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培训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2: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劳动力培训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劳动力培训方案

篇1

一、目标任务

2020年,以全区有培训需求或输转意愿的农村(精准扶贫)劳动力为对象,大力开展各类培训1500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培训70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1450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培训70人);高素质农民培育50人(任务分解见附件1)。

二、培训类别

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劳务品牌培训、“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和高素质农民培育。

三、工作职责

农村(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在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开展工作,具体由区人社局牵头,区扶贫办、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团区委、区妇联配合共同组织实施。

(一)区人社局会同区扶贫办、区商务局负责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劳务品牌培训、“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同时区扶贫办负责向相关部门提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础数据。

(二)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

(三)区财政局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根据各业务部门资金性质、用途、管理办法等,负责做好培训资金的分配、调度、拨付及评价资金使用绩效。

(四)区教育局、团区委、区妇联及各乡镇做好本领域服务对象参加农村(精准扶贫)劳动力技能培训宣传动员工作。

(五)各职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及企业,负责开展具体培训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按需选择培训单位。各业务主管部门从基础设施、师资配置、实训场地等方面确定相应的条件,通过自主选择或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具有合法资质的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开展培训工作,若本地培训机构资源不足、能力弱的,可在全省范围内择优选定,并将确定的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名单报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各业务主管部门应结合市场需求及农村(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意愿,优化培训课程内容设置,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重点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餐饮服务业培训及创业培训等,其中就业技能培训课程要突出操作规程,农业培训课程要突出实用技术,同时将安全知识、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禁毒知识等一并纳入培训内容。

(三)强化培训监管力度。各业务主管部门开展培训前要严格审核教学计划、大纲和教师资质等资料;培训期间通过影像资料采集、随机抽查等方式,督促培训计划落实;培训结束后,及时了解参训人员满意度、掌握培训内容等情况,并严格核查验收培训资料。若发现弄虚作假、农村(精准扶贫)劳动力“被培训”或培训“缩水”等问题,对培训具体实施单位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视情况给予追回培训补贴、限期整改、吊销办学资格的处理。

(四)积极落实凭“券”结算。为更好保障农村(精准扶贫)劳动力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培训机构、职业院校的权利,各业务主管部门推行“培训券”式培训服务,农村(精准扶贫)劳动力在自愿选择完成培训后交付“培训券”,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凭“券”结算。培训券使用详见《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券”使用管理办法》。

区人社局、区扶贫办、区商务局培训券编码暂定为“2000001-2001450”,如编码不足另行分配。区农业农村局培训券编码为“2001451-2001500”。

篇2

一、项目单位

1、主办单位:##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办公室

负责人:戴承箭(县农办副主任、阳光工程 办公室主任)

2、培训单位:

(1)福建省##职业中专学校

负责人:苏建忠(##职业中专学校校长)

(2)福建省闽东中等技术学校##分校

负责人:刘亚煌(闽东中等技术学校##分校校长)

二、目的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农村和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我县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普遍偏低,无法满足农村发展和用工单位的要求。因此,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使我县农村加快走上富裕文明道路的战略性举措。

三、目标任务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市场为导向,以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为目标,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培训质量,保证受训农民转移就业。

2004年,计划在全县范围内培养2000名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素质较高的农村劳动力。

四、方式内容

1、培训时间:2004年5月一12月。

2、培训办法:认定##职业中专学校和闽东中等技术学校##分校两所学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采用集中办班的方式开展培训。集中办班每月举办两期,每期20天,进行脱产培训。总计培训20期,参训人数2000人。(详见附表)

3、培训对象:重点培训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准备外出务工的的青壮年农民。

4、培训内容:包括家政服务、电子操作、电脑、维修电工、缝纫工、宾馆以及餐厅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

五、措施办法

1、加强领导。为强化##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县农办,具体负责培训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监督检查,保证培训质量和转移就业效果。

2、强化管理。建立行政领导责任人制度,签订任务合同,明确职责。培训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申报、实施和资金使用负责。对项目实施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补助资金、培训和转移就业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的要追究项目法定代表人的责任。

承担项目的培训单位要紧紧围绕农民就业技能,科学设置培训课程,精心编制培训方案,强化培训管理,加强就业衔接。同时必须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台账和转移就业台账,每季度向县阳光工程办公室报告培训工作进展情况。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具有意愿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已向非农产业转移需要提高技能的农村劳动力为培训对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能培训、转移就业为核心,以承接阳光工程项目,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城镇就业技能培训及其他企业急需工种为抓手,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认真贯彻自治区、地区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争取党政重视,寻求多方支持,整合科技教育资源,联合社会力量,切实有效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为服务“三农”,促进我地区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总体任务:建立健全20xx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体系,配置完善培训基地、设施、手段、师资、教材、信息、台帐、档案等基础条件,加强系统内培训工作管理,申请阳光工程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城镇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及其他培训,努力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作,运作优良,优质高效的工作格局。

20xx年全地区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0000人次,任务分配情况如下:略

三、基本措施

1、积极争取重视和支持。各县(市)农广校及其他培训机构要将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的政策要求、目标任务、实施措施、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等认真向当地党委、政府做好汇报工作,主动向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工商局、税务局、农业局、阳光工程办公室、扶贫办等有关部门搞好协调和配合工作,以取得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将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纳入项目培训工作中去。

2、虚心接受主管部门的领导。各县(市)农广校及培训机构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内部培训工作管理,虚心接受主管部门的支持和领导,以保证培训工作有序进行。

3、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率。在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作用的基础上,改造和完善培训机构,加强基地建设,完善教学培训条件,培训建立一批能起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增加培训项目,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率。

4、强化培训机构工作力度。各培训机构在工作中加大管理,强化工作环节连续制度,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的师资、教材、市场信息、培训资质认定、就业推荐、建档立卡、跟踪服务工作等具体工作中都要加大管理,落到实处。

5、完善培训基础条件

各培训机构要采取自建、联建、加盟和利用科技园培训阵地等多种行之有效地方式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基地,并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培训内容和专业,根据培训专业配备教学设施和筛选实习基地,落实培训教材和师资队伍,以保证培训质量,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落实建章立制。要制定培训工作的教学、实习、财务、信息、就业、档案台帐、跟踪服务等完备的规章制度,加大规范管理力度,保障培训工作有序进展。

篇4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岗培训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国家“十一五”规划也指出,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当前,各地政府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如何强化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提高劳务输出质量,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

一、加强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的必要性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并且人均耕地少,人地关系高度紧张。在这基本国情的制约下,靠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劳动产出,不能成为长期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根本办法。况且随着我国农业市场化步伐加快,农产品价格逐步与国际接轨,广大农民依靠第一产业来实现农民增收的途径越来越难。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劳务输出,积极稳妥地让农村富裕劳动力转岗,让农民在耕地以外寻找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农民增收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就现实情况来看,农民外出务工已经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点。然而,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转岗技能普遍缺乏。这些情况既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也制约了转岗层次的提高。特别是现在,东部发达地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搞好农村劳动力转岗技能培训是现阶段促进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实现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

二、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乡拥有比较多的培训资源,这些培训资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的应用性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但这些培训资源在农民转岗技能培训方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譬如,目前绝大多数培训学校设在县城和设区市,远离农村。学校专业设置脱离实际。教学专业设施不全,影响培训效果。教师队伍教学水平不高,动手能力差。农民学习费用偏高等。在政府层面上的问题,主要有: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缺乏必要的投入,培训质量难保证。农村劳动力转岗技能培训缺乏统一规划,管理较混乱。农村劳动力转岗技能培训机制不活,针对性不强。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与就业脱节,供需失衡等。

三、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政府部门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以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重点,稳步提高农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素质”的培训工作方针,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法规和政策、实施方案,明确农民转岗技能培训的地位、目标、任务、运作机制等。这是搞好农村劳动力转岗技能培训的基础。同时,政府还应对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加大资金投入, 落实、保证配套资金到位,同时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工作。积极出台政策降低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就业服务等方面的费用,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以舆论为先导,构建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的宣传网络。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利用县电视台、“农村专线”栏目对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工作进行宣传报道,积极挖掘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的先进经验、典型事例,特别是农村劳动力通过转岗培训后就业发家致富的事例,以事实教育广大农民,提高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的意识。各地各部门在利用各类会议进行宣传外,还要以定期培训信息、上门宣传教育等形式和群众开展面对面的宣传。

第三,摸清当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培训。做好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就业工作,要以乡镇为基础,在摸清真实情况的基础上根据需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在培训过程中还需对不同年龄段的农民,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可分为学历教育、准学历职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等,使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和常规培训相结合。如,对45岁以上的“老农民”,他们经过数十年的劳作和传统农艺的学习,已比较熟练地掌握了种植、养殖技术,农业部门及时为他们提供市场信息,再辅以特种、特养方面的技术培训,他们就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对35岁以下的青壮年农民,这部分人大多没有种田技术,外出打工缺少一技之长,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中就必须为他们外出务工进行岗前技能培训。

第四,要整合培训资源优势,积极建立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基地。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基地要有必备的实验实习基地设施。同时注重更新教学培训内容,健全师资队伍,拓宽培训工种。培训基地建设中要注重质量,突出专业特色,努力创建品牌。使农村劳动力在培训基地接受转岗培训后,既学到理论知识,又具备较高的动手能力。让农村劳动力能够学得好、用得上、输得出。要按培训劳务人员业务技能不同,主攻1个~2个优势专业,初步形成特色专业。注意加强培训人员综合素质,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要求以及“合格一个、输送一个”的原则,切实把好培训人员的政治关、技术关、文化关。

篇5

一、我县xx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基本情况

(一)xx全县建档贫困人口46892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7751人。

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1期,完成农民技术和技能培训600人次。

(二)大力开展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工作。

为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充分发掘社会办学力量,指导各类民办培训机构举办服装裁剪、烹调、民族特色面食制作、美容美发、家电维修等培训班,全年完成培训11期600人;

(三)各涉农部门结合各自工作职能,组织各乡镇全面开展各项实用技术短期培训班,使我县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了蔬菜栽培、果树管理、畜牧养殖等技术,今年各乡镇共培训农民5000人次,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四)大力开展“订单式”和“定向式”培训。

我县与内地成都、广东等城市建立了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通过与县职业中学与内地劳务输出基地联系,掌握了他们的用工量和用工需求,积极开展定向式培训。

(五)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的投入。

在我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凡是涉及培训方面的经费,县财政都给与足额的保障。xx--xx各类培训,省、州、县财政投入经费169.12万元,

二、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

目标任务要求区当年增幅要到达3%以上,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建档贫困劳动力完成8325人次,在xx外出务工人员8053人的基础上实现了增速3.3%的目标,累计创收4162万元。按自查评分表分值自查得分为1分。

三、考核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财政困难,培训经费严重不足。

目前我县的各项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正在有序开展,但是,为了不增加农牧民的负担,各类技术培训经费主要依靠省、州财政拨付,而我县财政十分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工作正常开展。同时,因为经费不足,有些培训还是低层次的。

(二)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限制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

我县农村人口少数民族居多,长期生活在农村,文化素质和汉语水平低,因此能够掌握的技术和劳动技能比较单一,技术含量低;劳动力自身的素质限制了他们掌握高技术工种,不能掌握国家认证资格的职业技能,外出务工就业竞争能力差,这就导致务工机会少,得到高收入工作的机会则更少,阻碍了劳均创收的提高。

(三)是部分农民受陈旧劳动观念的束缚,未能充分认识自身劳动力资源的商品价值,大多数农民随遇而安的思想较重,加上自身文化素质不高,职业技能、技术缺乏,难以适应人力市场需求。

(四)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

篇6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

云南省宁蒗县于2004年开始启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并在同年完成县级培训8期,培训3200人。转移就业占培训人数的85%。2005年。县级培训单位在总结2004年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县级培训和乡镇分片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共培训了1000人。转移人数占培训人数的85%。2006年承担培训任务的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方便广大农民,以乡或村为单位组织开展培训。其方法步骤如下: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经过调查论证,编制了《宁蒗彝族自治县2006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方案》,并按《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召开县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乡镇分管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副职、农科站站长、经管员共55人参加的为期两天的培训会议,并在会上就开展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了有关领导的讲话、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与此同时,县校负责人根据全县15个乡镇农村劳动力、交通分布的情况在会上作了工作安排,下达了培训任务。县级培训会议结束以后。各乡镇按照会议要求,进行了摸底调查,范围涉及全县15个乡镇、91个村委会,共2500人。根据摸底调查的结果和村、乡(镇)两级推荐上报学员情况,承训单位通过汇总、审核,确认了2500名学员,并将确认人员编成了25个教学班,为每个班配备了一名教学负责人和数名理论课:实践课的教师。为方便学员,培训一般以乡为单位集中进行,但对乡镇较大、学员居住分散的,则以村为单位开展。培训前对参训学员户口簿或居民身份证审核无误、张榜公示以后,发放教材及招工信息资料。培训时按《培训第一节课》、《进城务工常识》、《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劳动保险知识》、《劳动法》、《合同法》等教学安排内容。由任课教师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面授和指导。据统计,全县共派教学负责人15人,课任教师每班4-5人,发放教材2600套,招工信息50条,公示了25次,完成计划的100%。通过培训,90%的受训者基本掌握了进城务工生活常识、相关政策和保护自身权益方面的法律知识,85%的受训者已从农业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年实现转移就业收入占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21.6%。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经费投入较少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主要是由国家投入、地方财政配套和受训农民交纳三部分组成。目前除国家投入外,县财政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制约,教育经费难以保障。农民自身经济状况较差,让他们交纳培训费也不可行。

2,学员文化素质低,教学、管理难度大

由于小农意识和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参训劳动者不太愿意接受新生事物,一些学员还会把松散的习惯带入培训现场。台上老师讲,台下聊“家常”:有的甚至认为:不参加培训照样可以外出务工。认识不到接受培训可以提高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加之由于生产力水平低,教育起步较晚。参训人员文化水平低,致富意识淡薄。“等、靠、要”思想严重,因而,在对学员开展培训时,常出现集中难、教学难、管理难现象。

3,基层培训基地设备技术落后,师资力量薄弱

虽然乡有科普文化学校、村有科普夜校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场所,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投入有限,技术设备得不到更新。造成培训基地设备技术落后,使培训受到制约。师资队伍中,除了县农广校的专职教师外。有的是从县级有关部门临时抽调的职工干部,既无教师资格。也无教学经验;而从农村聘请的“土专家”,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缺乏专业理论,且兼职居多,更换频繁,极大地影响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4,培训质量低,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简单

实际工作中,由于参训学员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参差不齐,只按统一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单一培训模式进行,这样,文化水平低、没有专业技能的农民,就难以学到见效快、适销对路的实用技能。对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中青年充实、更新和提高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也体现不了培训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实效性。在培训内容方面,由于只围绕进城务工的相关知识要点开展,而没有就创业、就业技能等内容为重点进行培训,培训范围不宽,且简单、缺乏创新意识,难以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及建议

1,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的投入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事业,应多渠道、多途径广泛筹集资金,增加投入。在具体操作上。可按“政府拿一点,学员拿一点,社会各界支持一点”的办法进行资金筹集。对所筹资金,要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并切实加强审计监督,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有效的作用。

2,提高学员素质,规范教学管理

面对差距、机遇和挑战,要用新的思想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要转变学员固有的落后观念,提高认识,切实把握和理解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就业竞争能力。二要对学员进行知识培训。知识培训不能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而应培训适用、实效的进城务工知识。使学员能更好地、客观地、辩证地解决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三要开展学员之间的竞争。竞争作为一种动力,不允许悠闲松散、停滞不前。

教学管理应本着“方便学员。而又不增加其经济负担”的原则,尽量深入基层,将教材和进城务工知识送到农民家门口。培训过程中要帮助学员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使学员安心学习、学以致用。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要按农民工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尽可能将实用、实效的专业和技能讲得通俗易懂,联系实际加以传授。

与此同时,承训单位要建立健全班主任、任课教师、教学班、学籍、教材、教务、考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学员和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并不断完善培训条件。积极开展农民工培训教研活动,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民工培训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对成效显著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3,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

篇7

一、基本情况

到目前为止,全县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418人,其中市外转移2873人。累计培训1702人,培训结业1702人,结业率100%,转移就业1573人,转移就业率92.4%。举办培训班21期,培训专业主要有:汽车驾驶员、计算机操作员、缝纫工、焊工、锻压工等专业。

二、主要工作

1、安排部署了2006年各街镇乡和培训机构的工作任务。下达了各街镇乡和培训机构的培训、转移目标任务。

2、研究、制定了《200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和《200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财政资金补助办法》。

3、参与了各培训学校的培训过程的监督管理。各培训机构开班培训时,县劳务办、阳光办均派员到场参与,并宣传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等。

4、完成了上级部门和县委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完善了相关档案资料建设,上报了劳务信息材料和数据。

5、正着手今年赴新疆采棉工的组织筹划工作。

6、接受了中央农业部、组织部、人事部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对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村人才调查。

7、接受了市劳务办的检查、接待了市劳务办、市政府、市发改委、市计生委等市级部门对农村劳动力的专题调研。

8、正在协调市级招标培训指标。

三、工作措施

1、整合资源、基地再认定

建立健全培训机构。以优惠的政策鼓励和引导各培训机构实现资源重组、优化,实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县劳务办、阳光办按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办法》的要求,由培训机构报名申请,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认定原则,采取招投标及申报审核认定的方式对县内培训机构进行了再认定,对未开展工作、不符合条件的予以了取缔,有效整合了全县教育资源。

2.创新培训、拓宽就业渠道

为使县内各定点培训机构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抓好“订单式”的培训,使务工人员“输得出、留得住、挣得钱”,积极整合县内外培训市场,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和劳动力输出工作结合起来。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采取长短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随招随训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岗前教育,重点从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社会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按照“以需定供,定向就业”的路子,开展汽车驾驶、计算机、缝纫、家电维修等方面的技能培训项目,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向企业输出合格技术人才。

3、严格监管、规范操作程序

一是全程监管。为保证培训转移学员的真实性,县劳务办严格按照《大足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施办法》执行,制定了培训转移全过程服务监管程序。二是严格资金管理。县劳务办严格按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采取免费培训、降低收费标准和收费培训三种形式,采用直补学员和直补培训机构紧密结合的方式。各培训机构也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专帐专户,实行专款专用。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去向县劳务办、财政局经常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确保培训补助资金到人头,农民受益得实惠,奖励资金到学校。三是规范档案管理。县劳务办专门将档案资料建设要求及所需资料明细纳入《大足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办法》之中,形成一种格式化的档案资料。同时建立了培训转移学员资源信息库档案。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针对今年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出台的相关政策,我县还未研究具体的工作措施。培训、补助方式怎么操作还未敲定,采棉工补助

2、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农业局一个单位的事情。有许多政策、制度的落实还需要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特别是维权方面、资源库建设、资金方面还需要有关单位高度重视。

3、建议政府组建统一的劳务大厅,免费为全县农民及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渠道,为外出务工人员搭建就业平台。以利有序输出和规范管理。

五、下步打算

1、继续严格实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公示制度,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2、严格实行各定点培训机构开班前必须报县劳务办,县劳务办工作人员上好开学典礼的第一堂课,并定期与不定期的参与抽查,实行全程监督,确保培训转移的真实性。

3、加强财政公共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财政资金用到培训学员身上,切实为广大农民解轻负担。

4、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力度,确保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

篇8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通力合作。县委、县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农民培训、劳务输出。县培训办领导小组及时召开调度会议,听取工作汇报,掌握培训进度,研究分析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承担培训任务的县直部门各负其责,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各乡镇劳动保障站协调联动,积极组织,从上而下形成了强大合力,为共同做好农民转移培训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制定了《县农民培训实施方案》。明确全县农民培训和劳务输出发展的方向、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奖惩办法,使全县的农民培训工作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统一检查验收。

三、认真做好劳动力资源的动态管理工作。县直各培训部门及各乡镇、办事处执行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制度,县培训办随时掌握全县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及就业状况,也为上级的宏观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四、贴近老百姓宣传农村劳动力培训政策。为使农民充分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了解国家的惠农政策,积极主动参加培训,县培训办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一是每年投资3万元在县电视台设立专题栏目,播放滚动字幕,培训招工最新信息,在县电台播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专题讲座。二是利用农村集市、庙会搞宣传,全年共发放农民进城务工读本1000多册,农民培训宣传材料5000余份,招工信息2000余份,大张旗鼓地宣传农民培训、劳务输出,教育引导农民外出务工,挣钱致富。三是通过典型示范,发挥能人带动作用,邀请务工先进者在各类培训会上发言讲述务工经验,鼓励更多的人走出家门,开创自己的一片开地。通过广泛宣传,在全县营造了人人想培训,人人愿培训,人人参与培训的浓厚氛围。

篇9

一、开展村社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积极探索村社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模式,为创新村社集体资产民主管理提供新方法。在华岩镇开展试点工作,组织考察并指导股权分配方案的制定。

二、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与规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指导服务水平

按照渝农发〔2005〕310号文件以及九龙坡府发〔2005〕51号文件的要求,出台相关文件,今年确定3个区级试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并抓好试点工作,在管理、技术指导、带动引导等方面总结出经验,对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机制、制度建设、扶持措施等问题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推动面上工作的开展。并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渝府发〔2005〕81号和九龙坡府发〔2005〕51号)文件精神出台相关文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镇,纳入年度考察内容。通过制定完善章程,规范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行为,保护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加快我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

三、完善村社财务委托和电算化管理规章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村干部离任审计。各乡镇依托镇“村社财务会计中心”,结合村干部换届,负责开展本镇范围内的村干部离任审计工作。人员由镇“村社财务会计中心”的农经干部兼任。审计内容包括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财务收支、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集体经济组织的债权债务等,以及群众要求审计的其他事项。 (二)、实施村社集体资产定期核查制度。以镇为单位,镇“村社财务会计中心”组织实施,形成每年度核查制度,以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和村社资金被侵占、平调和挪用现象发生。核查内容包括:村社集体资产台帐是否建立,帐面数与实际数是否吻合等。 (三)、补充完善会计委托制的规章制度,使村社财务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结合我区实际,修订完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和集体资产台帐制度。

四、2006年农村劳动力资源系统运行管理

(一)、加强农村劳动力资源系统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农村劳动力资源系统建设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工作,信息的缺实或错误可能导致决策的失误。因此,它不仅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有较高要求,还要求工作人员有端正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客观上要求我们既要加强农村劳动力资源系统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又要加强素质培训。计划今年对全区农村劳动力资源系统工作人员进行一次系统培训。 (二)、加强农村劳动力资源系统工作与领导、与各单位、与农民群众的联系沟通。多给领导汇报劳动力资源系统工作,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加强农村劳务信息与各社会团体及农民群众的联系,让庞大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能及时为培训机构和中介组织服务;让大量的培训、就业信息及时向农村农民传递。 (三)、制定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系统目标考核办法。

篇10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政府三次全会精神,切实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圆满完成市下达我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任务。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前阶段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对下阶段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进一步分析形势,明确目标,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加快推进全县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前阶段工作简要回顾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协调,紧密配合,坚持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手段来抓,不断健全网络,加强引导,强化培训,大力组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截至4月底,全县已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80538人,占全年目标任务的91.3%,实现务工工资性收入2.89亿元、务工纯收入1.45亿元。总结前阶段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有:

(一)措施有力,返乡农民工安置工作有效开展。一是对返乡农民工进行摸底调查,研究和掌握农民工返乡原因及进出情况,对正常返乡和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农民工进行分类造册,实施返乡农民工动态监测管理,并实行零报告制度,定期报告返乡农民工动态情况。二是积极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培训,切实帮助解决农民工最迫切、最需要的问题,针对返乡农民工技能单一的实际,在摸清返乡农民工底数的基础上,突出以提高返乡农民工专业技能为重点,对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援助。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返乡农民工“特别”培训计划,大力开展技能型人才储备培训,为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做好“充电”服务。三是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协调金融部门将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到有意愿自主创业的农民工手中,逐步把开展创业培训等扶持政策向农村延伸,协调相关部门优先为返乡创业农民工办理相关证件,简化办证手续,及时帮助解决农民工创业中遇到的困难。目前,全县因金融危机返乡农民工达18200人,已实现就业13335人。

(二)拓展培训项目,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实施“阳光工程”培训、示范基地培训和大面扶贫培训项目,采用“流动课堂”、“夜校培训”等方式,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和基本技能培训。截至4月底,全县共开展培训85期6045人,实现培训后转移3900人,其中:开展引导性培训62期4558人,开展以电工、电焊工、缝纫工、钢筋工、砌筑工等专业技能培训23期1487人。

(三)加强市场对接,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与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积极为农民工转移就业牵线搭桥,做好市内外务工人员创业情况调查统计,采取内外输出结合的方式,合理有序引导农民工转移就业。自去年10月以来,共为我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及县内企业输送农民工4380人。截止今年4月底,全县新增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1790人,其中因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农民工重新安置转移12950人,尚有4865人待逐步培训后转移。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存在困难和问题。一是返乡农民工安置问题不容忽视,若不能及时再就业,部分返乡农民工家庭将出现返贫。据统计,我县返乡还未实现再就业的农民工有4865人,若不能实现再就业,年内将有4500个左右农村家庭户均减少收入10000元以上。二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技能单一,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从事劳动强度大而收入低的行业。三是组织化输出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盲目无序流动的局面还需进一步扭转。四是部分乡镇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重视不够,工作流于形式,应对农民工返乡工作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和抓落实不够,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渠道不明确等情况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今年我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分析形势,正视困难,切实增强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尽管今年劳务输出面临很大困难,但我们也要看到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劳务输出是我县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实现全年农民增收目标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有利于我们调动和整合各类资源。二是培训力度不断加大。以“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工夜校培训试点、“科技入户”工程等项目为载体,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素质。三是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扩大内需项目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政策,我们要紧紧抓住实施国家扩大内需项目需要大量农民工参与建设这一大好机遇,抓好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与劳务输出工作的对接,有效促进扩大农民工就业。

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推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城镇化的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对返乡农民工人数增加,劳动力转移输出压力大等困难,我们的思想不能松懈,措施要更加扎实,充分看到危机中的机遇,把劳务输出作为我县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抓紧抓实,坚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农民工创业“两手抓”。各级各部门必须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把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转移,向非农产业流动,培养一支合格的劳务大军,做大培强我县劳务经济。

三、明确目标,强化措施,认真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要全面部署、整体推进,更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总的要求就是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能人带动”的原则,按照培训服务齐抓、需求供给对接、就业创业并举的思路,加强培训,规范管理,搞好服务,提高劳务输出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县2009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总体目标是:全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8.82万人;实现务工工资收入8.1亿元以上,净收入3.43亿元;完成大面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1.6万人,高田乡务工人员夜校培训4900人。围绕以上目标,重点抓好7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切实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做大培强我县劳务经济产业,真正把劳务输出当作一项“富民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在今天的会上,县政府将与各乡镇签定目标责任书。同时,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按照张县长4月24日在县政府三次全会上对全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今天会议的要求,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落实人员责任,认真抓实各项工作,确保年度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与周边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起步较晚,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运作体系,广大农村群众对该项工作的认知度不高。各乡镇要深入搞好宣传发动,扩大宣传声势,开辟宣传专栏,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劳务输出、务工信息、维权保障等方面的宣传报道,认真抓好相关宣传资料的制作和发放,切实做到在服务中宣传,在宣传中抓好服务,营造密切关注农民工的良好氛围。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密切配合,紧紧围绕让农民“出去有路、就业有岗、务工有为、回乡有成”的思路,认真做好输出前、输出中和输出后的各项服务工作,真正把劳务输出做成一项“富民工程、德政工程”。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就业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一是要认真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各类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和方案,合理设置培训课程,要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进一步突出开展市场急需的职业技能培训。二是要加强与各大企业、用人单位联系,建立长期的劳务合同关系,大力组织定单培训,同时要开展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安全常识和公民道德规范等引导性培训,增强农民工遵纪守法意识,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三是要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培训。县人力资源办、劳动就业局、职教中心要联合建成培训系统,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培训机构的培训场所、设备、师资等,积极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培训模式,把培训班延伸到乡村,促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努力做到培训一人,合格一人,转移就业一人,确保技能培训时间达20天以上,培训后转移就业率达85%以上,培训发证率达60%以上。同时,实施劳动力培训必须做到“两个公示”,一是要把实施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公示到村组一级,二是要把每期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资金使用情况等公示到村组一级。

(四)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由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起步较晚,劳务市场机制发育不健全,尚未形成良好的基础和优势,目前还有许多农民工属单枪匹马、零星分散地盲目外出,远远适应不了劳务市场对农民工大批量的集中需求,因此,加强区域内外的劳务市场对接,努力开辟劳务用工市场,积极引导组织农民有序转移输出,是提高转移质量和打造劳务品牌的必然途径。一是要通过参加各种劳务洽谈会搞好对接,进一步拓宽沿海发达地区劳务市场,积极同输出地的用工企业进行沟通联系,认真考察用工岗位,确立合作意向,有组织地输送农村劳动力,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有组织输出任务。二是要依托务工能人、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开辟县外用工市场,充分发挥其信息灵通、联络面广的优势,使其成为政府组织的有利补充,在组织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县人力资源办要制定出具体的组织化输出方案,将具体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县人力资源办、劳动就业局、县职教中心、各乡镇人力资源办等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建成一套完善的组织输出系统,认真搞好农民工的转移输出服务,真正达到“输出一个、带动一批,输出一批、带动一方”的效果。

(五)抓好维权服务,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目前,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县人力资源办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切实做好农民工维权救助工作。一是要在维权重点上实现突破,加强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完善劳动合同,规范劳动合作行为,坚持做到“四不转移”:即用人单位合法资质不全不予转移,劳动强度过大不予转移,工资收入没保证不予转移,国家规定的工伤等保险不缴不予转移。要规范中介市场,严厉打击黑中介坑害农民工的行为。二是要在维权环境上形成声势。要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有计划开展专题咨询活动,借助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农民工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向农民工普及维权知识,强化维权意识,努力形成在参与中维权、在帮扶中维权、在舆论监督中维权的强大声势。三是在维权工作上形成合力,加强与劳动、教育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要加强跨地区越部门合作,在维权过程中协调沟通,做到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有人听、有人管、有人为之伸张正义。要充分发挥好农民工法律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发挥好驻外农民工服务站及联络点的作用,使之成为农民工转移的桥梁和纽带,切实维护所在地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六)抓好基础建设,完善工作机制。一是要规范台帐管理,加强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各乡镇要在健全台帐的基础上,认真抓好农村人力资源数据库建设,搞好动态追踪管理,进一步摸清本地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总量、求职愿望、外出务工人员输出数量、务工地点等基本情况。县人力资源办要充分利用县人力资源开发网,随时收集和劳务用工信息,加强对外劳务市场对接,努力搭建劳务信息平台。县、乡两级人力资源办要认真做好培训台帐及转移就业台帐的管理,切实做到帐实相符。二是完善制度管理,建立健全农民工服务体系。要建立完善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农村人力资源调查制度、农村劳动力培训管理制度、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制度、农村劳动力维权救助制度、情系农民工活动制度等。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手段,提高服务能力,形成一套工作运行高效、督促检查有力、信息反馈灵敏、上下步调一致、左右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要及时成立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站,建立健全技能鉴定工作制度,加大技能鉴定工作力度,使更多参加技能培训的农民工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三是严格资金管理。各培训项目资金要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用好管好培训资金,杜绝出现违法违纪行为,确保培训资金使用安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