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14 02:58: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设计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设计;毕业设计
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展开,大部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都由以往的“毕业论文”改为“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成为检验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实践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成为体现学校办学成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毕业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有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教学实践环节,它是检验学生能否综合运用四年来所学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解决实践项目设计问题的途径,是提高学生创新创意能力和专业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学生从课程学习阶段迈向工作岗位实践运用的必要途径,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毕业设计选题来源一般可分为真题真做、真题假做、假题假做三种类型。真题真做一般就是选择指导老师在研的项目或者设计公司里面实际的工程项目进行设计,这种方式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实战能力,又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如果将这样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来做存在很多方面的制约。首先,实际工程项目方案的设计甲方一般都要求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交图纸,这样的话毕业设计周期与实际项目设计周期很难合理对接。其次,实际工程项目会有很多客观因素制约,例如:甲方的审美趣味、造价控制因素、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干预等,往往学生做的项目都无法得到实施。所谓假题假做就是由指导老师自行拟定毕业设计题目,制定相关设计任务书,虚拟设计的平面图纸和场地,这种虚拟的课题一般都不是很直观,与现实工程项目存在一定差异,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真题假做就是利用指导老师曾经完成过的项目或者设计公司里面已经完成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再设计,设计场景的环境与要求都属于真实的,平面图、任务书、设计意见书等基本材料真实有效,指导教师会根据相关的资料,再按照毕业设计大纲的要求作一些修改,然后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以实战的场景来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流程,获得比较全面的实践经验,从而使学生在毕业工作之前最大限度地完成蜕变、成熟、转型。在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这类毕业设计选题是比较理想的选题来源。在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下,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一、结合实际项目选题
真题真做,与设计公司合作,让学生选用真任务、真工程,也可以是投标任务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这样的选题具备真正的实践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全面完整,学生在设计实践过程中能够学到更多具有实际意义的知识和技能。环境设计专业强调的是“创新”与“实践”,只有与市场全面接轨,让学生走出课堂,拿到社会上参与交易的真实项目,才不会停留在理论层面和设计效果图上纸上谈兵,但这类选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项目设计的时间周期要求,尽量选择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工程量小、设计周期长一点的项目,否则将会出现不能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任务。
二、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选题
指导教师可以把自己当前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与毕业设计选题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掌握科研项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通过科研实践,将科研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既提升了科学研究能力,又创造了社会价值,积累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经验,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持续科研并将科研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这种与指导老师科研项目相结合的选题,能够促进学生参与实际项目设计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也能促进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题来源。
三、结合本学科设计竞赛选题
毕业设计选题与本学科相关的设计大赛相结合,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综合运用,同时指导老师也能积累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教学成果。各类艺术设计大赛既具备一定的实际意义,又不会有太多条条框框限制,设计项目不会有造价、成本等方面的约束,学生可以从设计思路和效果出发,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设计构思,这样设计创作的作品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既可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又能够扩大本专业和学校的对外影响力。
四、结合学生就业选题
篇2
环境设计专业是属于新增艺术学学科中设计学下的一个学科,随着2012年教育新专业目录的调整,以能力为导向、以创造力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成为高校内环境设计专业中的重要内容。高校中环境设计专业现行的教学方式较为落后,着重知识的传输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同时评价体系也过于单一、刻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审美的追求越发强烈,因此,培养出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尤为重要,这也成为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因此,本文从环境设计的学科特点与价值出发,通过分析现行的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弊端,从课程的设置、教学以及评价三个方面,构建一条以设计能力培养为向导,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体系。
关键词:
能力导向;环境设计;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本文为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立项名称:《基于“五法四性”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立项编号:2016JGA226.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为满足社会以及企业的要求,高校需加强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的技能培养。现行的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体系更加偏重于学科导向,着重知识基础的传授以及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忽视能力导向,对创造、应用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投入过少,导致目前国内出现虽高校大量招生但是应用于企业的优秀人才却甚少,国内设计水平较发达国家远远落后的现象。因此,基于能力导向进行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高校以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致力于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与市场接轨的现代环境设计人才。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育者应针对目前以学科为向导的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从而寻找一条以设计能力培养为线索的教学改革方案。
一、现行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弊端
1.以学科为导向规划课程设置
现行的环境设计专业以学科为向导,专注于传授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将综合的设计知识分解为结构、形式、艺术以及技术等方面授课,将本身统一的知识体系分割,学生无法锻炼整合相关知识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在大学两年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学习室内设计、风景园林、公共艺术等多方面的基础课程,宽泛的知识点无法使学生完善自己的环境设计应用能力。过多的基础课、设计课而实践课程较少的教学课程设置,无法提高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不足,毕业后无法顺应社会市场需求,使其岗位时间较长。
2.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现行的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着重理论课程而忽视了综合素质以及创造能力的提升。教学课程中主要以教师为中心,采取“填鸭式”的办法而忽视学生的个人能力提升,轻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过分强调继承、模仿与引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学生处于被动的,缺乏思考与分析过程,遏止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致使学生思维受到限制,毕业以后,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缺乏应用能力,无法与市场顺利接轨。
3.教学评价体系并未完善
目前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评价体系主要是采取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体系,大多数课程是以静态图像或者是文字论文形式已经评鉴,忽略了多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的评价,使得学生将大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理论知识上而忽略了对设计内容以及创新逻辑的追求以及实际环境设计中与功能、环境以及文化之间的关联。这种传统的评价体系使环境设计教学逐渐变成形式主义,并没有重视学科的前沿性。
二、以能力为导向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办法
1.以能力为导向规划课程设置
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要注重以能力为导向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创造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帮助学生协调空间、尺度、场地、功能以及文化之间的关系,将环境设计课程由浅到深的传递给学生,并将设计的原理、方式、过程以及技法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督促并培养学生将一维的视觉设计思想向功能性以及适应人们心理与生活环境的设计,重视理论与实际校核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能力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出更适合当今市场经济发展以及企业需求的社会型专业人才。
2.丰富传统的教学模式
高校应在传统枯燥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注重增加以培养综合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为主的情景教学模式,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提升自身的应用能力与创造能力。在引入情景模式教学以后,要督促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将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打破理论学习的传统构架,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设计以及案例分析等实际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发展,倡导以互动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
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环境设计专业在教学评价体系上不能一味采取传统的美术学评价体系,要以学生为主题,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促使学生在学习与应用方面全面且可持续的协调发展。教育者可以在评价体系中,加入获奖竞赛、专业交流、参与讲座、展览参观等方面的成绩考量,协调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重,加大对平时成绩的重视,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竞争意识以及市场适应能力,加强其在学校期间对市场的动向了解,寻找自己的特长,从而才毕业以后可以更迅速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且能快速的融入到工作环境中。
三、结语
以能力为向导,注重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现阶段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培养目标,社会环境设计的实际需求要求改专业教育方向需不断地进行调整。作为环境设计类专业教育工作者,以及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落实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其首要任务。教育工作者要同步自身的学识,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与市场接轨、能适应工作需要的现代环境设计人才。
作者:刘景群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苏子东.艺术性不等于美术性——兼谈室内设计学科基础与美术教学[J].美术研究,2004(3).
[2]成玉宁.论风景园林学的发展趋势[J].风景园林,2011(2).
篇3
关键词:环境设计;就业能力;培养;课程改革
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必须基于就业能力培养,在适应市场需要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造力和适应社会能力,为学生创造机遇,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实践能力。因此,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必须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综合能力、创造力、实践能力为中心。
一、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目前,部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整合。一些高校贪大求全,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主要有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专业技术课程等。其中,建筑设计是在建造建筑物之前按照建设任务,以图纸和文件等方式,将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问题与方法通盘展现出来;室内设计是运用建筑设计原理和物质技术手段,创造功能合理且优美、舒适的,能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室内环境,包括居住建筑室内设计、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工业建筑室内设计、农业建筑室内设计等门类;景观设计是在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进行整体考量与设计,以提升建筑群和周围环境的舒适度、方便度和审美度的设计过程,包括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室外空间环境创造、景观资源整合保护等方面;环境设计专业技术课程包括素描、色彩、构成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制作等。这四大门类的课程涉及面较广,故不可能求全责备,而应将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类课程分为三个大方向,让学生主攻其中一个方向,然后再学习一些专业技术课程即可,通过实践强化就业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要想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就必须让学生突破设计思路狭窄、缺乏创新意识的瓶颈。一方面,教师可增设工程造价、绿色环保、传统园林、生态园林等选修课程;另一方面,应增设文学艺术、中国传统文化、外国文化艺术方面的选修课程。此类课程对于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艺术功底、艺术品位、审美能力和文化底蕴具有较好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腾出部分课时,加强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学习和思考,并促进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环境设计中。
三、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与知识、经验、思维方法都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应该从基础课开始就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环境设计领域,创造力最终体现为用设计思维和设计手段对环境进行系统的改造,使其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且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功能。环境设计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综合的系统工程,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专业,涉及美术、雕塑、装饰文化、建筑基础知识、园林艺术、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因此,教师应该压缩设计表现技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比重。优秀的设计师不是仅靠软件、表现、效果图就能设计出优秀作品的,而是更多地依赖设计思维与设计创新提升设计的创意和品位。
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合理设置课程,围绕理论课程、核心技能课程、拓展性技能课程、就业能力提升类课程,开设设计史、环境艺术设计概论、室内设计基础、室内材料与构造、景观设计基础等理论课程,开设空间设计基础、设计程序与方法、居住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景观设计等核心技能课程,开设设计制图、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拓展性技能课程,开设设计色彩、设计素描、设计构成、建筑速写、工程造价、绿色环保、中国传统文化、生态园林、传统园林等就业能力提升类课程。另外,教师还可将各门课程组合成三大课程群,即制图表现课程群、工程技术课程群、理论创意课程群。
总之,只有不断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综合能力、创造力、实践能力,才能提升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
作者:南昌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 单位:李平 周卫平
参考文献:
[1]姜民.对环境艺术设计中创造力培养的思考.美苑,2008(3).
篇4
关键词:翻转课堂;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人才培养
1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沿革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将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过程颠倒来增强教学效果,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过程进行变革与创新,旨在改变传统教学流程中师生角色问题,并对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时间和内容进行了重新规划。翻转课堂模式最早由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开始。国内学者张金磊等提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宋朝霞提出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董黎明等提出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应用模型等,这一系列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对于国内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也为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2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面对的挑战
2.1学生的艺术功底差异很大,给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育带来巨大挑战
近年高校扩招,造成生源艺术功底差异很大,主要体现在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总是无法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势必造成每次的课堂教学内容都会有部分同学认为教学进度过快、课程难度很大,另一部分同学认为教学进度过慢、课程过于简单。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2.2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发展,专业课程知识量增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软件、新理论的不断发展,国家经济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对环境设计专业有更高的要求,这些因素都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新软件的出现使得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总体知识量大增。
2.3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普遍存在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不善于主动思考的问题,而环境设计专业要求学生需要具备丰富的创造性和对知识灵活的应用能力。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缺少系统的课前预习,只能在课堂讲授中来学习基本的知识要点,在课后进行一些简单的软件操作,对于所学知识缺乏系统理解和应用,也就出现很多学生作业成绩非常优秀但是实际操作能力表现很普通的现象。
2.4教学模式相对滞后,教师创新意识不强
环境设计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娴熟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适应工作的不断发展,满足设计对象的各种需要。但当前还存在教师对教学资源准备缺乏创新和整合,仍然采用在课堂上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一股脑地传输给学生的教学方式,不管学生的消化程度如何,认为只要讲完了课本知识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3翻转课堂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的改革模式
环境设计专业非常适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翻转课堂更加符合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规律,是先学后教、知识学习与知识内化相结合的一种形式。
3.1课前教学内容设计
教师自己录制视频能够根据教学设计完全按照教学目标来自行设计视频的教学内容、知识结构、视频时长等,能够完全符合教学设计,保证课前教学内容与课堂授课内容的契合度,并可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性录制多版本课前教学视频。但是,教师自己录制视频也存在一些困难,视频脚本的编写、教学视频录制技术和视频录制时间等等都制约教师自己录制视频。
3.2课堂教学内容设计
课堂教学内容设计首先要突出一体化设计,要根据教学大纲对“课前—课堂—课后”进行整体的设计,突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授课教师要在每门课开课前根据教学大纲整体设计好本门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内容,突出课前知识与课堂知识的衔接和互补,同时为可能出现的预习视频内容变化带来课堂教学调整留出空间。其次,课堂教学要具有问题意识。课堂教学不再是单单讲授知识点,尤其是软件课或者史论课程,课前教学视频已经将基本的知识点全部讲授完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兴趣,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择题目来做作品或者项目,通过问题意识带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来完成知识的内化,让学生有更强的动手能力和更高的艺术修养。
3.3课后习题作业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表现、作品或项目的完成情况,有针对性地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和阅读材料案例,并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质量为学生的每章节内容学习情况作整体评估。根据学习情况、整体评估结果,教师能够非常清楚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对下一章节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4基于翻转课堂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中存在问题
4.1翻转课堂模式改革的技术条件限制
翻转课堂的具体开展需要网络环境的支持,还需要有足够的视频课程资源来保障课程翻转的质量,当前虽然国内外慕课平台提供了很多优质的教育视频资源,但是国外知名大学慕课课程都是英语原音授课没有字幕,为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国内教师慕课录制也受到客观因素影响无法完整支持课程。
4.2教育理念发生变化,教师改革动力影响改革效果
在翻转课堂模式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问题的解答和指导者,给教师的工作和心理都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翻转课堂改革对教师整体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还要精通视频录制、课程实践指导、网络教学、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要随时在课堂上回答学生的提问。因此,教师会对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这对翻转课堂改革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4.3学生学习行为监控和评价体系影响翻转课堂改革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由于学生课前预习资料涉及大量的知识内容,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个别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对于课前学习资料应付了事的现象。因此,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监控和评价体系。翻转课堂不但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要通过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
参考文献:
[1]马秀麟.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2012(4).
[3]宋朝霞,俞启定.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1).
[4]董黎明,焦宝聪.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应用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7).
篇5
文章探讨教师在史论课程教学中如何启蒙学生的建筑思想,在意识形态上让学生理解学习建筑史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促进未来艺术设计师的成长成材。笔者根据自身近几年课程教学的体会,阐述课程的特色及学习的方向和重点,以期培养和激发学生在专业设计中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专业特色;建筑;课程改革;创新意识
环境设计研究自然、人工、社会三类关系发展应有的方向,以优化人类生活和居住环境为主要宗旨。环境艺术设计尊重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景观的完整性,既重视历史文化关系,也具有理论研究与实践创造、环境体验与审美引导相结合的特征。建筑是人类生活的舞台,人塑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也塑造了人类。建筑凝聚着人的智慧,城市生活中蕴含着感情、审美和追求,环境设计理念把建筑思想一代代传承下去,渗透到设计师的性格和想象中。建筑也是人类历史的见证、文化的标志、心灵的寄托。学习中外建筑史课程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艺术意识,加强学生对建筑的热爱和对保护环境的认识。各国的物产、气候、地理、交通等各种因素不同,所产生的建筑也有自身的特色。在学习了解由于各国宗教、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生活习惯等各种因素的不同形成的各自的建筑体系、风格等方面,这门课程也是明显优于传统设计系列课程的,在创新性改革实践中,其自身的难点与改革创新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课时问题,二是授课方式问题。
一、课程内容创新思路与教学思路
教师要分析、研究中外建筑史这门课程应当如何上,如何把建筑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内容通过创新的授课方式传达给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如何在现有的课时中教好这门课程。实践城乡景观、风景园林、建筑室内等环境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其研究要以环境中的建筑为主要对象,环境设计专业开设中外建筑史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该课程也是围绕培养优秀设计师的目标开展建筑史论的学习与研究,是专业课程设置最具亮点的课程之一。教学改革以挖掘专业特色文化资源为指导思想,在一定的学时内讲授一门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有一定难度,要上好这门课,编好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讲稿与PPT,是课程教学的核心。
环境设计按教学计划用怎样的方式授课以达到教学目的,在现有的课时内授课,如何更好、更全面地让学生领略中外建筑史课程的精髓,如何精细、全面、系统地让学生认识建筑并感受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与特色,是相当难解决的问题。要上好这门课程,教师就要用艺术专业的视觉特点,收集、编辑大量建筑图和文字解释,重点说明建筑历史理论、建筑师设计思想,从而以更生动、创新的教学参与方式,拓展学生的兴趣、文化想象与思维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完成这门课程的授课。同时,教师要以抓重点、抓历史节点、抓建筑风格的方式解读本课程的教学思路,以突出重点,分析、讲解重点的方式解读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建筑思维与空间理念,丰富其设计文化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展开课程的内涵与计划
课程重点介绍每个时期和每种建筑类别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并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大师及其设计理论和设计观点。对中国与外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背景、建筑的发展和成就、建筑风格、建筑实例、建筑师与建筑理论等进一步展开介绍,主要分两大部分,即中国建筑史部分与国外建筑史部分。如,第一部分分五个章节,按历史时期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近现代的中国建筑进行分析与阐述;第二部分分四个章节讲述外国建筑史,介绍古代到中世纪及近现代的欧美建筑。建筑史教学应内容丰富、全面,跳出理论课程的教授方式,着重分析设计专业学生的特色。艺术生对课程理论知识和史论的学习有其自身的思考方向,教学中教师怎样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处理,结合艺术生的特点和学习重点、大框架讲述建筑史,这也是教改项目的难点。
在课程设置上,教师要突出讲述地域文化的建筑体验,使学生在接触建筑史理论的最初阶段,就通过身边一系列的视觉图片对建筑及其所在城市的文化传统、艺术成就、风俗习惯等,建立起直观的感受,引导学生树立继承传统、发展创新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结合古西安的文化特色,通过图文资料,如半坡人类遗址、秦兵马俑、明代城墙等,让学生了解该区域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空间布局、景观特色等,初步学习、感受并建立起对历史文化积淀及其所创造的优美建筑形式的印象,培养其文化审美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篇6
集中实践环节既是单独的实践课程,又与其他课程之间存在着逻辑性与连续性,从而形成有机、完整的设计学科体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与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也是按照各环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使课程之间的先后、并进等关系得到合理的衔接与渗透。
1.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其写生课程教学内容由风景、花卉、图形纹样速写写生和创意色彩两部分组成,通过对形体写生、概括、归纳能力的培养,色彩的装饰相语言、色彩配比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平面化处理能力和色彩归纳能力,为后续企业视觉识别设计、招贴设计等专业课教学确立设计意识和创新思维,提供了设计素材,并训练了同学们的设计元素的提取能力。
2.环境设计专业
其风景写生课程教学内容,也由原来笼统的绘画基础写生训练调整为有针对性的建筑速写写生、马克笔等工具的场景快速表现,培养和训练学生对建筑物及其环境迅速概括及表现能力,初步掌握透视规律及表现技法,这既是投影透视、制图基础等先行专业基础课程的拓展实践,也为后续室内设计、建筑景观设计等专业主干课等课程打下形体塑造与色彩表现等基本技法的基础。
艺术考察与毕业设计紧密结合
针对目前艺术考察与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任务结合不够紧密、艺术考察因为不用画画而趋向于变为短期旅行的现状,在新实践教学体系中充分发挥毕业考察应有的搜集创作素材及考察行业生产流程、为毕业创作做准备的作用。
探索研究与实践并重的毕业设计教学
学院化设计教学与商业化设计实践之间存有不同的目标体系与评价标准,视野的前瞻性、概念的创新性、研究的深入性、设计的社会伦理性等因素是高校设计教育与商业设计实践之间的边界,也是学院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的桥梁,因此,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观念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教学实践途径,既应注重设计技能训练和设计实际能力的培养,同时将设计与研究有机结合,对作为研究能力和成果载体的论文进行严格把关。
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一)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
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往往从建成投入使用开始也就意味着开始落后于行业发展,学校可选择在行业领域有鲜明特色和明显优势、具有承担大学生实践教学任务的丰富经验和良好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践教育基地。进行集中实践环节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相应适合的校外实践地点。如风景写生基地,壁画临摹、古建筑考察基地,公司实习基地等。固定的实习基地能为校外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二)加强实验与实训中心作用
目前课堂实践教学主要是虚拟性设计,参与社会设计工作项目的机会很少,学生对设计的理解常常是一种理想状态,对市场需求现状知之甚少,而实验与实训中心就是要探索新教学模式,由专业教师负责,结合教师自身特长,完成教学实践研究和实体创业,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工作室”,使学生通过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来获取实际设计经验。
(三)创建行业实习平台
毕业实习这一实践环节为同学们成为职业设计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到设计公司和企业上班实习,在具体的项目中,学生既要综合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设计,又需要了解客户方实际的想法和需求,从而使自己的学院化设计风格与商业化设计实践磨合创新,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素质和设计层次,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行业实习可以使同学们在正式参加工作之前就了解行业运作的模式,提前熟悉今后的就业环境,加强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掌握艺术设计项目管理、艺术设计市场需求领域、企业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篇7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研究物理环境和人类行为及经验之间的相互关系,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更多地强调物理环境,还特别强调主体与环境作用的相互性。一方面,强调人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两者之间为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环境心理学需要改变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滞后的现状,重视组织、社区和文化意义上的跨学科开放性研究,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因为以往环境心理学研究没有充分体现跨学科研究的特点,没有充分发挥多学科研究的优势,所以环境心理学不应该被单纯看作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更需要看作是关于人、环境、行为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许多环境问题本质上是行为的、社会的和文化的问题,它们分布层次包括个人、家庭、公司、工业和政府部门等,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社区的环境心理学研究,在方法论研究原则上必然受制于不同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和民俗等影响,需要吸纳与整合多个交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观点,如心理学、伦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建筑学、信息科学、城市规划和设计学等。当代环境心理学研究不应该只在个体水平,更应该在区域性社会组织和文化水平上考虑人的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在更开阔的视野上辨别和澄清研究环境问题的心理学问题、概念、模式和研究方法,创造多学科的“思想合作”和“研究梯队”,应该意识到解决区域性、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单单靠心理学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环境心理学家应该广泛开展国际间、多学科间的研究,为环境政策的制订提供理论支持。
环境心理学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环境心理学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继而在世界其他地区迅速地传播与发展,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从发达国家引入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开始在建筑学等学科内从事相关研究,从而引起其他有关学科人员的广泛兴趣和关注。
第二,把环境――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强调环境――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的关系。在环境心理学中,“行为”不仅包括可观察到的活动和活动模式,还涵盖知觉、认知、思维和情感等心理过程;“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工物质环境。
第三,具有浓郁的多学科性质。例如,生物学、心理学、社会性、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规划、环境保护、人文地理学、文化人类学、生态学等,正是这一多学科交叉的性质,使它具有多种名称,它到底属于心理学的分支,社会心理学的分支,还是属于环境学或是生态学的分支也争论不休。
第四,以实际现场为主。几乎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以实际问题为取向,计划用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其基本理论和内容都来源于实际研究,并采用来自多学科、富有创新精神的折中研究方法。
2 环境心理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结合环境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理论过多,内容过繁。例如,某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环境心理学》开设在大二年级的秋季,36学时,3周,每周12节,使用的教材由林玉莲、胡正凡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二版),全书共分为十二个章节,内容详细,教材内含有大量研究案例和论述,但由于课程安排时间较短且集中,短时间大量灌输理论性内容,往往适得其反,导致学生排斥理论课。
第二,学生忽视理论课程。有的学生认为《环境心理学》这一类的理论课程可以无师自通,在实际设计中自然会考虑到;还有的学生认为《环境心理学》理论课程与将来从事的职业关联不大,甚至无用。因此,学生的认知直接影响课堂的上课行为,如教师在讲台上激情飞扬、侃侃而谈,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或者干脆埋头玩手机、睡觉等,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情绪和教学效能感,从而形成了一种不良学风。
3 环境心理学教学方法
结合自身对环境心理学知识理解以及教学感受,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从而改变教学内容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环境心理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打破原有的章节式,采用模块式教学。由于《环境心理学》的内容繁多,教师需要对课本里的章节进行打破与梳理,采用模板式教学,即相关内容整合分类,作为一个知识点,具有针对性、综合性、简洁性等特点。例如,第六章为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第九章为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这两个章节内容可以综合在一起讲授;第三章为环境认知,第八章为场所的评价意象,这两个章节内容可以综合在一起讲授。教师讲授完一个内容知识点后,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体验不同的环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并总结,但如何在较短的课时安排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重点知识,这是教师思考的重点。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进度,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状态。
第二,从理论课“转化为”实践课。《环境心理学》作为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也是一门以理论为主的学科,具有内容丰富、逻辑性强等特点,大多数学生就认为理论课枯燥乏味。因此,可以根据学生这一心理,将理论课“转化为”实践课。例如,问卷调查。让学生对某一项内容进行问卷调查,然后用环境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加以分析与论证,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环境心理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开阔视野,触类旁通,结合设计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从多角度加深知识点的掌握。
第三,重视案例教学。课堂中引进案例教学,让学生提前体验设计师的责任与义务,提高学生对环境心理学的学习兴趣,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研究选题、实地调查、问卷分析到深化设计等,激发学生的设计欲望,通过案例教学的导入,使学生把环境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地运用到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这才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同时,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也是对教师课堂付出的最好回报,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篇8
【关键词】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模式
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培养综合型环境设计人才的主要环节是建立该专业教学与实践之间的有效结合模式。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能与科学相融的专业,最佳教学方法是包含社会实践课程和课堂授课两方面元素,只有结合实践教学才能实现与市场发展需求的有效接轨,从而培养出社会环境设计行业领域的相关人才。由此可见,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工作的重心是对该专业实践教学进行强化,这也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1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
艺术设计学科系别包括环境设计专业,去专业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即外部环境设计和室内设计。其中室内设计的主要目标在于设定和研究室内的家具、空间、陈设和光色等要素关系;而环境景观设计的主要目标在于设定和研究绿化、建筑、公共空间、公共艺术和设施要素关系。
2开展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模式的主要途径
2.1为环境设计专业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其实践能力
环境设计专业的部分师资来源于美术等其他相关专业的转行,近年来,美术院校毕业的部分学生与从事到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因此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师专业性还有待增强。而这些教师往往具有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表现能力。但是由于受到了高校评聘机制方面以及职称和论文的影响,使得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与社会实践长期脱轨。同时,受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冲击,该专业教学更倾向于讲授课本知识,而部分专题设计课程教师采取的方法是照本宣科,自身在没有对课程内容吃透的情况下就按照专业书籍的宣读方式向学生转述出来。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作业布置时,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也就大大的削弱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水平。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该专业的教师要有本学科的项目设计实践,继而不断的对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找到环境设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善或解决。教师具有良好的实践体验给以使自身的理论知识得到很好的验证,使自己的授课过程中,完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步骤,从而为同学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行答疑解惑。此外,教师具有良好的实践体验也可以帮助教师提升其专业能力。例如在项目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亲身参与的设计实践案例向同学展示,提升了授课说服力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知识更好的结合。由此可见,高校的师资乃至办学水平的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就是教师自身的专业设计实践能力与专业能力。
2.2利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的设计实践意识得到提高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使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进行整合,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有效发挥,并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以提高,而学生的综合能力也随之提高。高校与系别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入相关环境设计项目,并结合网络信息与社会资源。实践教学方式最具成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项目教学法,它可以将课堂中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在实际项目中体现中。将项目作为实践教学的主线,由老师引导,完成学生做主体的实践教学。学生与教师要共同参与到制定计划、收集信息。成果评价以及项目实施的项目实践教学中来,成为全面的知识建构,根据实际的实践流程来对师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提高。例如,高校可以有组织的参加相应的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团体举办的环境设计专题比赛、国内外专业院校环境设计训练营等活动。此外,现阶段的房地产项目发展规模日益增加,这就给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实践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机遇。高校要有意识的组织该专业教师与学生参与到室内专题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中,对项目的考察、实施、公众评价、设计和立项进行全程体验。从而使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同时使高校办学能力得到了社会声誉的有效回应,也增加其经济效益。
2.3开展工作室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工作室的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团队组织性,可以由外聘专家、导师、学生和团队成员共同组成工作室,使环境设计专业的课题与设计规划更具系统性。工作室的不同组成部分其分工也各不相同,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中大家能够集中研讨、相互沟通从而有效的进行该专业实践学习。例如,教师对该专业实践教学进行开展时,可以根据企业实际工作人员岗位进行分组,并从中选出小组组长,此过程是对企业的运行机制进行模仿。教师首先要想小组下达设计任务书,继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方案的设计制作,在此过程中要与教师保沟通交流,保证设计出现错误时做到及时更改。学生在绘制图纸制作图本时,其讲解方案的方式要模拟竞标的方式讲解,由教师或甲方来决定最终的竞标方案,并引导学生跟踪竣工直至整个项目完成。
2.4实施校外实习机制,提高学生的环境设计实践能力
高校环境设计教育能力本位观念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高校学生不仅要完成计划内的该专业实践教学,还需完成教育计划之外的校外该专业相关实习活动,一般实习期为一年左右。待学生走进真正的环境设计相关工作岗位中,由企业向学生提供工程师、室内设计师或园林规划师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环境设计岗位相关技能的训练和学习。除此之外,高校还要结合相关企业和学生实习的反馈信息来对高校环境设计实践教学方法以及思路进行改革和调整,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机绘图技能造福于民,使学生与社会环境接触的机会进一步增加。
3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属性,它对社会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而高校环境设计教学内容面向的是社会的、公用性的、大众的物质产品。有效的开展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环节能够将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到学生日后从事的岗位中。基于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综合职业能力有赖于该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这对于学生感受社会,更好的了解市场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从而为培养一名合格的设计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吕大,刘利剑,张新欣等.竞赛模式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实践平台的改革与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19-19.
[2]梁旭方,包敏辰.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研究与思考[J].科教文汇,2013(13):83-83,85.
篇9
【关键词】独立本科;校企合作;环境设计专业
一、引言
近年来,独立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率低,就业质量整体不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与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大环境有关外,还有就是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的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不受企业、用人单位欢迎。
二、转型初期制约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因素
在转型初期制约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主要因素大致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与实践课时设置不够合理。独立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在转型初期,对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相关课程设置逐步进行了调整,削减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加强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受长期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课程设置大而全,千校一面的“同质化”现象[1]明显。课程设置沿袭传统大而全、重点不突出缺乏特色,结果导致分配在每门专业课尤其是专业实践课的总课时不能满足课程学习所需要的课时要求,理论与实践课时设置不合理制约了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2.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由于自身原因以及环境因素,以及受传统教学模式侵多年,独立本科高校的学生相对来说普遍自制能力与自主学能力较弱。而教师教学方法创新不够,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不能被充分调动,自主学习潜力与能力不能得到很好挖掘与培养。3.学生团队合作与服务意识淡薄。在团队合作方面,目前的大学生独生子占大多数,家庭成长环境使其大多先天缺乏与他人合作与分享的习惯与意识。同时,我们的社会目前还没有形成社会成员义务服务社会的长效培养激励机制与成熟环境,因此学生团队合作与服务观念与意识比较淡薄。4.转型初期校企合作开展缺乏广度与深度。在转型初期,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尤其是景观方向由于专业性质、社会大环境等因素校企合作开展往往缺乏广度与深度。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大多是私人企业或小公司,很少有规模实力较强的企业参与进来。校企合作双方约束性不强,合作中的企业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不能保证校企合作项目的广泛而深入的开展。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与实际工程项目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的有效开展,影响到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的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转型初期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探讨
(一)突出专业特色、课时合理配置
针对转型初期校企合作模式下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大而全、重点不突出、课时分配不合理,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协调等情况,可在保证专业基础课课时前提下,把专业(实践)课内容有重复、应用范围窄、特色不明显的课程去掉,留下应用范围广,与当今社会发展需求关系密切,能突出专业特色的课程。鹿山学院环境设计专业2017年初对相关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景观设计方向保留《公园景观设计》、《广场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等,去掉了《滨水公园景观设计》,增添符合地方与社会发展需求方向的《新农村建设景观设计》。室内方向转向以《居住空间设计》为主要特色课程的家装设计,通过一系列调整,突出了特色,又满足了主干课程对理论与实践课时的需求保障。合理增加实践课时尤其是特色专业与主干专业实践课程课时,比如,结合校企合作企业项目大幅增加《居住空间设计》、《公园景观设计》课时,鹿山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把专业实践课《居住空间设计》作为改革试点课程,由48课时增加到90课时。在增加实践课时削减理论课时同时,要结合专业课程培养要求、学生特点、教学反馈等情况,合理配置理论与实践课时。
(二)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学生自身能力培养
(1)任务驱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在转型初期,如何利用校企合作有利条件,创新教学方式,寻找发现学生共同特点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形成一套约束机制,引导、帮助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逐步提升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与自我学习兴趣,最终养成能够自我约束的自学习惯。成为培养学生提升自我约束,增强自我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关键。具体做法(以环境专业实践课程为例):课堂教学方面利用校企合作项目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与课下作业任务布置相结合。根据课程内容章节与课堂讲授进度,结合企业实际项目,以作业形式分配任务给学生,引导学生完成在课下资料查阅、企业走访、项目实地调查、调查报告撰写与PPT汇报等模块作业,并配以奖惩机制。把作业模块分成不同的比例分值,对于按时完成并完成作业质量比较好的个人或小组给与适当高的分值或加分,对于不能按时完成或完成的质量不好的学生酌情扣分直至不予及格。促使学生为按时保质完成布置的作业任务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与探究。(2)项目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团队合作与服务精神培养:大学是学生思维方式、价值观、行为准则、意志成型的重要时期,作为为社会培养环境设计人才的环境设计专业,应当将环境设计“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团队合作”的理念贯彻到学生四年专业学习始终。项目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根据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企业实际项目相结合,以班级学生分组合作、互助学习完成一定教学任务的学习方式。以《公园景观设计》这门课程为例,将企业实际项目引入该课程,真题真做。全班学生根据个人意愿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3—6人),这门课程作业分为:前期资料搜集、项目实地调查、调查报告撰写、PPT演讲、方案构思与设计草图绘制、CAD扩初图与施工图绘制、电脑建模、景观植物配置设计、效果图制作、PS效果图片、图册打印、设计作品PPT制作与演讲交流等多个步骤以及多个模块。这几个步骤及模块既前后连贯、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构成一个完整的公园景观项目设计作业任务。首先,每小组成员分别根据自己兴趣与擅长以及根据每个模块作业任务量多少来承担一个或多个模块作业任务。每个小组成员除了要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模块作业任务外,还要相互合作、互相帮助,积极配合并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完成其他模块的作业任务。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只有项目的全部模块作业任务完成了,才算是小组完成了本课程的全部作业任务,才可以给出本课程的成绩分值。校企合作下的项目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使学生与社会实际接触,整个工程项目过程始终贯彻设计“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大众”的理念,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与服务精神[2]。
(三)政、校、企三方配合促进校企合作开展
要解决在转型初期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企业合作积极性不强,校企合作质量不高,校企合作无法深入开展的情况。除了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本身努力寻找与企业的有效可行性的多途径、多方式合作方式外,更需要政、校、企三方的积极配合。因为作为企业来讲,一切活动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独立学院是教书育人为目的的半盈利性机构,在转型初期,在校企刚刚开展合作初期,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更多的企业承担帮助学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企业付出的多获取的少,因此企业尤其是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有实力的企业往往有比较健全的规章制度与成熟的设计施工与培训流程,非常有利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入开展。目前,鹿山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景观方向现有合作的景观设计公司远远满足不了专业教学与学生实习、实训、教师挂职等需求。要企业尤其是有实力的景观设计企业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需要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与鼓励,比如:制定相关政策要求地方有实力的私企或大型国有设计企业必须每年承担有一定量的为地方培训设计人才的任务,积极鼓励并支持企业与相关院校合作为社会培养人才,并为此设置一定的奖惩措施。促使企业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作为学校方,一方面学院要积极鼓励环境设计专业走出去与园林景观设计企业合作,并为之创造条件与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另一方面,环境设计专业自身在积极走出去同时,要结合转型初期现有条件不断探寻切合自身发展的可行性校企合作新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适合校企共同发展、双赢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只有这样才会吸引到设计企业尤其是实力雄厚的园林景观设计企业或单位不断加入进来。有政府政策扶持,有学校自身的积极努力,有实力雄厚设计企业或单位积极参与,校、政、企三方积极配合,互利共赢,校企合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转型初期政、校、企三方相互配合与扶持下的校企合作模式,为今后校企合作项目实施的广度与深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与保障。环境设计专业作为与工程项目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与深入开展,对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创新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服务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结语
本文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对转型初期制约独立本科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可行性方案探讨。以期能找到最佳的全面提升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作者:李秀玲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参考文献:
篇10
专业综合训练教学执行计划
填报学院: 艺术学院 执行教研室: 环境设计
专业班级
环境设计1754
实习时间
2020.11.23 —2020.12.18
(第11-14周)
指导教师
(名单及具体分工)
环境设计1754
生师比是否超过20:1?
否
实习经费预支情况说明*
无
1、实习目的
1、通过企业专业实践,熟悉项目施工的相关法律法规,正确认识设计项目对环境保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2、能够正确、规范使用专业术语撰写技术文档,绘制工程图纸,并能以书面方式就设计项目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3、通过实习,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熟悉房屋构造,了解设计案例的施工工艺、设计风格、细部的构造等。
4、通过实习,了解设计行业相关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能够在具体设计项目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恪守工程伦理准则,履行职业责任和义务。
2、实习内容
企业专业实践实习是专业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认识和了解环境设计专业的一个重要过程。由老师推荐企业,学生前往公司实习,企业阶段学习目的是通过学生现场的实践与学习,结合室内装饰工程项目施工周期的全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获得设计师的基本训练,使学生达到见习室内设计师的设计与技术能力要求,培养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解决项目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为之后毕业设计组织工作提供条件。
3、实习地点及
拟实习单位
实习地点为:长株潭地区设计企业
主要是一些是室内装饰企业、景观设计公司等,例如:长沙鸿扬家装、湖南名匠装饰、华浔品味装饰集团、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等。
4、实习日程安排*
第一周:安全教育与企业文化学习,入企前的安全意识教育;企业安全保险知识学习;企业学习方法学习;识别施工安全标志的能力,掌握施工安全措施的能力;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职业规划。分组进入施工场地进行数据测量;进行主体拆改设计,了解室内装饰行业,尤其是工装领域,要对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安全了解。现场勘测,能够正确地进行室内测量;能够画出正确的原始框架图。进行主体拆改是最先的一个项目,主要包括拆墙、砌墙、铲墙皮、换塑钢窗等,需掌握科学合理的拆筑工艺;
第二周:进行室内施工图设计,掌握完整的室内平、立、顶面施工图及水、电、气相关设施图纸的绘制方法;了解和掌握室内设计功能性、形态性、结构性细部节点的结构布置和做法,并绘制对应的施工节点图;学会室内施工图CAD的基本应用,进一步提高施工图绘制的能力;
第三周:进行室内软装陈设设计,掌握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对家具陈设进行合理布局的一般性原则;掌握软装陈设的功能性、主体性、整体性设计原则;了解软装陈设设计中如何关注“人”的问题,即拥有研究使用者社会角色与心理需求的意识和能力;对家具陈设的历史、类别和市场有一定的了解。
第四周:参与室内设计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掌握施工图预算编制的原则、方法、程序和标准;熟悉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参与设计图纸预审会议,拥有理解设计意图的能力;掌握预算定额及有关规定;了解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和程序;掌握编制施工图预算分析表的方法。
(以上实习日程安排视企业具体安排可进行调整变动)
计划提交人
计划提交时间
2020.9.15
实习安排
是否合理?
教研室主任审核意见(签字)
实习安排
是否合理?
教学院长审核意见(签字)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环境污染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