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2: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TV 文章编码:
众所周知,农业大国的背景下,其农业人口规模大,比重高,农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促进农业发展,不仅仅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还将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与法规,尤其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审视目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保证合理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成为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
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发展之间关系
毫无疑问,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也渐渐的显现出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的地区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过低,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全,相关的资金投入难以到位,工程耗时太久,缺乏相应的维修体系等。由此角度出发,注重理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争取合理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1.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业发展起着保障作用
我们知道,农业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比较高,无论什么时候,农业的发展,其前提就是需要健全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古时候的都江堰,现代的云南梯田。其都是水利工程,在区域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更加需要我们去健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使之最大限度的去服务于现在的农业发展。其基础性的保障作用,将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对于农业结构起着调整作用
随着国家对于城镇化建设的重视,要求我们现在的农业发展做出实时的改善与调整,尤其在农业结构方面。我们知道在城镇化程度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农村人口势必会渐渐的融入到城市中去,由此导致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失,这就要求农业的产业结构做出实时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其二,农业规模化的形成。这两者的顺利完成都有赖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就是说,农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
1.3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村消费起着激发作用
显然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激发农村地区的消费,从而扩大内需,实现国民经济的发展。微观上来讲,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源,使得农村地区的资金需求不断增加,另外一方面基础设施的完备,势必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得以显著提高。
二.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通过对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发现,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取得重大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首先表现为,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质量处于低下水平,难以保证长期的服务于现在的农业发展;其次,国家对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不大,在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所需的资金来源于人力来源有限,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其三,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维护意识差,难以保证水利设施能够长久的服务于农业发展,这主要是因为维护体制的不完善。其四,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程的融资问题明显,一时之间难以得到解决。若果上述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将导致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滞后,难以适应现代市场对其需求,不利于农村地区的稳定,不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策略
综上所述,关系到我国农业发展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系列问题与缺陷,由此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归纳经验,总结教训,保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效机制,使得其充分的服务于我国的农业发展。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的几个角度出发:
3.1加大对于农田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我们知道,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隶属于公益性质的基础工程范围,需要公共财政给予大量的支持。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每一户,其经济效益低,却能够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对于农田基础设施的受惠者来说,其是弱势产业,是弱势群体,需要公共财政予以扶持;综合历史来说,工业反哺农业的时期到了,加大对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其应尽的职责。由此三个角度来讲,从各个方面加大对于农田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使得其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充分的发挥作用,这一点是很明确的。也应该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将其纳入到公共财政的支出范围,是现实需求。
3.2加强对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力度
以良性的工程管理制度去促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成果,这是是整个建筑过程中的关键点。对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审视:其一,重视工程建设的质量,对于使用劣质材料,违规操作的建设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惩罚,保证整个工程开展的顺利,从根本上保证农田基础设施的质量;其二,不断总结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工程管理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相关的调整与改革,明晰工程的所有权,强化其责任意识,保证工程建设的正常运行;其三,结合国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规定,开展全面深刻的改革,实现办事效率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其四,建立责任体制,以此来管理与维护农田水利工程,坚持谁投资,谁治理,谁负责的原则,使得工程所有权进一步明晰,保证其长期的运行下去。
3.3保证对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职权分明
长期以来,小型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都处于资金缺乏的局面,主要原因是其筹资主体涉及面太广,相关的部门太多,其中甚至出现了很多的交叉行使职权的时候,这不利于其资金的有效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不断加大对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的同时,明确其各个职能部门的权责,保证其能够合理的分配其专项资金和其他方面的资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保证整个农田树立基础工程的顺利开展。
3.4建立以政府为主多元化的农田水利筹资渠道
在农田水利的资金问题上,需要以多元化的角度来审视问题,积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筹资体系,使得农田水利的筹资渠道进一步扩展。对此我们需要从以下角度出发,其一,对于政府来说,应该积极创造有利于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发挥其招商引资的作用,使得资金流融入到农田基础设施上;其二,对于农户来说,积极引导农户以投资主体的身份进入到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去,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能量,从而保证农村地区经济内需的扩展;其三,积极鼓励金融机构进入农田基础设施领域,在筹资贷款的时候,以担保人的身份去协助农业获取资金来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与缺陷。对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与发现,实时总结目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问题,在对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发展关系的研究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争取在科学策略的引导下,能够促进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健全,从而充分发挥其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毫无疑问,这将有利于极大程度的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农户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覃桂鹏,蒋志胜,谢俊莹.浅谈办工自动化系统(OA)在测绘生产管理中的实践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23)
[2] 励剑. 秦山三核GIS系统的建立及完善[J]. 中国核工业. 2010(06)
篇2
关键词: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发展战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科技化进程不断加快。在新时期,为了推动农业的发展,我国对农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然而,在我国的西部地区,由于水资源缺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促进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需要解决水资源问题,这时农业水利建设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在我国,由于水利设施落后,使得水利建设的重要性没有被人们所认识,而制定实施的政策制度等成为新时期水利建设的瓶颈。
1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水利设施落后从建设时间来看,我国的水利建设主要集中在20世纪50、6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科技水平依然比较低。这些水利设施经过几十年的使用,最基本的功能(排水、灌溉等)显现出明显的不足。由于缺乏水利设施,靠天吃饭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依然存在,这种方式根本不能满足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由于农业水利设备年久失修,进而难以确保水利设施的安全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当前的农业发展相比,陈旧的农业水利设施早已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2)缺乏保护水利设施的意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重水利设施建设、轻水利设施后期保护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于农业水利工程来说,技术要点是施工的关键所在,而对农业水利工程进行后期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农业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先进的施工技术得不到合理使用,水利设施的老化速度就会加速,进而难以提高服务农业的质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埋下安全隐患,尤其是发生自然灾害时,水利工程对农业的预期功效也就难以发挥,进一步影响农作物产量,导致水利设施的重要性被农民弱化,最终影响农业的发展。
(3)缺乏完善的水利监管体系对于农业水利设施来说,监理制度是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如果监理水平不高,那么在组织开展水利建设监理工作时,就会造成监理不到位,使得先进的技术难以在水利工程中发挥作用。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国家有关部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一些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农业水利建设,还是管理模式都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管理体制方面,由于缺乏完善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水利建设的发展。
2新时期水利建设的具体措施
新时期,为了使水利设施更好地服务农业,主要制定水利建设的具体措施。
(1)提高水利建设的科技水平在我国由于水利建设落后,使得水利设施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对此,需要正确认识水利设施落后的现状,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水利建设,同时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需要。另外,针对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特点(管理薄弱、科技水平低),需要对农业水利加强科研工作,对小型农业水利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在组织开展农业水利高科技建设工作时,一方面需要根据水文环境采用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施工方式,另一方面积累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经验,同时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成熟的农业水利建设经验,并将其运用到我国农业水利建设中,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质量。
(2)树立保护水利设施的意识对于农业水利工程,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在水利设施后期维护方面,由于维护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水利设施的老化,进一步降低了农业水利设施的服务质量。为了延长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使其更好的服务与农业,需要对施工后期的水利设施加强维护工作,建立和完善管理模式。农民作为农业水利设施的受益者,在水利设施后期维护方面,需要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帮助农民树立保护水利设施的意识,以及树立水利设施的主体意识,将使用水利设施的科学方法传授给农民,让农民参与到水利设施后期管理中,确保农业水利设施利用的可持续性,充分挖掘农业水利工程价值。
(3)健全水利监管体系对于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来说,科学严谨的水利监管体系是重要支撑,健全水利监管制度,将责任、义务落实到各个部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确保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水利设施作为农业发展核心,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新时期,随着全球水利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需要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同时针对水利设施技术落后的现状,在水利建设的科技水平、保护水利设施的意识和水利监管体系等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同时做好农业水利设施建成后的后期维护工作,最大限度延长农业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使水利设施更好地服务于农业,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光涛.基于新时期条件下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2).
[2]罗萍.农业综合开发中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01).
[3].新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4(11).
篇3
作者:王俊 李玉娟 单位:呼兰区腰堡街道办事处 呼兰区水务局
本文以2004-2009年的统计资料为基础,以期间各地区的平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代表各地区的耕地面积(未包括农垦总局),以期间的平均水资源总量代表水资源量,分析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配置情况。可以看出,齐齐哈尔、绥化、大庆三地的耕地面积分别居全省的第1、3、6位,合计耕地面积占全省13个地市的43.6%,而其水资源总量则分别居第6、8、12位,其水资源总量仅占全省的13.7%,从而使得其地均水资源总量居全省最后三名。而大兴安岭、伊春、鹤岗三地的耕地面积居全省第10、11、13位,耕地面积仅占全省的4.9%,但其水资源总量分别居全省第1、5、10位,合计水资源量占全省的31.3%,其地均水资源总量居全省前两位。其余的地区则介于以上两类地区之间。从中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的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空间配置不合理,给水利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农田水利建设总体水平低。虽然黑龙江省的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受各种因素的限制,该省的农田水利建设水平依然处于较低水平。根据全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以2008年为例,黑龙江省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仅为26.39%,全国为48.04%,黑龙江省较全国平均水平低21.65个百分点。全国灌区有效灌溉面积2944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比重达24.19%,而黑龙江省仅为5.52%,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提防保护面积为4571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比重37.55%,而黑龙江省仅为24.8%。
农田水利建设的落后,对降水的依赖性强,必然带来粮食生产的极大不稳定性。仍以1996-2008年为例,12年间,除2000、2002年两个年份的粮食播种面积有小幅下降外,其他年份则呈现增长态势,但1998、2000和2003年三个年份出现明显的减产,尤其是2000年,减产的幅度达到17%,远远大于播种面积面积减少3%。农田灌溉结构不合理,使用效率低。2007年,黑龙江省节水灌溉面积75万公顷,占有效灌溉面积的25.3%,而全国节水灌溉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重为40.7%,黑龙江省较全国低15.4个百分点。以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排序:灌溉效率较低的喷灌为第一位,占90.0%;防渗渠灌为第二位,仅占6.8%;低压管道输水灌溉为第三位,占2.2%;微灌为第四位,仅占1.0%[7]。从中可以看出,喷灌面积比重明显偏高,而投资少、效果好、能防冻防渗渠灌等灌溉的比重偏低,表明黑龙江省的节水灌溉发展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粮食生产抗灾能力差。黑龙江省地处中高纬度,降水的年际变化大,粮食生产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特别是旱灾和水灾。根据相关统计年鉴数据,1996~2008年间,黑龙江省的农作物多年平均受灾率(受灾面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高达50.15%,较全国平均值高出19.53个百分点。降水的年际变化必然影响到农作物的单产水平,进而引致粮食总产量的下降。为说明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本文引入相关系数,计算公式如下:(式略)式中,xi为i年份黑龙江省的作物受灾面积比重,yi为i年份黑龙江省的粮食单产水平。将1996-2008年黑龙江省农作物受灾面积与粮食单产数据代入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相关系数为-0.62,在自由度f=11时,查表得r0.05=0.5529<|-0.62|,表明黑龙江省的农作物受灾面积与粮食单产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水利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投入大、建设周期较长,在黑龙江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上很难在短时期内投入巨额资金。因此,调整作物的种植结构对于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意义就显而易见。黑龙江省应该积极利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大水稻和玉米等单产水平高的作物的播种面积,压缩春小麦、大豆的播种面积。在空间上,扩大三江平原、松花江、牡丹江等流域的水稻播种面积,玉米则应向北部地区扩展。加大投入,加快水利建设步伐首先要加强投入。资金投入是水利建设的保证。结合国家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努力争取国家的投入。其次,改革水利建设投入机制,积极争取民间资本和国内、国外资本投入,遵循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积极扩大融资范围,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中下游以及兴凯湖沿岸地区提水工程,在水资源丰富、无污染的沿江、沿湖地区建设大型新灌区。重视水利规划结合大江大河治理,参照黑龙江省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全局出发,高起点,对全省的水利建设进行重新规划。既要考虑大江大河的防洪排涝治理,也要重视小流域治理;既要重视水土流失治理,也要重视对中低产田的改造;既要兼顾大灌区的建设,也要重视小型水利工程。善管理,依法管理“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良好的水利建设离不开科学管理。首先要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其次要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部门和管理制度法规,优化配置管理队伍,理顺管理体制,依法管理;第三要加强农田灌溉用水管理,加大水利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大力推行节水灌溉,加强监督管理。同时,还应深化水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形成合理的水资源价格
篇4
关键词: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灌溉;经验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乘着国家开发西部、援建新疆的强劲东风,我们迎来了党的“十”胜利召开。新和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夯实,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农业灌溉及高效节水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水利执法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几年以来,新和县水利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全局上下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和自治区、地区水利工作会议总体要求,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大力实施“治水兴县”战略,紧紧扭住建设初级水利化、灌溉节水化、农村饮水洁净化、水利执法规范化、工程管理制度化的奋斗目标,以“抗旱夺丰收,防汛保平安,兴业促发展”为工作重心,坚持大、中、小、微并重,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条件和县域生态条件,出色地完成了水利各项工作任务,推动了我县水利事业步入了新的台阶。
五年以来新和县水利是历史同期投资最大,发展最快的五年。五年水利投资累计达到68958.8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1372.4万元,自治区及地区投资6962.7万元,县配套投资17480.18万元,农户及企业自筹19378.385万元,投劳折资10434.515万元。五年来全县累计新增防渗渠建设346.63公里,更新改造防渗渠94.55公里,配套建筑物2967座,高标准平整土地14.11万亩,新增高效节水面积38.85万亩,新增农村入户6745户,累计提取地下水59641万m3,改扩建农村自来水厂6座,解决了10.18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超额完成了新和县近五年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水利建设的大力投入和快速发展又促进了全县农业的快速发展。全县农业灌溉由原来的年3.2灌溉亩次提高到现在的年4.3灌溉亩次,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扩大,林果业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全县农业抗旱保丰收能力不断增强,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的基本经验
1、领导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责任制落实到位。在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多次亲临水利建设现场,全县各级领导靠前指挥,动员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这是做好今年新和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关键。
2、摸清吃透国家及自治区项目投资政策,千方百计筹集项目前期经费,储备好项目,为争取投资做好准备是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基础。
篇5
【关键词】:农田水利设施;问题;对策
1【 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农业发展离不开水利,因此农田水利建设对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进行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是农田水利建设的目的。
2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气候类型多样,地理环境复杂,因此放大了农业生产本身的弱质性。虽然近几年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兴修水利,以提高农业生产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但由于农田水利设施基础薄弱加上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使得我国在农田水利建设这块的不足更加凸显。
2.1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严重
我国大部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于20世纪50~70年代兴建,因此大部分水利工程抗洪排泄能力较差,很多甚至已经不具备抗洪功能,更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据调查该部分农田水利工程中平均完好率仅为50%,实际灌溉面积远低于设计的灌溉面积,排涝能力弱,农田积水无法排除,提灌能力差,不能满足灌溉需要。
2.2疏于管理,水资源浪费严重
传统理论下认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和自然垄断的特性,因此单通过市场机制调节无法解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问题,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来发挥宏观调控的干预作用才可以,因而政府既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主要供给主体,又是产权主体,对其维护和管理理所当然成为了政府的责任[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保养,若缺乏必要的维护投人,势必造成基础设施“有人用无人管”的局面,最终会导致工程效益递减,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下和水资源浪费,但目前这种疏于管理的情况已经成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普遍现象。
2.3水利结构失衡
农村水利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有功用各异的大中小型水利设施,但目前我国政策的重点倾向重大型水利设施建设,对与农业生产和农民关系最直接相关的沟、塘、渠、湖等中小型水利的建设与投入较少;注重平原区和大中型城市水利设施建设而忽略了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的水利设施建设和投入。导致各类水利设施之间缺乏互补与衔接,造成水力资源未能得到有效配置和利用。
2.4农业科技薄弱、灌溉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有2/3的灌溉面积依然在沿用传统落后的灌溉方法,灌溉水利应用系数仅为0.49,水资源的浪费严重。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全国的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没有能够得到有效推广和运用,农业生产的抗灾减灾能力依然未能实现。
2.5缺乏有效的投入保障机制
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对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机制,减轻农民负担,规范税收管理以及农田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但凡事有利也有弊,对于农田水利建设来说,取消农业税使得其失去了资金来源,但却没有相应的替代措施,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目前农田水利建设所需资金基本上都是由政府财政资金支持,资金筹措渠道单一严重影响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3 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对策
3.1深化改革,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既存在疏于管理导致的老化失修,水资源浪费严重现象,也存在投资不足导致的增量缺乏现象。所以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其中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其管理体制[4]。要明确投资管理的主体,确定其权责,要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专项资金运用的监管力度,同时要调动农民群众维护和管理水利设施的积极性,以保障水利设施能够有效发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强调水资源利用,科学调整水利设施结构
农田水利建设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而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大中小型设施之间缺少配套衔接,导致水利设施体系建设断层。因此在加强重点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应同时兼顾好直接关系农民利益和农业生产丝袜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科学规划,统筹考虑各级水利设施之间的配套体系。
3.3加强宣传力度,大力推广现代灌溉技术
我国农业用水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62%,但有些偏远地区受气候和地形影响,农业生产依然依赖“以井保丰”,农业用水短缺,导致地下水超采,严重威胁到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应该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渠道防渗、低压管灌、喷灌、微灌等,以最少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4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体制
不难看出,长期依靠政府这一唯一投资主体来筹措水利建设资金越来越显农田水利建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应扩大资金筹措来源和投资渠道,引入市场机制,构筑以政府为投资主导的多元化投资体系,除却政府财政支持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社会资本加入农田水利建设投资领域。
4 结论
农田水利是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是抵御自然风险、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硬件基础,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仅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稳定和谐。所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我国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杨永华.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原因透视及立法思考[J].农业经济,2011,01:3-5.
[2]郑风田.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反思:问题、困境及出路[J].湖南农业科学,2011,02:1-7.
[3]刘石成.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1,08:40-44.
篇6
【关键词】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水利设施的建设是农业发展过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利设施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粮食的产量和质量,影响着广大农民的收入以及全国人民的粮食安全问题,所以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的农田水利施工建设过程总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施工的质量,使得水利设施不能够很好的发挥灌溉农田的作用,从而影响粮食的产量,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我国农业的发展。下文以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过程为例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一、现阶段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的问题
小型农田的水利设施建设不同于大型或者中型农田水利设施依托主干河流或者是大型水库,对农田灌溉的小型农田的水利设施主要是分布于田间地头的一些沟渠以及小型的水库。这些小型的水利设施是农村小型农田赖以生存的根本,不仅能够起到灌溉农田的作用,在雨季还能起到排涝蓄水的功能,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农业的发展,所以小型水利设施对于农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近些年来通过实际生产生活的观察,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弊端逐步的暴露出来,这些弊端严重阻碍了小型水利设施发挥其作用。
1.1沟渠和小型水坝年久失修
我国农村现阶段小型农田的水利设施主要是一些人工开凿的沟渠或者是小型的水坝,这些水利设施大多数是修建于上个世纪的产物,缺乏一定的科学和理论依托,灌溉排水的功能不是非常的优良,加之由于修建的时间过长所以其功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田的灌溉工作。
1.2小型水利设施缺乏保障体系
农村的小型水利设施大多数是由农民自筹资金进行修建的,还有一部分是在上个世纪的计划经济时期修建的,这些农业水利设施在建成之后缺少基本的维护工作。由于政府缺少专项资金的投入,农民又缺乏相应的管理和维护的知识,所以这些水利设施很多时候都是使用时间不长就出现了管道堵塞、排水不畅通等问题,大大的降低了其使用的寿命,浪费了资源,浪费了人力[1]。
二、农村农田小型水利设施建设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造成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种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这些问题可以具体的归结为三个方面:水利设施建设投资结构不合理、农村农户缺乏专业知识和投资欲望、基层干部工作不积极。
2.1水利设施建设投资结构不合理
我国对于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工作的投资的重点主要放在了对于主干河流以及大型水坝等大型或者中型的水利设施的建设之上,对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项资金的投入。因为缺少专项资金,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工作进程大大减缓或者是停滞不前,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了小型农业的发展。
2.2农民缺少相应的管理知识
农村的水利设施大多数使用的寿命非常的短暂,并且不能够发挥出全部的作用。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小型的水利设施的建设主要是由农民自行设计并开凿的,这些水利设施很多都不符合科学的设计原则,从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农民缺乏专业的维护知识,不知道如何对水利设施进行定期的维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型水利设施的进一步发展。
2.3 基层干部工作不积极
基层干部是农村工作的领导者和带头人,所以应该调动起全部的老百姓一起参与到水利设施的建设工作之中。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多基层的村干部由于对于水利设施的建设工作重视非常的不够,不能够积极的组织村民,统一村民的思想开展水利设施的建设工作,同样会对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工作造成负面的影响。
三、加强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对策
3.1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
针对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工作中农业水利的基础工作,政府应该加强对于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对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工程进行帮扶。同时,政府还应该设立专项的帮扶资金,加大对农村沟渠、塘坝的改造力度,确保有一定的比例资金用于改建农田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各级地方政府应从实际出发,列出重点项目、中型项目、小型项目,分清轻、重、缓、急,有
重点、分步骤地解决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突出问题,抓大不放小保证地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配套条件年年有新的改善、同时,要建立合理的投资分担比例机制,依据谁受益谁投资和财政与产权相对等原则,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困难,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
3.2加强小型水利设施的产权转让工作,调动农民投资的积极性
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工作应该建立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之上,要加强水利设施的产权转让工作,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放开放活现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经营管理权、促进农民对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的积极性[3]。同时各级政府还要对于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资金短缺和效率低下等问题做好协调工作,切实提高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质量以及效率,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水利设施不完善不科学的问题,为小型农田的发展保驾护航。
3.3加强日常的维护与管理工作,保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稳定运行
在以往的生产实际中,使用寿命短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政府要加强对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作的改革,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农民进行培训,使其对水利设施的养护工作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政府还要积极倡导百姓参与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中来,选派专门的技术人员帮助其管理水利设施,从而达到增加水利设施使用寿命的目的。
结语:
农村小型农田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是保证农村小型农业发展的基础。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之中依旧存在着众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粮食产量的提高,所以政府各级相关部门应该在实际的工作之中加强对于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地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寻找出有效的、科学的方法来改善水利设施的建设工作,从促进农业的发展,让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缓解我国的粮食压力。
参考文献:
[1]田百民. 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向导,2011,(2).
篇7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的要旨是将其融入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之中,而其前提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整合分散经营的土地,实现与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农产品市场的对接。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从未来的发展趋势上看,通过土地流转的方法实现耕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形式,它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还可以实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城镇化进程。但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机制有较大的影响,需要创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运营机制。
二、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影响
(一)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意愿与能力提高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本质上是发展适度规模的农业生产,它是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将细碎的土地耕作模式转变为具有适度规模的生产模式,形成农业生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组织。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可以形成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从而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农田水利设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为确保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意愿就会加强。此外,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的强大,使经营者积累更多的资本;组织的创新还可以将社会资本引入农业生产,与分散经营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相比,经营主体拥有更多的资金保障和人力支持,可以建立与农田水利的战略合作关系,衍生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单位与产业,增强其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能力。
(二)减少了农业经营者与水利单位的交易费用
以农业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生产经营主体成立以后,可以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将细碎的土地整合起来,通过组织的扩张,借助于组织对市场的替代,变市场交易为组织内的交易,减少了交易费用,避免了农田灌溉利益的纠纷。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还能够培育一批具有市场运作能力的经营者,在农田灌溉中,经营者可以利用规模效应,建立与供水单位的直接交易渠道,减少政府和其他中介组织的参与,实现交易成本的下降。
(三)降低了农田灌溉成本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形成土地的适度集中。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经营可以实现与农田水利灌溉的对接,有利于选择适合自然特点和农业种植的农田灌溉方式。农业生产经营者如果自建农田水利设施,如建设水井、池塘,则可以通过集中灌溉,提高水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单位灌溉成本;如果选择使用社会供水系统,如向水库等供水单位购买水,由于土地的适度集中,经营者为了节约用水,会修建和维护灌溉系统的终端沟渠,可以避免水资源的流失,而且减少了灌溉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田灌溉的经济外部性,这些都将降低农田灌溉成本。
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机制的创新
(一)加快农田水利交易的市场化改造
伴随着市场机制下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传统的政府主导下农田水利建设模式也必将发生转变,取而代之的将是建立在市场机制下的农田水利建设模式。在该模式下,需要培育具有市场经营能力的农田水利设施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形成合理的市场定价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为此,需要将一些具有商业价值的水库、塘堰和湖泊等设施通过经营改制,利用承包等经营方式,将其培育成为农田水利市场供给方,组建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田灌溉公司,开发适合农田灌溉的交易渠道和平台,并引导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市场交易方式进行农田灌溉。鉴于农田水利设施具有形成垄断的条件,而且因为自然环境、农业种植因素,其价格机制极为脆弱,为确保农业生产,需要建立确保粮食安全和体现水资源价值的政府主导型定价机制。而作为水利主管部门,不再从事具体的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责任,只须负责大型水利设施、水网、渠道等设施的建设管理,而且在相对农田灌溉中还可以发挥市场监管作用,制订农田灌溉指导价格,维护市场公平交易。
(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下,以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经营者通过土地的适度集中,利用土地、人力和机械等资源的规模利用优势,可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率,由于经营者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的能力增强,也有意愿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确保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还需要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弥补政府投资的不足和效率的低下。针对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特点,对于水库和大中型湖、塘、堰等设施,可以吸引具有建设能力和经营能力的单位参与承包建设;对于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可以建立专业的打井引水公司、农田灌溉公司等,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农田灌溉服务;为形成有效的农田水利市场,还可以组建专业的农田灌溉中介组织,建立供水单位与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联系,活跃农田灌溉市场,提高灌溉效率。
(三)建设适合规模农业生产的农田水利设施系统
篇8
(一)金融支持主体层面的问题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对农村地区的信贷投入逐渐减小,对农田水利方面的贷款更是很少发放。基层农发行信贷业务仍处于转型期,政策性贷款不断萎缩,缺乏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政策。农村信用社无法满足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这类期限长、规模大的信贷资金需求。据对某市调查,该市金融机构农田基本建设贷款余额28350万元,仅占全部贷款余额的0.59%;农村信用社没有发放此类贷款。
(二)农村受贷客体层面的问题
由于改革进展缓慢,目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仍主要实行集体所有、集体管理,这种产权制度造成经营主体、运行机制、经营模式、产权归属等不清晰,致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贷款缺乏合格的承贷主体。如某市至2009年完成小型水利设施确权的只有610户,占比为17.2%。按照有关信贷政策规定,县(区)、乡(镇)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不具有承贷主体资格;村集体收入来源有限,缺乏自有资金或财产,承贷能力不足;农户因不具有所有权,主动贷款意愿较低。农田水利设施产权不明晰,成为影响借贷双方建立借贷关系的突出障碍。
(三)政策环境层面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资金支持的重点以大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相对不足,对农村田间地头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投入基本处于停滞阶段。地方政府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主要依靠上级国债投入、转移支付和农村“两512”税,但按照现行政策规定,“两工”税已经停收,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和水资源税等征收进展缓慢。致使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来源明显不足。
二、改善金融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尽快出台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配套金融政策法规
建议有关部门联合出台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指导性意见,通过财政贴息或减免税的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发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贷款。扩大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使用范围,允许用于支持小型。微型农田水利建设,其贷款利率上浮不应超过一定比例:农民贷款用于修建农业水利设施。可由各级财政给予贴息或承担全部利息:政府对新投放的贷款给予全额或部分保险。明确将农田水利贷款纳入农发行新业务范围,由其提供低息长期贷款。
(二)各政策性银行应进一步增强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运用政策性金融手段对农业予以支持与保护是国际普遍采取的积极措施,目前已成为各国扶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最佳选择。为此,我国应加快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创新服务农业、支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产品,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活力。鼓励金融机构对具有未来收益的经营性农田水利项目发放担保贷款,以项目未来的经营收益或收费等为担保;创新担保形式多样的涉农信贷产品,完善涉农信贷风险分担机制,以金融产品的创新为农业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服务。
篇9
绥化市北林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按规模大小可以分为大型水利工程和小型水利工程两种;按功能作用可以分为灌溉工程、防洪工程、水库工程、除涝工程、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以及井灌区建设等。1.1灌溉工程设施建设北林区依托6条河流现已建成,包括津河、幸福、永安、兴和和四方台在内的0.33万hm2以上的自流灌区,以及1个义和抽水灌区。其中津河、幸福和永安主要引自呼兰河水,兴和及四方台主要引自泥尔根河。引水工程设计引水能力为2.134亿m3,现供水能力为1.6亿m3。总灌溉面积为1.333万hm2。在灌溉工程中,建有灌溉干渠5条,灌溉保证率为75%。在灌区内,建有并正常运行中小型水库5座,建有沟泡、鱼池及塘坝929处,建成抽水泵站445处。另外,建成水田机电井27004眼,现水田面积发展到5.56万hm2。1.2水库工程建设绥化市北林区的水库建设开始于建国后1956年左右,建国以来,为了发展引水灌溉及综合利用,北林区先后建成7座中小型水库,其中有5座正常运行。中型水库有津河水库和幸福水库,小型水库有前三水库、后八水库和欢喜岭水库,这5座水库均不是国家投资,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建设的,后期进行除险加固等建设。1.3除涝工程建设北林区境内低洼易涝耕地面积有6.598万hm2,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38.3%,重点分布在中部河夹芯子一带、西部平洼地区以及北部和东部岗下洼地。按照易涝面积的分布和行政区划,可以把易涝耕地划分为永安、双河、津河和四方台4个涝区。北林区通过采取“防截蓄排”等措施综合治理,共建成截流及排水沟140余条,同时建成桥、涵和泄水闸等配套建筑物340余座。1.4防洪工程建设北林区现已建成完整的防洪体系,修建各类堤防9条,总长达305.683km,保护耕地3.562万hm2,保护人口15.8215万人,其中呼兰河堤防长137.96km,达到30a一遇洪水标准,保护村屯106个,保护耕地2.2万hm2,保护人口8.66万人,并且在呼兰河堤防上修建了泄水闸11座,强排站3处,涵洞13处,桥梁1座;诺敏河、克音河及泥尔根河等一般堤防长167.723km,达到5~20a一遇洪水标准,保护耕地1.362万hm2,保护人口7.1615万人,并且修建了涵洞、泄水闸35座,强排站6处。1.5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北林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0.223万hm2,占总面积的37.3%。通过修建梯田、改垄和营造水保林等工程,现在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0.0908万hm2,使22个小流域得到治理。1.6井灌区建设绥化市北林区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开采利用地下水,发展农业灌溉,80年代初达到开采高峰期,主要用于水田灌溉。现在北林区井灌水田有4.666万hm2,但是旱田灌溉还处于初级阶段。北林区现有各类机电井3.1万眼,其中旱田井有495眼,大部分在近郊蔬菜生产、经济作物种植区及蔬菜大棚区,大田灌溉寥寥无几,并且灌溉仍属于大水漫灌阶段,灌溉定额在1500m3•hm-2。
2绥化市北林区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绥化市北林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起步较早,经过调查发现绥化市北林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2.1资金不足,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存在财政资金困难绥化市北林区尚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许多水利工程建设需要政府资金支持。财政只能维持工资的发放,尚不能余有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北林区现有的资金情况只能用于修补等小型建设,未有大量资金投入到大型建设中。2.2技术水平落后,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存在渗漏等问题北林区的许多大型水利设施都是停留在20世纪的水平,缺少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规划。有些水库大坝主体已建设完成,引水工程已竣工,但在使用时发现渗水现象而停止使用。这不仅是工程意外,更是技术水平落后的表现,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经济损失。2.3重大中型水利设施建设,轻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北林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主要围绕河流进行,重心在水库、涵闸和大坝等方面,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尤其与农民生产息息相关的设施缺乏重视,为农民自发建设。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河流淤堵、杂草丛生、河道渗水以及垃圾堆积的现象随处可见。2.4税费征收缺少科学合理的标准绥化市北林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收费仅为水利费,水利费的征收标准为500元•hm-2。收费标准仅以耕地面积作为计量单位,并没有考虑到水量和地形岗洼的因素,不适应节水灌溉的要求,忽视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5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缺乏规范的管理北林区地处绥化市凹陷的中心,地下水相对来说比较丰富,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也很好,潜水以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为主。北林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有利于地下水的水平交替。2011年北林区地下水开采量为19119×104(m3•a-1),地下水总储量34亿m3,可供开采量达到2.2亿m3,以此计算,北林区地下水可以用17.78a。在调查地区,有许多井已抽不出水,这都是对地下水缺乏管理的表现。
3对策和建议
绥化市北林区自然资源较丰富,但经济水平较落后。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应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以可持续、科学化及标准化为准则,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为目标,加大政府的重视力度,科学规划,全面提高北林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能力。
篇10
【关键词】水利农田;建设;管理
1 导言
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城镇化进程加快,更多的农村人口以更快的速度涌入大城市,这就导致农村人口日益减少,没有人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科学技术落后,农业劳动还少不了大量的体力活儿,所以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了保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我们需要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
2 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农村基本建设投资的减少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反差加大,部分地方乡镇政府脱离农村客观现实进行的各种各样的超前建设和达标活动等,逐渐加大了乡镇政府的财政负担。基层政府不能够有效地将有限的公共资源用于当地民众和当地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基础设施,地方政府(或政府官员)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进行花费资金多、短期显性效益不明显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格局扭曲甚至主体缺位,影响了农村水利建设工程的实施。
2.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先进科学的农田水利灌溉建设不仅对农业产业条件有巨大影响,还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我省农田水利建设缺少资金,在资金短缺的无奈之下降低建设标准,已经建成的水利工程抵御干旱、洪水等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不高,使农田水利工程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许多陈旧的农田水利设施已经不能够适应农业发展的变化,在实现粮食安全战略的问题上,存在着许多的困难。
2.3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管理难
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区特征差别很大,农民的需求差异不同。缺乏在组织与制度上与当地发展情况相适应的规划安排,农民和政府之间缺乏一个可以表达农民真实意愿和心声的“桥梁”。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不能很好的参与项目的管理,农民的声音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反映不出农民的需求。
3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几点建议
3.1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
要加快实施跨流域调水及重要水源工程建设,逐步建成布局科学、配置合理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加大灌溉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大力开展抗旱水源建设,扩大有效灌溉面积,着力保障农业用水需求。要在水土资源潜力较大地区,结合已建和在建重点水利枢纽,积极发展新灌区;在不具备正常灌溉条件的地区,采取多种工程方式,合理利用当地分散水源。对于那些被水灾破坏工程的修复也要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一部分,因为这可以充分地利用之前的工程节约资金,而且还可以借助之前的方案便于后期的施工。水源配置工程要选择大型骨干水源,不要选择一些小支小流,只有选择大的水源才能保证水源供给充足,这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小型水源工程建设也是我们考虑的重点,是大型水源建设的补充,因为那些小水库、小堤坝对于涵养水源。清除淤泥、保持水土、改善土质有着积极的补充作用,这样的工程多了,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目前干旱的现状。同时,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维护,加强县乡河道疏浚、灌区改造,加强田间工程、末级渠系以及涵闸泵站建设。加大田间配套工程建设投资力度,加快推进末级渠系改造进程,疏通“肠梗阻”,打通“最后一公里”,提高农田灌排标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充分发挥现有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扩大灌溉面积,实现灌区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3.2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是解决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缺水问题的重要措施,每年农业灌溉浪费的水资源数量惊人,所以“节流”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开源”。一是加大资金投入。上文分析现在农田水利水利设施建设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投入不足,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一切的技术开发和设施建设的基础都不存在。所以要加大资金的投入,这种投入要做好长期坚持,不要做表面文章。二是提高技术水平。水利设施建设以技术为主导,有了技术,才会有效率,所以资金的投入首先要体现在技术上。三是合理配置资源。水多的地方分给水少的地方,这就是合理配置资源,也是互帮互助精神的体现,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四是调整农业结构。传统的农业结构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要适时调整。
4 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措施
4.1强化水利设施管理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农业和农村各个方面。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无论是扩大灌溉面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还是治理洪涝灾害和水体污染、优化农业生态环境,都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水利化水平。要把政府的力量、农民的力量、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强大合力。农田水利设施规划不能仅局限于农田灌溉,而是根据本地农业发展实际和现有水利设施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规划,要以地区水利建设为依托,以治水为中心,实行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规划要与中小流域治理规划相结合,更加合理地利用水资源,达到防控结合、防控有序的效果。
4.2政府加强扶持力度以及政策引导
政府加强扶持力度和政策的引导,是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最佳的办法。政府部门主动加大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而且能够在财政预算中为其增设专项专用的资金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农村水利建设完善的实施。在政府的引导下,根据当地农田水利设施的现实情况,力求能够改造陈旧的设施,并且与此同时增设新的水利设施,如果政府自身资金出现紧张也可以动员当地农民集资捐款等方法筹措到用于水利设施升级和再建的经费。当然,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做到资金透明,让农民明白了解到集资的目的和所用之处,彻底消除抵触情绪,并且尽可能动员他们能够在进行水利设施建设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4.3强化管理制度
建立统一化的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标准,完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和质量监督体系,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合理、建设透明、质量达标。在施工单位的筛选方面,要加强资质审核,要求有实力、有经验、有技术的施工单位才能进行水利工程建设,避免层层分包导致的“豆腐渣”工程,杜绝工程建设中的腐败行为。
5 结论
总而言之,对于农田的水利项目建设来讲,其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决定农业专业化、现代化的前提。农田水利项目工程较为复杂,对其影响的因素较多,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深入对其进行分析,找寻相应方法,从而提高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水平,促进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冠军,陈献,柳长顺,张秋平,戴向前.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中国水利,2010,05:10-14.
[2]王新国,乔鹏,陈克杰.新时期定陶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12:128.
- 上一篇:学校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
- 下一篇:光纤通信就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