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问题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5 17:35: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安全问题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根据厅党组会议决定,为深入开展全省交通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活动,省厅将分片区组织督察组,用一周左右的时间深入各地进行隐患排查活动的督导、协调和服务,以确保排查专项活动取得实效。
一、督导内容
――在排查项目上,必须突出“四大重点”,即:突出加强拱桥、在役病危桥和在建高墩大跨桥梁、长大隧道的安全检查,突出加强设计、施工特别是支架撤除等方案的安全审查,突出加强挂蓝、架桥机、支架、围堰等临时大型设施、设备的安全监管,突出加强施工、监理单位安全管理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的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隐患和问题严格督促整改,必要时责令停止施工。
――在排查方法上,必须坚持“六查六看”原则,把握关键、突出重点,努力将涉及安全质量的每个环节都排查清楚。
对在建桥梁,主要是:一查立项审批,看基建程序是否合法合规,有没有做过安全评估论证;二查勘察选址,看对桥墩平台的地质条件是否经过了科学勘测,地质资料是否准确,是否安全可靠;三查工程设计,看设计原则是否合理,是否对拱桥等桥型的质量、安全有保障性措施;四查工程施工,看是否严格按照设计施工,是否遵守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是否严格控制工程原材料和施工工艺,工程实体质量状况如何;五查工程监理,看是否监管到位,尤其对工程质量安全问题,是否严格把关;六查项目管理,看是否落实了招投标等各项制度,是否存在层层转包,违法分包,以包代管等问题。
对各地区境内在役桥梁,主要是:一查是否明确桥梁养护管理的责任单位和监管单位;二查是否对桥梁定期进行技术检测,并建立完整的管理档案资料;三查是否落实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并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桥梁养护维修;四查是否对行驶桥梁的重车实施超限超载监控和治理;五查对已确认的危桥是否采取相应的管制及监测措施;六查是否按规定建立桥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港口、码头、站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道路运输管理、水上交通安全管理部门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突出重点,对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
二、分组安排:
三、工作要求:
1、督导时间安排在8月27日至9月2日,具体时间由各组组长确定。
篇2
关键词:酒驾;健康饮酒;酒精代谢;醒酒时间
一 研究背景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在五千年中华文化传承中,始终飘溢着酒的醇香。酒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民族风俗,诸如"酒逢知己千杯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等从不同层面反映出酒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
事物的两面性,过犹不及,酒过量也会给社会带来负面的效应。2006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向中国政府提交《西太平洋地区减少酒精危害计划》,指出全球有20亿酒精饮料消费者,其中有7.63亿被诊断为消费酒精饮料导致的异常。基于《世界健康报告2002》,4%的疾病负担是由于酒精饮料导致,有60多种疾病以及伤残与酒精消费有关。
除危害健康之外,过度饮酒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特别是酒驾。2004年5月31日,公安部实施的全国第一个针对酒后驾车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执行标准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毫克每100毫升,小于80毫克每100毫升的为"酒后驾车";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毫克每100毫升的为"醉酒驾车"。
1.1 国内外酒驾检查越来越严格
根据2011年5月1日实施的新《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新法还规定,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据《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对于目前我国酒后驾车处罚力度, 81.3%的人认为"过轻", 11.1%的人认为"合适", 1.2%的人认为"过重",仅 6.4%的人表示"不清楚"处罚规定。国外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很大。在美国,司机血液中酒精浓度超过 0.06%时,无条件吊销其驾照,并将酒后开车的驾驶员送到医疗部门,专门看护那些住院的交通事故受害者。醉酒驾车发生撞人事故的,以二级谋杀罪判刑,并索要巨额赔偿。加拿大通过一项法令,规定凡酒后开车者,罚款 1470 美元、监禁 6 个月,造成人身伤害的监禁 10 年,造成死亡的监禁 14 年。
1.2 对体内酒精代谢把握不准
酒驾检查越来越严格,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理念深入人心。酒驾检查中也出现了一些个例,有些人中午喝酒,晚上没有喝酒,也被检查出酒驾,原因是体内的酒精还没有代谢完,血液中酒精的浓度还是偏高。
1.3 被动禁驾"酒精锁"概念的推广
2007年,沃尔沃提出"酒精锁"的概念,又称"酒精气敏点火自锁装置",是安装在汽车的点火装置内以阻止驾车人在酒精浓度超过安全标准时启动汽车的装置,需要驾车者在汽车点火前先进行吹气测试,如果测试结果超过安全水平,汽车连锁装置将会被激活。但是由于昂贵的安装和测试费用,以及繁琐的监测过程,漫长的等待时间等原因,影响用户体验,所以很少有用户主动选购,只有某些国家和地区对有酒驾记录的人员,强制安装此设备。
1.4 健康饮酒理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变化中,人们对酒的要求,不再是够香,够辣,而是希望喝酒能喝出健康。酒性温,味甘辛,少饮有疏通血脉,活血祛瘀等功效,中医典籍里收集了大量的药酒方。"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过量饮酒,危害健康"的观点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大多数人都知道适度饮酒有益健康,但是关于健康饮酒的量,众说纷纭,并不知道健康的标准。关于健康饮酒的专业文献不多,在中国期刊索引中只有19条相关。
健康饮酒,少量饮酒,那么每天饮用多少酒是健康的,饮酒后需要休息多长时间,才不会导致酒驾的危险。需要一款软件或设备,能够计算出每天喝多少酒是健康的,喝酒以后休息多少时间开车才是安全的。本软件应运而生。
二 健康饮酒软件介绍
本软件包含了两大功能模块,健康饮酒和安全驾驶模块。
2.1 健康饮酒,
饮酒前,只要输入体重和所喝酒的酒精度,通过后台计算,就能计算出每天能喝多少酒是健康的。保证每天的酒精摄入量不超过,世卫组织的指标。同时根据体内酒精的代谢速度,估算出酒精代谢的时间,从而避免由于醒酒时间过短,血液中酒精的含量还是超标造成的酒驾。
2.2 饮酒后,计算出过量饮用的额度。
饮酒后,根据输入体重,所喝酒的体积和酒精度,能计算出过量饮酒多少毫升。对那些虽未喝醉,但是已超标的人,起到警示作用。避免在无意识状态下,长期持续的超标饮酒,给肝脏一定的休息恢复时间。同时根据体内酒精的代谢速度,估算出酒精代谢的时间,从而避免由于醒酒时间过短,血液中酒精的含量还是超标造成的酒驾。
三 计算公式
3.1 健康饮酒
3.1.1 总血量=体重?%?000 ml
3.1.2 健康饮用数=中国健康指标(15g)骶凭芏龋?.8g/ml)骶凭葊?00
3.1.3 醒酒时间=【健康饮用数拙凭葊拙凭芏龋?.8g/ml)-总血量?0mg?00ml?000g/mg】/6
3.2 过量饮酒
3.2.1 总血量=体重?%?000 ml
3.2.2 健康饮用数=中国健康指标(15g)骶凭芏龋?.8g/ml)骶凭葊?00
3.2.3 超出数=已经饮用数-健康饮用数
3.2.4 醒酒时间=【实际饮用数拙凭葊拙凭芏龋?.8g/ml)-总血量?0mg?00ml?000g/mg】/6
公式中:中国健康指标设定为每天15g。(健康饮酒调查报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协作研究指出:男性安全饮酒的限度是每天不超过20g酒精;美国国家酒精滥用与酒中毒研究所得标准时男性每日纯酒精的摄入量不超过40g;中国现行的标准时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15g。)
酒精密度取0.8g/ml(密度随温度和浓度变化不大)
体内酒精代谢速度取6g/h。(2-10%的乙醇经肾和肺排出体外,90-98%的乙醇在肝脏中代谢,血液中乙醇代谢速度为100-200mg/h.kg,)
四 展望
进一步完善数据。公式中使用的体内酒精代谢速度,按照6g/h计算,下一步拟招聘志愿者进行完善临床实验,测定酒精在体内代谢的数据。可能面临的困难是,个体的差异造成的体内酒精代谢速度的不同。
要从根本上杜绝或尽可能极少酒驾醉驾,并且杜绝或减少酒的祸害,还是应当大力弘扬和提倡健康有益的饮酒之道,与法制监管相辅相成。当消费者在饮用前能够知道饮用酒的体积,将极大提高饮酒的安全性,实现健康饮酒。当健康饮酒的理念普及并验证后,将扩大酒的消费市场,带动酒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荒卷功等,日本人饮酒与健康意识的调查[J],酿酒科技,2006(06):118-119;
[2] 万国光,酒与生活[J],酿酒,1987(02);
[3] 李忠洙,酒是药[M],民族出版社,2005;
[4] 李彦霖,健康饮酒行[J],中国食品,2010(06):76-79;
[5] 孙中林,酒驾醉驾屡禁不止的缘由和解决办法-兼答《可怕的"酒文化"》一文[J],酿酒,2011(04):98-98;
[6] 周欣,浅析"酒驾"入刑的合理性[J],法制与经济,2011(04):78-79;
篇3
【关键词】伤害;伤害构成;交通事故;溺水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21-02
在我国,伤害导致的死亡居城市人群全死因的第四位,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类疾病,与感染性疾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并列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三大疾病[1]。为了解泰州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率、构成比,以及年龄间变化趋势,以便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 2011 年泰州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资料进行了分析,为今后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通过全市各乡镇以上医疗机构开据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收集死亡病例的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根本死因等基本情况;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死因登记报告系统;泰州市人口资料来源于泰州市公安局2011年年初公布的泰州人口数据。
1.2 方法 各家医疗机构对收集上来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首先进行审核,剔除重复的报卡、完善卡片上的基本资料、以及漏报病例的补充,最后网络直报,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医疗机构上报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再次审核,确定其资料的完整性,根本死亡原因的正确性。通过登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对泰州市《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csv格式的数据下载,对下载的数据根据ICD10死因编码进行死因分类整理,最后运用SPSS17.0软件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卡方检验等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11年泰州市通过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死亡病例共有30351例,死亡率为657.1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65.69/10万),其中意外伤害病例2104例,死亡率为45.5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51/10万),占全死因构成比的6.93%,仅次于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居全死因构成比的第三位;其中交通事故死亡占全部伤害死亡的构成比最高,为51.47%,其次是溺水、意外跌落、自杀、意外中毒,占伤害死亡的构成比分别为11.98%、10.88%、9.65%、2.90%,其他或不详伤害占13.12%。
2.2 性别构成 2011年泰州市报告男性伤害死亡病例数为1386例,占男性全死因构成比的7.90%,死亡率为60.03/10万(标化死亡率为45.51/10万),女性伤害死亡病例数为718例,占女性全死因构成比的5.60%,死亡率为31.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21.78/10万),男女间伤害死亡占全死因构成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具体统计学意义(X2=60.77,P
通过性别间各类伤害死因构成比统计显示:男性人群的交通事故、砸死、触电占伤害死亡的构成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的溺水、自杀、意外窒息、火灾占伤害死亡的构成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年龄构成 通过对各年龄段的意外伤害构成比统计显示:0-4岁组以溺水所占构成比为伤害死亡的第一位死因,其次为交通事故;5岁组~65岁组均以交通事故为伤害死亡的第一位死因,除45岁组外,均以溺水为第二位死因。从各类伤害来看,交通事故死亡占全部伤害死亡的比例在青壮年人群中较高,而在65岁以后死亡构成比例有相对下降趋势;溺水、意外跌落均在0岁组,5岁组,65岁组所占构成比均较高;自杀、砸死、触电死亡,除15岁以下儿童外,在其他年龄组均有一定比例的死亡,其中自杀在65岁组死亡构成比较高;意外中毒、火灾在15岁以上的各个年龄组均有一定的死亡比例,(表2)。
3 结论
2011年泰州市伤害死亡人数占全死因构成比的6.93%,居全死因构成比的第三位,死亡率为45.5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51/10万),与上海虹口区[1]、宁波镇海区[2]、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3]报告相比较,死亡率均低于以上报道的水平,略高于苏州市沧浪区[4]报告水平。
统计发现,交通事故死亡病例为1083例,占伤害死因构成比的51.47%,与宁波镇海区[1]、深圳市[5]、广西宾阳县[6]所报道的相比较,交通事故均为伤害的第一位死因相一致,但死亡构成比高于上述几个地区的报道;与上海虹口区[1]、苏州市沧浪区报告相比较,远高于上述地区。表明交通事故以成为严重威胁泰州市居民健康和生命的公共卫生和安全问题,应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提高交通安全意识、规范交通行为。
溺水占伤害死亡构比的11.98%,是伤害的第二位死因,其中在0岁组、5岁组的伤害中均占较高的构成比,随着年龄的增加,溺水死亡构成比呈下降趋势,但60岁组后,溺水构成比达16.51%,又呈现明显增高的趋势,可能与老年人游泳运动、或意外落水无力自救有一定的关系,具体应进一步研究,在老年人健康宣教过程中,应增加游泳安全知识的宣传,减少溺水事件的发生。
自杀占伤害死亡构成比的9.65%,构成比较2010年(14.07%)有所下降;随着年龄的增加自杀所占构成比也逐年提高,65岁以上组自杀占伤害构成比的20.75%,男女间统计发现女性自杀构成比明显高于男性,可能与中老年人生活中经济压力大、婚姻破裂、病痛折磨有一点的关系,应该引起家庭和社会的重视。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社会经济快速变革对伤害的预防控制是挑战也是机遇,当务之急是把伤害预防提高到与传染病防治一样重要的位置,引起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加强伤害预防与控制[7]。
参考文献:
[1] 邓华,黄穗媚.上海市虹口区2002- 2006年居民伤害死亡分析[ J ].上海预防医学,2009,21( 7 ) : 347- 348
篇4
一、丰田“召回门”事件中的刑法问题
2006年以来,在美国发生一系列丰田汽车质量安全事故。全美各地针对丰田汽车质量问题提出200多讼,涉及赔偿数额高达400亿美元。迫于社会压力,自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丰田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累计召回850万辆汽车,其中美国600万辆,原因主要是油门踏板故障隐患、脚垫滑动卡住油门、刹车底盘失灵等问题。然而,仍有许多召回车辆的车主、保险公司投诉车辆“暴冲”(突然、非故意加速)问题,并怀疑是车辆电子节流控制系统失灵所致。为调查事故的真正原因,2010年2月,美国国会众议院住房能源和商业委员会、监督和政府改革委员会和参议院商业、科学和交通委员会举行了三场听证会,丰田公司社长丰田章男等公司高管出席了听证会。听证会的重点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丰田汽车部分车型的暴冲现象是不是电子节流控制系统问题;二是丰田公司是否故意隐瞒产品缺陷。鉴于问题的复杂性,听证会结束后,国会要求交通部对丰田汽车的安全问题展开调查。交通部邀请了美国航空航天局专家共同参与。专家严格检查了丰田汽车的电子节流控制系统,包括28万行软件代码,查找可能导致暴冲现象的电子节流控制系统缺陷,结果发现电子节流控制系统没有问题;交通部下属的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的数据记录也显示,在已经检查的所有行车数据记录器(“黑匣子”)中,100%的事故都是因为驾驶人员操作不当。在75起致命性(造成93人伤亡)撞车事故中,除1起是因为脚垫滑动原因外,其他均是驾驶人员操作错误所致(如把油门踏板当刹车踏板,或在碰撞前没有及时踩刹车)。
2011年2月8日交通部公布最终调查报告,称丰田汽车的电子节流控制系统没有缺陷,与车辆暴冲现象之间没有联系,导致暴冲问题的唯一已知原因属于机械缺陷,且已在先前召回中修复。①
一直态度强硬的交通部部长雷•拉胡德也用舒缓的语气在媒体发表讲话,“陪审团可以归位了,裁决结果就在眼前:丰田汽车突然加速问题并非是电子节流控制系统故障所致。”②在美国国会举行听证的同时,美国司法部和证监会也分别就丰田汽车安全问题展开调查。
2010年2月8日,纽约南区联邦大陪审团向丰田公司发出一份传票,要求其就部分车型突然加速和“普锐斯”混合动力车刹车失灵等问题提交相关文件,以便判断其是否涉嫌刑事犯罪。
2月19日,证监会洛杉矶办公室也向丰田公司发出一份传票,要求其提供汽车突然加速和公司信息披露政策等相关文件,以便判断其是否向联邦监管机构和公众披露不实信息。③
6月29日,上述大陪审团再次向丰田公司发出一份传票,要求其提交方向盘控制系统零件缺陷问题的相关文件,但没有指明特定车型和时间。④
美国联邦大陪审团因召回事件发出传票实属罕见,一时间,各界纷纷猜测丰田公司将被追究刑事责任。然而,随着交通部最终报告的,上述刑事调查也戛然而止。迄今为止,再也没有后续跟踪报道见诸媒体。对此,基本可以合理推断,丰田公司此次事件中的刑事风险业已解除。
在上述初步调查中,联邦大陪审团均没有机会就丰田公司是否涉嫌犯罪及其罪名作出判定。两次调查的核心问题均是:丰田公司有没有故意隐瞒产品缺陷?具体地说,第一次调查的核心问题是,丰田公司有没有隐瞒电子节流控制系统缺陷(假如丰田汽车存在这一缺陷的话);第二次调查的核心问题是,丰田公司有没有向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隐瞒方向盘操纵杆缺陷。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则有关的刑事诉讼程序必将向前推进。对于第一个核心问题,丰田公司一直坚称暴冲问题并非电子控制节流系统失灵所致,而是脚垫设计缺陷导致加速踏板归位出现问题,这在以前的召回中已经解决,公司本身并不存在隐瞒产品缺陷问题。由于官方的正式报告排除了电子控制节流系统存在缺陷的可能性,因而丰田公司故意隐瞒这种缺陷的嫌疑自然不复存在。至于第二个问题,其实涉及的是2005年丰田公司没有及时向美国交通部报告方向盘存在缺陷的车辆是否出于故意。⑤
同车辆暴冲问题相比,方向盘缺陷问题显然要轻微得多,而且是陈年芝麻,因而伴随着第一个问题的澄清,检控机关也失去了进一步追究的热情。尽管本案刑事程序业已终止,不过,本案引发的刑法问题仍值得探讨:如果丰田涉嫌犯罪,则其可能触犯什么罪名?隐瞒产品缺陷在认定法人犯罪中有何作用?
二、无独有偶:斑马案蕴含的刑法法理
在探讨丰田公司可能涉嫌的罪名之前,我们不妨先考察一下美国法人犯罪惩治史上一个经典案例:印地安那州诉福特汽车公司案(简称“斑马案”)。①
该案的基本案情及诉讼经过是:1978年8月10日,三名女中学生驾驶一辆福特斑马(Ford Pinto)汽车行驶在印地安那州北部第33号公路上。因油箱盖掉落,她们在公路中间停车,准备下车捡拾油箱盖。这时,一辆雪佛兰货车刹车不及,迎头撞上。瞬间,熊熊大火将斑马车烧成灰烬,并吞噬了车内三名学生年轻的生命。那位货车司机受了一点轻微伤,但处于醉酒状态,且是超速驾驶。经过初步调查,印地安那州埃尔克哈特郡(Elkhart)检察官迈克尔•科森蒂诺(Michael Cosentino)认为,福特公司的行为违反了印地安那州法典第35-42-1-5条的规定,构成过失杀人罪,建议大陪审团。
9月13日,在审查控辩双方提交的证据之后,大陪审团决定福特公司。书指控,福特公司明知其设计的斑马汽车的油箱存在安全隐患,但仍生产、销售,因而导致他人死亡,成立三个过失杀人罪。福特公司聘请了全国最优秀的刑辩律师组成律师团队,他们成功说服法庭将审理地点放在普拉斯基(Pulaski)郡,并精心挑选陪审员、限制审前信息传播、展示测试数据、实施证据突袭等。经过数月的审理和辩论之后,1980年3月,陪审团终于作出裁决:被告福特公司无罪。
本案是美国法人因产品缺陷问题而被指控犯罪的第一案,具有里程碑意义。虽然陪审团最终无罪的裁决使本案的判例价值有所降低,但倡导惩治法人犯罪的社会理念丝毫没有减损:法人也有“恶意”,法人的道德过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基础。本案检察官之所以福特公司,正是缘于该公司社会责任感的缺失。②
斑马车是福特公司为抢占微型车市场而研发的一款新型汽车,其卖点是“不到2000”,即重量不超过2000磅,售价不超过2000美元。但该车在设计上有个重大缺陷:油箱放在车轴后面。碰撞测试表明,如果斑马车被其他车以30英里/小时以上的速度追尾,油箱就会因碰撞而扭曲破裂,造成大量漏油,进而引发大火。
不过,如果调整油箱的安装位置,或者安装一种橡皮囊,则可以有效防止油箱因碰撞而破裂。在本案之前,已经发生数起因油箱起火致人伤亡而提起索赔的案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格里姆肖(Grimshaw)诉福特公司案。③
在该案诉讼过程中,福特公司的一份内部文件被媒体曝光。这一文件披露了福特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对是否重新安装油箱进行了损益分析。当时,福特公司生产的斑马车有1250万辆(1100万辆小汽车和150万辆小货车),如果给每辆车重新安装油箱,则可以避免180个死亡事故、180个严重烧伤事故、2100个车辆烧毁事故。假如一个死亡事故的赔偿金是20万美元,一个严重烧伤事故的赔偿金是67000美元,一个车辆烧毁事故的赔偿金是700美元,则全部事故的赔偿金总额是4950万美元。但是,每辆车重新安装油箱的费用是11美元,如果给所有车辆重新安装油箱,则费用总计13700万美元。两相对照,重新安装油箱带来的收益远远低于需要支付的成本。这一报告披露后,反响可想而知,公众纷纷谴责福特公司为了谋取经济利益无情地以牺牲他人的生命为代价。斑马案的发生,更无异于火上浇油。在这种情绪化的氛围中,检察官作出福特公司过失杀人罪的决定。④
检察官的逻辑路径是,福特公司明知其生产的斑马车的油箱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极有可能对他人生命、健康和财产造成损害,在能够预防的前提下却不采取补救措施,并且在销售时对消费者隐瞒这一产品缺陷,从而导致他人死亡,主观上是一种轻率的心态,构成过失杀人罪。在这里,隐瞒产品缺陷成为认定法人犯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是说,隐瞒产品缺陷的行为,可以充分地表明被告对危害结果的一种容忍、认可的心态,从而具有归责的正当性。消费者在购买、使用产品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有权要求购买的产品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有权了解产品的缺陷状况。福特公司却罔顾消费者的上述权利,怠于履行保障产品安全和缺陷告知义务。福特公司将“美元置于生命之上”的成本收益分析,更是一种裸地不顾行业道德的表现,充分暴露出其社会责任感的缺失。金钱和生命的“质”不同,很难根据价值大小对二者进行比较,绝大多数公众也不会认同和接受这种比较,这也就是福特公司纯粹以金钱为基础的损益分析报告引起公众极大反感和强烈愤慨的原因。
遗憾的是,检察官的上述推理分析并未得到陪审团的认同。笔者分析,陪审团之所以对本案作出无罪的裁决,除了辩方颇具策略的辩护技巧外,还与控方的证据不够充分有关。具体地说,控方虽然提出证据证明被告对消费者隐瞒产品缺陷,但却不能证明所隐瞒的产品缺陷违反了产品质量法律的规定。也就是说,被告生产的产品虽然确有缺陷,被告也向消费者隐瞒了这种缺陷,但在生产时这种缺陷的存在却是合理的,并未违反联邦法律的规定。有关证据表明,被告生产的斑马车不仅符合当时联邦法律的规定,而且在同类车型中,其安全性还是最高的。有学者补充了本案三点事实:一是上述福特公司内部文件并非是公司内部的指导性文件,而是公司答复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的信件中的附件;二是将微型汽车的油箱安装在车轴后部,是当时汽车业的普遍做法;三是当时有关判例表明,加利福尼亚最高法院不仅默许汽车制造商“花钱买安全”,甚至鼓励这么做。①
本案中,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一直拖到1973年才公布微型汽车油箱抗撞标准,且仅适用于1977年之后生产的车辆。而涉案的斑马车却是1973年生产的,并不适用这一强制性标准。如此一来,斑马车的“缺陷”在法律上却是“合法”的。这种悖论显然是技术发展的历史局限性造成的。管理部门如果要提高汽车的技术标准,则生产商的制造成本就会提高,相应的消费者的购买力就会下降,从而影响汽车工业的发展。于是,为了发展汽车工业,在特定时期,管理部门可能会放宽汽车的技术标准。非但如此,福特公司还“知错能改”,主动召回问题车辆。
1978年5月,在对1971-1976年生产的福特斑马和1975-1976年生产的银色山猫(Mercury Bobcats)两款车型进行初步调查后,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决定于7月举行听证,就上述油箱的安全性展开调查,以决定是否强制召回。但6月初,福特公司就决定主动召回上述车辆。正是基于上述事实,本案就不是“福特公司轻率地决定生产、销售存在安全隐患的缺陷汽车”的问题,而是“福特公司有没有义务告知消费者缺陷、召回问题车辆”的问题。具体地说,这一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福特公司有没有义务?二是如果有义务,福特公司有没有尽到这一义务?由于存在法律盲区,福特公司是否有召回义务并不明确。即使这样,福特公司基于自身声誉考虑,还是主动实施了召回计划。在这种情况下,要判定其主观上存在轻率的心态,确实比较牵强。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风险的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的指数式增长,使危险和潜在威胁的释放达到了一个我们前所未知的程度。”②在工业产品领域,技术的发展、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和产品的大规模销售都可能导致产品存在缺陷,带来安全隐患。在这一背景下,传统民法的“买者当心”原则的适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平衡生产商和消费者的权利义务的产品召回制度应运而生。其理论基础是,与消费者相比,生产商处于信息优势地位,更加容易知道产品可能存在的缺陷,更加容易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一旦生产商知道其生产的产品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重大缺陷时,则有义务告知消费者,召回缺陷产品。这一义务虽然是法定的,但并非没有伦理上的正当性。斑马案表明,生产商隐瞒产品缺陷是一种道德过错,具备非难谴责的基础;如果所隐瞒的缺陷属于人身、财产安全重大隐患的,则足以证明生产商主观上犯意的存在。
三、悖德性:法人犯意的认定基础
刑事责任的根据,是非难可能性,即行为的悖德性。然而,与自然人不同,法人并无头脑,如何可能具有道德过错呢?法人犯罪是否都是严格责任犯罪,不需要法人具有罪过(犯意)?在这方面,英美法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之中。
17世纪,法院开始追究一些公法人(如市镇当局)怠于履职(如未及时修缮桥梁)的刑事责任,但限于不作为。其法理依据是,法人没有身躯,不可能实施作为,但可能实施不作为。后来,法人刑事责任的范围扩大到不要求犯意的作为,理由是法人没有头脑,不可能具有犯意。
20世纪初,法人刑事责任的范围扩大到一些要求一般犯意的行为,理由是根据替代责任原理,法人雇员的犯意可以归咎于法人。与此同时,法人刑事责任的范围还扩大到制定法规定监禁刑的犯罪,前提是制定法同时也规定了罚金刑。目前,法人刑事责任的范围尚不明确的是,能否扩大到要求特别犯意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罪、罪等。这方面,各个法域的处理很不一致。《模范刑法典》第2.07条将法人犯罪分为三类:一类是制定法规定的作为犯;二是制定法规定的不作为犯;三是刑法典规定的犯罪。
“行为与犯意同在”,要认定法人犯罪,不仅要证明法人实施了客观行为,而且还要证明其主观上存在犯意;否则,就是客观归罪。与认定法人的客观行为相比,认定法人的主观犯意更加困难。除严格责任犯罪外,要认定法人犯罪成立,都要证明法人主观上有罪过,即存在犯意。法人犯意的认定主要有以下三种原理:一是替代责任原理。根据替代责任原理,如果法人雇员为了法人的利益在职务活动中实施犯罪行为,则可将其行为和犯意归责于法人。在这种情况下,单个雇员的犯意,也就是法人的犯意。“单位的意志只能来源于作为单位组成人员的自然人的意思活动;其中,单位代表机关的成员在单位意志的形成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①二是集体认识原理。根据集体认识原理,虽然单个雇员的行为和意识难以认定构成犯罪,但若干个法人雇员的行为和意识汇合起来,足以构成犯罪,则可将汇总的行为归责于法人。在这种情况下,法人雇员的整体犯意,也就是法人的犯意。三是组织体责任原理。根据组织体责任原理,法人行为是结构化的组织体的结果,而不是法人雇员行为的简单相加。因此,不应依靠雇员行为来归责法人,而应根据法人的内部结构、决策程序、政策文化等事实因素,来判断其主观上是否存在犯意。
替代责任原理是传统的法人犯罪归责原则,其特点是标准明确,操作简单,但容易扩大法人的刑事责任,造成过度威慑。根据替代责任原理,法人雇员为了法人利益在职务范围内实施的行为,都可以归咎于法人。具体有两个成立条件:一是该行为是在职务范围内;二是该行为能使法人受益。这一原理源于侵权法上的上级责任原则,但在将其直接移植到刑法中作为法人的归责原则之后,出现一个重大漏洞,即缺乏犯意条件,没有考虑法人自身的非难可能性。由于缺乏犯意条件,因而根据替代责任原理来追究法人刑事责任,极易造成惩罚范围过宽,威慑过度。如根据替代责任原理,法人雇员擅自实施的犯罪行为,即使上级管理部门并不知情,也可以归责于法人;即使为法人所明确禁止,或者直接与法人的政策相抵牾,也可以归责于法人;即使是法人在监督内部规章制度执行时发现的,也可以归责于法人。但在这些情形中,法人可能是没有过错的,缺乏非难可能性,要其承担刑事责任,不具有正当性。试想,一个公司的董事会怂恿其雇员实施偷税行为,而另一个公司制定明确的账务制度,并严格检查实施,及时发现雇员的偷税行为。如果认为这两个公司都构成犯罪,并应受同样的惩罚,则明显存在不合理之处。为此,有学者建议,应当对法人犯罪的归责原则进行改造。如有的主张,应当在替代责任原理的认定标准中增加一个条件,即雇员的犯意可以归咎于法人———法人怂恿、默许、容忍、同意雇员实施犯罪行为。②
集体认识原理是在替代责任原理的基础上演进的结果,其优点是堵塞法律漏洞,防止法人逃避法律责任,但其标准模糊,操作复杂。组织体责任原理是新制度主义理论的产物,它要求根据法人自身的客观行为来判断其主观犯意,而不是从其雇员的客观行为中查明法人的主观犯意,坚持法人人格和其雇员人格的分离性、独立性,具有理论上的科学性。根据组织体责任原理,在判断法人犯意时应当逐一考察以下三种情况:第一,法人的惯例或政策有无违反法律规定?第二,能否合理预见,法人的惯例或政策将会导致其雇员实施违反行为?第三,法人是否容忍其雇员的违法行为?③ 如果法人具有上述三种情况之一,则基本可以判断其主观上存在犯意。应当注意的是,组织体责任原理,旨在强调从法人自身角度来判断其主观犯意的存在,在逻辑上不再以法人雇员犯意的存在为前提,但并不排斥追究法人雇员的刑事责任,也不反对在判断法人主观犯意时将法人雇员的犯意作为一个考量因素。
强调法人犯罪认定中的犯意要素,实际上是强调对法人的非难可能性,强调其行为的悖德性。这不仅是“行为与责任同在”的基本法理的必然要求,也是防止法人犯罪立法上“过犯罪化”、犯罪圈划得太广反而导致司法顾虑重重、惩治不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关于非难可能性,有学者提出了八个判断标准:(1)法人是否以鼓励实施非法行为的方式组织起来的?(2)法人的宗旨是否为了实施非法行为?(3)是否对雇员进行守法教育?(4)是否监督雇员守法?(5)哪个雇员实施了非法行为以及上级是否漠视或容忍这一行为?(6)法人以前是怎么处理非法行为和非法行为人的?(7)是否有补偿非法行为的激励机制?(8)是否有鼓励实施非法行为的赔偿惯例?① 这一观点已被美国司法部制定的《联邦商业组织指南》所部分采纳。该指南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概括了检察官在决定是否指控法人时,应当考虑以下九大要素:(1)犯罪的性质和严重程度;(2)犯罪在法人内部的普遍程度;(3)以前的类似行为;(4)自首和合作;(5)守法计划及其有效程度;(6)补救措施;(7)附随后果的严重程度;(8)非刑事救济措施的充分程度;(9)追诉对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个人的充分程度。在这九大要素中,其中第(1)、(2)、(3)、(5)属于罪前或罪中情节,是决定法人非难可能性有无及其大小的因素;第(4)、(6)、(7)、(8)、(9)属于罪后情节,是决定法人刑罚当罚性存在及其大小的因素。从罪责认定的角度来看,二者应当予以区分。不过,该指南主要是规范检察官法人裁量权的,其将两类情节合并在一起规定,有其一定的道理。上述实践表明,在认定、指控法人犯罪活动中,考虑法人的主观过错是必要的,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道义基础。
四、余 论
篇5
关键词:3S技术;信息化;道路养护;物流;应急管理
“3S”是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RS(Remote Sensing,遥感)和GIS(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是现代测绘技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1]。3S技术是现代社会持续发展、资源合理规划利用、城乡规划与管理、自然灾害动态监测与防治等的重要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民用交通(船舶、飞机、汽车等)导航、大地测量、土地利用调查、精准农业、国土资源勘查、工程建设、规划与应急决策等领域。
为了服务经济建设、方便人们交通出行,现代交通工程错综复杂,空间上分布广泛,难于管理,在交通工程的维护管理、安全运营、应急处理上,其空间分布的复杂性使得各项管理显得尤为棘手。基于3S的空间信息化管理技术已经运用于各行各业,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基于3S技术的智慧城市管理、林业管理、公安管理、物流管理等等。交通实体的分布和交通行为的发生,都与空间位置有关,3S技术正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佳手段,所以,基于3S技术的空间信息化管理技术在现代交通管理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3S技术应用于交通工程图文一体化信息管理
从交通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来看,全国各省的交通信息化建设以整合规划为指导,围绕交通运输部对规划的交通信息化提出的“建设全国一体的交通感知网络”开展[2],可见,交通信息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3S技术具有空间定位、制图、空间查询和分析的的功能,能有效管理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各种信息,所以,将交通工程基础设施实物布局,例如车站、交通线路等,以及交通附属,例如路灯、井盖、排水沟、服务区、加油站等,还有治安管理监控摄像头、交通管理监控摄像头、公交站点、售票点等POI(兴趣点),结合行政区划、居民区等重要设施,全部进行地图数字化、建立数据库,实现“一张图”,进行空间信息、常规属性一体化信息管理,互联网+时代,还可以实现移动互联网管理。3S图文一体化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生动形象、方便快捷,不但可以实现基本的图文互查,也可以缓冲区查询、网络分析等,一方面给交通专家、管理者管理数据、制定决策提供极大帮助,另一方面,给广大用户提供了很好的用户体验,带来人性化、智能化服务。基于3S技术的交通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有利于优化城市交通系统,帮助实现信息化、智能化。交通参与者需要有足够准确、及时的交通信息作指导,这也是3S技术应用与交通信息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3]。例如:基于GIS等3S技术搭建的广州市南沙区智能交通管控平台,能较好地实现“提高管理水平、保障城市畅通、改善交通秩序、提升服务水平”的目标[4]。
二、3S技术应用于公路、铁路养护管理
3S数据具有高精度地图位置数据精度、高精度数据库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完备性、现势性等特性,能够精确、完整、及时地体现线路中出现的各种病害及其严重程度,并将其分类管理。其中,遥感影像的原理可对大面积的公路、铁路泥石流、塌方等病害进行成图,给野外调查人员提供依据,使用高清的无人机航拍遥感,甚至可以第一时间发现线路的裂缝、渗水等病害,大大减少人工巡查的难度和危险性。GPS技术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对线路病害的具置进行里程桩号定位,测出病害的准确位置、规模大小。利用遥感技术还可以保证高速公路隔离带及两旁不同种类绿地分布比例的合理性,改善沿途风景,缓解司机的视觉疲劳[5],提高高速公路的行驶安全性。总之,3S技术在交通线路养护管理方面,克服了传统道路养护工作中的养护信息繁杂、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有利于交通线路养护工作中病害的及时采集、高效处理、针对性制定养护计划、实现交通线路的科学养护管理,为养护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辅助信息[6]。
三、3S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及物流管理
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车辆运营的空载率高达45%左右,究其原因,一方面物流及运输企业,无法准确知道运行车辆的具置,不能为其组织货源和灵活配货;二是司机只凭经验确定运输路线,很难找到最佳路径,延误时间而且增加成本;三是客户不能及时了解货物配送过程的情况,不能和物流运输企业协调配合[7],3S技术则可以迎刃而解。
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为管理部门或用户提供各种查询和分析方法,例如基本的站点、车次查询,客流密度、交通堵塞等专题查询,为铁路、公路等客运主管部门分析客流情况、制定行车计划等提供科学依据[8],例如:“陕西省3S系统”可以为货运公司、物流企业、长途运输公司、出租车汽车公司、汽车租赁公司、邮政运输公司、保险公司(汽车贷款)等交通运输企业,实现“千里眼监控,零距离调度”[9]。
GPS导航引导已广泛应用于私家车驾驶、客运驾驶、物流驾驶等,可以实时定位、导航、提供最短、最优路径,随时提醒驾驶员注意险情、避开拥堵路段[8]。现代社会客运交通事故频发,客运指挥中心通过3S交通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查看客运车辆的运行状态、路径、速度,监控车辆是否偏离正常路径、是否超速、监控长途客运车辆是否执行凌晨休息遵守严禁疲劳驾驶。3S物流监控系统亦可以实时监控物流车辆的运行状态、当前定位,从而给客户一个准确的位置交代,尤其是3S与互联网的结合,信息共享,物流车辆的实时跟踪监控信息可以让发货方、承运方、收货方三方共享,做到信息透明化。例如:早在2008年,美国仅配送相关软件就有24种之多,但无一例外地选择了GIS及其相关3S技术作为实现路线,物流管理系统从普通的信息管理系统逐渐转向综合性可视化物流信息平台[10]。3S技术要想进一步深入应用到物流中的货物定位及配送环节,还需结合现代物联网技术[11]。
四、3S技术应用于交通应急管理
现代社会交通线路里程逐年上升的同时,车流量的增长速度更是节节攀升,其中包括私家车,也包括现代物流运输车的迅猛增加,使得公路运输压力陡增,以致交通堵塞、交通安全等应急情况时有发生,而这些交通现象、交通行为经常与“在哪儿”、“多长”、“多大面积”等空间信息有关,而这些正是3S技术擅长之处。
(一)大城市的节假日出行,交通堵塞问题突出,甚至连救援通道被堵塞的情况也时有报到,交警或者救护车有时很难到达,危害十分严重,无人机航拍(也属于遥感范畴)配合3S系统,可以用于指挥疏导交通、交通执法取证。首先,为了震慑警告车主占用公共应急车道,根据历史经验,在容易发生堵车的重大节假日期间,派遣搭载有高清摄像头的无人机巡检高速公路,获取占用应急车道的照片“证据”及车牌号,保证应急通道的通常,从而保证交警可以第一时间处理堵塞及安全问题;再次,若已经发生交通堵塞,可以迅速定位堵塞路段里程,通过3S分析得到合理的出行路径方案,指引后续车辆顺利出行。有效保证了指挥调度、控制管理职能的发挥,达到了“闻警而动、快速处警”,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交通秩序,保证道路畅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2]。
(二)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时,第一时间定位、处理很重要,3S系统可以迅速在地图上进行定位,调度附近最佳救援资源,选择最佳路线前往救援,从而尽量挽回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第一时间制作交通应急保障电子地图,甚至依据现代三维GIS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制作生动形象的交通应急电子沙盘,供分析与决策使用。若是污染或含毒的其扩散气体、液体,可以调用3S中的遥感,迅速确定其面积,并根据缓冲区分析,得到可能影响的空间范围,为抢险决策提供依据。在塌方泥石流类危害中,可以通过3S系统的GPS实时变形监测子系统,提前作出科学预报,避免灾害的伤亡影响,其危害发生第一时间,也能迅速定位地点、确定塌方、泥石流的面积、土方量大小。3S系统可以帮助迅速定位,查找最佳救援路径、派遣附近最佳救援资源。
五、总结
综上所述,3S技术正是兼具空间数据和一般数据综合管理,以其强大的空间数据获取、处理、空间分析、应用为特色,所以,将其应用到现代交通信息管理中,大有用武之地,典型的功能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3S交通管理平台功能设计图
交通管理的全面信息化、智能化,需要3S技术、物联网等多方面技术的协调发展, 3S技术对推进包含现代交通工程管理在内的工程信息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事宜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郑耀辉.基于3S技术集成与应用[J].青海国土经略,2014,5:77-78.
[2]李亮.基于GIS的交通信息共享平台研究[D].长安大学.2013.04.
[3]刘浩,王霞文.基于GIS的交通信息系统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5,6:75.
[4]向歆夷.基于开源GIS的交通应急诱导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05.
[5]任京州.基于3S技术的公路交通养护管理信息的集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02:163.
[6]杨朝辉,袁苑,阮颖.基于GIS的高速公路管理平台的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5,12:127.
[7]王静.物流信息系统中应用GPS_GIS技术研究[J].现代情报.2008,02:76-77.
[8]廖军.陕西省道路运输3S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长安大学.2016.01.
[9]郭建宏,欧阳钟辉.GIS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8,12:983-984.
[10]赵丛.基于物联网与GIS的物流导航系统设计与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2014.06.
篇6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项目学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12-0047-03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当前美国中小学广泛采用的一种探究性学习模式。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它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经验”、“学生”和“活动”这三个中心,同时它基本上采用“做中学”的方式,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活动和制作作品来完成知识的学习。这种模式对于当前我国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基于项目的学习简介
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学科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制作并将作品推销给客户为目的,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围绕问题编制综合课程,按照“提出问题—提出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五个阶段,让学生在充分参与和讨论中提出解决问题或处理问题的方案,达到学习新知识、培养新能力的目的。
基于项目的学习主要由问题、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构成。
1. 问题。基于项目的学习的主要问题是现实生活和真实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复杂的、非预测性的、多学科知识交叉的问题。内容有如下特点:(1)内容应该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完整的而非支离破碎的知识片段,即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是值得学生进行深度探究、学生有能力进行探究的知识。(2)内容应该与个人的兴趣一致。
2. 活动。基于项目的学习的活动主要是指学生采用一定的技术工具(如计算机)和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所采取的探究行动。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1)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中,学生们会遇到一些具有一定困难的问题。探究活动会促使学生掌握现实生活中复杂的概念和技能;在不同情境中运用这些技能;完成类似“行家”般的任务,履行专业性的职责,形成一定的工作业绩,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形成和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2)活动具有建构性。由于基于项目的学习允许学生建构并生成自己的知识,所以他们很容易对知识进行记忆和迁移。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中,活动给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经历,学生能够建构自身的知识。这种知识的建构是通过如下的程序来实现的:学生确定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对问题进行研究、选择信息、分析信息、合成信息,并将新获得的信息与以前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
(3)活动应该与学生的个性一致。基于项目的学习适合用不同的方法学习,能给学生提供多种方式参与和验证他们的知识学习,适合各种各样的智力技能(如肌体运动技能、图像技能)的学习,也能适应不同的学习风格,如个性化学习或者小组合作学习,还能给家长提供其子女各种学业成绩的信息。
3. 情境。情境是指支持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环境,这种情境既可以是物质实体的学习环境,也可以是借助信息技术条件所形成的虚拟环境。情境有如下特点:
(1)情境可以促进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社会团体之间的合作。基于项目的学习和其他学习模式相比,能给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具真实性的学习经历,因为它是在社区环境中进行的。在这种情境中,学习和工作需要相互依赖和合作。这种环境同时也能防止学生人际冲突,并且帮助其解决人际之间的冲突。在没有压力、精诚合作的环境中,学生们对发展自己的能力充满了自信。
(2)情境利于学生使用并掌握技术工具。情境为学生学会使用各种技术(如计算机技术和摄影技术)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环境,能拓展学生的能力并为他们走向社会作好准备。
4. 结果。结果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或学习结束时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所学会的知识或技能,如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生活技能、自我管理技能等。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同时也促进学生的高级认知技能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形成,为培养专业技能和训练专业研究策略(如历史、人类学、文艺评论等)提供服务,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例谈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生要在真实的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通常情况下会组成项目小组,共同解决问题。基于项目学习的流程分为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研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六步。下面通过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其操作的流程。
1.项目选定。项目选定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中处于主导地位,关系到整个学习的过程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成果。项目的选定不仅应该是实际发生的问题(有一个驱动或引发性的问题,问题是用来组织和激发学习活动的,学习活动则是有意义的基于项目学习的主体),还应该考虑学生个人的兴趣且有一定的探究价值。
以广西南宁市卫国小学研究性学习《学区交通安全问题:我们的解决方案》为例,学生选择了每天都要进出的校门口的交通问题——校门通拥堵现象的探究。这一问题提出,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极感兴趣,而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具有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和新奇性。
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研究性学习《孝妇河不结冰之谜》为例,2009年的冬季是寒冷的冬季,流经山东的黄河结冰了,黄海、渤海湾也结冰了。我们家乡的一条小河“孝妇河”反而没有结冰,这一不寻常的现象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地理位置?周围的气候?温度?水质?还是……学生们带着疑惑,展开了调查、分析。活动中大家不畏严寒、路途遥远等困难,在河流的上段和尾段进行观测、调查、测量温度、记录数据……最终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制定计划。学生对项目学习所需的研究和实践作一个总体规划,做出详细的研究过程、人员分工(由于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选择的主题也不尽相同,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根据主题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人~8人,确定组长人选、小组成员的角色分配,明确分工)、时间流程等安排。
《孝妇河不结冰之谜》实施研究活动计划的概念图
3.活动研究。这一部分是学习的主体部分,学生应在这一部分展开必要的信息搜集、实地的调查和研究、提出问题并进行解决,对提出的假设给予支持或肯定的结论。学生的学习技能大部分是在此阶段完成的。
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问题是多种学科交叉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生需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来理解和分析,单纯地依靠一门学科知识则无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活动中,还应强调学习活动中的合作。教师、学生以及涉及该项活动的所有人员相互合作,形成“学习共同体”。在“学习共同体”中,成员之间是一种密切合作的关系。
如前面广西南宁市卫国小学研究性学习《学区交通安全问题:我们的解决方案》,其研究活动的过程如下。
学校门前拥堵、人车混行的原因探究。学生通过问卷调查、随机采访、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调查。他们发现造成校门拥堵、人车混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统一时间放学;(2)占道做买卖;(3)家长用各种车辆接送学生。
采取研究的方法与步骤:(1)算一算学校门口到底有多拥挤;(2)集思广益:我们是怎样制定解决方案的;(3)提出我们的问题解决方案。
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措施:
(1)实施错时放学,疏通学生和家长人流。具体研究工作:第一步,计算有效通行的道路面积;第二步,计算放学时小巷人流的数量。解决问题的效果:校门口学生最大流量从360人降低到120人。
(2)新开一座校门,进一步疏通人流。解决问题的效果:现场观察,放学过程所需时间由20分钟缩短至15分钟。
(3)指定机动车停车区域,扩大有效道路面积。解决问题的效果:道路的有效通行面积从220平方米扩大至268平方米。
(4)设计远程控制的交通红绿灯,实现人车分流。
最后,校门通拥堵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学生感到安全,家长和社区居民感到放心,警察感到交通好管理。
4. 作品制作。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的成果应该是某种形式的作品。作品的成果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图片、录音片段、录像片段、实物模型、幻灯演示稿、网页、戏剧表演等。学习小组通过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来表达他们在项目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教师激励学生并提供建议。这也是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巩固与提升的一个重要环节。
5. 成果交流。当学生完成作品制作后,各个学习小组要相互进行交流,交流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分享作品制作的成功和喜悦。成果交流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举行展览会、报告会、辩论会、小型比赛等。在成果交流中,参与的人员除了本校的领导、教师和学生以外,还可有家长、其他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以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等。教师要组织召开作品展览会、座谈会、成果会和文艺汇演等;将一些成功的作品和资料进行必要的处理或整理,形成示范案例,为今后的有关活动提供范本;强化学生的成功感受,激发学生进一步开展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畅谈心得体会。
6. 活动评价。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评价要求由专家、学者、教师、同伴以及学习者共同来完成。它不但要求对结果的评价,同时也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评价的内容有课题的选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计划、时间安排、结果表达和成果展示等方面。对结果的评价强调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过程的评价强调对实验记录、各种原始数据、活动记录表、调查表、访谈表、学习体会等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各种原始数据、活动记录表、调查表、访谈表、学习体会、最终作品等。在设计量规时,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评价指标,为各指标设置相应的权重并制作合适的量规格式。评价量规的指标要全面、精练,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自评和反思。
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程与教学;STS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3)5(S)-0028-2
STS教育注重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出發点进行学习和研究,最后又落脚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习过程;在让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它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在初中物理课程与教学中进行STS教育,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进一步认识STS教育,探索STS融入到物理教育中的途径,对在物理教学中更好地进行STS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1.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意义
我国的基础教育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新版的初中物理教科书中也加入了很多STS教育的内容。由此可见,STS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重大的意义。首先,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树立科学的發展观,从而在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科学的生活态度;再次,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实用性,也能让物理学习充满趣味,从而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物理中的STS教育给予了学生更多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够更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他们能够成为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2.初中物理课程与教学中STS教育的渗透形式
2.1初中物理课程中STS教育的渗透形式
2.1.1联系生活实际,设置一些与学生联系紧密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我国的初中物理教育比较重视理论知识部分,而学生大多数只是停留在对知识点的学习上,或是将现实问题理想化,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这说明初中物理教育与实际生活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脱离。物理教科书中设置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在“密度与社会”这一节中设置了农业生产中如何利用盐水选种、如何鉴别物质等问题:在“杠杆”这一节中设置了如何使用杠杆更省力等问题;希望学生在理解课本知识后,能更好的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达到从物理回到社会生活之中的目的。
2.1.2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發散学生的思维
生活中的许多现实问题都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而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来权衡利弊。教科书中设置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在“运动的描述”这一节中设置了如下问题:“公路上行驶着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呢?”这类问题的答案不唯一,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认真思考,可以發散他们的思维。
2.1.3设置一些探究性实验
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到解决的办法。如在“摩擦力”这一节中设置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找到与摩擦力大小有关的两个因素,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感受相结合,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2.1.4设置一些跨学科的综合性的问题
在科学技术高速發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需求大量全能型的人才,要求人才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能够解决更多的现实问题。为此。物理课程中设置了一些跨学科的综合性的问题。如在“升华和凝华”这一节中设置了“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在“内能”这一节中设置了“地球的温室效应”的相关知识,希望学生在学习了书本知识后能对这些综合性的问题有所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也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1.5设置一些前沿科技问题
我们身处于一个高速發展的社会之中,要时刻关注一些社会的热点问题或前沿科技问题。因此,物理课程中也选择了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或科技前沿问题进行研究,如在“机械能及其转化”这一节中设置了“人造地球卫星”的相关知识,在“核能”这一节中设置了“核电站和核废料处理”的相关知识,希望能缩小初中物理与新科技之间的距离,能让学生走近社会。也能让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保持新鲜感,还能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2.2初中物理教学中STS教育的渗透形式
2.2.1在概念教学中渗透STS教育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内容發散,进行STS教育的渗透。如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中,笔者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利用假日时间开展社会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现场测量、拍照等,让学生充分了解噪声發生的时间、地点及是否可控,了解居民对环境的感受及意见,最后由学生自己完成调查报告。通过社会调查,让学生体验生活,从而能主动地掌握噪声的相关知识。“物态变化”这章涉及电冰箱的知识。笔者不但让学生了解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基本参数,还让学生知道“氟里昂”对大气层的危害,知道其节能级数的意义等。直接把知识点發散至空调的使用,了解使用空调时温度控制与环保的关系。
2.2.2在实验教学中渗透STS教育
教师通过做演示实验或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并在实验过程中渗透STS教育。在选择实验器材时,尽可能选用实际生活中能找到的器材,并通过改进应用于课堂教学:在做实验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与生活中某些现象的关系。如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时,笔者首先让学生了解水吸热时,要注意减小热量损失;水沸腾后,要控制火力,减小能源消耗。在开展探究活动时,也渗入前沿科学技术,如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时,介绍我国蛟龙号深潜器是如何克服7000米海水产生的压强的:在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引入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超速或超载会造成动能增大,破坏力增大,导致伤亡增大,从而引导学生要遵守道路交通安全规则。
2.2.3在小制作中渗透STS教育
教师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一些小制作,既可以达到进行STS教育的目的,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学习过程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發掘学生的潜能。如笔者在“声现象”教学时,动员学生制作小乐器,如小笛子、小鼓等,让学生感受演奏的乐趣。在教授“重力”概念时,让学生动手制作“不倒翁”,以使学生加深对重心概念的理解。在教授“机械能”时,动员学生制作水火箭,并进行比赛,对作品的外形设计与飞行状态进行评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初中物理课程与教学中进行STS教育的建议
第一、教材内容新颖、与时俱进。教材中可以多加入一些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现象或是当下社会实际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能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他们体会到物理是可用、有用的。
第二、教材的内容编排要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所以教材内容由浅入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三、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实验教学,尽量多的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样能让学生将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篇8
关键字:公路桥梁;施工管理;特殊性
中图分类号:U448.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某高速公路位于东北,在工程建设之初就提出了工程质量目标:同期工程质量第一,同等级工程质量第一,同项工程质量第一,分项工程合格率达到100%。工程在建设中要求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A类桩达到95%以上,C类桩为零。墩(台)身垂直度或斜率偏差率≤0.1‰H且≤0.5cm。消除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非受力裂缝为零。大面积混凝土平整度2m直尺4mm合格率达95%以上,突变部位平整≤3mm,渐变部位平整≤4mm。桥梁混凝土面没有明显施工缝和混凝土分层浇筑的隐形痕迹。
1.施工现场准备
施工管理工作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的,施工前现场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也是施工管理者一项重要管理内容。 在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要注意:管理者应首先熟悉施工图纸,清楚实际施工意图,解决图纸中的问题,恢复定线和施工放样;绘制施工工艺流程图和试验操作规程、质量检查评定、计量支付、设计变更、事故处理等操作管理框图,并且把图放到墙上,能够看的清楚明了;补充调查工程沿线影响施工的因素,标注出平面位置图,并进行分析、论证,写出调查报告,作为修订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控制预算的依据;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使其对工程施工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控制、资料整理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对所有控制点进行加密、保护、记录;针对具体的施丁合同要求,尽最大限度地去优化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项(部)工程,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及气候等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汁划;建立一个工地试验室,还要申请临时资质,对施工中拟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取样试验,建立相关技术参数的数据库;根据工期要求、技术标准、机械设备能力、材料供应、自然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佳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每一项规程处于受控方位之中;建立严谨、规范的内部约束、考核、激励机制,用制度管人,用规章制度管理工程。合理配置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资源合理的配置施工资源是保证施工现场动态投入生产要达到最佳组合,健全阶段施工的任务,获取较大经济效益。要根据公路桥梁工程的主导机械配置与之能力相适应的附属机械,根据自然天气情况和实际施工进度对资源进场计划进行调整,做到人力、机械、材料、及实际环境的全面协调统一。对于到场的材料,清验造册登记,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和凭材料入库单进行发放使用,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避免材料浪费,或者丢失;根据实际现场情况及进度情况对材料的分类堆放,合理安排材料进场,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网指定位置进行归类堆放相应场地;将轻、小件材料入库上架,大宗材料指定场地存放,按形状选择不同的放置方法。
普通钢筋直径≥12mm时采用HRB235钢筋;直径<12mm时采用R235钢筋。Ⅰ、Ⅱ级钢筋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1991)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的规定。预应力钢筋采用¢15.2mm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其标准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1995)的规定,标准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为Es=1.95*105Mpa。钢板采用符合GB700-88规定的Q235钢板。
表1 钢筋质量检查和质量标准
2.机械组合的调整
工程禁止使用正循环钻机或泥浆浮渣工艺的钻孔设备,必须使用反循环钻孔机械或机械旋挖孔等较先进的成孔机械设备,为保证现有一级公路正常运营,指挥部要求位于中央分隔带处的桩只允许使用旋挖机械成孔。对于混凝土拌和设备,必须采用强制式拌合机,并设有自动配料计量装置,产量大于40m3/h,须经中心试验室检测认可,才可使用。此外,对于钢筋工程,电焊应采用硅整流焊机,不准用交流焊机,焊条必须烘干使用,确保焊缝质量。
当机械的使用数量发生变化时, 对机械施工的组织调整必须注意:加强机械的统一调配,始终保持机械的最佳组合,提高机械的使用率;根据进度计划、质量要求和机械的生产能力选择主导机械,留有适当的余量;组织维护、抢修小组应对紧急情况,备存关键配件,做定期的维护,及时有效的排除故障,确保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正常进行。
3.工程施工质量的通病
公路桥梁工程中的施工质量通病有路基不均匀沉降、路面平整度差等等。加强现场质量管理。以治理质量通病为突破口,切实抓好质量工作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公路桥梁建设中最重要的主题,对于工程施工工程中的质量问题,要提高全员质量意识,贯彻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方针,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工程的各方面相关人员必须贯彻执行“三检”制,进行自检、专检及联检,通过层层的检查、验收后方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以确保工程的综合质量。 任何一点的破坏都会影响到全工程的验收,必须采取成品保护相关强制防范性制度。
4.切实做好防洪排水
自然灾害中的水害是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公路桥梁暴露在野外,施工受自然因素影响非常大,影响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效益,防护措施不力将会造成工期拖延,费用增加等不良后果。因此,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洪排水措施:施工前,要结合施工方案和施工图中的排水设计,制订防洪排水方案,做好临时性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合理安排桥梁施工次序,河槽基础应尽量在枯水季节施工,桥梁预制场建在洪水位以上,汛期施工时,机械、材料、设备用过后尽快撤离现场;要选择合适的位置和方式进行路基路面施工,始终保持纵横坡度和碾压的平整度,防止边坡坍塌堵塞水沟;关注天气变化情况,采取应对措施,减小雨水对施工的不利影响;对排水困难或地质不良地段,避开雨季施工;下雨期间要经常上路巡查,及时疏通水沟,避免或减少路基积水;住地,库房、车辆机具停放场地,生产设施都应设在最高洪水位以上地点或高地上,与泥石流沟槽冲击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修建施工便道并保持晴雨畅通;储备足够的工程材料和生活物资。
5.成本控制和施工安全的问题
对成本的管理是通过成本核算来计划和控制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施工现场管理要通过对工程进度、质量控制来达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要做好管理控制工作:完善工程的核算,使会计与成本的统一得以实现;加强工程的成本核算,实行成本否决制度;立足于工程管理,加强成本的核算;结合静态核算与动态管理,加强核算力度,严格提高会计报表的质量。
安全问题在工程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工程的成败关键。要加强对工程建设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建立和完善全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止事故的发生。 做好“预防为主”的安全防护工作,如戴安全帽、脚手架搭设、安全带以及禁止乱搭接电线等相应的施工安全,成立专门的安全小组,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多培训,多教育,以防患未然。
6.加强初期养护,配合交工验收
施工单位要对工程初期加强养护,整修工程整体外观,全面检查路基、路面、交通安全设施、桥涵等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作出相应处理。保持路容、路貌,保证公路各项能力的正常发挥。使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同时,对施工废料进行彻底清理;按路基标准横断面整修路肩、边坡;对路面及构造物的局部损坏进行详细的修补。 严格遵照相关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总结,恢复线路的控制点,明确的标注里程桩号,为进行工程的施工质量鉴定创造条件。
7.结语
公路桥梁的高质量管理措施是保障公路桥梁建设施工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应该针对目前管理的缺陷,提出相应的提高管理的措施,并制定必要的文件法规,加大管理手段的实施能力。通过管理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国公路桥梁的管理将会更加的完善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年底总结汇报
- 下一篇:高速收费员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