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的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5 17:36: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暴力的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家庭经济困难 心理贫困 心理健康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校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家庭经济贫困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近年来,政府和高校为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解决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而贫困学生因经济压力所带来的“心理贫困”却往往被忽视,且心理贫困是隐性的,它和经济贫困不同,心理贫困引发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健康。独立学院依托母体本科学校,利用其有利教育资源所创设的二级学院,其办学模式和生源特点相对普通本科院校特殊,大部分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家庭经济情况较好,但还存在少部分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支付高昂的学费或者生活费的学生[1]。在这种贫富差距明显的环境之下,心理困扰就会影响贫困生以后的校园生活和学习,甚至影响其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如何及时、有效地开展新生贫困生心理援助工作,成为独立学院日常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研究以独立学院贫困生为对象,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贫困状况、成因进行调查分析,为建立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素质的扶助机制提供重要实证依据。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独立学院被学校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不同年级、专业的全日制本科生共667人进行调查。其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分别占76.3%、23.7%;文科生占33.3%,理工科占60.1%,术科学生占6.4%;23.7%的学生来自城市,44.4%的学生来自农村;单亲家庭89.6%。在学费来源方面,68.5%的学生是由父母支付学费,20.7%的学生是靠助学贷款,8.2%的学生是由亲友资助。调查数据显示,50.4%的学生感到家庭经济困难带来心理上的困扰;而54.6%的学生会选择向亲友倾诉减缓心理压力,40.7%的学生会独自忍受,仅有3.9%的学生会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所调查被试中86.9%的学生所在学校开设有心理咨询室,只有50%的学生认为心理咨询对缓解心理压力有帮助,且只有40.7%的学生会选择心理咨询服务。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量工具,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睡眠及饮食状况因子,共90个题项,采用五级评分。
2.结果分析
2.1不同年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从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不同年级被试在抑郁、焦虑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在其他因子上无显著性差异。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大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抑郁、焦虑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大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2.2家庭经济困难是否带来心理困扰大学生的SCL-90得分差异检验
家庭经济困难带来心理困扰的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家庭经济困难未带来心理困扰的贫困大学生。
表1 家庭经济困难是否带来心理困扰大学生的SCL-90得分差异检验
注:*p
2.3不同家庭构成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差异检验
来自单亲家庭的贫困学生和双亲家庭学生在总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因子上差异显著,单亲家庭学生得分高于双亲家庭贫困生。
表2 不同家庭构成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差异检验
2.4有心理困扰是否会选择去咨询室寻求帮助被试的SCL-90得分差异检验
本研究调查对象均为被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0.4%的学生感到家庭经济困难给他带来心理上的困扰。然而只有3.9%的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困扰的时候会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有心理困扰不会选择去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的被试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上得分均显著高于不去心理中心寻求帮助的贫困大学生。
3.讨论
3.1独立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现状分析
已有研究发现,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2][3]。本研究发现大四贫困学生抑郁、焦虑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大一贫困生;来自单亲家庭的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差于双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带来心理困扰的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家庭经济困难未带来心理困扰的学生。由此分析,独立学院比普通本科院校学费偏贵,但部分家长还是想方设法在儿女入学时拼凑齐第一学年的学费,虽然存在家庭经济上的压力,但是怀揣对大学的美好憧憬,大部分学生心态还是积极的。到了大四,部分家庭甚至还在偿还借来的上一年学费,学生家庭状况没有改变,很多学生倍感压力巨大。单亲家庭学生本来就因为父母离婚的问题带来不少心理问题,再加上经济困扰的双重压力,心理问题较突出。在独立学院求学,身边不乏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在这种巨大的经济差距下,很容易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很多大学生缺乏有效的自我调节方式,又不会去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这部分学生在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去寻求专业帮助的学生。长此以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贫困”症状更严重,如:自我认识上的自卑、情感上的焦虑、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
3.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及对策
不可否认,家庭经济是困扰贫困学生的主要问题,也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直接因素。但不能将所有心理问题的产生均归结于家境贫寒。高校中不乏家庭经济困难但是自立自强、积极向上全面发展的积极型人格学生。可见经济问题是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外因,不是内因。政府和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资助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压力,但这不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根本方法。学校应该从关注学生心理发展方向入手,建构行之有效的心理扶助机制,帮助学生认识改变心理贫困的重要性,给予学生心理上的疏导和心灵上的援助,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摆脱经济贫困,远离“心理贫困”。
参考文献:
[1]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3(8):7-10.
[2]徐浩凤,唐平.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5):382-384.
篇2
[关键词]家庭暴力;女性受害者;护理干预
[DOI]10.13939/ki.zgsc.2016.05.201
家庭暴力,也称为亲密伴侣暴力,是指任一关系中的一方为获得对另一亲密伴侣的控制权力而采取的暴力行为。在各种形式的暴力行为中,身体暴力、待和情感虐待这三种方式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尤为严重,甚至引起伤亡。然而,这三种形式的暴力行为却往往同时发生。
1 家庭暴力问题对受害女性的负面影响
在美国,一半以上女性上门急诊涉及亲密伴侣暴力所致的非致命性损伤。由于家庭暴力往往是长期的暴力行为,这种长期的隐患在于,危害的程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升级,久而久之,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极有可能走向谋杀等极端的道路。
对于老年女性而言,长期遭受身体虐待将有可能导致永久性物理损伤、残疾或者过早死亡。此外,泌尿生殖道和肌肉骨骼疾患等相关身体创伤的发病率也很高。不仅体现在身体健康层面,也体现在精神健康层面,据报道,在老年妇女的家庭暴力受害者之中,抑郁或焦虑发生率也呈不断增高趋势。
根据相关报道,一些女性家庭暴力受害者的精神伤害有多种,如沮丧、愤怒、无奈、绝望、自尊心受挫等。存在这些精神问题的女性都是在其人生经历中过早遭受到家庭暴力虐待。此外,创伤导致的反应激障碍、抑郁、精神痛苦、难于适应社会等问题,增加了家庭暴力女性受害者的自杀风险率。根据联邦调查局的调查报告,在美国,每天有超过三名其配偶或男友虐待致死。在美国每15秒就有一名女性遭到其男的殴打虐待。不仅在美国,更多的数据显示,家庭暴力中女性受害的问题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英国的内政部有资料显示,在英国每4名女性中就有一位曾经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每一周就有2名女性因在家庭暴力中受虐而不幸身亡,而在英国的犯罪率中,家庭暴力犯罪更是占据了相当的比例,高达25%。
2 现存的暴力行为及加利福尼亚州的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加州刑法11160-11163.6条款,任何保健医生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时,如注意到患者伤口存在由物理伤害或攻击性暴力行为所致,须立即报告给当地的执法机构,后续行动与书面报告等须在两个工作日内落实。书面的报告须包括的名称(如果已知的话),伤者、其目前的位置,受伤性质及损伤程度,以及任何参与伤者冲突并导致其受伤、其他有伤害或攻击性/虐待行为的嫌疑犯的身份。许多侵犯行为带有攻击性或侮辱性,如谋杀、误杀、酷刑、性暴力、、、婚内和虐待配偶或同居者等。
3 护理干预措施
家庭暴力的统计数字显示,在美国,每年约130万女性遭到亲密伴侣暴力虐待,有85%的家庭暴力属于身体虐待。在社会中的暴力程度影响着针对个人的暴力行为。换言之,较之那些生活在更加和平地区的人们,生活犯罪和暴力发生率高的社区的人们更可成为暴力行为的受害者。因此,以减少对个人的暴力行为和家庭暴力问题为目的的预防措施,与社区干预措施是不能分割的。通过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护士进行很多相关的干预措施,以实现这些目标。
3.1 初级阶段的护理干预
护士教育社会人士了解不同类型的暴力行为,为受害者提供资源。同时,为防止暴力行为对个人、家庭和社区各级产生负面危害,护士倡导并参与制定政策和立法,以防止暴力事件的发生。为个人和家庭的成员提供教学减压技巧,能够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应对生活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联合社会多方力量以确保暴力反应系统在所需时的有效性和可用性;或者,倡导一系列媒体宣传活动以反对暴力,由于工作性质,护士通常在各种卫生保健机构(例如,学校、家庭、办公室、医院、和社区)工作,有很多的机会来评估和确定潜在的受害者的虐待行为,包括擦伤、挫伤、情绪困扰、抑郁、自卑、焦虑以及对亲密伴侣的恐惧等。
3.2 中级阶段的护理干预
绝大部分家庭暴力的受害者选择沉默不报案。究其原因,几乎所有年龄阶段的女性都害怕暴力形式的报复,同时,对传统婚姻的认识所导致的对施暴者的依赖,以及性别角色观念则是导致老年女性受害者不会告发施暴者的主要原因。甚至更糟的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往往不能够正确认识到他们的症状(如入睡困难或长时间的感到压力大,或者一些与遭受虐待相关联的慢性疼痛等)。专业护理组织建议护士和卫生保健提供者通过每次临床的访问,经常性地跟踪了解所有女性是否遭受家庭暴力的准确情况。
当被殴打的妇女寻求有关虐待性的活动的医疗帮助时,卫生医务人员,尤其是那些在急诊科的工作人员往往不能认识到患者就是家庭暴力受害者。这些专业人士通常对待这些受害者进行家长式的治疗,由于他们的贸然专断,不能达到对受害者起实质性帮助作用的效果。此外,在急诊科护理部门,主要工作内容往往是处理患者生活和死亡,而不是对病人情绪上的进行治疗帮助。因此,缺乏足够的评估,女性受害者们经常不能受到她们切实需要帮助,或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特定干预存在。这种方式往往会造成女性受害者隐瞒她们实际的情况,成为了医护专业人员专业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障碍。为了鼓励受害人敢于坦言她们受害的实际情况,护士向患者提出直接的问题,表明她/他对受害者的关心以及与患者同在帮助其共渡难关的决心。其他护理干预则是通过探讨受害者和施虐者之间存在家庭暴力问题的根源,并设法应付压力或紧张导致暴力虐待情况。
3.3 高级阶段的护理干预
暴力往往始于夫妇之间一些推推搡搡的小动作,通常的男性和女性倾向于因为一件作为相关的外部因素的事而指责对方,比如一个压力的工作日或一次过量酗酒。男通常对女方说对不起,请求宽恕。在这一点上,护士从提高或维持双方的关系和防止它变得更糟的愿望出发,为受害者提供婚姻方面的意见。一般情况下,当男性表现出越来越少的悔恨,并且对女方虐待性的活动越发频繁升级,考虑到女性的人身安全,通常后期的婚姻咨询会终止。护士能够提供支持,保障,给出实际可行的解决办法,如利用社区资源,包括提供家庭暴力受害者庇护所,专门为被殴打的妇女儿童提供保护方案,24小时热线电话和法律服务等。
在社区建立接济受害人群的性质灵活的服务网点,为女性提供服务,尤其是为那些仍处于家庭暴力的侵害下的女性受害者提供信息、资源、支持和建议,通过相关专业的人员和有志于反对家庭暴力的志愿者与受害者的直接沟通,向正生活在或曾经一度生活在家庭暴力阴影之中的女性受害者提供收容机构,福利服务等,同时也致力于帮助那些不愿意透露自己的情况,或回避社会救济的女性提供更具隐私性的服务,这样的救济护理机构,在整个社会反对家庭暴力的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对潜在的暴力倾向进行治疗治疗,也有助于防止暴力行为的发生。
4 结 论
美国医护人员将确定和进行干预,以帮助受暴力虐待的受害者视为一种道德责任。在确定、开发、实施和评估办法及预防暴力行为的三级干预措施等方面,护士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具有不同背景的受虐经历的女性,采取不同的方法,从而使其从护理过程中获得对医护人员信任和治愈的信心。大批更具有文化交融力、思想更开放和更关心体贴他人的护士将更成功地帮助这些受害者。
从美国的家庭暴力的立法和护理干预经验看,我们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对抗家庭暴力,保护受害的女性,不仅仅需要来自个人或家庭的支持,更要将女性放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有效地为其提供支持和保护。而医护工作者更应从根本上认识到,这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治疗,而是对传统观念和性别结构的重新辩证认识。通过社会系统的有机联合,将立法、司法以及医疗体系联合起来,帮助女性受害者在受害之后得到有效的支持,无论从保障其人身健康、安全,还是法律权益上,采取联合行动的措施,同时,医护人员还应肩负帮助受害者走出阴影,重拾对人生的信心和积极心态的任务。
参考文献:
[1]California Legislative Information.Penal code section 11160-11163.6.[Z].Retrieved on June 26,2013.
[2]Fisher,B.,& Regan,S.The extent and frequency of abuse in the lives of older women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health outcomes[Z].2006.
[3]Furlow,B.Domestic Violence[J].Radiologic Technology,2010,82(2),133-153.
[4]Healthy People.gov.Maternal,Infant and Child Health[Z].Retrieved on June 24,2013.
篇3
关于家庭暴力,你知道多少?
提起家庭暴力,就很容易习惯性地联想到遍体鳞伤的女子和她们痛苦而无望的眼神。女性是家庭暴力中最大的牺牲者已经成为小争的事实。除了常见的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外,家庭暴力还包括性暴力、经济暴力和冷暴力。
性暴力:经常以暴力强行与配偶发生,造成伤害后果的;酗酒后以暴力强行与配偶发生,致对方不堪忍受的;患有传播性性疾病以暴力强行与配偶发生的,以暴力方式强行对配偶实施变态待的。
经济暴力:对另一半实行经济控制。
冷暴力:漠不关心、不理不睬,不过性生活、不做家务等。
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夫人、英王室律师切丽女士说,如果一个丈夫长期说妻子长得丑,使妻子不知自己的人生价值是什么,也是一种家庭暴力。
尽管禁止家庭暴力已成为我国新婚姻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越来越多的受害者开始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可是,因为家庭暴力而引发的悲剧还是在不断上演……
据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我国2。7亿个家庭中,约30%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其中施暴者九成是男性。一份来自浙江、湖南、甘肃三省的对妇女的家庭暴力调查报告显示:在夫妻间发生冲突时,65%的丈夫“不理睬”妻子,28%的丈夫“辱骂”妻子;夫妻间冲突时,丈夫“用脚踢”妻子的占12.1%,“用东西砸”妻子的占9.7%,“强迫过性生活”的占5.8%。
还有专家表示,随着近年来反家庭暴力的宣传,丈夫明目张胆地殴打妻子常会受到舆论的指责。因此,一些丈夫便采用了更加隐蔽的手段对付妻子,如侮辱、冷落、言语刺激等。同时,家庭暴力给未成年人带来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研究表明,在暴力中长大的男孩,成年后虐待女性的可能性比其他人要大,也更容易犯罪。年龄较大的子女则以流浪的方式逃避家庭暴力。
讲述:有多少婚姻正在承受暴力之痛
1、老公打老婆,天经地义?
老公第一次打我,我以为在做梦
我们的婚姻生活出现不和谐是从老公的洁癖开始的,这也许算不上什么缺点,可我生来是个马大哈,东西从来不会随手放好,这时候他就会很生气地冲我吼:李婷婷,你素质也太差了吧,东西随手乱扔,要记住,这儿不是旅馆,这儿是家!
第一次听他这么吼,我吃了一惊,真没想到结婚前对我那么温柔的老公会这么粗声大气地冲我吼。不过想到我们以后还要在一起生活一辈子,该忍的地方还得忍,不能为这点小事伤了感情,于是我忍了忍也就过去了。
婚后第二个月,我们为一件小事发生了争执。当时老公很生气地对我说,真是烦透了,我在外面累死累活的,你竟然还这样对我。你给我记住,你以后要是还这样,我就跟你离婚!
我的火气本来就很大了,听了这话再也忍不住满腔怒火,顺口应道,离婚就离婚,你以为离了你我就活不下去了?我的话还没说完,老公的脸已经变得青紫,不由分说,对着我劈头盖脸一顿暴打,边打边恶狠狠地警告我:记住――你给我记住,以后不准你在我面前提“离婚”这两个字!
我被打蒙了。我以为在梦中,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我顿时感觉自己坠到了无底深渊。第二天早上我回到家时,他已经到公司去了,饭桌上留下一纸便条:亲爱的,对不起!昨天是我错了,原谅我这一次吧,我保证以后再也不这样了!
当时在我看来,没有当面道歉可能是他一时拉不下脸。作为要面子的男人,这一点可以理解。既然他已经向我道了歉,我也不能得理不饶人。我想用自己的温柔与宽容,去化解他的那颗冰冷的心。可若干年后我才明白,正是当时我对他的姑息、宽容,才纵容了他的蛮横,也给他潜在的暴力倾向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点评:婚姻中,首先施暴的一方绝大多数是丈夫,家庭暴力的受暴者以女性居多。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社会的优势地位和更多资源被男性所占有。男性的强势地位,使他们对待妻子更像是对待孩子:他们常用“顶嘴”这种有上下级色彩的词汇代替“反驳”这类更有“平等”意味的词语;他们在打骂之后,更愿意主动去和解;所以,他们把动手也当作天经地义。而女方一味忍让只会助长他的放肆。
2、性暴力――无法言说的内伤
令人讨厌的暴力
小丁生于一个父权思想十分浓厚的家庭,从小见惯了父亲的颐指气使和母亲的逆来顺受。耳濡目染,养成了她默默忍受一切的性格。
虽然也像母亲一样习惯了逆来顺受,但丈夫每次强迫她过性生活的行为却使她无法接受。她丈夫爱饮几两“黄水”,晚上数杯酒下肚之后,往往提出要求,而她则不满丈夫的行为,往往采取不合作甚至拒绝的态度。而丈夫却不管不顾地采取强迫的手段满足自己的,无可奈何的她只能屈从于暴力之下。她感到屈辱、无助,就如同一只羔羊任人宰割一样。她不明白,本来属于夫妻生活中正常的组成部分,为什么会变得这样令人讨厌,她也不知道该如何才能解脱自己。
点评:这是婚姻中性暴力的一种形式,也有专家称之为“婚姻中的行为”。由于各种原因,妻子拒绝了丈夫的性要求而促成了这种强迫性的发生,结果是从身心两方面破坏了女性的自然平衡。妻子忍无可忍之下,甚至会导致自杀或杀害丈夫等以暴制暴的惨剧。
3、家庭暴力缘起第三者
丈夫用暴力逼她离婚
家住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农村的陈玉凤今年才28岁,但已经有个10岁的女儿了。她17岁就嫁给了大她7岁的丈夫。3年前,陈玉凤从街坊邻居的口里知道丈夫与邻村的一名年轻寡妇好上了。接下来,丈夫对她百般挑剔,随后又开始动手打她。她若稍有不满,丈夫便变本加厉,甚至用钢筋抽打她的后背、胳膊和腿,有一次小手指都被打成骨折。
更使陈玉凤不可理解的是,丈夫为了离婚,竟然拿来农药让她喝。陈玉凤说:“我不想离婚,女儿还小,我希望她能和别的孩子一样快乐。”每当陈玉凤被丈夫毒打的时候,年幼的女儿就用身体护着妈妈。一次,陈玉凤被丈夫毒打后,要寻短见,被女儿发现,女儿大声呼唤:“妈妈,你不要我了吗?没有了你,我怎么过?”女儿的呼唤,让她有了活下去的决心,她将女儿送到娘家,让女儿继续上学念书,自己一个人到处打工,要挣钱让女儿过上好日子。
点评:很多男性喜新厌旧,有了外遇后虐待妻子,期望通过家庭暴力强迫离婚,而很多女性为了维持一个完整的家庭,隐忍退让,即使不堪虐待,也要继续忍耐。很多结婚10年左右的夫妻在日常生活中都没有沟通,很少交流,感情很容易破裂。在这个阶段,夫妻应多用“转为亲情”的感情基础经营婚姻,在无法挽回的情况下,应及时选择离婚,避免家庭暴力的发生。
4、暴力升级版――用冷暴力冷冻你
丈夫不打不骂照样逼疯妻子
广州市某单位机关干部高某近日追悔莫及,由于其长期对妻子进行精神虐待和言语刺激,妻子忍受不了,最终进了精神病医院。
高某的妻子卓萍(化名)虽然年过四十,但风韵犹存,在一家效益不错的国企工作,职位不低,儿子又在一所重点中学读书,在外人看来,这一家子的生活可谓幸福美满。但两年前,卓萍在一次单位组团旅游中出轨犯了错。卓萍为此发自内心地忏悔过,高某也信誓旦旦地答应不计前嫌。可自那以后,卓萍的一言一行便受到了高某的严密“监控”,一有不对的地方便故意给她脸色看或百般刁难,回家晚了或与男同事多说两句话,他或阴沉着脸,一言不发,或是无休无止地询问。一到晚上,卓萍更觉得像是地狱。丈夫进了房,总是一声不响地占有她,并不停地咒骂她是“”,眼里也充满了蔑视。
日日受到这样的折磨,卓萍觉得自己的精神快崩溃了,她只好提出离婚,但高某却叫嚷:“不可能!你给我戴了‘绿帽子’,想离婚?没门!”他觉得妻子背叛了自己,就该为自己的不忠付出代价,受到惩罚。从此,更加变本加厉地对待妻子,最后发展到带女孩子回家,当着卓萍的面亲热,卓萍的忍受到了极点,终于精神崩溃,不得不送到精神病医院治疗。
点评:拳脚相向不再是家庭暴力的唯一形式,另一种隐性暴力――冷暴力正在悄悄盛行。夫妻双方在产生矛盾时,不是通过殴打的暴力方式处理,而是对对方表现得较为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而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庭工作,要不就故意“挑刺儿”,“找茬儿”,用言语等刺激对方,长此以往,给对方造成巨大的精神折磨,这种隐性暴力对双方的伤害比显性暴力更大,甚至会造成精神隐疾。
5、家庭暴力的另类
我家有迟钝暴力
我很早就觉得家庭暴力的一般解释不够全面,总觉得有什么被遗漏的地方。今天我又一次领略暴力的伤害,那绝对是属于暴力的范畴,那就是――迟钝暴力。
迟钝暴力应该是家庭暴力里最没攻击性、最没设置性的一种了,可是我觉得也是最无药可救的一种,你总不能为了人家的迟钝就离婚去吧,况且人家那么无辜、那么委屈地纳闷老婆的眼泪从何而来,老公还有一句经典的话:“我对你那么好!你咋就恁难伺候呢!”你看人家才是值得同情的吧!至于你这个挑剔的小女人,就一个人享受暴力去吧!
人家受了虐待是可以描述的,而我所受的虐待还夹杂着幼稚的因素,常常让人无语。我记得有一个朋友告戒过我,说只要他不是食古不化,你就不要吹毛求疵。是啊!他当然不是。当灵性遭遇迟钝,那前者是注定的败者,只因为战争的背景是家庭。
有一首歌唱:我不是黄蓉……假如黄蓉和她的靖哥哥做上十几年的夫妻,她说不定也是迟钝暴力的受害者呢。不管是哪一种暴力,也不管这暴力的轻或重,既然用了“暴”这样的字眼,那结果只有一个――伤害。
点评:这是典型的性格差异造成的婚姻沟通障碍,除此之外,由于思想观念、文化层次、家庭背景等差距造成的沟通“代沟”都可以划入这个范围。但这种状况是可以解决的,只要双方还有感情,就可以通过各种沟通方式或者借助外界的力量促进交流,关键是加强互相理解。
6、女性也暴力
遭遇“野蛮女友”
早上,因为我做饭时把土豆皮直接削到了厨房水池里,准备最后一起收拾倒掉,她从床上起来后看见了,觉得应该直接削到报纸上,就冲我发火,我边做饭边申辩了几句,她就突然发疯似的冲进厨房打我,还用水池中装食物跟凉水的一个铁盆浇了我一身,然后把桌子上的盘子、罐头瓶子什么的通通摔到地上。我当时什么话都没说,愣在那,我真的是无语了,心里很凉。我经常受她的家庭暴力,她经常掐我,打我,我现在都条件反射似的,一睡觉就抱着肩膀,因为她经常掐我的。她是个斗狠女人,一有矛盾,她如果暴力打不过我,就自己打自己耳光,自己揪自己头发,自己撞墙,跳楼……我没办法,只好认输,承认错误,而我身上经常被挠的一道道的血痕……
点评:女性暴力的原因多与婚前男性对女性宠爱与包容有关。看着爱自己的男友如此心疼自己,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让她们感到了主宰男友的。而男生,在结婚前大都以宽容甚至忍受来迎接女朋友的暴力。但如果女性把暴力延伸到婚姻里,男性的尊严就受到了挑战,他不还手以暴制暴都难,家庭隐患可想而知。所以说,当第一次暴力即将降临,男性就要尽力去阻止并化解,放任女性以暴力的方式“撒娇”,绝对是个致命的错误。
明星也在痛――她们也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麦当娜:曾被前夫“海扁”
麦当娜第一任丈夫西恩・潘,虽然贵为奥斯卡影帝,但潘的“坏脾气”也是出了名的。1989年,潘借着酒劲把麦当娜扒个赤身,绑在椅子上,嘴里塞满了布条,将她揍得鼻青眼肿,足足“折磨”了她九个小时。麦当娜后来说:“他扼杀了我对他的最后一丝情意,我只希望结束婚姻,免得我发疯。”为期四年的婚姻终于走到了尽头。可怜这无数男人眼里的梦中情人,居然也有如此狼狈的时候。
金・贝辛格:强颜欢笑
2001年,好莱坞美女金・贝辛格与亚历克・鲍德温七年的婚姻走到了尽头,想不到却被她形容成一场噩梦。她说:“我希望趁还有尊严时,迈开大步走出阴霾”。鲍德温也是好莱坞著名影星,但他脾气粗暴,贝辛格在人前强颜欢笑,公开场合两人装作一副亲密模样,回家关上门再开打。为此她心情不佳,长期罹患忧郁症。
崔真实:离婚源于家庭暴力
因为饰演《星梦奇缘》里的苏菲娅而为广大观众所喜爱的韩国女星崔真实,也同样是个家庭暴力的受害者。2004年8月1日,因被前棒球选手丈夫赵成民殴打,崔真实再次成为韩国媒体关注的焦点。两天后,正在医院治疗的崔真实接受了警方的调查询问之后,正式递交了禁止赵成民接近其住所和办公室的临时措施的申请书。由于在孩子面前殴打她,崔真实铁定了离婚的决心。
反对家庭暴力――“白丝带”在行动
白丝带的含义:佩戴白丝带是一种个人宣言,表示佩戴者承诺本人绝不参与对妇女施暴,并且对针对妇女的暴力绝不保持沉默。
1991年加拿大的一群男士认识到自己有责任敦促男人站出来反对对妇女的暴力,他们决定将佩戴白丝带作为男人反对男人对妇女施暴的象征。短短六个星期,加拿大约十万名男士佩戴了白丝带,还有许多人加入了关于男人施暴问题的讨论。目前,白丝带活动已经在全世界广泛开展。
1999年12月1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指定11月25日为“消除对妇女的暴力国际日”。希望全社会都关注,把暴力从家里赶出来!
家庭暴力倾向测试
你的婚姻有暴力倾向吗?不妨用下面的小测试检验一下:
如果深夜你从梦中惊醒,突然发现屋里停电了,你最害怕的
是下列哪一种情形?
1.朦胧的夜色下,窗外突然闪过一个黑影。
2.房间的门突然被打开,不知发生了什么意外状况。
3.走廊上传来沉重的脚步声。
4.沉沉的暗夜中,隐约听见有人在旁边啜泣。
答案:
1、你对婚姻中的暴力行为怀有一种恐惧感,说不定还是个不幸的受害者呢!不喜欢对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即使对你所爱的人亦是如此。当然,这并非由于你个性深沉,而是因为你非常自卑,不信任任何人,如果希望结束你的恐惧感,你一定得试着把话讲出来!
2、动粗对你来说是极端野蛮、不文明甚至下流的行为,因此你主张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家庭问题,设法和妻子(或丈夫)沟通。不过,你也是个颇为“霸气”的人,一旦对方试图对你施暴的话,会惹得你大发雷霆,反而把对方吓一跳。一般而言,你的家中出现婚姻暴力的可能性不大。
3、你把婚姻暴力看得太简单了,甚至认为这只不过是做妻子(或丈夫)的正常举动,对方不该太在意。有时你往往只在乎自己的利益,不管对方的感受。你要记住,到了他(她)忍无可忍、反戈一击时,你们的婚姻,就已经面临着解体的危险!
4、你的潜意识里有种渴望暴力的倾向。也许你在家庭中受到的压抑太多,也许对方经常无理取闹,总之,你认为婚姻暴力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有时你会把暴力作为一种发泄苦闷的方式,但很快又后悔了,下决心绝不重犯。这样只会给夫妻双方留下更多的情感隐患,尝试不得。
听听专家怎么说: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当这个本应包含温馨和睦的空间被内部暴力侵蚀时,不管是主动施暴一方,还是在恐惧中被迫面临暴力的一方,在家庭维护的同时都将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如果你正处于家庭暴力环境中,你就必须学会保护自己。
1、要敢于对外界“述说”。你要向外人如亲戚、朋友、同事等寻求帮助,讨论家庭暴力的问题,得到他们的支持。“不说”并不能保障日后不再受家庭暴力。
2、要向施暴者据理力争。在我国,国家保护妇女的生存权利、自由和人身安全的权利。同时,法律也不允许对妇女实施一切形式的歧视,以及酷刑和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惩罚等现象。如果施暴者置之不理,你可以要求社会救助机构或法律部门进行干预,只要你处理得当,家庭暴力是可以被制止的。
3、要注意保护自己。当你遭受家庭暴力时,头脑一定要保持冷静,要注意保护自己,并尽可能大声呼救,请家人、邻居帮忙,必要的时候可以拨打110。
4、要及时进行伤情鉴定。被打后,你要尽可能到医院去验伤或者到法医机构去做伤情鉴定,以确保你的权益。
5、要有离开家庭暴力环境的心理预期。如果你经过自身所有努力,仍然难以摆脱家庭暴力的环境,你就要做好躲避的准备。要备好一个随身包,尽可能把现金、身份证、图章、房契、结婚证书、存折等重要文件和重要电话号码簿放进去,一旦发生暴力的危险情况,可以随时携带离开,以求自保。
6、要保留好受伤的证据。遭受暴力侵害后,必须及时、全面地收集、保存各种证据。包括身上的伤痕、带血的衣物、被打掉的牙齿、揪掉的头发、撕破的衣服;施暴者的凶器如刀、针、铁棍、木棒、石头等:平时注意保留物证如验伤记录、警察笔录、被破坏的衣物、对方使用的凶器等。
篇4
与危机相伴而来出现的现象是一些心理咨询热线被打爆,预防自杀热线致电者倍增,不少家庭暴力避难所满员。世界卫生组织也警告说。金融危机、投资失败可能引发更多心理健康问题乃至自杀事件。
一、中国投资者的心理现状
为引起更多投资人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国投瑞银基金管理公司特联合和讯网、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共同发起中国投资人心理健康调查活动,邀请投资者在线填写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共同把脉心理问题。在调查问卷投放网站的10天里,五千多名投资者积极参与、响应。其中参与调查者中男性占62.73%,女性37.27%;硕士比例达9.87%,本科50.37%,大专30.29%,其他9.46%;已婚人士占69.55%。未婚人士达30.45%。
面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有68.10%的参与者选择说“这是一次很好的心情体验。而选择出现“焦虑、郁闷、失眠”的有21.41%,最后,还有10.49%的参与者选择“和我没有关系”。根据该调查报告的统计数据结果显示,国内投资者在个体水平上抵抗这次金融危机压力的心理能力是很强的,但仍有21.41%的被调查者反应,股市暴跌给自己带来的阴影很难挥散,压力较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郁闷、失眠等症状,无法通过自我调节疏解。
二、投资者对自我心理的认知
专家表示从调查结果来看,这些投资者普遍缺乏一些理性认识方面的心理调适活动,具体来看,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第一。被调查者中,已婚人士占到了69.55%,这一现象反映出投资行为正在从个人投资向家庭模式迈进, “家人合作投资”已经成为主要模式。第二,调查显示虽然投资人很愿意以乐观的角度看待此次的金融危机事件,但是绝大多数投资人在处理危机事务的方面欠缺沟通技巧。在投资失利的压力下51.85%的投资者能够提出自己想法,41.68%的人选择对方发火后再讲话,另有6.47%的投资者则采取消极对待的态度。也就是说,人们已经懂得沟通的重要性了。但是。在处理沟通的模式上还是存在欠缺。从情商的沟通技巧上考虑,沟通是讲究时间、地点的,不是什么情况都适合沟通。“发火”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宣泄”,当投资人宣泄投资失利的不良情绪的时候。显然。这个时候我们讲什么,对方都听不进去,而且也有可能火上浇油。选择对方冷静的时候再沟通会有更好的沟通效果。
三、如何走出投资心理误区
篇5
大学生心理问题所引发的校园问题和社会问题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干预已经成为高校工作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通过实际调查,文章阐述了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的看法,并对针对高校心理咨询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大学生;高校;心理健康
当前大学生群体主要是’95后,这一代大学生是自我、活跃、个性鲜明的一代,具有创造力、创新力,是可以改变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代。但是,同时也是因为这一代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现状导致他们存在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
一、心理健康调查
(一)心理健康调查结果
笔者对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于人际交往、学业问题、就业压力、情感问题和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其中有8%的同学经常有心理问题,60%的同学偶尔有心理问题,剩下的部分同学并没有想过此类问题。就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多久去一次心理咨询中心,只有0.8%的同学每周去一次,8%的同学一个月去一次,9%的同学一个学期去一次,82.2%的同学从来不去。就目前大学生对生活满意程度,只有1%的同学满意,有58%的同学基本满意,41%的同学不满意。
(二)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大学已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但是却流于形式。很多大学的心理咨询机构除了开展一些基本的心理普测,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外并没有实质性地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我国各高校的心理咨询室并未设有专业心理咨询师,大多数老师不具备专业知识且缺少实战经验,因此,目前高校的心理咨询室对改善学生心理问题并无成效。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原生家庭的因素
一个人成长的原生家庭对其自身性格的形成和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家庭教育、父母的言谈举止开始的。很多人幼年时期的心理创伤,在成年后仍然很难抹去。因此,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父母关系对学生健康性格和心理的形成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学生性格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温暖、宽容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家庭关系,对学生健康性格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相反,各方面要求严苛和父母子女关系界限明显的家庭关系,会造成学生孤僻的性格,并对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造成阻碍作用。过分溺爱和保护孩子的家庭环境,则会影响学生独立性的发展,形成依赖的性格。2.父母关系。学生的心理问题常常受到父母关系的影响,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的’95后中有超过10%的学生家庭父母离异,有2%的学生父母存在家庭暴力,3%的学生父亲存在出轨现象,15%的学生父母有慢性争吵,其中还有学生的父亲犯罪入狱等。而这些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的性格和心理都产生着巨大影响。有的学生因父亲或者母亲出轨而不相信爱情,排斥异性甚至恋上同性;有的学生因为父母离异导致性格孤僻,缺乏安全感;有的学生因为家庭暴力导致自己也存在着暴力倾向。从笔者的调查来看,父母关系对学生的性格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
(二)人际关系和情感因素
1.人际关系。目前,多数大学生属于异地就读,需要入住集体宿舍,要学会适应每个舍友的生活习惯、性格脾性等。而大多’95后学生是独生子女,因为父母的溺爱,从小养成了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难免将家庭中的自我优越感带到集体生活当中,引发宿舍矛盾,导致自己被孤立、被排挤,之后部分学生出现孤僻、自闭、社交恐惧等问题,这都导致学生的人际交往出现了很大问题。2.情感因素。心理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情感问题是导致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大学生而言,他们存在自身生理成熟,情感上渴望与异性接触的特征,因此,大学是男女生恋爱的高峰期,但生理和心理的不协调发展导致他们在与异性接触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处理方式。同时由于大学生自我心理承受能力不足,部分学生在感情受挫后,自尊心和自信心极易受到打击,甚至表现出意志消沉、自暴自弃、纠缠不休的现象,最终导致情绪不稳、行为异常,往往对他人和自身造成伤害。
(三)就业压力因素
就目前中国社会的现状而言,就业形势严峻。而对于大学生特别是大四学生来讲,亟待解决的就是就业问题。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读书,积极投入到考研大军当中;部分学生的父母直接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尤其是家庭条件差的学生,面对较大的就业压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产生。
三、改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一)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首先,各个高校应当对每届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和排查,建立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及时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并定期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记录备案。其次,确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危机应急系统,建立由校、院、专业、班级组成的危机管理模式。一级危机管理队伍由校领导、学生处、保卫处、校心理咨询中心组成,主要对心理危机事件及时做出决策;二级危机管理队伍由各个学院的党总支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组成,这是高校危机管理的主要机构,也是处理心理危机事件的关键;三级危机管理队伍主要是由各班班干部、学生党员、心理委员组成,是二级危机管理队伍的组成部分,及时报告学生中间的心理问题。各级队伍之间要保持信息畅通,当大学生发生心理危机事件时,能够快速启动应急系统,及时处理好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避免事件扩大。
(二)建立心理咨询机构
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对于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营造轻松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1.提高心理咨询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心理咨询是矫治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一条有效途径。它强调的是咨询工作的专业性,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医师担任心理咨询员,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情感、交友、择业等方面的心理矛盾和困惑。目前,各高校都设立有心理咨询室,但是心理咨询室的教师大多都是半路出家,甚至于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和疏导全由辅导员担任,这给学生的心理问题的解决带来隐患,因此,当务之急是各高校应提高本校的心理咨询机构的专业化水平,保证心理咨询的高效开展。2.心理咨询常态化。中国高校心理咨询仍处于一种较为隐秘的状态,虽然目前很多学校设立有心理咨询机构,但是大多数处于闲置状态,甚至有时候学生去了心理咨询室也三缄其口。相反,国外高校的心理咨询却更加常态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心理咨询专家专门在学生宿舍设点接待学生,打破心理咨询的神秘感;哈佛大学在学生宿舍驻派心理健康教师,专门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心理问题;纽约大学也在学生宿舍派驻了心理健康顾问,这些都使得心理咨询更加常态化。笔者认为,我国各高校也可以借鉴外国经验,在学生宿舍驻派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一方面让学生深入了解心理咨询,排除心理障碍;另一方面也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避免延误治疗时间。
(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笔者认为,高校除了日常的心理咨询外,应当经常性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作为辅助,如举办心理健康论坛、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同时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活动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得那些存在一些小的心理问题又碍于颜面的同学找到一个适合自己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四、结语
对于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和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同时,为了让大学生能够有效地调控、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意志,高校要为大学生提供进行心理疏导的平台,避免大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梅国英.欧美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我们的启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报,2005(9):18-20.
[2]施福新.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J].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4):64.
[3]曾庆娣.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2006(12):52-55.
[4]房东波.美国大学生的自杀现象及其防范措施[J].世界教育信息,2006(8):36.
[5]李俊生,多俊岗.大学生安全教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4.
篇6
师院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参考题
为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必修学分,特拟定了这份参考题总目,供学生进行构思,调研,写作参考.有些题目较大,可灵活掌握,分解细化.总的要求是: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新问题,总结概括新经验,以小见大,从实践上升为理论,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理解,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培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哲学类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发展
3.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
5.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典型调查
6.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典型调查
7.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嬗变的调查与分析
8.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典型调查
9.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典型调查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11.网络社会中人们交往关系的变化与伦理道德的新课题研究
1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先进文化问题研究
13.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14.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经验和做法的调查研究
15.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分析
16.当代青年个性化发展的调查与哲学思考
二,经济类
1.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调查研究2.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调查研究
3.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4.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
5.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研究6.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研究
7.我国与周边地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8.垄断行业改革问题研究
9.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10.债券市场发展与规范化研究
11.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2.农民税赋负担问题调查
13.民间投资问题调查14.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
15.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16.商业保险问题研究
17.地下钱庄问题研究18.公共事业民营化的案例研究
l9.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调查研究20.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发展调查
21.各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22.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典型调查
23.积极利用外资优化外商投资结构调查24.金融风险防范与我国金融业改革研究
25.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调查26.农业产业化研究
27.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调查研究28.名牌战略案例分析
29.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30.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3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32.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三,法律类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问题2.宪法监督与宪法解释研究
3.法律赔偿执行难问题研究4.知识产权法研究
5.信息安全法研究6.电子商务法研究
7.政务公开制度研究8.新婚姻法实施后问题研究
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问题研究10.文化法制研究
ll.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l2.公司法有关问题研究
l3.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l4.法律援助的实践
15.公益诉讼研究l6.中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
l7.新世纪新时期推进我国 行政法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l8.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
l9."三农"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20.中国反垄断法的理论与实践
四,社会学类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调查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3.目前职业的社会声望研究4.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5.单位制度和社会归属感研究6.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7.社会公平感与纳税行为的关系研究8.新社会阶层的调查研究
9.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10.家庭保姆问题调查
l1.社区服务问题研究l2.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l3.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调查l4.妇女地位及妇女问题调查研究
15.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
l6.社会生活中中介组织的现状,成因及发展趋势
17.城市与农村生育观的差异,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l8.农地征用中侵犯农民利益情况调查
l9.农民对土地的意识变迁及其成因调查
20.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政策和社会救助工作研究
21.城市中农民工现状调查22.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
23.大众传播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24.时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25.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研究26.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与功能变迁调查
五,教育类
1.学校乱收费问题调查研究2.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
3.第八轮课改的跟踪调查研究4.中小学学生道德现状调查
5.加强中小学国防教育问题研究
6.现代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7.推进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8.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9.调整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调查研究10.我国远程教育发展调查与研究
11.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方式调查研究
l2.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13.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调查l4.加入WTO,留和教育的改革开放研究
15.从学生角度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l6.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改革调查研究
l7.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l8.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中小学教育
l9.民办教育发展典型调查20.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调查
六,管理类
1.电子商务在某一行业的应用调查分析2.科技企业的战略定位与组织设计
3.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4.中国银行组织再造实践研究
5.我国私营企业二次创业问题调查6.中国家族企业问题调查研究
7.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作用的调查与分析8.企业,组织,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调查
9.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的调查与分析10.中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研究
11.企业在创新中发展的典型调查12.非法传销活动的调查与分析
13.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法制化,规范化调查研究
14.影响中国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调查分析
15.反腐倡廉的典型调查和案例分析16.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查与分析
17.政府绩效评估研究18.公共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调查与分析
19.城市化进程中的政府作用和行政改革研究20.村民自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1.加入WTO后商会(企业家协会)现状调查与分析
22.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23.医疗管理体制改革研究24.服务型政府建设个案研究
篇7
1老年人虐待的定义和分类
自1975年老年人虐待作为“家庭暴力”的一种形式首次被提出后[1],各国学者已对其进行了30多年的调查和研究。老年人虐待是一种影响广泛的社会现象,涉及老年学、社会学、犯罪学和刑事审判学、被害人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等多个学科和领域[2],这种多学科性质使老年人虐待的定义和分类存在不同的看法。1993年,英国一个由医学专家和社会工作者组成的专门组织(ActiononElderAbuse,AEA)提出老年人虐待的定义是:“在本应充满信任的任何关系中发生的1次或多次致使老年人受到伤害或处境困难的行为,或以采取适当行动的方式致使老年人受到伤害或处境困难的行为。”这一定义随后被世界卫生组织所采纳,并在全球预防多伦多宣言中引用[3-4]。
AEA将老年人虐待分为4种类型:(1)身体虐待(physicalabuse),包括暴力行为、不适当的限制或禁闭、剥夺睡眠等。(2)精神虐待、心理虐待或长期口头侵犯(psychological/emotionalabuse),包括那些贬低老年人、伤害老年人、削弱老年人的个性、尊严和自我价值的言词和交往。(3)经济剥削或物质虐待(financial/materialabuse),包括非法使用或不适当地使用或侵吞老年人的财产或资金;强追老年人更改遗嘱或其他法律文件;剥夺老年人使用其个人资金的权利;经济骗局以及诈骗性计划。(4)疏于照料(neglect),如不提供适当的食物、干净的衣服、安全舒适的住所、良好的保健和个人卫生条件;不准与外人交往;不提供必要的辅助用具;未能防止老人受到身体上的伤害;未能进行必要的监护等。另外,全美虐待老年人中心(TheNationalAgingResourceCenteronElderAbuse)与美国老年人协会和特拉华大学一起研究制订了一套新的指标,确定“虐待老人”除了以上4个方面的内容外,还应包括:(5)待(sexualabuse),包括各种未经许可的任何不同形式的犯或攻击。(6)自我疏忽(selfneglect),如拒绝或无力提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如食物、水和药物并保持个人卫生。(7)遗弃(abandonment),指放弃或拒绝对老年人履行照顾和监护责任。
虽然欧美的学者和组织已经对老年人虐待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大量的阐述,但是老年人虐待事件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内容。在中国,由于中国的国情和相关法律规定,虐待老人更多地是指用残暴的行为造成老年人身体上的伤害,与欧美学者定义中所指的身体虐待行为相似,而有关精神虐待、物质虐待和疏忽照顾的行为,在我国相关法律中虽有所体现,但对于其行为是否构成虐待老人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因此,我国学者给“老年人虐待”所下的定义[5]是:在家庭养老或机构养老中,负有责任关系的人的作为或不作为,导致对老年人的伤害,包括身体虐待、精神虐待、物质虐待和疏忽照顾。这一定义将“本应充满信任的任何关系”范围缩小,强调“负有责任关系”的当事人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更符合中国国情。
2老年人虐待现状
2.1老年人虐待发生率
老年人虐待的发生率可能因研究工具、研究方法、不同地区及老年人虐待定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在任何国家、社会阶层、种族,老年人虐待都是存在的[6]。在对14项研究的系统综述显示,人群中老年人受虐待比例从3.2%~27.5%不等[7]。主要的虐待形式有精神虐待、身体虐待、经济虐待和忽视照顾。事实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隐瞒和否定虐待情况的出现,使得实际的数据应高于目前研究所得数据[8]。虽然目前关于老年人虐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缺少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和系统的数据收集,但是对印度农村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每1000老人中就有40人受到身体虐待[9]。在韩国,一项大样本的研究也显示,至少经历一种虐待类型的老人在人群中占6.3%[10]。在中国农村的一项调查表明[11],农村老年人一般身体虐待、严重身体虐待、情感虐待、经济虐待、忽视和总虐待与忽视的报告率分别为4.5%、1.5%、26.9%、4.9%、7.2%和29.9%,说明农村老年人受虐待与忽视现状不容乐观。我国对于虐待老人的案件没有做过系统的统计。中国内地关于虐待老人的研究还较少,中国香港有关虐待老人的调查报告显示,即使通过救助热线和积极的外援服务,在明爱《防止长者被虐计划》的前18个月内处理的怀疑被虐待个案共有110件,其中半数的施虐者是老人的子女,另外还有80件怀疑受虐待的案件,其老年人拒绝接受服务。这种现象反映了处理虐待老人问题的困难。台湾地区仅有蔡起源在1997年对公私立安养机构老人受虐的研究表明,机构虐待比率大约为10~20%[12]。这些情况充分说明对老人受虐议题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且无法与国际间做接轨。
2.2易遭受虐待的老年人群体
老年虐待通常与宗教、种族、教育水平、经济地位无关[13-14]。研究表明,易遭受虐待的老年群体包括:老年女性,躯体功能障碍,患有老年痴呆,过分依赖他人照顾等[14-16]。照顾忽视和经济虐待通常发生在单独居住、无可寻求帮助对象、健康状况不佳的老年人[13,17,18]。与家人共同居住时语言和身体虐待发生率可增加[17-18]。
2.3老年人虐待的主要施虐人
由于受虐者和施虐人通常为照顾关系或者共同生活,最常见的施虐者为成年子女(30%~33%),其次为伴侣(14%~15%)及其他亲属(13%~20%)[19-20]。
3老年人虐待的识别征象
老年人虐待现象通常是隐蔽的,且被虐待老人常因为不同原因而否认被虐事实。因此需要医疗护理人员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来识别老年人被虐征象。
3.1身体虐待
(1)身体上有不能解释的瘀伤、鞭痕、变色;(2)身体上有不能解释的烧伤、绳索捆绑的痕迹;(3)撕裂伤、切割伤、针刺伤;(4)视力方面的问题,如视网膜脱落;(5)有被幽禁的痕迹,如被绑在家具上,门从外被反锁。
3.2精神虐待
(1)说话犹豫;(2)难以让人相信的叙述;(3)有睡眠中断现象;(4)饮食习惯的改变;(5)有焦虑、抑郁、愤怒、自杀倾向;(6)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7)思维混乱或定向紊乱。
3.3经济虐待
(1)银行账户和资金的动向不明;(2)在老人不能书写的情况下出现签名的支票;(3)拒绝为老人的医疗和护理花钱;(4)未付的账单和过期的债务;(5)缺乏便利设施;(6)个人贵重物品的丢失,如艺术品、珠宝首饰等。
3.4照顾忽视
(1)皮肤清洁卫生不良,出现压疮、皮疹、长虱子,患有传染性疾病;(2)着装不当,衣服单薄或过厚;(3)营养不良或脱水;(4)肮脏的衣服或床上用具;(5)缺乏必要的用具,如床栏、拐杖或步行器等;(6)居住环境存在不安全隐患;(7)存在未处理的医疗问题,给药不足或不恰当。
3.5待
(1)行走或坐位困难;(2)沾污或有血迹的内衣裤;(3)疼痛或瘙痒;(4)外瘀青或阴道的流血;(5)患有性传播疾病。
4老年人虐待的预防和干预
预防老年人虐待,并减轻由此给老年人带来的不良影响,医疗护理人员在这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21]。医护人员应服从本国本地区相关法令,并对潜在受虐案例保持足够的警觉性,及时发现和解决案例,才能充分做到保护和救助受虐老人。
4.1保证老年人安全,及时发现潜在的受虐案例
医护人员对于受虐待和忽视的老年人,首先应保证老年人的安全。由于羞愧、害怕社会歧视、害怕施虐者的报复和被遗弃等原因,再加上老年人受虐情况的隐蔽性,老年人很少报告自己被虐待的事实。此时,照顾者的行为举止可提供给医护人员虐待老人的线索。如照顾者不允许老人向医护人员诉说自己的情况或者在没有照顾者在场的情形下与医护人员交谈;对于老人的态度是冷漠、愤怒或攻击性的;对于老人的受伤给出的是前后矛盾的、不合理的解释。这些细节也许不一定是老年人受虐的直接证据,但可以帮助医护人员评估和及时发现潜在的老年人虐待和忽视案例。
4.2根据相关法令条文,及时上报受虐案例
一旦发现老年人受虐待的案例,应马上确定是否需要法律干预。如在美国,几乎每一个州都有专门的司法条例,规定了老年虐待和忽视的定义,并界定了各种类型的虐待。医学保健人员和社会服务工作者都必须依从这些司法条例对各类疑似和确定的老年虐待案例进行上报,而不需要为报告疑似受虐案例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恶意谎报除外)。
4.3筛查潜在受虐患者,预防老人受虐和忽视
医疗机构应制定和完善相关规定,以帮助医护人员常规筛查潜在受虐待和忽视的案例。潜在虐待案例应该再集中讨论。许多机构还成立了专门的家庭随访小组,并与其他保健和社会服务机构共同合作,制定和实施综合性计划,以促进消除虐待或预防老年人被严重忽视的现象。
篇8
为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必修学分,特拟定了这份参考题总目,供学生进行构思,调研,写作参考.有些题目较大,可灵活掌握,分解细化.总的要求是: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新问题,总结概括新经验,以小见大,从实践上升为理论,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理解,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培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哲学类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发展
3.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
5.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典型调查
6.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典型调查
7.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嬗变的调查与分析
8.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典型调查
9.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典型调查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11.网络社会中人们交往关系的变化与伦理道德的新课题研究
1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先进文化问题研究
13.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14.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经验和做法的调查研究
15.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分析
16.当代青年个性化发展的调查与哲学思考
二,经济类
1.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调查研究2.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调查研究
3.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4.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
5.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研究6.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研究
7.我国与周边地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8.垄断行业改革问题研究
9.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10.债券市场发展与规范化研究
11.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2.农民税赋负担问题调查
13.民间投资问题调查14.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
15.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16.商业保险问题研究
17.地下钱庄问题研究18.公共事业民营化的案例研究
l9.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调查研究20.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发展调查
21.各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22.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典型调查
23.积极利用外资优化外商投资结构调查24.金融风险防范与我国金融业改革研究
25.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调查26.农业产业化研究
27.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调查研究28.名牌战略案例分析
29.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30.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3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32.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三,法律类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问题2.宪法监督与宪法解释研究
3.法律赔偿执行难问题研究4.知识产权法研究
5.信息安全法研究6.电子商务法研究
7.政务公开制度研究8.新婚姻法实施后问题研究
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问题研究10.文化法制研究
ll.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l2.公司法有关问题研究
l3.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l4.法律援助的实践
15.公益诉讼研究l6.中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
l7.新世纪新时期推进我国行政法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
究
l8.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
l9."三农"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20.中国反垄断法的理论与实践
四,社会学类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调查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3.目前职业的社会声望研究4.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5.单位制度和社会归属感研究6.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7.社会公平感与纳税行为的关系研究8.新社会阶层的调查研究
9.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10.家庭保姆问题调查
l1.社区服务问题研究l2.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l3.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调查l4.妇女地位及妇女问题调查研究
15.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
l6.社会生活中中介组织的现状,成因及发展趋势
17.城市与农村生育观的差异,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l8.农地征用中侵犯农民利益情况调查
l9.农民对土地的意识变迁及其成因调查
20.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政策和社会救助工作研究
21.城市中农民工现状调查22.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
23.大众传播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24.时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25.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研究26.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与功能变迁调查
五,教育类
1.学校乱收费问题调查研究2.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
3.第八轮课改的跟踪调查研究4.中小学学生道德现状调查
5.加强中小学国防教育问题研究
6.现代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7.推进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8.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9.调整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调查研究10.我国远程教育发展调查与研究
11.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方式调查研究
l2.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13.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调查l4.加入WTO,留和教育的改革开放研究
15.从学生角度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l6.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改革调查研究
l7.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l8.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中小学教育
l9.民办教育发展典型调查20.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调查
六,管理类
1.电子商务在某一行业的应用调查分析2.科技企业的战略定位与组织设计
3.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4.中国银行组织再造实践研究
5.我国私营企业二次创业问题调查6.中国家族企业问题调查研究
7.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作用的调查与分析8.企业,组织,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调查
9.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的调查与分析10.中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研究
11.企业在创新中发展的典型调查12.非法传销活动的调查与分析
13.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法制化,规范化调查研究
14.影响中国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调查分析
15.反腐倡廉的典型调查和案例分析16.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查与分析
17.政府绩效评估研究18.公共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调查与分析
19.城市化进程中的政府作用和行政改革研究20.村民自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1.加入WTO后商会(企业家协会)现状调查与分析
22.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23.医疗管理体制改革研究24.服务型政府建设个案研究
篇9
[关键词] 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 R318.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c)-120-02
Affect the reproductive health of rural floating population analysis of potential factors
CHEN Chenxing
(Qiaotou Town Family Planning Services of Dongguan City,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523,China)
[Abstract] The impact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n rural areas the underlying factors of reproductive health approach, which mainly include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n rural areas of family planning management system was inadequate, family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service accessibility is poor, subject to family planning is significantly lower levels of education, labor intensity over large and poor health habits, knowledge of contraceptive measures in the area bound. To this end we proposed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flow of population, family planning, rural management, and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floating population reproductive health policies, regulations, doing well in rural mobile family planning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improve reproductive health, protection of migrant organizations, increase the technical staff training and operational guidance.
[Key words] Floating population; Contraception; Birth control; Sexual knowledge
众所周知,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贫困现象,是典型的弱势人群。同时流动人口的生殖保健状况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流动人口不易获得常住人口享有的生殖健康保健相关服务;流动人口成为城市预防和保健的真空地带[1-3]。在上述问题的影响下,在严重威胁农村流动人口健康的同时,也开始影响流入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此,有必要了解农村流动人口的卫生保健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农村流动人口健康的对策和措施。
1 当前我国农村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的现状
笔者2008年在全国多个地区对农村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状况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流动人口未婚有过性生活的人群中,使用过避孕节育方法的比例为55.2%;未婚者使用过或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避孕方法为,其次为避孕药、安全期以及体外排精等;流动人口未婚妇女对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如紧急避孕方法的知晓率较低,正确使用率也较低[4]。同时有38.5%的人不知道最易怀孕的时间;未婚男性和未婚女性中高达55.2%和60.1%不知道最易怀孕的时间;已婚人群对上环的认可度较高;男女对的认可度均较低,同时女性的认可度低于男性[5]。已婚外来务工人员中大多数是夫妻双方共同决定避孕方法,通过计划生育干部宣教和建议后自愿采取方法的占33.3%。其他的一些研究却发现,65%左右调查对象的避孕措施是由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指定的,由夫妻双方共同决定使用的比例很低[6]。同时笔者在某市农村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场所,开展“未婚青年生殖健康调查”,结果显示15.0%的未婚女性回答至少有过1次人工流产;在有婚前的女工中,50%左右的工厂女工有意外怀孕,而25%左右的服务行业女工有意外怀孕现象;同时2006年北京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1%的对象有人工流产史。2008年,上海的调查显示,30%的已婚农村流动人口,21%未婚流动女性有人工流产史[7]。
2 影响农村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的潜在因素
2.1 农村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各地农村流动人口计生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对流出人口计生工作不重视,对去向不明难管的流出人员不闻不问;一些流入地对流入人员的计生管理只收费不管理,或遇到困难躲避,甚至撒手不管;还有一些地区对外出人员的婚育节育证审检、发现以及落实双查、节育措施等基础工作不扎实,对外出已婚育龄妇女落实双查不到位,管理失控较为突出;一些制度尚不健全,属人属地管理责任不明,责任难以落实。
2.2 受计划生育教育程度明显偏低
农村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她们缺乏基本的生殖健康和生殖保健知识。很多农村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在月经期和产褥期没有禁忌性生活,不利于她们的生殖健康。对月经期和产褥期性生活的禁忌情况,在不同文化程度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且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禁忌率增高。因此,应加强对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帮助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了解生殖保健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她们的生殖健康[8]。同时一些青少年流动人口在生殖健康方面的态度存在一定的误区,在同龄异往、性病、艾滋病、生活技能等方面,流动青少年人口的态度都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在同龄异往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流动青少年人口认为在谈恋爱期间会发生性关系;对于婚前现象,他(她)们表现出了很强的认同感,对于“只要恋人彼此相爱,在婚前也可以有”持赞同态度的比例在一半左右:在对待艾滋病感染者方面,相当比例的流动青少年人口表现出了明显的歧视态度。因而,加强对流动人口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2.3 劳动强度过大和不良的卫生习惯
当前农村流动人口一般从事劳动力强大的工作,繁重工作使之无暇考虑自身的生殖健康状况。其次,相比城市人口来说,农村流动人口居住地区缺乏应有的洗浴条件和良好的卫生习惯,繁忙季节,尘土、汗水、病菌夹杂在一起隐藏于体表,遇上经期或,产后或其他情况,致病物质就会趁虚而入,引发生殖器官炎症,不及时治疗,继发上行感染,很快累及整个生殖系统。
3 加强农村流动人口生殖健康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3.1 制定相应的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政策、法规
农村流动人口中妇女、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等问题已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现有的《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共同成为我国维护、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三大法律支柱。另外,国务院2001年颁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0-201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又如《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员管理条例》、《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员租赁房屋治安管理办法》和《上海市农村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等法规或法规性文件为提高农村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2 做好农村流动人口计生宣传和教育
健康教育要适应农村流动人口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要结合农村流动人口生殖健康保健、疾病和健康的突出问题,要根据他们的保健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宣传,如根据农村流动人口的特点提供通俗易懂的科普性读物;开通青年生殖保健咨询热线电话;社区内定期向外来人员宣传生殖保健知识等,以此提高他们的生殖健康意识和知识。要宣传计划生育法规,宣传妇女儿童保健,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知识,预防接种知识和相关要求,使他们能改变传统观念,自觉接受卫生保健服务,逐步适应及融入城市生殖健康保健环境中。
3.3 健全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的保护组织
根据《妇女保护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要求,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各单位工会、妇委会等群众组织,尤其是要加强对个体私营单位、农村行政村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各级妇女保健网络,使全市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普查普治工作逐步实现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化。强化政府行为,加大对妇女病普查专项经费的投入,督促各单位将妇科疾病防治经费纳入年度工作计划。
总之,随着性观念的改变,加上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处于性活跃期的育龄农村流动人群容易发生婚前和婚外,且存在商业和多性伴的现象,而农村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网络还不健全,农村流动人口性健康服务可及性差。未婚农村流动人口女性恰是性健康服务高需求人群,提高她们的性健康水平面临严峻挑战,在今后必将是一个多部门通力合作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何琼.产后出血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5,16(5):298.
[2]杨森焙,贾桂珍.流动人口已婚妇女生殖健康现状调查[J].医学与社会,2001,14(2):31.
[3]林丹华,方晓义,李晓铭,等.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及预防干预[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2):158-160.
[4]曾序春,洪福昌,罗斌,等.对深圳发廊妹人群的跟踪调查.深圳蓝皮书:中国深圳发展报告(2008)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591.
[5]赵更力,张小松.中国部分城市流动人口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年生殖健康状况分析[J].生殖医学杂志,2005,14(5):268-271.
[6]吴久玲,郭素芳,熊玮仪,等.人工流产妇女中家庭暴力现况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1):1285-1287.
[7]黄江涛,俞小英,王奇玲,等.流动人口年轻女性避孕知识及需求现状调查[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4,15(6):349-351.
篇10
一、服务大局,多头并举促进妇女就业
镇妇联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工业兴镇,经济强镇”这个长远目标,在“党政所需,妇女所急”上下功夫,把服务大局与履行职能结合起来,积极为妇女同胞争取就业岗位、小额贷款、项目培训,帮助妇女创业就业。
(一)强化服务,促进妇女就业。2001年起镇妇联就采取送政策、送资金、送信息等服务形式,为妇女创造适宜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帮助妇女创业。在镇妇联的帮助下,做大做强了以女性劳动力为主的香菇、时鲜蔬菜种植项目,帮助她们成立了生产协会,选举产生了协会会长、副会长和理事,及时为菇农、菜农提供资金和技术服务。五年来,镇妇联共帮助她们从农村信用社获得小额贷款累计达35万元之多,为菇农和菜农增收达150万元以上。
(二)拓宽领域,广辟就业渠道。镇妇联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广辟就业渠道,帮助妇女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就业。一是依托劳务站,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五年来,共向广东沿海等地输送女性劳动力达3万余人次,向衡阳市家政服务公司输送女性劳动力达300余人次,极大地帮助当地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再就业。二是架起民营企业与下岗失业妇女之间的桥梁,向非公有制经济要岗位。五年来,镇妇联共帮助女性朋友100余人进入、公司、等民营企业就业。2004年10月镇妇联牵头引进长沙美好工艺绣品公司的手工刺绣项目落户镇,让富余的妇女劳动力不出家门也能增收致富,每年解决了300名女性富余劳动力就业。
二、妇女、儿童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生存环境明显得到改善
(一)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镇妇联通过开展“巾帼建功”、“关爱贫困母亲健康”、“春蕾计划”等活动,争取积极开展结对扶贫奉献爱心活动。五年来争取资助女性健康普查和贫困母亲医疗救助项目和濒临失学儿童救助资金达20万元左右,受益妇女、儿童达300余人。
(二)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一是以妇代会为依托,以开展“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美德在农家”等活动为截体,以黑板报、横幅、镇有线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典型事迹,在全镇范围内树立了一面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光辉旗帜,妇女在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加强。在2005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成功选举出一批年轻有为、学历较高的女性同志进入村两委班子中,配齐配强了农村妇代会组织,充分发挥了女性参政、议政的能力。
二是以关心弱势群体为主题,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镇妇联为方便妇女群众的来信来访,将每星期一至星期五定为接待日,及时解决妇女儿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在制止虐待老人、女孩等家庭暴力问题上,更是不遗余力。五年来共接待妇女来信来访、处理婆媳纠纷、做好夫妻之间的调和劝解工作80余起。同时利用镇妇代会主任是人大代表这个身份,每年都写一份维护妇女权益方面的提案,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这个弱势群体。此外,我们利用节假日做好弱势群体慰问工作。如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六一”节贫困学生的慰问工作;重阳节到敬老院慰问五保户,关心老人生活;坚持孤儿结对制度的连续性,做到人员有更迭,结对不断线等。
(三)齐抓共管,联合攻关,促进重点难点指标的实现。实施两个规划,重点在农村,薄弱环节也在农村。镇妇联围绕贯彻落实2004年中央1号文件,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村妇女素质,主动与多部门联合攻关,在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科教兴村富民计划和阳光工程等培训中,确保妇女比例达到40%以上。重点实施“幸福工程”,帮助贫困母亲治贫、治愚、治病,扩大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范围,深入开展“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关爱女孩行动”,五年来共帮助55名辍学女童重返校园。把妇女就业工作纳入到镇党委、政府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总体规划中,为党委、政府研究制定积极就业政策体系出谋划策,扩大妇女就业。通过试点示范和项目带动,整体推动两个规划全面实施。同时,镇妇联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的启动新周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配合公安、司法等部门依法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行为。
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妇女儿童中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坚决有效遏制艾滋病的蔓延势头,减轻艾滋病对妇女儿童的危害。配合计生、医疗卫生部门有效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认真贯彻落实《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规定》,严厉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残害、遗弃女婴等违法犯罪行为;把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加大宣传监督力度。2004年11月,我镇妇联主任王桂英同志写的调查报告《新生儿性别比失衡问题的探讨与思考》,得到了省妇联的高度认可,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引起了全镇人民对新生儿性别比失衡问题的高度重视。
(四)积极宣传,加强培训,认真贯彻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以庆祝国际“三八”妇女节和“六一”儿童节为契机,通过编印两个规划学习手册、开办宣传专栏、组织知识竞赛等活动,积极倡导性别平等、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展示妇女儿童风采,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妇女儿童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五年来镇妇联与司法部门到镇属各学校授课达30余次,发放法律、法规方面的宣传资料达1000余册。
- 上一篇:村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 下一篇:电子商务市场调研报告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3家庭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