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自动化案例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2: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自动化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施工企业;办公自动化;文书;档案;运用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办公自动化的产生,计算机设备和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项事业的各个环节。特别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手段为代表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人们处理信息的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办公自动化奠定了牢固的环境基础,提供了物质条件的技术手段。办公自动化是办公领域中的革命,这场革命给传统的手工管理、人工操作的旧办公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公司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积极转变观念,端正经营思想,狠抓企业内部管理,运用灵活的经营方式,保持经济效益持续提高,经济技术指标连年来均保持在国内同行先进水平。工程质量一次交验合格率100%,优良品率年年保持在80%以上。公司拥有各类先进施工机具约2000台(套),总功率约20000千瓦。主要装备包括1500吨/米、300吨/米塔吊、10吨~30吨龙门吊、8吨~120吨汽车吊、Φ630毫米大型弯管机、大型刨边机、折边机、卷板机、油压机、卷扬机、各类先进的计量器具、检测仪器和各种先进的施工工具、运输车辆等等。
一、文书处理中的办公自动化
文书处理是指文件的起草、修改、存储和打印的全部过程。办公自动化系统提供的文件编辑功能,实现了文字处理现代化,即利用计算机或其他文字处理设备对文字、图像、报表等进行自动的编排、换算和合成,使之成为工作需要的人工智能信息。手工的文字处理,每改一稿,必须重新誊写,到定稿打印时,还要重新从头到尾的打印或排版。而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由于使用了计算机等作为文字处理设备,文件一次输入,便可多次重复修改或输出,大大提高了起草文稿的工作效率。
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文件一次输入就可以多次享用,不仅可以修改,而且可以进行办理和传递。在文件的内部传递上,每到一文,文书人员按规定进行相关项目的著录,注明日期、文件编号、系统名称、文件作者、标题、主题词等,同时填写文件具体的承办处室,然后文件通过预设的内部传递途径,自动进入该处室的文件处理系统,各处室打开自己的终端,按命令进入系统,取出文件就可以办理。在办公自动化环境下根据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文件立卷、归档,使这些信息既可供公文处理时反复使用,又可解除档案部门重复集中录入数据之苦,充分发挥了计算机一次输入和多次输出的优势。
二、档案工作的办公自动化
1.档案收集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是在文书处理部门日常工作各环节中形成的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和保管的。在办公自动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中,机读档案的产生缩短了文件形成和收集之间所经过的时间,较容易地对文件资料进行必要的管理、核对和移交。档案室与产生档案的各处室之间由计算机网络连接,使生成的机读档案由计算机终端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传输到档案室的数据库。在档案整理方面,办公自动化技术冲破了传统的整理方法和分类原则,它可以根据用户不同的需要,对档案进行自由分类,自由组合。对于机读档案的保管,一般以盘或卷为单位。至于机读档案的鉴定,则可在机读立卷时同时进行,其鉴定标准可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的鉴定标准相一致。
2.档案信息开发的办公自动化。档案信息开发是指档案管理系统将输入进来的、经过筛选和加工处理的档案信息,根据社会各方面的需要提供给人们,它可以通过编目、编研和利用三项手段得到实现。档案编目检索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独立环节,是档案管理专业中理论性和技术性最强的工作,它不但需要渊博的科学技术知识,还需要一定的语言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档案编目对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起着“前提”性作用,面对数以万计、形式多样的档案,在人工操作中如果没有一定的检索工具,人们查找利用它,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因此,使用先进的档案检索工具是档案管理向现代化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这个问题,在办公自动化环境中很容易解决。机读文件在向档案部门移交以前,已经建立起能进行各种目录组合和全文利用的系统,本身具备检索功能。在此基础上,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就可以实现其检索、编目、编研之功能,同时还可进行目录的自动组合,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档案检索工具体系,这样就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档案室的室藏内容,可以轻松地利用计算机根据一定主题或专题进行全文或部分章节的自动汇编,达到档案编研利用之目的。计算机自动编目速度快、质量高、能克服人工编目深度、广度不足的缺点,而且也符合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它能将利用者所需的档案信息通过屏幕显示输出或打印、复制出来,并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利用,与文书工作达到信息资源共享,使传统的档案室藏概念得到升华。
三、应用办公自动化的文书档案管理的优点
1.简化文件的排序编号。文书档案管理中,大部分单位是按年度、组织机构分类,所以每年档案在编制案卷号时都是按机构固定的排列顺序进行编制,这就要求所有部门的归档材料必须全部集中到档案部门后才能进行编号,因此只要一个部门没能按时归档就会使整个编号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运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后,采用单位文件分散式归档,文件的排序依然可以以部门为单位,但没有必要固定部门的顺序,可以按移交纸质文件的时间顺序,随时进行编号归档。采用集中归档,可以不按部门排列,只要文件办理完毕就可以进行编号归档。
2.办公效率提高。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也是正确运用办公自动化的一大优点。在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过多地依赖于手工操作,要求收集完整、齐全,避免漏下、漏抄;用笔规范、耐用,字迹工整、清楚;分类、统计准确无误,结果又费时,又费力。在应用了计算机软件处理后,使文件资料收集、储存、分类、统计和查阅等环节变得十分方便、有效。因而无论是起草还是办理传递,都变得简单易行。
3.文件和文字信息充分交流和共享。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管理中,企业事业单位由于不能做到信息共享,使得大量信息总闲置在文件柜中,不仅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还造成文件和信息查找困难。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档案进行管理后,档案管理由案卷级深入到文件级,由单途径管理发展为体系管理,由对档案外部目录管理到内、外部目录和内容合并管理。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实现档案信息与载体分离利用,可与其他信息系统建立并联,提供信息的横向与纵向、历史与现实记录,从而极大地提高档案利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可以对所调阅的信息资源作出适时响应和脱机处理,可以保证很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并且通过网络服务这个宽广的平台,了解其他档案工作部门概况、工作的重点和最新、最快的档案管理信息动态。
4.文件与档案管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传统的文件处理和档案管理是属于两个不同的部门-办公室和档案室,由于业务衔接得不好,使得后期的文件归档组卷工作非常困难,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受到影响。同时传统的档案组卷工序的繁琐,使得档案的工作效率低下。运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后,利用计算机的网络技术能够不受空间的限制,使得两个不同的部门在网络中充分的将各自的业务衔接起来。
综上所述,随着办公自动化的不断推广和应用,计算机进人文书和档案工作领域已是一个不争的现实。用计算机制作文件、统计和处理数据已日益普及,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简化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计算机技术促进了“文档”一体化的实现,使办公自动化正朝着高层次、综合应用的方向发展,其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广泛。
结合公司,作为安装施工企业办公自动化在文书与档案的运用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施工领域不断拓宽。公司对内狠抓管理,对外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近十余年来,公司加大投入,注重工程质量,创优夺杯,硕果累累。公司积极稳步地推进管理现代化,加强基础管理,强化专业管理,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曾先后取得档案管理国家一级、计量管理二级、标准化管理三级、会计工作三级、全面质量管理等证书。公司按国际惯例,坚持“项目法”施工,落实完善经济责任承包制,努力运用目标管理办法,以切实保证企业方针目标的实现。
公司致力于推进技术进步,不断开发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同时努力提高机械装备水平,积极引进新型施工装备及机具,以真正提高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
参考文献:
[1]基于文书流转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2003.
[2]文书档案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应用[J].内江科技,2006.
篇2
9月26日,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宣布推出适合中国市场的并联机器人解决方案。这是自2012年并联机器人生产授权全球解禁后,中国本土工业机器人企业自行设计研发出的“中国版”并联机器人。随着消息的,作为中国版并联机器人解决方案的幕后推手――施耐德的名字再一次进入大众的视野。
施耐德电气工业事业部OEM销售副总裁庞邢健对此做出了形象的描述:“在欧洲的海鲜工厂里,你会看到他们如何高效分拣和处理海鱼。通过外部传感器,并联机器人会快速地把鱼按大小区分。通过在机械手末端安装相应的工具,将鱼肚子划开,清理内脏并进行冰鲜加工处理,最后按照尺寸将冰鲜海鱼装箱。整个流程操作有条不紊,一气呵成。这正是并联机器人的经典应用案例。”
基于施耐德PacDrive3高端运动控制平台,通过软件库中的各种转换模型、控制模块以及丰富的功能开发,施耐德电气的工业机器人方案最终可将欧洲海鲜工厂的多台机器人联动,即一个控制器协调多个机器人变为现实。
新松机器人最终选择施耐德为其提供并联机器人解决方案,不到一年,就宣布研发出适用于中国市场的并联工业机器人。
电气大鳄
施耐德是谁?为何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有如此实力?
1836年,法籍德裔的施耐德兄弟接管了当时正处于困境的克鲁索镇铸造厂,两年后他们成立了施耐德集团。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施耐德集团的业务仍然集中于钢铁工业、重型机械工业和轮船建造业。
1952 年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在美国诞生,之后数控原理逐步向钻床、镗床和车床方向发展,并且电子管逐步被晶体管取代,工业自动化伴随着工业大生产开始出现。20世纪60-70年代,随着组合生产线和软件数控系统应用于机床,CAD、CAM等软件开始用于实际工程的设计和制造中,全球工业自动化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和全球工业化浪潮同步,施耐德集团的发展也经历了关键的两级跳。
1919年,通过欧洲工业和金融联盟,施耐德集团在德国和东欧建立了基地,并在随后几年里,施耐德集团通过与西屋电气进行结盟,从而进入到发电站、电气设备和电力机车的生产制造。到20世纪后半程,施耐德集团已经将战略重心从传统制造业全面转移到电力与自动化管理领域。
随后,施耐德集团分别于1988年、1991年和1992年并购了TE电器、实快电力和梅兰日兰,更进一步确定了其在电力工业方面的优势。1999年,通过并购欧洲配电业第二大巨头Lexel,施耐德集团在超终端领域取得了巨大发展。1999年5月,施耐德集团改名为施耐德电气,此时施耐德已经成为全球电气领域的霸主。
20 世纪 70 年代后,全球工业自动化进入成熟阶段,工业自动化向集成化、柔性化方向发展,计算机集成制造工厂和柔性制造系统得到应用。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全面普及,施耐德也相应地提出从致力于电气设备、电力自动化,进一步要发展成为全球能效管理专家。
据施耐德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旗下共有五大业务板块:占据其业务量首位的仍然是低压业务,紧随其后的是中压、电网自动化业务。这两个领域,施耐德在全球的排名均居首位,与ABB、西门子、伊顿、罗格朗同场竞技。
工业自动化业务为施耐德第三大业务板块,业务量约占施耐德总营收的19%。在该领域,施耐德在全球排名第二,紧随西门子之后,与罗克韦尔不分伯仲。
此外,在电源和制冷领域,施耐德在全球名列第一。而在施耐德近年来着力发展的住宅自动化和安防领域, 这一板块的业务量在施耐德占比虽然只有7%,但施耐德在这一领域的全球排名已经位居第四,位于西门子、江森自控和霍尼韦尔之后。
通过数十年的积累和不断细分市场定位、完善业务链,施耐德已经在人机对话、不间断电源(UPS)、运动控制、声音数据图像系统、传感技术等方面具备了独特优势。
“就像在给新松机器人提供的并联机器人解决方案中,施耐德不仅有PacDrive3高端运动平台,可以实现第三方机械等多种不同结构的机械手高集成的‘多台机器人联动’,而且,施耐德还可以针对不同行业需求,对机器人解决方案的软件部分特别定制,令人机对话界面更接近用户的需求。比如,施耐德电气开发的HMI,无需通过坐标系转换,就可以一次性实现物品坐标系的标定。” 施耐德电气工业事业部机器解决方案亚洲区副总裁商乐阳如此表示。
施耐德与中国市场
其实,施耐德在中国的业务不仅仅只有工业自动化方案。近年来,其给中国客户提供更多的应该是能效解决方案。
6月19日,施耐德电气刚刚与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水泥上市企业冀东水泥达成合作,施耐德向冀东水泥提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效管理水平的解决方案。为冀东水泥迈向低碳、环保、绿色企业的目标提供助力。
随着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呼声日高,中国水泥行业面临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水泥是个产能全面过剩的行业,而且,国内企业的环保标准越来越高,如何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同时还要通过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进行绿色转型,成为众多水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冀东水泥在华北、西北、东北都有重要生产基地,亟需在保持水泥主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并提升能效利用率。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施耐德电气为冀东水泥启新、奎山两个生产及能源管理中心提供了软件平台、硬件设备、工程服务等全套解决方案。
凭借行业内前瞻性的见解、尖端的技术、精细化管理及信息化手段,施耐德电气为冀东水泥量身打造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对该企业的生产、质量、设备、报表等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并将各方面的信息统一整合到生产及能源管理系统中。通过信息的透明化,为企业管理者及时作出决策提供依据,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大幅度地降低了能耗。
此外,施耐德电气的解决方案还能为冀东水泥提供远程访问、日常跟踪、定期分析报告等服务,确保信息的及时更新和传递,从而提供最高效的生产和能源管理手段,保证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大幅度地减少了废弃物排放量,对环境的改善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如果能全面采用施耐德的解决方案,企业能耗能降低大约20%。这在施耐德此前为全球遍及电力能源、水处理、石油天然气、矿山冶金、办公楼等用户提供的解决方案中,都曾得到过验证。”
篇3
【关键词】变频调速技术;发展;工业控制;应用
前言
作为一项实际应用要求较高的技术方法,变频调速技术的特殊性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变频调速技术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工业控制的最终整体效果。
一、变频调速技术概述
(一)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历史
变频调速技术从理论到使用推广经历了4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电子器件的发展促进了这一过程的实现。在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为了缓解石油危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研究更加高效的变频器,使变频调速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到今天,依托于电子计算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变频调速技术以优越的性能被各行各业所采用,实现了电气自动化控制领域的节能减排,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变频调速技术基本原理及组成
变频调速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利用电机转速与工作电源输入频率成正比的关系n=60f(1-s)/p,其中n为转速,s为电机转差率,f为输入频率,p为电机磁极对数,改变电动机的工作频率从而达到控制电机转速的目的。
变频调速技术的关键部件主要有3部分:自适应电动机模型单元、脉冲优化选择器、转矩和磁通比较器。(1)自适应电动机模式单元主要的功能是检测输入电动机的电压、电流的性质,从而识别电动机的参数,它是直接转矩控制的关键单元,以定子磁场定向方式帮助实现对转矩的直接控制,该技术能够实现正负0.1%的速度控制精度。(2)脉冲优化选择器的主要功能是优化选择在一定范围内的脉冲信号,功能的实现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信息处理选择芯片,当前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行业中常用的型号为CycloneⅡEP2C5Q209C8;其次需要设计调制方式的信号源并编写能够实现不同功能的电路模块,例如能够实现星座映射、缓冲功能的模块;最后,通过信号源进行仿真模拟判断编写的电路模块是否能够实现既定的功能。影响脉冲优化选择器性能的重要因素是电解电容器的容量具有很大的离散型,导致部件承受的电压出现偏差,为此需要对电容进行改进,可以在电容器旁并联一个与电容器阻值相同的电阻,同时为了防止电路被烧毁,还可以增加抑制浪涌电流的措施。(3)转矩和磁通比较器的主要功能为每隔20s将反馈值与参考值进行比较,而后通过滞环{节器输出转矩或磁场状态,为工作人员后续的工作提供参考。
(三)变频器的特征
变频器是变速调控技术的核心,变频器具有如下特点:利用变频技术将电源转化为不同频率的交流电源,可对发电厂热工控制系统的给水泵、送风机等系统进行调节。变频器分为高压变频器和低压变频器。其中低压变频输出电压为380~650V、工作频率为0~400Hz,输出功率为0.75~400kW。其主电路由整流和逆变构成,该变频器采取拓扑结构使得其技术稳定;硬度大、成本支出低。同时可以满足一般传动在平滑调速方面的需求,由于低压变频与高压变频相比,采用的力矩较低,应用较为广泛。
二、变频调速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一)应用案例。本文选择是该技术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案例,在这个案例中应用该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完成节能改造,因为数控机床传统的技术需要耗费很多的电能,无论是对企业,还是数控机床自身都是一种损失,为了减少这种损失,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数控机床人员经常使用的方式是工频运行,虽然这种方式有一定效果,但是其劣势也比较明显,比如齿轮主轴速度可供选择的范围过大,这样就不能对其进行精细控制,特别是恒线速度,再加之,在使用该技术的过程中,也不能完全保证机械从始至终都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因此要时时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尤其是离合器;另外虽然使用的主轴属于直流型,这种类型的注重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进行无级调速,但是却为后期维护工作带来了问题,而且在运行的过程中,主轴的最高转速,根本不能达到,所以其总体效果并不好。因此相关人员决定使用变频调速技术,希望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达到降低电能损耗的目标,进而减少企业成本支出。决定使用该技术之后,数控机床人员经过商讨确定了使用方案。
(二)应用效果。使用该技术不仅避免了使用工频技术的劣势,还提高了机械工作的速度,另外机械消耗的能源也有明显的下降,减少了企业成本的支出,其使用效果非常好。变频调速技术主要针对数控机床的结构、功能等多方面,所以效果比较好。因为使用该技术,数控机床自身的结构得到了优化,所以能够节省大量的金属材料,再加之,使用该技术之后,机械操作与原来相比比较简单,这就降低了机械损耗的程度,也减少了机械维修的次数;而且使用该技术之后,数控机床控制范围有所扩展,无论是控制精度,还是控制效率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最关键的是,该技术的使用提高了数控机床加工质量,其生产效率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有所提高,这对企业,甚至是整个数控机床行业来说,都有积极的意义。
三、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开关器件方面
就目前的开关器件发展来看,智能化变频器将会是未来的发展潮流,实现功率变化、检测、控制、保护等等功能的全自动化,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让具有更多功能,具有更高特性的开关器件进入我国的电力市场。
(二)变频控制电路方面
目前,我国的高压变频调速装置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和自动化的全方位控制,但是,在变频调速设备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要不断的将新的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其中,用于尝试,实现变频电路的更高效的控制。
(三)矢量控制技术方面
矢量控制技术仍然会是目前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性能电机的主要控制技术,它包含有多种重要的科学技术,如:PWM技术,参数识别技术、磁通观测技术等等,这些高效的控制技术能够提高开关的频率,改变电压波形。我们需要实现更有效的控制,就必须长期的对矢量控制技术进行研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变频调速技术及其在工业控制中应用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工业控制实践中,应该加强对变频调速技术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应用实施策略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朱娟娟.刍议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5(12):60-62.
[2] 罗春芳.变频调速技术及其在制药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5(02):115-116.
篇4
摘 要:本文就技工院校自动化专业PLC理实一体化模式进行探讨。PLC是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为一体的新型自动控制装置。其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在技工院校的机械加工、机电技术应用以及工业自动化仪表等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式组织、开展教学。
关键词 :技工 PLC 理实一体化
PLC,又称可编程控制器,是以自动控制技术、微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工业控制装置,是现代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支柱之首。PLC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不能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达到“两翼齐飞”的理想效果,这给学生今后的就业、发展埋下了“隐患”。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大胆引入理实一体化模式,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一、PLC课程对于技校生的特殊优势
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围绕着学生的“关键能力”的提升上,这一方面是由于技校生今后就业,适应岗位群技能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由于技校生的生源素质逐年降低,他们的理论素质基础薄弱。而PLC虽然是以微型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控制装置,但是不要求使用者精通计算机方面复杂的硬件和软件知识。大多数PLC采用类似继电器控制电路的“梯形图”语言编程,清晰直观,简单易学,对于有一定的电工、电子基础,了解继电器控制线路的技校生很容易接受。同时由于PLC是通过程序实现对系统的控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实训室里设计和修改程序,这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随时了解课堂教学效果,掌握学生对所授课内容的接受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这些对于实训设备有所欠缺的技校来说,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也使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具备了“先天优势”。
二、PLC教学内容的选择
伴随着IT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PLC在前沿技术等方面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突破,许多发达国家都将PLC产业列入工业制造方面的优先选项。现在的PLC产品大致可分成美国、欧洲国家、日本三个流派,在我国的PLC市场上日本产品的销量最大。其中日本松下电工的FP系列PLC是其20世纪90年代开发的第三代产品,代表着当今世界PLC的发展水平。FP1系列虽然是小型机,但它集CPU、I/O、通信等诸多功能模块为一体,具有体积小、功能强、性能价格比高等特点,适合我国国情,许多中小企业都在使用。因此,笔者所在学院以“TVT—90系列PLC学习机”进行教学,以FP1系列PLC为例,阐述其结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编程方法、应用实例及系统实验,同时对于高级技工、技师培养,则将一些实验板组合使用,加强编程难度,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PLC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学生今后独立工作以及进一步深造的需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用理论完善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用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在整个PLC教学中无疑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设定教学目标、任务
技工院校学生的培养要求与高职院校有较大不同,主要以“实用、够用”为目标。这就决定了PLC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应设定为了解PLC编程与接口技术,了解常用小型PLC(60点以内)的结构和特性,掌握常用小型PLC(60点以内)的I/O分配,会连接相应外围电路,掌握基本指令、功能指令,会使用编程软件,会根据需要编写简单的PLC应用程序,能对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进行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由于PLC课程需要一定的电工、电子基础,因此该课程最好在第三学期开设,这样就和过程控制系统应用、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等课程的内容相互渗透,降低了教学的重复率。
2.强化实训教学
PLC实训室的建设需要一定的工具和设施设备,主要包括PLC综合智能实训装置、PLC气动装置以及步进电机控制实训装置。实训课要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提倡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方法,利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加强PCL课程资源的开发,充分运用多媒体、三维模型、实物展示、实际操作等手段,直观讲解教学重点难点。
四、小结
篇5
关键词:西门子PLCS7-400H; 故障; 处理方法
Abstract: PLC is designed for industrial environment application and design of a with digital computing operations of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ability, it is to the traditional control components relay a kind of alternative, because its by micro computer industrial control device function and a strong logic control characteristic, the current PLC programmable control because of the popular trend,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as Siemens S7-200, S7-300, S7-400 series products because of its powerful function and satisfy the market demand and get the main market favour. And among them S7-400 PLC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and become the mainstream market. The author according to Siemens S7-400 series product maintenance experience. From Siemens S7-400 product maintenance and fault in the example to make som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iagnosis
Keywords: Siemens PLCS7-400 H; Fault; Process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TK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PLC概述
PLC是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的英文缩写,中文为可编程控制器。PLC实质是专用于进行工业控制的计算机,在微型计算机技术支撑下的工业装置功能拓展了其逻辑控制范围,因此得以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广泛应用。随着PLC技术的日渐成熟和研制PLC系列产品的国家越来越多,PLc产品逐渐在性能上实现了高传输质量、快速率和稳定宽带,且相比传统组网技术而显现出了低成本优势,成为了当前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最为重要应用控制系统之一。PLC系列产品研制开发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德国和日本,其中尤以德国西门子公司研制开发的PLC S7系列产品因其在中高端性能领域的显著优势而在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西门子开发s7 PLC系列产品中,S7-400 PLC由于具备强大的模块扩展和MPI多点接口功能而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中得到应用,然而其存在的故障也具有普遍性。本文在此从分析S7-400产品特点出发,以该产品在化工工业领域应用为例分析了产品存在的故障,提出了解决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SIMATICS7-400的应用特点
SIMATIC S7—300/400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是西门子公司全集成自动化系统中的控制核心,是其集成性和开放性的重要体现。它将先进控制思想、现代通信技术和IT技术的最新发展集于一身。在CPU 运算速度、程序执行效率、故障自诊断、联网通信、面向控制工艺和运动对象的功能集成以及实现故障安全的容错与冗余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公认的成就。它在全球大、中规模的自动化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西门子控制网络是应用最多的系统,一个典型的工厂自动化系统一般是由现场设备层、车间监控层、工厂管理层组成的3 级网络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 SIMATIC NET网络系统
在图1所示工厂管理层中,车间操作员工作站可以直接通过集线器和车间办公管理网络相互连接,将车间的生产数据传送到车间管理层。车间管理网作为工厂主网的一个子网,通过交换机、网桥或路由器等连接到厂区骨干网,将车间数据集成到工厂管理层。工厂管理层通常采用符合IEC802.3标准的以太网,即TCP/IP通信;在很多的S7—300/400的CPU中集成有MPI和DP通信接口,还有Profibus—DP和工业以太网的通信模块,以及点对点通信模块。通过Profibus—DP或AS—I现场总线,CPU与分布式I/O模块之间可以周期性地自动交换数据(过程映像数据交换)。
三、S7-400基本设计综述
S7-400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具备的强大的模板扩展和配置功能使其能够按照每个不同的需求灵活组合。基本系统包括了电源模板、中央处理器、各种信号模板、功能模板、接口模板和SIMATIcs5模板。这些不同的模块的组合借助信号总线来连接,利用机架来固定模块。此外,S7-400还提供多种级别的CPU模块和种类齐全的通用模块。
由于S7-400是按照冗余方式进行设计的,中央功能也总是冗余配置,开关(O/I)模块可以使常规配置、切换型配置或冗余配置。而双通道I/O模块容错冗余配置允许每个子系统访问。s7-400H冗余控制原理是利用“热备用”模式的自动冗余原理,关键点是确保设备在发生故障时能够无扰动自动切换。设备正常运行时,“热备用”模式确保主单元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倘若发生故障,则子单元能独立完成整个过程的控制。
四、S7-400H故障分析及相应处理
由于西门子S7-400采用的是冗余处理方式进行设计和处理数据,因此在检测S7-400H故障也需要通过冗余的方式进行处理,本文将从化工只能够常用的西门子S7-400H故障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并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方式。
篇6
关键词:卓越计划;工程实践;教学模式;校企合作
针对我国建设新型工业化大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2010年,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我校自动化专业于2012年获批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自动化专业教育部及江苏省“卓越计划”项目2014-2015年建设目标为,围绕国家“两化融合”战略发展目标,以培养工程型、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结合南航自动化专业特色,充分开拓和利用校内外师资和实验实践资源,初步形成稳定的具有南航特色的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体系。
一、“卓越计划”课程体系构建
卓越工程师培养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重构新的课程体系。但是,过去的课程体系存在一些问题:过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过分重视本学科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忽视学科之间的整合性、关联性;过分重视学科为中心,忽视实践。因此,我们有必要以“卓越计划”为背景,以培养创新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创新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我校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背景来看,我们按照基本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三个培养层次,整合教学内容,精炼核心课程,强化实践环节,做好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训练的相互促进。从实施办法上,遵循课堂理论教学、校内实践教学、校外工程实践三结合的思路,构建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在校内专业实验室,依托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飞行器主动控制教育部工程中心,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构建以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实行开放型实验管理模式。
校企联合培养课程的建设,针对学生实践中的对象产品化、操作标准化的特点和要求,开设了如工程文档编制与管理、行业标准与规范等课程。基于现有工业控制专业选修课程和配套实验室条件,开设了如控制系统网络设计与实现、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工控产品设计与调试等工业控制类企业课程。
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1.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
首先,采用互动式、研讨式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环节的主动性。其次,科研项目融入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深入理解学为研所用。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
2.专业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专业基础课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其应用特性,辅以相关实际应用案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专业主干课程加强实验课程的比重,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方法。专业选修课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法,在实际案例的设计和研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传统的考试考核方法,根据专业能力目标,进行分阶段考核、现场考核,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水平,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个性的发展。
三、校企合作方式的探索
加强校企合作,紧密依托行业,充分发挥航空特色的优势,创新合作模式,是“卓越计划”实施的有效途径。
1.校企合作开发实验项目,在校内开设实验实践教学
如在工业控制方向,针对“控制工程软件”和“控制系统网络设计与实现”课程的实验和实践环节,与江苏仪征化纤公司联合,对原有的“过程控制”“PLC控制器”“运动控制”等专业课程的实验设备进行综合化改造设计,制定衔接模块开发方案和定制标准。对软件类课程以及目前实验设备不支持条件下的应用类课程开设仿真试验,进行实验项目设计和效果评价。与拟聘请的企业工程师商议设定课程实验项目,规划企业实践和实验室实验的分配和训练要求及目标。
针对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研究校企差距,建设工业控制实验综合平台方案,对现有实验室各实验平台进行综合化、产品化、标准化改造。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互补优势,打造卓越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并积累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构建一个教、学、研互相促进的工业自动化试验平台,满足工业控制专业方向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基本实验教学要求。
篇7
【关键词】OMRON;PLC;编程应用;故障案例分析
近几年PLC(Programable Logic Contr-oller)以其卓越的可靠性、抗干扰性以及方便的可编程性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已逐步成为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三大支柱之一。
我公司机加车间有一台自制的曲轴抛光机,采用OMRON-CPM1A的PLC加触控屏控制自动工艺抛光加工,在现场程序调试时遇见奇怪故障现象:手动方式通过触控屏操作各执行部件有动作,但自动方式却无反应,检查分析程序编辑无语法错误,现场监控条件也满足,就是执行件(气缸)不动作,整个程序无法进行。
另一台六工位连杆组合钻床是由OMRON-CQM1H-CPU51的PLC加五个工位伺服驱动进给控制5个进给轴伺服电机(HC-SF102K,1kw,3P,AC,2000rpm)执行编程钻削,另外控制回转台按工步分度加工,在一次需要调整机床加工工艺节拍时,修改了五号工位伺服驱动(MR-J2-100)设定程序的回程速度参数值之后,五号工位频繁出现滑台主轴上的攻丝双刀杆与回转分度台相撞的破坏性故障现象:在机床五号工位攻丝加工完成返回原位后,各其它工位进给轴也回到原位,上料工位操作员按夹具夹紧并循环启动,此时,分度台开始分度,但五号工位进给轴没等分度台分度到位落下的情况下几乎同时也往前运动,直到将刀杆及刀具撞坏。
就以上两起典型故障案例,车间维修班组积极参与故障分析,排除故障隐患,优化了源程序的设计缺陷,保障了高效生产设备的有序、稳定运行。
1.CPM1A系列PLC
1.1 CPM1A是日本欧姆龙公司(OMRON)产品中的一种先进的、小型化的整体式PLC(可编程序控制器),即:OMRON SYSMAC CPM1A系列PLC,在小规模控制系统中已获得广泛应用。
1.2 CPM1A系列PLC的特点:
(1)CPM1A系列PLC容量大小仅相当于一个PC卡(对于10点的机型来说),从而使安装体积大幅度缩小,同时也进一步节省了控制柜的空间。它不仅具备了以往小型PLC所具备的功能,而且还可连接可编程终端,美化了生产现场环境。
(2)可连接可编程终端,选用通信适配器以相应的上位Link或高速NT Link与PT之间进行高速通信。
(3)有10点-40点多种CPU单元,CPU单元与扩展I/O并用,可按输入/输出总点数的要求方便选配到最大100点。
(4)有继电器输出型和晶体管输出型两种,并有交流AC和直流DC两种电源型号可选择。
(5)汇集了各种先进的功能,如高速响应功能、高速计数功能、中断功能,还备有两个模拟量设定。
(6)充足的数据存储容量,具有2048字的用户存储器和1024字的数据存储器,基本命令执行时间为0.72-16.2?s。
2.CQM1H系列PLC
CQM1H是一种功能完善的紧凑型PLC,它能用高速、高容量的ControllerLink来建立分散控制系统。它还可方便地通过中央区域收集和共享数据、监控每台机械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数据。包括高速计数器在内,拥有各种先进的内装板,它能利用内装板灵活地配置系统。在CPU单元中安装所要求的内装板就可以满足各种机器的应用要求。串行通信板能与任何带有串行端口的装置进行通信,比如温度控制器或条码读取器。与CQM1相比,程序容量、DM容量和I/O点数都增加了一倍。
3.典型编程应用案例分析处理
3.1 首先,看以上提到的OMRON-CPM1A一个典型应用案例
当我们在现场用串行RS-232C数据线联通PLC和笔记本电脑(上位机)在用CX-Programmer编程软件调试自动程序时出现了图1现象,在线诊断发现自动程序段输出张紧气缸10.05和主推气缸10.03条件均已满足,但手动条件未满足,为什么自动无结果输出,相应的线圈呈反白状,对应的气缸不动作。
于是检查程序在传送过程中出现的有关报警信息记录,如图2所示,显示有“重复输出”的警告10条。
针对以上情况,分析表明:在PLC程序中,为了编程的方便,有时需要使用“重复输出(重复线圈)”的情况,但在继电器控制系统中不存在,当梯形图使用重复输出时,最终输出状态以最后执行的程序处理结果(第二次手动输出)为准,但是,对于手动输出的程序段,输出条件是没有满足的,在自动循环扫描周期后,系统就按0识别,读入且存储在输出映像寄存器中,由上一个扫描周期刷新后,放入输出锁存器,并以低电平0V输出驱动信号,所以呈现出线圈反白,无信号输出,根据系统检测出来的报警提示,在检查程序编辑时发现,我们有些维修人员习惯将自动方式和手动方式分开编写,但又没能在编完整个用户加工程序时,将它们合并处理,这也是违反了PLC梯形图编程基本原则中的有关规定:“梯形图中同一个编号的输出线圈只能有一次输出,如多次重复输出称为多线圈输出,则程序容易产生错误,应尽量避免。”因此,才会出现该故障现象。
优化程序,将自动和手动合二为一,如图3所示:可以看到10.05和10.03均点亮,程序执行完成,无任何报错。
3.2 再看前面提到的OMRON-CQM1H的一个典型案例分析(如图4所示)
在线监控图4中的102.01线圈得电输出情况,是在一个循环加工过程中分3次输出指令信号给伺服驱动器,而驱动器按照PLC给出的两位编码状态(01表示快进到位,10表示工进到位,11表示快退到位,00表示回零方式)进行步进加工,当给出第一个指令信号到伺服驱动器,以表1中800r/min转速执行滑台向前快进01移动到驱动程序设定的PO-01工进1位置87000?m(微米)时,驱动器告知PLC到位信号2.01点亮,停顿50ms使得位置选择2信号103.00为1的状态,位置选择1信号102.11在自动方式时是始终为1的,此时的两位编码方式选择为快退11,为下一步攻丝完成,向驱动器发出第二个滑台后退指令,驱动滑台返回原位的OP-03过程做好准备,如图5所示。
如果按驱动器中原设置H为1的连续加工,PLC的第一个脉冲给驱动器,就会按驱动器本身的加工程序控制进给轴完成从OP-01工进1—OP-03返回原位的加工循环,当攻丝完成,PLC发出第二个脉冲,驱动器已经跳过第二步工进执行第三步快退指令,此时,两位编码方式选择从11切换为01状态,为驱动器接收下一个前进脉冲信号做准备,当PLC发出第三个快退指令时,该工位反而前进,而这时的分度台已经开始旋转,导致该工位动力头与分度台相撞。
解决办法:请注意表1中的红色加粗字体,先将H由1改为0,使驱动器程序步功能完全由PLC外部信号控制,以及图4中标注的延长位置选择2信号103.00点亮时间10秒,是为了防止故障前驱动器参数设置不当易与PLC控制的进给轴指令相冲突,导致两种控制指令在时序上发生偏差,出现撞刀故障,而对编程进行优化的结果,见图6所示。
4.结语
通过对现场实际自动化设备的编程及典型的工程实例,帮助提高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熟练掌握欧姆龙PLC对不同设备、不同程序的编程方法及编程技巧,认识CP系列小型PLC以及CQM1H紧凑型PLC在逻辑控制编程方面的灵活性及优越性,深入地掌握欧姆龙PLC的不同指令在各个工程项目中的用法。并能熟练解决工业现场设备程序应用故障案例,增强个人的程序设计及现场调试技术水平,并与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1]田效伍主编.电气控制PLC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戴一平主编.可编程序控制器逻辑控制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8
关键词:Z公司 海外市场 战略营销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3-275-02
近年来,战略营销理论开始传入中国,个别中国企业逐渐接受战略营销理论和理念,并在实践中大胆运用。本文希望从Z公司企业实际和行业现状出发,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了Z公司战略营销的总体思路,并以此为中心思想,对公司品牌建设、战略联盟、海外营销组织、海外营销渠道、营销计划等主题进行建议,希望能借此提高Z公司对海外市场战略营销的认识和重视,从而对提高Z公司全球竞争力有所帮助。
一、Z公司背景介绍
Z公司(浙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集自动化与信息技术产品的科研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及工程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高科技企业,是首批“国家863计划产业化基地”之一,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和国家高新软件园重点骨干企业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Z公司以Z大学先进控制研究所、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机构为技术依托,利用Z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致力于工业IT技术和产品的开发。Z公司已经拥有了完整的过程自动化产品体系,主要包括WebField JX系列DCS控制系统、WebField ECS系列DCS控制系统、WebField GCS系列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技术与产品、InPlant企业整体解决方案、PIMS生产信息管理系统、ERP 软件及系统集成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炼油、石化、冶金、电力、造纸等流程工业企业,以及智能交通、水处理及教育领域等公共事业部门,已经为超过6000多家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用户提供从工厂类自动化到非工厂类自动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二、Z公司的技术和产品
工业自动化行业中,Z公司作为自动化硬件、软件制造商及自动化系统集成商,拥有完整的过程自动化产品体系,并已经为超过6000家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过程行业用户提供了产品与工业自动化行业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Z公司已经形成三大类五个型号的产品体系,见表1。过程自动化是Z公司的核心业务,主要产品包括WebField JX系列DCS控制系统,WebField ECS系列DCS控制系统,WebField GCS系列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技术与产品,ESP-Suite企业增效解决方案,PIMS生产信息管理系统,以及ERP 软件及系统集成等。凭借完整的产品体系及对流程工业的深刻理解,Z公司提出了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的概念――InPlant(Intelligent-Plant)。据美国ARC公司调查,应用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技术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产品质量提高19.2%、劳动生产率提高13.5%、产量提高11.5%。
三、Z公司海外市场战略营销具体举措
Z公司争取在3~5年内从通过战略营销实现从国内自控行业的第一梯队发展成为全球自控行业的第一梯队,为此需要对公司的品牌建设、战略联盟、组织变革、海外市场营销渠道构建、及营销计划制定等五方面进行相应调整。
1.品牌建设。菲利普・科特勒将品牌所表达的意义分为六层: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和使用者,其中品牌最持久的含义是它的价值、文化和个性,它们确定了品牌的基础。因此品牌已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起点、要素、细胞和载体,成为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实力的象征,谁拥有为社会所公认的强势品牌,谁就拥有市场,谁就会取得竞争优势。
在高新技术市场环境下,拥有强大的品牌比在传统消费品市场中更为重要。强大的品牌是高新技术产品高质、可靠的象征和标志。
根据多国调查显示,Z公司品牌仅处在全国知名阶段,尚不具备全球闻名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世界范围内品牌知名度还远远落后于业内的跨国公司。现阶段,Z公司的工作重心是产品销售,销售部门是公司的核心业务部门,而负责市场开拓、广告宣传、品牌建设等活动的市场部在公司架构中地位不高且结构不完整、功能不完善,这与当前一些跨国企业纷纷以市场部为中心,其他职能部门围绕市场部开展工作的做法是相反的。Z公司必须意识到建设强势品牌是赢得市场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企业进军全球自控市场第一梯队的必经之路,也是实施战略营销的第一步和有力保障。因此,品牌建设对于Z公司拓展海外市场具有紧迫的战略意义。
2.战略联盟。在拓展海外市场中,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实力往往比国内对手更为强劲,竞争威胁更大。我国企业目前整体实力较弱,同时在海外市场上普遍处于开拓初期,面临各种障碍,包括目标市场中现有企业的过激反应以及贸易、资金、技术方面的壁垒,如果采用单兵作战的方式自己开拓市场或相互拆台抢夺对方市场,势必导致企业成本增加或者“共损”局面的出现。
相反,如果与同行企业结成同盟共同开拓某个海外市场,实行技术研发、市场渠道、商标与品牌等资源的共享,将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和协同作用,相应降低每一家企业分摊的市场开拓成本。同时面对实力强大的买方,战略联盟会使每家企业的议价能力加强。因此在全球工控市场已被国际知名公司占据大半江山的现实面前,Z公司正确的战略举措应当是树立合作的竞争观,跟国内外知名公司建立战略联盟,通过利用这些公司的国外客户和渠道优势、经营理念优势、品牌优势、成熟的管理体系和人才优势等诸多竞争优势,加速公司海外市场的拓展进程。
3.组织变革。当前,Z公司为开拓海外市场,已经设立海外部,为适应公司战略营销需要,Z公司海外部的组织形式应该进行适当变革,变革的路线将是海外部――国际事业部――全球营销中心。
海外部。Z公司现已按垂直化管理原则,设置专业职能部门――海外部。该部门由部门经理和部门员工组成,专业从事进出口业务,具体负责海外营销各种服务,随着海外市场的扩大而发展。实践中,海外部是刚刚开展海外市场业务的公司必经之路,便于集中管理。
国际事业部。随着海外业务的拓展,Z公司在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与当地在自动化控制领域颇有声望的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构建了分销体系,对各个地区、各个商分别进行渠道管理、价格管理和销售管理的需要十分迫切,但现行的垂直化管理体系已经逐渐不适应Z公司的海外业务拓展进程,Z公司海外市场战略营销客观要求对海外部的组织形式进行变革。Z公司在海外市场的经营活动现状是:在对某一国家出口产品的同时,在另一个国家建立商制度,而在第三个国家设立办事处,又在第四个国家开办合营企业,在第五个国家设立子公司。这样,Z公司需要按照事业部原则,专门设立一个国际事业部,专门处理公司的国际业务活动。国际事业部由该部的总经理领导,负责制订其目标和预算,并负责目标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业务发展。国际事业部的职能人员包括有市场营销、工程服务、财务计划、合同管理与进出口后勤服务等方面的专家,他们为下属各经营单位制订计划,并提供服务。
经营单位的设置可按下面三个原则中的一种或几种来考虑。它们可以是地理区域性的组织机构,由分别主管不同地区的业务主管对主管国际事业部的总经理负责。这些地区业务主管负责管理承担地区业务的销售人员、商和经销商。经营单位也可以是按产品大类设置组织机构,每个经营单位由一名业务主管负责,主管每个大类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业务主管可以向公司职能部门的地区专家征询有关各不同地区的专门知识。最后,经营单位还可以是一些国际子公司,每个子公司由一名经理主管,各子公司经理向主管国际事业部的总经理负责。
全球营销中心。随着海外事业的发展,Z公司将成为真正的跨国公司,公司将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设备生产、人才、资金等资源配置和客户关系管理,并提供后勤供给保障。此时,Z公司的全球营销职能将游离出来,依托单独设立的全球营销中心进行管理,全球营销中心是独立的公司法人。全球营销中心总裁对Z公司最高负责人和执行委员会负责,下属区域经理们受过全球经营方面的训练。经理人员可从其他国家聘任;零部件及其他原材料可以向任何价格最低的地方采购。
4.海外渠道构建。未来几年内,为了加快海外市场拓展进程,根据Z公司的战略营销思路,Z公司应通过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构建海外营销网络。
间接出口。间接出口是指Z公司利用本国另一商业组织,如借助利用国内各大设计院、各大成套公司、各大进出口公司的项目资源、营销网络和市场经验进入海外市场,在这种方式下,销售方式与国内市场大致相同。间接出口是Z公司现阶段可用资源少、自身出口组织不健全、海外市场信息了解不充分情况下,交易成本最低、市场经营风险最小的出口贸易方式。
直接出口。直接出口的主要形式是直接接受国外公司的订货及参加国外工程投标,这要求Z公司对海外目标市场了解充分,掌握丰富的市场信息。Z公司可以通过在当地建立办事处,甚至创办合资公司,深入市场调研,充分挖掘用户信息,进行直接出口。
Z公司进入海外市场,与国外用户、官方机构直接、正面接触的最简单、最直接、低风险形式是开设国外办事处、代表处,它既可以作为企业商品与服务出口的延伸服务工作,如了解、研究当地市场,办理有关出口事宜,提供售后服务;也可以作为Z公司推进海外市场进入的实质性、前瞻性步骤,使Z公司可以通过了解当地的经营环境、经营条件,积累在当地经营管理企业的经验,为Z公司进一步增加对当地市场的投入做准备。建立办事处还可以作为Z公司学习竞争者、研究竞争者、模仿竞争者、监控竞争者的有效手段。
海外商和经销商。Z公司在本国自建分销渠道,对产品定价、产品选择、营销方案、市场信息等方面有绝对的控制权和知情权,能够很好的制定和实施营销战略。然而在国外自建分销渠道,不但资本需求量较大,而且要充分了解当地市场,还要配有高素质的营销人员,渠道维护成本也相当高,同时又需尽力规避由立法、惯例、政治因素造成的海外市场进入壁垒,与当地商或经销商结成战略联盟是解决前述难题的有效方法。这一战略要求Z公司在海外目标市场寻求具有强大营销能力和在市场定位方面有潜力的合作伙伴作为其在当地的商或经销商,将该合作作为进入新产品市场进行扩张的手段,因此正确的选择海外商和经销商对Z公司开拓海外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营销计划制定。营销计划必须与企业战略营销保持良好的协调性,应将所有的管理职能都融入到营销计划制定过程中,将顾客置于计划的中心地位,并使企业的定位策略能够与目标市场相互协调。
Z公司较为完善的海外营销计划包括定价、促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产品开发和人力资源配置等,将所有的管理职能都融入到营销计划制定过程中,讲求系统化管理,整体配置企业所有资源,形成竞争优势;强调协调与统一,不仅仅使企业内部各环节、各部门的协调一致,而且也强调企业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共同努力以实现营销资源整合。
四、结论分析
本文从战略营销角度,结合Z公司企业实际,提出Z公司应该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运用战略营销进行市场开拓,保持企业长久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基本观点总结如下:
1.传统营销围绕营销产品、分销、价格、推广展开,也就是著名的4P’s营销组合。战略营销包括这些策略变量,但在某些重要的战略方面超越了传统营销的范围。战略营销是关于营销的一种新思维和实践方式,具有目标的长期性、营销的战略性、手段的综合性、行动的计划性、结果的深远性和竞争导向性的特征。
2.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和WTO背景下,Z公司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变,通过全球营销向海外市场发展实现市场多元化,成为Z公司的现实选择,但由于全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Z公司现阶段开拓海外市场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传统的营销理论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推进出口的客观需求,国际营销理论和方法上理应进行大胆创新和实践应用。理论研究表明,战略营销正是符合Z公司在WTO框架下适应全球化市场竞争要求的国际先进营销理论和方法,因此,Z公司在海外市场拓展中,借鉴和实施战略营销就具有突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我国加入WTO以后,政府更加关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通过推行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速我国企业自主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和引进消化国外技术的进程。现行许多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比如Z公司,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品牌、技术、网络等比较优势,也有了较为清晰的战略发展思路。同时,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战略眼光来实施海外攻略已成大势所趋,这为Z公司在海外市场拓展中应用战略营销打下良好的现实基础,增强了实施战略营销的可行性。
4.研究表明,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Z公司将进入市场多元化阶段,即海外市场拓展阶段。在此阶段,公司应在整合品牌、技术、服务等各项资源的基础上,实施战略营销,具体举措包括制定新的全球营销计划、设计到位的营销策略、及时调整事业组织结构、加强产品开发、完善国际营销网络和加强配置人力资源等等。通过战略营销,公司将有效调动公司上下各个部门,提高海外市场营销的深度和广度,使公司全球营销进入全新的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彼得・F・德鲁克.沈国华译.新社会――对工业秩序的剖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战略.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4.马克・E・佩里.李屹松译.战略营销原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5.斯文德・郝林森. 王慧敏等译.全球营销――市场快速反应方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唐・舒尔茨,斯坦利・田纳本和罗伯特・劳特朋.吴磊译.新整合营销.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7.张大亮,范晓屏,戚译.营销管理――理论、应用与案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8.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分析、计划和控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9.宝贡敏.企业成长与竞争战略管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篇9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水泥生产设备、应用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 F407.6 文献标识码: A
提高水泥企业的电气自动化水平,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寻求管理模式的突破,使电气自动化技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现代化水泥厂发展的必然趋势。近20多年来,我国水泥工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和巨大成绩,己经奠定了现代化水泥工业的基础。当前我国水泥工业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向大型化、高水平、现代化迈进的同时,还要逐步淘汰一批落后的小水泥企业和改造提升一批传统的水泥企业,因此,水泥生产的高新技术、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将起养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水泥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分类
1、PLC集成控制系统。水泥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开关量逻辑控制的主导地位,同时模拟量的处理多为简单的显示和给定,控制回路基本上也多为并不复杂的单回路调节,这些特点决定了传统意义上DCS系统的逐渐淡出。传统DCS厂商纷纷推出其相应的PLC产品,目前新设计的大中型水泥厂相当一部分采用了这些系统。控制系统的结构发展至今已相当成熟,PLC集成控制系统处理开关量的能力、较快的速度、灵活的结构为系统的升级和扩展留有很大的余地,还有不可忽视的价格优势使其得到迅速的发展。控制系统多采用对等式或客户机/服务器方式,在网络上大多采用工业以太网,使系统更灵活,组态更易扩展,具有较高性能价格比的PLC集成控制系统推动了水泥企业中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和发展。
2、全集成自动化系统。随着水泥生产自动控制水平越来越高,大型水泥厂电气自动化的设计优化正在向控制智能化,系统集成化和管理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将过程控制、信息管理、通信网络融为一体,从而形成控制、管理为一体的集成化网络环境,实现主要生产过程的综合优化、集成化控制,不但可以稳定运行、提高产量和质量,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大的综合效益,而且对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意义重大。为使管控一体化,控制系统也应大大简化结构,从而采用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可以支持一个自动化项目周期中的设计、施工和调试和开机、运行及维护等各个阶段和环节。
二、我国水泥工业电气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已开发研制了适合国情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但由于我国水泥企业众多,规模和技术水平差异很大,因此,在电气控制和自动化技术方尚存在不少问题,亟待努力解决。
1、在我国水泥工业电气自动化方面,注重系统硬件先进性而忽视软件重要性的现象较为普遍。我国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普遍拥有了性能良好的计算机控制硬件系统,但软件系统的开发严重滞后,控制软件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系统的投运率较低,影响了水泥生产过程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力的发挥,远未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
2、我国水泥工业自动化检测技术以及运行的可靠性尚不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有待提高。我国水泥厂中许多控制系统本身并不复杂,但各开关器件、执行机构的误动作不仅影响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还可能引起设备事故。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提高现有水泥业中自动检测仪表、电动执行机构、电气元器件的质量,另一方还要引导中小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力开发满足水泥生产工艺要求的检测和执行机构。
三、案例分析
本装置共有四个低压配电室,各种大容量低压开关11台,分别控制着石灰石预均化堆场、石灰石破碎及输送、辅料破碎及输送和生料入磨等工序的堆料机、取料机、石灰石破碎机、辅料破碎机、皮带机及袋收尘器等关键设备100多台。另外,电气专业还负责原料配料工艺的PLC自动化控制系统S7-300,该系统由电源、CPU、A/I、A/O、D/I、D/O模块、及触摸屏组成,在24V直流电下,数字I/O模块具有最小的断开容量(0.5A),每个由一个安全“0”位置以防其模块不能收到任何来自控制器的信息。如有需要,这个位置可设计到“1”。模件均是固态电路,标准化、模件化和插入式结构,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所有模件(包括控制器模件和I/O模件)均能带电插拔而不损坏,且不影响其它模件的正常工作。
1、控制规则:
现场设备配套的控制箱/柜,在其控制面板上,要有红色-蘑菇状紧急停止按钮。
现场设备的控制可采用“集中优先”的方式,机械设备原则均不配现场控制箱。如设备确实需要,如收尘器、 检修油站可以配有现场控制箱。出于安全要求考虑,无论在中控方式还是机旁方式,现场停止按钮始终有效。对于皮带机、破碎机、板喂机等辅机设备的保护电气元器件需连接至现场控制箱内,由一条控制电缆引至控制系统。
工厂控制系统的开关量信号DI、DO为24V DC电源,模拟量信号AI、AO为24V DC电源,信号为标准的4-20mA信号。
2、接口信号的规定:
所有接口信号均为无源点,如果是有源接点时,则必须转换成无源接点;
使用24VDC电源的二线制接近开关可直接接到DI点;
驱动点(DO)为无源接点,输出至少可接50VA容量继电器一个;
3、信号类型说明:
驱动:所有的驱动信号均采用电平信号,当信号为高电平时驱动,低电平时停止;禁止使用脉冲信号作启动/停止。
备妥:信号为“1”时备妥,信号为“0”时不备妥,备妥时表示:①主电源馈电正常;②控制电源馈电正常;③控制回路及主回路元器件均工作正常,处于待启动或正常运行状态;④如果有小型PLC,则PLC工作正常;⑤设备处于远控状态。
运行:信号为“1”时设备运行(中控或现场驱动),信号为“0”时设备停止。
远控(触摸屏)/机旁:中控室选择控制方式,远控为“1”,机旁时为“0”。
故障:故障继电器的触点为常闭点。触点闭合,信号为“1”时正常,触点断开,信号为“0”时故障,可以造成设备停止运行或无法启动的故障信号,如:电源主回路失电或缺相;控制电源失电;过热保护继电器动作;PLC系统出现无法正常运行的故障;控制设备故障或危险运行;等等。
报警:报警继电器的触点为常闭点。触点闭合,信号为“1”时正常,触点断开,信号为“0”时报警,设备处于停止状态时出现报警则设备无法启动,设备在正常运行状态时出现报警不会造成设备停机,如:设备电流略高于正常状态但不至于跳闸;设备给定与反馈出现小的偏差;设备温度略高于正常范围等。
压力、温度、流量等开关信号:信号为“1”时正常,信号为“0”时报警,表示设备在正常运行中,压力、温度、流量等均为正常时为“1”状态,反之则为“0”。对于不表示报警信息只作为状态监视的信号不受此规则限制。
模拟量信号:采用标准4-20mA信号,4-20mA表示0-100%。当AI、AO负载能力不够时,应使用隔离器已增加负载能力。
要实现如此复杂系统的过程控制,单纯依靠智能开关和现场监控是无法办到的,必须依靠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和可靠的低压系统自动化软件,通过工业以太网将传统的智能元件与微机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够真正实现自动化系统的集中统一管理。低压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元件不仅要连接不同的自动化部件,还要提供一个共同的软件环境,使所有部件和任务集成为一个系统。经过与有关公司的交流,最终我们选中了西门子公司的3WN6智能低压断路器、S7-300PLC和低压系统自动化软件。
3WN6低压智能断路器是低压系统自动化的核心,它不仅具备普通开关的过流、短路、欠压和过压保护,而且在本体单片机的控制下,可通过液晶屏幕,现场完成参数设定、显示动作报警和故障记录等功能。所有工序的配电及控制任务均由3WN6开关来完成。另外,SIMATICS7-300 PLC系统本身就是一套完整的自动化控制装置,它体积虽小,但功能强大,在CPU及STEP7软件的控制下,280多个A/I、A/O、D/I和D/O输入输出点协调工作,实现从石灰石破碎、堆料、预均化、取料、输送至配料站等等全部工序的电气控制自动化。通过先进的现场总线系统PROFIBUS,利用一条通讯电缆——屏蔽双绞线以及RS485通讯端口,将3WN6低压智能断路器的DP/3WN6通讯端口和S7-300PLC系统的MPI通讯端口有机地融为一体,在后台计算机软件的集中统一管理下,完成整个石灰石破碎至原料配料过程的低压系统自动化控制。
四、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水泥生产领域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的开放式、分布式技术发展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己经渐渐成为了现代水泥工业电气自动化的主流发展趋势。信息化技术是将生产设备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建立一体化管理控制的自动化网络结构,开放式是指将各方面网络系统连接起来,实现系统与外界的实时联系,大大提高系统信息处理的能力,为避免分散系统的危险,使系统正常运行,一般采用在网络中建立独立网络的分布式结构,保证系统安全平稳运行。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应用,大大加快了水泥工业的发展进程,不仅节省资源,降低成本,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时也大大缩短了与先进工业巨头的技术差距。自主研发,更是实现了我国电气自动化的规模化生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规范了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行业标准。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飞跃,各地基础建设的提升,使得水泥资源有了更多的需求量,水泥生产技术己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生产制造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实现水泥生产设备的自动化运行是顺应当前市场需求的重要措施。就目前我国水泥生产设备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技术来看,依然存在诸多的不足,尚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同时,也为我国水泥生产设备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改的要求,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维护水泥生产工作者的生命安全己经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国家要对水泥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技术投入更多的重视,加大在这一领域的资金投入、人才培养以及技术提供,从而实现我国水泥生产工作安全高效的开展。
总之,我们应密切关注国内外电气自动化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继续创新和发展,使控制思想和设计理念实现创新和优化。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前提下为水泥工业的结构调整,为水泥工业新的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LabVIEW;OPC;数据采集;SQL
0.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现场总线技术、PLC技术的日趋先进、以及现代化工厂的对制造执行管理(MES)系统的引进,使得制造商对工业自动化非标生产线的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上位机软件开发方式很难满足对非标生产线的外观、质量和开发速度的要求。本系统采用LabVIEW2012作为软件开发平台,实现了对天窗总成条码、电机电流值、电机扭矩值等数据的实时检测,解决了传统上位机软件的底层驱动复杂、开发速度缓慢、代码BUG多等问题,增强了软件的稳定性,并加明显提高了软件的开发速度[1]。
1.LabVIEW软件简介
LabVIEW是美国NI公司推出的一种图形化的编程语言,是为工程师和科学家设计的一种编程开发环境和运行系统。使用LabVIEW功能强大的图形编程语言和丰富的函数库能够大幅度的提高编程效率;借助完善的底层设备驱动,可以轻松配置各种标准通讯协议,完成与常用设备的通讯;LabVIEW拥有功能众多的图形控件,使得它成为完成计算仿真、数据监控、用户界面非常理想的语言。
图1 采样主程序
2.系统软件设计
2.1主程序设计
LabVIEW是一个图形化的软件开发环境,具有前面板和程序框图两个基本窗口。在前面板添加的用户控件会被一一映射到程序框图中。本设计为监控软件,主程序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显示、数据处理和数据保存四大功能。
2.2数据采集与显示
数据的采集是PLC的AD模块完成的,然后通过工业以太网将数据传输到工控机。通讯部分是基于OPC技术实现的,在NI OPC Servers中建立对应型号的PLC设备,配置以太网通讯协议,并建立数据采集通道的地址单元,添加到LabVIEW工程中后,便可以在程序中调用该通道数据了[2]。采样部分程序如图1所示。数据的采集是在FOR循环内完成的,循环体左上角的输入控件控制采样的总数,循环体内的时钟控制采样频率,数据的显示是通过波形图表和数组列表实现的。
2.3数据库的连接
LabVIEW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专门和数据库链接的工具包:Database Connectivity。工具包中提供了操作数据库需要的打开、关闭、添加、删除、索引等函数,还可以在程序中嵌入SQL语言,用于执行复杂的数据操作。连接数据库采样了ODBC技术,在Windows管理工具中的ODBC数据源管理器内添加数据源,然后通过数据源名连接到数据库,这样便可以使用数据库工具包内提供的各种函数了[3]。数据库的连接、索引、显示部分程序见图2。
图2 数据库操作程序
3.结论
该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实现了对车顶天窗检测过程中的数据的采集、处理、显示和存储等功能。软件运行稳定,采样数据精确合理,满足了制造商对产品出厂前检测的要求。 [科]
【参考文献】
[1]杨丹丹,尹辉俊,王雨.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3(04):11-13.
- 上一篇:矿山生态恢复方案
- 下一篇:年轻干部教育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