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篮球的体会与感受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1: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打篮球的体会与感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打篮球的体会与感受

篇1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拥有“三心二勤”即爱心、耐心、信心;腿勤、嘴勤

由于班级里的学生背景不尽相同,我们对家庭特殊(如单亲、孤儿等)或家庭困难(如父母无劳动能力、多病等)的学生,要付出更多的爱心,尽量保住他们的隐私和自尊,多与他们沟通,了解其内心深处的需求,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们排忧解难;对调皮的学生和智力很一般的学生,我们对他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摆事实讲道理,晓之以礼,动之以情,不厌其烦地与他们沟通了解,寻找他们各自身上的闪光点,以便增强他们的信心,同时,班主任对每一位学生都要有信心,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太阳,都是父母的宝贝,都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信心也是对人的一种尊重与鼓励。

我们班有个男生蒋坤,性格比较反叛,具体表现可以用两句话来总结概括:班主任说什么他都不乐意,班干部做什么他都认为不对!但是这个学生有一个爱好爱打篮球,口才和反应能力都很不错,有一次我们班与兄弟班打篮球,结果我们班胜了,其中有两个关键球是他投进的,我当时立即把握住这个大好时机当晚就找他出来谈话,首先我赞扬他今天在篮球场上表现如何积极英勇,关键时刻连中两球,力挽狂澜,为班级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获得了同学们一阵接一阵的掌声,之后我又跟他回顾在主题班会上他如何舌战群雄,面不改色心不跳,赞扬后我发现他心情大好,十分快乐,这个时候我看准时机话题突然一转:“但是你有没有好好想过,你在班上那么有才干却没有一个人选你当班干部,你有没有冷静的思考过为什么?”然后我跟他一一分析原因,开始的时候他还只是点点头,到了后来他自己主动表态,过了一段时间我又跟他长谈了一次,慢慢的我发现这个学生在学习态度及与同学相处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期中考试后他第一个跑到办公室来问自己的成绩,问自己的成绩有没有进步。据各位任课教师反应,他的成绩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要做到“三心”,那必须要有“二勤”的坚持,腿勤可以帮助自己了解到听不到的信息,嘴勤可以帮助自己得到看不到的信息,只有真正做到“三心二勤”,就向优秀班主任的目标迈开了第一步。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配备好得力助手-------班干部

班干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级的正常秩序和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为了能把真正有能力想参与班级管理的学生找出来,我首先摸底学生以前在班级担任过什么角色,并了解他们对班级管理的体会与想法,好让自己知道当今学生的心里真实的想法,以便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确定好班委人选后,不能直接在班级宣布,而是通过全体学生的选举产生,这样学生对班干部才心服口服,从而会支持配合他们的工作,也会让班干部感到同学的信任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但要注意的是班主任万不能把班干部当作真正的干部来安排事情,毕竟他们的身份是学生,学习是他们的根本,参与班级管理是他们学习之余提升能力锻炼自己的机会,更多事情还是由班主任亲自去做。

我曾有一个优秀的学生,由于我的过失,导致他没有考上重点中学,心里一直不安。事情是这样的,我在选用班委时,他主动推荐自己,要当班长。我让他说明理由,他说他在小学当过班长,而且老师、同学也喜欢他,都认为他做很好,多次被评为优秀班干部。我告诉他做班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他说不会的,自己会处理好的。通过全体学生的选举,他当上了班长。在今后的班级管理中,他确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班级的各项事务处理的很好,同学和老师都很满意;他的学习也很不错,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因而他的荣誉也很多,如优秀学干、优秀学生、优秀标兵等。由于他的能干、勤快、负责,我慢慢地变懒了,只要他能做的,我几乎都让做,甚至班会课都是他的事。2002年到了初三,升学压力变大了,冲刺的时间明显不多了。我还是和往常一样地要求他,他没有向我提过他的烦恼,只是默默地承受着,做着。就这样,他被我的懒惰耽误了,仅差几分没有考上四星级重点中学。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做好任课老师与个别学生的沟通桥梁

由于任课老师在学生上投入的时间主要是课堂45分钟,少数老师往往对个别不爱学习或偏科的学生,会简单地教育甚至粗暴地要求,这样会激化师生的矛盾,不易达到预期的目的。班主任平时要多和任课老师交流,了解班级学生在各科课堂上的表现,同时也和学生聊天,了解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对上述不好现象,班主任要主动找学生谈心沟通,尽量协调处理好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不良现象,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尽力地去学习,让老师们感觉他们尽力就行了。通过自己的主动工作任课老师都喜欢上我班的课,都喜欢与我搭轨。因此我班的整体学风很浓,班风很正,综合表现一直排在年级前列,这是我做班主任觉得很开心的事。

篇2

关键词:高中 体育课 教学 尝试

在生理方面,高中女生身体形态发展已不断完善,这一阶段她们的皮下脂肪增厚,但仍保留着青春期的一些特点,即发展的不平衡和不稳定。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相互关系更为完善,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明显提高了。由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神经细胞物质代谢机能旺盛,易出现疲劳,但恢复较快。脑细胞内部的结构和机能迅速发展,为提高思维能力创造了条件。这个时期由于内分泌活动发生了变化,性腺活动加强,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等。而高中男生与女生不同的地方是男生正处于长身体、长肌肉的时候,精力更旺盛,更爱运动。在心理方面, 高中女生心理特征出于不稳定,不成熟时期,她们的外在表现比较差,而大多数则情感比较内向,含蓄,敏感,自尊心比较强,其意志表现为畏难,害羞,恐惧,经不起失败的考验,而对体育课更表现为情感内倾,不愿做动作,对疲劳的耐力差,怕脏,怕累,胆小,怕别人嘲笑等,从而导致对体育课厌学的态度。而男生却恰恰相反,他们情感外向,爱表现自己,特别是爱在女生面前表现自己,意志也比较坚强,勇于尝试各种活动,爱运动,不怕疲劳,想上体育课,但纪律和自治能力较差。

鉴于以上特点,为了在同一节体育课上能让男生和女生的都能得到锻炼,可充分利用男生和女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互补性让他们自觉而愉快地参加锻炼。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体会。

1.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表率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如果教师工作马马虎虎,上课松松跨跨,对学生放任自流,讲课精神不振,等等。就会诱发学生产生厌学行为。因此,教师应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并严格要求自己,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切忌居高临下,以威压人. 尤其是男教师在给女生上体育课中要做严师,也要做益友,特别要注意把握好分寸与尺度,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真挚的关心和爱护,以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使师生感情达到和谐、统一,这样,师生间就能配合默契,教师的每个意图、每句话学生都能很快理解接受。教师与学生的这种高度和谐,在教学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激发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2、加强思想教育

高中男、女生正进入青春发育期,由于他们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的明显变化,导致很多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下降,有的出现“混课”现象。而男生虽爱运动,却不爱受老师的管理,针对这些情况,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明白体育锻炼的意义,懂得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的道理;第二、要启发教育学生,注意结合教学内容讲述高中男、女生生理特点以及体育锻炼对身体发育的作用,克服对自己生理现象的神秘感,从而增强锻炼身体的自觉性。

3.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兴趣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运动兴趣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特别重要,只有他本人感兴趣时,才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体育教学应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欲望放在中心位置。至于学生多学或少学一些竞技技能,学生掌握的运动动作是否规范等并不是第一位的,重要的是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有了兴趣和欲望,学生才会自觉主动地去上好体育课,才能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才能过渡到动作的规范,才能过渡到参与竞技。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并取得成绩时,他们会对成功的表现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对此项体育活动更加感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 通过调查,有86%的同学认为:如果获得成功,他们就会喜欢上这一体育项目,特别是体育差生,他们因自己差而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的占大多数,只要降低他们的学习标准,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与其他同学一样容易,那么他们的积极性肯定大大提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就要设法使她们获得成功,如:在跨栏教学中,可以通过降低栏架的高度,使女同学们能出色地完成动作,这样她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后,会慢慢向更高的目标进军。

4.学生感兴趣的项目锻炼身体

由于高中男生和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不同,使得他们在喜爱的体育项目上也不同,男生多喜爱篮球、足球等项目的活动,而女生多喜爱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的活动,所以在上体育课时要多用分组不轮换的教学组织形式组织课堂,让男生打篮球、踢足球;女生打乒乓球、羽毛球,这既让男生、女生都能高高兴兴的参加了体育活动,完成了课堂教学,也避免了学校场地、器材的不足,也让学生高兴、自觉地锻炼了身体。

篇3

成功贵在坚持,要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坚持。每个人的成功之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坚持就是胜利。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坚韧不拔的故事,请您阅读。

坚韧不拔的故事1轻轻的合上书已经很久了,《鲁滨逊漂流记》中曲折连环的故事情节与鲁滨逊的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却深深地在震撼着我。

鲁滨逊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中?但睿智的他不甘平庸,对父亲的忠告——不要去航海全然不顾。在一次航海中,船在南美洲海岸的一个荒岛附近触礁,船身破裂,水手和乘客都丧生了,只有鲁滨逊幸运的活了下来。海浪把他卷上了岸。

这座小岛荒无人烟。鲁滨逊在这里独立生活了24年,一次偶然,他解救了一个俘虏——“星期五”。过了四年,他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回到了祖国。

鲁滨逊不屑守成,不甘平庸,有实干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更令我佩服得是鲁滨逊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造出了桌子、陶器等物品。当面对食物危机时,他种植出了大麦和水稻,并靠这些仅有的农作物制造出了粗糙的面包。这一点就是我们不能相比的。现代的我们都是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是家里的“小太阳”、“小皇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一个个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记得有人做了一个实验:一个日本的孩子和一个中国的孩子分别放在同一座有野兽出没的山中。中国的孩子很害怕,没有坚持下来。而日本的孩子却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勇敢的斗争精神顽强的坚持下来。简简单单的实验说明一个不简单的道理:中国孩子在自立自强和意志力上需要很大的提高,我们不能总是沉浸在父母和社会的溺爱之中,要报效我们的祖国要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我们不能再这样逍遥自在、碌碌无为,难道我们不应该做点什么吗?鲁滨逊机智勇敢,会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创造条件,这正是我们所缺乏的。让为了我们的祖国明天更加美好,快快从我们自身做起,坚强刚毅、机智勇敢、不怕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父母、社会、国家。

鲁滨逊聪明机智而又坚强,我喜欢这个人物,更敬佩他身上的精神。

坚韧不拔的故事2生命是宝贵的,也是美好的。砖缝里茁壮生长的小瓜苗,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感受春光的女盲童……他们都热爱生命,因为,他们知道生命只有一次。

也许有人知道,也许有人不知道。在CCTV3《星光大道》的2011年度总决赛中,有一位土家族姑娘荣获冠军,她的名字叫刘赛。看见她在舞台上载歌载舞,又有谁能想到她居然是一位盲人。她只能感受到一米以内模糊的光影。在全国众多选手(都是身体健全的人)中,刘赛姐姐脱颖而出。刘赛姐姐是土生土长的张家界人,四岁时患上眼疾,从小颇具音乐天赋,她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跟正常孩子一样上学和生活。她初中毕业那年,报考了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面试那天,刘赛的父母陪着她到了考场。考试还没有开始,父亲带着刘赛,数着步子从场边走到考桌前。考试开始后,父亲悄悄地告诉刘赛主考官的座位和姓名。轮到刘赛面试了,只见刘赛面带微笑从场边走到主考桌前,挨个儿地向主考老师问好。主考官让她试唱一首歌。刘赛的声音清纯如山泉,音色很美,而且对作品的理解很到位。刘赛以优秀的成绩被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录取。此时的主考老师没有一人发现刘赛是个盲人。开学后的军训,到了陌生之地的刘赛根本无法跟上同学的步伐。学校才发现刘赛是个盲人,但随即以入学条件中的视力要求劝其退学。刘赛在父母亲的陪同下找到了校长,刘赛恳求说:“请给我一年的试读机会,如果我跟不上,我自愿退学;如果我成绩优良,就让我读下去。”学校领导为刘赛的执着感动,同意她试读一年。她如饥似渴地学习每一门功课,独立完成每一次作业。一年后,刘赛以全部课程的考试成绩都超过80分的优异成绩获得二等奖学金,她成为学校鼓励学生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先进典范。还被评为长沙“十大青年标兵”,刘赛姐姐面容始终挂着微笑,她始终没有为自己的眼睛看不见而失去信心和希望。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地克服它、战胜它,用心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坚韧不拔的故事3岁月缱绻,氤氲出多少繁华:逝者如斯,浮沉了几度红尘。

———————题记

不知道怎么了,我的脸上总是少了些憨厚的笑容。内心少了份纯真,思想少了份天真,也许是我们日趋成熟了吧,社会磨平了许多了青春的棱角,让我们变得圆滑了,不,我们应该变得外圆内方。

青春也许在一些人看来是少不更事的懵懂,或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愚昧,亦或是血气方刚勇猛有余沉稳不足的莽撞,然而在我看来是活泼可爱的纯真。人生像一条河流缓缓流逝,然而青春就是河流中的几颗巨石,总能使如白开水一般平淡无奇人生激起阵阵剧烈的浪花,哪怕这样激烈美好的时间只有一瞬,然而却显得那么弥足珍贵让寂寥的心房久久不能平静。

收到高中录取通知书,那一笺喜悦溢于言表。稍稍平静了内心的激动,和父亲一起踏上求学漫漫征途。报完名之后父亲只身回家了,留下我一人在陌生的小城开始我学习之旅上的另一个驿站。父亲带不走酷热的暑气,但是却带走了我熟悉的被骄阳拉得老长的一撇背影,更带走了我的长久的眺望,突然一个大男孩在异乡深深体会到了思念是如此重,压得我透不过气来。回到教室看见完全陌生却面带微笑的脸庞,晚上憨厚的班主任讲了许多语重心长的话,然而,我的心却不在教室,早飞跃了千山万水随俺老爸一起到家了。

那晚,和挂在窗外树上的一轮弯月一起失眠了……

第二天,太阳早早悬在空中。新的一天开始,新的学期开始,我清楚知道我应该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热血豪情把自己完全埋在书海之中,去知识的瀚海中采撷一朵朵知识那可爱的浪花。学习之余我总喜欢去打篮球,炎热的夏天,在暑气肆意蔓延的篮球场上纵横驰骋,跳过来,跑过去,心里默数再投十个球就回寝室,然而总是忘记了哪一个是第十个,就这样一小时,两小时……跳起,落下,只听到“噗”一声闷响,以为是再平常不过的一次扭伤,然而颠颠簸簸挪到医院检查才发现脚踝骨折,医生说是为了不影响学业就不弄石膏了,但是尽量别走路了。青春就这样,一旦迷上,就只知道开始,不知道结束,直到伤了疼了才翻然醒悟。喜欢打篮球,练过科比雷阿伦jr斯密思的投篮,帕克克里斯保罗的突破,然而最后结果不尽如人意。就像喜欢书法那一纸淡雅,练了好几本字帖,没事就喜欢在书上涂抹,有张克江的行书,田英章的楷书,还有的都记不起名了,然而时至今日我的字已经成功的变成各种四不像了。过于浮躁是不行的……

高二褪去了高一的冲动莽撞了,把学字刻在心上。早上下了早操就奔向食堂抢饭,上课各种笔记写满课本,还有厚厚的笔记本。枯燥却充实,课间向老师虚心的问题目,和同学谈天说地。高三也是学习,课余时间变得的更少,老师经常会乐此不疲的在我们发困犯迷糊的时候在讲台上激情演讲,让一颗颗疲乏的内心迎来阵阵清凉转身投入学习。我们要的不是潺潺流水的柔情,也不是陌上枫红的诗意,更不是曲散人凄凉的凄苦寂然。我们恰同学少年,在风华正茂之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当自强不息刻苦学习勇摘高考那胜利的桂冠。本以为自己可以奋笔疾书书尽青春的各种曲折离奇趣味奇闻点点滴滴,然而当我真正面对青春这奔腾而去的激流,我却显得如此语屈词穷了。

三年、一年、一百天、十天、九天、一天……

高考如期而至。

坚韧不拔的故事4中国,一个伟大的民族必须要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引领世界和谐,共创美好未来。中华民族必须要复兴起来,这是民族的需要,人民的需要,世界的需要;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自强自立,毫不利己地投入到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潮流中来,既要求每一个人自强自立,也要求整个民族万众一心。中华民族历来生生不息,奋斗不止,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首先要继承这种优良传统,青少年尤是如此,民族复兴则指日可待。青少年如初升之太阳,朝气蓬勃,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责任强了,民族和国家才有希望,每一个青少年朋友,首先要有这样高要求,高标准,自觉地去严格要求自己,中华民族复兴之伟业才能千秋传承。

关心他人,肯于奉献,大爱复兴,小爱和谐,精英人士要努力提国家的大环境、硬实力和软实力;普通民众则全力配合,精益本职,同心同德,一起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我们不能讨厌任何人,厌倦任何生命,要把宇宙当成我们最亲的亲人,爱护一草一木,热爱生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爱护和尊重也是一种责任,爱护一草一木,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关心每一种动植物的命运,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都是一种责任,都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

在我们意识形态中,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不可不重视,不可不在行为和语言中得到体现,这就要求每一个中国人都要自强自立。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学习,从低碳做起,捍卫环保,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一切都是学习的责任、行动的责任、思想的方向和实践中获取真知的责任。复兴中华,人人有责,同志们,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齐心奋斗!

坚韧不拔的故事5成功的意义不在于你取得多大的成就,也不在于你有多么伟大。因为,成功总会与坚持努力过的人握手,只要享受了努力的过程,我们就不是失败者。

—题记

檐上水滴之力微不足道,但它却能穿透石块。这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正是由于坚持而变成了现实,想要获得成功,靠的也正是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也许你觉得力量很小,但是只要你拥有了锲而不舍的品格,便没有征服不了的高山;也许你觉得你的头脑愚钝,但只要你拥有了坚韧不拔的毅力,便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

竹笋在春的召唤下努力地冲破层层泥土的阻挠,最终成就了生命的绿;溪流在海的呼喊中坚强地绕过千山万水的阻隔,最终成就了大海的魂;细砂在贝的召引下执著地包裹在蚌分泌的白色黏液中,最终呈现珍珠的韵。

窗外的小雨连绵地下着,敲打着坚硬的地面,大自然仿佛有个神秘声音在问我:“成功需要什么?”

“坚持。”我答。

翻开历史的卷轴,踏人古人的世界。

乌江畔,他仰天长啸:“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身一跃,滔滔江水向东流,淹没了他的长啸,淹没了他的一世伟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哎,项王,你为什么不坚持呢?大丈夫能屈能伸,重振旗鼓,一样是条好汉啊!

翻开历史的鸿章《史记》,一缕缕文字编织的光芒让人为之动容。在那个崇尚武力的年代,知识被搁置。司马迁仍背负着父亲的遗愿撰写《史记》。经过多次转师,在熟读万卷书的同时,又开始行万里路:两年的全国漫游,为《史记》得到许多第一手资料。但他可谓是命运多舛,因为为李陵说情,身陷囹圄,遭受官刑。但这也阻止不了他的脚步,尽管屡遭坎坷,但他忍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最终完成了这一鸿篇巨著——中国纪传体之典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这一涉及了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天文、地理,甚至医学、占卜等方面的百科全书式的杰作!我无法不感动于他的坚持,以当时的条件,没有电脑可以查资料,没有书籍可以参考。我可以想象,一个二十岁的书生背着一个沉重的书箱,一个一个人地拜访,一个一个地实地考察,一个一个字地记录的场面。想想如今,在发展如此进步的今天,还有部分同学一听见写作文就头痛、闹心。再想一想一本五十多万字的书,这份坚持值不值得你去动容,去感动?

对于我们,生活中有无数的坎坷等着我们去跨越。只有磨砺自己的意志,持之以恒,善始善终,才能越过所有的障碍。海明威认为:“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即使摔倒一百次,你也要站起来一百零一次。

篇4

关键词 动画片 卡通 体育意识 生活方式

2009年1月13日,国务院日前批准,从2009年起。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可见,在后奥运时代,全民健身已经成为国家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其中,最关键的问题不是硬件有多么完备以及闲暇时间的多少,最重要的乃是全民对体育运动的观念转变。是将其纳入日常的生活方式,还是仅仅是作秀,偶尔比划一番?是否形成终身的体育意识是最根本的决定因素,而在于青少年时期是建立和形成良好体育习惯和意识的重要时期。更是形成体育生活方式的基础阶段。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作为一种传统与创新交融的文化形式,动画片是一种天然的表述工具,易被青少年接受。因此。体育动画片对青少年体育意识和生活方式的树立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

然而,中国的体育动画片虽然有一些作品,但是由于动画片整体水平低、没有针对性,加之其中体育题材更为薄弱,所以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未得到充分利用。相反,倒是日本动画片《灌篮高手》成为了许多人心中最经典的体育动画片之一。本文以《灌篮高手》一片为例,在指出中国体育动画片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日本体育动画片的特点,并提出建议,以期能有更多的体育动画片,尤其是国产的体育动画片来发挥培养青少年体育意识和生活方式的独特作用。

1、青少年与体育运动和动画片的关系

青少年正处于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与其他文化样式相比,动画片的明快节奏。迎合了青少年反应快、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夸张新奇的情节勾勒又契合了后者的追求刺激的心理:简单易懂与后者的缺乏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相对应:活泼有趣则弥补了身心发展暂时的不平衡所带来的低落。因此。动画片会对其身心的发展产生独特的影响。

而体育作为培养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动感和活力,是最适合青少年对象的动画片的题材之一。体育动画片既有一定的异想天开和想象,又很贴近生活:既与青少年好玩好动的天性相得益彰。又能很好地塑造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同时,作为集体力量的象征。青少年可以从体育动画片中可以学着去体会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此外,体育运动竞争残酷而激烈,同时又是公正、公平的,在体育竞技中,胜利的喜悦永远是短暂的,而失败的痛苦常常伴随左右。这种挫折教育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体育动画片是进行体育锻炼习惯和意识乃至体育生活方式教育的理想方式。

2、我国体育动画片的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的动画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忽视和轻视,就更不要说体育动画片了。以往,我们评价动画片时,常用的一句话是“深受小观众们喜爱”,这反映出了我们对动画片的定位,显然未包括成年人,或者是青年人。中国动画片创作中体现的一种思想就是:动画片是小孩的世界。中国的动画片也就是呈现幼稚的特色。而且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观众也养成这样的观片习惯:动画片是儿童片,是给小孩子看的。这种观念使动画创作的视野非常狭小,动画的题材也受到了限制,思想上放不开,表现在创作上的也就是缺乏想像力,从而使中国的动画丧失了大量的成人观众。同时,长期以来,国产动画片的受众群一直被定义为15岁以下,于是在国产的动画片中“说教”占据了很大的成分,动画片多摆出一副教育的面孔,而节奏较慢,缺乏时代气息,故事不吸引人,缺少幽默感,导致大人不看,小孩也不看的局面。

其次,与现实的隔阂。由于重在主题,主题支配了人物,人物就缺乏自己的个性,没有生命力:由于强调了教育性,所以塑造的形象必是完美的、正经的,但当代少年儿童恰恰排斥这种形象,因为这种形象不真实,没有亲近感、趣味性。《灌篮高手》中,为何樱木花道最受欢迎?正是因为他缺点多多,却不失善良、坦率、天真、乐观和执著的追求精神。

第三,说教的教育形式。中国动画片创作一直秉承“寓教于乐”的宗旨,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最根本的败笔恰恰在于“教化”意义被过分强调,主题先行使创作受到阻碍,思想僵化、娱乐性的丧失使动画由大众走向小众。其根本原因仍是创作理念的落后。一方面,中国动画片始终将观赏对象定位于低龄儿童。忽视青少年市场:另一方面。又不注重当代儿童心理发展需要的变化,情节幼稚,说教性强,国产动画片,普遍强调节目的教育意义。但逃脱不了生硬说教、刻板表现、直白宣讲的毛病,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缺乏力量,描写过于单薄,情节缺少细节铺垫,且人物的塑造过于脸谱化,坏人坏到底,缺乏性格依据,导致人物平淡,不生动。

主题先行使创作受到阻碍,思想僵化。娱乐性的丧失使动画由大众走向小众。中国的动画注重教育,一方面宣扬着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又希望在动画中给中国的少年儿童讲知识。而以《灌篮高手》为代表的体育动画片是以娱乐性为宗旨的,但其并不排斥教育性。片中有多处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并不完全流于娱乐层面。即便是夸张地表现了各个人物的缺点,影片也是持否定态度的,只是否定的方式不是批评,而是揶揄讽刺或者是扭曲其本来的长相、面目或者表情,其内在指向与批评是一致的。不过,后者却能给影片带来喜剧效果,使观众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第四,技术范畴的粗糙。动画片可以创作出许多真正电影无法创作出的特技。是一种更好的表达形式。而国内的动画片制作,过分注重教育意义了,以为只有儿童才看动画片,导致其过于强调意境,这对视觉时代的人们来说首先就缺乏了最基本的视觉吸引力。

3、日本体育动画片的特点

动漫文化和我们其他方面的文化一样,它的发展是深植于社会土壤的大环境之中,所以就其根本而言,其发展不可能脱离整体地缘文化的影响而独立于社会现实之外。每个国家在制作自己的动画片时都是基于自己本身的文化传统及文化习性。

如果把日本竞技体育的成绩和其国民体质的崛起完全归功于体育动画片,显然有失偏颇,也不现实,但日本人通过体育动画来影响他们的孩子,从而真正实现体育从娃娃抓起的意图却是显而易见的。下文便以日本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体育动画片《灌篮高手》为例,就其特点进行分析。

3.1内容真实生动

日本体育动画片不仅情节引人入胜,内容更贴近生活,许多故事情节都源于现实生活。湘北。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团体。一群个性别扭的人,却因为同一个梦想走在 一起。他们有争吵,有内讧,互相看不顺眼,但是,他们的团结固若金汤。全剧没有英雄及火爆的超级武斗,也没有玄奥或发人深省的主题,角色和情节都极为平凡,那些鲜活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如在我们身边。青少年刚开始面对人际关系、社会风气时,内心所积郁的诸多“成长的烦恼”难以向长辈们倾诉,擅长反思人性、善于刻画心灵成长史的日本动画片自然就在青少年心中产生共鸣。而且主人公也是十几岁的少年,是非常熟悉的普通人,有着常人的梦想和欲望,他们所经历的焦虑、烦恼,对自我的怀疑、对世界的不安,角色的复杂性和多重性,尤其贴合青少年的内心。要知道,一个人为树立起来的脸谱化的“模范生”榜样,显然没有一个有着种种缺点但却依然不放弃责任、热爱生活又勇往直前的普通男孩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最重要的是,这些作品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比如《灌篮高手》就用附着在篮球运动中的梦想和激情,勾勒了整部作品,感染了所有的观者,真正触动了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也触动了曾经年少的成人们。作品着意于探讨生命的意义、关注自我的认知,成为了一部关于青春的史诗。整个故事围绕着湘北高中篮球部的夺冠之路展开,空间被浓缩到高中校园内,时间则只是短短的一个赛季。然而,就在这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灌篮高手》却把青春时代的萌动与激情发挥得淋漓尽致,也把读者的情怀引领到一个辽阔无垠的境地。这种有针对性和贴近性的宏大思想主题,是其他影视作品所没有的。篮球所带来的冲击、停驻在掌心的成就感、传递出的快乐满足是无与伦比的,不是为了人群彻响的欢呼。不是为了凭添在对手脸上未及修饰的惧意,而是为了热爱本身。由此可见,主题与现实理念的结合,一直是日本体育动画片的亮点之一,在看过很久之后依然能给人宏大磅礴的观感。这是和影片大主题对观众的心理暗示分不开的。

真实性的最突出表现就是“情”。这里的“情”包括爱情、友情、亲情等等的人类所有复杂的感情,甚至对某项运动的热情。说到底就是――“人情味”。其真实在于与虚幻的交织。其场景对白都是与“人”有关,里面的情感冲突也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感受得到的。

饱含“人情味”的人物性格的深入刻画使角色更有灵魂,更具真实性,就象是周围的人一样。无论是三井放弃篮球变成问题少年后对篮球的回归,或许流川枫那样的一帆风顺,或者樱木那样的半路出家。或者木暮那样的踏踏实实,现实中的你,总能遇到其中一样。这种真实与对纯真梦想的坚持让观众灵魂深处为之一振。既拥有了真实的意味,又达到了启迪心智的教育目的。

懵懂的感情也是这个年龄真实的一部分。宫城对彩子的执著,樱木最初为了晴子打篮球,虽然打球的动机不纯,但是很真实,才上高中的少年们是不可能有什么山盟海誓的吧,只有偶然的心动,但是任何一个青少年或者从青少年过来的人,都会为这些懵懂感动。值得一提的是,在动画儿童化的思想下,中国动画在题材上鲜有青春感情萌动的题材,而这恰恰是青春期少年不可避免的方面,在体育题材中更拉近了体育动画片与观众的距离。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篮球,曾是他们生命的全部,在他们热血激情的年代,他们找到了可以全心全意去拥抱的东西。如果我们仔细观看了这部动画片,就会清楚地看到:正是因为写了一帮不良少年身上的闪光点,才使作品既具有了真实性,又突出了新意。

3.2技术特点鲜明

3.2.1造型美轮美奂潜含道德标准

较之电影。动画片有它独特的优点,不受实物的限制,造型可以极度夸张,比电影更富于表现力。因此,动画在体育题材的发挥上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也因此更容易与青少年的认知方式产生共鸣。

日本动画的人物造型往往具有唯美的群体性特征《灌篮高手》的人物造型则是写实的,且极有个性特点,决不雷同。正常状态下的流川枫、樱木等人都体现了一种近乎希腊时期古典主义风格的美学特征,以静穆的伟大气势给观众以正面的、压迫般的、需要惊叹的视觉刺激:然而。造型只是人物的外表。宛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而表现人物的心理的是他们的表情和话语,这方面,《灌篮高手》则大量采用了Q版为标志的“双层说话”,努力营造一种游戏气氛。毫无疑问,唯美的人物形象一旦变形为Q版,使压力骤然减轻。亦庄亦谐的对话甚至标签化无表情的扑克脸也似乎成为夸张了的人物性格标记。《灌篮高手》中主角们平常的八头身(头长和身长比例为一比八)形象每当有言辞、行为上的噱头时,往往会变身为一头身(头长与身长比例为一比一):即使是在动画片主体叙事层中也不太可能表现出的动作、话语都可以实现,就好象“怒火”一词,Q版就可以将它处理成真的是眼睛里喷出的燃烧的火焰,这时,抽象的形容词就有了形象的体现:表示生气时头上冒出的白烟、害羞时脸上落下的一堆斜线、眼角时而闪过表示决心的星光,甚至连喊叫时空气的震荡波也看得见……抽象名词的视觉化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显示出独特的亲和力。一点点的荒诞化使观众在啼笑皆非中对剧中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艺术形象的真实成为了剧情和全片真实化的基础。而这些变形形象,也隐含了制作方的道德标准,正确时候的高大威严。错误时候的猥琐表情等,不用更多的语言或者说教,观众在其中就可以感受最单纯也是最普世的道德熏陶。在视觉时代,这是比传统文字或者行为说教更经济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真正的体育比赛依靠肢体语言来进行教育和熏陶有着绝对的异曲同工之妙。因此,特别适用于体育动画片。

3.2.2艺术表现力强观众乐于接受

首先,画风简洁明了。日本的体育动画片基本仍然坚持用相对简单的笔画勾勒角色形象,维系的是一个二维世界。不太关注人物的动作,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人物的内心上。其突出的表现就是为典型人物制作典型动作,这样可以在不同的背景下重复使用,这也契合了体育中所谓“招牌动作”,对于以身体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体育来说,效果尤佳:其次,尝试着眨眼三桢,口动三桢的模式制作对话,少动作多表情,比多动作少表情更能深度完整的表现出人物,以极少的画面表现精彩的故事。同时,《灌篮高手》的绘画较为精细。线描与着色均注意了透视和质感,就使两维的动画有了立体感。表现人物心情时,往往与色彩和光线相结合,欢乐时色彩明快,光线明亮:愤怒时强烈的红色调,宛如熊熊烈焰:沮丧时色彩浓深,光线暗淡。尤其是表现比赛场面时,将强烈的光线投射于球场。四周观众席的背景光线转暗,这种对比就使场面有了景深效果,突出了比赛现场的情境。

其次,重视气氛的渲染。如果有静桢画面,尽量以特殊视角。特殊的艺术手法表现。这样就不显得单调,采用的方法多是使用意象。一个图形、一种手势或是一个道具,都可以通过画面本身氛围的营造和技术手段刻意的加工而成为具超越本身画面 价值、带有象征意味的意象,共同组成宣泄特定情绪的符号。在一个假定性空间里动画片的表现手法可以不受缚於现实世界的规则,而这种悖离产生的张力则比任何一种影视形式更具有视觉冲击力。该片大量使用闪回、抒情化的分景处理,和淡出入、黑屏、留白等特技,这些技术上的处理则留给观众以短暂的思考空间。因人眼睛的视觉残留效应,在一幅构图唯美、色彩、基调、情境渲染恰到好处的画面之後接上毫无信息的黑屏和白屏,自是会使观众对这个画格的印象得到加倍时间的深化。而快速剪辑中,固定频率出现同一影像片断,也会因视觉残留而使观众在心理认同时产生不一样的情愫。这样,在体育动画片中,“视觉系”效应就取代了传统影视剧中的人物对白,成为阐述体育主题的最佳工具。

第三,特别值得提出的一点是日本体育动画片的静态处理。由于动画片与影视剧的制作方法与流程不同,它对摄影的技巧要求不多,推、拉、摇就已足够使用,影视剧特别容易出彩的地方就不可能通过复杂的场面调度来凸现,只得另辟蹊径。比如按篮球比赛的普通模式,可以用仰机位、广角镜、多机拍摄等,而动画片为了加强对观众的视觉冲击。就大胆借用漫画的手法,对动作进行静态处理,即抓住一系列动作过程中最关键的几幕刻画。若是两人的攻防转换,通常会出现如下画面:双方慢动作地向对方冲去,在决一胜负之际,同一画面中,双方身形交错,电光火石,身体成凝滞的固定姿势。色彩、线条、构图皆呈现最美的一面,空镜头中花瓣飞舞,再切回现场,刹那已过,胜负已决,散文诗般的风格在这些几乎已成为模式化的经典运用中一览无余。同时,静接动和动接静的剪接处理手法,让动感不明显的画面与动感十分明显的画面衔接在一起,节奏上的突变对剧情的发展是一种推动,也突出地反映了体育运动的特点。

第四,适合体育的动作动画技术。在自然界的描写的动物的动作表现上,日本动漫强调明暗对比、远近焦距分别,以及速度感。跃动感,甚至使用电影上的蒙太奇手法。这对体育题材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做法了。在一系列有关比赛的镜头设计中,为了符合形式写实,进一步突出体育动画片的真实性,导演借鉴了真实比赛过程中现场转播时的镜头剪接处理方式,以不同的机位和角度,准确地表现出比赛进入白热化时的气氛和状态。近景别的仰拍镜头设计。使画面极具动感,让观众仿佛可以亲身感受到运动员身体的剧烈运动。特写镜头也更加增添了现场感。

之所以说该片画面艺术性较高,不仅仅在于它的绘画水准和色彩运用,因为这些毕竟是静止的,动画艺术更在它的动感,尤其是表现激烈体育运动的影片。《灌篮高手》通过俯视、仰视、倾斜、正面、侧面、背面等不同的角度,全景、特写、慢镜头、快速转换镜头等电影手段将球员跑动时由远而近的速度、节奏、投篮瞬间的爆发力,球在空中运行的冲击力及场内场外的气氛表现得极富视觉震撼力,远远超过了一般动画的假定性而具有了电影的逼真效果。

第五。取景的现实化倾向。常常外出采风。从生活中取景,然后融入漫画里――这便是日本动漫的取景科学。如此的场景首先为内容的真实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仙道爱钓鱼等都具有真实又浓重的当地文化气息。

总体而言,在技术方面,日本体育动画片采用很多特殊效果的画面(油画、彩铅等各种效果)作为静桢,通过推、拉、摇、移镜头,达到特殊效果。几张静桢画面通过渐隐、叠化等手段互相转化。静桢与特效相结合,不动的画面与各种运动特效的结合简单而有效果。如果不是激烈的场景,一般一个镜头只有一处或两处会出现动作。且动作幅度都不是很大。整体规划多做循环动作。尽量以观众不会记住的时间为基准,通过换景,加特效等手段,活用这些循环。在一个镜头中,有肢体动作就不做表情,有表情一般没有肢体动作。一般每一集的开头结尾都有简介,或在一定集数内加一集前情总结,这样只要用前面做好的动画,就可以凑出许多量。

3.2.3巨大音乐张力突出流行元素

一部好的动画,不但要有深刻的内涵。精湛的画面制作,其主题歌和配乐也必须很优秀,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日本动画片的音乐制作一直没有松懈,对于动画音乐的制作。日本一直将其提在打造专业歌手般的高度,用心尽力的进行每一个音乐创作。这使得日本动画音乐在动画音乐中也争得一席之地。在对翔阳的比赛中。三井在体力近乎崩溃的情况下,想起国中的那场决赛,重燃斗志。他看着身边的队友,回忆与他们相处的一幕幕,还是放着那首《直到世界的尽头》。这幕回忆整整持续了5分钟,也就是整首歌唱全的时间,十分煽情。日本动画片的主题歌虽然旋律并不复杂,但非常有特点。歌词的内容都是根据故事情节和导演的意图来决定的,歌词从大量投稿中严格挑选,观众往往一听到主题曲就能马上联想到故事的主题和主人公的命运。更者,歌手人选大多选用当红流行或者偶像艺人。更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共鸣。

3.3寓教于乐的表现方式

日本动画片的含义通常是深远而不明言的,让观众自己去体会,所以每一次重看多少都会有新的感受,因此动画会受一些高年龄层的喜爱。在真实生动的内容和有着巨大表现张力的技术之间,寓教于乐的表现方式或者说教育理念跃然而立。

体育动画片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因为图像的直观性。各个年龄层的人都容易接受。年少者感受的是热血、奋斗,年长者感受的是毅力与坚持。因为体育动画片更多的体现是一种体育精神,而且很真实的感情。不同于美国漫画中独行侠似的英雄,日本许多部少年漫画推出的都是整个偶像团体。漫画中的主人公更多是依靠个人顽强的意志和朋友间的紧密合作来赢得胜利。为了突出意志力的作用,漫画家往往会设下刀山火海叫主角们去闯,而着力表现他们在关键时刻扭转了战局,反败为胜。在这些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大批的天才少年,更可以看到许多通过不懈努力而有所成就的普通人。这些努力拼搏的漫画形象激发了不少青少年的向上心,带来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虽然正如《菊与刀》的作者对日本的评价一样:“强调主观精神的民族,他们甚至于缺乏一种区别现实和理想的能力”,但与美国人的崇尚科技完全不同,日本人走到今天,真正顶礼膜拜的只有“信念”二字,这有点类似于科学实验。重复了一千次之后,终于在第一千零一次成功了,没有秘密武器。没有超能力。而这一点。正是体育乃至体育动画片所真正追求的一种内在品质和精神。以成人的姿态去回望童年时,才发现在成长过程中,许多时候不是你能施展多少,而是你能承受多少。而日本人早就参透了吧,他们画出了如此曼妙而残酷的童年,那些无力抗拒亦无力挣脱的沉重肉身,承载着成年人的幻想与悲哀。通俗作品的意义就在于你看到它的那一瞬间所产生的感悟。作品的意义是由作为受者的观众在何种精神状态下观看这一点来决定的,这 和作品的内容一样重要,而与作品作为永久性艺术的价值无关。所以,通俗作品即使情节很单薄,只要充满真情就够了。入口很低,谁都可以进来,但出口必须高尚而纯净,这才是可取的寓教于乐之道。

4、建议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突破旧有的思想观念。纠正年龄误区。动漫是一门严肃艺术,并非低龄定位。即便是做给小孩子看的。也理应内容上展现了一个真实、生动、可爱的成长历程,并不因为是孩子的故事就低幼化处理。

其次,体育界和动漫界一定要主动联系。而且更提倡体育节主动去联系动画界,而且未必是国内的。这个市场如果不主动去抓住,单纯依靠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来培养青少年的体育意识和生活方式,无疑有舍近求远之嫌。

第三,技术层面。想像力、创造力表现在对影片故事的构架、情节的编排、人物造型的设计、影片的背景刻画等等艺术创造上。要想让体育动画片真正对青少年的体育意识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技术层面的保证是必要条件之一。

第四,处理好民族与国际的关系。保持原有民族特色的同时,也要看准境内外共通的欣赏取向,关照新人类的审美,在内容上有所突破。越是民族的东西要越要谨慎。不要盲目自大,要反省其在当今全球文化中的定位和表达方式,单纯的宣传和鼓动未必能取得正面的效果。人类是一个更大的范畴,不同文化之间有着许多共同的东西,这才是最需要抓住的核心,其他的东西只是外在形式。《灌篮高手》一片关注的就是人类共通的东西即成长的烦恼,影片主人公心灵上经历的东西,无论哪个国家的孩子都有可能碰到,这就是艺术能够引起共鸣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国产动画在进行“文化输出”过程中还要保持本民族特色所应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篇5

1案例描述

七年级学生赵某,男,13岁,学习成绩差,平时爱玩,上课不认真听讲,自习小动作不断,搅得四邻难安,课后不做作业,对学习漠不关心,并时常伴有不良行为发生,偶有爬围墙外出上网的现象,对教师的管理还时常产生抵触情绪。据调查了解,该生家庭经济条件很好,是独生子,父母对其期望值很高,其智力水平不错,有一定学习能力,但教师和家长多次说服教育、引导,均不见效。据该生爷爷讲:“赵某在小学一至五年级时,学习成绩还不错,从六年级开始,由于中途换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加上他交往了几位不爱学习的同学,管理未跟上,成绩开始下降。从那以后,老师对他经常批评,孩子也经常不听话,甚至违纪。其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一听说孩子不学习,常违纪,认为孩子不给父母争气,每次打电话回家多是责骂,若其父亲回家还动手打他。无论我们怎么管,这孩子就是没长进,我们家长也实在拿他没办法,初中入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赵某上初中后,由于基础差,再加其原来养成的不良习惯,学习一直跟不上,尤其是英语,开学初的几次测验都不理想,满分120分的试卷他每次都在四十分以下,笔者作为其英语老师,又是班主任,不能坐视不管,对他的教育就这样一次又一次摆事实、讲道理中开始,可以说是苦口婆心,但总是感觉收获甚徽。

像赵某这样的英语学困生,在初中各年级均占不小比例,尤其在高年级,两极分化现象更为严重,学困生的大量存在,严重地制约了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笔者决心以他作为实验对象,更加深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真正的去帮他进步,真心的希望他在笔者的帮助下取得进步。

2教育过程

2.1学困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的原因: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控能力差,比较好动,同时交上了几位不爱学习的同学,受同伴行为的不良影响,迷上网等,养成了贪玩的习惯。其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空间想象力都很正常,导致成绩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懒惰、散漫,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基础不够扎实,很多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的不巩固,极大地影响了新知识的学习。

(2)家庭的原因:

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管教,成了典型的留守少年儿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得法,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等到成绩出来了,要是不理想就批评、责骂,简单粗暴,对孩子的希望值很高,要求不实际等,使赵某感受不到父母之爱,容易出现心理上得障碍,造成逆反的性格。

(3)社会的原因:

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网吧、手机等五花八门游戏的诱惑,加上社会上流行的“读书无用”思潮以及商品经济的大潮也不断地冲击学校,对学生的思想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以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像赵某这样的一些英语学困生甚至还编了口头禅的歪理 ―“英语学不会,说明我爱国”,“英语学得好,出国死国外,成孤魂野鬼,没一个朋友”。赵某经不起诱惑迷恋了网吧、手机游戏等无心学习。

(4)学校的原因:

农村小学校不重视英语教学,只有在中心校才开设英语科教学,师资力量薄弱,一个学校只有一两个英语教师,一位教师担任九个、十个班的英语教学,一个班一周开设一或二节英语,有些学校还没有专业的英语,条件设备简陋,甚至连一台录音机都没有,教师只能“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学,怎能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何谈教学质量?像赵某这样的学生,在小学英语基础就很差,升入初中后不用功,学习怎能跟上班级?

(5)教师的原因:

赵某在小学时成绩的下降和违纪,其教师并未作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只用简单的方法对其进行严厉的要求、批评、施压等,学生对教师的做法不服,产生敌对情绪,教师又未及时疏导教育,从而波及到初中各学科都不感兴趣。

(6)教材的原因:

现行的小学衔接版外研社英语教材,内容多和难度大,复现少,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2转化措施

(1)架起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课后经常有意无意的亲近他,如:叫他跟自已打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同时,在和他打乒乓球时教他说:“play table tennis!”打篮球时教他“play basketball”故意输给他,借此表扬他,You can play it well(你会打得很好)!让他感到成功的喜悦。经常与他沟通交流,注意自己的言行,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公平、公正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树立自信心。善于发现他的闪光点,用放大镜去捕捉优点,用缩小镜去看待缺点。努力架起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用一点点的爱、一滴滴的情,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2)用“偏爱”去激励。课堂上,对他特别关注。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让他跳一跳也能摘到苹果,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布置作业时,对他有所照顾,在作业的数量上适当减少,在难度上适当降低。让他通过努力,也能完成作业。随着他的不断进步,不断调整作业的数量和难度,直至达到与别的学生相同的要求,最终实现转化。

(3)课外辅导。认真分析他原有的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教给他必要的方法。努力提高他的基础知识水平,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安排英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为他的同桌,做他的榜样。

(4)重视与家长沟通交流。通过电话、家访等形式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交流,让他们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聊聊,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5)和其他任课教师沟通,让他们多关注辅导,坚持鼓励和赞赏他。

3转化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多方面的努力,赵某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上课基本上能集中注意力了,作业认真多了,基本能按时完成,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再也没有违纪现象,更可贵的是他还经常主动来找我给他听写单词和短语,在我和其他同学的鼓励和帮助下,他的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近几次测试成绩都达到六十几分,他激动地对我说“老师,谢谢你!我会努力的,争取英语段考要及格以上。”看到他取得这样大的进步,我心里真是感到无比的欣慰,“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4案例评析

针对案例中导致学生赵某在学习上形成困难的原因,要使其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最大限度地发展,笔者认为,结合新课改的实施,学校教育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教师必须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必须为其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该生的管理和教育。具体地说,应做到以下几点:

4.1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学生观,正确对待学困生:

目前,因受升学考试和教师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处于教学的“控制者”地位。教学中,教师教学往往是面向部分优等生,而对其他学生则漠不关心。一刀切的班级授课制、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原本个性和学习基础各异的学生,在教师齐步走的教学下,产生过多学困生。以上案例中,倘若学生赵某在学业初次失败时,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关爱和个别辅导,就不可能使其落后。若在其落后时,不歧视,认真地加以教育、引导、鼓励,也不可能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因此,要转变学困生,我们必须树立新的学生观,必须坚持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在教学中,一切从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性出发,强调和实践交往、互动、交流、沟通、共享、共生、共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创造和提供适合于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教学条件。

4.2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创造适合于学困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条件: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必须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能多方面成功。必须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绝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教师必须基于以上理念,及时为需要帮助的学困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通过帮助学困生尝试成功、体验成功,最终使其走向成功。另一方面,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开展个性化教学。积极开展小组互助学习、个别矫正学习和教师辅导补差、学法指导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于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和环境,创造适合于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条件。学生赵某进入初中后,如果我们实施适合于他学习的有效的个性化教学,为其继续学习提供和创造更多的机会和辅导条件,就有可能为其转化和进步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

4.3努力为学困生进步营造良好的激励氛围,激励其不断进步:

一方面要在班内营造良好的激励氛围,要求全班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交往中,要帮助、关爱学困生,在班内建立一种团结、互助、和谐、向上的人际氛围,在良好的班风和班内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下,在同学们的团结互助下,使他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每一位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平等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制定有效的激励学困生学习的管理制度,积极对学困生实施有效地帮扶措施,积极实施学生多元化评价改革,建立立体、多元的学生评价制度。在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和评比表彰中,如:单词默写比赛、英语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设学困生进步奖,尽量为学困生创造与优等生同等展示才能和受表彰的机会和条件,在全校努力营造激励学困生进步的良好氛围。

4.4加强对学困生的学法指导:

篇6

2004年3月5日至5月21日,在武汉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区开展了为期十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选择武汉市社会福利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以前作义工时,我与这群因为上天自己的失误而先天残疾的孩子联系在一起建立了友好的关系。2002年10月我随“社会工作者协会”到武汉市社会福利院,第一次见到他们。他们或为跛脚、或为侏儒、或为智障,有的脸上有大面积覆盖性红斑、有的有严重的皮肤病,和我们一样高贵的灵魂就这样被包裹在扭曲残疾的躯壳里,浸泡在浑浊的神经里。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督促我们去珍惜自己的健全。至少,我们该把在空虚和抱怨中虚掷的时间,分给他们一些。

另外,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实际困难:即其中十位年龄在13——18岁不等,文化水平在小学三五年级之间的残障少年(智力正常),无人授课、无处求学;同时,他们在自我认知、文化知识、社会生活技能等方面存在欠缺。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制定了总体实习计划:先联系我校附小彭英校长,动员小学生捐课本、习题集、工具书、课外读物等一百余本。

然后,以作义务老师的方式,,与他们顺利地建立专业关系。工作方法上,我们一行九人平均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于周五、六、日前去实习;以小组活动与个案工作结合、辅导与管理相配合的方式。我们的目的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方法和技巧,使青少年偏差行为得以纠正,在协助他们形成正确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交往;最终学会自我管理,即他们自觉、自动和自主改变自己的行为。

(二)交流中的感触

第一:满足的心

刚去的时候,康复区宛若一张被定格的照片:房屋、假山、路边的行道木,溶为一体似地一动不动。干净的庭院内无人走动,走道两边的长椅上零零散散地坐着一些人——他们都保持着固定的姿势:翘腿的、低头的、打瞌睡等等,相互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我们刚一进门,他们立即都站起来,同时几乎把眼睛和嘴张到最大,表现出喜出望外的神态。然后纷纷跑开了——不是跑向我们,而是边跑边向屋里没有出来的人大喊,然后一起站在屋檐下看着我们。

我们主动走上前和他们聊天、发书、作游戏,气氛很快活跃起来了。他们送了我们一串串漂亮的纸鹤和纸心。走的时候,我把东西放在所长的办公室里,忘记拿出来了。我很为难地对小鱼(一个15岁的女孩,坐在人群中她可以瞬间抓住人们的视线。沉默淤积的忧郁气质,丝毫掩盖不了骨子里的宁静与自信;清秀的脸始终舒展着浅笑,真诚而不招摇.;只是,走动的时候原本平整的路变地不平了)说:“这样好吧,一会你帮我把东西拿出来,下次来我再带回去好吗?”

同伴也应和着说:“算了,算了,下次再说吧,我们还要赶时间。”小鱼说:“不能算的,不能算的,话时会笑的眼睛在声音沉寂的一刹那归于忧郁,深邃的眸子在我和同伴之间游移。她舒展的眉头始终漾着的笑意,也被紧张俘虏了。

似乎如果我们不回去拿的话,她就会哭。一直不喜欢说话的女孩樱,一直摇着我的手,并且目光扫向一个工作人员(办公室钥匙在她那),然后再定定地盯着我。后来她陪我要来钥匙的时候,围着我们的几个少年,脸上都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轻松笑容。回来的时候,心情很沉重。害怕他们靠着我们,我们转身离开他们跌倒在地的伤痛,害怕我们没有能力教会他们如何自立。

二,驿动的心

由于对“人生发展的阶段”了解欠缺,我们就下意识里把他们定位为脆弱的“儿童”。

首次去的时候,我专门买了一本《幼儿折纸》在宿舍里学折纸技术;同伴专门补习了童话,试图用“卖火柴的小女孩”对之进行熏陶,企图用“小二郎”对之进行感染,从而拉近距离。而那天,他们的折纸技术令我乖乖地当起了小学生;我们的故事却令他们乏味,他们甚至没有表现出最起码的好奇——鼓励我们把故事讲下去。

有的趴着睡觉,有的哈欠连连,问到他们是否故事,他们只是不置可否地笑。显然,他们还不习惯撒谎。更有甚者,而后来爱说话的孩子也总是若有所思地点头、摇头回答我们的问话,后来他们干脆用哑语进行交流。

直到看到看到小姑娘在高校某男生走后,冒雨跑到大门口傻傻站立的表情;看到小男孩与“外来小女孩”(福利院有老人公寓,这些小孩一般是老人们的孙辈,周末的时候来看望他们)搭讪时的调皮;听到午饭后,小女孩在宿舍里打着、闹着、叫喊着“XX是XX的”,当然,说的是我们都知道的名字。我们明白了自己犯了多么可笑的错误——他们是进入青春期的少年,而不是儿童!于是,我们开始毫不避讳地聊偶像剧,讲校园里的事。

如果下肢不残的话,小昕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她在意识到自己漂亮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残疾,这令早熟的她极其敏感切且有一种破坏倾向。一次,某公司的人给他们带了好多食物,每人还有几枝康乃馨,几个小孩接过之后就把它们丢在一边。而小昕则把花瓣一个一个撕下来,一枝接一枝。我把其余的几枝也拿给她,后来她笑着撕完了。当我问到她以后想干什么的时候,她一副无所谓的神态对我说:“嫁人呗!”

课外时间,我们让他们带我们逛整个福利院、陪他们打篮球、在他们宿舍瞎侃等等。我们努力以这种方式营造一种大家庭的氛围,让他们在相互了解与沟通中学会交往、学会生活。

第三,温柔的心——我省下肉来喂猫

男孩小苏——一个养猫的男孩。开始去的时候,他也把我们看成参观的人了,非常不配合。每次都是把他硬拖到课堂上,后来他明白我们工作性质后,还经常介绍书让我们带回去看,比如漫画版水浒传、黑色幽默、科幻故事等;天热的时候,他一边拿着我的水杯找有水的热水壶,一边说“灌满了,路上喝。”;更有甚者,他还送小猫给我们。

那是幸福的猫——一只母猫和四只小猫的毛永远都是干净整齐。而且,小苏还把自己伙食里的肉挑出来喂猫;门口一直挂着小干鱼,小苏说那是托别人买的(他们每个月可是只有10块钱的生活费啊,一日三餐免费)。当然我们没有要,我们还是不自信自己可以养活一只小猫。实习结束那天,我们看见一群人围着一只受伤的鸟,才发现另外一个秘密:老猫几乎每天早上都会抓到鸟,其他人说它玩了一会就把它吃掉,S没有否认。我想那只被众人围着的鸟应该不会被吃掉吧!

第四:坚强的心

1:病痛的时候我想到了死

小羊是一个很懂事,甚至有一点早熟地孩子,她患有严重的皮肤病,粗短的直发丝毫掩盖不了头顶的疮疤,大片的红点点从脸脸一直覆盖到后背,许多红点上隐约有白色的脓包。

她很有音乐天赋,一次某高校的学生看她们的时候,她一首歌唱过之后教室里有短暂的沉静。那是在咀嚼伤悲、是在酝酿眼泪。后来,在一个同学在带动下,我们欢呼雀跃地笑了,泪水才没有流出。

但是她一直闷闷不乐,在我们再三地询问下她流下了委屈的眼泪。原因是她怕疼,她的皮肤病要用激光治疗。她说:“每次我一进去他们就按住我,我就哭,我怕啊!”后来她说自己曾经都想过死,因为生活没有意思。女孩!一个外表“丑陋”而歌声甜美的女孩,想到了死!

实习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在闲谈的时候也会去揭她的“伤疤”。

“你脸上的伤是什么时候长的?”

“是因为小的时候,父母把我扔进一个比较脏的地方”语气平静地像是在讲述别人的事。

“哦,”我们准备给她一个发泄怨气的机会然后心理疏导“那你是不是很怨他们啊?”

“开始的时候是的,”说着她把头转向一边,“不过现在我想他们肯定也有自己的苦衷。”

从她的眼神和语气里我知道,她的话像外交辞令而不是肺腑之言。一个14岁的女孩要合理化社会的不公平待遇,要给父母这样的宽容?!实质上这种宽容是一种更深层的自我压抑,那是多少次疑问、多少次期盼、多少次无奈之后而无奈地自我解脱呢?许多时候最难过的是,明明白白地掌握了一种理论,可是用在自己身上又接受不了,在她身上我看到了这种尴尬。

2,我讨厌他们打乱了课堂

小鱼是一个上劲的女孩,她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一个周六我们正上课的时候,某高校的学生前来参观,我们就动员他们去和大学生玩,许多人都矜持地坐着不动。当我宣布下课的时候,一直温顺的小鱼居然憋红了脸重重地收拾文具,然后悻悻地走开。原因是下午两点,她和老人公寓的老爷爷(院方帮忙联系的)约好了去练书法,下午不能上课了,而那些不速之客又打乱了上午的学习安排。

小鱼还经常去老年大学那边练电子琴,刚学两个星期,书法已经相当不错了。后来她主动申请外出上学,现在在武汉某电脑外语学校上学。走之前她给我看《圣经故事》,封面写着“何XX送给XX钊,X年X月X日”;下面还有图画——一把刀、一个箭头指向一条鱼、一个新日期。她说那是别人送给小钊的,小钊去那个电脑学校上学,就转送给她了。小钊是刀,她是鱼,她还说她看完的时候也会送给其他人的。

3,拒领工资

每次开饭的时候,都会有一个一袭白衣、五官端庄、20岁左右的女孩为他们打饭。我一直以为她是工作人员,后来才知道她是从那个电脑学校学成回来的。她向我们讲述了这么一件事。一次她去一家饭店应聘,因为没有把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她得到了那份工作。可第二天老板把她辞了,说:“这样的人,我不能要!”然后让会计给她一天的工资。她拒绝了那一天的工资,因为老板伤害了她的自尊。

我们一直不知道她的缺点在哪,后来她去洗手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她没有左手,但是看她为孩子们打饭时的娴熟与麻利,我们相信她完全可以胜任那份工作,然而老板在乎的不是这个。

注:每次有人来的时候,小鱼和小苏都是大家的重点关心对象。某部队女兵集体认“小鱼”作妹妹,即节假日接她过去;小苏是院里重点培养对象。因此他们就比较优秀。

(三)案主的问题

在十周的实习中,我把他们的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身体的缺陷、社会知识和情感教育的先天不足,使他们产生很深的自卑感,这是他们产生性格障碍的主要原因。

院方对他们的总体评价是:懒惰、没有上进心、自私、不会与人交往、不会关心人等等。这些为一个成人定性的词语,却用在孩子身上。环境在不能为他们提供应有的爱、自由和关怀的情况下,丝毫没有降低对他们的苛刻要求。的确,他们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自我封闭性和对外界的防备心理,这造成他们不会交往、不会关心他人。这是因为在生活中他们很少受到来自道德、宽容、励志等方面的关怀和教育。

有一个女孩樱:清瘦、娇小、总是面含微笑。每次,她会指着我们身上蚊虫叮咬处、结疤的伤口等温柔地比划一番;走路时,她喜欢拽着我的手贴着我走;我们坐下来时,她就站在身后给我们辫上各种可爱的发辫,然后幸福地笑。只是,去了几周我们从来没有听过她说一句话。

有一天,我们在她们宿舍玩了好久之后,我对她说:“你给我辫辫子好吗”她重重点头,然后要往我身后走,我拉住了她:“不要点头,告诉姐姐,说‘好’好吗?”

她迟疑地张了一下嘴,还是羞涩的点头。

“不能说‘好’吗?”我假装生气地嗔怪她。

“好——”那个字拉了好长的音,声音如被卡了的磁带一样,时高时低地在空中打颤。她不喜欢在生人面前说话,是因为声带的缺陷。后来她还是怯生生到不敢开口,经过几次强化训练,我们可以顺畅地开玩笑。

显性的自卑,是不想在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生理缺陷;隐性的自卑,来源于没有爸爸、妈妈、没有正常孩子该有的一切。

2:对外界的向往与缺乏“自我认知”之间的矛盾

他们需要自由的空间,让生命沿着自己的纹路延伸。因为青少年期,是自我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定他们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都希望走出福利院,然而当我们问他们今天想干什么时,竟然都说“没想过”和“不知道”。他们的理由是,院里领导不让他们瞎想,想也没有用。

除了院方的管制,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除了电视报纸,他们没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教他们写短文时,我让他们描述一下淋雨的感觉,他们都在摇头。“有过这种体会吗?”“没有。”“看过雨吗?”仍是摇头。对于自然现象都生疏若此,何况社会?

我告诉他们你怎么想,你不说别人永远不会知道,更加管不了。如果不想的话,即使现在就把你们放出去,又能干什么呢?我们给他们一个星期的时间大胆设想,下一周去的时候,我们要知道答案,这是作业。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美丽的,比如唱歌、画画、学古筝、厨师等。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自我意识,至少让他们明白他们是独立的人。

3:“半隔离”状态的生存状态,使他们处于“心理无依”的状态。

他们每人都有用作业本自制的通讯录让我们填,上面有:姓名、地址、电话三栏。他们会说出一些陌生的名字,问我们是否认识,那些都是曾经去看望过他们的大学生。女孩小昕,经常让我们带信给我们学校的一个女生,还会把别人送给她漂亮的风铃转送给那个姐姐。后来我们问她:“你是不是很喜欢XX姐姐啊,怎么每次都问她啊?”她说:“是啊,因为我写了好多信,只有XX姐姐给我回信了。”

只要有电话响起,教室里就会出活跃起来。离电话最近的人跑慢一点,大家就高呼:“XX,快,快啊!谁的电话?”电话接通的时候,他们都自觉地保持安静,是谁的电话,谁就在大家羡慕的目光里幸福接听。谈话的内容大家共享的,原来他们的快乐来地那么简单!

(四)开展残疾少年社会工作的构想

目前,我们的社会缺少足够的空间和宽容去接纳残疾人。我们的同情和怜悯,从某种程度上隐含着排斥——似乎他们生来就是被同情的,而不是参与创造和分享“正常社会”的一分子。这种成长环境就如脆弱的玻璃器皿,稍微的外力就会使之支离破碎,个人的才智也会在废墟中老化。要想在短期内根除社会偏见是不可能的。那么,当务之急就是要他们正视自己“身体残疾”的事实、树立“意志不残”的信念,以客观平和的心态迎接异样的目光、适应环境。

社会连结理论认为:当一个人感受到社会道德和社会秩序对他的重要性,了解到社会上多数人对他的期望时,他就与社会有了一种连结。同时,要想让他们在这种情况下适应环境,需要有强大的后盾,使他们与社会发生连结。家的教育就是爱与责任的传递,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以家的形式,赋予生命一种顽强的自我修复功能在废墟中挺立。

1\童话——安置心灵之家的“宅基”

小时侯,童话的缺席是一辈子都弥补不了的。它扼杀了孩子没有负担的期望,也关闭了孩子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用一己的思维来创造世界的窗口,那样的童年往往残疾。以后的补偿最多是借尸还魂式的徒劳,终不得精髓。因此,开始的时候,我们鼓励他们回忆自己听过的童话故事。我们也挑合适的童话故事对他们进行教育。

2.一个有组织的群体,分工明确地一帮一或一帮几——小屋的基本“架构”

生活在公共环境中,心灵的的慰藉就缺少私有源泉;人们通过某种拥有,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家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孩子独有的私有财产。我们根据文化程度,把他们分成3个小组,每周五、六、日,分别去三个人,一人负责一个小组,为他们上课、解答问题等。当其中个体有问题时,我们就进行单独谈话。

我们经常问他们一些漂亮饰物和照片的来历,他们就自豪地介绍照片中的自己,幸福地回忆与哥哥姐姐们在一起的经历。爽朗的笑声溶解为灿烂面孔的旁白,那种神态驰骋球场的体育健儿拿着奖杯奔向球迷。这时他们会感到有人是专门为他们而去的。

3.赞美和鼓励——进入小屋的“门”

如果说可爱的赞美字眼对一个人的人生是重要的,那么在一个人的人生之始尤为重要。我们对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漂亮发辫、条理清晰的作文、敏捷的思维等进行赞美,以此逐步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当我们要求他们写日记、保持安静、不打架时往往以奖励为借口,每每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当每次许诺之后,我们都在同学中收集适合的衣物带过去。

4.以宽容和教育做保证的自由犯错的空间——小屋的“床”

成长意味着犯错,成长渴求着自由与宽容。因此,他们需要一种力量来正确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去嫁接一些、舍弃一些,而不是生硬地切割。

有的时候,他们会把分给小伙伴的食物拒为己有、把作业做的乱七八糟、把同伴打的哇哇大哭、其中一些人看不起那些有智力障碍的人。开始的时候,我们对这些很反感,可是自己在这个年龄段做错事后,还蛮横地摔门而去,而每次妈妈都会默默地做好我喜欢的饭菜等着我迷途知返啊。一个人犯一次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别人一次也不肯原谅他。理请自己的头绪以后,我通过“换位思考”的方法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值的庆幸的是他们很听话。有了床之后,即使屋子没有建好也可暂作休息。

5.任意喊出需要与失望的自由——小屋的“窗”

如果说童话给了孩子们自由幻想的空间,那么我们该为小屋装上这么一扇窗——任其任意喊出自己的需要与失望。他们有权利在现实生活中争取童话唤醒的梦想;即使我们满足不了那些要求,孩子也可以在被拒绝的空间里慢慢融入现实。

6集体的监督与安排——小屋的“公安”

自发的助人活动很难长期坚持,因为自觉性的养成,离不开初始阶段集体的监督与鼓励。我们该有这么一种集体存在,它就是保障小屋安全的“公安”。而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诞生,使这种可能成为现实。周末和节假日,经常有高校学生、社会慈善人士去参观,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志愿者,使志愿活动成系统、成规模,将会受益无穷。

(五)实习的意义

由于实践经验的不足和理论知识的欠缺,“实习”解决问题的功能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突出体现的是“实习”作为“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专业认同方面:

与案主的正式接触中,我们认识到专业工作与一般助人活动的实质区别,从而对自己的专业有了客观全面的认识。一般助人活动的随意性,决定了它缺乏严密的组织性、前后相继的系统性、解决问题的彻底性,它是一种插入式的人文关怀。

对于“义工”来说,志愿活动疏导了自己助人的意愿,满足自己了解弱势群体生活状态的需要。对于受助者来说,他们享受了一种探望式的关怀。活动结束之后,便各自回到原有的生存状态中,对改变他们的弱势群体地位没有本质的作用。

如果说“志愿活动”是可以随便排列的卡通画面,那么“社会工作”就是设计动画片;如果“义工”过年的时候送给小白兔成筐萝卜,“社工”既要送给他们萝卜籽,还要教会他们种萝卜的技术;如果说“志愿活动”传达了社会对弱势群体进行人文关怀的信号,表达了社会接纳他们的至诚意愿,那么,“社会工作”要做的是把这种美好的意愿落到实处。

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社会工作是一种渗透,是一种要为案主的未来长久的幸福负责的系统工程。它“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和对案主生存状态的神入,从一开始就决定社会工作没有轻松和真正的开心可言——在案主的问题解决以前。

第二,对自己的再认识:

幼时被父母遗弃。有人说,看一个人的人品如何,看他对穷人的态度即可;我认为,从一个社会对生活不能自理者的态度中,也可以瞥见其文明程度。一个健全的社会,该为一切成员提供健全灵魂的空间,提供维护生命尊严的条件。体会到这一切的时候,我明白了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三: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成长

实习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关于残疾人生理、心理、社会需求的第一手材料。他们幼时被武汉市儿童福利院收养,长到12岁时分别被领养、寄养、资助继续求学等。而其余的,就暂时滞留在武汉市社会福利院。一年前,他们的老师辞职。他们就过着这种生活:白天吃饭、看电视、作卫生,晚上睡觉。第二天早上醒来,开始同样的循环。这只是让单调的生活,以相同的模式复制到不同的日子里而已。

被遗弃的日子里,福利院为他们提供了细数生命尊严的空间。在成长的过程中,封闭式的管教本身就意味着排斥与压抑。从本质上说,这是对他们尊严的一种漠视。

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用一个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们的处境;以社工的视角理解他们的问题。

我们在试图

第四,关于专业价值与专业技能之间关系的思考——价值是灵魂,技能是主导

在专业技能不足的时候,我们体会到了“爱”的威力——它是一个“缓冲坡”。当他们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在合理的方案拿出来以前,我们给予的是毫不迟疑的付出真诚的爱、无理由的理解和有目的的安慰。

社会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价值重于技能。只重技能而轻专业价值观的形成,显然是舍本逐末、事倍功没;只重价值而忽略技能,只能伤了“爱心”又无功而返。我们应该让“关爱的心”成为一种本能,本能意味着瞬间作出真实的反映,它省去了在不同态度之间反复权衡的徘徊。这不只是道德需要、不是空中楼阁的说教、而是价值和技能相融的便捷途径。

(六)实习的不足之处和建议

初次实习时,工作安排上有许多不成熟和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四点:

1,价值观的影响远大于专业技能的应用,理论知识的缺乏使我们的工作先天不足

2,朋友间的关怀大于专业关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