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2: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曾利用校本课对学生进行古诗词的鉴赏,两年来大多数学生积累了上百首古诗词:“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那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婉叹深深感染着学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也深深影响着学生;“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斗志豪情也深深激励着学生。几年来,在欣赏积累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也积淀了学生的思想内涵,历练了学生的情操。几年的背诵积累,有的学生可根据词牌自行填词。由此可见,充分利用校本课堂对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是传承中华古典文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利用校本课,进行古典名著片断欣赏
古典名著是历史的奠基,弘扬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文化,了解古典名著不仅可以改变学生对生活的看法,对成败的概念,也可以陶冶性情,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开阔视野。
一节《红楼梦人物欣赏》课,通过让学生对比欣赏林黛玉和王熙凤的外貌描写,使学生受益匪浅。
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王熙凤: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缨络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褃,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通过两个人的外貌,透视出了两个人迥异不同的个性。林黛玉的娇柔、脱俗,王熙凤的张扬跋扈、八面玲珑,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学生在欣赏中,不仅领略到了古典名著的语言魅力,同时也学到了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明白了外貌描写是为刻化人物个的这一主旨。而这种种,则为学生今后的写作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难得的是激起了学生阅读名著浪潮,让更多的学生走进了名著世界,让更多的学生热爱我们的国粹,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精典。
由此可见,在校本课中对学生进行古典名著片断欣赏,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名著,了解国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让学生的人文的价值、人文的精神不断升华,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素养,让学生心中有一种正确而优雅的人生观。
三、利用校本课,对学生进行《弟子规》欣赏
作为古典文学之一的《弟子规》,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尚,在某种程度上也呈现了民族文化,弘扬着民族精神。它与现实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诚信、自强、修身、孝顺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中最为突出的特色。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这样《弟子规》中所蕴含的做人哲学将发挥很大的作用。
篇2
关键词:加强;文化;建设;提高;素养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的是一所学校的特色办学特点、特色。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净化心灵、规范言行、情感升华的环境空间,起到潜移默化的极大的教育作用。正是认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意义,我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全面育人的巨大功能,使校园文化成为一部无声的教科书。
一、拓展校园文化的空间,彰显环境育人功能
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赋墙壁以生命,让建筑物“说话”,让学校的各种景物都成为教科书,都能为提高学生的品质素养发挥功用。
走廊艺术,成为小朋友们展示才华陶冶性情的精神家园。学校的楼道全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阵地,悬挂名人画像,悬挂名言警句,箴言格言,发挥强大的育人功能。在每个班级外面的走廊里,都有班级乐园。
教室布置,是学生各显神通的绝佳时机。教室里分布了各种各样的模块,这些模块上都有不同的名字“优作园地”“我们的故事”“成长的足迹”……学生的优秀作文、成长记录、美术作品在这里展示,从而形成了每个班级不同的人文氛围。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的汗水在这里凝聚,智慧在这里闪光,个性在这里张扬,梦想在这里起航……
“温馨提示”是小朋友们品德形成的又一重要途径。走进校园,你会发现门口的草坪上有着小朋友们温馨的提示:“建文明校,做文明人”“手上留情花自香,脚下留情草如茵”“珍惜一份绿,留于千人赏”……这些儿童化的语言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校教育的生命力所在,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结合重大事件、传统节日、法定假日等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魏巍因为迷恋一脚足球辍学后又回到学校,终于成为著名作家。可见学校文体活动的教育魅力。开展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手段。三月份“学雷锋”活动,五月份“春季运动会”“六一游园活动”,九月份“庆祝教师节”,十二月“冬季三项运动会”“元旦文艺会演”“手抄报比赛”“书画大赛”等课外活动,
为学生提供了表现的舞台,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学校还要求班级每月出一期黑板报,每学期看两次电影,还组建了校美术、书法、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兴趣小组。以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展示我校学生的青春活力和无穷动力,从而丰富师生文化生活,增强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身正为范,诱导鼓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在学生面前。教师就是一本无字德育书,学生时刻都在阅读。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著名教育家斯霞也曾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工作。我们每个星期都坚持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常规,使每位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四、多渠道挖掘校园文化资源,优化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应当是丰富多彩的,不仅仅是硬件设施,还应当包括必要的软件条件。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是校园文化的软件建设的核心,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是重点。我校坚持每周的升旗制度,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前途理想教育、文明礼貌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等。我们还充分利用广播、橱窗、黑板报等校园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学校广播室每天宣传学校的好人好事,播报学生的优秀作文,展示学生的器乐才能等,大大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强化了环境育人的功能。
篇3
关键词:课程标准 数学文化功能 数学素养
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一种文化,在内容、理念、方法和语言上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数学在具有技能教育功效的同时,也具有文化教育功效。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是一种文化传播,是一种文化素质教育。
一、提高高中生数学文化素养的背景
在一个人的学历教育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从小学开始,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时间周期长,内容繁多,做题技巧多种多样。但许多人学了多年的数学,仍没有掌握数学的本质。学校教育中,功利性明显。学生为了考试,对数学机械记忆,谈不上理解,更谈不上喜爱。一旦解题任务完成后,数学教育的功能也就消失了,学生头脑中数学知识遗忘的速度比当时记住要快很多。当前,数学教育的重心放在了对知识的掌握上。可是未来从事与数学相关的行业的人数只有很少一部分。学校的“精英式教育”忽视了绝大多数人的需求。因此,很有必要在数学的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培养,从本质上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目标,从而达到让数学这门课程成为促进学生和谐成长的重要元素。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考试,按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考查考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在考核要求中,除了传统的对知识和能力要求外,增添了对学生个性品质的要求。个性品质是指考生的感情投入,学习态度和应试心理能力。要求考生具有较宽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思维精神。
何为数学文化?“数学文化”一词,出现的时间并不长,是在近些年随着数学学科的蓬勃发展不断得到完善的。有些人出于需要,愿意从文化这一角度来关注数学。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而“文化”,泛指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沉淀。“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发展史、知识体系、思想方法、语言,以及它们的发展与应用。
王梓坤教授曾指出:“数学文化具有比数学知识体系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数学文化是对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高度概括。”我们学习数学不但要获取知识,更要接受数学理念、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标准化用语的熏陶,提高思辨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并能把数学思维方式迁移到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的薄弱环节,因此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就是要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接触新鲜事物时,能够用数学的观念和视角思考问题,发现其中存在的数学现象,并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有过这样的精辟论述:“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不能眼里只有数学题目,因为数学和文学、哲学、美学等都有密切的联系。高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的能力,进而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二、提高高中生数学素养的途径
(一)努力挖掘数学教材文化价值
根据高中数学新课标编写的教材,充分体现了数学的文化价值,注重通过数学课程教育,提高高中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材增加了与现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应用的问题,如分期付款问题,最大利润最少原材料问题、概率预算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富有丰富的时代气息和深刻的生活背景,这样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深深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直接联系,具有普遍的生活实际意义。
数学教材注重了数学概念的来源,公式的引入和建立的途径,并根据这些展开数学文化的价值。例如,引用一个非常有趣的历史故事:古代印度国王奖赏国际象棋发明者引出数列全章内容,并引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许多概念、公式都由相应的实例引入,有时候是一个,有时候有好几个。遵从数学从具体情景抽象出一般概念和知识结构,又从一般性结论到具体情景给予印证的特点,让学生慢慢体会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从知识的本源出发,提高了高中生的观察、思考、归纳和推理能力,再穿插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能最大限度地培养高中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审慎的思维习惯。
(二)开发适合本校学情的数学校本课程
力图拓展数学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不断研究和探索,逐渐形成数学文化的读本,让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组建数学文化研究小团队,以“不断完善数学文化,尽力交流数学文化”为宗旨,以“喜爱数学、精学数学、应用数学”为目标,让学生尽情遨游在美妙的数学海洋里,自由而快乐地学习数学、感悟数学。小团队将交流各自学习心得,并将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充实到校本课程里。
(三)创建以“数学文化”为主题的网站
要把学生学习数学、接触数学的时空拓展到任意空间,任意时刻,互联网就是最好的载体。在开发数学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可以让数学文化研究小团队不断搜集素材,创建以“数学文化”为主题的网站,让学生感悟数学的魅力触手可及。
中学数学教育应该充分发挥数学的文化功能,不断提高高中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是否具有较深数学文化素养,不仅关系到科学技术人才的优劣,更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数学文化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要努力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充分发挥数学文化的教育功效。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克莱因(Kline).古今数学思想[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邓东皋,孙小礼,张祖贵.数学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篇4
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科学意识文化素养一、夯实化学学科基础知识
在中学阶段通过化学课程的教与学的活动,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有了这方面的基础,就可以把化学知识教学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结合起来进行,要让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程感兴趣,有足够充分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是发展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基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鉴于化学知识的浩瀚丰富,应该结合教学实际,选择那些能够触动学生思维意识形成的知识点切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改变世界、促进人类文明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传授和科学感召力融合在一起,使化学教学面向社会以及学生的终生发展。把那些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最典型的化学知识,作为重要内容,反复讲解,进一步拓展教学资源,以此调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这些内容包括最基本的化学现象和事实,最普遍的化学常识及科学史知识,最重要的化学概念和最根本的化学原理。在化学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重点要对学生阐述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强调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的应用实践,以及当前社会发展中人们普遍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与其它相关社会现象。
二、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任何知识只有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巩固,才能找到差距,才有利于激发进一步探索的信心和勇气。化学知识的科学应用能力是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结果,有了这方面的意识,能力自然可以得到提高。因为,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来看,这种对科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远远超过对具体科学概念的掌握,不论这些概念有多么重要。笔者认为,科学能力应是获取科学知识和探索科学新知识的能力,自然科学方法论是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依据,科学能力的形成过程是在科学知识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师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组织学生学习各种科学知识,训练学生的科学能力。科学能力是一个属于能力范畴的概念,其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如有观察、思维、想象、实际操作和创造能力等,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着重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培养。观察与实验能力是科学能力的基本要素,是一种全面的综合能力,包含相当高的独立探索能力和创造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具体化,让学生独立地完成观察与实验,使学生学会如何记录、分析、观察和实验所得的资料及数据,导出正确合理的结论并进行报告。思维能力包含的范围很广,化学学科知识的特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也非常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事物进行对比、类比、逻辑推理的能力。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利用有关化学知识的特点,进行相关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结合新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实施化学教学方法改革,通过做大量与素质教育联系密切的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进一步丰富课外学习生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要改进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传统的说教性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意识到科学发展与生活实践结合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学好化学知识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工作、生活和前途,同时让学生明白化学课程的学习,并不是学会书本知识,会做考试题就成功地完成了这门功课的学习,必须在思想认识和灵魂深处真正理解和体会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用高尚的品质提高自身修养的意识。新时期,加强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特别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以课堂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多种形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正确引导,强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和学生能力培养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应考虑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智力发展水平,结合素质教育和化学教学的重点,配合化学教学改革,把化学教学与有创新的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促进化学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
四、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科学应用意识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要逐步形成科学应用意识。化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可以促使学生逐渐树立起应用科学知识改变世界的意识,树立相信科学与应用科学的思维习惯,树立为科学发展而勤奋学习的信心,通过化学教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促使学生形成化学科学的科学实践与应用意识,这也是化学教学与素质教育结合的一个重点。化学教学需要与素质教育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应用意识,一个受过中学化学教育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化学问题时,先要求他们能说出问题的原因,应知道这些化学现象中蕴含的基本的化学科学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强化对生活中化学知识的敏感程度,比如,看到开发区排放二氧化硫造成环境污染,看到大街上汽车排出的尾气,应该应用化学知识,思考探索如何使这些排放的气体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通过与实践探索的结合,让学生更加明确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化学科学意识,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拓展课堂教学的范围,理论联系实际,把书本知识学活学好。可以采取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化学问题,让学生深刻体验和认识到化学知识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些反面的事例,比如某地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由于乱开发和盲目上项目,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探索救治的方法,同时要告诉学生发展中如果不合理地利用科技成果,必然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所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样,在同学们心目中逐步形成强烈的科学应用意识,有利于化学教学效果的优化。
篇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化素养
【分类号】G641
文化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它对于大学生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等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在高等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水平,而且还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民族精神,更能够培养他们勇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担负起民族振兴、实现中国梦想的历史重任。在大学校园,学生们文化素养的提升可以来自于每天接受的专业知识,也可以来自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综合的文化知识学习,高校图书馆是文化信息传承与学生文化素养培养的重要场所。
一、高校图书馆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提供了条件
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是大学教育的“第二课堂”,是高校办学的支柱,高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高校图书馆,因为高校图书馆是人类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基础性设施,在高校文化建设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高校图书馆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高校图书馆馆藏极其丰富,它拥有极其丰富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历史资料等等,它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进行传递、展示和宣传的服务机构,它可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也是提升学生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文化素养以及拓展学生的眼界等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是高校图书馆职能所在,可以说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为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提供了必要条件。
2.图书馆是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
图书馆是实施高校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主要的还是依靠对文化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学习的时间还是学习的内容都是不够的,大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是广泛的、综合的、跨学科、跨专业的,高校图书馆一起丰厚的实力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文献信息的服务,图书馆可以不受时空与内容的局限时的大学生在利用图书馆时随时随地的得到教育。另外,图书馆还可以以它的高雅的环境与服务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不自觉地受到教育,领悟人生真谛。图书馆对大学生的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对于提高学生自身文化素质的主观能动性,有着重要意义,使学生终生受益无穷。
二、高校图书馆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提供了服务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可以说高校图书馆能够担当起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的任务,对提升大学学生文化素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1.高校图书馆资源丰富。
我国高校图书馆一般现有馆藏中外文实体文献量在百万以上,其涵盖面可以涉及到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心理、艺术、环境、体育、计算机等等,国外高校的图书馆馆藏量更多一些。如此丰富的馆藏是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比拟的,一般情况下,高校图书馆都能够满足学校教师、学生的学习和科研的需求,也能够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类人才的需要。高校师生们徜徉在书海之中,可以使得师生的思想得到洗礼,灵魂得到净化,从而升华了精神境界。
2.高校图书馆环境优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教育功能。”图书馆建设是学校重要建筑标志之一,也是学校办学条件之一。高校图书馆浓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在精致、合理的馆内布局设计、环境设计、人文设计等,为读者提供了舒适、宁静、便捷、卫生、文雅的环境之中,使读者能够在其中感悟到读书的愉悦,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无意识”地接受教育的熏陶。
3.高校图书馆导读服务。
导读又称阅读指导,是向学生传授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它是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爱因斯坦曾指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高校图书馆是对培养大学生自学能力、获取丰富知识的重要场所之一。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的获取图书馆资源,这就需要图书馆的导读服务,通过校报、专题讲座、书评等方式把握大学生思想状况与需求。大学生如何从“书的海洋”中选取自己需要的资料,从而节省时间多读书,图书馆的导读服务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高校图书馆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措施
加强大学生的通识教育,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是现代的学校教育以“育人为中心”的大教育观,高校图书馆不仅是藏书的重要场所,而且还是教学科研的服务机构,是教育的前沿阵地。高校图书馆应全力以赴配合学校挑起服务育人的重任,找出一条适合本馆的工作方法。
1.加强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方面可以提供很大帮助。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作用之一。高校教师与学生需要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不断补充,而这些知识的更新与深化单靠教材中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图书馆则可以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提供相关的专业书籍、文献。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应该是根据高校师生的需求有计划的不断补充与更新资源,例如电子书、录音录像带、光盘等。还可以增加馆际之间的合作交流,例如,可以在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上的图书馆之间互借资料。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的网络建设更为重要,在现代快捷的社会环境中网络资源建设更能体现出图书馆资源的服务的现代化水平,甚至可以通过网络与全国的图书馆联系起来,共享电子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资源共享途径。
2.加强高校图书馆环境建设。
图书馆除了资源建设之外,还需要环境建设,良好的借阅环境是校园文化的体现。图书馆建设一个优美的环境、充满文化气息,可以陶冶广大学生的心灵,是广大学生感受文化、体味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的层次。在图书馆的环境建设中应从完善馆内建设到馆外建设,内外建设一体化,例如绿化、雕塑、家具设施等等。桌椅的整齐摆放,灯光色调要柔和,图书馆内的整体色调既要有对比又要有协调,让学生进入到图书馆感到倍加温馨。同时,图书馆可利用自身的环境与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画展、摄影展、学术讲座、专家论坛等形式来吸引更多师生参与进来,通过图书馆营造一个学术氛围,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
在第六十二届国际图联大赛上专家明确提出:“当今,拥有图书和其他馆藏资料已不再是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只有借助最现代技术,能查到所需信息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由于科技的发展,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自主借阅、自助借阅的模式在高校易已经是很普遍的了。高校图书馆官员的职能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图书馆官员已不再是简单的办理借阅手续工作了。这对馆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职业观,以身作则,以人为本,爱岗敬业;二是提高业务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自身工作与科研相结合,向着研究型馆员努力发展,即使图书馆馆员又是一名研究者。
作为高校文化建设来说,重点是高校图书馆,因为高校图书馆是人类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基础性设施,高校图书馆既要培养学生知识与信息的获取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前人已有的理论基础、实践成果、科学技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创新。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书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8.
[2]姜相志.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9.
[3]黄茜.努力拓展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J].图书馆,2001(5)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宿舍文化 职业素养 融合
宿舍文化创建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合到高职院校宿舍管理模式中,构建有职业特色的宿舍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高校可持续的宿舍管理系统的形成。
一、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含义及作用
高职院校宿舍文化是指学生基于宿舍这一特殊的环境而形成的,能够反映学生精神面貌的文化形式,它主要包括文体活动、职业技能、休闲娱乐等内容,以及在这些内容中所形成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
宿舍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教育作用,宿舍文化既是高职生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对学生课后教育的重要场所,学生在良好的宿舍文化的熏陶下,可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导向作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而在宿舍这个大环境下,学生会在与学生、宿管人员的相处中突破交际障碍,进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3.规范作用,宿舍文化通常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宿管制度之上的,在这些硬性制度的规定下,学生会逐渐形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并建立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4.凝聚作用,学生在宿舍这个小群体的沟通交流中,逐渐建立友谊,形成情感共鸣,进而形成对集体责任感。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内容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的内在要求,是一个人在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具体到高职院校,由于其教学目标是为社会输送优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它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职业道德,即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这些精神品质可以引导学生在工作中树立责任感,并严格遵守公司的制度规范,进而为社会的发展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做出贡献;2.职业技能,即学生为符合职业发展要求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如汽车修理、计算机操作等,这些技能可以帮助学生在工作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内容,并不断地实现技术的突破与创新;3.职业行为,即职业人与工作环境所建立的行为关系,它主要包括与工作的关系以及与同事的关系,前者包括对待客户的态度以及在工作困境中所采取的措施等,后者则包括与上级、平级以及下级同事相处时所表现出的行为。
三、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创建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融合的途径
(一)注重校企合作制度的融合
管理制度既是学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基石,也是约束学生行为道德的基本规范。因此,高职院校在实现宿舍文化创建与学生职业素养相融合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校企合作制度的建设,并将企业的管理制度纳入到宿舍管理制度之中,这样学生就会在宿舍文化中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内涵,并在落实宿舍管理的同时,理解、接纳企业管理制度,从而帮助其在未来的工作环境中迅速适应企业的相关规定。当然在引入企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坚持从宿舍管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剔除企业制度中不符合学生发展的内容,避免生搬硬套,从而保证宿舍管理制度建设的可行性。
(二)重视物质文化的融合
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只有物质文化充足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精神文化建设上,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宿舍的物质文化建设,让学生在良好的物质文化熏陶下,实现职业素养的提升。高职院校在建设宿舍的物质文化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如注重对宿舍环境的建设,在这一空间内张贴一些名言警句、爱岗敬业先进人物、以及企业工作的现场等图片,以保证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对宿舍内部环境进行规范,即在宿舍内张贴管理规范,并通过“最美宿舍”等评比活动,鼓励学生对宿舍环境进行改造,以提高他们集体的荣誉感。而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物质条件中感受宿舍文化的内涵,进而引导他们在参与宿舍文化建设的活动中不断提升职业素养。
(三)重视精神文化的融合
精神文化建设是学生职业素养建设的核心内容,只有在良好的精神品质的支持下,学生才能够形成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的内在动力。高职院校在精神文化的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将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引入到宿舍文化之中,如学校可以以宿舍为基本单位,模拟职场情境,从而让学生在参与职场挑战中,形成一定的职业素养,并形成对宿舍集体的责任心;学校还应该严肃宿舍规章制度的执行,即对考评优秀的宿舍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对考核落后的而宿提出整改意见,从而让学生在奖罚分明的宿舍管理环境中,体会职场管理的内涵,进而提高职业素养。
四、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在宿舍文化创建中应根据学校、社会以及用人单位的基本需求来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而实现宿舍文化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有效融合,无论是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是对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月红.试论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创建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有效融合[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
[2]韦小双.高职院校和谐宿舍文化:蕴涵、创建与呈现――基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三和谐宿舍”创新实践[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
篇7
1.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方法,发展阅读能力与形成阅读习惯的过程。也是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彼此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中学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每篇文章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1.1让口语训练为突破口,带动学生自觉主动阅读。
口语训练对阅读训练的起着积极作用。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口语阅读材料,是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没有良好的阅读基础,不可能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可能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要充分调动他们向书本寻求说话材料的积极性。
1.2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有效的提高阅读能力。
中学生眼中的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充满童趣的世界:课堂上,是一个广袤的知识海洋;大树底上,一片落叶,引起他们无尽的遐想;电视屏幕上熊出没的故事,看得他旁若无人的大笑。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在孩子们心中盘旋萦绕,经过情感而储存在记忆的仓库里,所以,要让孩子养成写随笔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使得学生在写各类作文时,不再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进而提高了他们书面表达的能力。
1.3观察顺序,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阅读教学要注意学生智力的开发,已为语文教师所重视。观察顺序包含“由下到上、由上到下、由里到外、由外到内、由近到远、由远到近”的观察顺序,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就能更好的便于学生的学习。
2.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现实情况是:老师用了大量的时间备阅读课、用了大量的精力上阅读课,学生也学习了不少课文,可是他们仍然不会阅读。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加以指导。
2.1速读、泛读、精读法。
速读,顾名思议就是快速阅读,由于课外阅读时间有限,学生不可能对所有书籍都通读,但由于学习需要又必须要读,这时可对次要文章采用速读法,略知大体内容即可,选用自己需要的内容,逐步培养其快速阅读的本领。
泛读,是对一些故事性强,情节复杂的课外读物,明其章节要义,以丰富学生的课外学识、拓宽知识面。因此,内容广泛些,不管是人文、地理、动物、植物、历史、科技等都可涉及。精读,是对一些名著、佳作或自己喜欢、比较深奥的文章,或是自己需要的文章、书刊、采用仔细的细读。可要求学生一句句地读。对书中重点词句、段落进行圈点,批注,反复吟诵,细心品味、用心领悟。俗话说“书读百遍,奇义自现”。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2.2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并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如: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欣赏性朗读、自由度、分小组读等,以读传情,以读激情,以读惜情,读中人情,深入体会文章内涵、进一步提升文章中心。所以,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听、说、读、写”的基础。
2.3诵读。
诵读就是心、眼、口、手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诵读重在方法,读出感情。诵读时要做到眼到、口到、目到,调动全身心多种感官,老师在范读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有的放失地投入诵读。
篇8
论文摘要: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更要提高其文化方面的素养。英语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提高学生的英美文化素养贯穿于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重视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实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从而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一、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化素养
大学英语是一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的教学大纲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法、词汇知识,还要注重英美文化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使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但是,传统的外语教学重视语言技能的传授却忽略了文化素养的培养。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所占比重较低,人们将大部分精力倾注在语言形式上,将课堂时间完全用在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语言技能训练上。结果在实际交往中,学生很自然地将汉语使用习惯带人跨文化语境,常会因缺乏文化方面的知识而犯错误,轻则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沟通,重则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师、专家、学者意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林意新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其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这里所指的综合应用能力不仅包括听、说、读、叮、译的能力,还包括社会文化能力和文化素养,即能够了解母语与目标语文化的差异。王永杰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法、词汇这样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重视并加强英美文化知识的传授,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张萍认为,加大英美文化教学力度是深化外语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唐美莲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学习英美文化对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积极作用,阐述了大学生具备一定英美文化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彭晓燕分析了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认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英美文化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提高其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张舍茹阐述了大学英语的教学“应使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浑然一体,使从只注重培养语言素质和文学欣赏能力向培养文化素养过渡,使文化规则成为交际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重要性,而后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子的缺省,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补救办法,如专题介绍法,讨论法,媒介视听法,自主阅读法等。
这些努力都对文化教学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忽视或轻视文化教学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的作用
笔者在多年的英语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发现,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如下作用:
(一)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英语语言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它生动、有趣、知识性强。由于我们的母语是汉语,所以我们学习与汉文化不同的英语时感到有不小的障碍。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对英语产生了畏惧心理,但是,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和巧妙运用,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而且能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中有这样一句话:if i am late again, the boss will raise cain.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如果我再迟到,老板就把‘该隐’叫起来了”。“迟到”和“叫起该隐”有什么联系呢?原来,该隐是《圣经》中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的长子,亚伯的哥哥。由于耶和华看中了亚伯的贡物,而没有看中他的,该隐为此妒忌,杀害了弟弟亚伯。该隐是个性情狂暴、容易发怒的人。在英语中,cain成为devil魔鬼)的同义词,常用raisecain表示“大发脾气”。因此,上面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我再迟到,老板就要大发雷霆了”。老师在讲解这个句子时,把相关的背景知识加以介绍,使学生增强理解的同时,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进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讲到simile(比喻)这种修辞格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一些与禽兽、颜色有关的联想在中西方两种文化中往往有不相同甚至很大差别的现象。如:在中国古时代,人们把龙( dragon)和凤(phoenix )作为皇权的象征,龙是象征吉利的动物,所以汉语中有“望子成龙”一说,而西方人则认为龙是凶残肆虐的怪物,应予以消灭。再比如,“虎”在中国人眼里是百兽之王,汉语中许多带“虎”字的词语就体现了这一喻义,如:虎子、龙潭虎穴、虎踞龙盘等。但是在英语里,“虎”的地位却被“狮”所取代,众多词语如lion一heart(勇士),the 1i-on’ s share(最大或最好的份额)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等都说明了“狮”在英美等西方)、眼中的地位类似中国人眼中的“虎”。
这些文化知识的讲解,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有利于提高授课效果。
(二)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其知识面
书本知识的获得固然必不可少,而包括文化背景知识在内的课外知识的介绍和了解也同样不可缺少。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是培育英语语言环境的沃土。向学生适时、适度地引入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能开阔其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英语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文学作品。《圣经》和莎士比亚戏剧是最杰出的代表,许多出自《圣经》和莎士比亚戏剧的成语和典故早已家喻户晓,如“wiseas solomon"(像所罗门一样地智慧过人)、" forceful as sam-son"(像参孙一样力气大)等。它们也是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英语又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语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英语又涌现出了许多新的词汇和表达,如cyberspace(网络空) , public price hearings(价格听证会)等,它们又形成了新的文化背景知识
(三)加深语篇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经过研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对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已经取得了共识。读者阅读时可以运用已有的背景知识去理解语篇所传递的信息,如果对语篇所涉及的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就不能真正读懂英语语篇的内涵,从而导致理解困难,甚至产生误解。所以,在语篇教学前,教师除了要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外,还要事先给他们提供理解语篇所需要的背景知识或提供提取这些背景知识的途径,扩大其知识面,引导他们准确地理解所读的语篇。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夏天”常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而在莎士比亚的一首十四行诗中却有这样的诗句,"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 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and more temperate. "(我能不能拿夏天同你作比?你啊比夏天来得可爱,和煦。)“夏天”在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中所表达的意思竟是如此迥异,这是由于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的。中国位于亚洲大陆,属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天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娇阳似火,炎热难熬。而英国位于北温带,又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夏天明媚温和,令人惬意。有了这种背景知识,对莎翁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我们就不难理解了。
(四)加深材料理解,提高听力水平
篇9
关键词:职业素养校园职业文化建设途径
一、校园职业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为全体师生共同认可、共同信奉、共同遵循并带有本校特色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行为方式、发展目标、思想意识等因素的总和。校园文化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引下,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2+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前提下,高职院校从以“社团活动、文艺活动”为主体的传统校园文化,逐渐转变为具有企业文化渗透的、引入素质拓展训练、面试情境模拟、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的校园职业文化。校园职业文化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为核心,使学生获得企业文化熏陶的职业素质教育,形成理性、务实的职业定位,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推动学生从校园人向职业人的顺利转化。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方面,安排新生进行专业教育,组织以职业道德为主题的政治学习,安排实习、实训项目,进行顶岗实习,通过这些环节,学生可以初步接受企业文化和职业素养的熏陶,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校园职业文化整体氛围离现实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
(一)校园职业文化硬件配套不完善
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训设备还很不足。比如,有些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没有一个硬件设施完善的实训室,学生的酒店服务技能完全是理论学习。因此,难以从整体上营造具有职业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
(二)教师自身不完善
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有些教师从未在企业工作过,自身对企业不够了解,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有些教师职业道德缺失,迟到、随意换课现象严重,在学生心理照成很大影响,学生也随意迟到、逃课。
(三)学生职业道德缺失
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些入学成绩较低,整体素质不高,自控能力较差,诚信观念淡薄、纪律观念不强。在校期间,表现为迟到现象严重。实习期间,表现为随意请假、随意终止实习,责任心不强。
(四)学生职业能力不高
1、社交能力不强,不善于沟通
比如,有些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实习期间,通过培训和师傅帮带,大多学生一个月基本可以掌握酒店服务技能。而社交能力不强,不善于沟通是大问题。领班和老员工的表达方式、语言、语气甚至表情都难以接受,总是觉得针对他们、欺负他们,而又不主动沟通,造成自己委屈、难受,甚至是怨恨,影响实习。有的学生整个实习期间,都会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心理压力大,甚至提前终止实习。
2、学生对自己没有清楚的定位
不了解自己,更不了解专业,选专业、换专业都很盲目。比如,分校环境不好、认识的同学选的专业,都可能成为自己转专业的理由。在校期间,报考职业资格证时,哪科考的人多,就去报哪科。实习地点选择,也随大流。毕业找工作,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喜欢什么工作。
三、高职院校校园职业文化建设途径
(一)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继续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场所的建设,尤其是像酒店管理这样操作性很强的专业,亟需建立实训室;并把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入其中,以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和企业环境。教学楼、食堂、宿舍等公共场所应设置职业道德教育的格言、警句牌。当学生经常看到“鹰一样的个人,雁一样的团队”,会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定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业内成功人士的资料等与职业息息相关的内容,以便能让学生感受到行业的日新月异,增强自身学习的紧迫感和学习的动力。重视校园景观建设,特别是做好绿化美化工作,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和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重视教室卫生和宿舍卫生,良好的卫生环境是师生愉快工作、学习的重要保证。
(二)制定规范可行的校园管理制度
制度制定时应充分考虑其可行性。比如,有些院校实施的早操制度。本来应该是通过早操,增强学生的体质,锻炼学生的身体。但是由于校区面积有限,而学生又很多,秩序井然的跑操很难实现,使得跑操流于形式;大多学生晚睡早起,睡眠不够,严重影响第一节课的听课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有序的进行。根据不同的专业,制定不同的行为规范。通过执行校园管理的各项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把制度管理的刚性与德育教育的柔性有机结合,促进校园文化向规范化发展,使素质教育真正得以体现。
(三)注重师德与教风建设
学生与教师朝夕相处,教师的品德修养、敬业精神,和日常的行为举止对学生都有着最直接、最强烈的影响。教师上课迟到,就使得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也纷纷效仿。教师应真正进入企业挂职锻炼,而不是只去企业盖个章,这样教师才更了解企业对学生的需求,按照“好员工”的标准去培养学生。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生活的主旋律,通过参加各项活动,可以使学生丰富业余生活、陶冶情操、提高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继续开展传统的社团活动、文艺活动的同时,应多开展职业技能活动,或将职业素养引进传统活动。比如,高职院校应该经常举办职业技能讲座、就业指导讲座、毕业生座谈会,加深学生对专业、职业的认识。不仅要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更应该为每一位同学做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定位。在传统的教室设计美化大赛中,应强调教室设计以专业为背景,引入CIS战略,设计班级名称、标识、口号、歌曲,创建班级文化。
(五)学生进入非本专业的企业进行实习
学生在大三顶岗实习前,有很多实习的机会,如周末、假期。学生在这期间,应进入与本专业不相关的行业进行实习。比如,可以让非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入酒店实习,进入酒店可以学习服务意识、礼仪规范、提高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让酒店专业的学生进行营销实习。通过交叉实习,可以让学生学到非本专业的职业素养,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有更明确的定位,了解自己喜欢什么行业,适合什么行业,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高职院校应将更多的职业特征、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理想和职业人文素质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建设校园职业文化。
参考文献:
[1]李靖靖,武振华.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培育[J].经济研究导刊,2011,8:225-226.
篇10
一、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历史的载体,是一个群体共同性格特征和渊源的反映,更是人类文明活动记录的一种积淀。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指校园文化系统中各个层次、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它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活动为表现方式的一种文化,融思想观念、校园风尚、价值取向为一体,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
严谨务实的办学理念。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一种崇高境界,也是大学办学过程中所要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办学的理念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它源于这所大学的“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同时它又具体可感,可操作,与全体教师员工的发展追求、学生的发展需求相融合,逐步积淀为学校文化。“崇德、勤学、敬业、强能”的商院校训;“有识、有容、有守、有为”的商院精神,影响着所有商院人,历经四十载沧桑,与时俱进。
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和谐校园建设的实质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建立以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协作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即软环境。一是要优化、美化校园的外部环境;二是要突出人文环境的建设,搭建更加科学民主的工作、学习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三是建设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大学生文化。软环境建设表现的是校园文化主观的内在气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无疑应将重点放在软环境建设上。具体说来应体现在三个基本方面:一是良好的学术环境,既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形成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开拓创新的局面以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研究的良好氛围。二是良好的育人环境,即注重人格培养和素质提升,形成教书育人、尊师重教、为人为学、追求完美的教育教学的良好环境。三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即形成诚实守信、团结和睦、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良好校园风尚,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内化为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优美高雅的校园环境即硬环境。硬环境建设一般包括学校建筑、文化设施及校园景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包括标志性文化载体如校园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建设。它是校园文化最直接、最具感官性的反映,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利用强大的阵地提供正确的导向。
二、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意义
(一)大学和谐校园的特征
1.公平正义校园。主要表现在:在校园内,不论什么人,都通过公平竞争获得自身的利益,实现学校与个人的共同发展。
2.诚信友爱校园。诚信友爱是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道德基础。诚信友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园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摩擦,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加学校的凝聚力,使大学生生活在在彼此信任和相互关爱中。
3.充满活力校园。和谐校园是充满活力的校园。使校园充满活力,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一切有利于教师、学生和学校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4.安定有序校园。校园运行安定有序是学校全体师生普遍的渴望和需求。和谐校园是运行安定有序的校园。
5.安全文明校园。安全文明校园是和谐校园的基础性特征,是确保学校稳定发展的环境基础。
(二)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意义
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
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作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贯穿在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是主体。二是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就是建立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构建和谐校园体现了这种要求。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一个幸福、公正、和谐的社会,将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实现和谐校园,将直接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构建大学和谐校园体现了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学校的软实力。追求个人、知识、社会的和谐发展将成为21世纪大学理念的价值取向。一所大学的发展应该是软实力与硬实力共同提升,尤其是软实力。软实力指的是学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构建大学和谐校园,能够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对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有很重大的意义。
三、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着力点
构建和谐校园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校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条件,是育人环境的重要保障。要充分发挥和谐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发挥和谐校园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着力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
(一)注重大学精神的培育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首先要注重大学精神的培育。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必须把学校精神的培育作为长远目标。我院以“有容、有识、有守、有为”作为商院精神,培育我院师生,营造优良校风,建设良好学风。扎实开展师生的德育精神教育,积极推建“崇德、勤学、敬业、强能”为校训的和谐商院精神。努力构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与时俱进、勤于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为内涵特色的和谐商院校园文化。
(二)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其次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要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要深入开展“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班级、和谐宿舍,做文明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引导大学生从具体事情抓起,要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通过办好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运动会和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高等院校软硬环境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还要大力加强高等院校软硬环境的建设。重视校园人文软环境建设。要写好校史、建好校史陈列室,通过资料记载和实物展示,生动形象地反映学校办学历程,激励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要确定校训、校歌、校徽、校标,提倡大学生牢记校训、学唱校歌、佩戴校徽、使用校标,激励大学生热爱学校、刻苦学习。要发挥优秀校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用优秀校友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创业历程和成就,要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好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奖学金颁发仪式等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活动,倡导学校领导为每一位毕业生或毕业生代表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激励大学生勤奋向上、求实创新。
重视校内文化硬件设施建设。设计优良的教学场所、图书馆,完善教学设施,优化学习环境,不断满足大学生学习成才的需要。规划、建设好大学生文艺、体育、科技活动场所,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各高等学校都要创造条件建设大学生活动中心,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要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学校出版社、宣传橱窗等的建设,发挥宣传舆论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更大作用。
(四)融入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提升商院大学生素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必须与人才的培养和加强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市场经济是经济竞争,而这种竞争又最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是专才,而且是通才,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由于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校园文化建设也必须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立足于全面发展,注意发挥校园文化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学习态度、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射作用,为市场需求提供和谐的人才。
总之,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应注重大学精神的培养,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学院软硬环境的建设。同时应引导大学生积极融入和谐校园文化构建,提升商院大学生素质。努力营造景美、人美、风尚美的和谐商院校园图景。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和谐社会建设培养大批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袁正光.大学生综合素养导论[M].北京:中国协和大学医科出版社,1987.
[2]《求是》杂志评论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要点[P].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
- 上一篇:物流培训心得体会
- 下一篇: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