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防汛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4-01-05 17:35: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铁防汛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铁防汛应急预案

篇1

关键词:地铁工程;现场安全;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U45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量急剧增长。城市交通堵塞现象日趋严重,因此,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必然的选择,否则难以解决大城市的交通和维持城市的持续发展。地铁多处于繁华热闹的市区,地层条件和地下构筑物的不确定性及周围建筑物的复杂性加大了施工技术的难度,同时增加了地铁建设的安全风险。

因此地铁能否安全施工对整个地铁工程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地下工程事故的教训也是惨重的。因此,从地铁的施工全程入手, 并结合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重点针对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中的安全责任,对安全管理进行探讨。

1.地铁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及防汛工作

1.1准备抢险物资、落实人员责任

当前,地铁工程进入汛期施工,是安全事故多发季节,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地铁公司、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要高度重视汛期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及防汛工作,积极做好抢险物资准备,成立防汛工作领导小组,项目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并将物资准备情况及防汛领导小组名单报地铁公司,汇总后送我站备查。要及时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提高实战能力。地铁公司及各责任单位要落实防汛值班制度,恶劣天气必须有领导带队值班,主要领导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

1.2突出重点,强化安全生产管理

地铁公司、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要加强对深基坑、起重设备、高大模板、临时用电、脚手架、临建设施等重点部位和环节的监控,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排除隐患,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1)抓好工地现场深基坑的检查,进一步加强深基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监测管理。相关责任单位对深基坑周边的岩土工程、水文地质情况、周边建(构)筑物情况进行详细分析;设计单位应根据地质情况、基坑周边环境、主体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等制定设计方案,方案应包括支护结构、开挖、降水、环境和管线保护、监测等内容;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勘察报告、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要求,结合工程实际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包括深基坑降水、开挖、支护、监测等内容。施工单位应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根据论证意见进行修改,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同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汛期气象特点制定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措施在基坑开挖前必须落实到施工现场;监理单位对深基坑工程进行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理,编写深基坑工程监理实施细则,督促施工、监测单位严格按施工、监测方案实施,并审查分析监测报告,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确保汛期地铁工程深基坑施工安全。

(2)要做好高大模板的安全防范,重点检查立杆基础与排水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拉结状况,做到基础平整、坚固,排水通畅,拉结有效,确保脚手架稳固、牢靠。

(3)要强化对施工现场临时建筑和起重设备、施工用电等危险性较大部位和环节的检查,重点检查起重设备固定状况和各种安全装置灵敏程度,提高设备抗大风、防雨、防雷击和防倒塌性能。

(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严格遵守标准规范,尤其要对变(配)电室做好防雨措施,汛期所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除照明、排水和抢险用电外,其他电源必须全部切断。在雨后继续施工前,首先要检查所有用电设施和线路的安全性,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5)要做好对施工现场的宿舍、食堂、办公区和仓库等临时设施安全状况的排查工作。汛期前,要加强施工人员的防汛教育,提高其防护意识,并讲解有关的避险路线、避险地点和避险方法。汛情期间,宿舍要设专人负责,实行昼夜值班。

(6)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结束后,应对施工现场各个部位、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符合开工条件要求并经总监签发开工令后,方可重新进行施工。

2.加强文明施工管理,确保工地夏季环境卫生达标

2.1施工现场须符合《建筑工地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要求,施工现场设置全封闭围挡;施工现场清洁,材料堆放整齐;建筑垃圾管理规范,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全面实施密闭运输。工人宿舍要确保纱门、纱窗齐全,保持卫生、通风;餐饮、洗刷等用品要设专用厨柜存放;认真做好防鼠、防蚊蝇工作。厨房、厕所要定人定时清洗;确保工地周边和施工现场环境卫生的清洁,消除卫生死角,垃圾区要定期喷药、消毒;加强饮水和饮食管理,保温桶要加盖加锁,严禁喝生水;工地不吃凉拌菜,不吃腐烂变质食品和过期食品。各施工单位要科学安排施工进度,合理调整工作时间,避免中午高温期间进行室外施工作业;不得强令工人疲劳作业,切实保障工人的休息时间。加强淋浴室的管理,保证冷热水的供应,定期开放;及时给工人提供绿豆汤等解暑饮料和清凉油等避暑药品。

3.认真开展汛期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3.1进一步完善汛期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各施工单位要针对汛期施工特点,进一步开展自查自纠工作,重点抓好整改;监理单位应加强对施工现场防汛、防暑降温和现场安全防护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地铁公司应安排专人对施工现场的防汛及相关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我站将继续加强汛期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对施工现场汛期施工应对措施及防汛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查出的隐患要及时整改,落实各项措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排除隐患,对行动迟缓、制度不健全、措施不落实的、隐患整改不力的,要坚决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4.施工单位在地铁工程施工中注意事项

4.1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群防群治制度,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建筑业安全作业规程和标准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伤亡和其它事故发生。

4.2施工单位必须建立严密的安全保证体系和科学、务实的技术保证体系,并严肃认真的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施工环节。

4.3施工单位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及规程、标准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应针对地铁施工特点,制定防坍塌、防触电、防有害气体中毒的措施,并在施工中认真执行。

4.4地铁工程的施工单位负责地下的监控量测工作。施工前应制定监控量测方案,监控量测项目包括:围岩及支护状态;拱顶下沉;周边净空收敛位移等。监控量测数据应准确、可靠,并及时绘制时态曲线,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4.5各施工单位应结合本施工标段具体情况编制各自施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配备应对突发事故的器材、材料及人员组织。

4.6监理单位应对施工过程进行旁站监理。对施工单位执行强制性规范标准的情况重点监督,施工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处理。

4.7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地铁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监督,监督人员要对地铁工程施工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重点监督。

4.8地铁工程施工中出现伤亡事故及坍塌透水、有害气体等险情时,施工单位要首先抢救伤员,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抢险,并立即上报市建委及有关部门。如险情严重并可能危及地面上建筑物及人民生命财产,除立即上报市建委及政府有关部门外,还要立即起动应急预案。

5.结束语

纵观现今社会的地铁交通的风险事故,地铁土建工程难度加大,至此建设方要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来严于律己,应在地铁工程施工前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施工沿线的地上环境(建筑物、构筑物等)、地下管线和障碍物等调查资料、工程设计图纸资料提供给施工单位。 负责地铁工程沿线地面上的监控量测工作。施工前应根据埋深、地质情况、地面建筑、构筑物等环境情况、开挖断面、施工方法,制定监控量测方案。根据工程特点编制地铁工程施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遇突发事故时,负责统一指挥调度施工单位抢险。为保证居民的安全与便利,时刻注意风险意识与辨识,为地铁的发展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地铁基坑跨河开挖钢管导流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 A

一、概述

某车站位于公路北侧,车站南侧紧贴公路机动车道。车站中部有一南北向河道设计从车站中部顶板上横穿而过,河宽10~15米,河床深约4.0米,主要用来泄洪和排放少量的生活污水。

该河河床常年有水,遇暴雨时基本满槽泄洪,枯水时水深约0.3~0.5米,流量很小,河床采用浆砌片石护砌。

车站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因受周边环境条件限制,施工时不能进行河道改移,故需对河道进行临时导流,以保证河道水流畅通;并需要拆除现有河道上的桥梁部份梁板和基础,待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利用车站顶板上翻梁做为桥基,新架板梁恢复。

二、导流过渡方案

考虑到河道水流季节性变化非常明显,枯水期和汛水期的水流量相差悬殊,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在工期及现场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合理的安排该项工作的开始时间,必须要控制在河道枯水期内进行施工,并在此期间内完成河道处车站的主体结构施工,恢复河道泄洪功能。因枯水期水位低、流量小,进行河道导流过渡,因此安排在枯水期,利用5个月的时间完成该段围护结构、基坑开挖、主体结构和桥梁复建施工等工程任务。

河道水流临时导流工作需要进行河床清淤、引流、围堰、安管架设等工序,在工期紧张情况下,一旦不能按期完成该段的主体结构施工,或发生汛期提前、特大暴雨等情况,在洪水高水位下泄时,可能造成基坑淹没事故。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必须采用合理可行的导流过渡方案,并加强对工期计划的控制和现场管理的力度,确保安全顺利通过。

1、导流方案

在枯水期间,河道采用设置横跨基坑的过水钢管维持通水,因基坑两边围护桩中心距宽20.1米,采用过水钢管支承在冠梁顶上单孔跨越。

2、施工顺序如下:

(1)、围护结构施工阶段:拆除影响施工的半副桥,河道采用草袋围堰筑岛倒边维持通水,同时进行两边的围护挖孔桩施工,并浇筑冠梁;

(2)、在对应河道的基坑内冠梁顶安装过水钢管,使钢管架空跨越基坑;

(3)、在围护桩外钢管端部焊接止水环,并浇筑混凝土端墙与翼墙导流,使河水经钢管流向下游河床;

(4)、进行基坑开挖、浇筑主体结构和顶板防水层施工;

(5)、按设计图纸完成桥梁复建,拆除钢管和整修河道,恢复河道的通水功能。

三、施工保证措施

1、制订经济、合理、可行的河道临时过渡和桥梁拆除方案,按照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和设计交底进行施工;

2、合理安排好施工顺序和施工时间,对不受河道影响范围内的车站围护结构应提前进行,确保在枯水期开始时能够集中力量和资源进行河道段施工;

3、事先准备工作齐全,各项保证措施到位,确保在施工期间不误工、怠工,不影响施工进度,在留用余地的基础上,组织平行作业,优化网络进度计划,实行关键工期节点考核;

4、正确对待工期和施工质量的关系,做好相关防水工作,确保河道段车站围护结构的安全和主体结构的防水的施工质量保证;

5、按“保证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严格实行工期质量考核责任制和奖惩制,确保按工期完成河道段的施工任务;

6、优化河道段车站围护结构施工方案和临时导流方案,适当提高导流过渡能力;

7、制定基坑事故应急抢险预案,落实人员组织、储备必须的抢险物资和设备。

四、应急预案和防汛措施

在河道导流期间,在上游河床边坡开挖溢洪道,分流部分洪水引下游河道;当有暴雨警报时,安装大功率水泵和排水管道将洪水和坑内积水及时排入下游河道,同时用草袋围堰加高上游端墙等措施,防止淹没基坑。

1、应急预案报告程序

为保证施工现场发生的突发事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控制,缩短抢险救援时间,减少经济损失和事故影响,制定出应急事件报告程序。

2、控制措施

(1)、在气象部门暴雨警报时,立即停工,组织人员、机械迅速撤离基坑;

(2)、抢险领导小组立即就位,组织领导防汛抢险工作,排水设备迅速安装到位;

(3)、基坑内的积水用大功率潜水泵抽排到市政排水管网;

(4)、现场预备编织袋装粘土,在基坑四周低凹处和进水口处围筑拦水坝,防止地表雨水进入基坑;

(5)、如遇特大险情,向防汛抢险机构请求支援。

篇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y subway construction, building adjacent to the dense, soft stratum with abundant water, deep, high risk under complicated conditions such as deep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of deep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becomes more and more make our country construction sector of the hot and difficult problem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field is also facing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hitherto unknown. Based on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of subway excavation risk study of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related control measures carried out comprehensive analysis.

关键词:地铁深基坑风险分析变形监测

Key words: risk analysis of deformation monitoring for deep foundation pit of subway

中图分类号;

引发基坑工程险情的直接原因是基坑整体失稳 (滑坡和隆起)、支撑体系的强度破坏(支撑的偏心挠曲和撑点滑动)。常见险情包括:开挖时边坡出现渗漏、滑移、开裂、坍塌,底部出现沉陷,基底隆起等造成轴1地铁深基坑开挖风险常见的风险种类及特征深基坑工程开挖影响制约因素很多,通常情况下施工的难度比较大。如果设计、施工不合理,往往容易产生基坑严重位移甚至整体失稳等重大工程事故,这种事故不仅造成工程的直接损失和工期延误,同时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一、基坑开挖施工风险应急预案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施施工前,项目经理部会同有关部门成立施工风险预案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负责本工程施工风险管理。

(1)为防止突发事件引起的危害,施工前必须准备好应急联络一览表(便于与有关方面及时联系),如发生事故,值班人员应立即按紧急联络一览表与相关方面取得联系,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关措施,在第一时间及时控制事态。

(2)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把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工作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施工前必须做好组织、思想、措施三落实工作。

(3)施工前配备足够的应急物质设备。加强应急设备管理、保养,明确专人(应急物质设备管理员)负责,并严禁应急物质设备挪作他用。

(4)库房钥匙分别由值班人员和应急物质设备管理员保管,放于明显处并做好标记。

(5)除正常值班外,要安排防汛期、关键施工工期的警戒值班,遇到高水位、暴雨,组长应上岗值班。

(6) 监测单位联络员应及时将管线变形情况向各联络员通报,项目经理现场联络员应及时将领导小组决定的应急措施及事后情况向各相关联络员通报。

二、基坑开挖风险应急对策

为了一旦发生各类险情时可以参照的预先设定的方法快速处置,应编制好各种紧急情况下应急处理的反应机制。

1 基坑开挖阶段渗漏水、涌土、喷砂如果开挖过程中发生渗漏,应视渗流部位、流量、渗漏点大小分别采用下列方法:

(1)如果渗漏点局限于开挖面以上,且渗漏量不大,宜采用双快水泥抽槽压注聚氨酯的方法封堵。

(2)如果渗漏点局限于开挖面以上,且渗漏量较大,宜在渗漏点打入泄水管,用钢板和双快水泥封堵泄水管周围,待周围封堵材料达到强度后关闭泄水管阀门。

(3)如果渗漏点延伸自开挖面上至开挖面以下,应在基坑外渗漏点附近压注双液浆,注浆采用压力控制,最高压力不得超过 0.3MPa,同时注意支撑安全。

(4)如果渗漏点延伸自开挖面上至开挖面以下且流量较大,应在基坑内局部回填至流量减小后, 在基坑外渗漏点附近压注聚氨酯。

(5)如果渗漏点不明,水流自开挖面下向上涌出,应立即停止开挖,局部回填直至渗漏停止,然后采取基坑外注双液浆措施。

(6)如果渗漏水流混浊,且渗漏时间较长,应注意渗漏点附近可能存在严重的土体流失, 出现空洞,此时严禁重型机械靠近,并应立即采用振管注浆方法填补空洞。

2、基坑边坡纵向失稳滑坡

对于地铁而言,基坑边坡纵向滑坡后最直接后果就是冲垮支撑体系, 导致围护结构破坏,一旦发生此类恶性事故,首先应在不危及人员安全前提下补强支撑; 如果不能补强支撑则应立即组织回填基坑坍方处,并组织周围人员撤离,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基坑边坡纵向失稳事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应绝对避免此类事故发生,只要措施到位,责任到位,这种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地铁深基坑开挖过程中保证纵向土坡稳定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土坡坍塌,就可能冲断横向支撑并导致基坑挡墙失稳,酿成灾害性事故。尤其是雨季施工,更会因排水不畅、坡脚扰动造成纵坡滑坡事故。

3、支撑失稳,基坑崩塌

钢支撑失稳前有拱起或下沉的先兆,支撑轴力监测也会发生异常,一旦发现此类先兆应立即停止开挖,在失稳的钢支撑旁加设钢支撑,并施加预应力,同时对周围支撑复查,查找是否有支撑松弛,如果发现有支撑松弛,应立即复加预应力。如果没有支撑松弛或支撑而发生支撑失稳,则应立即查找周边超载、支撑材料等原因,防止失稳现象扩散。

4、坑底隆起

一旦发现坑底隆起迹象,应立即停止开挖,并应立即加设基坑外沉降监测点。对小型基坑如出入口等,可及时采用回灌水的方法,对大型基坑则应立即回填土,直至基坑外沉降趋势收敛方可停止回灌和回填,然后会同设计及监理等相关单位一起分析原因,制定下一步对策。

5、围护结构位移过大

若发现围护结构位移过大,应立即暂停开挖,并紧贴地面设置临时支撑,然后对已经设置的支撑逐根复加预应力,同时应对周围建构筑物设置跟踪注浆孔, 采用跟踪注浆的方法减少其沉降。

6、降水引起周围地面沉降

施工过程中均需降水,可能会发生降水引起周围地面超标沉降,发现这一情况应立即限制抽水深度,并遵循“按时、按需”原则进行降水,同时对周围建构筑物采取回灌或跟踪注浆方法以策安全。

7、煤气、 给水管线断裂

施工过程若发生煤气、给水管线断裂等事故,将给工程进展及居民生活、周边环境带来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加之此类管线有其特殊性,一旦断裂,破坏力大,可能对人身造成伤害,为此,在煤气管区域施工之前,应事先按动火作业审批制度提出“动用明火报告”,办妥审批手续,并落实消防设备,否则不准施工。施工过程中发现管线现状与交底内容、样洞资料不符时,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和有关管线单位到场研究,商议措施,在未作出统一结论前,不擅自处理或继续施工。一旦发生管线损坏事故,立即上报上级部门和建设单位,并立即通知有关管线单位要求抢修,同时积极组织力量协助抢修工作,并注意围持好现场,疏解交通,最大限度地避免对过往行人和周边居民造成意外的人身伤害。

8、基底突涌

地铁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受承压水影响较大的地区,基坑开挖过程中存在基底突涌可能性。工程实施过程中应预先通过计算在承压水影响范围内布设适量的降压观察两用井,随时了解掌握地下水头变化情况,一旦基底发生突涌,立即开泵实施降水,同时加快结构施

作速度,尽早封底。

三、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监测研究

1 坑底土体隆起变形监测

由于土方的开挖,造成在垂直方向上的土体的荷载发生改变,坑底的土体的原始应力的平衡被破坏,造成坑底土体的隆起。在基坑开挖初期,垂直方向上的隆起较为明显,随着开挖的不断深入以及土体注浆加固等工程的实施,坑体中部的隆起会得到有效控制,但坑体四周围护墙会随着土体的回弹而被抬高。坑体土体的隆起会随着基坑开挖工程的结束和土体加固工程的实施而很快停止,同时,在基坑开挖较浅时,坑底土体隆起不会对围护墙的内向移动造成影响,但开挖到一定深度是,就要观测围护墙的内移动情况。

坑底隆起造成的变形一般采用精密水准仪、木质钢瓦标尺,按一等或二等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采用闭合水准线路进行施测。同时,要在不同的时间,对设置的同一观测点进行多个测回的观测,计算观测点的高程变化值,通过数据处理分析,计算实际沉降值。

2、 围护墙体变形监测

围护墙体的变形一般分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两种。围护墙体水平方向上的变形是由于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使得围护墙体内侧土体对围护墙外土体的支撑和作用力化解,外侧土体向内的主动压力全部作用在围护墙上,造成墙体的向内位移和倾斜,同时,这种向内的压力是不均匀分布的,靠近坑体底部位置的主动压力小,所以墙体的变形也较小,而靠近坑体上部的压力则较大。而这种压力也是引起周围地层移动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密切观测围护墙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移量,做好围护墙的加固和稳定工作。保证基坑自身开挖安全的同时,保证周围建筑物基础的稳定性。

围护墙体垂直方向上的变化量在实际的监测过程中往往被忽略。但事实上,土体自重应力的释放、支撑、楼板的重量施加、坑底土体隆起等都会造成围护墙体垂直方向上的变形。只有综合考虑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围护墙体的变形,才会准确把握围护墙体的变形规律,保证施工的安全。围护墙体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沉降一般采用基准线法、小角度、极坐标法、前方交会法或是导线法进行测量,一般在围护墙上均匀的选择一定数量的观测点,对观测点进行周期性的观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准确把握围护墙的整体变形特征。

3、墙后土体沉降监测

地铁车站位于地下15米以下的区域,土体的地质条件复杂,基坑开挖到一定深度时, 由于土体的塑性流动也较大,土体从基坑向坑内和坑底流动,造成围护墙体后产生地表沉降。围护墙体后地表沉降主要分为三角形地表沉降、凹槽形地表沉降两种地表沉降的范围取决于地层的性质、基坑开挖深度 H、墙体入土深度、下卧软弱土层深度、基坑开挖深度以及开挖支撑施工方法等。

墙后土体沉降监测监测的方法与坑底沉降观测的方法类似,同样市是采用精密水准仪、 木质钢瓦标尺等工具,对围护墙体的区域设置的均匀的监测点进行一、二等周期性水准测量,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准确把握围护墙的整体变形特征。

4、不同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研究

为保证监测成果的真实可靠性以及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的安全,对不同的监测项目,在监测的精度和监测的频率上必须严格规定,以保证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在基坑的开挖过程中,必须随时对基坑的坑底隆起、围护墙的位移做目视观察;对围护墙顶部水平位移的观测开挖及回筑过程中一天一次,位移的控制值≤30,报警值≤24;围护墙外侧土体侧向变形,围护结构施工及基坑开挖期间每五天一次,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两天一次;基坑周围地表沉降观测在围护结构施工及基坑开挖期间每两天一次,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周两次,控制值≤20,报警值≤16。

四、信息化施工

在地下车站施工过程中,基坑工程是最大的风险,信息化施工有助于人们了解基坑变形的规律,对出现的征兆可以提前进行预控,有利于保证基坑施工安全。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及测量仪器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施工已在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总之,通过对地铁深基坑开挖施工风险分析,明确基坑开挖过程风险点,根据风险点制定了相应的对策进行控制, 使得施工管理能突出重点,有效地保证了深基坑开挖的安全, 对整个轨道交通建设有着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篇4

Abstract: Most countries developed in tourism took the construction of pubic services seriously and a series of actions to promise that from fields such as law policy, financial investment and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level and quality. Its construction in Xi'an is in the developing stage,and the studying the supply has not been participated in yet. Through the field survey and data analysis, the author gives the analysis of the actuality of the supply and suggestions on its supply.

关键词: 西安;旅游公共服务;优化;政府主导

Key words: Xi'an;tourism public service;optimization;led by government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170-02

1 西安市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分析

目前,相对于我国沿海区旅游公共服务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而言,西部城市西安旅游公共服务尚处于发展阶段,传统的行政供给等一系列弊端的根基仍然很深。

1.1 旅游基础设施类服务 旅游交通服务航空方面,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我国民用航空总局规划建设的6个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与国内一百多个城市和国外二十多个城市开辟有航线。铁路方面,西安火车站不仅是我国特等客运站之一,而且是新欧亚大陆桥在我国的重要站点。公路方面,西安是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除了米字型辐射状公路系统外,西安还建成了三环路,并且拥有辐射周边旅游景点的旅游专线十条,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1.2 旅游公共信息类服务 由西安旅游局官方网站、自驾车旅游呼叫中心和包括钟楼,鼓楼、火车站、机场及6个高速路口咨询点共同构成覆盖全市的旅游信息咨询网络体系,为游客提供公益性旅游信息咨询服务。118114全年共接听电话24920个。旅游集散服务系统建设。在充分调研和周密论证的基础上,市旅游局向市政府上报《关于在西安铁路北站设立游客集散中心的请示》,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交通局等部门均已同意。由市旅游局统一设置西安火车站游客服务中心。曲江大雁塔北广场游客集散中心和各个地铁入口处游客咨询服务中心也分别于2010年5月1日和2011年11月开始投入使用。

1.3 旅游安全监测类服务 2010年西安市旅游局制定并与区县旅游局和各旅游企事业单位签订《西安市旅游行业2010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制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实施方案》,开展旅游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收集和备案工作。国定假日旅游黄金期和“两会”、上海世博会和汛期防汛等重点时期,调动全局干部,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督导检查。

2 西安市旅游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2.1 旅游公共服务缺乏竞争力,效率低下 按照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服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供给体系应该包含市场和非市场供给两部分,其中非市场供给部分由政府主管部门主导,并建立与市场对接的服务平台。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旅游公共服务的供给完全来源于政府。同时,由于旅游市场和非政府组织发育的非完备性,缺乏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改革的意识和条件。

2.2 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层次低下、供给方式单一 供给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供给主体单一,以政府提供为主,单靠公共财政投资很难满足旅游者对旅游公共服务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资金不足和补偿机制不完善已经成为制约西安市旅游公共服务供给建设的障碍。2010年西安市旅游局投入旅游资金一千万元,而投入到公共服务建设方面的资金就不多,远不能满足和维持旅游公共服务项目运营和成本补偿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尤其是在地铁站设立的旅游信息服务中心,本该是公益性的,现因资金问题,租赁给旅游企业去经营。

2.3 公众参与渠道有限,使得信息的供给和需求不对称 社会认可度低。目前在咸阳机场、西安市火车站等处设立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调查发现社会认可度低,来主动咨询的只是少数,内容有限,服务功能不健全,导致整体咨询服务供给效率低。旅游咨询热线存在游客误解的观念,被认为是盈利热线,而且接听量不及中国移动12530呼叫中心接入量的三十分之一;旅游信息分布分散。我国每级旅游局都有旅游网站,还有相当多的旅游企业也有网站,旅游电子商务等有专业网站,数以万计。要在众多网站里筛出自己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难度。

3 西安市旅游公共服务供给路径优化

3.1 转变政府职能,旅游公共服务实现多元化提供,而政府要做到真正的服务型 认识到政府要转型为服务性政府,就要树立为公众服务的意识,形成以效益为中心提供公共服务的理念,因公共服务提供者与生产者为同一方的话,就很容易出现垄断、低效率和高成本的问题,所以对于公共服务要采取公开招标,选择那些成本低、产品质量好的生产者,据此政府要逐步从经营性实务的理念中跳出来,把重心放在试图提高旅游产业效率、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上来;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旅游交通及其标识系统、旅游咨询服务平台、散客集散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对地铁票、景区门票的通票的完善。

3.2 大力扶持中介组织,弥补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不足 很有必要大力培育扶持自主独立的中介组织或行业协会,有条件的可以发展成为公共服务组织,承担相应的任务;在宣传促销、安全保障等领域尝试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及企业合作,把一些专业外包,通过政府招标采购,实现公共服务;可以采取有价补偿机制,政府行为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结合来直接面向市场的市场评估、信息收集和等公共服务,形成市场化的准公共服务生产和供应机制,强化旅游公共服务的公共性。

3.3 了解游客真正需求,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供给机制 经过调查发现旅游公共服务供需双方在感知评价上的最大特点是供给方自我感觉良好,多数情况下优于需求方,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中服务内容应当逐步建立以游客评价为主的评价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建立游客对旅游公共服务的需求表达机制,要求不仅要宣传教育来提高游客对西安市旅游公共服务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还要建立参与机制。为了减少供给中的低效率就要在供给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沟通渠道,达到供需均衡以最优供给。

参考文献:

[1]邵琪伟.在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旅游网.

[2]李爽,黄福才,李建中.旅游公共服务内涵、特征与分类框架[J].旅游学刊,2010,25(4):20-26.

篇5

作为一个研究地下空间30余年且身兼多个专业学会、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职务的著名学者,束昱并不掩饰自信,他认为自己是“地下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中年人中的领军人物。他梦想着每个城市都有一个巨大的“地下城市”,有阳光、有绿色、有小桥流水,有城市的风情古韵;而城市中的交通、市政、防灾、公共服务、仓储物流、能源环保等设施,就像城市全部的秘密,都可以埋在地下,那样我们就能拥有更宽阔的地面空间。

身为同济大学教授和同济联合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束昱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地下空间科学的发展。1973年秋天,他开始学习研究地下建筑,1982年自编教材,在同济大学开设“地下空间利用”课程,开创了我国高校设立“地下空间”专业的先河。束昱在地下空间学术理论研究方面的开创性贡献,也让他在1987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1989年,束昱到日本做访问学者。日本东京、大阪等城市地下空间新旧建筑共存发展的和谐景象,让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他希望这样的景象也能在自己的祖国出现。在日留学期间,束昱与日本地下空间协会合作开展了“中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比较研究”课题,并与日本清水建设(株)研究所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地下空间中心就“日本―中国―美国地下空间环境对人的潜意识影响研究”等课题展开合作。1991年,在东京地下空间国际会议上,束昱作为中国代表,参与商讨并签署“东京地下空间宣言”。同年,束昱回到同济大学,在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及地下空间研究中心开始了国内地下空间科学的研究,在地下空间科学技术领域的教学、研究与工程咨询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992年研究提出并于1994年规划建设的上海市张杨路共同沟,是束昱回国后的第一项科研成果。张杨路共同沟于1994年完成土建工程,后逐步完成配套设施安装工程,是国内第一条城市市政管线专用廊道,集合了电力、通信、供水、燃气四大管线,全长11.125公里,堪称“中华第一沟”,并获得了2003年度上海市优秀设计一等奖,对全国各地城市的现代化与市政管线的集约化管廊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1993年,束昱提出的浦东滨江大道“防汛墙+清水绿化+地下空间”复合开发新理念荣获了规划设计国际竞赛大奖,他也于1995年晋升为教授。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束昱就参与了建设部主持的我国地下城市空间“九五”、“十五”发展规划,其中他参与研究和制定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已于1997年12月颁布实施。自2001年以来,束昱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了“上海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上海城市地下空间管理体制、机制与法制研究”、“城市地下空间舒适性研究”、“世博地下空间的太阳光导入系统技术研究”、“世博地下空间环境生态化技术集成应用研究”、“上海市地下空间‘十一五’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上海城市地下空间使用安全评价体系与实施细则研究”、“上海世博轴防灾诱导标志与应急照明研究”、“上海市浅层低温地热开发利用研究”、“杭州市地下空间利用专项规划编制研究”、“宁波市地下空间‘十二五’规划研究”等一批我国地下空间发展规划、规范编制的科研项目研究,以及国家《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的编研工作。同时,他还承担了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州、厦门、青岛、杭州、合肥、丽水、南宁、芜湖、秦皇岛、蚌埠、象山、盐城、湘潭、宁波、潍坊、淄博、兰州、海宁、苏州、南京等数十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人防工程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和科研咨询项目,将理论研究成果成功地集成应用于社会实践。

近年来,束昱从城市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和谐协调发展、城市和谐协调发展与地下空间及城市地下空间的和谐协调发展三个方面,对城市和谐发展与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和谐发展需求预测”的系统理论和预测方法体系。他前瞻性地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体系与方法”、“城市地下空间的分层开发与规划方法”、“城市道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与管理”、“地铁车站及交通枢纽地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权属管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法规体系”、“城市地下空间使用安全与风险管理”、“地下空间环境与人体相互作用”、“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生态化技术集成应用体系”、“低碳城市与地下空间的联动发展”等理论框架。

此外,束昱还指出了我国近几年和未来城市地下空间优选发展的10大科技领域、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国际化趋势与我国的发展战略。他还建议,我国应尽快建立轨交地铁与地下空间的风险评估、应急预案与安全监督的全程化管理机制,推动地下空间科学的发展。

束昱认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大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应上升为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我国必须高度重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重视规划的先行引导与管控作用,重视安全防灾与负面影响,重视人文环境与科技集成应用效应,重视法律法规的规范与保障。

篇6

是城市需要直面的问题

从大禹治水发端,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从来不缺少人水共生和人水抗争的历史。即使是现代化的都市,人与水的角力依然在进行。

2016年夏季,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导致南方城市普遍出现严重内涝甚至全城瘫痪。作为全国唯一的副省级海绵城市试点,人称“百湖之市”的武汉,也成为此次抗洪中的焦点城市。

近些年,通过加大投入,铁腕治理,武汉在治水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但另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欠账多、城市的快速扩张,又引发了人与水的紧张关系不断加剧。

洪水“大考”之后,武汉也开始反思。随着其2030城市规划获批公布,一系列让地还湖、人水和谐的举措正在逐步施行。

水患

地处长江、汉江交汇之地,武汉因水而兴,又因水而困。

站在大型居民区连片的南湖边,冬日暖阳下,湖光水影、微风习习。而数月之前,数十个小区一度成为一片。紧邻湖岸的南湖雅园小区,场面犹如灾难电影一般,浑浊的黄水夹杂着垃圾和树叶,积水最深处达1.8米。数十辆汽车浸泡在水中,居民进出只能乘坐橡皮艇。

2016年7月,受长江汛情影响,连续多日创纪录的强降雨后,江河湖库水位暴涨,武汉全城告急。据事后统计,仅南湖地区出现严重内涝的社区就多达24个,渍水时间长达20多天,受灾群众近2.5万人,转移安置1.8万人。

高峰时,武汉城区共有206处路段因渍水车辆无法通过,地下通道几成瀑布,56条公交线路停运,过江汽轮、汽渡全部停航、地铁部分线路关闭,全城交通瘫痪。部分居民小区被大水围困,停电停水。

按照应急预案,武汉市防汛指挥部连夜启动城市排渍Ⅱ级应急预警响应,紧急调度铲车、卡车、大巴车作摆渡工具。一些地方,皮划艇、挖藕服成了民众出行的标准配置。

持续降雨量大是这次内涝首当其冲的原因。武汉市气象局副局长唐仁茂说,受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武汉暴雨频发。6月30日20时至7月6日10时,武汉强降雨已累计降下560.5毫米。这场降雨突破武汉自有气象记录以来周持续性降水量最大值。

武汉市水务局排水处处长项久华说,在经历了多轮大雨、暴雨、特大暴雨的侵袭和浸泡后,湖泊和港渠保持在高水位。数据显示,自6月30日以来,长江汉口段水位连续上涨了3米以上,无法形成错峰调蓄。

“前三轮的降雨后,武汉的湖泊堰塘都饱和了,7月5日晚那场连绵一夜的暴雨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唐仁茂说。

“人水争地”

不过,除了自然因素之外,相关人士也在反思城市自身的问题。

湖泊是调节内涝的天然载体,“百湖之市”武汉发生如此严重内涝,引发社会强烈关注。

洪山区水务局排水科科长王晓静工作的洪山区,是过去二十年武汉变化最大的地方之一。突飞猛进的城市建设,大大改变了洪山区本来的面貌。自1996年起,房地产发展迅速,紧张的用地局面下,当地不断填湖建房。资料显示,1996~2006年十年间,洪山区所辖的南湖水域面积共减少了35%。

“水认得他们自己的家。”在抱怨洪水带来灾害的同时,一些人也在反思。长期的围湖运动,湖泊萎缩、土地硬化致吸纳能力降低,被认为是此次城市水患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水争地”并非洪山区一地的问题。

近些年,武汉实现跨越式发展。城市GDP从2001年的1348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1000亿元,增长近10倍,正式成为中国城市“万亿俱乐部”的一员。

伴随城市经济高速发展、新兴产业及就业机会增加、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武汉市常住人口逐年攀升。1995年到2015年,武汉市常住人口数量从710万上升到1060.77万,增长近50%。与之相应的是,武汉城区面积由1982年的173平方公里,发展到目前的500多平方公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院教授李长安说,历史上,武汉就是一块沼泽地,地势低,湖泊多。在几十年的城市建设中,武汉市湖泊面积从1987年的370.97平方公里萎缩至2013年的264.73平方公里。

半个多世纪来,近90个湖泊因造田、建城而消失。之前能够对雨水径流起到调节作用的河湖、坑塘、湿地、沟渠、低洼地已经变成了城市建设用地,过多的湖泊遭到填埋,导致了城市内涝灾害。

据武汉市水务局统计,2002年武汉市共有200多个湖泊,10年之后的今天,只剩下了166个。其中,消失最快的是中心城区,建国初的127个湖泊现在仅保留了38个,平均每3年消失4个湖。

沙湖,是武汉内环区域内最大的湖泊,不仅景色优美,且有蓄水功能,被称为“武汉市的肾脏”。近几年,伴随着武汉长江隧道和沙湖大桥的相继通车,便利的交通让沙湖成为众多房地产商眼中的“香饽饽”,沙湖周边的湖景房价格也是一路看涨。

巨大商业利益驱动下,开发商不断蚕食着湖泊岸线,水面也一点点缩小。目前,沙湖周围高楼林立,水域面积仅剩4000亩左右,较之前缩小近乎一半。

“补课”

事实上,对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水争地”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城市内涝问题,武汉市早已采取措施,甚至走在了全国前列。

行动首先从治湖开始。面对不断缩小的湖泊,武汉制定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措施。

早在2001年,武汉市即制定了全国第一部地方性湖泊保护条例――《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将全市范围内的湖泊全部列入保护名录,严厉打击、遏制围湖建设、填湖开发等行为。

其次,在制定湖泊水域保护“蓝线”(水域控制线)的基础上,武汉市规定绿化范围的“绿线”(绿化控制线)和建设控制线的“灰线”(建筑控制线)和环湖道路,锁定湖泊岸线。

此外,武汉在全市范围内实行民间湖长和官方湖长结合的“湖长制”。其中,官方湖长直接由各区区长担任。以汉阳区墨水湖为例,最多时配备了5位“湖长”。

武汉市还将湖泊治理纳入治庸问责体系。水务局在中心城区40个湖泊蓝线设置界桩,公示分界指示牌,并应用卫星遥感、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加强湖泊形态动态监控;加强湖泊巡查执法,确保违法填湖案查处率达到100%;每年“电视问政”上,武汉几乎都会有一些干部因治理湖泊不力被问责。

管廊沟渠是城市的“血管”,武汉在这个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

位于武汉市江汉区王家墩商务区的管廊,是武汉首条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地下管廊。这条长5.2公里、高2米多、总宽约4米的“里子工程”,布设的主要管线通过支线管道连接各个区域,承担周边约7平方公里的通信、供水、供电功能,不仅避免了城市建设过程中“拉链式”重复建设,还有效解决了区域的排水问题。

武汉还推进了城区水系的连通。目前已经完工的东沙连通工程,不仅能缓解城区的内涝情况,还有效地改善了水质。根据规划,到2020年,武汉江湖水系连通格局初步形成,四片生态水网的重点区域基本连通,届时全市将构建国内最大的城市湖泊生态湿地群。

此外,武汉也在积极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作为全国唯一的副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在青山示范区和四新示范区38平方公里的地面上,武汉市已经建成了一系列示范工程。绿树成荫、芳草萋萋的海绵功能体,目前经过了数次降雨的考验。

业内人士估计,如果没有近些年的“补课”,此次前所未有的暴雨无疑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和灾情。

为生态“让路”,给建设“留白”

不过,在严重内涝的事实面前,有舆论认为“补课”不足。

王晓静告诉本刊记者,湖泊萎缩是发生在城市快速扩张的背景下,满是心痛。很多项目虽然征求水务部门意见,但往往不起作用。

另外,由于一些现实原因,市政建设在预防内涝方面仍有不少“欠债”。

例如,武汉市的排水系统建设标准偏低,也是此次内涝的重要原因之一。专家表示,从排水条件看,过去国家经济不发达,过多强调经济性,在这种情况下,武汉市的排水系统建设标准偏低,为24小时降雨100毫米,小时降雨34.5毫米。只要其中一项指标超标,就会产生渍水。

此外,2013年武汉市水务局出台《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提出,准备通过三年努力,投资130亿元,系统完善武汉的排水体系,整体提高排水能力。但是,由于部分骨干项目投资多、规模大、拆迁缓慢等原因,目前仅投入其中一小部分。

这种情况下,2016年的洪水灾害,以严酷的现实给人们以警示。

对此,武汉市提出实施更加严格的湖泊保护措施,打造城市生态区,给生态“让路”,给城市建设“留白”。

2016年7月14日,在连续超保证水位7天后,湖北第二大湖梁子湖北部的牛山湖大堤被炸平,过去30多年一直是水产养殖基地的牛山湖重回自然状态。虽是应急之举,但湖北省和武汉市也从长计议,对牛山湖以及附近最高水位线22.5米以下的约20平方公里民垸实施永久退垸还湖,将居住在里面的1000余名群众永久性迁出安置。

在蔡甸区消泗乡,灾害过后,万亩油菜花海长势正旺。消泗乡党委书记周军民告诉本刊记者,在做好灾后重建的同时,消泗乡正在计划将辖区内寓居群众少、农田设施弱的民垸退还给湖泊湿地,利用油菜花观光业,探索一条分蓄洪区发展的新路径。

“破垸调蓄分洪,相当于让洪水回到了‘老家’,这是实施生态防洪的重要举措。”湖北省防汛抗旱办公室副总工程师江焱生认为。

针对民房侵占连通渠或河道的现象,武汉市进行了集中清理,并对狭窄淤塞河段进行了扩建疏通。

同时,武汉市日前出台了2030年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修复城市水生态,打造适度超前的市政设施规划建设体系,推进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等系统综合性工程,提高城市防洪、排涝等设施,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打造郊野公园群是另一项重要举措。依托木兰山、梁子湖等山区、湖区特色,在南北两个方向重点打造数百平方公里的两大郊野公园群。在城市外环以内的近郊区建设“郊野公园+主题休闲游憩”,形成各具特色的主题生态功能区,防止城市建设区连绵成片,在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空间的同时构筑生态屏障。

篇7

4月20日早上7点,我们从清华坐地铁4号线,倒6号线,近两个小时,从北京西北方向来到约50公里距离的东面――北京城市副中心。

走在大街上,两侧可以看到多处工地正在紧锣密鼓施工,并已经初具规模。今年年底前,北京最重要的党政机关将到此办公,看来建设速度可以保证。

当日,在施工现场,项目一线领导,中建一局副中心项目党支部书记李增玄、北京建工集团城市副中心A2工程项目幕墙施工管理部部长杨晓晖、毕业一年在工地迅速成长的大学生等,为我们讲解了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设的情况,以及建设过程中运用的高科技,并介绍了大学生招聘和新员工培养,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在校学生,无论从专业知识还是从职业发展等方面,都获益良多。

China Campus

从下地铁的地方到李书记他们的工地,还有一段距离,我们正好沿途感受下整个的建设状况。走在大街上,庞大的一整片区域工地能感到像一个巨人正在生长,但竟没有很多灰尘、噪音,我们没有戴口罩,也不需要,耳边也没有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脑补下,好几平方公里,多少栋高楼同时施工,但很安静、干净,是不是有点细思极恐!

这背后是建筑制造的高科技之手在操控。在中建一局施工现场,李书记介绍,他们的项目通过BIM技术建模,采用预制装配式的构造方法进行施工。BIM的全名叫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它是以建筑工程项目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而建立的三维信息模型,在施工前通过这一模型可以将各个建筑部件的位置、尺寸进行模拟,还能够包含建筑设计之外的例如给排水、暖通、强电和弱电等信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一体化性和信息完备性等特点,在施工之前,整个的图景和过程都已经被建模,楼建造的一步步都已经清清楚楚。

装配式建筑是事先在不同工厂预制不同的建筑部件,例如起承重作用的梁、楼板、柱和起围护作用的窗、幕墙等,施工现场只需要将这些构件拼装即可。副中心的建设普遍采用了这些高科技。北京建工集团城市副中心A2项目幕墙工程部部长杨晓晖带我们在正在施工的楼前,指着幕墙为我们讲解。其建筑外墙所采用的的幕墙是通过工厂预制现场固定来完成的。作为护结构,工厂预制好的幕墙将防火、防水、保温和隔热等一系列外维护结构应有的功能全部预制完成,施工现场只需要按照幕墙编号进行安装即可。杨部长告诉我们一整块18.9平方米的幕Γ仅需4个工人,0.25天就可以完成,比原来快了几十倍。简直就像搭积木一样。

China Campus

中国制造与中国智造

现场看着像搭积木,背后是黑科技,这就是活生生的建筑智造。这样,施工工地非常干净、整洁,而且需要的工人也少,我们没有看到热火朝天人潮涌动,没有楼上楼下楼里楼外挂满人,但能感觉到有条不紊井井有序。

我们在工地现场还目睹了几项建筑智造技术,它们有的是BIM技术和装配式建筑的一些组成部分,有的保障了施工的管理,保护了施工的环境。

塔吊上的黑匣子。李增玄书记向我们介绍了施工中的4台塔吊,直插蓝天的塔吊的臂长伸展得很开,4台塔吊的臂施工范围有一定的交叉,为了避免在作业中塔吊的臂发生碰撞,在每台塔吊上装有一台黑匣子,它能够监控整个吊装施工区域,分析塔吊的作业数据,控制和调度施工现场的塔吊,避免碰撞。既提高了作业速度,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得到保障。

预制构件的二维码。在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项目中,每一件从工厂生产运输出来的预制构件都有一个二维码,这个二维码就像是每个人的身份证一样,扫描一下,该构件所有的信息,例如其编号、尺寸、强度、重量和位置等一目了然。这避免了以往容易出现吊装构件出错的情况,大大节约了了安装时间。

集装箱式办公楼。与各位老师的交谈有些是在项目现场的临时办公楼中进行的,这里的办公建筑采用了装配式的集装箱式临时建筑,气密性保证了冬天室内温度不会受室外影响太大,夏季也能节省一定的空调能耗;隔音效果好保证了办公室室内工作环境质量。员工使用的门禁卡采用多功能合一,只需要一张卡就能实现通勤、就餐、通行和学习等功能。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办公环境品质。

雾炮机。想必对行外人而言这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装备,但是大家对雾霾肯定不陌生了。雾炮机就是针对雾霾而存在的“黑科技”,它与雾霾自动监测仪相联动,当监测到PM2.5浓度高于我国规定的24小时平均浓度75微克每立方米的时候,雾炮机会自动喷射水雾将空气中颗粒吸附以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一方面可以为户外作业的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空气环境,同时也可以降低施工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以前在课堂上知道近年来BIM技术快速发展,也了解过装配式建筑,观看了施工现场,聆听了李书记和杨部长等的介绍,我们的理解更深了。我们所参观的建筑工地其装配程度达到80%,这让我们切实地感受到科技在现实中的运用和力量,充分体现了中国制造的品质和速度。副中心建设时间要求很紧,如果不大规模采用这种建筑方式肯定是不可能的任务。

工地现场已经完全不是原来以人力控制机械操作为主,工地环境也不再脏乱,为我们呈现了中国智造的新建造方式所带来的便利和环境价值。

校园招聘与人才培养

与李增玄书记交流中他谈到了关于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和入职之后的发展问题。李书记介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每年中建一局项目现场会招聘应届毕业生10名左右,去年主要招聘的学校有长安大学和石家庄铁道学院等高校,也有海归。一般而言,应届毕业生如果踏实肯干,工作一到两年可以成为工长,三到五年可以成长为公司的主力。刚入职的“新人”大多会顾虑是否能够胜任实际项目的工作,针对这一现象,中建一局公司有一套针对新人的系统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并且每个新入职的员工都会配一名工作经验5年以上的老员工来带新员工共同成长。

为了更好地对应届生的成长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解,李书记安排了两位新员工就工作近一年来的感受同我们做了详细的交谈。延福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2016年通过校园招聘加入到中建一局公司,不到一年时间凭借个人能力已经成为工长,可以独立负责建设项目的部分工作。

延同学工作这一年时间里对校园生活和工作两者之间差距感受颇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实际项目现场遇到的问题相差不少,延同学把施工现场需要做的主要工作归结于“人”,他认为在项目现场作为工长也好,技术人员也好,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协调好施工工人的工作,只有把人管理好了才能够保证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另一位女同学蔡鑫潞是工地为数不多女员工之一,毕业于长安大学,也是于2016年通过校园招聘加入中建一局。尽管很多施工单位在校园招聘中给女生的机会很少,但是蔡同学凭借自己大学期间出色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打动了招聘人员,她现在在工程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说明只要自己足够优秀,无论门槛多高的公司都会向你抛来橄榄枝。

虽然作为博士研究生,在年龄上和去年刚入职的两位硕士研究生相差不多,但是也许是经过工地的洗礼之后,可以在两位新员工身上看到一种更加成熟、更加稳重的自信和坚毅,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工地是学习技术、锻炼毅力、提高能力的好去处。无论学历高低只有在基层磨砺过,才能更好地了解基层工作,将来也才能够做好管理。

当听说我们是清华建筑和土木的研究生,旁的人说感觉李书记眼里透出对人才的渴望。他跟我们唠了一会嗑,讲他与清华的渊源,说他曾经在清华施工过,还差点留在清华。听他说起对大学生的招收和培养的整套体系,个人感觉像中建一局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在员工培养和考核晋级方面有着完善而公平的机制,非常适合应届毕业生锻炼提高。

在学校中的老师教书育人,为我们将来走上社会奠定理论基础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李书记尽管身在公司但是却履行着跟老师同样的责任,他所引导的是职业的发展,甚至是人生的走向,对每一位新入职的应届毕业生都非常关心和关注,帮助他们规划成长和职业发展道路,堪称毕业生的导师。

与这些建筑行业的从业者的交流,我看到他们有共同的性格特点。在建筑施工现场摸爬滚打,他们心胸开阔,快人快语,并且很幽默,做事干练,人情练达。与他们交谈,如沐春风。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多才多艺,副中心建设指挥部组织过各建设单位的摄影大赛,接待我们的北京建工集团城市副中心A2工程项目党支部书记王建忠得了第一。(本文图片即为王书记所摄)建筑人的色彩是丰富的。

新建筑技术对高校教育的影响

这次实地感受到先进的预制装配式建造技术的运用,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也许真的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来建造房屋建筑。其实现在的预制装配式也能称之为“搭积木”,有些住宅项目已经可以以房间为单位进行预制安装,大型公共建筑由于体量和结构原因暂时还不能达到这么高的装配程度,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预制化程度会越来越高。

采用预制装配式的建造方式与传统现浇混凝土相比,尽管减少了很多现场作业的工作量,但是对施工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也有所不同。现浇混凝土的施工方式对管理人员而言需要清楚地掌握从钢筋配置到混凝土搅拌和浇筑等一系列的操作流程,也需要管理人员分配好工人在现场的工作和职责。而预制装配式将大部分建造的工作量转移到工厂,现场所需要的工作主要是拼装。尽管预制装配式看似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工作量,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会运用到很多新的智能技术,这对现场管理人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

作为高校而言,传承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思路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转变并与最新科技进行接轨。但是作为科研机构的主力,高校在理论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往往最先接收到国内外最先进的理论知识,因此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及时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企业可以及时接收到国际上最先进的理论知识,高校也能够及时了解社会上的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及时改变人才培养策略。这样是最大的双赢。

总的来说,这次通过对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项目的现场学习,不仅了解到了较全面的预制装配建造技术,也很好的了解了中国最好的建筑企业的工作模式和人才培养,这对于今后的学习会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对将来走上社会之后的职业发展规划有了更好地认识和思考。

工地现场已经完全不是原来以人力控制机械操作为主,工地环境也不再脏乱,为我们呈现了中国智造的新建造方式所带来的便利和环境价值。

个人感觉像中建一局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

在员工培养和考核晋级方面有着完善而公平的机制,

非常适合应届毕业生锻炼提高。

工地上

能学到什么

《大学生》:大学生来了后,会受到什么样的培训?

李增玄:到企业要服水土。毕业生会先在集团(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集中培训,了解企业的文化,并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团队建设培训。经过数周到一个月的培训,会分配到项目部。

2016年,我们中建一局副中心项目部来了12名大学生,有研究生,也有本科生。来后我们再培训,施工现场培训,岗位给你交底,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培训。

第一年学生不承担工作的主要责任,以学为主,类似于见习期。你要认师父,他带你带三年五年,带着你上现场,告诉你怎么去管怎么去干。晚上我们还会组织晚自习,新来的学生,还有两年三年之内的学生,一块学习。老的学生给新的学生授课,讲施工每一个环节,质量控制、监督管理、BIM、管理APP、智慧工地等。掌握快的要给他加担子,就是说可能要当骨干了,正式管那些事。

大学生刚开始大部分都是放在技术部,技术部也要去上现场,频次少一些。半年后,心态和对工作的认知度都有了,适应了,踏实下来了,再转去工程,去物资部或者安全部,这样他又是一大块提升。他会有一个动力,往上走的动力,他逐渐知道应该干什么,怎么去干,他能看到未来。这样一个学生三到五年基本能够成才,五到八年绝对是企业骨干。

《大学生》:成才有什么标准?

李增玄:三五年成为技术负责人、生产负责人或者生产经理。我们这个项目最高是项目总监,下面依次有执行经理、生产经理、生产负责人、工长,这是管理层,下面就是员工。这几个层级根据你的能力,一级一级晋升。

大学生在学校学的东西足够了,现在建筑施工不是那么特别复杂,很多时候是互联网软件应用,这个年轻人有优势。主要是大学生能不能适应这个企业,爱上这个企业,这是关键。

很多建筑企业都有人才流失问题,有的大学生一两年后,不愿意在施工企业干,就跑到设计院去。设计院干两年,天天出不了屋,天天加班,又跑到地产商那儿。我们很在乎人才流失,但他们真想走,我们也放。只要中建一局把人才培养出来,就尽到了社会责任。他跳出去说明他成熟了,他学到东西了,他有用武之地了。我们对于新来的学生,培养力度很大,有一个导师带徒弟的制度,导师不能说我没功夫带,那不行,你必须带,你要把每个人带出来,至于人家将来还在不在这干,那是另码事。

企业内部也有重新分配工作的问题。一个项目一完,员工又面临着再一次分配。企业会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把你调过去,你是企业的人,要为企业服务。调动的时候某些学生具备能力了,他就可能晋升。原来是工长,调动后可能是生产负责人或者生产经理。

《大学生》:在工地上能学到什么?

李增玄:主要锻炼在学校学的东西和工地实际怎么能够有机结合。在这你要肯学五年,你绝对是佼佼者。你要真有一种上清华那劲来,在项目上学,可了不得,最后没有你不明白的。

我们这个项目有6个研究生,从美国、澳洲、英国回来的都有。有个研究生刚来当安全员,现在当工长。我们让他在不同的岗位感受他学的东西和工地实际,怎么能够有机结合,发生化学反应,让他发生质的变化。

你要一来就把他扔到财务室去,他看到的都是数字,这个数字怎么来的?他不知道,就是别人报的。他只能统计和分析数字。你是土木工程的,你对图纸的认知度肯定会很快,包括画图、BIM的建模,这你都不成问题,原来可能导师带着你做了一个设计,现在你会面对它,一步步实现它,跟它共成长。这是施工经验的学习,比如这种钢筋你在图上定位了25根,不是8根也不是9根,那你以前真没有见过实体是怎么呈现的,在这要去看,切身体会怎么形成实物的。可能图上画的每根间距是10公分,你现场看了后,知道实际情况,如果有误差,就可以对设计图纸纠正。你会想误差为什么有?怎么形成的?怎么减少误差?然后跟设计院的设计师交流沟通。有时候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东西与现实有差异,怎么说服设计者既要降低成本又要加快进度还要保证质量,这就需要能力。

还有工程中在地上打桩,会有很多的地质情况,你要及时把这个情况反映出来,不同的桩怎么打通过亲身体验知道了,下一次碰到问题,你是胸有成竹的,你就能极速地解决这个现实问题,你就成师父了。

在施工实际中还可以成为复合型的实用人才,工地上能向各部门学习,包括宣传、企业文化、财务,等等。这行比较长,比较杂。什么风管截面怎么算,管道连接怎么走,冷激问题怎么解决,路基怎么做,管线怎么布局,沥青油怎么压,怎么取信怎么验收……为什么我能说清楚?因为这些都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我都干过,所以现在成了一个管理者。

封面报道

CO

一年,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长大

文/延福 摄影/王建忠

加入北京城市副中心项目部恰好一年了。

从河南理工大学桥梁工程专业读完研,我被中建一局录用,2016年5月12日有幸来到北京城市副中心项目部。一到项目部,我就感觉这个项目“不一般”,与我读书期间见过的项目工地相比,太干净了,见不着尘土飞扬。第一周,我们新人参加集体培训,中建一局副中心项目党支部书记李增玄对我们说,参加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是你们的幸运,伴随这一千年大计项目,只要有悟性,肯学、肯干,你们前途无量。一年中,我体会到了这句话的份量,也从安全员、工程师,快速成长为B2项目中4号楼和6号楼的楼长,即项目经理。

高标准成长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处处体现着高标准严要求。副中心太先进了,盖楼都用二维码技术,将所有施工构件信息编辑,可通过手机扫码得到相应信息,比如钢结构构件,扫码后能显示出生产日期、生产场地、生产人员、安装日期、安装人员、构件轴线以及构件相关参数,方便简介,一目了然。这些信息让施工过程中所有工序和节点责任落实到人,提高施工质量。

在副中心的一年,我吃住都在项目部,每周一天的休假基本上没有休过。白天在工地安排工作,晚上在办公室整理资料,还有时间就学习CAD、Revit等软件,看图纸,算工程量……施工图纸每天都翻好几遍,经常抱着本图纸向领导请教,平常也向项目部的老同志请教施工管理经验,与施工队探讨更加合理的施工方法。

砌墙等没有采用装配的却还得靠工人现场操作,但标准跟普通工地有较大区别。副中心没有大小事界定,所有的施工都要按照标准,施工过程中样板先行,样板施工必先有样板方案的指导,样板经过指挥部、管理公司、监理以及施工方的四方验收合格后,才能大面积展开施工,这是在其他工地难以想象的。施工场地较为紧凑,材料场地的规划必须做到精细策划,一丝一毫的偏差都不能有,且必须按照指定区域堆放。每天的施工必须做到活完场清,整洁有序。

一方面是副中心的高标准严要求,一方面工人们都有着丰富的施工经验,按说工人们有能力达到要求,但有时反而会产生矛盾,给我的管理提出了挑稹1热缍次砌筑施工,国家标准规定某个部位6~10公分间都行,是一个范围,以前的工程,工人们会根据经验和实际情况自己决定,但是副中心的要求就是6.5公分,是一个点。

所以,在工地最难的就是跟工人打交道。我作为刚毕业的学生,经验欠缺,要管理这么多工人,难度颇大。他们刚到副中心也不太适应,觉得我有好多无理要求,其实他们不理解副中心这个项目的意义和要求,这就需要我交底,扭转他们以往的施工态度。把副中心的高标准严要求用通俗易懂的话让工人们明白,交流沟通尤为重要,记得一位领导曾说:“我们是为施工队伍服务的,解决他们的需求,满足施工条件,提供作业面,这是我们的最重要的任务。”所以,楼长不仅是管理人员,也是服务人员。

其实,工人们都很朴实,能干的他们肯定会干,要是觉得事情不是他们的工作范围,我就得想办法了。我可以跟他说好话,夸他,“你干得真不错,只剩下这么点活了,把它干完,咱看得也舒坦。”说到这份上,工人一般都会干的。

同甘共苦也是必要的。2016年11月15日,项目部接到指示,要求B1、B2项目提前一个月完成钢结构封顶任务,这就意味着,在短短一个多月中要完成钢结构制作、吊装、焊接1.2万吨的工作量。为了完成这项近乎不可能的任务,我们加班加点,隔一天一次夜班,平均工作时间超过36个小时。

安全成长

刚入工地,我被安排到了安全部,跟着前辈们学习安全知识和要点。过了一个月,我对安全问题有了认识,能处理一些安全问题。

有一次周末值班,我第一次单独上工地检查,在一个角落发现一名工人抽烟,这可是严重违规,我立即制止,并准备拍照记录。平日里前辈们都是这么做,很简单。当我掏出手机要拍照时,这位工友却说是刚来的,不懂规矩,找了各种理由,并把烟头扔了。我走过去把烟头踩灭,捡了起来,对他说去吸烟亭,我买烟,不然今天拍的照片会交到安全部。工友看我态度坚决,就跟我来到吸烟亭。在吸烟亭,工友说烟瘾大,熬夜加班扛不住,需要吸烟。我说这没问题,但要到吸烟亭来,工地材料多,很可能会造成火灾。我把他的烟和打火机收起来,寄存到超市,说想抽烟就来这。工友也认识到了错误,承诺只在规定区域内抽烟。这件事让我明白,工人可能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的后果,需要我们的规范和管理。

不仅工人们要有规范意识,我自己也要有,在这方面我也出过差错。那一天,项目部承担了公司总部的一个大型会议,领导安排我将围墙上的彩旗拆下来,重新布置。我觉得任务简单,就交待两个工人执行,自己忙别的事去了。不料,工人领会错了意图,将项目部大旗给拆下,幸好李书记及时发现,制止了。李书记“训”了我半小时,他说:“项目部组织大型会议,你却把大旗给拆了,合适吗?工地无小事,事事都要亲力亲为,你觉得事情简单,但是恰恰是小事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李书记的一席话是在告诉事的规范和工作流程,作为第一负责人,交待工作时,明确时间、地点和事情,并且过程要监控、干完有反馈,才能避免出错。

冬季施工最是困难,除了天气寒冷,还得时刻警惕火情。有一次,我带着两名消防人员巡视工地,一位工人正攀附在建筑物的立柱上焊接。“把安全带绑好,脚收回去,一定注意安全!”叮嘱完工人,又检查了附近的存水点和消防措施,准备前往下一个作业。突然,工人焊接时溅出的火花,惊出我一身冷汗。“停!停!先别干了!”我大声吼着,快步冲上前,将“地面”上铺着的棉毡掀开。“地面”是刚浇筑的楼板,处于凝固阶段,为了保温,覆盖了一层防火棉毡。我之所以这么着急,是看到了火花零星地落在了棉毡上。虽说是防火棉毡,可也不能掉以轻心,万一发生火情,后果不堪设想!待工人们把棉毡移开,再找到防火效果更好的材料,我也没有离开,一直呆在原地监督作业,随时防范火情。

北风呼啸,我冻得鼻子通红,不停地原地跺脚。两个小时后,焊接工作终于完成,我与工人一起把防火棉毡重新铺好,才跺着冻麻的双脚赶往下一个工作点巡视。

高强度成长