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设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利建设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利建设报告

篇1

***乡1966年建乡,1997年4月由伊盟鄂托克旗划归***市***区。全乡有可耕地2.1万亩,农业人口1.5万人,地处黄河东岸,属三级提黄灌区。在划归***区的前15年间,由于隶属关系不确定,伊盟方面一直未给***乡投入,以至我乡水利、交通、通讯、教育等设施历史“欠帐”甚多,基础条件相当落后。近年来,在市、区两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乡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现将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三年来先后筹资1700多万元,完成了干渠衬砌工程、扬水站补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土地复垦项目、二级扬水站扩建和部分小泵站改造,为农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一)干渠防渗衬砌工程。基于***乡水利设施严重滞后的和当地供水矛盾突出实际,于1999年9月开工建设干渠防渗衬砌工程。该工程完成渠道衬砌52公里,桥、闸与原水工建物衔接194座,洪水交叉及涵洞维修改造8座,总决算投资721.67万元。经过几年运行,除个别地段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冻胀和盐碱严重腐蚀外其余衬砌渠道完好无损。

干渠防渗衬砌工程建成后,水资源利用率由34.5%提高到50%多以上,灌溉周期由40天缩短到30天,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农田灌溉年均水费减少20多元/亩。同时,工程的建成使用不仅为改造1.6万亩盐碱地提供了现实可能,而且新增保灌面积1万亩,极大地改善了***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对加快当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连年获得丰收。

(二)扬水站补水工程。扬水站补水工程于201年9月开工建设,工程建设规模为新建4台机组扬水泵站一座,总装机容量740kw,提水流量2.2m3/s,扬程20m,总投资481.3万元。

补水工程投入运行后,可新增灌溉面积20000亩,改善灌溉面积16000亩,灌溉周期可进一步缩短;基本解决该地区用水紧张的问题,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种植业增产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

(三)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我乡2000年—2003年先后组织实施了三期土地治理项目,共涉及新渠村、机井村、都斯图村、红墩村、新建村、迎河村、渡口村、绿化村八个村,三期实际完成改造中低产田1.4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0.12万亩。主要工程为渠道防渗工程,排水工程以及相应的水工建筑物。三期共投资253.6万元,衬砌渠道63.5公里;投资45.17万元,修建渠道水工建筑1174座,投资30.34万元,改良土壤0.6万亩,修筑农田道路57.4公里,平整土地450亩。共投资30.18万元,营造农田防护林0.13万亩。

项目实施后,用水量明显减少,灌溉周期缩短,经测算每年节约水量336万立方米,节约水电费30多万元,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改良土壤0.6万亩。项目区水资源利用率由34.5%提高到67%多以上,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极大地改善了***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对加快当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玉米产量稳定在亩均550公斤以上。

(四)土地复垦项目。***乡土地复垦项目于2002年7月批准立项,2003年5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00万元,涉及新渠、新坝、新胜三个村1000多亩土地,规划设计土地复垦面积65公顷。项目共开挖排碱干沟1800米,农沟2600米,毛沟暗管铺设2000米,大小渠道4400米,平整土地700亩,排碱效果明显,渠道衬砌硬化4800米,建造桥涵、水工建筑物35座,营造农田防护林带4条。

项目完成后可整理新增耕地58.59公顷,年创利润31.71万元,将有力地推动项目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同时也可为今后盐碱地大面积改造积累成功经验。

(五)二级扬水站改造。扬水站补工程投入运行后,从根本上缓解了我乡农业用水紧张局面,但由于受二级扬水站抽水能力制约,补水泵站效益不能充分发挥。为此,我乡在二级泵站新增一台机组,以增加二级泵站的总提水能力。该项目建设规模为增加500S-22型离心泵机组一台及附属设

施。总投资40.5万元,技改扩建工程计划5月份开工,7月底完工。

该项目建成后,可均衡南北支干渠供水能力,有效解决补水泵站满负荷工作后,二级泵站提水不足的矛盾,对于提高二级干渠及北支渠供水能力,彻底缓解二级灌域旱情。

(六)小泵站改造。我乡共有村级泵站30多个,各泵站大多建设于60年代,设备陈旧,渠道破损严重。近年来陆续进行了维修改造,为加快结构调整部伐,今年乡、村两级先后筹资10万多元对6个泵站设备彻底更新。截止目前,已累计改造泵站13个,有效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1、扬水站补水工程资金缺口大。扬水站补水工程预算为481.3万元。截止2003年底干渠衬砌工程实际到位资金500.03万元,其中自治区、市政府投入391.5万元,区财政资金50万元,区农林局代付2.2万元,农民自筹资金56.33万元,至今仍拖欠工程款246.64万元。由于工程欠款久拖不决,农民或直接抵扣水电费,或集体到乡政府上访,扰乱了乡政府日常工作秩序,导致电费及扬水站职工工资不能按期上缴和发放,并严重影响到扬水站的正常检修和运转。

2、二级扬水站扩设资金严重不足。二级扬水站计划工期2个月,于6月底完工,但因资金短缺机电设备不能及时到位,致使工期一再延期。

篇2

2020年7月24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报告,并提出了审议意见。接到审议意见后,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水利、农业等部门,对所提建议积极推进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扎实推进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一是做好农村供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灵宝市“十四五”农村供水保证规划,共规划66处工程,覆盖11个乡镇,158个行政村,农村供水人口301175人,其中新增集中式受益人口237703人,新增自来水入户人口57900人。设计供水规模25382.43m3/d,其中新增地表水供水规模11547.4m3/d,新增地下水供水规模8628.52m3/d。工程估算总投资15742.38万元。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川区、塬区、山区不同地形区域,着手编制了五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规划面积25万亩。

二是实施5.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7950万元,修建田间道路19.218千米,铺设管道284.245千米,新打机井93眼,架设高压线路31.65千米,平整土地120亩,田地施肥翻耕18053亩,修建270亩滴灌区,修建溢流堰1座、蓄水池11座,种植侧柏936棵等工程,积极推广喷管、滴灌、渗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提高水利用系数。

三是紧盯国家“十四五”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谋划了3个项目,其中:窄口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总投资6.18亿元,计划争取政策性资金3-4亿元,改造提升灌区干、支渠,配套渠系网络,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开展灌区信息化建设,实行智能化控制,精细化管理,恢复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沟水坡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总投资1.5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库大坝防渗加固、溢洪道加固、尾水渠修复、新建输水洞及防汛道路、信息化建设等,初步设计已经完成并通过省水利厅组织的技术审查,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窄口-沟水坡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源地生态恢复及库岸防护林工程、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站、环境监控信息系统、警示牌和垃圾处理池等,形成水源地和供水渠道“治、管、保”一体化格局,实现水库水质持续改善提升,水源地达到三类水质标准,实施方案已经过评审。

四是做好函谷关引水隧洞应急抢修,投资2260万元,新修施工及管理道路450m、开凿断面2.0×2.3m支洞355m,对9153m引水隧洞进行清淤和除险加固,解决310国道南移工程施工造成隧洞大坍塌问题,同时提升函谷关隧洞建设标准。

五是加强对跃进渠、太平渠综合管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实行渠长制。乡镇(区)设渠长1名,每个村设分渠长1名,负责各自辖区渠道日常巡查管护、用水计划、环境卫生、汛期安全、拦污栅看护、淤积打捞等,明确管理职责,健全完善渠道管护与巡查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加大巡查力度,加密巡查频次,通过监控,随时掌握渠道运行状况及环境卫生情况,渠首、牛庄回水池及入河口拦污栅安全派专人看护,守好水源头,及时打捞垃圾漂浮物,彻底杜绝垃圾入河,确保正常发挥作用,汛期安全。

二、关于“加强协调,统筹安排,加大资金投入整合力度”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一是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机遇,利用国家深化农田水利改革有关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向上争取水利建设项目3个,其中:朱阳佛山烟区水源工程,以灌溉烟叶和农田为主,灌溉范围涉及朱阳镇9个行政村2.75万亩基本烟田(烟叶采用轮作),投资1.2亿元,修建拦水坝2座,铺设压力钢管35公里,蓄水池7座,水利局联合朱阳镇前往省烟草公司进行对接。双桥河太张村至文底村段治理工程,治理长度7.10km,新建护岸0.9km,河道整治宽度10.43m~52.92m,项目造价2923.91万元,完成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和评审,2021年5月开工建设。函谷关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1268万元,治理水土保持面积13.88平方公里,其中水保林156.9hm2,经果林39.9hm2,建设蓄水池17座,沉砂池3座,生产道路3.516km,排水沟0.514km。项目计划2020年12月开工,四季度计划完成投资100万元。

二是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做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4.5亿元,其中争取省级财政资金1.5亿元,治理河道水系总长度45.279km,新建水系连通河道2条,长2.81km,新建水源拦蓄工程11处,新建淤地坝3处,谷坊群8处,林草措施治理面积1659.56 hm2,新建污水处理厂4处。项目于5月8日开工,目前已累计完成总投资13900万元,其中弘农涧河牛庄段潜坝、护岸工程正在施工建设;川口乡吴家村水源拦蓄工程已组织专家进行项目评审;寺河乡段工程10月28日已开工。我们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加快进度,确保2021年完成项目建设,保障河道两岸防洪除涝安全,防洪受益10.8万亩,保证农村供水安全和5万亩果园灌溉。

三是多渠道筹措农田水利改革发展资金。多部门多渠道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投入。同时充分运用BT、PPP等建设模式,用活我市市管投资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另外足额配套地方投入,严格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政策,水资源税地方留成部分足额用于水利事业。以及激活民资投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以奖代补政策,采用市场化运作,调动农民自建五小水利工程、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四是摸索建立资金长效使用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元投入”模式,有计划、有步骤引进外地企业投资农业项目,不断完善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善水费收缴管理制度,要按照工程管理维护资金由乡镇、行政村、供水管理小组、用水户分级筹措的原则,制定维修养护资金筹措方法,合理确定水价,足额收缴水费,建立完善的水费收缴机制及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确保维修养护资金到位,工程能够及时维修,正常发挥效益。建立管护激励机制,落实以乡镇为单元的农村供水工程财政补助资金,发挥“济困”和“激励”作用。对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水资源条件较差,远距离引调水、高扬程输配水、净化处理工艺复杂的“特殊工程”以及贫困户、五保户等低收入的“特殊群体”,给予财政支持,促进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维持农村供水工程正常运行,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用水需求。对于水费收入不能覆盖供水成本的工程,落实财政足额补齐,兜住底线。同时要建立补助资金与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和管护机制创新的挂钩激励机制,对于不收水费的工程,原则上不得再安排使用上级补助农村供水工程的维修养护资金。

三、关于“明晰产权,创新模式,积极构建农田水利工程建管并重、用护结合的长效机制。”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一是建立工程监管体系。实行项目主管领导及技术负责人定期和不定期巡查制,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促进会、分析会等,落实工程安全、进度、质量。加强项目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严禁超规模、超标准、超概算现象的发生;落实质量保证措施,加大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力度和处罚力度,稳步推进项目建设。

二是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对不同类型的工程,确定不同的管理模式,制定相应操作性强的管理措施,在保本微利的前提下,适当提取维修、折旧费用,定期收取水费,实行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使工程达到以水养水、良性运行;积极推行“量、价、费”三公开,使农民用上放心水、明白水、幸福水。

三是建立用护长效机制。以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为重点,建立台账。以行政村为单位,按照基本情况、工程概况、管理状况、运行状况逐类分项,将工程数据全部进行归纳整理,整理编辑农村饮水安全手册,装订印刷成册,分发到相关人员手中,做到胸中有数。加强管护。以水费征收为手段,落实管理人员补助、筹集维修养护资金,确保工程正常持续运行。今年我们狠抓了水费征收,对落实水管员、按时收取水费的行政村,在项目安排、工程维修等方面予以倾斜,目前水费征收率已达96%,有力地提升了管理水平。加强水质检测。建立水质化验室,配置了专门检测人员及快检设备,按照水质检测指标及频次要求,联合市疾控中心对全市366个村的供水工程进行了水质检测,完成季度水质检测和日常水质检测任务,确保水质安全。加大资金倾斜力度。将山区村基础薄弱列入重点解决问题,加大对南部山区零散户、偏远户的资金倾斜力度,积极向上争取各级各口的项目资金,优先对其实施饮水安全维修养护和巩固提升工程。

四是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卫家磨灌区和窄口灌区的农业水价改革项目为依托,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强化用水过程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系数。推进简政放权,在资金投入、用水合作组织建设、工程用地、末级渠(管)系产权移交、材料供应及计量设施和水价核定等方面提供保障。减少行政手续审批环节,足额配套资金,兑现投劳折资;依法收费,实现计量收费到户;核定批复终端水价;协调土地,保证渠道(管道)施工顺利进行。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根据水权分配计划,核定农业用水总量,明确用水总量上限;按照耕地面积将用水总量分配至用水组织,确定农业水权。根据灌区作物种植结构制定灌溉制度,实现灌溉用水定额管理。全面实行终端计量供水,推广节水措施,针对田间末级渠系状况,修复维护项目区的田间泵站工程和渠(管)系工程,在泵站提水干(渠)管进口和支(渠)管进口设置量水堰或水表实现田间灌溉计量。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水药一体化技术,开展技术培训。建立健全水价形成机制,推行差别水价,根据工程水费和管护运行费用核算供水成本,联合物价部门制定农业用水价格。根据作物种类,实行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分类价格政策。在定额管理基础上,推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建立农业节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从落实补贴渠道、明确补贴对象、制定补贴标准和确定补贴方式,建立农业节水精准补贴机制。探索利用超定额累进加价、高附加值作物和财政的多渠道筹集节水奖励基金,建立节水奖励机制,对采取喷灌、滴灌的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水药一体化技术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给予奖励。。

四、关于“整合职能,健全制度,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一是整合全市农田水利相关行业机构力量,充分发挥农业水土资源优势。借鉴王牌智库关于解决多头管水问题的建议,基于现状,由农业农村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制定统一的农田水利管理制度,建立农田灌溉水管单位联席会议制度,逐步解决多头管水、政出多门、职能交叉等问题,统筹协调各涉农单位及住建、环保、城投等与农田水利相关市直部门的人员、技术和项目资金,发挥整合效益。

二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农村工作实践证明,素质高、眼界宽、思路长远的村班子,谋划农田水利项目科学,项目争取积极,建设质量高,运行管理好。我们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充分调动村班子特别是支部书记、能人大户等领头人兴水治水的积极性。同时采用政策补贴、购买社会服务、合同制雇佣等方式,配强配齐乡镇水务技术人员,留住乡村水管人员,用好管好基层水利设施。

三是注重人才引进,结合机构改革,加大农田水利工程人才引进力度。以连续几年的引进实践为基础,适当给予自主聘任待遇灵活度,以专业技能为导向,以紧缺岗位为需求,选强配齐专业人员,优化技术队伍结构,整合农田水利建设及管理职能,为推动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篇3

这这次的走访中,那些孩子给了我们相当大的震撼,无论从学习上还是从生活上来说我们都受益匪浅,留守儿童大多是隔代监护即由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进行看护,但在走访中我们发现这种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学习方面,留守儿童的学习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

有些留守儿童知道家里供其读书不易,同时也体谅到父母的辛劳,因而发奋学习,成绩很是优异,走访中可以看到墙上贴满了奖状;但是有的留守儿童由于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生性调皮贪玩,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孩子在学习时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导制他们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

二、性格方面。

在走访中发现不少留守儿童较内向,逆反心理较重。有些孩子很好交流但是也有孩子沉默寡言,由于他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孩子的人际交流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训,而祖(外)父母多数情况下也缺乏这方面的技能,因此,当这些孩子长大后,人际交流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很难和别人沟通。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们看到了留守儿童对于生活执着的追求,看到了他们为改变命运做出的努力,一个喜欢写小说的留守儿童在回答为什么喜欢写小说时这样说道:“现实世界过于残酷,只有在小说中才能有完美的结局”这是何等的震撼人心,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却说出如同饱经世事的中年人所说的话,让我们深思,让我们感慨。

篇4

而作为涉外税收管理的一个补充环节,涉外税收服务以及探索和建立健全更高层次的涉外税收服务体系在当今乃至以后的涉外税收征管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就目前涉外税收服务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各方面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亟需加以解决。

一、当前涉外税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存在片面强调涉外税收优惠服务的思想误区。以往通过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外资企业投资经营的前提是认为“市场前景看好”,而只有少部分外企注重“外商环境好”和“有优惠政策”。减免税属于直接优惠,片面地强调减免税也将侵蚀财政收入、诱发投机现象。

二是长期以来对纳税人的遵从成本关注不够全面。对纳税人而言,不合理的、太大的遵从成本的抵触心态远大于正常税款的支付,过高的遵从成本不利于吸收国外投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抵消对外税收优惠的作用。

三是国地税业务管理衔接脱节现象影响涉外税收服务效能。行政审批中心的设立解决了外商税务登记“不衔接”的问题,但入门后如何在搞好服务的问题上要广辟渠道应把从经济到税收这一根本原则贯穿在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之中,目前国地税税收信息实现不了真正意义上的“共享”,两部门的征管方式虽然略有差异,但执法依据相同,税务管理的要求和目标是一致的,纳税人报送的财务会计报表也是相同的,可是在实际工作中,两部门对纳税人的信息资源尚未建立共享的税收征管数据库。

四是尚未建立畅通的涉外税收服务情报网络。目前企业涉税信息主要来源于纳税人自行上报,管理部门过分依托征管信息系统提供的各种数据信息,尚不能注重与其他政府部门联系及时了解外资“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最新信息,需要加大涉外税收服务的针对性,建立畅通的涉外税收情报网络。与金融系统联网以全面掌握资金活动信息数据,与交通邮政部门并网以掌握货物流转情况,与能源企业并网以掌握水电能源消耗以分析其生产经营情况,信息的不畅通将导致了涉外税收服务的不匹配性,导致对跨国纳税人的服务管理处于被动状态。

五是专业人员的缺乏,制约涉外税收服务渠道的开拓。目前,特别是基层涉外税务部门缺少精通国际税收、西方会计、外语、专业审计的复合型人才,干部的现有业务素质和能力难以适应对大型跨国公司税收管理的需要,在为纳税人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的问题上,无法实现诸如运用税收政策导向,进行税收筹划,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通过纳税检查,发现纳税人财务核复、生产经营等方面的问题,采取帮扶措施,促其改善管理;以及合理运用国际税收协定,不滥用协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等,外商需要的公平合理有序的税收环境,需要涉外税收专业人员具备反避税、涉外审计、国际税收协定等多种业务技能,才能真正做到把依法征税与服务经济结合起来,广开税收服务渠道。

二、当前构筑及健全涉外税收服务体系的应对措施

税收征管新格局的确立进一步细化了税收管理,赋予了它更深的内涵和更广的外延,这就要求我们在构筑涉外税收体系过程中广泛展开调查研究,切实摸清征管现状,全面了解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尝试对企业进行“贴身”服务和人性化管理的模式。

(一)拓展涉外税收政策服务外延。目前税收征管新格局已经初步形成方便纳税人快捷办税的基本模式,申请、受理、流程启动环节全部纳入纳税大厅,可以让纳税人一次性办理完成基本涉税业务,流程控制的要求也体现了审批程序简捷。目前仅仅是形式上的到位,对于涉外纳税人而言,部分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出口难度加大,涉外税收管理部门应在积极引导企业加快经营机制和经营战略的调整,加强对反倾销、技术壁垒以及国际税收协定等方面的研究,引导企业按照国际规则,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由于目前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差别较大,按资金的来源地原则划分企业性质,既不符合国际惯例,而且很容易给企业造成避税的漏洞,在税基界定、费用扣除等方面,也存在大量的差距,导致企业最终税负的不公平而即将面临内外资所得税合并,放弃特权仅享受国民待遇,做好政策服务导向,缓解两法合并后外资企业税负增加,减少冲击,保证新的税制平稳过渡问题应是当前涉外税收政策服务的着眼点。

(二)加强国地税信息共享,减轻涉外纳税人的遵从成本。重视税收遵从成本的研究标志着服务的效率观念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在新《税收征管法》中强调了 工商与税务、税务与银行的配合支持,国税和地税也应当建立同级机构定期联系制度,涉外税收的联合年检、售付汇凭证管理等工作都要求加强国地税信息交流和联系,可以通过统一以税号作为基础信息识别码,实现征管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税收信息源;在税务检查方面,目前国、地税都在按照国家税务总局“集中征收、分类管理、一级稽查”的要求深化改革,国家税务总局组织的专项检查如对跨国纳税人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等均要求国、地税稽查人员配合,方便纳税人,减少稽查费用,减清了纳税人支付遵从成本的心理影响;在对纳税人推行纳税信用评定管理工作方面,通过深入调研和初步试点,对不同等级纳税人按区别对待的原则、动态管理的原则进行区别管理,国地税联合进行税收信用评定,形成浓烈的宣传氛围,使纳税人真正认识到国税、地税形成合力的重要性,参评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明显增强,既减少了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成本,又共同创造良好的税收服务环境。

(三)提高涉外税收服务水平应与信息化建设融为整体。传统的粗放型税收征管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对跨国纳税人和大型的境内纳税人进行税收服务工作的需要,必须以税收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点,运用现代科技提升税收征管的水平。要提高涉外税收服务层次必须立足科技,广泛进行调查,整理国际税收管理的业务需求,积极与信息部门沟通,献技献策,将现有涉外审计简化版、反避税软件、汇算清缴软件程序写入,合理规避重复劳动,将涉外税收业务信息从体外循环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将涉外税务网络延伸到纳税人和社会之中,构筑科学化的涉外税收管理体系。

篇5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 TV212;X8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2.038

目前,我国已经建设了具有防洪、发电、供水和灌溉作用的水利工程系统,对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引发了很多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对地质、气候、水文等造成了影响。为了促进水利工程的长期发展,必须及时对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

1 水利工程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如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主要问题。为了深入落实绿色可持续发展,必须控制水利工程建设力度,结合水资源的再生与无污染等特点建设水利工程,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在环保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2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对气候与大气的影响

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和建设,对当地气候条件产生了较大影响,主要影响气温、风速、湿度、降水。相关数据显示,房屋人口密集的空气通透性明显低于水面上空空气通透性,而且紫外线也比陆地上高,气温相对较低。一般当地的气候情况与当地大气环流具有很多关联,但是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建设,给当地气候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大气的影响。大气影响是水利工程建设产生的最大影响,而且也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很多国家已经把该问题列为生态整治问题。从我国当前的现状来看,由于我国很多电站都建立在峡谷水库,不会占据森林面积,所以对大气的影响不大;二是对降雨的影响。在水库区域中的水量储蓄较充足,但由于修建水库时,很多水直接照射阳光,增加了降雨量。虽然水库附近降雨变化不大,但对周围很多区域产生了很大影响,降雨量较大;三是对气温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工程区域的很多地面都变成了水面,提高恶劣能量交换力度,改变了气温,导致平均气温有所上升。

2.2 对河流水文系统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河流水文系统的影响较大,主要受水库建设影响。只有充分利用好水匣和水库,才能及时改善河流的航运条件,进而充分发挥河流航运价值,促进河流航运产业的发展。同时水匣与水库的合理利用,可以提高灌溉、排涝储蓄洪等作用。但是水利工程的大幅度建设也产生了一些弊端。如果建设水利工程时,不能合理操作,就会产生各种发展问题,给水资源造成较大的影响。例如,上游水利过度拦截水量,导致下游水资源不断减少,水位下降,严重时将造成断流。在此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较多的泥沙淤积和海水倒灌,对农业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除此之外,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水资源污染。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建设和发展,改变了原始河流状态,增加了下泻流量,容易扩散污染物污染,沉降作用不明显。

2.3 对土壤土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完成建设后,经常会改变沿岸水体的性状,一般会增加水库周边区域水位,此种情况下会浸没该区域土地,直接改变了土壤性质,一般会造成土壤盐碱化和沼泽化。另外,随着水利大坝的成功建设,还会产生地震、渗透滑坡等地质灾害,尤其是大型水利水库,主要原因是大体积蓄水增加了水压,在水压作用下,断裂面与岩层裂缝会受到软化,进而破坏岩层和地壳的应力,从而产生地质灾害。

2.4 对水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与河流水质密切相关。河流清澈程度与水体沉降具有很大作用,只有充分沉降时才能发挥作用。但是一般水中杂质要沉降,必须要满足两项条件,一是减慢河流水速度;二是延长滞留时间。但是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建设改变了水流速度,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繁衍,导致水体越来越浑浊。另外,水利工程的建设不能及时扩散水中污染物,容易造成水质问题,使水质质量越来越差。当水质条件较差时,一旦满足不了原有植物的生长需求,就会导致植物在水底腐烂,增加了二氧化碳含量,产生了严重的温室效应现象。

2.5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水是水生生物的主要生存环境。随着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原有生物环境,很多生物如不能适应当前的变化就会死亡,影响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长,导致水利工程周边的植物大面积死亡,增加了水中氮磷成分,影响了鱼类的繁衍,很多鱼类濒临灭绝,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

3 结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较多,给人们的生存空间造成了较大危害。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对水利建设的重视,将这些问题考虑到水利建设中,结合实际认真处理。同时控制好水利工程建设量,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时建平.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四川水泥,2015,(10).

[2]司源.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人民黄河,2012,(09).

篇6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22;X820.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0.031

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全国范围内已经建成8万多座水库,6万多座水闸,堤防累积长度达到30万公里,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利工程建设系统。水利工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但同时水利工程建设在特定的环境范围内,会对当地的资源结构和环境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环境效益。

1水利工程对局部降雨量的影响

1.1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

在水利工程兴建的过程中,会对季节性降雨的变化产生重大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水利工程的修建造成了当地区域内积水增多,水分蒸发量会大大提高,使得区域内的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增加。致使夏季降水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陆地温度大于水面温度,水域范围内空气结构稳定,不利于空气对流运动,导致降水减少。冬季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冬季使降水增加的正面因素会超过负面因素。

1.2地域性降水发生变化

我国季风湿润区降水较多,干旱地区降水较少,但在水利工程兴建的过程中可能会改变这种降水的区域性特征。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空气上升运动的强弱和空气的对流运动规律发生变化。例如,干旱地区因为修建水库,当地的空气湿度上升,其附近地区水汽会比以前更加充足,降水量也随之增加。

2 水利工程对局部气温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修建之前,与空气直接接触的物质是地面,而水利工程的修建,增加了水面与空气接触的地域面积,地面的热容量和水的热容量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导致空气间的热容交换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使区域内的局部气温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夏季温度降低,冬季温度升高。通过对水利工程考察,一般深7米的水库,在冬季会使该区域内的气温上升2℃~4℃,夏季降温4℃左右;二是在日温差和年温差方面的变化。大型水库可降低日温差2℃左右,降低年温差1.5℃~2℃左右。

3 水利工程对水文系统的影响

一般水利工程的建设会直接影响到下游河流的水位变化,例如大型水库一般修建在水流较为湍急,水质较好的河流上游区域,并且通过在河道的关键位置设置水闸来控制河流流量和水位,主要是为了满足上游区域的取水或通航,并且对拦截洪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下游地区河水流量会迅速减少,水位降低甚至断流,严重情况会造成海水倒灌,对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另外,水闸开启后,水流量突然增大,水流速度加快,对河底底泥扰动较大,对河流水质产生不利影。

4 水利工程对水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其中,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水库内河流的流速减慢,水中的浮游生物活动较为频繁,其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中的钙、镁离子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碳酸钙和碳酸镁,缓解水质的硬度。水库内的水停滞时间较长,水中的杂质会得到沉积,提高水质的清澈度;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水库内部河水的流动性降低,水体与空气的交换作用就会降低,导致水体的自净能力变差,水体中的污染物逐渐增多,导致水质变差。水库内的浮藻生物大量繁殖会导致水的富营养化。

5 水利工程对土壤的影响

以水库的建设为例,会对周围的土地造成盐碱化、沼泽化等。一是修建水库会导致下游地区的水位逐渐上升,水位接近地表时,遇到强烈的蒸发作用,导致土地盐碱化,地表植物会受到盐碱化影响干旱死亡;二是水库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水分增多,出现沼泽化的现象,地表植被的根系因为难以接触养分而死亡,同时土壤沼泽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减少,不利于地表植被生长。

6 水利工程对地质的影响

一是大型水库的修建,水库内水体压力过重引起地壳应力增加,或者水体流动性较差导致水渗入岩层空隙,增加了断层之间的度,导致地质的稳定性降低,可能诱发地震;二是水位的上升,河岸土地强度下降,可能出现滑坡现象;三是水库的修建,水体容易受到污染,同时水体通过地下渗透将污染扩大,直接影响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7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促进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但同时水利工程建设也可对当地的资源结构和环境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局部降雨量变化、气温异常、水质变差、土壤盐碱化和沼泽化、地质活动异常等,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李蓉,郑垂勇,马骏,等.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水利经济,2011,(02).

篇7

 

1 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的特点

 

作为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直接关系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求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必需的水源,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和完成直接影响粮食的产量,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今时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更是极其重要的。

 

改革开放以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和以前相比实现了质的飞跃,不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在国民经济建设等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上世纪50~70年代是我国大部分大型农田水利设施的集中修建时间,但是80年代之后,农村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最为明显的就是农村税费改革,加之其他各种原因,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着支持力度不大、管理不够完善、维护维修得不到重视、资金投入较少等问题,对农业的发展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对于农村水利建设,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其建设施工技术水平,完善健全施工制度,投入足够的资金,只有强化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灌溉和排水质量,才能保证农村农业的发展。此外,结合我国农村发展的实际状况,大多数农村都缺乏相应的水利建设意识,即便投入足够的资金,建设水平也不高。所以,为了保证农村水利建设,必须提高相应地区的水利建设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水利建设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重视了水利建设工作,才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水利建设工作中。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需要政府投资,更需要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水利工程的维修、淤泥清理以及日常维护都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只有群众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以及自觉对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才能保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长久运行。除了群众配合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更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在大方向上做好工作才能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不会出错。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灌溉效率和粮食产量,还能够衍生出其他产业,如水产养殖、牲畜圈养等。但是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税费机制的改革,农户个体及多户共同兴办的小型水利工程的数目也日益增长。但是却受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现状堪忧。

 

2 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混乱、进度缓慢

 

工程管理混乱、进度缓慢、随意垦荒和捕鱼现象增加,尤其是私自在堤坝沿线建设鱼塘的行为,极大的影响了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此外,各区进度不统一,用户为了生产私截河流,添堵沟坝,出现跑水、冒水和漏水的现象,致使很多明渠和暗渠无法区分,逐渐无法供水,农民只好打水井来种稻。浪费了大量水资源,影响城市供水。地下水的开采,是对水资源的极度浪费,致使生产滞后,环境破坏,影响水体植物的生长,水土流失,水底淤泥积攒,承包者又无清淤能力,存在安全隐患。

 

2.2 设备老化,资金投入不足

 

改革开放前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集中建设时期,由于当时的施工技术不够先进,建设投入的资金不充足,工程建设标准不够高,配套率较低,加之维护维修跟不上,所以水利工程设施运行了几十年后,已经严重老化,主要体现在其在工程蓄水能力已经大不如前,渠道灌溉能力大幅萎缩,泵站排涝能力日益衰减等。最终无法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分,加剧了旱涝灾害的危害,甚至对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

 

2.3 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素质整体水平不高,人员专业素质评定困难

 

税费改革后,乡(镇)、村集体的功能不再像从前那样明显和突出,大部分由集体管理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流于形式,管理不到位、职权不明、产权不清;大部分管理人员缺乏足够高的综合素质,管理技能不够高,使得最终的管理效果极其有限。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不足、责任心不够,做事浮躁,不仅不能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还有可能导致工程存在安全隐患。

 

3 解决措施

 

安全生产是每个工程项目施工都必须重视的内容之一,水利工程建设更需要重视安全生产。水利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落实工程安全责任制,采取适当的奖惩措施来刺激农民投入小型水利建设的积极性。此外,政府要做好安全监督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地区设置监督管理站,分派专门的人员进行定期监督和检查。最后,要对农民和水利建设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尤其是农民,他们的文化水平一般不高,对一些安全常识不太了解。

 

机械设备是维持农村水利工程施工正常开展的关键,要提高对其监管和控制的力度,常用的水利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方式主要有两票和三制,前者指的是工作票和操作票,三制主要有设备维护制度、巡回监管制度、交接班制度。上述的管理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质量,利用这两种管理方式,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机械设备的异常状况并进行维护处理,而且能够对施工人员的机械操作进行监控,一旦发现违规操作可以及时制止。为了更好地进行机械管理,还要建立评估制度,这种评估主要是针对机械设备的,通过监控数据对其运行使用状况进行分析。

 

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着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建筑企业和施工单位必须重视对施工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开设培训班,对在职施工人员进行操作培训以及安全知识和工程施工知识教育;其次,建立健全施工人员考核制度,对其施工水平和施工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定;最后,要提高施工人员的雇佣门槛,对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相关证书进行检查,而且要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帮助其熟悉施工操作。

 

水利建设是保证粮食生产的必须条件,而且可以为农村人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提升其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而且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在防洪防涝、提供饮用水、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也做出巨大的贡献。所以必须重视农村水利的建设。

 

4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工程,必须对水利建设投入足够多的关注,而农村作为农业建设的前线,更需要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篇8

第一条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行业管理,使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工期、质量、安全和投资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水利水电行业特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规定适用于由国家投资、中央和地方合资、企事业单位独资、合资以及其它投资方式兴建的防洪、除涝、灌溉、发电、供水、围垦等大中型(包括新建、续建、改建、加固、修复)工程建设项目,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以参照执行。

第三条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级管理和目标管理。逐步建立水利部、流域机构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建设项目法人分级、分层次管理的管理体系。

第四条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要严格按建设程序进行,实行全过程的管理、监督、服务。

第五条水利工程建设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积极推行项目管理。

第二章管理体制及职责

第六条水利部是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水利工程建设实行宏观管理。水利部建设司是水利部主管水利建设的综合管理部门,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方面,其主要管理职责是:

1.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研究制订水利工程建设的政策法规,并组织实施;

2.对全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行业管理;

3.组织和协调部属重点水利工程的建设;

4.积极推行水利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培育和完善水利建设市场;

5.指导或参与省属重点大中型工程、中央参与投资的地方大中型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

第七条流域机构是水利部的派出的机构,对其所在流域行使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负责本流域水利工程建设的行业管理。

1.以水利部投资为主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除少数特别重大项目由水利部直接管理外,其余项目均由所在流域机构负责组织建设和管理。逐步实现按流域综合规划、组织建设、生产经营、滚动开发;

2.流域机构按照国家投资政策,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建立流域水利建设投资主体,从而实现国家对流域水利建设项目的管理。

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厅(局)是本地区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水利工程建设的行业管理。

1.负责本地区以地方投资为主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组织建设和管理;

2.支持本地区的国家和部属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积极为工程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第九条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对建设项目的立项、筹资、建设、生产经营、还本付息以及资产保值增值的全过程负责,并承担投资风险。代表项目法人对建设项目进行管理的建设单位是项目建设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负责按项目的建设规模、投资总额、建设工期、工程质量,实行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管理,对国家或投资各方负责。

第三章建设程序

第十条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水利工程建设要求严格按建设程序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程序一般分为:项目建设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准备(包括招标设计)、建设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后评价等阶段。

第十一条建设前期根据国家总体规划以及流域综合规划,开展前期工作,包括提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

第十二条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已批准,项目投资来源基本落实,可以进行主体工程招标设计和组织招标工作以及现场施工准备。

第十三条项目法人或建设单位向主管部门提出主体工程开工申请报告,按审批权限,经批准后,方能正式开工。

主体工程开工,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前期工程各阶段文件已按规定批准,施工详图设计可以满足初期主体工程施工需要;

2.建设项目已列入国家年度计划,年度建设资金已落实;

3.主体工程招标已经决标,工程承包合同已经签订,并得到主管部门同意;

4.现场施工准备和征地移民等建设外部条件能够满足主体工程开工需要。

第十四条项目建设单位要按批准的建设文件,充分发挥管理的主导作用,协调设计、监理、施工以及地方等各方面的关系,实行目标管理。建设单位与设计、监理、工程承包单位是合同关系,各方面应严格履行合同。

1.项目建设单位要建立严格的现场协调或调度制度。及时研究解决设计、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从整体效益出发,认真履行合同,积极处理好工程建设各方的关系,为施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2.监理单位受项目建设单位委托,按合同规定在现场从事组织、管理、协调、监督工作。同时,监理单位要站在独立公正的立场上,协调建设单位与设计、施工等单位之间的关系。

3.设计单位应按合同及时提供施工详图,并确保设计质量。按工程规模,派出设计代表组进驻施工现场解决施工中出现的设计问题。

施工详图经监理单位审核后交施工单位施工。设计单位对不涉及重大设计原则问题的合理意见应当采纳并修改设计。若有分歧意见,由建设单位决定。如涉及初步设计重大变更问题,应由原初步设计批准部门审定。

4.施工企业要切实加强管理,认真履行签定的承包合同。在施工过程中,要将所编制的施工计划、技术措施及组织管理情况报项目建设单位。

第十五条工程验收要严格按国家和水利部颁布的验收规程进行。

1.工程阶段验收:

阶段验收是工程竣工验收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凡能独立发挥作用的单项工程均应进行阶段验收,如:截流(包括分期导流)、下闸蓄水、机组起动、通水等是重要的阶段验收。

2.工程竣工验收:

(1)工程基本竣工时,项目建设单位应按验收规程要求组织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提出有关报告,并按规定将施工过程中的有关资料、文件、图纸造册归档。

(2)在正式竣工验收之前,应根据工程规模由主管部门或由主管部门委托项目建设单位组织初步验收,对初验查出的问题应在正式验收前解决。

(3)质量监督机构要对工程质量提出评价意见。

(4)根据初验情况和项目建设单位的申请验收报告,决定竣工验收有关事宜。

国家重点水利建设项目由国家计委会同水利部主持验收。

部属重点水利建设项目由水利部主持验收。部属其它水利建设项目由流域机构主持验收,水利部进行指导。

中央参与投资的地方重点水利建设项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会同水利部或流域机构主持验收。

地方水利建设项目由地方水利主管部门主持验收。其中,大型建设项目验收,水利部或流域机构派员参加;重要中型建设项目验收,流域机构派员参加。

第四章实行“三项制度”改革

第十六条对生产经营性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要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其它类型的项目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

1.工程建设现场的管理可由项目法人直接负责,也可由项目法人组建或委托一个组织具体负责。负责现场建设管理的机构履行建设单位职能。

2.组建建设单位由项目主管部门或投资各方负责;

建设单位未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相对独立的组织形式。内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2)经济上独立核算或分级核算;

(3)主要行政和技术、经济负责人是专职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

第十七条凡符合本规定第二条要求的大中型水利建设项目都要实行招标投标制:

1.水利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工作按国家有关规定或国际采购导则进行,并根据工程的规模,投资方式以及工程特点.决定招标方式。

2.主体工程施工招标应具备的必要条件:

(1)项目的初步设计已经批准,项目建设已列入计划,投资基本落实;

(2)项目建设单位已经组建,并具备应有的建设管理能力;

(3)招标文件已经编制完成,施工招标申请书已经批准;

(4)施工准备工作已满足主体工程开工的要求。

3.水利建设项目招标工作,由项目建设单位具体组织实施。招标管理按第二章明确的分级管理原则和管理范围,划分如下:

(1)水利部负责招标工作的行业管理,直接参与或组织少数特别重大建设项目的招标工作,并做好与国家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2)其他国家和部属重点建设项目以及中央参与投资的地方水利建设项目的招标工作,由流域机构负责管理;

(3)地方大中型水利建设项目的招标工作,由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第十八条水利工程建设,要全面推行建设监理制。

1.水利部主管全国水利工程的建设监理工作。

2.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的选择,应采用招标投标的方式确定。

3.要加强对建设监理单位的管理,监理工程师必须持证上岗,监理单位必须持证营业。

第十九条水利施工企业要积极推行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走向市场,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

1.施工企业要按项目管理的原理和要求组织施工,在组织结构上,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在经营管理上,建立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项目独立核算管理体制;在生产要素配置上,实行优化配置,动态管理;在施工管理上,实行目标管理。

2.项目经理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最高组织者和责任者。项目经理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第五章其他管理制度

第二十条水利建设项目要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1.水利部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及各级质量监督机构,要认真履行质量监督职责,项目建设各方(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必须按受和尊重其监督,支持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

2.建设单位要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检查体系,按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设计合同文件,检查和控制工程施工质量;

3.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水利部施工质量管理规定、质量评定标准。

4.发生施工质量事故,必须认真严肃处理。严重质量事故,应由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组织有关各方联合分析处理,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一条水利工程建设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项目主管单位要加强检查、监督;项目建设单位要加强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督促参加工程建设的各有关单位搞好安全生产。所有的工程合同都要有安全管理条款,所有的工作计划都要有安全生产措施。

第二十二条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交流管理工作。

1.积极利用和发挥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建设管理专业委员会等学术团体作用,组织学术活动,开展调查研究,推动管理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加强水利建设队伍联络和管理。

2.建立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报告制度。

篇9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水平大学;高校管理

自1998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快速推进到大众化教育阶段。而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高等教育的生源逐步减少并趋于平稳,规模扩张的任务已经基本结束。因此,推动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促进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紧密结合,在服务国家的战略需求中形成学校的优势和特色,用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就是当前推动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内在需求。

一、何谓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目前,国际国内并没有统一而权威的界定。因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判断标准,并不是单一性的,要从客观角度评判,从共性和个性两个角度分析。通常说,大学有三个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根据这三大功能,用通俗直观的文字形容具备什么特点的学校可以算做世界知名、水平一流的大学,至少应该有以下因素:良好的学术环境、创新的发展理念、永恒的进取精神、开放包容的办学模式、举世的学术成果、雄厚的资金实力……综合这些因素,我们可以分析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最基本的特征应该是在科学研究、学术造诣、发展思路、文化理念、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模式、经费资源、社会影响等多层面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

二、为何要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所谓:大学兴则国力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转移表明,高水平大学的兴起,带来的将是国家的振兴。众多历史也告诉人们,知识经济的发展将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高资源利用率,全面降低经济发展成本中的自然成本和人文成本,对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兴办高水平大学,是发达国家取得社会、科技、经济发展世界领先地位的秘密武器,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增强国家实力、提高创新能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振兴国家综合实力的历史选择。

于我国而言,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而高等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单位,自然而然要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知识转移的发动机和知识传播的主力军。我国正在实行科教兴国战略,而高教强国是科教兴国战略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实现,其内容就是通过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升我国大学的正外部性,充分发挥高水平大学的正外部性,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大批科学研究的成果;提供大量新型的技术;培养众多优秀的国家栋梁、大量勇攀学术高峰的艺术大师、共和国建设事业的兴业之士、党政军各级领导的治国人才。因而,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教育层面的国际竞争性,同时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保障。

三、我国高校离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有多远?

1.世界大学排名体系介绍

目前,全世界至少有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和西班牙等30余个国家建立了约50个大学排名体系。根据世界银行出版的《世界一流大学》一书,现在比较受大家认可的大学排名机构主要有《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Quacquarelli Symonds)以及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等机构。

2.亚洲邻国高校的发展及我国高校的现状对比

那我们中国的高校到底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呢?虽然从1993年至今,我国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现在我们仍能明显看出我国高校与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差距。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先生指出,虽然现在的北京大学和耶鲁等名校相比,论文的数量差距缩小了,但是中国整个大学的软环境建设,包括从事一流研究工作的国际知名教授数量、影响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数量、以及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优秀学生数量等层面,还无法与国外一流大学相比。这就引出了下面的问题。

四、如何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高水平大学高在何处?它与普通大学有什么区别?正可谓:适应而不随从,超越而不脱离。其实,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本身就是一个开拓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在探索中摸索前进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建设合格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本文将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探讨。

1.总结办学理念,确定发展战略。

人无思想是具空壳,校无理念是具魂魄。办学理念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和灵魂,它不仅反映了学校的传统、特色和文化底蕴,更是对学校长远的发展和建设起着关键作用。“一流大学必须有自己的境界,有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追求,有自己的精神品味。”

办学理念,自成完整的体系,一方面要包括学校校训、校风、精神等校园文化;另一方面则要包括学校性质和定位、宏观目标、战略发展等建设思路。这就要求确定办学理念时,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敢于高瞻远瞩,与时俱进;既要追求科学精神的整合,又要追求人文精神的提升;既要符合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又要符合学校自身的发展定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站得高,看得远,高瞻远瞩,深思熟虑,规划得好,落实得好,我们的工作才能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宏观的思考,战略的研究,往往是决定性的,决定着发展的快慢和成败。”总之,大学理念就是要形成一种文化,营造一种氛围,推动一种追求。

2.引入现代大学制度,坚持依章治校。

3.注重教师培养,教学科研并重。

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先生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因此,在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中,必须倡导“师道”精神,健全“师德”意识,建立“师行”规范[6]。

4.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大学的根本任务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人才。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曾经说过“应始终坚持高等教育的功能和理想,乃是致力于照亮人性之美,这一原则应该被奉为高等教育的灵魂。”因此要想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就要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和优秀拔尖人才汇聚,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倾斜和稳定支持力度,不断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结合高校自身条件,建立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的长效机制与稳定途径,支持和引导有意愿的本科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早进团队,同时可以与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协商,联合培养创新人才,增强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建设优势学科集群。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发展的龙头。因此,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就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布局,推进高校重点和特色学科发展,力争有更多学科进入世界前列。既要突出重点学科与优势学科建设,提升高校教学、科研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又要考虑学科平衡,促进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协调发展。围绕国际国家重大科学问题,增强学科集聚能力,形成优势学科集群,并依此为依托组建若干符合国际惯例、具有国际水平的学术中心。同时围绕探索科学前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

6.培育创新文化,提升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就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教学科研环境,倡导在研究中追求真理、严谨求实、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营造科学民主、学术自由、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强调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团队合作的平和心态。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学术诚信档案和学术不断行为问责制,加大惩治学术不断行为的力度。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促进跨学科发展,力争产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积极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组织、国际科技计划、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支持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出国留学,学习和引进国际智力资源和先进管理经验,力争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才,产出一批国际一流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时,加快培育一批优秀学术期刊,提升国际学术影响。

7.增强社会影响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大学,应当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并能有所作为。因此,需要积极组织开展协同创新,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坚持“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骨干企业等开展深度合作、提升人才、学科和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加快知识的转移和转化,促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区域创新的战略融合,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同时要大力加强科普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全民素养,为全社会创新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8.追求卓越成就,保持特色发展。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即拥有杰出的水平、实力和成就。卓越,也是其永远追求的奋斗目标。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所大学,不可能各方面都做到百分之百完美,因此,能够保持特色发展就成为了大学在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道路上的关键点。

9.提高管理水平,激发工作热情。

世界知名大学的发展历程给我们这样的提示:一流大学不仅要有一流的师资,更应有一流的管理。因此,应充分重视管理队伍主体的价值和地位。在工作上给予他们发挥才干的空间,关心他们的进步与前途。在培养和使用上给予更多的后续发展机会和成长渠道。

10.做好校园规划,加强基本建设。

要充分强调校园规划的重要作用,做到一次规划,分布实施,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和权威性,绝不能边想边做或是想到哪儿做到哪儿。对于新建设项目,在设计标准上要充分考虑超前性和发展性,建设标准和风格要经得起时间考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考虑国外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招标。在建设进度和总量控制方面,要统筹控制,协调推进,坚持科学、专业化管理,投资预算、决算实行多重审计,并加大规划、投资、质量控制中的科技含量。

同时,在多个校区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学校的发展战略,包括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任务、战略重点和管理策略[11];如何确保教学科研质量、促进相关学科进一步交叉融合;如何充分合理优化调配各种资源;如何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这些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都需要我们加以深入思考和研究。

五、结语

千秋伟业,百年大计。办好一所大学很不容易,它代表着一个民族在创造人类文化高峰上的攀登。老一辈教育家曾教导:“须知吾人欲成学问,当为第一等学问;欲成事业,当为第一等事业;欲成人才,当为第一等人才。而欲为第一等学问、事业、人才,必先砥砺第一品行。”因此,在建设合格的世界高水平知名大学的过程中,更需要我们拥有一种事业为重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科学严谨的态度,一种凝心聚力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要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搞建设”的目标不动摇;坚持“聚精会神育英才,扎扎实实为人梯”的要求不动摇;坚持“安安静静搞学问,兢兢业业做贡献”的方向不动摇。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直面国际挑战的大学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春惠.试论大学功能的扩展[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12).

【2】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世界水平研究中心大学(World Class University:WCU)事业”计划中期评价结果公告[R].2008.11.10.

【3】柳芳岚.韩国高校在世界排名中取得好成绩[N].首尔:京乡新闻.

【4】陈文博.切实加强大学软环境建设[N].光明日报,2002-09-04(4).

篇10

关键词:中小水利工程;建设;问题;管理

1概述

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具有生态保护、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功能。近年来,中小水利建设工程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壮大。但中小水利建设涉及面较大、环节众多,且十分繁琐、复杂,任意因素影响都会导致中小水利建设出现问题。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中小水利建设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就中小水利建设现存的问题及管理对策进行探讨。

2中小水利建设现存的问题

2.1分包、转包问题严重

水利工程建设绝对不允许出现“转包”的现象,即便是主体工程的“分包”,也有相关规定来予以严格控制。但与大型中小水利建设相比,中小型水利工程的“隐性转包”、“分包”情况较为严重,而相当数量的分包商并不具备相应的资质,而业主方也很难予以严格审查,为中小水利建设留下安全隐患。

2.2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

中小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复杂、质量控制内容繁多,其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中小水利工程建设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出现质量问题往往相互推诿,解决问题时常常出现扯皮现象。而很多基层水利部门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严重缺乏质量监控措施。

2.3现场施工管理有欠缺

中小水利建设的现场施工管理存在着欠缺,例如,有些施工人员不按要求佩戴安全帽施工,各个单位工作不协调、施工现场材料的质量控制不到位等。

3如何加强中小水利建设及管理

3.1严禁转包,要严加审查分包资质

中小水利建设过程中,务必要反复重申禁止出现“转包”的现象,若施工方不予理睬,那么要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来予以处罚,屡教不改者,撤销其施工资格。与此同时,要严加审查分包资质,从目前来看,对于中小水利建设单位的资质审查,通常都仅仅局限于企业法人,而鲜有复核项目部的资质,但是项目部实质上是一个具有较强独立性的技术实体与经济实体,对于中小水利建设质量极为关键,务必要予以高度重视。此外,还要加强对分包企业的考核检查和协调。总承包企业务必要选择施工管理水平较高、市场信誉较佳的材料分包商或专业分包企业,可从两个方面来对分包企业进行考核:第一,对分包企业的现场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并且还要深入了解分包企业的工序质量控制、质量管理意识、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等情况。第二,要对分包企业最近1年内的业绩进行考核,并且还要深入了解分包企业的技术装备、资金情况、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

3.2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面较广,需要参与中小水利建设各方的共同参与。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来看,若建筑工程的施工方式为总承包,那么应该由工程总承包单位来全面负责工程质量。而绝大多数的中小水利工程建设均采用总承包制,那么工程总承包单位则应该在质量保证体系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规范的质量保证体系务必要做到“信息畅通传递”、“管理部门职能明确”、“管理层次清晰”三个要求,建议中小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保证体系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是公司级层次和项目部级层次,公司级层次由工程质量控制部、总工程师、总经理等人组成,全方位管理控制工程质量;而项目部级层次则是由质检员、工程师、项目经理等人组成,负责项目的具体质量控制。与此同时,负责中小水利建设的基层水利部门要注意严把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关,在项目法人单位自查的基础上,针对质量隐患排查记录、台账、整改措施、整改成效等方面,以及《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组织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拉网式复查。并可以委派专业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来对中小水利建设项目进行原材料、级配、垫层进行质量监督检测。基层水利部门还可建立建设质量不良行为记录报告制度,将不诚信企业纳入黑名单,永久取消黑名单企业进入当地水利建设市场资格。除此之外,基层水利部门还要定期组织当地中小水利工程参建单位,以水利工程规程规范、《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6)》、《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导则》等为培训内容,开展集中培训学习,促进水利工程质量规范管理,引导其争创文明工地和优质工程。

3.3在现场施工管理方面加强控制

3.3.1抓好工程施工。凡建设的配套渠系,必须按间隔距离留伸缩缝,预防热胀冷缩渠道损坏;施工人员要正规地佩戴安全帽,不按要求佩戴安全帽施工的,每人每次罚款100-200元,罚款金额从施工单位工程资金中扣除;温度低于摄氏5度时,停止混泥土的浇筑施工,预防混泥土冻损失效;水利部门聘用当地群众作为质量监督员,随时对工程施工及质量安全进行监督;设计单位尽快实地对比修改施工图纸,确保施工图的可操作性,指导今后工程建设施工。

3.3.2加强工作协调和资料收集工作。落实基层水利站配合施工单位做好工程建设用地的协调工作,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加强与当地镇村的联系沟通,妥善处理工程建设中遇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程建设的有序推进;施工、监理单位要及时收集各个阶段施工信息和图片资料,及时统计上报工程建设情况。另外,各施工单位尽快搞好工程施工单元划分,组织施工队伍进场施工。

3.3.3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的质量控制。第一,要注意对施工材料信息予以正确掌握,为了确保中小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务必要选择质量好的材料。第二,对材料供应进行合理组织,还要建立起严密的材料调试与计划体系,最大限度降低材料库存量,加快材料的周转。第三,加强材料的检查和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进场材料务必要具有厂家批号、材质化验单、出厂合格证等。

参考文献

[1]孙继昌.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J].中国水利,2011,21(6):191-194.

[2]刁永华,李良,颜雷.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探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8(9):16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