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培训体系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5 17:41: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培训体系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司培训体系建设方案

篇1

关键词:“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培训工作;培训创新;员工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胡静(1962-),女,浙江杭州人,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综合管理部综合主管,政工师。(浙江 杭州 310015)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6-0003-02

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以下简称“浙江公司培训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及浙江省电力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2012年3月初配合浙江省电力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开展全员培训,实现了培训全覆盖、考试人人过关的目标,为浙江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公司”)首批通过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综合验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走出了一条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提供新理念宣贯、新体系学习、新知识培训的有效培训之路,彰显了培训工作的积极作用。

一、深化认识,强化培训保障

2012年初,经国家电网公司批复同意,浙江公司全面展开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作为公司核心培训单位,服务省公司、服务电网企业、服务员工队伍建设是浙江公司培训中心的一贯宗旨。该中心深刻认识到“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其在培训教育积累、培训设施、培训师资等方面的优势,在浙江公司的指导和支持下,集中全力,积极做好“三集五大”培训各项准备,做到层层有保障、稳步推进“三集五大”培训工作的开展。

1.政治保障,凝心聚力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启动伊始,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即同步开展了以“三集五大”建设重要意义、目标内容、实施策略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宣传。通过内部网站、宣传橱窗、信息简报等渠道开展“三集五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定期召开月度例会、专题例会,部署“三集五大”建设任务;组织干部员工开展专题学习和讨论,了解和分析员工思想动态,使员工充分认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培训工作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等,确保上下同心、思想一致,全面提升培训中心员工对体系建设的认同感,将政治保障优势转化成推动“三集五大”培训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开展的强大力量。

2.队伍保障,抓住重点

为完成“三集五大”各项培训任务,浙江公司培训中心迅速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了培训教学、培训研究、培训管理、后勤保障、安全稳定等工作保障小组,重点保证“三集五大”培训工作,组成了一支由各专业骨干力量组成的培训教学、培训项目研发及培训管理队伍,强化“三集五大”培训队伍保障。

3.管理保障,提升效率

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全面加强“三集五大”培训项目管理、培训过程管理及培训团队管理。在浙江公司人力资源部及专业部室的指导下,该中心深入调研,精心编制培训方案,确保通过培训方案的实施使各类人员的素质满足新体系下的要求,使员工在思想准备、新工作流程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学习等方面达到“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在“三集五大”培训实施过程中,该中心适时了解培训学员对培训情况的反馈,每周统计各地市局培训情况及培训考核情况并反馈给省公司人力资源部;不断优化培训团队及后勤服务等工作,使各项培训管理工作适应“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高标准、高要求,为“三集五大”培训工作提供规范的管理保障。

二、注重实效,开展针对性培训

为配合“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各项工作,2月28日浙江公司对“三集五大”培训工作作出部署,明确了各阶段培训任务和安排,提出“严格管理,严格考核,人人过关”的要求。浙江公司培训中心根据“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进程,分别开展了总体宣贯、标准化体系宣贯、专业化培训及岗位适应性培训,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各项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员保障。

1.录制培训课件

“三集五大”建设总体宣贯、标准化体系宣贯、专业化培训前,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安排好培训课件录制工作。为确保课件录制质量和效果,该中心精心布置培训课件录制环境,配备精干技术力量,创新运用科技手段,经过连续半个多月的努力完成了“三集五大”总体宣贯培训20个视频培训课件的录制、编辑等系列工作,还完成了“三集五大”专业化、标准化宣贯42个培训课件的录制,并将录制好的培训课件上传到浙江公司网络培训平台,提供网络培训平台的技术支持,同时向各单位配发视频光盘,为集中宣贯培训及各单位组织培训准备好视频播放等课件。

2.启动总体宣贯培训

3月5日,浙江公司“三集五大”体系总体宣贯培训分别在培训中心本部及富春江分中心启动。该阶段培训共开设培训课程20门,涵盖了“三集五大”总体方案、专业建设方案和保障方案等内容,覆盖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包括“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总体概况、“五大”体系建设总体方案、“五大”体系建设方案、深化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方案、信息通信支撑系统建设、制度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统一企业文化建设方案、政治保障方案等。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培训分级分层开展,受培人员根据岗位分级在培训中心及各单位统一观看由浙江公司相关部室负责人主讲的视频录像。

至3月底,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共举办了9期“三集五大”体系总体宣贯培训集中培训,省公司本部各部门负责人、地市局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县局党政主要负责人及公司本部人员参加培训。省公司系统其他人员则通过网络学习或班组播放课件的方式参加学习。共有37000多人参加了培训和网上考试,参考率达99.3%,考试合格率达100%,基本实现了全员学习、人人过关的目标。“三集五大”体系宣贯培训期间,浙江公司网络培训平台总访问量达到41万余人次。集中培训、网络学习和班组学习的结合实现了“三集五大”体系总体宣贯培训的全覆盖。

通过这一阶段的培训,浙江公司全体员工进一步明确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构架、运作模式、总体实施进程和工作要求,进一步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有利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推进。

3.推进标准体系宣贯

为深入开展标准体系宣贯,在浙江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组织下,该中心培训师到公司有关职能部室和杭州市电力局等部门、单位开展调研,了解培训需求,为“三集五大”标准化宣贯培训等做好准备。

7月下旬,浙江公司培训中心举办了标准化骨干人员培训。浙江公司本部各部门(中心)、各直属单位、各地市局标准化专兼职人员参加了集中培训。35000余人参加了培训考试,全部过关。

“三集五大”标准化培训工作的开展为全面推动浙江公司“三集五大”标准体系贯彻落实、提高公司员工执行标准的意识和能力、及时掌握“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新活动、新内容和新要求及保障“三集五大”标准体系高效运行夯实了基础。

4.开展专业化培训及岗位适应性培训

“三集五大”建设专业化培训是在总体宣贯培训的基础上结合浙江公司“三集五大”建设进程而开展。

从4月中旬至7月底,面向“五大”体系所覆盖岗位群的相关人员和“三集”专业管理人员,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共开展了“大建设”、“大规划”、“大运行”、“大检修”及“大营销”专业化培训54期。培训内容主要为专业管理模式、管理标准、工作流程和岗位工作基本要求等。2300多位各专业管理和技术骨干参加了集中培训。

随着“三集五大”建设工作的推进,调整到新岗位人员的专项岗位适应性培训也随即开展。浙江公司培训中心重点调研新成立单位的培训需求,深入开展“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专业化岗位适应性培训和转岗培训:针对“大运行”岗位适应性培训,开展了地调监控员岗位取证培训、220千伏变电运行值长岗位复证培训(调度业务)、省调500千伏集中监控运行人员培训;针对“大检修”岗位适应性培训,开展了省检修分公司运维站人员检修技能培训和取证培训等;针对“大营销”岗位适应性培训,开展了集抄、集收模式应用专项培训、大客户经理培训、台区经理培训、计量中心新进人员培训等,还开展了信息化调整培训。参加“三集五大”专业化培训的人员全部通过培训考试。该中心还根据“三集五大”专业化培训及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要求,及时组织培训项目开发,举办相应的培训班,满足新岗位对人员素质的要求。

通过“三集五大”专业化培训,浙江公司系统各单位“三集五大”体系相关人员基本掌握了专业体系建设的管理要求和工作流程,使“三集五大”建设形成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得到切实贯彻,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顺利推进和正常运行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持。

通过半年多来大规模、多专业、高要求的“三集五大”培训工作,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发挥了其在服务中心工作、提供人才支撑、传播知识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浙江公司员工在思想准备、新体系模式导入、工作标准的实施、新工作流程的运行、专业技术力量的保障上达到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要求。

三、创新方式,彰显培训特色

在浙江公司的部署和指导下,该公司培训中心结合“三集五大”培训实际,打造了集网络化、可视化、集中培训、班组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结合、多种途径学习的培训新模式,丰富了培训载体,为员工在岗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培训效果。

1.集中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

在“三集五大”各阶段、各项培训中,一方面组织各单位骨干人员参加培训中心的集中培训,加强对管理及专业骨干人员的重点培训,使他们回单位后做好其他员工的培训辅导和重点、难点知识传授;同时,各单位组织其他人员通过公司远程网络平台进行自学或班组播放课件的形式开展学习,并参加统一的网络考试。利用网络培训平台提高培训的普及率和覆盖面,使网络培训成为员工学习的大课堂。这种将集中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省公司层面培训与各地市局培训的有效结合。

2.宣贯培训与专业化培训相结合

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在组织“三集五大”新理念、新体系、新标准宣贯、做好“三集五大”宣贯的全员学习和普及推广的同时,按照“三集五大”建设进程,及时启动专项化培训,组织“三集五大”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了解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及“大建设”、“大规划”、“大运行”、“大检修”及“大营销”新体系要求、新流程规范,快速适应新要求,实现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理论宣贯全员培训与专业人员按岗位培训的有机结合,做到“三集五大”建设培训内容、培训人员的全覆盖,有力地促进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

3.专家指导与培训师讲解相结合

在“三集五大”总体宣贯、标准体系宣贯中,浙江公司20多位部室领导和专家担任了培训主讲,他们以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及对“三集五大”体系的学习和理解深刻地诠释和宣贯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理念、标准、规范等,为浙江公司员工开启了精彩的培训课程。同时,浙江公司相关专家还与该公司培训中心培训师共同承担了“三集五大”专业化培训任务。集优质培训资源和力量,分层、分类开展“三集五大”培训工作,实现了培训资源的充分利用,保障了培训质量和效果。

4.培训学习与考核过关相结合

篇2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safety production risk management system has been carried on in construction units, however, it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exploratory stage in the electricity supervision enterprise. From key points of safety production risk management system in all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ower supervision enterprise, this paper discusses construction process, critical control points, the focus of the system operation, the measures of successful establishment of the security system.

关键词: 电力监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Key words: power supervision;production safety risk management system;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1-0129-03

1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概述2012版

南方电网公司通过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以下简称安风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基建安全科学管理要求和标准,规范各基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强化基建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安全管理责任,有效控制基建安全风险,全面提升南方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水平。

①2010年12月,南方电网基建【2010】28号文关于印发《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基建部分)》的通知。明确要求安风体系实施范围包括各省公司所属各承建公司基建工程的各设计、施工、监理和调试单位。并提出建设思路、目标及要求。

②监理企业开展安风建设刚处于起步阶段。监理企业走在安风建设的后发阶段,前者供电局和施工单位已经运作了几年时间了,可以说运作较正常了。但是监理企业尚未开始普及开展建立体系。目前就几家单位在做试点工作。

2 必要性和目的

随着电力监理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建设方在安全方面不断的严格要求,电力监理企业在安全管理上也陷入了困境。

出于内部需要,电力工程监理公司自身安全管理需求,必须要把安全管理水平上一个台阶,否则逆水行舟。沿用老一套的安全控制方法已经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了,所以如何更好的管理安全生产,是摆在所有电力监理企业面前的最大的困惑。

内外需求的作用下迫使监理企业需要引进和运用先进、科学的安全管理体制,提升公司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及人员安全风险意识,降低安生生产带来的风险,达到符合行业规定和要求的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

3 体系核心思想

安风体系的核心思想是以风险管理为主线,一个规范化、系统性的持续改进过程。核心内容为:

①全员参与。这是安风体系建设的关键和前提。部分人员一听到体系的名称就直观地认为这是公司里安全管理部门做的事,应该是安监部或质安部干的活,与自己无关,不用关心和理会。其实这是极大的误解和错误的思想。安风体系责任部门可以设在安全管理部门,但是整个体系建“关注事前的风险分析与控制”的转变。尽量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是我们做这个体系的目标之一。

②体系要素实现PDCA循环,体系运转机制有效运转,实现整体的持续改进。建设和运作必须靠所有一线生产部门和管理部门来实现,需要全公司从领导层开始到一线员工的大力推进才能真正发挥安风体系的作用,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

③超前预控。将防范事故的关口前移,实现了从传统安全生产“关注事后分析与控制”向通过“5W1H”工具将管理工作向精细化、量化转变,实现管理要求的落地。

④安风体系的建设不搞形式主义,要结合实际工作,注重实效,主要采取完善和改进现有措施和制度执行的方式进行;同时,体系建设要结合项目管理的要求,体现持续改进的目的。

4 建设流程

监理公司作为2012年度安风建设试点开展单位,一定要先试先行,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全面推进安风体系运行,但要注意的是各部门侧重点不同,按照公司各部门的职能划分,相应地把体系各要素相应的划分到各部门来主抓或重点开展,其最终目的是借助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全面提高公司各方面的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公司的总体竞争力。

①体系启动和初次培训。体系的启动必须由监理公司最高管理者认定主要牵头负责部门。一般都是直接任命安全管理部门即质安部或安监部来牵头负责该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再接下来就必须开展安风体系建设的概念性的培训工作,且该培训必须面向全公司,公司领导、中层、各部门主管和总监必须参与。

②初定建设方案,建立体系组织机构。初定安风体系建设方案,确定“取钻”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推进计划、实施过程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组织机构中应包含两个组织: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必须把公司管理层全部纳入领导小组,作为体系建设的有力保障。实施小组必须确保各部门均有人参与其中,确保体系能在全公司范围内覆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③标准知识培训,管理工作标准文件编写。在编写标准文件前必须对实际负责的实施小组开展标准知识培训工作。包括标准知识内容培训,还有标准编写规范等,统一思想。确定标准文件编写清单时需要确定哪些要素与电力监理工作有关联的,哪些可以忽略。

管理标准必须包含所有应有的要素,一个都不能少,因为策划阶段有缺陷时,外审时打分将会有先天的缺陷,接下来将是惩罚性的打分折扣。但又必须避免脱离实际,把做不到的事项都列进来,造成有计划做不到的困局。

4.1 开展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整个体系建设的核心所在,很多工作都是基于风险评估结果的运用。风险评估一般采用SEP法来开展。基于监理工作的特殊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入手:①监理自身风险:包括监理办公环境和监理人员本人的安全风险。②施工现场监理风险:这里需要重点说明的是,施工现场风险指的并非施工单位所产生的风险。而是指由于监理工作失误导致产生施工风险而对应产生的监理责任风险。这里可以运用成熟的成果:南方电网编制并成熟运用在实际工作中的《电网建设施工安全基准风险指南》。可以把评为中等以上的施工风险作为监理风险控制的主要对象。通过这种间接导入可以大大减少风险评估的工作量,且能避免大量的缺项。值得注意的是:施工的风险等级结果通过监理风险评估后得出的等级很可能不一致,如:施工危害评为高风险对应的监理评估等级可能是低风险或可接受风险。

4.2 体系文件,体系文件全员培训 通过上述两个阶段基本上把体系文件都编制出来了,体系文件通过监理公司最高领导者批准后正式,同时做好体系文件的全员培训。让所有员工都了解体系,并按照体系的做法开展工作。把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4.3 三大员培训与任命 “三大员”就是安全区代表、内审员、事故/事件调查员。安全区代表在整个体系运作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实际体系运作里很多检查与发现、事项落实均由安全区代表来执行。安全区代表的工作量非常大,最好能以独立的岗位来开展。任命前必须对“三大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符合要求,才能上岗。

4.4 安风体系运行 体系运行关键要及时开展各管理工作标准的落地。按照三部曲来开展:①现场环境检查;②组织编制现场改善计划;③落实计划,分配到各部门完成改善。

体系运行中发现标准与实际开展不符合时,必须要及时修改标准使之与实际相符合。特别是资源分配不足以满足体系运行需要时,必须及时向上反映,以尽早解决问题。质安部要定期组织对体系推进的情况进行检查,特别是新制度、新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纠正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偏差。

4.5 内审员培训与任命 内审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才能任命上岗。内审员建议配置6人以上,以方便内审时成立多个内审小组,满足内审时间要求。

4.6 内审、外审 2012版体系要求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内审,初次内审必须覆盖所有部门,所有要素,所有工程项目。如项目数量过大,可以抽取几个典型由内审小组亲自审核,其余项目则采取交叉互相审核的方式开展。

若内审认为可以达到建设方案所定目标时,向相关部门提出外审要求。

5 安风体系建设关键

5.1 安风体系与三标、公司现有制度、网省公司制度的高度融合 安风体系绝非独立于三标等现有体系以外的第“四标”,而是与ISO三标、国家标准、南方电网公司现有制度、监理公司现有制度的高度融合的体系。体系所包含的管理工作标准均来源于实际工作,但又有所完善和提高。把这几个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5.2 不能拘泥于安风体系的固有框架,在实际应用中大胆删除不适用要素 尽量满足确定下来的要素要求,但又要与实际相符合,宁可与体系要求有差距,也不可造假,生搬硬套。避免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实在没办法时可以采取弱化该要素要求的方式来迎合要素要求。

5.3 培训宣贯 如果说体系建立是重点的话,培训宣贯工作更是重中之重了。整个体系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点就在培训宣贯的情况,因为培训是制度能落地的前提,是全员参与的关键所在。宣贯培训要采用多种形式来开展,如召开公司级全员大会宣贯、小班教学局部培训、考试、看视频等方式来开展。其中小班局部培训效果最好,互动较多,能较好吸引注意力,能产生较多的共鸣。

5.4 切实执行落实 实体操作,毋庸置疑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在这里需要有良好的执行力。且在实际执行中肯定会有些问题存在,毕竟标准文件量大,编写得难免有点疏漏的地方,所以就必须要有更新、修编制度的需要了。

5.5 公司各部门通力合作配合,良好沟通,达成共识 安风建设绝不是质安部的事,要破除这个误解。安风体系的建立必须由各部门共同努力,因为安风体系包括了公司绝大部分的运作内容,包含从前线一线监理人员到市场综合后勤人员等。把全公司用一个体系来贯穿下来。所以对于公司的管理、运作也是一次提高,明确公司的运作流程、各部门的职责和各岗位的职责等。

5.6 安风建设盘点会议 安风建设还有一个关键点——领导高度重视。必须有最高领导组织每月召开一次安风建设盘点会议。因为这是一个原来没有的体系,需要从0开始建立,难度和资源需求都很大。需要每月召开一次会议,重点是:对照安风建设方案进度计划进行统计,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必要时由总经理重新分配资源以便完成工作。

5.7 严肃考核和协调机制 建立常态工作机制,制定相应的安风体系考核办法,使各项工作形成闭环管理。各相关部门及监理项目部,要形成好常总结,常汇报与常交流的习惯,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协调和处理,保证安风建设开展进度处于在控状态,达到预期的效果。

6 结论

首先要先明白为什么建立安风体系,虽然这是一个费时、费心、费力的工作,但是他能体现一个电力工程企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并将这个形成一个体系,使其标准化、规范化,使电力工程监理企业能在电力工程里健康、持续、稳步发展的先决条件。失去了安全就等同于失去了竞争力和先进性。

在实际操作里最核心的要数PDCA循环了。在每项工作里必须体现该精神。只有通过安风进行系统的管理,才能有效控制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而安风体系建设与实施是一项涉及面广、要求高、较为复杂的工作,需要各级人员积极参与、协调配合的工作。在加强安风体系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大员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文化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同步进行,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才能整体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志伟,监理企业多项目管理模式应用探讨,科学之友,2010/07.

篇3

【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 三集五大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是国网公司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县级供电企业作为国网系统基层管理单元,深入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落实好“做精县公司”的各项任务,是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关键环节和检验“三集五大”成效的有效载体,也是县级供电企业落实农电分专业垂直管理、解决现阶段农电管理存在的矛盾问题,适应农电体制改革发展的大好契机。

县级供电企业同步实施“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有利于公司“三集五大”管理模式的统一,有利于农电分专业垂直管理的有效落实,有利于适应农电体制改革的新变化,有利于解决现阶段农电管理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利于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电网和企业发展规律。

县级供电企业要以“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契机,改革现有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按照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以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为方向,在县局全面建成“三集五大”体系,实现效益最大化、人员最精化、服务最优化。

在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同时,目前县级供电企业还面临着主多分开、农电体制改革、迎峰度夏有序用电等艰巨任务,处于各项工作任务交集,安全稳定风险高度集中的关键时期。因此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把电网安全、队伍稳定、优质服务作为硬约束,集中精力全力确保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平稳、顺利完成。

一、县级供电企业“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现企业管理全面提升

新体系的推行给我们带来了管理理念的转变。作为基层的县供电企业,由于历史原因,造成我们的管理更多局限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在员工管理理念培育、素质教育方面还处于较低水平,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程度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是员工思想观念的一次大转变,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更关系到每一位员工的自身发展。通过同步宣贯、同步培训、同步设计、同步实施,使我们的管理理念不断得到新的提升。

新体系的推行给我们带来了管理模式的变化。由于历史原因,县级供电企业长期以来形成了多层级、长链条、“小而全”、“小而散”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通过改革,干部员工从代管县供电企业业务条块分割、标准不一、信息不畅、专业化程度不高的管理模式,逐步走上了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管理的发展道路,员工的思想观念、综合素质和精气神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新体系的推行给我们带来了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人、财、物”集约化管理,优化了人员结构,提升了人员效率;强化了资金管控,防范了经营风险;加强了物资过程管控,降低了经营成本。通过“五大”体系建设,突出规划引领,强化计划管控,加强工程项目和建设队伍的管理,推进了电网的可持续发展;创新生产模式、优化业务流程,强化对电网运行状态的掌控,确保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整合管理资源、缩短业务链条,建成了“客户导向型、管理专业化、服务协同化”的管理体系,优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县级供电企业“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落实好“四个重点”

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县级供电企业在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要树立“大安全”理念,把安全稳定作为“硬约束”。要提前做好改革方案的谋划,方案必须做细做实,不折腾不反复。要科学制定“五大”体系建设保障措施、安全稳定方案、队伍稳定方案,落实领导维稳责任。要做好培训动员,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把改革目的意义、目标要求、方法步骤说清楚、讲明白,让全体员工理解、支持、参与其中,确保“五大”体系建设平稳有序推进。要按照“先立后破”原则稳妥地做好机构和职责调整工作,通过建立职责移交确认制度等相关措施,做到“人员不缺少,管理不缺位,责任不缺失”。要切实关注和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通过建立岗位变动人员联系制度,确保队伍稳定。

牢记优质服务这个“本”。 供电企业究其性质,就是一个公共服务型企业,特别是县级供电企业,直接面对广大电力客户,服务就是我们的生命线。“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过程中,县级供电企业要切实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协调,做好集约化背景下上级电力部门与当地政府的桥梁,切实地为当地政府和当地经济发展服务。针对审批权限上划的重要客户、大客户,要建立专业经理负责制,完善大客户报装联动机制,加强全过程跟踪服务和信息反馈,实施个性化、差异化服务。要根据职责职能变化,做好服务重心下移,增设服务网点,增加服务手段,增强服务能力,切实做优对广大中小企业、居民用户的服务。要根据专业化分工的特点,建立内部协同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细化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手段,规范服务行为。要建立健全故障抢修指挥体系建设,合理配置抢修队伍力量,配备现代化抢修器具,确保提供24小时快速高效的应急抢修服务。要通过加强营销和生产的信息集成,拓展GIS应用,建设95598互动服务网点、一体化交费平台等新服务,提高服务品质。

遵循统一标准这条“律”。 标准化是“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对县级供电企业推进改革的必然要求。要认真贯彻执行国网公司、省公司统一协调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要将统一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贯穿到我们工作的全过程,做到“规定动作不打折”。要根据各县级供电企业实际,在“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尽快理顺和再造业务流程,补充和完善规章制度,夯实管理基础。要加快信息化工作步伐,积极推进纵向贯通各层级、横向集成各业务、信息高度共享的统一信息系统应用,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提供信息支撑和流程约束。要大力开展同业对标,深入查找管理“短板”,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推广应用典型经验,争创标杆。

篇4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坚持“为农服务”办社宗旨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要求,紧密结合“新网工程”建设和为农服务体系建设。以供销社为依托,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载体,充分发挥供销社系统职能、人才、网络等方面优势,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有效解决社区居民维修难、服务差、收费乱的问题,努力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二)建设原则

1.经济与效益兼顾及持续发展的原则。服务优先,注重向市场要效益,坚持为民服务、便民利民、综合服务、整合资源、连锁服务、加盟服务原则。同时,探索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努力构建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体系建设发展模式。

2.对照标准、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建设要求和标准,结合作为中心城区的实际,立足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与城市供销社服务功能创新的要求,适应居民的生活需求,使体系建设具有鲜明的“城市气息”。

3.强化保障、给力发展的原则。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供销社关于全省农村社区综合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在项目报批、网点建设、专项资金、业务开展、工商登记、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支持。强化资金保障,投入资金150万元以上用于体系建设,其中省级财政补助供销社专项资金50万元、市级财政补助10万元、区财政配套建设资金50万元,其余所需资金由区供销社自筹。

(三)目标要求

按照“政府引导、供销合作社主办、各部门支持、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借助对供销社系统现有经营网络的盘活改造,结合市区三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运作,尽可能实现快速启动,低成本建设,高起点运行。吸纳社会技术力量,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连锁配送、便利快捷、管理规范的农村社区综合维修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维修、家政服务,满足他们的迫切需求。

二、体系建设

(一)搭建平台

1.成立“市区农村社区综合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供销社主任、区政府办公室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区供销社、发改、经贸、人社、财政、民政、农林水、税务、工商和各街道等单位分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区供销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一是负责统筹、指导和监管三级维修服务网络建设;二是负责网点总体规划,综合维修服务体系运行的总体协调、管理、服务、指导;三是培育典型,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四是督促检查。监督、检查、反馈、研究解决筹建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筹建工作如期完成。

2.建立“市区农村社区综合维修服务管理中心”,挂靠在区供销社,办公地点设在市义全街供销大厦。中心的主要职责:监管各维修服务站点服务质量;零配件统一采购、配送;对维修服务站站点技术支持和技术培训;负责维修服务站点统一标识、统一装修、统一服装的设计和实施;负责维修服务站点的业务指导和管理;负责为维修服务站点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维修服务人员培训与用户交流平台等业务。

3.建立综合维修服务站,建设主体为基层供销社。根据实际情况,在北峰、东海、城东等三个基层供销社所在地各设2个综合维修服务站,依托东湖、、秀等三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各设1个家政服务站。服务站由基层供销社及街道办事处负责日常管理,并接受区综合维修管理中心的监督指导,提供技术支持和零配件的统一配送。服务站主要职责:负责本区域及周边未设立综合维修服务站的街道的维修服务和零配件供应;负责各加盟店和村级综合维修点的协调服务和技术指导等。

4.建立社区级综合维修服务点。根据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基层社及等三个街道各设立3个服务点。服务点的主要职责:掌握各项维修技术,完成当地的农机具、电脑手机、家电等简单维修维护工作及提供家政服务;难以完成的,做好服务记录,及时与综合维修服务站或维修服务中心联系维修。

(二)建设标准

1.统一标识。在门店装修时,店面标识统一规范,标识设计为:左上角为“中国供销合作社”统一标识。

2.场所条件。区级综合维修服务中心的营业面积应在200平方米左右,街道级维修站的营业面积应在60平方米左右,社区级维修点的营业面积应在20平方米左右。家政服务站点建设参照执行。

3.规范制度。建立规范服务制度,实行统一管理,即:统一门店标识,统一服务承诺,统一服务规范,统一着装,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监督管理;设立岗位监督台、员工佩戴工作卡。建立报修记录簿、配件预定簿、意见建议簿、投诉处理簿等,做到规章制度上墙,接受监督,履行承诺。

4.人员配置。服务中心配备维修技术人员5人以上;服务站配备维修技术人员3人以上;维修点配备1—2人。家政服务站点可根据业务需要适当增加人员配置。

三、实施步骤

(一)制定方案。月成立“市区农村社区综合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市区农村社区综合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并上报省、市供销社。

(二)组织实施。月进行摸底调研,确定农村社区综合维修服务管理中心及站点的设置和布局。-6月制定管理办法、服务标准、服务承诺,组织培训,装修门店,购买设备,申办证照,配备统一服装,统一采购零配件。7月基本完成社区综合维修体系建设,并投入运营。

(三)总结验收。8月根据项目建设任务,由区供销合作社组织对全区服务中心及站点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查找尚存的薄弱环节和不足,强化落实整改措施,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9月向省、市供销社报送建设情况阶段总结。10月邀请省供销社检查验收。11月做好补缺补漏和整改提高工作。12月进行全面总结,并报省、市供销社。

四、扶持措施

(一)经贸、人社部门组织对维修服务、家政服务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并在培训资金上给予扶持。

(二)工商部门降低社区服务业创业门槛,放宽居家养老服务待业经营场所登记条件。

(三)对龙头家政服务业给予补助,对在区纳税,有10个以上连锁门店,每年推荐的家政服务员300人以上,或为300户以上家庭提供服务,首次年纳税额5--10万元的家政公司,给予企业一次性补助2万元;首次年纳税11—20万元的家政公司,给予企业一次性补助3万元;首次年纳税20万元以上的家政公司,给予企业一次补助5万元。

(四)民政部门对家政服务业尤其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给予一定资金扶持。

(五)街道级综合维修服务站建设,每个站补贴2万元。社区级综合维修服务点建设,每个点补贴5000元。对于整合社会资源,加盟服务维修点,每个点补贴2000元。

五、工作要求

(一)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农村社区综合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实际情况,在职能范围内给予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

(二)根据政办文关于“省级财政补助当年开展建设的县(市、区)供销合作社专项资金50万元,县级政府须配套建设资金50万元,其余所需资金由县级供销合作社自筹”的规定。及时落实区级50万元配套建设资金,保证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篇5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阶段总结报告

金昌市金川区应急管理局:

根据《金川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我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金昌天联达建材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年1月1日至今,我公司根据实施方案安全进行实施、

现对阶段性进行总结如下:

一、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按照《甘肃省安全生产条例》和《甘肃省省政府133号令》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层层负责、人人有责的安全生产体系。

并定期组织员工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学习。提升了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安全落实到人。

二、制定应急演练计划

公司制定了2021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并根据计划在进行。提升了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及应急器材的使用。

三、建立专业化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公司积极与安全技术服务机构及具有安全管理能力的人接洽,聘请相关机构人员对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提高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积极进行整改,将事故防患于未然。

四、全面推进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

2020年1月我公司制定了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2021年至今根据实施方案进行实施,树立依法依规的安全经营理念、树立全员认同的安全文化理念、树立高标准的安全管理目标、建立常态化的日常安全培训平台、营造“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安全、人人管理安全”的浓厚氛围。

五.持续推动企业地面生产生活设施升级改造

按照《甘肃省金属非金属非煤矿山地面生产生活设施安全建设指南试行》,对我矿山的生活设施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规定的予以整改,对无法整改的进行拆除重建。

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杜绝了安全隐患。

六、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篇6

第一阶段(体系建设准备)

本阶段主要任务:统一领导班子和干部思想,明确体系建设整体思路,全员参与。

1、审定体系建设方案。

2、成立组织机构

成立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体系建设管理办公室和各专业工作组,明确各小组人员及工作进展程度。

1)成立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总经理

常务副组长:安全副总

成员: 各部门负责人

2)领导小组下设风险预控办公室

风险预控办公室主任:安检部部长

成员:各专业工作组人员

3)成立体系编写小组

组长:

成员:各专业工作组人员

3、工作计划:

在组长的带领下负责左则沟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组织编写工作。明确《风险预控管理方针》、《风险预控管理目标》。预计15个工作日完成。

第二阶段(识别危险源,确定危险源特性)

本阶段主要任务:识别煤矿内所有危险源,制定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1、体系建设启动动员

进行体系建设动员,对工作进行总体部署;下发岗位危险源辨识表;

2、危险源辨识与评估

根据每人每班填写的人、机、环、管的危险源。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编写小组人员及时收集资料,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分级、分类,造册制表进行管控,明确职责。

3、危险源调整与完善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危险源调整与完善。

4、危险源规范与初审

由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组织对危险源辨识结果进行规范和初步审核。

5、危险源审核

各专业工作组对危险源辨识结果进行审核。

根据员工填写的危险源辨识表,由区队风险预控小组成员进行审核。

6、工作计划

在常务副组长的带领下负责左则沟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手册》和《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组织编写工作。预计60个工作日完成。

第三阶段(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措施)

本阶段主要任务:挖掘和构建本矿安全文化建设,对员工日常不安全行为进行总结、分析、管理。

1、安全文化宣传

1)编制印发《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手册》,手册以左则沟煤矿普通员工为阅读对象,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的文字阐释煤矿安全思想和基本内涵。手册印发后,通过班前会在全矿员工中组织了学习,对广大员工了解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2)在主管以上干部中进行培训。

3)制作了宣传牌板。

4)制作岗位危险源辨识与管控措施卡片。实地考察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应用情况和运行效果,进一步消除广大干部的思想疑虑,提高认识,坚定信心。经过这几个方面的宣传和培训,让风险预控管理理论为干部所熟悉,安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员工所认可。

2、编制《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

通过对采煤、掘进、运输、机电、一通三防及其他类对员工可能出现的主要不安全行为进行梳理划分,以及按照不安全行为发生的行为痕迹、频次、风险等级重要指标进行划分,让员工在有意和无意做出的不安全行为之前,经过学习培训,掌握和了解规程措施条款,熟悉岗位操作标准,明知道怎样做才符合规定。对于自身对不安全行为的价值认识上存有差距,在侥幸、麻痹等错误心理驱动下而做出的行为选择,明知故犯行为得以矫正。

3、编制《标志标识管理手册》、《工余安健环手册》。

4、工作计划

在常务副组长的带领下负责左则沟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手册》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标志标识管理手册》、《工余安健环手册》的组织编写工作。预计30个工作日完成。

第四阶段(制度建设及完善)

本阶段主要任务:在危险源管控的微观系统的基础上,形成危险源管控的宏观保障制度和运行机制。

1、制度制定与修订

对现有制度进行符合性检查、修订,补充制定新制度。 。

2、制度修改与完善

对制度进行修改与完善。

3、制度规范与初审

煤矿主要负责人对制度进行规范和初步审核。

4、制度审核

各专业工作组进行制度审核。

5、工作计划

在组长的带领下负责左则沟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度建设及完善,形成《安全管理制度汇编》。预计7个工作日完成。

第五阶段(体系文件初稿审核与完善 )

1、根据体系规范,对编制的体系文件《管理手册》、《程序文件》、《风险管理手册》、《风险管理标准和措施》、《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手册》《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标志标识管理手册》、《工余安健环手册》体系文件初稿,初步形成体系框架。

2、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听取体系建设管理办公室和各专业工作组的阶段工作汇报,对体系内审指标体系、体系文件进行审核,对遗漏和不当之处进行修改完善。

篇7

根据调查情况,结合工作实践,现就如何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创造性的发挥工会组织作用进行粗浅的分析和思考。

深入调研,认真分析当前形势。

石嘴山供电局工会认真落实宁夏电力公司工作要求,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服务职工,扎实工作,在“五大”体系建设进程中充分展现了工会组织的作为和价值。

一、服务大局,发挥依靠职工、凝心聚力的组织优势

民主决策统一思想 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职工民主管理纲要》,认真落实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召开代表团(组)长联席会,审议通过了《石嘴山供电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实施方案》,标志着国家电网公司“五大”体系建设的战略决策已经转化为石嘴山供电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意志和必然选择,企业改革发展迈出了坚定不移的前进步伐。

强化执行快速响应 “五大”体系建设工作启动后,石嘴山局工会召开专门会议,号召全局工会组织充分发挥群众优势、阵地优势、载体优势,找准定位,主动作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稳健推动“五大”体系建设;要求全体工会干部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带头执行企业决策部署、带头学习实施方案、带头干好本职工作、带头服从组织安排、带头维护企业稳定、带头执行政治纪律,为职工群众做出表率。

宣传引导凝聚合力 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主动担当宣传员、辅导者的角色,通过向职工发放宣传材料,在宣传专栏、局域网、内部刊物等多个宣传载体上开辟专栏,以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让每位职工了解“五大”体系建设方案,准确把握具体工作要求。

二、畅通渠道,做好联系党政、联系职工的桥梁纽带

建立动态调研机制 在“五大”体系建设启动阶段和试运行阶段,局工会成立多个调研组,深入生产一线、班组站所,主动走进职工,贴近群众。通过与职工座谈、发放问卷调查、春检慰问等方式,广泛征求干部职工的意见、建议。通过座谈交流形式走访基层单位10个,走访职工400余人;通过春检慰问形式走访生产现场12个,走访职工200余人。

完善信息报送机制 建立“三集五大”体系动态专题信息报送制度,要求各级工会组织和全体工会干部深入基层、贴近职工,进班组、到人头,及时掌握和跟踪职工思想动态,加强信息沟通和经验交流,强化过程管理和节点控制,以报表、邮件等方式,向上级工会报告情况,及早发现问题的苗头和倾向,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上下同心、目标同向,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畅通职工诉求渠道 全面推广《石嘴山供电局局务公开手册》,以规范的程序,将厂务公开工作延伸到一线班组,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落实到位。通过局长、书记接待日、局长联络员、主席信箱、基层工会干部下班组等不同渠道,广泛收集掌握职工意见、建议,引导职工依法理性表达意愿和诉求,促进“五大”体系平稳推进。

三、服务职工,履行排忧解难、促进和谐的维护职能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石嘴山供电局在年初职代会上提出了“不会以有意让职工下岗、减少待遇来减员增效,也不会以有意降低干部职级来追求改革”的工作要求,局工会充分发挥三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的作用,加大督查力度,确保企业对职工的关爱落实到位。

关注职工心理健康 高度重视职工因机构改革、岗位调整、工作压力等原因可能出现的情绪波动、心理焦虑等问题,把促进干部职工的个人发展和单位需求结合起来。在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注意研究职工个性特点,开展 “我为‘三集五大’建功勋”主题征文、演讲活动,举办健身长走、广播操、篮球比赛等集体参与性强的活动,帮助职工缓解心理压力、改善工作情绪,塑造阳光心态。

四、深化班组建设,夯实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工作基础

深化“党政领导、工会牵头、部门负责、基层推进、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及时调整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制定下发了《石嘴山供电局2012年班组建设重点工作安排》,坚持建管并举、注重实效、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班组建设达标提升工程。

五、加强自身建设,创建团结创新、奋发有为的工会组织

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根据“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行政机构的设置情况对基层工会组织作了同步调整,建立了以9个分工会为骨架的工会组织建设网络。根据机构及人员调整情况,向局党委提交了《关于做好“五大”体系建设中基层工会组织及工会委员会人员调整的报告》,及时规范会员会籍管理,健全完善各级工会组织。

加强工会队伍建设 结合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加大工会干部的培训力度,进一步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切实提高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过硬、群众观念牢固、工作作风严谨、适应形势任务需要的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

深化工会创先争优机制 加大调查研究、联系协调、服务指导的工作力度,强化执行力和过程管控,建立工会工作创先争优的常态机制,促进各分工会工作平衡发展和整体提高,不断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篇8

国内电力应急培训发展历程

由于我国的应急管理事业起步较晚,相应的应急管理培训也仅在2003年的SARS之后才逐步在各地方党校或行政学院以及有关部门展开。这些培训多为各地区各部门根据本地实际自发组织,专业性不强,内容不完备,整体表现粗糙。具体到电力行业,直到200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标志着国家电力安全应急机制的建立。此后,国家电网公司及南方电网公司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省级)综合应急演练。规模化、系统化的应急培训自此开始被纳入电力行业的研究范畴。

2006年10月,广东省在全国率先举行省级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联合演练,为发展国内大规模的(省级)综合应急演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7年,国家电网公司在浙江省开展了省级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联合演练。这些大面积停电包括了政府、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和用户,但此类演练主要在于演练联动性及配合性,一般都有相应的演练方案和脚本,缺乏相应的真实性。

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暴露出我国电力应急机制尚需完善,缺乏统一应急预警协调指挥平台,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调拨体系有待完善,有效应对严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亟待加强。在此基础上我国开始在国家层面重视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培训和模拟演练。中国电力监管委员会启动了《电力应急预案编制通用规范》及《电力突发安全事件应急演练通用规范》的编制工作,为电力应急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明确的参考。

2009年12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印发了《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办法》中明确提出电力企业应当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预案培训,一次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应当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电力监管机构应当将应急预案培训列入电力安全监管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负责人及应急管理人员的预案培训工作。自此,我国电力应急培训迎来了空前大发展阶段。

2011年6月,国务院第15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宣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首次对电力安全事故等级进行了划分,强调电力监管机构应当指导电力企业加强电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与此同时,我国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2011-2015)中,将应急体系建设纳入其中,明确要重点建设和完善电力应急预警体系,建立有效的电力应急机制,搭建统一的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调拨体系,建设平战结合的应急队伍培训和应急派遣体系,实现电力应急常态化管理。

2011年7月14日,国家电网公司泰安应急培训基地举行了揭牌仪式。7月26日,国家电网公司龙泉驿应急培训基地在四川龙泉驿揭牌。两个应急培训基地的建成启用,是国家电网公司应急体系建设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国网公司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培训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预示了我国应急管理工作正逐步走向成熟。

电力应急培训卓有成效

(一)基础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1.培训基地。目前,我国已拥有山东泰安和四川龙泉驿两所专业电力应急培训基地。作为国家电网首批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这两所“国家电网公司应急培训基地”,集合了国内现有优质培训资源,不仅拥有超前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理念,还拥有先进的应急特种装备,如应急电源车、应急通信车、无人巡航飞机,以及多个室内室外仿真训练场地。其中,3D应急预案推演室可开设应急预案宣贯、应急处置方案编制、应急指挥等推演课程,4D灾难体验馆,能使学员真实的体验灾难、体验应急现场,从而快速有效地提升学员应急素质。

2.课程体系。针对应急指挥人员、一般生产管理人员和应急救援基干队伍,国家电网公司应急培训基地开发了应急理论、电网应急、高空心理素质、野外生存、车辆驾驶、水上救援、消防应急避险、特种设备操作、应急医疗救助等多项培训科目和几十个培训教学课程,形成了涵盖应急基本理论与管理实务、应急救援技能、综合演练等符合电力系统实际的应急管理培训课程体系。此外,基地对于学员的体能训练也有严格要求,基干分队队员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耐力,因此,受训人员在基地都要接受高强度的“魔鬼”训练。如每天都要进行5公里越野跑,早晚共有150个俯卧撑和仰卧起坐,还要在400米障碍跑场地上进行训练,而这些也都只能算是最基本的体能训练。

3.师资队伍。两所国网公司应急培训基地均设立了专门机构,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吸收和选拨优秀专业人才充实基地师资力量。目前,基地已拥有一批数量充足、专业素质较高的“高、精、尖”应急培训管理和专职培训师队伍。与此同时,基地还聘请知名专家百余位,发展建立了包括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教练和国网公司内部专家在内的兼职培训师队伍,极大地保障和推动了我国电力应急培训工作的快速发展。

4.教材开发。近年来,我国电力应急培训教材开发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仅国网公司山东泰安培训基地就已制订了详细的应急培训教材建设开发计划,开发完成了《应急指挥中心设备管理》、《应急通信装备使用》、《应急救援基干分队培训手册》、《灭火具体方法与消防器械使用培训手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突发事件应急法律制度》等十余种培训教材和培训手册,并在培训过程中试用。龙泉驿应急培训基地也开发了50余项科目,初步形成了涵盖应急基本理论与管理实务、救援技能和综合演练等符合电力系统实际的培训大纲和教材。

(二)初步形成特色培训范式

山东模式:走在央企前列的“1135”工程

2010年,山东电力公司结合实际在全国率先提出以“1135”应急能力提升工程为核心的《应急体系建设方案》,决定加大应急投入,提升公司应急管理、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及应急保障能力,努力打造“洞察敏锐、处置敏感、执行敏捷、装备精良、体系完备、指挥协调、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应急体系,进而提出建设山东电力公司应急培训基地,切实提高应急培训能力,提高应急队伍专业素质和处置技能,提高公司应急管理水平。方案立即得到国家电网公司的充分肯定,并批准在泰安建设国家电网公司和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共同运作的一流应急培训基地。

2011年,山东电力公司系统设计、全面实施“1135”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建成省市县三级132个应急指挥中心,完成培训基地一期5个室外项目建设和10个培训科目开发工作,机动应急通信系统、应急物资储备库、应急组织和预案体系、应急救援基干分队和应急专家队伍、24小时应急值班体系等相继建立完善并正式运行,积极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基本建成了“架构完整、技术先进、纵向贯通”的应急体系。7月14日,中央企业首批启用的大型专业应急培训基地——国家电网公司泰安应急培训基地在泰安揭牌。

泰安基地建成,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在应急培训基地建设方面国家电网公司再一次走在了央企的前面;“1135”工程全面实施,也不止意味着电力部门的应急工作形成了完备的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它们标志着理念的更新,国家电网从以往单一的维护电网运行,转变到积极投入社会应急体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的理念上来,努力诠释将电、社会、生命完美地结合。泰安基地的这一新理念在此后的数次实践中得到印证。经过山东泰安基地专业应急培训锻炼的电力应急队伍,在抵御强热带风暴“葵花”等自然灾害的实战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在山东省政府组织的地震应急联合演练中也表现出色,获得了各界的充分肯定。

四川模式:经过实战检验的应急培训

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省电力公司组建了23支、总人数达5000余名的地市单位应急抢修队伍,并为应急队伍配备了应急发电车、大型应急方舱、冲锋舟、静中通便携站、动中通指挥车、单兵双向视频传输系统、无人飞艇和无人直升机等行业内居一流水平的应急设备;建立了高效实用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确保在应急抢险时“物质拿得出,用得上”。为确保应急作战队伍的执行力,四川省电力公司还将应急预案演练纳入日常管理,形成集结、抢险、支援和保障相结合的立体演练模式。

2011年7月25日,位于四川成都市龙泉湖嫦娥岛的国家电网公司龙泉驿应急培训基地正式揭牌,成为中央企业首批建成启用的大型专业应急培训基地。建成之后,应急培训基地将其“平战结合”、“紧贴实战”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力求在模拟实战情况下摔打出一支应急救援电力特种部队,确保应急队伍在真正面对突况时,做到像演练时一样熟练。

2012年5月12日,在汶川大地震四周年之际,四川省电力公司组织进行了一次全省6000多名职工参加的大规模地震灾害应急抢险演练。成都、乐山、眉山、绵阳、德阳等地同步协作,演练了应急响应、指挥转移、现场救援、水面救援、线路抢修等多个科目。这次持续了2个多小时的演练,给前来观摩演习的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国务院参事闪淳昌等专家及电力同行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更为重要的是,演练完整预演了一年之后芦山地震电力应急救援的全过程。芦山地震发生后,从灾害现场一线工程人员,到公司组织协调和指挥人员,每一位电力员工都保持着沉着冷静、胸有成竹的工作状态,按照既定步骤通过隔离故障、降压运行、临时搭接等应急措施迅速恢复供电,实现了应急抢险忙而不乱、紧张有序,演练成果在本次地震中得到充分检验。

(三)各地培训实践愈加丰富

近年来我国灾害频发的事实,使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单位将灾害等应急工作提高到空前的高度。各地电力公司针对本地区地理天气及易发灾害特点,开展了各种应急演练,应急培训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江西省电力公司针对本省暴雨、洪灾多发的特点,组织成立应急救援基干分队,并组织实施了多次实战演练,为了取得贴近实际的效果,吉安抢险救援演练还将天河变电站配套线路工程正常施工内容融入演练过程,进一步增强了实战效果,积累了宝贵的应急经验。

辽宁电力公司锦州培训中心大胆创新,跨出电力系统范围,与锦州海事局联系协作,成功举办了“辽宁省第一期国家电网应急救援队培训班”水上救援训练项目。海事部门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制定了教学大纲和实操计划,安排了冲锋舟、橡皮艇的操纵和艇的日常维护保养等科目。通过培训,辽宁电力公司不仅取得了实际演练效果,还与海事部门尝试了应急协作,取得了资源互补、协同作战的良好效果。

浙江宁波市电力公司将三维定位地图技术应用于日常电力抢修中,抢修工单总数、正在抢修的工单数、在途工单数都会在三维监控图上实时更新,通过手动或者跟踪的方式还可以在三维图中找到抢修车辆的准确位置和抢修人员所在的抢修地点,使指挥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合理分配抢修资源,提高了抢修效率,电力抢修工作变得更为直观、高效。

关于我国电力应急培训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当前我国电力行业应急培训工作已逐步受到各级单位和领导的广泛重视,培训成绩亦是可圈可点,但同时,由于我国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体系尚不健全,应急培训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规范应急预案编制。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突发事件的分类及综合、专项、现场处置方案的要求仍不统一,所以造成演练的内容不一致;建议规范突发事件的类别及需要编制预案的目录,演练规范中明确的演练就以规范性的预案为基础。

2.进一步明确应急预案各方职责。目前对于电力企业内部自身的演练,政府不需要介入,主要目的在于检验本单位应急预案的正确性及锻炼各级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但对于涉及多方的大面积停电演练,特别是省级及以上规模的大面积停电演练,目前没有统一的规定,主要以电网企业为主。然而电网企业不是政府部门,常常难以有效协调和组织此类演练,保证各相关单位及公众的参与,因此在应急演练的规定中应明确各方职责,确保演练工作能有效开展。

3.提高演练实战效果。针对现在大部分演练存在较多“演”的成分,缺乏真实性,演练效果值得进一步检验。因此,应更加重视演练中对实际情况的真实性模拟,真正加强“练”的成分,检验突发事件真正发生时电力企业人员的应急能力。

篇9

关键词:中国石油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探索

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内部控制各个要素内容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为了合理保证经营活动的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需要建立自我监督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好坏是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体现,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战略发展。

一、我国内部控制及其体系建设的理论发展

随着内部控制思想的深化和各主管部门监管措施的强化,我国企业己经普遍认同并重视内部控制,并将其作为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来考虑。我国内控体系建设于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经历了从无到有、持续优化、持续改进的发展过程。2000年以来发展尤为迅速,国家财政部于2001年颁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改变了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内部控制乏力的状况;2006年国资委首先出台《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并成立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时代已经到来;2008年国家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9年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2010年五部委联合《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包括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审计指引。这也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基本建成。

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到现阶段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是我国最新的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成果,是企业建立和施行内部控制的指导性文件,是五部委对我国内部控制的监管要求,要求在主板上市的公司必须全部执行,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要求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鼓励执行配套指引,同时为中国石油满足监管要求奠定基础。

二、中国石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是中国能源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商及销售商,在中央直属特大型国有企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作为一家特大型石油企业集团,实行了从上游至下游、从国内经营到国外贸易、由生产到销售,各环节纵向一体化,各业务领域横向一体化,应用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经营管理,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的综合性石油公司,并连续多年成为国家上缴利润和税收最多的企业。随着中国石油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它逐渐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大型能源公司。中国石油将整体业务划分为油气生产与勘探、原油和石油产品炼化与销售、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天然气与管道运输四大板块业务。中国石油管理业务类型复杂、管理层次多、管理范围广,建立并实施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中国石油内控体系建设历程

1.中国石油内控体系建设背景

2002年,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通过给在美国上市的企业带来很大冲击。因为它不仅要求美国本土企业必须要严格按照该法案的规定执行,而且要求在美国上市的外国企业也同样要按照法案的要求来执行。这对要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石油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所以中国石油为了顺利实现在美上市的战略目标,为了成为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型跨国能源公司,决定抓住这个时机,统一整合调配全公司的资源,集中力量以最快的速度深入调研,精心设计,建立一套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中国石油从2003年开始以COSO框架为基础的内控建设工作,经过10年的努力,已经从“部分领域风险管理”阶段过渡到“全面风险管理”阶段。它是第一个通过普华永道外部审计的中国公司,实现了在美国、中国、香港两国三地的上市。虽然中国石油在内控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但在内控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海外业务的迅速扩张过程中,在地缘政治经济方面、汇率波动方面,都存在着风险防控能力薄弱的问题。

以目前国际上广泛认可的COSO风险管理框架为基础,遵照五部委要求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资本市场要求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确保了资产的安全完整,预防了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了经营管理目标,为实现中国石油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中国石油内控体系建设思路

石油行业企业众多,管理水平、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企业之间的基本情况差异较大。企业可以结合石油企业自身特点及按照COSO内部控制框架建设要求,分别从内控体系建设原则、要素、方法、程序等方面探索建立并实施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

(1)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第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第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第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第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第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2)中国石油按照COSO框架,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包括要素如下:

第一,控制环境。控制环境包括组织人员的诚实、伦理价值和能力;管理层哲学和经营模式;管理层分配权限和责任、组织、发展员工的方式;董事会提供的关注和方向。

第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确认和分析实现目标过程中的相关风险,形成管理何种风险的依据。它随经济、行业、监管和经营条件而不断变化,需建立一套机制来辨认和处理相应的风险。

第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帮助执行管理指令的政策和程序。它贯穿整个组织、各种层次和功能,包括各种活动如批准、授权、证实、调整、经营绩效评价、资产保护和职责分离等。

第四,信息与沟通。信息系统产生各种报告,包括经营、财务、守规等方面,使得对经营的控制成为可能。处理的信息包括内部生成的数据,也包括可用于经营决策的外部事件、活动、状况的信息和外部报告。所有人员都要理解自己在控制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相互的关系;必须认真对待控制赋予自己的责任,同时也必须同外部团体如客户、供货商、监管机构和股东进行有效的沟通。

第五,监督。监控在经营过程中进行,通过对正常的管理和控制活动以及员工执行职责过程中的活动进行监控,来评价系统运作的质量。不同评价的范围和步骤取决于风险的评估和执行中监控程序的有效性。对于内部控制的缺陷要及时向上级报告,严重的问题要报告到管理层高层和董事会。

(3)中国石油企业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

第一,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并依照《公司法》确定各自权利义务。

第二,开展宣传培训督导工作。内部控制管理机构应加强宣传培训督导工作,从高层领导到基层员工,都要树立内部控制意识。

第三,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建立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及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第四,建立并完善风险评估工作流程,建立并完善各业务流程的具体活动,加强信息沟通与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内部监督评价等机制。

将以上各类控制办法和制度按COSO框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归纳整理,编成企业内部控制手册,自上而下推动贯彻执行,并按企业实际情况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定期修订、更新。

(4)中国石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应优化业务流程,明确控制程序:

第一,要健全完善统一、适用、有效的企业规章制度。

第二,对业务流程进行评估评价及优化。

第三,形成规范的业务流程,强化控制、规避风险。

(二)中国石油内控体系建设成效

中国石油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始终坚持了一个基本逻辑,就是遵循目标、风险、控制与执行这一主线,来建设和实施内控体系。其主要成就如下:

1.中国石油以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为出发点

2003年,中国石油率先在其上市业务――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启动内控体系建设,2005年完成内控手册编制,2006年正式运行,当年以零缺陷通过外部审计师的内控审计,并实现持续有效运行。

2.中国石油以源头治理和过程控制为核心

2006年9月在集团公司所属未上市企业全面开展内控工作,到2009年年底,中国石油完成了未上市企业(国内业务部分)内控体系建设,建立起覆盖整个集团公司、持续有效运行的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

3.中国石油以企业发展战略为目标

从经营管理、资产保值、法律遵从、财务报告等管理视角去分解落实各项工作的具体目标,客观分析内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潜在机遇,抓住管理短板与瓶颈,强本固基,完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和操作标准,逐步建立起工作职责清晰、管理授权明确、风险控制到位、信息系统支撑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4.中国石油以广泛的宣传力度为强化内部控制手段

中国石油通过有力的内控文化建设与广泛的宣传贯彻,加大执行力度,让公司上下每个员工自觉地按照既定的要求去执行,全面持续开展各项监督考核,努力提升管理水平,实现企业转型升级,从而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中国石油内控体系提升方向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内控体系建设工程启动后,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内控体系建设总体构架。按照总体构架分阶段整体推进的思想,已建立了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基本业务流程目录,完成了基本业务流程图和文字说明的编制工作,分流程建立了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基本业务风险数据库,完成了风险控制文档的初步描述,提出了控制环境分析的改进意见,但仍在以下方面需要提升: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当前我国石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大都侧重于事前和事中控制,而对问题出现后的处置很少涉及。因此中国石油要树立全过程有效内部控制的理念,即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

2.强化内部审计

中国石油应该建立奖惩机制,对于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好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处罚,对于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好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

3.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检查考核

中国石油需要财务会计部门人员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各部门设计的制度执行效果进行检查考核。这种方式的实施,使得企业能够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改善,从而使得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更加的完善。

4.健全石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中国石油企业应将预算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方式,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来达到计划、协调、控制企业活动的作用,提高内部控制结构的运行质量,使全面预算成为加强石油企业内部管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作用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实施的思考

推行内部控制制度意义重大,既是适应国内外资本市场监管的需要,又是企业提升自身经营发展水平的要求。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研究起步较晚,基本上是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成果。为适应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各企业的内控开展及实施工作。

中国石油内控发展的当前核心任务是在实践中落实,而落实的关键点是企业,在企业上下彻底贯彻内部控制的思想和方法,从而促进整个企业的战略实现和可持续发展。由此,如何使中国石油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得到有效实施,如何将内部控制落实到实处,如何将其内控理论与中国企业的发展实践有机融合,形成特色和理论创新,将是今后理论和实务界长期的、最为关心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应加强内控规划

内控体系建设是一项基础的、持久的系统工程,纵横贯穿、点多面广,将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如何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石油发展实际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思路,以打通各项管理环节,促进各项管理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使生产、经营和建设各管理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经济资源的高效配置,为实现公司战略发展目标提供合理保障。这些必须立足于中国石油公司的管控实际,即内控规划。

相对于边做、边规划的工作方法,事先编订出一套相对合理、可行的内部控制规划,成功的概率一般较高。

首先应制定内控战略目标,企业在制订内控战略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国内和国际同行业的管理水平进行充分的调查,制定分阶段目标,最终实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

其次是制定年度内控工作计划,考虑到内控战略目标可以分阶段实施,因此,企业的年度内控工作目标自然将按照各阶段制订的内控战略目标及其实现标志进行分解和落实。

最后是对内控战略规划进行评价,当企业完成内控战略规划后,应当定期对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评价过程应该由企业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也可以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

(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应配套组织保障

首先,要有管理层的支持。中国石油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应明确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工作,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其次,企业应该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在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方面,中国石油应注重引进内部控制方面的专业人才,如风险管理人才、金融会计人才、法律人才等高级人才,而且应当重视对高级人才尤其是跨专业跨行业复合型人才的引进。中国石油应当以塑造一流员工为目标,以为职工提供真诚而完美的服务为宗旨,从培训教育、企业精神追求和有效激励机制等方面持续推进,实现人心凝聚,心情舒畅,正气上扬的良好工作氛围,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再次,在培训方面,中国石油应当联合企事业单位内控专家对新进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对老员工,应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更新知识和技能,强化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形成强有力的内控体系建设团队。

最后,在管控方面,中国石油应联合外部审计师与常年服务机构对内控工作进行监督与审查,保证内控工作有效进行。

(三)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应融入业务管理

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控制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在绩效考核方面,中国石油应当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方案。公司应明确制定绩效标准,引导员工的行为达到既定的标准,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使绩效考核方案易于衡量并且能够被普遍接受。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公司应该与员工进行良好的绩效沟通,及时地将考核信息反馈给员工,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在进行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时,应当综合运用如纵向考核、横向考核、360度全方位考核等多种考核方法,对员工的业绩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全面的考核,并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与员工的薪酬挂钩,运用有效的激励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林钟高,威力将.会计再造[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4).

[2]何江,陈爱娟.长庆油田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R],2008(3).

[3]高霞,赵妍.国外内部控制研究现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24).

[4]李会英.石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4).

[5]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Z],2008-6-28.

[6]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的通知[Z],2009(10).

[7]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审计指引)[Z],2010-4-26.

[8]李一硕,骆伟琼.中国石油:内控体系的“建”与“用”[N].中国会计报,2012-11-2(14).

篇10

关键词:培训道场 建设 探究 实践

道场,源自于日本丰田公司,是一种高效和专业化的技能训练平台。道场训练是一种典型的“模压式训练”,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模板和模式,还原或模拟现场场景,采用“模具式”的教学方法,学员通过模拟训练参与体验和实际操作,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掌握技能技巧。

A公司属于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种类多样,生产具有流程长、工种多、工艺繁杂等特点,且技能员工基数大。随着A公司不断的业务发展,因生产员工操作失误导致的质量损失越来越高,同时,A公司每年的技能员工岗位轮换、新进员工数量较多,在激烈竞争下,该公司对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高。

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开发与培养,A公司已通过建立“培训学校”,实施包括“师带徒”、“积分制”、“多能工”等培养模式和方法。但以往的培训模式缺乏有效的实物训练,且员工培训周期长。

基于以上情况,A公司通过引入道场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将通过介绍A公司培训道场建设与实际应用经验,为其他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培训道场建设

在道场建设的整体策划上,A公司采用“PDCA”循环方法,通过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四个步骤循环,以项目推进的方式实施并完善精益道场建设。

1.道场方案设计(P阶段)

道场的方案设计是道场建设的基础,A公司使用“5W”分析,对道场建设的主要环节进行前期策划,方案的完整性直接影响着推进实施及最终效果。

(1)道场建设的需求性分析(WHY)

在了解到道场建设意义及道场模式较传统培训模式的优点之后,需要考虑道场建设对于企业自身的需求。A公司因人员基数特别是技能员工大,新进员工、转岗人员多,人为的质量问题突出,通过以往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日益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所以急需建立一个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平台。另A公司通过调研分析,员工在现场包括安全、5S、TPM等精益工具的使用和管理上有待提升,那么A公司的道场建设目的就主要集中在培养技能人才及精益人才上。

(2)道场建设的目标设定(WHAT)

基于需求分析,道场建设的目标是下一步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首先,列出需求中影响企业目标达成的关键环节,通过进行及时性和必要性分析,确定道场建设主题;在确定道场建设主题后,课程体系搭建则是支撑道场运作的另一重要目标。在需求分析环节中提到A公司重点需求在技能及精益生产方面的内容,通过对实施场地的分析(详见P阶段第四节的实施场地分析),A公司道场建设目标确定在安全、5S、TPM及研修四大主题道场,其中研修道场作为精益生产模拟沙盘、工具演练的学习平台,TPM道场包含技能训练及标准化作业内容。

(3)道场建设所面临的对象分析(WHO)

对影响道场建设的人员进行分析,是道场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在这个环节中,需要确定道场建设所针对的实施对象、道场建设团队及道场运作队伍三个方面内容。在道场需求分析中提到,新员工、转岗员工及精益人员作为A公司建设道场的重要培养对象,而道场建设团队则需要选择与目标设定内容中所涉及的专业人员和管理团队,他们同样可以作为道场运作队伍的成员,包括道场内训师及道场管理人员。

(4)道场场地选择(WHERE)

道场基于理论培训或实操培训的场地选择,是在方案设计中应涉及的主要内容。首先需要区分课程的类型,哪些内容属于理论教学,哪些内容需要实操演练来实现,哪些内容可以使用模拟沙盘等形式来展示。实操性培训内容的场地选择应侧重在生产现场,这是现场实操模拟训练的最佳场地。理论教学、沙盘体验等内容,可通过建立管理道场,设计生产模拟线、模拟道具和模拟场景。A公司因生产设备很难实现用模拟工具代替,所以能够在现场实现的内容,场地都选在了生产线上,其中包括安全道场、5S道场和TPM道场,TPM道场同时兼有技能道场的功能。另外,A公司对于类似看板管理、七大浪费、生产线布局、价值流程图等内容,通过建立研修道场,设计模拟体验课程,同时把该道场作为A公司理论教学的基地,以及精益文化宣传和引导的平台。

(5)道场建设推进计划(WHEN)

在确定目标、实施团队、地点后,需要制定详细的推进计划,以把控道场建设的周期及进度。推进计划应包括道场建设的具体分工及推进时间节点等,可先设定总体推进计划,再去针对总体计划中提到的每个步骤设定详细的计划。实施计划应考虑到诸多细节问题,计划对细节的把握考虑越到位,推进效率和最终效果就会越好。

2.道场资源搭建(D阶段)

方案设计完成后,道场最终的目标达成将取决于道场的资源建设,所以资源搭建阶段属于道场建设的最关键环节。

(1)课程体系搭建

课程体系是从培训需求到培训课程的转换过程,是道场资源建设的第一步。企业可对现有的培训资源进行分析和整合,结合道场建设目的和目标,设置课程体系。A公司通过整合培训资源,保留优秀的课程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员工需通过道场掌握的技能技巧,组织成立专家组参与课程设置讨论,从理论教学、实操演练、模拟体验三种培训方式出发,让员工全方位学习道场主题内容,并通过开发新的课程主题和内容,建立出一套标准化的道场课程体系。

(2)道场设施建设

道场设施应基于道场课程设计的实现来确定建设内容。

第一,道场演示平台建设。演示平台用于课程内容的具体呈现。理论教学可通过教学看板进行展示,实操、演练和体验课程则需设置相应设备、道具、场景来进行呈现。在道场演示平台建设过程中,首先应列出具体演示清单,通过清单准备相应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某些道具、设备和场景可能需要花费一定时间进行制作,应注意项目推进的整体进度。A公司在每个道场根据课程需求,制作道场所需的设施及设备,如技能培训需要用到的机台设备、沙盘模拟所需模拟道具、理论教学所需的教学看板等。

第二,培训仪式建设:培训仪式即培训实施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培训仪式引导员工行为规范,并作为道场培训文化创建的主要内容。A公司在培训仪式创建方面,设立如学员仪容仪表管理的正容镜、道场模拟生产线区域管理、课桌水杯和书本的5S管理、培训心得分享、优秀讲师展示、目视化签到管理、手机放置管理等。

3.道场演练及效果检验(C阶段)

在道场资源建设完成后,需要对道场课程体系及设施平台进行实际演练和效果验证,确保道场建设达到预期目标。检验阶段应组织评审团队,包括专业评委及学员队伍参与效果评审,要求道场讲师根据前期的道场设计内容进行实际演练,检验内容包括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讲师队伍、授课形式、道场现场设施、课程考评方式、授课效果等,并制定检验标准,由评审团队予以评价。

另外,评审环节必须包含学员的评价内容,包括培训结束后学员的建议和感受、以及对学员的考评,将结果作为道场课程设计是否合理的依据。

4.道场持续完善和改进(A阶段)

根据评审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需组织对道场建设进行改进和完善。根据“PDCA”循环原则,对于本阶段可以解决的问题直接进行整改,如有影响到道场整体建设如道场设计思路有误、道场目标未达成等难以解决的问题,则需要进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提升道场完整性和实效性,最终实现其价值和意义。

二、成果交流与结束语

道场体系建设是一个递进式的过程,在学习培训道场建设思路和方式方法时,如参照国内道场培训机构如爱博瑞等优秀企业,学习其先进经验的同时应注意结合自身的需求和企业特点。同时需要注意企业在建设道场过程中,不应脱离最初制定的建设目的和目标。

道场的课程设计作为道场建设中的最重要部分,需重点考虑培训需求和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应从传统单向课程设计到系统课程体系建设的思维转变。而道场的设施建设应基于课程设计最终效果的实现,实操、模拟课程中所制作的设备、工装、道具等应做到对现场实物的最大还原。

另外,最终的效果检验是不可或缺的步骤和流程,应制定严格的评审和效果检验标准,采用多维度的评价方法,对各项内容给予真实的评价,道场只有满足了企业和员工实际需求,才能真正的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A公司通过以上的道场建设思路实践和探索,创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培训道场,并建立一套标准化的课程体系及组建一支优秀的道场内训师队伍。通过道场实施及评价,培训效果如考核通过率及技能熟练度等,较传统培训模式有明显提升。同时,道场培养体系纳入到公司人才培养管理体系中,与新员工培养体系相结合,完善了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构建。

参考文献

[1]张俊娟,韩伟静.企业培训体系设计全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4

[2]陆久刚.模压式训练与企业人才培养体系搭建(上)――从日本企业的道场训练看专业化员工培养[J].现代班组,2015(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