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5 17:36: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乡发展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三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是农民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实惠增加。去年全市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625元,增长8.1%,是自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虽然增速仍低于城镇居民,但增速差距在缩小。同时全面清理了涉农税费,取消了农业税,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农民实惠的增长要高于收入的增长。
二是城市化步伐加快,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在全市总人口增加的情况下,农业人口逐步减少,去年农业人口为227万人,比2000年减少12%。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就业人员的三次产业分布,2000年是19:40:41,去年是18:39:43,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下降了1个百分点。农村总劳动力中,转移到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所占比重已达52%。三次产业总值比重,2000年为4:43:53,去年调整为3:43:54,呈现协调发展的格局。随着中心镇规划建设等工作的开展,农村生活居住和创业发展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去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00.08亿元,增长5.4%,增加值115.5亿元,增长5.4%。出口创汇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5.15%,居全省领先地位,并创下了人世三年来最高水平。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三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第一,发展中心镇,促进城乡经济融合、产业联动。去年八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心镇建设的决定》,明确中心镇是**市农村地区一定区域内的经济中心,是实现农村“三化”的重要载体和依托。市和区(县级市)两级财政每年安排每个中心镇1500万元的统筹建设资金,把管理权、执法权、税费收入留成等县级权限下放给中心镇,加强规划建设和管理指导。这些措施加快了中心镇的发展。去年**市在建的10个中心镇实现生产总值275.45亿元,同比增长14.3%;完成两税收入28.07亿元,增长18.3%;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万人。针对农村地区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着力调整城乡产业发展布局。引导产业、项目、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向农村特别是中心镇扩展,改变农村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
第二,大力推进农民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是完善统筹就业服务体系。具体做法是延伸城市就业培训服务工作到农村社区,在乡镇设置劳动就业服务站和培训基地,在中心村设置劳动就业服务机构。二是实施就业培训资助计划。对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户,每户政府资助一个人到技工学校读书,每人补贴1500元,等等。三是实行就业服务激励。企业招**地区的农民,政府代交一年的工伤保险金;村干部介绍农民找到工作,一个奖励100块钱。中介服务机构帮农民找到工作,一个奖励50元。四是改革户籍制度。取消了“农转非”计划指标,凡在中心镇有固定工作和固定住所的本市农村居民,可转为该镇居民户口;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可继续保留原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益和集体可分配权益。
第三,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加强农田标准化建设,提高地力。近年**市按照机耕路网络化、排灌渠硬底化、主干道林网化、农田方格化的“四化”标准,完成标准化农田建设70万亩,经过标准化建设后的农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土地租金普遍提高30—50%。二是建设现代化基地和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规划、建设了10个蔬菜基地、5个水产基地、8个水果基地、5个花卉标准化示范区和5000亩鲜花生产基地。培育、扶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加强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形成了中心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协调发展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去年**市四大中心批发市场交易额达176.2亿元,有力促进了农产品流通。三是加强标准化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定(修订)农业地方标准130多项,建立了26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市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地80个,产品103个,获得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产品分别78个和66个。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和动植物检疫防疫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重点是推进三大工程:一是“青山绿地”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投入12.5亿元,造林86平方公里,绿化率提高3-4个百分点。二是实施农村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话、通电视“五通”工程。目前全市行政村全部实现了五通。三是城乡防灾减灾工程。**市列入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范围的共有18宗工程,总投资81.26亿元。除珠江提岸、大学城提防外,其余16宗工程均分布在农村地区。
第五、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一是逐步推进城
篇2
学生回家乡自行联系当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进行实践活动,学生返校后,必须交回在本社区或乡镇卫生院(站、所)签章及部门领导进行成绩评定签字的实践鉴定考核表一份。实践内容与要求包括:
1. 必须根据自己的专业或以后发展的方向,到相应的城市社区或农村乡镇卫生院(站、所)进行医疗实践活动,其中在药房和治疗室工作时间不少于2个半天,每天不少于6小时。
2. 总计诊治疾病不少于20人次。
3. 书写门诊病历不少于10份、医学留观病历不少于3份。
二、实践调研报告内容
城市社区或农村乡镇卫生院(站、所)医疗实践活动结束后,必须完成不少于3000字的医疗活动调研报告1份。每位学生必须认真、如实的完成。调研报告须经当地有关部门签字、盖章并给出相应的评语,学校才给予成绩评定及获得的学分。各班组织对本班调研报告进行评分,并按本班级学生人数的10%推荐优秀调研报告到学校进行交流。
医学本科生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医疗实践调研报告提纲如下。
要求:(1)每份调研报告的内容为1项(下列4项,任选1项);
(2)每份调研报告立题要新颖,论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一定要以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说明问题。
1.了解本社区或乡镇人口的年龄、性别、职业、经济收入结构与疾病谱的关系;xx年本地区前10位常见病与多发病(一一列出病名)的发病原因以及与人口年龄、性别、职业、经济收入的分组对应关系,本社区或乡镇疾病的防治方法和效果,你自己的认识和建议。
2.了解本社区或乡镇卫生资源结构与现状——包括组织结构与现状,人员年龄、学历、执业资格、医学技术职称结构与现状;本地区卫生区域规划及发展方向,存在的问题及其本地区解决问题的办法,请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其对策。
3.城市社区或乡镇卫生院(站、所)在治疗本地区常见病与多发病(一一列出病名)中:
(1)中医就诊率(含就诊原因)、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各为多少?
(2)平均治愈或使其好转1人次的医疗费用为多少元?(本社区或乡镇每人年平均收入为多少元)
篇3
初识张金龙,是在2009年第二期《中国龙商》杂志上看到的题为《农民工京城“亮剑”――关于农民工张金龙10年京城创业和发展的调查》,这是针对当时我省在京有30多万农民工的现状,由龙江省委政研室、省政府驻京农民工管理办公室、北京黑龙江企业商会组成联合调研组,对我省农民工张金龙创办的北京亚警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创业和发展情况进行的调研。张金龙自强不息、不甘平庸、克服重重困难,成立中国第一家民营保安公司的创业事迹令人佩服,给记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调研报告《农民工京城“亮剑”》,不仅由省委《决策参考》专刊发送全省领导参阅,而且广受好评。
2009年,《活力》第七期全文转载了《农民工京城“亮剑”》,且作为封面故事文章发表,影响广泛。
2012年,全国工商联机关报《中华工商时报》又以《十年嬗变化蛹为蝶》为题专版报道张金龙的创业故事。
张金龙,黑龙江省延寿县人,1974年出生。
张金龙研究生学历。无党派人士。现社会兼职:黑龙江省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黑龙江省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黑龙江省青联常委、北京黑龙江企业商会副会长。
1996年,张金龙从部队退役回到家乡。一年后,他报名跟随黑龙江省方正县劳务输出部门组织的70多人进京学习培训保安业务。2000多参训人员,张金龙凭着良好的军事素质和过硬的军事作风,很快脱颖而出。三年里,他从中队长助理、中队长、大队长、支队长,直至升迁保安公司常务副总。
2001年,我国加入WTO世贸组织,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外来资本的涌入和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迎来了安保行业的春天。张金龙凭着军人的敏锐性透彻地把握着时代的脉搏。而机遇,也永远青睐有准备的人。
2002年4月,张金龙突破常规,毅然辞职,多方筹措资金,注册成立中国首家民营性质的保安公司――北京亚警保安服务公司,并成为首家通过ISO9000认证保安企业。
张金龙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严格管理,规范经营,企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得到了服务单位和首都安保管理部门的充分肯定。2008年,被中国保安协会吸收为理事单位;2009年,被评定为北京保安系统A级保安企业。张金龙个人获得北京第29届奥运会安全指挥中心授予“奥运安保工作先进个人”;“建国60周年庆典先进个人”等二十余项奖励。
从此,亚警保安成为北京名列前茅的保安企业和首都重要的维稳力量。
亚警保安取得的非凡业绩,并没有让张金龙停下前进的脚步。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不断对安保行业带来冲击。为实现公司从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他不断加大对公司的技术投入。
2011年10月,张金龙创立中警集团,出任董事L。中警集团立足北京、辐射全国、兼顾海外,积极开拓人防、技防、非基础性保安服务市场资源,以适应国内外安保服务市场现代化、科技化、人性化、高端化需求。
篇4
一 社会调研过程简述
1.选题目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大气污染,水污等都给居民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调查研究,就可以了解到近些年环境污染给农村居民带来的影响。
2.调查方法
在此次的社会事件中,我主要采取了收集资料以及访问的形式。
3.调查过程
(2)走访调查:7月22~24号这两天我走访了本村的几户居民,其中包括邻近废水坑和远离废水坑的居民。
(3)调研汇总:20xx年7.25~7.27号将7.20~24这四天搜集的资料以及寻访的笔记予以整理,理清撰写报告的思路。
(4)撰写报告:20xx年7.25~27号,根据前六天的收获,参考《社会调研报告撰写规范》撰写报告。
二、社会调研结果与分析
我家的门口不远处有一个土坑,周围的居民都把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到坑里,坑里还经常有一些野狗,像这种土坑我们村中有五六个,而且都被居民堆放垃圾,排放污水所用。污水乱排、垃圾乱扔,这在农村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也是一个很严重的污染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村民们对待环境问题也是很重的。父辈的村民们都记得原来的漕河河水很清澈,水中还有小鱼,河虾,夏天人们经常到河边游泳,捉鱼摸虾,等到我们小时候河水已经臭了,每次过河人们都掩面而过,罪魁祸首就是河两边的造纸厂向河中排放污水,使原来清澈的河水变的黑臭,也把人们的欢笑带走了。
后来为了迎接奥运,进行了整改,将造纸厂都关闭了,污水不排了,可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干旱等原因,漕河河水也枯竭了。而给河周围几个村带来的问题却没有停止,尤其使水质问题,大人们都说原来的白开水都是清甜的,现在的水总有一股臭纸浆味,很难喝,村中的条件很有限,再打更深的水井又没有资金,居民的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没有几户人家喝纯净水。
近两年村中的一些大人,小孩身上开始起疙瘩,疙瘩又疼又氧,我深有体会。因为回到家中我也起了一身,很难受。妹妹从高中放暑假回到家也起了,她的同学来找她玩,我访问了一下她们,她们身上也起了,只是程度不同,都没有我妹妹的严重。村中的大人们都说是水的问题。
听村中的人说奥运严查后造纸厂将排水管都埋到了地下,所以地下污染得越来越严重,村民们对饮水问题更为关注,通过两天的走访,我对农村居住环境问题有了一些了解,发现农村环境问题真的日益严重了,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村民们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自身也要努力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
解决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与个人调研收获。
篇5
王汉建
(机电工程学院,08级,机械0809班,2008072153)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三农”问题的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迫在眉睫,自从2000年,海南省首倡文明生态村建设,全国上下掀起了建设生态文明村的热潮。山东省滕州市紧跟社会潮流,应广大农民朋友对生活环境质量的需求,加快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步伐,取得了广大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在调查期间,通过和该村党支部书记的谈话中我了解到,该村已经建立了生态文明户80余家,种植绿化植物一千余株,购置垃圾桶二百余个,基本上每一个胡同能够平均四个,该村计划在2010年上半年普及沼气池,现阶段该村建有自己的沼气池配件厂,包括沼气池主池体和沼气池盖,也建成了自己的彩砖厂,生产各种彩砖,用来内销和外销,还有自己的农产品购销服务部,方便了农产品的销售。该村街道建不设别具风格,除了道路两旁间隔栽种了不同种类的绿化树,还在两棵树之间栽种了各种花草,各户门前也建成了自家的“花池”用来栽种一些蔬菜之类的东西,各个胡同安排了具体的生态文明负责人,具体负责该胡同的卫生以及治安问题。
通过调查访问,该村的生态文明村的资金除了广大村名的集资外还有好多关注村庄发展的热心民众的捐款,和政府的一部分支持。通过这一村庄建设可以发现,一个人,当他功成名就的时候,他就会用各种办法回报生他养他的家乡,也可看出一个人奋斗的重要性,为了自己的亲人,为了家乡……
虽然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就在一开始,村干部就面临了各方面的压力,一是资金问题的紧迫,二是好多村民的反对,他们的思想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没有远见卓识,只能看到当前利益,无法正确的衡量生态文明村的利与弊,得与失。村干部在村民的思想动员上做了很多的工作,这为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排除了一部分障碍。除此之外,我个人认为,不管什么地方,哪一个社会阶段,建设生态文明村都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
1、建设生态文明村就是为了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与水平,所以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为文明生态村创建和收益的主体,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让他们从思想上到行动上支持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工作。
2、建设生态文明村还要树立和增强科学发展的观念,坚持文明、生态一起抓,软件、硬件一起上。避免一些地方的“光说不干”的现状,三番几次的将农民朋友对生态文明村的建设热情凉到了最低点。除此之外,最主要的是还要充分发挥农村文体中心或活动场所的宣传、教育、娱乐等功能和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农民朋友不仅在物质上有一种富有感,还要在精神上有一种充实感,例如: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和文化科技知识讲座等,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传播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倡导文明新风。要通过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改造,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进而全面提升农民文明素质,最终达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
3、要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长效建设管理机制。不能像有的地方那样,建而不管,修而不治,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周而复始的就会影响生态文明村在广大群众心中的地位。首先,作为村干部要将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当作一件长久的事情来做,不管到什么时候,都要将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做,时刻想着为老百姓谋利益,谋发展,只要能为百姓办实事,就会得到百姓支持。
4、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切实增强创建后劲。就像上面提到的,要把生态文明村当作一件长远的事情来抓,要根据自己村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更加促进整个村庄的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譬如上面提到的根据村庄需要建立自己的厂房,既能促进村庄的经济发展,还能为村民提供一些相应的就业岗位,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5、形成边建设、边治理的建设模式。农村不比城市,虽然中国的城镇化速度挺快,可是农村的经济发展还是跟不上社会的脚步,在各个方面都存在一些落差和不足,譬如农村的环境问题,包括村道的卫生,生活垃圾的存放,村庄河流的治理,农作物秸秆的存放问题等等,应该尝试建立一套生态链,使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6、要坚持因地制宜,制定完善创建规划。可以根据当地的土地情况制定相应的种植方案,尽最大的努力提高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农村向城镇化过度奠定一定的基础。
在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中除了要注意以上的问题以外,还要正确处理文明生态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其一,文明生态村建设是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要求的。其二,滕州市文明生态村建设是立足滕州实际的战略选择,符合滕州市情,符合滕州的经济发展状况。其三,既然是模式,就应该有多种,而不是一种,要允许各个地方领会中央精神而因地制宜,有所创新。三层含义归结起来,就是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文明生态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盖新房子、修水泥路、建沼气池,种花种草,等等,这些确实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措施,因为他们可以使“村容整洁”;同样,在农村搞多种经营也可以适当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但这些并不必然建成文明生态村
篇6
关键词: 高中地理 环境教育 渗透途径
一、把环境教育渗透进高中地理环境教学的必要性
1.地球环境决定了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浪费地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的行为,已经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变得伤痕累累。温室效应、雾霾加重、泥石流灾害、沙尘暴频发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对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造成直接威胁。面对越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建立起长期有效的环境治理机制,让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意识角度考虑,把环境教育渗透进课堂教学中,是实现地球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
2.课程目标决定了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后,“掌握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和认识地球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并且把握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领会全球环境和社会发展问题,树立正确的全球化意识。关注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问题,加强对我国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增强关爱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科学发展观念”,是高中地理课程的“课程目标”。由此可见,环境教育渗透进高中地理教学是课程改革的必然取向。
3.地理科学决定了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是地理课程研究的两大对象,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高中地理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是该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要求和必然使命。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掌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需要通过环境教育这一途径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二、如何把环境教育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来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除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外,教师还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把环境教育渗透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增强学习地理知识的趣味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地理知识本身就包含于环境知识中,面对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内容,教师应该明确环境教育的目标,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分析,把课本教材作为教学的知识载体,利用相匹配的环境事例增强知识点的说服力,充分发挥环境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关键作用,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学目标。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课《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过程中,我先通过幻灯片形式播放《啊,地球出汗了》的漫画,同时提出“该漫画反映的是怎样的环境问题?我们将其称作为什么效应?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的问题,引起学生对话题的关注度,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分组讨论的方式,对气候变暖的环境问题进行探究,得出人类无节制地排放二氧化碳是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发挥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作用,在认识和应对气候变暖的课程中,我组织开展了“如何降低温室效应危害”的辩论比赛,把学生划分为不同身份,分别代表世界组织环保人员、政府官员、热带雨林的土著居民和采伐商人四种身份,学生以自身立场阐述对论题的见解,通过提出具体可行的环保举措,加深学生对气候变化危害的认识,进而增强他们爱护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在校本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
教师除了利用地理课本教材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教育外,还可以把环境教育渗透到校本课程中,丰富学校的课程资源,增强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校本课程应该有别于一般的学科教学,特别是关于地理方面,不同地区应当体现其特殊性和代表性。因为不同的地域,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相互有别的,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带领他们发现家乡的地理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循序渐进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认识家乡、了解社会、接受环保教育。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在当地进行基础性的社会调查,撰写调研报告。我会根据地理课程每学期的必修内容,提供5-6个符合当地情况的地理环境调查研究课题供学生选择,通过小组合作形式,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需要关注的是,拟定的研究课题必须体现当地特色,符合当地现状,且是学生能通过实地调查探究出答案的。例如:调查当地的地形类型,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调查当地的气候类型,找出人们不合理行为对天气造成的影响;调查当地的人口数量和结构,探究人口变化给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调查当地生物资源的种类和分布,讨论物种保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等。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实地调研,不仅能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关心家乡的环境变化问题,而且能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强化学生保护环境的忧患意识。与此同时,对于较好的调研内容,可以编辑成地理校本教材,更加广泛地发挥其教学效果。
3.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不仅要渗透于地理教学课堂上,而且应该渗透于教学课堂外。也就是说,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在课堂学到的环保知识合理有效地运用于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植树节、国际森林日、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等有关环境保护的节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细微环保的行为做起,一方面,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环保知识,掌握保护环境的具体做法,另一方面,唤醒身边朋友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做出保护环境的行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珍惜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追求。因此,环境教育应该从每一个公民做起,从日常生活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支持绿色环保工作。
参考文献:
[1]吴昊.论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25.
篇7
谢谢。昨天这个时候我还在秦巴山区的一个山村,今天就走上了中国软科学奖的大雅之堂,非常感谢,也说明我们这个奖接着地气。我曾经是四川大学哲学系教78级的哲学系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的研究员,西方哲学包括哲学史的研究人员,也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国际环境政治的访问学者。为什么我会在20年前开始了“地球村”的生涯,并且在2008年回到了乡村,我和很多志同道合者的同伴们是想实现一个理想,是想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个矛盾,这个矛盾是我们所有人都面临着、关系着我们生还是死的矛盾,这就是现代化的基本矛盾。这个现代化的基本矛盾、根本矛盾、内在矛盾、尖锐矛盾就是人类无限的发展欲望和有限的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怎么解决?让我们从一个实实在在的乡村开始,从乐和家园开始。
乐和是什么?乐道尚和,差异、互补、共生、尊重、沟通、包容,乐和是一种理念,乐和又是一个家园,一个乐和生气,乐和养生、乐和治理和乐和人居的家园,乐和是一条道路,是一条不是毁灭乡村,而是城乡共生的道路,是一个既保存我们的村落、农场、医馆、书院、集市,同时又能够发展生态农业、养老产业、养生产业、创意手工业等等这些新兴产业、朝阳产业的乡土型的城市化道路。乐和也是一场实验,是一场从乡村开始的朝向生态文明的试验,这是一场与现代化进入中国过程相伴的实验,是从梁漱溟、卢作孚等之前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先生到当代的城市化大潮中间关注乡村建设的后辈在一起进行的实验,其中的志士仁人,情之所系,心之所向还不仅仅是乡村的建设,而是由此为再造传统与现代相融的社会找到一种方案,为解决现代化的内在矛盾和危机找到一种方法,为万事的太平和万物的福祉找到一个方向。
美国一个著名的生态学家断言,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中国,因为中国还有着没有被泯灭的以差异互补共生特质的哲学,因为中国还有着没有消亡的乡村,在许多发达国家有农村但没有农村社会,有农业工人但没有农业文化,有农村但没有农村技能,中国还有乡村,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中国,因为中国还有乡村,因而还有着未被钢筋水泥全覆盖的生态系统,还没有被最后被凋敝的乡土文化,还有着建立从民居到养生乡土文化产业到乡村社会自洽的生态系统的可能。
乐和家园不是一个乌托邦,在滕州已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家园,在我的家乡重庆巫溪也是一个党政主导,社会协同的操作流程。乐和家园不乌托邦,而是摸得到的产品,看得见的社会管理机制,听得见的百姓话语,读得到调研报告,走得进的生活方式,但它仍然是一场正在进行的试验,我非常感谢基因会,我非常感谢这个奖,社会实验奖。既然是实验,就需要需要、耐力、宽容,支持、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身体力行。不管文明走了多远,乡村都是人类的母体。每一个心系乡土的人,都有可能为自己的家乡建一个乐和家园,每一个不愿切断祖先血脉和自然期待的人都有可能选择自觉和自信的乐和人生,每个人都能够拥有乐和的力量,我们需要的不是迷茫、不是焦虑,更不是绝望,乐和伴你飞翔,我们期待着更多的行动者的社会实践的成果,为中国的未来、为中国的乡村带来新的希望!谢谢大家。
篇8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实现富民强国的精神动力。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更应具有感恩之心。然而,现实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不懂感恩的大学生:有的大学生认为既然父母生下了自己,就要对自己的幸福负责,却不知道自己对家庭要付什么样的责任,最后成了持高校文凭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啃老族,做出了威逼全家人勒紧裤腰带帮自己在城市买房的事情。感恩教育一方面要从青少年抓起,一方面要从教育这些青少年的教师抓起。在广西全自治区掀起感恩教育热潮的今天,作为广西师范教育龙头的广西师范大学会有哪些新招、实招?…… 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该校党委副书记唐仁郭。
明确感恩教育目标,以校训精神的弘扬和践行作为感恩教育的落脚点
《中国教师》:你们自治区提出了在全区各行各业大力开展感恩教育的要求,贵校在感恩教育方面已经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将来有哪些新的计划?
唐仁郭:为什么要开展感恩教育,感恩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什么,这是我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时着重考虑的两个问题。首先,我们认为,在大学生中间开展感恩教育,就是为了让大学生成为人格健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其次,经过认真研究,我们把弘扬和践行校训精神作为感恩教育的落脚点。我校的校训是“尊师重道,敬业乐群”,弘扬和践行校训精神,即要求我校学生要有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要树立感恩教师、感恩工作、感恩社会等意识。
2011年学校发展与改革研讨会上,我校明确提出了学校的大学文化即“乐群文化”,强调博爱、关怀和责任。一年来,学校文化建设以传承“乐群文化”为重点,打造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在校园中营造出了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形成了全校师生的价值认同,进一步激起了学生自觉加强感恩意识培养的内在动力。
注重身教的力量,让感恩教育走进课堂
《中国教师》:贵校在教学中是如何融入感恩教育的?
唐仁郭:作为以师范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我校除了开好思政课,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适度渗透德育,包括感恩教育之外,还始终坚持以教风带动学风的理念,要求广大教师身正为范,以师生的和谐情谊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教师在学生群体中的威信;鼓励教师将感恩话题带入课堂,并充分发挥身教的积极作用;鼓励教师创新形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感恩教育。经过辅导员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开发了很多感恩教育的特色活动。据悉,行政管理专业有个班级曾以漫画的形式分享了身边的感恩故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有个班级曾进行过以“感悟、感恩、奉献”为主题的为期三天的团日活动,包括走进食堂、采访后勤、问候老教师。还有的班级奔赴中小学,和中小学生共话感恩教育,在教育别人的同时进行了很好的自我教育。
以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提高感恩教育实效性
《中国教师》:感恩是件知易行难的事,单凭教学难以取得实效,贵校是如何保证感恩教育实效性的?
唐仁郭:感恩教育需要说理,更需要通过实践去感悟。我校通过实践活动主题的精心设计和规范的学分制管理确保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常有效开展,进而提高了感恩教育的实效性。在这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立体式资助”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究。针对媒体报道的受助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学校通过课题立项,调查了本校受助生的感恩意识,发现78%的受助生有明确的感恩意识,但有的人不知道应该通过什么具体渠道表达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的感恩之情。有鉴于此,我校确立了“在对经济困难大学生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加强能力培养和人格塑造”的指导思想,让受助学生在参与社会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的感情,强化责任感,锻炼能力,培养才干。
此外,我校还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倡导公益育人,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策划、组织和参与公益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让他们在诚挚谢意面前深刻体验奉献爱心的快乐。此类活动是一种“爱心传递”的教育,是感恩教育的延伸。它强调“博爱”,着眼于培养学生宽厚无边、慈爱关怀的大爱;它强调“义务”,倡导一种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它强调“责任”,鼓励道德自律,并倡导个体在对责任的承诺中滋养爱心;它强调“团队”,推动团队在共同承诺、共同奉献的基础上形成众志成城的精神。例如,我校以寒暑假和重要节庆日等时段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感恩教育的重要平台,并将其纳入了本科教育体系中。每年春节我们都会举办“感受亲情”摄影活动、“我为家乡献一策”的返乡调研等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乡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主人翁意识和社会使命感,同时感受亲情温暖和家乡发展,以此促使其将感恩祖国之心转化为立志成才的不竭动力。
篇9
“刘编导,今天晚上的乡土节目播啥呢?”村民们见到他,总是这样问。他,就是县镇党委委员。他以勇于开拓、乐于奉献的精神,创办了县第一家乡镇远程教育频道,大大地拓展了远程教育的空间,丰富了远程教育的内容,开创了远程教育一片新天地。
一、思路求新,积极拓展远程教育空间
是一个大镇,全镇共有6万余人。虽然全镇已有13个远教站点,但覆盖面十分有限。如何扩大远教节目覆盖面,一直是同志思考的问题。如果能利用镇有线电视线路将远教内容覆盖到户,那么远程教育的辐射面将更宽广、效果也会更好。萌生了开设远教频道的念头。说干就干,他找到有关技术人员考察线路,研究方案,推敲细节,撰写调研报告。同时,积极向镇党委汇报,他的提议得到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意拨付经费2万元,装修高标准远教室,购买投影机等教学设备。在整个过程中,他亲自参与规划设计,动手安装有关设备。
的努力没有白费。6月中旬,镇远程教育频道开始布网安装,试播,并于7月中旬正式播出,其播出信号覆盖到2800多用户。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能方便快捷地收看到远程教育的节目,远教频道成了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教育频道,成了群众了解市场信息的致富频道。
二、工作求实,着力提高远教站点学用活动成效
认识到,要进一步推进全镇的远教工作,就必须在制订学习制度、丰富频道内容上下工夫,解决远教工作发展瓶颈。一方面,他制订了远教频道工作制度。规范了节目播出的时间,要求镇村党员干部会前看电教片1小时;另一方面,他不断丰富远教频道内容。他利用自费购买的摄像机,将其镜头伸向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自制了一些为广大农民所喜闻乐见、富有乡土气息的农村节目。如《一个带头致富的能人》、《如何搞好新农村建设》等。有时为了制作一个好的节目,常常要到深夜才能回家,但他从来没对别人说过一声苦和累。一次,为了采访鹅溪村一个叫汪东辉的优秀青年,他骑着摩托车,整整转了一天,直到天黑才摸索着回了家。
在做大做强机关站点工作的同时,从不忽视其它站点的远教工作。他利用机关远教站点这个优势,对全镇的操作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三年来共培训操作员共182人次。并督促站点所在地的党支部切实加强对远教学用工作的领导,有力的推动了“远教学用效益年”活动的开展。
三、苦尽甘来,收获远教成果。
篇10
2010年,在县委提出的旅游带动战略的指引下,举全县之力在黑龙江畔月牙湖建设了月牙湖中国北方民族园景区。这是我县建设的第一个自然生态与民族历史文化融合的景区,首开旅游业的发展先河。这不仅体现出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更体现全社会对发展旅游业的理解和认知。
一、建设月牙湖中国北方民族园景区的重要意义
景区的建成使我县旅游业由一个点不断向外扩散。为与月牙湖中国北方民族园相呼应,结合我县新农村建设,又倾力重建了忠仁新区旅游小城镇。此外,又先后建成了月牙湖宾馆、懿德寺、李家岛网箱养鱼景区等旅游项目。景区的建成,使每位来到景区的游客,都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让外地人认识了解了绥滨,绥滨人更加热爱绥滨,焕发出建设家乡的热情。
景区的建成带动了一方经济的较快发展。围绕景区逐渐形成了一个经济圈,餐饮业、服务业、娱乐业亦都悄然兴起,逐渐壮大了第三产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中兴村以及忠仁镇的餐饮业在旅游旺季常常是爆满,而且带起了农家乐小饭庄,满足了城里人回归自然、贴近自然的愿望。更可贵的是改变了周边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他们也紧随时代脚步,大胆迈出了追求富足生活的步伐。
景区建设的连动效应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绥滨县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从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起,满族的祖先肃慎人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已发现的文化遗存120多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其中国家一级文化遗址2处,省级文化遗址6处。已出土的国家级文物几十件,现存国家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这些辉煌的文化史,由于景区的建设而吸引着国内外的考古学家、史学家的目光,勾起他们揭开历史的面纱的欲望。更让人们看到了绥滨朝阳产业的前景,很多有识之士也跃跃欲试想在旅游开发上大显身手。
二、月牙湖中国北方民族园景区的目前现状
中国北方民族园占地84公顷,是融绥滨古今文化于一园,集北方民族精粹于一身的集锦式园林,也是黑龙江界江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景区由历史文化区、民族风情区和湖畔休闲区三部分组成。景区具有强大的旅游接待能力,日接待人次可达千人。
为方便广大游客和远来宾朋,园区内还建有两座按照星级标准建设宾馆———雅致居、承泽园。宾馆拥有舒适典雅的各类标准客房、商务套间和豪华套间多套。古典风格的中餐厅、西餐厅、大型宴会厅、豪华包间,可同时提供近三百人就餐、近二百人住宿。配备现代化设施的大小会议室、贵宾接待室、多功能厅五个,面向社会接待国内外宾客和会议团体,满足召开各种商务研讨会、学术报告会及其它大型会的需求。集餐饮、休闲、垂钓、娱乐为一体,服务功能齐全,设施先进。
近年来,主管单位——县林业局为了维护完善景区建设做了很多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及财力。2010年至2018年接待总人次33.38万人次,总收入111.64万元。年平均接待人次4.17万人,年平均收入为13.96万元。
三、月牙湖中国北方民族园景区的发展建议
(一)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月牙湖景区游客服务中心,要达到可以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游程安排、讲解、教育、休息、雨伞租借、手机、摄(照)像机免费充电、小件物品寄存、失物招领、寻人广播服务;电池、手机充值等旅游必需品售卖服务;邮政明信片及邮政投递、纪念币、和纪念戳服务;公用电话服务,具备国际、国内直拨功能,移动信号全覆盖,信号清晰;提供医疗救护服务,设立医务室,配专职医护人员,备日常药品、氧气袋、急救箱和急救担架等。
- 上一篇:个人转正工作总结报告
- 下一篇:社区活动汇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