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的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4-01-05 17:36: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灾减灾的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安防意识逐渐强烈,完善的安防监控系统能够为人们的安全生活提供保障。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公共场所都离不开安防监控,安防监控的普及、全覆盖及可控性是我国当前社会追求的目标。推动安防监控的发展离不开数据传输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数据传输技术的进步,该项技术所具有的网络性更加有力的推动了安防监控的完善,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数据传输技术 安防监控 完善
一、数据传输技术应用于安防监控领域的体现
(一)网络传输技术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定了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传输技术也应运而生,无线网络自问世以来,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迅速深入到各行各业。网络传输技术使用方便,性价比高,成为当今网络发展的趋势所向。网络传输技术成为了安防监控重要的推动力量。其高移动性、网络布局自由、建设成本低、施工周期短、安装方便、兼容性强、接入方式灵活多样。在监控行业发展迅猛的今天的,许多监控现场都提出了网络监控的要求。在很多特殊的监控领域比如森林、油田、环保、能源等场合,由于其布线成本非常昂贵,且工期长。网络监控的出现无疑给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通过网络可以很方便的建立起安防监控系统。网络传输技术在安防监控领域的应用,让用户能够随时利用网络的连接来实现无所不在的、时时刻刻的监控,为社会的安定和打击犯罪提供了非常有效的通信和监控手段。
(二)无线视频传输技术
无线视频传输技术包括固定点的无线视频传输技术、移动的无线视频传输技术以及移动间的COFDM无线视频传输技术。第三种无线视频传输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调制技术。它具有强烈的抗干扰特性,同时能够贯穿和绕射遮挡物,用无线视频传输技术的方案,具有良好的非视距传输和高速移动传输性能,并能提供DVD质量的实时图像和声音。因此,它通过车载或便携式设备,可灵活、迅速地将现场实况声像直接传输或通过转信台、光纤网等传输到指挥中心。并且,无线视频传输设备还可与其他微波、卫星、光纤通讯设备组建远距离链路,建设实用有效的远距离的视频传输系统。
该设备主要应用于具有遮挡环境的地域,比如说城市里的建筑物群中,应用于楼与楼之间、建筑物的内外、建筑物地下道地面之间。同时应用于更加复杂的海事、海关、水利之中。总之,在COFDM技术的推动下,无线视频传输技术在安防监控领域的应用,能够确保高速移动,抗衰落以及抗干扰,在复杂的环境下还能保证视频图像的传输与实时监控。非常适合难度系数大的安防监控。由此来看,无线视频传输技术在现代视频监控中所起的作用非常之大,该项技术很灵活、机动能够很多好的弥补有线网络的缺点。无线视频传输技术打破了传统技术只提供语音服务的例外,更提供了视频图像的业务,从而实现了启动快速、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的目标,满足了系统不间断的需求,使系统能够长时间运行而免于维护。
(三)移动视频监控技术
现代社会随着4G时代的到来,移动终端有了非常持续的增长,移动互联网技术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4G网络不仅仅应用在手机上,同时也将移动视频技术应用到了安防监控中,为安防监控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尤其是在现在各行各业都对安防的需求很高,都主张做好安防保障工作,所以也就更加高要求的 对待安防监控技术,努力创造实时更新、无地域、无阻碍的实现监控和共享,这样移动视频监控技术就成为了促进安防监控发展的热点。
移动视频监控技术应用于社会的多个方面,例如在交通监控上的应用,随着车辆的增加,城市交通的拥堵也越来越严重,违章的行为也增加了,因此就需执法人员提供多样的信息,执法人员通过移动监控系统查询各种违法车辆、违章车辆,提供实时的信息服务,让出行用户能够更好的利用移动视频监控系统来查询实时的路况。该项技术打破了监控的时间、空间限制,让监控人员可便捷地访问视频资源,监控不再是几名监控人员负责的工作,只要有相关的权限,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的访问视频,同时这也对移动视频监控系统的视频衔接能力有很大的考验,只有具备强大的视频衔接能力才能让视频监控系统成为每个用户的监控中心。而且移动视频监控技术系统具有储存的功能,不仅仅将监控的视频播放出来,还可以将其保存并上传到云空间,这样就不会担心监控视频的遗失,可以随时观看监控视频,具备回放的服务。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来看,移动视频技术中的智能分析算法应用到安防监控领域中,形成人脸识别、车辆信息识别、与实际作战结合在一起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移动视频技术在安防监控领域的作用,通知促进安防监控的发展和进步。
二、结语
由此看出,数据网络传输技术在安防监控领域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不仅仅逐渐满足了现代社会对安防监控领域的需求,同时将安防监控与现代数据信息技术相衔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数据传输技术让安防监控随时随地的进行并储存,对于现代社会的治理有很大的帮助,如通过平台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的交通查询,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随时将发现的可疑车辆登记在移动设备中,避免以后在侦破案件时查询车辆的困难;接收实际作战中警务的布置,以便总指挥部对作战信息进行掌握和协调。数据传输技术在安防监控领域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的l挥安防监控在实现平安社会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褚积挺.浅议网络视频监控技术在校园视频监控中的优劣[J].科技信息,2010(1).
篇2
关键词:人脸识别技术;公共安防视频监控领域;应用
中图分类号: TP2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1-172-2
0 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在针对监控视频的人脸识别产品,同时在目前的交通、房屋建设中随处可见人脸识别产品。同时,公共安防领域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是针对收集到的视频图像进行事前预警分析,但是针对事后的视频分析就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因此,在公共安防视频监控领域采用了人脸识别技术,那么就会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概率,维护了社会和国家的稳定性。
1 人脸识别的概念
1.1 人脸识别的含义
在人脸识别中,包括很多的名词,我们应该重视这些名词解释,不要混淆名词解释。第一,针对人脸提取来说,人脸提取主要指的就是在视频资料中,把人脸相关的资料提取出来,然后对提取到的人脸资料进行有效分析。同时,在不同的地方,人脸提取的过程也被叫作人脸检测。第二,针对人脸识别来说,人脸识别主要指的就是把人脸的特征输入到人脸库中,然后针对人脸库进行有效对比,确定出人脸的可用信息,这个人脸识别的过程也被称之为人脸对比。第三,针对历史人脸数据库来说,历史人脸数据库主要指的就是通过监控对人脸进行有效抓拍,然后建立相应的人脸数据库[1]。
1.2 人脸抓拍实现过程
科学在进步,人脸识别技术也在逐渐发展,人脸抓拍过程是一个科技要求非常高的过程,比如,针对企业的人员卡口系统而言,相关的人员在进入检测区域时,算法就开始进行人脸检测,然后对每个抓拍的人脸进行有效分析和对比,然后当人员离开检测区域时,被筛选出来的最后一张图片就是最佳人脸图片。在进行人脸抓拍的过程中,影响抓拍的效果有很多,比如摄像机的光照、天气、角度等。
1.3 人脸识别的技术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主要是采用基于统计学习的人脸特征选择算法,并对大量的人脸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对比出不同人像的特征,然后从大量的人像特征中选择出最佳的人像特征。同时,人脸对比识别主要是利用人脸识别算法对抓拍到的人脸图像进行建模,并对数据库中的人脸进行有效对比,一旦人脸的识别度达到一定的标准时,那么相关的系统就会自动报警,然后相关的管理人员就能够及时发现相似度极高的人脸。另外,人脸识别技术如果采用自动最优特征选择算法,不仅能够缩短人脸对比的速度,又能够保证人脸识别的质量[2]。
2 人脸识别的技术局限性
现如今,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脸识别技术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多外部环境都对人脸识别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性。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下人脸识别的技术局限性都包含哪些方面内容:
2.1 人脸的相似性
众所周知,针对同一人种来说,所有的人脸结构都是相似的,实质性的差别不大,由于我国人脸识别技术的限制,就算采用人脸识别算法也会影响人脸特征精确度的提取,因此,我国的相关研究人员应该重点研究人脸相似度的参数调节,加强对人脸细微差异性的提取,从而提高人脸识别率。
2.2 同一个人的人脸渐变性
每个人的人脸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由于不同条件下人的情绪也是不同的,从而导致了人脸的不同,因此,同一个人的人脸渐变性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脸识别率的高低。
2.3 遮挡物的干扰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打扮,因此,人脸会经常受到很多遮挡物的干扰,比如,墨镜、头发、面具等,这些脸部的遮挡物严重影响了人脸识别效果。
2.4 人脸的角度和图像质量
在对人脸进行识别的过程中,人脸的角度和图像质量也会严重影响人脸的识别效果。要想提高人脸的识别效果,在抓拍人脸时一定要收集一张正面的人脸清晰照片,如果没有抓拍到清晰的人脸照片,那么就会使得人脸识别率大大降低。同时,人脸图像的质量好坏也会直接影响识别的效果,比如,图像的分辨率等。因此,在对人脸识别技术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与相关专业单位的合作关系,把人脸识别技术融入安防领域中,从而促进人脸识别技术的稳定发展。
3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防视频监控领域的应用
最近几年,随着人脸识别算法技术的不断提高,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公共安防视频监控领域。同时,很多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当地的安全管理水平,已经建立了一套人脸识别系统,下面就来具体说下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防视频监控领域的应用:
3.1 情报领域应用
人脸信息是情报信息的重要来源,情报分析主要是针对各种基础信息的碰撞,并对情报信息进行有效分析,然后把危险扼杀在源头,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相关部门通过对人脸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和对比,能够实现对犯罪分子的有效防控,从而消除恶性案件的发生概率。
3.2 户政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户政管理业变得越来越严谨。在传统的户籍管理中,由于缺乏先进的管理技术,从而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包括骗领身份证、户籍重复性等问题。但是,目前在户籍管理中,逐渐使用了人脸识别技术,这样避免了骗领身份证等问题的发生。人脸识别技术不仅能够对身份证进行集中对比,而且还能够及时清理异常的户籍信息。与此同时,针对犯罪分子而言,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能够有效识别出犯罪分子的行踪,例如:当地公安部可以把犯罪分子的人脸图像输入到全国数据库中,然后对人脸数据库进行有效对比,最后排查出是否有网上在逃人员套用本地居民户口资料的情况。除此之外,目前各地的宾馆或者街道中都安装了人脸抓怕系统,如果有人员进入到了视频监控中,那么就会及时抓拍到每个人的图像,然后公安部就能够根据人员的活动轨迹和人脸截图输入到人脸识别库中,对其进行重点监控,从而使得公安部对人员进行判断,判断其是否属于在逃人员[2]。
3.3 种族比对应用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防视频监控领域的应用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应用那就是种族对比应用。种族比对应用主要也是采用人脸的抓拍形式,不同的种族人的面部特征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各个地方应该建立种族识别分类器,以方便查找种族人脸的相关信息。种族识别分类器主要是针对大量的人脸特征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同时,要针对不同的种族特征信息进行分类,输入多个软分类器,然后再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由强分类器确定种族,从而实现种族比对应用效果,最终为公安防范体系智能化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3]。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防视频监控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脸识别技术一般采用基于统计学习的人脸特征选择算法,分析出人脸的主要特征,但是人脸识别技术目前还尚不完善,因此,相关的研究人员一定要加大研究力度,不断开发人脸识别技术,重视其在情报领域的应用,从而促进人脸识别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苏大伟.人脸识别技术在安全保卫工作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5,21:135-137.
篇3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设计;综合布线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1-0000-01
Problems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Weak Power Design and Cabling Applications
Chen Xianghua
(Hebei Guantao Housing and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Bureau,Handan057750,China)
Abstract:The only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s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 cabl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 is related to intelligent buildings and intelligent level.Cabling system within the building between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which enables the building's internal voice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information exchange equipment,buildings,property management and building auto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connected to each other,but also make the building communications network equipment and extern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Keywords:Intelligent building;Weak power design;Cabling
一、引言
对于现代化智能建筑,尤其是办公楼宇的弱电设计,采用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已成为共识。综合布线应用将建筑物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防灾、保安、车库管理等设备或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构成综合系统。本文对分析了智能建筑设计中弱电系统设计方案以及结构综合布线的应用,根据我国国情进行建筑设计,并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二、问题的提出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程度是多少,已是一个国家和一个城市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体现,建设智能城市与智能化建筑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建筑采用的布线系统一定要有超前性,力求高标准,并且有很强的适应性、扩展性、可靠性和长远效益。布线技术是从电话预布线技术发展起来的,经历了非结构化布线系统到结构化布线系统的过程。作为智能建筑的基础,综合布线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满足建筑物内部及建筑物之间的所有计算机、通信以及建筑物自动化系统设备的配线要求。
三、智能弱电结构化综合布线的优点
(一)先进性。结构化综合布线的扩展能力强,因为对于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可以提供155Mb/s信息的传输能力,除了满足当前各种网络的需要外,还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二)兼容性。结构化综合布线是一套综合式的全开放式系统,因此它可以使用相同的电缆与配线端子排,以及相同的插头与模块化插孔及适配器,可以将不同厂商设备的不同传输介质全部转换成相同的屏蔽或非屏蔽双绞线。(三)灵活性。传统布线方式由于各个系统是封闭的,其体系结构是固定的,若要迁移或增加设备是相当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而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物理星形拓扑结构,因此所有信息通道都是通用的,信息通道可支持电话、传真、多用户终端、ATM、10BASET工作站。所有设备的开通及更改均不需改变布线系统,只需增减相应的网络设备以及进行必要的跳线管理即可。(四)可靠性。系统采用高品质的标准材料和组合压接的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的信息通道。每条通道都采用专用仪器校核线路衰减、串音、信噪比,以保证其电气性能。(五)经济性。综合布线系统与传统布线方式相比,综合布线是一种既具有良好的初期投资特性,又具有极高的性能价格比的高科技产品。
综上所述,一般都在弱电设计中把电话系统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配线统一纳入结构化综合布线,而对其他弱电系统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仍采用传统的配线方式。所以,采用上述方法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如当前大多数弱电设备厂家的系统与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不兼容。要想使这些弱电系统在结构化综合布线平台上运行,则必须增加转换设备。这样做既麻烦又不经济。
四、综合布线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品种单一与我国国情结合不够,难以适应不同需要。目前,国内智能化小区存在高低不同的档次,不同的类型的现实,但智能化系统却越来越趋于雷同,家居布线系统的配置,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品种比较单一,其系统功能和信息服务却毫无特色,这就很难适应不同层次居住用户的需要。(二)标准不符合国内实情,国内标准制定工作相对滞后。目前,国内外生产厂商的智能化住宅建筑综合布线系统产品,基本上都按国外标准ANSI/TIA/EIA570A(以下简称570A标准)进行生产。但它与我国智能化住宅建筑发展的现状并不符合,近期,国内智能化居住小区的建设蓬勃发展,在工程中选用大量国内外生产的智能化系统产品(包括智能家居布线系统),由于是各个生产厂商各自开发生产,往往会出现接口协议不规范,或开发时无标准可依。因此产品之间存在难以协调和配合的诸多问题,给系统集成带来困难,造成建设投资大、效果不理想,甚至不能使用的后果。(三)产品应符合住宅建筑用户真正的信息需要。国内智能化小区或智能化住宅建筑中采用的有关智能化系统产品,主要来源于国外,少数由国内供应。总体看来,开发生产的产品品种少,水平低,有些性能还不能满足各类智能化小区的要求。这一方面急需加强研究开发,积极生产适合用户需要的产品。智能化住宅建筑应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实事求是地研究他们的需要,建设成符合国情民意、功能实用、物美价廉的住宅。
五、小结
综上所述,目前智能建筑内,一些弱电子系统还不能完全融合于结构化综合布线内。这既有规范条件的限制,也有产品技术规格单一的制约,以及性能价格比的因素存在。建议有关研究和生产单位,尽快研究和生产出能满足各种线径和不同传输信号要求的综合布线系统产品,使所有弱电系统均纳入结构化综合布线。
参考文献:
[1]袁世琪.大型建筑中强弱电系统的接地问题[J].建筑安全,2003,6
篇4
一、深入学习贯彻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
1、深入抓好学习贯彻。深入学习贯彻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注重打基础促规范,尽快建立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机制,扎实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2、深入开展教育培训。将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的重要内容,牢固树立防范风险意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紧盯防御重点,坚决落实各项防御措施,提升防灾减灾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
二、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强化灾害风险防控
3、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风险监测评估会商机制。应急、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等部门要加强极端天气的监测预警,建立预警信息统一机制,完善分工合理、职责清晰的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升灾害风险预警能力。要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工作专项督查,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要环节进行全面检查,不留盲区。
三、加强预案体系建设,强化救灾准备工作
4、健全灾害救助预案体系,完成《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结合实际组织全县乡镇(街道)、村,各部门单位、企业、医院、学校、大型商场超市编制专项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从而使我县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并根据预案规定,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四、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综合减灾能力建设
5、以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时段为契机,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作用,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全力提升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加大防灾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推进力度,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救护等知识教育培训。
五、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强化救灾效能
6、建立完善多灾种综合响应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优势,实现灾前、灾中、灾后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县减灾委员会与气象、农业、粮商等相关成员单位间建立工作协同制度,健全工作规程,形成救灾合力。
7、完善军地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应急指挥协同、常态业务协调、灾情动态通报、应急资源保障等机制,实现军地高效有序联动。
8、完善应急值守制度,切实贯彻落实领导带班制、24小时值守制度,做好应急值守和突发灾害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工作。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灾前能预判、灾中能报送、灾后能统计”的“三能”灾害信息员队伍。
六、落实救灾物资保障,强化物资储备
9、物资保障计划,做到门类齐全,满足需求,保障供给,调拨快捷。立足常见自然灾害,加强先进设备和特殊装备器材配备,提高专业化技术装备水平,满足本行政区域救灾工作需要。健全多元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积极探索多渠道救灾物资社会储备机制,完善救灾物资储备调运机制建设。
七、确保救助精准规范、强化监督管理
10、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帮助受灾群众快速恢复生产生活,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原则,切实把“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当做当前头等大事。
11、力求“准”严格按照自然灾害救助程序确定需救助人员,严格落实“公平、公正、公开”评议制度。
篇5
教育局2020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方案
各中心校、初中、高中: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做好我区教育系统防灾减灾宣传的各项工作,按照区减灾办要求,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开展主题活动。各校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和本辖区学校防灾减灾工作实际,突出宣传教育日活动主题,抓住防灾减灾宣传重点,认真研究部署第12个防灾减灾日各项活动,扎实开展防灾减灾各项工作,确保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各校要切实把防灾减灾安全教育和应急避险知识宣传,作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保障师生生命安全、预防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认真制定具体活动方案;要于5月12日,上好以“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为主题的班会课;要充分利用广播、板报专栏、横幅标语、微信群、QQ群、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切实提高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爱护社会公共财物,携手共筑安全防线。
三、开展排查治理,消除灾害风险隐患。各校在活动周期间要集中开展一次全面系统的防灾减灾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排查整治要覆盖校区所有的建筑物和配套基础设施等,重点是人员密集的教学楼、教室、图书馆、宿舍、餐厅等场所的安全设施、疏散通道、应急救援保障情况。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暴雨、洪涝、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隐患排查,对排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要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明确工作责任人和整改工作进度,分类限期整改到位,确保学校建筑物和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及人员财产安全。
篇6
本研究在对我国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利关系以及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现状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以海洋生态文明的视角,对加强我国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等进行探讨和思考,希望能够有助于我国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2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利关系
海冰是所有在海上出现的冰的统称,除由海水直接冻结而成的冰外,还包括来源于陆地的河冰、湖冰和冰川冰[5]。海冰灾害则是指由海冰引起的影响到人类在海岸和海上活动实施和设施安全运行的灾害,尤其是造成生命和资源财产损失的事件[5-6],如港口码头封冻、海上设施和海岸工程损坏、水产养殖受损等。受气候和地理条件影响,我国的渤海及黄海北部每年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7],并造成损失。据统计,仅2009/2010年冬季,我国因海冰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63.18亿元[8]。严重的海冰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都造成了很大危害[9]。同时,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冰灾害造成的损失亦呈上升趋势,直接影响着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由此可见,海冰防灾减灾与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另一方面,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以海洋资源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提升海洋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人与海洋的和谐共生为核心[3]。因此,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海冰防灾减灾密切相关。只有加强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才能更好地服务和助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好,又可以有效减轻甚至减少海冰灾害。
3我国海冰防灾减灾能力现状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海冰防灾减灾工作,尤其是1969年渤海发生特大冰封以来,我国逐渐加大了海冰防灾减灾的工作力度,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减轻海冰灾害造成的损失,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积累了应对重特大海冰灾害的宝贵经验,使我国的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但是,面对我国实施“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以及潜在海洋灾害风险等,现有的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结冰海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海冰监测能力依然比较薄弱、精细化海冰预报和海冰灾害预警产品缺乏、海冰灾害风险管控能力不足、海冰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不强以及灾害损失评估技术不高等。
4加强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思考
4.1总体要求。我国的结冰海区主要集中在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域。众所周知,环渤海地区不仅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而且是我国北方地区通向海洋的重要门户,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0]。随着“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建设的深入实施,以海洋资源为依托的各类海洋开发活动必将更加迅猛地发展,无疑会使海冰灾害损失上升的概率增大。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与海洋和谐相处、协调发展[11],因此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必须充分体现海洋生态文明,而且要将其作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使海冰防灾减灾切实融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中。这是对当前形势下开展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4.2基本原则。作为自然灾害,海冰灾害具有自然和社会2种属性。开展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并遵循6个基本原则。(1)客观与科学性原则。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应尊重客观事实,始终贯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2大科学体系,做到标准化、系统化、数值化。(2)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并重原则。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应根据结冰海区的海洋、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条件,综合考虑国家和结冰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3)统筹兼顾原则。既应考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部署和防灾减灾的总体要求,也应兼顾地方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海冰防灾减灾的实际状况,上下结合,统筹兼顾,使海冰防灾减灾能够满足各个层面上的不同需求。(4)因地制宜原则。应遵从结冰海区的冰情特点和客观规律,做到因地制宜。(5)可靠性原则。对基础资料来源、数据精度及数据质量等应有明确的要求,对不同来源的基础资料应该进行标准化,保证所用数据权威、可靠。(6)系统性原则。基于海冰灾害系统组成,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分类、分布及脆弱性、海冰灾害防御能力等因素。4.3主要建设内容。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资料获取、海冰预警报、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海冰灾害损失评估以及海冰灾害应急预案等。(1)基础资料获取。基础资料是海冰防灾减灾的工作基础。因此,应不断提升基础资料获取的能力和技术水平。基础资料的获取应通过海冰监测和历史资料收集等方式进行。其中,海冰监测方式应当包括岸基海洋站、沿岸巡视、卫星遥感、岸基雷达(包括车载雷达)、航空、船舶以及海上平台等。同时,应加大先进海冰监测技术的研发力度,并及时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2)海冰预警报服务。实践证明,海冰预报和海冰灾害预警,可以使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和掌握冰情变化信息,并为各级政府提供海冰防灾减灾决策依据。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海冰预报及海冰灾害预警能力建设,尤其是要切实提升小区域、精细化海冰预警报能力和技术水平。(3)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通过开展不同尺度的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不仅可以为结冰海区沿岸发展规划、防灾减灾、工程设计及选址等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对各级政府的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制(修)订及实施等提供理论指导,并对海冰灾害应急期间的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不同尺度的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能力建设。(4)海冰灾害损失评估。对海冰灾害损失进行评估是制定海冰防灾减灾救灾政策和灾后恢复重建、补偿和救助等工作的重要依据[9,12-13]。因此,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努力提升海冰灾害损失评估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并加大对评估技术方法研究的资金投入等。(5)海冰灾害应急预案。海冰灾害应急预案可以科学规范海冰灾害应对处置工作,合理配置海冰灾害应急的相关资源,并提高海冰灾害应急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因此,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制订相应的海冰灾害应急预案。对已有的预案,要根据当前海冰防灾减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及时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
5结语
篇7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单吊一索男白板”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的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的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镇始终把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始终把预防灾害放在第一位的工作方针,明确职责,查找灾害隐患,狠抓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一系列指示精神,把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一项大事来抓。回顾全年的工作,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及区应急管理局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我镇成立了以镇长张朝阳任组长,分管副镇长陈刁任副组长,相关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防灾减灾宣传工作领导小组,镇应急办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信教群众避险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
二、强化责任,积极自查
按照防胜于救的原则,我镇积极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自查工作。对全镇进行了覆盖全域的地质灾害、水患灾害及火灾隐患的排查,落实了村(社区)、企业的灾害防御主体责任、降低了灾害风险。
三、完善应急预案、加强防灾应急演练
镇、村行政区划调整,镇政府及时调整、完善了各项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修订、编制,强化了预案的可操作性,基本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各行业领域的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体系。为做好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应对准备工作。我镇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应对洪涝、滑坡和森林火灾的应急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明确了处置突发灾害的责任分工,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应急救援队伍的成员构成,充实应急救援队伍力量。整合民政、水务、森林防火、消防现有应急储备物资,建立统一的应急物资管理体系,确保关键时刻应急物资保障,做到有备无患。
四、加强宣传、提高防灾意识
针对“防灾减灾”,我镇印制了3500份涵盖地灾、洪涝、雷雨、大风、地震、冰雪霜冻灾害预防的宣传资料,广泛开展了防灾减灾救灾有关知识的宣传,增强了广大群众对防灾减灾的认识,让群众学会了避险、自救互救知识,让广大居民了解和认识防灾减灾工作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五、积极预警、确保信息畅通
在主汛期和森林防火重要时段,我镇坚持24小时防灾应急值班,密切关注下去重要灾害隐患点,及时转发上级的雨情、洪涝及恶劣天气等预警信息,把预警信息传递传达到每一个灾害隐患点和每一个村民和企事业单位,做到提前预警、提前准备、提前预防,确保了主汛期辖区人员安全和社会稳定。
六、主动作为、生产自救
2020年,罗江镇连续几次遭遇强降雨,场镇低洼处连续3次进水被淹,累计受灾人口2544人,其中转移安置324人、生活救助164人;直接经济损失216.95万元、其中农业损失22.5、基础设施损失135.45万元、公益设施22万元、家庭财产损失37万元;农作物受灾3.402公顷、其中成灾2.7187公顷、绝收0.6833公顷。面对灾情镇党委、政府及时统计上报灾害信息,将受灾情况及时上报国家救灾系统,组织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和村民互救,确保受灾群众衣食无忧,能及时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2020年我镇没有出现一例因受灾导致的村民无饭吃无衣穿和因灾上访事件,确保了辖区社会稳定。
2020年,我镇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满意指数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将总结经验、直面问题,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辖区居民的幸福指数,切为我镇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篇8
一、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市、县防震减灾工作会议要求,按照“宁可备而不震,不可震而不备”的工作总要求,牢固树立应对大灾思想,以震害防御和应急工作为重点,创新举措,狠抓落实,不断提升全县防震减灾工作水平,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工作重点
1.全面摸清家底。各乡镇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理、人口、交通、物资、避险场所等情况进行全面清理,绘制成示意图或表册,广泛张贴宣传。
2.抓好常态宣传。以学校课堂、各种会议、逢场赶集为重点,采取多种方式宣讲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特别要做好“5.12”防灾减灾日、科技宣传周等重要时段的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和防震减灾知识“六进”(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活动,构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同时,推进防震减灾示范企业、示范乡(镇)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和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工作。
3.落实抗震设防。全面加强防灾基础设施预警工程建设,在人口集中地方建立终端预警;做好并联审批工作,加强对地震台站保护范围内建筑物项目和一般工民建的抗震设防要求审查;推进新村集中示范片建设和农村村民自建住宅的抗震设防的农居防震保安工作;积极配合做好地质灾害避让搬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
4.完善应急预案。修订完善并贯彻落实《县地震应急预案》,加强全县各级各类地震应急预案的修订指导。加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内部地震应急装备配置和准备,加强各级应急物资储备的检查督促;指导各乡镇强化应急演练,重点抓实学校、医院等人员聚集场所防震减灾应急演练。
5.畅通信息渠道。健全县领导、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乡镇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震情通信网络,确保防震减灾信息渠道畅通;加强与市地震局的协调沟通,做好灾情上报(pda)的运维和管理,及时收集报送灾情信息。
三、保障措施
1.进一步推进乡镇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县政府对乡镇政府的目标管理考核,落实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促进牢固树立应对大灾的思想意识。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履行政府应急管理职能,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管理,正面引导,紧紧围绕提升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这个主题,积极创新宣传手段,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提高宣传实效,深入宣传各种防灾减灾法律法规知识和普及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提高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为促进我县顺利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创造良好环境。
二、活动主题及时间
主题:减灾从社区做起
时间:2010年5月7日至5月13日,时间一周。
三、活动内容
(一)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5月7日,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对“防灾减灾日”工作进行部署,所有减灾委成员单位参加会议。减灾委成员单位:县人武部、县委宣传部、县政府办、公安局、民政局、教育局、文广局、规划建设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科技局、环保局、卫生局、安监局、气象局、人防办、应急办、科协、电信公司、联通公司、移动公司、武警中队、消防大队。
(二)宣传动员。1、减灾委各成员单位活动期间要在单位大门口或醒目位置悬挂一条防灾减灾宣传横幅。2、县报社、县电视台要集中报道防灾减灾活动开展情况。3、开展“防灾减灾日”手机短信温馨提示活动(由县电信、移动、联通公司在5月12日实施)。
(三)积极开展向玉树地震灾区捐赠活动。号召全县人民向震区奉献爱心(县慈善会、红十字会负责)。所有募捐善款统一上缴上级部门,汇往灾区。
(四)开展“防灾减灾日”赠书活动(县应急办负责)。5月12日,在文山学校举行赠送《公众防灾应急常识》读本仪式。
(五)开展中小学防灾减灾主题教育活动(县教育局负责)。县教育局要组织在全县中小学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教育活动。根据学生特点,通过主题班会、专家讲座、观看展览和专题片等方式,深入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学校、进课堂、进书本工作,切实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印制防灾减灾系列知识宣传单(县减灾委各成员单位负责)。县减灾委各成员单位根据自身工作职责印制防灾减灾系列知识宣传单2000份,免费向广大市民发放(规格:16开纸张,水红底,小三号黑色仿宋字)。
(七)各乡镇全面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村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八)开展“5·12”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5月12日,县减灾委部分成员单位在文山社区(地点设在民政局大门口)集中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各有关成员单位将印制好的宣传单现场分发,县民政局与文山社区悬挂防灾减灾系列知识宣传挂图进行现场宣传,现场设置气模一个,张贴“防灾减灾日”图标和主题标语。
四、有关要求
篇10
县属学校,各乡镇(街道)中小学、中心幼儿园: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 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省民政厅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学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通知》(x教办函〔2017〕x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深入宣传地震科普和防震减灾知识,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县教育局、团县委、县科技局、县民政局、县人防办、县红十字会、县科协等单位联合决定在全县学校幼儿园组织开展2017年“防灾减灾”专题教育宣传周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围绕主题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各校要紧紧围绕主题,采取多种形式,营造活动氛围。要在校园醒目处张贴宣传标语或利用电子屏幕播放滚动字幕;出一期以“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确保师生平安”为主要内容的防灾减灾专栏或板报;针对“地震、火灾、雷电、水灾、风灾”等自然灾害的预防知识上一节防灾减灾课;通过告家长书或倡议书形式进家庭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观看展板和影视片、聆听讲座等宣传形式,开展宣传警示教育,普及应急避险知识,提高逃生避险基本技能,提升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二、认真组织开展防灾应急演练
各校要以“5.12”防灾减灾日活动为契机,结合学校实际,在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组织师生开展一次以应急疏散、逃生自救为重点,包括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震减灾、防地质灾害、卫生防疫等方面的应急演练活动。演练活动要实现全覆盖,做到人人知晓,积极参与,以提高全体学生防灾自救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5月12日在金岸小学开展2017年“防灾减灾日”应急疏散演练观摩暨防灾减灾知识技能现场展示活动。(具体方案附后)
三、深入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
各校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与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紧密结合起来,要重点对学校的楼房悬挂物、排水设施、供电线路、消防通道、房舍安全(特别校园及周边建筑物外墙脱落物)、建筑附属物等方面的灾害风险隐患进行排查,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及时消除各类隐患。要动员学校师生人人参与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并及时整改,全面提高广大师生的应对灾害风险能力。
- 上一篇:公司战略分析报告
- 下一篇:乡镇分管领导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