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律学习活动。要组织青少年开展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互动式法律学习活动,通过讲法律故事,举办法律讨论会、案例分析会、法律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调动青少年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帮助青少年增强法律意识,掌握基本法律常识。

2、以体验教育为形式,开展多种类型的法律实践活动。要组织青少年积极参与法律实践,通过到少年法庭、律师事务所、看守所、戒毒所等单位观摩体验,组织罪错青少年进行现身说法,组织青少年开展模拟法庭、情景训练等活动,帮助青少年深刻理解法律,促使法制观念入心入脑。

3、以亲子双向教育为形式,开展潜移默化的家庭法律教育活动。要动员家长参与到法律学习教育中来,通过以家庭为单位,围绕法律与文化、法律与道德、法律与社会,举办重大法律事件讲座、组织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法律教育活动,使父母与子女共同建立起一种内在的法律信念,从内心的深层情感上自觉接受法律,树立法律信仰,促进整个家庭法律素质的提高。

4、以集中授课为主要形式,开展法律基础知识教育。要聘请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及争创单位的法律专业人员、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和其他法律志愿者,重点对闲散青少年、外来务工青年和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宣讲活动,帮助他们掌握与自己学习、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三)依托青少年法律学校,为青少年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

1、建立有效的法律服务设施。要依托当地的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及争创单位在青少年法律学校建立起方便有效的法律服务设施。在社区设立“青少年维权岗”服务站,设置维权信箱,建立专业人员定期值班制度,形成为青少年提供帮助的区域性维权网络。

2、开展经常性的法律咨询。要组织政法系统的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及争创单位的法律工作者和其他专业人员,定期到青少年法律学校开展法律咨询活动,为青少年解答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法律问题。要建立固定的专家咨询队伍,对青少年经常面临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咨询过程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要及时总结。

3、提供便捷的维权服务。要组织相关系统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及争创单位,到青少年法律学校,为青少年提供多种类型的维权服务。通过区域性的维权服务网络,经常了解本地区青少年的权益保护状况,为权益受到侵害的青少年及时提供法律帮助和法律援助,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三、活动要求

创建青少年法律学校是一项长期活动,各单位要在共青团、司法行政、教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县直部门的领导下,精心组织实施。

(一)青少年法律学校的创办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版权所有

要认真总结经验,在全乡范围内创办青少年法律学校;要突出青少年特点,办出自己特色;要注重探索创新,讲求工作实效。

(二)青少年法律学校要和正在开展的相关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要按照“四五”普法教育规划的要求,把青少年法律学校和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中小学聘请法制副校长工作、青年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基层团建工作、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要将青少年法律学校的工作情况作为申报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和青年文明单位的重要标准,严格考评。

(三)青少年法律学校要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中小学法制副校长要在青少年法律学校发挥重要作用,协调各个方面,把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积极组织辖区内的中小学生参与法律学校的学习、实践活动。青少年法律学校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灵活多样,要注意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衔接,通过亲子双向、法制副校长、青少年法律学校等方式的教育,三方面相互补充,使青少年多方面接受法制观念,全面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