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信用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2: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信用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司信用管理制度

篇1

一、目的

为了确保薪酬分配能够充分体现内部公平性、外部竞争性、人岗匹配性,特制定本制度。

二、薪酬构成

1、薪酬构成=工资+奖金+福利。

2、工资构成=基本工资(含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工龄工资。

3、奖金=年终奖+提成奖+其他奖励。

4、员工福利包括以下内容:

(1)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

(2)午餐:

公司在工作日期间为员工提供午餐或补发午餐补助;目前暂行标准时每人每天8元,如需调整由行政部提交申请报总经理审批;

员工请假或带薪休假的不再享受午餐补助;员工因其他工作原因无法统一就餐的次月初发放午餐补助。

(3)车辆补助:部门经理以上级别人员自带私车上班可享受相关补助;详见下表:

职位

每月车补(元)

每月油补(元)

总经理

2800

1200

副总

2000

1000

部门经理

1000

800

副经理/主管

500

500

(4)

节日福利及特殊补助

补助类型

对象

标准

所需凭证

补助方式

备注

婚假补助

员工本人

2000

结婚证

现金

1、申请者需在公司工作满一年;2、若夫妻双方同为公司员工,只发放一份补助;3、该福利只能享受一次;

丧葬补助

直系亲属

2000

死亡证明

现金

申请者需为正式员工;

生育补助

员工本人或其配偶

2000

出生证明

现金

申请者需在公司工作满一年且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若为多胞胎,每增加一胎多补助500元;

三八节

女性职工

100

实物

中秋节

全体员工

500

实物

春节

全体员工

800

实物

抚恤金

全体员工

死亡证明

现金

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儿童节

员工家属

100

户口本

实物

员工子女12岁(包含)以下者;

重阳节

员工家属

100

户口本

实物

员工父母65岁(包含)以上者;

(5)意外伤害保险:公司因项目需要对工程部人员及特殊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目前暂行标准250元/人/年;

(6)员工活动:每年不定期组织员工体检、集体出游、外出参加培训等活动。

5、工龄工资

工作每满一年后,从第二年起每年每月50元逐年累计,不封顶。工龄按照入职时间计算,若入职时间在某月的15号之前,则从第二年的当月开始发放;若入职时间在某月的15号之后,则从第二年的次月开始发放。

6、绩效工资计算方式

考核对象

绩效工资(占月基本工资比重)

总经理

40%

副总经理

30%

部门经理

部门副经理/主管

基层员工

20%

7、年终奖

(1)方案一:本年度奖金总额为项目运营期间总收益的10%;(提前预支)实发金额按照本年度工作完成情况而定;

(2)方案二:如若本年度没有盈利,则按照本年度员工工资总额的20%-30%作为奖金金额;实发金额按照本年度工作完成情况而定。

8、提成奖:按照项目盈利情况及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而定。

三、薪酬结构

现根据岗位的重要程度及技术难度、对任职者的学历、胜任能力等要求将公司所有岗位划分为8薪级,每薪级划分为10档级,此薪酬结构表不包括董事长的薪酬范围。

四、薪酬调整

1、依据绩效考核成绩调整

(1)调整时间:年终考核后1个星期;工资变动次月(自然月)生效;

(2)调整方式:行政部根据年终考核结果统计需要调整工资的人员名单,经总经理审核后报财务部执行;

(3)调整标准:主要为调整档级,即在原等级中调整档级;详见下表:

类别

等级

年终绩效考核成绩计算方式

评定方式

奖励方式

绩效考核成绩

A

中高层领导年终考核成绩=月平均考核成绩*60%+年终考核成绩*40%

基层员工年终考核成绩=月平均考核成绩*80%+年终考核成绩*20%

年终评定为A级且年中有三次被评为A

或年中连续五个月评定为A级

薪酬档级升2级

B

年终评定为A级或

年中连续两个月评定为A级或年终有三次评定为A

薪酬档级升1级

C

年终评定为B级

或连续三个月为B级

薪酬档级升1级

D

年终评定为C、D级

薪酬档级不变

E

年终评定为E级

或年中有三次评定为E级

薪酬档级降1级

2、依据职位/职称变动的调整

(1)调整范围:主要针对升职、降职、调岗、职称等变动或试用期转正而需调整的情况;

(2)调整时间:以调动通知或职称证书颁布时间、试用期转正批准时间为准,工资变动次月(自然月)生效;

(3)调整方式:行政部根据调动通知统计需要调整工资的人员名单,经总经理审核后报财务部执行;员工获得相关职称证书的需主动到行政部备案登记,经总经理审批后报财务部执行;

(4)调整标准:主要为调整薪级,调整后所在的档级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详见薪酬结构表。

3、依据贡献度及工作表现的调整

(1)调整范围:主要针对对公司有特殊贡献或表现特别突出的员工;

(2)调整时间:以调整通知时间为准,工资变动次月(自然月)生效;

(3)调整方式:行政部根据调整通知统计需要调整工资的人员名单,经总经理审核后报财务部执行;

(4)调整标准:调整薪级或档级根据领导研究决定。

4、依据实际情况的普遍调整

(1)调整范围:根据经济发展变化、内、外部劳动力市场状况、地区及行业情况等,结合公司薪资现状,调整薪资结构表;

(2)调整时间:每年7月份;是否调整根据市场调查结果而定;

(3)调整方式:行政部根据市场调查及内部调查提交调整方案,根据方案如果需要调整经总经理审核后报财务部执行;

(4)调整标准:依据新的薪酬结构表而定。

五、薪酬管理机构

1、薪酬工作领导小组

(1)成员:总经理、副总、总监、管理顾问;

(2)职责:审查行政部提出的薪酬调整方案及其他薪酬变动申请;对存在异议的情况拿出处理意见,做出最终决策;接受员工的申诉并决策出处理意见;

2、行政部职责

(1)

定期调查薪酬市场,制定、修改薪酬制度并提出调整意见;

(2)

搜集、整理需要调整薪酬的相关信息,上报审批,报财务部执行;

(3)做好员工福利、奖金、补助的发放及准备工作;做好保险、集体旅游、培训等员工活动的准备及组织工作;

(4)核算考核分数并进行汇总、整理;

(5)协助处理薪酬申诉的具体工作。

六、说明

1、试用期员工工资占基本工资的80%,试用期内不进行绩效考核,不享受绩效工资;

2、下列各款项须直接从薪酬中扣除,员工不得有异议:

(1)员工工资个人所得税;

(2)应由员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

(3)与公司订有协议应从个人工资中扣除的款项;

(4)法律、法规规定的以及公司规章制度规定的应从工资中扣除的款项(如罚款);

(5)司法、仲裁机构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款项。

3、工资发放时间

(1)基本工资、工龄工资发放时间为每月15日,如遇节假日顺延至第一个工作日;

(2)基层、中层员工的绩效工资每月随基本工资一起发放,总经理、副总的绩效工资于年终绩效考核成绩核定后统一发放;

篇2

在市场中,信用无处不在。据统计,在欧美国家中,企业间的信用支付已占到整个交易的80%以上,而纯粹的现金交易已越来越少。即使在个人支付活动中,信用支付方式也已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由于信用关系的不断、扩大,给交易双方带来了不确定性,这就是信用风险。信用总是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它是以信赖为基础的流动资产的投资、融资行为。然而,如果企业只是想利用信用达到某一方面的利益,而忽视全局、长远利益,那么企业经营的风险是无法估计的,甚至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这一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发展和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企业由于不能及时收回货款,资金无法有效运转,甚至面临经营危机,濒临破产倒闭。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许多行业已经进入买方市场时期,供大于求已成为各行业的常态,为了打开市场,为自己创造更有利的竞争环境,许多企业采取了赊销这种方式。根据市场调查,我国约有80%的企业采取了赊销的,这个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差不多,但效果却大相径庭。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企业之间,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逾期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10%,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60%以上。

应收账款的账龄以及超过信用期的逾期天数将直接影响追账的成功率。表一是国内企业应收账款账龄及超过信用期对追账成功率的影响的统计:

表一:账龄与追账成功率关系

账龄 信用期内 逾期

逾期

逾期

逾期

逾期

逾期

1—30天 30—60天 60—90天 90—180天 180—360天 超360天

追账成功 93

73

69

63

60

56

50

率(%)

表中数据反映了这样一种趋势,即应收款账龄越长、逾期天数越长,追账的成功率越低。在我国许多企业中,实际已成坏账但未作坏账处理的情况普遍存在。据此判断,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和合资企业在我国成立,与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相比,这些外资和合资企业更重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对营运资金的管理、信用管理更为重视。从应收账款来看,外资企业(包括合资企业)的应收款平均天数为100天左右,而国有企业则为220天以上;从信用管理部门的设置情况看,只有大约2%的国有企业设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而在外资企业,这个比例在10%以上。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应收账款工作的好坏,据调查,信用管理较完善的企业其坏账占销售额的比率为3%左右,而信用管理不完善的企业这一比率实际达到8%以上。

应收账款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现状,表面上看是不良的市场环境和客户信用状况所致,然而其直接和根本的原因却在于企业内部管理的缺陷。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信用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非常现实的问题和比较突出的矛盾,企业缺乏信用管理已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国内企业急需补上信用管理这一课,才能迎接人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二、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的原因非常复杂,不同的行业以及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原因,但归纳起来,可从企业经营环境对信用方式的影响和企业信用管理自身出发进行分析,找到原因。

1、企业经营环境对信用方式的影响

企业经营环境对企业信用管理的影响是造成目前企业信用管理现状的一个主要因素,虽然不同类型的企业由于自身的经营特点,对信用管理的要求不尽相同,但是总的来说,企业经营环境对信用管理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以下因素:

(1)扩大市场份额的需要。随着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企业为扩大市场份额往往以优惠的条件吸引客户,而优惠的付款方式是一种普遍运用的策略。

(2)重市场、轻管理。一些企业领导只注重销售业绩,而缺乏全面管理的能力,尤其是缺乏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能力。

(3)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由于任期责任考核等原因,特别是有关考核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企业主要领导往往注重短期的“经营”业绩,而忽视了企业的长期利益。

(4)企业内部市场、销售人员的利益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往往只和销售业绩挂钩,促使销售人员重“销售”而轻收账。

(5)客户的有意欺诈行为。客户伪造资信资料,企业分析和管理能力不够。

另外,还有企业产品的数量、质量、交货期不合要求,收账能力不足,收账成本受到限制等。

2、企业信用管理自身的问题

企业信用管理自身的问题也是重要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健全的信用管理制度。授予客户的信用在主观的决策控制下运作,缺乏有效的信用决策系统,没有统一的信用管理制度、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授信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2)客户的档案不完整,信用的决策和控制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的客户信息往往被销售人员据为己有,并作为与企业讨价还价的资本。另一种情况是企业缺乏的客户资料收集和整理的。

(3)将财务对应收账款的控制视作信用管理,信用管理的资源和要素配置不齐全。许多企业认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实际上财务部门的控制更多的是事后控制,并不能承担信用管理的全部职责。

(4)应收账款控制和销售管理分离,造成应收账款的控制责任不清。许多企业没有将收账的责任落实到销售人员,或销售人员没有得到收账技能培训。

三、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对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造成的结果所作的,应当充分认识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各级领导,各个职能部门协作配合系统实施。具体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政府对企业信用管理的政策支持

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对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必须加强政府的作用。一方面政府需要建立、健全信用管理的相关和制度,通过国家宏观制度的完善为企业信用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要加大执法的力度,对那些恶意欺诈的行为严惩不贷。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应收账款中账龄超过1年的,其中65%属于有意欺诈,所以政府必须加强管理和执法力度,以促进培育和维护良好的信用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负责人的责任,防止出现随意处理应收账款,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

2、明确认识信用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企业领导必须将信用管理看成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并通过使员工认识到,增加有效销售、减少坏账损失、使公司利润最大化是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因此,有效的信用管理模式必须由企业的主要领导倡导,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使各部门成员具有统一的认识并建立在全局的基础上。

3、正确地实施角色定位

企业内部与信用管理有关的职能部门各自正确的角色认同有助于统一认识,加强内部协作。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经营规模及企业目标等来设计适合自身的组织结构。然而,无论企业组织结构如何,信用管理都和企业的财会部门、销售部门和供应部门有关。由于各部门的职能不同、管理目标不同、人力资源的特长不同,使得在信用管理方面容易产生不同的认识。这种认识差异可能会阻碍企业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因此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必须使有关部门职能人员,具有正确的角色定位:

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即使拥有世界上商业信誉最好的客户,如果销售部的销量不足以赢利,也是毫无价值的。因此,只允许银货两讫的交易方式并不能适应企业市场运行的需要,而只通过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并不能算是有效的信用管理。

销售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在没有收到货款之前,销售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销售,只有将全部货款安全收回,销售工作才算完成。因此,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销售,销售人员必须参与信用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供应和采购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供应部门不只是企业花钱的部门,为了增加企业对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提升企业自己的信誉,取得供应商更优惠的信用政策,供应部门除要掌握充分的市场信息外,还必须具有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筛选的能力,参与信用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4、提高合同履行质量及加强内部管理

企业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很多情况下是由买卖双方对合同执行情况有异议造成的。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很大的原因在于供方的产品质量存在,从而造成买方拒绝履行合同。因此,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除了采取必要的信用管理措施外,企业还必须提高合同的履行质量,也就是说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加强内部生产管理,提高履行合同的能力,避免和减少由于企业自身履行合同质量不高造成应收账款和坏账的产生。

篇3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用管理体系信用管理职能信用风险管理

一、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信用经济的主体是各式各样的企业,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社会信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国内企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保障,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社会信用制度的完善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信用是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前提

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活动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和规范市场交易的信用制度。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营与市场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没有信用,企业不可能正常经营;没有信用,市场不可能健康运行;没有信用,市场经济不可能健康发展;没有信用,宏观经济政策不可能顺利实施。

(二)信用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

市场经济越发达,企业活动范围越广泛,信用就越重要。从企业整体看,信用是企业形成凝聚力并且发展壮大的基础,没有了信用,企业无法发展壮大;从企业融资看,信用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条件,如果企业信用缺乏或者信用制度不健全,就不可能顺利融资;从市场交易看,企业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在市场树立良好的形象,受到客户和消费者的信赖和欢迎,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因此,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改善企业信用状况,提升企业信用等级,对于企业抵御市场风险,改善企业融资条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做大做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企业有必要对信用管理体系进行改革或完善,一是企业外部信用体系的管理,二是企业内部信用体系的管理。这里笔者仅就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提出个人的一点想法。

二、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

随着以解决产权问题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面临的更为严峻和紧迫的问题是,基础管理落后,无法适应当前买方市场和信用经济的要求。特别是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信用经济更是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

当前我国市场信用体制相对比较落后,使得很多在B2B平台上开展的商务活动难以兑现,线下付款势必存在着债务拖欠和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问题,影响了企业发展。为了有效规避商务活动中的兑现风险.企业有必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这也是每个企业微观经营管理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问题分析

在传统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在计划与行政管理之下进行的,企业之间(包括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交易大多是在同一个所有者或管理者的统一安排下进行的,企业无须过多关心信用和风险问题。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企业变成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自主经营的经济主体。这时沿袭传统管理体制的企业,其信用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的欠缺开始暴露出来,并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瓶颈。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经营管理目标的偏差。近几年来,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在发展上大致都经历了以下过程:初期资金高投入,销售额高增长,后期则低回报,甚至出现经营危机。在买方市场和赊销方式下,一个企业如果过份注重销售业绩的增长,虽然能快速扩大账面销售额,但其背后的财务状况却不容乐观,应收账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利润随之下降。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偏差。有的企业管理者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业绩考核,不顾企业长远利益,一心追求眼前利润;有的企业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单纯追求销售额增长,偏离了最终利润这一企业最主要的目标。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发生偏差,使企业的信用大打折扣,信用管理自然名存实亡。

2.基本管理职能的欠缺。在我国企业现有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这两个部门承担的。然而在落实应收账款的过程中却常常出现由于职责分工不清而导致两个部门相互推托的现象,这样就使得应收账款的处理效率十分低下,甚至出现管理真空。基本管理职能存在欠缺,使这两个部门由于管理目标、职能、利益和对于市场反应上的差异,都不可能较好地承担起企业信用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的职能。

3.应收账款管理的滞后。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是如何“追账”。有些企业的销售人员、财务人员耗费大量精力参与讨债,有些企业甚至专门成立了追账机构,但收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忽视了交易之前和交易过程中的信用管理,将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放在“事后收账”,结果使应收账款得不到合理的控制,还花费了数倍于应收账款正常管理的成本,损失惨重。应收账款管理明显滞后,使企业一时无法收回账款,使得各方面的资金周转不开,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甚至面临倒闭的境地。

4.信用管理方法的落后。在目前销售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上,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比如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作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上,由于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往往是重权力而不重职能,一旦出现风险问题又相互推卸责任。在账款回收工作上更是缺少专业化的方法,在销售提成的激励下,业务人员拉到大量订单之后寄希望于一些缺少专业技能的人员去收账,企业最终只能品尝大量呆账造成的苦果。

(二)基本解决方案

企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以上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合理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目前我国企业在组织机构及其职能设置上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竞争及信用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企业最高管理决策层缺少对信用决策业务的领导和控制;信用管理职能划分不清,大多是支离破碎地分布在销售和财务部门,其结果往往是只重权力不重职能;部门内部管理目标、职责和权力不配套,而且部门问在信用管理上缺少协调和沟通;缺少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和专业化分工

针对上述管理现状及未来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1)企业应当建立一个在总经理或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或设置信用监理),有效地协调企业的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同时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科学的风险制约机制,防止任何部门或各层管理人员盲目决策所导致的信用风险。

(2)将信用管理的各项职责在各业务部门之间重新进行合理分工,信用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采购部门等业务部门各自承担不同的信用管理工作,必须按照不同的管理目标和特点进行科学的设计。例如,在传统上销售人员垄断客户信息的问题,必须通过各部门问在信息收集上的密切合作以及信用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加以解决。

(3)一些企业已成立的追账机构(如清欠办)应划归信用部统一领导,更加专业化地开展工作。首先,在业务程序控制中强化信用风险控制环节,使各部门分工协作,尽量减少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其次,实现对客户信用管理的职能化、专业化,主要是对客户资信进行管理,对交易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全方位地进行客户信息搜集、评估和监控;再次,在有客户来访时,信用管理部门负责将公司的信用情况向客户进行说明展示,以促进有效销售;最后,信用管理部门通过对各部门人员的培训,形成企业内部对客户信用风险的共识。

2.改进销售/回款业务流程。现代企业管理在传统职能分工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部门间的协调作用和流程设计。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业务流程再造和ERP解决方案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管理趋势。销售/回款业务流程是企业关键性的业务流程之一,最为重要而且复杂。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可以有效地将企业销售和回款业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流程设计的方法,跨职能部门地实现销售业绩增长和降低收账风险这两个最基本的目标,从而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增长空间。(笔者在这里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应用ERP专业管理软件来实施对企业内各流程的掌控。)

实行全程信用管理模式需要建立和改进的业务流程包括如下一些基本项目:客户开发与信息搜集业务流程;客户信用评级业务流程;订单处理与内部授信业务流程;销售风险控制业务流程;款回收业务流程;债权处理业务流程。企业通过上述各项业务流程的建立和改进,将在销售/回款这一企业最重要的价值链中获得较大的增值,其中卖方(企业)信用控制能力的提高和买方(客户)信用风险的降低是使各项业务流程得以改进的关键。比如某公司就是应用ERP管理软件对信用实行良性管理。他们把事先想好的信用评估方式写入程序,使其产生一个新的专门用于信用评估的程序,该程序包括企业所需要的客户信用资信。

3.建立全过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一些企业不能很好地实施信用管理,是因为缺少一套比较完整而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比如,许多企业不断颁布各种应收账款的管理规定,但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以至于不得不朝令夕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究其原因在于相关的规章制度没有系统化的设计。企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制定信用管理制度方案。

(1)事前控制一一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企业最大的风险来源。为了搞好企业信用管理,企业必须首先做好客户的资信管理工作,尤其是在交易之前对客户信用信息进行收集调查,实施风险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工作都需要在规范的管理制度下进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需要在五个方面强化客户资信管理:客户信用信息的搜集、客户资信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客户信用分析管理、客户资信评级管理以及客户群的经常性监督与检查。

(2)事中控制——赊销业务管理制度。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于销售部门或相关的业务管理部门在销售业务管理上缺少规范和控制而造成的。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对客户的赊销额度和期限的控制。一些企业在给予客户的赊销额度上随意性很大,销售人员或者个别管理人员说了算,结果往往被客户牵着鼻子走。实践证明,企业必须建立与客户之间直接的信用关系,实施直接管理,改变单纯依赖于销售人员“间接管理”的状况。因此,必须实行严格的内部授信制度,这方面的制度化管理应包括三个方面:信用政策的制订及合理运用、信用限额审核制度以及销售风险控制制度。

(3)事后控制——应收账款监控制度。关于应收账款管理,许多企业已制订了一些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我们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这些制度还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环境和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改进这方面的管理主要应在如下四个方面制度化:应收账款总量控制制度、销售分类账管理制度、账龄监控与贷款回收管理制度以及债权管理制度。

篇4

项重要的发展内容。一方面。企业信用决定了企业产品的销售,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业绩和长远规划。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来说,企业在实际活动中形成的竞争力直接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因此,探究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对现代化企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信用管理的价值含义 

顾名思义,企业信用指的是一种建立在经营者和销售者双方偿付承诺基础上的交往过程。在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企业之间的竞争呈现出“白热化”的发展趋势。在激励的市场竞争前面。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销售难、发展难、收款难的发展趋势。因此,为了发展企业信用、开拓市场需求、争取更多的客户,企业要对信用管理进行各项管控,从根本上控制经济效益的风险性,并设置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增加公司的发展利润,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同时,使企业信用管理能够沿着健康、平稳、持续的发展步伐前进。 

二、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发展现状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我国企业的发展呈现出“机遇和发展并存”的局面,总整体上呈现出几项发展现状,具体分析如下: 

(1)信用管理意识较为淡薄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在产品经营还是账目收存等方面,都对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些企业管理者面对这样的情况,往往没有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意识。在资金结算、销售数量、交易金额等方面难以实现科学的管控。企业管理者容易产生“短期化经济效益”的误解,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发展。例如在客户实际的信用额度调查上,企业工作人员为了提高交易数量,没有采取有效的金融销售监督,导致坏账、亏损等问题的产生。未能建立一个生态、全面、完善的交易结算方式,对自身的销售模式存在一定的误解。 

(2)信用管理职能缺少实践 

在当前企业信用管理的发展现状中,经济学术界对企业信用管理的研究较少,仅有部分高等院校对企业信用教学课程进行了拓展。在相关部门对我国部分企业做出的调查中发展,我国有67%的公司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机构,31%的公司缺乏对客户的详细了解和自身资金能力的监督审核,更有56%以上的企业片面强调连通性,没有使用第三方的信息归纳平台,所以存在实践性、全面性的缺乏,很多企业在资金投入输出上都存在问题。同时,一些企业销售人员为了追求“高销量”所以盲目提高市场占有率,甚至采用产品赊销的办法,产生了一系列的风险问题。 

(3)信用管理监督能力不足 

从当前的我国企业信用的管理上可以看出,相应的行业规章和法律法规存在较少,对企业信用监督的各项工作遭遇“发展瓶颈”。除了缺少科学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在信用审批、报销等手法上存在着管理不善、职责不清等问题。再加上缺少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所以导致企业内部申报、审批流程表面化,缺少有效的收回欠款等方式。 

三、强化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具体对策 

(1)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的信用管理问题,广大企业工作者不能从企业自律的角度进行。而是要结合我国企业的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通过相关司法机构进行介入,使司法部门进一步完善《担保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强大的法律监督能力,营造一个完善的企业法制发展现状。同时,在企业信誉名家、品牌监测、信用评价、失信惩戒等方面,建立完善的行业协会规章,使各个企业形成“行业监管”的专业发展行径。从而制定合乎行业发展的渠道,进一步增强市场的竞争力,使企业能够建立强大的监督管理力量。 

(2)增加信用管理的实效性 

除了监督机制的完善和发展,面对企业发展中见到的违约或欺诈行为,除了要进行法律的监督管理,还要在内部系统上进行完善的风险管控教育。一方面,要增加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对广大职工进行信用管理宣传等形式,增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对信用管理工作的重视性。同时,要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信用风险管控机制,在客户管理制度、信誉账目管理制度上进行“联合担保”的形式,提升企业管理工作的发展水平。同时,企业管理者还要将信用管理纳入销售部门,设立“银保”互动协作体制,尽量减少企业各项建设,着力增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资本,使他们能够强劲的发展势头。 

(3)形成强大的技术支撑 

在信用管理的核心内容上,现代化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这项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形式。为此,企业管理者要进步增加企业信息技术的利用,通过建立《客户信息档案》等形式,将传统的企业信息模式借助计算机进行延伸,增加信用管理机制的工作效率。在核实存储大量客户信息的同时,利用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将企业信用风险通过保险、等方式转移部分,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篇5

一、PG企业信用管理情况分析

(一)管理现状 具体如下:

(1)组织设置。笔者通过调研发现PG企业的组织设置如图1所示,营销部门管理着公司的采购以及销售业务,是核心部门;而物流部则是单独列出来,由总裁直接负责领导的,笔者了解后发现,物流部根本没设部门经理,而且公司对其定位就是为销售部各项业务提供服务的部门,所有工作以销售部的需求为指引;财务部的设置也非常简单,并没有设置专门的信用管理岗位。总体来讲,PG企业对于信用管理这一块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机制或者设置任何相应的岗位,只是依靠销售部进行简单的跟踪或者财务部进行应收账款的统计等。可是受限于部门的业务特性,就算为销售部以及财务部提供了信用管理的权限,他们也很难实现公司设定的管理目标。基于此,笔者总结:当前PG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仍然落后,信用管理观念薄弱,但是这项工作对PG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因此PG企业一定要构建适合自身情况与发展需要的信用管理模式。笔者认为,PG公司必须组建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改变现在这种由销售部负责信用管理的现状,因为不管是销售部还是财务部都无法做好信用管理的工作。PG企业最好能够进行一次组织设置的调整,为信用管理部门安排合适的位置,从而提升公司信用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收效。

(2)信用流程拆解。笔者调研发现,PG企业暂时还没有建立一个赊销销售业务操作流程,如果有客户要进行赊销,那么与这个客户接洽的销售业务员就会将具体情况上报给销售经理;销售经理再上报给销售总监,并与其共同商讨是否同意赊销。假设管理层之间没有形成一致意见,或者是客户赊销的条件已经超出了公司可以接受的范围,那么就要交由总裁处理。这种决策过程掺入了过多主观因素,做出的决策缺乏客观性,而且也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因此,很可能导致公司面临巨大的应收账款风险。PG企业当前的赊销销售业务操作流程见图2。

(3)信用控制流程拆解。PG企业现有的信用控制流程,就是简单的财务审核而已。赊销申请结束之后,接下来就要制定客户的信用额度以及还款方式,PG企业通常会按照客户的资信情况将客户分成几种层次,假设是规模大、信誉好、经济实力雄厚的客户,那么信用额度通常会很高,而且还款方式的选择性也比较大。通过图3发现PG企业在进行信用控制的时候,主要还是依靠人来实现,而不是依靠相关的制度与规范。这样的控制其实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信用控制,因为即使发现客户有问题,公司能做的也只是不再继续发货而已;如果发生坏账,就直接交由总裁决定要不要采取法律措施。

(二)财务状况 具体包括:

(1)应收账款现状。由于可选的供应商很多,所以现在通讯产品客户不断提升对供应商的各种要求标准,其中就有提供更长还款期限、更快发货的要求。这样不但严重降低了PG企业的资金周转率,还导致其库存量不断增加。具体情况见表1。

不难看出,PG企业的赊销所占百分比过高,这样只会产生巨额的应收账款,并导致公司的库存越来越多,从而形成很高的财务风险,这样会严重阻碍公司后续的发展,为经营埋下隐患。

(2)账龄现状。通过表2可以看出,最近几年在各项指标上PG企业都有增加的趋势。虽然表面上看起来2009年的数据好像比2008年的数据好一些,可其实那是由于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基数变得很小而形成的,很明显2009年之后,各项数据又开始恶化了。

(3)信用条件现状。每种信用条件以及支付形式都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可能产生的风险也各不相同。表3统计了PG企业当前基本的客户支付形式。绝大多数PG企业的客户都选择到期电汇的支付形式,这种过于宽松的赊销,使得付款的不确定性过高,PG企业想要控制风险都无从下手。

(三)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现在PG企业进行的信用管理可以说非常混乱,完全没有系统性与科学性,而且也没能有效协调整个销售过程中的客户资信评价工作。如果分析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

(1)盲目追求销售业绩。虽然行业的发展形势迫使企业不得不赊销。但是,赊销就像一把双刃剑,虽然确实可以提升PG企业的销售业绩,但是也增加了公司的应收账款,从而提高了公司面对的财务风险。如果风险的负面效应显现出来,那么公司就会增加许多坏账,导致实际利润严重下滑,甚至出现亏损。

(2)没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PG企业的应收账款是由销售部以及财务部进行管理的,可是这两个部门因为自身职能不同,因此,对应收账款管理的态度完全不同。销售部看重的是销售业绩,因此很多时候不会考虑应收账款可能引发的财务风险;财务部看重的是公司资产的安全性,因此对赊销的控制非常严格,导致有些安全的赊销也无法正常进行,从而限制了公司开拓市场的进程。另外,两个部门共同负责管理应收账款就会导致责任不清的情况,出现了问题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导致PG企业的信用管理犹如一团乱麻,丝毫没有条理性可言,而且效率极其低下。

(3)信用风险管理方式过于守旧。当前,PG企业进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基本上还是靠相关负责人的主观判断,因此,管理上并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而且管理的过程也并不清晰,整个管理方式还是过去那种笼统守旧的方式,与现代企业管理格格不入。因此,笔者认为PG企业很有必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

二、PG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系统构建

(一)实施全程信用风险管理 笔者发现,PG企业进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方式很有代表性,当前我国很多企业也是采用这种管理方式,就是管理应收账款;而所谓的管理应收账款,其实就是“追账”而已。因此,现在我国的信用管理风险情况是在管理应收账款延期还款的问题时,基本上都是依靠事后管理,也就是在客户已经过了还款期很久还没有还款的情况下,才开始采取应对措施。这种所谓的管理其实对企业来讲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对PG企业未来的发展也十分不利。看过会计记录就能发现,PG企业有很多账款都是付清之后,马上又开始了新的赊销,从账面上看好像是财务部需要负责的问题,但实际上是因为PG企业没有做到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导致的。基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PG企业应该启用全程信用风险管理,具体的管理过程见图4。

(1)前期管理。对于企业来说信用的前期管理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其具有很高的隐蔽性,所以很多企业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个管理阶段中,企业的主要工作就是全面深入了解客户资信,并根据了解到的信息对客户评级。可以采取下面两种方法:第一,公司自行搜集所有的客户信息,并借助和客户交流,初步掌握客户的大致情况。当然这里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客户的资信,不过这种方式相对主观笼统,对于规模不大的企业比较适合;第二,聘请专业的信用调查公司来评估客户的资信。这种方式企业需要投入一定额度的资金,对于资金实力相对雄厚的企业比较适合。

(2)中期管理。这个阶段的管理其实就是授信行为,换句话说,就是企业最终决定能够为客户提供的信用规模是多少的过程。另外,在此过程中,企业还需要确定其它的授信细节。至于具体额度的确定,应该综合考虑下面几点:一是赊销比例。不同行业这个比例会有所不同,因为毕竟需要资金的数量与资金周转的速度都有很大区别。对于通讯产品行业来说,赊销是非常常见的销售方式,因此,PG企业设定的赊销比例上限也会比其它行业的公司高一些。二是信用政策。这方面的政策重点在于如何设定信用供给,主要取决于PG企业自身的运营状况以及发展规划。三是后期管理。这个阶段企业的工作重点是要处理好应收账款的回收问题。在之前两个阶段奠定的基础之上,再加上科学有效的账款回收管理,就能实现企业全程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了。企业想要确认进行的应收账款管理工作是否实现了预期效果,就应该认真核对账款的回收情况,具体的衡量指标包括:平均回收需时、平均周转率、占销售额的比率、坏账率等。

(二)构建全程信用管理模式基本元素 具体有:

(1)目标:提升对客户信用的监督与管理力度,降低信用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减小企业遭遇未预期信用风险的可能;提高资金的周转率,控制好各类应收账款管理工作;降低坏账等不良财务账款的比率,加大追收账款的力度;借助更加科学高效的管理赊销流程,提升企业资产的安全性。

(2)原则:需要遵循内外结合的控制原则,也就是进行信用管理的时候,企业必须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双管齐下;需要遵循独立性的原则,也就是在评估以及控制客户信用风险的过程中,应保持职能主体的独立性,从而保证评估与控制工作公正客观;需要遵循成本收益原则,也就是要综合评估销售业务能够带来的经济收益与其可能为企业带来的风险成本之间的关系;需要遵循权利与责任分离的原则,也就是在管理应收账款的时候,应安排不同人员负责不同工作,不可以一人兼多职。

(三)构建全程信用管理相关制度 有效的全程信用管理,离不开完善的制度,因此,PG企业必须构建完善的全程信用管理制度,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对于企业来说是机会也是挑战,因为企业可以从客户那里获益,但同时也会因为客户而要承受风险,也就是常说的事物都有两面性。PG企业追求的目标是既控制好客户带来的风险,又通过客户获得理想利润,因此,进行客户资信管理的时候,也需要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基于这种情况,PG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并借助制度有效解决当前管理中存在的责权不清等问题。另外,PG企业在制度中还需要体现出留住原有客户的相应管理办法。

(2)确立内部授信机制。由于PG企业实行的赊销销售方式,导致了如果销售情况良好,那么企业的“账面”收益就非常理想,但同时面临的财务风险也随之提升。笔者建议,PG企业应该确立内部授信机制,从而实现对赊销业务的系统化管理。

(3)改进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进行赊销销售的企业,自然会有一定数额的应收账款,这些账款同样也是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因此,其安全性以及回收的成功率会影响企业的实际经济收益。可是,要是企业没有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那么这部分资产也许不但无法为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收益,还有可能令企业遭遇经济损失。现在,PG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就只有事后收账而已,因此,还应该建立起完善的事前以及事中管理制度,从源头上以及过程上管理好应收账款,保证公司资产的安全性。此外,在追收账款的时候,PG企业的销售部与财务部应加强合作,从而提高账款成功收回的几率。

不过,全程信用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因此,PG企业在实际执行的时候,应该注意:一是覆盖企业的全体人员。PG企业必须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特别是那些和信用管理关联性较强的岗位员工;二是覆盖所有部门。PG企业必须意识到信用风险管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其应该是所有部门共同的任务,而不单单属于销售部或者财务部的工作范围;三是覆盖全过程。这是最需要注意的一点,PG企业必须认识到风险管理应该贯穿销售行为的全过程,绝不只是回收账款而已。

全程信用管理模式其实是建立在28理论基础之上的,所谓的28理论是经济活动的普遍现象,具体到PG企业运营实际的话,就是2成的重要客户为公司创造了8成的利润。所以,PG企业必须重视那些大客户、合作期长的客户,进行风险管理的时候,同样也要重点关注这部分客户的资信情况,因为他们对公司运营效率与收益能力的影响都很大。

参考文献:

[1]田丰琴:《浅议企业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研究》2013年第4期。

[2]桑一:《企业进行应收账款管理有效措施浅析》,《财经界(学术)》2012年第1期。

篇6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信用对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日益增强。因此,建立一套系统、规范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环境适应能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企业目前信用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

销售、信用、应收账款、风险

信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信用政策指导和协调各机构业务活动,对从客户咨询调查、付款方式的选择、信用限额的确定到款项回收等环节实行的全面监督和控制,以保障应收账款的安全及时回收。

一、企业目前信用管理存在问题

1、企业单纯追求没有现金流保证的销售收入

现在市场进入买方市场,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为了保持其在市场中的地位,维持或者提高市场占有率,纷纷采用赊销方式刺激销售的增长,但在其背后却是资产周转率的下降,应收账款急速膨胀,收账费用、销售费用不断增加,呆账坏账数量上升,企业利润质量下降,形成“白条利润”,造成财务状况日益恶化。许多企业的领导者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业绩考核,不顾企业长远利益,急功近利,有的企业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单纯追求销售额的急速增长,偏离最终利润和合理的现金净流量等企业最主要的财务目标。强化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就是要在销售业绩增长与风险控制这两个目标之间建立和谐的动态均衡,确保企业获得高质量利润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

2、企业缺乏对市场信用风险的有效控制

目前,在销售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上,我们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由于缺乏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无法对客户的各种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不能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监控,致使不能采取正确的信用政策,仅凭主观判断做出交易决策,产生信用风险难以避免。

3、企业内部缺少科学管理的信用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

主要表现客户信息管理问题,档案不完整;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缺少有效的沟通;企业内部业务人员与客户勾结;企业内部资金和项目审批不科学,领导主观盲目决策;

4、企业对客户缺少科学的信用政策和规范的业务管理流程

主要表现:缺少准确判断客户的信用状况的方法;没有正确地选择结算方式和结算条件;对应收帐款监控不严;对拖欠帐款缺少有效的追讨手段;一些企业为了达到推销产品或承揽工程的目的,往往不收款或收取一部分款项,凭印象、情谊或经营经验,擅自发出约定货物或垫资开工,等到有关部门核对库存商品或结算时,应收账款已经发生。对方企业在经营中一旦发生变故,陷入困境或故意拖欠,或当事人发生变更,应收账款的回收难度将增大,企业资金风险随之上升。

5、企业对应收帐款缺少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主要是对销售以后形成的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追账”上面,甚至成立专门的追账部门,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忽视了对交易之前和交易过程之中的客户信用的管理与控制。

二、信用风险及应收账款管理具体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风险意识

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核心之一,企业没有健全的信用管理就没有竞争力,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增强风险防御能力,是当前我国企业走出信用困境的根本出路。企业要建立“完全销售,全额收款”的观念,深刻认识信用政策制定重要意义。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应收账款既能令企业销售大增,市场占有率提高,亦能让企业陷入资金周转不灵、运营瘫痪的痛苦中。企业应对应收账款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

(二)建立严格的信用管理制度

一个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包含信用管理政策、客户信用管理制度、信用额度审批原则及程序、应收账款监控制度、信用风险控制原则及程序、发货控制、逾期应收账款的处理程序、追账原则及方法和信用部门的建立等诸多具体内容。

1、建立客户网络中心和特殊账务科

信用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完善的信用管理需要企业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信用进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需要专业人员从事大量的调查、分析的专业化管理。因此,建立客户网络中心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是有效信用管理的必经之路。只有设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才能保证信用管理人员的独立、客观和公正性,增强信用部门的制约力,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殊账务科专门从事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工作。

2、建立信用审核制度,规范审核程序

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应建立一套以信用额度为中心的交易审批制度,真正落实企业的风险管理责任,以防止个别部门或人员利用管理上的薄弱环节谋取私利。

3、制定关键业务环节控制制度

三、加强客户筛选和监督

1、加强对客户资信状况的了解。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首先要做好赊销客户的资信调查,评价客户信用:为了确定赊购客户及其信用额度,信用管理人员要了解客户的及时付款能力和可能性,预测客户违约和破产的可能性。目前,广泛使用的客户信用评价6C系统可全面考察一个客户是否为合格的赊销对象。6C分别指客户的品行(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collateral)\条件(condition)连续性(continuity)。进行深入地实地调查。企业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搜集客户信息:销售部门提供和信用管理人员对客户实地访问和信用调查。这是目前企业获得客户信息最主要的途径,但需要信用部门和销售部门之间以诚相待密切配合;利用官方信息、银行信息、公众媒介信息;客户的会计报表等。

(2)核实、整理与更新客户信息:即对客户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并不断更新,使之为企业的有用信息。

(3)通过对赊销客户的资信调查,按ABC分类管理,确定不同的赊销规模、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可将赊销客户分为三类,A类为企业规模大,资金宽裕,还款能力强,以往业务往来中信誉较好的企业;B类为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一般,财务制度比较规范,有一定的资产作抵押,在以往业务往来中经催交后能结清货款的客户;C类为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不佳,财务制度混乱,没有资产抵押,以往没有业务往来或有业务往来但信誉不佳的客户。按照赊销客户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等级,确定赊销金额的大小、期限长短以及相应的信用标准和信用政策。

(4)建立和利用客户档案:信用部门对企业与客户交往中形成的客户信息以及中小企业自行制作的客户资信调查报告进行分析和加工,形成客户档案。对客户档案实行集中、动态的管理,客户档案是企业制定信用政策的依据。

2、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链断裂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自我毁灭。因此对于行业内销售赊销水平较高,发生坏账的机率较大的公司实行信用管理政策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企业制定信用政策是为信用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统一的行动准则和指导方针,以保证企业的信用管理人员有一致的理念和一致的行动。

信用政策的目标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科学地将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持有水平和产生的坏账的风险降到最低;二是合理地扩大信用销售,在数量上扩大客户群,降低产成品的库存,争取公司的可变现销售收入最大。客户信用政策是企业信用管理部门根据企业的经营环境,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权衡利弊,对处理客户的应收账款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额度、信用期限、现金折扣等。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应根据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竞争对手的信用政策,结合领导者的风险厌恶程度,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同时,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应重视对客户资信档案的建立与维护,对客户资信材料进行分类、归档和保管,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更新与补充。

3.制定适当的收账政策,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为了减少坏账损失,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应收账款的管理与回收机制,严格控制应收账款逾期时间,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收款人员,并定期对其进行收账技巧方面的培训。定期进行帐龄分析,及时与客户对帐,以确保账款金额无误,动摇客户拖欠账款的信心。根据账款金额的大小与帐龄的长短分别实施不同的追账、监控与处置策略。

首先,将企业全部应收账款按其账龄和欠款额多少分类排队,并计算出累计欠款额的百分比,划分成A、B.C三类;其次,对三类债务人确定不同的收账策略。A类债务人,是关键的少数,欠款所占的比例较大,拖欠的时间较长,企业可以对他们发出措词严厉的信函催收或派人催收,必要时提供有关部门仲裁或诉诸法律;B类债务人,人数较多,欠款所占的比例不大,拖欠时间不太长,企业可以对他们多发几封催收信函,语气逐渐加重,并由赊销部门经理或企业律师出面催收;C类债务人,人数较多,欠款比例又很小,拖欠对间较短,企业对此类债务人不宜过多打扰,以免将来失去这一市场,只需向其发出通知付款信函即可。

企业一般追帐的基本程序:

1、到期未付,追帐人员应通过电话提醒客户付款,并询问是否收到到期付款通知单;

2、过期15天未付款,发出第一封催讨函,并打电话给对方负责人询问情况,了解其态度;

3、过期30天未付款,发出第二封催讨函,再次与对方通电话,停止供货,取消信用额度;

4、过期60天未付款,发出第三封催讨函,可能的话对客户进行巡访;

5、过期90天未付款,发出第四封催讨函,并采取下列行动:

(1)与专业追帐机构接触,咨询相关事宜;

(2)债务人进行资产调查;

(3)作债务分析;

(4)诉前准备。

6、超过三个月,作专案处理委托专业追帐机构追讨;

7、超过半年,考虑法律诉讼;

8、判决执行或破产清理。

信用管理,是一件任重道远的工作,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只要存在着市场经济,信用作为商业交换的一种条件,守信者获益的时代一定会到来,但需要全体信用从业者与社会的各阶层共同来努力。

作者简介:

张慧(1962—)女,汉族,籍贯:江苏省南京市,现供职单位全称: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管理学学士,研究方向:市场营销、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王爱俭:《信用理论与信用风险防范》 [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

[2]韩建国: 《完善信用管理机制,强化应收账款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2008

[3]张海:《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J].中国总会计师,2009.2

篇7

【关键词】应收账款;控制;管理

应收账款是指经营者(债权人)在经营活动中依法有权向对方(债务人)收取的各种款项的总称。在范围上它囊括了会计科目应收账款和其他收款,以及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和其他预付款等科目所核算的相关业务内容,是会计学上应收账款和同类科目的借方余额总和。

1.大连市交通银行应收账款控制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没有制定明确、科学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大连市交通银行没有一套完善、合理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推销人员可以为了个人利益盲目赊销,而其本身的应收账款管理就很薄弱,加上银行常常重贷款而轻管理,导致本来就不科学的管理制度还不能够很好的执行,更谈不上从根本上解决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1.2忽视信用调查,贸然与客户签约

近年来大连市交通银行步入业务扩展的快车道,但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其最近两年的营业额有所减少,银行为了增加业绩、抢用户,提高市场占有率,公司对销售人员提出更高的销售任务,并以销售额来评价业绩。企业对客户资信情况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特别是在当前买方市场形成的条件下,饥不择食,产品销售既不签订合同,也不签订分期还款协议,导致企业坏账的增加。销售人员为了完成任务,对客户的信用情况没有进行调查了解,贸然与客户签约。许多业务员到商场门口或者在商店卖场为信用卡做登记,手里都拿着办卡即赠的丰厚礼品,这样服务员们被礼品吸引都纷纷办理信用卡,但是其实他们的信用度是多少都没有合理的调查,有的甚至连信用卡是什么都不了解。就是因为忽视了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所带来的风险。每年新增客户也不断增多,总体上存在新客户进入门槛较低的现象。

1.3没有独立的信用管理人员

大连市交通银行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是由销售部门商务人员负责,由于没有独立的客户信用管理部门,对新增客户的评审认定工作是由销售部门负责的,只要销售部门决定与该客户交易即可,造成交易的决策权和执行权都集中在销售部,不利于对交易决策进行有效的监督。加之销售部门的业绩主要是靠销售额评定的,有时会出现片面注重销售而忽视客户本身存在的风险的情况。

1.4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机制

大连市交通银行相关业务比较广泛,客户性质和交易金额存在差异,其经营特点和经营风险大小不同,加强全程管理的同时,没有充分、有效地利用好应收账款,当债权发生时只限于简朴的管理,而没有利用应收账款转移风险、解决应收账款未回收时资金短缺的问题,大连市交通银行的每个客户应收账款所面临的风险也各不相同,针对单一客户账款风险,没有明确的风险划分标准,缺少一套有效的可适用于整个银行的风险评估机制,使得大连市交通银行没有明确的账款风险管理制度可依,从而无法实施预防并降低应收账款风险的措施。

2.加强大连市交通银行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2.1健全内部管理机构,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要想解决大连市交通银行信用风险问题就必须从银行的经营管理体制入手,体制就是银行的组织结构,是业务流程和方法得以顺利完成的基本保证。应收账款的监控体系应包括赊销的发生、收账、逾期风险预警等各个环节。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分析管理,计提坏账准备金,计入当期费用。信用部门和销售部门进行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在工作中信用部门和销售部门要互相配合,分清各安闲跟踪服务中的职责,达到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促进企业销售的目的。同时还需要银行内部多个部门的配合,信用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为其他部门提供服务。

2.2建立完善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想要全面提升交通银行的应收账款管理水平,必须建立完善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这样才有助于对应收账款实施信用管理。信用标准,是企业同意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而要求对方必须具备的最低条件,一般以坏账损失率表示,企业信用标准越高,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少。但是,过高的信用标准不利于企业扩大销售;相反,假如企业的信用标准过低,虽然有利于企业扩大销售,但会相应增加坏账损失和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与管理成本,因此,企业需要制定一个合乎企业自身情况的信用标准。企业在制定信用标准时,应着重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如果竞争对手实力很强,企业就应考虑是否可以采取较低的信用标准,增强对客户的吸引力;反之,则可以考虑制定严格的信用标准。二是企业承担违约风险的能力,当企业具有较强的违约风险承担能力时,就可以考虑采用较低的信用标准,以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反之,如果企业承担违约风险的能力较弱时,则应制定严格的信用标准,谨防坏账的发生。三是客户的资信程度,企业应在对客户资信状况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判定,并决定是否给客户提供商业信用。

2.3设立独立的信用管理人员

按照大连市交通银行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模式,把原本隶属于销售部的信用风险管理人员从销售部门中独立出来,使其成为一个在组织结构上独立于销售部和财务部的人员,设立信用部门主管,他可以依客观独立的立场来设定信用政策、信用期间、赊销限额,因而,信用部门主管执行其职务时有其客观性和权威性,容易被接受。设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直属总经理督导,专门执行信用管理,对其有关事项负责。这样,对于应收账款的回收,有专门部门推动;同时对于信用管理不当而产生巨额坏账损失时,其责任的归属亦较明确。这样能够保证信用风险管理部门职能的正确行使和最大化该部门存在的价值,减少信用风险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业务部门的冲突,规范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

2.4建立统一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制度

要建立自上而下统一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制度,作到“有法必依”,减少最高管理层对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政策执行过程中不必要的干预。首先,定期检查分析应收账款的时间,通过编制账龄分析表建立应收账款的核对制度,银行应收账款每年均应同客户对应收账款进行核对,以保证应收账款的真实、正确;坚持应收账款定期审计,对银行应收账款从发生到核算、管理、催收及回笼等加强内部控制,以降低风险、死账。其次,利用利息杠杆,核算资金成本。核销制度,按照应收账款发生的先后次序,以及贷款回收的先后次序逐笔核销,以准确确认应收账款的账龄;对于合同纠纷等没有得到处理的应收账款单独设账管理。对账制度,根据业务量大小及时间等因素对应收账款定期进行核对,有双方当事人签章,作为有效的对账依据,发生差错应及时处理。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本就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需要公司从上至下每一位相关员工的积极配合,最高管理层更需要支持员工的工作,不能轻易更改已经制定并实施的政策,一个管理严格的公司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管理层的模范作用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陈进军.全面信用管理与风险防范及应收账款催收实务[J],2009.189-191.

篇8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者提供劳务等业务,应该向购货单位或者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是企业因未在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时收取现金而形成的债权。应收账款有两个功能:一是促进销售的功能。二是减少存货的功能。

二、应收账款存在的原因

(一)企业及产品的竞争力不足

中小企业在资金的总体实力、规模、技术、人员素质的某一方面不具备优势,从而失去了与其他企业竞争的能力,导致其占有的市场份额是非常的小,但是它的生产能力却又大于其生产份额,这样就产生了供大于求的局面,造成产品积压。为了更好地解决产品积压问题,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又不得不做出一些相应的改进措施,如产品试用期久一些、赊销还款期限长一些,货款回款期长一些等,使产品的应收账款从数量上和时间上都有所增加,随之而来的便是企业应收账款多、回收不顺畅、资金短缺等等问题就接踵而来。

(二)企业风险意识低,缺乏对信用度的调查

很多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扩大销售,在对客户没做任何的风险调查的情况下与企业签订短期的赊销合同,导致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地收回,企业在只关注提高账面利润却忽视了资金被客户大量占用,却不能及时收回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不考虑这样的行为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风险和损失。

(三)应收账款制度形同虚设

有些企业对应收账款的治理缺乏规章制度,或者有规章制度也不去实行,形同虚设。财务部门不及时与业务部门核对,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一些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催收、清理不及时,账龄老化,却任其发展,存在应收账款长期挂账现象。

(四)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

在一些企业中,为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往往把销售人员的工资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牵扯上关系,而忽视了产生坏账的可能性,未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导致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大的麻烦。

三、中小企业应收账款改进对策

(一)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适当赊销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司首先应该对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结合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优势,生产一些适销对路和能够有利于老百姓生活的产品,这样的话,企业就可以有目的的选择订单,以减少资金在应收账款上的占用。

(二)制定相应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为了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减少坏账损失,公司就应该制定相应的应收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应该具备的职责,做好自己部门的本职工作,同时还要对应收账款的发生、增减变动以及余额有明确的记录,对于催收款项落实到有关部门,并且与部门的经济分配挂钩,加大催收的力度。更好地明确和实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三)建立信用管理制度,提高信用管理水平

信用管理是赊账管理的核心内容,它是全过程的管理,贯穿于整个交易过程的开始和结束。

(1)加强客户的信用调查和监督。由于公司要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调查,收集客户的信用资料所以公司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来确保各项信用管理政策的有效实施是非常必要的,还要明确应收账款的主要内容,信用部门必须是完全独立的,不依赖与财务和销售部门,信用部门要在事前就要起到应该起的作用,而不是在事情发生后才起作用。

(2)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公司的信用政策,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规范政策。

(四)完善合理的收账政策

应收账款政策是当公司的客户违反信用条件时,拖欠或者是拒付款时公司采取的一种措施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客户拖欠的原因不同,公司也要视情况而定区别对待,要采用不同的政策方法,具体来说,对于信用度较高的客户可以采用电话联系的方式或派人去直接沟通,知道其拖欠的原因看情况采用恰当的方法,使双方的合作关系受影响的程度降到最低,又能很好地解决拖欠问题。如果沟通仍不能解决问题最后就可以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总体来说,公司对于拖欠的应收账款,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进行收账,都有利有弊。因此,公司在制定收款政策时,要衡量各个因素之间的利弊关系,因为如果公司制定的收款政策过宽就会导致逾期未付款的客户拖延时间更长,对公司非常不利。如果收款政策过于严格,催收太过着急又可能会伤害到没有意思拖欠的客户,影响公司未来的销售利润。一般来说,制定收账政策要在增加收账费用与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权衡,若前者小于后者,则公司制定的应收账款政策是可取的。做好可行性分析对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公司想要投入资金时必须要注意的两个事项是想好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的多少。

(五)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公司的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要能够意识到知识和职业素质对于整个应收账款管理过程的重要性,应组织公司的财务人员和管理层定期的组织和开展培训,财务人员应能够从应收账款中准确的分析出公司存在的问题,只有掌握到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物流、资金流才能对公司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篇9

钢铁贸易企业基于市场占有率目标优化的信用风险管理的内涵是:为了扩大宝钢产品在区域市场的销售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信用对销售的支持和拉动作用,通过在理念、组织、客户资信动态管理等方面持续改进,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以市场占有率目标为导向,在多目标优化平衡和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有效利用信用交易这一新的竞争手段,从而以有限的信用资金占用,扩大了销售规模、优化了资金效率、提升了客户满意度,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能力。其主要做法是:

北方公司高度重视信用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提出了“全员参与,学用结合”的原则,用较短时间将风险管理的理念深植于企业的文化和员工的心中,实现了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战略、行动的统一。

在整体管理框架中,构建严密的双重信用风险管理保障机制:各部门作为信用风险管理的第一重保障,是所管业务风险的责任者;第二重保障是成立了“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小组”和“信用风险管理决策领导小组”,分别进行日常工作的协调、推进、监督和评价。3.制定相关制度,再造业务流程(1)制定相关制度。按照宝钢国际总部要求,建立了《交易对象授信管理规定》、《信用管理制度》、《信用总额管理办法》等制度,包括:信用风险管理的职责、信用标准、总额管理、日常管理、客户档案管理、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商账的催收等。(2)再造业务流程:纵向申报制度和横向通报制度。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再造,实现从申请、评估、授信到监控的全流程管理。

(1)资信调查管理。对于影响公司业务的重大客户,当对其信用状况、风险程度把握不强时,可委托专业调查机构进行调查或购买专业调查机构报告。(2)客户评估管理。信用评估是指根据交易对象相关信息材料,通过一定的流程和方法等对交易对象的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评判。(3)客户授信管理信用决策。对客户是否授信,是由公司经营管理层组成的信用管理领导小组进行决策,并按照制度规定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备案或审批。信用下达。由信用管理人员制作“授信通知”,审批后,向相关部门下达授信通知,同时启动监控流程。信用分类。授信分为循环信用额度和临时信用额度,循环信用额度的周期一般为一年,年初授信,循环使用,半年调整一次;临时信用额度,按次申请,一次使用,不能循环。信用标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信用风险标准对已评估客户信用额度使用情况进行动态跟踪,以调整信用额度及监控应收账款管理的风险,并根据跟踪结果不断调整授信政策。(4)授信监控管理。在信用业务执行过程中,进行严格跟踪和管理,对于出现当月或累计平均信用占用总额超过预算目标的情况,详细分析原因并说明拟采取的管理措施,确保年度信用占用总额不突破预算目标。(5)客户档案管理。综合收集客户信息、交易记录以及财务信息,建立全面的客户信用管理档案。

篇10

一、影响出口企业国际信用销售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1、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企业信用销售风险的救济工具缺乏

健全的信用体系是信用销售的基础。西方发达国家商业贸易中有高达95%的信用销售比例,得益于其完备的信用体系,发达的信用市场,高质的信用产品和良好的配套环境。我国信用体系经过二十多年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我国经济发展、市场的发育程度,我国国际贸易地位比较,显得相当滞后,根本上未能形成一个可让出口企业进行信用销售的基础环境,表现在:

(1)信用评估机构较少。目前全国也有各类信用调查机构100多家,资信评级机构近80家,信用担保机构2000多家,其他专业的信用服务机构达到500多家。但这些机构主要的业务是为企业提供信用知识培训、咨询工作、企业债券评级,能真正为企业提供如销售前想调查客户的信用等的服务却不多。

(2)信用产品质量低下,信用市场监管不力。我国虽然已初步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征信公司按照商业化原则在市场上开展竞争的格局,但其市场规模小,信用产品价格偏离了市场的需求,服务水平跟不上市场的发展,而且提供信用产品质量低下,难以满足出口企业的实际需要,如2006年10月广东某一服装出口企业向国内某一银行下属信用咨询公司咨询中东一新客户信用情况,而信用咨询公司仅能提供2004年该公司财务和员工资料,提供这样的服务显然对服装出口企业来说参考价值不大。同时与之相配套的市场监管体制也较为落后,缺乏对征信机构、征信活动有效的管理,出现了一些征信机构采取低价格、高回扣、高评级的手段抢夺市场,使评级结果也成为一种可以买卖的商品的不规范情况,使得出口企业不愿意花钱购买这样的信用产品,更谈不上扩大信用销售。

(3)信用风险转移机构缺失。企业出口信用风险转移主要通过保理业务和出口信用保险来进行。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银行已开展企业出口保理业务,于2001年成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开展出口业务保险,但由于机构少,服务网点少,宣传不力、费用高等原因,知道可以通过上述机构和途径转移信用风险的企业不多,出现企业想转移自身销售风险,但是并不知道要转移给谁的现象。据2006年统计,目前我国保理业务总额占不到对外贸易总额的1%,使用出口信用保险开展出口业务仅占整个出口额6%,而发达国家出口信用保险涵盖率在20%到30%左右。

(4)商账追收机构缺失。中国的国际商账追收业务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起步晚,目前专业化的国际商账追收机构数量十分有限,大量出口企业都是自行追讨,外部能够给予的帮助极其有限。而国外企业其信用体系比较健全,有许多收账公司随时准备为管理企业的应收账款提供服务,商帐追收都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征信行业分支,跨国追帐、海外追帐业相当发达,如美国的追帐者协会拥有上千商帐追收机构会员,其追帐业务覆盖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

2、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在采用信用销售方式时,需要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并且要有专门部门、专业化人员才能完成。目前我国出口企业中大多数没有设立信用管理部门,在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中仅有11%建立了内部信用监控体系,而这11%的企业中又有93%是外资企业。在没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专业人员少的情况下进行信用销售,企业的信用销售风险是难以准确预测和控制的,所以出口企业尽管有高利润的贸易机会,也没有勇气进行信用销售。

3、信用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06年9月的调研报告显示,87%的被调查企业感到严重缺乏专业的信用管理人员。欧美发达国家其信用销售比例高,与他们拥有大量高专业素质信用管理专业人才是分不开的,他们的专业信用管理人才培养已有100年多年历史,而我国信用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才刚刚开始,2002年教育部才正式将信用管理专业列入高等教育的专业学科,同年在少数的重点院校如上海财经大学开展招生,也就是说国内第一批信用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于2006年才毕业,可见现有专业人才是何等缺乏。

4、企业流动资金不足

信用销售是一种先货后付款的销售方式,出口企业不仅要对进口商进行严谨的信用评估,而且需要有充裕流动资金作基础。目前我国出口企业中中小型企业占大多数,这些中小型出口企业大多缺乏雄厚的固定资产,资金紧缺,而当前国内银行对中小型企业融资条件较高,很难通过银行的信用评级获得银行的融资,所以这些中小型出口企业常常因为流动资金不足而无法进行出口信用销售。

5、企业信用销售经验缺乏

企业对赊销这种贸易方式相当熟悉,但对要通过科学信用评估才能将产品赊销给客户(即信用销售)却相当陌生。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企业国际贸易结算大多是采用信用证方式,现在出口贸易中仍然超过80%使用信用证结算。很多出口企业对如何进行信用测评、信用风险管理、商账追收等操作了解不多,目前多数出口企业在进行信用销售是凭感觉、凭经验,而不是通过科学信用评估进行的。

6、企业信用销售意识淡薄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的出口企业都是通过传统方式出口产品,以低价吸引客户,这种保守贸易方式是能适应当时的国际市场,不必用到风险较大信用销售方式。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过去中国企业所凭借的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不再突出,继续沿用传销售方式已很难抢占国际市场。但国内很多出口并未重视信用销售方式来拓展市场,究其原因是我们对信用销售生产的信用风险理念仍然停留在传统上,总是将信用风险当作成本、一种需要防范的风险,然而市场经济的今天,信用及其风险在信用评级公司、金融担保机构作用下,可以打包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商品买卖。

二、提高出口企业国际信用销售能力对策及建议

1、积极培育信用中介机构,完善信用市场体系

从本质上说出口企业信用销售能力低下,是由于信用销售生产的信用风险未能有效解决引起。要解决信用风险问题,建立一个成熟的信用市场是关键。要加快培育信用中介机构,建立和完善信用市场,建议:

(1)培育与国际接轨的大型信用评级公司。对已经取得信用评级资格、积累了一定经验、有良好信用的评级公司,要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政府有关部门如海关、银行、公安等的信用信息可以先对这些企业开放,同时给予信贷、税收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帮助这些企业走出国门,建立国际性信用信息收集、处理网络、建立国际性商用数据库,提高信用评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对国外著名信用服务公司,应开放数据和信息,鼓励他们在中国创业,鼓励他们与本土信用服务企业合资、合作,通过他们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评级技术,带动我国信用市场发展、成熟。

(2)努力推进国内银行出口担保、保理业务和提高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业务的覆盖面。担保、保理和信用保险业务除了有帮助出口企业转移信用风险的功能外,也可使出口企业获得短期融资功能,直接或间接都有助于提高企业信用销售能力。据统计,我国出口贸易额中进行担保或保理不到2%,通过出口信用保险不到6%,也就是说出口贸易中超92%是暴露在风险中,所以推进国内银行出口担保、保理业务和提高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业务的覆盖面是当务之急。

(3)培育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商账追收企业。商账追收在国内目前属于刚起步阶段,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尚未理顺,严重影响商账追收企业成立、开展业务,目前国家应抓紧制定相关法律,理顺现有的法律法规,为商账追收企业开展业务有法可依,同时着力培育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商账追收企业。

2、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

出口企业建立独立的信用部门和制订严密信用制度,是提高企业信用销售能力、降低信用风险的另一关键因素。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包括设立企业内部的信用部门,明确其各项工作及管理权限,编制信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的手册,从而实现准确地评估客户信用等级、给予授信额度和债权保障,对信用销售过程进行全程风险监控。企业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对促进信用销售非常有效的,这已在发达国家得到证明。所以我国企业也应尽快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商务部研究院提出了适合中国企业的“3+1”信用管理模式,“3”是指企业内部应建立三个不可分割的信用管理机制,分别是前期信用管理阶段的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中期信用管理阶段的债权保障机制、后期信用管理的应收账款管理和追收机制。“1”是指在企业内部,应建立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机构,全面管理企业信用赊销各个环节。其总体框架、思路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