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教学好处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3: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课堂教学好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艺术导入,减少“离题”的折腾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良好的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学好本课知识的关键之举。然而,有的教师一上课就以“评讲”作为导入,对一些错误多的学生无形是一个不良的打击,影响了本课学习的积极性。有的教师以先做大量题目再讲解作为导入,减少了课堂新授的时间。还有的教师一上课就把课前那些“张长李短”的琐事讲一遍,然后再开始讲授主课。如此像这些“离题”折腾的导入,怎能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学习本课新知识呢?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有它的导入技巧,讲究艺术导入不失为是一个良方。如,我们可用直接式、悬念式、过渡式、迁移式、启发式、实验式、质疑式等等艺术新颖的方式进行导入,可引起学生学习的情趣,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无论何种导入,关键要用简短的时间和言语扬起学生畅游知识海洋的风帆。
二、科学点拨,避免“乱讲”的折腾
教师教学的传授要遵循科学性,上课的讲解要讲究艺术性。课堂的教学“多讲”不行,“乱讲”不行,不讲也不行,“瞎折腾”更不行。教师上课教要明了,讲要到位,科学点拨最为首选。比如教学小学数学“工程问题”的应用题,老师决不能沉浮于学生多练教师多讲上,关键的关键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如何理解解题的思路,教师进行科学点拨,让学生学会如何找题目中的“单位1”和“标准量”。如通过画线段图来找“单位1”,也可通过分析题意画出关键词、关键句找出“标准量”等等。一旦学生掌握了会学的方法,这些抽象复杂的“工程问题”就会变为具体简单的应用题了,课堂教学目标就会迎忍而解,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三、精设板书,防止“糊写”的折腾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精美的板书不仅是教师课堂教学重点的显示,而且也是展现学生接受新知识的优美画卷。而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从不注意板书的特殊作用,课前无准备,书写无计划,随心所欲,不分主次,杂乱无章,一堂课下来,学生对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主次不分明,心中无内容。有的教师在讲课时乱写乱擦,字迹潦草,多写少写,满板抄写,没有中心,“糊写”一通。对这样的板书,学生听课目标不明,思维乱麻一团。创设课堂精美的板书教师除课前要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准备充分外,还要运用板书的相关原则,精心设计,突出重点,所设计的板书要与教学有公共性,与学生思维有同步性。针对每一课的具体教学任务,教师所设计的板书还要体现示范性和观赏性、条理性和概括性、计划性和针对性、科学性和目的性等原则。比如小学语文课中的识字教学,教师必须在黑板上亲自进行板书演示体现示范性,对每个汉字教学与书写要边讲边书,让学生看清汉字的书写顺序,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再如教学看图写话,教师可在黑板上边讲边画体现观赏性,边画边写突出条理性。
四、巧用投影,预防“滥用”的折腾
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进入课堂后,对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起到了相当的效果。笔者曾听过几堂青年老师的汇报课,这些年轻人由于对电脑对幻灯的熟练,整堂课全是课件“巡放”,成了现代科技教学展现的“大舞台”。课堂上学生成了观众,老师当了话筒,教学过程是学生观看投影,聆听音乐。这样的教学影象多了,思维少了;看得多了,启迪少了;最终是教学客体多了,学生动脑的主体少了。那我们教学中如何巧用投影“不折腾”呢?首先要钻研教材准备充分,其次课件制作要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然后要讲演结合启迪思维。无论是投影教学还是实验教学,教师都要以导为主,以演为辅,科学点拨,预防“滥用”。比如制作数学课件既要有体现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又要展示科学性和观赏性。制作语文课件既要有动画的顺序性,又要讲究语文教学中的条理性和概括性。只有这样,才能恰到好处的运用现代化技术来发展学生思维,启迪学生心灵的智慧。
五、精选习题,控制“题海”的折腾
篇2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任务艰巨,他是为孩子打开数学之窗的先驱者,因此,我就这个问题谈谈怎样做好小学数学教师,数学来源生活,又要回归生活,因此,情境设计,问题的产生尤为重要,好的情境能激发思考,引出一大串问题,才能使学生产生问题串贯穿整个课堂,从而打开思路的大门,老师的一句鼓励能让低下的头勇敢的抬起,一堂课教不出一个人才,但是人才却是由一堂一堂好课培养出来的。
【关键词】好课情境智慧愉快
数学与生活天然地联系在一起,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田野里有数学、活动中有数学、商业中有数学、建筑中有数学、科研中有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要让每一位学生拥有一双发现数学、观赏数学的眼睛,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思考人生。
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是学生理解数学的基础。教师要善于创设别样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实物、图片、表格、场地等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情境去理解同一个概念,同一个性质,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刻划同一个问题,丰富学生对数学的内化。
数学问题产生于数学情境,一个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数学情境不同于生活情境,它可以来源于生活的有现实背景的生活情境,也可以是源于数学自身的纯数学的问题情境,还可以是源于其他学科的生活常识或科学探索类的情境。在数学情境的问题上,课堂教学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有的教师设置的情境不合理,有的情境偏离教学目标,有的情境不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二是有的教师不会用好数学情境,没有发挥好情境的功能,使情境在使用中偏离了目标。
我们要努力把数学课上得简单、愉快,使数学课充满生机与乐趣,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接受数学,使数学课成为学生学习创造的儿童乐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数学好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分享数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美丽的数学童年。
数学课成功与否的一个简单标志就是课堂上学生是否在思考,也就是学生是否积极地思考数学,而不是被动地听、机械地学,简单地模仿和强化地记忆。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数学学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学会“问”数学,要使更多的学生想问,那教师就该具有亲和力,使学生愿意接近你,方能使教师的一个个问题串鲜活起来,否则再好的教师学生惧怕你,课堂也不会动起来,所以,若上好每一堂课,教师亲和力和爱心是前提,只有这样数学课的学习才会从问题开始,经历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到产生或研究新的问题整个过程才会圆满结束。
教师的课堂智慧在一个个具体的教学行为中体现出来。当学生发表意见的时候,他能够正确把握问题的实质;当课堂出现的时候,他能够敏慧地捕捉最富有价值的信息;当课堂气氛沉闷的时候,他能够妙趣横生幽默机智地调整教学;当学生的思路受阻的时候,他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引出一条通道;当学生无法表达清自己的意见的时候,他能够启发学生说出来……
“偶发事件”是课堂上一道亮丽风景线,学生的一个动作和一句话,课堂里的一个节外生枝,甚至突如其来的“干扰”,都可以成为难得的教育资源。只要教师及时地抢抓并有效利用,运用教学智慧和教学机智巧妙发挥,就能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充满情趣、充满活力、充满智慧。
一个错误地回答,老师给予一声鼓励,一个微笑也许就可以让低下的头勇敢抬起;“一句相信你自己!”就可以引导自卑的心走出迷雾。教师应永远不会忘记身上的责任,在播撒知识的同时也把自信和爱种在孩子们的心间。
篇3
关键词:快速;节奏;效率;提高;发展;创造
所谓课堂教学节奏,就是指课堂教学的速度,那么加快课堂教学节奏,就是加快课堂教学的速度,真正做到向40分钟要质量。我认为加快课堂教学节奏,对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不仅是可能办到的,而且是必要的,颇有好处的。
首先,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养成严谨、求实的教风。
初中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需要,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运算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课前就要设计好课中的每一个环节,一要设计讲哪些知识,同时还要思考培养和训练哪些能力;二要设计如何讲授教材,还要思考如何借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三要设计如何将课本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心理以及有关知识相联系;四要设计课本的知识点,技能与表达、书写、解题的能力相联系;五要设计如何使现阶段知识技能与前面的有关知识挂钩,又能为以后所学的知识铺路,提高教学的整体性,使知R形成网络。
要加快课堂教学节奏,教师除了以上的教学设计外,还要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教师课堂讲授的语言必须精炼。俗话说课要讲的好,话要讲的少。老师要明确课堂主题,围绕本堂课要解决的问题,抓住关键,击中要害,直截了当,不生枝蔓,不拖泥带水;概念要清楚,不模棱两可,集中讲知识的凝聚点,知识体系的重点,理解掌握知识的难点,学生学习的疑点,让学生感到有画龙点睛,茅塞顿开,豁然贯通之妙。
教师的语言还要准确、鲜明、生动。讲究语言的节奏,主要是“速度节奏”和“感情节奏”,恰当使用这两种语言节奏,能使学生听起来明晰清爽,从容不迫,有板有眼。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进入角色”的时候,也就是给学生印象最深,无意识却记得最多,效果最佳的时候。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最重要的工具。因此,要想加快课堂教学节奏,老师就要具备合理运用、熟练驾驭语言这一条件,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业务素质。
第二,加快课堂教学节奏,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我们要使学生的生活中不单单只有学习,还要使学习富有成效,那就需要给学生自由时间”。
加快课堂教学节奏,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自由的课余时间。我的做法是:使用先进的电教设备和手段,增大教学容量,从而能够高效快捷地实现教学目标。学生的课堂练习不仅得到了保证,而且课外作业都能在课堂上完成。这样学生就有时间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特长,掌握其它的技能,学生也能得到全面发展。
第三,加快课堂教学节奏,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记得刚开始工作是,我由于使用传统的教法,生怕学生接受不了所教的知识,故每节课的容量较少,节奏又慢,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充分的锻炼,效果不理想,我还错误的认为:老师讲的越多,学生学得就越多。包教包讲,加课加时,疲劳轰炸。殊不知这样一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后来,我改变了小容量,慢节奏的教法,在教学时,提出问题,限时回答;课堂练习,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从而缩短了思考的时间,加快了教学进度,加强了学生课内解题的训练。一位数学家说过:“解题是学习数学的灵魂。”解题是把数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主要表现,它可以培养同学们多方面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解题训练,学生必能从中获益,这是毋庸置疑的。面对题多量大,难度高的中考题,他们才能应付自如。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应用这些能力去解决诸多的实际问题,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
第四,加快课堂教学节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气氛,从而进行寓教于乐的愉快教学,创造生动而良好的教学氛围。
由于教师采用了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注重运用语言的艺术等,这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积极热烈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篇4
本次活动围绕寓言这种文体的教学特点展开研讨。活动中,由研修团学员石排福隆小学的李慧婷老师和道滘中心小学的温见弟老师同课异构二年级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塘厦第二小学屠立元老师和长安第一小学岳林杨老师同课异构四年级的寓言故事《纪昌学射》。四位名优教师精准地把握教学内容、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精彩的课堂教学过程和精湛的课堂教学技艺,赢得了全体听课老师的频频赞许。
在名师课例中,罗才军老师执教苏教版五年级课例《自相矛盾》,罗老师生动巧妙的课堂设计,让学生在文白对读、复述、表演、想象、练笔过程中深刻理解寓意、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课后,罗才军老师以《寓言教什么,怎么教》为主题进行了讲座,让我们对寓言这种文最后,市教研员严考全老师和黄小颂老师分别对中高段和中低段四位授课老师作出了点评,认为四位授课老师基本功扎实,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善于引导学生在读中悟、读中思,做到读写结合,黄老师更提出了低年级的寓言教学也应做到四个重:重字词、重语言积累、重方法、重朗读,语文课堂不能脱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 体特征和教学策略有了全新的了解。
此次研讨活动虽已圆满落幕,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启迪将为我们打开一扇智慧之门,燃起创新智慧之火花。
1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进步,他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可以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下面是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感受,一起来跟小编了解下吧。
一、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感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说过。在激发学生学习时,学生只有乐学才能有兴趣学好,如果学生厌倦学习,就会导致差强人意的效果,所以必须是在学生感兴趣的条件下,对学生加于引导,学习起来肯定事半功倍,兴趣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曾听魏书生教师说过,“好导语像磁铁,能够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可以给学生以启迪,催学生奋进。”从魏老师的话中可以看出,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导入设计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调整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和思想带到课堂上。
(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的《晏子使楚》这节课时,教师可提出假设,对问题加于引导,并提出:“一个人的外貌重要还是智慧知识的重要?”老师刚说完,就有学生立刻站起来回答道:“肯定是智慧知识重要。”老师给予学生大力的表扬,并说道:“同学们你们说的对,智慧知识是很重要,但是外貌也重要,外貌的美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之上。”接着,教师再加以引导,引用历史进行更近一步地介入新课程内容:“就在春秋末年时期,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外交家,他能言善辩,口才相当了得,以至于闻名于全世界,当人们说起他的名字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个个赞不绝口,从没一个人因他个子矮小而笑话他,他用自己的一生来维护国家的尊严和自己的尊严,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通过这样引导,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学自然而然就能继续发展下去。这样既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又能使学生的情感反应达到顶端。
(三)根据课本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造能力兴趣
在学习语文教材中的诗词歌赋时,根据优秀的作品,教师可以利用优秀的文章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改写――扮演教材中的人物角色,进而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兴趣。刚开始,得把学生从自主阅读中引导角色中来,认真思考如何把故事的情节表演活灵活现,只有通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能对学生的创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其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表演起课本剧,从而在表演中获得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能提高沟通合作的能力。在编演课本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培养互帮互助合作无间的兴趣,还能培养合作精神,从在在表演活动中掌握知识。
二、共建智慧型课堂
为创建智慧型课堂,我们设计了一套方案,设计人员有:大学研究人员、各学科教师还有教研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讨论,得出结果,汇集各种智慧的结晶。研究方向必须遵照两条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明线是“数学学科问题”,暗线是“智慧型课堂的创生”。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贯穿“智慧型教学”的宗旨是“如何有效地协调预设与生成,引发学生的精彩观念”的问题。这次课例研究打破了以往的备课、听课、与评课的教学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来研究备课、听课与评课如下。
(一)从备课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改进
智慧型课堂根据“愿景试教学设计”,智慧型课堂需从“愿景式教学设计”,愿景象征了教师对教学的憧憬,愿景教学有着不确定性及可能性。如“既定目标”“教学步骤”“教学程序”,教学设计是针对学生的关心、课程及自我评价的探究。设计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学,是对实际情境教学的丰富。从“课前分析”的三维度来加强对课程、自我及学生的研究。为了更好地研究课前分析,我们把课后的反思和课前分析连接成两次课的纽带。教师通过对课程和学生的反思,生成新的认识,为下一次教学做铺垫。
(二) 从听课的角度来了解课堂框架
完成教学设计改进后,下面就是为教学环节做研究,课例研究的人员参加课堂观课的过程,便于共同研究课堂教学的过程,通过把每次上课都录制下来,便于我们课后观察及分析。通过分析课程的结构、课堂生成教学、教学设计正确地掌握学生的特点和起点,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研究,利用数学概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数形来搭建中间路径,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通过对教师观察来研究,教师必须要认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根据学生提供的线索来进行对教案的更改或调整,与学生形成互动。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学生能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上,掌握学习方法,体现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在不同能力的起点、不同风格认识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发展。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有助于加深对教师、对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三) 从评课的角度来分析研究方案
“评课”是课例研究最后一个环节,评课是围绕“数学学科问题”“智慧型课堂的创生”这两条线索来进行,撰写课例研究报告是从四个课题方式所呈现的。评课时,除讨论总体思路外,重点是抓住“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不同点,找出疑问,分析原因,经过讨论后,得出课例研究报告,提出修改的思路。这不仅包括了设计思路的规整,还包括课堂上的每个环节细节的处理,其目的是为了向更精彩的智慧型课堂努力。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智慧
一、智慧课堂,定是富有趣味的课堂
智慧课堂,兴趣是保证。的确,学习更多的是学生的主体行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部动机,若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哪怕教师讲的天花乱坠,那也是“独角戏”,对学生毫无益处。相反,若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探究,知识构建也就顺理成章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才有了基础。为此,要构建智慧课堂,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尤为关键。
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首先得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在课堂中尊重并关心学生,多鼓励学生,以此而搭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要注重以情境为媒介,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而借助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到探究活动中。如《欢乐的泼水节》的阅读,以视频展示泼水节的盛况,让学生融入其中,再引入泼水节的来历,引导学生阅读。又如低段识字教学中,以卡片、游戏等方式而引导学生参与,在活动中感知、识记,学生兴趣会更加浓厚。
二、智慧课堂,定是学生自主的课堂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智慧课堂,提倡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被动的接受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语文教学中并不是教师讲多少学生就能接受多少,更多的是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能学会自主学习,这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自主学习也可为课堂中的合作打下基础,促进课堂生成。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课前预习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为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注重以目标和任务作为指导。以《大作家的小老师》为例,课文讲述的是著名作家萧伯那和苏联小姑娘的故事,那么,在自主学习中,对萧伯那的了解不可少,对课文的内容感知不可少,对生字词的学习不可少,自主学习中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课堂中再以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方可让学生更好在事件中感受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不仅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而促进学生构建语文知识,还得关注学生的习惯培养,这样方可让学生更加自主地投入到语文学习过程中。
三、智慧课堂,定是充满探究的课堂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是一种典型的“授受式”的教学,而智慧课堂所提倡的是要让学生去经历,在探究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以丰富的活动、问题去引导学生,让学生从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为更好地提高课堂探究的有效性,不仅要加强问题设计研究,还要注重结合学生的探究情况而对学生做出相应的指导,毕竟学生的认知有限,如果不辅以教师的指导,学生在探究中很可能偏离主题,也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教学中“相撞”环节的探究为例,先引导学生找出小女孩对爱因斯坦外貌的印象的句子,即“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采用角色置换的方法问学生如果是小女孩当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奇怪)追问“为什么会是奇怪呢?”由此而展开对爱因斯坦的形象描写分析。由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而引出“奇怪”,“为什么被撞还要致歉?”“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由问题逐层引导学生探究,在教师的点拨下而对爱因斯坦的形象形成整体感知。如此,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师生互动的“合奏曲”,教师“导”而学生“学”,真正让学生去经历并学会。
四、智慧课堂,定是具有发展的课堂
智慧课堂所关注的是全体学生的发展,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确,教育并不是为个别人而服务的,而是为全体学生而服务的,语文教学要提高的是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里,必须摒弃传统观念的束缚,重新定位发展的概念。发展不是以成绩来定优劣,而是要以学生自身的基础为基准,通过过程来看学生是否在学习中得到了进步。
要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得到发展,首先的以平等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能客观地看到学生的差异,在目标定位、过程设计、练习等过程中因材施教。其次,要学会发现学生的优点,多给予激励,这样方可让学生喜欢语文,积极参与。如有的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可能差些,但口语表达能力却较好。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表现而及时给予学生激励,让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自信,取长补短,更好地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智慧与策略
一、树立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
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就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建一个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努力创建一个全新的教学情境,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轻松自如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保证学生在轻松自如的课堂环境中进行探究学习,学生才能够更加深入的将自己投入进去,才能够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智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小学生的朋友,带领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获得一种情感方面的喜悦。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更好的卸下学习的重担,学习才能获得更大的突破。具体说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倾听学生的需求,要深入学生大群体中,与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保证学生和教师在共同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情感方面的共鸣,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思维能力才能够被激发起来。
二、改变学习防治,为学生创建自由探索的空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保证让学生懂得如何说学习,如何才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小学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过于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积累,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实践的能力,重点培养学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就是要重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相信自己学生的能力,要敢于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小学生好奇和爱动的特点,对于学生自己能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的问题,一定要交给学生去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智力更好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在讲解《难忘的一课》过程中,在学生对文章中人物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教师应该结合课堂这个神圣位置问问学生对这一刻的感想。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根据文章的情感发表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由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感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进行了有效的互动交流,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和创新能力,最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有效互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
课堂互动是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双向沟通、交流和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很好的实现有效的互动和交流,教师在课下就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精心的设计教学问题和教学情境。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都应该具备一定的启发性和探究性,保证探究过程中趣味性和价值性。这样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加具有兴趣,才能更加有效的实现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交流和互动过程中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通过交流,学生能够敬爱给你信息反馈给教师,教师再将收集回来的反馈信息进行总结和分析,对于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的进行修正,而不是简答的对是非对错的判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究学习,大胆质疑,积极发言,这样才能实真正的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和交流。例如在讲解《少说闰土》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熟读,然后对段落进行划分,并积极的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文章进行讨论和分析,特别是让学生对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外貌描写进行分析和研究,对采用这种描法的好处进行分析,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提出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这样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学习过程中问题。
学生通过小组内的相互补充、相互质疑、相互启发会对问题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能够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自主发言的机会,这样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会更加的深刻和完整。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刺激学生多种感官神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智慧和灵动。
4浅谈小学语文智慧课堂
一、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懂得思考、爱上思考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的主要亮点之一。在我国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对学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灌输”。也就是说,在小学传统语文课堂上学生并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接受,而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思想上的僵化,从而使得学生成为一个不懂得变通的“机械人”,而这样的教学是不符合智慧型课堂的教学目的的,同时也是非常失败的。因此,为了使得小学语文课堂实现传统到智慧型的转变,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通过思考将课堂上的知识转变为自己内在的智慧。
比如说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告别童年》教学中老师在教会学生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如生字、词语等等)之后,可以听出若干个思考性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反思和思考,如“什么是童年”、“自己的童年是什么样的”、“童年对于自己、对旁人来说有什么样意义”、“在自己的童年生活中自己领悟到了什么”、“自己在童年中成长什么”、“应该如何告别童年”、“在告别童年的过程中自己会失去什么又会收获什么”等等。当然,其中有一部分问题对于小学六年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的,如“童年对于自己、对旁人来说有什么样意义”等等,这些问题学生在思考的过程难免会感到有些吃力,并且学生所能提供的回答都会较为稚嫩,此时,老师不应为了避免教学的麻烦而放弃对学生的引导,也不应该因为学生回答的不到位而阻止学生思考。相反,老师应该通过例举学生身边发生的小事,让学生一点一点的对“童年”与“告别童年”进行深入的思考[2]。
二、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创造
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中,让学生学会创造也是老师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这是因为,时代与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在不断变换,而目前时代与社会最为需要的人才就是创造型的人才,因此,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创造、愿意创造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当然,许多老师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就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是较不实际的想法,因为小学生各项能力均处于启蒙的阶段,而在这个阶段中就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探索,那么其教学的效果必定无法得到较好的保障,实际上,这样的想法是存在较大误区的。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其实小孩并不小。你若再说小孩小,变比小孩还要小”。
而通过陶行知先生的话可以得知,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潜力往往是老师无法想象的,因此,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能进行更多的尝试与探索,从而实现对学生创造能力的锻炼与培养。与此同时,在多年的实践经验中可以得知,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创造是能够行之有效的。如在小学三年级上册《奇妙的海底世界》的学习中,老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用自己的双眼去看一看海底世界,老师还可以组织展示小课堂,让学生通过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去创造出自己心目中海底世界里可能存在的生物,并且让学生说一说原因。
三、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理解
篇5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123-01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有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本人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就此进行探讨。
一、高度重视备课,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备好课便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可是,在农村,我们教师往往忽略了备课的重要性,成天忙于批改学生的各类作业,认为只要学生能正确完成作业就是有效性教学;至于备课,有的直接参考现有的教案,还有的根本没有时间备课,只按照自己在课中的临时发挥进行教学,这就造成课堂教学的机械性、盲目性和随意性,这种无效备课或毫无准备的教学很难说他教学的有效性有多高,更别说学生能在课堂上会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的快乐、学出意义。实践证明:成功的有效性的课堂教学在于成功的有效的备课。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因此教师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促进教与学的和谐氛围
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总是围绕老师的教。老师一板一演,学生一唱一和。课堂教学在师生一问一答或老师的喋喋不休中结束,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弱的学生总是无法跟上教师讲授的节拍,这样严重影响到差生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首先转变教学观,由注重教师“传授”向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转变,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传递向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转变。教师能够更加自如的融入学生之中教学,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可以搭建在学生相互之间的不断质疑、释疑中完成,在师生的游戏中完成,在学生的集体板演中完成。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老师可以是一个搭台者,一个导演,或一个观众。教与学自然、顺畅了,师与生和谐亲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将得到全面提高。课堂练习可以由单一向多样性转变,如同时站板练习同一道题,同时站板练习不同的习题,学生站板时,老师重点关注学习能力较弱、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巩固已学知识和没有把握的内容。采取课内一对一互助活动,让成绩好的学生配合老师对中下生同时进行辅导,同时把收集到的掌握不到位信息进行反馈,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讨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将知识能够学透、学好。因此,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已经从关注教师的行为方式,转向注重学生的行为方式,并致力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把课堂归还于学生。
四、激励评价要有有效性,激发学生的自信
篇6
一、 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是心理动荡、充满矛盾的转折过渡时期,活泼好动、个性张扬、爱展现自我且情绪善变是青少年的典型特征,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就会感到鼓舞和振奋,继而会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十分重视,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肯想方设法学好这门功课,才能积极主动学习,乐意学习,热爱学习。因此,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作风,与学生真诚相见,互相尊重,多与学生做心灵上的交流,了解学生,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从而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岐视和辱骂待优生,应该多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更热爱英语、喜欢英语。
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以教师为主体,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活动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学习的过程,教师既是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学中要以充分了解学生为基础;教师要在学习中、讲授中、讨论中、辩论中、活动中、社会实践中、学习评价中充分信任学生,要充分宽容并鼓励学生,做理性的组织者、积极的参与者、智慧的引路人,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效应,从而激发学生接受相关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善于营造愉悦而又紧张的学习气氛,时刻围绕学习中心内容积极展开思考,让学生做到忙而不乱,热烈而又有秩序,在教学中多表扬,多激励,让学生不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心理得到优化,形成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使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如果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果一定不好,而乱而无序的课堂也难脱失败的结局。
二、 利用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不同的题材,利用不同的教学资源,采取丰富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Hollywood?蒺s all?鄄time best?鄄Audrey Hepburn这篇课文时,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强、凡事爱打听这一特征,在课前先布置他们通过翻看杂志、上网等不同手段查找Audrey Hepburn的相关资料并拿到课上交流,看谁找得全面。同学们热情高涨,到课上发言时更是激动不已,你一言,我一语,人人都争先恐后地开口说话,越说越想说。我适时插上一两句,并趁机播放有关Audrey Hepburn的精彩纪录片,让学生描述纪录片中的感人情节,同时指导他们观察文中的精美插图,联系课文把内容说得具体。学生受到故事情节的感染,语言表达的兴趣大大增强,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不知不觉中,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当然,在Audrey Hepburn课堂教学中我还充分考虑、分析哪些材料次要,哪些材料重点,哪些材料可借助多媒体进行,考虑精讲的程度,研究怎样才可以讲深讲透,让学生更明白,更加深入理解,使讲解富于启发性,从而优化教学内容。同时要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对所学学科本身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尤其要培养学生自己找规律,自己做总结,通过独立思考、开发智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管理。
三、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构建情趣盎然的课堂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本身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建设者,同时把创造性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这非常契合青少年不满现状、不断求新的心理特征,也满足了学生对文本进行“二度开发”的创造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心理成长,要赞赏学生的创造才能。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时,在教学法上可采用“启发式”、“学导式”。首先,学生要有充分的相关知识背景的积累,在学习课前预习时划出难点,带着问题听课,或学生在自学中遇到了困难、迫切需要教师解难答疑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其次,教师自己要做好多方面的积累,组织时做到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起到指导作用,以达到“导”在关键上的目的,把握好关键时刻,恰到好处,这时学生的思想集中,全神贯注,认真听讲,可收到最好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创设一些有趣味的情景,将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在自觉和不自觉的状态中去看、去听、去说、去感觉,达到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篇7
摘要: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就非常有必要采用多种手段,充分利用多种辅助工具,激活课堂,提高课堂效果。对中学来说,运用现有条件,发明性开发学生的口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应时代要求,合理巧妙地让学生动起口来,会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氛围创设、辅助学具的使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自制学具 氛围创设 口语的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求知欲望,是他们力求认识事物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意向活动。学习兴趣对于学生从事认识、学习、实践,形成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在英语教学中,以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至创造性活动为主线,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去探索,去创造,最终实现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和谐统一,使学生的素质不仅仅停留在学到知识的多少上,更重要的是在知识的应用上。只有学生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学以巧用,活学活用,才能走上创造之路。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一、氛围创设,进入语境
我们学语言离不开环境,但是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接触真实英语的机会非常有限,他们学习语言的主要环境就是课堂,所以我们决不能吝啬环境的营造,不要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而急功近利地完成当下的一点知识,而随意地扼杀学生自由创造的天性。只有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才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才因此而厚重。如今公开课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一个最大的亮点是就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打通课堂的壁垒,制造课堂的热能效应,将学习活动立体化,极大地拓展学习的外延,让学生积累文化、积淀精神。每节课都形神兼备、情韵辉映,并以“情景”为亮点,以“情感”为纽带,以“情节”为核心,以“周围氛围”为源泉,通过创设和渲染一种优美、智慧、富有儿童情趣的氛围,将知识教学镶嵌在情境中,融入到艺术活动中,课堂成了虚拟的智慧宫、科技园、演讲厅和挑战平台;并从他们的课堂教学中感悟到,课堂是“阳光地带”,课堂是“动感地带”,课堂也是“情感地带”;同时体验到,新课程学科教学要凸现学科特点,不仅需要“形似”,即语文课要有“情”感、数学课要有“数”感、自然(科学)课要有“悬”感、音乐课要有“乐”感、美术课要有“美”感、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要有“悟”感、英语课要有“语”感、体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有“动”感等,还需要“神似”,即在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下,将激活的知识种子播种在学生大脑的“沃土”中,实现师生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共鸣和生命活力与生命活力的对接。
二、辅助学具,加强口语交际的真实性
课堂使用的自制的学具往往是师生们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的成果,教师使用学具,不受电、场地等条件限制,操作简略,随时随地都可用。
师生们自制的学具能创设和模仿生活情境,为学生发明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真实化,使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形象、活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运用教具可以节省时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密度,有效辅助学生增加语言练习与检测的机遇。自制学具的展示,在时间上要恰到好处,过早地暴露学具,容易使学生分散注意力,所以教具一般体积不要太大,以免容易暴露。学具的展现还要避免那种闪亮登场、一闪而过的现象。当学生还未完全理解一个内容时,本可以借助学具的展现而加深印象、提高效果,可有的教师此时往往把学具匆匆撤下去,或者换成其他学具,使学生应接不暇,造成学习上的“消化不良”。现在提倡课堂氛围的丰富生动,这其中也有个适度的问题。如果一味地追求生动丰富的效果,过多地依赖学具的功能,把课堂变成了展览馆、动画观摩或者音乐会,如此舍本求末,必然会得不偿失。
三、培养兴趣,乐在其中
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的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器,填鸭式地向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佳,恐怕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正是趣味教学考虑的出发点。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笔者认为,趣味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得主动,提高效率。由于教师的素质不同,教学对象不同,使用教材不同,因而进行趣味教学没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趣味教学所探讨的这些方面和所要追求的效果是相同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他们。
外语教学应主要放在课内,向45分钟要质量。但要学好英语光靠每周几次的英语课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还要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自主 创新
在众多科目中,语文好学,但要学好它却不是易事。而实际上学生在语文这门学科上花的课外时间是少之又少。他们平时掌握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大多仅是靠语文课堂上的45分钟得来的。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管窥之见。
一、提供方法指导,让学生会上语文课
一位优秀的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学生要会上语文课,在课堂上就要会听,而学生成绩的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课堂短短的45分钟的听课效率。听课效率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听课的关键在于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要眼耳手脑各种感官齐配合去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眼要盯着老师的板书和老师讲课时的表情动作,耳要听清楚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得准确,听出重点,听出弦外之音,听出老师讲课的意图;手要有选择地记,要记重点、难点和疑问;脑筋要开动,积极思考,抓住老师讲课的思路。听课要以理解为主,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去记忆所学的知识。那种未经思考和理解,死记硬背的知识是不长久的。
实践证明,凡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学习进步特别快、成绩好。课堂积极举手发言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二是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语文课堂,一定要让学生多发言,积极参与,主动地学,随老师的教学思路转。这样也可以保证注意力高度集中,听课效果好。
二、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新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唤醒学生自主意识。实践证明:学生的个性特征、创新思维和创造才能必须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要创造自由的教学环境,必须提倡充分的教学民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始终记住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与学生的活动是相互的,正确对待学生的创造欲,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他们的所知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讨论甚至争辩,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秩序,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主动探求知识、发表独立见解的积极性,在参与中动手、动口、动脑,增长智慧和能力。
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可以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这样学生既可以增加信息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参与阅读实践活动。
三、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如用小故事引入,或借助录音、录像等手段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教师在课堂上还应针对不同的重难点,相应地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程度低与能力强的同学都得到成功鼓励,从而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对学好语文充满信心。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在引导学生理清文路、捕捉要点、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教师要有目的地设置疑问,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参与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扩大视野,增进积累,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其次,教师还要在课堂上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把人生的看法、社会现象的评判、生活的喜忧、家庭的悲欢等充分表达出来。如乞丐现象,上门推销,超前消费,绿色食品等等,学生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这样学生真正体会到课堂是他们学习的乐园。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采用多元化教学,激活语文课堂
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问答式、讨论式、座谈式、演讲式、辩论式、表演式、游戏式等多种教学形式。各种形式又可以灵活多样,如问答式可采用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等形式;演讲式可以分组演讲,也可以进行演讲比赛。总之,各种形式的运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广泛参与。
篇9
教师最有效的教学就是要不断地激活学生思维,为学生创造一个知识、学习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提升、不断生成,以便确保教和学的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
高效课堂;课前编剧;课上导演;课后总务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可见只有抓住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我们的教育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找准角色、树立正确观念,更要充分做好课前、课上、课后等各方面工作,从而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模式。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从而使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作为教师,我们是课堂改革最直接的一环。所以,我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一、教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课前编剧
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丰富课堂教学内涵,构建充满教育智慧的创造性课堂,前提是教师要精心编写导学案。要想真正写好导学案,教师必须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多角度、多侧面地深入挖掘教材,富有启发性地理解教材,从而制定出高质量的导学案。以下是我对导学案使用的几点建议:
导学案设计要完成问题探究、知识整理、阅读思考、巩固练习等要求,在编写中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通过具有启发性的内容,有层次性、梯度性的问题设计,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提炼教材,从而编写出符合学生认识层次的有启发性的导学案。
教会学生课前如何完成导学案。即导学案的所有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合作研讨,每个问题都有答案,但不是每个问题都有固定答案,允许学生发表意见,允许不同答案的存在。有了学生的主动预习、查阅、讨论,课堂效率自然得以提升,再也不用担心课堂内容完不成了。课后的复习题也会让学生更有兴趣完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预习、讨论、合作等良好习惯。
导学案要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综上所述,导学案在课前预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教师充分理解、深入挖掘教材,才能编写出更科学实效的导学案,才能与高效课堂同行。
二、教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课上导演
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丰富课堂教学内涵,构建充满教育智慧的创造性课堂,关键是教师要“灵活用方法”。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高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以下是我对课上的几点建议: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创设浓厚思考的氛围,让学生一直处在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中,让他们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加以适时点拨,无疑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大有好处。
(二)指导学生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传统的教学重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讲授不易打动学生,导致教学的实效性差。我们应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而这些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都是教学的主导,以点拨启发为主,通过合适的形式使学生完全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让这种主动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
(三)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
课堂上学生的练习是主线,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仅起主持人的作用,环节的导入、时间的控制、争议的评价等,都可能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途径。这个环节教师应当视具体情况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以练习去强化课堂的互动,并通过这种练习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以便更好地把握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学工作的保障。无论所学知识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学生能做主,教师也能做主。
三、教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课后总务
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丰富课堂教学内涵,构建充满教育智慧的创造性课堂,保障是教师要管理好作业、设计好辅导、安排好测试。
(一)符号多样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用“√”、“×”两种符号来批改作业,这是远远不够的。这两种符号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潜力。为此,我把批改作业的符号多样化。比如:用“”来肯定学生在某一道题的解法上的新颖独到,并做得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用“”来表示学生在解题思路上的正确,但是在书面表达或者计算上还存在一点小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用“?”指出学生在读题上没有读懂的地方;用加“?”来表示学生在计算中的失误,而不要用一个大“×”全盘否定。做到了这些,才有助于鼓励学生勇于解答难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批改作业对错误的指示性。
(二)让评语走上学生的数学作业本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是的,只要是来自于老师的,无论是一句赞美的话,一个赞许的微笑,一则善意的批评,学生阅读后,激起的是学习的内在动因,获得的是能学好的信心。所以我们教师要让评语走上学生的作业本,让教师的话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把作业当作与教师交流的机会,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使学生@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所以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批改作业的机会和学生沟通,在学生的作业本上适当地写下简洁、灵活、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的评语,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当然学生也可以通过作业本留言的方式把自己内心的讯息传递给老师。
总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角色多种多样。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打造高效课堂。只有教师善于吸纳革新,不求贪多,但求实效,不为教而教;只有培养新时代学生学习品格,不为学而学,我们的高效课堂就会在我们身边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参 考 文 献]
篇10
青浦一中 沈玉莲
《学记》开篇处即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意为: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设学施教。充分论述了教育对于个人发展和国家兴盛的重要性。但是,身为一名教师,从教数年来,也一直在思考,究竟该教什么,该怎样教。尤其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同时又不得不“屈服”于应试教育的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一个徘徊、迷惘的我,似乎尤其要好好地思考这个问题。
洋思归来,践行课改,重修理论,似曾相识——自主学习、先学后教、“兵”教“兵”等等——不就是《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吗?人们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教育思想又何尝不是呢?其实今人的很多主张,我们的睿智的先人们早就提出过了。于是,我终于忍不住又翻开“冷落”已久的“故纸堆”,重温经典,也重温经典的教育思想,拂拭心灵的细尘,重新审视我的教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学校)里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等基本阅读能力的情况,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在广博的学习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格)叫“小成”。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三,推论事理,并有坚强的信念,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达到这一阶段的学习标准)叫做“大成”。唯其这样,才能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周围的人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会来归顺他,这就是大学教人的宗旨。说的真好,学生要学知识、学能力,更要提高思维的品质、为人处世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有坚韧之志,有博爱之心——这才是我们要的“好学生”,也是真正的合格的具有良好素质的公民。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学校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休息的时候,也有课外作业。课外不学杂乐,课内就不可能把琴弹好;课外不学习音律,课内就不能学好诗文;课外不学好洒扫应对的知识,课内就学不好礼仪。可见,不学习各种杂艺,就不可能乐于对待所学的正课。所以,君子对待学习,课内受业要学好正课;在家休息,要学好各种杂艺。唯其这样,才能安心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与群众交朋友,并深信所学之道,尽管离开师长辅导,也不会违背所学的道理——学习之,践行之;精学之,博采之。生活丰富多彩,兴趣爱好广泛,才是健康、聪敏、有修养的学生。我们不该再紧紧拘囿学生于课堂,是该把课余的时间还给学生。我们更要学会指导好学生安排课余的时间,去发挥他们真正的兴趣和特长。
那么,在不占用学生课余时间的情况下,如何有质量地进行课堂教学?这是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意思是:今天的教师,单靠朗诵课文,大量灌输,一味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致使他们不能安下心来求学。教人不能因材施教,不能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的方法违背了教学的原则,提出的要求不合学生的实际。这样,学生就会痛恶他的学业,并怨恨他的老师,苦于学业的艰难,而不懂得它的好处。虽然学习结业,他所学的东西必然忘得快,教学的目的也就达不到,其原因就在这里啊!——现在教师本身的教学压力大,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就不顾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其可能地多塞点知识给学生,而结果往往是贪多嚼不烂,学生厌学;老师也是吃力不讨好。如此僵化、机械、教条的教学,不仅是作为教师的悲哀,更是对武术莘莘学子的摧残。
换言之,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懂得、明白。教师要注重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教师要督促勉励学生,但又不能强制压抑他们;要打开学生思路,但又不可以提供现成答案给学生,他们才能独立思考,使其智能得到发展。
这不就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吗?教师要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角色,变成教学中学生的“引路人”,学生成长中的“促进者”,生活指导上的“辅导员”,心理疏导的“保健医生”,学生个性发展的“挖掘者”。甚至连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也已经不在于教师教了什么,而要看学生身上留下了什么;不再追求教师的表演给学生留下了多少的印象,而要追求是否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所产生的深刻体验;不是让教师用手中的绳索把充满灵气的孩子驯服成温顺老实、循规蹈矩的老黄牛,而是要教师用心去牵引出学生个性更丰富的一面,实现对完美人格的塑造。
但反思实际教学,课堂提问往往呈“三多三少”的现象:学习好的学生回答得多,成绩中下的学生回答得少;一问一答的多,独立思考的少;直接或间接给答案的多,分析论证的过程少,致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思维不活跃,不敢主动发问。而《学记》中的“和易以思”说的则是那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两千年前的先人学者已为我们现在的教育工作者点亮了一盏智慧明灯,告诉我们只“牵”不“导”,不是好的教学,教师得用“心”去为学生导航,“牵”要达到给学生指引前进的方向,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这才是教学中所需要的。
这又不禁让我想到了现在的课改,想到了自己在课改中摸索、实践的坎坷崎岖和收获的点点滴滴。
一.充分相信学生——这是我这段时间探索课改中最大的感触。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关键是教师如何帮助他们挖掘自己的潜能。在上《黄生借书说》一文时,让学生经过自学和小组讨论后,归纳本文中所涉及的“对比”,在交流展示中,学生回答得非常全面,除了个别措辞的改进,根本不需要老师补充什么。而这次开课中,学生的表现再次向我、向我们的老师证明了他们的能力。目标的制定方向都比较正确,交流过程中对文本的解读和对词句的品味,都切中要害。像小李这个小姑娘,她的语文成绩并不突出,只能算是中上水平,但是在这堂课上,她大方地上台,阐述本文中作者传达出的对马来的雨的喜爱之情,条理清晰,语言流畅。课后作业,其中的一项是写一首关于“雨”的小诗,同学们非常欢迎这样的作业,而且也能偶得佳句,像小吴——一个原来语文水平在中等的孩子,居然写出了“雨,你路过江南的时候,点碎了湖面,滴翠了河岸,朦胧了江南的玉宇琼楼。”实实在在给了很多的惊喜,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一条——学生是有能力的,老师要学会放手!拿《学记》中的话来说,就是“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学生春季入学,教官)没有夏祭不去考查学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愿去学习。(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先观察而不要事先告诉他们什么,以便让他们用心思考。
二.教师要退居二线。上完校公开课《马来的雨》,寿老师帮我分析时说,我让学生自定学习目标是把教师自己逼退到二线。其实当初设计时,我根本没想这么多,但是寿老师的话却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要让学生能充分施展才华,老师就必须让出舞台。话语霸权,这是传统课堂的普遍现象,尤其是语文课上。老师毕竟是十六年寒窗,文化积淀比较深厚,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强,总觉得学生讲得不如自己,于是在课上条分缕析、侃侃而谈;有些知识点比较重要,有些内容比较深奥,怕学生认识不充分,怕学生体验不深刻,于是老师又喋喋不休,苦心告诫。老师的本意肯定是好的,想让学生多听点,多学点,但是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症结何在?也许就在于我们一直没把教师的定位找准,我们在无意中强行地把学生的“学堂”变成了老师的“讲堂”,或者说把本该群星璀璨的学生的舞台变成了教师自编自导自演的个人舞台,把本该是“主角”的学生变成了群众演员,甚至是观众。“以后你们记笔记的重点是同学讲的内容,我会尽量少讲,甚至不讲——等到哪天,在课上,我不需要讲一句话的时候,你们就达成了你们课堂学习的终极目标——学会学习!”这是我告诉学生的话,也是我告诫自己的话。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所以说教师对人施教,就是启发诱导:(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劝勉而不强制;指导学习的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则师生融洽;劝勉而不强制,学生才能感到学习容易;启发而不包办,学生才会自己钻研思考。能做到师生融洽,使学生感到学习容易,并能独立思考,可以说是做到了善于启发诱导了——《学记》不正是在说明这一点吗?
三.预习设计最关键。《学记》中说“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为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意为:大学教人的方法,在一切邪恶的念头未发生之前,就用礼来教育,来约束禁止,这就是预备、防备的意思(古德所谓防患于未然是也)。当学生可以教诲的时候才加以教导,就叫做合乎时宜。依据学生的程度,不跨越进度,不超出其能力来教导,就叫做循序渐进。使学生互相观摩而学习他人的长处,就叫做切磋琢磨。这四种教学方法,是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教师要合乎教育规律,而教师的放手不等于放任自流。初始阶段,教师恰切、适度的指导是必要的。譬如走路,先要给学生指明一个方向,至于具体走哪条路最合理,就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去实践、去体验。等到了一定程度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确定前行的方向并英勇无畏地向着目标前进。那么教师的指导,最关键的,我认为是预习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是隐性的积累,课堂交流是显性的展示与智慧进一步的激发,所以预习的充分与否直接决定了课堂展示的成败。而学生课前的预习成败,在初始阶段,又取决于教师的预习指导是否正确、合理。辨文体,知大意,明中心,理思路,品语句,鉴写法,得感悟。整体入手,细处研读,宏观总结。需要教师根据文本的不同,做出不同的预习设计,为课堂教学服务。待到实践够量,逐渐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学案,自主预习,教师只需根据预习作业情况,略作指点。这一点,其实是我目前做得非常不够的(想得不够深,做得不够精),也是接下来我要重点突破的。
- 上一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方向
- 下一篇:计算机课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