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25 00:5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建筑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建筑设计

篇1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创新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一、现代建筑设计的原则

1、全面开发的原则

应当运用更加体现出实效性的方式,运用尽可能少地材料以及资源消耗,从而得到最为理想的开发效果。在如今人类的发展与资源趋向枯竭的状况下,全民开发还是极为重要的。当然,该原则还体现为建筑在空间组织之中"这就应当妥善地对现代建筑的所有面积实施充分而有效之利用。

2、集约设计的原则

如今,建筑的不断建设、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之间矛盾正在变成一个愈来愈显著的问题。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要通过集约设计,拓展立体化开发用地所需要的空间,从而更加深入地开发城市的地上空间以及地下空间,从而更好提升城市空间的利用率。因此,要充分结合本地实施旧城改造的大好契机,更加积极地进行拆旧和建新,从而持续提高城市所具有的实际容量。在建筑设立的空间结果上,还要更加积极稳妥地运用具有轻和薄等特点的新型材料,做到利用尽可能小的建筑空间来实施建筑设计。在如今全世界都在全面推动可持续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时候,实施建筑设计节能就成为了重中之重。由此可见,在现代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当前新技术不断发展的现实状况,持续提升现代建筑设计的集约化程度。

3、合理设计的原则

在如今各类技术标准长期并存的新情况下,必须让现代建筑设计和本地的社会发展状况具有同步性。因此,要紧密结合实际,让现代建筑设计真正得融入当地发展大局之中。为此,就要实施更为合理的设计,真正做到具有实效性,这就要求必须从本地实际经济条件加以考虑,和本地具体消费状况以及市民群众的切实需求一致。在此基础上,现代建筑设计还必须与当地的自然气候状况、地形状况和地质状况等诸多因素加以联系,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建筑设计取得事半而功倍之成效。

二、现代建筑创新设计的条件

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时在自身的设计理论的基础之上还应将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的技术结合起来"创新性是提高建筑设计理念的一条光明之路"以下是现代建筑设计创新设计的条件即新思路来源"

1、创新设计心理条件

现代的建筑设计是创造性的活动,创新心理是设计师投入工作中的意识和心理暗示。只有创造性的心理才能够完成创造性的活动。在建筑的设计创造过程中,如果缺少了真实的情感和创作的激情也就不会出现创新的作品。创新的设计需要设计者具有良好的心理条件,勇于创新,激发潜力。启动创造性的动机,将创新因素融入到整个作品中,才能确保创新设计的产生。

2、设计灵感和顿悟

现代建筑是智慧和思维的统一体,需要设计灵感,即建筑设计师在开始设计构思时能够打开思路,贯通思想灵感闪动。设计的灵感常常从生活阅历和积累的经验教训以及生活体验中来。设计师会从积累的理论知识和以往经验中培养出创新的思维,在设计时会触类旁通甚至是豁然开朗。

3、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是通过理性判断和直觉的感知对事物进行大胆的猜想和联想。凭借想象力,我们可以提出设想,想象力是现代建筑的出纳新的核心力。想象力的培养取决于外部条件也在于设计者对于想象力的融入是积极认同的,但要尽力排除主观臆想。建筑设计的想象力的培养包含设计者对问题的理解、观察和发现实质的训练,想象力必不可少。

三、现代建筑设计的策略

1、现代建筑设计城市发展趋势

建筑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建筑物的外部环境等对建筑设计的构思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影响建筑物的外部环境包括建筑形式、建筑物本身的空间因素等。这些因素都难以具体形象的体现,这些是将建筑形态设计与环境形态想结合的,这种结合充分的体现了建筑内在的统一与和谐的逻辑规律。因此,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将建筑与城市规划发展相结合,并尊重环境的多样性与整体性。这既是现代建筑新美学观念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现代建筑对城市规划与环境的认同的表现。

2、建筑设计人文发展趋势

现代建筑设计所呈现的作品是与人们有着密切的联系,设计师在设计时应趋向于人们对美的认知和对美的映照和转换。因此在设计时,建筑中的艺术应体现人文精神,应符合人们的审美,应具有强烈的冲击力与视觉表达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引起共鸣。在市政项目的建设中更应体现人文精神,更需要设计师对此种因素加以运用。市政工程是为人们服务的,所呈现的建筑更是需要具备人文精神,这些精神是建筑的灵魂,承载着人们对所规划的新城市、新建筑的美的追求。建筑的人文精神趋向是能够体现人们对美的追求价值与象征意义。在现代设计的过程中,要尊重环境的多样性,整体性,这些是影响设计整体艺术形象与现代新美学建筑观念的重要因素,但更需要反映建筑设计艺术的特点,这是反应建筑美学的关键所在。

3、现代建筑智能发展趋势

现代建筑的智能化发展是在设计时,应考虑智能型计算机、智能保安、多媒体现代通信以及现代的环境监控等技术与建筑艺术设计相融合。另外,信息资源以及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情况都能通过自动化监控设备与建筑优化进行组合,让建筑的使用投资物有所值。这种优化组合一方面能符合信息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拥有舒适、灵活、高效、便利、安全的建筑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现代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是能够符合人们居住环境高要求的表现之一。建筑设计师应将智能化运用于设计作品中,要充分考虑利用智能化设备自动调节建筑物的温度、照度以及湿度等。并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冷、热、光、大气等自动调节室内温度环境等,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的消耗,创造出节能环保人性化的生活环境。

4、现代建筑数字化技术趋势

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则依赖于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技术是适用于信息存储与处理的,这种处理方式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科技的发展而越来越应用广泛。现代建筑设计是需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电子技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也应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已经成为现代住宅一项必备的功能,运用数字化的技术在家中实现购物、工作、学习和休闲等,这都需要设计者在设计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建筑现代化。同时数字化的住宅除了能够给人带来学习、工作的便捷以外还能够有效的节约城市的建筑面积,减少环境的污染等。

5、现代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资源的有限致使现代建筑也要趋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建筑需要有新型的材料、新的能源以及新技术来改变现在存在的建筑资源的浪费。新型节能型材料是建筑材料的首选,这种材料不仅能够节约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建筑本身关系到整体的生态环境,应趋向于生态建筑发展的方向。但是生态建筑作为一个技术集成体涉及到很多技术的问题,而这些技术的问题如果单只靠建筑专业是无法解决的,需要建筑设计师与其他专业的工程师进行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注重节能,加大对生态建筑的关注,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实现现代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法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建筑设计的水平也有着更高的要求,既需要有视觉的美感,又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新技术手段等。这就需要设计师不仅要掌握设计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电子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只有全面的掌握才能不断在生活中寻找灵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建筑。

参考文献

[1]卢绍军.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理念探讨[J].江西建材,2014,15:17.

[2]李绪洋.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思路分析[J].价值工程,2014,28:125-126.

篇2

一、地域建筑文化

“文化”一词至今未有确切的定义;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地域建筑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与其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社会环境形成特定关系,并体现地域基本特征的建筑。地域建筑文化正是这种地域生活方式和文化在建筑中的反映,它具有时空性和地域特征,在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其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它们根植于当地人民的生活之中,数不尽也道不完,正是它们孕育了本地区的建筑文化与特有的“场所精神”。

二、地域建筑文化的再生

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是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每当人们置身于历史街区或传统村落时,总会觉得非常亲切和温暖,被那些充满生活情趣的场景所打动,这种强烈的场所感正是由生活在特定的地域街区、建筑和广场中的人群,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长期积累发展而来,并形成特定的地域建筑文化环境。它不仅是社会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也是精神文明的一种反映,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是人们认同和依恋的生活场所。经济全球化在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导致了建筑文化的全球化,对地域建筑文化产生了猛烈冲击,使得民族和地域文化失去了归属感和凝聚力,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发展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在建筑设计创作中如何辨证地对待“地域性”与“现代”的问题,如何传承和发展地域传统建筑文化,使其得以再生,已成为促进当今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1.地域建筑的适应性

传统地域性建筑历经几千年的沉积,发展到今天,仍然不失其魅力,最主要的因素是其对于地域的适应性。建筑师在进行地域建筑设计创作时,必须对传统地域建筑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了解其存在的独特价值。

(1)对地域自然环境的适应性由于建筑所处的地域的不同,其地形、地貌等自然生态条件也不同,这就要求建筑必须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式。

(2)对地域经济技术的适应性地域建筑总是适应当地的经济条件的,并采用与地域相适应的建造技术及地方性建筑材料,形成一套比较生态的建筑技术。

(3)对地域文化的适应性建筑作为一种文化活动的现象和产物,是不同地域社会、经济、技术、艺术、哲学、历史等要素的综合体,理应具有鲜明的时空和地域特征,这是不同地域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必然反映。因此,地域建筑必须适应特定地域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和等,才能形成有特色的地域建筑文化。

2.地域建筑文化的再生策略

新形势下,地域建筑文化的再生,不仅仅是对传统建筑的简单模仿与复制,还包括保护、传承与创新等多个层面。面对新的创作环境和要求,建筑师不能一味地接受西方的建筑风格和技术,要理性地学习各个国家优秀的建筑文化,同时注意挖掘地域传统建筑文化,保护优秀地域建筑文化,将它们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创作中,既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也要符合现代生活的要求,增强人们对地域文化特色的认同,创新地域建筑文化特色。设计者在创作建筑设计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策略进行地域建筑的再生。

(1)传统地域建筑造型的模仿传统地域建筑都有一些代表当地建筑文化的显著的外观造型特征和当地特有的建筑细部构件,设计者在创作现代建筑设计时,应将这些重要的地域建筑造型和细部构件在现代建筑中重现,再现传统建筑的造型特征,使现代建筑造型具有传统地域建筑的风格和空间形式。例如,传统建筑坡屋顶、青砖灰瓦等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这在各地古建筑保护中是常用的手法。

(2)传统地域建筑符号的再现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历史、哲学等这些人类文化的具体精神形式均统归于符号的范畴。建筑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正是通过符号来表达地域文化的。设计者对具有文化特征的建筑符号进行提取、总结,将其具化为一种可识别的图形符号,进而成为地域建筑文化的象征符号,并作为传承地域文化的载体,结合新的建筑技术与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创作中加以运用,使这些融入了地域建筑符号的新式建筑成为城市空间环境的组成,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文化。

(3)传统地域建筑符号的抽象变异传统地域建筑空间及其特征构件是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蕴育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传统建筑空间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一些建筑构件也已经不具有当初的功能,新型建筑材料及建造技术的出现,加速了传统建造技术的更新。因此,建筑师在建筑设计创作时必须要认真研究传统地域建筑符号,对其进行抽象变异,运用新材料与新技术对地域建筑进行再设计,创作的新建筑不仅具有现代化的特点,而且具有浓郁的地域建筑文化特色。

(4)地域建筑材料与技术的现代更新设计者在创作现代建筑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地域传统建筑的外观符号元素,还要了解这些符号与地域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内在联系。传统建筑材料及技术许多都是低级的,现代社会环境污染严重、自然资源短缺,能使用的原材料太少,且价格昂贵。因此,采用现代材料与技术来再现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符号,不仅可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还能创新建筑空间与造型。除此以外,设计者还要注意节能环保材料的运用,不但要再现传统建筑意境,还应满足生活、工作的舒适度。

3.地域建筑文化再生的原则

在现代地域建筑再生创作中,除了要注意的设计策略的应用外,还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把握地域建筑特色,延续传统地域文化的原则;

(2)坚持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地域建筑创作原则;

篇3

1.1柔性设计

现代建筑的设计要求灵活性,所以柔性被做为来适应不同场合的使用特性。除此之外,柔性设计还要经过不断地改良,通过不停的更新来保证其具有的使用周期达到理想值,同时还要求其环保性和节约性。建筑材料就比较符合上述特性并且可以有效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因而受大众的支持。其实,建筑材料设计就是以柔性的理念来构建的。

1.2虚拟建造

现今的科技发展迅速,计算机应用技术也随之快速发展、不断更新。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上,计算机应用技术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计算机软件在现代建筑中也有很大的应用,其中就有现代建筑常用的CAD软件。在虚拟的软件环境下我们可以构建自己所想象的空间立体结果,这个通常被称为虚拟构建。这种构建与人机友好界面、具有一定的编程思想,这些使其得以快速发展。

1.3功能仿真

现代建筑依靠科学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利用计算机分析建筑设计通常要设定一些边界值,然后利用CAE技术来实现对其的研究,这个研究从抽象到具体、从不确定到确定,是计算机技术与建筑设计方法结合产生的特点。电脑的性能一般较好,这样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虚拟构造的模型,进行对建筑的功能仿真。

2现代建筑设计的构成分析

2.1建筑功能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建筑功能是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建筑功能是人们建造房屋的主要目的之一,它所代表的是所建建筑的使用要求以及建筑用途。现代建筑除了计算机软件等现代技术外,构成要素与传统建筑基本相同,都是由木材、石材、钢筋等建筑材料构成。大多数建筑的建筑功能是居住,其应用时间一般较长,所以对建筑的耐久性要求是非常高的。除此之外,建筑的建筑功能还应满足实用性、适用性以及安全性,这些是建筑师必须考虑的。

2.2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在本质上是一种建筑手段,是建造房屋的手段,其构成要素主要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设备、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结构以及建筑材料等技术保障。一般而言,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有关键性作用,它提供技术保障。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它在建筑设计中也很重要,要严格遵循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按照建筑物理的一般要求,在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设备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整合与设计,以更全面的考虑与分析问题。

2.3建筑物的艺术形象

人们建造房屋不仅仅是为了居住,还为满足视觉等精神面的享受,建筑艺术形象就是因此而诞生的。建筑艺术形象包括建筑细部处理、立面构图、光影变化、材料色彩、建筑内部和外部的空间组合、建筑群体和单体的体形等,这些综合因素创造了综合的建筑艺术效果。其中,建筑外部造型设计着重追求整体建筑形象的新、特、奇,表现建筑的外在魅力,突出自我并且要求一定的亲切感。与此不同,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则主要以舒适实用为原则,以最大程度的实现空间利用为目标,而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必须以建筑设计为基础。

2.4建筑设计经济合理性

一般而言,现代建筑所需的资金较大。在现实中,建筑发展的主要阻力也是资金不足问题,因此,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性也变得非常重要,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考虑问题。因资金问题,建筑构造设计处处都要考虑经济合理问题,包括选材、加工、应用等各个方面,要最大程度的使经济合理就应就地选材,减少运费;注意节约木材、水泥以及钢材三大材料,并且要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的整体造价。建筑技术经济问题主要存在于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结构形式选择、基础类型选用、层高与层数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以及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等方面。根据科学的统计,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情况下,工程造价可以降低5%~10%,同时还可以提高建造效率。

3现代建筑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3.1综合性与整体性原则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综合性设计原则主要从建筑设计功能、要素、相互关系、发展历史以及结构组成方面进行考察,在这一过程中一般要进行基础性综合分析,其分析目的是将每一个层次的考察结果具体的反映到应用过程中,从而在根本上保障建筑设计整体与部分的高度统一;整体性设计原则则是将建筑物从细小部分进行整理与规划,在部分与整体中形成相互依赖、结合以及制约的关系,其目的是科学展示建筑工程设计运动规律以及系统的特征。

3.2动态联系原则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联系设计能将考察对象具体的融入到建筑环境和建筑系统中。环境是现代建筑工程设计的外界条件,这一体系在一定的环境中得以形成与发展,并且它与建筑工程设计外界系统相互影响。动态联系原则主要是指探究系统变化、内外联系、活动方式及系统发展方向时,进行建筑体系调整以及建筑相关运作规律。

3.3有序性与结构性原则

在现代建筑工程设计中,由于系统整体上具有有序性和层次性,同一层次的系统常存在相干性的关系。所以,在工程设计中必须科学区分每一个环节的使用功能及相互关系特点。除此之外,建筑工程设计的结合方式一般采用结构式,它是建筑性能的核心载体。

4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阶段分析

4.1准备阶段

众所周知,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是建立在仔细考察创新客体基础之上的。就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来说,其首创性可能源于客体自身的各方面之上,因此,创新客体各方面的集合就是现代设计方法创新的可行性空间。虽然现代建筑设计具有多个创新角度,但并非每个建筑设计在各个角度都可以达到创新的成果。因此,在主体应用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时,要对创新客体在相应方面具备创新条件与否进行注意,若不具备创新条件,那么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便无法成立;此外,建筑设计创新的可行性空间也会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换言之,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点并非完全固定,其范围可能会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而扩大或者缩小。即使在现代建筑设计的某个创新点之上已有了较为成熟的做法,但是在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工作人员还是要运用相应的创新手段,对原有设计方法予以创新。因此,对建筑设计客体创新的可行性予以一定的了解,是开展方法创新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重要起点。

4.2选择阶段

在知道开展创新的客体具备创新可行性之后,需要进一步将对于所需建筑设计方法创新上的选择给完成。一个优秀的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成果在其选择阶段也必然是成功的,在这一点和普通建筑设计是一样的。但是,普通的建筑设计方法可产生也可不产生创新的成果,但是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的主要目的就是创新建筑设计的方法,因此,在研究之中必然不会将偶然产生出或者无意识产生出的建筑设计方法创新成果归入到建筑设计创新方法中,其能够有效的保证选择的有效性;通常而言,目标的有效性选择能够直接涉及到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主体。在创新目标的选择以及选用的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间是相互对应的。这符合科学方法论里对方法认识的相关内容。

4.3实施阶段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实施就是采取适当的创新手段,对现代建筑设计方法中的相关内容予以科学的改造,从而形成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结果可是多方面的,这就显示了事物发展之中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性使得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朝着两个方向发展:(1)朝向肯定自身的方向发展;(2)朝向否定自身的方向发展。开展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创新的过程予以控制,使得其能够朝着肯定自身的方向不断发展,从而达到成功。积极而有效的控制能够有效提升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成功率。控制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需要众多方面的作用,在设计方法创新的过程控制必须要满足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的要求,因为其发展的多向性,所以应该选择一个方向作为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主要方向。

5结束语

篇4

关键词:现代建筑;美观; 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社会整体不断进步,人们开始注重对建筑物的实用功能性和美观性的结合。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设计要符合新时代要求,具有一定新颖、丰富、美观形象的建筑已经成为日后建筑设计的发展目标。而要回归建筑的本真,就将建筑的美观设计再度体现出来,创造出更丰富,更新颖、更美观的建筑形象。

1. 美学的整体认识

我们日常所说建筑的美观主要是在探讨建筑的内外部结构的“艺术性”体现这一问题。但是通常人们都把建筑的美观放在建筑的功能后面,成为一种“尽可能实现的美观”或者说“条件允许下的美观”。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艺术审美要求的提升,建筑的美观需求变得更加迫切,而且美观本身就是一个因人而异的抽象概念,不同的人对于建筑美观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和认识,不同时代也有着不同的审美观点。

现代建筑设计的美观设计,不仅仅是外表单一的美的设计,而是要与相关历史、文化、艺术的高度结合的美观设计。否则,再美观的建筑也只能成为无人欣赏的废墟。在建筑美观设计时,一定要符合大众的观赏性,切不能一味按照设计者自己的意想,完全不顾及其它而设计,使得建筑成为个人设计,无人欣赏的摆设。

2. 现代建筑美观设计的原则

2.1 现代建筑风格大都以体现时代特征为主,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讲究造型比例适度、空间结构图明确美观,强调外观的明快、简洁。体现现代生活快节奏、简约和实用,但又富有朝气的生活气息。

2.2 现代建筑美观设计要和周围环境的配合度,本身建筑初始的建筑目的吻合。建筑的

美观设计从一定意义上要完善整个城市的建设。 2.3 现代建筑美观设计要与建筑的经济、实用性相结合。建筑的美观设计要“适用、经济”以及其他要素综合而成建筑内外空间、造型、环境直观的表现形式,要具有美学的价值,能够满足人们对美的精神需求。

2.4 现在建筑美观设计要简约而不简单。现代人们生活压力大,大多数人每天生活、工作在城市建筑之中,对城市建筑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审美疲劳。因此,我们在对建筑美观设计时,要打破常规的设计,摒弃繁而复杂的设计理念,追求简约。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在见到建筑物时,有亲切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轻现代人的生活压力。

3. 现代建筑美观设计的基本要素

3.1 空间建筑主要通过创造各种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在建筑作品中,空间位置的转换是最迷人、最激动人心的。巧妙地利用空间,可以大大增强建筑艺术的表现力。

3.2 科学材料和色彩的应用。因为建筑的使用周期比较长,所以材料要使用那种耐久性好且防火易于清洗的绿色环保材料,营造一种自然的舒适感,同时在整体上也可以表现出结构的美感。在色彩的应用上注意区分形象色和功能色,前者主要是服从整体空间的艺术效果,能体现建筑的自身特色与人文。后者主要是服务于不同的功能。

3.3 形体主要是指建筑物的总体轮廓,通过线条和形体、空间和实体的不同组合方式,突出建筑独特的个性色彩和特有的艺术感染力。

3.4 与自然达成一种和谐之美。建筑之美最重要的是美在自然。有的建筑美观设计只顾个体,不考虑群体。单独看起来不错,然而和其他建筑放在一起“王顾左右而言他”,则往往成为遗憾的作品。建筑美观设计不仅要与周围的其他建筑物相协调,而且还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在这一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应属别墅了,一座成功的别墅住宅首先要与周围的山水等构成和谐的统一。只有这样才做到了重视历史的连续性和文脉的完整性。

4. 现代建筑美观设计

4.1 美观设计与科技相结合

“建筑美就是要达成心灵的宁静与享受。”这是从人自身的欣赏角度去说的,而对建筑设

计而言,要强调其美感,就是要有构建良好的空间、造型和居住环境。建筑设计美感是与实用性、经济性相关联的,与人的心理慰籍、精神愉悦以及安全感等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

仅把美观作为建筑艺术创作的唯一要求,反而会变成一种束缚。

科技的发展让新时期的各个行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建筑业的变化则体现得更加深刻,特别是电脑技术的成熟发展,工业材料的进步,以及各种高科技设计软件系统给建筑

设计带来了质的飞跃。在高质量的大型建筑施工过程中,再也看不到传统的万人施工场面,看到不传统笨重而难看的格式建筑材料。当技术已经变得成熟之后,艺术的光芒则更加闪耀,设计中艺术的成分会越来越重,建筑的美感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4.2 现代的美观设计要体现和谐社会的要求

建设部重申了建筑方针,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其中关于“适用、经济、美观”中的“美观”是如下阐述的:“美观”是建筑艺术的美。应当将外观和内在空间相结合,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应当体现地域特点和民族文化,要处理好传统风貌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处理好开放型社会和民族精神的关系;要考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观念的综合,突出时代精神。美观并不是豪华,而是以适用、经济为前提。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较大,环境和资源压力较大,经济并不富裕,因此,在建筑美观设计时,我们一定要加强节能意识的提升,把节约资源体现在美观设计之中。

4.3 建筑的美观设计要与功能相结合

美观与功能一直是建筑界长盛不衰的话题。其实从建筑设计历史长河中来看,这也是经常出现争论的话题。有时候经常会出现美观超过了功能的现象,在国外,出现了很多巴洛克、洛可可风格这样的过于重视美观而疏忽了功能的建筑。后来又开始做了些拼接式的语言符号。其实回顾我们国家也是一样,从美观艺术层面上讲,我国历代的建筑有个循环上升的发展过程,这种反复的推进就会让建筑艺术不断提高。建筑的美观与个人的感觉和价值取向有关系,是一个比较抽象、感性的东西。但功能相对是可以量化的,对于美观和功能之间的平衡肯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4建筑设计美观性的体现 建筑的美观性应体现在它的视觉效果和功能性的协调统一。建筑作为为群体服务的建

筑,其内外空间结构、形体、轮廓、色彩、质感效果等与美观有关的因素应该为群体审美意识所接受,同时其所提供的功能性又是恰当和有效的。居住区公共建筑应与当地地域特点、民风民情、建筑风格协调,又应当表现出一定的时代性,建筑不同于服装这类产品,风格款式可以经常更换,需要保持相当长时间富有魅力。 建筑应注重不同使用人员的心理体验,因为不同群体人员的心理体验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设计时要考虑多方面的需求,功能上如此,空间上更该这样。例如商业建筑销售儿童用品的室内空间,就不仅需要大人的尺度关系,也要让儿童感到亲切适宜,这样才能增加儿童购物的良好心理体验并产生美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臣.关于现代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1,(04)

篇5

关键词:传统建筑文化 ;现代建筑设计;传承 ;创新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China's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is over thousands of ancestors practice and research eventually evolved, it contains a predecessor to building design ideas and thoughts, and many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s this kind of concept and contains the thought has been standing in the earth. So a lot of stylist see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gradually began to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in China into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to our country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design has had a huge impact. Nation's traditional culture to inherit, but not all culture intact to 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modern cul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to find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to design the new, of The Times and consideration of the historic building space. Combining with the individual to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hina understand, discusses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how to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Keywords: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heritance; innovation

引言: 我国传统建筑携带着大量历史信息,在我们研究历史、文化、科学各个方面知识的媒介中,古建筑的发展有着其生命的印记,是一个时代人们审美观的物化,了解建筑的内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住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通过对传统元素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的审美和思想、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和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这是一种精神特质的体现和升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可以体现一种精神本质,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互动的过程,使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互相融合和整合。我们通过对传统元素的理解、提炼并有机地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使建筑既简洁明朗、形式与功能高度统一,又具有真正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以现代的设计手法“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为原则,将这些传统设计元素加以提炼和简化,并得到提高和升华,创造出现代、简洁、舒适而又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主义精神和意境的现代建筑风格,形成一种新的而又适合我国国情和民族审美心理的中式设计理念。

一 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德国弗兰兹·萨雷斯·玛雅在他的《装饰艺术手册》中,表现了对历史主义和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偏爱。这本书曾经被翻译成数种文字,并反复再版。该书的畅销,充分说明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是不分家的,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直接的设计资料,更能激发我们的创造灵感。中国的建筑设计无时无处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子的《道德经》中指出:“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较早地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论述了建筑设计中“有”与“无”、“围护”与“空间”的辩证关系。尽管极少数具有前卫意识的设计师,声称要抛弃传统,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无传统的,实际情况却是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中国建筑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建筑设计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

建筑设计必须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展开和完成,反映出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体现出某一时期文化的风貌。人们按照历史经验加工着有关存在的一切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建筑设计根植于传统文化。世界著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充分结合了传统的古建风格,根据当地的地域特色,将传统文化巧妙地与现代设计结合在了一起,同时又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提炼,博物馆主体造型设计得新颖巧妙,充分运用了当地传统建筑的基本色调,给人以亲切的相识感。在博物馆的选材上完全是就地取材,比如石材、地砖等都是当地的材料,可以说整个建筑就是土生土长的特色建筑。这也正是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什么能够如此密切地融入当地环境之中的原因。贝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融入了老子《道德经》中的空间理念,解决了建筑与自然的之间的融合,在充分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做到了“苏而新,中而新”。

篇6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传统建筑文化;精神;技艺;方法;意识

1 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

1.1 天人合一

《黄帝内经》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灵枢・刺节真邪》)天人合一 , 在中国思想史上“, 天人合一”是一个基本的信念。“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天人合一合, 就是互相理解, 结成友谊。在中国人看来,人固然居住在“栋宇”,即建筑实体围合的人造空间之中,但这个小栋宇只不过是“天地”即自然空间之中的。既然如此,人就应该尽量使自己创造的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相融合。

当前很多环保专家提出“低碳建筑”,并在建筑界引起强烈的反响,设计师们除了在建筑材料上大做文章以外,还忽得想起中国传统建筑的天人合一设计理念。中国传统建在设计时充分地考虑地形、地貌、地势,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对于采光等可以通过调整建筑朝向、通风等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建筑夏天可以避日晒,达到室内自然降温,冬季可以更充分的接受阳光照射,用自然光来达到取暖的目的。同时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不仅包含建筑物本身,还包括周围配套的树木楼阁院墙等。通过树木进行遮光避暑也是常用方法。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就些都是节能减排的好方法,值得学习与借鉴。

1.2 弹性设计理念

弹性设计思想是一种可变化的,在不同需求环境下可以得心应手的改变的设计理念。中国的传统设计十分讲究弹性设计,它并不是什么特殊的设计手法,只是在设计过程中将弹性应用的思维贯穿始终。其设计思想不仅局限于建筑物的建造过程,同时也在围绕着其使用周期,甚至建筑物未来拆迁改造的过程当中也都有所体现,是一种充分考虑时间要素的设计理念。

弹性空间的设计思想充分研究建筑物周围的环境以入人的生活需求,其设计的建筑物的功能、空间变化等要素会随着环境的变化、主人的变化而进行调节。运用弹性空间设计思想,可以使建筑物尽可能多的满足居住者的需求,并且在使用中可以不断变化、发展,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与人的主观需求的变化。作为一种设计理念,其不仅涵盖建筑物的选址、选材、构造设计还包括空间设计、功能设计以及造型、装饰等。这些方面的设计是在一种弹性思维引导下完成的,其设计作品应用过程中能够更好的适应主人需求,适应人文、社会环境变化的需求,给使用者的生活带来方便。

1.3 情景交融理念

情景交融是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艺术中高层次的追求。中国人能于有限中见到无限, 又从无限中回归到有限。正如《文心雕龙》中所说 :“ 目既往返、心亦吐纳。”传统建筑设计往往着意追求提供这种“吐纳”的条件, 亦即创造意境, 其手段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故宫的壮丽恢宏, 天坛的博大崇高, 园林的深邃曲折和诗情画意, 住宅的温馨安祥, 这些都是建筑实体与室外空间共生的景观创造中把握情景交融的结果。

1.4 虚实相生理念

“虚实相生”、“计虚当实”是传统空间意识中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无论中国东西南北方四合院如何千姿百态, 它们同样都是建筑实体与室外空间共生的基本单元。譬如中国传统建筑最普遍最具代表性的形式“庭院”,就典型反映了中国人总是不满足于住在纯粹的建筑即人造空间之中,只要有可能,总是力求使自己的人造空间与自然空间相融合。庭院以其开敞的上部,把自然空间引入建筑内部的人造空间,于是无转化为有,同时又把建筑的人造空间引向自然空间,于是有转化为无。这种空间的对流与转化,使庭院内的建筑不仅得以采光通风,而且充满活力。

2 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自从西式建筑引入中国以后,城市之中就以西式建筑快餐式的风格很快发展壮大起来。几何图形的建筑、园艺等使中国人摆脱了缓慢追求意境的步伐,一下子进入了快节奏,简单化统一化的现代建筑当中。

然而时光荏苒,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台关注传统中式建筑的特点,并向传统中式建筑学 习,学习其设计理念,提出新中式建筑设计。这种新中式建筑设计理念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的重要思念,又融入了现代人的价值观与生活需求。新中式建筑同样以“天人合一”的理念为引导,注重对于人的关怀。同时又考虑到现代人生活中对于私密空间的追求。所以新中式建筑吸取了西式建筑中青年人、老人、孩子居室分隔的良好特点,同时强调房屋的朝向、举架、采光、通风。同时还充分考虑适合中国人卫生间、厨房的设计。并且在现代别墅设计中更倾向于以中国元素来打造庭院、内廊。

3 现代建筑设计工作中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要点

3 . 1 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形式

现代建筑设计应该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形式作为传承的主要内容, 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为平台, 进行进一步的概括、总结、结构和变形。在丰富建筑设计结构形式,丰富建筑设计审美取向的基础上,给建筑物一个功能性、艺术性、符号性的标志,使建筑物具备更多的艺术内涵和更深的艺术层次, 做到对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与保障。

3 . 2 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神

现代建筑设计工作中要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用富有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神的符号来表达自己对现代建筑和建筑文化的理解, 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以形会意,既达到现代建筑设计蕴涵传统建筑的某些特质, 又可以平衡和保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是建筑设计体现出独特的创造性和传统的延续性。

3. 3 延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技艺

现代建筑设计应该借鉴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技术、艺术处理的手法, 取得建筑物、环境、材料的平衡关系。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还应该延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技艺,对粗糙落后的部分予以剔除, 对于净化传统的部位予以保留, 使建筑设计达到最佳的效果, 营造出符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建筑意境与风格。

3 . 4 开拓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方法

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讲求天时地利人和,因势利导,因材施艺,适可而止。现代建筑设计应该在其基础上进行拓展, 采取更先进的材料和技术, 使现代化的建筑更好地融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3 . 5建立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共存联系

要完成具有东方特色的中国现代建筑设计, 需要发掘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所蕴涵的现代价值, 使本质思想与具体技术相契合, 从而设计出更多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的现代建筑作品。

篇7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

建筑行业是我国当前十分热门的一个行业,也是我国经济的支柱型行业之一,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随着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环境越来越激励,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必须要不断创新,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避免被社会淘汰。现代建筑设计方法需要如何去创新,本文对此展开详细的论述。

1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概述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就是指现代建筑在建设过程中,所有调整、设计和规划方法的综合,是当前建筑设计的核心方法,也是现代建筑为了稳定结构、规范功能以及规定形状等实施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基础[1]。现代建筑设计方法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有系统论、控制论、电工学和建筑学等各方面的内容,也是现代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方法和方式。现代建筑设计方法与传统建筑设计方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属于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现代建筑市场环境下,现代建筑设计方法是建筑设计工作者以及设计企业必须要掌握的一种新型设计技术结构和体系。

2现代建筑设计中应当坚持的原则

2.1综合性原则

现代建筑在功能上已经逐渐的趋向于全面性方向发展,并且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存在,需要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遵循这些特征,然后在实际设计当中突出现代化建筑的结构要素和功能要求,促使其在现代建筑当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只有将各种功能和要素之间进行综合性的结合,才能更好的满足现代建筑实际需求,达到建筑标准,从而,满足人们的需求。

2.2动态性原则

现代建筑当中本身有着动态性特点,每个不同的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建筑内涵,在外观上也将呈现出一定的不同点。因此,在现代建筑当中涉及一定要认识到动态性,要注意设计工作是一个连续并且具有变化的过程。要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做到与周围环境之间的适应,同时也要与当地的市场环境之间进行充分的结合,以便于能促使建筑设计能更加符合社会要求和文化发展的需求,以动态化的原则来实现现代建筑设计的活力。

2.3最优化原则

在建筑当中没有最佳,只有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所进行的最优化设计。当前阶段的建筑当中应当结合适当发展和实际情况等来进行学习和相互之间的竞争,取长补短,促使建筑设计能逐渐的实现优化。不仅能让现代化的建筑实现质量的不断提升,也能使现代建筑行业设计逐渐形成竞争的优化,促使建筑设计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

3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阶段分析

3.1准备阶段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主要是建立在观察创新课题基础上所进行的。从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上来看,主要的创新就在于客体自身的各个方面上。虽然说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有着多个不同的创新角度,但并不是每一个角度上都能实现有效创新。因此,在主体应用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客体是否有创新条件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同时,要认识到现代建筑设计当中创新点是不固定的,在外部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作为工作人员还需要利用创新手段来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以便于创新的开展能够更加的有效。

3.2选择阶段

在进行创新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将对于所需建筑设计方法创新上的选择工作完成。好的设计方法的创新成果在选择阶段就一定要是成功的,这样才能促使设计的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展现。在普通的建筑设计当中也可能会产生一些创新方法,因此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不能将无意识创造出的设计方法归功到创新设计当中去,而是要进行有目的的创新和设计。要保证创新目标的选择和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之间是相互所对应的,是和谐的,从而促使其能更加符合科学方法论中对于方法认识的相关内容。

3.3实施阶段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主要的实施是使用恰当的创新手段和方法,来对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当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改造,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创新结果可以是多个不同方面的,也就说明了在事物的发展当中是具有一定矛盾性的,这种矛盾性的存在促使现代建筑在未来必定会向肯定自我发展方向或者否定自我发展方向前行。

4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策略

4.1现代建筑技术选择的创新

施工技术选择是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后续工程的顺利开展起到一个关键性的保障作用。因此,在对现代建筑设计方法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现代建筑技术选择的创新,这是一个十分繁琐的过程,因为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包含的施工技术类型非常广泛。施工对象不同,需要选择的施工技术必然也有所不同,这也是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一个基本要求和重要发展方向[2]。

4.2现代建筑功能的创新

突出建筑的功能性是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必要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传统的建筑设计还是现代的建筑设计,都要将建筑的功能充分体现出来。现代建设设计方法的创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建筑功能的创新化和丰富化。传统的建筑设计主要以实用为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不再满足于建筑的实用性,除了实用性还要追求舒适性、艺术性等,因此,现代建筑设计工作者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现代人们对建筑的需要,将人们的需求综合起来进行设计,无论是针对施工材料的选择,还是建筑内部的空间组织结构,设计人员都要以实现建筑功能为主要的设计目的进行创新,这是满足现代人们需求的一个必然要求和重要表现形式。

4.3提高建筑设计的艺术美感

传统的建筑设计主要围绕实用性展开,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为主要目的,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要实用,还要具有美感和艺术观,除了物质上的需求,精神上也要活得满足。因此,现代建筑设计方法也要朝着这个方面进行创新,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设计目标,与时俱进。这就要求现代建筑设计人员必须要加强了解和掌握现代建筑的艺术感和美感,并且要结合实际情况,将这些艺术感和美感在设计过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从而达到提升现代建筑设计水平的目的[2]。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还要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既要重视建筑的美观性,也要重视人文性,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所以现代建筑设计工作者要能够将借助建筑将城市的精神面貌充分展现出来,无论是在外观设计上还是内部构造上,都要与城市的文化内涵紧密联系起来。

4.4重视建筑设计的经济性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建立竞争优势,现代建设设计工作人员必要要控制建筑成本。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过程中,设计工作人员要充分考虑到经济性这一要素,将其作为考虑的关键性因素。在设计的过程中,无论是施工材料的选择,还是施工技术的应用,都要充分考虑到经济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新型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也不断产生。现代建筑设计人员可以树立生态建筑理念,从各种新材料的应用以及开发新能源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将其作为技术集成体。除此之外,在建筑选址方面也要加以重视,使其充分满足合理化和科学化的需求,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同时还可以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各种新能源,这样不仅是对传统技术的创新和改革,还能有效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5现代建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途径

5.1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现代社会当中比较看重建筑的生态理念,从开发能源和各种新材料等方面当前均比较重视生态理念。因此,在进行现代建筑设计当中也要积极的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要充分的利用科学技术,合理的规划选址要求标准,从而促使资源能实现循环使用。同时也可以利用一些太阳能技术和风能技术等各项不同的资源,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不良的影响,促使传统建筑设计和工艺等方面实现全面的创新发展,为我国的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和保障。

5.2合理应用现代数字技术

当前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就在于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可以说给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巨大的保障,在信息处理上有着重要的协作作用。当前阶段计算机网络发展十分迅速,网络技术也逐渐的应用到了各行业当中去,发挥自身的作用。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将产生重要价值。现代建筑设计当前也开始应用网络数字化技术,主要是通过办公方式和住宅之间进行统一的空间协调和融合,促使办公在分散和自由化的空间上就能有效的实现,从而达到优化建筑设计功能的目的。在未来的发展中现代建筑设计一定要重视起现代数字技术的应用,促使科学技术能真正的与建筑之间进行融合,为我国的建筑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和保障。

5.3充分融合人文精神

现代建筑设计当中,人文性和美观性的融合是十分重要的。建筑是一个城市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的灵魂所在你。在内部构造和外观设计等方面都将会涉及到文化内涵的相关内容,并将整个城市的精神面貌通过设计展现出来。因此,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需要积极的融合人文思想,在设计前要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并充分的融合城市人文精神内涵,从而促使建筑能在视觉上和心理感受上都达到和谐化。

6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建筑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改革要求,创新现代建筑设计方式是一个必然的要求。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可以从现代建筑技术选择的创新、现代建筑功能的创新、提高建筑设计的艺术美感以及重视建筑设计的经济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从而促进现代建筑行业的快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爱军.浅谈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7):11-14.

[2]户小宇.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运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04):04-07.

篇8

【关键词】传统元素、营造手法、现代建筑、建筑设计、应用

1.前言

应用中国的传统元素进行建筑设计已经有着3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历史、社会、经济和自然观念的发展变化的精髓。传统元素具有独特的文化风格,在世界传统文化中自成一派,建筑建筑设计师应该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元素。

2.传统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1)建筑设计过于形式、忽略了实际功能

现代建筑设计普遍应用了传统元素的设计理念,这种建筑设计的方法从空间结构的考虑还是科学合理的,能够使现代建筑呈现出整体性的美观视觉效果,但是却忽略了其实用性,没有考虑到建筑设计的功能应用。这样的建筑设计过于形式化,毫无传统文化的理念,建筑设计的目的也只是起到观赏的目的,与建筑的主题建设也不协调。建筑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建筑设计需要具备一定文化内涵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仅仅是满足人们审美而进行建筑设计难免会让人感到审美疲劳,建筑设计过于倾向于外观的美感,不考虑其文化内涵,也不结合现代建筑的实际环境。。

(2)建筑设计重人工雕琢轻原生态运用

现代建筑建筑设计为了装饰建筑的环境过多的运用人工雕琢各种建筑,取代了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传统元素的应用寥寥无几。这样的建筑设计是完全不科学的,没有考虑到建筑原有的人文地貌的实际状况就盲目的进行改造,破坏了建筑环境自然原生态美感。从建筑设计的理念出发,建筑设计需要考虑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在尽量保留原有原生态景观的前提下,再进行建筑设计。通过对自然景观进行人为改造,在自然环境中添加了建筑建筑和配套设施,不仅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而且可以让人们有种生活在自然当中的舒适感,同时让建筑人们享受到自然景观。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在进行现代建筑建设时主要从经济的角度进行考虑,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注重考虑的是如何让有限的土地容纳更多的建筑物,占用了原生态的绿地,天然的景观成为了建设的障碍。建筑建设完全不顾原生态自然环境的景观结构的布局,恣意更改和破坏原生态环境,之后再进行人工种植花草树木塑造人为景观,失去了传统元素的美感。

(3)建筑设计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现代建筑设计只是在形式上生搬硬套,让人感觉不适应,不合时宜。通过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和引用西方居住景观的先进理论,与我国传统元素设计相融合,创造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观的要求,满足现代人居住环境需求,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建筑,也就是“中国特色现代建筑景观”,传统元素营造手法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的理念将会成为我国现代建筑未来建设发展的主流趋势。

3.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1)塑造传统元素形态

传统元素景观主要的构成元素包括自然形态的水、茂盛的花草树木、堆砌的山石,这些元素也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素材。现代建筑的建筑设计通过对传统元素典型的景观要素的直接应用让读者产生联想,让人在传统元素建筑景观中时有种置身于中国古典文化书院、名人归隐之地的感觉,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气息。这种直接运用传统元素景观元素的方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比较常见,是最为传统直接的方法。例如:某小区依河畔而建“南洋码头”和“北洋码头”,彰显出某城市沿海城市的文化特点。在传统元素景观中,有水就有船,所以设计师在河畔设计建造了船妨这一特殊建筑。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含蓄内敛的特点,而且传统元素注重的是意境的体现。

(2)传达传统元素意境

建筑设计中应用传统元素的核心美学观念就是意境美。通过意境的创造,让人能够寄情于景,情由景生,情由心生。让人们在生活中体会到从身入心的感受到意境之美,深层次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和精神意境。建筑设计应用传统元素注重人的审美的心理结构的反映,在人的内心境界中建立“心物感应”的审美价值观。虽然传统元素建筑设计的元素都是小桥流水、山石花木、亭台楼榭等进行有序的组织布局,但是由于细节设计存在差异,形成的景观风格也就不同。有的景观给人雄伟庄重的感觉,有的感觉清亮明快、有的感觉幽雅清秀、有的感觉曲径通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意境美和个性美。所以说,传统元素建筑设计的意境创造不局限于个体景物,需要对整体景观的布局和规划,以及不同景物的材质、色彩、形态之间的协调。景物的营造添加上气候的变化、人文气息的融入,组合而成一幅传统元素景观意境美的画,引人遐想。

(3)通晓建筑设计传统元素的应用原理

建筑设计应用传统元素的内在精神为“天人合一”,它是根据人的感受来进行建筑设计建造的,这就需要设计师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日常生活、心理,更需要注意的需要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传统元素是中华文化的体现,深受古典文学、诗歌、绘画等传统艺术形式的影响。我国很多的园林设计都是由文学家或者画家参与的,使得传统元素本身就具有如诗如画的感彩,其中以山水画“外师造化、内发心源”作为传统元素景观的设计基本原则,对我国园林设计影响深远。传统元素景观常用的设计框架为包涵藏露之美,又能够让人们深处自然的悠闲自在的感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各种现代化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传统元素景观是我国文化的宝贵遗产,在世界上被公认为艺术之奇观,园林之母。

4.结束语

古人为我们留下的灿烂的文化、美丽的土地,给现代园林景观建设造景提供诸多元素,传统元素景观的文化内涵、设计理念、设计意境都值得现代建筑设计学习和运用,不断提高现代建筑园林建筑设计的水平,充分的体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建筑的建筑设计彰显我国传统元素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使得我国传统元素景观得以传承和发扬。

5.参考文献

[1]李海平,中国传统园林在现代建筑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3

篇9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理念;策略

1、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基本条件

建筑设计是为了一定建设目的例如使用功能、环境角色、视觉感受等而进行的空间创作过程。它是在当前历史文化背景和技术经济制约条件下形成的。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创新思维,许多设计师都在不断探索创新设计方法,将丰富的想象和现实情境结合,运用建筑语言表达深刻的艺术思想。

然而,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前提是建筑设计满足其基本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1)整体性和综合性。整体性指建筑设计需要将各个组成部分当做一个整体来全面研究,综合性是指在研究过程中系统地考察它的构成要素、功能要求、环境背景、制约因素等方面。(2)联系性和动态性。联系性是指建筑设计不能单一进校,需要考虑相互联系的诸多要求,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动态性就是应不断的根据实际反馈的情况进行创作与改变,紧密跟随时代前进的方向。(3)有序性。建筑系统都是有序的结合体,各个部分都是有稳定的构成关系,不能因为某个关键部分而忽视了其中的细微之处。(4)结构性和最优性。建筑结构应满足最基本的性能稳定要求,遵循结构性设计原则,在不同的设计理念之中,通过有效的组织整合差异,达到最优化设计目的。

作为一种创造性工作,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理念的应用需要建造师设计创造的动力。没有创作激情,就没有设计动力,就无法细微观察体会生活,设计灵感自然无法而来。显然,在培养建筑师想象力的同时,需要培养其人文情况和综合素质,能够大胆地发挥想象,将感悟注入建筑设计之中。

2、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理念的表现形式

一般来说,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理念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形态。这是建筑创新理念表现的最直观的方式,它是建筑设计创新的外在现象,包括实体形态和空间形态两个部分。(2)建筑功能。建筑功能不仅仅需要考虑使用要求、经济要求、技术要求,也需要考虑美学和感观感受。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直接反映当前的社会生活方式和建设方向。这一创新就需要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应用新方法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3)建筑技术。要达到形态和功能上的创新,建筑技术的创新必不可少,它是人们在建筑设计中所使用的创新手段和方法,它野制约着建筑设计创新的走向,同样也受当前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

3、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策略

从上述可知,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1)审美需求。即是人们对于现实事物的感观需求,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陈旧单一的形式往往会引起审美疲劳,这就会使设计师在设计时注重创新。(2)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人们根据现实生活的变化对建筑本身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同时外在环境和社会条件的更新,也促进了设计创新。(3)建筑师的追求。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主观要素就是建筑设计师的追求精神和批判精神,不断审视过往,完善自身,寻求最佳的设计理念。

因此,笔者认为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条:

(1)借鉴传统和现代建筑设计理论。建筑设计的发展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的寻求创新才能符合历史前进的需要,将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设计相结合的创新理念显得尤为关键。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之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和理论成果,在创新之前需要深入学习体会这些设计作品及理论,对其中精髓部分更应该加以借鉴学习,以敏锐开放的思维寻求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同时,需要在设计创作的高度来衡量评价创作水准,要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来学习传统建筑设计,需要主动的进行思考与创新,而不是被动地进行设计。

(2)提升建筑设计的地位,加强设计师人文情怀的培养。建筑设计师的创作动力对建筑创新十分重要,他们的设计热情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大众对于自身设计作品的认可和欣赏,因此需要提升建筑设计的地位,加强建筑行业的文化交流活动,让建筑设计的社会认知度进一步提升。此外,现代建筑设计不仅仅需要的是设计师过硬的基本技能,更多是设计师对于生活的感悟和历史潮流的把握,因此需要注重设计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让设计师有能力将生活的感悟融入到建筑设计作品之中。

(3)融入当前社会,注重地域和环境。建筑设计创新应与当前的城市特点相结合,应融入到当前的社会背景之中,需要设计作品尊重历史潮流和文化背景,尊重城市和环境的完整性。同时,社会各地的区域环境差异要求建筑设计师因地制宜地进行建筑创新,让建筑作品与文化及环境特征完美结合,这样才能协调持续的发展建筑设计。

(4)提高技术创新。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需要加强现代建筑设计的科技化程度,这不仅仅是对信息作简单的处理,而是需要运用高科技手段满足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要求。现代建筑之中,节能和绿色建筑设计技术越来越受到大家重视,这正是因为这些技术注重了人本理念和绿色发展的方向,因此需要在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上,提高对建筑设计的科技化水平,做好技术创新。

结语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需要打破传统,改造世界。为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师需要不断创新,持续学习,领悟生活,将生活的灵感融入到建筑中,在满足现代建筑的基本功能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实现环性和科技性。

参考文献:

[1]刘勃. 浅谈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J]. 价值工程,2011,30(6).

[2]潘姣. 浅谈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1).

篇10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原则;创新理论; 智能建筑

【 abstract 】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s a leading,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each structure design. Its design skills and designing idea topics such as the already increasing attention.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experience, and modern architectural innovation design are also discussed.

【 key words 】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Principle; Innovation theory; Intelligent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

(一) 整体性和综合性设计原则

整体性设计原则是把要设计的建筑作为由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来全面研究整体的功能、构成及其发展规律, 从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揭示系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综合性设计原则是指对任一系统的研究, 必须从它的要素、结构、功能、相互关系、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地考察, 在综合的过程中把分析有机地给合起来, 从综合出发, 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再回到综合。每一层次分析的结果都要反馈到上一层次的综合去与整体进行比较, 按照比较的差异从新进行分析、修改、整合, 使部分与整体达到高度的统一。

(二) 联系性和动态性设计原则

联系性设计原则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相互联系的诸多方面, 不仅要考察研究对象这个系统本身的各个方面, 还要考察系统的环境。环境是系统存在的外部条件, 系统都是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发生、维持和发展的, 与环境中其他系统有着种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这种相互作用包括: 环境给系统提供的资源和压力、系统给环境提供的功能和污染。动态原则就是要探索系统的内外联系及系统发展变化的方向、趋势、活动的速度和方式, 还要探索系统发展的动力、应用和规律。对于建筑设计来讲尤其要立足现在, 兼顾未来, 把握时代的发展方向。

(三) 有序性设计原则

高层系统是由低层系统组成的, 低层系统对高层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 同一层次的系统之间存在相干性关系。因此,系统都是有序、分层次的, 是层层相关的结构关系, 而且层次越低, 结合度越强; 反之层次越高, 结合度越弱。结合度递减,层次结构更加稳定, 由此可见, 使用房间对功能区、单体对群体、基地对环境都具有构成性关系, 其结合度应递减方能促进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如果一个功能区过于依赖于它的上层系统, 一旦上层系统中某个环节遭到破坏势必会影响到它的使用功能, 甚至会瘫痪。因此, 正确地确定各部分的关系, 有效地进行功能分区, 合理地组织各种流线和空间序列, 是建筑设计中应认真对待的重要环节。

(四) 结构性和最优化设计原则

结构是要素在关系作用下的结合方式, 是性能的载体, 普遍地存在于事物之中。结构决定性能, 性能表现可以反作用于结构。要素是结构的赖以结合者, 要素运动的稳定与否、发展方向将影响结构的稳定与否和方向。关系是将要素连接起来的作用, 是构成系统的纽带, 关系质和量决定结构性能的稳定性。因此, 必须了解它的结构, 遵循结构性设计原则。同时系统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差异整合的过程。差异的事物能够整合在一起, 它们之间必定有同一性, 相互需要、相互支持、优势互补, 这是整合的前提和基础。要通过差异的整合使建筑的各个部分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激发出正的整体效应, 促进“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就必须注重最优化设计。

二、现代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1.用先进的理念作指导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首先要研究生态环境状况,解决好与周边环境的协调问题 。建筑本身在设计上应具有科学性,尽量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并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建筑结构要按绿色生态建筑的要求进行科学设计,使建筑在能源利用和景观创造上更具科学性。

2.注重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目前的建筑以砖混结构为主,这种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差,建筑高度有限,机械化程度低,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现代新型建筑设计应通过科学的计算、合理的设计,采用框架式建筑结构,用新型建筑材料和墙体材料,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和施工的机械化程度。新型的建筑结构不但可改善建筑本身的面貌,减轻建筑本身的重量,还提供了自由分割的空间,使用面积也大幅度提高,减少了人力,降低了成本,其整体设计更趋科学合理。

3.注重功能的多样性

受体量和结构所限,传统的建筑功能比较单一,并且没有现代化的智能系统,不具备综合性和多元化功能。现代建筑设计由于采用新型的建 筑结构和建筑材料,使建筑本身的空间发生了很的运用,大大增强了建筑的使用功能。如新型的大改变,可满足多种功能需求,现代智能化设备客运中心可囊括机场、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设施,使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快速分流。

4. 注重新能源的合理化循环使用

传统建筑的能源一般都是通过外部能源系统供给的,无法做到自给自足,一旦外界动力系统无法正常运转,整个建筑体系将会陷入瘫痪。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通过采用新型的能源系统,以可循环的能源为基础,采用风力发电或太阳能发电,不但可以满足建筑本身的现时需要,还可将多余的能源加以储存,以备后用;在水系统的设计上,运用自然采集与循环使用相结合的方法,自然采集的水经过净化和过滤可以满足建筑的正常用水,同时将使用过的废水加以收集,处理后二次循环使用,最终将废水用于建筑本身的绿色植物灌溉系统,这些绿色植物则可 以吸收废气、净化空气、隔热保温、美化环境。

5.着力延长使用寿命

传统建筑的使用寿命一般为 50~70 年,在使用过程中建筑会出现老化和损伤。现代建筑设计更加注重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超耐久型混凝土的研究正在兴起,一些新型的耐久性材料也在不断被开发出来。现代建筑设计更多地引入新型材料,以增加建筑的牢固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三、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相关理论

3.1 理论创新应该广泛借鉴国外的经验

理论本身是一种用于分析推理及构思创作的方法论,一种智力性劳动。在当代建筑的发育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理论产出,其中包括各种实例分析、观念指导原则及集合了哲学思考与经验实证的系统化理论产出。提高建筑设计创作质量,应该更加广泛借鉴国际领域的理论成果,各种新观念和新思想;应以更加开放的观念,敏锐的思维,求取国际先进理论和经验成果。在未来新世纪里,推动建筑创作追赶和超过国际的先进水平。

3.2 重视建筑设计创作本体规范理论的研究探索

美国科学哲学家T • 库恩倡导的科学范式理论学说指出了科学范式的产生对于科技革命的重大意义。所谓范式,即为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同遵循的价值、信念、技术方法,即一门科学学科应具备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论体系。建筑设计从提高构思创意水平到工程设计实践,都应强调加强职业设计规范化理论的建设。

3.3 加强本土论建筑理论探索

所谓 “本土论 ”,即建筑创作中,要突出反映其个性、地域和民族的审美趣味,民族文化传统同建筑艺术有机相互结合。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文化传统十分丰饶,推动创造民族丰富多彩文化艺术特质的现代建筑艺术精品,有助于推动民族文化建设,向世界展现民族文化艺术风彩,加强民族的自豪感。在这一点上,理论和实践都富有国际意义 。

四、智能建筑———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典型代表,是把 现代高新技术如智能计算机、多媒体通信、环境监控等技术与建筑艺术融合在一起的现代建筑,是通过设备对建筑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和使用者信息的识别,使人们获得多元使用功能的现代建筑设计。智能型建筑设计就是一种全方位为人服务的建筑设计。第一,人们可以获得安全、健康、节能的环境,照明可以自动调节,色彩、味道与背景噪音可随意改变,尽量利用自然界的光能、热能等来调节室内温度、湿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创造出更人性化的生存环境;第二,不同用户对环境的不同要求都可以得到满足,开放式的大跨度和大空间结构可以随意分割组合,可方便快捷地改变建筑物的空间划分;第三,现代化通讯手段与办公条件使人们可以以空前的高速度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联系。这种理想化的智能建筑设计将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现代社会是一个注重生态环保、追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现代建筑设计应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具体实践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 陈衍庆. 建筑新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 ] 吴良镛.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