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空间规划与设计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空间规划与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商业空间规划与设计

篇1

关键词:商业建筑;空间规划;流线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7-0125-04

1.前言

随着2009年底轨道交通11号线的开通,“轨道交通+物业”的开发理念在嘉定9个站点综合区域开发中得到充分运用,嘉定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生长繁荣,迅速崛起。在新城崛起的契机下,作为嘉定南大門的南翔站地块,对其公共空间和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城市以轨道交通为血脉向四周扩展同时,给地块带来了人流和商机,而交通、商业、办公、休闲、居住等综合功能的复合设计成为城市设计的新命题。下面结合中冶祥腾城市广场项目谈谈商业建筑整体规划设计与人流动线设计要点。

2.中冶祥腾城市广场项目概况

中冶祥腾城市广场(如图1)位于嘉定区的南大門南翔镇,地处R11号线南翔站南侧地块,地块东侧毗邻R17线,该地块是嘉定区内唯一两条轨道相交的发展热土。项目占地5.36hm2,地上建筑面积13.11万m2,地下建筑面积4.6万m2。由我院2008年6月通过公开招标并最终中标,从项目酝酿到建成到交付使用大约历程四年多,2013年4月正式开业运营。

3.商业建筑整体规划设计重点

商业建筑整体规划主要关注以下几点:A、商业空间规划,B、业态规划,C、交通规划。

3.1商业空间规划

主要通过热闹的商业空间、开放空间吸引人,利用曲折的空间、露天平台、下沉广场留住人。(如图2)

3.1.1open space商业开放空间

结合建筑入口、中庭打造商业开放空间,创造让人停留的空间。不仅为人们提供休息的场所,也便于顾客识别并确认自己所在的场所,成为大型商业建筑的特色空间、标志空间,使原本复杂的商业动线系统变得清晰明了。(如图3)

中冶祥腾城市广场项目北侧设置一层公交换乘、出租车泊客广场,三层设置11号线轨交站厅接驳广场,将北侧人流有效地引入商业空间。东侧、南侧设置多个入口广场,便捷的将真南路的人流汇集到商业入口,引入商业建筑群。

3.1.2Bustle热闹的商业空间氛围

商业的外部影响界面,通过立面处理、外部广场空间处理、内部空间外渗透处理,结合广告、橱窗设计等方式,使商业建筑从外部可以看到内部热闹的商业卖场氛围。吸引外部人流进入,汇聚商业人气。

中冶祥腾城市广场项目外立面设计时将橱窗、广告灯箱、店招、夜间灯光照明等元素,融入到建筑外界面一体化设计中,形成完善的商业对外的城市空间体系。(如图4)

3.1.3Crank曲折的空间

在传统线性的商业动线上引入局部放大的空间,形成凹凸的动线空间,不仅增加商业街临街店铺的面积,同时也营造出可供人停留的区域,增加商铺的商业价值。中冶祥腾城市广场项目设计时通过对动线研究,在人流交汇处设置多个放大的中庭空间,并适当布置休闲、休息设施。(如图5)

3.1.4Deck/Void露天平台/下沉虚空间

通过设置下沉广场、露天平台、屋顶花园等手法,增加地下一层、中间层及屋顶层的商业人气,为通过人流提供互动、交流的区域,增加人气和购物机率。

中冶祥腾城市广场项目利用平台、屋顶规划绿色的景观空间,在商场的角落、室外广场、商业空间出入口种植花树,使顾客赏心悦目,构建起轻松温馨的购物空间,不仅有效地美化了购物环境,也达到了节能环保的高效,创造人性化购物环境,实现室内室外的互动,大大的提升商业人气。(如图6)

3.1.5Inferchange立体交通空间

通过扶梯、电梯或者直跑梯打造便捷的立体交通空间,实现垂直层面的互动,使人能够轻松自然的被引导到各个层面。通过空间放大形成商业体中人流最集中的节点,好的交通空间设置能规避掉很多商业死角,并提升商业档次。(图7)

3.2业态规划

商业建筑业态规划设计从消费者的目的性和建筑内部可到达性两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功能业态目的性强弱进行划分,将强目的性的业态布置在难到达性区域。如:电影院、餐饮、培训、健身等;将弱目的性业态布置在易到达性区域,如:化妆品、珠宝首饰、女装等。(如图8)

按目的性强弱来布置各种业态,可以使人流能够分布到各个区域,再通过内部空间便捷的交通体系进行串联,利用标识、导视系统进行引导,使消费者能够自然的、简单的、顺利的完成消费活动。项目具体操作时业态布局如下图(如图9)。

布置原则如下:

(1)合理分布院线及主力店的位置,将主力店放置在商场的中后端,在人流的影响下极大的拉动前边商铺的价值。(如图10)

(2)按照消费者的购物目的进行业态分布,将经营诱导性商品、季节性商品、时尚类商品的业态类型,分布在较低的楼层,通过商品的展示达到吸引消费者购买的目的,将办公用品、家用电器、娱乐、大型餐饮等经营目的性较强的业态类型分布在较高楼层。

(3)整合业态分区设置,把经营相同类型商品的商家统一设置,既发挥业态的聚集效应,又方便消费者选购不同档次、不同式样的产品,从而达到“1+1>2”的效果。

3.3交通规划

商业建筑的外部环境虽然不参与直接经营,也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其对吸引人流及聚集人流具有重要的意义。畅旺的人流、车流是商业经营之根本。外部交通的易达性和人流组织的结合是商业项目成功的关键。因此,商业项目必须具有非常好的易达性。位于公交换乘站点、地铁出入口附近的商业项目,通常能获得大量、持续人流;过宽的主干道或者有护栏阻隔的道路两边,不利于人流的穿越和引导(如图11)。

中冶祥腾城市广场地块有架高的轻轨、地面7条公交首末站、1055辆P+R及配套停车。设计中我们将P+R停车置于地下一层,公交、出租等公共交通置于首层,将主要的轨道交通人流直接接入三层的商业空间,通过竖向空间交错减少交叉干扰和避免拥堵,同时在平面上形成公交换乘区、站前广场、商业广场进行人流疏通和空间导向。

停车体系流线设计也是项目的设计重点,对于中冶祥腾城市广场这种大中型商场而言,停车场地的设计及合理安排关系到消费者的便捷性,并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消费者的购物决定。从方便大多数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宜在商场外部周围布置大量的地面停车场位,但地面停车通常需要占用大量空间,所以我们用地下室停车来替代,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从地下停车库到商场内部的动线必须便捷、直达;另外,还需组织好商场的货物运输、卸货区及出租车停靠点的停车用地,并进行有效的人车分流,避免对消费者产生干扰和影响。

4.商业建筑人流动线系统设计重点

商业建筑人流动线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传统的线性模式逐步演变形成了适用于现代商业的动线系统,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布局模式:(如图12)。

4.1Main street线状主街系统

通过主要商业街道组织商业动线系统,在这条主要的街道上包含了多样的商业空间形式,增加店面的商业面积。此动线系统多用于带状狭窄用地商业建筑内,可通过多样的商业空间节点来吸引人,并形成小的区域回路系统未增加人流的购物停留时间。

4.2Some street多线街道交汇系统

此系统源于传统的街道加广场商业街区,在建筑内部设置一个中庭或者广场,并以此为中心,向各个方向辐射购物通道,广场部分成为商业建筑最集中最繁华的核心。此动线系统多用于地块四周有较好商业界面的商业建筑,通过多通道的引入,便捷的联系周边的商业动线,融入片区商业这个大系统中,并通过自身的核心商业空间吸引、打动购物人流,刺激购物冲动。

4.3Circulation循环流动动线系统

通过对建筑体量的切割、划分、组合,形成连续、循环的商业界面,不仅使外部城市空间与建筑与内部空间形成循环,而使建筑内部空间之间也能相互循环串联,形成具有双相循环的流动性联系方案,不仅吸引周边的人来利用商业,同时能使商业内部留得住人,而且大大的增加了店面的开放面积。

商业人流动线系统必须要符合商业建筑本身结构,应满足商业项目楼层垂直系统设计、立柱间距、中庭、大堂设计、应急出口设计等基础上规划设计。中冶祥腾城市广场项目的商业人流动线系统设计时,依据项目用地条件,充分利用周边资源优势,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线性+岛式+平台”的商业模式。

项目由线性空间为主要空间导向;利用岛式空间产生更多的“对外商业界面”;打造三个层面的商业平台衔接来自三层的轨道交通人流和首层的步行人流,形成“三个首层”的延展性商业空间(图13)。

中冶祥腾城市广场项目的商业项目人流动线系统设计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1)商业人流动线设计以直线为主。根据经验,在人流视野范围内的商铺,具有高租金的价值。但在直线的人流动线中,可以规划几个类似于小中庭的前凸或后凹形式,以提升局部商铺的租金(图14)。

2)为了有效拉动次级通道商铺的人流量,将收银台、卫生间、楼层休息区等部分功能分布在次级通道上。以拉升次级通道的人流量,同时也可降低将其设立在主要通道旁占用黄金铺面的损失。

3)由于商场面积过大,设计了若干主次通道。除了保证若干通道间的畅通及联系外,还在商铺前后都设立出入口,既方便顾客快捷的往返前后通道,又能缓解人流的拥堵,提升人流平均到达率。

4)人流通道采用了围绕中庭的双环回型结构。这种模式可以增加商场的通透感,最大化的增加顾客视线内的商铺数量,提高顾客的商铺到达率(图15)。

5)每层楼的人流过道数量为1主1辅。这种简单易梳理的人流动线,可以使消费者更加轻松的行进,而不会产生晕头转向,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从而丧失了再次光顾的情绪。在人流通道头尾端给予显著的空间或区域标识,方便顾客辨认,避免消费者认为商场像迷宫难逛,而产生下次不会再来的想法(图16)。

6)一层商铺采用玻璃墙体,内街采用通高的中庭和带自动遮阳系统的玻璃天顶,从而增加商场的通透感,使顾客不产生压抑感和不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流光顾店铺的数量。

7)通过商业装饰灯光照明设计营造舒适的购物氛围,灯光的色温、亮度和装饰空间的质感相映生辉,在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区域更显独特情调;商业建筑空间规划时注重协调性原则,在卖场、购物、娱乐、运动、休闲等不同经营特色的业态组合的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追求技术的进步、重视对新型结构形式以及技术设备的研究和探索,以适应更新的商业业态的使用要求;另一方面在进行业态规划和商业空间布局的同时,也充分考虑技术实现的可能性。

5.结语

篇2

引言

城市自形成以来,因科技水平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逐步成为巨大的、动态的三维空间实体,映射出日益完整的功能系统以及形态结构。构木为巢、凿穴而居的远古人类,怎会不对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瞠目结舌?而在现代城市中生活的我们,也已开始研究未来城市的组成部分——地下空间。

1.背景

1.1现实背景城市是接收几乎人类一切的巨大载体,从成立、成长再到成熟,走过的不同路口决定了城市的延续方向。我国的大城市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建设和开发,在日新月异的面貌更新中,终于要面对自身存在的地域和空间的限制,接受土地被规模建设不断吞噬的困境和空间的重构要求。在这样复杂多样的背景下,地面空间成为城市开发建设这个“跷跷板”的支点,已经被深度发掘了潜能;地上高层建筑的建设已深深压下“跷跷板”的一端,层次丰富的城市天际线成为城市面貌的“代言”;而“跷跷板”另外一端的地下空间开发正在蓄势待发,城市的地下资源利用在逐一拉开序幕。作为辅助城市规划建设的手段,城市设计以规划为前导,在不同的层面通过相应的语言范式衔接,塑造城市面貌。同时,城市设计以广义建筑学中的核心元素的身份,统领并协调建筑学、地景学和城市规划的要点,对城市进行综合性的开发指导。将地下空间的规划融入城市设计的手法,为城市做出多元化的回应,有利于城市结构的建构和整合。1.2研究背景1.2.1存量更新下城市建设的方向在功能主义的规划途径下城市经历了增量扩张的时代,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既是对城市空间利用的另辟蹊径,更希望借此缓解城市目前的巨大压力。1.2.2地上地下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地下空间将会被赋予多项职能,既有自带属性包括轨道交通、市政综合管廊、储藏设施和人防设施等,也会承接一部分地面上的外溢功能,包括大型公共服务空间、商业设施等。功能丰富化促进空间建设的多样化,将众多的功能结合地上地下一体化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竖向结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1.2.3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实施层面城市设计的指引缺失随着城市建设的需要,多个城市已经编制了地下空间相关利用规划,但是实践中的规划内容多停留在总体层面,关于地下空间资源如何结合城市设计在实施层面的利用,其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扩展;同时,地下空间建设在城市设计方面的引导性、可操作性较差。地下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从合理有序地开发地下空间的角度出发,需要加强并规范城市设计的成果内容。

2.研究综述

通过对历来的地下空间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国内外关于地下空间的研究方向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工程技术类,以人防工程、轨道交通以及综合管廊三方面为主,研究者多属于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和隧道工程等领域。二是空间规划类,以陈志龙等专家学者为代表,研究方向包括地下空间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并在相关的编制方式、结构框架和控制指标等方面取得研究成果,偏向宏观层面。三是以地下建筑为侧重点,包括地下建筑分类、环境设计和地下综合体设计开发等,属于微观层面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我国关于城市设计层面的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利用,主要穿插在地下建筑和地下空间相关规划的研究中,但是因为关注层面的不同而具有差异化。2.1地下建筑学层面地下建筑学层面主要基于物理环境和工程结构的设计两方面,对包括声音、采光、消防和生态方面的研究。城市设计作为方法手段,穿插在地下建筑学层面的研究中,但是相关的研究比较少。例如清华大学的童林旭教授在地下建筑学[1]一书中指出,“对城市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的发展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分工,一体设计,分期实施,是一条重要的经验。”林瑜将地下综合体的设计结合城市设计中的各项要素整合,将原本单纯的各项功能的内涵延展,联系地上地下空间的复杂关系[2]。袁红等提出,由于地下建筑与地上建筑的表达要素有所区别,地下空间的设计要更强调室内设计、交通联系、与地面城市的立体关系,并通过地下城市设计方法形成地下城市意向[3]。2.2地下空间规划层面相对于地下建筑层面,在规划领域中的地下空间城市设计研究更加深入。研究城市设计的角度也是多维的,大致可以分成两类。2.2.1按照空间功能的分类(1)交通空间关于地下交通空间的研究自始以来便是专家的关注点,从宏观角度上与城市格局的互动关联探析到具体项目的地下空间交通组织模式研究,从轨道交通的发展路径到步行系统的构建,研究范围和深度不断拓展深入。例如沈佳对宁波行政中心广场地下空间开发项目进行交通组织模式研究,提出地下人车分流的构想[4]。马晓东等以济南火车站站前枢纽开发设想为例,提出交通枢纽站点高效步行系统构建的重要性,并以地下空间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5]。(2)商业空间对于地下商业空间的研究,主要有两个研究方面。一方面,是对地铁站点的地下商业协同及配套设施的研究。例如马归民等人对天津市津汇广场地下商业空间进行分析,从空间和社会学两个层面,探索轨道交通站点地下商业空间开发的活力因素[6]。李秀敏等以重庆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综合开发为对象,将轨道站点分为五类进行商业业态的布局研究[7]。另一方面,是对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的研究。例如王惠强调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空间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研究并提出过渡空间和入口空间的设计策略,以保证更加舒适的环境设计[8]。袁红、赵世晨以重庆商业空间中心区为研究对象,强调城市地下空间结构应与地面相适应[9]。(3)公共空间2011至2012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明确提出,微观城市设计工作的核心是城市公用空间的精细化设计[10]。杨天娇、吕海虹等以北京中关村丰台科技园为例,基于城市设计的手法,在空间尺度、空间主题、空间界面和环境景观设计四方面,探讨了地下公共场所的弹性引导性要素[11]。2.2.2按照法定规划层次分类(1)总体规划层面总体层面的地下空间规划,更加注重整体框架的系统性,对于城市设计的考虑更多停留在指导的意义层面,相关点较少。例如谢英挺以厦门为例,提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地下空间平面形态、竖向结构等涉及城市设计因素的内容[12]。赵光、范杰等以天津为例,依据不同的编制侧重点和不同的时代环境,对三次总体规划进行了梳理,其中就地下空间的布局形态,要求更多地与地面空间的功能结构对应[13]。(2)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控规层面的地下空间规划,更加针对以开发地块为单元的设计和规划,具有实践性的借鉴意义。例如周觅提出地上地下一体化城市设计是直观模拟空间的有效方法,在整个地下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过程中都应有涉及[14]。茹文、陈红等提出钱江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地上地下有机协调的重要性[15]。

3.发展方向

对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在地下空间规划实施层面的相关概念、意义并没有明确的界定,针对具体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尚有很大的研究空间。3.1结合专项规划进行复合开发对地下交通设施、地下防灾设施、地下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分别进行规划,并对地下空间的业态进行分析与预测,确定相应的发展策略。需要根据城市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在城市设计层面的一方面或多方面给予关注强调。3.2分区针对性指引策略对老城、新区的地下空间建设采取不同的分区发展战略。老城以枢纽节点区域的地下空间更新、改造为动力,实现功能的整合与环境的优化;新区建设时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的立体开发,保证上、下的协调发展和高效衔接。3.3开发时序与规划补位,优化空间竖向布局与其他规划相衔接,明确地下空间近期、中期、远期的建设内容。近期统计地下空间的项目,远期结合地面的规划前景提出发展目标。实施与管理借鉴国外立法的先进经验,推进相关法规的制定工作,保障顺利实施。

4.小结

篇3

关键词:小城市;新区规划空间;优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全国各地参与到新区规划与建设开发的浪潮中来,并取得了初步成就。但是在发展与规划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部分问题,成为阻碍城市新区规划发展的瓶颈,导致建筑基础设施滞后,盲目开发泛滥。只有进行正确的前期新区规划与建设开发才能实现城市的合理化发展与协调性重组,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一、江苏省东海县城市发展状况分析

江苏省东海县是著名的“水晶之都”,处于江苏省北部与山东省接壤,属于国家首批重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与经济建设先进县。其连接连云港与徐州两大港口,又属于重要的交通枢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江苏省东海县出现扩张与新区建设的趋势,从整体上看其新区主要位于西双湖东北方向,北面达到府苑路,西面到达西双湖,南面也呈现一定程度延伸,总面积比较大,初步规划形成重点商务中心,实现商务与公共的服务。初步建设规划两条城市主干线,围绕城市主干线建设众多功能组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善的管网配套工程,建设水晶博物馆及部分大型商务酒店及写字楼,吸引金融、文化企业投资入驻,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最终在新区建设后形成功能完善,规划清晰的文化行政区、产业区、生态观光旅游区等城市空间规划体,真正推动江苏省东海县 “西双湖时代”的到来,为当地经济发展赢得新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机遇。

二、小城市新区规划空间理念分析

(一)生态建设,人居和谐

在城市新区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生态建设,将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融入到新区的规划与设计中,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关系。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充分发挥当地环境资源优势,遵从当地的山水布局及生态性网络,借助资源的整合形成清晰的布局发展脉络。可以以山位天然建设屏障,以双湖为自然曲水流觞,实现人工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创造园林式的生态聚居地。

(二)注重整体,团块状发展

在传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对于城市规划整体性认识不足,导致城市道路分割严重,大小不一,错落繁杂。在进行新区规划与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城市建设的整体性,突出城市建设的完整性,形成连续的城市内部建设空间,增强空间本身的节奏感与韵律感,构筑其完整连续的城市空间结构。在东海县的城市新区设计与规划中将环形的绿化带作为各地块串联的纽带,形成完善的城市布局规划结构。

(三)动静区分,商住两用

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商住两用的不同特点,商业区的繁杂与居住区的安静设计理念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要求在城市新区空间规划时要合理设计住宅区与商业区,实现二者的分离,做到动静有序,互不干扰。除了住宅区与商务区,城市新区在规划布局时还要配套设计农贸市场及小学、中学等一系列公共建筑,实现多样的城市新区功能,在新区设计与规划的过程中都要充分考虑,通过合理的城市新区规划与设计减小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居民住宅造成的干扰,又能保证城市发展民众公共基础服务的有效满足。

三、江苏省东海县城市新区空间规划设计分析

初步拟定江苏省东海县在城市新区规划与建设时分为核心商务区、中档居民住宅区及环形生态公共基础绿化带三部分。我们结合每一部分的设计规划进行具体阐述。

(一)核心商务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分析

我们初步拟定在主干道两侧建立规划商务核心区,基于小城市商业规模相对较小,沿街设市的传统浓厚,商业内核设计了商业内街与集中商业中心的两种商业空间设计规划,实现街市与大型商务广场的结合。这样设计的初衷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满足小城市居民购物的传统,另一方面便于形成浓厚的城市商务氛围。商业中心以广场为核心,向四周辐射形成商业建筑群,沿着主干道向南部延伸形成主要商业地段。广场设计上以绿色环保为主题,考虑与商业带相连,形成商业步行街,方便市民的购物与休闲。在商务中心的设计规划上形成以线性商业空间,连接面状的商业中心。商业中心广场基于广场向外发散,形成视觉性通道,增强广场本身与城市空间的彼此呼应,使得城市新区与老城区的有机融合。

(二)中档住宅区的设计规划分析

与商业区的繁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住宅区的安静祥和,如果说商业内核受四周用地商业活动的影响较大,那么居住区的环境相对安静,景观条件一般的情况下可以定义为中档住宅区。在中档住宅区的设计规划中,住宅区内的建筑垂直于主干道和绿化带,形成布局整齐有序的住宅区,这样设计一方面减少商业活动带来的住宅干扰,另一方面便于接受建筑与绿化带的彼此渗透,实现较好的建筑朝向选择。组团的住宅布置上可以考虑发散状,实现规划方案整体的有序感,逐渐产生渐变的住宅效果,建设上以多层为主,兼有小高层,突出住宅建筑设计的集中化设计取向。

(三)环形绿化带的设计规划分析

除了商业用地与住宅用地外,在城市新区规划与建设中环形绿化带也占有较大的比例,其高差较大,地段相对集中,借助连通的台地处理,实现绿化分区,将中间复杂地段设计成公共集中绿地。整体设计上的公共绿化带呈现出流线型特点,贯穿于整个规划范围,增强空间流动性,在建筑绿化带内设计健身道路及健身场地,主要停车场、绿色观光场所、主要的项目活动场地等。主要绿化带沿着住主干道分布,集中布置室外活动场所满足市民活动锻炼需求,提升品位,改善生活。

结束语:江苏省东海县作为江苏省重点发展县市,在新区规划与城区扩展的过程中做好前期规划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商业中心的划分到住宅区域的设计再到城市绿化带的建构,每一个环节的建设与发展都渗透着中小城市设计规划最新理念,推动建构最适宜的人居环境与产业新区。

参考文献:

[1] 陆婧婧.中小城市新区规划空间优化策略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3.

[2] 陈珍珍,朱建达.苏州地区城镇新区空间发展研究[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2010:11.

篇4

[关键词]人文理念;地下建筑;空间艺术设计

21世纪处于多元文化的社会结构下,因技术变革及社会变迁,设计思维及形式持续变迁,预测下一阶段的生活形式,以提供人们新的生活风格,成为现今建筑设计者的新责任。建筑意义不单依赖于实体,而是与接受者的主体意识密切相关。因而,随着时间、地域的变化,建筑的意义并非一成不变的[1]。对当代空间设计而言,本身加以理解、推演、分析而后决定蓝图及架构,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概念的变迁,进而延伸讨论地下建筑空间筑美学意义及形式风格的趋势及未来性。

1城市地下建筑空间的特点

1.1天然光线不足

地下商业空间由于处于封闭状态,天然光线严重不足,也缺乏室外景观,使设计受到限制,因此,采光大部分需依赖人工光源照明,光照设计就成为地下商业空间应考虑的重要生理指标。

1.2新鲜空气缺乏

地下商业空间没有窗户,自然换气往往很难做到,故空气的流通性较差,新鲜空气量不足,必须有大功率的通风设备,才可解决通风换气的问题[2]。

1.3室内空气污染

地下商业空间内部的空气污染气体主要包括一氧化碳、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甲醛、臭氧及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等,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很大,而地下商业空间由于通风不良,与地面商业营销环境相比,空气污染源的排除更加困难[3]。

1.4湿度高,渗漏水大

地下商业空间在自然状态下湿度很高,其内部应有良好的控湿、除湿设备。此外,地下建筑比地面建筑渗漏水的可能性更大,如果地下建筑有一部分在地下水位以下,防水的问题就更为突出。为此,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就应慎重选定建设位置和采取防水措施。

2当前地下建筑空间艺术设计人文理念融入的重要性

(1)建筑不再被视为理论命题的图像反映,且而是现实世界的功利性工具,被赋予了支持、帮助,甚至解放个体,进入一个更自由与幸福状态的功利性任务。所以地下建筑空间艺术是一项社会艺术,建筑物的价值主要是开创环境,由于试验性的建筑物常反对规范的形式,强调自由联想,大胆挪用各类科技,以产生创新、突破方案,提供更多选择[4]。(2)结合各领域所推论出来的艺术风格,成为未来学理论在艺术领域的最佳典型。当确认流行是一种形式和方式,指创造一种式样,一种生活模式或一个物体,使其产生突然迷恋,加上并未验证其实用价值,也就成了品味。(3)实现地下空间设计中人文环境与时尚因素的稳定融合,是永不间断及缓慢的进步,时尚现象的基础,以其完整的意义看,是一连串连续不断的快速发展,没有其他理由,其本质为暂时性。快速更新决定时尚进程,艺术设计是一种类别与程度的问题,也是一种广泛的全貌,包含被接受趋势的各种动向。

3设计应用

3.1功能完善、分区合理

地下综合体在功能上不仅包括商业、娱乐、购物、交通、停车等,还要考虑与地面交通、地铁车站保持方便、快捷的联系。合理的功能分区,尤其是竖向的功能分区,有利于地下综合体的空间组织中尤为重要。另外,在地下封闭的环境中,人们因无法利用周围环境的变化来识别方向,无法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而产生恐惧感,这是地下商业建筑中应着重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地下商业建筑功能分区明确对于建立完整的空间秩序感,帮助人们快速认知环境,在地下综合体的设计中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清晰的空间布局对于疏散防灾也是很有利的[5]。

3.2注重公共空间的设计

现代建筑越来越注重公共空间的设计。在地下综合体的公共空间中,步行街、中庭或最基本的空间元素,入口空间、室内步行商业街和中庭空间的设计最能影响造就空间的个性、特色,是公众的交通与交流空间,是空间的骨架。故大型地下综合体的设计,本质上讲就是公共空间的设计。

3.3人文空间的创造设计

在人文环境传承及创新发展的背景下,地下空间的设计为了充分满足现代化的人文需求,其文化的传承需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古建筑的保留及修复;(2)实现新建筑历史文化的展现,在地下空间建筑工程设计中相关设计人员需在保留及修复建筑的基础上,结业地铁站的空间设计理念,完善文化传承的工程项目设计标准,从而为人文环境的创新性营造提供良好支持。在现阶段地下空间设计中,人们已注意到这一因素,如北京地铁站设计中,尝试了建筑设计与特色传统文化的融合,如雍和宫站的设计,就充分满足了这一需求。在雍和宫站设计中,其文化的保护以及继承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这种创新性与古老文化的传统,充分展现了人文价值的人融合理念,为地下空间建筑艺术设计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又如南京学则路站设计中,通过“钢琴楼梯”的设计,吸引了大量人流,在这种艺术创新的同时,实现了建筑设计与人文理念的稳定融合。

3.4改善人的心理环境

地下建筑与地面建筑相比,通过建筑的空间布局来改善人的心理环境是地下商业建筑设计的重点。因此,在地下商业建筑的设计中,创造一个易于理解的空间结构,加强空间的方向感,使人身处其间而不感到迷惑,进而能把握住整个空间模式。空间还应尽可能创造出一种清晰的形象,以弥补外部景象的不足而造成的空间单一性,使室内空间多样化以加强空间的可识别性[6]。传统青花瓷元素出发,通过对青花纹样的简单提炼和简化,将其复制在现代装饰材料搪瓷钢板的立柱上,向世人展现中国伟大的青花艺术,传达一种传统纹样与现代材质的对比与融合。

4结束语

人文理念设计背景下建筑艺术设计的时间结构又包含其相关联特定世界的时间结构,其空间结构不能孤立在特定社会文化脉络的空间结构,必须分析当时具体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的时间及空间结构,有助于理解存在于不同时间的表现形态。

参考文献

[1]侯东升,赵金娜.某含商业步行街大型综合体防火设计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12):1600–1603.

[2]崔景立,程连军,刘志伟,等.珠三角某地下停车库消防和节能设计反思[J].给水排水,2015(12):82–84.

[3]林国新.城区电缆通道建设引发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分析[J].建筑技术,2017,48(3):253–255.

[4]俞明健,范益群,张竹,等.城市中心活动区地下商业空间规划与设计——沈阳亿丰地下不夜城开发利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11):1551–1556.

篇5

关键词:展示设计;空间规划;卖场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201-01

展示设计是艺术设计领域中具有复合性质的设计形式之一。在客观上它融合了二维、三维、四维等设计因素;在主观上,它是信息及其特定时空关系的规划和实施,集中地向观众传递大量信息的设计形式。使消费者在视觉、感觉、听觉、嗅觉等方面真实的感受到品牌的文化以及产品的经典。而这些展示陈列设计最终营造给人一种在环境中的舒适感。

一、服装卖场整体的空间规划

展示卖场的空间设计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则:(1)卖场设计的层次性。在设计的最初,对于墙面的设计、货柜的设计、试衣间的位置都要全面考虑。让卖场适当的多一些隔断和分割的区域。可以有效的提升卖场的气氛和格调,创造出一个引人入胜的购物环境,给人美的空间享受。(2)卖场设计的灵活变通性。无论事物有多新奇,重复面对或使用,都会令人们兴趣索然。缺乏变动,会使人觉得单调乏味甚至产生厌倦抵触心理。反之懂得变通,不仅易引人注意,更能够调动人体内活跃因子使人感觉精神饱满兴奋。因此好的卖场设计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创意来吸引顾客,更要能通过卖场的店面、陈列、色彩、结构等适宜的变通,达到顾客常往常新的效果。同时应随着季节、节假日及消费者偏好等灵活变化卖场设计,如冬季采用暖色调,给人温暖如春的感受,夏季则换用冷色调,给人清爽、萌凉之感。使其更亲切、更人性化。(3)卖场设计的经济性。卖场装饰布置的最后目标吸引顾客,增加销售量。装饰布置投资是很必要的,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盲目地、无计划地进行。卖场设计作为一项投资,在投入时也应慎重考虑的是投入多少才算合理,那些项目值得投入,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达到一定的设计水准等等。卖场设计要讲究经济型。例如为配合卖场的灵活变通性,卖场的设施应尽可能采用易拆换的,可变性高的设计、材料及设施,就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浪费。

二、服装卖场的展示设计

(1) 店面橱窗展示设计。店面橱窗是店家对外宣传,吸引消费者注意的主要方式。可分为封闭式、开放式和半封闭式三种类型。封闭型店面橱窗是一种沿街一面为玻璃,其余三面为不透明材料隔断的店面橱窗形式,这样的橱窗即集中又富有变化。它被认为是橱窗的典型形式。有时候封闭店面的橱窗两面为玻璃,两面为隔断。这类橱窗多设在商店大门两侧。由于封闭型店面橱窗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深受设计者喜爱。开放型店面橱窗是一种三面不设隔断,一面为玻璃的橱窗形式,这种橱窗能与卖场背景相融合,但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削弱了它的展示效果。

(2)店内橱柜展示设计。店内橱柜展示设计是一种解决框架造型及其内部商品陈列问题的展示设计形式。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框架的形状及其结构;二、商品的选择、组合与陈列;三、道具、色彩、灯光等的安排。橱柜展示设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商店或者商场。其主要有一下特征:1)位置的相对固定;2)空间的有效性与完整性;3)形式的变化性。橱柜经常变换陈列的内容,既是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需要,也是销售活动、信息传播等的需要。依据橱柜的高度和开放程度,店内橱柜可以分为货柜和货架两种形式。货柜的高度不应超过成人的腰部,一般高约90-95cm,宽约50-60cm,长约120-150cm。货架是一种高度超过货柜的陈列橱柜,高度一般在180-240cm,长约100-160cm,深约40-60cm。其框架为铝合金和木等轻型材料构成,立面由玻璃和薄板构成。设计者要根据不同展品的特色,选择适合的展示方式,较好地利用空间,辅助整体布局。

三、服装卖场的灯光照明设计

(一)照明原则

光源的颜色常用两个不同的术语表示。一是光源的色表;二是光源的显色性。色表是指灯光的表面颜色;显色性是指灯光对照射物体颜色的影响作用。总体上讲,服装卖场的灯光有两种方法来突出商品:一是正确的表现出服装的本色,做到“忠实显色”;另一种则是“效果显色”,可以通过微妙的色光效果更鲜明地突出商品的特定色彩。

(二)照明类型

卖场的人工照明分为基本照明、特殊照明和装饰照明。基本照明是商场为保持殿堂内的能见度,方便顾客选购商品而设计的照明灯组。目前商场多采用吊灯、吸顶灯和壁灯的组合,来创造一个整洁宁静、光线适宜的购物环境。设计灯具的原则是灯光不宜平均使用,要突出重点、突出商品陈列部位,总的照明亮度要达到一定强度。特殊照明也叫商品照明,是为了突出商品特质,吸引顾客注意而设置的灯具。采用底灯、背景灯来显示服装的轮廓线条。装饰照明是卖场广告的组成部分,用霓虹灯、电子显示屏或旋转灯来吸引顾客注意。

(三)照明方式

对于卖场服装商品照明来说,不同的光源位置可使服装产生出不同的效果,最理想的是“斜上方”和“正上方”的光源,可以收到满意效果。(光源位置及产生效果见表1)

四、服装卖场的色彩设计搭配

人凭感觉接触的外界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另有6%分别来自触觉、嗅觉和味觉。恰当的运用和组合色彩,调整环境的色彩关系,对形成特定的氛围空间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服装卖场色彩设计要统一,服装和装修色彩要和谐融为一体,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服装展示的主色调,尽量避免服装色彩和装修色彩完全一样或类似,否则卖场会显得很单调呆板没有突出的主体。按照颜色对人们造成的不同感受色彩的类别常分为暖色和冷色。暖色主要有红色、黄色和橙色。而冷色主要有蓝色、绿色和紫色。总体上暖色给人以温暖、热情、亲近的感觉,而冷色调给人一种比较雅致、洁净的感觉,使人产生一定距离感。若将冷暖两色并用,暖色向外扩张、前移;冷色向内收缩、后退。通过不同商品独特的色彩语言倾向,顾客更容易辨识商品和产生好感。有效的色彩设计能够使顾客从踏入店门起便感受到服装品牌独有的魅力与个性,使顾客的感性因素得到升华,最终调动其购买欲望。

在现代社会里,进入品牌竞争年代的服装业,在卖场的舞台上已经不能仅凭“个人英雄主义”来获得商业上的胜利。在整合营销的思维下,由产品、品牌文化、营销策略等各种元素组成了一个全方位的终端推广系统。而在这个系统中,卖场展示设计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通过卖场店铺标新立异的设计,取得强烈的视觉中击力,营造一种商业空间的销售环境,有特色的设计烘托品牌服装的卖点氛围,以此争取更多消费者的光顾,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参考文献:

[1]陈同乐.光的艺术:光在陈列艺术中的应用与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篇6

关键词: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街道景观;低碳出行

中图分类号:TU74文章标识码:A

传统商业街区是城市核心商业地带、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独具魅力的特色旅游景点,很多都是在原有的旧城街区特别是老商业街的基础上更新改建而来[1]。在保护更新过程中,建立良好非机动车停车设施,有利于处理好传统商业街区的静态交通和美化街道景观,鼓励市民选择自行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1]

1.传统商业街区的非机动车停车主要问题

非机动车具有方便灵活的特点,受停车条件限制小,在传统商业街区易造成乱停乱放的现象,影响街区秩序,诱发交通事故。传统商业街区具有复杂的社会与经济结构,重新规划建筑物配件停车场较困难。规划合理的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要结合传统商业街区的空间特点和市民在特定场所的停车需求。

传统商业街区从空间形态上分有:1)院落店肆空间,2)入口空间,3)街巷空间,4)节点空间[2]。现存的主要问题有:入口空间非机动车停放需求较大,停车点与入口的距离过远不方便市民停车,与入口太近则影响了街道的秩序和美观。在街巷空间,店铺门前停放非机动车影响售卖空间,商业主干道周围的停车不利于交通的通畅。人行道上的非机动车停车设施挤压人行空间,甚至有覆盖盲道和阻塞无障碍通道的现象。人流集中的空间非机动车停车设施不足,其余边缘空间则泊位闲置。街区的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缺少与公交换乘节点的衔接点。另外还有设施落后、外观单调、无传统文化特色、不方便识别等问题。在非机动车停车规划管理上,如何将日益发展的停车需求和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要素结合起来,建设易达、便捷、安全和美观的停车设施值得探讨。[2]

2.设计对策

针对传统商业街区非机动车的现存主要停车问题,从辅助设施的空间规划安排和形式设计两个方面提出设计对策。[4]

2.1 非机动车辅助设施的空间规划安排

(1) 在街区内部的空间:①入口空间,是介于商店购物区和外部街道之间的过渡空间。市民的非机动车停车需求较大,停泊过多的车量影响商业街区的发展。可以入口100m~150m范围之内设置地下停车场,或是协调入口商业建筑的停车场供市民使用。苏州观前商业街区的长发商场正在建设的大型停车场,届时提供商场内部员工和街区的顾客同时使用。②街巷空间,是提供临时的室外售卖空间和顾客停留、逛选的空间[2]。停车行为零散,缺少组织。在停车场地的选择上避免街巷的交叉口和主要商业活动的主干道附近[3]等交通人流集中的空间。充分利用行人稀少的街巷和人行道的绿化带等,保证人行道的最低净宽为200cm,以尽可能同行2台轮椅为宜[4]。在交通组织不明显的区域用非机动车量的排列方式将车辆和行人的交通空间进行分化,对运行方向起引导作用。③节点空间:是体现街区的节奏和韵律的微小空间。根据场地条件和停车需求量灵活配置临时的非机动停车设施,避免大量泊位闲置影响街区景观。[3]

(2) 在街区的空间,非机动车停车点最好不与公交换乘点重合,在换乘高峰期易造成交通堵塞。停车点设在相邻两个公交站台中间,并设置非机动车停车标识,指示的内容要准确、清晰,未能就近停车的市民,能够根据标识很方便地找到停车点,就像找到地铁站或公共汽车站一样[5]。

在大面积的停车区域,为了保证非机动车进出方便,需要考虑不同停车方式所需的间距、过道宽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停车带宽度和单位停车面积(表2)。[10]

类型 停车方式 停车带宽/m 车辆横向间距/m 过道宽度/m 单位停车面积/m2

单排 双排 单排 双排 单排 双排

自行车 斜列式 30 1.00 1.60 0.50 1.20 2.00 2.20 2.00

45 1.40 2.26 0.50 1.20 2.00 1.84 1.65

60 1.70 2.77 0.50 1.50 2.60 1.85 1.67

垂列式 2.00 3.20 0.60 1.50 2.60 2.10 1.86

电动车 斜列式 30 1.10 1.76 0.50 1.32 2.20 2.42 2.20

45 1.54 2.49 0.50 1.32 2.20 2.00 1.82

60 1.87 3.05 0.50 1.65 2.86 2.00 1.84

垂列式 2.20 3.52 0.60 1.65 2.86 2.31 2.01

2.2 非机动车辅助设施的形式设计

在有固定人流量的非机动车停车区域设计固定式停车柱,将车架支撑部分埋入地下,必要时可以充当阻拦设施[6];在街巷空间的人行道上采用活动式停车架和可拆装的单元体停车设施,轻巧方便的车架可以随时搬入店内,利于保持街道整洁。法兰克福沿街的便利店前摆放了有该店店徽的自行车架(图1);节点空间的停车设施依附于其他设施(如栏杆和墙体),不仅占地面积小而且与环境结合紧密。在哥本哈根,将自行车车架与滨河栏杆结合的设计体现了自行车城市的场所精神,使城市空间充满活力和个性(图2)。保障非机动车停车的安全也很重要,我国城市大约有50%~80%拥有自行车的家庭被盗窃过[7]。在盗窃频率高的场所设置停车锁架(图3),可以减免人为管理的费用。另外,不同型号和重量的非机动车应配有不同尺度和材质的辅助设施,体现对市民非机动车财产安全的人性关怀。例如英国纽卡斯尔市根据电动车的尺度和重量,设计了非常牢固的组合式车架(图4)。[5]

非机动车辅助设施不仅要求单纯的艺术处理,缓解市民在拥挤嘈杂的商业街区产生焦急的情绪,而且要强调对传统商业街区特点的呼应和渲染,成为街区形象系统的一部分。停车设施的形态、材质、色彩和细部点缀与其他的公共环境设施构成系列产品,增强街区的视觉整体感,并运用符合街区文化特色的标识。最后,还要考虑所选材质的耐用性,方便设施的后续维护工作。[6]

3.实例分析

(1)背景资料

临顿路是位于苏州观前传统商业街区内一条南北向的重要街道。连接大型商业中心入口、苏州博物馆、写字楼、沿街小型商铺(包括餐饮类、服装类、住宿类等)构成。以娱乐和购物为主的市民活动,需临时性的非机动车存放服务。以上班、生活为目的停车行为,具有长期存放特点,通常在4个小时以上。在公交站台附近,长发商场和江苏银行前的人行道上非机动车停车量大,停车时间久,还有占用盲道的现象。整个路段没有设置专门的非机动车停车的辅助设施和明显的停车标识,地上的停车标线已经褪色(图5)。主要非机动车种类有自行车和电动车,常规尺度见表1。[7]

车长(cm) 车宽(cm) 车高(cm)

自行车 170 63 95

电动车 电动自行车 180 65 120

电动摩托车 192 65 120

(2)解决方案

针对公交站台非机动车停车量大的情况,应避免非机动车停车区与公交站台区域完全重合的情况,可在醋坊桥观前街东站台和市立医院东区站台附近150m范围内设置停车场,尽量利用人车稀少的东西向街巷(临顿路与平江古街之间的小巷),以及建筑附属停车场(长发商场正在扩建的室内停车场和临顿路南短的和基广场)。在公交站台周围设非机动车停车指示和标志,标明停车距离,方便公交换乘的市民快速找到非机动车停车场。在林顿路的醋坊桥观前街路段,根据表1的数据重新安排非机动车在人行道上的排列方式。重量较轻的自行车在纵向上与地面成30°角停放,电动车体量则保持水平45°角停放,两种单排带状的停车方式占地宽度都约为150cm(图6),相比现存的垂直停放方式而言节省了空间,基本可以保证人行道的平均净宽为200cm。在市立医院东区路段的小型沿街零售商铺外的停车需求较少,建议使用活动式停车架和可拆装的单元体停车设施,供购物的顾客临时使用,保证街道有序整洁。并且设施的外观设计与临顿路上现存的公共设施风格一致,如路灯、垃圾桶等,保持视觉元素的统一。[8]

4. 结语

非机动车停车辅助设施虽貌不惊人,但是改善它的设计却能营造文明的环境,规范引导人们的行为,影响人们的出行习惯。在保护更新传统商业街区的过程中要合理规划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在空间布置上符合传统街区的场所精神,在数量上合理利用商业空间,在形式上尊重本土文化。系统分析传统商业街区内市民的停车行为特征,在设计时将功能与安全要素,视觉与空间要素,环境与精神要素协调考虑,引导市民选择低碳的出行方式,感受到充满人性的商业空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9]

参考文献

[1]陈惠安.传统风貌商业街区街道界面初步研[J].北京,清华同衡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淮阴工学院学报,2013(l0):44

[2]高盛,曹麻茹.传统风貌商业街区空间特点研究[J].山西,山西建筑,2009(4):37

[3]杨恩慧,韦献兰.大城市自行车停车场规划新探讨[J].北京,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职业圈,2007(2):53

[4]钟蕾,罗京艳.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一版118页

[5]耿雪,田凯,张宇,黎晴巴黎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规划设计[J].北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2009(7):26

[6]安秀.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166页

[7]邓兴栋,徐建闽.大城市自行车交通发展定位和对策[J].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9(12):89

[8]朱晨.对西直门地铁站自行车停车场规划改进的调研[J].北京,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中国电子商务,2009(10):133

篇7

关键词:中心区;空间理念;城市建设;规划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citycenter area, discussed the spatial structure, spatial integration, spatial organization, spatial concepts to thecentral district planning conducted in-depth research, to reveal the rule space in city center district development,development of the city planning concept.

Keywords: central district; space concept; cityconstruction;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城市中心区具有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多项功能,如办公、娱乐、教育、医疗、会议等,是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目前,大城市存在CBD、CRD等空间结构,CAZ规划理念代表着目前城市中心区规划的最新成果,它将城市最具活力的地带建在城市中心区最核心的地带,这一地带将成为融金融、商业、服务业等城市职能为一体的区域[1]。采用城市地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结合科学的空间理念,对城市规划进行深入研究,意义重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对于中小城市的空间规划理念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针对城市中心区规划的空间问题展开讨论,旨在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空间理念并用于城市的整体规划。

2空间结构

城市中心区功能、规模、结构都较为复杂,具有单核、多核等结构形式。城市中心的内部结构因此具有多种形式。CBD 的内部结构可以细分为四大功能圈:零售业相对集中的功能圈,零售、金融与办公的混合功能圈,办公、旅馆为主的功能圈,以及拥有较大占地面积的家具店、汽车维修厂等为主的功能圈。同时,CBD结构又可分为硬核与核缘两个部分,内核及环绕内核的外框两大地区,其中核是主体,框则作为核的补充,用于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与辅助空间。有人提出了一个适用于中等城市的概念化模式,此模式把城市中心区分为六个区:初级零售业区,二级零售业区,商业办公区,娱乐及旅馆区,批发业区和仓储业区,公共管理、办公机构集中区。其中,初级零售区的区位最具有便捷性,商品、服务等级明显;二级零售区与初级零售区相连但分界明显,主要服务对象为中产阶级;商业办公区主要用于发展金融和保险业。城市中心区职能的发展趋势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以商业中心为主的发展阶段、商业职能与商务职能混合的发展阶段、以CBD 为主的发展阶段。

城市商务中心的发展,将会逐步从城市商业中心分离出来,独立成为一个发展中心,并寻找自身发展的最佳区位,它的空间发展将按照“线—网络—面”的规律进行。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中心区将打破传统“线”型空间格局,进入第二发展阶段,向高层次的“网络”结构扩展,与此同时,保持部分居住职能。这将使老城中心区域的商务、行政等职能交叉混杂,各职能区之间的交通不便,使老城中心区活力减退。新城市中心区的空间规划应遵循“面”的设计方式,商业、商务、行政等职能空间要能形成功能区,并形成于最佳的发展区域,辅助空间应在此基础上配备,规模应适当,由此来增强城市活力。规划的第三产业需包括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商业空间规划应分为初级零售业区与二级零售业区;由于服务对象和方式有所不同,应将商务空间分为高、中、低三档。从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出发的空间整合,是建筑环境的一种创新和改革。城市中心区是城市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其空间应与城市空间相互协调,取得最佳效果。

3空间整合

3.1与城市空间环境的整合

城市中心区的建设应当与整个城市空间环境相互协调,创造优良的商业、居住和文化环境。首先,与城市建筑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其次,空间的规划应能够形成良好的视觉空间景观;再次,建筑体量不宜过大。在具体的中心区规划中,还应考虑延续老城的功能,户外空间尺度不宜过大,道路建设应恰到好处。

3.2与自然环境的整合

城市内部的自然环境,如河流、湖泊等,对打造城市生活、维持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规划中均予以保留。在城市的规划实例中,河流常被规划为居住区内部的景观,并作为城市区域划分的自然边界,也可作为城市景观的轴线[2]。

3.3与地域文化的整合

我国地大物博,南北方和东西部的文化差异巨大。城市中心区的规划应充分考虑文化上的差异,不可将一种模式套用到不同的城市而不做相应的调整。中心区规划须符合当地的地域文化,在文化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进行。建筑的空间布局应能体现南北差异和地方文化特色,如加入江南传统建筑空间的要素,建筑的细部设计应能够体现江南传统建筑的特色,真正做到“入乡随俗”。

4空间组织

4.1空间组织内容

在区域中起中心作用的部分空间是区域的核心,规划可以以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或文化中心为核,其它区域围绕核心构筑“核心开放空间”。以行政区域核心为例,“核心开放空间”是多重功能的转承,可以作为几何中心与视觉焦点,达到控制整个中心区的作用。有了核心区域,可将中心区细分为两个或多个片区。如果中心区内有河流流过,则可将河流作为自然分界线,以河流为界形成两个片区。每个片区所执行的主要功能有所不同,如一个片区以居住为主,混合商务、商业职能,另一片区以商业服务为主,同时作为行政中心所在,代表城市空间形象的精华。片区之间通过横向的城市交通进行沟通。以职能为依据,又可将中心区分为不同的主题区域,如文化展览区、行政办公区、商业服务区,商务工作区以及居住区。中心区的规划应能做到“起、承、转、合”。中心区的空间景观应进行精心设计,力求严谨但又充满变化;运用对景、框景的手法对轴线空间进行强化;通过富于变化的景观,体现城市的设计特色和历史文化。同时,规划还应在文化中心、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居住区内设计富有特色的景观和节点。。

4.2空间组织特点

城市形象由城市空间的“边缘、区域、节点、网络、标志”决定。由这一理论可知,中心区的规划主要应考虑以下五个方面:(1)强化空间的标志性与独特性,突出某一中心的地位;(2)每个功能区域应突出不同的建筑风格;(3)综合考虑沿街建筑的景观建设;(4)加强与周围城市空间的有机融合;(5)建设区域标志和节点建筑,城市标志与节点设计应重点关注城市景观的变化与人的工作、生活体验。

城市中心区是一个城市的公共空间。从广义上讲,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居民日常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如道路、广场、公园、体育场等; 从狭义上讲,是指公共基础设施的用地空间,如城市商业区。城市中心区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独特魅力与文化,是城市公共空间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元素,中心区基础设施是城市不同侧面的具体体现。中心区的建设应体现三维立体化,而三维立体化又主要体现在交通、地下空间、天桥、地铁、管道综合、电力设施、供水系统、排水系统等。中心城区作为城市化的核心空间,引导着城市产业的聚集,其规划建设用地应首先保证核心区域的指标,并预留必要的弹性空间,控制规模较大的建设工程和活动[3]。

目前“依托老城、放射状发展”的城市总体布局,使中心城区的向外扩张成为规划关注的焦点;尽管城市建设空间增速总体上放缓,但城市中心区发展轴已经自发形成,且重点部位的点状扩展强度领先于其它部位。进一步的规划应强化中心城区与周边发达区域之间的联系;同时按照均衡性原则,设定重点片区。结构规划应注重成效,加强道路修建工程,使其成为市域关键的联系通道。减少规划策略失误,避免偏离城市规划建设的主导发展方向。

5 结束语

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应阶段城市中心区的规划具有客观规律,空间理念在此规律基础上形成。空间的发展与延展存在一个自组织生长过程,即从开始的点集聚,到后来的线形成和点线互动,最后形成网络化趋势。空间布局不仅要注重重点空间的发展,还应全面兼顾区域节点和轴线的相互联系,使其能够互动发展,而点轴之间的关联则是构成城镇空间结构的关键。交通轴线对中心区空间的发展尤其重要,它具有的联系功能和引导作用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质量。空间理念应加强对重点发展部位经济效益的考量,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张与经济效益的空间布局应相互对等,须知空间延展并不会带来用地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益峰, 徐春宁. 中小型城市中心区规划研究——以昆山市北部片区中心区为例[J]. 规划师.2006(5): 42-44

篇8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设计

Abstract: as a new type of land and resources of underground space, attrac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many countrie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underground space has become the trend of world development. In search of the living space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underground space, is a strategic choice to solve the population increase, land scarcit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raffic congestion and other crises. This paper takes a square as an example, the underground space and environment design,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two, forming a mutual benefit business conditions.

Keywords: City; underground spac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在寸土寸金飞速发展的现代化都市,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不愿将时间花费在等待、路途这样无效率的地方,集中工作、就餐、娱乐等必要行程的地点成为高效率生活的首选。高层综合体顺应要求雨后春笋般如林的生长在各地中心区、金融区、新城区。

一、概述

1.高层综合体的整体建设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辅助要素:地下空间、环境建设。

1.1 地下空间:除了在地块中高容积率的向上发展,综合体的地下空间逐渐显得尤为宝贵。一般来说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地下空间大多数用于停车及设备。有时也会出现少量的商业设置。

1.2 环境建设:在节约市政用土,减少市政设施重复建设,提高市政设施利用率的同时,高层综合体也需要承担一定的环境建设责任。环境的优良直接影响地块的商业氛围以及辐射范围。同时,可以对高层综合体的复杂人流进行合理分配引导,对人气带动及城市环境建设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 项目概况:地块位于某广场商圈,总占地面积约82亩,实际建设用地面积为29.25亩,容积率达到6.5%左右。项目拟规划在红线范围内建设集高档百货、超级电器旗舰店、高星级酒店、高档公寓等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并要求对代征地绿地、水域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形成完善的市民广场空间与项目空间的有机融合。

3. 周边条件分析

基地所在的商圈为核心商圈,周围有电脑城,各类百货,手机数码城和大型超市等商业设施。为此项目提供了人气条件。地上建设红线集中在地块北边,南边主要为代征绿地,其中包括大面积水体。

综合体群房控制在5-6层全部用于商业,塔楼包含办公、酒店及住宅设置。商业总体量控制在6万m2 以内。

设计理念初步形成

综合上述条件,设计者认为,环境及地下空间的设计阻碍因素有两点:1.大面积水于地块中央,若进行填埋,不仅提高建设成本,并且浪费天然水景资源。若予以保留,其下方一层的高度无法利用,按常理设置停车无法发挥最大经济价值。2.地面广场面积大,若完全设计成独立广场,会令人产生疲劳、厌烦感,甚至对到达建筑主体的人流起到阻碍作用。在保证地面广场完整性的同时,对人流理性引导,并将地下空间利用最大化,设计者决定将地下一层设置成商业用房,广场部分沿水体边界安排商铺。并按照人流聚集点设置下沉广场,作为地下与地面的连接点。其余地下二三层停车及设备用房。此举有效的融合地上与地下空间,打破了大面积广场带来的繁冗、审美疲劳的弊端。将地块的商业价值发挥到最大。

2.1 两横两纵

横向,广场以湖面为中心由北至南有两条横向分割。北端为一整排下沉广场,并被地面交通分割成四个分区,各分区均设立垂直交通。南端为基地临街面,分别在东西两角设计地下商业入口,利用巨大不规则折线形台阶,对人流进行引导。在两条横向带状设计之间,设计三条步行规划路,以满通需求。纵向,广场主要设立两条不平行道路。西边结合广场中间横向规划路对水面进行不规则分割。

两横两纵的设计顺应不规则梯形基地条件,配合商业综合体造型要求,对场地进行“井”字分割,使不规则折线成为环境设计主要元素。

2.2 “Z轴”联接

地下平面交通状况也与地上一致,由此,上下两层的连接点变得很重要。这是将环境与地下空间结合设计的重点。除了满足疏散交通等规范要求的楼梯、扶梯等,设计者构思了四处肩负造型功能的“Z轴”联接,分别是北端下沉带中间的锥形玻璃塔,及分别设立在水域中央、南端两商业入口之间和东边绿地上的异形“金字塔”采光井。四处联接点高出地面的设计不仅对下层商业留出空间变化的余地,也打破了上层大面积平坦基地给人带来的视觉疲劳感,使广场环境高低错落有致,配合造型景观,丰富了广场的环境元素。玻璃及钢架的材质富有现代感,提高地下商业的自然采光率,一定程度上还可降低营运成本。

2.3 小品设计

X、Y、Z轴的主体设计确定之后,细节小品也十分重要。好的环境小品可使广场整体趣味性提高,可使基地已有条件的环境价值发挥到最大,环境设计的成功与否也体现于此。

整个广场的环境重点就是自然水面。由于水体面积巨大,所以通过纵横交通的分割,变成大小不一的四个区域。加之中间树立一个异形“金字塔”采光井,无疑,这里成为广场的环境中心点。为更好地利用水体景观效果,设计者沿东边较大的两片水区设计不对称滨水步道。横穿水景的步行规划路有近三分之二的长度拥有沿水景观,设计者将围砌水面的池岸设计成种满花卉的花坛,并隔一段设计一张木质长椅嵌于花坛之中。步道配合绿地景观及花坛长椅,营造出被自然环境包围的舒适田园感。在各水区中间,设计略处于水面的石材立方作为水中小品,方形的石材,排列整齐,显得既稳重,又现代。各区立方排列不对称,避免了石材立方容易带来的沉重感。加之与其配合的喷泉及围绕的花坛,使整个水体成为有灵魂的丰富景观,人群在这里可以放松身心,忘记紧张的生活节奏,融身于广场环境之中。

配合步行规划路上,花中长椅的设计,在东西两边绿地上,沿边设计若干包围着花坛的木质圆形长椅,一方面为广场人群提供休息场所,另一方面,也分担了景观中心所负担的人流压力。

三、城市色彩规划应往何处去

3.1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在设计中考虑到色彩对人的视觉心理作用,应使人感到舒适,产生正面心理效应。过度的色彩装饰会产生浮夸、躁动、张扬、轻浮的视觉效果,对人的视觉与心理产生极大的负担与影响。二是城市色彩规划不是规划一个空城,应把人的生产与生活活动考虑到规划中去,进行把人包含于城市其中的整体色彩规划。

3.2 与自然的和谐

城市是位于大自然中的,不能孤立地只谈城市色彩,它应与周边的自然地理情况、气候状况等相协调。

3.3 对色彩文化属性的挖掘

除色彩的科学属性外,应加强对其文化属性的研究。

3.4 有度且可行的规划

色彩规划的度应把握好,不能简单画一地硬性规定色系色调,强制执行城市色彩规划,那样会抹杀城市的多样性,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3.5 绿化景观

广场本身面积巨大,所以,在统一的风格中,尽可能地丰富设计,减少审美疲劳是此项目环境设计的另一重点。而本广场中,除去交通、水景等,最大的面积,莫属于绿地。若是满铺草皮,难免显得空洞乏味。经过商讨,设计者决定,采用拼接手法,将两种不同草皮以不规则流线间隔种植。这里,设计者没有再采用广场、台阶所使用的折线元素,而是采用了曲线流线设计。一是为配合绿地的亲和力要求,二是为降低广场整体的冲击感。折线与锐角的大量出现,会对人的感官造成一定的刺激,流线型植被拼接,好似柔和剂,中和了现代风格及人体感知的两种需求。

除拼接绿地外,广场采用三种不同规格的行道树。最大最挺拔的用于沿基地种植,对广场形成一定围合度,对步行与机动交通进行分离。第二种略小的树种用于两纵交通,明确其主要道路的交通地位。最小的一种用于其他规划道路。三种行道树形成交通等级,也明确了广场的区块划分,对平坦的广场起到竖向的遮挡及分隔,有利于形成景观层次。

为呼应水体周围花坛的设计,将每个下沉广场周围都设计成花坛,内种植会竖向生长的藤蔓型植物,使地上景观有效的延生到下层商业空间中,形成景观延续性。

总结

将地上环境与地下空间结合,最重要的是合理安排三轴连接,使两层空间可以融会贯通。设计者十分重视高层综合体中这二者的设计利用,将其结合是顺应基地条件的产物,也是商业环境设计中的另一突破点。在经济价值首当其冲的现今社会,环境的优化是对人性的关怀,同时也使经济价值提高。将地下空间结合到环境设计,无形中使环境的优化成倍增加,不仅对商业人流进行更细致的分配,合理的降低地面广场的人流压力,也为商业地块聚集了人气,为商业经济价值的发挥提供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陆元晶.张文.王正鹏.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若干问题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篇9

关键词:会展设计;展览设计;信息传递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07-0137-02

一、概述

在第三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中国贸促会正式《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6)》,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内地各类展览会的直接收入达140亿元人民币”。会展展览业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城市面包”,经济越发达,会展活动就越丰富多彩。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既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更加开放和自信的中国形象,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会展业的实力。作为会展业核心的会展设计则更为拥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

会展设计又名展览设计或者展示设计,是商业活动的领跑者,涉及行业面极其广阔。

会展设计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容,涉及广泛领域并随着时展而不断充实其内涵的课题。从1861年伦敦海德公园的世界博览会、1925年的巴黎博览会、以及各种世界规模的交易会,到迪斯尼乐园及各类商品展销会、各种商品陈列等无一不是我们熟悉的例子。尽管这些会展在规模和性质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但在设计的性质上有着相近的特点。近年来,世界各国的许多会展都呈现出高投入、长期化的趋势,一些著名的博物馆都不异巨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运用最新科技成果,使会展成为一种融尖端科技和密集信息的艺术性的文化活动。

从会展设计的角度而言,设计的目的并不是会展本身,而是通过设计,运用空间规划、平面布置、灯光控制、色彩配置以及各种组织策划,有计划、有目的、符合逻辑地将会展的内容展现给观众,使观众接受设计从中传达信息,它是商业特殊形式的广告。

二、会展设计的构思和情节

如何建立会展剧情的框架是会展设计的关键,它决定着设计的走向。设计构思一定是基于某种主题所成,在设计的初期阶段,必须先了解会展要传达给参观者什么信息,由此决定会展的大主题和风格,好的会展主题必须能直接表达展览内容,而且可以创造一种特殊的展览气氛,有效地吸引顾客达到宣传销售目的。其次要划分出补充大主题的小主题,还有相关的各种项目,这些内容既要与服从整体风格,又要有其独特的构思,能够成为一个个精彩的局域点。这些精彩点与整体风格协调起来即成为会展剧情的框架,就如同电影和戏剧中的剧情大概。由此出发考虑场地空间规划及造型结构的安排,开始基本设计。除了每个项目的会展意图外各小题间的关系也是讨论的重点,由小主题的关系所构成的联系和会展空间的格调也息息相关。

现代商业展览,早已不再是一桌两椅、几块展板、现代“庙会”式的被动会展。在激烈的展览竞争中,除策划、组织工作外,会展的形象设计也是展览会成功的关键。如何突破有限的空间限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展览功能,是会展设计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设计上除了考虑商品的会展外,还必须考虑在空间的设计上保证具有一定的洽谈和销售空间。会展会对营销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进行高度浓缩:短短几天,可以和成百上千的客户面对面洽谈、签约,全面了解同类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水平,从而调整自己的经营方略。一次成功的展览会,甚至可以落实全年度的销售计划。正因如此,在信息交流手段高度发达的资讯时代,商业展览会、交易会依然呈现勃勃生机,深得商家青睐。

在会展设计的初期阶段,必须构想会展剧情的大致框架,随着设计构思的进行及对企业提供资料的调查及了解,在基本设计结束时,也要决定会展剧情的各个主题的内容。所以会展设计从始至终受到会展剧情的左右。如何建立会展剧情的框架是会展设计的关键,它决定着设计的走向。设计构思一定是基于某种主题所成,在基本功设计的初期阶段,必须先了解企业要传达给参观者什么信息,由此决定会展的大主题和风格。好的会展主题必须能直接表达展览内容,而且可以创造一种特殊的展览气氛,有效吸引顾客,达到宣传销售目的。其次要划分出补充大主题的小主题,还有相关的各种项目,这些内容既要服从整体风格,又要有其独特的构思,能够成为一个个精彩的局域点。这些精彩点与整体风格协调起来即成为会展剧情的框架,并由此出发考虑场地空间规划及造型结构的安排,开始基本设计。

在展览设计中所传达的商业信息,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模型、影像、图表、样品等多种会展媒体上。而所有这些会展媒体的分配也必须按照会展剧情的内容来决定。要将重点放在重要主题的会展上,既保证符合展览场地的限定又具有同主题统一的风格,纳入会展剧情。

基本设计方案和实施计划随着设计制作具体作业的进行都要改写。尤其进入设计的实施阶段,设计的详细细节及在此展开的信息内容都一一有了定案,但有时因为场地条件及信息材料变化的关系,也必须修改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常常回归的原点就是会展剧情,所以会展剧情是进行大型会展设计时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

三、会展设计的理念

会展设计是创造宣传效果和销售环境而不仅仅是艺术设计。它的艺术性远不及商业性,从某种意义说它是企业商品的扩展延伸,大型会展设计中所注入商业信息的多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参展的成功与否。构思会展剧情能使设计者完善,准确的把握企业与商品的所有信息,以帮助参展企业抓住市场机遇,树立优良形象。

基于此上论述,在会展设计初期就要考虑到会展设计和会展设计的主体。

那么什么是会展设计和会展设计的主体问题呢?有人认为会展设计是以物为中心的设计行为,这有区别于以人为中心的环境艺术设计,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会展设计也是以人为中心的,不然就不需要考虑那么多的人文因素。我们知道环境艺术是以人为中心,而会展设计中其实人与物都不是主体,而是连接主体的两头,而这个主体就是信息的传递与有效接收。这要从会展的作用来说,不论是商业品牌宣传为目的的展览会、橱窗,还是以文化传播为目的博物馆,这样一个良好的会展空间最重要的是为了信息的有效传递,商业行为的是为了品牌的认知度提升和口碑的建立,以及刺激购买,博物馆是为了文化的有效传播,会展设计其实是信息传递(广告宣传、文化传播等)的终端实现形式之一。在一个空间内如果有物品,那么这个物品和观者之间就有这么一种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息传递多少,就与会展的效果,布展的方式有直接联系,如果场馆内无物,只是一个提供会展者和观者交流的空间,那么这个空间的整体感觉就是一个抽象的物,可以被认为是品牌形象,它给观者的感觉就是信息的传递过程,也就是品牌认同或加固的过程。今天的展览设计可以理解为以空间作为资讯传播载体,整合多种设计元素,进行信息高效传递和接受的一种媒介。展览设计以其直观、系统、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魅力,提供了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交流的一种时空平台。展览设计是科技与时代的结合点,体现了时代的脉络和特征、精神和文化的理念。

四、会展设计师人才匮乏

会展设计师是指运用现代设计理念,从事大、中、小型会展、节事活动空间环境的展示设计、施工并提供具有创造性和艺术感染力的视觉化表现服务的设计人员。会展是一种实用的、以视觉艺术为主的空间设计,会展设计师用创造性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布置会展,最终达到突出产品主题和吸引观众的目的。会展从工作范围上可以分为会议和展览两大块。展览非常好理解,包括在室内外举行的各种产品的展览展示活动。例如广州广交会、一年一届的全国农博会名优绿色食品周,以及一年四季举行的车展、房展等。还有各类新闻会、研讨会、洽谈会、年终总结会、答谢会等。

篇10

关键词:展示设计;参与者;展示内容;空间环境

展示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展现展品、向观众传递展示信息,是在既定的时间或空间内,通过对环境空间的规划与塑造,借助色彩、材质、道具、色彩音效和灯光照明控制渲染等艺术语言和途径,将展示内容及宣传信息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参与其中并产生互动,力求使观众有效的接受信息,最终达到展示的预期效果。展示设计注重人与展示内容、人与环境之间的沟通,可以说,空间展示主要研究“人、环境、展品”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展品有着不同的特点,所针对的目标人群也不同,而且展示还会受到展示的场地、时间长短等因素的影响与限制。

1 受众

展示活动进行信息传播的对象是观众,观众的参与,是展示空间设计区别于其他室内设计的重要特点之一。观众能通过展示活动了解展品的信息,还可以亲身体验展品的使用,同时展示方能够得到观者对展品的反馈信息,产生信息的交流和互动。观众不仅是展示活动的参与者,也同时还是信息传播的受众。

(1)不同展示内容所针对的人群不同。不同的展示内容所针对的人群有所差别,设计师必须将展示的主题与内容,转化为能够被目标人群所感知到的物质实体。这就要求我们去了解所针对人群的特点,分析该类人群的年龄特征、地域文化背景、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以及消费需求等因素,尽量去满足所针对人群的需求。利用展示的各种元素,诸如色彩、图形、形象符号、道具、灯光等,将信息与展示内容传达给受众。

(2)根据针对人群展开设计。展示设计的首要问题就是受众群体的定位,所针对的人群是女性或男性、青年人、中老年群体还是儿童,如何吸引目标群体,让他们产生共鸣就显得很重要。比如,儿童玩具的展示设计,其主要的目标人群是儿童,但儿童不可能独自参展,往往是由长辈带领儿童一起参展,因此,儿童玩具的展示设计,在吸引儿童的同时,还要能引起家长的认同和共鸣。

在现在很多的玩具展中,为方便儿童观看和参与,有根据儿童尺寸而设计的展架、展台、座椅、扶手等。在色彩、图文导向以及道具设计上,也更加关注儿童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感受,充分考虑他们对信息的接收能力。儿童更容易被鲜亮的色彩、图形和动态的物体所吸引,要充分利用这些设计要素而展开设计。儿童所处的年龄阶段对文字说明、流行符号等信息的接触及理解程度还不够,展示空间的图形符号、导向识别的信息传达,要简单易懂。一些注重操作性与参与性的玩具,其使用的说明标识要易懂,保证儿童能简便的参与到展示活动中。为更好的引导其参与,借助色彩识别或者趣味性的图案是很好的视觉导向方法,如通道中的视觉引导,可以在地、墙面设计连续的图形或方向性的符号;展示各区域按字母结合红黄蓝等彩色,在划分区域的同时,让他们准确容易的找到想去的位置,保证了儿童的参展安全,也便于儿童记忆,又增强了展示的印象。

家长陪同儿童一起观展,儿童玩具的展示也要考虑到这一点,在满足儿童的同时,还有注重大人的心理需求。儿童是玩具的主要使用群体,但他们并不具备独自参观或购买能力,如何让展示在很好的诠释展品的同时,又产生促销效果,吸引家长的关注和认同也非常关键。让家长看到孩子在使用展品时,能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正面的帮助和良好的作用,从而产生购买的欲望。因此考虑家长与儿童共同参与展示活动的行为,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儿童的操作平台旁,要设置家长的位置以助于辅助儿童更好的与产品互动,同时产生陪同与监管效果,也调动了家长的主动性,让他们与儿童共同与展品互动,又唤起他们对童年的回忆。可以考虑亲子的观念,利用一些辅助的道具比如宣传形象与礼品等的设计,在让儿童与家长在参展中产生良性互动的同时,也让展示的信息传递效果得到提高。关于展示的参与人群在参展中更细微的需求,还需要我们去继续发现和思考。

2 展示物

展示设计中的物,即展品,是指展示活动中向观众传达各种展示信息以及展示内容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各类展示实体或商品本身,也可以是仿制模型、或有象征意义的形态或影像。展示内容的有效传递,是空间展示的任务和最终目的。展示物作为展示活动的依托和基础,应该是可以被观众感知到的,而且应该具备所展示内容的典型性和公开性。

(1)展品的不同特性。不同的展示活动,其展示内容也各不相同,不同的展示物具有各自不同的性能、用途、尺寸、材质、色彩和形态等,以及群组组合或品牌关系,还包括一些特殊商品是否会过期、变质或褪色等特性。不同展品有不同的展示要求,应利用产品的特色和个性特征进行创意性设计。展示的道具、尺寸、灯光、色彩、展示方式,要符合展品特点,如不宜长时间保存的商品、贵重物品、大物、小物品等。比如文物的展示,主要考虑展品的保护、人们参展主要以瞻仰与观赏为主,因此需要封闭性的展柜或展台,灯光的使用与照度的选择,也要在保护展品的同时能满足人观看的需求;又如美术馆中尺寸较大的绘画作品,需要依据人体工程学中提供的观看尺寸与比例,给观者留出足够的观看距离与空间;再例如数码类的小体量产品,需要借助一定高度的展台来满足人的观看与操作需求,此类展品更加注重人的参与,和对产品的亲自操作与体验,往往呈开放性的空间陈设布置。

(2)根据展品特性进行设计。以葡萄酒为例,分析展品特性对展示的特殊要求:葡萄酒收藏现在已成为一种投资,成为人们对葡萄酒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葡萄酒展示的储藏温度、湿度、光线、振动等环境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酒的品质:红酒的保存温度为13℃左右恒温;湿度在60%-70%,主要作用于软木塞,酒瓶横放或瓶口略向上倾斜;由于紫外线会加速酒氧化而对酒造成损害,因此要避光保存。葡萄酒的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振动让酒加速成熟而变的粗糙,所以要放到远离振动的地方,且不宜经常搬动。要根据红酒的特殊展示要求,进行展示环境设计,去良好的呵护美酒:如藏酒区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展架展具的尺度和设计要符合红酒的储藏要求。红色砖墙、木质酒架、古朴的色调,与红酒文化及内涵结合,营造出自然放松、典雅的空间气氛;再配备一定的交流空间,以享用美酒,让人们从身心上得到享受和体验,以及情感与文化上的交流。

3 时间

展示活动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多数的展览会受到一定的时间限制,即会在一定的时间段开展;博物馆类一般以长期的展示为主。展示时间的选择和确定,受主办方的展示需求、观众人群的特点、展品保存时间长短、经费预算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时间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又决定着展示设计的主题或风格。

(1)长期性展示。博物馆类的设计,一般都以长期性的收藏展示为主,其展示内容有一定的权威性,展品以收藏历史文物为主,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文化教育功能,其设计要能够保证展品的保护和安全。历史博物馆对展品展出的次序要求较高,在空间的规划上要有分明的时序性,展示的整体设计上要求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和连续性。

(2)短期性展示。展览会包括各种临时的展销会或博览会,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灵活性,比如展示内容、形式、规模、时间等。在有限的时间内,要给参观者留下强烈的印象,往往会利用强烈的视觉与形式感,如色彩、灯光的渲染,来创造生动、活跃的氛围,从而达到其展示目的。在空间规划上要考虑观者的广泛参与,布局自由随意,给观众舒适、轻松的感受;规划出洽谈、交流的空间,让人们通过参与展示活动,更好的了解展品或信息。节庆类的短期展示设计更是如此,要充分利用人们所熟悉的节庆符号或典型的图案,让观者产生共鸣来增强展示的效果。

4 空间场地

展示场地,是进行展示活动的物质基础和空间环境,主要用以展品陈列以及各种展示活动的进行。展示空间既包含展示的内部空间,也包含展示空间。空间展示设计受到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以及空间本身的构造特点等因素的限制与影响。

(1)地理位置与周边环境。展示空间可分为展览馆、博物馆、商业店面等类型。展示场所的地理位置,包括地域环境、人文自然,及其观赏距离和其周围环境。所处的环境如果比较空旷且能保证人的远观距离,就可结合所处环境的地域特色,可以通过其空间的外观设计,来吸引远处的人群。而临街的商业店面,往往要考虑其周围环境和相邻店面的情况,通过视觉形态的对比或协调,利用各种元素,如品牌形象、橱窗展示等,来突出店面形象,成为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路人注视,并让人产生兴趣的视觉焦点。

(2)空间特点。展示场所的空间特点包括:面积尺寸、形状,采光、水电、通风等条件,墙、地、顶面空间界面条件。展示设计主要围绕“人、物、环境”三者展开,展示空间要能够传递给观者展示内容和信息,满足观者广泛的参与和体验、参观流动的基本需求。空间规划要能够有效的突出展品,同时也是对观众的参观动线进行规划,把这两点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对展示空间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让有限的空间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在展示空间的总体规划中要考虑:首先,展示空间设计要使观众在流动中,完整、简便的介入展示活动,不走或尽量少走重复路线。动线要求要有明确的顺序性、短而使捷、灵活性。展柜、道具的多种布局方式也会形成不同的流线。其次,空间的功能布局上,要考虑展示活动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使其满足空间展示的功能需求,合理有序的功能布局,会令观众更舒适、高效地完成参展活动。

综合考虑场馆的基本形态、功能需要、时序,以及物品特性,这些因素的不同,让展示环境呈现出多元化的空间特征。

在空间展示设计中,人群的不同定位、展示物的多样化与展出的时序、展出的时间、场馆的基本形态等展示要素,构筑成一个统一的空间展示环境,也呈现出了空间展示形态的多元化。将这些限定性的因素协调的体现在同一空间中,其最终是要将展示内容与信息更准确、更高效的传达给观众,达到展示设计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