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现象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5 17:36: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社会现象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社会现象调查报告

篇1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调查;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实效性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针对性,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小组从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开展了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学生围绕《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专业,深入农村、学校和社区,开展村情、校情和社情调查。学生在社会调查活动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并在每个学期末进行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比赛,评选出获奖作品,进行表彰。任课教师每个学期都会对社会调查进行总结,不断找出不足,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大学生社会调查教学模式。

一、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的内涵、意义和构成因素

“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要求,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到学校、社区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调查活动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

开展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组织大学生以深入社会实际,参与社会调查,让大学生们了解校情、民情、社情,一方面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客观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促进了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又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第二,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可以将学生的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知与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社会调查活动,提高了大学生的洞察能力、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创造和创新能力等,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通过开展大学生社会调查,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增强了教师教学改革的意识,提升了教学、科研以及多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包括五个关键因素: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1](P.36)其中,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的操作程序包括:调查准备阶段、调查实施阶段、调查研究阶段和调查总结阶段。实现条件是指能使社会调查活动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和学生的调查能力和水平,调查的方案、内容和方法,调查的体制保障等等。目前,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需要从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完善大学生社会调查实践教学大纲、完善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大赛三方面入手。

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所谓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是指大学生正确、全面使用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在明确的问题意识引导下,选择调查题目,设计研究方案,搜集分析资料,获得理性认识,深化课堂教学内容的能力。目前,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1.调查准备阶段,有些学生的选题过大或过小,过大的题目学生难以把握,有的过小的题目而又没有实际意义。2.调查实施阶段:大多数学生对于常用的社会调查方法不能熟练应用,表现在很多学生不能掌握访谈的技巧,无法深入展开访谈;观察不够细致,不能准确把握观察点;不能正确设计问卷,难以把所要考察的问题转化为问卷中的调研指标。3.调查研究阶段: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对调查资料进行有效地审核、分类、汇总;多数学生不会使用 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甚至有些学生使用最为机械的笔算方法进行统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4.调查总结阶段:部分学生对调查报告的撰写缺乏清晰地认识,他们不知道如何规范地撰写调查报告。对报告的结构、报告的语言、材料的选择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在学生方面。应该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使学生对社会调查的内涵、类型、程序、方法等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应该明确社会调查工作的具体程序:(1)确定调查课题;(2)设计调查方案;(3)收集资料;(4)整理分析资料;(5)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学生对每一项程序的工作方法要有明确的认识,比如: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几种常用的调查方法:(1)问卷法;(2)访谈法;(3)观察法。[2](P.67)在选择课题时,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研究能力的高低和兴趣爱好,选择难易程度合适的课题。选题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代表性原则,选取现实生活中那些有代表性的热点问题。二是可行性原则,所选主题能有可操作性,学生也有发挥的余地和自由度。三是社会调查的内容既要紧扣教学重点,又要贴近客观的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切忌选题过于宽泛,大而无当。要“小题目做大文章”,专谈一、二个问题,便于剖析。

在师资方面。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该聘请校内外实践教学的专家和学者担任兼职培训教师,并在课时与经费上给予保证。并使这一做法制度化、常规化。

在学校方面。高校各部门应相互协调,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为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提供制度保证。在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培养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可能会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与手段。这时,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协调学校各相关部门,为这一举措提供必要的设备支持。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调查活动实践教学大纲,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2005年初,、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05方案”), “05方案”中规定,要从本科《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为了落实中央关于实践教学的要求,我们对教学大纲作了调整,制定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社会调查实施方案。社会调查实施方案从社会调查的内容、时间,调查报告的要求、题目、评分标准、会序等方面进行了详尽说明,可以说方案为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参加报告会提供了有效指导。但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仍然发现,在社会调查实施方案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社会实践教学目的和任务、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及计划安排、社会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方式及过程要求、考核方式方法与评分要求等方面都有待完善。

为了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教务处、学工部、思政部、教学小组以及任课教师应该相互协调,统筹规划,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调查活动实践教学大纲,以更好地推进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的开展。新的实践教学大纲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调查的目的;2.社会调查的计划安排;3.社会调查基本要求;4.参加社会调查活动原则;5.社会调查活动成绩考核标准;6.社会调查理论知识学习提纲;7.社会调查报告完成的基本程序;8.社会调查活动选题指导;9.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结构;10.社会调查报告格式要求等等,一个较为丰富和完善的社会实践教学大纲将使《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社会调查更加有序进行,并产生积极效果和有效作用。

四、进一步丰富社会调查报告比赛内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社会调查报告比赛,作为一个展示社会调查成果的一个平台,可以使大学生在总结自身社会调查经历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高度、深度和广度,增强对社会的认知,而在这个平台上,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思想相互碰撞,从而能够使大学生彼此得到新的灵感、新的视角,能够使大学生得到多维度的社会经验,增强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使自身的潜力得以发掘!

《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社会调查报告比赛在学院领导的重视下,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组织比赛的经验。在比赛中,教师和学生分工协作,有详细的评分标准,有非任课教师组成的专家和评委,有知识抢答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形式,有对获奖学生的表彰和鼓励,最重要的是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每一次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比赛都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但我们也在不断总结,发现问题,希望进一步完善社会调查报告比赛,更好地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在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比赛中,评委人选可以不仅仅局限在思政部,可以打开视野,聘请其他院系的专家、教师、辅导员,这样一方面充实了评委队伍,另一方面又扩大了社会调查活动教学模式的影响力,重要的是在不同部门的支持下、参与下也可以使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比赛逐步完善。

政治理论课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理论素养。当然,完善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还有很多方方面面,因此,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坚持长期实施,进一步完善其具体环节,加大对其实施的支持力度,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效果,以此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功能和效应。

参考文献:

篇2

专业调研类社会实践是高校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学术能力应用于实践的重要方式。对专业调研类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进行探索,提高调研实践管理的科学性,有利于提升实践成果,促进学生更好的在实践中成长成材。

关键词:

专业调研;社会实践;育人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内容,“社会实践活动体现了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一课。”[1]刘同国认为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基本上是教学实践、服务实践、科研实践、调查实践和公益实践五种主要形式。[2]其中社会调查类实践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特别指出“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使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1年湖南师范大学周彩姣等对湖南六所高校的500多位学生进行了调查,经分析有41.56%的学生选择社会调查作为社会实践的形式。[3]而在社会调查实践中,基于学生专业背景专业调研类实践比重逐年上升。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坚持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纲要提出调查实践不仅要满足走进社会、调查社会、了解社会,更要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学生专业能力与实践的结合。专业调研类社会实践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平台,对它的管理和育人作用进行探讨,能有效提升专业调研实践的科学管理水平,强化其育人功能。

一、定义与内涵

根据目前的文献检索,专业调研实践尚没有明确的科学定义,主要还是经验主义的总结,以“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或“结合专业开展社会实践”等形式描述。本研究把专业调研实践确定为“以学科专业为基础,社会现象为观察目标,团队为组织力量,利用科学的调查方式、统计知识对社会某一现象进行调研分析,并形成符合学术规范的调查报告”的一种实践方式。上述定义的核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基础,即该类实践必须以学科的专业背景为基础,最后形成的调查报告是基于统计调查的研究成果,而不是报告文学;二是社会调查,即调查对象面向社会现象,在调查方式上必须经过实地走访。当然由于专业的多样性,专业调研实践的具体形式是多元的,但学科为基础、社会为对象,成果有科学性必须是必备的要素。

二、专业调研实践的功能性

专业调研实践是社会调查实践的重要形式,不仅具有社会调查实践本身推动学生投入实践、了解社会、锻炼自身的重要作用,更因其以专业学术背景为支撑而具有特殊的功能性。强化社会调查实践的育人效果。专业调研非常注重对社会的深入和分析,尤其对社会的热点问题、民生问题有高度的问题意识。通过参与专业调研,根据科学的调查和研究,可以让学生用更科学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克服简单的经验主义认知,从而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有效沟通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社会调研能力是人文学科学生必需的专业素质。学生调研能力的获得与提高将是其受益一生的能力培养,同时在培养其调研能力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社会调研实践可以作为课堂实践教学的重要方法,既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认知,明确专业改进的方向。成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持续培养的平台。专业调研实践的完成并不是学生该项实践的终结,调研成果更应当视作学生继续学习、参加后续科学训练的起点和基础。在各高校都注重通过大学生学科竞赛培养人才的现状下,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持续完善,通过持续进行调研的深入、分析,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专业素养,并为学科竞赛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三、专业调研实践存在的主要困难

专业调研实践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课堂实践教学,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开展实践调查。二是暑期社会实践,在暑期实践中专门组织专业调研类团队。这两种类型的专业调研实践为课堂教学的改革、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在实际组织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第一,师资力量匮乏。专业调研实践的核心是专业素养,最主要的资源是教师的指导。但是由于教师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对于学生课外实践指导的主动性降低。即使部分教师出于奉献精神或教学需要指导学生,也难以照顾到众多学生的需求。因此,能持续指导学生开展专业调研实践的教师资源相对较少。第二,学生主动性的缺失。专业调研实践与其他社会实践相比,难度大、时间长、能力要求高,导致学生主动性不够。许多学生即使因为课程需要参与了该项实践,也较多以完成任务的态度开展,缺乏积极性。第三,缺乏持续性。专业调研实践要产生高质量的调研结果、实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调研能力的目的,需要研究能有持续性。然而无论是课堂实践教学还是暑期实践调研,绝大多数都只能局限于短时期内。因为缺乏教师的持续跟进、学生的主动参与,随着作业的上交、实践评比的结束,专业调研实践也告一段落。而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前期的实践才刚刚为学生培养铺下了基础而已,远未到收获的时候。第四,过程管理工作量大。专业调研实践以团队形式开展,人员众多,调研范围广、时间跨度大,再加上各种安全因素考虑,对调研实践的过程管理就存在滞后性。两头到位,中间缺失,造成对调研团队跟踪的脱节,在安全性和关键节点上难以实现有效管理。专业调研实践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学生参与人数逐年增加,但同时阻碍育人效果的困难也始终没有有效解决。如何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克服这些弊病,提升专业调研实践的育人效果,是高校学生创新实践工作管理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四、建议和改进措施

上述专业调研实践存在的困难涉及到了教师资源、学生激励、实践引导和管理体制四个方面,任意一个因素的忽视都会影响实践的育人质量。因此对专业调研实践管理的改进应该是多维度的立体设计,实现各方资源的有效整合。第一,从专业调研实践管理改进的横向维度考虑,要充分加强专业调研实践的项目化管理。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调研竞赛的方法进行组织,明确奖励制度、经费支持、竞赛规则等,调研实践的成果最终进行公开评比展示。以此为平台吸引学生加入,并进而通过参赛学生引入指导教师。第二,从纵向维度考虑,要实现课程教学与专业调研实践的衔接以及多层次学科竞赛与专项调研竞赛的衔接。专业调研实践的基础是教学课程,因此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可以与专业调研实践互通,认可参加专业调研实践的学生完成了相关课程的实践环节。同时实践成果的评比也应该反馈到日常的教学中,作为教学改进的线索。学科竞赛目前是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专项调研竞赛的成果应该被纳入不同等级的学科竞赛项目,即鼓励调研成果参加校级、省级竞赛或申报各类学生创新实践项目,通过逐级提高的平台来逐渐强化调研实践成果质量的提高,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生能力素养的提升,由此达到持续培养学生的效果。第三,要搭建第三维度平台。建立由课程教师、指导教师、管理教师联合组成的指导委员会,统筹管理专业调研实践及以调研实践成果为平台的学科竞赛。课程教师团队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讲座等形式负责软件、问卷设计等统一指导;指导教师团队负责调研项目的立项指导和过程中期意见引导;管理教师负责团队安全保障、过程管理和社会实践与调研实践的互认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每个教师实际承担的工作量减少而学生个体获得的指导却可以增加,教师的积极性也被发动起来。指导委员会之下应设置专门的学生社团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和联络。学生社团受众广、学生接受度高,可以在学生群体中广泛宣传、发动,正面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营造良好的参加氛围。学生社团还能够充分发挥人力优势,建立对调研团队的直接点对点联系,有效加强调研过程中的意见交流和安全管理。通过横向的项目化管理、纵向的课堂衔接、竞赛衔接和第三维度的竞赛指导委员会、学生社团,可以有效解决专业调研实践存在的问题,为专业调研实践的“育人”效果提供了支持和力量。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近年来采用上述的管理方法开展暑期专业调研实践,每年均组织实践团队超过60支,社会影响明显,成果丰硕,有多项调研报告在后续的省级竞赛中获奖或立项省级学生科研项目支持,并与课堂教学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效果,成为我校通过创新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

五、结束语

专业调研实践是培养学生调研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的有效形式,是“实践育人”理念指导下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平台。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合理的操作流程能够有效整合各种资源,为专业调研实践的开展提供支持和激励。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仍然有大量的工作需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来进行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更好、更科学、更有促进作用的管理制度。

作者:吴旭东 林韬琦 单位:中国计量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延东在全国高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9-07-05.

[2]刘同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与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3]周彩姣,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调查与完善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2(9):74-79.

篇3

一、课前讲话:关注社会 展示自我

大一新生对校园外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充满了好奇,社会新闻、网络话语往往能成为他们谈论的热点。例如“2014年新就业大学生月薪仅2400元 啃老话题”“复旦大学投毒案”“辽宁一男大学生放烟花向学姐表白引大火”等等,此类将学生就业、校园生活、社会热点合而为一的话题往往最能激发他们的谈论兴趣与参与热情,激活其主体意识,引发课堂讨论热潮。因此,每次课前,笔者请三位同学进行课前讲话:主题不限,形式不限,随后以话题所表现的社会现象为讨论核心,在全班范围展开自由发言与辩论,全过程时限为二十分钟。进行此实训环节的优点及其应把握的要点是:

1.“有备而来”:即每次课都做好下一次课前讲话安排,确定发言学生:这几位下次要课前讲话的同学,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2.脱稿练习:不限制主题,让学生讲述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话题,要求他们脱离稿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并且思路清晰、用语生动、融合自身见解于其中,由此有助于提高其听知、记忆、理解、应变、概括与表达等综合能力。

3.思维训练:实训中,笔者发现学生的社会热点敏感度很高,但又往往取其新异、弃其深度,即偏好谈论新奇、特异的现象与案例,拒绝深入探询纷繁表象下的根源。作为听众之一的教师此时在总结学生话题兴趣点的同时,及时鼓励、纠正、引导评论的方向,即引导他们运用逆向、发散、纵深思维等方式从多个角度全面、深入分析问题,发表见解。因此这一环节可培养学生分析习惯、提升思维深度。

4.良好习惯:课堂是对话、交流、理解的建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良好观察与倾听的习惯。所以,笔者特别强调,原本看似被动听讲的学生不可无所事事地闲着,而要集中精力、消除干扰,边听边理解边发现:概括讲述者的重点、理解其立场、思考自身评论的角度、迅速调动自身知识储备并组织语言,同时注意讲述人表情、态势等。

二、情景模拟:角色扮演 多维训练

在社会实践与人际交流中学习,是提升口才表达能力的高效途径,因而笔者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以具体形象为主体的情境,而将情景教学贯穿于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坚持以下要点:

1.创设连续社交情境:生活即教育,笔者设计了以连续性社交场景为基础架构的情景模拟环节。例如结合商务英语、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内容,可将电话联络、初见介绍、握手初识、名片交换、电话再次预约、会谈沟通、送客出门等场景融会结合,请学生以6人左右为小组,自由组合、反复演练、公开表演。这样以语言训练为重心,将职场基本人际沟通环节串联起来,为更多学生创造自我表现与发挥空间。有一定演讲与表演功底的学生愿意传递信息,而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也在轻松、快乐中得到了一定启发与锻炼。

2.与应用写作相结合:口语具有多变、易逝等特征,书面语则讲究表达地周密、规范、严谨,并且能突破时空可保存与重复利用。书面语对口语有规范作用,以书面语作为口头语言表达的重要辅助,因此在专题解说与面试竞聘等章节中,笔者在课前做好铺垫工作,将课堂设置为方案解说现场、面试、竞聘现场等场景,而在此之前,亦要求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和兴趣写出与场景相应的书面材料,即《自荐信》《简历》《调查报告》《策划书》等,有些要求做出配套的幻灯片。在课堂实训中,他们将以书面材料为辅助,在书面语与口语中寻找平衡点进行发挥,以锻炼阐述、解说、沟通、说服、竞聘、论辩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走入社会:实践锻炼 学以致用

在口才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走出去”,进行实地口才实践。如谈判口才的实践教学环节就可以让学生亲临二手车市场、购物、租房、产品促销会等简单商务活动,让他们观摩或参与报价、讨价还价、磋商较量,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修正思维、锻炼胆量、提升口才。如今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以及不肯轻易服输的个性,教师可鼓励学生尝试参

篇4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大学生 教学方法 实效性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情境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情感态度体验,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思想政治课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是其中相当关键的因素。引入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置身其中,主动参与,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社会热点问题或学生自身的问题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有利于准确地把握学生情况和思想发展动态,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并加以解决。这种讨论可以预先准备,也可在课堂上即兴进行。比如针对体育系新生适应能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开展人际交往方面的讨论;可以就当前社会现状和一些典型社会现象,组织诸如运动员个人荣誉与国家的利益、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校园网络伦理道德等方面的专题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获得行为的启迪。讨论能使学生互相启发,深化认识课堂讨论最终应由教师予以归纳、小结,也可由学生自己进行评判、小结。教师精心安排的情境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精彩纷呈。①

2 营造对话氛围,促进实效性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创建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式,所以我们就要通过营造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氛围来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②

2.1 和谐对话,关爱学生

体育专业的学生本身基础比较差,课时又比较少。根据体育专业的学生特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顺序由于教材涉及的内容知识点多,比较琐碎,学生比较难掌握,突出教材的重点就特别重要。这种方法不是生硬地由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然后再由教师总结答案的传统方法,而是揉入了西方行为主义理论的一种新型的启发式方法。教师要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以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只有把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激发出来,学生才会自动地学习和发现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和学习条件,让其亲自实践,使其产生好奇、疑惑、惊讶,并由此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其去探索和解决问题。对话教学旨在发展学生的批判意识、自由思想、独立人格,强调人性观照、生命意义的追寻和终极关怀,力求将知识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从根本上启发学生心灵。“关爱、谦逊、信念、信任、希望、批判性思维”是对话的先决条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师生对话中,教师应该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与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感到安全,从而主动与同学、与老师、与文本进行对话。要入情入理地回答他们在成才、立志、交友、恋爱、就业、做人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

2.2 真挚对话,感染学生

在教学中要回答他们在社会急剧变革进程中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的问题。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而言,惟有自己信仰坚定,才能在讲坛上理直气壮而不是心虚气短,才能迸发出激情,富有感染力;只有理论功底扎实,才能把理论讲得深入浅出、透彻明了,才能讲得生动,使学生首先愿意听,继而听得进,最后乐意听。社会公众比较关注的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和真实事件。如围绕国际金融危机、社会公平、边疆民族问题等许多国际国内热点都可以设计话题。既不丢“老祖宗”又要说实话、说新话,改变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教材的局面,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社会现实,从而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接受。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确立他们的人格主体地位,努力找到师生之间心理上的平衡。让学生心情舒畅,心理放松,真正启发他们去主动、自由地思考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来共同探讨一些疑点、难点问题,或者是师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以达到教学目的,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提高和智力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得到启迪,增强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③

2.3 运用实践教学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篇5

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院要求无论形式内容都要主动进行创新。除由学校教师所组织领导的社会实践活动之外,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目前,学院的社会调查类实践活动已经形成了系统性,一般工作步骤分为以下几点:首先是选题。在选题问题上,学校要求学生应当具有开阔的视野,要关注时事热点,要有社会责任意识。其次是实施。在实施活动前,学校会安排专业教师从事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设计调查问卷,或是访谈问题。实施阶段则完全放手,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随机应变,由此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是总结。总结阶段,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调查报告,并且在学校网站上公布调查报告。教师则会给予必要的点评,以及提出必要的修改意见。经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加深了对于社会的认识,从而增强了社会主体意识。在实施调查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当前社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深入思考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思政教育而言,实践活动是深化思政教育内容的根本途径,是当前大学生思想走向成熟的必要手段。在和调查对象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得到了增强。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职业道德素质学院充分利用教学实践基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思政教师的引导下,学校4000多名学生先后参观了周逸群故居。在教师的悉心讲解下,学生们被周逸群烈士无畏的精神所感动,爱国主义情怀油然而生。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学院充分认识到,不能够仅仅停留在缅怀先烈的层面上,而是要将爱国主义精神落到实处,转化为每个学生的精神力量。因此,学院将爱国主义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将爱国主义融入职业道德,引导每个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投入到有益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事业之中,能够遵守社会主义法治,遵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同时,开展职业教育能够有效地引领和提升学科建设活动,将职业道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核心,为实现学生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职业道德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是职业道德的基础,也是人生发展的基础。其次,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培养一个学生独立判断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将很容易在市场经济中迷失自己的方向,因此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最后,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培养一个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职场中的恶劣文化,引导学生走向真正意义的成功。如果一个学生没有正确的职业观、道德观,很容易被不良风气动摇、腐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起坚定的职业信念,增强学生心理抗挫折能力,为今后的创业活动奠定基础。此外,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助于深化彼此的内容。在开展职业道德的过程中,引入思政教育内容,可以起到深化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在对待职业道德问题上,不应该将它狭隘地视为是一种企业文化,而是要看到它的社会性。职业道德是当前最普遍的一种道德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样,将职业道德引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将思政内容转化到实处,加强思政教育的现实感。

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将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现有的思政理论中,结合基本原理,分析职业道德的本质及其重要性问题,从理论层面提升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进一步分析职业道德对于社会发展、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将职业道德贯穿到整个理论教学之中,丰富现有思政教育的教学资源。创新考核机制,提升思政教育质量首先,制定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学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思政理论,但是不以“知识”考核作为唯一的考核形式,将社会实践纳入到考核机制中,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所思所感、所作所为作为考核的依据,由此所得到的考核结果更加全面、准确。其次,采用动态化的考核模式。采用动态化考核模式后,考核内容不再局限于考卷,而是扩展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尤其是课堂学习情况,以及社会实践。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希望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到思政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内涵。学校和企业、社会机构等建立思政教育联动机制,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对于积极表现的学生,将在第一时间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此外,允许学生将各种形式的材料作为思政考核的依据,例如社区服务证明、义务献血证明、企业实习报告、评价等,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从事社会实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客观的评价。再次,改革笔试内容。虽然笔试存在着各种问题,但是并不表示这种形式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事实上,笔试仍旧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考核方式。但是,当前笔试最大的问题在于,题型主要以客观题为主,主要考核的是学生的记忆,而不是学生的情感。为此,学院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将注重学生主体感受作为重要前提,在题型上以主观题为主,要求学生针对某种社会现象,或是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最后,设立系部考核机制。传统思政教育是围绕“两课”开展的,考核也是围绕“两课”开展的。由于教育内容存在局限性,考核模式必然存在局限性。对此,学校打破了考核范围的局限性,设立系部考核机制,要求系部每学期开展一次思政政治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学习态度以及和同学间关系等。扩大考核范围,实则是建立了一种长效的监督机制,从根本上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意识到行为的重要性,也是帮助学生能够在日后适应企业制度规范的重要手段。

作者:杨艳

篇6

基金项目:北京市2014 年启明星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项目编号 12222994701)。

摘要:近年来,北京高校大学生参加校内外兼职的情况日益增加,同时大学生在兼职中遇到的种种权益侵害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成为一项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但由于法律规制的滞后、劳动职介市场秩序混乱等诸多复杂原因的影响,处于弱势地位的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受骗上当或权益受损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化发展。因此,需要社会、高校、用人单位以及大学生个人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大学生群体的兼职权益。

关键词 :北京高校 大学生兼职 权益保障

大学生兼职热近年来在北京高校逐渐掀起热潮,兼职的种类纷繁复杂。起初学生只是在校园内进行勤工俭学,例如整理图书、清理实验室、开关自习室等,由学校按工时发放薪酬。但是学校的岗位相当有限,且薪酬较低,根本无法满足广大学生对于兼职的需求,于是越来越多的学生投入到社会兼职的行列来。在兼职过程中,由于大学生获取兼职资源有限,逐渐开始通过网络或职介机构等找兼职,而且我国劳动法中并没有关于大学生兼职权益保障的相关规定,导致有些同学在兼职中或在职介机构遇到权益受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北京高校大学生兼职情况及权益状况等方面开展调查,并提出维护大学生合法劳动权益的相关意见。

一、北京高校大学生兼职及权益状况调查

为了解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兼职及权益状况,本文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进行了调查。在调查对象的选择上,考虑到收集资料的时效性,选择了有校外兼职经历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同时考虑到一年级新生刚升入大学不久的现状与四年级老生准备就业或考研的现实,本次调查主要以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辅之以一年级和四年级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46份,有效率为91.25%。

1.兼职类型与目的

调查显示,七成大学生有过兼职的经历,兼职的类型有家教、餐饮服务(小时工)、超市促销、发放传单、校园等。有80% 的学生选择做家教或课后辅导老师、65%选择发放传单宣传资料、做校园、40%选择做商品(超市)长期或短期促销、45%选择做餐饮业服务(小时工)、还有13%的同学从事礼仪服务,只有低5%的学生选择如管理、行政等对能力技术要求较高的兼职工作,这说明大学生从事的兼职工作主要是一些知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行业。其兼职的主要目的是赚取收入减轻家庭负担以及培养个人能力提升实践水平,即希望能通过课余时间的兼职增加一部分生活费,并帮助自己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2.兼职信息来源

由于兼职信息来源有限,北京高校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或职介机构等找兼职,在调查对象中,90%的大学生曾经通过中介机构了解兼职信息,只有25%的学生通过学校的相关部门了解信息,其他还有21%和10%的同学通过老师和同学或朋友介绍了解兼职信息。

3.兼职权益损害情况

在调查对象中,有67.26%的学生认为在兼职过程中权益受到过侵害,没有受到侵害的学生仅占18.77%,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大学生兼职平均收入不高,通常维持在每月500元到1000元不等,小时工一般为每小时12元至15元不等,总体水平均较低。第二,关于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三倍薪资等,仅有20%的大学生拿到薪资补贴,60%拿不到,大学生在兼职中用人单位并不能按照国家统一标准支付。第三,在工资发放情况上,有41%学生有过被拖欠工资的情况,不能按月及时发放工资。第四,大学生兼职有 8.11% 的根本没有想过要和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有49.32% 的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有 27.30% 的只是达到了口头协议或保证,只有 15.54% 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书面协议。第五,黑中介给学生的兼职带来的影响不小,调查中有60%同学表示中介收取费用后对他们进行敷衍或干脆毫无音讯,收取押金后根本没有按事先说定给予介绍兼职机会。第六,当学生权益受到侵害时大学生采取的态度也不够积极,在65%的受骗同学中又有87%的同学是忍气吞声的,剩下的13%的同学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就是向自己的工作部门联系,但是只有6%的同学维护了自己的权益,剩下的7%的同学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自己的权益。

二、北京高校大学生兼职权益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权益普遍受到侵害

调查数据显示的近7成大学生兼职中受到过权益侵害问题,可见高校大学生在兼职中遇到受骗的经历不在少数。这是因为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往往经验不足,初次走向社会时必然会遇到种种问题。例如用人单位情况复杂、遇到工伤没能得到妥善处理、大学生兼职工资水平无保障、被强制加班而没有得到应有加班报酬等。

2.单位拖欠或克扣工资现象严重

有 41%的受侵害者表示他们在大学兼职遭遇过单位拖欠、克扣工资的现象。一般用人单位对兼职大学生权益的侵害,虽然有各种不同的手段和方式,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拖欠或克扣学生的工资。一些单位以公司最近运转不利等等原因搪塞学生,学生工资拖欠不发,还有一些按工时计算薪资的单位刻意将大学生工时少计或不计,使大学生应得的工资不能如数到手。

3.多数未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协议

本次调查中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协议仅占15.54%,大多数学生未能与用人单位事先签订协议,有些只是达成口头协议,未能体现对大学生权益的保护。这说明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或者是太过于相信用人单位。即使有些大学生与用工单位签订了书面协议,但只是由用工单位单方保留一份,使得该协议成为用工单位的免责协议,失去了保护大学生权益的实际意义。

4.被黑中介骗取费用

大学生通过中介机构得到兼职的占 47.92%,在找兼职时采用职介机构。目前国家法律对职介机构的约束力不够明确,很多黑职介机构以收取中介费、培训费等方式向学生恶意收费后又不给学生提供机会,有些黑中介还以收取押金或扣押身份证等方式侵害大学生权益。黑中介一般采取的方法为先行收取押金后期却杳无音讯或为学生介绍临时苦工型工作,使学生安全和权益得不到保障,还有一些收取回扣等现象。黑中介的存在一方面由于社会法律监管不力,另一方面也与广大学生警惕性不高,不能够正确把握找兼职的途径有关。

5.受骗后采取维权措施消极

高校大学生兼职中权益受到侵害的占到60%以上,有些是受到职介公司的无端收费,还有是用人单位在工作中的权益侵害。调查显示,学生们在受到不公平待遇时有些并不能采取积极的维权措施,而是大部分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的沉默方式应对,能够通过向相关部门投诉或举报以解决问题的很少,不能够在发生权益侵害发生时第一时间想到诉诸法律,只能默默承受权益受到侵害。

三、加强大学生兼职权益保护的建议

1.社会加强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立法

据了解,无论是《劳动法》还是《劳动合同法》,都没有关于“劳动者”基本含义的界定,对于高校从事兼职的学生是否为《劳动法》所规范的劳动者在学术界也存没有明确指示。如此一来,劳动立法所确定的劳动合同签订制度、劳动者工作条件保障制度、薪金保障制度、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劳动权益救济制度都与学生课外兼职无缘。这样的话,当发生侵害兼职学生合法权益的案件时,劳动监管部门即便想管也无法可依。因此相关用人单位侵害兼职学生权益更是屡屡出现。唯有将学生课外兼职中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纳入到《劳动合同法》与《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的规制范畴才能彻底减少大学生兼职权益受害。同时工商部门应对中介机构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将对大学生造成权益侵害的黑中介进行行政处罚。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大学生能依法维护自己在兼职期间的权益。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是大学生兼职权益遭到侵犯的根本原因。

2.强化对用人单位聘用临时员工监管

根据我国现行《公司法》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了原则性的规定,用人单位应该积极主动地考虑大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侵犯其权益。面对当今庞大的大学生兼职队伍,既要加强对用人单位行为的监督,同时构建一个独立的监督机制,将不合法的用人单位严肃处理以正大学生兼职市场之风。

3.高校加大对学生社会兼职的重视

学校方面应对大学生兼职管理加大重视,尽管多数学校有关于法律相关课程但多数学生只学到皮毛,对相关法律条文却没有深入了解,所以校方应加强相关法律课程尤其是与大学生兼职和毕业后实习工作等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培训。建议学校成立专门的学生兼职服务机构来规范管理学生兼职的活动,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学生在社会兼职中遇到权益侵害的情况,可通过校方出面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合作推荐学生兼职工作,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学生的权益。

4.学生自身加强自我保护法律意识

学生自身方面要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念,同时自觉培养法律意识,慎重选择实习单位或中介机构,要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通过法律等方式解决兼职中出现的权益侵害问题。学习民法中关于劳务合同的规定,努力争取与用工方签订用工协议,不能满足于用工单位的口头承诺。

综上所述,兼职是大学生认识社会第一步,也是大学生形成对社会正确认识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他们将来真正工作走向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能否在兼职中受到公平的对待,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将来能否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因此建立一个健康良好的兼职市场极为重要,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学生自身的努力,使大学生兼职步入正轨,建立良好的大学生兼职秩序。

参考文献

[1 ] 唐思羽.大学生兼职权益侵害现象调查报告[ J ] .当代青年研究,2007(11):79-87

[ 2 ] 李雅茜.高校学生兼职权益的劳动法保护探索[ J ] .青年与社会,2013(11):152-153

篇7

对此,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

一、讲好开头,吸引注意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好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如果在上课一开始学生就注意听讲,他们就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他们的注意力就不易稳定,难以全面掌握知识,学习效果会受影响。

要讲好开头,必须对教材进行认真钻研和深度挖掘,努力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或通过讲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成语导入新课;或在课的开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造成悬念等。

二、注重课堂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此,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过程动态化,要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因此,教师要有提问意识,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对于浅显易懂的内容,教师要把时间留给学生,巧妙地设计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相互之间自主学习解答,教师再适当地加以引导就行了。如七年级第一课《初中生活新体验》中可设计“我遇到的新鲜事有哪些”。对于刚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人人都有新鲜事,人人都有话可说,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引导“说说这些事为什么新,新在哪里”。同时进行对比,使学生感悟到旧的值得怀念,新的值得珍惜,明确要有一个好的开始。

三、注重情境创设,开发学生思维

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既没有小说里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不像影视剧那样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对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初中学生来说,要一下子理解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是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引起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社会生活。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活动情境法,问题情境法,媒体情境法等,方法的选用要因人因时而异,同时也要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规律来选定。

四、注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课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采访,撰写小论文,组织兴趣小组,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以及参观展览,开展各种记念活动,从事各种公益性活动和服务性活动等形式。其中最为常见的形式是社会调查。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调查提纲,要直接到调查单位进行调查活动,事后要对调查得到的材料作出分析,写出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认识,互相启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篇8

[论文关键词]教育科学 量化研究 文献研究 思辨研究 质化研究

教育学科理论和体系的建构,依然是今天教育研究者的一项重要使命。教育学学科界限的模糊性,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则是教育科学理论建构的根本有效路径。

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及其分类

如果将教育学科归为社会科学范畴的话,那么,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即量化研究、质化研究和文献研究方法,理应成为教育学科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和手段。而思辨研究依然会是教育学科研究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因为教育研究者面对的是一个有意义的、价值关涉的教育世界,教育学科所蕴含着的人文精神和人性特质,使它与人文科学有着天然的联系。

因此,教育科学研究方可归纳为四大基本类别:量化研究方法(实验法、定量调查法、数理分析和测验等)、质化研究(人类学方法、定性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思辨方法(注重纯粹的逻辑推理的一种哲学思辨)。虽然,量化研究与文献研究、定性调查法等一样,都具有一定的科学属性,具有可积累性、可修正性等特征;都强调对资料数据的科学收集和有效占有,通过严密可靠的数据资料为寻求事物间的规律性联系和科学性结论提供必要的事实和依据(当然,量化研究通过观察、调查和测量所得出的相关数据属于第一手资料,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中的数据则主要来自于文本,属于第二手资料),但由于研究技术、手段、方法的差异性,决定了它们属于不同的研究方法类型。

二、量化研究的广泛使用是教育科学研究日趋成熟精细的标志

广义上的实证研究包含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学者张红霞认为,实证研究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比如,个案研究如果能把每一步操作都详细地记录下来,就可以认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重复性。而我们这里所指的量化研究属于狭义上的实证性研究,即主要以实验、调查、测验和数理分析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的实证性研究。实证性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的一种研究范式,倡导将自然科学实证的精神贯彻于社会现象研究之中,主张从经验人手,采用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究达到精细化和准确化的水平。

20世纪初,德国学者梅依曼和拉伊力倡把教育研究从哲学思辨传统中脱离出来,走科学化、实验化的路径,要求通过科学的验证来发现和陈述事实,提出只有通过实验与观察,在有意识地简化要素条件下研究教育现象中各种复杂的因果关系,教育学才能成为一门科学。

一个多世纪以来,社会科学的各种理论、方法与技术蓬勃发展,研究方法日趋精细,并陆续引入教育研究领域,促使教育研究呈现出不同的取向和形态。从西方教育科学的发展历程看,教育科学对实证研究方法的借鉴、吸收是其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标志。教育研究者通过对教育实践中各种数据的调查、分析,通过对文献研究、质化研究、思辨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对教育实践中的众多实然问题给予问答,并进行了理论上的有益探索。

以教育管理学的发展为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着教育管理理论的兴起,教育管理科学论成为美国教育管理研究的一个主流性理论学派。“教育管理科学论将自身奠基在逻辑实证主义的基础上,强调教育管理研究立场的价值无涉,强调教育科学理论的描述、解释和预测功能,强调教育科学理论的可应用性、可操作性,强调量化研究,重视测量、数据统计,强调观察、实验的重要性,偏爱用图标和模型说明问题”。尽管教育管理科学论在20世纪70年代后遭到了教育管理主观论和价值论的挑战,然而,纵观今天美国和欧洲的教育研究,量化研究方法依然占据着研究方法的重要地位。

马尔科姆·泰勒在分析了欧洲2000年出版的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性的17种英文高等教育专业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后得出结论: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占主导的只有三类研究方法,分别是:文献分析(37%)、多变量分析(26%)以及访谈(17%),这三种研究方法占到文章数的80%之多,即文献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质化研究分别占据了发表文章的37%、26%和17%。马尔科姆还认为,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因为在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像文献评论、问卷调查和访谈这些方法都非常普遍。

从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看,国内主要教育类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大多是马尔科姆所指的诸如概念分析、批判和现象学等思辨类型的研究方法,而关于量化研究方面的文章内容比较单一,比如,调查问卷类文章主题主要集中在学生经验方面,诸如大学生就业、创业、学习等。有学者在分析《教育研究》所发表的文章后指出,它共登载的165篇研究论文中,主要以思辨、历史文献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完成的论文为主,占86.7%,其中思辨类论文达115篇,又占有绝对优势(70%)。采用“定量方法”或自然科学方法完成的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和数理分析研究论文共计22篇,仅占13.3%。

三、量化研究的运用与效用范围

在教育领域中,量化研究要求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立各种关系变量,通过概率抽样的方式选择样本,使用经过检测的标准化工具和程序采集数据,同时将事物在某一时刻凝固起来,对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建立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必要时使用实验干预手段对控制组和实验组进行对比,进而检验某种关于事物客观规律的理论假设。在研究过程中极力排除研究者本人对研究的影响,尽量做到价值中立。由于量化研究所具有的客观性,以及具有明确、具体的操作程序、可验证性和可重复性等特征,它在宏观研究、因果分析、规律性和趋势性问题的分析、描述、预测及验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马尔科姆对高等教育文章研究方法特点的总结看,采用量化研究的文章主要集中在系统政策、课程设计、高等教育评估和评价、学生经验等研究层面和主题方面,关于教学质量、院校管理等研究则较多采取了混合研究方法。由此可见,教育科学中的量化研究适用于下述研究。(1)适合于宏观研究。即比较适合于教育政策、教育规划和教育预测方面的研究,适合在宏观层面上对事物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趋势性的特征预测,通过教育现象的平均情况和抽样总体的代表性,以求发现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2)适合于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的因果分析和相关分析,发现趋势性的因果规律和相关规律。例如,研究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与GDP之间的数量关系、专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相关性分析等。(3)适合于课程改革、教育评估和评价、学生发展等方面的评价、描述和预测性研究。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将数据加以分析和归纳,发现和推断具有代表性的、可推广的特征和模型。(4)能够证实或证伪已形成的理论假设,并不断地修改或完善已有的理论假设。比如,学习心理领域的许多理论就是通过验证或证伪方法发展起来的。

信度和效度是关系到量化研究结论准确和普遍意义的关键性要素,而无论是观察、实验、测量、数据统计,还是用图标和模型说明问题,其设计和研究难度都比较大,对研究者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因此,研究者除了需要具有严谨规范的求实精神、较强的演绎归纳分析能力外,还需要对研究问题能够给予合理假设,需要具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如问卷法、实验法)、数字统计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研究者不仅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样本或者选题值得进行大样本调查,同时在问卷设计、样本选择、信度和效度检验、分析工具、分析深度、合作沟通等诸多方面都应具备科学的态度和较高的专业水准。

四、基化研究的优缺点辨析

实际上,教育科学中的量化研究虽然强调事物的“量化”,即通过对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而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但其根本意义依然在于寻求一种规律性认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只是量化研究更追求和强调科学的程序、手段和步骤,依靠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和相关关系进行调查、测量、计算和分析,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一定把握。一般来讲,在研究阶段上、对问题的认识程度上,定性是定量的基础,定量是定性的更高阶段。从这个意义上看,量化研究方法有以下优点。(1)量化研究方法符合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教育研究可以定义为对数据(用于分析和研究的各种数字、文字、图象或其他形式的资源)的系统收集和分析,其目的是对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有效的概括、预测、干预和说明。”(2)量化研究有利于数据资料的有效积累,有利于对研究问题的深度解决,有利于克服教育研究中的主观性和各种偏见。如果我们想对大学的教学改革评头论足,必须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研究型大学和普通大学的教学现状,否则难以令人信服,而这很难通过思辨或文献等方法来完成目的。大学教学的实际状况和学生对教学质量的真实想法,只有通过问卷调查等量化研究方法才能够真实地得以反映。以张红霞、曲铭峰的《研究型大学与普通高校本科教学的差异及启示——基于全国72所高校的问卷调查》为例,该文章通过对研究型大学与普通高校本科教学的差异性的问卷调查,通过大量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客观真实地为我们揭示了不同类型高校的大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情况和影响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其得出的结论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研究型大学(北大、清华除外)的教学质量问题普遍严重;教学经费不足是质量问题的首要原因。由于研究者客观中立的研究立场和科学求实的科学态度,由于问卷内容的严谨规范和数据资料的真实可靠,尽管结论令人意外,但却很难否认该结论的真实性。(3)量化研究能够通过清晰易懂的图表、数字或简短的文字说明事实、实质和趋势。比如,马丁·特罗通过相关数字对高等教育精英阶段、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15%以上)和普及化阶段(50%)作出了科学论段,形象说明了高等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数字特征。

量化研究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量化研究除了对研究者的技术性有较高要求外,还需要研究者秉持一种客观中立的立场,尽量坚持价值与事实的适度分离。但是,当研究者因某些原因想用自己的研究支持某种观点时,就有可能产生偏见,这势必会影响结论的真实性。虽然研究者应坚持价值无涉这一原则,但真正将价值与事实分离却很难做到。(2)作为量化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问卷调查法,其抽样误差总会客观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使研究的总体效度受到影响。问卷调查和结果往往会受到经费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而且,大多数问卷往往比较浅显,不能深入到引出应答者真实意见和情感,也就不能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以《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一文为例,研究的主题是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的调查,但调查的人群却只有在校大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反映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创业意向与家庭背景关系、大学生赞成创业或不赞成创业原因、大学生创业知识等问题方面,而有些结论与问题内容不构成必然关系。比如,结论对策中的“政府应优化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与问卷内容无法呼应。(3)基于访谈法的量化研究结果的效度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访谈者的观察能力、反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4)发现趋势性的因果规律和相关规律具有相当大的难度。研究者在对复杂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的因果分析和相关分析时,不同变量的选择会对结论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如政策等变量因素在实证研究和数据预测中很难得以体现。预测与实际的不符使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对宏观预测的科学性提出质疑。比如,关于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预测方面,20世纪90年代相关实证性预测文章对我国2010年的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的最大胆的预测也没有超出1000万人,而2008年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已经超过2 700万人。在对教育现象的相关分析中,有些相关分析显得比较牵强,令人难以认同。有时从一项相关研究的结果中获得有关原因和结果的推论是困难的。当变量A和B相关时,研究者不能明确地推断出是A引起B,还是A和B是由第三个变量C引起的。

篇9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观;教育

近年来,青春励志偶像剧《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等红遍我国的大街小巷。剧中大学生毕业后承担着现实就业的压力和竞争的严峻挑战,面对就业和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年轻人一样,他们对长辈们的安排并不满足,最终通过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青春奋斗道路,反映了大学生的就业观,如果毕业生就业观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可能会引起社会不和谐、不稳定。

一、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背景

《奋斗》把视角定在“80 后”的一群年轻人身上,描写陆涛、夏琳等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毕业生,他们为了爱情、事业、家庭而奋斗,表现出当代大学生成长、成熟过程。《我的青春谁做主》描述了三对青年男女对待成长之路上父母、事业、家庭等社会关系的故事,真实地展现了老、中、青三代人对待事业、生活的不同态度。

这些以“80 后”为题材的电视剧都以独特的手法和不同的角度揭示了“80后”这一群体的生活特征和社会形态。当代大学毕业生大多是“80后”的独生子女,一出生就成为家庭的中心,处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的“包围”之中,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备受家长关怀和溺爱,习惯于向家庭和社会索取,追求时尚,享受生活。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为毕业生“双向选择”创造了良好条件,处在社会环境和自我性格双重矛盾中的大学生,他们有择业理想。特别是受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影响,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大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观与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息息相关。

二、大学生的就业观特征

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在《奋斗》中的青年人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向南在公司当白领、业务员;夏琳去娱乐场所当时装模特儿;华子倒腾二手车,后来开蛋糕店、美发店;杨晓芸辞去白领工作自己开精品店;每一个角色都拥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立意识,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表明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特征。

(一)大学毕业生频繁更换工作

大学生在校期间,要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许多在校学习不好、表现不佳的学生往往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而那些学习成绩好的人却得不到发展,这些都与社会关系、家庭背景有关。目前很多用人单位更多的是看重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愿意录用专业技能跟紧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需求的高校人才。现在用人单位经常会问“你会不会频繁更换工作”这样的类似问题。可见在聘用人才时很忌讳大学生频繁更换工作,甚至对这种现象不满。据调查,对待这样的问题,32%的毕业生选择“会”,15%的毕业生选择“不会”,8%的毕业生选择“考虑过”,还有20%的毕业生选择“不知道”。他们对现代社会现象不满,对于大学毕业生的这种想法应引起高度重视,[1]频繁更换工作在有利于增加经验的同时,也有着其负面影响,容易造成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心里不踏实的感觉,盲目跟风、见异思迁等不良现象经常出现,也使得用人单位对这类毕业生不放心、不信任。

(二)大学毕业生缺乏正确的自我分析

初次步入职场时,对自身定位不准确,就业期望值较高,对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及当今大学生求职就业现状缺乏真正了解。许多大学生抗挫折和失败能力较弱,现代父母的悲哀是对孩子投资全部放在成绩上,但学校只能给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却不能给予就业保证书。拿到高学历、好成绩,并不是竞争结束,而离开学校才是竞争开始。只想找“比较好听的工作”,缺乏对自我的分析,不考虑所选的工作单位是否适合自己专业和特长。很多毕业生就业时把希望寄托在社会关系上,随着这种社会现象的发展,他们对“大学生就业靠什么”这样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选择靠家庭和社会关系。如果你的关系够权威,那么你的工作环境和收入一定会很优越。目前用人单位看重的往往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在求职中,不应只看到共性而泯然众人,而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

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呈现积极的求职心态,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积极应聘求职,大部分学生还有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通过对我校学生期望月薪调查显示,希望月薪在800~1 200元以上的占15%,1 500~2 000元以上的占25%,2 000~3 000元以上的占40%,3 000元以上的占5%。大学生对职业和社会的了解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一部分人对自己的兴趣、性格和职业能力了解不够,对于就业前景想象得过于理想化或盲目自卑,必然导致就业期望值过高或畏缩不前。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一味追求大城市、大企业,只考虑工作待遇高、工作环境好的职业,而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从而错过很多就业机会。同时,心理承受能力不高使得许多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产生了消极情绪,吃苦耐劳、艰苦创业和奉献敬业精神缺乏,因此,就业后被辞退现象时有发生。

(四)大学毕业生创业缺乏谨慎考虑

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是参与者少、旁观者多。这几年不断有大学毕业生走上创业路,尽管目前社会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但是毕业生创业仍不是主流就业选择。从事的多是规模小的个体经营的行业,成功率低。而且,自主创业只适合少数人,具有创业素质和条件的人毕竟很少。选择自己创业为就业形式的学生并不多,表明毕业生创业行为较审慎,是因为大学生创业的大环境不够成熟。大学毕业生不进行全面、客观、深入的创业调查,难以应对创业面临的各种压力,逐渐让自己感到不自信,显现出实践能力不强。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职位理想定位应在中下层,从很基层工作做起,积累经验,为创业做准备及更好的发展。对工作是否要专业对口,大学生敢于尝试别的工作或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这样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并且提高适应能力,学校与社会完全不同,要完全融合在里面要经过一段时间去适应,创业只能缓解就业难现状。

三、积极培养大学毕业生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应该通过课堂学科渗透、实践模拟训练、就业服务信息网、主题班会、就业论坛等方式积极开展就业观指导,同时大学辅导员应注意积极开展个体咨询工作,因人而异地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推动其顺利就业。

(一)加强品德培养,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更关系到他们能否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取得预期的职业成就。在环境的影响和利益的诱惑面前,做出背离职业道德的行为。因此,毕业前,要有意创设情境中的检验、考验和评价自己抵御环境影响和利益诱惑的能力。积极培养大学生应该有的敬业精神,教育他们干一行爱一行。求职时积极响应国家优惠政策,大学毕业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去西部工作等,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对待工作勇于扎根基层,对待困难勇于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公私观、义利观、荣辱观,做好学生们在求职中的思想引路人。培养大学毕业生的工作责任心、判断力和奉献精神,要有雅俗共赏的亲和力、融入于众、出淤不染的精神,要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愈来愈热心积极为社会服务,充分发挥大学生有专业知识、为人坦诚的优势,切实以自己的就业为社会作贡献。

(二)保持良好的心态,调整就业期望值

《我的青春谁做主》中钱小样任性冲动,憧憬外面世界的精彩。青楚姐姐的成功和内涵使小样也刻意努力去模仿,虽然最终小样以失败告终。但在经历了从随心所欲,到遇到现实压力等一系列波折后,小样终于悔悟了初次步入社会的无知,必须从头做起、脚踏实地,最后也获得了属于小样的成功。从钱小样的身上,我们也体会了另一种教育观念,从小多一点历练,不要处处替孩子做主,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碰几次壁、摔几次跟头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比家长苦口婆心的教育更有说服力。这部电视剧中值得我们学习和佩服的人物还有许多,如:说话幽默、看待问题全而有哲理的钱小样父亲钱进来;有知识,有思想,有自我,极其理智的钱小样姐姐赵青楚,正是年轻有为的知识分子形象的代表;有着超出同龄人沉稳的社会青年成功人士高齐,他在关键时刻能够给予人以心理安慰,并且有利打开心中的问题,他的乐观和乐于助人是大学生值得学习的榜样。[2]在职业选择时,理性调整就业期望,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是调整大学生就业准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在择业的时候不应片面强调“专业对口”,可以尝试别的行业,进一步提高自己,在就业时应该做好心理准备,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坎坷和打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才能在就业岗位上更好地展现自己。

(三)突出专业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

从新生入学起,在选择专业和课程方面多方面提供帮助,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在低年级,帮助学生确立就业目标,开展创业教育和培养特色专业,为就业奠定基础;在高年级进行就业实践训练,积极参加岗前实训,参加各种人才招聘会,强化个人专业特长,培养学生发展性的就业素质,进入高年级后具有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基本素质,尤其是毕业前参加社会实践实习非常重要,尽可能扩展自己专业经验,在自己的头脑中不断充实符合就业形势的内容,强化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通过新经验实现自我发现、自我了解过程,可以使大学生达到更好的自我信任和自我接纳。[3] 明确培养重心是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学生积极利用学习之余参加兼职,以提高自己的工作经验与社会实践能力,在以后就业中更有发挥余地。

(四)了解就业信息,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

我国在经历金融危机冲击后,经济形势不断好转,我国的产业结构将有一个长时间调整和升级。据中国媒体最新统计数据,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去年的611万多19万人,加上今年即将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会出现新的变化,技能人才供不应求。大学毕业生应该把握社会和市场的变化,结合市场需求,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成为企业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一般学校给予的招聘信息是比较准确的,应该多多注意就业信息,多与用人单位沟通,以便更好地准备、更好地做出选择。只有素质逐步提高,面对就业竞争,毕业生才能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就业趋向,能用正确积极的态度面对应聘,呈现一种好的就业趋势。

[参考文献]

[1] 张英迪.寻找人生奋斗的坐标――关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择业观的调查报告[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2] 石范锋.从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看教育[J].网络财富,2009(08).

篇10

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大二学年的暑期如约而至,针对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我有幸参加了文法与外语学院支教队的招募,并从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这支队伍的一员。背起行囊,带着最初的渴望,在张晶书记和闵文副书记的带领下,同另外13名同学一起开始了一场首踏京山支教行。在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杨集镇小学,从7月7日到8月7日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一席九个女生和五个男生一起开启新的生活篇章。而与我们朝夕相对的即是一群00后学生,小至幼儿园,大至小学六年级。

作为一个普通的班级,我参照着这所小学的课程表为这52个小学生量身打造了专属于他们的课程表。当然,也属于我们这15个老师。因为有的学生的家距离学校有好一段距离,所以我将课时从固定规格中的4+3模式浓缩为4+2模式。安排两个班级的课表,可真是煞费一番苦心。而我在这个支教过程中,则是担任高年级的作文老师和低年级的普通话老师,偶尔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太过调皮而帮着体育老师代课。

我们习惯将完整而有规律的一天安排为:上学、放学;吃饭、午休;上学、放学;吃饭、晚休,其中偶尔穿插着数个同小学生们在操场、教室、宿舍,总之在这个学校的角角落落里闹腾的时间。不知是不是因为面对的人是一群00后的孩子们,我这个名副其实的90后不曾感到一丝不好意思,甚至在第一次见面是就将手搭在他们的肩上,可以说在这个混熟的过程中,我如鱼得水。当然这里面不乏有难以搞定的学生,或是上课时嬉笑得不规不矩,或是一副不苟言笑的镇定自若。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至始至终都要学会这不以大学生的姿态来高高在上的对待这群小学生,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平等交流与沟通的氛围。

而在这里,我也不得不在这一个月的支教活动后对支教衍生出另外的看法。毕竟网络上反对支教活动的号召不绝于耳,因为觉得正处童年中的孩子们被硬生生的剥夺了假期,更甚至是在支教队员潇洒的离开后徒留孩子们过多的想念。当然,我不否认这样的说法有其根据性,但是我也想用“利大于弊”四个字概括一下我眼中的支教。

第一,学生们是自愿报名参加支教活动,小学校方及参加支教行的我们并没有硬性强求任何一人参与。

第二,当然,其中不乏有家长强制要求自己的孩子在暑期进行上课,但这只占五分之一的比例。与孩子们参加培训班相比,也许我们带不去太多的知识,但是我们带给了他们更多的快乐。我们也和学生们达成了协议,如果他们之中的部分人实在不想来,我们甚至可以和其家长进行洽谈,还孩子一个完整的暑期。

第三,我们不教常规知识,例如数学和语文。年级和年纪的各不同造成了我们不想教他们已经学过了的东西,也不想教他们即将会学的东西,毕竟在某个时刻会减少他们的积极性。而是将手语、手工、魔术和日语这些他们鲜少接触的东西带进他们的生活。

第四,谈谈所谓的“弊”。除了给校方带去的日常麻烦之外,似乎只剩和孩子们平日接触中所积累的感情不曾被轻易的抹去。

20xx年的暑期社会实践让我收获不少,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在与小孩子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更或者说是在为人出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一、善于与他人沟通

无论何时何地,这一点都在与他人的交往合作中显得至关重要。用一句耳熟能详的语言解释就是: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与感情进行传递和反馈的桥梁,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因为和学生们的年龄存在差异,因而导致我们看问题的角度有错不同。但是作为从小学阶段过渡来的我们,多少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分析问题。但是年龄尚小的他们,却不一定理解我们的做法,因而叛逆。这个时候,需要的则是一种心平气和的沟通。

就像学生们不喜欢写作文,我却会耐心的告诉他们:我希望从他们自己的文字中了解到他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直观而方便。于是,他们就会想尽方法的用词汇修饰自己的文章以便我更容易的记住他们。就像学生中的这么一段开头:我是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开朗女孩。于是,我很自然而然的记住了这个女孩叫做张碧辉。而每次听见这句话,在反射弧的作用下,脑袋里的第一映像也是她。

二、耐心的与人交往

顽皮是小孩子的天性,因而在与我们这群小大人交往的一个月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的摩擦。没有谁从一生下来就注定了乖巧或是顽皮,性格的养成来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学校、乃至个人。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找到问题,才能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这个时候,耐心就成了重中之重。当成人的我们对着孩子苦口婆心的劝诱,这样的话多了则显得适得其反,孩子们无非是“左耳朵进,右耳多出”。

支教活动的第一次见面会,有一个特别沉默寡言的小男生坐在教室的角落,不言不语,甚至不曾将眼光投向正前方。轻手轻脚的走到他的身边坐下,温柔的询问却依旧换来不理不睬,这个时候一定要将耐心挖掘出来,不然对孩子将是更大的打击。不妨采取我问你答的形式,哪怕只是一个点头摇头的回应都是好的。“是不是你不想来,爸爸妈妈偏要让你来,所以你不开心”、“其实我小学时候成绩也不好”之类的话来拉近两人之间的距离,有时候预备一个善意的谎言在恰当的时候用上,也是对孩子心灵的一种弥补。

三、牢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一间上市公司,小到一个几人小组,都是一个追求共同利益和梦想的团队。而这中间总会存在着一个犹如另领头羊一样起着关键作用的领导或队长,牵引着成员对其行为规则进行认知和奋斗。只有牢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才能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乐趣。

即使产生了与领导或队长不一样的观点,也要学着耐心的沟通,弄清楚孰轻孰重、孰是孰非,进而站在以集体利益为基础的立场上同众人商议决策,而不能任由自己的小性子我行我素。即使地球是圆的,也没有人是中心,其他人更没有必要围绕着其旋转。可是当你有一丝不适时,却成为这个团队其他成员所关注的焦点,满是照顾与问候。倘若是这样,那又有什么理由不为这个团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呢?与他人合作,也就显得不那么繁琐与乏味了。

四、不要吝啬自己的“对不起”

勇于道歉,即使相处的对象是一群不谙世事的小学生。就算自己在理,可在孩子面前,很多事情都有可能变得无理可循。如果他想做一件事,任凭“不许做”的恶言厉色,也不过是适得其反。为自己的粗鲁行为道个歉,然后告诉为何“不能做”,是不是更有可能换来对方不许做的效果?作为老师,即使并非名正言顺的真真老师,但是也不要摆出一副高姿态,自己错了,还是得道歉。

就像我发现一学生的作文存在抄袭现象,而在课堂上批评了他。事后觉得不妥,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该同学说了一声“对不起”。本是一件小事,为何要小题大做而闹得一发不可收拾呢?即使是小学生,也有着满满的自尊心,或者更甚于我们这群成年人。一句“对不起”,即使换来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笑脸,又何乐而不为呢?

20xx年的暑期,是从出生到现在以来最充实的一个暑假,亦是最美好的一个暑假。和一群孩子们度过的假期,哪怕有疲倦有抱怨,却也依旧满足和感动。孩子们简单而美好的世界,真的不应该被岁月的年轮所侵蚀。而从孩子们和【筑梦】支教队中学习到的东西,将是终生受用。

20xx年的暑假,充满感动和感恩。

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一、引言

在国家经济增长放缓、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容乐观,而农村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问题也引人关注。为响应学院鼓励大学生走入社会、进行社会实践的和国家鼓励大学生走进农村,帮扶农村的号召,国际商学院团总支特组织了此次以“关注农村发展,关爱农村儿童”为主题的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活动。

二、调查

农村由于其自身经济发展相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以及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局限,其教育水平发展相对缓慢,儿童的学习和心灵成长得不到足够的关注。针对这一现状,我支教团队特选取了菏泽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经过12个小时的旅途展开了为期1个月的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注重调研的延展性,并未局限于一村一镇的调研,而是采取辐射调研的方式,团员分批前往周边的区、县、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其情况进行了详细细致的调查研究。

通过1个多月的支教服务和调查活动和为期2周的信息整理工作,我团队得到了以下信息和结论:

(1)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在政府的扶持和政策的指引下,菏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产量稳步增加,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数量不断提高,农田水利会战成效显著,农村交通状况改善。但是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和相对薄弱的经济基础,菏泽地区的农村相比较其他地区农村的发展状态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农村教育得到发展,但发展速度缓慢,发展状态失衡。

1.学校

在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下,农村中小学数量增加并且添置了相应的教学设备但是由于农村自身多方面的局限,学校能提供的教学服务力仍旧有限。

2.教师

我们在支教活动中发现,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工资普遍不高且大多为退休或年龄较大的中老年教师,虽然该部分教师拥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普遍不是很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并且这些教师教学现代化程度较低,即使学校在政府的帮助下引进了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情况下,由于许多教师对现代化社会的使用水平较低,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也无法良好的发挥作用。同时,许多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也在进行农业生产,精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分散,为教学工作的进展带来了阻碍。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的农村中小学严重缺乏音、体、美等从事素质教育的教师,很多农村的中小学的素质教育课程都由语文数学老师代课,甚至会出现为了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在课表中排出音、体、美等素质教育课程但并不进行教学的现像。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学生的素质发展,影响了素质教育在农村的推行和实施。

3.学生

通过给农村儿童授课和家访我们发现,在义务教育普及的今天仍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儿童因为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不能正常的接受教育。而接受教育的儿童观念上也存在严重的偏差,对教育的意义和对自我发展的影响认识不清。在对农村儿童进行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儿童的心理成长状态并没有的到足够的关注。

三、研究分析

1.农村经济状况研究分析

通过对菏泽农村的政府机关、当地农民调查访问我社会实践团队发现菏泽农村在当地政府的引领下健康发展,但是,由于降水分配不均,不少年份出现灾害性的天气,水利设施相对不足,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除农业生产外,农村民营企业发现相对缓慢,数量质量相对不高,而省里的资金支持基数可观,但分摊至各个乡村便显得均数不足,这些情况导致菏泽农村在近几年发展提速但仍与其他地方的农村存在一定的差距。

2.农村教育状况研究分析

学校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虽然逐步走入正轨,但是受限于农村自身发展动力的不足、教师力量薄弱、当地人对对教育重视不足等多方面的限制,菏泽地区农村中小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往往不高,没能够真正的良好推行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这种状态虽然受到了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但相关解决措施不足,推行困难,需要长期的努力加以改变。

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的关键,通过支教活动我们发现,菏泽地区农村教师的年龄普遍中老龄化,这是长期的教育落后造成的,但要想提升整个菏泽地区农村的教育水平,需要改进和提升农村的教师队伍。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同时,由于农村中心小学教师的工资长期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众多教师不得不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寻求其他的经济来源,这对教学质量影响较大,政府对农村教育工作者待遇的提升很有必要,但也要是视地区经济条件量力而行。

学生的发展是教育工作的落脚点,在和孩子接触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由于教育基础的薄弱、家长的重视不足和错误引导,菏泽地区农村儿童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还是未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意义,他们的内心诉求得不到满足,这需要加强学校的教育并且改变家长的观念,对适龄儿童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健康积极的成长。

四、建议对策

通过长时间的支教活动和一系列的调查研究,针对农村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实际特点,经过思考、讨论我团队提出了以下建议对策:

经济方面:

1.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保障农村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2.鼓励和支持农村民营企业的发展,推动更多的第一产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劳动力发展。

3.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切实推动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

教育方面:

1.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走入农村,帮助农村提升教育水平。

2.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再教育,提升农村教育水平。

3.当地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入,通过长期的宣传和不懈的努力推行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

4.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引导农村儿童行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