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2: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光纤通信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铁路通信;光电缆施工;质量控制
【Abstract】Construction quality railway communication optical cabl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a direct impact on rail transport and rail transport safety informa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optical cable route selection, optical cable test approach, laying optical cables, connection, etc. elaborated railway communication optical cabl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points.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Optical cable construction;Railway communication
1. 引言
光电缆线路是构成铁路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通信光缆以其传输容量大、中继段距离长、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保密性好等显著特点,广泛应用于信息传输通道建设。随着光纤通信、铁路调度通信及GSM-R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铁路通信工程中大面积使用光缆作为信息传输的主要通道,特别是铁路干线信息传输已基本全部采用光缆进行传输。低频对称电缆是区间通信的有线传输通道,其使用已日渐减少,目前主要运用于专用线等支线铁路。光电缆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直接影响到铁路信息传输以及铁路运输安全,如何保证和提高光电缆施工质量是铁路通信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中,笔者结合现场实际,从光电缆径路选择、光电缆进场检验、光电缆敷设、接续等方面阐述铁路通信光电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 铁路通信光电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1光电缆埋设径路的选择。
(1)目前除了在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施工中预留槽道外,在绝大部分新建客货共线铁路、既有铁路改造、专用线铁路等,还是普遍采用开挖光电缆沟敷设光电缆的方式来布放。这就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光电缆线路的施工路径,这样不仅能在施工过程中节约材料、费用和时间,而且能够在以后的运营过程中很好地保证光电缆线路的安全。
(2)路径的选择必须保证光电缆线路在运行中的安全可靠。一般优选路径是沿着铁路路基在限界内敷设,既可以减少施工干扰,也能够减少不可预见因素对线路的损害;同时要尽量选择直线路径,尽可能少地选择弯曲路径,避免弯曲度过大对缆线带来的损害;还要选择地质稳定、易于开挖回填和维护的地段。如果在铁路限界内没有合适的路径,也要选择在限界附近进行施工,避免远离铁路路基施工。要选择比较好开挖的地段,以保证开挖深度和回填质量,如果确实开挖不了,可以考虑修建槽道敷设。同时,光电缆路径的选择还需考虑到光电缆埋设后线下专业施工对光电缆的影响,特别是要考虑到使用挖掘机、推土机等机械施工的作业项目对光电缆的破坏,尽量避开路基排水沟、侧沟、防护栅栏等位置,光电缆上下路基边坡、涵下通过时需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并应确保埋深。总之,合理的路径选择是光电缆施工质量及运行安全的首要保证,必须认真、慎重对待。
2.2光电缆进场检验质量控制要点。
光电缆自生产厂家运至施工现场,一般采用汽车运输,且运输距离较远,为确保质量,必须在光电缆进场后、敷设前进行单盘检验。光缆的进场检验主要包括外观检查、使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检测单盘光缆的长度及固有衰减等指标。电缆的进场检验主要包括外观检查、对号检查所有芯线有无断线、混线等问题、测试芯线的环线电阻、测试绝缘电阻等内容。
2.2.1光缆进场检验。
2.2.1.1光缆进场后必须先进行检查与测试:(1)核对光缆的盘号、型号、规格、盘长、端别、数量,进行外观检查,看缆盘包装是否损坏,开盘检查光缆外护套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2)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测试单盘光缆的光纤长度,为配盘提供依据。用OTDR进行光纤衰减测试、后向散射曲线测试、折射率测试,测试结果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并做好测试记录。光缆进场检验必须对每盘、每纤按照检查项目及要求全部进行,进场检验合格方可用于施工。
2.2.1.2根据光缆单盘测试结果进行合理配盘。光缆配盘原则:(1)根据通信机房、区间基站、红外轴温探测机房等位置里程和径路长度,选择合适的盘长,确保光缆分歧接头落在上述相关设备机房附近。(2)尽量按出厂盘号顺序排列,以减少光纤参数差别所产生的接头本征损耗。(3)光缆接头位置应确保安全要求并考虑维护需要,尽量不要落在河流、公路、桥梁等位置上。(4)尽量减少接头及浪费,尽量避免短段光缆。
2.2.2电缆进场检验。
电缆进场后必须先进行检查与测试:(1)根据出厂记录并对照实物检查电缆程式、芯径、绝缘介质、外护层、色谱标识及其他机械物理特性,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2)开盘检验电缆端面,确定A、B端。(3)对号检查所有芯线有无断线、混线等问题。(4)检测芯线的环线电阻。(5)检测每一根芯线对其他所有芯线及金属护套之间的绝缘电阻。(5)检测低频四线组电缆电特性。进场检验合格方可用于施工。
2.3电缆沟开挖及光电缆敷设质量控制要点。
(1)光电缆施工应重视施工技术交底。每个工程的施工都有其相应的特点,需要面对不同的施工环境,需要根据环境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所以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并选用专业单位或专业人员进行施工指挥,严格执行技术交底,不符合有关规范规定要求和盲目的施工和安装,有可能造成工程质量问题,严重的将导致缆线不能正常使用。
(2)缆沟开挖可采用人工开挖、机械开挖的方式,在具备机械作业条件的地段特别是新建铁路施工应优先选用机械开挖,路基边坡、路肩等地段宜采用人工开挖。电缆沟开挖应沿选定的径路进行。开挖缆沟应预画径路白线,并按径路白线开挖。缆沟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所敷设光电缆最小直径的15倍。缆沟开挖深度应满足光电缆的埋深要求,在光电缆容易遭受后续施工、自然灾害等破坏的地段,可适当加大缆沟开挖深度,比如光电缆从涵下通过时,过涵地段缆沟深度可适当增加。缆沟成形经自检及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敷设光电缆。
(3)光电缆敷设分为人工敷设和机械敷设。地势空旷、平坦时可采用机械敷设,将光电缆架在放缆车上,通过牵引车牵引前进,同时保持缆盘匀速转动,使缆身所受拉伸力较小。在地形受限制时应采用人工牵引敷缆,敷设时设专人指挥,做到步调一致、匀速向前,以避免光电缆在牵拉过程中受过大的应力。
(4)光电缆敷设前,石质地段应在已挖好的沟底垫上细沙或细土。光电缆敷设,首先依据光电缆配盘卡片对盘号和电缆的A、B端进行确认,不得压、折、摔、拖、扭曲光电缆,不得在硬质地面上拖拉,不能有硬弯、背扣,以免影响光电缆的性能或造成损坏。在过轨、过公路、跨越障碍物等需要防护或弯曲半径较小的地段,设专人负责,看好防护两端,光缆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光电缆在沟底应平行排列,不得重叠交叉和扭绞。人工敷设光电缆时,人员间距控制在10~15m为宜,遇有转弯或过障碍物时,人员分布应适当加密。光缆敷设时的牵引力不应大于光缆允许张力的80%,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得大于光缆允许张力。光电缆放入沟内后,先回填细土或细砂,再全部回填。沟内严禁回填大石块,回填夯实后的土应高出地面。电缆沟回填后应尽快埋设标石。
2.4光电缆接续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4.1光缆接续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4.1.1选择合适的接续工艺。
光缆接续及引入光缆纤芯接续一般采用光纤熔接机进行电弧熔接的施工工艺,光纤接头处用加强热缩管保护,外护套接续采用光缆接头盒接续,光缆接续必须认真执行操作工艺的要求。
2.4.1.2接续环境的控制。
光纤接续的环境必须整洁,接续作业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防尘、 防潮和防震。光缆各连接部位及工具、材料应保持清洁,确保接续质量和密封效果。在风沙较大的地区进行接续作业时,应搭设帐篷以营造一个相对清洁的接续环境。
2.4.1.3接续测试。
(1)进行光纤接续时,应进行双向监测,双向平均接续衰耗值合格后,才允许按工艺要求收容于接头盒内,接头盒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双向复测。
(2)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为减少接续时测试人员、仪表的配备以及接续人员的测试等待时间,一般采用盲接法施工。盲接法施工必须保证接续质量,否则返工将造成更大的人力物力浪费。在大范围接续施工前,通过试验段检查接续人员采用盲接法的接续合格率,如合格率达不到要求,可通过开展QC活动、质量攻关等形式,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查找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在接续合格率达到要求后再进行大范围接续施工。
2.4.2电缆接续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电缆接续之前,应进行单条电缆检测,确认单条电缆内所有芯线无断线、混线及接地故障,绝缘良好。电缆接续应先搭建工作平台,然后进行护层开剥,电缆芯线清洗,钢带复位,连接接头盒支架。芯线接续应线位准确、焊接牢固、扭绞均匀,两侧芯线线序应一一对应、无交叉及鸳鸯对现象。
(2)为确保电缆绝缘,应保证接头盒安装严格按照操作工艺进行,并应进行盒体密封性检查。如采用灌胶接头盒,在测试完毕后及时进行盒内灌胶。
3. 结束语
铁路通信光电缆是铁路信息传输的基本通道,严格按照设计和相关技术规范施工是确保通信光电缆线路安全和优质传输的关键。作为建设单位的现场管理人员,应加强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监督检查及协调管理,确保通信光电缆线路施工质量,不留隐患,为铁路通信的安全畅通提供硬件保障。
参考文献
[1]Q/CR 9655-2015,客货共线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17-48.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光纤通信系统;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2-0098-03
1前言
以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蓬勃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及社会生产方式。近年来,教育业界掀起一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浪潮,众多教育家和学者投入该项研究中来。目前,信息技术与高职院校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还处于深度融合的起步阶段,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职“光纤通信系统”课程进行整合,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对此,本文将进行深入探讨。
2当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分析
“光纤通信系统”课程在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梳理专业知识、连接课堂知识与企业现场以及社会生活的桥梁。一直以来,本课程在内容选取和实践教学环节中以光纤特性、光器件、光纤通信系统知识为主,注重教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常用的器件和设备原理性知识,教学过程将现场应用引入课堂,但是学生终究没有现场经验,对于许多环节无法理解;受课时限制,实践操作方面主要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验证阶段,对工程应用涉及较少;教学手段主要是教师讲解或操作演示,仍然是基于经验的教学阶段;学生认为概念太多,内容抽象,枯燥乏味,学起来很累。
经过若干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很难实现帮助学生完成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突破的目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
现阶段,高职课程的学习者是成长在信息时代的青年学生,他们习惯于通过互联网收发QQ信息、玩微信、看新聞、购物、刷微博、看微电影,对新事物和新技术充满好奇,非常乐意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新的信息技术,迫切希望通过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等网络终端设备,在教室里、宿舍里、操场上、公交车上等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受到冲击,对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提出迫切要求,信息技术与“光纤通信系统”课程整合势在必行。
3信息技术与光纤通信系统课程整合策略
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被动地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1]。信息技术与“光纤通信系统”课程整合的建设思路是应用信息技术全方位地重构课程,使得课程的各个层面产生变革。具体做法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光纤通信系统”课程的课程结构构建、任务设计、资源建设、教学实施、课程评价等五个操作层面上,信息技术贯穿融合在课程变革的每一个操作层面中,形成一个闭环反馈的整体,如图1所示。
在社会信息化视野下从课程的整体设计上考虑信息技术的作用,重新构建课程结构,设立新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到课程标准中。在构建课程结构之后,根据课程学习目标进行任务设计,建设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教学实施阶段利用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完成学习任务。最后进入课程评价环节,教师和学生审视课程目标的实现情况,重新调整课程结构和学习任务,优化资源建设,改进教学实施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构建信息化视野下的课程结构进行课程结构构建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到课程结构中。基于学习者将来工作岗位的职业需求和职业规划,分析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行为习惯、已有知识、学习态度、经验及期望,打破传统的按照知识体系组织内容的方式,以培养学生光纤通信系统建设和维护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分析分解岗位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职业化教学设计。
融入信息技术后,侧重于培养高职学生光纤通信系统工程应用能力,课程目标调整为:分析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部件;能设计并组建完成SDH、波分传输系统;对系统各站网元进行开局配置;按照需求开通时分业务和以太网业务;熟练使用电子仪器分析和测试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参数;能够对光纤通信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对故障现象做出准确描述,对影响做出判断并正确报修及处置;培养诚
实、守纪、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具有善于和其他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养成爱护通信设备和备品备件的良好习惯;具有确保通信安全的意识。
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构建新的课程内容,改变课程架构和内容顺序,转移教学重点。信息化视野下的课程重点调整为:加强光纤器件工作原理的探究,关注整体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突出从光纤通信系统建设到光纤通信系统维护的体验,重视光纤通信系统的日常维护。
任务驱动式的信息化教学任务设计确定了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之后,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任务设计。课程立足于光纤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纳入传输网组建和维护工作的职业需求,按职业典型工作过程划分实践项目,设计光纤通信系统认知、SDH传输系统组建、波分传输系统组建、传输系统维护与管理四个项目,其中SDH传输系统组建、波分传输系统组建可以通过模拟软件来实现。每个项目包括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由具体的任务组成。任务安排由简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任务设计从认识光纤和单个光纤器件开始,有了一定基础后组建简单以太网光纤通信系统,逐步过渡到组建单波SDH、波分传输系统,最后在综合已有知识的前提下,对传输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
每个工作任务既包括理论知识,又有操作任务,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后到实践中应用,通过实践巩固理论知识,学习目标明确,增强了学习兴趣。
基于精品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信息化课程资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程资源以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为主要载体。建设过程中利用“光纤通信系统”精品资源共享平台,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定,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学习。按新课程目标和内容开发数字化学习中心,建立20余个学习知识点,体现在教学资源包、学习资源包等多个方面。
教学资源包主要由课程组教师成员和少部分学生设计和完成建设,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知识点资料库、操作视频库、理论试题库、现场案例库、光纤器件三维图、多媒体动画、微课、微信公众号等。学习资源包主要供学生使用,包括课前测验题、知识点学习库、课后测验题、学习中心、考试中心、微信客户端等。每个知识点对应一个知识点试题库,可以随机组合成十余套测验卷,供学生及时预习、复习、查漏补缺。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测试卷的统计结果掌握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指导[2]。
课程资源用于学生课前自学,建立学生的知识背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课程资源用于课堂教与学,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利用数字化资源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进行思考和探索,激发学习探究新知识的兴趣,锻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资源用于学生课后巩固、提交作业、课后测验。学生做错的每道题,资源库后台推送不少于三题相应知识点的测验题,便于他们透彻理解知识点,实现个性化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教学基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课程学习环境,优化教学实施过程。在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环境下重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有步骤、有方向地设计教学策略与活动[3]。
每个任务以情景剧视频的方式导入,学生如亲临其境,通过角色扮演、虚拟操作和实际体验实施任务。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光纤器件三维图和光纤通信系统设计软件,通过调整不同的参数,形成不同的直观效果,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每个器件参数和设计要素的影响,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学生借助模拟软件创建传输系统网元,进行设备配置、业务开通和系统调测,切身体会到每一个配置数据的真正含义,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教师在模拟软件上设置一些故障,让学生自主去发现问题、解决故障,变以知识体系为中心的结论教育为以探究为中心的过程教育,把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师成为探究与协作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提供者,学生深化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4]。基本任务完成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拓展任务,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
信息技术还是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桥梁,课程论坛、在线聊天、在线视频、课程微信群、课程QQ群等联系互动平台使得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无障碍,也更便于小组内学生协作学习。
课程评价信息化课程评价是判定教学是否成功、教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等,都被列为重要判定依据[5]。改变传统教学中平时出勤加期末考试的做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课程评价体系,促使评价体系多元化。结合自我、小组、教师三方综合评价,借助精品资源共享平台的学习进度监测和测试题统计分析功能,利用多媒体教室监控设备全程录下学生的训练过程,记录学生每个任务的完成情况,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过程中不拘泥于参考答案,着重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学习结束时,利用问卷调查软件进行电子问卷,包括学生对于课程目标的实现、课程内容的掌握、任务的完成、实施过程的参与度、工程应用能力的提升、对课程的建议等方面内容,统计分析学生对课程各操作层面的满意程度,审视课程目标的实现情况,调整课程结构和学习任务,优化和补充课程资源,改進教学实施,实现良性循环。
4结语
依据企业的工作需求,立足以学生为主体,将信息技术融入新型“光纤通信系统”课程建设的各个操作层面,注重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教学,让学生在具体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经过两年的整合教学实践,后续课程教师和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较往年有所提升。
信息技术与“光纤通信系统”课程整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实践,应通过教学实践和课程评价调整课程结构,优化项目任务,更新课程资源,促进课程整合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3(2):54-57.
[2]段俊毅,龙章勇.通信技术专业英语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5(13):23-25.
[3]蒋鸣和.从教学手段的整合到课程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探索[J].信息技术教育,2006(1):18-21.
[4]何克抗.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比较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9(9):7-16.
篇3
关键词: 《光纤通信》教学方法教学工具考核方式
通信产业已成长为国家的支柱产业,而光纤通信技术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关键基础设施。因此《光纤通信》课程近年来一直作为国内外高校通信、电子学科的重点专业课程。该课程对于学生理解各种通信技术至关重要,其目标是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基本应用技能等。学生毕业后应能够从事光纤数字通信设备的操作、维护、故障排查,以及简单的工程设计、施工等工作[1]。因此提高此课程的教学质量对提高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我在讲授《光纤通信》课程时,在教学引入方式的改进、多种教学方法的采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改进教学引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光纤通信》需要《大学物理》、《电子技术基础》、《通信原理》等课程作为学习的基础。了解到学生在初学这门课程的时候存在入门难,进入状态慢,容易知难而退等现状,教师应适当地引导学生回顾一下课上要用的以前所学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例如讲到《光纤通信》第三章通信用光器件时,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电二极管的工作原理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学生理解的难点主要与模电知识有关,所以在讲授之前,我首先简单回顾一下模电中所学的半导体的相关知识,在有了上述基础知识后,再讲解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电二极管的工作原理。我经过教学实践,发现以此种方式讲解后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一些。
此外,在讲述该课程的绪论时,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清楚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授课之前,教师应让学生明白:(1)本课程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2)本课程的任务和地位;(3)为什么要学习该课程。其次在讲述各章之前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白本章与前后章节的关系,本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本章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有什么优点,然后逐一讲述具体内容。最后在授课结束后,教师应以系统的方法对课程内容
进行复习,使学生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2]如何才能使学生对《光纤通信》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呢?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一往情深,语言神态要充满浓厚的情趣。课上传授知识的时候,教师要做到动静结合,投入且有激情,善于用眼神和学生交流,善于从学生的面部表情中读出他们对问题的理解程度。语言要有轻有重,抑扬顿挫,必要的时候,教师应停顿一下给学生思考、接受的时间。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还可采用提问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其次,教师要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精心安排,设置情景,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精神振奋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地进入到教学之中。如:在第三章通信用光器件的“光源”章节,光纤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光源主要是半导体激光器和发光二极管,关于这两种光源的基本原理、特性和技术指标在教材中叙述已非常经典,我就结合多媒体课件从复习旧的物理光学知识入手,结合光纤通信系统对光源的要求导入新课。学生在我和多媒体的富有激情的讲解中同样接受了“光源”知识。而在第四章光端机的“光接收机”章节,考虑教材对光接收机介绍的重点放在前置放大器、主放大器、均衡器、时钟提取和判决电路的电路构成、电路工作原理的描述上,而实际现代光纤通信系统中很多电路都已经模块化了,我利用教材将分离元件电路作为原理电路进行讲解,然后把“教”为中心变为“学”为中心,鼓励学生上网、上图书馆、联系生产经营单位对光接收机进行了解。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他们通过这种学习了解了光接收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生产厂家、型号、命名格式与发展前景等,思维被激活,获取了比课堂上丰富得多的知识。
3.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优化教学效果
现代教学正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及与其配套的软件资料,在教师精心设计指导下,进行优化组合,使教学发挥多种媒体的优势,让学生接受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形、视频和音频等媒体信息,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功能同时发挥作用[3]。教师应将课程中的一些难理解的工作原理应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从直观性、趣味性、形象性、深刻性和艺术性几个优势中取得突出的结果。现代多媒体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将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如:在教学“光源”时,本来这节课的内容是相当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我采用Flash设计了可见光源、稳定光源和宽谱线光源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比较图,特别用动画形式把稳定光源的光功率和电流关系、发光功率和温度的关系、辐射功率的方向性、光谱特性等描绘出来[4],这样原来教材中的一些图片由静态变动态,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眼前,把枯燥的知识和生动的情景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形象地展示了光纤通信系统所用光源的基本原理,而且激发了学生做进一步学习、研究的兴趣,从而更深刻地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并有助于学生摆脱应试教育,提高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4.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创造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是教育工作者努力的目标,同时也是反映教育质量的指标之一。大学老师除教书育人之外,还要承担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政策咨询等多种任务。这就决定了大学教师即使是班主任,也不可能每天和学生呆在一起,他们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因此没有中学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那么近。而《光纤通信》等课程是通信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多数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兴趣,并且多数授课教师素质和水平都比较高,学生普遍地钦佩专业课老师。教师在上课时,首先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包括电子邮箱告诉学生,希望学生在碰到问题时找自己,这样可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可对学生进行学业和人生的指导,帮学生解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惑;学生在交流中也能体会到老师的学识、智慧、思维风格和对生活的洞察力等,自然而然对教师发自内心地产生钦佩和欣赏的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开始兴趣浓厚,接着遇到难题,加之一定的惰性,难免会有一时的松懈,在这个时候,教师的监督提醒显得尤为重要。现在一般是大班上课,作为主讲老师,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关心有一定的困难,但此事一定要花精力去做,否则会影响到后续章节的学习。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走下讲台,在学生中间边走边讲,关注学生的笔记情况;为了加深学生对课上所讲重要知识点的理解,课堂的富余时间可以做一个小测验,看学生的听课情况。如果时间、精力允许,教师最好是关心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在《光纤通信》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吸引学生,让学生有被重视的感觉,使学生容易得到启迪、激励和指导,从而使其勇于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提高专业兴趣,实现教学目的。
5.改革考核方式,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的创造性往往是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闪现出来的,而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测量和评价,只注重结果的“对或错”,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对过程的评价。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评价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及时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引导,促使学生不断树立信心。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并不断对学习进行深入探究。
《光纤通信》是为通信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以往课程考试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占70%),平时成绩为辅(占30%)的形式进行。但是我们发现除必要的光纤通信理论知识学习之外,实践性环节的教学非常重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和操作技能的必要环节。所以在《光纤通信》课程的考核方面我做了如下改进:(1)考核方式上,加大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的比重。具体为学生的实验成绩(平时实验成绩+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占5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读书心得)占1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40%。(2)考核内容上,考试把传统的注重计算转移到注重分析和综合上。在强调考核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的同时,加大综合题的比重,比较客观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教师在报告学生成绩时,就不会以一次测验分数定终身,而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学生的水平。学生对这种考核方式很感兴趣,与教师一道共同努力,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以上是我在《光纤通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几点心得体会,由于教学经验有限,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为通信行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增基.光纤通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篇4
【关键词】应用型;光纤通信;实验教学;改革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application type transformation in Colleges,the tradi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for talents, and the teaching reform must be carried out. The paper takes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experiment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 and curriculum system,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plan of the orientation to talents cultivation , teacher training,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tent and assessment mechanism, perfect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and cultivate practical talents with strong practical ability.
【Key words】Application type;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既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宏观质量、增强高等教育服务国家和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深化改革、内涵发展,主动服务地方需求、增强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必然要求[1]。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作为转型试点单位,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在此背景下,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融合点,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通信技术实践能力人才的需求。
1 光纤通信实验的现状及问题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光纤通信作为目前信息传输的主流技术,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迅速的发展,而光纤通信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也随着学科的发展而日益显现出来[3]。
我院光纤通信原理实验作为独立设课的专业基础实验,针对通信专业学生开设。基于光纤通信实验箱主要开设了固定速率及变速率时分复用与解复用、光纤线路码、PCM编译码、P-I特性曲线绘制、光发送机接口指标测试、光接收机原理及眼图观测、数字及模拟信号的光-电、电-光转换传输、语音图像计算机传输系统、波分复用光纤传输系统等实验题目。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指导,学生操作记录数据并提交实验报告。
受到实验仪器和实验学时的限制,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具有局限性。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缺少对学生创新型思维的锻炼以及应用型技能的提升,无法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需求。教学方法上不够灵活,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背景下,增设创新型应用型实验内容和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2 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随着高校人才培养定位越来越清晰,人们对实验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视[4]。要满足社会对人才不断变化的需求,实验教学也必须不断改革,与时俱进。
2.1 实验教学的人才培养方向定位
传统实验教学侧重于帮助学生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融会贯通,验证性实验为主的模式旨在加强理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现阶段人才培养的方向要转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需要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
2.2 实验教学的师资培养
要培养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了提高教师的能力,需鼓励教师参加工程实践能力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实践水平,并充分发挥产教融合、校企结合的效能,努力建设一支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在此背景下,专业多名教师先后参加了省教育部的教师实践能力培训,对相关专业企业的研究方向与新兴技术有了客观的了解,与不同院校的专业教师交流教学心得,后续将继续派出教师去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光纤实验的相关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了参观调研,对光纤通信网络的路边基站、光缆入小区等进行现场勘查,对光缆故障排查维护等实地跟踪考察,了解相关专业对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开阔教师的教学思路,明确人才培养方向,收效较好。
2.3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5]。要在教学中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就需要改进现有教学方法,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实训实践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的自学能力,这也是学生就业后必不可少的能力。为督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可在课堂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并纳入考核机制。加入课堂讨论,可由教师提供思考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消化。例如光纤线路码实验,可由浅入深,从特殊码到一般码,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编码,再通过实验记录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对知识点的掌握。
实验操作中,教师统一讲解后采用巡回指导模式,由于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不同,对每组学生遇到的不同程度问题分别进行针对性指导,力求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提高。学生的课堂测试数据需经教师检查无误后签字确认,留存供数据整理。课后布置思考题,由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得出结论后整理到实验报告中,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动手测试的能力,同时具有对测试数据的处理能力与分析总结的能力。
通过校企结合,开设实习实训基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工程仪表的使用讲解与演示,增设部分相关技能培训,使学生对通信工程应用有个初步理解,并掌握相关基础技能,后续可进入企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对具体实践操作能力做进一步提升,实现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2.4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现阶段开设的光纤通信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限制了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内容开设上要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重,增设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题目,例如加入多种通信系统设计,运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等技术,对语音视频等用户信息一对多、多对多的单向双向传输设计,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逐步培养创新型思维和提高系统构建和设计能力。
要注重多种能力的综合培养,例如对于通信传输中的各种编码方法,不满足于验证性应用,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由学生采用EDA技术进行软件编程实现各种通信编码,借助下载器下载于可编程逻辑器件中并应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通信系统的概念,掌握各种通信编码的方法与特点,还可增强学生的编程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增设软件仿真应用,对于实验室无法实际测试的内容,采用软件模拟分析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对光纤通信系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合社会上企业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开设应用性较强的实验题目,例如增设光纤熔接实验,讲解光纤熔接的实际操作流程,光纤熔接机、光纤切割刀的使用方法,由教师演示并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掌握光纤熔接的基本技术。引进现代实际工程相关测试仪器的使用介绍及应用,如光功率计、光时域反射仪等,采用实验室和实训基地阶段性完成对于实际应用中光纤组网的搭建以及故障排除等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型技能。
2.5 实验考核机制的改革
过去的考核机制只针对实验操作与实验报告做评定,比较笼统宽泛。改革后需要对实验的综合情况进行细化考核,包括预习情况、出勤情况、实验操作情况、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测试的综合成绩评定。预习和出勤是实践学习的基础,实验操作情况可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报告的考察可侧重数据分析与结论的考核,检测学生对数据的综合分析处理能力,实验测试由每位学生通过抽签方式确定测验题目后,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对应实验题目的操作与数据测试,并根据数据对相关题目作答,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每个环节缺一不可,将其均纳入考核机制可提高学生对每个环节的重视程度,全面提升其综合能力,为毕业后的创业就业打下基础。
3 总结
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实验教学改革是向应用型转变背景下高校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合理的实验教学改革,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断提升综合能力,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但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管理体制、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等诸多因素[6]。我们仍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在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目标上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教育厅关于支持有关高校和专业启动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Z].2015-11-19.
[2]邵晓玲,陈永泰,杜建国,等.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1):169-172.
[3]龙青云,左敬龙,肖明.基于大工程观的光纤通信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342-345.
[4]陈德碧,杨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4):42-43.
篇5
关键词:技工学校;电子专业;通信技术;教学方法;网络知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082-02
通信技术自诞生以来取得了飞速的进展。从人工到自动,从短途到长途,从单一业务到综合业务,已经渗入社会的每个角落。传统通信模式被现代通信系统取代,以程控交换、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计算机通信为代表的现代通信系统构成了庞大而复杂的现代通信网,将整个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通信技术》是电子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通信基础知识和各种典型的通信系统。这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课,要求学生既要熟悉原理知识,又要对通信网构建有所认知。所以在教学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
通信内容多且杂,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知识,建立完整的现代通信概念,掌握现代通信网的组成,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模块化
《通信技术》的内容可分为通信理论基础知识模块和通信网络知识模块。在这两部分中,通信理论是地基,通信网络是大楼,地基打好了,可以建造出各种不同的楼。
通信理论基础知识又分为信号处理和信号传输两个模块。信号处理包括放大、A/D转换、模拟调制解调、数字调制解调、数字信号的各种编码等;信号传输包括:多路复用、中继、传输方式和路径的选择等。信号处理类似于车辆加工,信号传输则是考虑车如何在高速公路奔驰。基础知识课开设时间为一个学期,共40学时。
通信网络知识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概念:通信实际是形成一个网络,将所有的用户连接在一起,进行信息交流。如何连接用户,如何使传输的内容更多,传输的速度更快,这就是通信中常说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也是通信最终的内容和目的。因此,可以分别从网络终端、传输链路和网络节点这三个模块来展开。该课开设时间为一个学期,共60学时。“网络终端”偏重于时下流行的手机,重点介绍手机基本电路结构。“传输链路”主要介绍有线传输方式,如光纤传输、有线电视网、数据网等;无线传输方式,如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网络节点”主要介绍交换机、路由器、网关、基站等。
教材建设
教材是指导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也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工具。关于通信技术的教材非常广泛,目前普遍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以下两类:一类是理论性强,内容涉及高等数学、信号与系统等其他学科,数学推导过程多。这些内容中技生比较难理解、不易掌握;另一类是既包含通信基础知识,又掺杂小部分通信系统诸如交换机、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这部分教材往往内容比较精简,很多知识点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自己进行补充。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当前学生的特点和从事通信行业的毕业生所反馈的信息,参考资料,编写具有自身特色的、适合当地发展需求的校本教材。
通信基础所侧重的知识点有:(1)通信系统构成模型,这个模型是学习一切通信知识的基础;(2)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3)多路复用技术;(4)信号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技术等;(5)同步。通信基础部分的内容以通信系统模型作为树干,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为两大主枝,两种通信方式均以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作为分枝,具体通信过程中信号的处理方式则是每一分枝上延伸出的细叶。细叶的多少根据学生接受能力来决定。具体编写思路见下页图1。通信网络所侧重的知识点有移动通信组网原理和光纤通信网组网原理。这两个网络是目前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典型代表,并且是今后通信技术发展的两大方向。编写思路按照前文提到的网络三模块(终端、链路、节点)来进行。通信网络教学内容更新较快,基本上每次讲授都应该充实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一)教材内容处理
贯彻精而简的原则,精选内容、从简处理。重点阐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内容图框化 将所讲授的内容图框化,让学生从信号的流入到信号的流出走一遍,这样,学生就会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对所学内容建立完整的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领路人”的角色,给他们“树干”,让他们自己去“添枝加叶”。
内容图表化 列表将通信中相近的内容加以对比,既找到共同处,又可发现区别所在,从而掌握知识点的特性。如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的比较;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的比较;信号和信息的比较;多路复用和多路复接的比较等。
内容通俗化 通信的很多术语比较晦涩难懂,教师可以与平时的生活联系起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解释。如把信号看成是车,音频信号是小赛车,视频信号是泥头车,前者容量小,跑得快;后者容量大,跑得慢等。所以上网看视频经常先听到声音后看到图像;调制是人(传输信号)坐车(载波信号),解调是人下车等;多路复用是交通规则,指挥车辆(信号)在不同的车道(频段)上或不同的时间(时隙)上往来等。
(二)教学方法多样性
很多学校在教室和实验实习场所都配备了投影设备,有了这些条件,在教学方式上,可以将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与投影展示、多媒体电子教室进行通信仿真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另外,将理论课与实习课有机结合。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配合讲课,巩固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训练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理论课不局限于在教室里讲,也可以到实训室去讲;在实训室里边讲边演示,学生可以边听、边看、边动手。把书本上“死”的东西变为“活”的知识教给学生。例如,在讲述程控交换机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人工交换与程控交换的区别,先让学生自己在交换机实验箱上分别以这两种交换方式通话,由他们自己写出通话操作过程,总结优缺点。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
我们学校通信专业的学生进行的通信实训内容为手机测量与维修。测量包括常用的测量工具使用法,手机电路中的常见信号测试、典型元器件测试。维修以几种常见手机型号为例,学习手机拆装、元器件焊接方法、典型故障维修等。
每位教师都很难掌握所有通信方面的知识。如果在授课过程中,涉及自己不甚了解的教学内容,不妨采用交换授课这种方式。例如,我校通信专业的学生为校企合作班,除了任课教师讲授通信课程外,每周还专门请企业的技能专家来校讲学。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来当教师,既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又提高了他们的思维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采用这种方式,必须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写出授课计划和教案。教师先进行指导、把关。例如,在讲授程控交换机的交换方式时,教师讲了时分交换和空分交换。如果二者结合起来,又如何进行交换呢?这一内容就交给了学生来讲。完成这项工作,他必须先熟练教材,掌握之前讲过的两种交换方式,自己归纳总结,设计板书,在教师审核后走上讲台。通过这种方式,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也大大增强了。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合理分配好时间。讲课后要对讲述内容进行总结,适当给予表扬、及时评议,并将评议结果记入平时成绩。
通信技术是电子专业不可少的一门课程,理论强,内容多,更新快,这都给教学上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怎样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
参考文献:
[1]高健.现代通信系统(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谭中华,等.现代通信技术(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张卫钢.通信原理与通信技术(第3版)[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篇6
关键词:高校教师;课程进修;计算机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
本次课程进修的目的旨在学习与交流,在此期间,主要以课程学习为主,学术交流为辅。首先,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我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心得体会:
第一,课堂知识的学习。《计算机通信》课程是由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朱琴跃副教授任教,课程以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来展开,按组成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分别进行原理、特点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对网络安全、无线网络、移动网络以及下一代因特网进行阐述;《光纤通信》课程是由郭爱煌教授任教,郭爱煌教授是工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通信宽带光纤通信,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等,50多篇;主持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等项目的研究工作。课程围绕着光纤光缆、光纤通信器件、光源、光发射机、光探测和光接收机、光放大器、系统设计等方面进行展开,作为目前最为实用的通信传输介质,利用光导纤维进行信息传输已经成为通信产业的最具实效和发展潜力的一门技术。《移动通信》作为通信工程专业大四学生专业课程,是由同济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系青年教师徐娟副教授担任教学,从第一代移动通信到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调制技术、组网技术以及抗衰落技术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特别是对目前的后3G时代的技术拓展以及4G技术等与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这些课程的学习,对我的教学知识点的巩固以及侧重点的掌握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教学方法的借鉴。郭爱煌教授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教学+设计课+实验课的形式为主,所占课程总学时比例分别为77%、6%和17%。平时考核以课堂练习为主,这样避免了点名等传统考勤方式给学生带来的负面情绪,又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集中,以备下课之前的随堂考核。加入了设计课这类比较新颖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能结合课堂学习知识点,融会贯通之后解决实际问题。朱琴跃副教授则以女教师特有的耐心关心学生的方式,让课堂气氛较为融洽活跃,鼓励学生做一个单元的专题演讲,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此门课程学生的出勤率也是最高的,由此看出鼓励式教学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徐娟副教授的教学方式则以理论结合科研的形式展开,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例如超宽带传感网的能耗和生存期界限以及无线网络及认知网络的容量和延迟等问题的讲解,
第三,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我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在学生宿舍楼寄宿的经验等多方面,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大部分班级都有自己的共用电子邮箱帐号,任课老师可以通过上传课件、教学参考资料以及分享专题讲座信息等,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同时学生也会上传自己的课堂笔记扫描版、实验资料、招聘、考研等信息,体现了学生之间良好的整体学习氛围。再者,在课堂学习中,也有少部分同学不J真听讲的现象发生,但是学生自学能力都较强,随堂练习以及课后练习、实验报告都极少有抄袭现象。而大部分同学的表现力都极强,例如《计算机通信》课堂教学中,学生围绕着以太网这一专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长为45分钟的一节课上,共有五位同学分别就网卡、IS-95网络结构等问题主动上台进行演讲。学校采用极为严格的级点制度,课程不及格需要重修的学生不在少数,而我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中发现,重修不及格仍在读大五的学生大有人在。整体而言,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自我要求严格,表现力较强。
在同济大学进修的这半年时间里,我参加了很多次的学术交流会议和讲座,也向很多老师讨教,学习了解最新研究动向,以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刘富强教授为例,国家自然基金委于2013年10月中旬公布,刘富强教授申请的“车联网跨层设计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项目,获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资助金额为285万元。其在《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中,提到了《创新、创意与创业》这一论题,就“技术为什么需要创新?”“技术创新更需要有创意。”“有创意的创新要有商业价值。”等论点展开了讨论,以通信企业的朗讯贝尔实验室、摩托罗拉、诺基亚等为例,提出目前世界第四产业(创新产业、智慧产业、知识产业或信息产业、高科技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并得出了只有依赖创新和创业才能实现的政府+市场规划模式的产业发展的结语。除此之外,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的杨D研究员为我们做了5G-下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的演讲,清华大学FIT国家实验室李贺武研究员做的移动互联网及应用的演讲,以及由交通学院潘晓东教授带来的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信息处理的讲座等。这一系列的学术讨论,让我受益匪浅,由于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位属上海汽车城的中心位置,所以得天时地利之便,通信研究方向大致靠近实体实业进行,例如车载系统的信息化产业、车联网的建设与拓展等。由此我联想到,去年10月,荆州开发区伟特电子、置森科技、长江镍业、恒宇高科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集中开工,如今这些项目正加紧建设中。当前荆州光电子产业已初具规模,另一家电子信息企业――信源通想在荆州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市委书记李新华说,电子产业要发展离不开科技研发,当即表态全力支持,尽力满足企业要求。2013年1月14日上午,荆州金玉太阳能有限公司落户荆州开发区,公司首期投资8千万元,年产值1亿2000万元,预计明年建成投产,该公司在太阳能研发领域技术力量雄厚。这是荆州打造光电子产业引进的又一重大项目,也是自去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荆州引进的最大光电能源项目。对于位于荆州南门的我校,是否也可利用天时地利,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开发光电产业研究项目,也可为我校学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为期半年的进修,虽然短暂的离开了讲台变成学生,但这一次的角色互换却意义非凡。学习内容固然重要,也提供了我一个思考的机会,一个成长的平台。我学会了从学生的角度来观察老师的教学,更加有利于我以后与学生的交流。通过与老师的交流,了解当前最新的研究动态,关心相关产业最新趋势,学会利用企业的力量来促进教学形式的更进。通过与同学的相处,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考验,我会反思教学与应用的结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了大量案例的研究。感谢同济大学为我提供的这一次进修机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全心全力竭尽所能一切为了学生。
参考文献:
篇7
对于民办学院的“现代通信技术”的授课对象来说,涵盖的专业非常广泛,不仅有理科出身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通信)、通信工程(嵌入式系统开发),还包括文理兼有的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以及纯文科的英语,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物流),且包括每年专升本的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这两个经管类文科班。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课程组教师由于具备较深的数学基础知识,往往在讲授的时候觉得授课内容非常简单,而实际上,很多同学采用文科的“抄背记”的机械方法,往往对一些看起来非常简单通信知识都无法理解,在最终的考试中都全部暴露。由此,课程对经管类专业的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教师过于主要技术细节的教学法之间产生了较大的隔阂。
二、东西方教学模式的对比
笔者由于长期在纽约理工大学(NYIT-NUPT)从事计算机通信的教学,对东西方的教学之间的不同有深刻的感受。主要差异化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学生、教师、环境。学生差异:东方的学生更害羞、更“内敛”,不爱发言,不爱提问题;西方的学生活泼、主动、希望能发言、爱当场提问题。教师差异:西方的教师由于是雇佣制,除非是终身教授,都需要经过学生的综合评估(Evaluation),才能获得每个学期(Semester)的职位,东方的教师大都没有这个问题。环境差异:西方的行政人员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行政人员会主动完成许多冗余的事务,让教师和学生更专注与教学内容本身;东方的行政人员主要是用来完成“管理”功能,教师和学生需要处理的表格和文档比较多,在形式和格式上要求更“严格”。
三、构建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历经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摸索中,伴随着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多煤机技术、实验设备的引入。对“现代通信技术”的授课建设了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理念是“立足课堂,素质培养”。具体分为三大建设模块。
(一)充满人文特色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中最具面对面特色的一部分,“现代通信技术”首先将“生动第一课”作为授课内容,将当前最新的技术以多媒体的方式播放出来,以同学们身边使用的通信产品终端入手,极大提高了同学们对后续课程的兴趣。在日常授课中,鼓励教师“走下讲台,走入学生”,以丰富的语言、特色的表情将知识点演绎。选择具有人文功底的青年教师,将教材上枯燥的文字变成生活中可以比喻的案例。授课内容上也做了较大的删减,比如光纤通信中删去光纤等物理理论,卫星通信中删除多种调制方式,移动通信中的无线信道特性等等,以及3G、4G技术中的扩频、跳频等原理。注重在系统整体应用和应用前景。图1立体化教学培养体系要求课堂设置主题讨论,比如“传感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无线身体网”,指定学生实现做好主题研究,完成主题讲座(Presentation),不注重技术细节,主要从应用和接口的角度讨论对将来社会的作用,社会的推动。互动性的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当场的即时提问和评点打分激发了学生的竞争的斗志。
(二)以应用验证体验为主的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时最能将理论与技术结合起来的,“现代通信技术”将课内实验方案设计为操作性强、体验感高的验证型实验,比如对“SIP交换机的通信”,“基于中间件的呼叫中心平台”,“3G通信过程”,避免的过多技术细节的干扰,给文科基础的经管类学生以感性直接的体会;同时,在实验报告的文档撰写上,引入“华为公司”的文档规范格式,强调文案处理的标准化。为将来大部分可能从事通信行业项目助理的同学打好严谨细致的行为习惯。
(三)以网络课堂视频的在线式教学
手机网络时代无法避免,在无法劝阻经管专业学生少用不用手机上网之后。课程组将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做成主题视频,并配置重要知识点的讲解。对于一些脱课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弥补缺课的损失,对应要求上进的同学,将知识点的精要可以巩固提高。实时在线的网络课堂提供了论坛,完成在线答疑(学生和教师都可以代为回答),模拟测试题,一些无法用实际设备操作的技术通过制作的Flash课件展示给同学。从实践结果看出,网络课堂的点击量通常在授课人数的6~10倍左右。由此,以课堂、实验、网络课堂三大主体的立体化教学建设中,“现代通信技术”课程实践取的较好的效果,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从内心不再排斥这个“专业”课,督导组和专家旁听也得到了很好的响应。
篇8
针对移动通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为适应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应进行相应的改革。下面将具体阐述。
结合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作为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移动通信”既是通信专业知识的入门课,又是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课、练习、实验,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掌握通信系统一般问题的分析方法。此课程基本上是大四阶段所要学习的。所设专业课较多,课时较少,针对实际情况,结合课本把相应的课时分成几个专题来进行介绍讲解。如移动通信的概述、移动通信网、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G等等。并插入案例讲解(包含乡村、城市),案例分析及网络优化综合专题。让学生了解各种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完成规划、新建调试以及优化全过程。
课程形式灵活多样要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课方法。因此,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如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教师在对某个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时,应尽可能找出具体的案例,因为结合案例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尽可能把所涉及的各种器件、设备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结合图片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就能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还应采用现场教学、讨论课等来推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改革。学生课下搜集移动通信的发展状况,整理后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方法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师生间的互动,它可以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了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实验室的设备充分利用起来,我院已建成先进的有线通信平台,在平台基础上开展《宽带》、《程控交换》、《光纤通信》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着重应用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先进商用设备,将教学与就业距离拉近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设置一些相应的课程设计或者让学生以现有的设备做毕业设计,以此来锻炼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实验室现有仪器而开发出新的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项目。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并在建立3G移动通信仿真实验系统的基础上,与“Com-Way3G移动通信仿真实验系统”相配套学习,让学生更加全面、直观的学习和掌握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技术。指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通信模块的编程,搭建一些简单的移动模型,这些实践并不限定时间和场所,更具备灵活性。移动通信无线维护平台,配置1套华为DBS3900基站平台(含BBU单元、RRU单元)及配套安装设备,可让学生动手安装、调试移动通信无线侧设备。利用通信平台现有条件,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进入实验室进行综合性实验或仿真设计,取得成果的可申请创新学分。这种形式的上课方式,与书本的理论知识结合易为广大学生欢迎。通过课堂的理论学习和实验相结合,再辅以重点课程的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对课程内容实现融会贯通,在后续的专业综合实训中,运用理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的相关知识,依据岗位职责进行模拟岗位实训,加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达到“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
篇9
关键词:网络;速度;布线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3-0000-02
Easy Encountered Problem in Cabling
Luo Tong,Wang Dongyang,Qiao Jiehua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Training,Beijing 100072,China)
Abstract:To present the computer network is composed of many complex composition of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and the existence of network maintenance process;actual work,the first analysis of the twisted pair and fiber optic cable fiber optic network cable in the cabling easy to problems,pointing out that Internet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projects leaving the network performance by ignoring the variation section issues raised on this basis,the relevant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ensure network reliability,stability and smooth.
Keywords:Networks;Speed;Wiring
一、庞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网络
人们往往会想到的是科学技术性与复杂性运用性,价值昂贵的交换机与服务器、神秘的工程技术人员等等。
通过10多年来的网络建设、运用、维护,笔者认识到:计算机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是极其复杂的众多知识点集合的一个大的系统,有复杂核心软件,有高级核心硬件。综合布线系统是计算机网络通信中重要的环节,只有众多技术标准组合在综合布线中得到正确应用,网络的“神经系统”效应才正常起作用。在校园网建设、运用和升级改造中,综合布线系统不仅是重要的环节,也是保障网络稳定运行的关键所在。
二、电缆部分遇到的问题
我们所指的电缆是8芯双绞线电缆,在电缆布线时,器材包括配线架、RJ45模块、水晶头、跳线、及有关联的网卡;按范围可分为永久链路与通道链路。主要问题有:
(一)强弱电距离不分,强磁场作用使误码率增多
强电路在电流流过导线时,在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电磁场,电磁场的大小,与通过导线所连接负载的功率有直接关系,应该据强电路的强弱来合理布置双绞线电缆的距离,即双绞线电缆与强电线路的间隔距离不能够忽视。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没有电器基本常识的施工人员,把双绞线与强电路线放在同一线槽内;有些虽把双绞线与强电路隔离,但二者相隔距离较近,强电流通过导线时,双绞线电缆的数据流扰,从而使数据流方波变型,误码率增高,造成信息通信不正常,计算机无法正常通信。
(二)忽视双绞线传输特性,造成网络时通时断
电缆布线的永久链路中,一些缺乏双绞线质量与特性常识的人,遇到购买假冒伪劣产品时,对出现的异常束手无策,存在的问题有:
甲.线径细小又软,不符合双绞线电缆线规的基本参数。线径细小又软的双绞线在布线之后,其结果是计算机不能与交换机连通,由于线径太细,在与RJ45插座和配线架相连节时,阻抗不匹配,形成严重阻抗反射,造成计算机通信不正常,或者只能勉强传输数据。
乙.双绞线的绞距不合格。在双绞线传输过程中,所受到外来干扰电压相等、相位相反,总的干扰趋向是零。总体来讲,费屏蔽的双绞线自身已经抵抗了干扰,但在实际布线施工中,假冒伪劣的产品没有严格的制作工艺技术,每一线对绞距与双绞线电缆规格差距较大。其次是电缆的四对八根线相互缠绕也没有严格的制作工艺技术。有些施工单位与使用单位没有相关的双绞线电缆测量仪器,只知通断以满足需要,所用的是简单的通断仪,对双绞线电缆如串绕等十几项传输特性要求一概不了解,误认为“只要一对一的把四对双绞线连接即可”,不考虑线序,这就很可能难以正常传输数据。
丙.有些假冒伪劣产品工艺严重偏离双绞线电缆的传输特性要求。在永久链路布线中,笔者曾发现所使用的双绞线,与常用的双绞线看来没多大的差异,但当计算机在与服务器通信时就是不正常连通,先利用通断测量仪检测各项指示灯依次闪亮,线路没有断开现象,在用另外的计算机使用也是不能正常通信,在使用专用仪器检测线路时发现近端串扰值为-2db,与双绞线3db的原则相差较远,只好将近80米长的永久连路线更换,计算机连接服务器才正常。
(三)跳线,RJ-45插座,水晶头瑕疵,网卡引起网络速度变慢
跳线有配线架与交换机之间连接,有信息插座与计算机之间连接,这两种跳线连接于永久链路成为信息传输通道。跳线不论是制式或者自制都应该符合永久链路双绞线的标准,才可以保障整个连接通道正常传送数据。但在校园网的实际应用中,存在3种不正确的现象,导致计算机上网速度变慢:
在市场购买制式双绞线跳线有两种;一种正品的软跳线和标称的五类、超五类、六类线。要根据布线系统实际情况分别应用,计算机通信才能达到正常的传输速率。另一种是在市场商铺购买的制式跳线,它存在相当多的问题。有些制式跳线,所用的线不是五类线、六类线,线径相当细,制造粗糙,在实际应用中,与永久链路不匹配,行成阻抗反射,影响网络流速。笔者曾经检测过一批约200根制式跳线,在用专用仪器检测时,100M时衰减极大,在与永久链路构成传输通道时,性能可想而知。
自制跳线。根据布线系统标准,用合格的标准制作双绞线,符合布线系统的基本要求,保障计算机网络流速是可靠的。
RJ-45插头(也称水晶头)。在正常产品中,RJ-45插头衔接细条是应该镀金的铜质制品,并且长度应符合规格要求。整体RJ-45材质用料应透明、弹性较好,经得起1000余次插拔,能够适应正常的环境。但是这个小小的水晶头,往往也会会带来不少的麻烦。在市场上有人买回的水晶头价格低廉,所用的材质不好,当第一天插上交换机时物理端口时,网络应用正常,但第二日,有百分之二十的物理端口无连接,检查后结果是,这些物理端口所接的RJ-45插头已经松动,造成无法连接;有些RJ-45插头的8位衔接铜质细条,长度不够,造成接触面减小,电器性能变差;有些RJ-45插头的8位衔接铜质细条没有镀金,若是在潮湿的地方或者是长期使用后,会产生氧化铜,引起电器性能下降,影响网络传输速度。
RJ-45插座、RJ-45插头。在正常产品中,RJ-45插座8位衔接细条是应该镀金的铜质制品,并且长度应符合规格要求能经得起1000余次插拔;整体RJ-45材质用料应当坚硬,并且不易脆坏。这个最常用的配件,价格相差几倍到十几倍,电器性能也有所变化。有些RJ-45插座的8位衔接铜质细条没有镀金,与RJ-45插头一样,若是在潮湿的地方或者是长期使用后,会产生氧化铜,引起电器性能下降,影响网络传输速度;有些RJ-45插座的材质极差,在一些用户插拔几次,就会从固定架上掉下来,有些在插拔十几次后,与RJ-45插头接触不良,公差尺寸过大,电器性能下降,影响网络传输速度;有些RJ-45插座的接线槽没有防尘盖罩,在时间久后,会有灰尘附着,再遇潮湿,爬电距离变化,电器性能下降。
三、光缆光纤部分遇到的问题
自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光纤鼻祖高锟教授提出光纤通信理论之后,科技界的人们踏着这一主线逐步向前探索,实现了衰减在小于20db以下可以做电信通信线路目标。光纤在现在通信中已是不可代替的主体材料,从短距离几米到长距离几十千米,多模与单模光纤分担不同的传输速度与不同的传输范围,根据传输速率是百兆,千兆,万兆的要求,衰减从十几db到零点几个db,,通信的现代化在光纤的作用下,创造着无限的光芒,给通信行业的科技工作者赋予了极大的能力,为人类的需要,创造财富。但要说明的是:一辆能跑高速的汽车,需要好的驾驶人员操作;一条好的光纤链路,需要合格的技术人员施工。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如下不良链接,致使网速慢,严重的影响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一)光缆的铺设,光纤熔接点是关键
在光缆施工中,首先要选择合格的光缆,根据所要铺设的线路环境选择不同种类的型号。例如:地下直埋光缆需要单铠或者双铠;空中架设是自承光缆或是一般光缆等等。在施工中,只要注意转弯半径,不要打结等即可符合要求。但是在光纤的末端接续是关键的细节点,无论是手工磨接,或者光纤机熔接,都应当把握好衰减在一定的范围内。笔者曾经有一次受到深刻的教训,在十几条光缆施工完成后,应用时有几条光纤网络传输速度很慢,查找计算机和局域网都没有故障,再使用ping的命令检查也能通过,反复查找,故障点难确定。最后应该查找光纤的原因,当时由于OTDR的价格昂贵,单位没有买此仪器,只该请求他人帮助。在用OTDR检查时发现,这些传输慢的光纤的熔接点的衰减值大多数在十几个db以上,在经过光纤的耦合件相加计算认为,整个光纤链路衰减较大,影响计算机正常通信。再追其原因,在光缆熔接时,光纤熔接人员操作规程掌握不好,光纤擦拭不洁净,在衰减大时不返工再熔接,而用简单的激光笔测量通过,验收人员认为其合格,但是结果造成计算机通信不良。
(二)光纤的端面,应清洁无污
光纤的端面应该是既光又平滑,高度洁清,才能保障光信号无障碍的传输。成品光纤跳线已基本保证,在手工制作时,按照操作规程也可以达到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清洁无污不容易保证,因为手上的汗迹、空间的灰尘、夏天的潮湿都能引起光纤端面污斑产生。笔者在工作中遇到,因为调整线路,有些时候工作环境较差,再加上施工人员工作粗心,经过施工人员重接调换光纤,结果把原来计算机能通信的线路变成了所连接的计算机不能正常通信的线路。在查找原因后,发现光纤端面产生了污斑,经过擦拭后正常使用。
四、结束语
校园网建设中有一定的规范,建设标准,要有严格的施工工艺。在校园网使用中逐步的扩展延续,规模增大、用户增加,故障率也逐步增高,需要一个一个的排除,对网络中心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要技术全面,有分析、判断和及时排除故障的能力。随着校园网络的应用需求不断提高、设备不断更新,要求工程技术人员提高服务意识。
篇10
论文摘要:在分析通信工程专业特点、近年来通信产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和我校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网络实现建构主义教学和多课程融合加强实践教学方法,以提高其教学质量,适应近年来通信产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通信信息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伴随着通信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新通信服务观念的更新、技术的进步、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必然引发新通信人才整体和多样性需求的持续增加。而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通信专业学生培养质量,如何改革通信原理教学,使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拟从确定通信原理课程定位、开展网络教学和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对我校如何立足学校定位和现有资源开展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加以分析。
一、近年来通信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今年来我国的通信事业迅猛发展,固定、移动电话用户数和宽带用户数位居世界第一。在国家政策导向下,电信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在基础电信领域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强竞争的格局,以通信运营商为主导的 通信产业链不断扩大,一跃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战略产业[1] 。
面对技术、市场和竞争环境的变化,各运营商不断探索新的赢利模式,推进企业的战略转型,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电信企业人才需求由此引起新的变化:
(1)在通信网络 由传统的电路交换网络向基于全IP化的网络演进过程中, 需要更多的既熟悉通信技术 又精通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随着电信BOSS系统、综合营帐系统和其他一系列信息支撑系统的建设,急需切合电信业务管理需要的专业计算机应用人才。
(2)固定、移动网络与业务的融合对熟悉移动和固定通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将更加旺盛。
(3)运营商的通信网络的维护体制将由单一分散的模式转向集中监控和集中维护的模式,网络维护人员从量上来讲会大大减少,且要求具有更加丰富的全网知识和技能,专业分工的界限进一步淡化;而随着主体运营商对行业价值链整合力度的加强和业务外包政策的实施,在主体运营商周围将出现一大批电信服务商和虚拟运营商,以专业分工为特征的传统通信人才将主要服务于主体运营商以外的通信服务商。
(4)以数据业务为代表 的增值业务将成为运营商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 因此需要更多的增值业务开发和管理人才。
二、我校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现状
我校是定位于服务于地方经济的教学研究型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目前我校在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开设了通信原理课程,都为必修课,共有76个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课采用实验箱做八个实验,基本都是验证性项目。经过几年教学发现了几点不理想的地方,主要体现有:
(1)部分基本理论仅是记忆而没有真正理解,我认为有几方面原因,首先是学生还没有建立系统的概念,知识点支离破碎,其次是部分繁琐的数学推导和深奥理论不易于理解。
(2)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强,创新性训练不够,首先是教师大都没有工程背景,其次是实验设备较落后,与实际系统有很大的差距,最后由于科研实力和教学资源有限,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创新性训练。
三、确定通信原理课程定位,统筹协调与前期和后续课程关系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为学生以后分析通信问题提供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支持,是学生建立通信全程全网概念的重要基石,是通信专业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理论基础[2]。但单单靠通信原理课程分配的学识是很难让学生完全地掌握,这就需要通信原理课程的前期和后续课程为其提供一定通信原理问题的训练,例如在单片机、DSP、MATLAB、EDA等课程或课程设计中加入一些通信原理的应用,在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课程中加强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实际系统的训练。我校教学资源相对紧张,无力大范围培养研究型和复合型人才,只有确立通信原理课程的定位,明确目标,多门课程为之服务,集中资源有效利用,才能在有限师资条件下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转贴于
四、多课程融合加强实践性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3]。认真做好学生平时实践和模拟实习管理,建立平时实验、实践、实训的量化考核标准。对有条件的专业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受学校办学条件影响,我校通信原理实验设备资源相对较少,现有实验箱可开项目较少,而且多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自主创新试验极少。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原理、培养学生应用理论和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非常不利。因此不能局限于通信原理实验箱开展实践性教学,应充分利用其他相关课程的软硬件资源[4]。例如可以利用单片机、FPGA、DSP等实验室进行通信系统某个模块的设计实验;利用MATLAB实验室进行仿真试验,让学生有直观认识,加深理论理解,避免繁琐的算法,让学生掌握结论的应用;利用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网络原理实验室和课程设计进行综合性的实验,加强学生对原理的应用能力。
五、充分利用网络实现建构主义教学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安排很难与学生不同的情况完全匹配,这就需要某种途径延伸课堂教学,而互联网就是一个非常适合的平台[5]。
首先建设通信原理教学网站,让学生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利用网站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利用习题资源进行自我训练,利用教学文件确定个人学习目标;
其次建立网上交流平台,利用论坛或QQ群等方式让师生互动,构建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交流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更好匹配学生个性需求,增加学生学习热情;
最后通过网络平台让学生了解通信专业的最新动态,了解通信原理在工程中的应用,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六、总结
要较好地开展通信原理教学应该注重两方面:一是要尊重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规律,对于工科专业来说通信原理不仅仅是讲出来的还要使做出来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定要相辅相成互相配合;二是一定要切合学校校情,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和相匹配的教学大纲,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构建主义学习思想的通信工程网络教学研究》(09YB472)。
参考文献:
[1]宋燕辉,蒋青泉.新通信技术的应用人才需求探析.现代电子技术,2010,9(320): 194-196.
[2]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通信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09,2(69):11-24.
[3]陈文,刘绍清,王琳燕.管理信息系统的多课程融合教学探讨.计算机教育, 2010,41(7):41-44.
- 上一篇: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
- 下一篇:空乘服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