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2: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服装结构制图课程是服装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学生就业层次及就业后的专业发展空间。本文作者从服装结构课程内容、基础知识技能训练、实践环节训练及生产实效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
【关键词】服装结构制图;内容;基础技能;生产实效
服装结构制图课是服装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学生就业层次及就业后的专业发展空间.但是,服装结构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等等方面还没有完全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教学与企业有一定的脱节现象,教学与社会对人才培养和需求之间也有较大的差距。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能够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为学生进入企业打好基础,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下面我简单的谈谈自己的观点。
1. 整合服装结构课程内容,重新组织教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现有的《服装结构制图》教材往往更多考虑学科的系统性,教材前三章的内容,都是制图基础理论知识,一开始就向学生传授这些枯燥而又脱离实际的理论,学习基础原本就较弱的新生一则听不懂,二则会不感兴趣,同时还容易从此对服装结构制图课程产生畏难或厌烦心理。如在讲到人体外形与服装结构的关系时,教师只要让学生明白“服装的基本结构和形态是由人体的外形决定的”这一知识点就可以了,因为以后可以通过一次次实践加深学生的印象。如果让学生多画画图,多动动手,都看看自己的学习成果,使他们对服装产生更多的感性认识,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还应该走出教材的局限,走向企业的生产实际,从企业的实际生产中不断吸取新的内容和形式,紧跟行业、贴近产业,不断发展,从而要真正落实到能力与技能相结合、“为企业生产实践服务”的职业教育正确发展轨道上来。根据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在教学上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将服装结构的基础知识归纳整理后分类为人体结构、制图基础、裙装、裤装、上衣、连衣裙等几个知识点,教学上先学习相关理论,再在课堂上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动手制版,开动脑筋,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基本款式结构的具体应用,深入掌握基础知识。只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掌握好基础,今后在工作中就能很快的融会贯通,使自己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2. 重视基础知识技能训练,由浅入深教学 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中,应注重基础人体的测量把握、服装面料特性的了解、服装工艺的结合等基础知识。
在制图技能训练中,对绘制一般品种的服装样式要掌握透彻,并能运用服装结构变化规律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并解决服装款式的变化结构。例如,在裤装的结构制图教学中,要学习掌握好西裤的款式制图,要求对西裤的结构特点充分掌握。然后在西裤的基础上对部分结构进行变化。为了让学生有明确的认识,在教学上要进行长度、部件、变形等变化,让学生明白新款式怎么来的,实训时,既要强裤装结构的变化,更要把基础知识和变化款式结合起来。通过对基础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服装常用款式的制图,又学会了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结构变化,对较为简单的服装结构已能了然于心了。
3. 注重与人体、面料、工艺的结合,加强实践环节训练 服装款式是结构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如何根据具体的款式要求设计出合理的服装结构,是一个优秀打板师的必备素质。在教学上要教会学生看图制版,根据款式的特点,结合服装风格、造型特点进行制版。例如,在教学生西装领绘制时,可以让学生先学习看图的方法,即分析款式特点,绘制穿着效果图,再用对称法绘制最后的样板。这样绘制出来的样板就可以很准确的表达出设计师的意图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分析教会学生方法,再与学生一起绘制,最后再选择一些变化款式让学生自己打样并制作,看看学生自己打样制作成成衣后的效果,最后,再讲评学生的作业,指出问题,要求学生及时改正。这样就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了,在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理论知识,又有时间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在课堂上随堂指导,随时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充分有效的利用课堂的时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在教学上除了强调结构的训练外,一方面,结构设计要适应工艺要求,即结构设计在工艺中能够实现,不同的结构处理,工艺手法有所不同,要充分考虑工艺特点来设计结构,以西装领为例,领面、领座的关系要准确,做出来的领子才会服帖漂亮。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结构设计,还要借助工艺手段来实现。实际上,结构理论很抽象,与实物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用具体的工艺来表现结构理论更直观,印象更深刻。特别是通过实际工艺演示,可以调整结构设计的不足,有助提高结构设计水平。
篇2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服装结构设计 项目驱动法
《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以人体为本的服装结构平面分解和立体构成规律、结构设计原理与技巧、服装制板技术,解决服装从立体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立体结构的转变的课程。它与服装制作工艺及成衣技术紧密衔接,是实现设计思想的根本手段,涉及的知识有人体工学、服装卫生学、服装材料学、服装造型学、服装生产工艺学、美学和数学等,是一门文理渗透、艺工结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
现代服装工程由款式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三部分组成。结构设计既是款式造型设计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工艺设计的基础。因此,服装结构设计在整个服装工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服装结构设计的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能真正学懂并能够变化运用,因此必须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
现在很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认为服装结构设计的学习就是听老师讲解,然后进行操作,记住一些基本知识,最后通过考试。导致这样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老师对服装结构设计的教学总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灌输性的教学。服装结构设计在现在的服装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服装结构设计,是从事服装结构设计教学的教师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以下对以往的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模式容易出现的一些弊端进行分析。
1.理论与实际不能完全结合。
学校的学习环境不同于实际的生产环境,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只是讲解一些基础款式的操作,并不进行实际的生产应用,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只能掌握一些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的版型操作。
2.灌输式教学。
上课只是简单地讲解一些知识点,强迫学生记住某些知识点,进行反复的操作练习,学生感到乏味无趣。
3.自由散漫。
由于服装结构设计的课程着重于实际操作,自觉性比较差的学生上课没有兴趣,学生逃课时有发生,教师不闻不管,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4.填鸭式教学。
在服装结构设计的教学中,只讲解一些基础款式的操作,学生学一款会一款,遇到变化款式操作时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进行举一反三的操作。
这些教学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只是按照老师设计好的模式进行学习,缺乏自主创新意识。有些老师上完课就走人,和学生之间没有沟通交流,学生有问题也没机会问,甚至不敢去问。
二
传统意义上的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授课模式是教师首先讲授理论知识和工具操作,其次分析基础款式,最后学生练习。这种授课方法使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厌烦枯燥的学习氛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更不能使他们学以致用。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我们可以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法。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说,项目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从教师的角度说,项目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我们会发现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很适合这类课程的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符合服装结构设计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所以,在运用项目教学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遵守以下四项原则。
1.在学习中,教师起指导作用。
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接受,而是让学生尝试自己去绘制新的项目,就算操作不了,也可以试一试,在试的过程中让学生加深印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利用情境、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当前所学知识并获得相应能力。
2.学习的重点是项目的选取。
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传统的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以一些基础的款式作为练习,项目本身缺乏趣味性。教师可采用跟市场相结合的款式进行讲解,启发学生主动采用身边的素材来进行操作学习。高职院校普遍注重技能的培养,对于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首先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掌握服装结构设计技能的重要性及其实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大部分的服装结构设计教学趋于程式化、单一化,教学款式陈旧,所以,教师必须针对不同的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更新和改进,精选一些时尚性、流行性的款式供学生学习和讨论使用。
3.营造学习的氛围。
将三至八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一同讨论课程中的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彼此分享各人的意见与独到的见解,然后作出对该问题的研讨结论,再和其他组的同学分享。小组研讨可以提供每位成员较多发表意见的机会。对于那些害羞与不敢在众多人面前讲话的学生而言,小组研讨会让他们较有自信和发言的胆量。
4.建立新的评分机制。
在以往的教学中有部分学生不注重学习的过程,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基础不够扎实。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评分机制进行改革,平时成绩占一部分比例,考试成绩占一部分比例,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不会只为了通过考试而去学习,会更重视学习的过程,从而提升学习的质量。
总之,项目教学法采取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透彻,特别适用于服装结构设计的教学。
参考文献:
篇3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衣着服装的要求也与日俱增。不仅仅停留在原始的蔽体作用上,更加追求美观大方和个性。在各大院校和实际设计前线工作者的努力下,服装的结构设计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我国服装结构设计方法的主要内容的综述,使读者对服装结构设计方法有更加全面和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关键词】服装结构设计;设计方法;新方法;三维立体
众所周知,服装设计的构成要素很多。其中结构设计是最具重要性的,不仅仅是款式造型设计的延展,而且是工艺设计的前提,在服装设计中是极其重要的衔接过程,对服装结构设计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一、服装的结构设计内容
服装结构设计是将服装款式图通过一定的方法变成平面图的过程,它是服装设计的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人员根据效果图来确定各部位的位置尺寸关系,决定采用何种制作工艺。
服装结构设计和制版是相同实质的不同说法,都是包含在服装设计中的一部分,服装结构设计是较正式的学名,而其俗称是服装制版。服装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一)创作的设计(款式图,包括款式、面料、色彩等的体现);(二)结构的设计(需要详细掌握每个部位的具体规格尺寸);(三)工艺的设计(一般被称为车位,一件成品的缝制过程)。简言之,它是服装制作过程中的极其重要的过渡环节,设计思想的实现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设计理念,其基本步骤可概括为立体一平面一立体,这点很像哲学上的实践论的表述,每一个领域,每一门技术都是可以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的范围来思考和探索,并寻求其规律,以此来指导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因此,现代化的服装设计必须建立在科学与艺术密切结合的基础上。
二、服装的结构设计方法
服装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之一,又是一件变化多端、依据个体的审美观点不同而体现出不同价值的艺术品,一件简单的服装上极有可能蕴藏着丰富的社会历史痕迹和文化艺术内涵,因而只有采用正确合适的设计方法才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服装产品。在中国服装结构设计活动中,平面裁剪法应用较广,立体裁剪运用相对较少。当遇到的款式较复杂的时候,这两种方法可以考虑并用。
(一)平面设计方法
从数学上讲,平面是由线的运动轨迹构成的二次元空间。在服装造型层面上,平面更能给人直观而又形象的感性认识。有机形平面自然、淳朴,体现了轻快鲜明的生动之感;几何形平面简洁规律,体现了一种清晰的理性之感;偶然形平面则大胆泼辣,以人的意识和想象力为依据,是一种无法复制的不定形,极具独特的个性。因而,不同的平面特点对应了风格各异的服装款式。
1比例分配法
比例分配法的设计原理即是首先掌握人体主要控制部位尺寸,再利用其与长度围度的比例关系来确定制图时的各个点的相互关系,与此同时需要结合服装款式特点预留相应的放松量,按理想情况下身体各部位之间的比例关系计算出衣片各部位尺寸大小,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方法要求更加精细、严格。通常这种方法电被称为直接制图法,与间接媒体不同的是,它是直接测得所需数据,或运用人体部位与服装之间的对应关系,运用比例计算方法得出服装结构图各部分尺寸。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即不能适应款式变化较大的情形。
2原型法(间接法)
原型法在学术上的另一个名称更容易理解,即过渡法。放开来说即是以原型或基型为基础,根据每一款服装的尺寸大小,通过一定的工艺过程得到符合要求的产品。原型法在日本、欧美等国比较广泛,按不同国家及使用惯例又分为不同类型与流派。但其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即依据款式变化而变化,从制作平面图或立体裁剪的布型开始至裁剪衣料的过程。其中,平面裁剪又叫短寸式裁剪法。立体裁剪的原理是将衣片从人体上裁剪下来,做成很符合人体曲线要求的原型。而原型裁剪运用的是推理的方式,按照性别、款式,不同人体的躯干部分起伏幅度,因人而异,应要求而异,才能设计出舒适合体的服装。
(二)立体设计方法
服装的立体设计换一种说法就是服装立体裁剪,即用特殊布料在人体模型或人体上直接裁剪,可以形象直观地观察出外观效果图,掌握这种方法,也需要学习人体结构和服装结构基础知识,但是需要学习者花费较高的成本。根据立体设计理念,探讨三维立体形状规律性的知识,也就是利用特殊的布料和数字模拟,把不同形状的立体形态通过一定的方式以立体的直观形象呈现在设计者的面前,同时,依赖于创作者的感觉和灵感来表达某一特定的主题。立体设计作为重要的设计方法之一,涵盖了从平面设计到形状色彩设计的多方面的内容,所以可以视为由基础设计向专业领域设计的过渡环节。所谓立体设计,就是由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转化的最终结果。设计的好与坏相当一部分将直接取决于设计形态的选择。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立体设计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思维,对设计者的思维练习效果显著。
(三)服装结构设计新方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实力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服装结构设计的新方法如雨后春笋般也在不断地涌现出来。比如现如今非常前卫的三维服装设计方法,就是利用新一代计算机平台为基础,利用各种先进的软件进行的服装设计。这种方法的建立是在二维平面设计的基础上,使所要达到的设计目标更加符合用户要求,更加受广大设计者青睐的一种形象直观的新方法。计算机技术在各学科各领域的普及不断深化着已有的设计方法,并推陈出新,日益显示着重要性。
三、上述各方法之比较
在西方围家中,立体设计方法最常用,而平面设计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在使用:比如在标准人体模架上是以立体设计方法为主,而以平面设计方法为辅。东方发展中国家多采用立体设计、平面设计并举或以平面设计为主、立体设计为辅的模式,立体形态简单的服装使用“平面设计一立体检验一修正一推板”的模式;对于立体形态相对复杂的款式则多数情况下必须使用立体设计才能完成。平面设计方法同样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专业性,通过“视觉”来实现主客体之间的沟通和表现。透过多种方式来灵活运用和结合符号、图片、文字,借此作用来传达想法或讯息的视觉表现,比例设计方法对一般款式能一步到位,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大大降低设计者的体力及脑力劳动强度,缺点是不能适应灵活多变的款式要求;原型法在设计过程中要求二次成形,虽然加大了工艺难度和工作量,但能灵活的适应款式的变化。同时对平面设计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立体设计方法能够达到很好的直观效果,使设计者能够充分发挥所学和灵感并能及时对设计内容做出合理的修改。综上可知,相比之下立体设计效果更加直观形象,但要求的条件和设计者的综合素养也更加严格和苛刻。
四、结语
因此,在结构设计时必须要在全面了解和掌握人体形态情况下,善于综合运用各种结构设计方法,结合设计经验和实际情况及数学计算工具,灵活的设计出实用、美观、具有创造性的设计。
篇4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案例,以案例讲解、研讨以及实践等教学活动与学生充分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改变传统的由教师一人控制课堂的教学方式。同时,充分利用BB电子教育平台和其它网络资讯平台,开展第二课堂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服装设计理论知识的同时,逐步具备胜任未来服装设计岗位的能力。案例实践完成后,对结果以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以及企业参与等三种方式进行评价与整改,利于教学的改进与发展。由此循环,建立以师生互动为中心的立体式案例教学模型。
二、设计教学案例
《服装设计》课程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有服装的设计风格、设计流程、设计方法,而且还具体到服装的分类设计、系列设计、工业化设计等等。根据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设计了基础知识案例、知识拓展案例和知识运用案例三大类,并将三类案例分解、融入案例讲授、案例研讨和案例实践三个教学环节中[8]。基础知识案例主要用于案例讲授环节,包含服装设计风格、设计方法等理论知识点,例如:在讲解服装内结构设计方法时,我们摈弃传统的纯理论讲授,准备了人台、坯布、珠针等工具,先将坯布简单固定在人台上,然后,由老师引导,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方法实际操作解决衣身浮余量的问题,在学生想出的众多方法中老师再从美观、实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
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对服装内结构设计与应用的方法透彻理解、灵活运用。知识拓展案例主要用于案例研讨环节,目的是通过设计思维的拓展训练,提高学生分析、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由于针织面料具有卷边性,如处理不好易使针织服装边口产生卷边、起翘、波浪等现象。在讨论针织服装设计方法前,老师收集了各种针织面料小样、针织服装实物以及针织服装图片,组织学生进行研讨,最后总结、归纳出在针织服装的变口部位采用罗纹、空气层等组织来避免这个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启发、引导,又衍生出变劣势为优势,利用卷边性设计俏皮、活泼的针织服装样式的新方法。知识运用案例在案例实践环节运用较多。案例教学法能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佳途径[9]。因此,课题组先后与平湖伊思佳制衣有限公司、浙江三十秋服饰有限公司、浙江三星皮业有限公司等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让学生进行了户外运动服设计、皮革服装设计以及针织服装设计案例的实践,部分产品被企业采用,生产投入市场销售。通过将企业的实际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提前接触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经常可能遇到的情景。
三、完善成绩评定
传统的《服装设计》课程成绩主要由老师根据学生的作品评定,缺少学生参与,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能全面、及时地反馈给学生,最终影响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改革后,评价过程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对服装设计质量要求的理解。另外基于区域经济的《服装设计》课程案例式教学最大限度地利用地方经济资源和产业环境,校企联合,老师将企业提出的产品开发计划融入教学过程,带领学生实践,最终选出优秀作品交由企业二次开发或直接投产,因此还增加了企业评价作为一项参考值。同时评定标准也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在收集整理信息能力、设计创意思维能力和设计表达能力外,增加了设计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提出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自律、诚信行为等。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中职服装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多年来,笔者一直从事中职学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美术设计三门专业主干课的教学工作。在招生并轨前,服装美术设计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完全围绕学生对口升大学;招生并轨后,虽然对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优化整合,逐步转向以学生就业为主,但大多数学校对服装美术设计课的教学改革力度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盲目,教学内容孤立、随意。为此,笔者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进行了探讨。
一、从学生的就业岗位入手,确定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的总体目标
首先要明确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在服装企业的服装款式与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裁剪、整烫、经营管理等技术岗位上工作的高素质中、初级专门人才。我校服装专业90%的学生来自贫困的农村,他们在小学和初中几乎没有学习过美术,美术基础差,审美意识弱。尽管他们有想学好的愿望,但由于基础太差而失去信心和兴趣,也就不可能从事对美术基础要求较高的服装款式设计工作。他们中的90%所从事的职业岗位除了流水操作工以外,还有服装打板、服装裁剪、样衣制作、CAD制板放码、跟单、质检、服装产品生产流水线的组织与技术管理、服装产品推广渠道管理等工作岗位。这些岗位虽不要求从业者有扎实的服装美术设计功底,但也要求其具备一定的服装审美能力,掌握服装工艺款式图、服装结构款式图绘画表现基本技能。基于大多数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特点及能力要求,结合我校服装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把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掌握基本的服装美术设计理论知识和线描服装效果图的绘画表现技能,熟练掌握服装工艺款式图、服装结构款式图的绘画表现确定为教学的总体目标。
二、从教学的总体目标入手,优化课程设置
我校服装美术设计课使用的主要教材是丁杏子主编的《服装美术设计基础》。其主要教学内容是学习服装美术设计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我们在考虑学生的素质能力,结合学生的就业岗位要求的基础上,对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将整个教学课程划分为三大模块,即设计基础模块、设计理论模块、综合实训模块。设计基础模块课程首先是绘画基础课。绘画训练不仅是画好服装款式图的基础,更重要的是,绘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但鉴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教材原有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增加了学生最易掌握且最适合表现服装的线描技法的教学,如结构素描、花卉线描等。其次是服装绘画表现课。这是设计基础模块课程的核心部分,教学的重点放在大量的服装线描效果图、服装款式图(工艺款式图、结构款式图)的训练上。设计理论模块课程的教学做到浅而实在,学以致用,尽可能与实际结合,与市场结合,与企业结合,与具体课题结合。设计综合实训模块是整个教学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学生从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处理到服装缝制工艺全过程的综合实训。这三大模块层层递进,科学地组成一个技术知识体系。
三、从整合教学内容入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服装美术设计、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设计是服装设计的三大组成部分,它们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要改变服装美术设计课教学孤立随意、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必须与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课的教学结合起来。目前,我们修订后的服装美术设计基础三大模块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都与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课教学同步进行。如在款式图的绘画教学时,同步进行的是男女裤子、男女衬衣的结构和缝制工艺的教学,款式图的绘画表现教学重点就放在男女裤子、男女衬衣的表现上。在表现款式图时,对款式的结构、比例以及省道、分割线和门襟扣子的位置的确定,缝制工艺特征的表现,都要体现裤子、衬衣的结构制图和缝制工艺的要求。设计理论课的教学实训的课题也结合了同步进行的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课的教学内容。特别是设计综合实训模块更是将服装设计、制板、工艺融为一体。教学内容的交叉整合,极大地克服了设计课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篇6
本文作者:余真平工作单位:江西服装学院
课程考核体系无法全面考察学生的真实能力。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考核体系以应试教育的考试模式为主,重视理论知识的标准答案考核,而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使得学生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而缺乏实际服装设计能力的锻炼,从而致使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下降。在这种评价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都只看考试结果,关注分数的高低,完全漠视学生学习过程取得的成效和能力的提升,久而久之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怠于创新和创造。
合理配置课程。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一特殊性决定了高校必须以产业发展需求为核心,紧密联系企业,明确专业培养方向,依托企业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之路。首先,要对教学计划进行动态的管理和修订,经常下企业实地考察职业岗位的要求,依据服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保证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次,明确专业方向,课程设置要立足现实,突出应用性。根据市场需求,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不断调整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与岗位服装市场管理技能等,要根据课程特点和服装企业的要求进行配比,突出实战性教学环节,改变以往的课程配置面面俱到,课时平均的局面,并且要注意各门课程间的横向交叉渗透、紧密结合。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优化教学内容。服装专业的教材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不能偏离当前产业发展和企业生产实际,应该深人市场、企业考察职业岗位之需,及时修订教材,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在基础教学期间,可以遴选优秀的国家级、省级教材并注意教材内容的整合,如服装结构设计中,可将基础知识归纳整理后分类为:人体结构、制图基础、裙装、裤装、上衣、领、袖的设计等;在提升学生能力阶段,教师要积极走访考察国际国内市场,及时收集与行业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信息与资料,跟踪前沿,关注最新的专业杂志、网络信息等传媒报道,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自编教材,以最大的信息量和最快的速度传授给学生。保证学校授课内容与服装产业发展、服装企业生产紧密相联,构筑现代服装企业所需的先进教学体系。
面向国际化、创办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服装设计专业。在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中,服装设计专业必须坚持国际化的视野,学习借鉴国际上服装设计专业成功的办学经验。认真学习国际服装设计大师的设计经验。并根据我国服装设计专业的特点融汇贯通,办出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服装设计专业。因此,学校应在国际服装学术合作,国际服装设计作品交流展览等方面开展更广泛的合作交流。另外一种重要形式是与国际知名服装学院联合办学,互派访问学者,交流学生和教师。针对课程特点,完善考核体系。在各科课程的考核中,首先要将考核目标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考核重点应放在学生对平时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上,试题内容要丰富、题意要新颖,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来完成考题,不拘泥于标准答案,应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只要立论有据,就应得到鼓励。其次,课程成绩是用来评定学生在该课程中的表现状况的,所以考核就应该是对学习全过程的考核,如出勤、学习态度、课内外作业、平时考查,结合考题成绩形成最终课程成绩。
篇7
[关键词] 中职服装专业 职业生涯教育 教学思路
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贯穿职业生涯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基础、适应为标准、发展为目标,在教学模式中的每个环节都是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转换和创新创业的价值理念与能力。其目的主要是帮助服装专业学生确定个人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设计和实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和调动学生自觉学习、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本人在从教十年中,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培养也在不断的摸索与改进,现把教学实践具体的形式和过程整理如下。
一、入学后的职业生涯教育
学生从初中进入中专刚刚接触到服装专业初期,仍处于瞢钝状态,所以,服装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一般在入学后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为易,在学生基本全面了解所学专业的同时,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市场调研和岗位分析。
首先,自我分析。通过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知识、能力、性格、爱好等,明确自我职业发展的潜能,指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所以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首先要确立志向,确定目标,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也是职业生涯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
具体的策略是用量表进行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学识、技能、思维、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等。如表达能力强的适合做服装企业中营销人员;创作能力强的适合做设计人员等。
其次,市场调研,师生一起对市场调查与分析对于制订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服装消费市场和企业的调研本质基础上,认真分析了进行服装社会调研的主要方式以及实践应用,采用了对服装市场、服装企业的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方式,服装市场调研的基本步骤是:
1.调研主题的确定、选择最佳的调研方式
调研的主题主要是:服装消费市场中工作人员的种类;服装企业中工作人员的种类以及他们的职业特征和需要。调研方式可设计为问卷、实地调查等形式。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服装厂进行重点调查,对他们服装厂工作人员的数量、种类、职业特征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对服装市场的工作人员进行分析调查,以及对各类服装进行分析调查。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进行座谈、专访的形式进行调查。在遵守问卷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调查问卷进行设计。撰写调查报告。结论分析:(1)外贸服装企业工作人员种类;(2)各类服装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3)当地服装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4)服装企业各工种的工资待遇及现有素质情况;等等。
2.岗位分析
通过调研和聘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一起进行岗位分析,让学生对服装企业岗位进行充分了解。
首先,企业岗位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企业部门划分:业务部门、技术部门、生产部门(生产车间)、整烫包装车间、销售部门。
各部门需要的工作人员种类:
业务部门:业务主管、业务员、驾驶员等。
技术部门:技术主观(部门经理)、打样师(样板师)、样衣工、裁剪工、检验员、小烫员、放码员、工艺单编写员等;
生产部门:厂长、车间主任、小组长、缝纫车工、小烫工、质检员;
整烫包装车间:部门经理、大烫员、订扣员、质检员、贴标员、装袋员、装箱员、统计员等。
销售部门:店长、店员、收银员等。
其次,通过调研更明确各工种的素质要求,对职业发展有了明确的要求,对调研的公众举例如下:
职业――服装制版师
职责:利用平面裁剪和立体裁剪方法,惊醒各种不同服种及款式服装的结构与版型设计。
工作任务:根据服装工艺要求进行制版。
(1)理解客户提供的资料,掌握新款的工艺及客户的要求,进行服装结构分析;(2)利用平面裁剪方法或立体裁剪方法进行结构设计,做出结构制图准确,部位标识清楚,避免车工在缝制过程中出现误差;(3)所制样衣必须经模特试穿,负责人确认,如样衣某道工序或部位不符工艺包装车间客户要求,必须及时更正纸样;(4)对难度较高的头版样,先用面料试样,再修改纸样,以确保样衣的准确性;(5)借助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运用CAD技术完成服装结构设计和样板缩放等工
业用样板设计工作。
能力目标:
(1)掌握基本的制版工艺,具备基本的服装制图技能;(2)熟悉各类服装面料特性,能领会服装设计师的基本设计意图;(3)基本掌握常用的计算机服装设计、制图软件;(4) 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有强烈的事业心,对服装制版工作投入,善于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实际工作技能。
以上的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可以称为始学教育,让学生热爱本专业、了解服装专业、学习优秀毕业生、结合自己开始确定人生奋斗的方向,是学习好本专业,成为服装职业人的基础。学生在参与中热情极高,他们改变了原来单纯理解服装从业人员的想法,认识到了服装专业的兴旺和发达,看到了希望。
二、进入工作室中的职业实践
在学生明确自己成长方向后,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培养设计,包括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是什么,我想成为的服装专业职业人需要那些技能?指导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设计基础知识、形成设计自我职业生涯的能力,以及职业抉择能力、自我反思能力等。职业生涯设计过程辅导,重点辅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涯发展方案,即勾画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蓝图;职业生涯设计向现实转化的相关核心素质的培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素质,综合职业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和创业能力等。
在具体的实践教学工作中,专业教育应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因此,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把服装教学设计为工作室模式,针对学生的爱好、选择和基础,把学科分为:服装设计工作室,服装制作工作室,服装制版工作室。同时在进入工作室学习时,教师要协助学生学习的项目和内容,指导他们在中职阶段完成要学习的学业,掌握该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术能力。如,想成为服装工艺师的学生,第一阶段首先他要完成的是三个工作室里所有必选的项目,然后在第二阶段重点进入服装制作工作室里完成这个工作室里限选项目,指导学生自由选择本工作室里的任选项目。这些学生在学校期间就结合自己的兴趣、基础、自身条件,学习到自己最想学习的东西,培养成为自己最有可能成为的人才。
三、走出工作室后的顶岗实习
篇8
王前新教授认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由四个方面的能力构成,即:“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与职业或岗位有关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能熟练地运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与职业或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实际操作技能,并达到中高级以上的操作水平;所在职业或岗位相关领域内的合作和交流能力;评价、吸收和利用国内外高新技术的能力。”①这四个方面同样是服装高职人才职业能力的内涵。现今服装专业人才大概可分为这样几类:设计型、营销型、生产型、管理型、研究型等。通过分析可以得知,其中设计型、研究型只占非常少的份额,绝大多数是偏重某一专长的“能动脑,更能动手的高技能专业人才”,②这正是高职院校的培养重点——中间技术型人才,将服装效果图通过结构设计和工艺制作实践解决实用和欣赏两者的矛盾,或将成品推向市场交付顾客手中的人才。
综上所述,高职服装院校培养的是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在生产销售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具有一定的服装设计能力并能理解服装设计师的意图,熟悉服装成衣工艺的制作,制作出结构上合理的纸样;同时还要根据流行时尚正确把握服装结构变化,保证制作出来的成品不走样。他们有自己的专业方
面的特长但并非一定是全才。
二、针对学生与目标,调整课程体系
高职的生源主要两类:一类是职业学校对口升学的学生,一类是普通高中参加高考的学生。前一类大多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但是文化基础知识和美术功底较为薄弱。后一类大多与前一类恰恰相反。
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和共同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应该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首先是分类开班;其次是分开设置课程。分三个阶段,但第一阶段不同,职业对口升学学生课程设置侧重于提高人文素养、科技素养和服装美术(时装画、服装色彩、服装图案等)功底等课程。而普通高中学生课程设置侧重于提高服装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科技素养等课程。第二三个阶段相同,先是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到最后是以实际运用为主。
在课程前阶段,要尽量增加课程数,减少单个课程的节数,争取在短时间内给学生以最大的信息量,如将时装画由四周压为两周,但不减少内容,可用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教学,这样就缩短了学习周期、节约了人力资源。在二三阶段,逐步加大实际运用的训练时间,可由开始的(理论与实践比)5∶5过渡到3∶7、2∶8、1∶9,通过动手实践来学习、融会贯通理论知识,发展创新与创造能力。
三、调整思路与教学,强化实践环节
一般中小企业生产流程是:设计稿——设计总监定稿——打样版——车样版——试衣——设计师修正——修版——样衣编号——根据市场或订单确定生产数量——采购原料——下单——生产——销售——售后反馈。我们要以企业的生产流程作为实际教学的最终落脚点。
在课程的第二三阶段,要调整思路,真正由教、学、做过渡到产、学、研,讲究课程的实用性,做到教学与实际结合、与市场结合、与企业结合、与具体课题结合。
1.进行实践教学的先期指导
根据企业岗位有设计、打版、制衣、生产管理、销售等不同类型,在教学中可先进行专业理论知识传授,然后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专业兴趣小组,教师根据小组分别指导,加强理论基础并突出他们的某一专长。如对有设计天赋和兴趣的学生,一方面提倡学生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艺术修养,注重培养学生对形式美及前卫时尚的敏锐感受力;另一方面,要强调学生对服装本质的认识,使他们做到用良好的美感形式体现服装的功能价值,从而树立起正确的设计意识及理念。
2.联系相关场地进行实践教学
进行实践教学的场地有校内、校外两类,如校内对外服务的服装工作室、校外的实习企业、服装市场等,或是运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一方面开阔学生的眼界,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尽早接触具体的成衣及面、辅料市场,了解企业的高新设备、技术以及生产流程,使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后期则是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由教师和企业技师共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督促学生快速进入角色。
3.总结进行实践教学的经验教训
对理论教学与实际运用衔接这个问题,我们要根据学生和生产实际进行灵活把握,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以培养“技术为主体”的实用性服装技术人才为目标,或是先讲部分理论再实践再理论,或是先理论后实践,或是边理论边实践。
夸美纽斯说:“凡是应当做的都必须从实践去学习。”③服装专业是一门很强的技术性学科,教师适当讲授理论知识,要多点拨,学生应通过大量的实践去领会、总结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学生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又能顺应将来的发展。
注释:
①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M].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28.
②王玉莲.对服装设计人才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J].艺术教育,2007(02):58.
③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49.
篇9
一、教学方法的前后衔接贯穿与统一
一般来讲,一个好的制板师在工作的时候是要达到无法胜有法的境界。但在教育过程中,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方便学生的理解与系统的掌握,还是要讲究结构制图前后的统一与衔接。一方面,是专业词汇及术语的前后统一,另一方面,是结构制图方法的前后衔接。毕竟大部分学生没有服装制图方面的知识基础,尤其在本课程的初期——基础知识和基本款式讲解阶段,如果对于这个款式的讲解采用一种制图方法,那个款式的讲解又采用另一种制图方法,那么学生的思考就会不连贯,在学习过程中疲于记忆,无暇服装结构要点的理解与分析,自然无益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进行独立绘制结构图的训练
在掌握基本款式结构制图以及服装结构变化原理之后,可以给定学生一款没有讲解过的服装款式进行结构制图,在初期还是要细致地分析款式特征并讲解结构处理的方法,这个阶段等于是让学生鼓足勇气独立制图,慢慢扔掉老师这把拐杖。然后循序渐进,逐步培养这种独立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要写出好的文章,必须要读万卷书。同样,要绘出好的样板,必须要多读服装结构图。通过广泛地阅读结构图,开阔眼界,接触当前流行服装的纸样处理方法。当学习达到一定程度,进入后期综合制图技能培养的阶段,除了进行一定的实践训练以外,鼓励学生多多吸收来自各个渠道的知识。
三、创设情境,放手让学生进行服装艺术设计“再创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艺术设计的“思维、艺术再创造”的教学方法个人拙见“学习服装艺术的唯一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思维、材料的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服装设计知识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个人觉得传统的服装艺术教法“只是一种模仿的服装造型”,“不是有效的服装设计,而是无价值的服装艺术”。服装艺术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化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起的,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思维过程、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处在服装设计问题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服装设计思维的积极性。
四、发散思维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发散思维方法又称辐射思维法,它是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根据美国学者吉尔福特的理论研究:与人的创造力有密切相关的是发散性思维能力与其转换的因素。他指出:“凡是有发散性加工或转化的地方,都表明发生了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扩大思路,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在训练方法上,可引导学生大量欣赏经典作品。应重视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为了便于启发学生思考,防止冷场,教师将启发性问题排列成表,在讨论中使用——如头脑风暴法通过多人集体讨论,相互启迪,激发灵感,从而引起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形成综合创新思路。
五、设立服装设计课外组织,多渠道开发学生创造思维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服装艺术设计作为生活中最凝练、最富表现力的语言,也必然体现出它的多姿多彩。服装艺术设计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必须经过亲自检验,仅仅靠听讲或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服装艺术设计来源于实践,和大自然、社会紧密相连,服装设计教师应努力开展课外活动,开辟第二课堂,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广泛地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的广阔天地。带领学生到大自然、社会中去认识、发现各种艺术表现。在我们周围,造型各异的建筑结构就是运用服装设计中的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设计,许多自然景观无不与服装设计中的任意图形相联系,通过对大自然的认识,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索服装设计的激情与创造的动机,令学生在感知服装设计形象的基础上引感反应,产生积极联想和深刻理解,从而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篇10
【摘要】本论文从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寻找教学中与就业需求的脱节点,以服装设计课为切入点,立足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强化服装款式造型与结构的一体化教学,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 服装设计;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62-02
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由"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设计、服装CAD"等几门专业主干课组成。近年来,对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优化整合,逐步转向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注重教学实操的新型课改。但也有不少学校由于对服装设计课的教学改革力度不够,教学模式乏善可陈,教学重点与学生就业所需无法实现"互动",学生走出校园,不能适应工厂的操作流程,不能吗上上岗等原因。导致学生知道理论,动手能力差、眼高手低现象。造成学习效果不理想,出现或想得到画不出、或想得到却因打板不合理做不出、或只能临摹没设计想法的无奈现状。针对这些服装设计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服装设计专业课教学亟待深化改革。
一、立足学生就业,确定服装设计教学总体目标
首先我们要明确中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在服装企业从事服装款式与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裁剪、整烫、经营管理等技术岗位上工作的高素质中、初级专门人才。学生中90﹪所从事的职业岗位除了流水操作工以外,还兼有服装打板、服装裁剪、样衣制作、CAD制板、款式设计、放码、跟单、质检、服装产品生产流水线的组织与技术管理、服装产品推广渠道管理等工作岗位。这些岗位虽不要求从业者有扎实的服装美术设计功底,但也要求具备一定的服装审美能力,掌握服装工艺款式图、服装结构款式图绘画表现基本技能。基于大多数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的特点及能力要求,结合我校服装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会把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掌握基本的服装美术设计理论知识和线描服装效果图的绘画表现技能,熟练掌握服装工艺款式图、服装结构款式图的绘画表现和电脑绘制款式图的综合能力,确定为设计课教学的总体目标。
二、改进服装美术教学模式
服装设计作为设计艺术范畴,自然离不开绘画基础,绘画基础的训练不仅是为了画好服装画和设计图,还关系到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形式法则的培养。在美术基础教学,我校服装美术设计课考虑到学生现状,以转化为几何形体的人体为切入点,教材上使用的是由丁杏子主编的《服装美术设计基础》。其主要教学内容是,如何学习与服装美术设计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在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就业岗位的需求,对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呢?我们的教学实践决定将整个的教学的课程划分为三大模块,即"设计基础模块、设计理论模块、综合实训模块"。
2.1"设计基础模块"课程首先是绘画基础课。绘画训练不仅是画好服装款式图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绘画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但鉴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教材原有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增加了学生最易掌握,且最适合表现服装的线描技法的教学,如结构素描、人体动态线描等。在课堂教学中会配合服装杂志,临摹图中人物与动势,在了解服装的流行与趋势的同时。锻炼学生绘制人体动态,要求人体简洁、夸张,服装款式准确、清晰。进而从事到对视频中"服装"的运动着的模特的描绘,在动中观察,在静中总结归纳。
其次是"服装绘画表现课",这是"设计基础模块"课程的核心部分。教学重点放在大量的服装线描效果图、服装款式图(工艺款式图、结构款式图)的训练上。服装绘画表现的是人与服装的关系,人是第一位。必要的人体结构知识,对物体结构、空间、质感等非光影效果的理性表现,以及大量的人体、着衣人物动势的速写等短期作业,则是绘画基础训练的主体内容。同时配合鉴赏国外大师、名家的服装绘画作品:洗练、简洁的线条运用;夸张、到位的结构刻画;概括并富于质感的衣料效果;丰富学生的眼球,提高审美情趣加深印象,使其对设计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2设计理论模块课程的教学要做到浅而实在,学以致用,尽可能与实际结合、与市场结合、与企业结合、与具体课题结合。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入具体的服装零部件的设计专题,利用原型、立裁的综合教学体系。在教学上,可以从平面的纸样剪切剪裁,到立体人台的三维展示,将工艺的教学手法应用到设计的教学方法中,使学生明白,设计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设计是一个科学的有依据的思维加实践、总结的过程。
三、 款式造型与结构的一体化教学
服装设计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强化服装款式造型设计与结构对应变化的训练,掌握服装设计的主体核心。
1、以此为目的,从教学方面上讲,如在款式图的绘画教学时,同步进行的是男女裤子、男女衬衣的结构和缝制工艺的教学,款式图的绘画表现教学重点就放在男女裤子、男女衬衣的表现上。在表现款式图时,对款式的结构、比例,以及省道、分割线和门襟扣子的位置的确定,缝制工艺特征的表现,都要体现裤子、衬衣的结构制图、缝制工艺的要求。设计理论课的教学实训的课题也要注意结合同步进行的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课的教学内容。特别是设计综合实训模块更应将服装设计、制板、工艺、融为一体。教学内容的交叉整合,极大地克服了设计课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2、从教师方面来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款式造型设计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服装工艺技术水平。这并不等于说设计教师必须要把服装做得如何精致,但起码的缝制工艺要有所了解掌握,尤其是对服装结构的设计、分析,要有很强的能力。不仅常规服装的结构、裁制要懂,还要能运用服装结构原理,随意变化出新的结构形式。做到能以绘画表现款式、造型,以款式造型来设计结构,再以结构验证款式造型的合理性。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就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款式造型与结构变化的能力。
四、中职服装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改革策略
4.1全面与市场接轨、注重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
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最终培养目标是为服装市场培养出综合、实用且富有创意的全能型人才,因此为了完善巩固这一目标,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全面与服装市场接轨,依据服装企业的产销供一体的发展趋势,拓宽专业口径,积极创办与服装设计、服装营销与品牌效应等密切相关的多样性学科及专业,从而培养出既拥有综合的服装设计能力,又会营销之道,能将服装品牌推向市场,走向成功的专业服装设计与营销人才。服装不仅仅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消费品,更是一种文化理念的传承,凝聚着不同国家、不同人们对文化的不同理解与综合的审美意识。因此服装行业的发展水平象征着一个国家的文明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只有促进学生树立内外兼修的创新设计理念、综合艺术修养,培养他们对抽象美、行为美、艺术美、前卫美的综合敏锐感,细微洞察力,并使他们具有强烈的超前设计意识与综合创新设计理念,才能最终体现中职学校服装设计课程教学的真正内涵。我们可在学校现有实验资源的基础之上,加大投入建设力度,全面引进CAD设计室、成立专业的服装设计模拟工作室,通过丰富的设计、打样、销售、剪裁、制作等各项实训环节,强化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
4.2强化师资建设,灵活设置教学计划、编制教学方案,令学生掌握绘窗技能。面对目前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师资匮乏的现状,我们应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师创造更多的行业交流机会:如通过定期聘请行业知名设计师来学校讲座,令教师更多地参加行业内组织的各项交流比赛与成果鉴赏会,使教师走出课堂、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的汲取成功设计理念与经验,同时在不断充实自我、丰富自我的同时构建起一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雄厚,专业技能强劲、全面的双师型服装设计教师队伍。在教学计划与方案的制订中,我们应充分依据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人才培养定位目标;通过深入实践的社会调查,了解专业的发展走向与趋势;同时聘请行业内的成功教育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真正设计出灵活、多变,适应中职学生特色,注重动手能力强化,专业知识面拓宽的实践教学方案。
以上是笔者从事服装设计教学的一些体会,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将服装设计课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结合服装款式造型与结构的一体化教学,避免了课堂教学和实习教学脱节以及课程设置不合理性,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缩短学生掌握技能的周期。使学生走出校门就能很快适应并胜任工作岗位,发挥学生的才能。
参考文献
[1]康玉娥.浅谈服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论丛,2006(1).
[2]刘小玲.对高职服装设计教学的探讨[J].江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3).
- 上一篇:公司员工技能培训方案
- 下一篇:轨道车培训心得体会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服装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